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2775B -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2775B
CN101572775B CN2009101374824A CN200910137482A CN101572775B CN 101572775 B CN101572775 B CN 101572775B CN 2009101374824 A CN2009101374824 A CN 2009101374824A CN 200910137482 A CN200910137482 A CN 200910137482A CN 101572775 B CN101572775 B CN 101572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image
image data
image
dynamic
motor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74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2775A (zh
Inventor
野中修
阴山直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590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00411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2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2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2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该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能够进行富有变化摄影,以便在动态图像的记录再现时不显得单调。该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具有:拍摄照相机(10)前方的前方摄影部(1a)及拍摄其后方的后方摄影部(1b);以及抖动判定部(3),其判定由前方摄影部(1a)获取的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前方摄影部(1a)获取动态图像并记录(a~d)。在记录动态图像时,在抖动判定部(3)判定为进行了运动模式不稳定的运动的情况下,切换为由后方摄影部(1b)获取的动态图像(g)并进行记录。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地讲,涉及设有两个摄像部并对这两个摄像部分别得到的动态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要求2008年5月3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20796号、和2008年6月1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59065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以引证的方式结合于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往,照相机是用于拍摄静态图像的装置,但是近年来,随着图像信号的数字化,通过对连续获得的图像进行帧间压缩,照相机也可以用作动态图像摄影的装置。因此,最近的数字照相机已经可以与静态图像同样地拍摄动态图像。
另外,最近提出一种照相机,该照相机除了可以进行通常的针对摄影者以外的事物的拍摄(以下称为对摄)外,还可以进行拍摄摄影者自身的自行拍摄(以下称为自拍)。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244791号公报(2005年9月8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1)和日本特开2007-116361号公报(2007年5月10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2)中,公开了一种带照相机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可以利用固定在移动电话上的一个照相机进行自拍摄影和对拍摄影。
另外,虽然数字照相机可以拍摄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双方,但对于只拍摄过静态图像的用户而言,不清楚在怎样的场面下拍摄动态图像为好,并且即使开始拍摄后,也不清楚应何时停止拍摄,结果经常拍摄出乏味冗长的作品。
作为切换两种图像的方案,例如日本特开2005-92657号公报(2005年4月7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3)提出了一种带照相机的便携式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切换显示朝向摄影者一方进行拍摄的自拍图像、和朝向对方进行拍摄的对拍图像。另外,日本特开2003-8948号公报(2003年1月10日公开,以下称为现有技术4)提出了一种电子照相机,该电子照相机可以在动态图像摄影中插入静态图像等,以便在动态图像中断时利用静态图像来弥补。另外,日本专利第3778163号公报(2006年3月10日发行,以下称为现有技术5)提出了一种在动态图像摄影中可同时拍摄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摄像装置。
对习惯于静态图像的摄影者来说,很难制作出不单调且值得欣赏的视觉效果良好的动态图像作品。因此,作为不使作品变得单调的方法,可以考虑对自拍摄影和对拍摄影进行切换。但是,上述现有技术1、2所记载的带照相机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完全没有提及动态图像摄影。
此外,现有技术3所公开的带照相机的便携式图像显示装置仅仅对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进行切换,不能对动态图像赋予变化而拍摄出值得欣赏的动态图像。另外,现有技术4所公开的电子照相机是在动态图像中断时显示静态图像,所以无法连续捕捉被摄体的动作,不能对动态图像赋予变化而拍摄出值得欣赏的动态图像。另外,现有技术5所公开的摄像装置仅仅可以同时拍摄多个动态图像,而无法通过适当选择两个动态图像来对动态图像赋予变化而进行值得欣赏的摄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记录或再现动态图像时,可以进行使动态图像富有变化而不会显得单调的摄影和再现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和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包括:摄像部,其拍摄摄像装置主体前方的第1动态图像和后方的第2动态图像,将该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分别变换为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记录部,其记录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以及图像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拍摄摄像装置主体前方的第1动态图像和后方的第2动态图像,将该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分别变换为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记录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根据所述检测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显示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记录部,其分别记录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以及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再现装置包括:存储部,其存储分别对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进行变换而得到的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以及图像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包括:摄像部,其生成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图像数据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运动是否不稳定;以及图像数据合成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存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通过所述判定而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数据存储部,其存储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以及图像数据合成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存储表示第1动态图像的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表示第2动态图像的第2动态图像数据;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通过所述判定而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包括:以第1固定焦距构成的第1镜头;第1摄像元件,其配置在该第1镜头的成像面附近;第1摄影部,其变更该第1摄像元件的图像数据的有效范围,进行电子变焦;以第2固定焦距构成的第2镜头,该第2固定焦距与所述第1固定焦距不同;第2摄像元件,其配置在该第2镜头的成像面附近;以及第2摄影部,其变更该第2摄像元件的图像数据的有效范围,进行电子变焦,其中,所述第1摄影部的焦距可变范围与所述第2摄影部的焦距可变范围不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拍摄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等时的状态的图,(a)是表示被摄体整体的图,(b)是靠近被摄体后的图,(c)是表示摄影者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进行拍摄的状态的图,具体地讲,图4A是表示在被摄体的前面进行拍摄的状态,图4B是表示靠近被摄体进行摇摄的状态的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的细节部分状态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摇摄的状态的图,具体地讲,图6A表示有规律地运动而便于欣赏的摇摄的状态,图6B表示无规律地运动而不利于欣赏的摇摄的状态。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进行拍摄的状态的图。
