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643A -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643A
CN101589643A CNA2007800499963A CN200780049996A CN101589643A CN 101589643 A CN101589643 A CN 101589643A CN A2007800499963 A CNA2007800499963 A CN A2007800499963A CN 200780049996 A CN200780049996 A CN 200780049996A CN 101589643 A CN101589643 A CN 101589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tation apparatus
request
transfer
intermittent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99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643B (zh
Inventor
田岛喜晴
大渕一央
田中良纪
河崎义博
太田好明
杉山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501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85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9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在能够在基站(3)和移动站(2)之间进行间歇通信的间歇通信系统(1)中,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的发送单元以与间歇通信不同的定时发送用于停止间歇通信并开始通常通信的请求。在由发送单元发送了请求后,转移单元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当由转移单元完成向通常通信的转移后,移交执行单元执行移交。

Description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间歇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交(handover)技术。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等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前通过第3代方式即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提供各种服务。关于能够进行更高速通信的下一代以后的移动通信方式,当前正在对其进行研讨。在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对LTE(Long Term Evolution)进行研讨。例如,在LTE中采用如下方式:不仅在等待中,在通信中移动站也应用间歇接收(DRX、不连续接收)。由于伴随通信的高速化,移动站的功耗增大,因此,其目的在于抑制移动站的功耗。
图1是示意地示出间歇收发中的移动站的发送和接收的定时的图。上级示出从基站到移动站的发送定时,下级示出从移动站到基站的发送定时。如图1所示,在应用间歇接收的期间,移动站定期地确认是否存在给本站的数据发送。上行发送也同样,移动站为了维持间歇通信的同步,定期地进行间歇发送(DTX、不连续发送)。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移动站在间歇通信中移动从而需要执行移交来切换连接目的地的基站的情况下,移动站在执行移交处理前,首先,需要将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移动站以其下一间歇发送的定时,向基站发送用于使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的状态转移请求。
图2是示出在现有的间歇通信中执行切换时的移动站侧的数据收发定时的图。移动站定期地测定接收信号强度等的接收电平,根据测定结果,移动站判断为需要实施移交时,以下一发送定时向基站发送状态转移请求。接收到状态转移请求的基站针对本装置即基站侧,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并且,以基站的发送定时向移动站发送请求移动站从间歇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的指示消息。在基站和移动站双方中完成从间歇通信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转移后,实施移交。
图3是在现有技术的间歇通信时实施移交时的动作顺序。以往,需要在间歇发送定时发送请求对激活状态的转移的状态转移请求。并且,关于接收到状态转移请求的基站对移动站发送状态转移指示的定时,也需要在间歇发送定时发送。因此,如图3所示,间歇收发期间的移交与通常通信(激活)状态的情况相比,存在延迟时间变长的问题。进而,由于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的时间变长,因此无法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移交,存在产生无法正确地进行移交的情况等的问题。
另外,关于其他切换技术,提供如下技术:需要在间歇通信时实施移交时,根据RRC连接请求转移到无线通信建立状态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进行间歇通信的终端形成寻呼组,在该一连串的顺序中考虑软件移交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在非同步系统中使用寻呼信道进行移交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基站主导进行移交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在需要执行移交等的移动站和基站中,更早地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通常通信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6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94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504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69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间歇通信系统能够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之间进行间歇通信,该间歇通信系统构成为,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发送单元,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该发送单元以与间歇通信不同的定时发送用于停止间歇通信并开始通常通信的请求;转移单元,在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了所述请求后,该转移单元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以及移交执行单元,当由所述转移单元完成向通常通信的转移后,该移交执行单元执行移交。
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处于间歇通信状态的移动站装置不等待下一间歇发送定时,而立即向基站装置发送表示将通信切换为通常通信状态的请求。并且,发送请求,同时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然后,完成向通常通信的转移后,开始移交。与间歇发送定时无关地向基站装置发送上述请求,所以,能够缩短移交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请求由包含用于识别移交目的地的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识别信息在内的移交请求构成,当识别到所述移交请求时,所述转移单元开始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根据在间歇通信中接收到的移交请求来转移通信状态,在转移完成后执行移交处理,由此,能够更早地开始移交处理。
