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1934B -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1934B
CN101561934B CN2009101330309A CN200910133030A CN101561934B CN 101561934 B CN101561934 B CN 101561934B CN 2009101330309 A CN2009101330309 A CN 2009101330309A CN 200910133030 A CN200910133030 A CN 200910133030A CN 101561934 B CN101561934 B CN 101561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ual change
boundary line
unit
annular reg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30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1934A (zh
Inventor
服部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1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1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1Texturing; Colouring; Generation of texture or colou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图像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渐变(其中指定颜色的色值从渐变的中心通过环形区域变化)的图像。该图像生成装置包括: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渐变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区域确定单元,该区域确定单元基于由提取单元提取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下述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具有规定的宽度,并且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以及绘制单元,该绘制单元绘制环形区域,使得用一种颜色绘制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环形区域中的颜色彼此不相同。

Description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使用计算机的文档准备系统和文档打印系统的高性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实现复杂的绘图表现。例如,使用了大量的渐变(在规定的绘制区域中逐渐地改变颜色),用于表现效果、表现三维形状等等。 
为了使用打印机打印此种渐变(即,具有渐变的图像)或者在显示器上显示此种渐变,必需生成位图格式的渐变图案并且将渐变图案绘制在页存储器或者帧存储器上。 
在传统的技术中,通过连续地绘制(重叠)在色值上略微不同的多个区域,同时逐渐地位移每个区域的绘制位置来执行渐变的绘制。例如,为了绘制其中颜色在如同心圆的图案中平滑地变化的渐变,首先绘制大圆并且用规定的颜色对其进行填充。接下来,在先前已绘制的(填充的)圆中(重叠在先前已绘制的(填充的)圆上)绘制稍微较小的圆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对其进行填充。重复该处理多次直到绘制位置(当前绘制的圆)足够地接近同心圆的中心(例如,请参见日本专利临时公开HEI 11-31231(在下文中被称为“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渐变绘制方法要求填充处理(用指定的颜色填充圆)的重复执行并且导致关于渐变绘制的处理负荷加重。 
考虑到上述问题的做出的本发明在下述方面是有优势的,即,能 够提供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其能够生成下述渐变,其中色值从渐变的中心通过处于规定形状的多个区域而变化,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相关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其中颜色从渐变的中心通过多个区域而变化的渐变的图像。该图像生成装置包括: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渐变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区域确定单元,该区域确定单元基于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具有规定的宽度;以及绘制单元,该绘制单元绘制环形区域,其中用一种颜色绘制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环形区域中的颜色彼此不相同。 
优选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区域设置单元,该区域设置单元从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边界线存储单元,该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使用如上所构造的图像生成装置,由区域设置单元从区域(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要由区域确定单元确定的环形区域,由此能够在渐变的整个绘制区域中从渐变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应使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通过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并且将指定已确定的内边界线的参数存储在边界线存储器单元中,同时由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确定为(与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该内边界线的参数已经被存储在边界线存储单元中。利用此种构造,通过连续地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每个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能够执行从区域(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外围 朝着渐变的中心的连续的环形区域的确定,由此能够保持与环形区域的确定有关的负荷较小。 
优选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区域设置单元,该区域设置单元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边界线存储单元,该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使用如上所构造的图像生成装置,由区域设置单元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要由区域确定单元确定的环形区域,由此能够在渐变的整个绘制区域中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渐变的外围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应使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由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并且将已确定的指定外边界线的参数存储在边界线存储单元中,同时由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确定为(与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该外边界线的参数已经被存储在边界存储单元中。通过此种构造,能够通过连续地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每个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来执行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的连续的环形区域的确定,由此能够保持与环形区域的确定有关的负荷较小。 
优选地,如果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则提取单元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图像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变换矩阵生成单元,该变换矩阵生成单元基于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和变换单元,该变换单元使用变换矩阵变换由提取单元提取的渐变图案参数。此外, 区域确定单元基于由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使用如上所构造的图像生成装置,在图像绘制指令是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的情况下,变换矩阵生成单元基于由提取单元提取的(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来生成用于将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同时,使用由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变换矩阵由变换单元变换由提取单元提取的(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基于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由区域确定单元确定环形区域(应用统一的色值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由于不是在椭圆形状中而是在正圆形状中确定环形区域,所以简化了用于确定环形区域的处理并且能够保持与环形区域的确定有关的负荷较小。通过计算由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并且使用逆矩阵对已经绘制的环形区域(已经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了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进行逆变换,能够容易地生成椭圆渐变(椭圆形状中的渐变)中的环形区域,已经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了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因此,能够生成椭圆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图像生成单元,该图像生成单元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渐变的图像,在所述渐变中颜色从渐变的中心通过环形区域变化;和打印单元,该打印单元将由图像生成单元生成的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图像生成单元包括: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渐变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区域确定单元,该区域确定单元基于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具有规定的宽度;以及绘制单元,该绘制单元绘制环形区域,其中用一种颜色绘制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环形区域中的颜色彼此不相同。 
优选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区域设置单元,该区域设置单元从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 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边界线存储单元,该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优选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区域设置单元,该区域设置单元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边界线存储单元,该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该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优选地,如果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则提取单元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图像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变换矩阵生成单元,该变换矩阵生成单元基于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和变换单元,该变换单元使用变换矩阵变换由提取单元提取的渐变图案参数。此外,区域确定单元基于由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使用如上构造的打印装置,由图像绘制指令指定的渐变(其中,色值从渐变的中心通过处于规定的形状的多个区域变化)能够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例如:纸),同时获得与上述的图像生成装置相类似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其中颜色从渐变的中心通过环形区域变化的渐变的图像的图像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提取步骤,该提取步骤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 指定渐变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区域确定步骤,该区域确定步骤基于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具有规定的宽度;以及绘制步骤,该绘制步骤绘制环形区域,其中用一种颜色绘制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环形区域中的颜色彼此不相同。 
优选地,区域确定步骤包括:区域设置步骤,该区域设置步骤从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该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确定由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边界线存储步骤,该边界线存储步骤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该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优选地,区域确定步骤包括:区域设置步骤,该区域设置步骤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该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确定由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边界线存储步骤,该边界线存储步骤存储指定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该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将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确定为由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优选地,如果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则提取步骤从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图像生成方法进一步包括:变换矩阵生成步骤,该变换矩阵生成步骤基于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和变换步骤,该变换步骤使用变换矩阵变换由提取步骤提取的渐变图案参数。此外,区域确定步骤基于由变换步骤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使用如上所构造的图像生成方法,能够达到与上面所描述的图像生成装置相类似的效果。 
结合附图从下面详细描述的考虑,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的)打印机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2A是示出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示例和由该元素指定的参数的示意图,其中 
Center=“Cx,Cy”: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Cx,Cy) 