图8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背面图像无抖动而不会成为不稳定图像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快速运动的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不稳定运动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快速运动的图。
图14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不稳定运动的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进行拍摄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18A、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广角摄影部和长焦摄影部的侧视图,具体地讲,图18A表示一例,图18B表示另一例。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被摄体的建筑物等进行拍摄时的状态的图,(a)(b)(c)(d)表示将被摄体依次放大/缩小的状态,(c)表示图像因放大而不稳定的状态,(e)表示与(c)同时的广角图像。
图20A、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广角/长焦摄影部的结构的图,具体地讲,图20A表示广角摄影部的结构,图20B表示长焦摄影部的结构。
图21A、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在电视画面上再现显示摄影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22A、图22B是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视场角切换动作的图,具体地讲,图22A是表示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的流程图,图22B是说明第1极限以内和第2极限以内的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将被摄体拍摄为动态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5A、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摄影图像的再现显示的状态的图,具体地讲,图25A表示仅再现显示1个摄影图像的状态,图25B表示再现显示2个摄影图像的状态。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照相机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为了获取动态图像而具有两个摄像部,即,用于拍摄照相机前方的摄像部和用于拍摄照相机后方的摄像部。响应于快门释放按钮的操作而开始获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中。另外,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在由于手抖或摇摄等不稳定的取景(framing)而导致图像紊乱时,从前方的图像切换到后方的图像,因而不会出现令人不快的场景。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照相机10是拍摄被摄体以获取图像的数字照相机。照相机10具有前方摄影部1a、后方摄影部1b、图像记录控制部2、抖动判定部3、操作部4、图像合成部7、显示部8。
前方摄影部1a配置在照相机10的主体的前侧,是主要用于对拍的摄影部。后方摄影部1b如图2所示配置在照相机10的主体的后侧,是主要用于自拍的摄影部。前方摄影部1a和后方摄影部1b分别具有用于形成被摄体像的光学系统和对被摄体像进行光电变换的摄像元件,并分别设有处理从各个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部等,输出各自的图像数据。
图像记录控制部2对照相机10进行总体控制,并根据从前方摄影部1a和后方摄影部1b输出的图像信号,记录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记录控制部2具有临时存储从前方摄影部1a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辅助记录部2a、和临时存储从后方摄影部1b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辅助记录部2b。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后方的动态图像数据除了作为动态图像被记录外,还分别被临时存储在辅助记录部2a、2b中。
抖动判定部3判定施加给照相机10的手抖和由摄影者进行的摇摄操作等。即,该抖动判定部3从前方摄影部1a输入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的变化来判定运动模式是否不稳定,例如图像无规律地变化,或图像的变化较大等。另外,除了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外,也可以设置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传感器,并根据其传感器输出来进行抖动判定。根据该抖动判定部3的输出,进行公知的抖动减轻处理。
操作部4是设置在照相机10上部的快门释放按钮等操作部件。当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照相机10开始动态图像摄影,当再次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时,停止动态图像摄影。操作部4的操作状态被传递给图像记录控制部2。
如图2所示,显示部8包括配置在照相机10背面的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对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的动态图像进行再现显示。并且,对前方摄影部1a或后方摄影部1b所获得的动态图像进行所谓实时取景显示,以便观察被摄体像。
图像合成部7对前方摄影部1a所获得的图像和后方摄影部1b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合成。由该图像合成部7生成的合成图像显示在显示部8上。另外,上述辅助记录部2a、2b是使用由各摄影部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合成的临时存储部。
图像合成部7中的图像合成涉及输入抖动判定部3的判定结果,并根据抖动输出进行图像切换。如后所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前方摄影部1a所获得的动态图像,不过在抖动判定部3检测到抖动状态时,用后方摄影部1b所获得的动态图像替换前方摄影部1a所获得的动态图像而进行记录。并且,图像合成部7不仅可以对两个图像进行切换,还具有在同一画面上并列显示两个图像的功能。此时,可以缩小显示被抖动判定部3判定为抖动的图像。
另外,图2是从背面侧进行观察的外观立体图,虽未图示,不过在照相机10的前侧配置有包含摄影光学系统的前方摄影部1a,利用前方摄影部1a和后方摄影部1b可以始终获取照相机前方和照相机后方的动态图像。此外,在照相机上表面上配置有作为操作部4之一的快门释放按钮。也可以采用变焦镜头作为前方摄影部1a的摄影光学系统,在该情况下,在操作部4内设有变焦操作用的变焦开关。
下面,使用图3说明至今为止无法按照静态图像进行拍摄的场景。图3是在名胜古迹中经常看到的风景的一例。在这种被摄体示例中,在希望拍摄整体时,如图3(a)所示,无法描绘出细节部分。另一方面,在希望拍摄细节部分而对局部进行拍摄时,无法拍摄出整体。对于这种被摄体的情况,通常,为了记录整体的壮观和针对细节部分的描绘这两者,而拍摄如图3(a)所示的整体和如图3(b)所示的细节部分这两者的静态图像,并且为了体现摄影者曾经到访过,而拍摄图3(c)所示的照片。
但是,光凭这样的静态图像,很难明了各照片之间的联系,拘泥于整体的壮观和细节部分,只能零乱地描绘到访记录。另外,虽然可以对图3(a)~图3(b)的过程进行动态图像摄影,但这样只会拍摄出单调、乏味的动态图像,而不会成为起承转合这样的情节丰富的图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可利用动态图像简单地表现整体、细部以及摄影者到访情况的方式。
照相机10的用户11在来到雄伟建筑物12的附近时,通常,为了拍摄细部,要大范围移动照相机10。即,现在假设摄影者11在图4A所示的雄伟建筑物12的前面开始摄影。在该情况下,对于像图5A、图5B所示的神社寺院那样,连细部都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如图4B所示,摄影者11大范围移动照相机10,希望通过摇摄动作拍摄到细部的各个角落。
在这种基于摇摄的摄影中,只要沿着图6A中示出的箭头方向有规律地缓慢运动,即可在再现记录图像时,使欣赏者平静地观看动态图像。但是,在旅行地点往往无法实现所计划的摄影,从而如图6B所示的箭头那样,成为在无规律且不稳定的运动下进行的摄影。在这样无规律且不稳定的运动下进行拍摄后,会使欣赏者产生如同晕车般不适的感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这种不适的感觉,在检测到无规律、不稳定的剧烈运动时,从同时拍摄的多个图像中优先显示更适合于观看的图像。
即,如图7(a)~图7(c)所示,在用户11逐渐接近建筑物12的同时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即使建筑物12较大,也能够显示出其整体的大小。在靠近建筑物12时,只要通过变焦操作设定为长焦镜头,即可如图7(d)所示地描绘出细部。
但是,在摆动照相机10而移动照相机视线时,如图7(e)所示,抖动的图像十分碍眼。尤其在长焦镜头侧,即使方向发生略微变化,也会由于视野狭窄而导致画面大幅变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生抖动而妨碍欣赏的状况下,如图7(g)所示,利用照相机10的朝向摄影者侧的摄影部进行摄影并显示。在抖动稳定后,如图7(f)所示,重新进行建筑物12侧的摄影。
通过这样的摄影,从建筑物11的整体到细部、以至到访于此的摄影者12,都能被拍摄到连贯的动态图像中。即,可以实现至今为止利用静态图像表现不出来的壮观及临场感,同时作为动态图像可以实现富有变化的摄影,即,依照起承转合,起=建筑物整体、承=靠近、转=摄影者、合=细部这样的摄影,消除了欣赏时的单调感。
下面,使用图8说明相比由前方摄影部1a拍摄的被摄体侧的图像,由后方摄影部1b拍摄的摄影者侧的图像的抖动较小的原因。摄影者11将照相机10摆好姿势观察显示部8,同时按照箭头进行摇摄的运动,此时,摄影者11前方的照相机10始终摄着建筑物12的壁面,而进行改变位置的摄影。
在该情况下,由于摄影者11侧与照相机10之间的关系固定,所以只有背景(即建筑物12侧)会产生较大的抖动。另一方面,由于在摄影者侧几乎不产生抖动,所以在看到摄影者的表情时不会察觉到抖动。这样,在抖动较多的动态图像摄影时,通过组合抖动较小的图像(摄影者侧的图像),可以提高作品的完好度。
下面,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进入照相机控制的流程后,首先判定照相机10是否被设定为摄影模式(S1)。该照相机10可以被摄影者设定为摄影模式或再现模式。在步骤S1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摄影模式时,判定是否进行摄影(S2)。该是否进行摄影的判定,是通过检测是否对操作部4的快门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操作来进行的。
