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8400A -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 Google Patents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8400A
CN101578400A CNA2007800482750A CN200780048275A CN101578400A CN 101578400 A CN101578400 A CN 101578400A CN A2007800482750 A CNA2007800482750 A CN A2007800482750A CN 200780048275 A CN200780048275 A CN 200780048275A CN 101578400 A CN101578400 A CN 101578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mponent
masterbatch
pigment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2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8400B (zh
Inventor
徐丘源
崔源均
金善英
金水东
崔弘燮
李相根
尹善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ea Minting and Security Print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rea Minting and Security Print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60135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80865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orea Minting and Security Printing Corp filed Critical Korea Minting and Security Printing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07/00680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7894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57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8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84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2Side-by-side structure;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4Pig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21/00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 D21H21/14Non-fibrous material added to the pulp,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Paper-impregn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its function, form or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 or properties in or on the paper
    • D21H21/40Agents facilitating proof of genuineness or preventing fraudulent alteration, e.g. for security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用功能性纤维,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将特定颜料与上面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混合而发挥功能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本发明的具有双组分结构的功能性纤维由合成高分子组成并且具有功能性,即通过将有色颜料、荧光颜料、红外颜料等混合到各树脂中,然后将所得混合物熔融纺丝或者对其进行后处理而制备所述纤维,该纤维通过有色颜料利用可见光而显示出颜色或利用紫外线光而显示出荧光,或者显示出红外颜料的吸光性质。虽然本发明的所述纤维由于含有高于特定浓度的颜料而难以具有纤维的性能,但是通过将切割所述纤维而获得的单丝与纸、高分子树脂或涂布剂混合,使得所述纤维能够被用作防伪用功能性元件,因而所述纤维具有防伪功能和鉴定需要安全性的特殊产品(例如银行票据、债权、护照和身份证)的真实性的功能。

Description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用功能性纤维,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将特定颜料与上面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混合而发挥功能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背景技术
一种在常规技术中作为防伪用功能性纤维所提出的技术可以描述如下:
已经通过使用如下纤维制造方法制备出具有荧光功能的纤维:将外部颜色是白色或彩色的荧光颜料或荧光染料熔融或分散到纤维用合成树脂中然后喷射所得混合物,或者利用反应将荧光染料固定在纤维表面上,或者制备含有荧光颜料或荧光染料的涂料或墨水然后将所得涂料或墨水在纤维上进行涂覆或涂布。可以提出的采用与所述方法相关的技术的有日本专利早期公报(Japan patent early publication)特开昭63-196719(1988)、日本专利早期公报特开昭63-165517(1988)和日本专利早期公报特开平2-200811(1990)。
虽然裸眼无法观察到通过在造纸工序中添加由具有荧光功能的这种纤维获得的单丝而制得的纸,但是只要将所制得的纸暴露于荧光灯(即紫外线)下,就可以容易地观察到所述单丝,因为所述单丝能够被激发,使得其区别于常规纸而具有防伪效果。
一种为改善上述荧光功能而提出的技术也可描述如下:
注册号No.0109762的韩国专利(名称为“Silver thread of two definitecolors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and counterfeit prevented paper usingthe sam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公开了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借助于第一着色以及随后的以显示为另一种颜色的荧光染料进行的第二着色而显示出不同于荧光色的可见颜色。
注册号为No.0259825的韩国专利(名称为“Security paper with silverthread with strips of many color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公开了一种防伪用纤维,通过切割以加捻混合压制(mix-treaded)纤维的状态着色而以内部不染色且外部染色的状态获得的纤维,所述纤维产生具有多色条带的线和具有多色条带的布。
注册号为No.0363720的韩国专利(名称为“Phosphorescent andfluorescent synthetic resin of invisible two colors,its preparing and usingmethod”)公开了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在受到外部刺激(例如紫外线曝光)时显示出荧光发光,而在去掉外部刺激时显示出磷光发光,这是因为所述纤维包含所有具有相互不同的发光波长的磷光物质和荧光物质,并且其外观为白色或没有任何颜色。
注册号为No.0407251的韩国专利(名称为“Two colored fiber,method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wertpapier and passport containing the same”)公开了一种双色单纤维,所述纤维仅通过将短纤维浸到只溶解内部组分的溶剂中,使得只有内部组分因溶解而被去除,从而被制成为中间颜色不同于两端的颜色,所述短纤维通过制备由外部组分和内部组分组成的鞘芯型复合纤维而获得。
以上提及的功能性纤维全部都是通过单轴织造而获得的纤维类型(单丝),其功能或各特征通过在纤维制造工序中混合有色颜料和荧光颜料等来实现,或者通过在制造纤维后的工序中通过染色或着色来实现。
制造复合纤维的方法已经发展为使与本发明相关的并列型纤维具有缠绕性能。所提出的与上述方法相关的技术可以描述如下。
根据美国专利No.3454460(1969)和日本专利早期公报特开昭51-67421,这些发明通过将含有物理性能相互不同的双组分的聚酯经由并列型布置的喷丝头同时纺丝来实现高水平的缠绕性能。注册号为No.0087989的韩国专利(名称为“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polyestercomposite fiber having a spontaneous winding property of high level”)和注册号为No.0407373的韩国专利(名称为“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elasticcomposite fiber of polyesters”)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水平缠绕性能的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对两种特性粘度相互不同的聚合物进行纺丝并拉伸,然后根据常规方法进行热处理来进行。