GradientOrigin=“Gx,Gy”:渐变的中心坐标(Gx,Gy) 
RadiusX=“Rx”:X半径(X轴方向上的半径)Rx 
RadiusY=“Ry”:Y半径(Y轴方向上的半径)Ry 
GradientStop Color=“#RsGsBs”Offset=“0”:渐变的中心处的色值Rs,Gs,Bs 
GradientStop Color=“#ReGeBe”Offset=“1”:椭圆的外围处的色值Re,Ge,Be。 
图2B是示出根据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参数绘制的椭圆放射渐变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3A-3E是用于解释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解释计算在正圆放射渐变的绘制中确定的每个环形区域的色值和边界线坐标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A-5F是用于解释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由打印机控制单元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由打印机控制单元执行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由打印机控制单元执行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 
图9A-9E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实施例中由打印机控制单元执行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将会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10)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打印机1(装备有喷墨头19的喷墨打印机)是用于通过从喷墨头19的喷嘴朝向片材(例如,纸)排出墨滴来执行打印的外围装置。打印机控制单元10是用于控制打印机1的全部操作,同时生成打印机1要打印的图像数据的单元。 
经由通信电缆或者无线通信将打印机1连接至PC(个人计算机)100。当接收到从PC 100传输的打印命令时,分析和打印命令一起从PC 100传输的根据XPS(XML页面规格)描述的电子文档(在下文中称为“XPS文档”),并且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生成根据XPS文档的图像数据,然后通过喷墨头19将根据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在片材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示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图像绘制指令)被包括在XPS文档中,则由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 
打印机控制单元10被构造为能够生成椭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放射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顺便说明,“椭圆放射渐变”意指椭圆形状中的渐变(即,具有渐变的图像),其中从渐变的中心到椭圆形状的外围,色值放射状地变化(有多个椭圆区域,在每个椭圆区域中,用统一的色值来绘制)。 
接下来,将会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详细构造。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装备有操作面板14、LCD(液晶显示器)15、馈送电机(LF电机)16、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片材传感器18、喷墨头19、头驱动器20和接口21、以及打印机控制单元10。 
在这些组件之中,经由I/O端口23将操作面板14、LCD 15、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片材传感器18、头驱动器20以及接口21连接至打印机控制单元10。将馈送电机16连接至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将喷墨头19连接至头驱动器20。 
打印机控制单元10包括通过总线22连接在一起的CPU(中央处理器)11、ROM(只读存储器)12和RAM(随机读取存储器)13。总线22连接至I/O端口23,经由总线22在打印机控制单元10和被连接至I/O端口23的每个组件之间通信信号。 
CPU 11是下述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根据存储在ROM 12和RAM13中的程序和定值(数据)、经由接口21从PC 100接收到的各种信号等等控制打印机1并且生成要由打印机1打印的图像数据。 
ROM 12是存储要由CPU 11执行的控制程序12a、要由控制程序12a参考的定值等等的不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控制程序12a中包括了执行打印处理(在图6的流程图中示出)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在图7的流程图中示出)所需要的程序。 
当经由接口21从PC 100接收到打印命令时,由CPU 11运行用于打印处理(图6的流程图)的程序,由此分析和打印命令(例如,XPS文档)一起从PC 100接收到的数据并且生成根据数据的图像(图像数据)。 
同时,在从PC 100接收到XPS文档和接收到的XPS文档包括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作为用于绘画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的情况下,由CPU11运行用于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的流程图)的程序作为用于打印处理(图6)的程序的子程序。 
通过运行用于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的程序,CPU 11生成用于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到正圆形状(其中心位于原点)的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然后绘制用于正圆形状的(在正圆形状中绘制)放射渐变(正圆放射渐变)。顺便说明,“正圆放射渐变”意指正圆形状中的渐变(即,具有渐变的图像),其中色值从渐变的中心到正圆形状的外围放射状地变化(具有多个正圆区域,在每个正圆区域中,使用统一的色值来绘制)。CPU 11计算生成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并且通过使用逆矩阵逆仿射变换正圆形状(其中,已经绘制了渐变)来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稍后将会参考图3A-3E详细地解释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原理。 
同时,当为通过对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绘制放射渐变时,由CPU 11运行用于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的流程图)的程序作为用于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的程序的子程序。 
通过运行用于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的程序,CPU 11提取指定要绘制的正圆放射渐变的渐变图案的参数,确定要使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通过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进行每个环形区域的确定和绘制来为正圆形状(在正圆形状中)绘制放射渐变。稍后将会参考图4和图5A-5F详细地解释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原理。 
RAM 13是用于暂时地存储各种数据的可重写的易失性存储器。在RAM13中保留诸如XPS数据存储器13a、渐变参数存储器13b、变换矩阵存储器13c、第一色值存储器13d、第二色值存储器13e、第一边界线存储器13f、第二边界线存储器13g以及页存储器13h的存储区域。 
XPS数据存储器13a是用于暂时地存储和打印命令一起从PC 100接收到的XPS文档的存储器(存储区域)。在从PC 100接收到XPS文档之后,借助于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接口21将接收到的XPS文档传输至RAM 13的XPS数据存储器13a,由此从PC 100接收到的XPS文档被存储在XPS数据存储器13a中。 
当执行打印处理(请参见图6,稍后解释)时,由CPU 11读出存储在XPS数据存储器13a中的XPS文档并且分析XPS文档的内容。CPU 11通过根据XPS文档的内容执行图像绘制处理来生成要由打印机1打印的图像数据,并且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 
渐变参数存储器13b是用于存储关于椭圆放射渐变的参数和关于正圆放射渐变(即,在通过对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中的放射渐变)的参数。 
当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示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图像绘制指令)被包括在存储在XPS数据存储器13a中的XPS文档中时,CPU 11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作为打印处理(图6)的一个步骤,其中从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中提取(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将提取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渐变图案参数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稍后将会参考图2A和图2B详细地解释被包括在XPS文档中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和被包括在该元素中的参数。 
在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参数当中,(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用于生成用于椭圆形状到正圆形状(其中心位于原点)的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 
在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参数当中,通过使用上述变换矩阵对包括在(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中的渐变中心坐标(请参见图2A和图2B)进行仿射变换。 
在经历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以及通过对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的半径和中心坐标也被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中,CPU 11基于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参数生成正圆放射渐变(在通过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中的放射渐变)。 
变换矩阵存储器13c是用于存储用于从(由XPS文档中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到正圆形状的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的存储器。通过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请参见图7,稍后解释),CPU 11基于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从椭圆形状到正圆形状(其中心位于原点)的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然后将生成的变换矩阵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 
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用于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存储的渐变图案参数中包括的渐变中心坐标(请参见图2A和图2B)的仿射变换。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不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则CPU 11通过将旋转元素添加至原始的变换矩阵来生 成新的变换矩阵使得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将会被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通过覆写原始的变换矩阵将最新生成的变换矩阵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稍后将会参考图3A-3E解释旋转元素(其被添加至原始的变换矩阵)。 
通过使用最终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即,已经添加了旋转元素的变换矩阵)再次对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椭圆放射渐变的渐变中心坐标(参见图2A和图2B)进行仿射变换。经历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被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作为正圆放射渐变的渐变中心坐标。 
为了计算逆矩阵,CPU 11参考最终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即,已经添加了转动元素的变换矩阵)。然后,通过使用计算的逆矩阵对正圆形状(其中,已经绘制了渐变)进行逆仿射变换,由CPU 11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 
当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时,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中使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和第二色值存储器13e,用于存储环形区域的色值。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CPU 11计算要确定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坐标,计算用于与前面的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绘制的色值(红/绿/蓝色值),并且将计算的色值暂时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同时,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已经存储器了前面的环形区域(已经为前面的环形区域计算了内边界线坐标)的色值(红/绿/蓝色值)。CPU 11从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读出所述色值并且用具有所述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前面的)环形区域。 
在完成(前面的)环形区域的绘制之后,CPU 11将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色值(被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复制到第一色值存储器 13d中,这允许当已经确定了紧邻的内环形区域时CPU 11通过从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读出色值来确定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色值。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中使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和第二边界存储器13g,用于当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时存储指定环形区域的外和内边界线的坐标。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CPU 11计算要确定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坐标,并且将计算的内边界线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 
