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633A -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633A
CN101589633A CNA2007800469510A CN200780046951A CN101589633A CN 101589633 A CN101589633 A CN 101589633A CN A2007800469510 A CNA2007800469510 A CN A2007800469510A CN 200780046951 A CN200780046951 A CN 200780046951A CN 101589633 A CN101589633 A CN 101589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md
signal
ims
portable termina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69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祐介
田村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9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36Signalling gateways at the e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04L65/104Signalling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04L69/085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working of IP-based networks with oth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2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04M7/123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where one of the core networks is a wirel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38Graded-service arrangements, i.e. some subscribers prevented from establishing certain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348Location-based services which utilize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a targ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25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04M7/123Details of co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where the packet-switched network is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ystem-typ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另外,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还包括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配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并且具有对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和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

Description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服务处理装置以及用于上述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特别是涉及提供从线路交换网络向使用IP(网际协议)的网络过渡的服务。
背景技术
现在,正在进行从线路交换网络向使用IP的网络的过渡,其中,即使在手机系统中,也在做从线路交换系统向使用IP的系统的过渡。
在这样的过渡中,采取了在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从线路交换信号向由IMS/MMD处理的信号转换的方法。
在手机系统中,作为在线路交换网络上的控制和在IMS/MMD中的控制的大差异,可列举以下方面。换言之,位置登记和附加服务等是在线路交换中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线路交换网络上的装置来进行。另一方面,在IMS/MMD中通过设置于本地网络上的SIP(会话起始协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来进行(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upplementaryServices Specification;General Aspects”[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S 24.010 V6.0.0(2004-12)]
作为本发明的关联技术,为了将来自线路交换网络的信号在本地IP网络进行转换,图1所示的结构被提出。在图1中,通过进入本地IP网络600的入口的边界装置[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32及MGW(媒体网关)37]将来自线路交换网络(服务区线路交换网络)400的线路交换信号转换为IMS/MMD信号。本地IP网络600还包括I-CSCF(询问呼叫会话控制功能)33、S-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34、HSS(归属用户服务器)35、AS(应用服务器)36。
采用这个结构时,移动终端30的位置登记信息管理及附加服务通过MSC(移动交换中心)31来进行,来自移动终端30的位置信息以及附加服务控制信息经由移动终端30和网络装置(MSC31)之间的UNI(用户-网络接口)401来交换。
但是,在上述手机系统中,中转线路交换网络500介于线路交换网络400和本地IP网络600之间。而且,经过中转线路交换网络500中的网络间(MSC31和MGCF32之间)的NNI(网络-网络接口)501的信号没有转送在UNI401上正通信的信息的能力。因此,在IMS/MMD中难以实现与关联技术采用的线路交换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同等的服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点,且能够在IMS/MMD中实现与由线路交换系统提供的服务同等的服务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
本发明还提供适用于所述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通信装置、服务处理装置及用于这些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本发明方式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包括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配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并且具有对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和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