注册号为No.0234558的韩国专利(名称为“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mixed yarn having different shrinkage”)公开了一种通过对含有两种纺丝速度相互不同的聚酯的未拉伸纱线进行混合压制而具有不同收缩率和微粉末触感的混合纱线,而注册号为No.0245664的韩国专利(名称为“Spontaneous winding fiber of a side by side type of an excellent interfaceadhesive property and winding property”)公开了具有优异界面粘附性能的纤维,所述纤维在两种组分的界面之间使一种组分的一部分与另一种组分互锁,并在制造并列型复合纤维时使纺丝用喷射设备得到改进。
另外,注册号为No.0602284的韩国专利(名称为“Preparation of sideby side type polyester composite fiber and side by side type polyestercomposite fiber”)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该纤维解决了纺丝时的高角着火(high-angle firing)问题,并且还具有优异的缠绕性能,但是没有通过对特性粘度相互不同的两种聚合物进行混合纺丝来改善纺丝设备,注册号为No.0429364的韩国专利(名称为“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basicpolyester-conjugated yarn having improved size stability”)公开了一种通过对碱性染料染色聚酯和碱性染料非染色聚酯这两种组分进行混合纺丝而具有良好的双碱性效果和改善的尺寸稳定性的纤维,注册号为No.0403766的韩国专利(名称为“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fabric usinghighly-contractive composite monofilament”)公开了一种制造超精细非织造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对两种相互不同的聚合物进行混合纺丝,制备具有分开部分的复合单丝来进行。
注册号为No.0259825的韩国专利(名称为“Security paper with silverthread with strips of many color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公开了一种防伪用纤维,通过切割以加捻混合压制纤维的状态着色而以内部不染色且外部染色的状态获得的纤维,所述纤维产生具有很多颜色条带的线和带有很多颜色条带的布,单丝因混合压制纤维的染色过程而偶尔显示出∫的形状。
上述技术的目的在于这样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在所述复合纤维上附有两种组分,以改善纺织品用纤维的性能,例如缠绕性能、界面粘附性能、触感和尺寸稳定性等。
然而,作为以上查检现有技术的研究和检阅的结果,我们知道,用于鉴定真实性、防伪或功能型的纤维是单轴纺丝型,单丝形式是单调和不规则的,因此防伪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创造本发明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通过将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的性能添加到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内部或外部而使所述纤维的防伪效果和功能性得到强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通过将至少两种母料熔融纺丝而制造,所述母料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即,将功能性颜料与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混合,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并冷却,从而按照树脂的物理性能发生弯曲或收缩。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即,将由合成高分子制成的碎片形式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加热并混合以对其进行熔融纺丝,然后用染色方法导入特定颜料。
或者,根据本发明,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下述方法来制造:将特定颜料加到由合成高分子制成的碎片形式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中的任意一种组分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制备熔融纺丝用母料,并将所述母料与另外一种组分加热混合,以将其熔融纺丝,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导入特定染料。
可以使用能够熔融纺丝的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作为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
另外,可以使用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可以因特定颜料的混合性能而相同或不同。
虽然可以使用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作为与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混合的特定颜料,但是对于单丝而言,可以通过对特定颜料与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进行差异混合,从而在可见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中具有各种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其半侧显示出蓝色而另半侧显示黄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蓝色的有色颜料酞菁蓝(C.I.7416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而所述第二组分通过将7重量%的具有黄色的有色颜料双偶氮黄(C.I.21096)加到93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所述防伪用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其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红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红色,而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绿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C.I.Basic Violet 1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而所述第二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绿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所述防伪用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其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白色,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红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绿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蓝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而所述第二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绿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所述防伪用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其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类白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显示黑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将3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和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红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7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而所述第二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棕