同时,第一边界存储器13f存储与要确定的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坐标,即,要确定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坐标。因此,CPU 11指定夹在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外边界线坐标和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内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作为要确定的环形区域。 
在用具有从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读出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指定的(确定的)环形区域之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内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其后,这允许CPU 11参考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边界线坐标作为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 
页存储器13h是用于以位图格式存储要由打印机1打印的(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在页存储器13h上光栅化通过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生成的椭圆放射渐变和根据数据(例如,XPS文档)生成的其它图像数据。 
当通过根据和打印命令一起从PC 100接收到的数据的打印处理(图6)要由打印机1打印的图像数据已经在页存储器13d上被光栅化 时,CPU 11驱动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和头驱动器20,并从而将与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在页存储器13h上被光栅化)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打印在片材上(例如,纸)。 
操作面板14是包括用于让用户进行打印机设置、输入指令等等的输入按钮的用户接口。LCD 15是用于取决于操作面板14上的用户操作而显示各种信息(菜单、打印机1的操作状态等等)的显示装置。 
馈送电机(LF电机)16是用于在馈送方向的下游或者上游传送(被放置在打印机中/上的规定位置的)片材的步进电机。由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根据来自于CPU 11的指令执行馈送电机16的驱动控制。通过驱动馈送电机16,片材被传送到喷墨头19的下表面(面对喷嘴的尖头)。 
作为具有多个喷嘴(未示出)和致动器(未示出)的打印头的喷墨头19,装备有与四种颜色的墨水(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相对应的四个喷墨头单元。头驱动器20是用于驱动喷墨头19的致动器的驱动电路。 
CPU 11基于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的图像数据生成与四种颜色的墨水(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相对应的多值数据并且经由门阵列(未示出)将生成的多值数据发送至头驱动器20。头驱动器20生成与从CPU 11供给的多值数据相对应的驱动脉冲并且将驱动脉冲供给与喷嘴相对应的致动器,由此选择性地从喷嘴排出墨滴并且将与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打印在片材上。 
接口21是用于控制打印机1和PC 100之间的数据通信的单元。打印机1经由接口21从PC 100接收打印命令和指定要被打印的图像的数据(例如,XPS文档)。 
在从PC 100接收了打印命令之后,接口21将(用于报告打印命 令的接收的)中断信号发送至CPU 11。在从PC 100接收了XPS文档之后,接口21借助于DAM(直接存储器存取)将接收到的XPS文档传输至RAM 13中的XPS数据存储器13a。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图2A和图2B详细地解释被包括在XPS文档中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细节。图2A是示出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示例和由该元素指定的参数的示意图。图2B是示出根据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参数绘制的椭圆放射渐变的示例的示意图。 
如图2A中所示,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是由多个属性和子元素组成。在属性和子元素当中,“中心(Center)”属性31、“半径X(RadiusX)”属性33和“半径Y(RadiusY)”属性34给出(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同时,“渐变原点(GradientOrigin)”属性32和放射渐变画笔.渐变停止(RadialGradientBrush.GradientStop)元素35给出(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 
“中心”属性31指定图2B中所示的椭圆形状的中心的坐标(Cx,Cy)。这里,“椭圆形状的中心”意指椭圆形状的长轴和短轴彼此相交的点。 
“渐变原点”属性32指定图2B中所示的渐变的中心的坐标(Gx,Gy)(即,渐变中心坐标)。这里,“渐变的中心”意指放射渐变的颜色变化开始的点(即,渐变的开始点)。 
放射渐变表现为使得其颜色从其中心到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作为渐变中颜色变化的终点(渐变的终点))逐渐地变化。 
附带地,按照由在由XPS文档指定的打印区域的左上角处限定的原点处以直角彼此相交的两个坐标轴(X轴,Y轴)表示的正交坐标系 描述由“中心”属性31和“渐变原点”属性32给出的参数(请参见图2B)。 
在该正交坐标系中,(正)X轴在打印区域的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延伸,而(正)Y轴在打印区域的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延伸。 
在图2A中所示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示例中,通过“中心”属性31将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指定为(150,150),而通过“渐变原点”属性32将渐变的中心坐标指定为(200,170)。 
同时,“半径X”属性33指定X轴方向上的椭圆形状的半径Rx(在下文中被称为“X半径”),并且“半径Y”属性34指定Y轴方向上的椭圆形状的半径Ry(在下文中被称为“Y半径”)。 
附带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设置(由“半径X”属性33和“半径Y”属性34的参数指定的)椭圆形状的长/短轴。 
因此,Rx或者Ry中较小的一个表示椭圆形状的短轴半径,而Rx或者Ry中的较大的一个表示椭圆形状的长轴半径。如图2B中所示,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椭圆形状的长度分别为2Rx和2Ry。 
在图2A中所示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示例中,通过“半径X”属性33将X半径指定为“140”,并且通过“半径Y”属性34将Y半径指定为“100”。 
同时,放射渐变画笔.渐变停止元素35给出指定渐变的色值的参数。元素35包括两个子元素:渐变停止元素35a和35b。每个渐变停止元素(35a和35b)包括“颜色(color)”属性和“偏移量(offset)”属性。 
“颜色”属性指定在由“偏移量”属性指定的点处的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色值。在“颜色”属性中,色值被描述为六位十六进制数字,其中,最高有效位的两位指定红色值(Rs或者Re),接下来的两位指定绿色值(Gs或者Ge),并且最低有效位的两位指定蓝色值(Bs或者Be)。 
“偏移量”属性指定具有由“颜色”属性指定的色值的点。例如,当“偏移量”属性的值为“0”时,意味着由“颜色”属性指定的色值是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当“偏移量”属性的值为“1”时,意味着由“颜色”属性指定的色值是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处(即,在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 
因此,由渐变停止元素35a指定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色值(Rs,Gs,Bs)(请参见图2),而由(渐变停止元素35b指定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处(即,在渐变的终点处)的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色值(Re,Ge,Be)(请参见图2B)。 
在图2A中所示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示例中,通过渐变停止元素35a将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s,Gs,Bs)指定为(FF)16,(FF)16和(00)16。 
同时,通过渐变停止元素35b将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处(即,渐变的终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e,Ge,Be)指定为(00)16,(00)16和(FF)16。附带地,值“(FF)16”表示十六进制表示法中的“FF”(十进制表示法中的“255”),并且值“(00)16”表示十六进制表示法中的“00”(十进制表示法中的“0”)。 
使用包括这样的属性和子元素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从由“中心”属性31给出的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Cx,Cy)确定(由“中心”属性 31给出的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Cx,Cy)指定)打印区域中的椭圆形状的绘制位置,从由“半径X”属性33和“半径Y”属性34给出的椭圆形状的X半径和Y半径确定(由“半径X”属性33和“半径Y”属性34给出的椭圆形状的X半径和Y半径指定)椭圆形状的外围的形状和尺寸,如图2B中所示。从上述信息,确定了打印区域中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的位置。 
同时,由“渐变原点”属性32给出的渐变中心坐标(Gx,Gy)来确定(指定)打印区域中渐变的中心的位置。 
取决于渐变的中心和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各个点之间的距离,通过使用由渐变停止元素35a指定的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s,Gs,Bs)和由渐变停止元素35b指定的椭圆形状的外围上的点处(即,渐变的终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e,Ge,Be),通过插值确定椭圆形状中的渐变图案。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3A-3E解释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原理。图3A-3E是用于解释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原理的示意图。在下述解释中,如下所示的3×3矩阵被表示为(a,b,c,d,e,f)。 
( a , b , c , d , e , f ) = a , b , 0 c , d , 0 e , f , 1
在本实施例中,当和打印命令一起从PC 100接收到的数据是XPS文档并且XPS文档包括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时,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11)首先从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提取图3A中所示的参数,即,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即,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Cx,Cy)、X半径Rx和Y半径Ry)以及指定要在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即,渐变的中心坐标(Gx,Gy),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 值(Rs,Gs,Bs)和椭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Ge,Be))(图3A中的S1)。 
附带地,图3A是示出根据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参数绘制的椭圆放射渐变的示例的示意图(几乎与图2B相同)。 
接下来,根据下面的等式(1),通过使用提取的椭圆形状参数,CPU 11生成用于将图3A中所示的椭圆形状仿射变换到图3B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其半径是Rx且中心坐标是(0,0))的变换矩阵A(图3B中的S2)。 
A=(1,0,0,Rx/Ry,-Cx,-(Rx/Ry)·Cy)…(1) 
附带地,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解释了将图3A中所示的椭圆形状仿射变换成图3B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的情况,但是图3A中所示的椭圆形状也可以被仿射变换成具有半径Ry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或者具有半径R(任意值)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在前一种的情况下,根据下面的等式(2)生成变换矩阵A。在后一种情况下,根据下面的等式(3)生成变换矩阵A。 
A=(Ry/Rx,0,0,1,-(Ry/Rx)·Cx,-Cy)…(2) 
A=(R/Rx,0,0,R/Ry,-(R/Rx)·Cx,-(R/Ry)·Cy)…(3) 
接下来,CPU 11使用由等式(1)生成的变换矩阵A对图3A中所示的渐变中心坐标(Gx,Gy)进行仿射变换(图3B中的S3)。然后,CPU 11判断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的中心(请参见图3B)是否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如果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不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则CPU 11计算正Y轴与连接原点(0,0)和渐变中心的线段之间的角度θ(请参见图3B)(图3B中的S4)。 
接下来,根据下面的等式(4)CPU 11生成用于围绕原点旋转角度θ(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B1,然后如下面等式(5)所示,通过将变换矩阵A乘以变换矩阵B1生成变换矩阵B(即,已经添加了旋转元素的变换矩阵A)(图3C中的S5)。 
B1=(cosθ,sinθ,-sinθ,cosθ,0,0)…(4) 
B=A·B1…(5)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由等式(1)生成的变换矩阵A进行的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则等式(1)的变换矩阵A直接被用作变换矩阵B。 
接下来,CPU 11通过使用变换矩阵B再次仿射变换图3A中所示的渐变中心坐标(Gx,Gy),由此图3A中所示的椭圆形状被变换成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并且渐变中心被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如图3C中所示。 
接下来,CPU 11执行光栅化处理用于为图3C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在图3C中所示的正圆形状中)绘制放射渐变(图3C中的S6)。具体地,CPU 11生成图3D中所示的放射渐变使得渐变中的红/绿/蓝色值从渐变的起点(即,仿射变换之后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的渐变中心)处的值(Rs,Gs,Bs)到渐变的终点(即,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值(Re,Ge,Be)逐渐地变化。 
通过以位图的格式将生成的正圆形状中的放射渐变(正圆放射渐变)存储在RAM 13中,完成了光栅化处理。稍后将会参考图4和图5A-5F详细地解释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 
最后,对其中已经绘制了如图3D中所示的(存储在RAM13中的)渐变的正圆形状,CPU 11执行逆仿射变换(图3D中的S7)。使用作 为变换矩阵B(用于图3A中所示的椭圆形状到图3C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其中已经在此点绘制了渐变))的仿射变换的逆的变换矩阵来执行逆仿射变换。 