即,本发明方式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用位于连接着移动终端的访问网络上的通信装置,使用在线路交换网络中的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信息/状态向IMS/MMD进行登记,通过将来自移动终端的UNI信号编入由IMS/MMD处理的信号并转送至本地网络的服务处理装置,从而可以在IMS/MMD中实现与采用关联技术的线路交换的服务同等的服务。
在这里,所谓访问网络就是按可以分别处理线路交换网络中的UNI信号和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的方式而构成的网络。换句话说,所谓位于连接移动终端的访问网络上的通信装置就是可以分别处理线路交换网络中的UNI信号和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的通信装置。
在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在将手机系统的线路交换信号转换为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的时候,按照线路交换网络中的位置登记状态进行IMS/MMD中的登记处理,将线路交换信号转换为由IMS/MMD处理的信号,并且根据需要将来自移动终端的UNI信号转送到IMS/MMD侧,通过在IMS/MMD中代替移动终端生成移动终端所要求的信号,从而可以由IMS/MMD提供与关联技术提供的线路交换服务同等的服务。
具体地说,在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组合了MSC(移动交换中心)/VLR(访客位置寄存器)和CSUA(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的扩展通信装置,以移动终端在访问网络的线路交换中的位置信息状态,对S-CSCF(服务呼叫服务器控制功能)发送由IMS/MMD处理的信号,并进行IMS/MMD中的登记处理。
进行了IMS/MMD中的登记处理后,扩展通信装置对于通常线路交换呼叫处理(发收信),将线路交换信号转换为IMS/MMD中的信号。另外,扩展通信装置在接收了包含有来自移动终端的附加服务控制的UNI信号时,根据信号类别利用该附加服务控制信号和由IMS/MMD处理的SIP(会话起始协议)信号,换言之,就是将附加服务控制信号编入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然后原封不动转送至S-CSCF。
编入了UNI信号的SIP信号通过基于S-CSCF中的用户特征(UserProfile)的筛选处理,被转送至附加服务AS(应用服务器),并由附加服务AS对移动终端执行附加服务。
这样,在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利用由IMS/MMD处理的SIP信号,将线路交换信号中的附加服务控制信号转送至存在于本地网络的作为服务执行装置的附加服务AS中,所以可以在IMS/MMD中提供与用线路交换提供的服务同等的服务。另外,关于被转送的信号,附加服务AS可以转用现有线路交换装置的资产而构成。
因此,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由于是用关联技术的线路交换中的附加服务的信号在IMS/MMD中进行附加服务处理,所以可以实现与用线路交换所提供的服务同等的服务。
另外,本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是在附加服务AS中对关联技术的线路交换中的信号进行处理,所以可以共同利用扩展通信装置的附加服务处理部分,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可以过渡到使用IP的系统。
在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本发明方式的通信装置配置于所述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本通信装置具有对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和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
本发明方式的服务处理装置是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具有对编入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并且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部。
本发明方式的服务提供方法被运用于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本服务提供方法中,配置于所述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的通信装置执行如下处理,即:使用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信息/状态,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的处理,和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编入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并转送至所述服务处理装置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关联技术的网络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扩展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附加服务AS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注册次序的顺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发信规则动作的顺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VCC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eMSC-服务器/MGCF的相互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eMSC-服务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向本发明的eMSC-服务器的结构过渡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在图2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包括配置有扩展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和MGW(媒体网关)2的访问网络100。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还包括配置有I-CSCF(询问呼叫会话控制功能)4、S-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5、HLR(归属位置寄存器)/HSS(归属用户服务器)6和附加服务AS(应用服务器)(服务处理装置)7的本地网络200和IP(网际协议)网络300。
在这里,访问网络100是以可以分别处理线路交换网络上的UNI(用户-网络接口:用户网络问接口)信号和由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处理的信号的方式而构成的网络。换言之,位于连接移动终端(例如手机)3的访问网络100上的扩展通信装置1是可以分别处理线路交换网络中的UNI信号和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的通信装置。
扩展通信装置1是将关联技术的MSC(移动交换中心)/VLR(访客位置寄存器)部(登记部)11和CSUA(线路交换用户代理)部(转送部)12组合而成的装置,按照线路交换中的移动终端3的位置登记对S-CSCF5进行IMS/MMD中的登记处理。
