CN101622747B - 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747B
CN101622747B CN2008800065278A CN200880006527A CN101622747B CN 101622747 B CN101622747 B CN 101622747B CN 2008800065278 A CN2008800065278 A CN 2008800065278A CN 200880006527 A CN200880006527 A CN 200880006527A CN 101622747 B CN101622747 B CN 1016227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fuel cell
execution mode
hole
battery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65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2747A (zh
Inventor
柴田礎一
波多野进
日下部弘树
安本栄一
松本敏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2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2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47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1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 H01M8/242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with solid or matrix-supported electrolytes comprising framed electrodes or intermediary frame-like gas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3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 H01M8/0415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with product water remov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具备即使在端板附近也难以结露的反应气体供给流路。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备:电池堆(2),其在内部具有反应气体流路(13a),并在一个端面上具有用于向所述反应气体流路(13a)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接头(5),其连接所述反应气体供给口(17)和反应气体供给用的外部配管(P);板状的端部件(3、4),其配设在电池堆(2)的所述一个端面上,并具有贯通孔(21、23),接头(5)不接触内壁面而插入所述贯通孔(21、23);以及封闭部件(9),其基本封闭在接头(5)和贯通孔(21、2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间。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更详细的说,涉及具备防止溢流的机构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通过使含氢的燃料气体和含氧空气等氧化剂气体发生电化学反应,同时产生电和热的装置,根据所使用的燃料和构成材料的不同而分成各种种类。其中一种是使用高分子电解质膜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图11是现有的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51的端部的放大图。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51具备叠层多段内藏在高分子电解质膜内的单电池52而形成的电池堆53、配设在该电池堆53的两端的集电板54以及配设在外部的端板55,这些部件由螺栓从两侧拧紧固定。而且,如图11所示,在燃料电池51的端面上,配设有供给发电所必需的反应气体(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口56,该反应气体供给口56上连接有输送反应气体的外部配管P。
在此,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51所具有的高分子电解质膜,为了保持离子的传导性而必须经常维持湿润状态,通常,对与高分子电解质膜接触的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将其称作“反应气体”)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加湿后,供给燃料电池51。此时由于反应气体被加湿到接近饱和的状态,如果流路中的配管的温度比反应气体的温度低,则配管内出现结露,从而造成反应气体供给受阻,出现发电电压下降这种被称为溢流的性能下降现象。
虽然可以将隔热材缠绕在外部配管P上来防止管内结露,但是无法将隔热材卷绕在位于燃料电池51内部的部分,根据使用条件不同而会出现结露。一直以来,由于燃料电池51在启动时内部(即电池堆53)的温度升高到60~90℃,因此认为燃料电池51的内部没有结露产生,实际上,位于最外侧的厚度大的端板55无法随着燃料电池内部(电池堆53)的温度升高而升高,刚启动后持续低温状态。因此,端板55附近的流路内会产生结露。
对于此,为了防止端板附近的结露,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具备的构成为:外部配管不连接于端板,外部配管通过接头连接于电池堆(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的图3)。图12是具备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61的端面部分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如图12所示,该燃料电池61具备连接电池堆62和外部配管P的接头63。而且,构成为:集电板64和端板65分别具有比接头63直径大的贯通孔66、67,接头63和端板65不接触。根据该构成,因为接头63和端板65不接触,所以能够防止由于与端板65接触导致的反应气体流路内(接头63内)结露的发生。
从操作效率的方面考虑,由于图12所示的燃料电池61的接头63难以卷绕上隔热材,因此该接头63与进入到接头63和端板65之间的缝隙内的外部气体在宽范围内接触。因此,在冬季、高地,以及高纬度地带等的寒冷地,由于外部气体使接头63冷却,接头63(反应气体流路)的内部产生结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82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即使在端板附近也难以结露的反应气体供给流路的燃料电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燃料电池,具备:电池堆,其在内部具有反应气体流路,并在一个端面上具有用于向所述反应气体流路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口;接头,其连接所述反应气体供给口和反应气体供给用的外部配管;板状的端部件,其配设在所述电池堆的所述一个端面上,并具有贯通孔,所述接头不接触内壁面而插入所述贯通孔;以及封闭结构,其基本封闭在所述接头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间。
