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2334A -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334A
CN101592334A CNA2009101595352A CN200910159535A CN101592334A CN 101592334 A CN101592334 A CN 101592334A CN A2009101595352 A CNA2009101595352 A CN A2009101595352A CN 200910159535 A CN200910159535 A CN 200910159535A CN 101592334 A CN101592334 A CN 101592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load module
support
collect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595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334B (zh
Inventor
O·赖纳
R·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lstom Technology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stom Technology AG filed Critical Alstom Technology AG
Publication of CN10159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3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01Steam generators built-up from pre-fabric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24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setting arrangements, e.g. heat shielding
    • F22B37/244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setting arrangements, e.g. heat shielding for water-tube steam generators suspended from the to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6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am boilers of forced-flow type
    • F22B37/64Mounting of, or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for, tube units
    • F22B37/66Mounting of, or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for, tube units involving vertically-disposed water tu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10T29/49387Boiler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828Progressively advancing of work assembly station or assembled portion of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蒸汽发生器(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装配锅炉支架(2)并且与此并行地预装配具有布设在其上的箍条(12)、包括悬挂的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必要时还有外部支承管(41)的段的装配模块(30),并且将装配模块(30)抬升到锅炉支架(2)内;2.装配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3.装配内顶部(8)和内部构件(21、22、23、24和25),并与此同时将锅炉壁(19)装配在蒸汽发生器(1)的上部分(9)内,以及同时(如果还未进行)将外部支承管(41)的段吊装和悬挂到装配模块(30)内,并接着将外部支承管(41)的段连接在其模块结合部上,并且在最终位置处将外部支承管(41)悬挂到外顶部(7)中;4.通过从装配模块(30)的辅助钢结构(31)中抬出,将箍条(12)和包括悬挂的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装配在锅炉壁(19a)上或者在外部支承管(41)上;5.拆除装配模块(30)的辅助钢结构(31);6.装配设置在蒸汽发生器(1)的另一个(下)部分(10)内的倾斜铺设管道的锅炉壁(19b);以及,7.装配锅炉漏斗(11)。