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将防伪用纤维(其为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将其导入,所述防伪用纤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其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红色,在紫外线中显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显示黑色,其中,所述第一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而所述第二组分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绿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为了实现其他目的,本发明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的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两种母料熔融纺丝而制备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从而制造出所述功能性纤维,所述母料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即,将功能性颜料混合到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中,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
此时,可以使用选自有色颜料、荧光颜料、红外颜料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所述颜料。因此,使得可以根据光的波长而显示出不同颜色。
所述树脂可以使用选自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来制备。
所述母料由具有不同熔点的两种母料,即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组成,所述第一母料和所述第二母料可以使用相同的树脂或不同的树脂制备。
可以通过将两种以上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并经由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而将所述复合纤维制造为具有并列型横截面。
将所述第一母料和所述第二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经由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从而可以将所述复合纤维制备成具有并列型横截面。
所述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而具有特定图案,即,切割被熔融纺丝的所述复合纤维,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而制备出单丝,或者对所述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纺丝从而按恒定长度加捻,并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其切割而制备出单丝。
所述防伪用功能性纤维的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图案为“C”形、“O”形或“S”形。
有利效果
本发明的具有特定图案的纤维的制造方法可以如下进行,即,将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切短,然后在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由此制得单丝,或者对所述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纺丝以按恒定长度进行加捻并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其切短而制得单丝等,用所述方法制得的单丝可以被制成为“C”形、“O”形或“S”形(不同于常规纤维图案),使得在将少量所述纤维混合到纸或片材中的情况下防伪效果较高。
另外,可以将所述纤维用作防伪元件,以及用于鉴别纸件真实性,这是因为在将本发明制得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制成短的单丝并将少量所述单丝加到纸中并在可见光线、紫外线或红外线下观察时,可以观察到具有各种功能(例如可见颜色和荧光色、红外线吸收性能)的安全性纤维(security fiber)(这表示这样的纤维,即,有非常少量的功能性纤维藏在作为纸的组分的纤维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通过对与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混合在一起的特定颜料进行熔融纺丝而制得。
即,通过将特定颜料添加到合成高分子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复合纤维的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并且
通过将特定颜料添加到合成高分子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并且
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所述母料熔融纺丝而制得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所述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的熔融纺丝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即,将比例为10重量%~90重量%的第一组分和比例为90重量%~10重量%的第二组分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进行熔融纺丝,使得纤维的直径为3μm~60μm,从而制得功能性纤维。
可以使用能够熔融纺丝的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作为组成复合纤维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所述合成高分子。
可以使用组成所述复合纤维的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可以因特定颜料的混合性能而相同或不同。
虽然可以使用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作为与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混合的特定颜料,但是对于单丝而言,可以通过对特定颜料与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进行差异混合,从而在可见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中具有各种效果。
而且,所述效果为单丝显示出可见颜色和紫外线荧光,或者单丝显示出可见颜色和红外线荧光,或者单丝显示出紫外线荧光并吸收红外线,或者单丝显示出可见颜色并吸收红外线,或者单丝显示出短波长紫外线荧光和长波长紫外线荧光。
可以在熔融纺丝工序后采用染色或着色方法导入特定颜料,而不是将特定颜料直接混合到所述复合纤维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中。例如,通过将特定颜料添加到合成高分子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制备第二组分而不向合成高分子中添加任何物质,并将所述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并熔融纺丝而制得单丝,并在染色和着色工序后实施特定颜料的导入。
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纤维的功能性纤维可以用作防伪元件或者鉴定真实性的元件,或者在将其制成单丝后在造纸时混合而使用,或者在制造塑料片材时将其分散到树脂中而使用,或者通过将其分散到涂布液中而附到特定产品的表面上而使用。
采用所述方法应用复合纤维的产品可以用作防伪元件并用于鉴定产品的真实性,这是因为在可见光线、紫外线或红外线下观察时,可以观察到具有各种功能的安全性纤维。
下文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防伪用功能性纤维,所述纤维通过将特定颜料混合到上面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中而具有功能性,其中,所述功能性纤维可以通过以不同组合比例将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应用于纤维各组分而具有表现出可见性差异、发射荧光色和吸收红外线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组成要素,并列型复合纤维可以使用常规已知技术制造,为容易说明,两种组分被描述为“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
从横截面侧示意性地观察所述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纤维呈圆形,并且其右侧和左侧所形成的区域和形状可以不同。另外,与左侧和右侧的各组分相对应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由相同的物质组成,或者分别由不同的物质组合组成,并且所述组合可以根据混合到纤维中的特定颜料的性能进行选择。
