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6764A -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6764A
CN101566764A CNA2009101392038A CN200910139203A CN101566764A CN 101566764 A CN101566764 A CN 101566764A CN A2009101392038 A CNA2009101392038 A CN A2009101392038A CN 200910139203 A CN200910139203 A CN 200910139203A CN 101566764 A CN101566764 A CN 101566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electrode
liquid crystal
moulding resin
electrode terminal
electr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9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崎正人
古川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6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元件能够避免诸如因模塑树脂的收缩造成的颜色不均等缺点,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工时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在所述液晶显示元件中,彼此相对布置有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由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填充有液晶层;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突出于密封构件外侧的端部设置有透明电极端子;引脚连接器与透明电极端子电连接;引脚连接器和透明电极端子的结合部由模塑树脂覆盖,且在模塑树脂和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采用引脚连接器(pin connector)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引脚连接器用于将透明电极基板的电极端子与外部构件电连接。
背景技术
近年来,应用于大量的诸如音像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电器产品上的液晶显示元件在电能消耗上得到了进一步减少且在厚度和重量上得到了进一步降低。所述液晶显示元件需要从外部设备接收电信号。作为连接构件,使用了例如金属引脚连接器。所述引脚连接器的固定部分例如由模塑树脂(mold resin)涂覆并固定。
图7为显示已知液晶显示元件的一般构造的横断面视图。
在图7中,液晶显示元件70主要包括:以预定间距隔着隔离物(未显示于图7中)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玻璃基板71和72、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71内表面的第一透明电极73、和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72内表面的第二透明电极74。
在位于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之间的周缘部设置有主要密封构件75。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通过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结合在一起。由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与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所围绕的空间形成了填充有液晶的液晶层76。所述玻璃基板72的、在所述主要密封元件75外侧的端部进一步向外突出于所述玻璃基板71的端部。延伸有透明电极74的透明电极端子77配置于突出部的表面。
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通过引脚连接器78与例如作为外部设备的印制电路板(未显示于图7中)连接。所述引脚连接器78的夹持端部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连接,其中所述玻璃基板72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由所述夹持端部夹为一体。
在所述液晶显示元件70中,所述引脚连接器78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之间的结合部(junction)一般由模塑树脂涂层79固定以保持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与所述引脚连接器78处于结合的状态。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完全涂布在所述引脚连接器78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之间的结合部以获得结合强度。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的端部达到布置于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之间的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的端部以及所述玻璃基板71的端部。
其中在所述引脚连接器78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77的结合部采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由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收缩造成的如下缺点。
换言之,如果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是软的,则收缩应力可以被所述树脂自身吸收。如果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是硬的,则使得所述收缩应力不能被吸收。另外,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由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强力粘合,于是,如果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9收缩,则所述玻璃基板71进一步向外伸出于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的突出部和所述玻璃基板72进一步向外伸出于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的突出部被向所述玻璃基板的距离减少并变形的方向牵拉,如图8所示。所述变形使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内侧(图8中的所述主要密封构件的左侧)的所述玻璃基板71和72根据杠杆原理以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作为支点向其间距离增加的方向变形(如图9所示),由此改变密封于所述主要密封构件75内侧的空间内的所述液晶层76的厚度,造成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单元上的颜色不均,从而导致因发泡所造成的外观缺陷。图8和图9是显示将在后文进行说明的传统技术中待解决的缺点的说明图。
作为用于解决这些缺点的传统技术,可以引用例如日本特开(Kokai)第2001-013514号公报、日本特开第2000-338509号公报和日本特开第2000-17182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
图10是显示日本特开(Kokai)第2001-013514号公报中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的横断面视图。在图10中,液晶显示元件100的构造为:在通过主要密封构件114互相抵接的一对玻璃基板112a和112b中,电极端子(未显示)和设置在玻璃基板112b的端部的引脚连接器116(图中下侧)的结合部由模塑树脂涂层117所涂覆,且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外侧部放入有用于覆盖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和所述玻璃基板112a的端部的模塑树脂防粘构件118,以防止所述模塑树脂涂层117粘着于所述玻璃基板112a和112b之间的在所述玻璃基板112a的端部和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外侧的间隙上。根据该技术,即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117收缩,所述收缩也不影响所述玻璃基板112a和112b。
在日本特开(Kokai)第2000-338509号公报中,代替图10的传统技术中的模塑树脂防粘构件118的是,将防水物质涂布或布置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外侧和所述玻璃基板112a的端部的所述玻璃基板112a和112b之间,从而使所述玻璃基板112a和112b不受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的影响。