在步骤S2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摄影时,返回步骤S1。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进行摄影时,开始前面摄影和记录(S11)。在该步骤中,由前方摄影部1a获取被摄体像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记录到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
然后,判定图像变化是否无规律或较大(S12)。在该步骤中,使用抖动判定部3的判定结果来判定照相机10是否进行了不稳定的运动,即,照相机10的运动是否不是向一个方向推移而是无规律的运动,或者是否以过快的速度运动。在该判定的结果为图像变化有规律或图像变化不太时,返回步骤S11,继续进行前面摄影及其记录。
这里,使用图10和图11,对步骤S12中针对图像变化是否无规律或较大的判定进行说明。动态图像是通过组合连续的静态图像而构成的,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从停止摄影点21a开始,在摄影帧21b~21d连续地获取图像。在该情况下,摄影帧21b与摄影帧21c、摄影帧21c与摄影帧21d未重叠。即,从停止摄影点开始比较各个帧,当不存在重叠图像的情况持续例如1秒以上时,判定为速度过快而令人不快的运动。
而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从停止点22a开始,摄影帧22b、22c、22d呈现较大起伏的变化。即,在判定图像的运动矢量时,在X方向和Y方向发生无规律的变化,在从停止点22a到摄影帧22b的轨迹25a中,X方向的变化>Y方向的变化,与此相对,在从摄影帧22b到摄影帧22c的轨迹25b中,X方向的变化<Y方向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判定为不稳定而令人不快的运动。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绕纵轴(所谓横摇(roll)运动)的运动对人影响较大。例如,参照“人にゃさしい映像の視聴環境づくりをめざす”産総研TODAY Vol.6 No.3 28-29页(2006年)。因此,可以在检测到该横摇运动时,判定为不稳定的运动。即,发现绕影像垂直方向(人体直立的方向)转动的影像会对观看者产生眩晕的影响,尤其在旋转速度为30~70deg/s左右时影响比较大。并且,由此推测除旋转以外,例如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以5~10Hz运动的影像也会产生眩晕的影响。另外,在以画面范围10%的振幅振动时,也可以视为不稳定。但是,是否感觉到不稳定因显示时画面大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可以根据画面大小适当变更视为不稳定的振幅。另外,在检测图像的轨迹时,不限于运动矢量,例如也可以利用手抖传感器等的输出。
在步骤S12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变化无规律(参照图11)或者较大(参照图10)时,对背面照相机图像进行预定时间的记录(S13)。在该步骤中,由后方摄影部1b获取动态图像,并将其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这里,进行预定时间的记录是因为,如果立刻进行切换,会使用户产生是否照相机10出现了故障这样的不自然的感觉。
然后,判定是否执行了摄影结束操作(S14)。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再次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操作未结束时,判定前面画面的变化是否较小(S15)。在利用后方摄影部1b进行摄影时,由前方摄影部1a获取的动态图像被临时存储在辅助记录部2a中。在该步骤S15中,利用该临时存储的照相机前方的图像来判定前面摄影图像的变化是否变小。
在步骤S15的判定结果为前面图像的变化较大时,返回步骤S13,继续对照相机后方的图像进行摄影和记录。另一方面,在前面图像的变化较小时,返回步骤S11,切换为照相机前方的图像并进行记录。
在步骤S14的判定结果为执行了摄影结束操作时,进行摄影结束动作(S17)。即,结束动态图像的摄影动作。在结束摄影动作后返回,重新从步骤S1开始执行。
在步骤S1的判定结果为不是摄影模式而是再现模式时,判定是否选择了再现图像(S3)。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通过操作部4的未图示的再现用操作部件从多个动态图像中选择了再现图像。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没有选择再现图像时返回,重新从步骤S1开始执行。
在步骤S3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再现图像时,判定是否进行再现(S4),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进行再现时返回步骤S3。另一方面,在为进行再现时进行图像的再现(S5)。在该步骤中,对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的动态图像进行再现。
在进行步骤S11~步骤S17的动态图像摄影时,在图像变化无规律或较大的情况下,记录抖动较小的背面的图像,所以在步骤S5的图像再现中,不会产生图像变化无规律、抖动较大的情况。并且,由于除了被摄体之外,还同时拍摄(自拍)了摄影者,所以成为富有变化的有趣的图像。在图像再现结束后返回,重新从步骤S1开始执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由前方摄影部1a拍摄的动态图像(前面图像)和由后方摄影部1b拍摄的动态图像(背面图像)中的任一方,作为动态图像。不过,也可以不这样完全切换图像,而是记录在一个画面内并列的合成图像。此外,虽然在步骤S13中仅记录了背面照相机图像,不过,如果此时还继续记录前面照相机图像,则在步骤S5的图像再现时,还能够应对希望观看前面照相机图像的情况。
下面,使用图12~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摄影时发生图像变化无规律的运动或图像变化较大等不稳定的运动的情况下,从前方摄影部1a切换到后方摄影部1b的图像并进行记录。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摄影时记录前方摄影部1a和后方摄影部1b双方的图像,在再现时判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不稳定的运动,并根据其判定结果来切换所显示的图像。
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只是将图9所示的照相机控制的流程替换为图12所示的流程图,因此将针对该不同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进入图12所示的流程后,与步骤S1相同,判定是否为摄影模式(S21)。在该判定的结果为选择了摄影模式时,与步骤S2相同,判定是否进行摄影(S2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进行摄影时,返回步骤S21。
在步骤S22的判定结果为进行摄影时,在前面和背面进行拍摄及图像记录(S23)。在该步骤中,前方摄影部1a和后方摄影部1b分别进行拍摄,将双方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然后,与步骤S14相同,判定是否操作结束(S24)。
在步骤S24的判定结果为未进行摄影结束操作时,返回步骤S23,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操作结束时,与步骤S17相同,进行摄影结束动作(S25)。在进行了摄影结束动作时返回,重新从步骤S21开始执行。这样,在摄影时,一直同时记录前方和后方的图像,直到在步骤S24中判定为操作结束为止。
在步骤S21的判定结果为不是摄影模式时,与步骤S3相同,判定是否选择了再现图像(S31)。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未选择再现图像时,返回步骤S21。另一方面,在选择了再现图像时,与步骤S4相同,判定是否开始再现(S3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开始再现时,返回步骤S3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2的判定结果为开始再现时,开始前面图像的再现(S33)。如上所述,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记录了前面图像和背面图像双方,并读出其中的前面图像,在显示部8上再现显示该图像。
然后,判定前面图像的变化是否无规律或者变化较大(S34)。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存在如前面图像的变化妨碍了欣赏这样的、无规律的运动或速度的变化。
这里,使用图13和图14,说明针对所记录的动态图像是否进行了不稳定的运动的判定。如上所述,动态图像是通过组合连续的静态图像而构成的。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从停止1秒以上的第1停止摄影点23a到停止1秒以上的第2停止点23e的期间,连续记录有摄影帧23b~23d。在该情况下,停止点21a与摄影帧21b、摄影帧21b与摄影帧21c、摄影帧21c与摄影帧21d未重叠。即,从停止摄影点开始比较各个帧,在不存在重叠图像的情况持续了例如1秒以上时,判定为速度过快而令人不快的运动。
此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从停止1秒的第1停止点24a到停止1秒的第2停止点24d的期间,摄影帧24b、24c呈现较大起伏的变化。即,判定图像的运动矢量,在第1停止点24a与第2停止点24d之间没有按直线运动、且起伏的幅度W为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L的一半以上时,判定为不稳定而令人不快的运动。如上所述,绕纵轴运动(所谓横摇运动)的影像、例如以30~70deg/s左右的旋转速度转动的影像,对人体影响较大。并且,除旋转以外,沿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以5~10Hz运动的影像也会产生眩晕的影响。因此,在再现图像进行横摇运动、或进行上下、左右运动时,可以判定为令人不快的运动。并且,同样,在以画面范围10%(可以根据显示大小适当变更)的振幅振动时,可以判定为不稳定。
在步骤S34的判定结果为前面图像的变化无规律或者较大时,读出利用后方摄影部1b进行摄影并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的图像,将显示切换为该背面照相机图像,在显示部8上进行再现显示(S35)。在再现显示后返回步骤S34,进行上述动作。
在步骤S34的判定结果为前面图像的图像变化有规律或者变化不大时,判定是否结束再现(S36)。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结束再现时,返回步骤S23,执行上述动作。另一方面,在为结束再现时,结束再现动作(S37)并返回。在返回后,重新从步骤S21开始执行。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在摄影时同时记录前方和后方的图像双方,在再现时首先进行前面图像的再现显示,并在此时判定前面图像的变化,在进行了不稳定的动作时,切换为背面图像而进行再现显示。因此,由于是切换显示前面和背面的图像,所以成为富有变化的图像,并能够防止由于不稳定的运动而令欣赏者感到不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生不稳定的运动时自动切换图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希望观看前面图像时,也可以手动返回到前面图像。
