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4194A -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4194A
CN101594194A CNA2009101439284A CN200910143928A CN101594194A CN 101594194 A CN101594194 A CN 101594194A CN A2009101439284 A CNA2009101439284 A CN A2009101439284A CN 200910143928 A CN200910143928 A CN 200910143928A CN 101594194 A CN101594194 A CN 101594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ing code
transmission data
spread spectrum
signal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39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4194B (zh
Inventor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94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4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194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在发送时和下一次发送时(重传时)之间改变分配给要发送的数据的扩频码。例如,在第一个分组的发送(第一次发送)时,使用扩频码#0来扩频码元“1”-“4”,而在第二个分组的发送(重传)时,使用扩频码#1来扩频码元“1”-“4”。因此,通过合并接收设备多次接收的码元的解扩信号,能够去除具有极低接收电平的接收码元,从而提高接收质量。

Description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03800243.4,申请日:2003.1.9,发明名称: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在根据接收信号的误码率等来自适应地执行重传过程的情况下适用的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发明背景
通常,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接收设备的误码率不满足预定值时,一般执行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在ARQ中,接收设备将重传请求信号发送给发送设备,发送设备根据该请求再次发送相同的发送数据。
特别地,由于必须确保数据传输无差错,发送数据业务的分组传输需要使用ARQ的差错控制。此外,即使在采用根据传播路径的状态来选择最佳调制系统和编码系统以提高吞吐量的自适应调制和纠错时,由于测量误差、控制延迟等引起的分组差错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3GPP中标准化了包含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功能的混合ARQ(以下称作HARQ)的使用。
附带地,当CDMA(码分多址)或OFDM-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ARQ技术或HARQ技术时,这在传播环境高速改变时是很有用的,但是当传播环境低速改变(换句话说,就是传播环境的时间变化很小的情况)时,却存在不能够获得明显效果的缺陷,其中,OFDM-CDMA无线通信系统合并CDMA和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
在CDMA中,当存在延迟波时,就会出现扩频码之间的干扰。扩频码之间的干扰对于每个扩频码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存在由于干扰而使接收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扩频码和干扰未使接收质量下降很多的扩频码。
因此,当传播环境的时间变化很小时,即使执行重传,在接收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使用扩频码发送的传输数据仍然具有很差的接收质量。即,对于在第一次接收时线质量(quality of line)差的码元(system),在对重传的第二次及其后的接收时线质量仍然很差,并且即使在合并结果的情况下,也不能获得足够的性能。结果,除了担心不能够获得原本应该获得的接收信号误码率的改善之外,还担心由于重传而引起的发送效率的降低也可能非常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使用CDM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一种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其中无线发送设备在发送端重传相同的传输数据时,能够改善接收端的误码率。
在使用CDMA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与重传传输数据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解扩传输数据,来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包括:扩频部件,用于使用扩频码对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和发送部件,用于发送扩频后的信号。在将所述传输数据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并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以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下,所述扩频部件从大于所述多个序列的序列数量的所述扩频码中选择扩频码,以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并且在重传传输数据时,选择与前一次发送时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包括:扩频步骤,用于使用扩频码对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和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扩频后的信号。