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6807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6807B
CN101566807B CN2009101302972A CN200910130297A CN101566807B CN 101566807 B CN101566807 B CN 101566807B CN 2009101302972 A CN2009101302972 A CN 2009101302972A CN 200910130297 A CN200910130297 A CN 200910130297A CN 101566807 B CN101566807 B CN 101566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gear
photoreceptor
imaging devi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02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6807A (zh
Inventor
冈部靖
户松义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162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868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6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包括感光体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的感光单元,通过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感光单元而通过过开口拆卸该感光单元;曝光构件;和被构造为将曝光构件向感光体移动和远离感光体的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包括:具有相对于主体固定的轴线的固定轴;包括绕固定轴的轴线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一端部的第一臂;具有相对于主体可移动的轴线的活动轴;和第二臂,该第二臂包括:支撑曝光构件的一端部;和经由活动轴连接到第一臂的另一端部,并且第二臂可绕活动轴的轴线摆动。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8年4月25日申请的第2008-116288号日本专利申请和2008年4月25日申请的第2008-116289号日本专利申请并且对这些申请要求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电子照相系统的打印机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提供了一种诸如包括LED曝光系统的打印机的成像设备。
JP-A-4-212973中说明了LED曝光系统的成像设备的实例。该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而该处理盒包含感光带和用于曝光感光带的外周表面的图像曝光单元。成像设备具有前表面,该前表面配备有允许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和从成像设备拆卸下来的门。当门打开时,图像曝光单元从感光带移开并且从处理盒的安装/拆卸路径收回。具体而言,图像曝光单元容纳在引导装置内以便图像曝光单元可垂直地移动。当门关闭时,图像曝光单元的末端位于靠近感光带的外周表面的位置处。与开门的操作同步,图像曝光单元在引导装置中向下移动并且位于从处理盒的安装/拆卸路径收回的位置处。
发明内容
在成像设备中,图像曝光单元在引导装置中线性移动,这需要在成像设备中有较大的用于引导设备的空间。也就是,需要在相对于处理盒设置图像曝光单元的一侧设置用于在图像曝光单元从安装/拆卸路径收回时完全保存图像曝光单元的空间。这种构造引起成像设备的尺寸的增加。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构想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小的用于从感光体收回曝光构件的空间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包括感光体的感光体单元,通过感光体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而经过开口将感光体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附接到主体并且构造为曝光该感光体的曝光构件;和构造为在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将曝光构件向感光体移动和远离感光体的移动机构,其中移动机构包括:具有轴线的、相对于主体固定的固定轴;包括绕固定轴的轴线可旋转支撑的一端部的第一臂;具有轴线的、相对于主体可移动的活动轴;以及第二臂,该第二臂包括:支撑曝光构件的一个端部;和通过活动轴连接到第一臂的另一端部,并且第二臂可绕活动轴的轴线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中的感光体;设置在主体中并且包括构造为曝光感光体的曝光头的曝光单元,该曝光单元可在曝光头与感光体相对的曝光姿势和在曝光头从感光体收回的收回姿势之间移动;构造为读取形成在文件上的图像的读取单元;设置在主体和读取单元之间并且支撑读取单元的支撑构件;其中曝光单元的一部分保存在支撑构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作为根据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打印机的侧截面图;
图4是图示根据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6是图示根据第三示意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7是图6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
1.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图1是图示作为根据第一示意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的侧剖视图。
打印机1是多功能设备,该打印机1包括:大体成盒状的主体2;支撑构件3;和由支撑构件3支撑在主体2上的平板扫描器4。平板扫描器4用作读取单元的实例。
(1)主体
在主体2中,安装作为感光体单元实例的鼓单元6。鼓单元6包括分别对应四种颜色: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四个感光鼓8。感光鼓8用作感光体的实例。四种颜色的感光鼓8以固定间隔沿由传送带20传送的纸张P的传送方向排列。鼓单元6进一步包括鼓子单元(subunit)9和用于各感光鼓8的显影盒10。显影盒10用作显影构件的实例。