扩展通信装置1在IMS/MMD中代替移动终端3执行移动终端3所要求的功能(信号的发送接收等),为了吸收线路交换和IMS/MMD中的动作差异,而将线路交换中的来自移动终端3的呼叫控制信号转换为由IMS/MMD处理的信号。
另外,扩展通信装置1对于来自移动终端3的UNI信号内、包含附加服务控制的线路交换信号,编入(植入)IMS/MMD信号,然后转送至S-CSCF5。通过基于用户特征的筛选处理,编入了包含附加服务控制的线路交换信号的IMS/MMD信号被从S-CSCF5转送到附加服务AS7。
在这里,作为将UNI信号的包含附加服务控制的线路交换信号编入IMS/MMD信号的方法,可考虑例如使用SIP信息的信息体的方法等。SIP信息的信息体是在SIP以外所定义的信息,在SIP信息的结构上可任意选择。作为将信息体附加到SIP信息中的方式,可以利用例如在电子邮件中将附件等附加到信息中发送时所使用的MIME(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
此外,对于是否起动向针对移动终端3的IMS/MMD的转换处理,例如在来自HLR/HSS6的用户特征中定义新的标志,扩展通信装置1根据这个标志存在与否来判断。
MGW2是将线路交换网络ATM(异步传输模式)/STM(同步传输模式)上的媒体信号AMR(自适应多速率)转换为IP上的媒体信号AMR的媒体转换系统。
换言之,MGW2是同时具有图1中所说明的服务区线路交换网络400内的MGW38和本地IP网络600内的MGW37的功能的MGW。这样,通过使MGW2同时具有关联技术的MGW38和MGW37的功能,就可以使MGW2作为将线路交换中的用户媒体数据直接转换为由IMS/MMD处理的媒体数据的转换部来发挥功能。
因此,在关联技术中,由于能够直接从MGW2接收通过服务区线路交换网络400内的MGW38和本地IP网络600内的MGW37而得到的媒体数据,所以可实现路径的最优化。
附加服务AS7是对由扩展通信装置1以IMS/MMD处理的信号转送来的来自移动终端3的UNI信号进行分析,并按照其分析结果执行附加服务的装置。另外,附加服务AS7具有生成向移动终端3应答服务执行完毕等UNI信号和向移动终端3进行通知的UNI信号,并使用由IMS/MMD处理的信号经由S-CSCF5向扩展通信装置1发送的功能。
图3是表示图2的扩展通信装置1的结构的方块图。在图3中,扩展通信装置1由MSC/VLR部11和线路交换UA(用户代理)部12组合而构成。MSC/VLR部11由MAP(移动应用部分)/CAP[CAMEL(用于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定制应用)应用部分]信号处理部114、ISUP[ISDN(综合业务数据网)用户部分]信号处理部113、MSC控制部112、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层3信号处理部111构成。线路交换UA部12由SIP用户代理部121、SIP信号处理部122构成。
再者,在图3中表示出了MSC/VLR11经由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PLMN(公用陆地移动网络)连接到本地网络200(图2)的场合。换言之,也就是表示出了PSTN/PLMN介于访问网络100和本地网络200之间的场合。另外,表示出了UTRAN(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110介于移动终端3和访问网络100(MSC/VLR11及MGW2)之间的场合。
MSC控制部112具备呼叫状态管理CC(呼叫控制)处理部1121、位置登记管理MM(移动性管理)处理部1122和附加服务管理SS(附加服务)处理部1123。
MEGACO(Megaco/H.248)信号处理部13作为与MSC/VLR部11和线路交换UA部12通用的功能而构成。关于此结构,MSC/VLR部11内的MSC控制部112和线路交换UA部12的SIP用户代理部121进行内部协作,进行线路交换、IMS/MMD两者中的登记/呼叫控制/附加服务处理(MM/CC/SS)。
图4是表示图2的附加服务AS7的结构的方块图。在图4中,附加服务AS7由进行IMS/MMD的附加服务管理的附加服务管理SIP用户代理71、对透过转送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的附加服务管理SS处理部(处理部)72、Diameter信号处理部74和SIP信号处理部73构成。
利用该结构,附加服务AS7可以把MSC控制部112中的附加服务管理SS处理部1123作为附加服务管理SS处理部72来利用。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注册次序的顺序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信规则动作的顺序图。关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动作,参照图2~图7来进行说明。
以图5为例,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注册次序。在下面的说明中,按功能类别来区分,把HLR/HSS6称为HLR6或HSS6。
在MSC/VLR部11,扩展通信装置1以来自移动终端3的LocationUpdate Request信号(图5的a1)为契机,通过Update Location信号(图5的a2)、Insert Subscriber data信号(图5的a3)、Insert SubscriberData Ack信号(图5的a4)、Update Location Ack信号(图5的a5)的发送接收,从HLR/HSS6取得用户特征,生成VLR(访客位置寄存器),将Location Update Accept信号(图5的a6)发送到移动终端3。
随后,扩展通信装置1对从HLR6下载的用户特征(图5的a7)进行确认,判断向IMS/MMD的转换处理是否起动。扩展判断为向IMS/MMD的转换处理起动时,扩展通信装置1则根据来自移动终端3的Location Update Request信号(图5的a1)的要素以及来自HLR6的Insert Subscriber Data Ack信号(图5的a4)的要素生成SIP Register信号(图5的a8),并发送至S-CSCF5,进行IMS/MMD中的移动终端3的登记处理。
S-CSCF5通过Diameter SAR(服务器分配请求)/SAA(服务器分配应答)信号的发送接收,从HSS6取得用户特征(图5的a9、a10),根据该取得的用户特征,向附加服务AS7进行登记处理(图5的a12~a14)。
附加服务AS7从S-CSCF5接收SIP Register信号(图5的a12)时,根据需要,通过Diameter UDR(用户数据请求)/UDA(用户数据应答)信号(图5的a13)的发送接收从HSS6取得移动终端3的用户特征。附加服务AS7按照移动终端3的特征进行登记处理时,可以接收到附加服务的通知,所以经由S-CSCF5对扩展通信装置1发送SIPSUBSCRIBE信号(图5的a15、a16)。
另外,在上述a7的处理中的判断为向IMS/MMD的转换处理没有启动时、及向IMS/MMD的登记处理(图5的a8~a14)失败时,扩展通信装置1进行作为关联技术的MSC的动作,继续进行与关联技术的服务相同的线路交换服务。
接下来,参照图6来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作为代表性的线路交换服务的信发收信规则服务的起动次序。
通过用户的终端操作,移动终端3将表示CS  (电路交换)中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的Register信号(图6的b1)发送至扩展通信装置1。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CS中的Register信号时,根据信号类别对是附加服务的信号进行分析,在该移动终端3完成IMS/MMD中的登记处理的情况下,针对附加服务AS7,将CS中的Register信号编入(植入)SIP Notify信号(图6的b2),然后发送至S-CSCF5。
S-CSCF5接收编入了CS中的Register信号的SIP Notify信号(图6的b2)时,对附加服务AS7转送编入了CS中的Register信号的SIPNotify信号(图6的b3)。
附加服务AS7接收编入了CS中的Register信号的SIP Notify信号(图6的b3)时,对CS中的Register信号进行分析,并起动发收信规则服务,使用Diameter PUR(特征更新请求)信号(图6的b4),按照特征更新次序向HSS6通知服务的起动,即服务状态的变更。
