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4874B -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4874B
CN101614874B CN 200910203183 CN200910203183A CN101614874B CN 101614874 B CN101614874 B CN 101614874B CN 200910203183 CN200910203183 CN 200910203183 CN 200910203183 A CN200910203183 A CN 200910203183A CN 101614874 B CN101614874 B CN 101614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ve mirror
turning back
light beam
scann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031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4874A (zh
Inventor
宫武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4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4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通过光偏向器将对应于复数的被扫描面的光束偏向后,在成像光学系统中集合光束到各对应的被扫描面里后形成多色图像。其可以达成光扫描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并减小因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而造成的画质下降或颜色偏差。其特征在于:在各光束的光路里设置有折返反光镜组,其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将光路折返到副扫描方向里,并将光束引导去被扫描面的反光镜,当所述复数的被扫描面的数目为n时,在n-1个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所具有的反光镜中,偏角最大的反光镜里设置有在主扫描方向里产生曲率的弯曲机构,没有设置所述机构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是被配置在对应于所述排成列的复数个被扫描面中两端之某一方的光束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

Description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传真机等的光扫描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是关于对光扫描设备中的主扫描线向副扫描对应方向之扫描线弯曲进行补正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下,对于光扫描设备、图像形成设备来说明本发明的背景技术。
与激光打印机等关连而众所周知的光扫描设备的一般构成是,通过光偏向器使光源侧来的光束偏向后,通过fθ透镜等的扫描成像系统向被扫描面进行光集中,在被扫描面上形成光点(spot),并以该光点对被扫描面进行光扫描(主扫描)。构成被扫描面的实体的是具有光导电性的感光体之感光媒介的感光面。
还有,作为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例子,周知的图像形成设备是采用2组以上光扫描设备和感光体的组合,以获得2色图像或多色图像,以及彩色图像等的“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的构成是,例如,将4个感光体排列在记录纸的搬送方向里,并通过偏向装置使对应于这些各个感光体的复数的光源设备所发射的光束进行偏向扫描,并通过对应于各感光体的复数个扫描成像光学系统对各感光体同时曝光后制作潜像,在使用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等各自不同颜色之显影剂的显影器来将这些潜像可视像化后,经过将这些可视像依次重叠在同一记录纸里进行转印并定影,来获得彩色图像。
作为这种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公开的有以复数的感光媒介来共用单一的光偏向器的方式(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其构成是从偏向器的两侧来射入光束,并将光束分开后扫描之相对扫描方式。如此,通过复数个被扫描面共用光偏向器后,就可以减少光偏向器的个数,从而可以对图像形成设备进行集约化和低成本化。
但是,近年来,扫描光学系统的光学元件里越来越多地使用了塑料材料。塑料虽然方便于大量生产,但是因为成型时模具内的温度分布或从模具中取出后的冷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有不少偏离了理想的形状。在扫描光学系统中,主扫描方向里长尺寸形状的光学元件居多,在副扫描方向里光学元件有时会产生弯曲,因保持方法不同而产生扫描线倾斜、扫描线弯曲等在副扫描对应方向上的扫描位置偏离。还有,光学元件安装到箱体里时的安装误差,许多时候对扫描面上的副扫描对应方向里的扫描位置偏离的影响,许多时候也已经是不能忽视了。
更进一步地,在具有复数个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各扫描装置的扫描线弯曲等在副扫描对应方向里的扫描位置偏离量各自不同后,就会发生颜色偏差,使得图像品质显著下降。
下面作进一步说明,在串列型全彩色复印机中,对应于青色(C)、洋红(M)、黄色(Y)、黑色(K)等各色,将4个感光体鼓沿着转印带的搬送面来排列设置,并通过光扫描设备将对应于各感光体鼓而设置的光束来扫描后,在该感光体鼓表面里形成静电潜像的同时,以相应颜色的调色剂来显像化,并依次转印到由转印带搬送来的片材上,从而形成多色图像,如果各种颜色在其副扫描方向的扫描位置里发生零乱的偏离,就会引发画质的下降、颜色的偏差。