下面,使用图15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频繁地切换前面图像和背面图像(摄影者的图像)时,不能平静地欣赏图像,所以该第3实施方式仅在较大范围的摇摄时切换为背面图像。
即,在表现建筑物12的整体或从近处观看的样子时,如图7(a)、(b)所示,由远至近进行拍摄,之后为了表现出自己曾到访于此,只要进行回身拍摄,即可进行能够最终确认曾到访过该场所的情况以及建筑物12与摄影者之间的关系的记录。
在进行这种摄影时,正面图像(由前方摄影部1a拍摄的图像)按照图15的(a)→(b)→(c)那样变化。另一方面,背面图像(由后方摄影部1b拍摄的图像)按照图15的(d)→(e)→(f)那样变化。这里,图15的(a)和(d)的定时相同,同样(b)和(e)、(c)和(f)处于相同定时。
在该情况下,在(a)、(d)的定时进一步进行回身动作时,对前方图像进行遥摄会导致图像变化较大,此时,只要选择作为摄影者图像的图15(e),并在该状态下继续拍摄背面图像(图15(f)),最后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即可保留下摄影者亲自站在宛如图15(a)中拍摄到的风景前的摄影效果。
在进行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动态图像摄影时,具有如下优点,即:不会再现出令人不快的摄影图像,而且最后还拍摄了表示自己来到该场所的“结尾”图像,能够防止乏味的摄影。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只是将图9所示的照相机控制的流程替换为图16所示的流程图,所以针对该不同的流程进行说明。另外,对进行与图9的流程相同的处理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具体的说明。
与图9所示流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步骤S12替换为步骤S12a,追加了步骤S16,省略了步骤S15。在步骤S12a中开始进行前面摄影和记录后,判定前面图像的变化是否较大(S12a)。虽然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还针对前面图像是否无规律地变化进行了判断,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只判定前面图像是否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为了不频繁切换前面图像和背面图像(摄影者的图像),而仅在摄影者进行摇摄动作时切换为背面图像。与此相关联地省略图9中的步骤S15。
此外,在步骤S14中判定为进行了摄影结束操作时,在执行摄影结束动作之前进行静态图像摄影(S16)。通过进行静态图像摄影,还能体会到除动态图像以外的静态图像的乐趣。此外,还可以用作从多个动态图像中进行查找时的代表图像,在缩略图显示时进行显示,非常便于查找。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当摄影者11在无规律的运动下进行摄影时,频繁切换前面图像和背面图像的情况,能够平静地欣赏图像。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判定前方图像的动作模式是否不稳定,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切换为后方的图像。因此,在进行动态图像的记录再现时,能够实现富有变化而不单调的摄影。此外,可以利用稳定的图像弥补、减轻拍摄动态图像时所必然产生的、由于移动照相机而造成的图像紊乱,因此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能够拍摄出适合于观看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无论在摄影时还是再现时都可以进行前方图像和后方图像的切换。在摄影时进行切换,能够减小动态图像记录介质的容量(参照第1实施方式)。而在再现时进行切换,可以根据欣赏者的喜好来欣赏没有被自动切换的另一方的图像,而且不必在意在摄影时进行切换所需的控制延迟(第2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7~图25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别拍摄照相机10的前方和后方的摄像部,并在图像不稳定时进行切换。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分别利用广角和长焦进行拍摄的摄像部,且可在图像不稳定时进行切换。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为了获取动态图像而具有两个摄像部,即,利用广角进行拍摄的广角摄影部,和利用长焦进行拍摄的长焦摄影部。响应于快门释放按钮的操作而开始获取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记录到记录介质中。并且,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在由于手抖或摇摄等不稳定的取景而导致图像紊乱时,从长焦摄影部的图像切换到广角摄影部的图像,不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场景。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照相机10是拍摄被摄体而获取图像的数字照相机。照相机10具有广角摄影部1c、长焦摄影部1d、图像记录控制部2、抖动判定部3、操作部4、录音部5、图像合成部7、显示部8。
广角摄影部1c以广角侧的焦距拍摄被摄体的整体,输出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长焦摄影部1d以长焦侧的焦距拍摄被摄体的细部,输出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如图18A所示,通过在镜头9的焦点成像面附近配置摄像元件6并改变摄像元件6的有效范围,来进行广角摄影部1c与长焦摄影部1d的切换。
即,在由广角摄影部1c进行摄影时,使用摄像元件6的整个区域进行广角侧焦距下的被摄体摄影。另一方面,在由长焦摄影部1d进行摄影时,使用摄像元件6的摄像区域中的一部分进行长焦侧焦距下的被摄体摄影。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有效范围狭窄的长焦摄影时,当手抖变大时,进行切换为有效范围较宽的广角摄影的控制。
此外,图18B是广角摄影部1c和长焦摄影部1d的另一例,长焦镜头9t和广角镜头9w配置在照相机10主体的前面。在这些广角镜头9w和长焦镜头9t的焦点成像面附近分别配置有摄像元件。从这些摄像元件输出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广角摄影部1c和长焦摄影部1d的结构可以采用图18A或图18B中的任意一个结构。并且,这些摄影部1c、1d的摄影光学系统可以采用变焦镜头,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电子变焦方式,所述电子变焦方式采用固定焦距的摄影光学系统,通过改变摄像元件的有效范围来改变焦距。另外,改变摄像元件的有效范围的方法包括各种方法,可以进行适当选择,例如改变从摄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的范围,以及从由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数据中切取有效范围的图像数据等。
图像记录控制部2对照相机10进行总体控制,并进行记录从广角摄影部1c和长焦摄影部1d输出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控制。图像记录控制部2具有临时存储从广角摄影部1c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辅助记录部2c、和临时存储从长焦摄影部1d输出的图像数据的辅助记录部2d。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性地记录广角动态图像数据和长焦动态图像数据,来作为动态图像,并在记录动态图像时将它们分别临时存储在辅助记录部2c、2d中。
抖动判定部3判定施加给照相机10的手抖和由摄影者进行的摇摄操作等,即判定照相机10是否在进行不稳定的运动。即,该抖动判定部3从长焦摄影部1d输入图像数据,根据图像数据的变化判定是否在进行不稳定的运动,例如图像无规律地变化等。另外,除了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外,也可以设置加速度传感器、角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传感器,并根据其传感器输出来进行抖动判定。可以根据该抖动判定部3的输出,进行公知的抖动减轻处理。
操作部4是设置在照相机10上的快门释放按钮、变焦按钮等操作部件。当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时,照相机10开始动态图像摄影,当再次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时,停止动态图像摄影。变焦按钮包括长焦侧变焦操作部件和广角侧变焦操作部件,根据这些操作部件的操作进行变焦。操作部4的操作状态被传递给图像记录控制部2。录音部5具有麦克风,在摄影时对周围的声音进行录音。
显示部8包括配置在照相机10背面等的液晶监视器等显示装置,对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的动态图像进行再现显示。并且,对广角摄影部1c或长焦摄影部1d所获得的动态图像进行所谓实时取景显示,以便观察被摄体像。
图像合成部7对广角摄影部1c所获得的图像和长焦摄影部1d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合成。由该图像合成部7生成的合成图像显示在显示部8上。上述辅助记录部2c、2d是使用由各摄影部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合成时使用的临时存储部。
图像合成部7中的图像合成涉及输入抖动判定部3的判定结果,并根据抖动输出进行图像切换。如后所述,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长焦摄影部1d所获得的动态图像,不过在抖动判定部3检测到抖动状态时,用广角摄影部1c所获得的动态图像替换长焦摄影部1d所获得的动态图像而进行记录。并且,图像合成部7不仅可以对两个图像进行切换,还具有在同一画面上并列显示两个图像的功能。此时,可以缩小显示被抖动判定部3判定为抖动的图像。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首先使用图19说明至今为止无法按照静态图像拍摄的场景。一般在拍摄名胜古迹的寺院等雄伟的建筑物时,如图19(a)所示,首先进行尽量映入建筑物整体的摄影。但是,这样无法清楚地拍摄出细部,所以如图19(b)所示,针对建筑物的一部分来拍摄细部。即,为了记录整体的壮观和针对细部的描绘这两者,而拍摄两个静态图像的照片,不过很难明了这两个图像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对图19(a)→图19(b)的过程进行动态图像拍摄来克服该问题。虽然为了拍摄细部而需要在长焦状态下进行取景,不过此时只要进行有规律的缓慢运动,也能使欣赏者平稳地进行观察,可是在旅行地点往往无法进行所计划的摄影,当匆忙移动图面时,容易成为如图19(c)那样紊乱的不好看的图像。这是因为,尤其在利用长焦镜头的摄影中,由于视场角狭窄,即使很小的运动也可以导致较大的变化。