对于本发明具有双组份的功能性纤维而言,其优选具有熔融性能,这是因为其通过将合成高分子和特定颜料混合分散然后熔融纺丝而制备。对于所述熔融纺丝,优选热塑性合成高分子,所述合成高分子通过加热至高温而熔融,并通过返回至低温而固化,可以包括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酰胺等。
而且,在对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使用不同的合成高分子的情况中,优选的是选择那些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之间具有优异的互溶性和界面粘附性能的合成高分子用于熔融纺丝。
为了使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具有功能性,必须混合使用常见颜料和特定颜料。对于这样的颜料,虽然对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可以没有限制,但是优选使用那些耐热性优异、达到在所选的纤维用合成高分子的熔点仍不改变其性能的程度的颜料。
虽然对用于使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具有颜色的有色颜料没有限制,但是,可以优选使用那些耐热性和与纤维用合成高分子的混合性能或相容性优异的颜料。
作为使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具有功能性的荧光颜料,可以使用诸如Kalcosead、Kalcomin、Kalcozean、罗丹明和路玛近等荧光材料,并且这样的材料应该是外观具有颜色并且发射与外部颜色相同的荧光的颜料。
而且,优选选择使用金属氧化物系列的荧光材料,如Sr(PO2)Cl:Eu(发蓝光)、Zn2GeO2:Mn(发绿光)和Y2O2S:Eu(发红光)等,这些荧光材料发射各种荧光,并且其外观为不可见颜色,例如白色。
对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防伪效果,可以对荧光颜料进行如下更详细的说明:大多数荧光材料在可见光下通常具有任意颜色或白色,并在可商购获得的紫外线灯的365nm长波长的激发下显示出荧光性能。但是,有数种特定的荧光材料显示出只被长波长紫外线或只被在短波长紫外线激发的性能。
例如,受长波长(365nm)紫外线激发的荧光材料可以包括Honeywellcompany的商品名为LumiluxCD-702(绿色,520nm)的荧光材料、和DAYGLO′s company的商品名为D-034(类黄色,507nm)、IPO-13(红色,620nm)、IPO-15(橙色,590nm)、IPO-19(蓝色,450nm)的荧光材料,并且化学组成为Y2O2S:Eu(红色)、Zn2GeO4:Mn(绿色)、3(Ba,Mg)0.8Al2O3:Eu:Mn(绿色)、BaMg2Al19O27:Eu(蓝色)。另一方面,受短波长(254nm)紫外线激发的荧光材料可以包括例如Honeywell company的商品名为Lumilux
Figure A20078004827500162
CD-770(绿色,530nm)的荧光材料和DAYGLO′scompany的商品名为IPO-18(绿色,530nm)的荧光材料,并且化学组成为Zn2SiO4:Mn(绿色)、CaY0.8Tb0.1AlO4(绿色,US 2006/0055307A1)。因此,可以对纤维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应用不同的所述颜料而使功能最大化。
尽管对使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具有功能的红外颜料没有限制,但是,可以优选使用那些耐热性优异、达到在所选的纤维用合成高分子的熔点仍不改变其性能的程度的颜料,并且可以优选使用红外线吸收剂,例如亚铵盐(imminium)化合物、二亚铵盐化合物、铵盐化合物、聚甲炔化合物和酞菁化合物。
所述红外线颜料的产品例如为美国Epolin compony的epolight1117(组分:四铵盐;颜色:棕色;最大吸收波长:1071nm)、epolight 3045(组分:二硫代双烯镍;颜色,黑灰色;最大吸收波长:1097nm),以及日本Nippon Chemical的IR-820(组分:聚甲炔;颜色:绿色;最大吸收波长:820nm),这些颜料可以与纤维用高分子混合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即,将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线颜料等与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合成高分子混合,然后熔融纺丝,由此获得并列型复合纤维,并且显示出不同的功能,例如根据混合条件由一股单丝显示出可见效果、荧光效果和红外线效果。
例如,如果通过将有色颜料包含到第一组分中并将不可见的荧光颜料包含到第二组分中来制备纤维,则表现出这样的功效:在可见光下显示有色颜料的颜色,并且在紫外线下显示荧光颜料发光的颜色。
作为另一个实例,如果通过将红外线颜料包含到第一组分中并将有色荧光颜料包含到第二组分中来制备纤维,则表现出这样的功效:在可见光下显示纤维所含的有色荧光颜料的颜色,在紫外线下显示有色荧光颜料的颜色,并且在红外线下由于吸收红外线而显示黑色。
通过组合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组成纤维的特定颜料的参数,可以显示出不同的功效。以下实施例用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蓝色,而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
为制备并列型复合纤维,将5重量%的具有蓝色的有色颜料酞氰蓝(C.I.7416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主要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59℃)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并且,将3重量%的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和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Wooksung Chemical company购买;商品名:PANAX RED PKS-225;发光波长:520nm)加到97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主要组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59℃)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所得的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约9丹尼尔)。将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切割成5μm的长度,由此制得单丝,然后在造纸工序中混入少量所述单丝。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在纤维的半侧显示出蓝色,而在纤维的另半侧显示出黄色。
将5重量%具有蓝色的有色颜料酞氰蓝(C.I.7416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与第一组分一样,通过将7重量%具有黄色的有色颜料二偶氮黄(C.I.21096)加到93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也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3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红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而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
将5重量%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C.I.Basic Violet 1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与第一组分一样,通过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Honeywell company购买;商品名:Lumilux
Figure A20078004827500181
CD-770;发光波长:520nm)加到95重量%的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也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4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白色,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而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蓝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DAYGLO′s company购买;商品名:IPO-19;发光波长:450nm)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DAYGLO′s company购买;商品名:IPO-18;发光波长:530nm)加到95重量%的聚酯(和实施例1中的相同)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5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类白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因吸收红外线而显示出黑色。