在将所述传输数据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并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以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下,在所述扩频步骤中,从大于所述多个序列的序列数量的所述扩频码中选择扩频码,以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并且在重传传输数据时,选择与前一次发送时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说明在发送OFDM-CDMA信号时给每个码元分配扩频码的示例以便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说明在接收图1的OFDM-CDMA信号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在合并图2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分组中的相同码元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说明在发送OFDM-CDMA信号时给每个码元分配扩频码的示例以便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说明在接收图4的OFDM-CDMA信号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在合并图5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分组中的相同码元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说明作为本实施例的对比的、在发送OFDM-CDMA信号时给每个码元分配扩频码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说明在接收图7的OFDM-CDMA信号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在合并图8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分组中的相同码元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接收电平)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当应用本发明的结构时所获得的接收质量和通过传统结构所获得的接收质量之间的比较的特性曲线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2是说明映射表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映射表内容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和
图15是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实施例的原理
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原理结构。在CDMA系统中,当存在延迟波时会出现扩频码之间的干扰。扩频码之间的干扰对于每个扩频码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存在由于干扰而使接收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扩频码和干扰未使接收质量下降很多的扩频码。本发明人发现通过改变分配给每次重传的扩频码,改变了经过使用每次重传的每个扩频码进行的扩频的每个比特(码元)的质量,从而增加ARQ和HARQ组合的效果以提高接收质量,因此作出本发明。
换句话说,即使在所发送的信号通过相同的衰落电路时,接收信号的质量也随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使用对于每次发送都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相同的码元,接收端合并重传的码元和先前发送的码元以进行接收,从而能够获得分集效应。
本发明也能够用于使用多个扩频码给一个对象站发送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多码复用发送时间)。提出以下两种方法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施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将用于发送的扩频码的数量预置为与信号复用的数量相同,并且改变扩频码中将使用的扩频码的分配。在以下阐述的(1-1)项中将说明该方法。第二种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其中,准备大于信号复用数量的扩频码数量,并且改变扩频码中用于发送的扩频码的种类。在以下阐述的(1-2)项中将说明该方法。
而且,以下将说明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将本发明应用于OFDM-CDMA系统中,在这种系统中本发明的效果非常显著。
此处,在说明本发明的特定示例之前,首先将简要说明OFDM-CDMA系统。OFDM-CDMA系统是通过利用可从OFDM调制系统获得的优点和可从CDMA调制系统获得的优点将传输数据高质量地发送到数个通信终端的通信系统,在该OFDM调制系统中能够加长传输码元的长度,以及在该CDMA调制系统中能够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OFDM-CDMA系统可被基本分成时域扩频系统和频域扩频系统。时域扩频系统是这样一种系统:将使用扩频码在码片的基础上进行扩频的各个扩频数据沿时间方向安排在相同载波中。频域扩频系统是这样一种系统:将在码片的基础上进行扩频的各个扩频数据安排在不同载波中。
以下实施例将说明结合OFDM-CDMA系统执行频域扩频的情况。此外,本实施例还将说明这样一种情况:在使用彼此正交的扩频码来扩频各个码元的情况下执行所谓的多码复用,以便复用多个码元,从而在相同的载波中发送。通过以此方式执行多码复用传输,能够高速发送大量传输数据。
(1-1)使用与信号复用的数量相同的扩频码数量的情况
图1示出了将本发明应用到OFDM-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图1(a)说明了简要示出其上叠加了扩频后的信号的OFDM信号的示意图。图1(b)说明在第一次发送时给每个码元的扩频码分配和在第二次发送(重传)时给每个码元的扩频码分配。在这方面,图1(b)中的码#1至#3表示所使用的扩频码和彼此正交的正交码。
而且,图1(b)中的数字“1”至“16”表示将被扩频的传输码元,并且分别使用预定的扩频码#1至#3来扩频它们。具体地说,在第一个分组发送(第一次发送)时,使用扩频码#0来扩频码元“1”至“4”,使用扩频码#1来扩频码元“5”至“8”,使用扩频码#2来扩频码元“9”至“12”,并且使用扩频码#3来扩频码元“13”至“16”。
另一方面,在第二个分组发送(重传)时,使用扩频码#1来扩频码元“1”至“4”,使用扩频码#2来扩频码元“5”至“8”,使用扩频码#3来扩频码元“9”至“12”,并且使用扩频码#0来扩频码元“13”至“16”。
以此方式,在重传传输数据时,改变用于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的扩频码的组合,使其与前一次的组合不同,从而执行扩频处理,结果在接收设备端解扩在多个接收时间所获得的各码元之后合成信号时,使各码元的接收功率相同。因此,这就能够去除由扩频码种类而引起的具有极小接收电平的接收码元,并且能够提高接收质量。
对于图1(b)中的码元“1”至“4”,使用扩频码#0将其分别扩频,并将其叠加到每个具有不同码片的子载波上。例如,在扩频码#0是8倍扩频码的情况下,能够给每个码元获得8个码片,所以在扩频码元“1”至“4”之后,码片成为被频域扩频到32个子载波上。对于码元“5”至“8”、“9”至“12”和“13”至“16”,应用相同的处理。
此处,在图1所示的OFDM-CDMA频域扩频系统中,在频率轴方向上对信号进行扩频以执行发送。在存在频率选择性衰落的状态下,子载波之间的信号电平大幅度变化。此时,扩频码之间的干扰变大,扩频码元的功率随所使用的扩频码和所叠加的子载波的不同而很不相同。分别使用扩频码#0、#1、#2和#3来扩频码元“1”、“5”、“9”和“13”以便进行发送,但是由于扩频码之间的干扰而使每个码元的接收功率很不相同。而且,使用相同的扩频码#0来扩频码元“1”、“2”、“3”和“4”,但是每个码元的接收功率随所叠加的子载波的不同而不同。
图2说明这种状态。图2(a)示出了接收时OFDM信号的状态,以及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而引起的特定子载波电平的降低。由于这种干扰,叠加到电平已经降低的子载波上的码片的电平也会降低。结果,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被破坏。