在主体2中,为各感光鼓8设置LED单元24。LED单元24用作曝光单元的实例。
在感光鼓8旋转时,由设置在鼓子单元9中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11对感光鼓8的外周表面持续充电。随后,由从LED单元24发出的光选择性地曝光感光鼓8的表面。曝光基于在感光鼓8表面上的图像数据形成静电潜像。当静电潜像根据感光鼓8的旋转与设置在显影盒10中的显影辊16相对时,从显影辊16将色粉供给到静电潜像,由色粉使静电潜像显现。因此,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图像。
在主体2的下部设置被构造为保存纸张P的馈纸盒19。保存在馈纸盒19中的纸张P通过各种辊馈送和传送到传送带20。传送带20被设置为从下面与四个感光鼓8相对。转印辊21被设置在越过传送带20的上部与各自的感光鼓8相对的位置。在传送带20上传送的纸张P通过传送带的运转而依次经过传送带20和感光鼓8之间。当形成在感光鼓8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与纸张相对时,色粉图像被施加到转印辊21上的转印偏压转印到纸张P上。
在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在传送带20的下游侧设置固定单元22。具有转印到其上的色粉图像的纸张P被传送到固定单元22。固定单元22对色粉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便定影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具有定影在其上的色粉图像的纸张P经由各种辊被排出到设置在主体2外壳的上表面上的排出盘23。
在下文中,相对于由传送带20传送的纸张P的传送方向,上游侧称为前侧,其相反侧称为后侧。当从前侧观察打印机1时定义左侧和右侧。
(2)支撑构件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如图3所示,支撑构件3位于主体2上并且与主体2整体设置。支撑构件3包括一对腿部28。腿部28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每个腿部28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腿部28的下端部通过排出盘23彼此相连。图1用假想线显示腿部28。在下文中,设置在左侧的腿部28称为左腿部28,设置在右侧上的腿部28称为右腿部28。
每个腿部28向下开口,并且每个腿部28的内部空间用作在其中保存至少一部分LED单元24的保存空间。
(3)平板扫描器
平板扫描器4包括:固定到支撑构件3上的文件台31;和经由铰链34由文件台31可摆动支撑的盖32。
文件台31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在文件台31的上表面设置台板玻璃33,并且可以在台板玻璃33上放置文件。平板扫描器4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文件台31内且在台板玻璃33下方的CCD传感器(未显示),以便读取形成在放置于台板玻璃33上的文件上的图像。
2.前盖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主体2具有形成在主体2的前表面中的开口7。前盖5设置在主体2的前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开口7。前盖5用作盖的实例。具体而言,设置盖轴26和盖臂(cover arm)27以打开和关闭盖5。盖轴26设置在主体2的前端部且在开口7之下,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盖臂27在侧视图中大体具有U形。盖臂27的一端被盖轴26旋转支撑,盖臂27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前盖5的下端部的内表面上。因此,前盖5被盖臂27支撑并且可与盖臂27一起绕盖轴26旋转。前盖5在沿主体2的前表面的立起状态(图1中所示状态)期间关闭开口7,并且在向前倾倒状态(图2中所示状态)期间打开开口7。
3.鼓单元
在开口7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开口7滑动鼓单元6,可以将鼓单元6安装到主体2和从主体2拆卸下来。也就是,通过打开开口7并且朝着主体2的内部(即向后)推动鼓单元6可以将鼓单元6安装到主体2。此外,通过打开开口7并且从主体2的内部向前拉动鼓单元6,可以将鼓单元6从主体拆卸下来。
鼓单元6包括一对侧板25。侧板25从左侧和右侧将四个感光鼓8、四个鼓子单元8和四个显影盒10夹在中间。在下文中,设置在左侧的侧板25称为左侧板,设置在右侧上的侧板称为右侧板。侧板25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在侧视图中其较长侧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侧板25具有在侧视图中大体V形且形成在侧板25的后端部的凹口部(notchportion)40。当鼓单元6被安装到主体2时,设置在主体2的后端部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基准轴41被配合于凹口部40,这使得鼓单元6定位到主体2。侧板25具有四个形成在其上端部并且沿前后方向以一定间隔排列的定位槽42。每个定位槽42与各自的感光鼓8相对应,并且通过从侧板25的上端朝着各自的感光鼓8的旋转中心大体线性地切除侧板25而形成。
四个感光鼓8以一定间隔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左、右侧板25之间。每个感光鼓8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两端部被左、右侧板25可旋转地支撑。每个鼓子单元9被设置在各自的感光鼓8的后侧。每个鼓子单元9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两个端部被固定到左、右侧板25上。
四个显影盒10被可移动地安装在左、右侧板25之间且在各自感光鼓8的前侧。每个显影盒10包括具有盒状的外壳,在外壳13的一端部中形成开口,在外壳13的一个端部中,显影辊16被可旋转地保持,以便曝光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显影盒10从相应的感光鼓8的上前侧安装在一对侧板25之间,以便显影辊16的外周表面与感光鼓8的外周表面接触。在这种安装状态中,外壳1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侧板25的上端向上大量突出。外壳13的上端部(从侧板25的上端向上突出的部分)具有后表面稍微向前弯曲、大体成直角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因此,外壳13具有不进入(离开)由引导部71引导的LED头18的移动路径的外形。
在附图中,侧板25仅由其轮廓说明,诸如感光鼓8和显影辊16的元件通过侧板25说明。
4.LED单元
