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8894A -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8894A
CN101598894A CNA2009101501459A CN200910150145A CN101598894A CN 101598894 A CN101598894 A CN 101598894A CN A2009101501459 A CNA2009101501459 A CN A2009101501459A CN 200910150145 A CN200910150145 A CN 200910150145A CN 101598894 A CN101598894 A CN 1015988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pattern
film transistor
transistor element
th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501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8894B (zh
Inventor
张家铭
萧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01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8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8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8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8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8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所述光掩膜包括第一遮光图案、第二遮光图案、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透光单狭缝位于第一遮光图案与第二遮光图案之间,透光单狭缝的宽度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半透光图案与第一遮光图案以及第二遮光图案连接。本发明的光掩膜具有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设计,其中透光单狭缝可缩减制作出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而半透光图案可定义出半导体层的延伸部。因此,薄膜晶体管元件可具有较高的开启电流。

Description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用于定义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光掩膜及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可提升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极限的光掩膜、一种具有短通道长度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TFT-LCD panel)内,薄膜晶体管元件是作为控制各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之用。当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与解析度有所提升时,像素电极的尺寸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薄膜电晶元件必须提供较大的开启电流(Ion)使充电能力提升。如同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开启电流的大小是与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宽度/长度比(W/L)成正比。一般提升开启电流的作法是利用增加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宽度来达成,然而增加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宽度具有开口率下降与电阻电容负载增加的缺点。另一方面,缩减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也可提升开启电流,但此一作法受限于现行光掩膜与光刻工艺的极限,而存在相当的困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与用于定义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光掩膜及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难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掩膜,用于定义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图案。上述光掩膜包括第一遮光图案、第二遮光图案、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第一遮光图案包括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二遮光图案包括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且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面对设置。透光单狭缝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之间,其中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的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半透光图案与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二侧边以及第二遮光图案的第四侧边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包括基板、栅极、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以及漏极与源极。栅极设置于基板上,且栅极绝缘层设置于基板上并覆盖栅极。半导体层设置于栅极绝缘层上,且半导体层包括通道与延伸部。漏极与源极设置于半导体层上,其中漏极包括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源极包括第三侧边,漏极的第一侧边与源极的第三侧边面对设置。另外,漏极的第一侧边与源极的第三侧边的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且延伸部突出于漏极的该第二侧边的假想延伸线之外。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基板,并于基板上依序形成半导体层与金属层。提供光掩膜,其中光掩膜包括第一遮光图案、第二遮光图案、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第一遮光图案包括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第二遮光图案包括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且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面对设置。透光单狭缝位于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之间,其中第一遮光图案的第一侧边与第二遮光图案的第三侧边的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于金属层上形成光刻胶层,并利用光掩膜对光刻胶层进行曝光工艺,其中光掩膜的第一遮光图案与第二遮光图案对应于光刻胶层的第一区域,光掩膜的透光单狭缝对应光刻胶层的第二区域,且光掩膜的半透光图案对应于光刻胶层的第三区域。对光刻胶层进行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层以曝露出部分金属层,其中显影后第一区域的光刻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的光刻胶层的厚度与第三区域的光刻胶层的厚度。移除未被光刻胶层保护的金属层与半导体层。对光刻胶层进行灰化工艺,以缩减第一区域的光刻胶层的厚度,并移除第二区域的光刻胶层与第三区域的光刻胶层,以曝露出部分金属层。移除未被光刻胶层覆盖保护的金属层与部分半导体层,以定义出源极、漏极、通道与延伸部。移除光刻胶层。