这里,为了简化说明,仅说明叠加到相同子载波上的码元。如图2(b)所示,在码元“1”、“5”、“9”和“13”中,由于扩频码#0和#2之间的正交性的破坏很小,使用扩频码#0和#2扩频的码元“1”和“9”具有较好的接收质量。而由于扩频码#1和#3之间的正交性的破坏很大,使用扩频码#1和#3扩频的码元“5”和“13”具有较差的接收质量。
但是,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次发送(第二个分组)时,将与在第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分配给各个码元以执行扩频处理,从而抑制接收质量的降低。换句话说,如图2(b)中的第二个分组的接收质量所示,在第一次发送时很差的码元“5”和“13”的接收质量,通过重传时所分配的扩频码#0和#2而被提高。结果,合并之后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通过分集效应变得一致(相同),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接收质量。
将详细说明分集效应。由于如图2(b)所示,在第一次发送和第二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的组合不同,在第一次发送时较低的码元接收功率在第二次发送时被提高。所以,如图3所示,从全部码元来看,在接收到第二个分组之后合成的信号的功率被同样地提高了,因此能够执行稳定的接收。
(1-2)使用大于信号复用数量的扩频码数量的情况
以下将利用图4至6来说明扩频码数量大于信号复用数量的情况。(1-1)项已经说明如下情况:其中,在第一次发送时和重传时使用相同的扩频码#0至#3以及对于每次发送改变分配给传输码元的扩频码。
而在本项中,如图4(b)所示,在第一个分组的发送时(第一次发送时)和第二个分组的发送时(重传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因此,由于能够获得更多的分集效应,就能够更大地提高接收质量。具体地说,如图4(b)所示,在第一个分组的发送时,使用扩频码#0至#3来扩频传输数据,而在第二个分组的发送时,使用扩频码#2至#5来扩频传输数据。
图5是说明解调传输数据时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信号电平)的示意图,所述传输数据是经过图4所示的扩频处理和OFDM处理之后被发送的。由于对于每次发送,改变分配给各个码元“1”至“16”的扩频码#0至#5。相同码元的接收质量在多次发送时连续降低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如图6所示,由于合并之后,通过两次接收相同数据而获得的各个码元的质量变得一致(相同),以便去除具有极低质量的码元,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接收质量。这会带来重传次数的降低。
此外,关于图4和图5,已经说明以下情况:其中,6种扩频码#0至#5被分配给4个序列的传输码元以执行扩频处理,但是,例如,可以准备8种扩频码#0至#7以便通过对于每次发送使用任意4种扩频码来执行扩频处理。以此方式,由于能够获得更多的分集效应,从而能够更大地提高接收质量。
(1-3)比较
以下将说明两种情况的比较:一种情况是在重传时使用与此前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发送相同的传输码元,另一种情况是一般OFDM-CDMA系统重传传输码元。
在一般的OFDM-CDMA系统中,如图7(b)所示,在第一个分组的发送时(第一次发送时)和第二个分组的发送时(重传时),使用相同的扩频码#0至#3来扩频各个码元。例如,在第一次发送时使用扩频码#0来扩频传输码元“1”至“4”,在重传时也使用扩频码#0来扩频传输码元“1”至“4”。同样,对于传输码元“5”至“8”,在第一次发送时和重传时都使用扩频码#1来扩频。
这里,如图8(a)所示,当在将扩频码片叠加每个子载波上的情况下的OFDM信号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且特定子载波的电平降低以及注意如图8(b)所示的叠加到相同子载波上的码元“1”、“5”、“9”和“13”时,对于使用诸如扩频码#0和#2的、其正交性破坏较小的扩频码所扩频的码元“1”和“9”,能够获得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质量),但是对于使用诸如扩频码#1和#3的、其正交性破坏较大的扩频码所扩频的码元“5”和“13”,却不能够获得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质量)。
当传播环境的时间变化较小时,其正交性破坏较大的相同的扩频码在第一次发送和重传时变得相同。在图8(b)的示例中,扩频码#1和#3是在第一次发送和重传时其正交性破坏都较大的扩频码。
结果,如图9所示,当对于相同的码元使用相同的扩频码时,在接收端合并之后的各码元的接收功率不超过在一次接收时所获得的值的两倍值,所以对于使用其正交性破坏较大的扩频码所扩频的码元,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接收质量。
实际上,如图10所示,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的通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接收性能。图10是示出误码率(BER)和接收SIR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曲线图。此处,在图中,实线表示执行一次发送和接收时的特性曲线,一个点的点划线表示当如图7至9所示由普通OFDM-CDMA系统执行发送和接收以合并两个分组时的特性曲线,两个点的点划线表示当由本实施例的OFDM-CDMA系统执行发送和接收以合并两个分组时的特性曲线。
如图10所示,利用通过在第一次发送和重传时改变分配给相同码元的、用于进行传输的扩频码所获得的分集效应,与普通OFDM-CDMA系统相比,能够以较小的接收SIR来获得所要求的BER,因此提高了接收性能。实际上,该图示出了与传统方法相比接收性能具有明显提高,即使在合并两个分组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大于传统系统的3dB的增益。
(2)结构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发送设备的具体结构和无线接收设备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将说明当传输数据被发送到一个对象站时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和无线接收设备的结构,以及当传输数据被发送到多个对象站时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和无线接收设备的结构。
(2-1)传输数据被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
在图11中,1表示实现本发明的前述无线通信方法的无线发送设备的结构,并将其被安装到例如无线基站或通信终端站。
无线通信设备1将传输数据输入到调制部件2,调制部件2执行调制处理例如QPSK(正交频移键控)、16QAM(正交调幅)等。调制数据被存储到缓冲器部件3。重传次数检测部件5将分组的重传次数信息通知给缓冲器部件3,并且当必须重传时从缓冲器3输出数据,当数据已被正确发送到接收端时清除缓冲器3。
映射部件4根据重传次数、参照映射表6、确定用于发送的扩频码的组合,并且执行数据映射。在图12中示出了该表的一个示例。在图12的示例中,当第一次发送时,在发送16比特数据的过程中,使用4个扩频码(码#0、码#1、码#2、码#3),并且使用每个扩频码发送4个比特。
此处,映射部件4将输入的16比特数据划分成4部分,并且将数据输出到扩频部件7A至7D中,以便能够分别使用码#0至#3来4比特接4比特地扩频数据。此外,当使用图12所示的表来构造映射部件4时,使用与信号复用数量相同的扩频码数量,并且如在前述(1-1)项中所说明的,对于每一次发送都可以改变用于相同码元的扩频码。