通过绘制通过由变换矩阵B进行的(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而获得的正圆形状中的渐变,并且然后通过如上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对(其中已经绘制了渐变的)正圆形状执行逆仿射变换,能够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如图3E中所示。以位图的格式将如上生成的椭圆放射渐变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由此完成了椭圆放射渐变的光栅化。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4和图5A-5F详细地描述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3C中的S6)。虽然为每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独立地执行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时,但是在这里将会参考图4和图5A-5F只解释对于红色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对于绿色和蓝色的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与对于红色的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稍后解释)相同,从而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说明和解释。 
图4是用于解释用于计算每个环形区域(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色值和边界线坐标的方法的示意图,在正圆放射渐变的绘制中确定了每个环形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正圆形状中的色值以规定的速率(将会在后面描述色值变化k)从值Rs(位于渐变的中心(起点)处)到值Re(位于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变化,计算每个环形区域的色值。通过计算正圆中的每一个的中心坐标和半径(作为环形区域的边界),获得由每个正圆指定的每条边界线的坐标。 
具体地,CPU 11将正圆形状(正圆0)的外围的中心坐标C0和半径r0分别确定为(0,0)和Rx,然后将(由中心坐标C0和半径r0指定的)正圆0的(外围的)坐标作为正圆形状中最外面的环形区域 的外边界线坐标。接下来,CPU 11将正圆0上的点的(红)色值设置为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值Re,然后将正圆形状中最外面的环形区域的色值(R0)设置为(Re-k)。 
在这里,“k”表示在两个相邻的环形区域之间的色值中的变化(差)。在本实施例中,当渐变中心处的色值Rs大于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时色值变化k被设为负值(例如,“-1”),或者当渐变中心处的色值Rs小于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时色值变化k被设为正值(例如“+1”)。附带地,考虑到人类感觉、颜色空间的特性、打印机1的颜色重现性能等等,可以适当地设置色值变化k的绝对值使得渐变中的颜色变化看起来平滑。 
接下来,CPU 11通过使用下面的等式(6)-(9)计算内正圆1(用作正圆形状中的最外面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并且还用作与最外面的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中心坐标C1(C1x,C1y)和半径r1以及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色值R1。从获得的中心坐标C1(C1x,C1y)和半径r1,CPU 11计算由正圆1指定的边界线的坐标。 
C1x=0…(6) 
C1y=G′y·k/(Re-Rs)…(7) 
r1=r0-r0·k/(Re-Rs)…(8) 
R1=Re-2k…(9) 
其中,“G′y”表示通过变换矩阵B进行的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的Y坐标。 
类似地,CPU 11计算每个后面的(里面的)正圆2、3、……、n、……(用作每个环形区域的外或内边界线)的中心坐标和半径以及每个环形区域的色值,然后基于每个正圆的中心坐标和半径计算每条边界线 (由每个正圆指定的)的坐标。通过使用下面的等式(10)-(13)计算每个正圆n(n还可以是0或1)的中心坐标Cn(Cnx,Cny)和半径rn以及每个环形区域(其外边界线是正圆n)的色值Rn: 
Cnx=0…(10) 
Cny=G′y·n·k/(Re-Rs)…(11) 
rn=r0-r0·n·k/(Re-Rs)…(12) 
Rn=Re-(n+1)·k…(13)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计算(在正圆放射渐变的绘制中确定的)每个环形区域的色值和边界线坐标。 
由于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变换矩阵B的仿射变换使正圆放射渐变的渐变中心已经被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因此在用作环形区域之间的边界线的每个正圆的中心坐标的计算中X坐标能够被固定为“0”。换言之,每个正圆的中心坐标能够作为一维函数(仅使用Y坐标)来计算,由此能够显著地减少获得中心坐标所需要的计算量。 
此外,通过由通过变换矩阵B进行的仿射变换使渐变中心被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能够被固定在正圆形状的中心或者正圆形状的中心的正侧上的位置。 
接下来,在下面将会参考图5A-5F解释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3C中的S6)的流程。图5A-5F是用于解释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通过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红/绿/蓝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在RAM 13上对正圆放射渐变进行光栅 化。 
具体地,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首先指定(其中绘制了正圆放射渐变的)图像区域的外围作为最外面的环形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环形区域#0”,它围绕着上述的“正圆形状中的最外面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并且将边界线的坐标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图5A)。在该步骤中,CPU 11还将环形区域#0的色值设置为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并且将色值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 
接下来,CPU 11将上述的正圆形状(正圆0)的外围的中心坐标C0和半径r0分别确定为(0,0)和Rx,基于中心坐标C0和半径r0计算正圆0的坐标,并且将获得的正圆0的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作为环形区域#0的内边界线坐标(图5B)。 
在该步骤中,通过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减去色值变化k,CPU 11还确定与环形区域#0相接的下一个内环形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环形区域#1”)的色值R0,并且将确定的色值R0=(Re-k)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 
接下来,CPU 11将夹在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环形区域#0的)外边界线坐标和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环形区域#0的)内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确定为环形区域#0,然后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0(图5C)。 
在绘制了环形区域#0之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环形区域#0的内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环形区域#1的外边界线坐标,还同时将(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的)环形区域#1的色值复制到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 
接下来,CPU 11根据等式(10)-(12)确定(作为环形区域#1的内边界线的)正圆1的中心坐标C1和半径r1,基于中心坐标C1和半径r1计算正圆1的坐标,并且将获得的正圆1的坐标存储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图5D)。 
在该步骤中,CPU 11还根据等式(13)确定与环形区域#1相接的下一个内环形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环形区域#2”)的色值R1并且将已确定的色值R1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 
接下来,CPU 11将夹在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环形区域#1的)外边界线坐标和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环形区域#1的)内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确定为环形区域#1,然后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1(图5E)。 
在绘制了环形区域#1之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环形区域#1的内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环形区域#2的外边界线坐标,还同时将(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的)环形区域#2的色值复制到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 
其后,CPU 11为朝着渐变的中心的后面的环形区域重复图5D和图5E中所示的步骤。当为环形区域完成了图5E的步骤时,如果与在图5E的步骤中绘制的环形区域相接的下一个内环形区域的色值(即,从第二色值存储器13e复制到第一色值存储器13d的色值)已经等于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Rs,则处理从循环(图5D和图5E)中退出并且进入图5F中所示的步骤。 
在图5F的步骤中,CPU 11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即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Rs的一种颜色绘制剩余的环形区域(在其坐标已经从第二边界存储器13g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边界线内部)。 
通过上述处理(图5A-5F),能够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并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由此能够在RAM 13上光栅化正圆放射渐变。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6描述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打印处理的处理流程。图6是打印处理的流程图。当CPU 11检测到(从接口21发送的用于通知CPU 11打印命令的接收的)中断信号时,启动下述打印处理,该打印处理用于基于经由接口21从PC 100(伴随着打印命令)接收到的数据生成要由打印机1打印的图像数据并且打印出生成的图像数据。 
在打印处理的开始,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判断从PC 100伴随着打印命令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XPS文档(根据XPS描述的文档)(S11)。当数据是XPS文档(S11:是)时,CPU 11从XPS数据存储器13a读出(已经借助于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从接口21传输到XPS数据存储器13a的)XPS文档,分析XPS文档的内容,并且获取包括在XPS文档中的一个元素(S12)。 
接下来,CPU 11判断S12中获取的元素是否为放射渐变画笔元素(S13)。当获取的元素是放射渐变画笔元素(S13:是)时,(判断获取的元素是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时)CPU 11执行将会在后面加以描述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S14)。 
通过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能够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在页存储器13h上光栅化生成的椭圆放射渐变。在步骤S14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16。 
另一方面,当在S12中获取的元素不是放射渐变画笔元素(S13:否)时,CPU 11执行与获取的元素相对应的光栅化处理,将通过光栅化处理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S15),并且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CPU 11判断XPS文档是否还包括在S12中还没有提取的(获取的)元素。当XPS文档包括还没有提取的元素(S16:是)时,CPU 11返回到步骤S12以为下一个元素重复步骤S12-S16。 
重复步骤S12-S16直到在S12中提取了XPS文档中包括的所有元素并且为所有的元素完成了光栅化处理(S14或者S15)(S16:否),由此由XPS文档指定的图像数据在页存储器13h上被光栅化。 
在S12中已经提取了XPS文档中包括的所有元素并且已经为所有的元素完成了光栅化处理(S14或者S15)的情况下(S16:否),处理进入步骤S18。 
同时,当在S11中从PC 100伴随着打印命令接收到的数据不是XPS文档(S11:否)时,CPU 11根据伴随着打印命令接收到的数据的内容生成(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然后将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S17)。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CPU 11基于在S11-S17中生成并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的图像数据将信号发送到馈送电机驱动电路17和头驱动器20,由此驱动馈送电机16和喷墨头19并且将根据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在片材上(图6的打印处理完成)。 
通过上面解释的打印处理(图6),在从PC 100接收了打印命令之后,基于伴随着打印命令的数据能够生成图像数据,并且能够将根据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打印在片材上。 
在打印处理中,当从PC 100接收XPS文档作为伴随着打印命令的数据时,分析XPS文档。当放射渐变画笔元素被包括在XPS文档中时,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在下面解释),由此允许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7解释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作为图6中的步骤S14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是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 
当在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打印处理(图6)中伴随着打印命令的数据是XPS文档并且放射渐变画笔元素被包括在XPS文档中描述的元素中时,执行用于生成由被包括在XPS文档中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将会在下面联系用于图3A-3E中所示的椭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前述原理来解释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 
在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开始,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从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中提取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Cx,Cy)、X半径Rx以及Y半径Ry(请参见图2A和图2B)作为(指定椭圆形状的)椭圆形状参数,并且将提取的参数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S21)。 
