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2972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2972A
CN101612972A CN200910151247A CN200910151247A CN101612972A CN 101612972 A CN101612972 A CN 101612972A CN 200910151247 A CN200910151247 A CN 200910151247A CN 200910151247 A CN200910151247 A CN 200910151247A CN 101612972 A CN101612972 A CN 101612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r blink
blink und
und abblendschalter
motor bike
trans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2972B (zh
Inventor
尾形智和
种茂英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2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2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2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2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5Direction indicators
    • B62J6/055Electrical means, e.g. 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目的是在大车轮外径的摩托车中减少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并充分地保持前车罩内部的容纳空间。该摩托车包括前后轮(3,4)、前车罩(21)、闪光器单元(8)和头灯(28)。前车罩的上罩部分(38)设置在头管(11)的前方,并设置在前轮(3)的上方。前车罩的下罩部分(39)从上罩部分向下延伸并位于前轮的后方。此外,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闪光器单元安装到上罩部分,并包括一对左右闪光器(41,42)以及连接构件(43)。连接构件连接两个闪光器。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一些摩托车设置有闪光器单元,该闪光器通过头灯和闪光器一体化而形成(参见专利文件1)。闪光器单元安装到前车罩的上罩部分。在此情况下,头灯设置在一对闪光器之间。上罩部分是前车罩中设置在前轮上方的部分。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A-2007-283927
根据前述摩托车,头灯和闪光器被一体化。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闪光器单元所需的部件数量。
另一方面,头灯设置有用于反射由灯泡照射的光的反射器。反射器隆起形成向后凸起的形状。因而,传统的闪光器单元的背面向后突起成凸起的形状。此外,为了供应足量的光,对于头灯需要相对较大的反射器。因而,上罩部分的内部空间中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部分将相应地减小。因而,用于容纳例如内部部件的空间将减小。
同样,相比设置有小外径前轮的摩托车,在设置有大外径前轮的摩托车中,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更小。在此情况下,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将相应地减小。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占据了前车罩中整个容纳空间的大部分。如上所述,当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减小时,前车罩中整个容纳空间受到限制。因而,相比设置有小直径前轮的这种类型的摩托车,设置有大直径前轮的这种类型的摩托车中,前车罩中的容纳空间受到的限制更大。这主要受到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空间减小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大车轮直径的摩托车中减小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并同时充分地保持前车罩内部的容纳空间,尤其是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设置有前后轮、前车罩、闪光器单元和头灯。前车罩包括上罩部分和下罩部分。上罩部分位于前轮的上方并位于头管的前方。下罩部分从上罩部分向下延伸。下罩部分位于前轮的后方。在前视图中,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闪光器单元包括一对左右闪光器和连接构件。闪光器单元安装到上罩部分。连接构件连接闪光器。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闪光器单元具有由连接构件使闪光器连接到彼此的结构。该结构使得可以减小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此外,头灯与闪光器单元分开地设置。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此外,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该结构使得可以充分地保持前车罩的内部中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较大容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前部的前视图。
图3是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4是闪光器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6是闪光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7是闪光器单元的壳体的前视图。
图8是前车罩的上部件的前视图。