而当使用图13所示的表来构造映射部件4时,使用大于信号复用数量的扩频码数量,并且如在前述(1-2)项中所说明的,对于每一次发送都能够改变用于相同码元的扩频码。
扩频部件7A至7D使用由映射部件4所指定的扩频码,分别执行数据的扩频。复用部件8多码复用扩频数据。码复用信号经过OFDM处理部件9的OFDM处理,例如I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且扩频后的信号被放置到频率轴方向上的多个子载波中(即执行频率扩频)。无线发送部件(发送RF)10对经过OFDM处理的信号进行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例如功率放大等,此后将结果从天线11发送到对象站。
而且,无线发送设备1具有接收系统,该接收系统接收并且解调ACK(ACKnowledgement:肯定确认)信号和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信号。无线发送设备1的接收系统通过接收RF部件12和解调部件13解调所接收的ACK/NACK信号,并且将结果发送给ACK检测部件14。
当检测到ACK信号时,ACK检测部件14通知重传次数检测部件5已经接收到ACK信号。当接收到该通知时,重传次数检测部件5就清除缓冲器部件3。
与此相反,当检测到NACK信号时,重传次数检测部件5计算分组的发送次数,并且根据发送次数改变用于发送的扩频码。如图12所示,假设在第二个分组的发送(重传)时使用的扩频码是#1、#2、#3和#0。图12和13的表仅示出到第二次发送时的发送码,但是在第三次发送及以后的发送中,以相同的方式改变扩频码来执行发送。
以下将使用图4解释所给出的无线接收设备20的结构,该无线接收设备20接收从无线发送设备1发送的信号,并解调该信号。在无线接收设备20中,无线接收部件(接收RF)22对通过天线21接收到的信号执行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接着OFDM处理部件23继续进行OFDM处理,例如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此后,解扩部件24A至24D执行解扩处理。此处,解扩部件24A至24D使用不同扩频码#0、#1、#2和#3分别解扩经过OFDM处理的信号。
去映射部件25从解扩信号中收集使用在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解扩的信号,并且执行去映射。此时,去映射部件25根据重传次数参照映射表26,识别所使用的扩频码,并且执行数据去映射。
经过去映射的信号被存储在缓冲器部件28中。结果,当多次接收到相同的传输数据时,对于每个码元,对于各个传输码元的对应于多次的合成信号被存储在缓冲器部件28中。
解调部件29解调的信号被发送到缓冲器部件30和差错检测部件31。差错检测部件31对解调信号执行差错检测处理。当检测无差错时,差错检测部件31命令缓冲器30输出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命令ACK/NACK产生部件32产生ACK信号。另一方面,当检测到差错时,差错检测部件31命令缓冲器30不输出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命令ACK/NACK产生部件32产生NACK信号。由ACK/NACK产生部件32所产生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通过发送RF部件34和天线21被发送到无线发送部件1。
重传次数检测部件27计数直到当前时刻为止所发送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的数量,从而检测重传次数。例如,当从未发送NACK信号时,就表示接收数据是第一个分组,当发送第一个NACK信号时,就表示接收数据是第二个分组,即相同数据的重传数据。以此方式,由于无线发送设备1改变扩频码,无线接收设备20就能够满意地解调所发送的数据。
(2-2)传输数据被发送到多个对象站的情况
在图15中,无线发送设备40给多个对象站中的每一个发送不同的传输数据,在上述图15中相同的标号被添加到与图11的相对应的部分。为此,无线发送设备40具有与对象站的数量相对应的信号处理单元41A,...,41N。
信号处理单元41A,...,41N是采用相同的结构分别形成的,如在(2-1)项中所说明的,每个信号处理单元检测到各发送对象站的重传次数,并且改变每次重传的、用于扩频的扩频码,以执行对相同传输数据的扩频。
此处,由于无线发送设备40将不同的传输数据发送到多个对象站,信号处理单元41A,...,41N的扩频部件分别使用不同的扩频码。即,信号处理单元41A的扩频部件7A至7D和信号处理单元41N的扩频部件(未示出)分别使用不同的扩频码。
参照映射表43执行扩频码的选择。更具体地说,如图12和13所示的用于每一个发送次数的扩频码的组合都可以通过信号处理单元的数量来存储。
由复用部件42复用经过各信号处理单元41A,...,41N的扩频所获得的扩频处理后的信号,并且这些信号经过OFDM处理部件44的OFDM处理,例如IFFT等,并顺序通过发送RF部件45和天线46被发送。而且,无线发送设备40将通过天线46接收到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经过接收RF部件47发送到各个信号处理单元41A,...,41N。安装在每个信号处理单元41A,...,41N中的每个解调部件13解调从相应的对象站发送的ACK信号和NACK信号,并且将其发送到ACK/NACK检测部件。以后的处理与图11中所说明的相同。
(3)效果
根据图11到图15所示的结构,在扩频相同传输码元的过程中,改变每一次发送的扩频码,以便即使在第一次发送时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而使得使用特定扩频码扩频的码元的接收质量很差的情况下,在执行重传时使用与第一次重传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执行扩频处理,能够提高利用分集效应提高接收质量的可能性。因此,就能够提高合并码元的接收质量。
(4)其他实施例
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本发明被应用于OFDM-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使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普通CDMA系统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相似的效果,在普通CDMA系统中扩频码片被叠加到单载波上。
更具体地说,即使在如W-CDMA系统中那样使用单载波发送扩频码片的情况下,扩频码的码间干扰将破坏各个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与前述OFDM-CDMA系统相似,正交性的破坏随扩频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解扩信号的功率相对于每个扩频码都不同。为此,即使在将本发明应用于一般CDMA系统而不限于OFDM-CDMA系统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本发明也能够获得相似的效果。但是,当本发明被应用于OFDM-CDMA系统时,与单载波的CDMA相比,由于OFDM-CDMA系统中解扩信号的功率随所使用的扩频码而改变,所以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效果。
而且,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对于每一次发送,改变将扩频码主要分配到一个对象站的方法。但是,对于每一次发送,可以改变分配到多个对象站的扩频码以执行发送。