使用公共信道从所述移动站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请求。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在进行间歇通信的周期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请求生成为L1(层1、物理层)的信息,并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在该周期小于等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请求生成为L3(层3、网络层)的信息,并以间歇通信的发送定时发送。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间歇通信系统。应用上述间歇通信方法的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用于在计算机中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间歇通信中需要移交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公共信道向基站装置发送所需要的请求,以与间歇发送定时无关地转移状态。不等待下一间歇发送定时而发送请求,所以,能够缩短从间歇通信状态向通常通信状态转移所需要的时间,由此,能够缩短到移交完成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改善伴随移交处理长期化而产生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和移交处理的失败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间歇收发中的移动站的发送和接收的定时的图。
图2是示出在现有的间歇通信中执行移交时的移动站侧的数据收发定时的图。
图3是在现有技术的间歇通信时实施移交时的动作顺序。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图。
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中的数据的收发定时的图。
图7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间歇通信中执行移交的处理的顺序。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状态转移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12是第2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结构图。
图13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间歇通信中执行移交的处理的顺序。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移交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站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基站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1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移动站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构成为包含移动站2和基站3。位于移动站2周边的基站3存在多个,移动站2测定来自各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等的接收电平,根据接收电平,从多个基站3中决定连接目的地的基站3。
在LTE等下一代以后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移动站2和基站3为了省电,在通信中也进行间歇收发(DTX、DRX),但是,在根据所测定的接收电平而判定为需要移交的情况下,为了实施移交,转移到通常通信状态。
<第1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的结构图。移动站2包含:天线20、接收机21、周边电平测定部22、移交判定部(图中表记为HO判定部)23、控制部24、间歇发送/间歇接收周期设定部(图中表记为DTX/DRX周期设定部,以下简记为周期设定部)25、数据处理部26以及发送机27。
天线20用于对基站3送出信号、或接收从基站3发送的信号。另外,在图4中不区分记载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
接收机21对经由天线2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解调处理。将解调后的信号中的接收电平提供给周边电平测定部22。周边电平测定部22测定分别从位于移动站2周边的基站3接收到的接收电平。
移交判定部23根据周边电平测定部22的测定结果,判定是否进行移交。在判定为进行移交的情况下,对周期设定部25提供移交实施的信息。
周期设定部25从移交判定部23接收到表示实施移交的信息时,重新设定间歇收发的周期。例如,将间歇收发的周期的值设定为零或设为“没有设定值”,由此,移动站2执行从间歇通信状态到通常通信状态即激活状态的通信状态转移处理。另外,“激活状态”在现代通信方式中表示针对等待状态的通信状态,但是,在LTE等下一代方式中,由于在通信中也能够进行间歇通信,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针对间歇通信状态的通信状态即进行非间歇通信的状态定义为“激活状态”。
数据处理部26处理在接收机21中进行解调而得到的信息,将应该发送到基站3的数据提供给发送机27。在数据处理部26提供给发送机27的数据中包含为了将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而对基站3请求的状态转移请求。发送机27进行数据的调制处理。在发送机27中进行调制的信号经由天线20送出到无线空间。
控制部24根据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各种控制。在间歇通信状态时判定为需要移交的情况下,例如,送出指示以在周期设定部25中再次设定间歇发送/间歇接收的周期,或进行控制以使发送机27执行用于利用L1对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的调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4在处于间歇通信状态时,也与间歇发送的定时无关地对基站3发送上述状态转移请求。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结构图。基站3包含:天线30、接收机31、状态转移请求判定部32、状态管理部33、调度器34以及发送机35。
天线30从移动站2接收信号并向移动站2送出信号。在图5中不区分记载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这点与图4的移动站2的天线20同样。
接收机31进行经由天线30接收到的信号的放大、解调处理。将由解调处理得到的信息中的控制信息和数据提供给上位,将利用L1接收到的信息提供给状态转移请求判定部32。
状态转移请求判定部32被提供移动站2发送的信息中的L1的信息(状态转移请求),判断该信息的内容。状态转移请求如在图4的说明中叙述的那样,是如下的请求信号:在基站3中将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使基站3成为能够实施移交的通信状态。
状态管理部33根据状态转移请求判定部32的判断结果,管理基站3侧的通信状态。具体而言,管理在间歇通信状态和激活状态中的哪个通信状态下与基站3下属的各移动站2进行通信。
调度器34根据状态管理部33中的基站3下属的各移动站2的通信状态的管理状况,控制数据的发送定时。在由调度器34控制发送定时的数据中,包含指示移动站2将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的状态转移指示。根据从移动站2接收到的状态转移请求,对该移动站2发送状态转移指示信号。
发送机35对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执行调制处理。由调制处理得到的信号经由天线30送出到无线空间。其中,在间歇通信中,也与间歇发送的定时无关地送出上述状态转移指示。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中的数据的收发定时的图。图6的上级示出从基站3接收数据的定时,下级示出对基站3发送数据的定时。横轴方向表示时间t,纵轴方向表示电平不为零的期间、且分别能够发送/接收的期间。