在日本特开(Kokai)第2000-171820号公报中,代替图10的传统技术中的模塑树脂防粘构件118的是,将辅助密封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内侧和外侧。外侧辅助密封材料减少了作用于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外侧的玻璃基板112a和112b的应力,造成所述模塑树脂的收缩,并减少了所述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而内侧辅助密封构件减少了作用于在所述主要密封构件114的内侧的玻璃基板112a和112b上的应力,并增加了所述玻璃基板之间的距离。
然而,上述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所述技术除了需要涂布或布置所述模塑树脂之外,还需要所述防粘构件、防水物质和辅助密封构件等,因而制造工艺复杂,将因涂布工艺的增加而造成工时从传统涂布工艺中的一次增加至两次以上,这增加了制备待用部件所需的工时。
在上述传统技术中,由于所述防粘构件和辅助密封构件等需要三维涂布于狭窄的空间,使得易于产生作业误差,例如,它们被涂布在不需要的部分,这可能降低产品的成品率。
另外,上述传统技术还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除用于涂布传统模塑树脂的涂覆设备外,还需要用于测量的专用设备,因而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还增加了初始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不用增加工时的情况下避免诸如因模塑树脂收缩造成的颜色不均等缺点而提高产品成品率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于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设置有引脚连接器的液晶显示元件,所述引脚连接器适于将电极端子与外部构件电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包括:一对透明电极基板,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的周缘布置且适于将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连接在一起;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填充在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透明电极端子,所述透明电极端子设置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的端部;和引脚连接器,所述引脚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其中,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结合部由模塑树脂覆盖,并且在所述模塑树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提供有间隙(clearance)。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所述结合部由所述模塑树脂覆盖,并且在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的表面提供有间隙,因此即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所述透明电极基板也不受所述收缩影响。因此,可以在不增加工时的情况下消除了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引起的颜色不均和外观缺陷等,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暴露于所述间隙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覆盖有保护性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用保护性涂层(例如面漆(TOP coat))覆盖在暴露于所述间隙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防止了电解腐蚀,从而改善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可以提供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所述模塑树脂进入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以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由于所述模塑树脂进入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而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因此防止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暴露,从而增加了可靠性。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可以提供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其中,所述模塑树脂是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方面,由于使用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作为所述模塑树脂,加热或冷却或用紫外线照射覆盖所述结合部的所述模塑树脂涂层而进行硬化,从而能牢固和稳定地保持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所述结合部。
于是,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生产设置有引脚连接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所述引脚连接器适于将电极端子与外部构件电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将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通过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的周缘布置的密封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步骤;用液晶填充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所围绕的内部空间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步骤;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的端部设置透明电极端子的电极端子形成步骤;和将引脚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连接步骤;其中,用模塑树脂浸渍涂布辊的表面,将浸渍层的厚度调节至预定厚度,然后使所述浸渍层抵接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所述结合部,以用所述模塑树脂覆盖所述结合部并形成非涂覆部分,在所述非涂覆部分中,在所述模塑树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之间,所述透明电极端子没有被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所涂覆。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由于所述涂布辊的表面浸渍有模塑树脂,浸渍层的厚度被调节至预定厚度,然后使所述浸渍层抵接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以用所述模塑树脂覆盖所述结合部并形成非涂覆部分,在所述非涂覆部分中,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之间,所述透明电极端子没有被所述模塑树脂所涂覆,即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所述透明电极基板也不受所述收缩的影响。因此,可以避免诸如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等造成的颜色不均和外观缺陷等缺点,并且没有增加工时(不像所述传统技术那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另外,无需新的专用设备,从而防止了初始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可以提供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用所述模塑树脂涂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与所述引脚连接器的所述结合部,然后布置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涂覆部分,使得所述涂覆部分低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并静置(settle)预定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用所述模塑树脂涂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与所述引脚连接器的所述结合部,然后布置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涂覆部分,使得所述涂覆部分低于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并静置预定时间。这防止了所述模塑树脂流入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并促使所述模塑树脂流入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另一侧,从而增加了结合强度。