HSS6中的处理完成,且由Diameter PUA(特征更新应答)信号(图6的b5)通知处理完成后,附加服务AS7经由S-CSCF5对扩展通信装置1发送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SIP 200 OK信号(图6的b6、b7)。
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SIP 200OK信号(图6的b7)时,对移动终端3发送SIP信号内的CS信号(Release Complete)(图6的b8)。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这个次序进行附加服务的起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7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信规则处理。
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作为从移动终端A向移动终端B的发信信号即SETUP信号(图7的c1)时,在完成了IMS/MMD中的登记处理的情况下,进行从CS信号的SETUP信号(图7的c1)向IMS/MMD信号的SIP INVITE信号(图7的c2)的转换,并发送至S-CSCF5。
S-CSCF5接收SIP INVITE信号(图7的c2)时,对附加服务AS7转送SIP INVITE信号(图7的c3)
附加服务AS7接收SIP INVITE信号(图7的c3)时,根据需要,通过Diameter UDR/UDA信号(图7的c4)的发送接收从HSS6取得移动终端A的用户特征。附加服务AS7按照移动终端A的特征判断发信规则,并将编入了表示是发信规则的CS信号的SIP 403Forbidden信号(图7的c5)发送至S-CSCF5。
S-CSCF5根据移动终端A的特征判断移动终端A正连接所访问的线路交换网络100上,并将编入了表示是发信规则的CS信号的SIP 403Forbidden信号(图7的c6)转送至扩展通信装置1。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包含CS信号的SIP信号(图7的c6)时,对移动终端A发送SIP信号内的CS信号(DISCONNECT)(图7的c7)。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这个次序执行发信规则。
这样,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通过关联技术的线路交换上的附加服务信号在IMS/MMD上进行附加服务处理,所以可以实现与用线路交换来提供的服务同等的服务。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附加服务AS7处理的是关联技术的线路交换中的信号,所以可以共同利用扩展通信装置1的附加服务处理部分,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能够实现向使用IP的系统的过渡。
[第二实施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在图8中,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是扩展通信装置1代替移动终端3进行IMS/MMD中所要求的功能/动作,所以除采用了在访问网络100的扩展通信装置1和本地网络200的I-CSCF4之间配置P-CSCF(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代替部)8的网络结构以外,其余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相同,因此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除在访问网络100中配置了P-CSCF8以外,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相同的动作,并起到相同的效果。换言之,表示第二实施例也可以对应使用P-CSCF8的系统。再者,还可以使扩展通信装置1具有P-CSCF8的功能。
[第三实施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在图9中,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除了将本地网络200内的附加服务AS7直接连接到访问网络100内的扩展通信装置1以外,其余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相同,因此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符号。另外,在第三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除了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与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不同以外,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相同的处理。
第三实施例中,在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中,由于是在扩展通信装置1与附加服务AS7之间进行直接通信,所以使用的协议也是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参照图10来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作为代表性的线路交换服务的发收信规则服务的起动次序。
通过用户的终端操作,移动终端3将表示CS中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的Register信号(图10的d1)发送到扩展通信装置1。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CS中的Register信号时,根据信号类别对是附加服务的信号进行分析,在该移动终端3完成了IMS/MMD中的登记处理的情况下,将CS中的Register信号编入HTTP PUT信号(图10的d2)并对附加服务AS7发送。
附加服务AS7接收编入了CS中的Register信号的HTTP PUT信号时,则分析CS中的Register信号,起动发收信规则服务,然后使用Diameter PUR信号,并根据特征更新次序向HSS6通知服务的起动即服务状态的变更。
完成HSS6中的处理,且利用Diameter PUA信号(图10的d4)通知处理完成时,附加服务AS7对扩展通信装置1发送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HTTP 200OK信号(图10的d5)。
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HTTP 200OK信号(图10的d5)时,对移动终端3发送HTTP 200OK信号内的CS信号(Release Complete)(图10的d6)。在第三实施例中,按照这个次序进行附加服务的起动。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SIP同样,可以通过MIME编入CS信号。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与上述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同样,将本地网络200内的附加服务AS7直接连接到访问网络100内的扩展通信装置1上。第四实施例中,在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中,由于扩展通信装置1与附加服务AS7之间进行直接通信,所以把使用的协议设为XCAP(可扩展标记语言(XML)配置访问协议)。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次序的顺序图。参照图11来说明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作为代表性的线路交换服务的发收信规则服务的起动次序。
通过用户的终端操作,移动终端3将表示CS中的发收信规则服务起动的Register信号(图11的e1)发送到扩展通信装置1。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CS中的Register信号时,则翻译该SS信号(图11的e2),在该移动终端3完成了IMS/MMD中的登记处理的情况下,将CS中的Register信号编入(植入)HTTP PUT信号(图11的e3)并对附加服务AS7发送。在这里,所谓SS信号是指例如包含于CS信号中的附加服务用的信号。