在此所谓的“端部件”是指位于燃料电池的端部附近的部件,除了包括端板(也包括绝缘板)以外,还包括端板(也包括绝缘板)和集电板的组合。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接头和贯通孔之间形成基本封闭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从接头向外部气体的热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接头的温度下降。因此,根据该构成,能够提供具备即使在端板附近也难以结露的反应气体供给流路的燃料电池。另外,在此所谓的“基本封闭的空间”是指具有能够防止和外部空气对流的程度的密闭性的空间,并不意味着是必须具有完全气密性的空间。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可以使所述端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部分向外部突出。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将所述基本封闭的空间形成为大至外部配管附近,所以能够更减小与接头的外部气体接触的部分。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可以具备在所述贯通孔内侧以围着所述接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构成所述封闭结构。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所述贯通孔可以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内径更小的小径部,该小径部构成所述封闭结构。根据该构成,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所述接头可以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外径更大的大径部,该大径部构成所述封闭结构。根据该构成,能够减少部件的件数。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所述接头的基端部分可以具有平板状的形状,该基端部分可以被所述电池堆和所述端部件夹持。根据该构成,由于来自电池堆的热易于在接头传导,因此可以有助于接头的温度升高,或抑制温度降低。
而且,在上述燃料电池中,可以在所述基本封闭的空间的外侧,形成在所述端部件和所述接头之间设置气密封部件的构成。通过形成该构成,由于可以进一步抑制封闭部内外气体的移动,从而提高隔热性能。而且,由于气密封部件具有缓冲材的效果,也可以提高耐振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即使在端板附近也难以结露的反应气体供给流路的燃料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概略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8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9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周边的放大图。
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燃料电池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燃料电池的图。
符号的说明
11A~1F  燃料电池
2  电池堆
3  集电板
4  端板
5~8  接头
5a  电池堆连接部
5b  外部配管连接部
9  封闭部件
13a  反应气体流路
17  反应气体供给口
23  贯通孔
24  缝隙(空间)
25  外环部分
26  小径部
27  大径部
P  外部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全部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3,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具备电池堆2、集电板3、端板4、接头5~8和封闭部件9。
电池堆2是由单电池10多段叠层形成。通常,根据要求的输出叠层2~200段左右单电池10形成电池堆2。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电池10的分解立体图。各单电池由MEA(电极电解质膜组件)11、气密封12和隔板13构成。
MEA11在高分子电解质膜14的两侧设置有催化剂层15,在其外侧重叠有气体扩散层16。高分子电解质膜14由选择性地输送氢离子的阳离子交换树脂构成。而且,催化剂层15以担载在铂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金属上的碳粉末为主要成分。而且,气体扩散层16兼具反应气体(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的通气性和电子的传导性。另外,下面将催化剂层15和气体扩散层16统称为电极。
气密封12具有环状的形状,在MEA11的两个外面以包围电极(15、16)的方式配设。该气密封12具有防止燃料气体或氧化剂气体向外部泄露,以及不同气体之间混合的效果。
隔板13配置在气密封12和电极(15、16)的外侧,在其两个面上形成有流路。在这些流路中,形成在内面的流路13a是将反应气体(燃料气体或氧化剂气体)供给催化剂层15的反应气体流路13a。形成在外面的流路是用于将冷却水流过单电池10之间的流路。而且,隔板13具有导电性,能够使相邻的MEA11相互电串联连接。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具有用冷却水除去MEA11产生的热的构成,也可以使用冷却翅片或热传导管来冷却MEA11。
形成在隔板13上的各流路,其上流端连接到供给歧管孔,下流端连接到排出歧管孔。而且,在MEA11的周缘部设置歧管孔,该歧管孔与隔板13的各歧管孔对应。因此,在电池堆2中装配各隔板13和各MEA11,各隔板13和各MEA11的歧管孔相互连接,形成各流体的歧管(流路)。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堆2上,以在其叠层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如上所述形成的2个反应气体供给歧管、2个反应气体排出歧管、1个冷却水供给歧管和1个冷却水排出歧管。因此,2个反应气体供给歧管的一端构成2个反应气体供给口,2个反应气体排出歧管构成2个反应气体排出口,冷却水供给歧管的一端构成冷却水供给口,冷却水排出歧管的一端构成冷却水排出口。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的分解立体图。如上所述,由于在各单电池10的内部(隔板13)形成有多条流路,各流路需要有供给反应气体(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或冷却水的供给口、和排出反应气体(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或冷却水的排出口。因此,如图3所示,在电池堆2的端面(位于最外侧的单电池中的隔板13的外面)中的一个端面上,形成有2个如上所述的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2个如上所述的排出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排出口18、1个如上所述的供给冷却水的冷却水供给口19、1个如上所述的排出冷却水的冷却水排出口20。从各供给口17、19输入的反应气体或者冷却水经过各单电池的内部或边界,从各排出口18、20排出。