本发明的光掩膜具有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设计,其中透光单狭缝可缩减制作出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而半透光图案可定义出半导体层的延伸部。因此,薄膜晶体管元件可具有较高的开启电流。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掩膜的示意图;
图2至图5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利用图1的光掩膜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
图6为图5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俯视图;
图7绘示了延伸部与开启电流的关系图。
附图标号
10    光掩膜          12    第一遮光图案
121   第一侧边        122   第二侧边
14    第二遮光图案    143   第三侧边
144   第四侧边        16    透光单狭缝
18    半透光图案      20    基板
22    栅极            24    栅极绝缘层
26    半导体层        28    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30    金属层          32    光刻胶层
321   第一区域        322   第二区域
323   第三区域        34S   源极
34D   漏极            34C   通道
34E   延伸部      34D1  第一侧边
34D2  第二侧边    34S3  第三侧边
34S4  第四侧边    L     假想延伸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掩膜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掩膜10可为灰阶光掩膜(graytone mask,GTM)、半色调光掩膜(halftone mask,HTM)或其它在不同区域可具有不同透光率的光掩膜。本实施例的光掩膜10包括第一遮光图案12、第二遮光图案14、透光单狭缝16以及半透光图案18。第一遮光图案12包括第一侧边121与第二侧边122,第二遮光图案14包括第三侧边143与第四侧边144,且第一遮光图案12的第一侧边121与第二遮光图案14的第三侧边143面对设置。透光单狭缝16是位于第一遮光图案12的第一侧边121与第二遮光图案14的第三侧边143之间,且第一遮光图案12的第一侧边121与第二遮光图案14的第三侧边143的最小距离,也即透光单狭缝16的宽度,大体上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此外,半透光图案18与第一遮光图案12的第二侧边122以及第二遮光图案14的第四侧边144连接。因此,透光单狭缝16就被第一遮光图案12、第二遮光图案14与半透光图案18所环绕,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单狭缝。此外,第一遮光图案12、第二遮光图案14与半透光图案18的最外侧边皆为透光区(未标示),以定义出所需的图案;其中,第一遮光图案12的最外侧是指未被命名的侧边,即远离第一遮光图案12第一侧边121的一侧,第二遮光图案14的最外侧是指邻近第四侧边144,但远离半透光图案18旁的一侧(未标示),以及半透光图案18的最外侧边是指远离半透光图案18旁的一侧(未标示)。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是由低透光或不透光的材料构成,其透光率可低至0%,也即完全不透光,而相比于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半透光图案18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半透光图案18的透光率介于25%至40%之间,且较佳介于30%至35%之间,但不以此限。另外,半透光图案18的长度,也即半透光图案18突出于第一遮光图案12的第二侧边122的垂直距离,大体上介于2微米至7微米之间,且较佳是介于5.5微米至6.5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的光掩膜10是用于定义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半导体层的图案,其中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主要是用于定义源极/漏极的图案,而透光单狭缝16主要是用于定义通道长度。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单狭缝16的宽度缩减至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因此在光刻工艺时,光线通过透光单狭缝16时会产生绕射现象,使得对应于透光单狭缝16的光刻胶层的曝光量与曝光范围缩小,由此可缩减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另外,半透光图案18是用于定义半导体通道的延伸部,对于薄膜晶体管元件而言,半导体通道的延伸设计可具有增加开启电流的功效。
请参考图2至图5,并一并参考图1。图2至图5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利用图1的光掩膜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中图2至图5是剖面示意方式绘示,且图2的光掩膜的剖面位置是对应于图1的剖线A-A’。如图2所示,首先提供基板20,并依序于基板20上形成栅极22、栅极绝缘层24、半导体层26、重度掺杂半导体层(或称为欧姆接触层)28与金属层30,其中半导体层26可为非晶硅半导体层,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单晶硅半导体层、多晶硅半导体层、微晶硅半导体层、包含上述晶格的硅锗半导体层、包含上述晶格的硅镓半导体层、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组合。此外,提供光掩膜10,其中光掩膜10的特征如前文所描述并已绘示于图1,在此不再赘述。随后,于金属层30上形成光刻胶层32。随后,利用光掩膜10对光刻胶层32进行一曝光工艺。在进行曝光工艺时,光掩膜10的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是对应于光刻胶层32的第一区域321,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是对应光刻胶层32的第二区域322,且光掩膜10的半透光图案18是对应于光刻胶层32的第三区域323。通过光掩膜10的设计,第一区域321的光刻胶层32由于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的遮蔽而未曝光、第二区域322的光刻胶层32会被通过透光单狭缝16的光线照射而曝光,但由于单狭缝绕射的效应,因此第二区域322的曝光量并不完全;第三区域323的光刻胶层32会被通过半透光图案18的光线照射而曝光,但由于半透光图案18的透光率介于25%至40%之间,因此第三区域323的曝光量也不完全。本发明的光刻胶层32以正型光刻胶为实施范例,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光刻胶层32以负型光刻胶来进行时,其光掩膜10的第一遮光图案12、第二遮光图案14及透光单狭缝16就会变更位置,也即第一遮光图案12与第二遮光图案14就为第一/第二透光图案,而透光单狭缝16就为遮光单狭缝。此时的第一遮光图案12、第二遮光图案14与半透光图案18的最外侧边皆为遮光区(未标示)。因此,进行曝光程序时,被照到光的光刻胶层32就被保留下来,而未照光的光刻胶层32就会被后续的显影工艺给去除之。