附加服务AS7接收编入了CS中的Register信号的HTTP PUT信号(图11的e3)时,分析CS中的Register信号,起动发收信规则服务,然后使用Diameter PUR信号(图11的e4),并根据特征更新次序向HSS6通知服务的起动即服务状态的变更。
完成HSS6中的处理,且利用Diameter PUA(特征更新应答)信号(图11的e5)通知处理完成时,附加服务AS7对扩展通信装置1发送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HTTP 200OK信号(图11的e6)。
扩展通信装置1接收编入了表示附加服务的起动完成的CS信号的HTTP 200OK信号(图11的e6)时,对移动终端3发送HTTP信号内的CS信号(Release Complete)(图11的e7)。在第四实施例中,按照这个次序进行附加服务的起动。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SIP同样,通过MIME可以编入CS信号。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也可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该发明是通过成为带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的MSC(移动服务交换中心)-服务器(eMSC-服务器)来定义MSC-服务器的相互作用的提案。该eMSC-服务器将来自线路交换网络的呼叫信号翻译成VoIP(网际协议上的语音)呼叫信号并传送至中央处理网络,另外,也可以做相反的动作。然后,eMSC-服务器将呼叫信号发送到IMS的TAS(电话应用服务器)。这样足够保障与现有UE的互换性以及向All-IP网络的过渡。
现在的释放器7VCC(语音呼叫连续性)的VMSC(访问移动交换中心)采用把CAMEL(用于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定制应用)处理作为触发脉冲并通过使呼叫信号迂回而将呼叫信号发送到VCC AS(应用服务)的概念。同样的概念也被使用于IMS的压缩处理中的附加服务(参照图12)。VMSC的CAMEL在MO(移动发起)呼叫信号和MT(移动结束)呼叫信号两者上使用。gsmSCF(GSM服务控制功能)1211从本地网络的TAS1212请求IMRN(IP多媒体路由号),另外,VMSC按照该IMRN将呼叫信号发送到TAS1212。在这之后的附加服务中,TAS1212作为基点来控制呼叫。
来自UE1214的附加服务的请求经由Ut、v3那样的接口被直接发送到TAS1212。上述的解决方法具有对中央控制网络没有影响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对终端有影响,现有终端不能接受服务。
另一个用于实现IMS中的集中处理的附加服务的解决方法,使用用于ISUP/SIP(会话起始协议)的相互连接的MGCF功能来扩充MSC-服务器(设置成eMSC-服务器),在IMS中控制全部的呼叫信号。eMSC-服务器干预适合的CS接入网络中的发收信信号。终端的CS发收信信号通过eMSC-服务器被翻译成VoIP呼叫,另外,附加服务控制信号由IMS处理。为了向CS接入网络发送,来电呼叫信号被引导到eMSC-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来电信号也由IMS系统控制。移动终端只位于PS(分组交换)服务区内的时候,eMSC-服务器不干预。
图13表示出漫游方法的一个例子。终端发送了呼叫信号时,来自终端的CS信号通过VeMSC-服务器(访问eMSC-服务器)1311被转换成SIP信号,并被发送到访问网络的P-CSCF(代理CSCF)1312(P-CSCF1312也可以被包含于VeMSC1311来动作)。SIP信号根据S-CSCF1314的iFCs(内部过滤标准)(inter Filter Criteria)的设定被发送到TAS1315。TAS1315作为基点来控制呼叫信号。随后,TAS1315担负附加服务控制。在现有的方法中,附加服务请求从终端经由A/Iu接口被发送到MSC。VeMSC-服务器1311将服务请求编入SIP信号并翻译,然后发送到TAS1315。TAS1315接受附加服务请求并按照该请求来执行。该解决方法与VCC那样的解决方法相比较,具有支持现有终端、不要求CAMEL的优点。因此,向All-IP化过渡时,只对MSC-服务器有小的影响,而对现有终端没有影响。
除此以外,因为用户的IP网络上的存在场所在访问网络的MGW上,所以IMS系统中的任何发往对方的声音通信都不用横穿本地网络而是被直接发送。当IMS中的呼叫控制方法进一步普及的时候,用减少网络资源的观点,从终端来看,可预见该网络结构对本地网络的经营者和访问网络的经营者双方的许多有利点。相对而言,用VCC的解决方法,通常在所有的声音通信都要求访问网络和本地网络的各个通信路径。
图14表示eMSC-服务器的详细结构的一个例子。eMSC-服务器1411由带有通常的MSC-服务器、VLR以及用户代理(下面称为UA)的MGCF功能构成。作为对VLR及HLR的最小限度的影响,需要在MAP协议中添加标识。HLR需要表示其终端利用本地网络通过IMS中的集中控制处理被处理的情况,VLR需要对解释表示该内容的标志。MGW1412被要求能够与IMS中的收信侧同样地成为CS连接的收信侧。Mc及Mn接口也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接口。
图15表示支持eMSC-服务器,且使其从现存的CS网络向AIPN(全IP网络)过渡的一个例子。使用者可以通过按照IMS系统的容量调整容许IMS中的集中处理的顾客的特征,来实现从CS网络向IMS(IP网络)的平稳的过渡。
该申请主张以于2006年12月22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第2006-346031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在这里引入其所公开的全部内容。

Claims (19)

1、一种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是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配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并且具有对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和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使用在所述线路交换网络上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信息/状态来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的登记部、
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编入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并且转送至所述服务处理装置的转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将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的一部分编入所述IMS/MMD的呼叫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或所述通信装置上具备代替部,所述代替部按照所述手机系统的线路交换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处理,并且在所述IMS/MMD中代替该移动终端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所要求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处理装置对编入所述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并且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处理。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线路交换网络的用户媒体数据转换为由所述IMS/MMD处理的媒体数据的转换部。