进行间歇通信时,在移动站2中检测到测定结果为接收电平降低时,移动站2判断为需要移交。然后,为了实施移交,对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请求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以与间歇通信的间歇发送定时不同的定时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即,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不等待下一间歇发送定时,而立即向连接目的地的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此时的发送不使用对通常的间歇发送定时分配的占用信道,而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道。在这种信道中,不适于像通常的信道那样发送测定报告等的L3信息,但是,由于状态转移请求这种信息的数据量少,因此能够作为L1发送,所以,能够应用随机接入信道。
另外,即使移动站2处于间歇收发状态,基站3也与该间歇收发定时无关地进行该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道的接收,能够接收在间歇发送定时外从移动站2发送的状态转移请求。
移动站2对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请求在基站3中切换通信状态,并且,将移动站2的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关于移动站2中的对激活状态的转移,首先使接收定时从间歇接收转移到激活状态。先将接收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由此,能够接收来自基站3的L3信息即状态转移指示。
基站3从移动站2接收到状态转移请求后,将基站3侧的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然后对移动站2发送状态转移指示。完成了从间歇接收状态到激活状态的状态转移的移动站2从基站3接收状态转移指示。然后,从间歇发送向激活状态转移,当在移动站2中从间歇通信状态到激活状态的通信状态的转移完成时,开始移交处理。另外,在接收到来自基站3的状态转移指示之前(例如以状态转移请求信号的发送为契机),不仅能够激活接收状态,还能够激活发送状态(使收发状态为非间歇收发状态)。
如图6所示,当移动站2的接收电平降低而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不等待下一间歇发送定时,而使用L1对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因此,与等待间歇发送定时来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的情况相比,尽早进行状态转移的处理,能够缩短状态转移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缩短状态转移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更早地开始移交处理,由此,能够缩短到完成移交处理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接着,具体说明以与间歇发送定时不同的定时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的方法。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在间歇通信中执行移交的处理的顺序。设移交前连接的基站3为基站3A,移交后的连接目的地的基站3为基站3B。
当对周边基站3的接收电平进行测定的结果为判断为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向基站3A发送状态转移请求。以往的状态转移请求作为L3信息使用独立信道发送,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息作为L1的信息发送状态转移请求。
接收到状态转移请求的基站3A将基站侧的通信切换为激活状态,并且,向移动站2发送状态转移指示,通知调度信息等。移动站2接收到状态转移指示后,对基站3A发送测定报告。针对来自移动站2的测定报告,基站3A进行与切换目的地的基站3B的协商后,对移动站2发送移交指示。在移动站2和基站3A双方中对激活状态的状态转移完成后,开始移交处理。以后的处理,即当建立同步且移交完成后,移动站2对基站3B发送移交完成通知的处理,与以往的处理相同,是公知技术。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状态转移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状态转移请求构成为包含用户识别信息(图8中为用户ID)和状态转移请求比特。
用户识别信息是用于识别移动站2的信息,在包含基站3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通过该用户识别信息唯一地决定移动站2。关于状态转移请求比特,例如存储“1”时表示状态转移请求,存储“0”时表示没有状态转移请求。另外,在实施例中,作为对基站3发送的信息,仅例示了表示请求基站侧的状态转移的通知,但是不限于此。根据在LTE中今后决定的各种标准,分别针对各种请求等预先设定值,由此,能够使用随机接入信道向基站3通知各种信息。
这里,关于随机接入信道,例如在LTE中Synchronized RandomAccess Channel(同步随机接入信道)相当于此。当基站3和移动站2即终端之间的上行链路通过基站3在时间上同步时,使用同步随机接入信道。移动站2使用该信道确保上行数据转送用的资源。通过使用同步随机接入的方法,通常能够减少等待时间。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将图8所示的格式的状态转移请求作为L1的信息,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对基站3发送,与L3信息相比,能够将数据量抑制得较小,不等待间歇发送的定时就能够从移动站2向基站3通知必要的信息。
参照流程图说明移动站2侧和基站3侧各自的上述移交处理的执行方法。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侧的处理的流程图。根据来自基站3的接收电平的测定周期和来自基站3的请求等,执行图9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中,作为用于分别识别位于移动站2的位置的周边的多个基站3的识别信息i的初始值,设定1。然后,在步骤S2中,针对第i个基站测定接收电平,在步骤S3中,判定i的值是否小于测定对象的基站数量(设为N),当i小于测定对象的基站数量N时,进入步骤S4,在i中加上1,返回步骤S2。当在步骤S3的判定中周边基站的识别信息即i的大小等于测定对象的基站数量N时,判定为针对全部基站3的接收电平的测定结束,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中,根据针对N台基站3测定的接收电平,判定是否需要移交。在判定为不需要移交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判定为需要移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移动站2不等待间歇发送定时而立即向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在步骤S7中,将通信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结束处理。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图9所示的处理结束后,根据来自基站3的状态转移指示,受理调度信息,根据来自基站3的切换指示,开始切换处理。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侧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基站3的区域内处于间歇通信状态的全部移动站2中,分别执行图10所示的处理。