图9是前车罩的上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前车罩的下部件的前视图。
图11是沿着线X-X所取的摩托车(图1)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比较具有大车轮直径的摩托车和具有小车轮直径的摩托车中的容纳空间的图。
图1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14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1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前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1。图1是摩托车1的侧视图。注意,以下术语“左”和“右”意思是由坐在车座5上的骑乘者观察的方向
1.整体构造
摩托车1是速可达(scooter)式摩托车。摩托车1设置有主车体框架2、前轮3、后轮4、车座5、动力单元6和车罩构件7。
主车体框架2包括头管11、主框架12和一对左右侧框架13。注意,图1仅示出该对侧框架13中的一个。
转向轴14插入到头管11中。转向轴14被头管1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前叉15安装到转向轴14的下端。由安装到前叉15下端的轴来支撑前轮3。此外,转向手把16固定到转向轴14的上端。
主框架12连接到头管11。主框架12从头管11向后朝着倾斜向下方向延伸。
该对侧框架13连接到主框架12的底部。该对侧框架13从主框架12向后朝着倾斜向上方向延伸。车座5布置在该对侧框架13的上方。
动力单元6由该对侧框架13支撑。动力单元6包括发动机17和变速器18。变速器18构造成将发动机17的动力传递到后轮4。后轮4由变速器18的后端处的轴来支撑。此外,后减震单元19设置在变速器18和该对侧框架13之间。
注意,前轮3和后轮4的车轮直径大于后述的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前轮3和后轮4的车轮外径是14英寸。
车罩构件7由树脂构成,并且覆盖主车体框架2和转向手把16。车罩构件7主要包括前车罩21、手把车罩22、护腿板24、脚踏板25和侧车罩26。
前车罩21包括上罩部分38和下罩部分39。上罩部分38设置在头管11的前方。下罩部分39设置在上罩部分38的下方。上罩部分38设置在前轮3的上方。如图2和图3所示,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上罩部分38。下罩部分39从上罩部分38向下延伸。下罩部分39位于前轮3的后方。下罩部分39包括一对左右罩部分(即,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内挡泥板23和底部39c。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设置成在摩托车1的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在摩托车1的前视图中,前轮3设置在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之间。右侧下罩部分39a从上罩部分38沿着倾斜向后方向延伸。右侧下罩部分39a位于前轮3的后方。类似于右侧下罩部分39a,左侧下罩部分39b从上罩部分38沿着倾斜向后方向延伸。左侧下罩部分39b位于前轮3的后方。底部39c连接右侧和左侧下罩部分39a和39b的下端。内挡泥板23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的下方。内挡泥板23弯曲成向后凸起的形状。内挡泥板23布置在前轮3的后方。更具体地,内挡泥板23在设置在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之间的同时桥接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内挡泥板23覆盖前轮3的后方。如图1所示,前挡泥板29布置在前轮3的上方。前挡泥板29覆盖前轮3的上方。
如上所述,前轮3的车轮外径较大,并且下罩部分39的竖直尺寸相应地较大。因而,如图2所示,在摩托车1的前视图中,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D1小于下罩部分39的竖直尺寸D2。此处,图2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前视图,而图3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注意,图2和图3未示出摩托车1的一些部件(诸如前轮3和主车体框架2)。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前车罩21和闪光器单元8。
手把车罩22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方,并覆盖转向手把16。包括例如燃料计和速度计的仪表板27布置在手把车罩22的顶侧。此外,头灯28安装到手把车罩22的前侧。头灯28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方。手把车罩22构造成与转向手把16一起转动。相应地,头灯28也与转向手把16一起转动。利用此构造,头灯28能在摩托车1的行驶的方向上适合地照射光。
护腿板24布置在前车罩21的后方。护腿板24覆盖主框架12的后方。内袋31形成在护腿板24的位于前车罩21后方的部分中。内袋31用作容纳部分。内袋31的前部设置在上罩部分38的内部中。利用这样的构造,内袋31可靠地具有大的容纳空间。
脚踏板25是骑乘者将他或她的脚放在其上的部件。脚踏板25布置在车座5的前下方。脚踏板25还布置在前轮3和后轮4之间。脚踏板25连接到护腿板24的下端。脚踏板25形成为横向平坦的形状。
侧车罩26布置在腿踏板25的后方。侧车罩26包围位于车座5下方的部分的周边。
2.闪光器单元8的结构
接着,以下将详细说明闪光器单元8的构造。如图4至图6所示,闪光器单元8包括一对左右闪光器41和42以及连接构件43。注意,图4、图5和图6分别是闪光器单元8的立体视图、前视图和俯视图。图4、图5和图6图示安装在摩托车1中的闪光器8的姿态。注意包括例如“上”、“下”、“左”和“右”的方向术语意思分别是安装在摩托车1中的闪光器单元8的方向。
在前视图中,闪光器41和42布置成水平对称。以下,闪光器中位于右侧的闪光器将称为“第一闪光器41”,而位于左侧的另一闪光器将称为“第二闪光器42”。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中的每个随着从底部向底部而向外延伸。因而,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下部之间的距离。