7、一种通信装置,其是在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中,配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和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包括:
使用所述线路交换网络上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信息/状态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的登记部、
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编入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并且转送至所述服务处理装置的转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的一部分编入所述IMS/MMD的呼叫控制信号。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通信装置还包括代替部,所述代替部按照所述手机系统的线路交换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处理,并且在IMS/MMD中代替该移动终端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所要求的功能。
11、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线路交换网络的用户媒体数据转换为由所述IMS/MMD处理的媒体数据的转换部。
12、一种服务处理装置,其是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编入了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并且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从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中取出来自被连接到线路交换网络的移动终端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并且将所述UNI信号编入向所述移动终端侧传送的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中。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服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在所述IMS/MMD中提供附加服务的应用服务器。
15、一种服务提供方法,其是被运用于包括配置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MMD(多媒体域)的本地网络上的服务处理装置的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于移动终端所访问的访问网络内的通信装置,使用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线路交换网络上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信息/状态,执行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的处理、和将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UNI(用户-网络接口)信号编入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并将其转送至所述服务处理装置的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将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的一部分编入所述IMS/MMD的呼叫控制信号中。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按照所述手机系统的线路交换中的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登记,向所述IMS/MMD进行登记处理,并且在IMS/MMD中代替该移动终端来实现所述移动终端所要求的功能。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处理装置对编入了所述手机系统中的线路交换信号并且由所述IMS/MMD处理的信号进行处理。
19、如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提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还包括将所述线路交换网络的用户媒体数据转换为由所述IMS/MMD处理的媒体数据的转换部。
CNA2007800469510A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Pending CN1015896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6031/2006 2006-12-22
JP2006346031A JP4946422B2 (ja) 2006-12-22 2006-12-22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サービス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7425XA Division CN103152342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CN2013100683579A Division CN103327001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633A true CN101589633A (zh) 2009-11-25

Family

ID=3956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3579A Pending CN103327001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CN201310067425XA Pending CN103152342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CNA2007800469510A Pending CN101589633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3579A Pending CN103327001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CN201310067425XA Pending CN103152342A (zh) 2006-12-22 2007-12-11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20100103888A1 (zh)
EP (2) EP2615794A3 (zh)
JP (1) JP4946422B2 (zh)
KR (4) KR20090098895A (zh)
CN (3) CN103327001A (zh)
CA (1) CA2672912A1 (zh)
RU (1) RU2447597C2 (zh)
WO (1) WO2008078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6422B2 (ja) * 2006-12-22 2012-06-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サービス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通信方法