将3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Wooksung chemical company购买;商品名:PANAXRED PKS-225;发光波长:520nm)加到97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和实施例1中的相同)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棕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从Epolin company购买;商品名:Epolight 1117;组分:四铵盐;发光波长:107nm)加到95重量%的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6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由于吸收红外线而显示出黑色。
将5重量%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C.I.Basic Violet 1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绿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从Nippon gunpowder company购买;商品名:IR-820;组分:聚甲炔;发光波长:820nm)加到95重量%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实施例7
该实施例涉及制造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蓝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由于吸收红外线而显示出黑色。
将3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Wooksung Chemical company购买;商品名:PANAXRED PKS-225;发光波长:520nm)加到97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和实施例1中的相同)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制备第二组分而不向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中添加任何物质。
而且,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混合并熔融纺丝以制备单丝,并进一步进行染色步骤以将尼龙的一部分染色。染色步骤采用已知技术进行。通过将10g的蓝色系列酸性染料Acid blue AS(商品名:Indo,由Mohita dye chem.Company制造)稀释到200g水中,然后用甲酸调节到pH 5,制得染色液。将单丝浸入到所得染色液中,在80℃加热30分钟进行着色,然后用水洗涤并干燥。
其它步骤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
由所述实施例制备的功能性纤维的功能和可见效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通过对至少两种母料进行熔融纺丝而制备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可以制备出防伪用功能性纤维,以实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其中所述母料通过将功能性颜料与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混合,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而获得。
此时,热变形温度是指在将恒定载荷应用于高分子的同时以恒定速率升温时,高分子发生变形时所测得的温度。
下文将对为实现本发明其它目的而制备的功能性纤维进行详细说明。
并列型复合纤维(本发明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使用常规已知的技术制造,即,可以通过将两种以上与功能性颜料混合的母料与至少一种溶解温度不同的树脂经由一个喷嘴进行熔融纺丝,使得纤维具有并列型横截面而制造。由所述方法制造的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纤维发生变形,例如弯成弓形和弯成钩形等,这是因为当加热至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并冷却时,所述树脂根据树脂的物理性能(包括熔点和分子量)而延伸和收缩。因此,本发明可以利用所述性质提供特定形状的纤维。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在使用同类树脂的情况中,通过使用熔融温度较高的树脂作为第一母料的树脂并使用熔融温度较低的树脂作为第二母料的树脂来制造纤维,并将所制造的纤维制成单丝。由于收缩和膨胀存在差异,因而所述纤维在热处理时向第二母料组分的方向弯成钩形。
另外,由于根据各高分子的熔融性能发生不同的收缩和膨胀,因而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树脂分别作为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而制造的纤维弯成钩形。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树脂具有熔融性质。对于所述树脂而言,优选使用选自高温加热时熔融且返回低温时固化的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所述熔融纺丝。
另外,对于复合纤维而言,优选的是添加功能性颜料以具有可见效果或设备检测效果。可以使用选自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线颜料中的至少一种颜料作为所述功能性颜料,并且所述颜料根据光的波长发出不同的颜色。颜料的含量可以在不对纺丝步骤产生副作用的范围内任意选择,因为所述纤维不用于布料或织物。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制备出两种熔融温度不同的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并使用所述母料,使得能够出具有两种组分的纤维。而且,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树脂制备所述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可以通过将至少两种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通过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而将所述复合纤维制成具有并列型横截面。
即,使用两种母料制得的并列型复合纤维的横截面可以大致呈选自圆形、三角形、矩形和椭圆形中的任一种形状,其左侧和右侧所形成的区域和形状可以不同。另外,可以通过组合相同或不同的与左侧组分和右侧组分相对应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来进行制造。
而且,在所用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不同的情况中,优选选择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之间具有优异的互溶性和界面粘附性能的那些组分用于熔融纺丝。
即,将所述第一母料和所述第二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通过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从而可以形成并列型横截面。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将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制成具有特定的图案,即,将经熔融纺丝的所述复合纤维切割,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由此制得单丝,或者对所述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纺丝以按恒定长度进行加捻,并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然后将其切割,从而制得单丝。
所述特定图案可以为“C”形、“O”形或“S”形。
下文将对本发明的特定形式的纤维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制造用于本发明其它目的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的方法根据制得的纤维的形式可以由如下两个实施方式组成,第一个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将功能性颜料添加到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中而制备至少两种母料;
b)通过对所述至少两种母料进行熔融纺丝而制备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
c)通过按照恒定长度进行切割,将所述纤维制成单丝;
d)在于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热处理后进行冷却。
而且,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单丝可以被制成为“C”形或“O”形。
第二个实施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将功能性颜料添加到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中而制备至少两种母料;
b)通过对所述至少两种母料进行熔融纺丝而制备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
c)通过将所述复合纤维混合并穿线(threading)而形成待扭转的捻线(twist),然后制成经捻丝束;