第一闪光器41具有第一透镜44、第一壳体45和第一闪光器灯泡50(参见图7)。
第一透镜44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例如,透明树脂)制成。第一透镜44形成第一闪光器41的前侧。在前视图中,第一透镜单元44在竖直方向比在其横向方向上更长。在俯视图中,第一透镜44在纵向方向上比在水平方向上更长。如图5所示,在前视图中,第一透镜44的竖直尺寸H1大于其横向尺寸W1。此外,如在图6的俯视图中所示,第一透镜44的纵向尺寸L1大于其横向尺寸W1。注意,第一透镜44的横向尺寸此处意思是位于在第一透镜44和后述的连接透镜46之间出现的边界66的外侧的部分的横向长度,更具体地,从第一透镜44的最内侧部分到其最外侧部分的横向长度。此外,边界66由第一透镜44和连接透镜46之间的不连续的部分形成。具体地,边界66由从透镜面突伸的凸起部分形成。另一方面,第一透镜44的竖直尺寸此处意思是位于边界66外侧的部分的竖直长度,更具体地,从第一透镜44的最上部分到其最下部分的竖直长度。第一透镜44的纵向尺寸此处意思是位于边界66外侧的部分的纵向长度,更具体地,从第一透镜44的最前侧部分到最后侧部分的纵向长度。
此外,在前视图中,第一透镜44比后述的连接透镜46的上边缘46a更向上突伸。第一透镜44的竖直尺寸H1大于连接透镜46的竖直尺寸H2。在俯视图中,第一透镜44比连接透镜46更向后突伸。在俯视图中,第一透镜44的纵向尺寸L1大于连接透镜46的纵向尺寸L2。注意,连接透镜46的竖直尺寸H2此处意思是位于边界线66内侧的部分的竖直长度,更具体地,连接透镜46的与第一透镜44相邻的边界部分的竖直长度。另一方面,连接透镜46的纵向尺寸L2此处意思是位于边界66内侧的部分的纵向长度,更具体地,连接透镜46的与第一透镜44相邻的边界部分的纵向长度。
第一壳体45由树脂形成,并其前侧覆盖有第一透镜44。如图7所示,在前视图中,第一壳体45的外形与第一透镜44的外形大致相同。图7是在将透镜面从其拆除的闪光器8的前视图。注意,贯穿第一壳体45的通风孔47形成在第一壳体45的上端。第一闪光灯泡50安装到第一壳体45。第一闪光灯泡50容纳在第一壳体45和第一透镜44之间的空间中。
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闪光器42包括第二透镜48、第二壳体49和第二闪光灯泡54。在前视图中,第二闪光器42与第一闪光器41水平对称地形成。第二透镜48、第二壳体49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分别对应于第一透镜44、第一壳体45和第一闪光器灯泡50。利用此对应关系,以下将省略对第二透镜48、第二壳体49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的详细描述。注意,边界67存在于第二透镜48和连接透镜46之间。如图7所示,类似于第一壳体45,通风孔53设置在第二壳体49中。
连接构件43将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连接。连接构件43的横向中央部分弯曲成向下凸起的形状。连接构件43包括连接透镜46、连接壳体51、以及一对定位灯泡52和53。
连接透镜46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连接透镜46形成连接构件43的前侧。如图5的前视图所示,连接透镜46在横向方向上比在竖直方向上更长。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弯曲成向下凸起的形状。在前视图中,竖直尺寸H3大于竖直尺寸H4。此处,竖直尺寸H3是从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每个透镜44合48的上端到连接透镜构件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上端的长度。另一方面,竖直尺寸H4是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竖直长度。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竖直尺寸H4小于头灯28的竖直尺寸。此外,如图6所示,在俯视图中,连接透镜46弯曲成向前凸起的形状。注意,连接透镜46的前端比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的前端位于更向前的位置(参见图3)。
连接壳体51由树脂形成,并且其前侧覆盖有连接透镜46。当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前车罩21时,连接壳体5 1容纳在上罩部分38中。此外,在前视图中,连接壳体单元51的外形与连接透镜46的外形大致相同。如图6的平面图所示,连接壳体51的背面弯曲成向前凸起的形状。在平面视图中,闪光器单元8的背面因而整体地弯曲成向前凸起的形状。
如图7所示,该对定位灯泡52和53安装到连接壳体51。在前视图中,定位灯泡52和53布置成在横向方向上远离彼此。定位灯泡52和53容纳在连接壳体51和连接透镜46之间的空间中。注意,前述第一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0和54设置在与定位灯泡52和53不同的高度处。具体地,在前视图中,第一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0和54比定位灯泡52和53更向上布置。此外,在前视图中,第一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0和54比连接构件43的上边缘46a(参见图5)更向上定位。
注意,上述第一透镜44、第二透镜48和连接透镜46一体地且无缝地形成。第一闪光器41、第二闪光器42和连接构件43具有一体化的共同透镜面。类似地,上述第一壳体45、第二壳体49和连接壳体51一体地且无缝地形成。第一闪光器41、第二闪光器42和连接构件43具有一体化的共同壳体。如图7所示,此壳体的前侧构造成反射来自闪光灯泡50和54以及定位灯泡52和53的光。例如,壳体的前侧形成为例如反射镜抛光面。在壳体内,由第一分隔构件56将第一壳体45和连接壳体51分隔,而由第二分隔构件57将连接壳体5 1和第二壳体49分隔。此外,由第三分隔构件58将连接壳体51内的空间分隔成左右空间。定位灯泡52和53分别布置在左右空间中。要注意,该壳体设置有多个肋72。这些肋72用于将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前车罩21。
3.前车罩21的构造
接着,将详细描述前车罩21的构造。前车罩21由树脂制成,并由上部件73和下部件74组合而形成。上部件73在图8和图9中示出,而下部件74在图10中示出。