US9094411B2 (en) * 2008-04-16 2015-07-28 Alcatel Lucent Mechanism to resume filter criteria at a specific point
EP2302887A4 (en) 2008-07-16 2013-01-16 Nec Corp GATEWAY DEVICE, PROCESS AND PROGRAM
US8731519B2 (en) * 2008-09-08 2014-05-20 At&T Mobility Ii Llc Mobile handset extension to a device
ES2644212T3 (es) 2008-12-26 2017-11-28 Nec Corporatio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estación de base de Femtocelda, dispositivo de verificación,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y medio de grabación
CN101924751B (zh) 2009-05-22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CN101697639B (zh) * 2009-09-16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完整旁路被叫智能的方法及系统
US8665864B1 (en) * 2010-08-30 2014-03-04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l setup with databaseless address translation
WO2012030067A2 (ko) * 2010-09-03 2012-03-08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부가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패킷 네트워크, 부가서비스 제어기 및 방법
CN102572788B (zh) * 2010-12-30 2014-10-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Ics系统、基于ics系统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JP5896520B2 (ja) * 2012-01-26 2016-03-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および発信地域導出方法
CN103747430B (zh) * 2013-12-31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控制设备和处理用户业务的方法
CN104572443A (zh) * 2014-12-09 2015-04-29 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测试方法及装置
FR3074397B1 (fr) * 2017-11-30 2019-11-29 Orange Procede de traitement d'un appel entrant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et serveur tas le mettant en oeuvre
US20220232608A1 (en) * 2019-03-28 2022-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using preconfigured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0471B2 (ja) * 1998-07-17 2007-11-21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ローミング移動体端末への付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US6427076B2 (en) * 1998-09-30 2002-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subscriber data
US7623447B1 (en) * 2000-04-10 2009-11-24 Nokia Corporation Telephony services in mobile IP networks
WO2002052825A1 (en) * 2000-12-22 2002-07-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multimedia connection by negotiating capability in an outband control channel
US7769374B2 (en) * 2001-03-12 2010-08-03 Son Phan-Anh Recovery techniques in mobile networks
US6871070B2 (en) * 2001-07-31 2005-03-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roaming between a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ystem and a circuit-switched domain
WO2004019640A1 (de) * 2002-08-16 2004-03-0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identifizieren eines kommunikationsendgeräts
JP2004260727A (ja) * 2003-02-27 2004-09-16 Nec Commun Syst Ltd ゲートウェイサーバ間通信方法とシステム
GB0314252D0 (en) * 2003-06-19 2003-07-2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nversational bearer negotiation
CN1571440A (zh) * 2003-07-25 2005-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越私网实现多媒体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EP2642723B1 (en) * 2003-08-26 2017-07-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when accessing to multimedia services
WO2005027460A1 (en) * 2003-09-12 2005-03-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binational multimedia services
WO2005027417A1 (fr) * 2003-09-18 2005-03-24 Utstarcom (China) Co. Ltd. Procede de soutien d'acces radio a une session multimedia ip dans un reseau umts
US7561586B2 (en) * 2003-09-19 2009-07-1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etwork VPN services on demand
US9036620B2 (en) * 2004-10-06 2015-05-19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and rel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binational network services
WO2006112081A1 (ja) * 2005-03-30 2006-10-26 Nec Corporation パケット転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装置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と記録媒体