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可以提供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塑树脂是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并且模塑树脂涂层被静置所述预定时间,然后被紫外线照射而使所述模塑树脂硬化。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所述模塑树脂是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并且经静置所述预定时间的所述模塑树脂涂层被紫外线照射而硬化。由于这一原因,所述模塑树脂能被有效地硬化,从而确保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所述结合部能够得到稳定地保持。
于是,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生产带有引脚连接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所述引脚连接器适于将电极端子电连接到外部构件,所述方法包括:将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通过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的周缘布置的密封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步骤;用液晶填充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步骤;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设置透明电极端子的电极端子形成步骤,所述端部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和将引脚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连接步骤;其中,所述模塑树脂被涂布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所述结合部,使得所述结合部被所述模塑树脂所覆盖,并且使所述模塑树脂抵接于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除了其端部上表面以外的端面,然后冷却,以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和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形成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所述模塑树脂被涂布到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所述结合部,使得所述结合部被所述模塑树脂所覆盖,并且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抵接于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除了端部上表面以外的端面,然后冷却,以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从而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和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即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所述透明电极基板也不受所述收缩的影响,并因此可以在不增加工时的情况下避免造成诸如因所述模塑树脂收缩引起的颜色不均等缺点,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另外,无需新的专用设备,从而防止了初始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可以提供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塑树脂是热固性树脂,并且所述冷却在-10℃~-35℃范围内的温度进行2小时~100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使用所述热固性树脂作为模塑树脂,将所述热固性树脂涂布于所述结合部,然后在-10℃~-35℃范围内的温度冷却2小时~100小时。由于这一原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能得到有效的硬化,从而能够确保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所述结合部得到稳定地保持。
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可以提供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将脱模剂涂布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然后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布在该端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将脱模剂涂布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然后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布在该端面上。这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并将其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剥离,以减少形成所述间隙所需的冷却时间。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所进行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般构造的横断面视图。
图2是显示透明电极端子和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的平面图,在该结合部上还没有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模塑树脂涂层。
图3是显示生产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显示生产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所述方法所采用的静置夹具的说明图。
图5是显示生产本发明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冷却温度和当将所述模塑树脂从所述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剥离时的剥离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显示已知液晶显示元件的一般构造的横断面视图。
图8是显示传统技术中待解决的缺点的一幅说明图。
图9是显示传统技术中待解决的缺点的一幅说明图。
图10是显示传统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实例的横断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般构造的横断面视图。
在图1中,液晶显示元件10主要包括:作为以例如6μm的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玻璃基板1和2)、沿所述玻璃基板1和2之间的周缘布置并将所述玻璃基板1和2连接到一起的密封构件3、和以液晶填充在由所述玻璃基板1和2以及所述密封构件3所围绕的内部空间而形成的液晶层4。在玻璃基板2的、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3的外侧的端部上表面上,设置透明电极端子5。在所述玻璃基板1和2的与所述液晶层4抵接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透明电极(未显示)。在所述玻璃基板2上所设置的透明电极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电连接。
引脚连接器6将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3的外侧的玻璃基板2的端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夹为一体。所述引脚连接器6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形成结合部,用于将所述透明电极5电连接到作为外部构件的例如印制电路板上。