d)在于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热处理后进行冷却;
e)通过按恒定长度切割而将所述复合纤维形成的捻线制成单丝;
而且,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单丝可以被制成为“S”形。
更优选的是,所述母料由熔点不同的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这两种母料组成,并且可以通过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树脂制备所述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
本发明的具有特定图案的纤维的制造方法可以如下进行,即,将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切短,然后在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由此制得单丝,或者对所述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纺丝以按恒定长度进行加捻,并进行热处理,然后在变形成特定形状后将其切短以制得单丝等。
用所述方法制得的单丝可以被制成为“C”形、“O”形或“S”形等(不同于常规纤维图案)。对于所述单丝而言,优选的是采用切割后为3mm~15mm的长度,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范围内还包括如下防伪用制品,所述制品通过将少量的本发明的具有特定形式的单丝以同一形式或至少两种形式的组合与纸或片材混合而制得。
即,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有具有多色条带的防伪用纸和防伪用制品,所述纸通过包含造纸工序和将所述单丝混合到纸源中的方法来制得,所述防伪用制品通过将所述单丝与合成树脂混合然后将其成型或挤出而制得。
通过组合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具有所述特定图案的纤维可表现出各种效果,其中所述母料通过将组成纤维的树脂与功能性颜料混合然后将其热处理而获得,下文是利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说明,但是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任何范围。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具有特定形式的纤维为“C”形,该实施例涉及功能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蓝色,而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
为制备并列型复合纤维,将5重量%具有蓝色的有色颜料酞氰蓝(C.I.74160)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6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并且,将3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和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Wooksung Chemical company购买;商品名:PANAX RED PKS-225;发光波长:520nm)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1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也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所得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母料以50∶50的比例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约9丹尼尔)。
而且,将所制得的复合纤维切割成5μm的长度。并将其加到加热室中,加热到130℃并保持30分钟,然后室温冷却。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具有特定形式的纤维为“O”形,该实施例涉及功能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半侧显示出蓝色,另外半侧显示出黄色。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蓝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DAYGLO′s company购买;商品名:IPO-19;发光波长:450nm)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1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DAYGLO′s company购买;商品名:IPO-18;发光波长:530nm)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215℃)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所得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母料以70∶30的比例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约9丹尼尔)。
而且,将所制得的复合纤维切割成5μm的长度。并将其加到加热室中,加热到150℃并保持30分钟,然后室温冷却。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中,具有特定形式的纤维为“S”形,该实施例涉及功能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红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
将5重量%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C.I.Basic Violet 10)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绿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Honeywell company购买;商品名:Lumilux
Figure A20078004827500251
CD-770;发光波长:520nm)加到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15℃)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像第一组分那样也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所得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母料以60∶40的比例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约9丹尼尔)。
而且,将30股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纤维制成一根混合线,并加捻形成4捻/厘米的捻线。并将其加到室中,加热到150℃并保持30分钟,然后室温冷却。然后将其切割成5μm的长度并解绞。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1中,具有特定形式的纤维为双股“S”形,该实施例涉及功能性纤维的制造方法,所述功能性纤维在可见光下显示出类白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在红外线区域因吸收红外线而显示出黑色。
将3重量%外部颜色为白色并在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线下显示出红色荧光的荧光颜料(从Wooksung chemical company购买;商品名:PANAXRED PKS-225;发光波长:520nm)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熔点:26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5重量%外部颜色为棕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从Epolin company购买;商品名:Epolight 1117;组分:四铵盐;发光波长:1071nm)加到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15℃)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将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将由15股所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纤维组成的混合线制成3根混合线以使3股互交,并加捻形成6捻/厘米的捻线。将其加到室中加热到150℃,保持30分钟,然后室温冷却。再将其切割成5μm的长度并解绞。
由这些实施例制得的功能性纤维的功能性和可见效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工业实用性
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并列型单丝可以用于各种方法,例如在造纸时混合的方法、在制造塑料片材时将其分散到树脂中的方法、通过将其分散到涂布液中而附在特定产品的表面上的方法、和利用长丝作为功能线的方法,并用作用于鉴定需要安全性的特定产品(例如银行票据、护照、支票和证券)的真实性的元件。

Claims (18)