Description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安装蒸汽发生器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蒸汽发生器或者大型锅炉主要在用化石燃料加热的发电厂中使用,其中,在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内通过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由蒸汽发生器内循环的工作介质吸收,并且将热能传递给涡轮机,以例如用于产生能量。在此,经常也称为单烟道锅炉的大型蒸汽发生器设计成具有垂直设置的气体通道,在气体通道的下部区域内发生燃烧,并且气体通道由管壁或者说锅锅炉壁包围,其中,管壁或者说锅炉壁通过倾斜或者竖直设置的且相互连接的管构成。在气体通道的上方部分内设置内部构件,如经济器、中间过热器、过热器和其它加热面。锅炉壁在其外侧设有箍条/绕带(Bandage)和预制集管件,设置在集管横梁上的集管属于预制集管件。一锅炉漏斗连接在锅炉壁下端部上,锅炉漏斗悬挂在所谓锅炉底座(通常是0m(零米)平台)上方。上述各元件所属的整个锅炉悬挂地设置在锅炉支架内。锅炉支架座落在限定锅炉底座的基础上,并且具有多个通过横向杆和支架斜杆相互支撑的锅炉立柱,锅炉立柱支承锅炉支架顶。锅炉支架顶支承锅炉,锅炉在上方在锅炉支架顶下方设有锅炉顶。
为了快速安装这种较大的蒸汽发生器,DE 100 14 758 C2建议了一种方法,该方法使得可以同时安装锅炉壁上部分和设置在这里的内部构件。为此锅炉支架顶分为外顶部和内顶部。首先利用外顶部安装锅炉支架。外顶部设计成,使其提供从上方起进入锅炉支架包围的空间的入口。由此借助于起重机,可以从上方起通过在外顶部中留出的开口吊装用于构建锅炉壁、尤其是上部的锅炉壁的部件。这使得可以借助于相应大型的起重机装配上部的锅炉壁。同时能够在锅炉底座上,或者在紧靠锅炉底座的上方构建锅炉支架顶的内顶部。所述内顶部例如通过牵引绳保持,牵引绳的提升系统在锅炉支架内例如锚固在锅炉支架顶的外顶部上。现在,在锅炉支架顶的内顶部下方构建需要的内部构件,在这里能够相应逐步地抬升锅炉支架顶的内顶部。因而锅炉壁的装配和内部构件的装配在时间上并行地进行。因为两个装配过程均非常耗时,由此通过同时装配能够节约很多安装时间。如果上部的锅炉壁和内部构件都已建造完成,则使内部构件包括锅炉支架顶的内顶部一起向上移动并且固定并连接在其安装位置上。
所述方法对于大型蒸汽发生器的安装是得到验证的。由于钢铁价格的显著提高,应该进一步优化或者简化所述得到验证的方法并且使尤其是用于辅助结构的钢铁用量降至最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方法,所述方法除了简单和合理的结构之外,还为特别大型的蒸汽发生器提供了节约钢铁成本的构造,并且在工程上更为简单并由此更为快速且廉价。
该目的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形式由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明显减少工程时间;
简化结构;
简化了箍条和带有集管以及外部支承管的集管横梁的装配,并且简化了辅助结构的拆卸。
本发明一个有利的构型设定,在根据本发明解决方案的方法的步骤a)中,附加地将外部支承管的区段放置或者悬挂在装配模块上。通过在预装配阶段中就已经将外部支承管的区段放置到装配模块上,也就是在锅炉底座上,能够在接下来通过起重机将装配模块吊装到锅炉支架中,可以一起吊装支承管段,并且省去了专门吊装支承管段的附加的装配步骤。因此在装配方面显著节约了时间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这是因为租用大型施工起重机会带来很高的运营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形式中,这样来设计箍条在装配模块的悬臂上的支承高度,即,在已将装配模块吊装到锅炉支架中的状态下,箍条位于其最终位置下方大约50mm处,并且将箍条抬升至其预定的最终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补偿小的不精确性,并且通过该措施避免了箍条的最终位置处于在装配模块上的位置的下方,并且由此使得难以或者不能进行装配流程或者使装配流程。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构型中,如此规定集管横梁和集管在装配模块上的支承高度,即,在将装配模块装入锅炉支架的状态下,集管横梁和集管位于其最终位置。通过该方法基本简化地建立集管与相应待连接的加热面或者说内部构件的连接,这是因为待连接的组件处于相同高度(最终位置)并且简单地进行焊接连接。
本发明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规定,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a)中,除了安装锅炉支架之外,还同时在锅炉底座上在锅炉支架四方形外部进行装配模块或者用于锅炉侧壁的吊帘的预装配,其中,装配模块包括自承载的辅助钢结构,箍条放置在该辅助钢结构上,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b)中,附加地使预装配的吊帘抬升、将其套装在蒸汽发生器的上部分的锅炉支架上,并与锅炉支架固定,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j)中,附加地将自由放置在装配模块或者用于锅炉侧壁的吊帘上的箍条与锅炉壁连接,并且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步骤k)中,附加地随后在锅炉侧壁上借助于悬吊装置进行装配模块或者吊帘横梁的拆除/复原。通过该措施也能够以有成本高效地装配锅炉侧壁。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说明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图中:
图1以示意图、立体图和局部视图示出蒸汽发生器的已基本完全装配的气体通道;
图2示出部分安装的锅炉支架和已经安装了的装配模块以及装配起重机;
图3以横向剖视图示出完整安装的装配模块,所述装配模块具有已放置的箍条和集管横梁包括其上悬挂的集管;
图4以示意性的视图并作为竖直纵剖面图示出在蒸汽发生器上部分内的、具有支承在其上的装配模块的锅炉支架或者说锅炉支架横杆,并且示出锅炉前壁和锅炉后壁;
图5以示意性的视图并作为竖直纵剖面图示出在蒸汽发生器上部分内的、具有支承在其上的装配模块的锅炉支架或者说锅炉支架横杆,其中,相对于附图4放大示出了箍条和集管横梁与锅炉壁或者外部支承管的连接;