作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使用复数的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将各扫描装置(箱体)的整体相对于感光体进行位置调整,并使各感光体的扫描线一致。但是,因为用于调整的机构会变得复杂,而且需要调整时间,所以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申请人作为扫描线弯曲的补正方法,在专利文献4中提案了,在将凸起物碰到透镜的中央附近时,改变突出量来补正扫描线弯曲的方式。然而,对于有的透镜形状(例如由1块构成的扫描透镜等中央厚,主扫描方向短的透镜等),就不能使扫描透镜弯曲,从而导致扫描线弯曲的补正变得困难。
另外,朝向被扫描面,将折返到副扫描方向里的反光镜弯曲后来对扫描线弯曲进行补正的方法也已公知(专利文献5)。然而,将反光镜弯曲后就会在主扫描方向里产生蓄能(power),因而导致像面弯曲劣化,难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调整量(弯曲量)越大,该问题越显著。
更进一步地,为了响应设备的小型化的要求,就需要光扫描设备也是小型化。上述用以弯曲折返反光镜的机构因为对于为了单独配置折返反光镜的空间,需要确保调整机构之较大的空间,并且,从用以进行调整的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也需要其有较大的空间。其结果就会造成光扫描设备的小型化问题了。
还有,从组装调整时缩短操作时间以及方便化的角度出发,希望是将上述调整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较好地降低颜色偏差。同时,将调整工序简单化并减少调整机构还会使得光扫描设备的成本降低。
作为扫描线倾斜的调整,可以采用将折返反光镜以平行于副扫描方向里的轴为中心进行偏心后来调整的方式。根据该方式,因为光路长的变化而导致像面弯曲的劣化,并且难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而像面弯曲劣化后就会引起光束点直径变粗,从而导致分辨率下降。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571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9-127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1337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268217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1-228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实现光扫描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并且降低因在副扫描对应方向里的位置偏差而引起的画质降低或颜色偏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扫描设备,其使用光偏向器,在排成列的复数的被扫描面里分别照射对应的光束,其特征在于:在各光束的光路里设置有折返反光镜组,其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将光路折返到副扫描方向里,并将光束引导去被扫描面的反光镜,当所述复数的被扫描面的数目为n时,在n-1个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所具有的反光镜中,偏角最大的反光镜里设置有在主扫描方向里产生曲率的弯曲机构,没有设置所述机构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是被配置在对应于所述排成列的复数个被扫描面中两端之某一方的光束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
根据本发明,就可以实现光扫描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并且降低因在副扫描对应方向里的位置偏差而引起的画质降低或颜色偏差。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的完整描述。其中,
【图1】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的构成说明图(其1)。
【图2】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的构成说明图(其2)。
【图3】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返反光镜的构成说明图(其1)。
【图4】所示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返反光镜的构成说明图(其2)。
【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的构成说明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返反光镜的构成说明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的构成说明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返反光镜的构成说明图(其1)。
【图9】所示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返反光镜的构成说明图(其2)。