集电板3配设在电池堆2的两个外侧,具有改善单电极和外部电路的电接触的连接作用。如图3所示,在2个集电板3中的一个集电板3上,在与设置在电池堆2上的各供给口17、19和各排出口18、2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21,接头5~8插入该贯通孔21。
端板4配设在集电板3的更外部,具有从两侧夹持固定电池堆2和集电板3的作用。使用螺栓22(在图1和图3中省略螺钉部分)作为夹持电池堆2和集电板3的连接方法。在此使用的螺栓22的长度大致与燃料电池1的单电池叠层方向上的长度相等。将该螺栓22插入一块端板4的螺栓用贯通孔中,穿过集电板3和电池堆2的内部,并穿过另外一块端板4的螺栓用贯通孔,再与位于其外侧的螺母(图中没有显示)连接,从而固定整个燃料电池1。这样,必须从两侧压紧整个燃料电池1的端板4须具有较高的刚性和一定程度的厚度。另外,与集电板3的情况相同,在2个端板4中的一块端板4上,在与设置在电池堆2上的各供给口17、19和各排出口18、2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23,接头5~8插入该贯通孔23。端板4在此由例如树脂构成而具有绝缘性。而且,端板4在此是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但是也可以由配置在内侧的绝缘性的板(绝缘板)和配置在外侧的用于保持强度的板(即端板)构成。而且,也可以具有将这些板一体化而成的2层结构。
接头5~8具有将设置在电池堆2上的各供给口17、19以及各排出口18、20与外部配管P(参照图4)连接的作用。如图3所示,各接头5~8安装在各供给口17、19和各排出口18、20上。其中出现结露问题的是安装在反应气体供给口17上的接头5。而且,如图3所示,接头5主要由电池堆连接部5a、外部配管连接部5b和筒状部5c构成。电池堆连接部5a形成在接头5的基端部分,与形成在电池堆2上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连接。外部配管连接部5b形成在接头5的前端部分,与外部配管P(参照图4)连接。筒状部5c形成在电池堆连接部5a和外部配管连接部5b之间的中央部分,成为反应气体流路。在此,对接头5进行了说明,接头6~8的构成和接头5的构成相同。而且,接头5~8的材料优选树脂等热传导率低的材料。通过使用热传导率低的材料,能够抑制由于外部的热影响而产生的结露。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6个接头5~8都是相同构成,但是根据通过接头5~8的流体的性质和流量,可以分别实施增大内径等变形。
如图3所示,封闭部件9具有平板状且环状的形状。而且,如图1所示,封闭部件9位于端板4的贯通孔23内,并且以围住各接头5~8的方式安装(以使各接头5~8插入其内孔的方式嵌入各接头5~8)。而且,封闭部件9优选采用树脂或木材等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制作。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所有的接头5~8上都安装有封闭部件9,但是也可以只在与反应气体供给口17连接的接头5上安装封闭部件9。以上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的概要。
接着,参照图4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接头5~8周边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第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接头5~8中,与反应气体供给口17连接的接头5的周边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在此,对与反应气体供给口17连接的接头5的周边构成进行说明,其他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如图4(a)所示,在位于接头5的基端部分的电池堆连接部5a上形成公螺纹,而且,在电池堆2的端面(位于最端部的单电池10中的隔板的外面)上形成母螺纹。然后,通过将电池堆连接部5a的公螺纹拧入电池堆2的母螺纹中,使接头5以向外部突出的方式固定在电池堆2的端面上。
位于接头5的前端部分的外部配管连接部5b位于端板4的端面更外部,从而能与外部配管P连接。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外部配管连接部5b具有通过一触式(one-touch)与外部配管P连接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机构。例如,也可以是通过螺钉将外部配管连接部5b与外部配管P连接的构成。
位于接头5的中央部分的筒状部5c,其纵向上的一半以上部分位于贯通孔23的内部。而且,筒状部5c的外径比集电板3的贯通孔21的一边或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内径小。换而言之,贯通孔21、23的内壁面具有缝隙围住接头5。因此,如图4(a)所示,在接头5和贯通孔21、2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缝隙24。
封闭部件9配设为其上面和端板4的外面为大致同一个面。因此,封闭部件9通过封闭接头5和贯通孔21、23之间形成的缝隙24的开口部,而构成封闭结构。根据该封闭结构,接头5和贯通孔21、23之间形成基本封闭的空间。另外,图4中,虽然封闭部件9和端板4之间大体上没有产生缝隙,但是如果能够防止上述的封闭空间内的空气和外部气体的对流,就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缝隙。
以上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构成。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接头5和端板4的贯通孔23之间产生基本封闭的空间,因此从电池堆2传导来的热既可以将上述封闭空间内的空气保温,而且隔断了来自外部的空气。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地方使用,也能够防止由于外部气体造成的接头5的温度下降,抑制接头5的内部产生的结露。而且,当封闭部件9无缝隙地配设在接头5和端板4之间时,由于通过封闭部件9来支撑接头5,因此提高了接头5周边整体的刚性。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接头5~8直接连接于电池堆2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接头5~8连接于集电板3。此时,集电板3没有上述的贯通孔21,与接头5~8接触。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壁面也不会变成具有缝隙而围住接头5~8。而且,不仅使用端板(也包括绝缘板),如果使用包括端板(也包括绝缘板)和集电板组合的“端部件”的概念,在上述说明的任意情况下,端部件具有缝隙且具有可以使接头5插入的贯通孔23(21)。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进行说明。由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除了接头周边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相同的构成,省略对接头周边以外的构成的说明。另外,对于后述的第3~5实施方式,也基于同样的理由而省略对接头周边以外的构成的说明。图5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在此,虽然对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的周边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其他的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进行参照的图4所对应的图。