所述引脚连接器6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之间的结合部由模塑树脂涂层7所涂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覆盖所述引脚连接器6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之间的结合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的端部没有达到所述玻璃基板1的端部。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顶端和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之间形成了暴露有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的非涂覆部分(间隙)8。
从所述非涂覆部分8中暴露且未被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涂覆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由未显示的保护性涂层(例如面漆)所涂覆。作为面漆材料,可使用例如硅或乳脂糖(taffy)。用所述面漆涂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防止了电解腐蚀,从而改善了可靠性。在图1中,在所述引脚连接器6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之间的结合部处配置有导电炭11。
图2是显示透明电极端子5和引脚连接器6之间的结合部的平面图,在所述结合部上还没有形成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模塑树脂涂层7。
在图2中,在所述玻璃基板2的端部形成多个透明电极端子5。在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处布置多个引脚连接器6,以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和所述玻璃基板2夹为一体。在图2中,在所述引脚连接器6的下方顶端和所述玻璃基板1之间的空隙是充当不会被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涂覆的非涂覆部分8的空间部分。在所述空间部分处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由面漆9涂覆。顺便提及的是,在图2中,从所述玻璃基板1的端部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的端部的长度“a”是例如2.5mm。所述面漆9的宽度“b”是例如0.7mm。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所述玻璃基板1的顶端与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之间形成所述非涂覆部分8,在所述非涂覆部分8中,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没有由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所涂覆。因此,即使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收缩,所述玻璃基板1和2也不受所述收缩的影响。这能防止所述玻璃基板1和2之间的距离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的收缩而变化。由此可以防止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引起颜色不均、所述液晶层中产生气泡和带来外观缺陷等。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不会粘着到所述玻璃基板1端部,这基本消除了在低温恒温器中进行检查的必要,从而仅通过外观测试就可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和所述引脚连接器6之间的结合部布置所述导电炭来降低连接电阻。
接着,参考附图详细说明生产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
图3是显示生产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显示了用于以模塑树脂涂覆液晶显示元件20的引脚连接器(未显示)和透明电极端子(未显示)的结合部的涂覆设备,在所述液晶显示元件20中,一对玻璃基板21和22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在所述玻璃基板22的端部设置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并且将所述引脚连接器固定以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电连接到外部构件。
在图3中,所述涂覆设备主要包括:涂布辊23、用于以模塑树脂进行浸渍的形成于所述涂布辊23的表面上的树脂浸渍层24、和用于将所述树脂浸渍层24调节至预定厚度的刮板25。
使用该涂覆设备以如下方式涂覆所述液晶显示元件中的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结合部。
将所述涂布辊23浸在装有例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模塑树脂槽(未显示)中,同时将其在预定转数下转动以形成厚度为例如0.5mm的树脂浸渍层24。使所述刮板25的顶端部抵接于所形成的树脂浸渍层24上,以将所述树脂浸渍层24的厚度降低至例如0.25mm。其后,使由专用夹具保持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20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缓慢抵接在所述涂布辊23的所述树脂浸渍层24(未显示)上,并将所述树脂浸渍层24上浸渍的模塑树脂涂布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以形成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涂覆层。
此时,形成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涂层,以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并且形成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的端部和所述玻璃基板21的端部之间未被所述模塑树脂涂覆的非涂覆部分。术语“非涂覆部分”是指其中所述透明电极端子未被所述模塑树脂涂覆的部分,特别是,所述非涂覆部分表示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的对应于当由图1中的液晶显示元件10的平面图观察时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7的端部和所述玻璃基板1的端部之间的间隙“c”的暴露部分。
在形成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后,将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所述涂覆部分静置预定时间(例如五分钟),并且使所述涂覆部分以预定角度(例如15~30度)倾斜,使得所述涂覆部分低于所述玻璃基板21的端部。这完全防止了所述模塑树脂流入所述玻璃基板21的端部,且促使所述模塑树脂流入所述玻璃基板22的另一侧,从而增加了结合强度。
接着,将经静置所述预定时间后的所述模塑树脂涂层用紫外线(UV)照射进行硬化。所述引脚连接器完全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结合,以稳定地将它们保持。
根据本实施方式,仅通过调节所述模塑树脂的涂布工艺中的涂布量即可在所述玻璃基板21的端部和所述模塑树脂涂层的端部之间形成非涂覆部分,无须改变待涂布材料或增加涂布次数。这防止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产生的应力影响所述玻璃基板21和22,从而避免了在所述玻璃基板21和22之间的空隙因所述模塑树脂硬化而变化,还防止了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因所述空隙的变化而造成的颜色不均。还可防止在所述液晶层中产生气泡和带来外观缺陷。另外,在低温例如-25℃通过的光线中,颜色不均还可以得到完全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例如“TB-3057B”(市售产品,紫外线硬化性和热固性)用作所述紫外线硬化性树脂。除所述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外,还可以使用例如热固性树脂而根据所述树脂的种类来改变硬化工艺的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形成后的静置工艺中使用专用夹具。
图4是显示生产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所述方法所采用的静置夹具的说明图。在图4中,所述静置夹具有相对于水平面以例如15~30度倾斜的斜面31,并将所述倾斜液晶显示元件20固定和支撑在所述斜面31上。该静置夹具的使用能使其上形成有所述模塑树脂涂层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20以预定的角度稳定静置。
接下来,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生产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5是显示基于生产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而生产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示意图。