在基站3中,首先,在步骤S11中,判定是否存在来自移动站2的状态转移请求。在没有状态转移请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不进行特别的处理,继续成为间歇通信状态,结束处理。当从移动站2接收到状态转移请求时,进入步骤S13,将基站3侧的通信状态从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结束处理。
基站3转移到激活状态后,对通知了状态转移请求的移动站2发送状态转移指示并通知调度信息,进而,根据从移动站2发送的测定报告,对该移动站2赋予移交指示。接收到移交指示的移动站2开始移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L1的信息的数据量比L3信息的数据量小,所以,将状态转移请求作为L1的信息,使用公共信道进行发送。而且,在状态转移请求的发送中使用公共信道,由此,当产生对进行间歇通信的移动站2执行移交的需要时,能够以与间歇发送的定时不同的定时,对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因此,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能够立即向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在基站3中,能够更早地执行使通信转移到激活状态的处理。通过缩短状态转移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能够尽早地开始移交,并且,能够缩短到移交处理完成为止的期间。由此,有助于改善伴随移交所需要的时间的长期化而产生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和移交处理的失败等的问题。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当从移动站2向基站3通知表示周边基站的信息作为L1的信息时,根据该信息,将间歇通信状态切换为激活状态。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的结构图。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相比,不同点在于还具有周边基站信息管理部28。其他结构与图4相同。
周边基站信息管理部28保存从连接目的地的基站3接收到的与周边基站有关的信息。这里,与周边基站有关的信息是用于在移动站2的内部分别识别周边的基站的识别信息。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结构图。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相比,不同点在于还具有周边基站信息管理部36。其他结构与图5相同。
周边基站管理部36根据从移交判定部32输入的与是否需要移交有关的信息,判断为需要移交时,将与移交目的地的基站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状态管理部33,并且,作为控制信息,向上位提供该信息。状态管理部33根据从周边基站信息管理部36接收到的切换目的地的基站信息,识别需要切换的情况,控制基站侧的通信状态。
图13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中在间歇通信中执行移交的处理的顺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移交前连接移动站2的基站3表记为基站3A,将移交目的地的基站3表记为基站3B。与图7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顺序相比,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叙述。
首先,当使通信状态从激活状态向间歇通信状态转移时,基站3A向移动站2发送状态转移指示。这里发送的状态转移指示包含在基站3A中保存的用于识别周边基站的信息。从基站3A接收到状态转移指示的移动站2根据指示,使通信状态转移到间歇通信状态,并且,在该周边基站信息管理部28中保存所接收的信息。
间歇通信中的移动站2判断为伴随接收电平的降低而需要移交时,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作为L1的信息向基站3A发送移交请求(图13中为HO请求)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移交请求作为L1的信息发送,所以,能够以与间歇发送的定时不同的定时进行发送。
移交请求中包含表示移交目的地的基站的基站识别信息。移动站2发送移交请求后,首先从间歇通信状态向激活状态转移,在能够接收来自基站3A的L3信息的状态下等待。在基站3A中,根据L1的信息判断为接收到移交请求,并与移交目的地的基站3B协商后,对移动站2发送移交指示。
移动站2从基站3A接收到移交指示后,从间歇发送向激活状态转移。另外,关于移动站2中从间歇接收和间歇发送向激活状态转移的定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分别为状态转移请求的发送后和状态转移指示的接收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移交请求的发送后和移交指示的接收后。
以后,与图7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顺序相同,进行同步建立,执行移交。移交处理完成后,向移交目的地的基站3B发送移交完成通知,结束处理。
预先对移动站2通知的状态转移指示构成为包含基站识别信息(图13中表记为基站ID)。基站识别信息是基站3A简易分配的值,基站3A和移动站2保存共同的值。如上所述,移动站2将基站识别信息包含在L1的信息中通知给移交方的基站3A,所以,优选将数据量抑制得较小。例如,如果周边基站的数量为10个,则数据确保4比特就很充分。
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移交请求的格式的一例的图。移交请求构成为包含用户识别信息(图14中为用户ID)和基站识别信息(图14中为基站ID)。
根据移交请求而向基站3通知的信息由用于识别移动站2的用户识别信息、和表示切换目的地的周边基站的基站识别信息构成。这里,在LTE中,在等待时以外、例如通信中等也进行间歇通信,所以,在接收到图14所示的移交请求的基站3中,根据移交请求的接收而识别为需要通信状态的转移,针对通信状态执行状态转移处理。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如下处理:首先根据状态转移请求将基站侧的通信切换为激活状态,然后重新收发与移交目的地的基站3有关的信息。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移交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侧的处理的流程图。与图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处理相比,以不同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步骤S21~步骤S24分别对应于图9的步骤S1~步骤S4,进行同样的处理。在步骤S23中判定为针对全部测定对象即周边基站3结束测定时,进入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根据测定结果判定是否存在接收电平比移动方基站BS0的接收电平更强的基站BSi。当不存在接收电平比移动方基站强的基站时,结束处理。当存在接收电平比移动方基站强的基站时,进入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当选择接收电平最大的基站BSi时,在步骤S27中,将所选择的基站BSi的基站识别信息的值i存储在移交请求中,发送到移动方基站。然后,在步骤S28中,转移到激活状态,结束处理。以后的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侧的处理的流程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同样,在基站3的区域内处于间歇通信状态的全部移动站2中分别执行。