四个LED单元24被设置为与各自的感光鼓8相对应,并且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每个LED单元24包括:用作构造为曝光感光鼓8的表面的曝光头(曝光构件)的实例的LED头18;和一对移动机构51,每个移动机构51设置在左侧和右侧且被构造为使LED头18向感光鼓8移动和远离感光鼓8移动。在下文中,设置在左侧的移动机构51称为左移动机构,设置在右侧的移动机构51称为右移动机构。
在附图(例如图1)中,通过LED单元24说明诸如排出盘23的组件。
(1)LED头
LED头18包括设置在其中且含有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列的LED的LED阵列(未显示)。定位凸起43分别设置在LED头18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并且从各自端部向上突出。在下文中,设置在左端部上的定位凸起43称为左定位凸起,设置在右端部上的定位凸起43称为右定位凸起。
右定位凸起43和左定位凸起43的末端被配合到分别形成在主体2的左右侧壁中的各自的凹槽状引导部71内。在下文中,形成在左侧壁上的引导部71称为左引导部,形成在右侧壁上的引导部71称为右引导部。形成在左右侧壁的每个侧壁中的引导部71的数量是四个以便与各自的定位凹槽42相对应。每个引导部71具有平缓弧状,该弧状在侧视图中具有与各自的定位凹槽42重叠的下端部,并且向后凸起地朝着上前方向延伸。
(2)移动机构
左、右移动机构51分别连接到LED18的左、右端部。每个移动机构51包括与各自的感光体8相对应的四个固定轴52、四个第一臂53、四个活动轴54和四个第二臂55。
左、右移动机构51的固定轴52被分别设置在支撑构件3的左、右腿部28中。每对左右固定轴52位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共同的固定轴线上。四个LED单元24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因此,四个固定轴52在左、右腿部28中的每个腿部中以固定间隔沿前后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
在右腿部28中,设置在右传动机构51中并且位于右固定轴52的最前侧的最前侧右固定轴52可旋转地支撑固定到第一臂53的一端部上的输入齿轮56。此外,在左右腿部28中,位于各自的左、右固定轴52的固定轴52最后侧的最后侧左、右固定轴52支撑固定到最后侧左、右第一臂53的一端部上的传动齿轮59。
第一臂53呈细长的杆状。第一臂53的一端部(基端部)被固定轴52可旋转地支撑。因此,第一臂53可绕固定轴52的轴线摆动。
活动轴5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线,并且不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一臂53的末端部(与被固定轴52支撑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因此,当第一臂53摆动时,活动轴54能够在绕固定轴52的轴线而在弧形轨迹上移动。
第二臂55呈比第一臂53稍短的杆状。第二臂55具有被活动轴54可旋转地支撑的基端部。具体而言,开口部形成在第二臂55的基端以便在第二臂55的纵向上延伸,并且活动轴54可旋转地插入开口部。因此,第二臂55可绕活动轴54的轴线摆动。LED头18被支撑在左、右移动机构51的第二臂55的末端部之间以便LED头18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形成在第二臂55的基端部中的开口部中设置螺旋弹簧57。螺旋弹簧57用作推动构件的实例。螺旋弹簧57的一端被固定到活动轴54,螺旋弹簧57的另一端被固定到开口部的末端。也就是,螺旋弹簧57被设置在活动轴54和开口部的末端之间。螺旋弹簧57具有在远离活动轴54的方向上推动第二臂55的末端部的驱动力。
在四个LED单元24的左右侧中的每侧,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活动轴54可旋转地贯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在侧视图中呈细长板状的连接构件58。因此,连接构件58连接四个活动轴54。从而,通过连接构件58连接的四个活动轴54保持彼此平行,并且四个活动轴54中的每个能够绕各固定轴52的轴线而在弧形轨迹上移动。
5.动力传输机构
动力传输机构61被设置在前盖5和输入齿轮56之间,并且被构造为向输入齿轮56传输动力以与前盖5的开、关操作同步地操作移动机构51。
动力传输机构61包括:齿条62;以及在齿条62和输出齿轮56之间设置的偶数数量的齿轮63(在本实施例中是四个齿轮)。
齿条62在侧视图中呈大体为绕作为摆动轴的盖轴6的四分之一圆周的弧形,并且在齿条62上的外周表面上包括多个轮齿。齿条62的一端固定到前盖5内表面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部。
齿轮63(偶数数量的齿轮63)彼此啮合并且构造齿轮链(gear chain)。位于齿轮链一端的齿轮63与齿条62啮合。位于齿轮链另一端的齿轮与输入齿轮56啮合。
在诸如图1的附图中,齿条62仅由其轮廓说明,诸如侧板25的组件通过齿条62来说明。
6.同步机构
同步机构81被设置在左、右传动齿轮59之间,并且被构造为使各自的左、右移动机构51中最后侧移动机构的移动同步。
同步机构81包括分别被主体2的左、右侧壁可旋转地支撑的两组奇数数量的齿轮83(在本实施例中有三个齿轮83)。两组奇数数量的齿轮83分别构造齿轮链,并且齿轮链关于左右方向对称。位于各个齿轮链一端的齿轮83与各自的左、右传动齿轮59啮合。同步机构81进一步包括连接轴82,连接轴82连接位于各个齿轮链另一端的齿轮83的旋转轴。
当右传动齿轮59旋转时,通过同步机构8将右传动齿轮59的旋转传输到左传动齿轮59。因此,在侧视图中,左传动齿轮59在与右传动齿轮59相同的方向上旋转。
7.LED头的移动
如图1所示,当前盖5关闭开口7时,每个LED单元24处于曝光姿势。在曝光姿势中,每个LED单元2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各自的显影盒10的后侧并且与各自的显影盒10相重叠。具体而言,在每个LED单元24中,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在固定轴52和感光鼓8之间被大体线性地拉长(伸长)。因此,LED头18位于感光鼓8上方且最靠近感光鼓8,并且与感光鼓8相对。每个LED头18的左、右定位凸起43的末端位于各自的引导部71的下端,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各个末端内的各个定位凸起43的部分被配合到侧板25的各自的定位凹槽42中。此外,定位凸起43被螺旋弹簧57的推动力按压到各自定位凹槽42的下端。因此,四个LED头18位于相对于各自感光鼓8的某些位置处,并且能够适当曝光各自的感光鼓8的表面。