如图3所示,接着对光刻胶层32进行显影工艺,以去除被曝光的光刻胶层32以曝露出部分金属层30。由于曝光量的不同,显影后第一区域321的光刻胶层32的厚度大于第二区域322的光刻胶层32的厚度与第三区域323的光刻胶层的厚度,而第二区域322的光刻胶层32的厚度与第三区域323的光刻胶层的厚度之间的厚度大小关系则视透光单狭缝16的大小与半透光图案18的透光率不同而定。随后,利用例如刻蚀工艺移除未被光刻胶层32保护的金属层30、重度掺杂半导体层28与半导体层26。必需说明的是,上述光刻胶层32以正型光刻胶为例,但于其它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刻胶层32为负型光刻胶时,也会产生图3所示的剖面结构图。
如图4及图3所示,随后对光刻胶层32进行灰化工艺,以全面性地缩减光刻胶层32的厚度,使得第一区域321的光刻胶层32的厚度缩减,并移除第二区域322的光刻胶层32与第三区域323的光刻胶层32,由此曝露出对应于移除的第二区域322与第三区域323的金属层30。接着,利用例如刻蚀工艺移除未被光刻胶层32的第一区域321覆盖保护的金属层30与重掺杂半导体层28,以分别定义出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34S、漏极34D、通道34C以及延伸部34E。随后,移除剩余的光刻胶层32,形成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50的源极34S、漏极34D、通道34C与延伸部34E。
请参考图6,并一并参考图5。图6为图5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俯视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为非对称型薄膜晶体管元件,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以此为限,而可应用于对称型薄膜晶体管元件或其它类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50包括基板20、栅极22、栅极绝缘层24、半导体层26、重掺杂半导体层28、源极34S与漏极34D。栅极22设置于基板20上,而栅极绝缘层24则设置于基板20上并覆盖栅极22。半导体层26,例如非晶硅半导体层是设置于栅极绝缘层24上,且半导体层26包括通道34C与延伸部34E。漏极34D与源极34S是设置于半导体层26上,其中漏极34D包括第一侧边34D1与第二侧边34D2,源极34S包括第三侧边34S3与第四侧边34S4,且漏极34D的第一侧边34D1与源极34S的第三侧边34S3面对设置。漏极34D的第一侧边34D1与源极34S的第三侧边34S3的距离与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的宽度相关,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的宽度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因此制作出的薄膜晶体管元件50的漏极34D的第一侧边34D1与源极34S的第三侧边34S3的最小距离大体上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且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半导体层26的延伸部34E突出于漏极34D的第二侧边34D2的一假想延伸线L之外。延伸部34E是由光掩膜10的半透光图案18所定义出,因此延伸部34E的长度与半透光图案18的长度与透光率相关。在本实施例中,半透光图案18的透光率是介于25%至40%之间,且半透光图案18的长度是介于2微米至7微米之间,因此延伸部34E的长度,也即延伸部34D的外侧距离假想延伸线L的距离,大体上是介于0.2微米至3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半导体层26大部份的面积位于漏极34D与源极34S之下,且半导体层26大部份的面积被漏极34D与源极34S所覆盖。当所使用的光刻胶层32为正型光刻胶时,仅有另一部份半导体层26相对应于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及半透光图案18被暴露出来。或者是当所使用的光刻胶层32为负型光刻胶时,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需改为遮光单狭缝,且仅有另一部份半导体层26相对应于光掩膜10的遮光单狭缝及半透光图案18被暴露出来。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元件50的通道34C的长度通过光掩膜10的透光单狭缝16的设计可以缩减至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因此可有效提升开启电流。另外,本发明的半导体层26的延伸部34D经实验证实也具有增加开启电流的效果。请参考图7。图7绘示了延伸部与开启电流的关系图。如图7所示,在漏极与源极的压差VDS设定为5V、栅极与源极的压差VGS设定为20V,且在未照光的条件下,可发现若设定延伸部长度为2微米时为基准,则当延伸部长度增加至4微米与6微米时,开启电流分别增加了26%与40.4%。由此可知,延伸部确实具有提高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开启电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掩膜具有透光单狭缝与半透光图案设计,因此可缩减制作出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通道长度,以及形成半导体层的延伸部。如此一来,薄膜晶体管元件可具有较高的开启电流,因此可在不增加开口率与电阻电容负载的状况下应用于大尺寸显示面板上,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光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掩膜用于定义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图案,所述光掩膜包括:
一第一遮光图案与一第二遮光图案,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一第三侧边与一第四侧边,且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面对设置;
一透光单狭缝,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之一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以及
至少一半透光图案,所述半透光图案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四侧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图案的透光率介于25%至4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图案具有一长度,且所述长度介于2微米与7微米之间。
4.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元件包括:
一基板;
一栅极,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覆盖所述栅极;
一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所述半导体层包括一通道与至少一延伸部;以及
一漏极与源极,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上,其中所述漏极包括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源极包括一第三侧边,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源极的所述第三侧边面对设置,且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源极的所述第三侧边之一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
其中所述延伸部突出于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二侧边的一假想延伸线之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一长度介于0.2微米至3微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包括一非晶硅半导体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元件包括一非对称型薄膜晶体管元件。
8.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并于所述基板上依序形成一半导体层与一金属层;