图16所示的处理中的步骤S31~步骤S32的处理、即没有从移动站2接收移交请求时的处理与图10的步骤S11~步骤S12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31中,判定为从移动站2接收到移交请求时,进入步骤S33。在步骤S33中切换为激活状态后,在步骤S34中对移动站2发送移交指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在移交请求中包含表示移交目的地的基站的基站识别信息,移交请求作为L1的信息发送。由此,基站3根据与移交请求所包含的移交目的地的基站有关的识别信息,使基站的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能够向移动站2发送移交指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首先识别接收到用于转移通信状态的状态转移请求的情况,使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接着识别接收到移交请求的情况,执行用于开始移交处理的各种处理,与此相对,能够缩短移交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在间歇通信中需要移交时,移动站2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道向基站3发送移交请求。移动方的基站3在间歇通信中接收到移交请求后,为了使该移交请求的发送方即移动站2执行移交,使基站3侧的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然后,当基站3侧的通信状态成为激活状态后,根据移交请求所包含的表示移交目的地的基站的基站识别信息,发送移交指示。
从需要移交的移动站2向基站3发送移交请求,在移交请求中包含表示移交目的地的基站的信息进行通知,由此,在移动站2和基站3双方中转移通信状态,所以,与从移动站2单独地向基站3发送请求转移通信状态的请求和移交请求的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缩短移交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由此,有助于改善伴随移交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长期化而产生的通信质量的劣化和移交处理的失败等的问题。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在以下方面具有特征:根据间歇收发的周期,设定向基站3发送用于使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的请求的方法,来实施移交。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的结构图。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相比,不同点在于,周期设定部25对移交判定部23提供与间歇收发的周期有关的信息。其他结构与图4相同。
移交判定部23根据从周期设定部25提供的与间歇收发的周期有关的信息,决定移交的实施方法、具体而言为向基站3发送通信状态的转移请求的方法。在移交判定部23中决定的内容被提供给周期设定部25,周期设定部25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决定向基站3发送的请求的发送定时,将其提供给发送机27,并且,再次设定移动站2的间歇收发的周期,转移到激活状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结构相同,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侧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基站3侧的处理与图10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站3的处理相同。这里,与图9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站2的处理相比,以不同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从步骤S41的初始化处理到步骤S45的是否需要移交的判定,分别对应于图9的步骤S1~步骤S5,进行同样的处理。在步骤S45中判定为不需要移交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步骤S45中判定为需要移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6。
在步骤S46中,判定间歇收发的周期是否小于等于规定阈值。在间歇收发的周期取大于规定阈值的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7,移动站2不等待间歇发送的定时而立即向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在步骤S46中判定为间歇收发的周期小于等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以下一间歇发送的定时向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状态转移请求的发送后,进入步骤S49。在步骤S49中,使移动站2的通信状态转移到激活状态,结束处理。
在间歇收发的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下,如果在下一间歇收发的定时之前等待状态转移请求的发送,则移交处理的延迟增大,所以,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道,与间歇收发定时无关地发送状态转移请求是有效的。另一方面,通过使用随机接入信道,在多个移动站2对某个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的情况下,在状态转移请求之间可能产生冲突。
考虑以上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间歇收发的周期取大于规定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降低移交处理的延迟的效果大,使用随机接入信道等公共信道,与间歇发送定时无关地发送状态转移请求,在间歇收发的周期取小于等于规定阈值的值的情况下,降低移交处理的延迟的效果没有那么大,反而重视避免冲突的方法,以间歇发送定时发送状态转移请求,执行移交。
另外,在图18的步骤S47和步骤S48中,从移动站2向基站3发送状态转移请求,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发送第2实施方式的移交请求。为了实现该移交处理方法,使图11的移动站2的结构构成为,从周期设定部25对移交判定部23提供间歇收发的周期信息。根据该结构,移交判定部23根据间歇收发的周期信息,判断将移交请求作为L1的信息发送还是如以往那样作为L3信息发送,由此,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以间歇的规定周期进行基站装置和移动站之间的发送和接收的状态下,基站装置在以规定周期进行访问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也进行信号的接收处理,基站装置通过该接收处理,在以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接收到来自移动站装置的第1信号的情况下,允许在规定周期外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第2信号,移动站装置在以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发送第1信号的情况下,在以规定周期进行访问的接收定时以外的定时,也进行信号的接收处理,从而接收第2信号。

Claims (10)

1.一种间歇通信系统,该间歇通信系统能够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之间进行间歇通信,该间歇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有:
发送单元,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该发送单元以与间歇通信不同的定时发送用于停止间歇通信并开始通常通信的请求;
转移单元,在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了所述请求后,该转移单元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以及
移交执行单元,当由所述转移单元完成向通常通信的转移后,该移交执行单元执行移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由包含用于识别移交目的地的基站装置的基站装置识别信息的切换请求构成,