1.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将由合成高分子制成的碎片形式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加热并混合以对其进行熔融纺丝,然后用染色方法导入特定颜料。
2.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特定颜料加到由合成高分子制成的碎片形式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中的任意一种组分中,然后加热混合,由此制备熔融纺丝用母料,并将所述母料与另外一种组分加热混合,以将其熔融纺丝,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导入特定染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用纤维,其特征在于,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所述合成高分子选自能够熔融纺丝的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用纤维,其特征在于,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所述合成高分子使用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因特定颜料的混合性能而相同或不同的合成高分子。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用纤维,其特征在于,与组成复合纤维的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所述合成高分子混合的所述特定颜料为有色颜料、荧光颜料和红外颜料等,并且对于单丝而言,能够通过将所述特定颜料与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所述合成高分子进行差异混合而在可见光线、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中具有各种效果。
6.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得半侧显示蓝色而另一半侧显示黄色,其中,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蓝色的有色颜料酞菁蓝(C.I.7416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通过将7重量%的具有黄色的有色颜料双偶氮黄(C.I.21096)加到93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7.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得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红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红色,而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绿色,其中,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C.I.Basic Violet 10)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绿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8.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得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白色,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红色,而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荧光绿色,其中,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蓝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尼龙6,熔点为250℃)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绿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9.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得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类白色,在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红色,在红外线区域显示黑色,其中,通过将3重量%的外观呈白色并在短波长和长波长紫外线中显示出荧光红色的荧光颜料加到97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酯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棕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10.一种防伪用纤维,所述纤维是附有两种组分的并列型复合纤维,所述复合纤维被制备成单丝,并在造纸工序中导入,
其中,所述防伪用纤维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的各母料以50∶50的重量比加到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熔融纺丝而使纤维的直径为30μm(9丹尼尔),使得在可见光线中显示红色,在紫外线中显示红色,而在红外线区域显示黑色,其中,通过将5重量%的具有红色的有色荧光颜料罗丹明B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一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通过将5重量%的外观呈绿色并在近红外线区域吸收红外线的红外线颜料加到95重量%的合成高分子聚酰胺碎片中然后加热混合而将所述第二组分制备成熔融纺丝用母料。
11.一种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至少两种母料熔融纺纱而制备具有并列型横截面的复合纤维,从而制造出所述功能性纤维,所述母料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功能性颜料混合到熔点相互不同的树脂中,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颜料是选自有色颜料、荧光颜料、红外颜料中的至少一种颜料,使得所述功能性纤维根据光的波长而显示出不同颜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使用选自聚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来制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料由具有不同熔点的第一母料和第二母料这两种母料组成,并且所述第一母料和所述第二母料能够使用相同的树脂或不同的树脂来制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两种或更多种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并通过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而将所述复合纤维制造为具有并列型横截面。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母料和所述第二母料加到各纺丝用挤出机中,然后通过一个喷嘴将其熔融纺丝,从而制备成具有并列型横截面。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具有特定图案,并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切割被熔融纺丝的所述复合纤维,然后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制备出单丝,或对所述复合纤维进行混合纺丝以按恒定长度加捻,并在所述树脂的热变形温度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切割而制备出单丝。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伪用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图案为“C”形、“O”形或“S”形。
CN2007800482750A 2006-12-27 2007-12-24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8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34760 2006-12-27
KR1020060135258A KR100808651B1 (ko) 2006-12-27 2006-12-27 위조방지용 기능성 섬유
KR1020060135258 2006-12-27
KR1020060134760A KR100783488B1 (ko) 2006-12-27 2006-12-27 위조방지용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06-0134760 2006-12-27
KR10-2006-0135258 2006-12-27
PCT/KR2007/006806 WO2008078949A1 (en) 2006-12-27 2007-12-24 Functional fiber for preventing forger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8400A true CN101578400A (zh) 2009-11-11
