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4993B -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4993B
CN101564993B CN 200910136183 CN200910136183A CN101564993B CN 101564993 B CN101564993 B CN 101564993B CN 200910136183 CN200910136183 CN 200910136183 CN 200910136183 A CN200910136183 A CN 200910136183A CN 101564993 B CN101564993 B CN 101564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variable
whee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3618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4993A (zh
Inventor
石铭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 Mingz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91013618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64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64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4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49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是由主动齿轮带动周边变速齿轮,主动齿轮带动中间齿轮、带动变速齿轮,变速齿轮由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变速齿轮,带动旋转盘内齿,在输出轴、输出齿轮上实现不同速差;该变速箱有变速机构、换挡机构及输出机构;变速机构能在较小的体积内实现多挡设置,以适应多种汽车及电动车的应用,尤其是适应大型汽车的多个自动挡的应用,同时配置液压控制离合器的应用,自动挡变速箱能达到换挡自如,节油降耗,减少司机的劳动强度,该变速箱与差速器的应用结构、与超越离合器的应用结构、与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应用结构使动力传递充分、换挡顺畅,提高了它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变速箱,特别涉及一种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有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211732.X,“圆柱体变速箱及控制装置”仍有需提升的地方,本专利对其进行提升改进,本专利的提升部分主要有:大型汽车、电动车对于多挡位的应用构造,液压自动离合器的控制,双向同步器的应用构造,变速箱与差速器的应用构造,超越离合器的应用构造与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应用构造等使之完善,以提高性能,实现多种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输入轴、中间齿轮轴、变速齿轮轴上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齿轮,可以在同一圆柱体变速箱内实现更多挡位,完成更多速差;电子、液压控制离合器的应用机构,能使换挡时切断动力,使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的待啮合齿顺利啮合;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及一体壳的应用机构,及输出齿轮与介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机构使动力传递充分,占有空间小;超越离合器在电动车的应用中,能够在无同步器的情况下,达到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分合平顺、不打齿;盖盘、H字盘、固定盘、外壳的多种变化应用机构,可以适应不同车辆上的圆柱体变速箱对于位置、空间及做工的需要;......。这些能使圆柱体变速箱达到:体积小、挡位多、速差大,动力传递充分,换挡顺畅,使轿车、电动汽车尤其使公交车及大型汽车实现电子自动换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该变速箱有盖盘、H字盘、固定盘、旋转盘及外壳,盖盘一侧连接电机、发动机,盖盘另一侧依次连接H字盘、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及外壳,其特征是:圆柱体变速箱或者有H字盘、固定盘、旋转盘及外壳,H字盘一侧连接电机、发动机,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及外壳,盖盘、H字盘、固定盘及外壳外边口处有子口,有密封垫,H字盘与固定盘外边口处有定位销,与H字盘内平面相对应的盘包括:固定盘、固定平盘、边口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盘;该变速箱包括有变速机构、换挡机构及输出机构;
该变速箱的变速机构中,H字盘外缘周面上有加油阀、放油阀、油标尺阀、排气阀,底侧有机油池,固定盘周圈有数个侧开口,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或者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和旋转盘外齿;各盘中心分别插入着输入轴、输出轴;有输入轴一端穿出H字盘中心孔内的轴承、油封中心,顶端穿入离合器中心,另一端穿入固定盘中心孔的轴承中心,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旋转盘中心固定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外端穿出外壳中心的轴承,外壳外端有封盖,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输出齿轮中心固定在旋转盘与外壳间的输出轴上;在H字盘内平面内,固定盘内平面内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窝,轴承窝内有轴承,各相互对应的轴承中心插入着齿轮轴,这些齿轮轴分别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齿轮轴;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数颗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齿轮轴;各齿轮轴上所相应的各自分别有变速齿轮,变速齿轮包括:变速齿轮上轮和变速齿轮底轮,还有中间齿轮、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各齿轮齿数不等,或者有的相等,这些齿轮分别有直齿或斜齿,齿轮中心两侧在齿轮轴外缘皆有外卡簧限位;变速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或双向同步器,同步器内的花键毂内心均有内花键槽套在齿轮轴的外花键槽外缘,在H字盘内平面上的轴承外端有封盖;各齿轮的啮合机构分别有: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有数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每颗变速齿轮轴下部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主动齿轮依次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或者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中间齿轮,外侧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数个主动齿轮中有一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数颗中间齿轮轴中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一个中间齿轮啮合,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数个中间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中间齿轮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或者数个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周边数颗变速齿轮轴每颗轴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变速齿轮上轮分别与数个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有升降分合或者由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底轮上部的待啮合齿分合,有倒挡齿轮与变速齿轮啮合;
该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在自动挡换挡装置中有:在输出、输入轴一端有电子传感器,电子传感器电线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电脑中央控制器电瓶线连接电瓶、电线连接电液分配器,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控制离合器分泵、控制离合器拨叉、离合器拨叉拨动离合器内的离合器片分合;电脑中央控制器电流控制电液分配器工作,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分别控制液压分泵工作,变速齿轮中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变速齿轮上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与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底轮上有待啮合齿,变速齿轮底轮在变速齿轮轴下部,之间有滚针轴承,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底轮有单向同步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变速齿轮轴外缘依次有压缩弹簧、花键毂、底侧有同步齿环,变速齿轮轴轴心内有升降柱,轴上有横担移动孔,升降柱顶端的钢珠凹槽内有分离钢珠,分离钢珠抵在液压塞下面,升降柱插接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上,横担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上方;一个液压分泵工作,液压油推动液压塞,液压塞压动分离钢珠、压动升降柱、压动横担,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底轮上部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变速齿轮带动旋转盘内齿带动旋转盘旋转;断电后,液压塞升起,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回位,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或者有电子传感器设在输入、输出轴外缘,电子传感器电线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电脑中央控制器有电瓶线连接电瓶,电线连接电磁铁,数个隔磁盒设在盖盘或H字盘内平面上,盒内有吸力板、有电磁铁,吸力板连接拨挡叉杆、连接拨挡叉,拨挡叉插入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叉槽外缘,根据电子传感器测定输入、输出轴转数,需换挡时,电脑中央控制器接通一个隔磁盒内的一块电磁铁电源,吸力板与电磁铁吸合,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旋转盘旋转;或者有电磁铁拉动吸力板,拉动变速齿轮轴中心的升降柱,拉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使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移动分别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或分离;或者在变速齿轮轴上端设有磁铁板、盖盘上有电磁铁,控制变速齿轮上轮、底轮升降,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分离、啮合;在手动挡换挡装置中设有拨挡套轮套在盖盘、H字盘间的输入轴外缘,挡位压板固定在拨挡套轮上,挡位压板两侧有坡面,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心内升降柱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压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压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下降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挡位压板转开后,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结合套回位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两颗软线拉动盖盘、H字盘间套在输入轴外缘上的油丝槽轮拉动挡位压板,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上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使变速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