当前盖5打开时,齿条62响应打开前盖5的操作而绕盖轴26(摆动轴)向前运动。齿条62的运动经由由齿轮63形成的齿轮链传输到输入齿轮56。因此,输入齿轮56在附图中顺时针旋转,并且固定于输入齿轮56的最前侧右第一臂53在附图中绕固定轴52顺时针旋转。结果,设置在最前侧右第一臂53的末端处的最前侧右活动轴54(即位于右侧上且在活动轴54的最前侧的一个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由于四个右活动轴54由连接构件58连接,所以连接构件58与最前侧右活动轴54的移动相同步地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其余三个右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四个右第一臂53彼此同步地旋转以致第一臂53的末端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升起。
此外,在附图中,固定于位于右侧和最后侧的最后侧右第一臂53上的右传动齿轮59与四个第一臂53的旋转相同步地顺时针旋转。右传动齿轮59的旋转通过同步机构81被传输到左传动齿轮59。因此,左传动齿轮59在附图中顺时针旋转,并且固定到左传动齿轮59上的最后侧左第一臂53在附图中绕固定轴52顺时针旋转。因此,设置在最后侧左第一臂53(位于左侧和最后侧的活动轴54)的末端的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由于四个左活动轴54由左连接构件58连接,所以其余三个左活动轴54与位于左侧最后位置处的最后侧左活动轴54的移动相同步地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四个左第一臂53彼此同步旋转以致左第一臂53的末端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升起。
也就是,当前盖5打开时,所有的第一臂53与打开前盖5的操作相同步地同时旋转,并且活动轴同时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
每个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向上抬起每个第二臂55。响应第二臂55的这种移动,LED头18向上移动。由于各个LED头18的定位凸起43被配合到各自的引导部71,所以定位凸起43被各自的引导部71引导,并且LED头18沿各自的引导部71向上移动。因此,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并且LED头18沿各自的引导部71向上移动。因此,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折(弯)成V形以使第二臂55的末端(即LED头18)面向后。
如图2所示,当前盖5完全打开时,每个LED单元24处于收回姿势。在收回姿势中,每个LED头18的定位凸起43位于各自的引导部71的上端,并且每个LED头18从感光鼓8收回最多。因此,LED单元24位于各自的显影盒10上方,并且离开鼓单元6的安装/拆卸路径。此外,在每个左、右移动机构51中,折叠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以便在从曝光姿势到收回姿势的范围期间在它们之间形成锐角,并且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的一部分保存在各自的一个左、右腿部28内。
由于LED单元24与鼓单元6的安装/拆卸路径分离,所以鼓单元6能够安装到主体和从主体2上拆卸而不与LED单元24相干涉。
8.优点
如上所述,在主体2中设置感光鼓8。此外,LED单元24被设置在主体2中并且包括被构造为曝光感光鼓8的LED头18。LED单元24能够采取在曝光姿势和收回姿势之间的姿势。在曝光姿势中,LED头18与感光鼓8相对。在收回姿势中,LED头18从感光鼓8收回。打印机1包括被构造为读取形成在文件上的图像的平板扫描器4。支撑平板扫描器4的支撑构件3被设置在平板扫描器4和主体2之间。LED单元24的至少一部分保存在支撑构件3内。因此,无需在主体2中为保存在支撑构件3内的LED单元24的部分设置空间。因此,由于该空间,可以减少从感光鼓8收回LED头18所需的、主体2中的空间。
鼓单元6被安装到主体2上。鼓单元6能够通过形成在主体2中的开口7安装到主体2上和从主体2拆卸下来。因此,在允许鼓单元6安装到主体2和从主体2拆卸下来的结构中,可以减少从感光鼓8收回LED头18所需的、主体2中的空间。
在主体2中设置移动机构51。移动机构51允许LED头18在与相对于主体2安装/拆卸鼓单元6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移动到感光鼓8或离开感光鼓8。
主体2包括被构造为打开和关闭开口7的前盖5。前盖5和移动机构51通过动力传输机构61连接。响应打开前盖5的操作,动力传输机构61向移动机构51传输用于从感光鼓8收回LED头18的动力。因此,响应前盖5的打开,LED头18能够从感光鼓8收回。
移动机构51包括:具有相对于主体2固定的轴线的固定轴52;第一臂,具有绕固定轴52的轴线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一端部;活动轴54,具有可相对于主体2移动的轴线;以及第二臂55,该第二臂55的一端部保持LED头18而另一端部经由活动轴54联接到第一臂53的一端,并且第二臂可绕活动轴54的轴线摆动。因此,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能够伸长和弯曲以便第二臂55的一端部相对运动到第一臂53或离开第一臂53。通过与移动活动轴54一起朝着第一臂53移动第二臂55的一端部,可以通过第二臂55的一端部从感光鼓8收回LED头18。结果,仅需要在主体2中与鼓单元6的安装/拆卸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一侧(例如在上侧)设置空间,当第二臂55的一端接近第一臂53时,该空间能够保存未保存在支撑构件3中的LED单元24的部分。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用于从感光鼓8收回LED头18的空间。此外,当LED单元24处于收回姿势时,第二臂55的一端部面对离开开口7的分离方向(例如后方)。因此,LED头18不朝着主体2的开口7露出,这样能够防止损伤LED头18和灰尘粘附到LED头18。
当LED单元24从曝光姿势到收回姿势改变其姿势时,活动轴54在与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例如在前侧方向上)。因此,当LED头18从感光鼓8收回时,第二臂55的一端部面朝分离方向(例如后侧方向),并且第二臂55的另一端部位于与分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例如前侧方向)。
在主体2中,设置大体成弧形的引导部71。LED头18通过引导部71的引导而移动。鼓单元6包括用于向感光鼓8供给色粉的显影盒。显影盒10具有不进入由引导部71引导的LED头18的移动路径的外形。因此,当LED头18通过由大体成弧形的引导部71引导而移动时,可以防止LED头18接触显影盒10。
打印机1进一步包括被构造为朝着感光鼓8推动LED头18的螺旋弹簧57。因此,LED头18通过接受螺旋弹簧57的推动力而位于能够曝光感光鼓8的位置处。
螺旋弹簧57被设置在第一臂53和第二臂55之间。因此,可以朝着感光鼓8推动第二臂,并且附接于第二臂55的一端部的LED头18可以位于能够曝光感光鼓8的位置处。
第二臂55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活动轴54被可摆动地支撑。螺旋弹簧57被设置在活动轴54和第二臂55之间。因此,可以朝着感光鼓8推动第二臂55,并且附接于第二臂55的一端部的LED头18可以位于能够曝光感光鼓8的位置处。