接下来,CPU 11从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中提取渐变的中心坐标(Gx,Gy)、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s,Gs,Bs)和椭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红/绿/蓝色值(Re,Ge,Be)(请参见图2A和图2B)作为(指定要在椭圆形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的)渐变图案参数并且将提取的参数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S22)。这些步骤S21和S22对应于图3A中所示的步骤S1。 
接下来,CPU 11读出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椭圆形状参数,并且通过使用等式(1)生成用于从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请参见图3A)到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请参见图3B)的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A,并且将生成的变换矩阵A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S23)。该步骤S23对应于图3B中所示的步骤S2。 
附带地,步骤S23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使用等式(2)生成不同的变换矩阵A并且将生成的变换矩阵A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以便于将椭圆形状仿射变换到具有半径Ry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如上所述。步骤S23也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使用等式(3)生成不同的变换矩阵A并且将生成的变换矩阵A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以便于将椭圆形状仿射变换到具有半径R(任意值)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如上所述。 
在生成变换矩阵A并且将其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S23)之后,CPU 11使用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A对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渐变中心坐标(Gx,Gy)进行仿射变换(S24)。该步骤S24对应于图3B中所示的步骤S3。 
接下来,CPU 11判断通过S24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渐变中心坐标是否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S25)。当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S25:是)时,CPU 11保持变换矩阵A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以便于使用变换矩阵A直接作为变换矩阵B(S26)。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28。 
另一方面,当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没有位于Y轴的非负部分上(S25:否)时,CPU 11计算正Y轴和连接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与原点(0,0)的线段之间的角度θ(请参见图3B)(图3B中所示步骤S4),通过使用等式(4)和(5)将围绕原点(0,0)旋转角 度θ的旋转操作(即,前述的旋转元素)添加至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A来生成变换矩阵B(图3C中所示的步骤S5),并且通过覆写变换矩阵A将生成的变换矩阵B存储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S27)。其后,处理进入步骤S28。 
通过如上地执行步骤S25-S27,能够生成变换矩阵B,该变换矩阵B用于将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形状(请参见图3A)仿射变换到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的正圆形状并且将渐变中心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请参见图3C)。 
在步骤S28中,CPU 11通过这次使用变换矩阵B对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的渐变中心坐标(Gx,Gy)进行仿射变换,并且将仿射变换的渐变中心坐标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由此将渐变的中心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 
在该步骤S28中,通过使用变换矩阵B对椭圆形状进行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的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也被存储在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当在稍后将会解释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生成正圆放射渐变时参考这些参数。 
接下来,CPU 11执行稍后将会解释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S29),由此能够为图3C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能够在图3C中所示的正圆形状(具有半径Rx和中心坐标(0,0)中)绘制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以位图的格式将正圆放射渐变存储在RAM 13中(光栅化)。该步骤S29对应于图3C中所示的步骤S6。 
在接下来的步骤S30中,CPU 11计算在S26或者S27中已经被保持或者保存在变换矩阵存储器13c中的变换矩阵B的逆矩阵C。通过使用逆矩阵C,CPU 11对在S29中存储在RAM 13中的正圆放射渐变 进行逆仿射变换,将逆仿射变换的结果以位图的格式存储在页存储器13h中(S31),并且结束图7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 
通过步骤S31,能够如图3E中所示地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并在页存储器13h上光栅化。该步骤S31对应于图3E中所示的步骤S7。 
如上,在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首先在正圆形状中绘制渐变(没有直接在椭圆形状中绘制指定的渐变),由此能够基于正圆的轨迹计算要用不同的色值绘制的环形区域之间的每条边界线。由于与直接为椭圆形状绘制渐变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用于渐变的绘制的计算,所以能够显著地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此外,由于计算(基于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的以将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B的逆矩阵C并且使用逆矩阵C对其中已经绘制了渐变的正圆形状进行逆仿射变换,所以能够容易地生成根据椭圆形状的放射渐变和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渐变图案。 
因此,在根据XPS描述的文档中存在放射渐变画笔元素的情况下,能够生成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此外,由于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的中心被放置在Y轴上,因此沿着Y轴计算正圆形状(在每个正圆形状中,用统一的色值来绘制)的中心位置(中心坐标)并且为正圆绘制渐变。通过此种方法,能够通过使用由中心位置的Y坐标表示的一维函数来计算正圆(正圆形状,在每个正圆形状中,用统一的色值来绘制)的中心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地减少正圆形状中渐变的绘制所需要的计算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与放射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8解释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作为图7中的步骤S29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是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该处理以在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生成正圆放射渐变(即,用于为通过对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在通过对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中)绘制放射渐变)。虽然如上所述,为每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独立地执行该处理,但是将会在下面只描述对于红色的处理。因为在与用于红色的流程相同的流程中执行用于绿色和蓝色的处理,所以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关于它们的说明和解释。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开始,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从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读出并提取与通过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正圆形状中的渐变中心坐标(即,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以及渐变的起点(中心)处和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有关的信息(S41)。 
由于已经在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中执行了从椭圆形状到正圆形状的仿射变换以便于将中心坐标和半径设置为(0,0)和Rx,所以从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提取的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是(0,0)和Rx。 
分别将正圆放射渐变中的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和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设置为等于椭圆放射渐变的起点(中心)处上的色值Rs和椭圆放射渐变的终点(椭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请参见图2A和2B)。因此,仅通过从渐变参数存储器13b中读出(椭圆放射渐变的起点和终点处的)色值Rs和Re来提取正圆放射渐变的起点处和终点处的色值。 
接下来,CPU 11提取与整个图像区域(其中,绘制了正圆形状中 的渐变图案)有关的位置信息并且将与图像区域的外围有关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与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最外面的环形区域(环形区域#0)的外边界线有关的位置信息(S42),同时将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作为用于环形区域#0的色值(S43)。 
顺便说明,在XPS文档中指定区域的情况下,通过对XPS文档中指定的区域(其中,绘制了由放射渐变画笔元素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进行仿射变换来提取关于整个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当在XPS文档中没有指定区域(其中,绘制了椭圆放射渐变)时,通过对整个打印区域的仿射变换提取关于整个图像区域的位置信息。 
接下来,CPU11在RAM 13中保留用于存储变量n的存储器区域并且将变量n设置为初始值“0”(S44)。变量n用于指定图4中所示的每个正圆(0,1,…,n,…),所述每个正圆用作正圆形状中的环形区域(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边界。 
接下来,CPU 11判断正圆放射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是否等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S45)。 
当色值Rs和Re不相等(S45:否)时,CPU 11判断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是否小于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46)。 
当色值Rs小于色值Re(S46:是)时,CPU 11将色值变化k(两个相邻的环形区域之间的色值中的差)设置为“+1”(S47)并且其后进入步骤S49。 
另一方面,当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大于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46:否)时,CPU 11将色值变化k设置为“-1”(S48)并且其 后进入步骤S49。通过步骤S46-S48,取决于渐变的起点和终点处的色值Rs和Re之间的关系适当地设置色值变化k(两个相邻的环形区域的色值中的差)。 
在步骤S49中,CPU 11使用等式(13)计算(由变量n指定的)正圆n的色值并且将获得的色值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作为具有正圆n作为它的外边界的环形区域的色值(S49)。 
接下来,CPU 11使用等式(10)-(12)计算正圆n的中心坐标和半径,基于获得的中心坐标和半径计算正圆n的坐标,并且将获得的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作为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坐标(S50)。 
CPU 11将夹在在前述步骤S42或者步骤S52(稍后解释)中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外边界线坐标和在步骤S50中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内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确定为环形区域,然后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已确定的环形区域(S51)。顺便说明,通过将包括在相应的环形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的色值(被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存储在RAM 13中保留的图像区域绘制区域(用于图像区域的绘制)中,来执行绘制处理。 
其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中的色值复制到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还同时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S52)。 
通过步骤S52,在S49中计算的(具有正圆n作为外边界的环形区域的)色值被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并且正圆n的坐标被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接下来要绘制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因此,当为(接下来要绘制的)环形区域执行步骤S51时,由第一边界存储器13f指定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并且由第一色值 存储器13d指定要用于该环形区域的绘制的色值。 
由于正圆n的坐标(已经被计算作为当前处理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坐标)能够被指定为如上(与前面的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并且能够保持与环形区域的确定有关的负荷较小。 
在完成S52之后,CPU 11以1递增变量n(S53),由此将作为步骤S49和S50(色值、中心坐标以及半径的计算)的处理目标的正圆更改为下一个(紧邻的内)正圆。 