该变速箱的输出机构分别有:输出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与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H字盘一侧、外壳一侧有相对应的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和旋转盘外齿,旋转盘外齿与双联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圆桶式固定盘一侧有圆桶式固定盘与差速器一体壳,与其相对应的外壳一侧有外壳与差速器一体壳,输出齿轮与双联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间设有超越离合器;外壳外端输出轴上的链轮中心设有超越离合器;输出轴外端有外花键槽连接连接套,连接万向轴结,连接传动轴;输出锥齿轮中心固定在外壳外面的输出轴上,输出锥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锥齿轮啮合旋转,外壳外面有外壳与差速器连接壳连接差速器壳;在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结构中,有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分别连接两侧的减震器与车底架,电机里侧连接左侧连接板、固定轮毂、连接盖盘、H字盘外边口,旋转轮毂固定在输出轴上。
本发明效果是:
圆柱体变速箱有了双向同步器,双磁铁的双向控制,可在较小体积内产生多挡位的应用,达到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同步结合,换挡便捷,减少冲击力,现有的电动车一般为恒输出,因此启动电流过大,低速耗电量大,高速又加不上等弊端,该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提高了电机的应用性能,减少了过载电流的应用,节约电量,避免了大电流对电机及控制器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电子与液压控制的圆柱体变速箱的部件图
图2、电子与液压控制的圆柱体变速箱的结构切面图
图3、单向同步器的部件图
图4、主动齿轮A、B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啮合,电子控制的圆柱体变速箱结构切面图
图5、双向同步器的工作状况部件图
图6、主动齿轮A、B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啮合,由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合的圆切面图
图7、有固定平盘的圆柱体变速箱结构切面图
图8、输出齿轮与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9、输出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0、主动齿轮A、B、C、D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C、D啮合,由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和的结构切面图
图11、主动齿轮与倒挡中间齿轮与倒挡齿轮依次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2、主动齿轮A与中间齿轮A啮合,中间齿轮B、C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啮合的圆切面图
图13、主动齿轮A与中间齿轮A啮合,中间齿轮B、C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4、主动齿轮A与中间齿轮A啮合,主动齿轮B与另一颗中间齿轮轴上的另一个中间齿轮A啮合,中间齿轮A、B、C、D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B、C、D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5、主动齿轮与中间齿轮与倒挡中间齿轮与倒挡齿轮依次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6、电子控制的由升降柱、横担移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17、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移动的部件图
图18、旋转盘有多层内齿的结构切面图
图19、圆柱体变速箱有边口式固定平盘的结构切面图
图20、圆柱体变速箱的旋转盘有外齿的结构切面图
图21、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间有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切面图
图22、链轮中心与输出轴间有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切面图
图23、链轮中心有超越离合器的设置部件图
图24、旋转盘外缘两端有轴承的结构切面图
图25、主动齿轮A、B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啮合,变速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的圆切面图
图26、主动齿轮A、B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啮合,变速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的示意图
图27、倒挡齿轮与变速齿轮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28、倒挡齿轮与变速齿轮啮合的部件图
图29、圆桶式固定盘的结构切面图
图30、圆桶式固定平盘的结构切面图
图31、主动齿轮A、B、C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啮合,由挡位压板控制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32、H字盘底侧有机油池的结构切面图
图33、有圆桶式固定盘与差速器一体壳和外壳与差速器一体壳的圆柱体变速箱外观图
图34、有差速器一体壳的输出齿轮与双联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的结构切面图
图35、圆柱体变速箱在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应用外观及控制部件图
图36、圆柱体变速箱在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应用结构切面图
图37、输出锥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锥齿轮啮合的结构切面图图中名称:
1.动力轴 2.离合器 3.离合器片 4.离合器分泵 5.离合器拨叉 6.发动机(或电机) 7.输入轴 8.电脑中央控制器 9.电瓶线 10.电线 11.液压油盒12.液压油管 13.电液分配器 14.电子传感器 15.油封 16.内卡簧 17.液压分泵 18.轴承 19.盖盘 20.中心孔 21.液压分泵孔 22.螺杆 23.分离钢珠24.升降柱 25.H字盘 26.加油阀 27.排气阀 28.油标尺阀 29.放油阀 30.螺母 31.H字盘内平面 32.轴承窝 33.外卡簧 34.主动齿轮A 35.变速齿轮上轮A 36.键 37.横担 38.变速齿轮轴 39.单向同步器 40.压缩弹簧 41.滚针轴承 42.变速齿轮底轮 43.待啮合齿 44.固定盘 45.侧开口 46.固定盘内平面 47.旋转盘 48.旋转盘内齿 49.输出轴 50.密封垫 51.输出齿轮 52.外壳 53.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 54.封盖 55.液压油 56.液压塞 57.单向同步器接合套 58.外花键槽 59.横担移动孔 60.花键毂 61.小轴 62.介轮 63.差速器从动齿轮 64.钢珠凹槽 65.内花键槽 66.同步齿环 67.主动齿轮B68.变速齿轮上轮B 69.定位销 70.隔磁盒 71.吸力板 72.电磁铁 73.小柱74.拨挡叉杆 75.拨挡叉 76.双向同步器 77.弹簧窝 78.顶丝 79.双向同步器接合套 80.叉槽 81.卡簧槽 82.键槽 83.倒挡中间齿轮上轮 84.倒挡中间齿轮底轮 85.倒挡齿轮上轮 86.倒挡齿轮底轮 87.固定柱 88.固定平盘 89.固定平盘中心轴 90.输出轴皮 91.半轴 92.差速器 93.差速器壳 94.差速器壳总成盖 95.主动齿轮C 96.主动齿轮D 97.变速齿轮上轮C 98.变速齿轮上轮D 99.倒挡中间齿轮轴 100.倒挡齿轮轴 101.中间齿轮轴 102.中间齿轮A 103.中间齿轮B 104.中间齿轮C 105.中间齿轮D 106.横担穿孔 107.升降柱孔 108.边口式固定平盘 109.旋转盘外齿 110.双联介轮 111.超越离合器 112.连接套 113.万向轴结 114.传动轴 115.拨叉 116.穿鼻 117.分离轴承 118.分合齿轮 119.链轮 120.接合齿 121.软线油丝 122.软线 123.搬把座 124.搬把 125.限位柱 126.搬把座板 127.磁铁板 128.内花键套129.支架 130.双插爪 131.隔簧套 132.圆桶式固定盘 133.圆桶式固定平盘134.圆桶式固定平盘内平面 135.子口 136.挡位压板 137.拨挡套轮 138.中间拨挡轮 139.外侧拨挡轮 140.挡位拉板 141.外边口 142.坡面 143.拨挡轴 144.磁铁 145.机油池 146.圆桶式固定盘与差速器一体壳 147.外壳与差速器一体壳 148.半轴外皮 149.减震器 150.电动二轮车底架 151.左侧连接板152.固定轮毂 153.旋转轮毂 154.轮胎 155.车把 156.挡位定位圈 157.克槽158.拨挡圈 159.克爪 160.转把座 161.电量转把 162.油丝槽轮 163.耐磨金属套桶 164.油孔 165.垫片 166.耐磨金属套 167.右侧连接板 168.电机端盖 169.油丝柱头 170.外壳与差速器连接壳 171.输出锥齿轮 172.差速器从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该变速箱包括有盖盘19,H字盘25、固定盘44、旋转盘47及外壳52,盖盘19一侧由螺杆22、螺母30连接电机或发动机6,盖盘另一侧依次连接H字盘25、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44及外壳52,各盘边口连接处有密封垫50,有子口。H字盘外缘周面上有加油阀26、放油阀29、油标尺阀28、排气阀27,固定盘周圈有数个侧开口45,各盘中心分别插入着输入轴7、输出轴49,输入轴7一端穿出盖盘19中心孔20内的轴承18、油封15,顶端穿入离合器2中心的离合器片3中心,动力轴1穿入离合器2另一侧,输入轴7另一端穿过H字盘25中心孔20,穿入固定盘44中心孔20的轴承18中心,主动齿轮A.34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旋转盘47中心由键固定在输出轴49上,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输出轴49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的另一个轴承18,外端穿出外壳52中心的轴承,外壳外端有密封垫50、有封盖54,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输出齿轮51中心有键36固定在旋转盘47与外壳间的输出轴49上,输出齿轮51与介轮6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依次啮合。