9.第二示意性实施例
图4是图示根据第二示意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在图4和图5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与图1和图2有关的相似或相同的组件。此外,围绕与图1和图2不同的构造给出以下关于图4和图5的说明,并且省略关于相似和相同组件的说明。
在图1和图2图示的打印机中,螺旋弹簧57被设置在活动轴54和第二臂55之间。另一方面,在图4和图5图示的打印机100中,省略螺旋弹簧57,而是设置螺旋弹簧101,使得每个螺旋弹簧101被设置在各自第一臂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和支撑构件3的各自一个腿部28之间。螺旋弹簧101用作推动构件的实例。
与输入齿轮56啮合的齿轮63是部分缺齿的齿轮,其中齿轮63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不包括齿的缺齿部63a。输入齿轮56用作第一齿轮的实例,齿轮63用作第二齿轮的实例。当前盖5关闭并且LED单元24采取曝光姿势时,齿轮63的缺齿部63a与输入齿轮56相对,释放齿轮63与输入齿轮56的啮合。当齿轮63从该状态开始旋转时,齿轮63与输入齿轮56啮合,并且输入齿轮56在齿轮63旋转的同时旋转。
每个左、右连接构件58具有大体呈矩形的通孔102,该通孔10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长侧。除了在固定于输入齿轮56上的第一臂53的末端处的活动轴54以外的活动轴54被插入各自的通孔102中。
因此,当LED单元24处于曝光姿势时,固定到输入齿轮63的第一臂53可在齿轮63的缺齿部63a与输入齿轮56相对的范围内摆动。其它的第一臂53可各自的通孔102中在各自的活动轴能够移动的范围内摆动。第一臂53被各自的螺旋弹簧的推动力向后推动。因此,各个LED头18的定位凸起43被压向各自定位凹槽42的下端,并且四个LED头18位于相对于感光鼓8的某些位置处。
在图4和图5中图示的打印机100能够获得与图1和图2图示的打印机相似的优点。
在本示意性实施例中,与输入齿轮56啮合的齿轮63是部分缺齿齿轮,但不限于此,齿轮63也可以应用扇形齿轮。
10.第三示意性实施例
图6是图示根据第三示意性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打印机在打开盖的状态下的侧剖视图。在图6和图7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与图1和图2有关的相似或相同的组件。此外,围绕与图1和图2不同的构造给出以下关于图6和图7的说明,并且省略关于相似和相同组件的说明。
在图6和图7图示的打印机110中,每个左、右连接构件58的后端部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当每个LED单元24从曝光姿势到收回姿势变化其姿势时,每个连接构件58的后端部在与连接构件58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在每个连接构件58的在向后且向下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即连接构件58的弯曲部)中,长孔111沿弯曲部延伸。最后侧左、右移动机构51的活动轴54被滑动插入各自的左、右连接构件58的长孔111中。
当前盖5关闭并且LED单元24处于曝光姿势时,最后侧左、右移动机构51的活动轴54位于各自长孔111的上端部。当前盖5打开时,左、右连接构件58随打开盖5的操作而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此时,在左、右侧的每侧,前侧的三个活动轴54随各自的连接构件58的移动而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最后侧左、右活动轴54保持其绝对位置不变并且在长孔111中朝着长孔111的下端部相对移动。因此,前侧的三个LED头18被向上抬起,并且最后侧的LED头18不会从最接近感光鼓8的位置移动。
在最后侧左、右活动轴54位于各自长孔111的下端部之后,当左、右连接构件58进一步移动时,最后侧左、右活动轴54在向前且向上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最后侧的LED头18比前侧的三个LED头被更晚地向上抬起。因此,最后侧的LED头18相对于感光鼓8的移动距离比其它LED头18的移动距离短。
如图7所示,当前盖5完全打开时,最后侧的LED单元24在前后方向上与显影盒10重叠。但是,最后侧的LED单元24的LED头18比侧板25的上端位于更上部处,这允许最后侧的LED单元24与鼓单元6的安装/拆卸路径分离,鼓单元6能够被安装到主体2和从主体2拆卸下来而不与LED单元24相干涉。
如上所述,位于离开口7最远的最后侧的LED头18相对于感光鼓8移动的距离比其它LED头18移动的距离短。因此,可以使从感光鼓8收回最后侧的LED头18所需的空间很小。因此,由于该空间可以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或者,例如,能够在该空间中设置其它构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主体2中的空间。
11.变化例
例如,在每个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可以省略同步机构81。取而代之地,输入齿轮56可以被设置在最前侧左移动机构51处,并且动力传输机构61可以被设置在该输入齿轮56和前盖5之间。
可以省略连接构件58。取而代之地,可以设置与固定轴52整体旋转的轮齿,并且可以设置被构造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固定轴52之间传输动力的齿轮链。
在图4和图5图示的打印机100中,螺旋弹簧101连接到各自的第一臂53。但是,螺旋弹簧101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并且螺旋弹簧101可以连接到任意一个第一臂53。在这种情况下,活动轴54被插到连接构件58中而不松动。因此,当连接到螺旋弹簧101的第一臂53被推动时,推动力经由连接构件58传输到其它的第一臂53。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包括多个LED的LED头18作为曝光构件(曝光头)的实例被说明。但是,曝光构件(曝光头)不限于LED头18,也可以采用包括多个发光部的其它构造。多个发光部可以由一个发光组件构造。例如,可以设置诸如荧光灯的背光作为发光元件,并且可以在背光外部设置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排列的液晶或PLZT元件的光闸(optical shutter)。也就是,一个发光元件和一行光闸的组合可以构造沿直线排列的多个发光部。发光部可以排列在左右方向上的多条线上而不是一条线上。此外,发光元件不限于LED,也可以是电致发光组件(EL组件)和荧光物质。

Claims (23)