图6示意图并作为视图形象示出具有装入的箍条的预装配的吊帘;
图7示出预装配的吊帘的横截面(图6中的剖面A-A),其中,在锅炉支架内部吊装的状态下示出预装配的吊帘,虚线示出的具有牵引绳(标记54和55)的绳索提升系统仅在锅炉底座上的预装配状态下是需要的;
图8示出一个施工阶段,其中,锅炉支架的大部分已安装,并且四个吊帘中的两个已经吊装到锅炉支架中,而另外两个吊帘在预装配中;
图9示出另一施工阶段,其中,附加地装配锅炉支架顶的外顶部,包括绳索提升系统;
图10示出一个施工阶段,其中同时装配锅炉壁和后置加热面(内部构件);
图11示出一个施工阶段,其中,后置加热面(内部构件)在其预装配之后抬升至其安装位置上,并且固定在所述安装位置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塔式结构形式的蒸汽发生器1,该蒸汽发生器由锅炉支架2支承。锅炉支架2包括竖直设置的、安放在相应的基础上的锅炉立柱3。在竖立在四个角处并竖直设置的锅炉立柱3通过水平的锅炉支架横杆4相互连接,锅炉支架横杆4层状地设置。设置有支架斜杆5用于加固。锅炉支架2在上方支承锅炉支架顶6,锅炉支架顶6分为外顶部7和内顶部8。外顶部7安放在锅炉支架2上,并且与锅炉支架连接。内顶部8由外顶部7承载,并且与外顶部连接。至少在蒸汽发生器的上部分9内,内顶部8的轮廓,也就是最大外部尺寸,至少略小于在蒸汽发生器1内由锅炉壁19包围的空间的净宽。在所述部分内,所示的蒸汽发生器1设有竖直管道系统(上部分9内的锅炉壁19a)。
在蒸汽发生器1的部分9内设有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包括经济器21、22、中间过热器23、24和过热器25。这些内部构件分别通过水平设置的管束或加热面构成,这些内部构件以横向地延伸穿过由蒸汽发生器1限定的气体通道,并且这些构件的连接部(Anschlüsse)被引导穿过锅炉壁19,尤其是锅炉壁的部分19a。部分19a在外部被箍条12包围,箍条12保护锅炉壁19a防止爆炸,并且向外支承锅炉壁19a,并由锅炉壁承载。各箍条在炉角区域相互连接并与锅炉壁19a连接。此外,由水平的刚性梁构成的箍条12通过竖直的梁(即所谓的撑杆36(Stiel))相互连接。上述内部构件或者说加热面21、22、23、24、25的数量是示例性说明的。也可以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经济器加热面、中间过热器加热面和过热器加热面。
在另一个位于下方的部分10内,以倾斜的方式给蒸汽发生器设置管道(部分10内的锅炉壁19b)。如果需要也可以选择其它设置管道的方式。锅炉壁19b倾斜设置管道的部分也设有箍条14,箍条14保护锅炉壁19b防止爆炸,并且向外支承锅炉壁19b,并由锅炉壁19b承载。向下连接有同样设有箍条的锅炉漏斗11。
蒸汽发生器1具有至少一个气体通道13(图10)。气体通道13由设计成管壁的锅炉壁19限定,锅炉壁19以悬挂在锅炉支架顶6上的方式装配并承载箍条12、14。此外,在气体通道上在外部装有预制集管件15,预制集管件包括集管33以及其它没有详细示出的组件(如集管隔热件等)。集管33借助于未详细说明的装置悬挂地或者安放地保持在集管横梁32上,集管横梁32分别以一个端部与锅炉壁19a保持在一起,并且以其另一个端部保持在外部的支承管41(图5)上,支承管41同样借助于未详细标出的装置保持或者说抓持在锅炉支架顶6上。锅炉支架顶6悬挂地承载整个如此构造的锅炉或者说蒸汽发生器1。
图2至图11示出了目前为止简明示出的蒸汽发生器1的安装顺序:
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逐层地构建锅炉支架立柱3以及所属的锅炉支架横杆4和锅炉支架斜杆5,从而开始以锅炉支架2的装配。利用一个起重机16或者多个起重机16来实现这种装配。同时,在锅炉支架四方形之外(由四个锅炉支架立柱占据或者说框起的四方形或面)以及起重机操作范围之内,将装配模块30预装配在锅炉支架底座上,或者在预装配状态下将其放置在该位置处。在预装配之后,装配模块30设立完成,从而它可以供后续的装配流程使用。
图3举例示出装配模块30之一的截面图,这些装配模块分别具有一自承的辅助钢结构31,辅助钢结构被独立竖直地预装配,并且辅助钢结构的宽度基本等于锅炉前壁42或者锅炉后壁43的宽度,并且假如应用或者采用锅炉侧壁时,还基本等于锅炉侧壁44、45的宽度。在装配模块30的相应预装配的辅助钢结构31上放置并固定箍条12、其上悬挂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在此,一个时发明重要的特征是,装配模块30的辅助钢结构31是自承载或者说自支撑的,并且在其上自由放置的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不作为承载或者说支承的组件一起结合在辅助钢结构31内。这简化了装配模块30本身的预装配,这是因为在辅助钢结构31和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或者外部支承管41的段之间不需要借助于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此外,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或者外部支承管41的段以后的装配设计得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不仅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而且还有外部支承管41的段能够在不分离承载或支承结构的情况下仅从辅助钢结构31抬升(箍条12的情况下)以及装配,或者对于外部支承管41的段能够将这些段相互焊接。对于装配模块30也用在锅炉侧壁44、45上的情况,仅给用于锅炉侧壁44、45的装配模块30装备箍条12,但没有装备集管横梁32和悬挂在其上的集管33以及没有外部的支承管41的段。