在H字盘内平面31内,固定盘内平面46内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窝32,轴承窝内有轴承18,各相互对应的轴承中心插入着数颗变速齿轮轴38,每颗变速齿轮轴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A.35,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每个变速齿轮上轮A.35中心有键36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部与主动齿轮啮合,向下依次有单向同步器39、变速齿轮底轮42,变速齿轮底轮上有与之一体的待啮合齿43,变速齿轮底轮与变速齿轮轴38间有滚针轴承41,滚针轴承可设两个,或滚针轴承两侧有双滚针,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单向同步器39包括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压缩弹簧36、花键毂60、同步齿环66,花键毂60内心有内花键槽65,外缘有外花键槽58,花键毂60内心的内花键槽65,套入变速齿轮轴上的外花键槽58外缘,同步齿环66在花键毂的底侧,花键毂顶端与单向同步器接合套间有压缩弹簧40,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内的内花键槽65套在花键毂60的外花键槽58外缘,变速齿轮轴38轴心内有升降柱24,变速齿轮轴上有横担移动孔59,升降柱顶端的钢珠凹槽64内有分离钢珠23,分离钢珠抵在液压塞56下面,升降柱向下插接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37上,横担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上方。输入轴7、输出轴49一端各有电子传感器14,电子传感器由电线10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8,电脑中央控制器有电瓶线9连接电瓶,电线连接电液分配器13,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12,控制离合器分泵4,由离合器拨叉5控制离合器2内的离合器片3分合。电脑中央控制器8电流控制电液分配器13工作,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12分别控制液压分泵17工作,其中一个液压分泵受电流控制的电液分配器内的推动机构的推动,液压油55推动液压塞56,压动一颗变速齿轮轴38轴心内的横担移动孔59内心的升降柱顶端的分离钢珠、压动升降柱、压动横担37,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内的内花键槽65滑过同步器齿环66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上的待啮合齿43结合,主动齿轮A.34带动变速齿轮上轮A.35,带动变速齿轮轴38、带动单向同步器39、带动变速齿轮底轮42、带动旋转盘内齿48、带动旋转盘47旋转,带动输出轴49,带动输出齿轮51旋转;断电后,液压塞56升起,压缩弹簧40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回位,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上的待啮合齿43分离。
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有数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每颗变速齿轮轴下部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主动齿轮依次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图4、图5、图6、图11所示的是:该变速箱有H字盘25、固定盘44、旋转盘47及外壳52,固定盘与H字盘边口处有定位销69,H字盘一侧连接电机或发动机,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44及外壳52。输入轴7一端穿出H字盘25中心孔20内的轴承18、油封15,顶端穿入离合器片中心(见图1),另一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孔的轴承18中心,旋转盘47中心由键36固定在输出轴49上,旋转盘皆有旋转盘内齿48,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孔内的另一个轴承18,外端穿出外壳52中心的轴承,外壳外端有封盖54,输出齿轮51中心由键36固定在旋转盘与外壳间的输出轴上,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输出齿轮51与介轮6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依次啮合。固定盘有数个侧开口45,在H字盘内平面31内,与H字盘内平面相对应的固定盘内平面46内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窝32,轴承窝内有轴承18,各相互对应的轴承中心插入着齿轮轴,这些齿轮轴有:数颗变速齿轮轴38,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99,一颗倒挡齿轮轴100,每颗变速齿轮轴38上有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即有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等,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41,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即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间有双向同步器76,双向同步器两侧相对的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与之一体的待啮合齿43,主动齿轮A.34与主动齿轮B.67中心由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变速齿轮上轮A.35,上轮B.68分别与主动齿轮A.34、主动齿轮B.67啮合,变速齿轮底轮42中心由键36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下部,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每颗变速齿轮轴底部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变速齿轮底轮42均只有一个。双向同步器76有: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花键毂60、同步齿环66;花键毂60内缘有内花键槽65,外缘有外花键槽58,花键毂60内的内花键槽65套入变速齿轮轴38上的外花键槽58外缘,两侧有同步齿环66,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内的内花键槽65套在花键毂60上的外花键槽58外缘,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外缘有叉槽80,拨挡叉75插入叉槽外缘,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在拨挡叉内侧旋转,拨挡叉由顶丝78固定在拨挡叉杆74上,拨挡叉杆向上穿过H字盘内平面31内的油封15,拨挡叉杆74上有三个钢珠凹槽64,H字盘平面上有弹簧窝77,窝内有压缩弹簧40,有分离钢珠23。拨挡叉杆74顶端穿过隔磁盒70内的吸力板71一端,两侧有外卡簧33限位,小柱73一端固定在H字盘内平面31上,另一端穿过压缩弹簧40,穿过吸力板71中部,穿过另一个压缩弹簧,穿入隔磁盒70顶面,吸力板71两侧的H字盘内平面31上、隔磁盒顶面下方固定有两块互有间距的电磁铁72,电磁铁由电线10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8,数个隔磁盒70设在H字盘内平面31上,或者隔磁盒内不设小柱及压缩弹簧,而设置三块互有间距的电磁铁72分别拉动吸力板71;各齿轮轴顶端的轴承18上方H字盘内平面上设有密封垫50、封盖54。在输入轴7与H字盘25中心孔间有电子传感器14,在输出轴49与外壳52中心有电子传感器14,电子传感器由电线10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8,电脑中央控制器由电瓶线9连接电瓶,根据电子传感器测定输出轴49、输入轴7的转数,需换挡时,电脑中央控制器8接通一个隔磁盒70内的一块电磁铁72电源,吸力板71上升或下降,带动拨挡叉杆74、带动拨挡叉75、带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移动,滑过同步齿环66与一个变速齿轮上的,即变速齿轮上轮A.35或变速齿轮上轮B.68上一体的待啮合齿43啮合,主动齿轮带动一个变速齿轮上轮,带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带动花键毂,带动变速齿轮轴,使变速齿轮底轮带动旋转盘内齿带动旋转盘旋转,带动输出轴、带动输出齿轮旋转,断电后,压缩弹簧使吸力板71回到中间位置,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图6、图11所示的是:倒挡中间齿轮包括:倒挡中间齿轮上轮、倒挡中间齿轮底轮,倒挡齿轮包括:倒挡齿轮上轮、倒挡齿轮底轮。倒挡中间齿轮上轮83,倒挡中间齿轮底轮84,倒挡齿轮上轮85,倒挡齿轮底轮86均各有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上轮83,倒挡中间齿轮底轮84中心由键36固定在倒挡中间齿轮轴99上,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与一个主动齿轮啮合,即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与主动齿轮A.34或主动齿轮B.67啮合,另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与倒挡齿轮上轮85啮合,倒挡齿轮上轮85中心由键固定在倒挡齿轮轴100上,倒挡齿轮底轮86上有待啮合齿43,倒挡齿轮底轮与倒挡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41,倒挡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倒挡齿轮底上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在倒挡结构中,可以不应用花键毂及同步齿环,可应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缘的内花键槽65套在倒挡齿轮轴100上的外花键槽58外缘,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外缘有叉槽80,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倒挡齿轮底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40;有拨挡叉75、拨挡叉杆74、电磁铁72、吸力板71控制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与倒挡齿轮底轮86上的待啮合齿43分合。亦可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设在倒挡齿轮上轮85上方,倒挡齿轮上轮上有待啮合齿43,倒挡齿轮上轮与倒挡齿轮轴100间有滚针轴承41,倒挡齿轮底轮86与倒挡齿轮轴100间有键36固定,倒挡齿轮底轮86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为压缩弹簧预留位置,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可设计两层内花键槽,即有套在倒挡齿轮轴外缘的内花键槽,底侧内缘有与倒挡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的内花键槽,后者直径较大。
图7所示的是:圆柱体变速箱有固定平盘88,固定平盘卧入旋转盘47里侧,固定平盘与H字盘内平面31间有数颗固定柱87,固定平盘与H字盘内平面间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窝32,轴承窝里有轴承18,输入轴7里端穿入固定平盘88中心孔的轴承内,外端穿出H字盘25中心孔内的轴承、油封15,固定平盘与外侧的固定平盘中心轴89一体,固定平盘中心轴89外端穿过旋转盘47中心,轴头外缘有外花键槽58穿过外壳52中心孔的内花键槽65,旋转盘47中心孔与固定平盘中心轴89间有双轴承18,旋转盘中心孔外侧有输出轴皮90,输出轴皮外缘有键36固定着输出齿轮51,外壳52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