上部件73一体地且无缝地形成。上部件73三维地形成并包括前侧部分61和横侧部分62。图8是上部件73的前视图,而图9是其侧视图。如图9所示,前侧部分61构形成上部件73的前侧。前侧部分61设置成倾斜状态,使得前侧部分61的上端设置在其下端的后方。上部件73的下端形成为向上凹入的形状,并且相应地形成凹部75。上部件73的位于凹部75的中央部分的缘部上方的部分(参见位于图8中双点划线X1上方的部分)形成了前述上罩部分38。横侧部分62形成前车罩21的横侧面。横侧部分62的下端62a抵接下部件74的上端74b。开口63形成在上部件73的前侧部分61中。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开口63。开口63的形状与前述闪光器单元8的透镜面匹配。
此外,一对孔64和65形成在上部件73中。在上部件73的前视图中,孔64和65设置在一对虚拟绘制的垂线V1和V2之间。垂线V1和V2是通过开口63的横向外边缘的虚拟线。更具体地,孔64和65布置成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孔64和65还水平对称地设置。在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上部件73的状态下,这些孔64和65整体布置在第一透镜44和第二透镜48之间(参见图2)。换言之,孔64和65布置在连接构件43的上方。孔64设置在前述第一闪光灯泡50的横侧方,而孔65设置在第二闪光灯泡54的横侧方(参见图7)。
此外,上部件73的前侧部分61的位于开口63上方的中央部分61a相比两侧的侧部分61b和61c隆起。在中央部分61a和侧部分61b之间形成台阶68,而在中央部分61a和侧部分61c之间形成台阶69。这对台阶68和69向上突伸。台阶68和69在布置在第一透镜44和第二透镜48之间的同时设置成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参见图2和图3)。此处,台阶68和69中位于左侧的一个台阶将称为第一台阶68,而台阶68和69中位于右侧的另一个台阶将称为第二台阶69。如图8的前视图所示,第一台阶68和第二台阶69形成在从上部件73的顶部到开口63的上缘的范围中。此外,第一台阶68和第二台阶69突伸到比闪光器单元8的透镜面更向外的位置。注意,前述的一对孔64和65位于第一台阶68和第二台阶69之间。
如图10所示,下部件74包括表面74a和前述内挡泥板23。在前视图中,表面74a形成为U形。内挡泥板23设置在表面74a的后方。注意,图10是下部件74的前视图。上部件73的位于凹部75的中央部分的缘部下方的部分(参见图8中双点划线X1下方的部分)和下部件74形成了前述下罩部分39。
此外,如图2和图11所示,喇叭70容纳在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的内部中。如图2所示,喇叭70与孔64相对。此外,喇叭70设置在连接构件43的上方。喇叭70位于与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处。注意,图11是沿着图1中的线X-X所取的摩托车1的剖视图。图11图示了上罩部分38的内部结构。内袋31设置在上罩部分38的后方。内袋31由第一内袋31a和第二内袋31b组成。第一和第二内袋31a和31b设置成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第一内袋31a位于第一闪光器41的后方,而第二内袋31b位于第二闪光器42的后方。第一内袋31a的前壁311和第二内袋31b的前壁312分别弯曲成向前凸起的形状。
此外,头管11和支架32设置在第一内袋31a和第二内袋31b之间。支架32包括支撑构件33和安装构件34。如图1所示,支撑构件33从头管11沿着倾斜向上地向前延伸。支撑构件33的后端固定到头管11。另一方面,支撑构件33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构件34。安装构件34是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板形构件。在前视图中,安装构件34在设置在比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高的位置处的同时设置在连接构件43的上方。此外,如图11所示,在俯视图中,安装构件34位于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之间。螺栓孔341和342形成在安装构件34中。螺栓孔341和342用于将前车罩21固定到主车体框架2。
此外,主配线35沿着支撑构件33布置。主配线35连接到电源单元(在附图中未示出)。连接器36安装到主配线35的末端。连接器36连接到耦合器(在附图中未示出)。耦合器用于使分别从第一和第二闪光灯泡50和54以及定位灯泡52和53延伸的电线聚集成束。闪光器继电器37设置在支撑构件33的上方。闪光器继电器37连接到主配线35。闪光器继电器37构造成将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光熄灭和点亮。
4.实施例的优点
(1)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由闪光器单元8中的连接构件43连接。利用此结构,可以减小形成闪光器单元8的部件的数量。
另一方面,如在摩托车1的情况下,当前轮的车轮外径较大时,在不平的道路上实现舒适的骑乘。然而,用于容纳内部部件的空间被限制在上罩部分38的内部中。换言之,当前轮3的车轮外径较大时,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D1(参见图12的(a))小于当前轮3的车轮外径较小时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D1’(参见图12的(b))。此外,当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较小时,上罩部分38的容纳空间S1小于当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较大时上罩部分38的容纳空间S1’。因而,如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的情况那样,当前轮的车轮外径较大时,用于容纳内部部件的空间限制在上罩部分38的内部中。
如摩托车1的情况那样,当脚踏板25形成为平坦形状时,该结构允许骑乘者舒适地上下摩托车。然而,容纳空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当脚踏板25的横向中央部分向上显著地隆起时,隆起部分的内部可用作容纳空间。相反,当脚踏板25形成为平坦形状时,位于脚踏板25下方的空间较小。因而,难以充分地保持容纳空间。