预装配的装配模块30的高度取决于其重量,也就是分别取决于辅助钢结构31的重量,包括放置在其上的箍条12、集管横梁32和集管33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的重量,以及还取决于可供使用的起重臂负荷。在确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过于沉重的装配模块30可以取消外部支承管41的段的置入。通过取消外部支承管41的段能够将装配模块30构建的更高,并且由此需要的装配模块30较少。对于在没有外部支承管41的段情况下预装配装配模块30并将其吊装到锅炉支架2上的情况下,由起重机16或者另外的提升装置专门将外部支承管41的段吊装到支承在锅炉支架2内的装配模块30上,并将其悬垂或悬挂在其内。
装配模块30在纵剖面侧具有两个平面EMM1、EMM2(对应于两个装配模块立柱的中线),在随后将装配模块30吊装且竖立到锅炉支架2内时,这两个平面EMM1、EMM2位于锅炉支架立柱平面EKGS(相当于锅炉支架立柱2的中线)以及锅炉壁19a的内部(参见图5)。悬臂34沿朝向锅炉壁19a的方向上从装配模块30的锅炉壁侧平面EMM2伸出,箍条12包括装配在其上的撑杆36放置在悬臂34上,其中,所述撑杆在其上端部处与上方邻接的箍条12固定连接(固定点),而以其下端部在下方在相邻接的箍条12上松动地连接(滑动点)。悬臂35也向外从装配模块30的锅炉支架立柱侧平面EMM1伸出,悬臂35用于将装配模块30放置和支承在锅炉支架横杆4或者锅炉支架斜杆5上。借助于悬臂35将在支承装配模块30时出现的竖直和水平负荷导入锅炉支架2。
用于箍条12的悬臂34在其高度上这样安装在装配模块30上,即,在将装配模块30吊装到锅炉支架2中时,箍条12略低于其最终安装位置,以便随后将其抬升例如50mm,并进入其最终安装位置。与此相反,将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在最终位置高度处放置或者悬挂在装配模块30上,以便在以后的装配中仅以其端部连接或者说焊接在相应的装置(外部支承管41)上。每个装配模块30精确地构建或者说预装配到其在锅炉支架2或者说与该装配模块相配的锅炉壁区域之内的应用区域中,并且相应地选解放置箍条12和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的高度。外部支承管41的相应段的高度或者长度等于相应装配模块30的高度扣除用于相互焊接相应这些段的小间隙。
随着锅炉支架2的后续施工步骤,也就是,在锅炉立柱3达到其额定高度或者至少达到最小高度时,作为接下来的工作步骤,借助于起重机16将预装配的装配模块30吊装到锅炉支架2上并且停放在其上。在此,需要最精确地遵循要吊装和停放的装配模块30的顺序,由此装配模块30可以设置在其规定的锅炉壁区域上。按顺序,将最下方的装配模块30.1-也就是将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提供给锅炉壁19a的下部区域的装配模块-作为第一装配模块吊装并停放在锅炉支架2上,随后将下一个装配模块30.2放置并停放在下面的所述装配模块30.1上,该装配模块30.2为在上方连接的锅炉壁区域提供箍条12、集管横梁32和集管33以及外部支承管41的段。按照这种方法将所有装配模块30.1、30.2、30.3、30.4、30.5吊装到锅炉支架2上,将其放置并支承在相应地位于下方的装配模块上,并且通过悬臂35紧固或者固定在锅炉支架横杆4和锅炉支架斜杆5上,其中,新安放在其上的每个装配模块30与位于其下方的装配模块牢固地连接。视锅炉支架横杆4的位置而定,也可以不将一个或者多个装配模块30.2、30.3、30.4、30.5支承在位于其下方的装配模块30.1、30.2、30.3、30.4上并且与它们连接,而是本身也通过悬臂35支承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锅炉支架横杆4上。图4示出的构造方式涉及了锅炉前壁42和锅炉后壁43上的锅炉壁19a,并且如果这里还采用了锅炉侧壁,则也涉及这两个锅炉侧壁44、45。
通过根据本发明对装配模块30的吊装,不仅在锅炉支架构造阶段,而且在锅炉支架结构包括已放置的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完成之后均显著简化了装配。通过根据本发明对装配模块30的吊装,使得装配模块在锅炉支架2内直接抬升到其安装高度,而不是如现有技术规定的那样,首先抬升至锅炉支架2的整个高度,随后经过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的开口吊装到或者说向下放入到锅炉支架2内。由此显著降低了起重机16的吊装时间,并且显著简化了装配过程,这明显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需要时,根据本发明安装在锅炉前壁和锅炉后壁42、43上的装配模块30也能够在锅炉侧壁44、45上使用。因为在两个锅炉侧壁44、45上的锅炉壁19a通常不具有集管33(集管通常设置在锅炉前壁42和锅炉后壁43的锅炉壁19a上),可以简化用于针对关于锅炉前壁和锅炉后壁42、43将箍条12、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和外部支承管41的段安装到锅炉支架2上的装配模块30,以用于仅将箍条12安装在锅炉侧壁44、45。图6的主视图与图7的横剖图一起示出了这种简化的模块的构造,其中,借助于被称为吊帘37的辅助结构将箍条12这样预装配在锅炉底座上,即,在吊装到锅炉支架2内之后,箍条12到达其最终位置上,并且在相应的施工步骤中能够与锅炉壁19a连接。在一自承在的装配框架38内进行吊帘37的预装配,该装配框架也能够水平地铰接在固定点40、例如料仓支架、锅炉支架或者楼梯塔上。可选地,装配框架38也可以设计成自立撑持的。在装配框架38上放置一吊帘横梁39,在吊帘横梁上,借助于其由最上方的分配梁50、悬吊件51、箍条梁52和悬吊件连接件53组成的悬吊装置49用绳索提升系统54的牵引绳55将具有悬吊在下面的撑杆36的箍条12按照步进方式抬升,并且在达到上方止挡时将箍条垂下。在此,逐个地将箍条12向在通过步进抬升借助于悬吊件连接件53新悬挂的具有箍条梁52的悬吊件51上放置到吊帘37内。如果吊帘37到达最高位置(构造高度等于最终高度),则将吊帘37从绳索提升系统54直接转移加载到或者说悬挂到吊帘横梁39上。拆卸绳索提升系统54,并且对于所述吊帘37的进一步装配不再需要绳索提升系统。图8示出在锅炉底座上完成预装配的吊帘37以及正在形成的吊帘37。