例如,如果如图15中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4A至4N是分别由三个信号处理单元4A、4B和4C组成的,信号处理单元4A、4B、4C的扩频部件在第一次发送时分别使用扩频码#0至#3、#4至#7和#8至#11,信号处理单元4A、4B、4C在重传时分别使用扩频码#8至#11、#0至#3和#4至#7。由于与前述实施例相比,这增加了可使用的扩频码的数量,对于每一次重传能够更加分散由特定扩频码引起的接收质量的降低,从而能够更好地减少特定接收码元恶化的可能性。
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从无线发送设备1接收信号的无线接收设备20,根据接收信号的误码率给无线发送设备1发送ACK信号或NACK信号。除此以外,无线接收设备20可以给无线发送设备1发送指示改变扩频码的信号和NACK信号。
这就能够更好地提高接收质量。换句话说,无线接收设备20参照映射表识别本次发送所扩频的码元,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扩频码,检测部件31能够检测码元的接收质量。因此,无线接收设备20能够掌握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应该使用哪个扩频码,以便提高接收质量。
因此,当直到前一时刻为止存在不具有足够接收质量的码元时,无线接收设备20可以发送如下信号和NACK信号,该信号给出了使用前一时刻获得较好接收质量的扩频码来执行扩频的指示。
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这样一种方法:在重传时发送和合并第一次发送的所有码元。但是,也能够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当执行重传时,使用一些扩频码发送的码元被使用其他扩频码发送,而不是发送第一次发送的所有码元。这种结构能够通过增加对每一个扩频码的差错检测(CRC等),来仅仅重传包含差错的扩频码的码元。
因此,由于在重传错误码元时,使用正交性破坏较小的扩频码发送码元,能够较少重传次数。而且,由于使用第一次发送时没有产生差错的扩频码发送其他码元,所以能够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并且能够执行各种修改。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包含扩频部件和发送部件的结构,扩频部件使用扩频码扩频传输数据,发送部件发送扩频数据,其中在执行重传时,扩频部件使用与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
根据该结构,考虑到由于信号传播时的码间干扰而极大降低接收质量的扩频码和干扰没有使接收质量降低很多的扩频码,在执行重传时,使用与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因此,接收端能够通过重传增强分集效应,以便能够提高接收数据的质量。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传输数据被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以及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从而将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在这种情况下,当重传传输数据时,扩频部件使用与多个序列的序列相同数量的扩频码,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并且根据在前一次发送时使用的组合,改变用于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的扩频码的组合。
根据该结构,在维持用于传输常数的扩频码的数量的同时,能够获得分集效应。例如,当传输数据被划分成四个序列的数据时,使用扩频码#0至#3,在第一次发送时,分别通过扩频码#0、#1、#2和#3扩频第一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二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三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和第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在重传时,分别通过扩频码#1、#2、#3和#0扩频第一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二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三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和第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从而多码复用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在传输数据被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以及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以将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下,扩频部件从大于多个序列的序列数量的扩频码中选择扩频码,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并且在重传传输数据时,选择与在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
根据该结构,由于从众多的扩频码中选择与前一次发送和重传时不同的扩频码,来执行扩频,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分集。例如,当传输数据被划分成四个序列的数据时,使用六个扩频码#0至#5,在第一次发送时,分别通过扩频码#0、#1、#2和#3扩频第一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二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三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和第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在重传时,分别通过扩频码#3、#4、#5和#2扩频第一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二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第三个序列的传输数据和第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从而多码复用四个序列的传输数据。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当根据发送对象站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多个传输数据,以便将扩频传输数据发送到多个不同的对象站时,扩频部件使用这样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该扩频码在前次传输时用于扩频到第一对象站的传输数据,在重传时用于扩频到第二对象站的传输数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增加同时向其进行发送的多个发送对象站所使用的扩频码的组合数,所以接收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分集效应。即,增加可使用的扩频码的数量,以便能够在重传时更好地分散由特定扩频码所引起的接收质量的恶化,从而更多地降低特定接收码元恶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还包括正交频分复用部件,用于将扩频后的信号划分成多个彼此之间具有正交关系的子载波,其中发送部件发送经过正交频分复用的信号。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OFDM-CDMA系统中重传传输数据时使用与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所以能够更好地利用分集效应提高接收质量。换句话说,在OFDM-CDMA系统中,与单载波的CDMA相比,由于解扩后的信号的功率随扩频码而改变,能够更显著地提供通过重传时改变扩频码而带来的分集效应。