接下来,CPU 11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是否等于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S54)。如果不等于(S54:否),则CPU 11返回到S49并且再次执行步骤S49-S54。 
通过接下来的S49-S54的执行,为下一个(紧邻的内)环形区域进行绘制处理。重复地执行步骤S49-S54直到在S54中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等于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S54:是)。通过重复,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同时为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执行绘制处理。 
当在S54中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等于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S54:是)时,CPU 11从S49-S54的循环中退出并且进入步骤S55。 
在步骤S55中,CPU 11用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绘制由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围绕的整个区域并且结束图8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具体地,在RAM 13中保留的图像区域绘制区域中,为包括在相应的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存储的色值。 
通过步骤S55,用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绘制在正圆放射渐变的中心处形成的正圆区域,由此完成了在RAM 13上的正圆放射渐变的光栅化。 
同样当在S45中正圆放射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被判断为等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45:是)时,CPU 11进入步骤S55,用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绘制由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围绕的整个区域,并且结束图8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成了单色图像,其中用具有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即,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的一种颜色绘制整个图像区域。 
如上,通过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确定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每个环形区域(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并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因此,用具有与前面已确定的环形区域相对应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的绘制能够被限制到前面已确定的环形区域。 
换言之,在最后要生成的正圆放射渐变中,在用于生成放射渐变的处理中始终防止用特定(particular)的色值绘制应用不同于特定色值的色值绘制的每个区域,由此能够将与绘制处理有关的负荷减少到最低。 
此外,由于从图像区域的外围(其中,绘制了放射渐变)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在放射渐变的整个绘制区域中能够从放射渐变的外围朝着放射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因此,能够生成正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 制单元10,通过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在放射渐变的绘制中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能够生成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此外,使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当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100中接收的数据包括用于绘制放射渐变的指令时,由上面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生成放射渐变。因此,通过生成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能够执行放射渐变的打印。 
<实施例2> 
在下面,将会参考图9A-9E和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10)。在第一实施例中,打印机控制单元10通过从图像区域的外围(其中,绘制了放射渐变)朝着渐变的中心连续地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来生成正圆放射渐变。 
相反地,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通过从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绘制了放射渐变的图像区域的外围连续地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来生成正圆放射渐变。 
在下面的第二实施例的解释中,将会只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参考标记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从而将省略了对其的重复解释。 
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的电气构造不同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的电气构造,不同之处在于: 
在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中,存储用于执行图10的流程图的程序来代替用于执行图8的流程图的程序作为(包括在存储在ROM 12中的控制程序12a中的)用于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程序。同时,存储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程序(请参见图6和7)相同的程序作为用于打印处理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程序。 
通过运行用于图10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程序,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的CPU 11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连续地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稍后将会参考图9A-9E解释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用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绘制的原理的细节。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中,当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时,用在RAM 13中形成的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作为用于存储作为确定的目标的环形区域的色值的存储器。 
通过执行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10),CPU 11计算用于作为确定的结果的环形区域的绘制的色值并且将计算的色值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当已经确定了环形区域时,CPU 11读出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并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已确定的环形区域。顺便说明,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没有使用第二色值存储器13e,所以在第二实施例中RAM 13可以不包括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色值存储器13e。 
在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中,当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时,分别使用在RAM 13中形成的第一边界存储器13f和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作为用于存储指定作为确定 的目标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和外边界线的坐标的存储器。 
通过执行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CPU 11计算作为确定目标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坐标并且将计算的外边界线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 
同时,第一边界存储器13f用于存储与作为确定目标的环形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内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的坐标,即,作为确定目标的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的坐标。因此,CPU 11将被夹在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内边界线坐标和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外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指定为作为确定目标的环形区域。 
在用具有从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读出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指定的(确定的)环形区域之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外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这允许CPU 11其后参考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边界线坐标作为(作为下一个确定目标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坐标。 
上面是打印机控制单元10的电气构造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其它的特征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并从而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对其的重复说明和解释。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9A-9E解释第二实施例中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3C中的S6)的流程。图9A-9E是用于解释在第二实施例中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的示意图。 
虽然为每种颜色独立地执行此种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但是在这里参考图9A-9E只解释对于红色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对于绿色和蓝色的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与对于红色的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稍后解释)相同,并从而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和解释。 
在第二实施例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通过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红/绿/蓝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 
具体地,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先计算要在放射渐变的绘制中形成的环形区域的数量(M)并从而获得环形区域的边界的数量(M+1)。能够通过将渐变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色值差除以色值变化k来计算环形区域的数量(M)。 
接下来,CPU 11使用等式(10)-(12)确定正圆M(n=M)的中心坐标和半径,基于获得的中心坐标和半径计算正圆M的坐标,将正圆M指定为要用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Rs绘制的正圆区域的(外)边界,并且将获得的正圆M的坐标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图9A)。顺便说明,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还表示与正圆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在下文中被称为“环形区域#M”)的内边界线坐标。 
接下来,CPU 11将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Rs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并且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由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指定的)正圆区域,即,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Rs(图9B)。 
接下来,CPU 11使用等式(10)-(12),确定正圆(M-1)(n=M-1)的中心坐标和半径,其用作环形区域#M的外边界和与环形区域#M相接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M-1)的内边界,基于获得的中心坐标和半径计算正圆(M-1)的坐标,并且将获得正圆(M-1)的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图9C)。 
接下来,CPU 11使用等式(13)确定环形区域#M(由正圆(M-1)指定其外边界)的色值并且将获得的色值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接下来,CPU 11将被夹在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环形区域#M的)内边界线坐标和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环形区域#M的)外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确定为环形区域#M,然后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M(图9D)。 
在绘制了环形区域#M之后,CPU 11将正圆(M-1)的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由此环形区域#(M-1)的内边界线坐标被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其后,CPU 11为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的后面的环形区域重复图9C和9D中所示的步骤。 
当为环形区域完成了图9D的步骤时,如果在图9D的步骤中绘制的环形区域的色值(即,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已经变得等于通过从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减去色值变化k获得的色值,则处理退出循环(图9C和9D)并且进入图9E中所示的步骤。 
在图9E的步骤中,CPU 11使用具有正圆形状的外围(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剩余的区域(在从第二边界存储器13g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边界线坐标和图像区域的外围之间)。 