图8所示的是:输出齿轮51中心由键36固定在旋转盘47与外壳52间的输出轴49上,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输出齿轮51与介轮62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依次啮合旋转,介轮中心固定在小轴61上,小轴两侧两端的外壳壁上有轴承18,差速器从动齿轮连接在差速器92外缘,差速器两侧中心有半轴91,差速器有差速器壳93,有差速器总成盖94。
图9所示的是:输出齿轮51固定在输出轴49上,输出齿轮51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啮合旋转。
图10所示,隔磁盒设在盖盘19上;盖盘19一侧连接电机或发动机6,另一侧连接H字盘25,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44及外壳52;或者有H字盘25一侧连接电机或发动机6,另一侧连接固定盘44及外壳,如图4所示,数个隔磁盒70设在H字盘内平面31上,H字盘内平面的轴承18上有封盖54。图10是:结构参阅图4、图6说明,输入轴上有数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周边数颗变速齿轮轴上的每颗轴上的数个变速上轮齿轮啮合;即主动齿轮A.34,主动齿轮B.67,主动齿轮C.95,主动齿轮D.96等,中心由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主动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变速齿轮上轮C.97,变速齿轮D.98等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38间均有滚针轴承41,变速齿轮上轮上相对部分有待啮合齿43,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76,拨挡叉75插入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外缘的叉槽80外缘,拨挡叉75上的拨挡叉杆74向上穿过H字盘内平面31,穿过盖盘19,穿入隔磁盒70内的吸力板71一端,由两个外卡簧33限位,隔磁盒内有小柱73,压缩弹簧40,有电磁铁72;本图有两个拨挡叉75,两个双向同步器76与其相对应的有两组隔磁盒70,在多挡设计中可依此复制,如果变速齿轮上轮有奇数亦可设计拨挡叉拨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单向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43分合。变速齿轮底轮42中心有键36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下部,每颗变速齿轮轴下部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图中有两个主动齿轮A.34,两个主动齿轮C.95,即一个或多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周边数颗变速齿轮轴38上的变速齿轮上轮A.35或变速齿轮上轮C.97等啮合,亦可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啮合结构。在同一圆柱体变速箱内,各个变速齿轮轴上所设挡数不等或有的相等,如图2有变速齿轮上轮A.35,即在一颗变速齿轮轴上具有一个挡位,图4有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即有两个挡位,图10有三、四个挡位,这些可在同一圆柱体变速箱内的每颗变速齿轮轴上分别设计不等或相等的挡数。图11亦是数个主动齿轮与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的倒挡齿轮设计图,参阅以上介绍。
图12、图13、所示的是: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中间齿轮,外侧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数个主动齿轮中有一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数颗中间齿轮轴中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一个中间齿轮啮合,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数个中间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中间齿轮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输入轴7一端穿出H字盘25中心孔的轴承18、油封15,另一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孔的轴承18,旋转盘47中心固定在输出轴49上,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固定盘上有数个侧开口45,在H字盘内平面31内与固定盘内平面46内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18,轴承内心插入着齿轮轴,这些齿轮轴分别有:数颗变速齿轮轴38,数颗中间齿轮轴101,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99、一颗倒挡齿轮轴100,即中间齿轮A.102,中间齿轮B.103,中间齿轮C.104,中心有键固定在中间齿轮轴101上,主动齿轮A.34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主动齿轮A.34与中间齿轮轮A.102啮合,即一个主动齿轮须和中间齿轮中任意一个啮合,中间齿轮B.103与变速齿轮上轮A.35啮合,中间齿轮C.104与变速齿轮上轮B.68啮合,即数个中间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啮合。每颗变速齿轮轴上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变速齿轮底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底部,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有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即有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等,二者与变速齿轮轴38间有滚针轴承41,二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76,二变速齿轮上轮上相对部分双向同步器两侧有与变速齿轮一体的待啮合齿43,有拨挡叉75插入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上的叉槽外缘,拨挡叉杆74向上穿过H字盘内平面31,穿入隔磁盒内的吸力板71一侧由外卡簧定位,H字盘内平面31上有数个隔磁盒70,隔磁盒内内还有小柱、压缩弹簧,有电磁铁72。H字盘内平面31上的轴承外面有封盖54(见图14)。图12、图15所示的是: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上轮83,一个倒挡中间齿轮底轮84,二齿轮中心有键36固定在倒挡中间齿轮轴99上,有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与任意一个中间齿轮啮合,另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与倒挡齿轮上轮85啮合,倒挡齿轮上轮85中心有键36固定在倒挡齿轮轴100上,倒挡齿轮底轮86上部有一体待啮合齿,倒挡齿轮底轮中心与倒挡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41,倒挡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二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单向同步器结合套与倒挡齿轮底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40,倒挡齿轮轴上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有外花键槽58。
主动齿轮为主动齿轮A、B、C、D等统称,中间齿轮为中间齿轮A、B、C、D等统称,变速齿轮为变速齿轮上轮A、B、C、D等和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统称,齿轮轴是变速齿轮轴、中间齿轮轴、倒挡中间齿轮轴、倒挡齿轮轴统称,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变速齿轮、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各齿轮齿数不等,或者有的相等,齿轮为其统称,这些齿轮分别有直齿或者斜齿,如图4为斜齿,图26为直齿,各齿轮在其相应的轴上齿轮两侧均有外卡簧限位,同步器为单向同步器39及双向同步器76统称,变速齿轮上轮一侧亦可设单向同步器39。图14所示结构参阅图12、图13说明,数个主动齿轮,即主动齿轮A.34,主动齿轮B.67,主动齿轮C.95等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可设计多个,中间齿轮A.102、中间齿轮B.103、中间齿轮C.104、中间齿轮D.105等中心由键36固定在中间齿轮轴101上由外卡簧33限位,其中一个主动齿轮即主动齿轮A.34与一颗中间齿轮轴101上的一个中间齿轮A.102啮合,数个中间齿轮,即中间齿轮A.102、中间齿轮B.103、中间齿轮C.104、中间齿轮D.105等分别与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变速齿轮上轮C.97、变速齿轮上轮D.98等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38间有滚针轴承41,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待啮合齿43,二相对应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由拨挡叉75移动,由一个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的内花键槽65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43分合旋转,变速齿轮底轮42中心由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下部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亦可由一个主动齿轮B.67,与另外一颗中间齿轮101上的中间齿轮A.102或中间齿轮B.103啮合,即输入轴上的数个主动齿轮只能由一个主动齿轮与周边数颗中间齿轮轴中的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一个中间齿轮啮合,图中有两个双向同步器,在多挡结构中依次类推。图15所示的均为具有中间齿轮的设计结构中,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的设计,参阅以上介绍。所有变速齿轮或倒挡齿轮皆呈现空挡或一个挡位工作。
图16、图17所示的是:变速齿轮轴38上部内心有升降柱孔107,变速齿轮轴上有横向贯通的横担移动孔59,花键毂60外缘两侧有横担移动孔59,花键毂60的内花键槽65套在变速齿轮轴38的外花键槽58外缘,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的内花键槽65套在花键毂60的外花键槽58外缘,一花键毂两侧有同步齿环66,升降柱24向上穿过盖盘19上的油封15,穿过吸力板71一端,由外卡簧33限位,小柱73一端固定在盖盘19上,另一端穿过压缩弹簧40,穿过吸力板71中间,穿过另一个压缩弹簧穿入隔磁盒70顶面下方,盖盘19面上,隔磁盒70内有与吸力板有间距的电磁铁72;升降柱24向下穿入升降柱孔107,横担37横向穿过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一侧的横担穿孔106,穿过花键毂60外缘一侧的横担移动孔59,穿过变速齿轮轴38上的横担移动孔59,穿过升降柱上的横担穿孔106,穿出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另一侧的穿孔,两端由外卡簧33限位,一块电磁铁72通电后,电磁铁拉动吸力板71,拉动变速齿轮轴38中心的升降柱24,拉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37,使双向同步器接合套79移动,滑过同步齿环66,分别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即与变速齿轮上轮A.35或变速齿轮上轮B.68上的待啮合齿43结合或分离。亦可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内设置互有间距的两个花键毂60.