CN101578400B CN101578400B (zh) 2011-08-10

Family

ID=3914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27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8400B (zh) 2006-12-27 2007-12-24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783488B1 (zh)
CN (1) CN10157840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0271A (zh) * 2010-11-30 2011-06-01 东华大学 一种双光子荧光生物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5308A (zh) * 2011-10-31 2012-06-20 安徽省万兴轻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纳米银离子敷屏蔽针织面料
WO2012095005A1 (zh) * 2011-01-11 2012-07-19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WO2014086294A1 (zh) * 2012-12-04 2014-06-12 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安全纸张和安全物件
CN105239182A (zh) * 2015-09-23 2016-01-1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CN105734704A (zh) * 2015-12-25 2016-07-06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多彩荧光纤维
CN105842244A (zh) * 2016-03-25 2016-08-10 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利用纸张固有信息的纸张身份识别追溯系统
CN106245435A (zh) * 2016-07-07 2016-12-2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CN107034725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塑料改性纸、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7588B1 (ko) 2009-09-29 2011-09-27 한국조폐공사 진위식별용 섬유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1214386B1 (ko) 2010-05-24 2012-12-21 한국조폐공사 위조방지용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214385B1 (ko) 2010-05-24 2012-12-21 한국조폐공사 수분산성이 우수한 위조방지용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211866B1 (ko) 2010-12-30 2012-12-13 한국조폐공사 보안용 섬유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지
CN110820062B (zh) * 2019-11-06 2023-03-07 青岛大学 一种颜色精准可控的复合纤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4609B2 (ja) * 1991-12-04 1998-12-09 帝人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調色彩効果を呈する複合繊維
KR100259825B1 (ko) * 1998-03-02 2000-06-15 민태영 색동 은사 및 이의 혼초지 제조방법
CN1114722C (zh) * 2000-06-08 2003-07-16 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紫外线荧光纤维
CN1216188C (zh) * 2002-10-25 2005-08-24 东华大学 双波长荧光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0271A (zh) * 2010-11-30 2011-06-01 东华大学 一种双光子荧光生物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0271B (zh) * 2010-11-30 2012-07-25 东华大学 一种双光子荧光生物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95005A1 (zh) * 2011-01-11 2012-07-19 上海柯斯造纸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和含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05308A (zh) * 2011-10-31 2012-06-20 安徽省万兴轻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纳米银离子敷屏蔽针织面料
WO2014086294A1 (zh) * 2012-12-04 2014-06-12 昆山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防伪纤维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安全纸张和安全物件
CN105239182A (zh) * 2015-09-23 2016-01-1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CN105734704A (zh) * 2015-12-25 2016-07-06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一种多彩荧光纤维
CN107034725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塑料改性纸、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42244A (zh) * 2016-03-25 2016-08-10 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利用纸张固有信息的纸张身份识别追溯系统
CN106245435A (zh) * 2016-07-07 2016-12-2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防伪纤维及其制作方法、安全物品和物品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83488B1 (ko) 2007-12-07
CN101578400B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8400B (zh) 防伪用功能性纤维
JP4551469B2 (ja) セキュリティ製品
US20090311527A1 (en) Functional Fiber for Preventing Forgery
KR100259825B1 (ko) 색동 은사 및 이의 혼초지 제조방법
CN1620527A (zh) 包括多响应物理着色剂的保障制品
KR100808651B1 (ko) 위조방지용 기능성 섬유
US10584430B2 (en) Security yarn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spinning fiber and security product using the same
KR100407251B1 (ko) 이색성 섬유,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가증권 및 여권
KR101535111B1 (ko) 다중복합방사 섬유로 이루어진 보안사 및 그를 이용한 보안용품
KR101214385B1 (ko) 수분산성이 우수한 위조방지용 섬유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7159206B2 (ja) 蛍光繊維の製造のための4-ボラ-3a,4a-ジアザ-s-インダセンの使用
EP3469124B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fiber properties of a yarn
KR20130030551A (ko) 보안사,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위조방지용품
KR20110043803A (ko) 전기방사에 의한 위조방지용 부직포 섬유,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보안제품
KR100346056B1 (ko) 형광 색사의 제조 방법
KR102443175B1 (ko) 보안성 및 식별성이 향상되는 보안 물품
WO2009146575A1 (zh) 原著染色的鞘蕊型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KR100574411B1 (ko) 다중발광성 은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346058B1 (ko) 축광 색사,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보안 용지
WO2010060232A1 (zh) 钝光色的原著染色鞘蕊型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