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1,头灯28设置在前车罩21的上方,而不是设置在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中。此外,连接构件43设置有定位灯泡52和53。定位灯泡52和53小于头灯28,并且用于容纳定位灯泡52和53的空间可以相应地小于用于容纳头灯28的空间。此外,连接构件43不必设置有诸如设置在头灯28中那样太大的反射器。连接构件43的后侧形成为向前凸起的形状。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地保持位于前车罩21中位于闪光器单元8后方的空间。因而,可以充分地保持内袋31的容纳空间和上罩部分38中的用于容纳内部部件的容纳空间。
(2)根据摩托车1,在前视图中,从闪光器41和42的透镜44和48的各个上端到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上端的竖直尺寸H3大于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竖直尺寸H4。此外,连接透镜46的横向中央部分的竖直尺寸H4小于头灯28的竖直尺寸。与其中闪光器41和42连接到头灯28的传统摩托车相比,利用此构造,可以充分地保持上罩部分38中位于连接构件43上方的较大空间。
(3)根据摩托车1,在前视图中,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竖直尺寸H1大于连接构件43的竖直尺寸H2。此外,在俯视图中,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纵向尺寸L1大于连接构件43的纵向尺寸L2。利用此结构,可以提高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的可视性。
(4)根据摩托车1,在前视图中,第一闪光器灯泡50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位于连接构件43的上缘46a的上方。利用此结构,可以提高第一闪光器50和第二闪光器54的可视性。
(5)根据摩托车1,通风孔47形成在第一闪光器41中,而通风孔55形成在第二闪光器42中。因而,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内部的空气能容易地排出到外部。结果,能抑制第一透镜单元44和第二透镜单元48结雾模糊的情况的发生。
(6)根据摩托车1,闪光器单元8包括由第一闪光器41、第二闪光器42和连接构件43共用的一体壳体。在此情况下,与第一闪光器41、第二闪光器42和连接构件43的壳体单独安装到上罩部分38的情况相比,能提高将一体的壳体安装到上罩部分38的安装精度。
(7)根据摩托车1,闪光器单元8具有由第一闪光器41、第二闪光器42和连接构件43共用的一体透镜面。因此,透镜面的表面可以无缝地连续形成。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施加到透镜面的空气阻力。
(8)根据摩托车1,第一和第二台阶68和69突伸到比闪光器单元8的透镜面更向外的位置。利用这种结构,可以保护闪光器8的透镜面。
(9)根据摩托车1,孔64和65形成在上罩部分38中。因而,可以容易地将喇叭70的声音传递到外部。此外,可以提高在上罩部分38的内部的闪光器单元8的冷却效果。
(10)根据摩托车1,连接构件43的前端的位置比上罩部分38的前端的位置更靠前方。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充分地保持上罩部分38的内部空间。
5.其它实施例
(a)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可以将前篮框安装到前车罩21。
(b)根据前述实施例,在前视图中,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的竖直宽度H1大于连接构件43的竖直宽度H2。此外,在俯视图中,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的纵向尺寸L1大于连接构件43的纵向尺寸L2。然而,在前视图中,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的竖直尺寸H1可以大于连接构件43的竖直尺寸H2,或者在俯视图中,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的纵向尺寸L1可以大于连接构件43的纵向尺寸L2。
(c)根据前述实施例,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从连接构件43向上突伸。然而,闪光器单元8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可以从连接构件43向下突伸。可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闪光器41和第二闪光器42可以从连接构件43向上并向下突伸。当第一和第二闪光器41和42向下突伸时,形成在前车罩21中的孔64和65可以位于连接构件43的下方。
(d)根据前述实施例,第一闪光器灯泡50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位于定位灯泡52和53的上方。然而,取决于闪光器单元8的形状,第一闪光器灯泡50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可以位于定位灯泡52和53的下方。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第一闪光器灯泡50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比连接构件43的上缘46a位于更向上的位置。然而,取决于闪光器单元8的形状,第一闪光器灯泡50和第二闪光器灯泡54可以比连接构件43的下缘46b(参见图5)位于更向下的位置。
(e)根据前述实施例,连接构件43设置有两个定位灯泡52和53。然而,定位灯泡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连接构件43可以设置有仅仅一个定位灯泡。然而,优选地,连接构件43设置有两个或者更多个定位灯泡,以提高可视性。
(f)根据前述实施例,连接构件43设置有定位灯泡52和53以及连接构件46。然而,连接构件43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连接构件可以不设置有任何定位灯泡,并且连接构件43的前侧可以形成为网格形状。此外,可以装饰(例如,金属镀覆)连接构件43的前侧。
可选地,连接构件43可以设置有透镜面,而不必在连接构件43上设置定位灯泡52和53。
(g)根据前述实施例,喇叭70与孔64相对。然而,喇叭70可以与孔65相对。此外,多个喇叭可以设置在与孔64和65相对的位置处。可选地,喇叭70可以设置在上部件73的内部,而不必与孔64和65相对。然而,优选地,喇叭70与孔64和65中至少一者相对,以提高喇叭声音到外部的传输性。