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设备是接收从前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无线接收设备,并采用具有解扩部件的结构,该解扩部件使用与前一次接收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解扩所接收到的重传信号。
根据该结构,能够满意地解调从前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还包括合并通过重传接收到的多个接收信号的解扩后的信号的部件。
根据该结构,即使对于由于第一次接收时所使用的扩频码容易被干扰恶化而没有获得足够质量的接收数据,所以存在这种可能性:由于重传时使用不同的扩频码而获得具有比第一次接收质量好的接收质量的接收数据,并通过合并接收数据,以相当高的可能性来提高这些接收数据的质量。
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还包括改变指令信号发送部件,用于根据解扩后的信号的信号电平,发送指示无线发送部件改变扩频码的信号。
根据该结构,在存在直到前一次为止仍没有获得足够质量的传输数据的情况下,由改变指令信号发送部件给发送端发送改变用于扩频该传输数据的扩频码的指令,因此就可以在下一次重传时提高传输数据的接收质量。
本发明的无线接收设备是接收从前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无线接收设备,并采用包括正交变换部件和解扩部件的结构,其中正交变换部件用于对接收信号执行正交变换处理,解扩部件使用对于每次发送都不同的码来解扩经过正交变换的信号。
根据该结构,能够满意地解调从前述无线发送设备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设备采用这样一种结构,该结构还包括接收部件,用于从对象站接收指示改变扩频码的改变指令信号,其中扩频部件使用根据改变指令信号改变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
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来自对象站的扩频码的改变指令,满意地改变重传时所使用的扩频码,并且解调传输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在重传传输数据时,使用与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传输数据。
根据该方法,能够通过分集效应,来改善接收端由于重传引起的误码率。因此,能够减少重传次数。
在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方法中,在传输数据被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并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以便发送的情况下,当执行重传时,根据前一次发送时所使用的组合,来改变用于扩频每个序列的传输数据的扩频码的组合。
根据该方法,能够在维持用于传输常数的扩频码的数量的同时,获得分集效应。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使用CDMS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每次执行重传时,都改变扩频每个码元的扩频码,从而能够改善接收端的误码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应用于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其中无线发送设备适用于根据接收信号的误码率自适应地执行重传的CDMA系统。

Claims (4)

1.一种无线发送设备,包括:
扩频部件,用于使用扩频码对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和
发送部件,用于发送扩频后的信号,
其中,在将所述传输数据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并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以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下,所述扩频部件从大于所述多个序列的序列数量的所述扩频码中选择扩频码,以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并且在重传传输数据时,选择与前一次发送时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还包括正交频分复用部件,用于将扩频后的信号分成彼此之间具有正交关系的多个子载波,其中,所述发送部件发送正交频分复用后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发送设备,还包括接收部件,用于从对象站接收指示改变扩频码的改变指令信号,其中,所述扩频部件使用根据该改变指令信号改变的扩频码,对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4.一种无线发送方法,包括:
扩频步骤,用于使用扩频码对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和
发送步骤,用于发送扩频后的信号,
其中,在将所述传输数据划分成多个序列的数据,并使用彼此之间具有正交性的多个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以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到一个对象站的情况下,在所述扩频步骤中,从大于所述多个序列的序列数量的所述扩频码中选择扩频码,以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并且在重传传输数据时,选择与前一次发送时的扩频码不同的扩频码,对各个序列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处理。
CN2009101439284A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1594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09230A JP3679759B2 (ja) 2002-01-17 2002-01-17 無線送信装置
JP9230/02 2002-01-1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2434A Division CN100514894C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4194A true CN101594194A (zh) 2009-12-02
CN101594194B CN101594194B (zh) 2012-09-26

Family