如上,在第二实施例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能够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并且用具有相应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由此能够在RAM 13上对正圆放射渐变进行光栅化。 
接下来,将会参考图10解释作为图7中的步骤S29的由第二实施 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10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流程图。 
与由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CPU 11)执行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相类似,由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执行图10的处理以在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生成正圆放射渐变(即,用于为通过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在通过椭圆形状的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中)绘制放射渐变)。 
虽然如上所述独立地为每种颜色(红色、绿色、蓝色)执行该处理,但是将在下面只描述对于红色的处理。因为在与用于红色的流程相同的流程中执行用于绿色和蓝色的处理,所以为了简明扼要省略了对其的说明和解释。 
在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开始,CPU 11(打印机控制单元10)从渐变参数存储器13b读出并提取与通过仿射变换获得的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正圆形状中的渐变中心坐标(即,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坐标)以及渐变的起点(中心)处和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有关的信息(S61),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中的步骤S41相类似。 
接下来,CPU 11提取与整个图像区域(其中绘制了正圆形状中的渐变图案)有关的位置信息并且将位置信息存储在RAM 13中(S62)。 
接下来,CPU 11判断正圆放射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是否等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S63)。 
当色值Rs和Re不相等(S63:否)时,CPU 11判断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是否小于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64)。 
当色值Rs小于色值Re(S64:是)时,CPU 11将色值变化k(两个相邻的环形区域之间的色值中的差)设置为“+1”(S65)并且其后进入步骤S67。 
另一方面,当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大于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64:否)时,CPU 11将色值变化k设置为“-1”(S66)并且其后进入步骤S67。通过步骤S64-S67,根据渐变的起点和终点处的色值Rs和Re之间的关系适当地设置色值变化k(两个相邻的环形区域之间的色值中的差)。 
接下来,CPU 11计算要在放射渐变的绘制中形成的环形区域(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的数量,从而获得环形区域的边界的数量(M+1),并且将变量n设置为M(边界的数量减1)(S67)。 
在该步骤中设置的变量n用于指定用作正圆形状中的环形区域(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边界的图4中所示的每个正圆(0,1,……,n,……)。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将渐变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色值差除以色值变化k计算环形区域的数量。 
接下来,CPU 11将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Rs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S68),使用等式(10)-(12)计算正圆n(正圆M)的中心坐标和半径,基于获得的中心坐标和半径计算正圆M的坐标,并且将获得的坐标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要用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绘制的正圆区域的边界线的坐标(S69)。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也将在后面用作与正圆区域相接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坐标。 
接下来,CPU 11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 种颜色绘制(由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坐标指定的)正圆区域(S70)。顺便说明,通过将包括在正圆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的色值Rs存储在RAM 13中保留的图像区域绘制区域(用于图像区域的绘制)中,来执行绘制处理。 
通过步骤S70,能够用具有渐变的起点(中心)处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在正圆放射渐变的中心处形成的正圆区域。 
在绘制了正圆区域之后,CPU 11以1递减变量n(S71)。该递减意味着(在下面用于计算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和色值的步骤中使用的)正圆到紧邻的外正圆的移动,由此当前处理的环形区域(作为色值和外边界线坐标的计算的目标)被更改为下一个(紧邻的外)环形区域。 
接下来,CPU 11使用等式(13)计算(由变量n指定的)正圆n的色值并且将获得的色值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作为具有正圆n作为其外边界的环形区域的色值(S72)。 
CPU 11还使用等式(10)-(12)计算正圆n的中心坐标和半径,从而计算正圆n的坐标,并且将获得的坐标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作为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S73)。 
接下来,CPU 11将被夹在在前述步骤S69或者步骤S75(稍后解释)中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内边界线坐标和在步骤S73中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外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确定为环形区域,然后用具有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已确定的环形区域(S74)。 
顺便说明,通过将包括在相应的环形区域中的每个像素的色值(被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存储在RAM 13中保留的图像区域绘 制区域中,来执行绘制处理。 
其后,CPU 11将存储在第二边界存储器13g中的边界线坐标复制到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S75),由此正圆n的坐标被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作为接下来要绘制的紧邻的外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坐标。因此,当为(接下来要绘制的)环形区域执行步骤S74时,由第一边界存储器13f指定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坐标。 
由于(已经被计算为当前处理过的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坐标的)正圆n的坐标能够被指定为如上紧邻的外环形区域(与前面的环形区域相接)的内边界线坐标,所以能够减轻与环形区域的确定有关的负荷。 
在完成A75之后,CPU 11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是否等于通过从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减去色值变化k获得的色值(S76)。如果不等于(S76:否),则CPU 11返回到S71并且再次执行步骤S71-S76。 
通过接下来执行S71-S76,为下一个(紧邻的内)环形区域进行绘制处理。重复地执行步骤S71-S76直到在S76中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等于通过从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减去色值变化k获得的色值(S76:是)。通过重复,从渐变的中心朝着正圆形状的外围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同时为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执行绘制处理。 
当在S76中判断存储在第一色值存储器13d中的色值等于通过从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减去色值变化k获得的色值(S76:是)时,CPU 11从S71-S76的循环中退出并且进入步骤S77。 
在步骤S77中,CPU 11从RAM 13中读出(在S62中已经提取的) 与整个图像区域有关的位置信息,用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绘制图像区域的外围和存储在第一边界存储器13f中的边界线坐标之间的区域,并且结束图10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具体地,在RAM 13中保留的图像区域绘制区域中,为被包括在相应的区域中的每个像素存储色值Re,由此完成了在RAM 13上的正圆放射渐变的光栅化。 
当在S63中判断正圆放射渐变的起点处的色值Rs等于正圆放射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Re(S63:是)时,CPU 11用渐变的终点(正圆形状的外围)处的色值Re绘制整个图像区域,并且结束图10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成了单色图像,其中用具有色值Rs的一种颜色绘制整个图像区域。 
如上,通过第二实施例中的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确定具有规定的宽度的(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能够将用具有为前面已确定的环形区域指定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的绘制(用具有该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限制到前面已确定的环形区域,由此能够将与绘制处理有关的负荷减少到最低。 
此外,由于从放射渐变的中心朝着其中已经绘制了渐变的图像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环形区域(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因此在放射渐变的整个绘制区域中能够从放射渐变的中心朝着放射渐变的外围连续地确定环形区域。因此,能够生成正圆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通过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在放射渐变的绘制中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 已确定的环形区域,能够生成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 
此外,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当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100中接收到的数据包括用于绘制放射渐变的指令时,由上面的打印机控制单元10生成放射渐变。因此,能够通过生成放射渐变同时减少与渐变的绘制有关的负荷,来执行放射渐变的打印。 
虽然在上面已经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特别示出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由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的修改、设计变化等等都是可能的。 
例如,虽然在上面实施例中,由XPS文档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图像绘制指令)指定的椭圆形状的长轴和短轴被设置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中,但是椭圆形状的长轴和短轴可以被设置在任意方向。 
在该情况下,能够首先对由图像绘制指令指定的椭圆形状执行旋转仿射变换以便于将其长轴和短轴设置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根据参考图3A-3E解释的绘制原理生成椭圆放射渐变,并且最终执行对获得的椭圆放射渐变的逆旋转仿射变换以将(旋转的)椭圆形状的长轴和短轴返回到由图像绘制指令指定的原始方向。 
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由包括在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中的放射渐变画笔.渐变停止(RadialGradientBrush.GradientStop)元素指定渐变的中心(起点)处的色值和椭圆形状的外围处(渐变的终点处)的色值,但是上述实施例也可应用于放射渐变画笔.渐变停止(RadialGradientBrush.GradientStop)元素进一步包括指定渐变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点处的色值的渐变停止元素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起点与位于从起点延伸并且经过任意点的线 上的渐变的终点之间的距离被归一化为“1”时),由指定任意点处的色值的渐变停止元素的“偏移量”属性表示的值表示渐变的起点和由渐变停止元素为其指定色值的任意点之间的(相对)距离d。因此,通过将(离开正圆形状的中心(起点)(相对)距离d的)相应的点的色值设置为由渐变停止元素指定的任意点的色值,能够为正圆形状(在正圆形状中)执行渐变的绘制。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中在生成用于正圆形状的放射渐变之后计算变换矩阵B的逆矩阵C,但是逆矩阵计算的时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生成变换矩阵B之后并且在其中已经绘制了放射渐变的正圆形状的逆仿射变换之前的任何时间计算逆矩阵C。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当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 100接收到的数据是XPS文档并且(作为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被包括在XPS文档中时(在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 100接收到的数据是XPS文档并且(作为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的)放射渐变画笔元素被包括在XPS文档中的情况下),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但是用于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的条件不限于本实施例。可以在当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被包括在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 100接收到的PDL数据(PDL(页面描述语言)中描述的数据)中的任何时候,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的打印机1的内部提供了打印机控制单元10,但是可以在打印机1的外部提供打印机控制单元10并且经由通信电缆或者无线通信将其连接至打印机1。也可以在PC 100的内部提供打印机控制单元10。 
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由打印机控制单元10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和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图10)以生成要 由打印机1打印的椭圆放射渐变,但是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和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不仅可以通过这样的打印机控制单元来执行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用于输出椭圆放射渐变的装置的任何单元/装置来执行。 