图18所示的是,旋转盘47可以设多层旋转盘内齿48,主动齿轮A.34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上,主动齿轮与变速齿轮上轮A.35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上,相对应变速齿轮底轮42上有待啮合齿43,变速齿轮底轮与变速齿轮轴38间有滚针轴承41,变速齿轮底轮间有双向同步器76,有拨挡叉75控制移动,由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上的待啮合齿43分合,各变速齿轮底轮42分别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
图19所示的是:边口式固定平盘108的外边口夹在H字盘25、外壳52边口中间,输入轴7里端穿入边口式固定平盘的轴承18中心,外端穿出H字盘中心孔的轴承18、油封15中心,数个主动齿轮中心有键固定在输入轴上,输出轴49里端穿入边口式固定平盘108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外端穿出外壳52中心的轴承,旋转盘47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出轴49上;变速齿轮轴38一端穿入H字盘内平面31的轴承中心,另一端穿出边口式固定平盘上的轴承18中心,在边口式固定平盘外侧,变速齿轮底轮42中心由键36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轴头,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在H字盘内平面31上的轴承外端有封盖54。在H字盘内平面31与边口式固定平盘108间的变速齿轮轴38上,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上轮B.68等)分别与主动齿轮(主动齿轮A.34,主动齿轮B.67等)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38间有滚针轴承41,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43,两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76。图30亦适用此种结构。
图20所示的是:H字盘25一侧与外壳52一侧有相对应的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在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间有双联介轮110,旋转盘47中心固定在输出轴49上,旋转盘47既有旋转盘内齿48又设有旋转盘外齿109,旋转盘外齿109与双联介轮110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依次啮合。
图21所示的是:旋转盘47中心与输出轴49间设有超越离合器111,超越离合器中心由键36固定在输出轴上,外缘有键固定旋转盘中心孔,旋转盘里侧有一体的待啮合齿43,与之相邻的输出轴49外缘有单向同步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与花键毂顶部之间有压缩弹簧40,单向同步器的花键毂60内心的内花键槽65(见图3)套在输出轴49所设的外花键槽58外缘,拨挡叉75插入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的叉槽80外缘,拨挡叉固定在拨挡叉杆74上,拨挡叉杆穿过固定盘内平面46,穿过H字盘内平面31,穿过吸力板71一端固位,与吸力板71有间距的电磁铁72固定在H字盘内平面31上,吸力板、电磁铁由隔磁盒70罩住。接通电磁铁72电源后,吸力板71下降,压动拨挡叉杆、压动拨挡叉75,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下降与旋转盘47里侧的待啮合齿43结合,关闭电源后,压缩弹簧40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回位。输出轴49外端有外花键槽58连接连接套112,连接套一侧内缘有内花键槽65,连接套另一侧连接万向轴结113,连接传动轴114。
图22、图23所示的是:超越离合器111设在输出轴49外端的链轮119或输出齿轮51内缘,输出齿轮亦可根据需要设在外壳外面的输出轴外端,超越离合器内外缘各由键36固定,链轮119内侧有一体的接合齿120,与其相邻的输出轴49外缘内侧依次有压缩弹簧40、分合齿轮118、分离轴承117,拨叉115。搬把座123固定在搬把座板126上,搬把124连接在搬把座上可转动,搬把座板126上有限位柱125,软线122内的软线油丝121一端连接拨叉115,另一端连接搬把124,搬把124拉动软线122内的软线油丝121,拉动拨叉115,拨叉拨动分离轴承117、拨动分合齿轮118,分合齿轮中心的内花键槽65在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槽58上移动,或者在分合齿轮内缘设置两个键槽82,其内心的输出轴外缘设置两颗键36,分合齿轮内心可顺双键滑行,控制分合齿轮118与链轮内侧的接合齿120分合,拨叉115中部下方有一个穿鼻116夹入外壳52中心外缘的两个穿鼻116中,由螺杆22、螺母30穿接,拨叉可转动,亦可设计小轴穿过穿鼻,两端有外卡簧限位。
图24所示的是:旋转盘47外缘两侧与外壳52间设有轴承18,旋转盘47中心孔有内花键槽65套在输出轴49的外花键槽58外缘,输出轴49里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的另一个轴承18内,外端穿出外壳52中心的轴承18、油封15.
图25、图26、图27、图28所示的是:该变速箱包括有:盖盘19、H字盘25、固定盘44、外壳52、旋转盘47,固定盘有侧开口45,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各盘中心分别插入着输入轴7、输出轴49。变速齿轮上轮A.35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为底上齿数不等或相等的双联齿轮,齿轮中心均有键36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上,数个齿数不等的主动齿轮即主动齿轮A.34与主动齿轮B.67等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周边数个变速齿轮上轮A.35分别与主动齿轮A.34或主动齿轮B.67等啮合,H字盘内平面31,固定盘内平面46相互对应的轴承18中心设有内花键套128,内花键套两侧有外卡簧33限位,变速齿轮轴38和倒挡齿轮轴100底上轴外缘有外花键槽58在内花键套的内花键槽65内移动,变速齿轮底轮42与固定盘内平面46的轴承间的变速齿轮轴38外缘有压缩弹簧40,数个变速齿轮底轮42、一个倒挡齿轮底轮86在旋转盘内齿48内侧上方分离旋转。磁铁板下方的盖盘19上有与其有间距的电磁铁72,变速齿轮轴38与倒挡齿轮轴100可以设计为不锈钢等不与磁铁相吸的硬质轴,变速齿轮轴38或倒挡齿轮轴100顶端穿过磁铁板127一侧的孔,两侧有外卡簧33限位,齿轮轴在孔内旋转,在电磁铁72不通电时,磁铁板127与电磁铁72同呈N极或S极,二者相斥,保持间距,当电磁铁72通电后改变极性,使磁铁板与电磁铁互为N极、S极时,二者吸合,一颗变速齿轮轴38下降,变速齿轮底轮42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旋转,电磁铁断电后,磁铁板127与电磁铁72分离,压缩弹簧或磁铁板与电磁铁使变速齿轮底轮42上升与旋转内齿48分离。
图25、图27、图28所示的是:倒挡齿轮上轮85、倒挡齿轮底轮86固定在倒挡齿轮轴100上,图27右侧为一挡的变速齿轮上轮A.35、变速齿轮底轮42,左侧的倒挡齿轮上轮85与一挡的变速齿轮底轮42啮合,倒挡齿轮底轮86升降与旋转盘内齿48分合,固定盘内平面46上有支架129,两个支架上端有螺孔,双插爪130中央底部的穿鼻116由螺杆22、螺母30穿接在支架上,两端可移动,双插爪130两端各自插入变速齿轮轴38与倒挡齿轮轴100下部的隔簧套131外缘上的叉槽80外缘,隔簧套的两侧的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40。有些电动车可不设倒挡齿轮,应用一挡及倒停顺开关产生倒挡。
图29、图30所示的是:圆柱体变速箱的各边口连接处有子口135、有定位销69;圆桶式固定盘132、圆桶式固定平盘133一侧分别连接H字盘25一侧,另一侧连接外壳52,其外缘周面上有加油阀26、放油阀29,外缘周面一侧有的有与外壳52相对应的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53,有的呈圆桶状底侧有机油池145,圆桶式固定盘132内周圈有数个侧开口45,各盘中心分别插入着输入轴7、输出轴49,各盘平面上均设有轴承窝,轴承窝内有轴承18,这些轴承与H字盘内平面31上的轴承相互对应,并插入着数颗变速齿轮轴38(见图1),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38,一颗倒挡中间齿轮99、一颗倒挡齿轮轴100,(参阅图4、图6、图11),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38、数颗中间齿轮轴101,一颗倒挡中间齿轮99,一颗倒挡齿轮轴100(参阅图12、图13、图15),与H字盘内平面而相对应的固定平盘88、边口式固定平盘108上的齿轮轴皆依次设计,旋转盘47中心固定在输出轴49上,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
图31所示的是:该变速箱有盖盘19、H字盘25、固定盘44、旋转盘47及外壳52,固定盘有侧开口45,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盖盘19底面上设有磁铁144,各盘中心分别插入着输入轴7、输出轴49。数个主动齿轮,即主动齿轮A.34、主动齿轮B.67、主动齿轮C.95等中心有键36固定在输入轴7上,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每颗变速齿轮轴38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A.35,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变速齿轮底轮42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43,二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39,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内变速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40,花键毂60内的变速齿轮轴上有外花键槽58,数个变速齿轮上轮A.35中心有键36分别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上,每个变速齿轮上轮A.35分别与数个主动齿轮,即与主动齿轮A.34或主动齿轮B.67或主动齿轮C.95等啮合,变速齿轮底轮42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变速齿轮底轮42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在盖盘19、H字盘内平面31间,挡位压板136固定在拨挡套轮137上,拨挡套轮套在输入轴7外缘,挡位压板两侧有坡面142,拨挡套轮与中间拨挡轮138与外侧拨挡轮139依次啮合,外侧拨挡轮中心固定在拨挡轴143上,拨挡轴穿出变速箱箱体,挡位拉板140固定在拨挡轴外端;拉动挡位拉板140,使挡位压板136转动拨挡,变速齿轮轴38内有升降柱24、分离钢珠23、横担37,分离钢珠抵在盖盘底面的磁铁144下面,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38轴心内的升降柱24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23,压动横担移动孔59内的横担37,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内的内花键槽65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上的待啮合齿43结合,主动齿轮A.34或主动齿轮B.67,或主动齿轮C.95等其中一个主动齿轮带动一个变速齿轮上轮A.35,带动变速齿轮轴38,带动变速齿轮底轮42,带动旋转盘内齿48,带动旋转盘47旋转,挡位压板136转开后,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57回位,或者由盖盘19底面的磁铁144吸附其底侧的升降柱24升起,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42上的待啮合齿43分离。
图32所示的是:在H字盘25底侧有机油池145,底部有放油阀29,上部有加油阀26。
图33、图34所示的是:圆桶式固定盘132一侧有圆桶式固定盘与差速器一体壳146,与其相对应的有外壳52一侧有外壳与差速器一体壳147,各壳体外边口有螺丝22横向穿过壳体外缘的穿鼻116,由螺母30固定,半轴外皮148分别连接差速器一体壳,两侧中心有半轴91分别插入差速器92内,输出齿轮51中心由键固定在旋转盘47与外壳52间的输出轴49上,输出齿轮51与双联介轮110,与差速器从动齿轮63依次啮合,变速箱外挡位拉板140带动拨挡套轮137,带动挡位压板136转动拨挡。