这种动态图像会使欣赏者产生如同晕车般不适的感觉,所以希望进行可消除令人不快的变化场景的摄影。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不稳定的运动时,优先显示并记录同时拍摄到的更适合于观看的图像。具体地讲,在图19(e)所示的广角侧进行摄影,来代替在图19(c)所示的长焦侧的摄影。
此外,在如图19(e)所示切换为广角侧进行摄影的情况下,在不稳定的运动消失后,图19(d)所示,仍返回原摄影状态。这样根据抖动状态切换视场角,能够表现出被摄体的整体和细部,而且能够防止摄影图像的紊乱。
下面,使用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视场角的切换。图20表示具有图18B所示的广角镜头9w和长焦镜头9t这两个摄影镜头的类型。如图20A所示,在广角镜头9w的成像面附近配置有摄像元件6w。该摄像元件6w是具有900万像素的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同样如图20B所示,在长焦镜头9t的成像面附近配置有摄像元件6t。该摄像元件6t也是具有900万像素的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
对于摄像元件6w,摄影范围R1是摄像元件6的总视场角,摄影范围R2表示被限制为摄像元件6w的总范围内的1/9的部分。作为视场角,这是1/3的范围,相当于3倍变焦的变化幅度。即,假设该摄影镜头9w相当于35毫米的摄影镜头,通过拍摄限制可以实现达到其3倍的105毫米的电子变焦。另外,假设摄像元件6w为900万像素,当在R2的范围内进行电子变焦时,由于被限制为1/9,所以有效像素为100万像素。
此外,对于摄像元件6t,设定长焦镜头9t,使得使用摄像元件6t全域的摄影范围R3成为比上述摄影范围R2更狭小的范围。但是,对于摄影范围的宽窄而言,当摄影范围R2相当于105毫米时,摄影范围R3相当于120毫米。
与图20A所示的摄像元件6w相同,对于图20B所示的摄像元件6t的情况,在缩小摄影范围时,电子变焦可以从120毫米覆盖到其3倍的360毫米。因此,利用摄像元件6w、6t和广角镜头9w、长焦镜头9t的组合,可以从35毫米覆盖到360毫米,能够得到10倍的电子变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摄像机都搭载了大约10倍左右的变焦功能,不过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10中,则可以利用两个固定镜头(广角镜头9w、长焦镜头9t)来获得10倍变焦的效果。
另外,在设R2=R3时,摄影范围R3相当于105毫米,摄影范围R4达到315毫米。即,长焦端的焦距相当于315毫米,没有达到10倍变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广角镜头9w和长焦镜头9t为固定焦距镜头。对于固定焦距镜头而言,不会像机械式驱动的变焦镜头那样在驱动时发出驱动声,因此能够提高录音时的音质。摄影范围R2与摄影范围R3之间是电子变焦无效区间,但105毫米~120毫米的区间仅为10%左右,利用105毫米或120毫米中的任意一个焦距都可进行充分的应对,且其差异可以忽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确定有效范围时,将最低像素数设为100万像素,这是考虑了利用高清电视进行再现显示时的分辨率而得到的值。即,在高清电视中,具有1920×1080个显示像素,这相当于200万像素左右。在如图21A、图21B所示,将电视画面15的左右空出而只在画面中央部配置摄影画面16时,或者在电视画面15上并排显示两个画面时(参照图25B),认为大约为其一半的100万像素可以满足要求。另外,在摄像元件6w、6t为900万像素时,仅利用总面积的1/9的部分即可。
下面,使用图22A所示的流程图对图20所示的变焦照相机的镜头视场角控制进行说明。在进入切换视场角的流程后,首先判定是否为长焦侧(S101)。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操作了操作部4中的长焦侧变焦操作部件。
在步骤S101的判定结果为向长焦侧进行了操作时,接着判定是否在第1极限以内(S111)。在该步骤中,检测当前由未图示的焦距设定部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判定该焦距是否在第1极限以内。如图22B所示,第1极限是指广角端(wide端)与第1极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为105毫米)之间。
在步骤S111的判定结果为在第1极限以内时,将焦距虚拟地增大10毫米(S114)。在该步骤中,缓缓地控制通过广角镜头9w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像元件6w的有效范围,将焦距增大10毫米而设定到长焦侧。在增大10毫米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11的判定结果为未处于第1极限以内时,接着判定是否超出第1极限(S112)。在该步骤中,检测当前由未图示的焦距设定部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判定是否为超出第1极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为105毫米)的长焦侧的焦距。
在步骤S112的判定结果为超出了第1极限时,转移为第2镜头(长焦)(S115)。即,由于是超出了第1极限的长焦侧的焦距,所以使用来自通过长焦镜头9t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6t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另外,在即将超出第1极限之前为摄影范围R2(参照图20A),在判定为超出第1极限时变为摄影范围R3(参照图20B)。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焦距从105毫米变为120毫米。在转移为第2镜头(长焦镜头9t)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12的判定结果为未超出第1极限时,即不是从第1极限向第2极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为120毫米)变化的变化点时,接着判定是否在第2极限以内(S113)。第2极限以内是指从第2极限到长焦端之间的焦距,通过检测当前由未图示的焦距设定部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来进行判定。如图22B所示,第2极限是指长焦端(tele端)与第2极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为120毫米)之间。
在步骤S113的判定结果为在第2极限以内时,将焦距虚拟地增大15毫米(S116)。在该步骤中,缓缓地控制通过长焦镜头9t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像元件6t的有效范围,将焦距增大15毫米而设定为长焦。在增大15毫米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13的判定结果为不在第2极限以内时,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01的判定结果是未向长焦侧进行操作时,接着判定是否为向广角侧的变焦操作(S102)。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操作了操作部4中的广角侧变焦操作部件。在判定的结果为也不是向广角侧的操作时,由于未向任何方向进行变焦操作,所以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02的判定结果为向广角侧进行了变焦操作时,判定是否在第2极限以内(S121)。在该步骤中,检测当前由未图示的焦距设定部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判定该焦距是否在第2极限以内。
在步骤S121的判定结果为在第2极限以内时,将焦距虚拟地减小15毫米(S124)。在该步骤中,缓缓地控制通过长焦镜头9t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像元件6t的有效范围,使视场角向广角的方向变化与焦距15毫米相应的量。在减小15毫米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21的判定结果为不在第2极限以内时,判定是否超出了第2极限(S122)。在该步骤中,检测当前由未图示的焦距设定部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判定是否为超出第2极限(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为120毫米)的长焦侧的焦距。
在步骤S122的判定结果为超出了第2极限时,转移到第1镜头(广角)(S125)。即,由于是超出第2极限的广角侧的焦距,所以使用来自通过广角镜头9w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6w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另外,在即将超出第2极限之前为摄影范围R3(参照图20B),在判定为超出第2极限时成为摄影范围R2(参照图20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焦距从120毫米变为105毫米。在转移到第1镜头(广角镜头9w)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23的判定结果为在第1极限以内时,将焦距虚拟地减小10毫米(S126)。在该步骤中,缓缓地控制通过广角镜头9w形成被摄体像的摄像元件6w的有效范围,向广角的方向变化与焦距10毫米相应的量。在减小10毫米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123的判定结果为未处于第1极限以内时,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用户的控制实现10倍变焦左右范围的视场角控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焦距增大或减小10毫米或15毫米(S114、S126、S116、S12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连续地改变焦距,而是使离散的焦距呈阶梯状变化。因此,即使在第1极限与第2极限之间焦距的变化具有间隙,也不会感到不协调,能够实现较大变焦比的电子变焦。
并且,在位于广角侧的第1极限以内每10毫米改变一次焦距,在位于长焦侧的第2极限以内每15毫米改变一次焦距。这是因为在广角侧,一般来说视场角相对于焦距变化的变化更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极限设定为105毫米,将第2极限设定为120毫米,不过这只是示例性的,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焦距。此外,虽然在第1极限以内每10毫米改变一次焦距,在第2极限以内每15毫米改变一次焦距,但这些值也只是示例性的,也可以变更为其他焦距。
下面,针对利用动态图像拍摄山脉和位于其中的建筑物的情况,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视场角的变化。图23示出了在山脉Mt的山脊上建有建筑物HA1、HA2的风景,表示用户从画面左侧朝向右侧对该风景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状态。此时,用户利用长焦镜头9t按照摄影范围Ft1、Ft2、Ft3的顺序依次改变摄影范围,从建筑物HA1拍摄到建筑物HA2。