(h)根据前述实施例,边界66和67可以不由凸起部分形成,而是可以由凹入部分形成。可选地,可以分别采用第一分隔构件56和第二分隔构件57代替边界66和67作为边界的基准。此外,经过第一闪光器41的内缘的拐点并竖直延伸的虚拟线可以采用为边界的基准。对于第二闪光器42也是如此。
(i)根据前述实施例,第一透镜44、第二透镜48和连接构件46一体地并无缝地形成。然而,这些透镜可以单独形成,并连接到彼此。注意,优选地,这些透镜一体地并无缝地形成,以减小空气阻力。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第一壳体45、第二壳体49和连接壳体51一体地并无缝地形成。然而,这些壳体可以单独地形成并连接到彼此。注意,为了提高安装精度,优选一体地并无缝地形成这些壳体。
(j)根据前述实施例,前轮3的车轮外径是14英寸。然而,该直径可以不是14英寸。注意,优选地,该直径等于或者大于13英寸。
(k)根据前述实施例,在前视图中,连接构件43的背面形成向前凸起的形状。然而,如图15所示,连接构件43的背面可以形成为直线形状。注意,为了充分地保持位于连接构件43后方的空间,优选地,连接构件43的背面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向前凸起的形状。
(l)只要脚踏板25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形状,脚踏板25的形状不受具体的限制。例如,除非脚踏板损害了骑乘者上下摩托车的舒适性,脚踏板25可以隆起。例如,如图16所示,脚踏板25可以设置有厚度为数十毫米或者更小的隆起部25a。
(m)根据前述实施例,头灯28设置在手把车罩22中。然而,头灯28的位置不限于此,只要头灯28设置在与连接构件43不同的高度的位置处即可。例如,如图17所示,头灯28可以设置在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中。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工作效果:减小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并充分地保持前车罩中的容纳空间,并作为摩托车而言是有效的。

Claims (16)

1.一种摩托车,包括:
前轮和后轮;
前车罩,包括:
上罩部分,其位于头管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前轮的上方;以及
下罩部分,其从所述上罩部分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前轮的后方,
其中,在前视图中,所述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所述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
闪光器单元,其安装到所述上罩部分,所述闪光器单元包括:
一对左右闪光器;以及
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闪光器,所述闪光构件的背面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以及
头灯,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车座;以及
脚踏板,其设置在所述车座的前下方并形成为横向平坦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在前视图中,每个所述闪光器的上端到所述连接构件的横向中央部分的上端的竖直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横向中央部分的竖直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在前视图中,每个所述闪光器的竖直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竖直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在俯视图中,所述闪光器的纵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纵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设置有单个或者多个定位灯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定位灯泡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
其中,所述一对闪光器中的每个均设置有闪光灯泡,并且
在前视图中,所述闪光器灯泡设置在与所述定位灯泡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闪光灯泡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上缘的上方或者所述连接构件的下缘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每个所述闪光器的上端设置有通风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一对闪光器具有共用的一体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一对闪光器具有共用的一体透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在所述上罩部分上形成台阶,所述台阶位于所述闪光器之间,并突伸到比所述闪光器的所述透镜面更向外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在所述上罩部分中形成孔,所述孔位于所述连接构件的上方或者下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罩部分的内部中的喇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连接构件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上罩部分的前端的位置更向前。
CN2009101512472A 2008-06-27 2009-06-29 摩托车 Active CN101612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8664 2008-06-27
JP2008-168664 2008-06-27
JP2008168664 2008-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2972A true CN101612972A (zh) 2009-12-30