如图5所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构成几乎相同,但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的构成不同在于,端板4的端面中贯通孔23的周围部分25向外部(接头5的前端部分)突出。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能够更增大接头5和端板4的贯通孔23之间产生的基本封闭的空间。因此,通过该封闭空间将接头5在其纵向上容纳在更宽的范围内,可以减小可能发生结露的范围。基于同样的理由,优选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周围部分25向外部突出至不影响接头5和外部配管P的连接。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高度对于高的接头5有效。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进行说明。图6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放大图,器重(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在此,虽然对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其他的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如图6所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基本相同,但是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不同在于,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具备封闭部件9,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不具备封闭部件9,取而代之的是端板4的贯通孔23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内径更小的小径部26。换而言之,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不同在于,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开口部分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根据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的构成,小径部26具有作为封闭结构的作用,所以不需要封闭部件9。即,能够减少燃料电池1B的部件件数和操作工序。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进行说明。图7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在此,虽然对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其他的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如图7所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基本相同,但是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不同在于,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具备封闭部件9,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不具备封闭部件9,取而代之的是接头5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外径更大的大径部27。换而言之,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A的构成不同在于,位于接头5中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开口部分位置的部分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根据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构成,大径部27具有作为封闭结构的作用,所以不需要封闭部件9。即,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B的情况相同,能够减少燃料电池1C的部件件数和操作工序。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进行说明。图8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立体图。在此,虽然对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其他的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如图8所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构成基本相同,但是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构成不同在于,相对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电池堆连接部(基端部分)5a是公螺纹状,且该公螺纹被拧入电池堆2,而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C的电池堆连接部5a具有沿着电池堆2的端面展开的平板状的形状,电池堆连接部5a被夹持在电池堆2和端板4之间。
具体而言,集电板3的贯通孔21形成为能够容纳接头5的电池堆连接部5a的大小,并且在端板4的贯通孔23的基端部上形成扩张部28。而且,从接头5的电池堆连接部5a的集电板3的贯通孔21突出的部分被容纳在该扩张部28。而且,该电池堆连接部5a以使其主面压在构成该扩张部28的高低面的端板4的壁面29上的方式容纳在该扩张部28。另外,接头5的电池堆连接部5a、与其表面接触的电池堆2、集电板3和端板4之间适当配置有没有图示的密封部件。
根据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的构成,由于接头5的与电池堆2的接触面积增大,容易从电池堆2传热,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结露发生。