但是,在用户移动照相机10的速度较快时,摄影范围Ft1与Ft2之间以及摄影范围Ft2与Ft3之间不重叠,用户不清楚这期间照相机10是如何运动的,并且眼睛疲劳而感到不适。但是,在进一步加宽摄影镜头的视场角、并在摄影范围Fw1、Fw2、Fw3中进行摄影时,出现重叠部分,对眼睛的刺激减小,成为便于观看的图像。这样,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相比长焦侧,广角侧能够应对照相机10的快速运动而拍摄出适合于观看的图像。
下面,使用图2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10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使用图23所说明的那样,在由于照相机的快速运动等而在欣赏时检测到令人不快的运动时,可以进行通过改变视场角减轻了不适感的动态图像摄影。
在进入照相机控制的流程后,首先判定照相机10是否被设定为摄影模式(S41)。该照相机10可以被摄影者设定为摄影模式或再现模式。在步骤S41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摄影模式时,判定是否进行摄影(S42)。该是否进行摄影的判定,是通过检测是否对操作部4的快门释放按钮进行了全按操作来进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快门释放按钮进行了一次按下操作时,开始动态图像摄影,当再次按下时结束动态图像摄影。
在步骤S42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摄影时,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S43)。该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是指在图22中说明的流程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定为摄影模式后,在开始摄影动作之前,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设定摄影模式之前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
在步骤S42的判定结果为进行摄影时,开始动态图像摄影及记录(S51)。在该步骤中,根据设定的焦距进行基于电子变焦的动态图像摄影动作。即,通过广角摄影部1c或长焦摄影部1d来获取被摄体像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记录到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同时,录音部5对周围的声音进行录音。
然后,判定图像变化是否较大(S52)。该步骤是使用抖动判定部3的判定结果而进行的,判定照相机10是否进行了不稳定的运动,即,照相机10的运动是否不是向一个方向推移而是无规律的运动,或者是否以过快的速度运动。在该判定的结果为图像变化不大时,返回步骤S51,继续进行摄影及其记录。另外,步骤S52中的针对图像变化是否较大的判定,与在上述图9和图10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具体说明。
在步骤S52的判定结果为图像变化较大时(参照图9、图10),判定是否为长焦摄影(S53)。在该步骤中,根据当前设定的电子变焦的焦距进行判定,在为预定值以上的焦距时判定为长焦摄影。
在步骤S53的判定结果为不是长焦摄影时,进入步骤S55。另一方面,在判定结果为是长焦摄影时,进行广角图像摄影及记录(S54)。在该步骤中,用广角镜头9w和摄像元件6w进行的动态图像摄影,代替长焦镜头9t和摄像元件6t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由此,如图23中所说明的那样,可以根据广角摄影范围Fw1、Fw2、Fw3进行摄影,所以能够防止在欣赏时出现令人不快的画面。另外,在拍摄广角图像时,录音部5也对周围声音进行录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处于长焦摄影时,在步骤S54中切换为广角摄影,如图25A所示,进行显示广角图像的摄影。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同时记录两个图像,从而如图25B所示,显示广角和长焦的两个图像。当然,此时也可以对显示方式进行设计,增大广角图像,减小紊乱的图像,使眼睛不至于疲劳。此外,对于该广角摄影而言,也可以不全在广角侧进行,可以根据速度来切换视场角。在该情况下,可以检测两个画面中是否产生了相同部分,而控制为能够保留该相同部分的视场角。
然后,判定是否进行了摄影结束操作(S55)。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再次操作了快门释放按钮。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操作未结束时,判定设定视场角下的图像变化是否较小(S61)。
在步骤S61的判定结果为设定视场角下的图像变化并不小时,返回步骤S51,不进行视场角的设定而继续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和图像数据的记录。另一方面,在设定视场角下的图像变化变小时,按照设定的视场角进行摄影和记录(S62)。即,返回在步骤S54中切换为广角图像之前的设定视场角,继续进行动态图像摄影。
在按照设定视场角进行摄影和记录时,之后与步骤S43相同,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具体子程序(S63)。即,在摄影动作中也进行基于电子变焦的视场角切换。在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后,返回步骤S51,执行上述动作。
在步骤S55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摄影结束操作时,进行摄影结束动作(S56)。即,结束动态图像的摄影动作。在结束摄影动作后结束,重新从步骤S41开始执行。
在步骤S41的判定结果为不是摄影模式而是再现模式时,在该情况下,判定是否选择了再现图像(S71)。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通过操作部4的未图示的再现用操作部件从多个动态图像中选择了再现图像。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未选择再现图像时,结束该流程,重新从步骤S41开始执行。
在步骤S71的判定结果为选择了再现图像时,判定是否进行再现(S7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进行再现时,返回步骤S71。另一方面,要进行再现时,进行图像的再现(S73)。在该步骤中,对记录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的动态图像进行再现。
在进行步骤S51~步骤S63的动态图像摄影时,在图像变化较大时,记录由抖动较小的广角镜头9t拍摄的图像,所以在步骤S73的图像再现中,图像变化不大,不易令人产生不快的感觉。在图像再现结束后结束,重新从步骤S41开始执行。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在摄影时判定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参照S52),在图像的运动不稳定时,拍摄广角图像并进行记录。因此,在进行摄影图像的再现时,再现显示出令人不快的图像的情况减少,能够拍摄出适合于观看的动态图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关键处切换两个视场角下的图像来进行摄影,所以能够自动使画面富于变化,能够防止成为乏味的动态图像。
下面,使用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于长焦摄影的情况,在摄影时图像运动不稳定的情况下,切换为广角摄影并进行记录。在第5实施方式中,预先记录长焦和广角双方的图像,在再现时判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不稳定的运动,根据该判定结果来切换所显示的图像。
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7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仅仅将图24所示的照相机控制的流程替换为图26所示的流程图,所以针对该不同的流程进行说明。
在进入图26所示的流程后,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判定是否为摄影模式(S41)。在该判定的结果为选择了摄影模式时,判断是否进行摄影(S4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进行摄影时,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S43),执行后返回步骤S41。
在步骤S42的判定结果为进行摄影时,进行摄影和图像记录(S51)。在该步骤中,由长焦镜头9t和摄像元件6t进行长焦摄影,记录图像数据。然后,进行广角图像摄影和记录(S91)。在该步骤中,由广角镜头9w和摄像元件6w进行广角摄影,记录图像数据。通过步骤S51和步骤S91,进行了长焦图像摄影和广角图像摄影,并将各自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另外,在步骤S51和S91中记录图像数据时,还同时记录了由电子变焦设定的焦距。
然后,与步骤S55相同,判定是否操作结束(S92)。在该步骤的判定结果为未进行摄影结束操作时,与步骤S43相同,执行视场角切换的子程序(S96)。这是为了应对摄影中的变焦操作。
在步骤S92的判定结果为摄影结束时,与步骤S56相同,进行摄影结束动作(S93)。在进行摄影结束动作后结束,重新从步骤S41开始执行。这样,在摄影时,在步骤S51和S91中,同时记录所拍摄的长焦图像和广角图像,直到判定为摄影结束为止。
在步骤S41的判定结果为不是摄影模式时,与步骤S71相同,判定是否选择了再现图像(S81)。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没有选择再现图像时,返回步骤S41。另一方面,在选择了再现图像时,与步骤S72相同,判定是否开始再现(S82)。在该判定的结果为不开始再现时,返回步骤S81。
另一方面,在步骤S82的判定结果为开始再现时,开始进行设定图像的再现(S83)。如上所述,在图像记录控制部2中记录了远景图像和广角图像双方,并从记录图像中读出与作为电子变焦而设定的焦距对应的图像,在显示部8上对该图像进行再现显示。
然后,判定设定图像的变化是否无规律或变化较大(S84)。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存在如设定图像的变化妨碍了欣赏这样的、无规律的运动或速度的变化。针对图像是否无规律地变化或变化是否较大的判定与上述图13和图14相同,所以这里省略具体的说明。
在步骤S84的判定结果为设定图像的变化无规律或较大时,判定该设定图像是否为长焦摄影(S85)。在该判定的结果为是长焦摄影时,再现预定时间的广角图像(S86)。在该步骤中,读出在步骤S91中记录的广角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时间的再现显示。关于预定时间,虽然设为1秒~3秒左右,不过可以适当进行变更,这是因为,如果过短则图像频繁变化从而令人厌烦,另一方面,如果过长则可能错过摄影者所期望的图像的再现。