CN101612972B CN101612972B (zh) 2012-09-05

Family

ID=40908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2472A Active CN101612972B (zh) 2008-06-27 2009-06-29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138392B1 (zh)
JP (1) JP3152784U (zh)
CN (1) CN101612972B (zh)
AT (1) ATE499276T1 (zh)
DE (1) DE602009000772D1 (zh)
ES (1) ES2359202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1159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1020B2 (ja) * 2009-11-26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灯火器構造
JP5593131B2 (ja) * 2010-06-11 2014-09-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02275617B (zh) * 2010-06-13 2013-10-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用车灯器支承装置
CN103939818A (zh) * 2013-01-21 2014-07-23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车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7857B2 (ja) * 1997-07-01 2004-08-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JP2006076459A (ja) * 2004-09-10 2006-03-23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4604850B2 (ja) * 2005-06-01 2011-01-05 スズキ株式会社 四輪atv車
JP4458426B2 (ja) * 2005-10-31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ィンカ取付構造体
JP2007283927A (ja) 2006-04-18 2007-11-0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1159A (zh) * 2016-01-29 2017-08-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CN107021159B (zh) * 2016-01-29 2019-05-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499276T1 (de) 2011-03-15
DE602009000772D1 (de) 2011-04-07
EP2138392A1 (en) 2009-12-30
EP2138392B1 (en) 2011-02-23
ES2359202T3 (es) 2011-05-19
JP3152784U (ja) 2009-08-13
CN101612972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2907B2 (en) Vehicle
JP633387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7278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CN101612972B (zh) 摩托车
JP2006182124A (ja) 自動二輪車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2015033900A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カウルステーの取付構造
JP5912877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補機取付構造
JP201013226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JP4848550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外装構造
US8801074B2 (en) Body cove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TWI458655B (zh) 機車
CN107709146B (zh)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EP2557025B1 (en) Back part structure of body i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WO2017018331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1612963B (zh) 车灯和摩托车
CN103183084B (zh) 骑乘型车辆
JP2019119441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TWI720619B (zh) 跨坐型車輛
WO2017018309A1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91434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部品支持構造
JP675926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メーター周辺構造
JP2020066408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5501335A (zh) 车身后部构造
JP585129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グラブレール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