另外,在图8中,虽然接头5的电池堆连接部5a被直接夹持在端板4和电池堆2之间,但也可以经由集电板3夹持。即,电池堆连接部5a可以被直接夹持在端板4和集电板3之间,也可以被直接夹持在集电板3和电池堆2之间。而且,如果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端部件”的概念,在上述的任意情况下,电池堆连接部5a变成被夹持在电池堆2和端部件之间。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对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E进行说明。图9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E的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放大图,其中(a)是截面图,(b)是部分被剖切的立体图。在此,虽然对反应气体供给口17所连接的接头5周边的构成进行了说明,其他的接头6~8的周边构成也相同。如图9所示,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E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的构成基本相同,但是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的构成不同在于,相对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D的大径部27直接与端板4连接,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E在大径部27和端板4之间设置有气密封材71。
根据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燃料电池1E的构成,由于气密封材71能使缝隙24内的空气和外部空气完全隔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性能。而且,在给燃料电池1E加上振动的情况下,由于气密封材71具有缓冲材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振动性。另外,作为第6实施方式中的气密封材71的材料,可以是像氟橡胶或EPDM或硅橡胶等那样具有弹性和气体障碍性的材料。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的接头5和端板4的小径部26之间设置气密封材当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6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构成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的设计改变等都包括在本发明内。例如,以上,对使用螺栓22作为夹持电池堆2和集电板3的连接方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但是作为连接方法,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用厚度薄的连接带30连接电池堆2。如果使用连接带30作为连接方法,由于连接带30不会从端板4的表面突出很多,因此能够缩小燃料电池1F的大小。作为连接带30的部材,可以使用像树脂(工程塑料、弹性体等)、不锈钢(SUS304等)或者铬钼钢等那样拉伸强度和防锈性都出色的材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作为具备即使在端板附近也难以结露的反应气体供给流路的燃料电池等有用。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池堆,其在内部具有反应气体流路,并在一个端面上具有用于向所述反应气体流路供给反应气体的反应气体供给口;
接头,其连接所述反应气体供给口和反应气体供给用的外部配管;
板状的端部件,其配设在所述电池堆的所述一个端面上,并具有贯通孔,所述接头不接触内壁面而插入所述贯通孔;以及
封闭结构,其基本封闭在所述接头和所述贯通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件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部分向外部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贯通孔内侧以围着所述接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封闭部件,该封闭部件构成所述封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内径更小的小径部,该小径部构成所述封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具有与其周边相比外径更大的大径部,该大径部构成所述封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的基端部分具有平板状的形状,该基端部分被所述电池堆和所述端部件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本封闭的空间的外侧,在所述端部件和所述接头之间设置有气密封部件。
CN2008800065278A 2007-12-28 2008-12-26 燃料电池 Active CN101622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0301/2007 2007-12-28
JP2007340301 2007-12-28
PCT/JP2008/004019 WO2009084230A1 (ja) 2007-12-28 2008-12-26 燃料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747A CN101622747A (zh) 2010-01-06
CN101622747B true CN101622747B (zh) 2012-07-25

Family

ID=4082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65278A Active CN101622747B (zh) 2007-12-28 2008-12-26 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35692B2 (zh)
EP (1) EP2226877B1 (zh)
JP (1) JP4451926B2 (zh)
CN (1) CN101622747B (zh)
WO (1) WO20090842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6471B2 (ja) * 2009-03-09 2013-0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CN101971405B (zh) * 2009-03-27 2013-10-0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组