图35、图36所示的是:该变速箱有盖盘19、H字盘25、固定盘44、旋转盘47、外壳52,固定盘有侧开口45,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48,外壳底侧有机油池145。输入轴7(与电机轴一体)外端穿过电机里侧电机端盖168,穿入外侧电机端盖168中心的轴承18中心,里端穿过盖盘中心的油封15、轴承18,穿过H字盘25中心,主动齿轮A.34中心由键36、外卡簧33固定在轴头;旋转盘47中心有超越离合器111,超越离合器内外缘各有键36固定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49外缘,两侧有外卡簧33限位,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44中心的轴承,外端穿过外壳52中心的轴承18、油封15,穿过旋转轮毂153,穿过右侧连接板167内心的轴承18,外端有螺母30固位,旋转轮毂153中心有内花键槽65套在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槽58外缘,由顶丝78固位。H字盘内平面31上固定有数个耐磨金属套166,与之相对应的固定盘内平面46上固定有耐磨金属套桶163,桶底有油孔164,桶内与变速齿轮轴38底部有分离钢珠23,垫片165、压缩弹簧40,变速齿轮轴38顶部有钢珠凹槽,凹槽内有分离钢珠23,变速齿轮轴为圆轴,变速齿轮轴向上穿过H字盘内平面内的耐磨金属套166,分离钢珠抵在盖盘19底面,变速齿轮轴下端穿入耐磨金属套桶163。挡位压板136固定在油丝槽轮162上,油丝槽轮套在盖盘19、H字盘内平面31间的输入轴7外缘,软线122有两颗,两颗软线一端穿过固定轮毂固接在H字盘25外缘,另一端固接在车把155上的挡位定位圈156外缘,两颗软线内的油丝121一端的油丝柱头169对绕驳接在油丝槽轮162外缘,另一端油丝柱头对绕驳接在拨挡圈158里侧外缘。挡位定位圈156由顶丝78定位在车把155上,向外依次有拨挡圈158、压缩弹簧40、转把座160,转把座由顶丝定位在车把上,电量转把161套在转把座外端外缘,挡位定位圈156上有数个克槽157,拨挡圈上有一个克爪159,挡位定位圈外侧内缘套在拨挡圈里侧外缘上,转动拨挡圈158,软线内的软线油丝拉动油丝槽轮162,拉动挡位压板136转动,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每组变速齿轮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A.35,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二者固定在变速齿轮轴38上,数个变速齿轮上轮A.35分别与主动齿轮A.34啮合旋转,变速齿轮底轮42升降与旋转盘内齿48分合旋转,所有变速齿轮底轮42在旋转盘内齿48内侧上方分离旋转,随着挡位压板压动,一个变速齿轮底轮42下降与旋转盘内齿48啮合旋转。电机里侧由螺杆22、螺母30依次连接左侧连接板151、固定轮毂152,连接盖盘19、H字盘外边口141,左侧连接板151连接左侧的减震器149,连接左侧的电动二轮车底架150,右侧连接板167连接右侧的减震器149,连接右侧的电动二轮车底架150。
图37所示的是:电机6依次连接盖盘19、连接H字盘25、连接固定盘44、连接外壳52,外壳外侧上有外壳与差速器连接壳170连接差速器壳93。输出锥齿轮171中心由键36、两侧有外卡簧33固定在外壳52外面的输出轴49上,输出锥齿轮171与差速器从动锥齿轮172啮合旋转,差速器从动锥齿轮172连接在差速器92外缘,输出锥齿轮带动差速器从动锥齿轮、带动差速器、带动半轴91旋转。

Claims (10)

1.一种圆柱体变速箱,该变速箱有盖盘、H字盘、固定盘、旋转盘及外壳,盖盘一侧连接电机,盖盘另一侧依次连接H字盘、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及外壳,其特征是:圆柱体变速箱或者有H字盘、固定盘、旋转盘及外壳,H字盘一侧连接电机,H字盘另一侧连接固定盘及外壳,盖盘、H字盘、固定盘及外壳外边口处有子口,有密封垫,H字盘与固定盘外边口处有定位销,与H字盘内平面相对应的盘包括:固定盘、固定平盘、边口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盘;该变速箱包括有变速机构、换挡机构及输出机构;
该变速箱的变速机构中,H字盘外缘周面上有加油阀、放油阀、油标尺阀、排气阀,底侧有机油池,固定盘周圈有数个侧开口,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或者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和旋转盘外齿;该变速箱中心有输入轴、输出轴;有输入轴一端穿出H字盘中心孔内的轴承、油封中心,穿入离合器中心,另一端穿入固定盘中心孔的轴承中心,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旋转盘中心固定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外端穿出外壳中心的轴承,外壳外端有封盖,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输出齿轮中心固定在旋转盘与外壳间的输出轴上;在H字盘内平面内,固定盘内平面内有数个相互对应的轴承窝,轴承窝内有轴承,各相互对应的轴承中心插入着齿轮轴,这些齿轮轴分别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齿轮轴;或者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数颗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中间齿轮轴、一颗倒挡齿轮轴;各齿轮轴上所相应的各自分别有变速齿轮,变速齿轮包括:变速齿轮上轮和变速齿轮底轮,还有中间齿轮、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各齿轮齿数不等,或者有的相等,这些齿轮分别有直齿或斜齿,齿轮中心两侧在齿轮轴外缘皆有外卡簧限位;变速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或双向同步器,同步器内的花键毂内心均有内花键槽套在齿轮轴的外花键槽外缘,在H字盘内平面上的轴承外端有封盖;各齿轮的啮合机构分别有: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有数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每颗变速齿轮轴下部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主动齿轮依次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或者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中间齿轮,外侧有数组变速齿轮,输入轴上数个主动齿轮中有一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数颗中间齿轮轴中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一个中间齿轮啮合,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数个中间齿轮分别与变速齿轮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同步器,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的均有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与中间齿轮啮合的有倒挡中间齿轮、倒挡齿轮;或者数个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周边数颗变速齿轮轴每颗轴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变速齿轮上轮分别与数个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有升降分合或者由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底轮上部的待啮合齿分合,有倒挡齿轮与变速齿轮啮合;
该变速箱的换挡机构中,在自动挡换挡装置中有:在输出、输入轴一端有电子传感器,电子传感器电线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电脑中央控制器电瓶线连接电瓶、电线连接电液分配器,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控制离合器分泵、控制离合器拨叉、离合器拨叉拨动离合器内的离合器片分合;电脑中央控制器电流控制电液分配器工作,电液分配器由液压油管分别控制液压分泵工作,变速齿轮中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变速齿轮上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与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底轮上有待啮合齿,变速齿轮底轮在变速齿轮轴下部,之间有滚针轴承,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底轮之间有单向同步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变速齿轮轴外缘依次有压缩弹簧、花键毂、底侧有同步齿环,变速齿轮轴轴心内有升降柱,轴上有横担移动孔,升降柱顶端的钢珠凹槽内有分离钢珠,分离钢珠抵在液压塞下面,升降柱插接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上,横担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上方;一个液压分泵工作,液压油推动液压塞,液压塞压动分离钢珠、压动升降柱、压动横担,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底轮上部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变速齿轮带动旋转盘内齿带动旋转盘旋转;断电后,液压塞升起,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回位,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或者有电子传感器设在输入、输出轴外缘,电子传感器电线连接电脑中央控制器,电脑中央控制器有电瓶线连接电瓶,电线连接电磁铁,数个隔磁盒设在盖盘或H字盘内平面上,盒内有吸力板、有电磁铁,吸力板连接拨挡叉杆、连接拨挡叉,拨挡叉插入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叉槽外缘,根据电子传感器测定输入、输出轴转数,需换挡时,电脑中央控制器接通一个隔磁盒内的一块电磁铁电源,吸力板与电磁铁吸合,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旋转盘旋转;或者有电磁铁拉动吸力板,拉动变速齿轮轴中心的升降柱,拉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使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移动分别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或分离;在手动挡换挡装置中设有拨挡套轮套在盖盘、H字盘间的输入轴外缘,挡位压板固定在拨挡套轮上,挡位压板两侧有坡面,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心内升降柱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压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压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下降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挡位压板转开后,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结合套回位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两颗软线拉动盖盘、H字盘间套在输入轴外缘上的油丝槽轮拉动挡位压板,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上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使变速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