ID=1919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927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594193B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N200910143928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594194B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NB03800243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4894C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927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594193B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243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14894C (zh) 2002-01-17 2003-01-09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63084B2 (zh)
EP (1) EP1467509B1 (zh)
JP (1) JP3679759B2 (zh)
CN (3) CN101594193B (zh)
AU (1) AU2003202484A1 (zh)
WO (1) WO2003061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104A (zh) * 2017-10-11 2018-01-09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一种基于扩频码调制ofdm系统的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33876A1 (en) * 2000-10-21 2002-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rq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76991B2 (ja) * 2001-07-05 2005-07-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142917B2 (ja) * 2002-08-23 2008-09-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Cdma送信装置及びofdm−cdma送信装置
CN100355231C (zh) * 2003-12-19 2007-12-1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系统中具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数据传输方法
JP4224721B2 (ja) * 2003-12-24 2009-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4418377B2 (ja) * 2004-01-29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BRPI0516458A (pt) * 2004-10-04 2008-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ositivo de estação de base e esquema de comunicação por pacote
JP4703171B2 (ja) * 2004-11-24 2011-06-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衛星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割り当て装置
US7526708B2 (en) * 2005-01-03 2009-04-28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retransmission for frequency spreading
JP4284280B2 (ja) 2005-01-18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JP4915636B2 (ja) * 2005-05-20 2012-04-11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無線装置
US20070076784A1 (en) * 2005-07-07 2007-04-05 Zhou Fei F Techniques to improve redundancy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s
KR101100205B1 (ko) 2005-09-08 2011-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신호를 위한 주파수 대역 할당 방법
CA2617386C (en) * 2005-09-02 2014-02-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cdma channels
JP4583319B2 (ja) * 2006-02-08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7650560B2 (en) * 2006-03-31 2010-01-19 Panasonic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optimized punctured convolution codes
WO2007123904A1 (en) * 2006-04-18 2007-11-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h-arq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15599A1 (en) * 2006-04-28 2009-01-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ch transmission method
US8238319B2 (en) 2006-09-01 2012-08-07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Radio apparatus
US20080068979A1 (en) * 2006-09-14 2008-03-20 Motorola, Inc. Adaptive and preemptive scheduling of transmissions
US8270424B2 (en) * 2006-11-01 2012-09-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of signaling allocated resources
US20080298436A1 (en) * 2007-05-28 2008-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Collision Detection
KR100885300B1 (ko) * 2007-07-03 2009-02-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주파수 다이버시티를 가지는 주파수 선택적 기저대역의주파수 변복조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송수신 장치
JP5698255B2 (ja) * 2009-11-30 2015-04-08 エスティー‐エリクソン、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直交ベクトルを用いたデータ交換装置