在将所有装配模块30,并且如果使用,还有吊帘37(图8已经示例性示出两个吊装到锅炉支架2内的吊帘37,而待装入其上的吊帘37还位于锅炉底座上)吊装到锅炉支架2内之后,如果还未实现,则完成建造锅炉支架2,并且吊帘37借助于止挡点56固定在锅炉支架2上以抗风。作为下一个工作步骤,将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装配在锅炉支架2上,尤其是装配在其最上方的锅炉支架横杆4上。为此用起重机16将相应的部分放置到锅炉支架2上,从而在安装地点上组装外顶部7(参见图9)。同时在锅炉支架底座上预装配内顶部8,或者在已经预装配了的状态下将内顶部8运到该位置处。在这里,内顶部8居中位于按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竖立设置的各锅炉支架立柱3之间。内顶部8优选具有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轮廓,所述轮廓相当于气体通道13的横截面,但在此略小于气体通道的横截面。
现在在外顶部7上例如仅装配一个绳索提升系统17,该绳索提升系统包括多个绳索提升装置,各绳索提升装置的牵引绳束18分别与内顶部8的角部连接。
在该施工步骤中,锅炉支架2结构包括支承在其上的装配模块30,以及,如果使用,还有悬挂在锅炉支架2内的吊帘37基本上完成,并且现在能够开始在上部分9内同时装配锅炉壁19a以及在内顶部8的下方构建内部构件。图10示出这个过程。为了构建锅炉壁19a,用起重机16将单个预装配的锅炉壁部分20(引导压力的管壁部分)从上方起导入装入锅炉支架2内的装配模块30以及-如果应用或者使用-由吊帘37环绕的空间中,并且悬挂地固定在外顶部7上。由此以有序方式(registerweise)构建锅炉壁19a。在此,由此限定的且在其上部分9内已经形成的气体通道13具有仍然敞开的横截面。
当然,在装入用于组装锅炉壁19a的锅炉壁部分20的同时,在另外的安装位置上构建内部构件。为此绳索提升系统17将内顶部8分别抬升至这样的程度,并且将其保持在该高度上,即,能够逐步构建内部构件。如果锅炉支架顶6的内顶部8被抬升至第一高度,则在该高度下面首先构建锅炉顶并且将其悬挂地固定。
此后,将内顶部8抬升至下一个装配高度,从而将第一经济器加热面21移入在锅炉顶下方,并且能够借助于支承管28将其固定在内顶部8上。在进一步抬升之后接着完成第二经济器加热面22。如图10所示,现在逐步地分别抬升内顶部8,依次将第一中间过热器加热面23和第二中间过热器加热面24悬挂地装配在支承管28上。在进一步抬升内顶部8之后,可以装配设置在最下面的过热器加热面25。加热面21至25是后置加热面。
大约在锅炉顶的制造和悬挂的内部构件21至25的装配结束的同时,同时还完成了锅炉壁19a。内顶部8、锅炉顶以及内部构件需要大致长方体形的空间。锅炉壁19a同样包围一长方体形的空间。然而该空间的水平截面至少稍微大于内部构件和内顶部8需要的空间的水平截面。
在接下来的图11所示的装配步骤中,现在抬升由内顶部8和内部构件21至25组成的结构单元26,并且从下向上将其导入锅炉壁19a之间的气体通道内。在此,内顶部8被引导外顶部7的相应接纳开口内或者相应接钠元件上且固定在这里。顶部7、8例如相互旋紧或者相互焊接。此外,还连接(焊接)内部构件21至25。
在完成锅炉壁19a和内部构件21至25的装配之后,使外部支承管41的悬挂在装配模块30内的段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连接或者焊接,并且借助于未详细说明的装置垂挂在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上。在外部支承管41的段没有悬挂在装配模块30内的情况下,现在这些段最迟现在借助于起重机16或者其它提升装置吊装,所述段竖直地相互连接,即焊接,并且悬挂在锅炉支架顶6上。接着将在装配模块30上接近最终位置(例如低50mm)的箍条12抬升至其最终位置并且使其与锅炉壁19a连接。在装配模块30上已经位于最终位置的集管横梁32与锅炉壁19a和外部支承管41连接。
箍条12和集管横梁32的装配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安装顺序。这种有利的装配方式基于根据本发明的装配模块30,其中,在本身在装配模块30内部没有承担支承功能情况下,箍条12和带有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也可自由地(必要时固定地)放置在装配模块30上。图5示出箍条12例如借助于连续的摆动连接件46(Anpendelung)在锅炉壁19a上的连接,以及集管横梁32例如通过卡箍块47(Knaggenschuh)在锅炉壁19a上的连接和借助于卡箍连接件48(Knaggenverbindung)在外部支承管41上的连接。在将箍条12与锅炉壁19a、集管横梁32与锅炉壁19a以及与外部支承管41、集管33与内部构件21至25或者与锅炉壁19a连接之后,装配模块30或者其辅助钢结构31能够被拆除/复原(Rückbau)。
对于在锅炉侧壁44、45上安装装配模块30的情况下,和上述在锅炉前壁和锅炉后壁42、43中的情况一样,箍条12与锅炉壁19a连接。如果在锅炉侧壁44、45上将吊帘37安装到锅炉支架2内,则现在可以例如借助于连续的摆动装置42(对应于箍条12根据图5的连接)将在吊帘37内提供的箍条12与锅炉壁19a连接。在将箍条12装配在锅炉侧壁44、45的锅炉壁19a上之后,可以借助于悬吊装置49拆除吊帘横梁39。
接着将垂直或者倾斜的铺设管道的锅炉壁19b装配在部分10和锅炉漏斗11内,以便获得按照图1的完成的蒸汽发生器1。
按照新的装配部署方式实施装配,所述装配包括以下步骤:
1.装配锅炉支架2并且与此并行地预装配具有布设在其上的箍条12、包括悬挂的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以及必要时还有外部支承管41的段的装配模块30,并且将装配模块30抬升到锅炉支架2内;