【图10】所示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成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是以达成4个目的为课题的。第1,实现光扫描设备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并减少因扫描透镜的弯曲而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及因光学元件的组装等产生的扫描线倾斜而导致的颜色偏差。第2,通过兼顾上述颜色偏差的减少和具备良好的光学特性,来实现高品质的彩色图像。第3,提供一种使上述课题以低成本、小型化的方式来实现的光扫描设备。第4,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颜色偏差且获得高品质彩色图像之小型、低成本的光扫描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用于光扫描设备的实施之一个方式的说明图。
首先,参照图1,从光源之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发散性光束,通过耦合透镜被变换成适合于之后的光学系统的光束形态。由耦合透镜变换后的光束形态既可以是平行光束,也可以是发散性小或集束性小的光束。
来自于耦合透镜的光束通过圆柱形透镜被集中到副扫描方向里后,射入到光偏向器的多面镜之偏向反射面里。由偏向反射面所反射的光束随着多面镜的匀速转动,以等角速度地偏向,并透过成像光学系统集合到被扫描面上。由此,偏向光束就在被扫描面上形成光点,并对被扫描面进行光扫描。另外,在图1中,没有图示折返反光镜。
当扫描透镜采用塑料材料时,由于成形时模具内的温度分布,或从模具中取出之后的冷却并非一律的,所以其形状偏离理想的较多。具体来说是,扫描透镜向副扫描方向里弯曲,并且因为母线(中心线)弯曲后,射入到扫描透镜里的光束就变成向副扫描方向里位移后射入的状态了,从而在被扫描面上发生扫描线的弯曲。另外,光学元件的组装偏差也会导致扫描线的弯曲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例如朝向4个不同的被扫描面之感光体的光束之中,在对应于除去两端的感光体中的一方之3个感光体的光束光路中,光偏向器和被扫描面之间设置在主扫描方向里弯曲而使其具有曲率的机构,并且,在副扫描方向里设置折返光路以引导射向被扫描面之光束的折返反光镜。但是,图中以点线包围的部分,即在对应于两端的感光体之光束的光路间所设置的机构的某一侧里,不具有调整机构。通过使折返反光镜在主扫描方向里弯曲后具备曲率,就可以在被扫描面上发生扫描线弯曲。亦即,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可以补正至所希望的状态里。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弯曲机构以使上述主扫描方向里具有曲率的折返反光镜,是配置在各光路中的折返反光镜中偏角最大的(图2所示被剖面线围绕的折返反光镜)。以下说明其理由。
虽然上述扫描线弯曲的调整机构可以降低颜色偏差,但是,为了调整扫描线的弯曲而使折返反光镜弯曲时,折返反光镜就会带有凸或凹的折射能力,特别是主扫描方向的像面弯曲会发生变动。当像面弯曲变化时,被扫描面上的光束点直径就会发生变粗的现象。其结果是图像中的分辨率下降,而导致不同于颜色偏差的图像品质下降。为了减少像面弯曲的变动,就有必要减小折返反光镜的弯曲量,并减小折返反光镜所带有的凸或凹的折射能力。如果折返反光镜所带有的折射能力减小,像面弯曲变动就会减小,光束点直径的变动也可能降低。
要减小折返反光镜的弯曲量,就需要通过折返反光镜来增大(钝角)光束的偏角。如图3所示,在将等量的弯曲量(图中A)赋予给偏角大的反光镜和偏角小的反光镜时,被扫描面上的扫描线的弯曲变动量(图中B)以偏角大的反光镜为大。亦即,偏角为钝角的反光镜的调整感度高,偏角为锐角的反光镜的调整感度低。图3所说明的2块反光镜(实际上是1块反光镜处于弯曲时的状态)相当于图4所示的A、B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弯曲机构以使上述主扫描方向里具有曲率的折返反光镜,是配置在各光路中的折返反光镜中偏角最大的,由此就能够使分辨率的劣化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可以实现一种能够获得兼顾颜色偏差和分辨率之良好图像品质的光扫描设备。
接着,对于朝向4个不同的被扫描面之感光体的光束之中,仅对应于两端感光体之一侧以外的3个感光体的光束,来使折返反光镜具有弯曲机构以在上述主扫描方向里具备曲率的理由进行说明。
在不具备使折返反光镜弯曲的机构的光学系统中,会发生扫描线的弯曲现象。然而,即使存在1个没有上述扫描线弯曲调整机构的光束,通过使用使上述折返反光镜弯曲的机构,就能够使该光束的扫描线弯曲和其他光束的扫描线弯曲一致,从而可以降低颜色偏差。亦即,在仅对应于3个感光体的光束里设置使上述主扫描方向里具有曲率的弯曲机构之折返反光镜,就可以获得颜色偏差小的良好的图像。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折返反光镜在各光路中一般配置有复数个。通过折返光路来使收纳光学系统的光学箱体小型化。此时,因为朝向各被扫描面的光束的光路长是等同的,离开多面镜的被扫描面,即朝向被配置在图中两端里的感光体的光路中之复数个折返反光镜,相对于对应于内侧的感光体之光束的折返反光镜,是被接近配置的。
但是,使折返反光镜弯曲的机构在使折返反光镜自身(包括调整机构)大型化的同时,还因为在将上述调整机构设置到接近的折返反光镜里时,会产生干涉的问题。为此,虽然可以考虑增长光路,增大折返反光镜的间隔,但那样就会产生有必要使光路长变长后,使光学箱体大型化的新问题。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应于两端的感光体之光束中的一方,不具备使折返反光镜弯曲的机构,而使上述布局性(layout)的问题不会导致光学特性的劣化,并且可以达成不至使光学箱体大型化的构成。还有,通过减少调整机构,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而易见地还可以简化安装调整的操作。
如上所述,在朝向两端的感光体的光束的光路里所配置的折返反光镜,因为是接近配置,所以就产生了布局性的问题。通过将光偏向器的位置靠向两端的感光体中的一方,就可以确保配置在这一方的光路里之复数的折返反光镜的间隔。但这时被配置在朝向另一方的感光体之光束的光路中的复数个折返反光镜的间隔就会变窄,从而导致上述带有调整机构的折返反光镜的配置困难。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对应于两端的感光体之光束的一方里,不设置上述的调整机构,就解决了上述该问题。