提供一光掩膜,所述光掩膜包括:
一第一遮光图案与一第二遮光图案,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包括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包括一第三侧边与一第四侧边,且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面对设置;
一透光单狭缝,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三侧边的一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2.5微米之间;以及
至少一半透光图案,所述半透光图案与所述第一遮光图案的所述第二侧边以及所述第二遮光图案的所述第四侧边连接;
于所述金属层上形成一光刻胶层,并利用所述光掩膜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一曝光工艺,其中所述光掩膜的所述第一遮光图案与所述第二遮光图案对应于所述光刻胶层的一第一区域,所述光掩膜的所述透光单狭缝对应所述光刻胶层的一第二区域,且所述光掩膜的所述半透光图案对应于所述光刻胶层的一第三区域;
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一显影工艺,去除部分所述光刻胶层以曝露出部分所述金属层,其中显影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的厚度;
移除未被所述光刻胶层保护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半导体层;
对所述光刻胶层进行一灰化工艺,以缩减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的厚度,并移除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与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光刻胶层,以曝露出部分所述金属层;
移除未被所述光刻胶层覆盖保护的所述金属层、部分所述半导体层,以定义出一源极、一漏极、一通道与一延伸部;以及
移除所述光刻胶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图案的透光率介于25%至4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光图案具有一长度,且所述长度介于2微米至7微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包括一非晶硅半导体层。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极包括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所述源极包括一第三侧边,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源极的所述第三侧边面对设置,且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源极的所述第三侧边的一最小距离介于1.5微米至3.5微米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突出于所述漏极的所述第二侧边的一假想延伸线之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源极/漏极与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一长度介于0.2微米至3微米之间。
CN2009101501459A 2009-07-07 2009-07-07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Active CN101598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1459A CN101598894B (zh) 2009-07-07 2009-07-07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1459A CN101598894B (zh) 2009-07-07 2009-07-07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8894A true CN101598894A (zh) 2009-12-09
CN101598894B CN101598894B (zh) 2011-07-27

Family

ID=4142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1459A Active CN101598894B (zh) 2009-07-07 2009-07-07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889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175A (zh) * 2012-04-06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备该tft的掩模板
CN103676467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李永春 金属嵌入光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96268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CN104977723A (zh) * 2011-12-02 2015-10-1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83968A1 (zh) * 2015-05-18 2016-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掩模板
WO2017045391A1 (zh) * 2015-09-16 2017-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曝光系统
CN109343304A (zh) * 2018-11-21 2019-02-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作主动开关的光罩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541829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版、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67955A (zh) * 2021-05-17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过掩膜版和阵列基板制作的方法
CN113759655A (zh) * 2021-08-19 2021-12-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版、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28640A (ko) * 2006-09-27 2008-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제조용 마스크,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의제조방법
US8035107B2 (en) * 2008-02-26 2011-10-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23A (zh) * 2011-12-02 2015-10-1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7723B (zh) * 2011-12-02 2017-09-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55175B (zh) * 2012-04-06 2014-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备该tft的掩模板
CN102655175A (zh) * 2012-04-06 2012-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制备该tft的掩模板