在图5中,形成液晶显示元件50使得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玻璃基板51和52通过在其周缘部布置的密封构件53结合在一起,由所述玻璃基板51和52及所述密封构件53所围绕的空间用液晶填充,以形成液晶层54,在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53外侧的所述玻璃基板52的端部的上表面上设置透明电极端子55,固定引脚连接器以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电连接到外部构件,所述引脚连接器56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的结合部用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模塑树脂涂层57涂覆,并且同时进行涂覆使得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上,然后,在例如-30℃的环境中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冷却例如20小时而使之收缩,以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端部从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上剥离,从而形成间隙58。
在所述间隙58下的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顶端进入所述玻璃基板51和52之间以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在所述玻璃基板51和52的内表面上设置透明电极(未显示)以将其与所述液晶层54接触。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进行涂覆使得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上,然后进行冷却,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从而在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和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之间形成间隙58。亦即,不用实质性地改变传统生产方法,而仅通过形成预定的模塑树脂涂层57然后在预定条件下将其冷却,即可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和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间隙58。这排除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收缩影响到所述玻璃基板51和52,从而避免了诸如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造成的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颜色不均等缺点,并且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例如模塑树脂“TB-3057B”(市售产品,紫外线硬化性或热固性)作为合适的所述模塑树脂。然而,所述树脂并不限于该树脂,还可使用另外的热固性树脂。
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可在-10℃~-35℃范围内的温度冷却。如果环境温度高于-10℃,则所述树脂收缩不充分,这将难以将所述模塑树脂从所述透明电极基板51的端面完全剥离。另一方面,如果环境温度低于-35℃,容易造成诸如所述液晶层54结晶化和偏光板分解等问题。
图6是显示冷却温度和将刚刚涂布的所述模塑树脂从所述玻璃基板的端面剥离时的剥离力的关系的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环境温度越低,剥离力越强,并且所述模塑树脂收缩越多。因此,在低温环境冷却所述模塑树脂能够使所述模塑树脂从所述玻璃基板的端面分离,使得可以防止工时的增加(与传统技术相比),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所述模塑树脂涂层收缩造成的缺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冷却2小时~100小时,优选的是10小时~60小时,更优选的是20小时~40小时。如果冷却时间短,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不充分,造成分离不良。另一方面,如果冷却时间过长,工作效率会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和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之间设置有所述间隙58,但是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一部分进入所述玻璃基板51和52之间以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使得能够避免诸如电解腐蚀等缺点。顺便提及的是,可以预先用面漆层覆盖并保护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的量与所述模塑树脂的绝对用量成比例。因此,模塑树脂的大量使用容易实现在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和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之间通过确保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的收缩来形成充分的间隙58的预期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在所述玻璃基板51的抵接于所述模塑树脂上的端面涂布脱模剂,然后涂布所述树脂来形成模塑树脂涂层57。这缩短了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以从所述玻璃基板51的端面剥离的冷却时间。可以使用与所述模塑树脂不同的树脂来代替所述脱模剂,所述与所述模塑树脂不同的树脂与所述玻璃基板51的粘附力弱或非常有弹性,使得当所述模塑树脂涂层57收缩时所述应力可被吸收或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透明电极端子55和所述引脚连接器56的结合部布置导电炭,这将降低结电阻。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设置有适于将电极端子和外部构件电连接的引脚连接器,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包括:
一对透明电极基板,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的周缘布置并适于将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结合在一起;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填充在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
透明电极端子,所述透明电极端子设置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所述端部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和
引脚连接器,所述引脚连接器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引脚连接器和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结合部由模塑树脂覆盖,并且在所述模塑树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
暴露于所述间隙的所述透明电极端子覆盖有保护性涂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
所述模塑树脂进入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之间以覆盖所述透明电极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中
所述模塑树脂是热固性树脂或紫外线硬化性树脂。
5.一种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元件设置有适于将电极端子与外部构件电连接的引脚连接器,所述方法包括:
将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通过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的周缘布置的密封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步骤;
用液晶填充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步骤;
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设置透明电极端子的电极端子形成步骤,所述端部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和
将引脚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连接步骤,