以上虽然举了调整光偏向器位置的例子,对于其他因为去感光体的光束的射入方向等原因,而导致在一方的光路中配置折返反光镜困难的情况,毋庸赘言,通过不在布局困难的一方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调整机构就能解决问题。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对应于照射到两端的感光体里的光束之复数个折返反光镜之中,更希望的是,相对于折返反光镜的反射面,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在背面侧里设置有光束不通过的反光镜。
用于弯曲折返反光镜的机构可以安装在相对于反射面的背面侧里。这样,就需要确保折返反光镜的背面侧的空间(space)。于是,对应于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之中,相对于折返反光镜的反射面,希望带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在其背面侧里设置光束不通过的折返反光镜。通过背面侧的光束会因为光学元件的组装误差、加工误差而在副扫描方向里发生变动。为了不使光束和设置在折返反光镜背面侧里的调整机构发生干涉,就需要在折返反光镜的背面侧里确保有较大的空间。
通过使对应于两端感光体之光束中的一方,在相对于如图5A所示偏角最大的折返反光镜之反射面的背面侧里设置不通过光束的构成,无需增大就可以配置设有上述调整机构之折返反光镜的光学箱体。
即使在相对于折返反光镜反射面的背面侧里通过光束,由于设置了调整机构就可以降低颜色偏差。但是,为了确保通过折返反光镜背面侧的光束的光路,就有必要增大与配置在同一光路内之相邻的折返反光镜之间的间隔。其结果是,有必要采取使光偏向器至被扫描面的光路长延伸的措施,从而导致光学箱体的大型化。进而产生搭载该光学箱体之装置成为大型化的重大课题。
例如,在图5的示例中,在朝向折返反光镜间隔小的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中,在B部,光束通过具有最大钝角的折返反光镜的背面侧(虚线所围部分),调整机构和光束之间容易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在A部虚线所围的折返反光镜的背面侧里没有光束,安装调整机构的空间得到充分确保。亦即,对应于两端的感光体之光束之中,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通过采用在相对于折返反光镜的反射面之背面侧里,具有不通过光束之折返反光镜的光束,即对应于图中左端感光体里的光束,就可达成光学箱体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中之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里,对应于各光束的折返反光镜中偏角最为钝角的折返反光镜之中,在相对于折返反光镜的反射面的背面侧里,通过采用包括不通过光束之折返反光镜的光束,来解决上述课题。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中,对应于照射到两端感光体里的光束之复数个折返反光镜之中,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是,各个折返反光镜之偏角最大的折返反光镜中,包括偏角最小之折返反光镜的光束。
如前所述,通过折返反光镜的扫描线弯曲调整,在偏角越大时,其感度也越高,因为能够将用于调整的弯曲量设定得小些,就可以减小像面弯曲的变动。因此,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被配置在朝向各感光体之光束路径里的折返反光镜之中,采用的是在具有最大偏角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上述调整机构的构成。
另一方面,当上述折返反光镜的偏角大时,就如图6所示,当光束因光源侧光学元件的组装误差、加工误差而通过折返反光镜在副扫描方向里变动时,在折返反光镜面上之反光镜面的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处的反射位置会发生很大的变动。图中,相对于偏角为钝角时折返反光镜反射面上的反射位置变化ΔA来,偏角小时的反射位置变化ΔB要小。其结果是,在偏角大的折返反光镜中,上述调整用的折返反光镜需要将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宽度取得较大。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对应于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中,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是各折返反光镜里偏角最大的折返反光镜之中,包括偏角最小的折返反光镜的光束。亦即,在配置在对应于两端感光体之各个光束光路里,偏角最大的反光镜之中,在偏角大的折返反光镜里不设置调整机构。在图7中,设置在对应于最左侧的感光体之光束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采用的是没有上述调整机构的构成。
其结果是,在对应于复数个折返反光镜的间隔变窄的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中,可以在副扫描方向(短边方向)的宽度为小,有利于布局性的折返反光镜一侧里设置调整机构,从而可以实现光学箱体的小型化。
即使在副扫描方向上宽度大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调整机构,也可以降低颜色偏差。但是,由于折返反光镜本身在副扫描方向里变大,就需要增大被配置在同一光路内的折返反光镜的间隔。其结果是,需要采取延长从光偏向器至被扫描面的光路长等的措施,从而会导致光学箱体的大型化。另外,也会产生搭载光学箱体之装置大型化等重大课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两端感光体的光束之中,具有上述弯曲机构的折返反光镜,是各个折返反光镜之偏角最大的折返反光镜之中,包括偏角最小的折返反光镜的光束,由此来解决上述课题。