在进行步骤S86的广角图像的再现时、或者在步骤S84的判定结果为设定图像的图像变化有规律或变化不太时、或者在步骤S85的判定结果为不是长焦摄影时,判定是否结束再现(S87)。在该判定的结果是为不结束再现时,判定设定图像的变化是否无规律或变化较大(S88)。
在步骤S88的判定结果为设定图像的变化无规律或较大时,返回步骤S86,继续进行广角图像的再现显示。另一方面,在设定图像的变化有规律或者变化不大时,设定图像的运动不再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返回步骤S83,进行设定图像的再现显示。
在步骤S87的判定结果为再现结束时,结束再现动作(S89),结束该流程,重新从步骤S41开始执行。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在摄影时同时记录长焦图像和广角图像双方的图像,在再现时首先进行设定图像的再现显示,并且此时判定设定图像的变化,在进行了不稳定的动作时,判定设定图像是否为长焦图像,在为长焦图像时,切换为广角图像进行再现显示。因此,在长焦图像发生了不稳定的运动时切换为广角图像,所以能够欣赏稳定的图像,能够防止由于不稳定的运动而令欣赏者感到不快。并且,由于是适当切换长焦图像和广角图像来进行再现显示,所以能够实现富有变化的再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生不稳定的运动时自动切换图像,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希望观看长焦图像时,也可以手动返回到长焦图像。此外,也可以如图25B所示设为双画面显示,用小画面显示长焦图像,用大画面显示广角图像。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4和第5实施方式中,判定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切换为广角图像。因此,动态图像摄影变得容易,便于使单调的动态图像摄影富有变化,能够拍摄出值得欣赏的动态图像。此外,可以利用稳定的图像弥补、减轻拍摄动态图像时所必然产生的、由于移动照相机而造成的图像紊乱,因此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能够拍摄出适合于观看的图像。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4和第5实施方式中,阶段性地改变由至少两个固定焦点镜头摄像到的图像数据的有效范围,由此实现了高倍率的电子变焦。尤其对于通过第1和第2固定焦点镜头(长焦镜头9t和广角镜头9w)形成图像的摄像元件6t、6w,由于不使焦距的间隔重叠,所以能够实现更高的变焦倍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和第5实施方式中,以长焦摄影部和广角摄影部分别具有各自的镜头的类型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通过利用一个镜头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来获得多种视场角的图像。在该情况下,当在范围狭小的摄影图像中发生紊乱时,通过扩大摄像元件的有效范围,也能够与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同样地,使难度较大的动态图像摄影变得容易,便于使单调的动态图像摄影富于变化,能够拍摄出值得欣赏的动态图像。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对于只拍摄过静态图像的用户而言,有时不清楚在怎样的场面下拍摄动态图像为好,而即便进行了拍摄,也不清楚在拍摄到哪里时停止拍摄为好。在该情况下,所完成的作品通常不好看且乏味。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对动态图像摄影赋予变化,从而使大多用户都能简单地拍摄出视觉效果良好的作品。另外,对于小型照相机而言,在进行动态图像摄影时,手抖或摇摄等不稳定的取景容易导致图像紊乱。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应对这种令人不快的场景,赋予抑扬顿挫的效果。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照相机10进行拍摄并享受再现乐趣的例子,但不限于此,可以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等上享受再现的乐趣。在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等进行欣赏时,只要存储了由照相机10拍摄的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即可进行欣赏。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中,照相机10进行动态图像摄影和再现,不过当然也可以与普通照相机同样地,具有静态图像摄影和再现显示功能。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将数字照相机作为摄影用设备而进行了说明,不过作为照相机,当然也可以采用数字单反相机、袖珍数字照相机、以及内置于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及游戏设备等中的照相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改变构成要素并具体实施。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所有构成要素中的一些构成要素。此外,还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

Claims (21)

1.一种图像记录再现装置,该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包括:
摄像部,其拍摄摄像装置主体前方的第1动态图像和后方的第2动态图像,将该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分别变换为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
记录部,其记录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
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以及
图像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在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中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为不稳定的运动时,拍摄所述第2动态图像的摄像部拍摄所述第2动态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由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进行的针对所述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的判定,是针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变化是否较大的判定,在判定为所述运动模式为不稳定的运动时,拍摄并记录所述第2动态图像的静态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其中,
在所述摄像部拍摄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同时,并行地由拍摄所述第2动态图像的摄像部拍摄所述第2动态图像。
5.一种图像记录再现方法,该图像记录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拍摄摄像装置主体前方的第1动态图像和后方的第2动态图像,将该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分别变换为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
记录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
根据所述检测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
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
显示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记录部,其分别记录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
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以及
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
7.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
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
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
8.一种图像再现装置,该图像再现装置包括:
存储部,其存储分别对第1动态图像和第2动态图像进行变换而得到的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
运动模式检测部,其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检测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是否为不稳定的运动;
图像处理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中被所述运动模式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模式不稳定的多个帧;以及
图像显示部,其显示由所述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所述第1动态图像或所述第2动态图像。
9.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部,其生成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
图像数据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的运动是否不稳定;以及
图像数据合成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合成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图像数据的区间,将与该区间对应的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同时并行地存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所述图像数据合成部将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区间的图像数据替换为与所述区间对应的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摄像部包括具有第1变焦部的第1摄像部、和具有第2变焦部的第2摄像部,所述第2摄像部的视场角与所述第1摄像部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能够通过所述第1变焦部进行调节的摄影视场角与能够通过所述第2变焦部进行调节的摄影视场角彼此不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的重叠状况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不稳定。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的运动矢量在X方向和Y方向上发生的无规律变化,或检测照相机的振动并根据其移动方向的变化、振幅以及频率,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不稳定。