当识别到所述移交请求时,所述转移单元开始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使用公共信道从所述移动站装置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间歇通信的周期大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请求生成为物理层的信息,并通过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在该周期小于等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请求生成为网络层的信息,并以间歇通信的发送定时发送。
5.一种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在其与移动站装置之间进行间歇通信,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基站装置具有:
接收单元,其接收通过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公共信道发送的用于停止间歇通信并开始通常通信的请求;
转移单元,在接收到所述请求后,该转移单元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以及
指示单元,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中开始通常通信后,该指示单元向该移动站装置指示移交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包含有基站装置识别信息,该基站装置识别信息是在从通常通信向间歇通信转移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预先通知的,用于识别周边基站装置,且与移交目的地的基站装置有关,
所述指示单元根据所述请求所包含的基站装置识别信息,指示切换所述移动站装置的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
7.一种移动站装置,该移动站装置在其与基站装置之间进行间歇通信,该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移动站装置具有:
发送单元,当判断为需要移交时,该发送单元以与间歇通信不同的定时,向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用于停止间歇通信并开始通常通信的请求;
转移单元,在发送了所述请求后,该转移单元从间歇通信向通常通信转移;以及
移交执行单元,当由所述转移单元完成向通常通信的转移后,该移交执行单元根据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指示执行移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请求包含有基站装置识别信息,该基站装置识别信息是在从通常通信向间歇通信转移时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的,用于识别周边基站装置,且与移交目的地的基站装置有关,
所述移交执行单元根据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指示,将连接目的地切换为由在所述请求中包含的基站装置识别信息表示的基站装置。
9.一种以间歇的规定周期进行基站装置和移动站之间的发送和接收的状态的转移方法,该转移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在以所述规定周期进行访问的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也进行信号的接收处理,
当通过所述接收处理,在以所述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站装置的第1信号时,所述基站装置允许在所述规定周期外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2信号,
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以所述发送定时以外的定时发送所述第1信号的情况下,在以所述规定周期进行访问的接收定时以外的定时,也进行信号的接收处理,从而接收所述第2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信号是状态转移请求信号或移交请求信号,所述第2信号是针对所述第1信号的应答信号。
CN2007800499963A 2007-01-22 2007-01-22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Active CN101589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0148.7A CN102685925B (zh) 2007-01-22 2007-01-22 间歇通信系统的方法、通信系统和移动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50878 WO2008090592A1 (ja) 2007-01-22 2007-01-22 間欠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0148.7A Division CN102685925B (zh) 2007-01-22 2007-01-22 间歇通信系统的方法、通信系统和移动站装置
CN2012100501519A Division CN102497676A (zh) 2007-01-22 2007-01-22 间歇通信系统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643A true CN101589643A (zh) 2009-11-25
CN101589643B CN101589643B (zh) 2012-05-23

Family

ID=39644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99963A Active CN101589643B (zh) 2007-01-22 2007-01-22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8170029B2 (zh)
EP (4) EP2597928B1 (zh)
JP (1) JP4690467B2 (zh)
KR (3) KR101098089B1 (zh)
CN (1) CN101589643B (zh)
AU (1) AU2007344826B2 (zh)
CA (2) CA2938591A1 (zh)
ES (2) ES2573307T3 (zh)
RU (6) RU2469503C2 (zh)
WO (1) WO20080905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673A (zh) * 2008-12-29 2011-1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在交接失败期间进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23467B2 (en) 2007-04-27 2011-09-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DRX operation during handover in LTE
JP5135117B2 (ja) 2008-08-08 2013-0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5313119B2 (ja) * 2009-12-02 2013-10-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782925B2 (ja) * 2011-08-31 2015-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7099639A1 (en) * 2015-12-07 2017-06-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iggering mobility reference signaling
WO2017113529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7113408A1 (zh) 2015-12-31 2017-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用户设备、存储节点和基站
US11678245B2 (en) * 2019-12-23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UE) requested enablement for L1/L2 inter-cell mo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1698B2 (ja) * 1986-04-25 1994-12-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電話装置