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包括:
具有开口(7)的主体(2);
感光单元(6),所述感光单元(6)包括感光体(8),并且通过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感光单元(6)来通过所述开口(7)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体(2);
曝光构件(18),所述曝光构件(18)附接到所述主体(2),并且被构造为曝光所述感光体(8);和
移动机构(51),所述移动机构(51)被构造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将所述曝光构件(18)向所述感光体(8)移动和远离所述感光体(8),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51)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2)固定的轴线;
第一臂(53),所述第一臂(53)包括绕所述固定轴(52)的轴线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一端部;
活动轴(54),所述活动轴(54)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2)可移动的轴线;和
第二臂(55),所述第二臂(55)包括:支撑所述曝光构件(18)的一端部;和通过所述活动轴(54)连接到所述第一臂(53)的另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臂(55)可绕所述活动轴(54)的轴线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盖(5),所述盖(5)被构造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7);
动力传输机构(61),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1)连接在所述盖(5)和所述移动机构(51)之间,并且被构造为与所述盖(5)的打开操作同步地向所述移动机构(51)传输用于从所述感光体(8)收回所述曝光构件(18)的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构件(18)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感光体(8)收回,且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感光体(8),并且
其中,当所述曝光构件(18)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臂(55)的所述一端部面朝远离所述开口的第三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曝光构件(18)朝着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活动轴(54)朝着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体(2)进一步包括实质上呈弧形的引导部(71),所述引导部(71)构造为引导所述曝光构件(18)的移动,
其中,所述感光单元(6)进一步包括显影构件(10),所述显影构件(10)能够向所述感光体(8)供给显影剂,以及
其中,所述显影构件(10)具有不进入由所述引导部(71)引导的所述曝光构件(18)的移动路径的外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推动构件(57),所述推动构件(57)被构造为朝着所述感光体(8)推动所述曝光构件(1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53)和所述第二臂(55)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臂(55)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活动轴(54)被可摆动地支撑,并且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活动轴(54)和所述第二臂(55)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曝光构件(18)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感光体(8)收回,并且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感光体(8),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齿轮(56),所述第一齿轮(56)构造为与所述固定轴(52)整体旋转;和
第二齿轮(63),所述第二齿轮(6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齿轮(63)的外周表面上的有齿部和缺齿部(63a),当所述有齿部与所述第一齿轮(56)啮合时,所述第二齿轮(63)向所述第一齿轮(56)传输允许所述曝光构件(18)向所述第一齿轮(56)移动和远离所述第一齿轮(56)的动力,并且当所述曝光构件(18)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缺齿部(63a)与所述第一齿轮(56)相对,以释放所述有齿部与所述第一齿轮(56)的啮合,并且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主体(2)和所述第一臂(53)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多个所述感光体(8)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
其中,多个所述曝光构件(18)与各自所述感光体(8)相对应地设置,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并且
其中,多个所述曝光构件(18)中被置于离所述开口(7)最远的一个曝光构件(18)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感光体(8)移动的距离小于多个所述曝光构件(18)中的其它曝光构件(18)移动的距离。
1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主体(2);
感光体(8),所述感光体(8)被设置在所述主体(2)中;
曝光单元(24),所述曝光单元(24)被设置在所述主体(2)中,并且包括被构造为对所述感光体(8)进行曝光的曝光头(18),所述曝光单元(24)可在所述曝光头(18)与所述感光体(8)相对的曝光姿势和所述曝光头(18)从所述感光体(8)收回的收回姿势之间移动;
读取单元(4),所述读取单元(4)被构造为读取形成在文件上的图像;