JP2006346031A (ja) 2005-06-14 2006-12-28 Takano Co Ltd 椅子用クッショ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4834B2 (ja) * 2005-08-24 2011-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交換局サーバ、移動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ATE431034T1 (de) * 2005-10-04 2009-05-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chnik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svermittelten und paketvermittelten domänen
ATE484912T1 (de) * 2005-10-21 2010-10-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ereitstellung von ims-diensten über leitervermittelten zugang
CN100440997C (zh) * 2005-10-22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传统移动终端接入多媒体域的系统和方法
US8532091B2 (en) * 2006-01-19 2013-09-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S services to circuit-switched controlled terminals
CN100596084C (zh) * 2006-04-20 201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电路域用户接入ims网络的系统及其接入的注册方法
ES2349144T3 (es) * 2006-12-21 2010-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perposición controlada por scp entre gsm e ims.
JP4946422B2 (ja) * 2006-12-22 2012-06-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サービス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通信方法
EP2127422A1 (en) * 2007-02-16 2009-1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supplementary subscriber services in overlayed ims-base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489682B2 (en) * 2007-02-16 2013-07-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upplementary servi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TE537654T1 (de) * 2007-06-26 2011-1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beeinflussung des aufrufs eines durch einen anwendungsserver einem benutzergerät bereitgestellten diens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46422B2 (ja) 2012-06-06
CA2672912A1 (en) 2008-07-03
US20120302237A1 (en) 2012-11-29
KR20130042647A (ko) 2013-04-26
RU2447597C2 (ru) 2012-04-10
RU2009128190A (ru) 2011-01-27
JP2008160400A (ja) 2008-07-10
EP2096810A1 (en) 2009-09-02
EP2615794A3 (en) 2013-12-25
KR101296955B1 (ko) 2013-08-14
KR20110122224A (ko) 2011-11-09
WO2008078583A1 (ja) 2008-07-03
KR20110122766A (ko) 2011-11-10
KR101297033B1 (ko) 2013-08-14
CN103152342A (zh) 2013-06-12
EP2096810A4 (en) 2013-12-25
US20120302238A1 (en) 2012-11-29
KR20090098895A (ko) 2009-09-17
CN103327001A (zh) 2013-09-25
EP2615794A2 (en) 2013-07-17
US20100103888A1 (en) 201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9633A (zh) 线路交换用户代理系统、通信装置以及运用于这些系统和装置的服务提供方法
JP4922397B2 (ja) マルチモード通信端末装置を多重登録する方法
US20110078316A1 (en) Method And Element For Service Control
CN100391167C (zh) 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备份方法及其系统
CN101563903B (zh) 用于向用户提供ip多媒体子系统通信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EP1745632A1 (en) Session inspection scheme
US9491305B2 (en) Call management adjustment in call continuity architecture
CN100499662C (zh)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实现系统和方法
EP1880556B1 (en) Method and element for service control
EP2149243B1 (e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n http message via an IMS
CN101175083A (zh)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实现系统和方法
EP1944945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transparent subscriber mobility based on group registration
EP22157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lating signall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045298B (zh) 一种ims媒体编解码器协商的方法和系统
JP5304873B2 (ja) 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KR101129247B1 (ko) 인스턴트 메시징 서비스에 따른 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JP5304874B2 (ja) 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装置
Fasel et al. The FOKUS open SIP AS-A service platform for N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