JPH06216833A (ja) * 1993-01-14 1994-08-05 N T T Idou Tsuushinmou Kk 移動通信方式
JP3267059B2 (ja) * 1994-08-09 2002-03-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無線電話装置
CN101282148A (zh) * 1998-03-26 2008-10-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频谱扩展通信装置和频谱扩展通信方法
JP3349127B2 (ja) 1998-07-24 2002-11-20 株式会社東芝 Cdma移動端末装置
WO2000005910A1 (fr) * 1998-07-24 2000-02-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ispositif terminal mobile a acces multiple par code de repartition (amcr)
DK1101294T3 (da) * 1998-07-28 2011-03-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uset transmission i control-hold tilstand i CDMA kommunikationssystem
JP4177924B2 (ja) 1998-08-17 2008-11-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使用される基地局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US6522873B1 (en) * 1999-12-30 2003-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 wireless mobile station between slotted mode operation and non-slotted mode operation
US6625467B2 (en) 2000-07-13 2003-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dle mode reacquisition and handoff in an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338661B1 (ko) * 2000-08-18 2002-07-13 윤종용 무선 패킷 데이터시스템의 도먼트상태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KR100375541B1 (ko) * 2000-11-11 2003-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패킷 도먼트 핸드오프 방법
JP2002199428A (ja) 2000-12-27 2002-07-12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とそ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136845B2 (en) * 2001-07-12 2006-11-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ery refinement to enable improved searching based on identifying and utilizing popular concepts related to users' queries
US7327704B2 (en) * 2001-10-03 2008-02-0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dormant mode, packet data mobile handoffs
US7558226B2 (en) * 2001-11-16 2009-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ing an idle mode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886795B2 (ja) * 2001-12-10 2007-02-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移動端末及び通信基地局
KR100594140B1 (ko) * 2002-04-13 200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의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US7133702B2 (en) * 2002-08-27 2006-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dle mode cell reacquisition and reselection
US7551613B2 (en) * 2002-09-06 2009-06-23 Motorola, Inc. Method of supporting reactivation of a dormant session using stored service configurations
US7110377B2 (en) * 2002-10-10 2006-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rmant handoff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JP4206742B2 (ja) 2002-12-12 2009-0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KR100483007B1 (ko) * 2002-12-24 2005-04-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KR20050024125A (ko) * 2003-09-04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고려한모드 천이 방법
KR100567211B1 (ko) * 2003-12-11 2006-04-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에서의 임의 접속용 데이터 전송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7843881B2 (en) * 2004-01-08 2010-11-30 Sk Telecom Co., Ltd. System for packet data service in the mixed network of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US8026464B2 (en) * 2004-03-01 2011-09-27 Nestec S.A. Multi-purpose food preparation kit
JP4479307B2 (ja) 2004-03-30 2010-06-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その無線通信早期確立方法
US7359353B2 (en) * 2004-04-21 2008-04-15 Motorola, Inc. Acces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inter-PDSN dormant mode handoff
JP4396379B2 (ja) * 2004-04-23 2010-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ダイバーシ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558222B2 (en) * 2004-05-27 2009-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ding IP packets to a mobile station transitioning from dormant state to active state