(第4实施方式)
当扫描透镜采用塑料材料时,由于成型时模具内温度的分布,或从模具取出后的冷却并不是一律的,所以其形状偏离理想状态的情况较多。具体来说是,如前所述的,扫描透镜在副扫描方向里弯曲后,母线也弯曲,当母线倾斜时,射入到扫描透镜里的光束变成如同在副扫描方向里位移后射入的状态,在被扫描面上就发生了扫描线的倾斜或弯曲。另外,也会因为光学元件的组装误差等而使扫描线发生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具有弯曲机构以使折返反光镜在主扫描方向里具备曲率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有,能够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机构。该折返反光镜如图8所示就是,通过以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被扫描面上的扫描线的倾斜得以变化。在形成多色图像时,如果在各被扫描面之感光体上存在互为不同的倾斜,在对各色重叠时就会发生颜色偏差而导致图像品质显著下降。这里,通过上述折返反光镜来调整对应于各色的被扫描面上的扫描线倾斜,就可以减少颜色偏差。
上述扫描线倾斜的调整机构可以减小颜色偏差。然而,在上述调整中对扫描线倾斜进行调整时,朝向被扫描面的光束的光路长会变化。由于光路长的变化会引起像面弯曲,就会产生被扫描面上的光点直径变粗的现象。其结果是,图像的分辨率下降,导致不同于颜色偏差的图像品质的下降。
为了减小上述像面弯曲变动,有必要减小折返反光镜的偏芯调整量,并减小光路长的变化。光路长的变化越小,像面弯曲变动也减小,光点直径的变动也可以减小。减小折返反光镜的偏芯调整量,需要增大(钝角)折返反光镜的光束的偏角。如图9所示,对于偏角大的反光镜和偏角小的反光镜,在被扫描面上赋予等量(图中B)的扫描位置变化时,偏角大的折返反光镜的偏芯量(图中A:在图8的支点处向图9的A方向里转动)要小。
亦即,调整的感度变高了。观察此时的光路长的变化可知,图中虚线所示部分是偏角小的反光镜的一方为大。亦即,偏角小的反光镜中光路长变化变大,换而言之是像面弯曲变动变大后,光点直径就劣化了。图4所示是从调整用反光镜的偏芯的支点抽出远侧的光束来图示。以主扫描截面的图来看时,就是图8的A或B位置处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里,配置在各光束的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之中,具有最大偏角(钝角)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有对折返反光镜进行弯曲的机构,以及可以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和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机构。
亦即,与扫描线弯曲的补正的说明同样地,即使是扫描线倾斜的调整,其构成也是像面弯曲的发生最小,可以减小图像品质的下降,并且颜色偏差发生也小。
与扫描线弯曲的说明同样地,朝向4个互为不同的被扫描面之感光体的光束之中,通过在仅对应于两端感光体中一方之外的另外3个感光体的光束里设置上述机构,就可以使在没有上述机构的光学系统里发生的扫描线倾斜,与其他的光束的扫描线倾斜相一致,从而减小颜色偏差。
为了调整扫描线倾斜,在设置能够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机构时,由于调整时的支点是被配置在写入光的领域之外的,所以调整机构较少成为布局上的课题。因此,为了调整扫描线倾斜,而能够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机构,还可以对于全色将扫描线倾斜调整到没有的状态里。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来说明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之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适用到串列型全彩色激光打印机里的例子。在图10中的设备内下部侧里,设置了将从装配在水平方向里的供纸盒13里供纸来的转印纸(未图示)进行搬送的搬送带17。在该搬送带17上,从转印纸的搬送方向上游侧开始,依次等间距地配设了黄色Y用感光体7Y、洋红M用感光体7M、青色C用感光体7C以及黑色K用感光体7K。以下,根据需要来适当附加符号Y、M、C、K。这些感光体7Y、7M、7C、7K的直径皆为相同,其周围按照电子照相程序依次配设了用于执行各工序的工序部件。以感光体7Y为例,依次配设了充电装置8Y、光扫描光学系统6Y、显影设备10Y、转印装置11Y、清洁设备12Y等。对于其他感光体7M、7C、7K也进行同样的配设。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感光体7Y、7M、7C、7K的表面作为按各色而设定的被扫描面或被照射面,对于各个感光体,光扫描光学系统6Y、6M、6C、6K被设置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扫描透镜L1是Y、M、C、K共通使用的。另外,在搬送带17的周围,位于感光体7Y的上游侧里设置了对位辊对16和带充电装置20,在感光体7K之靠带17转动方向的下游侧里,依次设置了带分离充电装置21、除电充电装置8、清洁设备12等。还有,在带分离充电装置21之靠转印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里设置了定影设备24,其朝向排纸盘26,由排纸辊26连结。
在这种概要构成中,例如,在全彩色模式(复数色模式)时,对于各感光体7Y、7M、7C、7K,根据Y、M、C、K用的各色图像信号,通过各个光扫描设备6Y、6M、6C、6K来进行光束的光扫描,就在各感光体表面里形成了对应于各色信号的静电潜像。这些静电潜像在各自对应的显影设备处,通过各色调色剂显影后成为调色剂像,通过依次转印到静电吸附在搬送带17上而被搬送来的转印纸里进行重叠后,就在转印纸上形成了全彩色的图像。该全彩色图像经定影设备24定影后,通过排纸辊25被排纸到排纸盘26里。