其中,用模塑树脂浸渍涂布辊的表面,将浸渍层的厚度调节至预定厚度,然后使所述浸渍层抵接于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以用所述模塑树脂覆盖所述结合部并形成非涂覆部分,在所述非涂覆部分处,在所述模塑树脂和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之间,所述透明电极端子未被模塑树脂涂层涂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
用所述模塑树脂涂覆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所述结合部,然后布置由所述模塑树脂制成的所述涂覆部分,使得所述涂覆部分低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并静置预定时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
所述模塑树脂是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并且将模塑树脂涂层静置所述预定时间,然后用紫外线照射以使所述模塑树脂硬化。
8.一种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元件设置有适于将电极端子与外部构件电连接的引脚连接器,所述方法包括:
将以预定间距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透明电极基板通过围绕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的周缘布置的密封构件结合在一起的结合步骤;
用液晶填充由所述一对透明电极基板和所述密封构件围绕的内部空间以形成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步骤;
在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部设置透明电极端子的电极端子形成步骤,所述端部突出于所述密封构件的外侧;和
将引脚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的连接步骤,
其中,将模塑树脂涂布到所述透明电极端子和所述引脚连接器的结合部,使得所述结合部被所述模塑树脂覆盖,并且所述模塑树脂抵接于与所述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相对的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除端部上表面以外的端面,然后冷却,以在模塑树脂涂层和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之间形成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
所述模塑树脂是热固性树脂,并且所述冷却在-10℃~-35℃范围内的温度进行2小时~100小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产液晶显示元件的方法,其中,
将脱模剂涂布于所述另一个透明电极基板的端面,然后将所述模塑树脂涂布于该端面。
CNA2009101392038A 2008-04-25 2009-04-24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566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5109 2008-04-25
JP2008115109A JP2009265364A (ja) 2008-04-25 2008-04-25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6764A true CN101566764A (zh) 2009-10-28

Family

ID=4128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1392038A Pending CN101566764A (zh) 2008-04-25 2009-04-24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265364A (zh)
CN (1) CN1015667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562A (zh) * 2014-07-18 2014-10-01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CN104199221A (zh) * 2014-07-18 2014-12-10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台阶宽度小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2936A (ja) * 1988-03-31 1989-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H09113922A (ja) * 1995-10-03 1997-05-0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71820A (ja) * 1998-12-07 2000-06-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0338509A (ja) * 1999-05-25 2000-12-08 Casio Comput Co Ltd リードピン付き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113435A (ja) * 2004-10-18 2006-04-27 Citizen Watch Co Ltd 光制御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322689A (ja) * 2006-05-31 2007-12-13 Optrex Corp 表示素子の製造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6562A (zh) * 2014-07-18 2014-10-01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CN104199221A (zh) * 2014-07-18 2014-12-10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台阶宽度小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CN104076562B (zh) * 2014-07-18 2016-04-27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65364A (ja) 200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71626A2 (en) Method of packaging chip and chip package structure
US20190384080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59253B2 (en) Ophthalmic device comprising an electrochromic cell
JPS62150858A (ja) 液晶表示素子
CN104339849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01348696B (zh) 粘合组成物、具有该粘合组成物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93198B (zh) 电子器件及电子器件制造方法
CN102610533B (zh) 注射封胶系统及其方法
JPH04268532A (ja) 液晶表示素子
CN101566764A (zh)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92170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0121482B2 (zh)
JP2019124939A (ja) 調光装置、調光窓、および、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033381A (zh) 一种电子墨水显示器制作方法
US20050134750A1 (en) Light adjuster and laminated glass
JP376931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353928A (zh) 2d/3d可切换的显示装置与其制作方法
JPH09232553A (ja) 光学デバイス
US20190204674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20817243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
JP2000338509A (ja) リードピン付き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953151B (zh) 一种模组点胶效果的检验方法
CN207958147U (zh) 一种光学玻璃镀膜定位机构
CN104070811A (zh) 液体喷出头及其制造方法
US5580436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multi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02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