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房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普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主要类型包括框 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以及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较常采用的框架-剪力 墙结构、筒体结构等。随着国家节能省地型住宅的不断推进,10〜30层的中高层建筑正越 来越被设计师普遍采用,其结构体系多以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为主。现浇钢筋混凝土剪 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构工期相对较长,据统计分析,模板工程所 占用的工期为现浇结构主体工程工期的40%左右。工期就是效益,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 下,如何合理缩短工程工期,加快施工进度,从而节约投资及建造成本,一直是建造师们不 懈追求的目标。
[0003] 现浇剪力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传统的施工方法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 焊接剪力墙竖向钢筋,绑扎剪力墙箍筋及水平钢筋,经隐蔽验收合格后,开始安装剪力墙模 板,剪力墙垂直度和轴线位置校正合格后,接下来是支设梁板脚手架支撑、安装梁板模板, 并绑扎梁板钢筋,验收合格后浇筑梁板及墙体混凝土,详细工艺流程见图6。
[0004] 传统方法施工,使楼层工作面上钢筋和模板工不能同时作业,下道工序必须等上 道工序结束后依次进场作业,人员大量闲置,施工周期明显延长,工期延长的后果是施工周 转料周转时间延长,施工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均增加,投资不能尽快收益。
[0005] 传统方法在质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在剪力墙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校正, 一方面费时间,另一方面校正难度大,校正时模板的垂直度需两个方向反复调整,调整好 后的剪力墙模板在安装梁板模板时很容易发生倾斜,最终引起模板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偏 差。再者,先安装好的剪力墙模板中容易落入杂物,清理难度很大,即使留清扫口,也难以彻 底清扫干净,何况清扫口本身的加固比较困难。
[0006] 传统方法在安全方面也有隐患。一是墙体模板安装时,要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而 通常情况下现场操作工人图省事,而不去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墙体 模板安装完毕,浇筑墙体混凝土的工人只能站在墙体模板加固支撑上施工,使模板安装及 墙体混凝土浇筑成了临边高空作业,安全隐患很大。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解决传统施工存在费时费工、易产生模板轴线位置和垂直度的偏差、施工存 在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
[0008] 具体施工操作方法如下:
[0009] 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10] (1)步骤一:
[0011] 该步骤包括同步进行的(a)工序:搭设支撑架、安装梁板模板和(b)工序:墙体钢
3筋焊接、绑扎;
[0012] (a)工序:搭设支撑架、安装梁板模板
[0013] 当施工楼层有工作面时,开始进行满堂支撑架的搭设;满堂支撑架搭设完毕,铺设 梁板模板,梁板模板采用防漏浆二次包角法施工;在搭设满堂支撑架的同时,木工班组设置 剪力墙模板定位脚箍;
[0014] (b)工序:墙体钢筋焊接、绑扎
[0015] 钢筋班组进行剪力墙钢筋的竖向焊接及绑扎作业;
[0016] 接着,同时进行梁板模板和剪力墙钢筋的竖向焊接及绑扎验收;
[0017] (2)步骤二 :
[0018] (c)工序:梁板钢筋绑扎
[0019] 在完成(a)工序后,清除梁板模板支模时产生的垃圾,进行梁板钢筋绑扎;同时, 木工班组转移至楼面上进行墙体模板安装;
[0020] (d)工序:安装墙体模板
[0021] 在(c)工序实施的同时,安装墙体模板,墙体模板安装采用倒挂法施工;
[0022] (3)步骤三:
[0023] (e)工序:墙板混凝土整体浇筑
[0024] 进行墙板混凝土整体浇筑;在(C)工序结束的同时,墙板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束;接 着可同时进行墙体模板与梁板钢筋的验收。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0026] 1、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0027] (1)适应于采用剪力墙尤其是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工业与民用工程。
[0028] (2)适应于采用散拼散支模板或钢框组合模板,对模板材料不限,不论是木模、钢 模、竹胶板模。
[0029] (3)适用于梁板模板所采用的一切钢支撑。
[0030] 2、工效明显提高,进度明显加快,一般比传统施工方法缩短主体结构工期约40% ;
[0031] 3、工程质量有保障:
[0032] (1)保证墙体根部清洁,防止断层、夹渣。
[0033] (2)保证梁板与墙体接头处质量。由于墙体模板采用倒挂法施工,从而确保梁柱接 头处墙模板为整板,不存在补板条或缝隙过大现象。
[0034] (3)保证墙体垂直度。模板逆序施工方法省去了校正垂直度和临时加固的麻烦,同 时可有效防止偏位及垂直度偏差。
[0035] 4、施工安全有保障:
[0036] (1)工人焊接、绑扎施工操作均有满堂脚手架支撑可利用,增加安全性。