该变速箱的输出机构分别有:输出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输出齿轮与介轮啮合,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H字盘一侧、外壳一侧有相对应的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旋转盘有旋转盘内齿和旋转盘外齿,旋转盘外齿与双联介轮的其中一个介轮啮合,双联介轮的另一个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啮合;圆桶式固定盘一侧有圆桶式固定盘与差速器一体壳,与其相对应的外壳一侧有外壳与差速器一体壳,输出齿轮与双联介轮中的一个介轮啮合,双联介轮中的另一个介轮与差速器从动齿轮依次啮合;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间设有超越离合器;外壳外端输出轴上的链轮中心设有超越离合器;输出轴外端有外花键槽连接连接套,连接万向轴结,连接传动轴;输出锥齿轮中心固定在外壳外面的输出轴上,输出锥齿轮与差速器从动锥齿轮啮合旋转,外壳外面有外壳与差速器连接壳连接差速器壳;
在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结构中,有左侧连接板、右侧连接板分别连接两侧的减震器与车底架,电机里侧连接左侧连接板、固定轮毂、连接盖盘、H字盘外边口,旋转轮毂固定在输出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数个主动齿轮中心由键固定在输入轴上,周边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每颗轴上有数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数个主动齿轮分别与周边数颗变速齿轮轴上的每颗轴上的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分别啮合,数个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双向同步器两侧,相对应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由拨挡叉控制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合,变速齿轮底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底部,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其中一个变速齿轮上轮由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一个变速齿轮上轮、带动变速齿轮底轮、带动旋转盘内齿,带动旋转盘旋转,带动输出轴,带动输出齿轮旋转;倒挡中间齿轮上轮、倒挡中间齿轮底轮、倒挡齿轮上轮、倒挡齿轮底轮均只有一个,倒挡中间齿轮上轮、倒挡中间齿轮底轮中心由键固定在倒挡中间齿轮轴上,分别与一个主动齿轮、与倒挡齿轮上轮啮合,倒挡齿轮上轮中心由键固定在倒挡齿轮轴上,倒挡齿轮底轮中心与倒挡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倒挡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倒挡齿轮底轮上有待啮合齿,底上倒挡齿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与倒挡齿轮底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套在倒挡齿轮轴的外花键槽外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数个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中间齿轮,外侧有数组变速齿轮;数个主动齿轮中心有键固定在输入轴上,数个中间齿轮中心有键固定在中间齿轮轴上,周边有数颗变速齿轮轴,每颗变速齿轮轴上有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和一个变速齿轮底轮,其中一个主动齿轮分别与数颗中间齿轮轴中一颗中间齿轮轴上的一个中间齿轮啮合,每颗中间齿轮轴上的数个中间齿轮分别与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啮合,数个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在变速齿轮轴上,相对应的两个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双向同步器两侧,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变速齿轮底轮中心由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下部与旋转盘内齿啮合,拨挡叉拨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或分离;倒挡中间齿轮上轮、倒挡中间齿轮底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倒挡中间齿轮轴上,分别与一个中间齿轮、与倒挡齿轮上轮啮合,倒挡齿轮上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倒挡齿轮轴上,倒挡齿轮底轮中心与倒挡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倒挡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倒挡齿轮底轮上有待啮合齿,二齿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与倒挡齿轮底轮间的倒挡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倒挡齿轮轴上有外花键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该变速箱的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底轮为齿数不等或相等的双联齿轮,齿轮中心均由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数个齿数不等的主动齿轮中心由键固定在输入轴上,周边数个变速齿轮上轮中每个上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啮合,H字盘内平面、固定盘内平面相互对应的轴承内心设有内花键套,内花键套两侧有外卡簧限位,变速齿轮轴、倒挡齿轮轴上部与底部外缘有外花键槽,齿轮轴上的外花键槽在内花键套的内花键槽内移动,变速齿轮底轮与固定盘内平面上的轴承间的变速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所有变速齿轮底轮在旋转盘内齿内侧上方与旋转盘分离旋转;变速齿轮轴顶端有磁铁板,盖盘上有电磁铁控制变速齿轮轴升降,一块电磁铁通电后,改变电磁铁极性,磁铁板与电磁铁吸合,拉动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下降与旋转盘内齿啮合,电磁铁断电后,压缩弹簧使变速齿轮回位;倒挡齿轮上轮、倒挡齿轮底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倒挡齿轮轴上,倒挡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底轮啮合,倒挡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固定盘内平面上有支架,双插爪中部连接支架,双插抓两端各自插入套在变速齿轮轴与倒挡齿轮轴下部的隔簧套外缘上的叉槽外缘,隔簧套两侧的齿轮轴外缘有压缩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该变速箱中心有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一端穿出盖盘中心的轴承、油封,输入轴另一端穿过H字盘中心,穿入固定盘中心的轴承中心,旋转盘中心有键固定在输出轴上,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外端穿出外壳中心的轴承;盖盘底面上设有磁铁;有数个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变速齿轮轴心内有升降柱,轴上有横担移动孔、有横担,升降柱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抵在盖盘底面的磁铁下面,每颗变速齿轮轴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二齿轮间有单向同步器,变速齿轮上轮中心有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变速齿轮上轮分别与数个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底轮中心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变速齿轮底轮上有待啮合齿,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在盖盘、H字盘间,挡位压板固定在拨挡套轮上,拨挡套轮套在输入轴外缘,拨挡套轮与中间拨挡轮啮合,中间拨挡轮与外侧拨挡轮啮合;拉动变速箱外挡位拉板使挡位压板转动拨挡,随着挡位压板压动变速齿轮轴心内升降柱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压动横担移动孔内的横担,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主动齿轮带动旋转盘旋转,挡位压板转开后,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回位,单向同步器结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圆柱体变速箱有单向同步器,有双向同步器,单向同步器、双向同步器均套在变速齿轮轴外缘;单向同步器包括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压缩弹簧、花键毂、同步齿环,花键毂内心有内花键槽,外缘有外花键槽,花键毂内心的内花键槽套入齿轮轴上的外花键槽外缘,同步齿环在花键毂的底侧,花键毂顶端与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有压缩弹簧,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套在花键毂的外花键槽外缘;液压塞或挡位压板压动升降柱顶端钢珠凹槽内的分离钢珠,变速齿轮轴轴心内的升降柱压动横担,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的内花键槽顺花键毂的外花键槽移动,滑过同步齿环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液压塞升起或挡位压板离开后,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回位,单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底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