KR100893860B1 (ko) * 2004-06-10 2009-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및 핸드오버 실패시 통신 재개 방법
JP4735145B2 (ja) * 2004-10-18 2011-07-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181107B2 (ja) * 2004-11-25 2008-11-12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端末
WO2006122495A1 (fr) * 2005-05-16 2006-1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hode et système de commutation entre les statuts d’activation d’an dans un réseau hrpd
US7647078B2 (en) * 2006-03-07 2010-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saving method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8064401B2 (en) * 2006-07-14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edited handoff
US7869837B2 (en) * 2006-12-13 2011-01-11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obile IP node lossless transition from an idle state to an awake state
US7710987B2 (en) * 2006-12-14 2010-05-04 Motorola, Inc. Efficient transitions between operating stat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673A (zh) * 2008-12-29 2011-1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在交接失败期间进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65673B (zh) * 2008-12-29 2015-06-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在交接失败期间进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10832A (ru) 2012-09-27
KR20110033962A (ko) 2011-04-01
KR20110033963A (ko) 2011-04-01
WO2008090592A1 (ja) 2008-07-31
EP2129138B1 (en) 2015-04-22
US20120129455A1 (en) 2012-05-24
EP2129138A1 (en) 2009-12-02
US20090264132A1 (en) 2009-10-22
AU2007344826A1 (en) 2008-07-31
KR101098143B1 (ko) 2011-12-26
US8170029B2 (en) 2012-05-01
EP2597928A2 (en) 2013-05-29
RU2521603C2 (ru) 2014-07-10
KR20100004922A (ko) 2010-01-13
RU2012142018A (ru) 2014-04-10
RU2521601C2 (ru) 2014-07-10
EP2542013A2 (en) 2013-01-02
EP2597928A3 (en) 2013-09-18
ES2535834T3 (es) 2015-05-18
KR101042502B1 (ko) 2011-06-16
JPWO2008090592A1 (ja) 2010-05-13
RU2011110835A (ru) 2012-09-27
RU2012142021A (ru) 2014-04-27
RU2482627C2 (ru) 2013-05-20
RU2482626C2 (ru) 2013-05-20
CA2674748A1 (en) 2008-07-31
RU2469503C2 (ru) 2012-12-10
EP2542014A3 (en) 2013-04-24
EP2129138A4 (en) 2011-10-19
KR101098089B1 (ko) 2011-12-26
CN101589643B (zh) 2012-05-23
JP4690467B2 (ja) 2011-06-01
RU2011110879A (ru) 2012-09-27
RU2012141987A (ru) 2014-05-10
EP2542014A2 (en) 2013-01-02
EP2597928B1 (en) 2016-05-18
AU2007344826B2 (en) 2010-12-23
CA2938591A1 (en) 2008-07-31
EP2542013A3 (en) 2013-04-24
ES2573307T3 (es) 2016-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643B (zh) 间歇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US7916697B2 (en) Handover of a mobile station
CN109155958B (zh) 一种切换到中继节点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TWI334287B (zh)
CN101953202B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A2971087C (en) User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CN108282835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建立呼叫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703858A (zh) 蜂窝无线电通信中移动性信息的交换
JP2008078891A5 (zh)
WO2007015460A1 (ja) 無線アクセス制御装置、移動局及び方法
JP5351544B2 (ja) 基地局が端末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かを判断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1511115A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为终端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96428B (zh) 检测小区标识冲突的方法
CN104202780B (zh) 小区加减方法、小区加减装置和终端
CN103299666A (zh) 通信系统、空洞区的检测方法、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CN102685925B (zh) 间歇通信系统的方法、通信系统和移动站装置
CN102497676A (zh) 间歇通信系统的方法
JP6060709B2 (ja) 移動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476454A (zh) 一种基于微基站的链接操作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1990264A (zh) 一种切换方法
JP5351546B2 (ja) 端末についてハンドオーバを実行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かを判断するための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4488340B (zh)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543482A (zh) 一种小区切换时的资源配置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7645751A (zh) 上下文传递方法、装置、基站及核心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