[0037] (2)减少了露天作业。由于墙体模板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方进行施工,因此墙体 模板可以避免露天作业,工人可以免受烈日暴晒之苦,如遇小至中雨,工人仍可正常施工。
[0038] 5、经济效益明显:
[0039] 采用本发明专利施工方法,节约工期约40%,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和塔吊等机 具租赁费可相应节约,管理费用也可相应节约,其中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可节约费用近 40%。[0040] 6、社会效益可观:
[0041] (1)由于“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工作面不闲置、人员不窝 工,最大限度做到“有活就有人干,有人就有活做”。
[0042] (2)依靠改进施工工艺既节省工期,又提高质量、节约成本费用。
附图说明
[0043] 图1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逆序施工方法工艺流程,
[0044] 图2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示意图,
[0045] 图3梁板结构“防漏浆二次包角法”施工示意图,
[0046] 图4墙体模板脚箍设置示意图,
[0047] 图5为图4的A局部放大图,
[0048] 图6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传统施工方法工艺流程。
[0049] 在图2-图5中,梁板模板1,墙体模板2,支撑架3,墙体钢筋4,定位筋5,墙模定位 脚箍6,板底模7,梁侧模8,梁底模9,方木10,梁板混凝土 11,墙体混凝土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0051] 实施例:
[0052] 参见图1,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模板工程逆序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53] (1)步骤一:
[0054] 该步骤包括同步进行的(a)工序:搭设支撑架3、安装梁板模板1和(b)工序:墙 体钢筋4焊接、绑扎;
[0055] (a)工序:搭设支撑架、安装梁板模板
[0056] 当施工楼层有工作面时,即可开始满堂支撑架3搭设工作。满堂支撑架3搭设完 毕后,铺设梁板模板1。梁板模板1采用梁侧模8包梁底模9的方法,见图3,即梁侧模8夹 住梁底模9,梁底模9下部设加劲方木10托住梁侧模8,梁侧模8外侧方木10包住梁底模 9下部加劲方木10的“防漏浆二次包角法”,此方法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漏浆。梁板模板1施 工时,(b)工序可同时进行实施,互不影响。
[0057] 在搭设梁板模板1满堂支撑架3的同时,模板工班设置墙体模板2定位脚箍6。具 体做法是:首先进行轴线测设放线,为了便于梁板轴线定位及校核,除了施测出主轴线、墙 边框线外,还应沿纵横向各定出一道轴线控制线,轴线控制线一般偏移轴线500mm或偏移 IOOOmm即可。楼面轴线或剪力墙边框线放线结束后,模板工在剪力墙根部设置墙模定位脚 箍6,墙模定位脚箍6是采用水泥钉将18mm厚、宽度约IOOmm的胶合板板条依据剪力墙边框 线为参照而钉在楼面上。为了使墙体模板2定位准确,胶合板板条应沿剪力墙边框线平行 外移一段距离,此段距离正好等于墙体模板2面板的厚度。同时,为了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 的准确性,采用在墙体钢筋4骨架根部焊接定位筋5的办法,定位筋5采用Φ 12钢筋,在距 混凝土楼面约IOOmm处,沿墙体水平方向每隔1.5m点焊在墙体主筋上,定位筋5长度同墙 体截面尺寸,详见图4、图5所示。
[0058] (b)工序:墙体钢筋焊接、绑扎
5[0059] 在实施步骤(a)的同时,钢筋工班进行墙体钢筋4的竖向焊接及绑扎作业。墙体 钢筋4绑扎结束后,梁板模板1也已基本结束。因此,在验收梁板模板1时,可同时验收墙 体钢筋4。(b)工序完毕后,即可进行步骤二(d)工序的作业。
[0060] (2)步骤二 :
[0061] (c)工序:梁板钢筋绑扎
[0062] 在(a)工序中搭设支撑架、安装梁板模板完毕后,将梁板模板1支模时产生的垃圾 清除,进行梁板钢筋绑扎,木工转移至楼面上进行墙体模板2安装。需注意的是:梁板模板 1安装中或结束时,技术人员及时将轴线引测至模板面,如发现梁头、墙头存在偏差,及时调
iF. ο
[0063] (d)工序:安装墙体模板
[0064] 在(c)工序实施的同时,墙体模板2也正在安装之中。墙体模板2安装采用“倒挂 法”施工,即:从顶梁板与墙体接头处下挂安装墙体模板2,墙体模板2上部位置受已成型且 验收合格的梁板模板1限位控制,下部受墙模定位脚箍6及定位筋5限制,因此,垂直度不 需调整,梁柱接头处为“整活”,可有效避免梁柱接头处形成跑模、胀模等质量通病。
[0065] 上述步骤一、步骤二全部完成后模板支撑系统如图2所示。
[0066] (3)步骤三:
[0067] (e)工序:墙板混凝土整体浇筑
[0068] 步骤二(c)工序结束时,(d)工序也基本结束,因此,(C)工序和(d)工序可同时验 收,验收合格后进行(e)工序:墙体及梁板结构混凝土整体浇筑。(e)工序实施过程中,先 进行墙体混凝土 12的浇筑,墙体同一部位浇筑完毕后间隔1小时以上,方可浇筑该部位的 梁板混凝土 11。一般墙体混凝土 12采用塔吊或泵送布料机提前浇筑,梁板混凝土 11采用 泵送布料机滞后浇筑。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在墙体混凝土 12及梁板混凝土 11初凝前,应 再进行一次重复振捣,即“回振”,以避免板柱接头处因混凝土沉降产生的裂缝。梁板混凝土 11表面找平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按常规施工工艺操作。
[0069] 以上三个步骤各工序之间,存在上述特定的逻辑顺序关系,并按此逻辑顺序关系, 结合节点构造设计等技术质量保证措施互相组合形成整套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