2.装配锅炉支架顶6的外顶部7;
3.装配内顶部8和内部构件21、22、23、24和25,并与此同时将锅炉壁19装配在蒸汽发生器1的上部分9内,以及同时(如果还未进行)将外部支承管41的段吊装和悬挂到装配模块30内,并接着将外部支承管41的段连接在其模块结合部上,并且在最终位置处将外部支承管41悬挂到外顶部7中;
4.通过从装配模块30的辅助钢结构31中抬出,将箍条12和包括悬挂的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装配在锅炉壁19a上或者在外部支承管41上;
5.拆除装配模块30的辅助钢结构31;
6.装配设置在蒸汽发生器1的另一个(下)部分10内的倾斜铺设管道的锅炉壁19b;以及
7.装配锅炉漏斗11。
附图标记列表:
1蒸汽发生器
2锅炉支架
3锅炉立柱
4锅炉支架横杆
5支架斜杆
6锅炉支架顶
7外顶部
8内顶部
9蒸汽发生器的上部分
10蒸汽发生器的下部分
11锅炉漏斗
12箍条
13气体通道
14箍条
15预制集管件
16起重机
17绳索提升系统
18牵引绳束
19锅炉壁
19a上部分内的锅炉壁
19b下部分内的锅炉壁
20锅炉壁部分
21经济器加热面
22经济器加热面
23中间过热器加热面
24中间过器加热面
25过热器加热面
26结构单元
27
28支承管
29
30装配模块
31辅助钢结构
32集管横梁
33集管
34悬臂
35悬臂
36撑杆
37吊帘
38装配框架
39吊帘横梁
40固定点
41外部支承管
42锅炉前壁
43锅炉后壁
44右锅炉侧壁
45左锅炉侧壁
46摆动装置
47卡箍块
48卡箍连接件
49悬吊装置
50最上方的分配梁
51悬吊件
52箍条梁
53悬吊部连接件
54绳索提升系统
55牵引绳
56锅炉支架止挡点。

Claims (5)

1.装配蒸汽发生器(1)的方法,所述蒸汽发生器至少由一锅炉支架(2)和一气体通道(13)组成,所述锅炉支架具有一锅炉支架顶(6),所述锅炉支架顶具有一内顶部和一外顶部(7、8),所述气体通道由锅炉壁(19)限定,围绕所述气体通道设置箍条(12、14)和预制集管件(15),并在所述气体通道内设置内部构件(21、22、23、24、25),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安装所述锅炉支架(2)并同时在锅炉底座上在锅炉支架四方形之外预装配用于锅炉前壁和锅炉后壁(42、43)的装配模块(30),其中,所述装配模块(30)包括自承载的辅助钢结构(31),将所述箍条(12)和带有悬挂在其上的集管(33)的集管横梁(32)放置在所述辅助钢结构上;
b)抬升预装配的所述装配模块(30)、将其安放到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所述上部分(9)的所述锅炉支架(2)上,并与锅炉支架固定;
c)抬升所述锅炉支架顶(6)的所述外顶部(7)、将其安放到所述锅炉支架(2)上,并与锅炉支架固定;
d)同时或者紧接着步骤c)在所述锅炉底座上和锅炉支架四方形之内预装配所述锅炉支架顶(6)的所述内顶部(8);
e)将绳索提升系统(17)放置在所述外顶部(7)上,牵引绳(18)从所述绳索提升系统向下延伸;
f)以对齐的方式预装配所述锅炉壁(19)的各区域,并且从上方起穿过所述外顶部(7)将所述锅炉壁(19)的各区域导入所述锅炉支架(2),并且固定在所述外顶部(7)上;
g)在构建所述锅炉壁(19)期间,在所述锅炉支架(2)的下部区域内对所述内部构件(21、22、23、24、25)连同所述内顶部(8)一起进行预装配,并且将其与所述牵引绳(18)连接,随后,将所述内顶部(8)和所述内部构件(21、22、23、24、25)借助于所述绳索提升系统(17)向上抬升到并连接在其在所述气体通道的上部区域内的安装地点上,并使所述内顶部(8)与所述外顶部(7)连接;
h)对于外部支承管(41)的段没有在所述步骤a)中布设在所述装配模块(30)上的情况,现在单独借助于起重机(16)或者其它提升装置将所述段吊装到所述装配模块(30)上,并布设或悬挂在其上;
i)相互焊接所述外部支承管(41)的段,并且将所述外部支承管(41)在所述外顶部(7)上悬垂;
j)将自由放置在所述装配模块(30)上的所述箍条(12)与所述锅炉壁(19a)连接,将自由放置的所述集管横梁(32)与所述锅炉壁(19a)和所述外部支承管(41)连接,并且将所述集管(33)与所述锅炉壁(19a)和/或所述内部构件(21、22、23、24、25)连接;
k)随后拆除装配模块(30)以及绳索提升系统(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附加地将所述外部支承管(41)的所述段放置或者悬挂到所述装配模块(3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箍条(12)在所述装配模块(30)的悬臂(34)上的支承高度,即,在将所述装配模块(30)已吊装到所述锅炉支架(2)中的状态下,所述箍条(12)位于其最终位置下方大约50mm处,并将所述箍条(12)抬升至其预定的最终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集管横梁(32)和所述集管(33)在所述装配模块(30)上的安装高度,即,在将所述装配模块(30)已吊装到所述锅炉支架(2)中的状态下,所述集管横梁(32)和所述集管(33)位于其最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除了安装所述锅炉支架(2)之外,同时在所述锅炉底座上在所述锅炉支架四方形之外还预装配用于锅炉侧壁(44、45)的装配模块(30)或者吊帘(37),其中,所述装配模块(30)包括自承载的辅助钢结构(31),所述箍条(12)放置在所述辅助钢结构上;
在所述步骤b)中,附加地抬升预装配的所述吊帘(37)、将其安放到所述蒸汽发生器(1)的所述上部分(9)的所述锅炉支架(2)上,并且与所述锅炉支架固定;
在所述步骤j)中,附加地将所述自由放置在用于所述锅炉侧壁(44、45)的所述装配模块(30)或者所述吊帘(37)上的所述箍条(12)与所述锅炉壁(19a)连接;以及
在所述步骤k)中,附加地接着利用所述锅炉侧壁(44、45)上的悬吊装置(49)进行所述装配模块(30)或者所述吊帘横梁(39)的拆除。