CN111886805B (zh) * 2018-03-05 202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扩展码的传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9106A (ja) 1994-10-24 1996-05-14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列車検知装置
JPH10233758A (ja) 1997-02-20 1998-09-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722969B2 (ja) * 1998-01-08 2005-11-30 株式会社東芝 再送制御方法及び再送制御装置
JP2901585B1 (ja) 1998-03-20 1999-06-07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このシステムに使用する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2000151504A (ja) * 1998-11-18 2000-05-30 Nec Saitama Ltd 基地局無線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161455B2 (ja) 1999-03-19 2008-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2001044969A (ja) * 1999-08-02 2001-02-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ならびに再送制御方法
JP2001060934A (ja) 1999-08-20 2001-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fdm通信装置
JP2001268049A (ja) 2000-03-15 2001-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4313925B2 (ja) * 2000-03-17 2009-08-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受信システム,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受信機,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送信機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直接拡散受信機
JP2002186014A (ja) * 2000-12-12 2002-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6104A (zh) * 2017-10-11 2018-01-09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一种基于扩频码调制ofdm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07566104B (zh) * 2017-10-11 2020-05-26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一种基于扩频码调制ofdm系统的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02484A1 (en) 2003-07-30
CN100514894C (zh) 2009-07-15
JP2003218830A (ja) 2003-07-31
US7263084B2 (en) 2007-08-28
JP3679759B2 (ja) 2005-08-03
EP1467509A1 (en) 2004-10-13
CN101594194B (zh) 2012-09-26
WO2003061171A1 (fr) 2003-07-24
US20040114549A1 (en) 2004-06-17
EP1467509B1 (en) 2018-05-09
CN101594193A (zh) 2009-12-02
EP1467509A4 (en) 2010-05-26
CN1509540A (zh) 2004-06-30
CN101594193B (zh)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894C (zh)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US6950474B1 (en) OFDM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05160B (zh) 用于分配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US7400687B2 (e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13968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US7397861B2 (en) Mapping strategy for OFDM-based systems using H-ARQ
KR101084127B1 (ko) Ofdma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자동 재전송 요구지원 방법
CN1319307C (zh) 发送/接收设备和发送/接收方法
CA2316782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US7957345B2 (en) Adaptive HARQ in an OFDMA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33926B1 (e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radio recep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mission cancel subcarriers
WO2008111795A2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harq process channesl sequentially
KR20080062886A (ko) 직교 주파수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공유 제어 채널에 대한 역방향 제어채널 응답 채널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CN101335732B (zh) 符号交织方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实现符号交织的发射机
CN1860754B (zh)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CN102843227B (zh) 一种基于媒体访问控制层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1188481A (zh) 提高多载波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方法和多载波通信系统
CN101094045A (zh) 正确应答消息和/或错误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IDGE NO. 1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