16.一种摄像方法,该摄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
存储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
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通过所述判定而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17.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图像数据存储部,其存储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第2动态图像数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表示第1摄影范围的第1动态图像,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表示比所述第1摄影范围更大的第2摄影范围的第2动态图像;
判定部,其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以及
图像数据合成部,其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数据合成部将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被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不稳定的区间的图像数据替换为与所述区间对应的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的重叠状况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不稳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连续拍摄的多个帧的运动矢量在X方向和Y方向上发生的无规律变化,或检测照相机的振动并根据其移动方向的变化、振幅以及频率,来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不稳定。
2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表示第1动态图像的第1动态图像数据和表示第2动态图像的第2动态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判定所述第1动态图像的运动是否不稳定,
利用所述第2动态图像数据来替换所述第1动态图像数据中通过所述判定而判定为不稳定的多个帧的图像数据。
CN2009101374824A 2008-05-03 2009-04-29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20796 2008-05-03
JP2008120796A JP2009272840A (ja) 2008-05-03 2008-05-03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画像記録再生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20796 2008-05-03
JP2008159065A JP2010004113A (ja) 2008-06-18 2008-06-18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59065 2008-06-18
JP2008159065 2008-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2775A CN101572775A (zh) 2009-11-04
CN101572775B true CN101572775B (zh) 2012-09-19

Family

ID=4123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748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775B (zh) 2008-05-03 2009-04-29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72840A (zh)
CN (1) CN101572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4245A (ja) * 2011-05-16 2012-12-10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影装置、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032259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Motorola Mobility Llc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s in a device
CN103853184A (zh) * 2012-12-03 2014-06-11 天津市威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陀螺仪稳定拍摄控制装置
JP6165681B2 (ja) * 2014-06-27 2017-07-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US10291842B2 (en) * 2015-06-23 2019-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5072328B (zh) * 2015-07-16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拍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KR102327842B1 (ko) * 2015-08-17 2021-11-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328539B1 (ko) * 2017-07-27 2021-11-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영상을 획득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 처리 방법
CN111147754B (zh) * 2019-12-31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0343A (zh) * 2001-04-05 2004-05-26 ������������ʽ���� 图像再现装置
CN1701598A (zh) * 2003-05-30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拾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0343A (zh) * 2001-04-05 2004-05-26 ������������ʽ���� 图像再现装置
CN1701598A (zh) * 2003-05-30 2005-11-2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拾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2004-242192A 2004.08.2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2775A (zh) 2009-11-04
JP2009272840A (ja) 200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2775B (zh)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及图像记录再现方法
US9332182B2 (en) Image recording and playback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nd playback method
US9948858B2 (en) Image stabilization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78318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 function of compensating for hand shake,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hand shak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17200049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設定画面
CN101998052B (zh) 摄影装置
WO2012176441A1 (ja) 撮像装置
CN102045504B (zh) 摄影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JP4236986B2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0252046A (ja) 撮像装置
US8773506B2 (en) Image output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0004113A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415820B2 (ja) 撮像装置
CN103339948B (zh) 3d视频再现装置、3d成像装置和3d视频再现方法
JP6031670B2 (ja) 撮像装置
JP4432497B2 (ja) 画像撮影装置
JP670069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5249078B2 (ja) 撮像装置
JP2007088747A (ja) 画像再生表示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撮影装置
JP2013115656A (ja) 撮影機器
JP2024077437A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414345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8035110A (ja) カメラ
WO201506657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image stabi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