CN2009101595352A 2008-04-25 2009-04-24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20869.8 2008-04-25
DE102008020869 2008-04-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334A true CN101592334A (zh) 2009-12-02
CN101592334B CN101592334B (zh) 2011-06-15

Family

ID=41213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53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2334B (zh) 2008-04-25 2009-04-24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91257B2 (zh)
CN (1) CN101592334B (zh)
DE (1) DE102009015961B4 (zh)
ES (1) ES2370317B2 (zh)
FR (1) FR2934357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2321A (zh) * 2013-06-28 2013-10-0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在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整体更换吊装方法
CN105042561A (zh) * 2014-04-15 2015-11-11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架设锅炉的方法、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锅炉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52827A1 (de) * 2007-11-06 2009-05-07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Wärmebehandlungseinrichtung
CN102390047B (zh) * 2011-06-23 2013-11-27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多功能集箱装配架
DE102011054824B4 (de) * 2011-10-26 2016-06-23 Babcock Borsig Steinmüller Gmbh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einer Kesselzone eines hängenden Kraftwerkskessels
CN102788337A (zh) * 2012-07-16 2012-11-21 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窑尾模块化旁路放风余热锅炉
EP2711487B1 (en) * 2012-09-19 2015-09-09 Alstom Technology Ltd Concentrated solar tower assembly and method
GB201217746D0 (en) * 2012-10-04 2012-11-14 Doosan Power Systems Ltd Boile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WO2020023062A1 (en) 2018-07-27 2020-01-30 Cleaver-Brooks, Inc. Modular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system for rapid installation
US11346544B2 (en) * 2019-09-04 2022-05-3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p platform assembly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1783A (en) 1971-06-22 1973-08-14 Combustion Eng Method of erection of horizontal surfaced heat transfer modules for steam generating units
FR2648216B1 (fr) * 1989-06-07 1991-08-23 Stein Industrie Procede de montage d'une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de vapeur a chaudiere de vaporisation
US5339891A (en) * 1993-07-15 1994-08-23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Modular arrangement for heat exchanger units
US5557901A (en) * 1994-11-15 1996-09-24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Boiler buckstay system
FR2741701B1 (fr) * 1995-11-28 1997-12-26 Gec Alsthom Stein Ind Procede de montage d'une chaudiere de production de vapeur