支撑构件(3),所述支撑构件(3)设置在所述主体(2)和所述读取单元(4)之间,并且支撑所述读取单元(4);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24)的一部分保存在所述支撑构件(3)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感光单元(6)并且通过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感光单元(6)而将所述感光单元(6)穿过所述开口(7)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体(2);
其中,所述感光单元(6)包括所述感光体(8)。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移动机构(51),所述移动机构(51)被构造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使得所述曝光构件(18)向所述感光体(8)移动和远离所述感光体(8)。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盖(5),所述盖(5)被构造为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7);
动力传输机构(61),所述动力传输机构(61)连接在所述盖(5)和所述移动结构(51)之间,并且被构造为与所述盖(5)的打开操作同步地向所述移动机构(51)传输用于从所述感光体(8)收回所述曝光头(18)的动力。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51)包括:
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2)固定的轴线;
第一臂(53),所述第一臂(53)包括绕所述固定轴(52)的轴线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一端部;
活动轴(54),所述活动轴(54)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2)可移动的轴线;和
第二臂(55),所述第二臂(55)包括:支撑所述曝光头(18)的一端部;和通过所述活动轴(54)连接到所述第一臂(53)的另一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臂(55)可绕所述活动轴(54)的轴线摆动,
其中,当所述曝光单元(24)处于所述收回状态时,所述第二臂(55)的一端部面朝远离所述开口的第三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曝光单元(24)朝着所述收回姿势移动时,所述活动轴(54)朝着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体(2)进一步包括被构造为引导所述曝光头(18)移动的实质上呈弧形的引导部(71),
其中,所述感光单元(6)进一步包括能够向所述感光体(8)供给显影剂的显影构件(10),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构件(10)具有与由所述引导部(71)引导的所述曝光头(18)的移动路径相分离的外形。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被构造为朝着所述感光体(8)推动所述曝光头(18)的推动构件(57)。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臂(53)和所述第二臂(55)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55)的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活动轴(54)被可摆动地支撑,以及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活动轴(54)和所述第二臂(55)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齿轮(56),所述第一齿轮(56)构造为与所述固定轴(52)整体旋转;和
第二齿轮(63),所述第二齿轮(6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齿轮(63)的外周表面上的有齿部和缺齿部(63a),当所述有齿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齿轮(56)啮合时,所述第二齿轮(63)向所述第一齿轮(56)传输允许所述曝光头(18)向所述第一齿轮(56)移动和远离所述第一齿轮(56)的动力,并且当所述曝光单元(24)处于所述曝光姿势时,所述缺齿部(63a)与所述第一齿轮(56)相对,以释放所述有齿部与所述第一齿轮(56)的啮合,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57)被设置在所述主体(2)和所述第一臂(53)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多个所述感光体(8)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
其中,多个所述曝光头(18)与各自的所述感光体(8)相对应地设置并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排列。
23.如权利2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曝光头(18)中被置于离所述开口(7)最远的一个曝光构件(18)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感光体(8)移动的距离小于多个所述曝光头(18)中的其它曝光构件(18)移动的距离。
CN2009101302972A 2008-04-25 2009-03-30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1566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6288 2008-04-25
JP2008-116289 2008-04-25
JP2008116289 2008-04-25
JP2008116288 2008-04-25
JP2008116288A JP4623132B2 (ja) 2008-04-25 2008-04-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16289A JP4586877B2 (ja) 2008-04-25 2008-04-2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6807A CN101566807A (zh) 2009-10-28
CN101566807B true CN101566807B (zh) 2012-03-21

Family

ID=41283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02972A Active CN101566807B (zh) 2008-04-25 2009-03-30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23132B2 (zh)