双向同步器包括有:双向同步器接合套、花键毂、同步齿环,双向同步器的花键毂内的内花键槽套入齿轮轴上的外花键槽外缘,两侧有同步齿环,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套在花键毂的外花键槽外缘,双向同步器外缘有叉槽,拨挡叉插入叉槽外缘,双向同步器接合套在拨挡叉内旋转,拨挡叉固定在拨挡叉杆上,拨挡叉杆向上穿过H字盘内平面,穿过隔磁盒内的吸力板一端,两侧由外卡簧限位,小柱一端固定在盖盘或H字盘内平面上,另一端穿过压缩弹簧,穿过吸力板,穿过另一个压缩弹簧,穿入隔磁盒顶面,吸力板另一端两侧的H字盘内平面上,隔磁盒顶面下方固定有互有间距的电磁铁,当一块电磁铁通电后,吸力板上升或下降,带动拨挡叉杆、带动拨挡叉、带动双向同步器接合套移动,滑过同步齿环与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结合旋转;断电后,压缩弹簧使吸力板回到中间位置,双向同步器接合套与变速齿轮上轮上的待啮合齿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输出机构有输出齿轮或链轮设在外壳外面的输出轴上;有的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间有超越离合器,超越离合器中心有键固定在输出轴上,外缘有键固定旋转盘中心孔,旋转盘中心里侧有一体的待啮合齿,与其相邻的输出轴外缘,有单向同步器、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内与花键毂上方有压缩弹簧,花键毂内心的内花键槽套在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槽外缘,拨挡叉插在单向同步器的叉槽外缘上,接通电磁铁电源后,吸力板下降,压动拨挡叉杆、压动拨挡叉,单向同步器接合套的内花键槽与旋转盘里侧的待啮合齿结合,关闭电磁铁电源,压缩弹簧使单向同步器接合套回位;有的超越离合器设在输出轴外端的链轮内缘,内外缘各有键定位,与其相邻的内侧依次有压缩弹簧、分合齿轮、分离轴承、拨叉;搬把座上的搬把拉动软线内的油丝,拉动拨叉,拨叉拨动分离轴承、拨动分合齿轮,分合齿轮中心的内花键槽在输出轴上的外花键槽上移动,控制分合齿轮与链轮内侧的接合齿分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有的旋转盘外缘两侧与外壳间设有轴承,旋转盘中心孔有内花键槽套在输出轴的外花键槽外缘,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内,外端穿出外壳中心的轴承、油封;有的旋转盘有多层内齿;该变速箱分别有固定平盘、边口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平盘、圆桶式固定盘,圆桶式固定盘内周圈有数个侧开口,该变速箱中心有输入轴、输出轴,各盘平面上均设有轴承窝,轴承窝内有轴承,这些轴承均与H字盘内平面内的轴承窝内的轴承相互对应,并插入齿轮轴;有固定平盘卧入旋转盘里侧,固定平盘与H字盘内平面间有数颗固定柱,输入轴里端穿入固定平盘中心孔的轴承内,外端穿出H字盘中心孔内的轴承、油封,固定平盘与外侧的固定平盘中心轴一体,固定平盘中心轴外端穿过旋转盘中心,轴头外缘有外花键槽穿过外壳中心的内花键槽,旋转盘中心孔与固定平盘中心轴间有双轴承,旋转盘外侧中心孔上有输出轴皮,输出轴皮上固定着输出齿轮,外壳一侧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边口式固定平盘的外边口夹在H字盘、外壳边口中间,输入轴一端穿入边口式固定平盘中心的轴承内,外端穿出H字盘中心孔内的轴承、油封,数个主动齿轮中心固定在输入轴上,输出轴里端穿入边口式固定平盘中心的另一个轴承,外端穿过外壳中心的轴承,旋转盘中心有键固定在输出轴上,变速齿轮轴一端穿入H字盘内平面的轴承中心,另一端穿出边口式固定平盘上的轴承中心,在边口式固定平盘外侧,变速齿轮底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轴头,变速齿轮底轮与旋转盘内齿啮合,在H字盘内平面与边口式固定平盘间的变速齿轮轴上,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分别与数个主动齿轮啮合,变速齿轮上轮与变速齿轮轴间有滚针轴承,相对变速齿轮上轮上有一体的待啮合齿,两变速齿轮上轮间有双向同步器;圆桶式固定盘、圆桶式固定平盘一侧分别连接H字盘,另一侧连接外壳,外缘面上均有加油阀、放油阀,外缘周面有的呈圆桶状底侧有机油池或者有箱体与差速器连接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在电动二轮车后置电机的结构中,该变速箱有输入轴外端穿过电机里侧端盖,穿入外侧电机端盖中心的轴承内,输入轴里端穿过盖盘中心的油封、轴承、穿过H字盘中心,主动齿轮固定在轴头;旋转盘中心有超越离合器,超越离合器内外缘各有键固定在旋转盘中心与输出轴外缘,输出轴里端穿入固定盘中心的轴承,输出轴外端穿过外壳中心的轴承、油封,穿过旋转轮毂,穿过右侧连接板内心的轴承,外端由螺母固位,旋转轮毂中心有内花键槽套在输出轴的外花键槽外缘,由顶丝固位;主动齿轮周边有数组变速齿轮,每颗变速齿轮轴上有一个变速齿轮上轮,一个变速齿轮底轮,二齿轮固定在变速齿轮轴上,数个变速齿轮上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啮合旋转,变速齿轮底轮升降与旋转盘内齿分合旋转;挡位压板固定在油丝槽轮上,油丝槽轮套在盖盘、H字盘间的输入轴外缘,两颗软线一端穿过固定轮毂,固接在H字盘外缘,另一端固接在车把上的挡位定位圈外缘,油丝端头固定有油丝柱头,软线内的两颗软线油丝一端对绕驳接在油丝槽轮外缘,另一端软线油丝对绕驳接在拨挡转把里侧外缘,挡位定位圈固定在车把上,向外依次有拨挡转把、压缩弹簧、转把座,转把座定位在车把上,电量转把在转把座外侧外缘,挡位定位圈上有数个克槽,拨挡转把上有一个克爪,左侧连接板和右侧连接板分别连接两侧减震器与电动二轮车底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体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同一圆柱体变速箱内,各颗变速齿轮轴上所设挡位数不等或有的相等,即每颗变速齿轮轴上的变速齿轮上轮的数量不等或有的相等。
CN 200910136183 2008-05-15 2009-05-05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4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36183 CN101564993B (zh) 2008-05-15 2009-05-05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074761.1 2008-05-15
CN200820074761 2008-05-15
CN200910068295 2009-03-30
CN200910068295.5 2009-03-30
CN 200910136183 CN101564993B (zh) 2008-05-15 2009-05-05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4993A CN101564993A (zh) 2009-10-28
CN101564993B true CN101564993B (zh) 2013-04-17

Family

ID=4128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3618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4993B (zh) 2008-05-15 2009-05-05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64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4340B (zh) * 2009-11-26 2012-09-26 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两档位电动车动力总成
US8766507B2 (en) * 2010-02-10 2014-07-01 Mando Corporation Motor pulley
CN102322500B (zh) * 2011-10-10 2016-04-27 北京华擎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院 圆柱体减速机
US10690221B2 (en) 2015-01-20 2020-06-23 Shenzhen Huaqi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Cylindrical transmission
CN108331893A (zh) * 2017-01-20 2018-07-27 北京华擎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院 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用圆柱体变速器
CN110513446A (zh) * 2019-09-18 2019-11-29 陈龙 一种电动车变速箱
CN113323899A (zh) * 2021-06-02 2021-08-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侧风量可调的风机及空调
CN114278828B (zh) * 2021-12-31 2024-02-23 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身份识别设备用连接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1282Y (zh) * 2005-08-30 2006-09-27 石铭正 行星变速器及控制装置
CN2921450Y (zh) * 2006-03-15 2007-07-11 石铭正 圆体变速箱
CN101038019A (zh) * 2006-03-15 2007-09-19 石铭正 圆体变速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1282Y (zh) * 2005-08-30 2006-09-27 石铭正 行星变速器及控制装置
CN2921450Y (zh) * 2006-03-15 2007-07-11 石铭正 圆体变速箱
CN101038019A (zh) * 2006-03-15 2007-09-19 石铭正 圆体变速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4993A (zh)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4993B (zh)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US8241173B2 (en) Single motor hybrid transmission
CN105626836B (zh) 圆柱体变速器
CN101363517B (zh) 圆柱体变速箱及控制装置
CN105051421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5051414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05051416A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
CN110920367A (zh) 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
CN105051415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及其运行方法和机动车
US20160186837A1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223723B (zh) 双输入合成调速的四挡动力总成系统
CN201506255U (zh) 圆柱体变速箱及换挡输出装置
CN203395112U (zh) 电动汽车的自动四挡变速器结构
CN109774449B (zh) 一种连续变速分流式混合动力总成
US20160097438A1 (en) Dual-clutch seven speed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CN201443584U (zh) 车用自动变速箱
CN202833882U (zh) 一种大型拖拉机分动箱
CN201836312U (zh) 变速箱齿轮轴系的布置结构
CN200996440Y (zh) 一种六速机械式轿车变速器
CN210126429U (zh) 一种基于两变速箱混联混合动力系统
CN201090686Y (zh) 大型拖拉机分动箱
CN2723773Y (zh) 汽车变速箱装置
CN201027926Y (zh) 变速箱
CN201818736U (zh) 变速箱齿轮轴系的布置结构
CN220390965U (zh) 多档位混动变速系统及混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HUAQING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I MINGZHENG

Effective date: 201501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01608 JINGHAI, TIANJIN TO: 100083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05

Address after: 10008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eony garden in the north 2 A, 30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Q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Two street Tianjin city Jinghai County 301608 PA Tang Guan Tun Zhen word Street No. 2

Patentee before: Shi Mingzhe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8

Address after: 301608 No.2, Bazi street, 2nd Street, tangguantun Town, Jinghai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Shi Mingzheng

Address before: 100083,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eony garden in the north 2 A, 30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AQ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MISS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