将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光扫描光学系统6Y、6M、6C、6K采用为前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设备时,就能够有效地补正扫描线弯曲和波象差(waveaberration),并且能够实现没有颜色偏差,可以确保高品位的图像再现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以上所说明的光束虽然是以单束光为例,对于以复数的光束来对同一被扫描面进行扫描的多光束,也可以获得本发明的等同效果,因此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
当复数个被扫描面的数目为n时,在对应于n-1个朝向被扫描面的光束之前述折返反光镜之中,由于在偏角最为钝角的反光镜里,设置了使其在主扫描方向里具有曲率的弯曲机构,通过调整机构使其他光束的扫描线弯曲接近于没有设置调整机构的光束后,就能够降低颜色偏差,通过在偏角最大的折返反光镜里设置调整机构来实施扫描线弯曲调整时,就能够减小像面弯曲的变动,以及因光点直径的劣化而导致多色图像中分辨率的降低,并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品质图像的光扫描设备。
更进一步地,排成一列之复数的被扫描面之中,在对应于两端的某一方的光束里,不设置使其在主扫描方向具有率的弯曲机构,通过将其他光束的扫描线弯曲调整接近到该光束里,不需要增大同一光束光路内相邻接的折返反光镜的间隔,就可以设置调整机构,从而达成设备的小型化。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以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轴为中心而可以转动的机构,设置在前述扫描线弯曲调整机构之偏角大的折返反光镜里,以调整扫描线倾斜,就能够提供可以实现颜色偏差更小的高品质图像的光扫描设备。
更进一步地,通过在执行电子照相程序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里装配前述光扫描设备,就能够提供一种为了实现彩色图像的高画质,可以减小颜色偏差、减小分辨率降低之高品质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8年6月3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146203,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6)

1.一种光扫描设备,其使用光偏向器,在排成列的复数的被扫描面里分别照射对应的光束,其特征在于:
在各光束的光路里设置有折返反光镜组,其具有将光路折返到副扫描方向里,并将光束引导去被扫描面的至少一个反光镜,
当所述复数的被扫描面的数目为n时,在n-1个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所具有的反光镜中,每一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中偏角最大的反光镜里设置有在主扫描方向里产生曲率的弯曲机构,
没有设置所述机构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是被配置在对应于所述排成列的复数个被扫描面中两端之某一方的光束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
所述机构的弯曲量使得设置有所述机构的对被扫描面进行扫描的光束的扫描线弯曲,与通过所述不设置有所述机构的对被扫描面进行扫描的光束的扫描线弯曲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
被配置在对应于所述排成列的复数的被扫描面中两端里的光束之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组之中,具备所述机构的所述折返反光镜之具有所述机构的反光镜是,
相对于反光镜的反射面,光束不通过其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
被配置在对应于所述排成列的复数的被扫描面中两端里的光束之光路里的折返反光镜组之中,具备所述机构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之具有所述机构的反光镜是,分别在两端里的折返反光镜组中的两个偏角最大的反光镜中的偏角小的反光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所述机构的所述反光镜包括,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转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有的所述折返反光镜组在所具有的反光镜之中偏角最为钝角的反光镜里,包括以不平行于主扫描方向以及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为中心来转动的转动机构。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通过执行电子照相程序来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设备。
CN 200910203183 2008-06-03 2009-06-03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614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6203A JP5086180B2 (ja) 2008-06-03 2008-06-03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46203 2008-06-03
JP2008-146203 2008-06-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4874A CN101614874A (zh) 2009-12-30
CN101614874B true CN101614874B (zh) 2013-09-18

Family

ID=41494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03183 Active CN101614874B (zh) 2008-06-03 2009-06-03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86180B2 (zh)
CN (1) CN10161487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7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弯曲装置、光学装置、光学扫描装置及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99769B2 (ja) * 2000-02-16 2007-03-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0700B2 (ja) * 2004-04-26 2010-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方法・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76047B2 (ja) * 2004-06-30 2010-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5189B2 (ja) * 2005-05-20 2013-03-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5773A (zh) * 2006-08-29 2008-03-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弯曲装置、光学装置、光学扫描装置及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28427A 2001.08.24
JP特开2005-215056A 2005.08.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94325A (ja) 2009-12-17
JP5086180B2 (ja) 2012-11-28
CN101614874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2211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4847642A (e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7852365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65582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0826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805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154628A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achieved by photo-conductor speed controlled variation of latent image tilt
JP2003337294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279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08253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980824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658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光路調整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KR20040024781A (ko) 광주사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KR101269467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751877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1614874B (zh)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02144633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11898A (ja) 光ビーム走査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26794A (ja) 光走査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2273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21274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6465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333A (ja) 光走査用レンズ・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259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光学装置
US20060017995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color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