US9136552B2 (en) * 2010-06-07 2015-09-15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Gas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ammonia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gas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KR20130050030A (ko) * 2011-11-07 2013-05-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95975B1 (ko) * 2018-04-26 2023-02-06 주식회사 미코파워 가스 분배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연료전지 시스템
DE202020105396U1 (de) * 2020-09-21 2022-01-05 Reinz-Dichtungs-Gmbh Abschlussbipolarplatte für ein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Plattenanordnung, sowie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2935A (zh) * 2004-05-31 2006-10-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的评价方法以及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2836A (ja) * 1994-04-05 1995-10-27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のガス配管取付構造
JP3465379B2 (ja) 1994-10-31 2003-1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H1012262A (ja) * 1996-06-25 1998-01-16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4456188B2 (ja) * 1998-09-16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4625202B2 (ja) * 2001-05-23 2011-02-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用継ぎ手
JP4614684B2 (ja) * 2004-04-28 2011-0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
EP1594182B1 (en) 2004-04-27 2008-0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uel cell system
US20090017355A1 (en) * 2005-11-25 2009-0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olid polymer fuel cell
JP5082290B2 (ja) * 2006-04-27 2012-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の利用効率が高い燃料電池
US8268505B2 (en) * 2007-01-25 2012-09-18 Honda Motor Co., Ltd. Fuel cel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2935A (zh) * 2004-05-31 2006-10-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的评价方法以及高分子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用隔离层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90954A 2000.03.31
JP特开2002-352830A 2002.12.06
JP特开平7-282836A 1995.10.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26877A1 (en) 2010-09-08
JPWO2009084230A1 (ja) 2011-05-12
US20100136460A1 (en) 2010-06-03
WO2009084230A1 (ja) 2009-07-09
CN101622747A (zh) 2010-01-06
EP2226877B1 (en) 2016-07-27
JP4451926B2 (ja) 2010-04-14
US8435692B2 (en) 2013-05-07
EP2226877A4 (en)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3008B1 (en) Fuel cell apparatus
CN101622747B (zh) 燃料电池
US8247119B2 (en) Fuel cell system
US6511766B1 (en) Low cost molded plastic fuel cell separator plate with conductive elements
US7314680B2 (en) Integrated fuel cell power module
JP4939100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H08130028A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2001243970A (ja) 燃料電池
US10164271B2 (en)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with a recess is formed downstream of a gas lead-out port
EP2860807B1 (en) Fuel cell stack
US20080138670A1 (en) Compact fuel cell stack with multiple plate arrangement
JP5040097B2 (ja) チューブ型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80138667A1 (en) Compact fuel cell stack with fastening member
JP5207617B2 (ja) 燃料電池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18813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US20080138665A1 (en) Compact fuel cell stack with gas ports
JP4798328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10326151B2 (en) Modular structure of fuel cell
US20080145741A1 (en) Fuel battery cell and fuel cell stack
JP4304458B2 (ja) 固体高分子形燃料電池
US11799100B2 (en) Fuel cell system
JP5136471B2 (ja) 燃料電池
CN219393433U (zh) 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
JP5831842B2 (ja) 燃料電池装置
JP2000067900A (ja) 高分子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