CN (1) CN101566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0599B2 (ja) * 2012-07-10 2016-1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0398B2 (ja) * 2012-08-07 2016-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932B2 (ja) * 2014-07-15 2018-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退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28217B2 (ja) * 2014-12-04 2018-1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7381B2 (ja) * 2018-10-31 2020-1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99915B2 (ja) * 2018-10-31 2023-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72580B2 (ja) 2020-03-24 2024-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126A (zh) * 1999-11-29 2001-06-0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盒,显影剂接收盒,操作盒和成象装置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534399A (zh) * 2003-03-28 2004-10-06 �ֵܹ�ҵ��ʽ���� 图像形成设备
CN1684007A (zh) * 2004-04-12 2005-10-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797224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8049B2 (ja) * 2000-03-09 2011-01-0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7155793A (ja) * 2005-11-30 2007-06-2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126A (zh) * 1999-11-29 2001-06-0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盒,显影剂接收盒,操作盒和成象装置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534399A (zh) * 2003-03-28 2004-10-06 �ֵܹ�ҵ��ʽ���� 图像形成设备
CN1684007A (zh) * 2004-04-12 2005-10-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797224A (zh) * 2004-12-27 2006-07-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6807A (zh) 2009-10-28
JP4623132B2 (ja) 2011-02-02
JP2009265441A (ja) 200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353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ED exposure system with linking mechanism for moving exposure member
CN101566807B (zh) 成像设备
JP48033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77637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9539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upporting member configured to hold developing sections
CN10137336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14985B (zh) 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7746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939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nterlocking mechanism configured to interlock developing-section displacement mechanism and photosensitive-membe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with cover
JP45868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4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37539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9425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US2018009540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46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26A (zh) 成像设备
CN104375402B (zh) 显影剂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582452B2 (ja) トナーの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59495A (zh) 供纸装置
CN10538874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507740C (zh) 用于固定盒的轴的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6260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verturning prevention parts
JP511564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