CN103676467B (zh) * 2012-09-20 2019-05-21 李永春 金属嵌入光罩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76467A (zh) * 2012-09-20 2014-03-26 李永春 金属嵌入光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96268A1 (zh) * 2013-12-26 2015-07-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WO2016183968A1 (zh) * 2015-05-18 2016-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掩模板
US9899225B2 (en) 2015-05-18 2018-02-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mask
WO2017045391A1 (zh) * 2015-09-16 2017-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曝光系统
US10032881B2 (en) 2015-09-16 2018-07-2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ask,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xposure system
CN109343304A (zh) * 2018-11-21 2019-02-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作主动开关的光罩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9343304B (zh) * 2018-11-21 2020-04-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作主动开关的光罩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0103187A1 (zh) * 2018-11-21 2020-05-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制作主动开关的光罩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1353787B2 (en) 2018-11-21 2022-06-07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Photomask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switch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CN109541829A (zh) * 2018-12-19 2019-03-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版、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541829B (zh) * 2018-12-19 2021-08-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版、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67955A (zh) * 2021-05-17 2021-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过掩膜版和阵列基板制作的方法
CN113267955B (zh) * 2021-05-17 2023-05-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半透过掩膜版和阵列基板制作的方法
CN113759655A (zh) * 2021-08-19 2021-12-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版、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8894B (zh)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8894B (zh) 光掩膜、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TWI444758B (zh) 薄膜電晶體元件與用於定義薄膜電晶體元件之光罩及薄膜電晶體元件之製作方法
KR100708240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이를 사용한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이를제조하는 방법
US8349630B1 (e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6206456B (zh) 一种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960881B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JP6227340B2 (ja) 活性層のイオン注入方法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活性層のイオン注入方法
TW494580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its driving devices
CN104517896A (zh) 一种阵列基板的掺杂方法及制造设备
KR20080028640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제조용 마스크,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박막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의제조방법
CN102148259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JP2005303119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180471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082623A1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143321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086181A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器
CN101114619A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应用的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10325749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TW201019022A (en) Method for forming pixel structure of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3640976A1 (en) Mask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array substrate
CN107195689A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
US890093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array substrate and LCD device
KR100683155B1 (ko) 박막트랜지스터 액정표시장치의 어레이 기판 제조방법
CN100437944C (zh) 具有低掺杂漏极结构的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KR20070068594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박막 트랜지스터제조용 마스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