DE10014758C2 (de) * 2000-03-24 2003-10-09 Alstom Power Boiler Gmbh Dampferzeuger und Montageverfahren für diesen
DE10335499B3 (de) 2003-07-31 2004-11-25 Alstom Power Boiler Gmbh Montageverfahren für einen Dampferzeuger
DE102005009592B4 (de) * 2005-02-28 2007-09-27 Alstom Technology Ltd. Schnellmontageverfahren für grosse Dampferzeuger
JP2007107785A (ja) * 2005-10-12 2007-04-26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設備の据付工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2321A (zh) * 2013-06-28 2013-10-09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在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整体更换吊装方法
CN103342321B (zh) * 2013-06-28 2016-02-1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在役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整体更换吊装方法
CN105042561A (zh) * 2014-04-15 2015-11-11 阿尔斯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架设锅炉的方法、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锅炉
CN105042561B (zh) * 2014-04-15 2019-11-01 通用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架设锅炉的方法、模块和包括该模块的锅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334B (zh) 2011-06-15
DE102009015961A1 (de) 2009-12-10
FR2934357B1 (fr) 2016-02-12
US20090265935A1 (en) 2009-10-29
DE102009015961B4 (de) 2015-05-28
US8191257B2 (en) 2012-06-05
ES2370317A1 (es) 2011-12-14
ES2370317B2 (es) 2012-06-13
FR2934357A1 (fr) 201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334B (zh) 用于装配蒸汽发生器的方法
CN1944914B (zh) 锅炉大型部件的检修用脚手架及其搭建方法
AU772251B2 (en) Steam generator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it
AU2006200834B2 (en) Fast assembly method for large steam generators
US7296349B2 (en) Method to assemble a steam generator
CN102393003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组装方法
JP6429904B2 (ja) モジュール式排熱回収ボイラを設置する方法
JP2012523540A (ja) 火力プラント
US8020297B2 (en)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boiler
CN106066034A (zh) 将热交换表面连到锅炉主要结构的方法、锅炉和锅炉模块
JP2002213707A (ja) セパレート型ボイラプラント及びその建設工法
KR101220129B1 (ko) 보일러 연소실 내부 작업 발판 및 설치 방법
CN108625584A (zh) 一种塔体设备临时平台及其组装方法
JP5005405B2 (ja) ボイラ解体方法
CN117166813B (zh) 建筑幕墙改造外防护系统施工方法
CN209275992U (zh) 炉顶汽车吊支架
JP2927423B2 (ja) 吊下げ式ボイラの後伝部積み木工法
JPH1089858A (ja) 復水器上部構成の据付方法
JP2022075232A (ja) 配管の設置方法
JPH0719404A (ja) ボイラ耐圧部及び支持鉄骨の組立据付工法
JPH06313501A (ja) 吊下げ式ボイラの火炉側耐圧部一体スリング工法
JP5862213B2 (ja) タワーボイラの建造方法
CN116970410A (zh) 一种连排焦炉大修机侧材料运输系统及运输系统施工方法
PL218329B1 (pl) Sposób montażu wytwornic pary, w szczególności wieżowych kotłów przepływowych
JP2000028105A (ja) 吊り下げ過熱器の一体組立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after: ALSTOM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Baden, Switzerland

Patentee before: Alstom Technology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