例如,在使用显示器来显示椭圆放射渐变的情况下,用于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椭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7)和正圆放射渐变光栅化处理(图8,图10),并且在用于存储要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帧存储器上光栅化通过该处理生成的椭圆放射渐变。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1将图像(例如,椭圆放射渐变)打印在作为打印介质的片材(例如,纸)上,但是打印机1也可以被构造为在其它类型的打印介质(织物、塑料、乙烯基等等)上执行打印。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生成变换矩阵B以便于将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的中心放置在Y轴的非负部分上,但是也可以生成变换矩阵B以便于将(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放置在Y轴的非正部分上。也能够生成变换矩阵B以便于将(仿射变换之后的)渐变中心放置在X轴的非正部分或者X轴的非负部分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放射渐变画笔元素作为用于绘制椭圆放射渐变的指令被包括在XPS文档中时,通过首先为正圆形状生成正圆放射渐变(通过计算用于将由指令指定的椭圆形状仿射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为正圆形状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然后使用变换矩阵的逆矩阵对正圆放射渐变进行逆仿射变换,来生成由指令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但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生成由指令指定的椭圆放射渐变。例如,通过直接为椭圆形状确定的(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 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可以直接为椭圆形状生成椭圆放射渐变。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生成椭圆放射渐变的方法的示例,但是实施例也适用于生成不同形状中的放射渐变的情况。例如,即使当用于绘制放射渐变的指令包括在伴随着打印命令从PC 100中接收的PDL数据(在PDL(页面描述语言)中描述的数据)中时,在所述渐变中色值从渐变的中心通过任意指定的形状(三角形、四边形、正圆、等等)的多个区域放射状地变化,可以通过为指定的形状确定(要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的)每个环形区域并且用具有统一的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每个已确定的环形区域,来生成指定形状中的放射渐变。 

Claims (9)

1.一种图像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渐变的图像,在所述渐变中颜色从渐变的中心经环形区域变化,所述图像生成装置包括:
提取单元,当所述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时,所述提取单元从所述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所述椭圆形状并且包括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所述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并且包括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的渐变图案参数,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变换矩阵生成单元,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基于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所述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
变换单元,所述变换单元使用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变换矩阵,变换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渐变图案参数;
区域确定单元,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基于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多个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由内边界线和围绕所述内边界线的外边界线指定,所述内边界线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所述外边界线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与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绘制单元,所述绘制单元通过以具有一个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由所述区域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来绘制正圆放射渐变;
逆矩阵生成单元,所述逆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以及
逆变换单元,所述逆变换单元通过使用由所述逆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逆矩阵,对由所述绘制单元绘制的所述正圆放射渐变进行变换,来生成椭圆放射渐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其中,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区域设置单元,所述区域设置单元从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所述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单元,所述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生成装置,其中,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区域设置单元,所述区域设置单元从所述渐变的中心朝着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单元,所述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4.一种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图像生成单元,所述图像生成单元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渐变的图像,在所述渐变中颜色从所述渐变的中心经环形区域变化;以及打印单元,所述打印单元将由所述图像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其中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包括:
提取单元,当所述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时,所述提取单元从所述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所述椭圆形状并且包括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所述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并且包括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的渐变图案参数,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变换矩阵生成单元,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基于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所述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
变换单元,所述变换单元使用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变换矩阵,变换由所述提取单元提取的所述渐变图案参数;
区域确定单元,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基于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多个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由内边界线和围绕所述内边界线的外边界线指定,所述内边界线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所述外边界线由所述变换单元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与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绘制单元,所述绘制单元通过以具有一个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由所述区域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来绘制正圆放射渐变;
逆矩阵生成单元,所述逆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以及
逆变换单元,所述逆变换单元通过使用由所述逆矩阵生成单元生成的逆矩阵,对由所述绘制单元绘制的所述正圆放射渐变进行变换,来生成椭圆放射渐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区域设置单元,所述区域设置单元从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所述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单元,所述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区域设置单元,所述区域设置单元从所述渐变的中心朝着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单元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单元,所述边界线存储单元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单元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单元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7.一种图像生成方法,用于根据图像绘制指令生成包括渐变的图像,在所述渐变中颜色从所述渐变的中心经环形区域变化,所述图像生成方法包括:
提取步骤,当所述图像绘制指令包括用于绘制椭圆形状中的渐变的指令时,所述提取步骤从所述图像绘制指令中提取指定所述椭圆形状并且包括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的椭圆形状参数和指定要在所述椭圆形状中绘制的渐变图案并且包括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的渐变图案参数,所述渐变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椭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变换矩阵生成步骤,所述变换矩阵生成步骤基于由所述提取步骤提取的所述椭圆形状参数,生成用于将所述椭圆形状变换成正圆形状的变换矩阵;
变换步骤,所述变换步骤使用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步骤生成的所述变换矩阵,变换由所述提取步骤提取的所述渐变图案参数;
区域确定步骤,所述区域确定步骤基于由所述变换步骤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确定多个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由内边界线和围绕所述内边界线的外边界线指定,所述内边界线由所述变换步骤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所述外边界线由所述变换步骤变换的变换后的渐变图案参数计算的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和半径指定,第二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与第一正圆形状的中心坐标不同;
绘制步骤,所述绘制步骤通过以具有一个色值的一种颜色绘制由所述区域确定步骤确定的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来绘制正圆放射渐变;
逆矩阵生成步骤,所述逆矩阵生成步骤生成由所述变换矩阵生成步骤生成的变换矩阵的逆矩阵;以及
逆变换步骤,所述逆变换步骤通过使用由所述逆矩阵生成步骤生成的逆矩阵,对由所述绘制步骤绘制的所述正圆放射渐变进行变换,来生成椭圆放射渐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所述区域确定步骤包括:
区域设置步骤,所述区域设置步骤从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朝着所述渐变的中心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步骤,所述边界线存储步骤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内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生成方法,其中,所述区域确定步骤包括:
区域设置步骤,所述区域设置步骤从所述渐变的中心朝着绘制所述渐变的区域的外围连续地设置所述环形区域中的每一个;
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所述第一边界线确定步骤确定由所述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一环形区域的外边界线;
边界线存储步骤,所述边界线存储步骤存储指定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的参数;以及
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所述第二边界线确定步骤将所述第一环形区域的所述外边界线确定为由所述区域设置步骤设置的第二环形区域的内边界线。
CN2009101330309A 2008-03-31 2009-03-31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Active CN101561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3263A JP4561858B2 (ja) 2008-03-31 2008-03-31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8093263 2008-03-31
JP2008-093263 2008-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1934A CN101561934A (zh) 2009-10-21
CN101561934B true CN101561934B (zh) 2012-03-07

Family

ID=4081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30309A Active CN101561934B (zh) 2008-03-31 2009-03-31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00272B2 (zh)
EP (1) EP2107527B1 (zh)
JP (1) JP4561858B2 (zh)
CN (1) CN101561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3888B2 (ja) * 2008-03-31 2010-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20110249029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System for Manipulating a Detected Object within an Angiographic X-ray Acquisition
JP6482432B2 (ja) * 2015-08-21 2019-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描画命令処理装置および描画命令処理方法
JP6783284B2 (ja) 2018-10-17 2020-11-11 株式会社大気社 自動描画システム及び自動描画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CN116664734B (zh) * 2022-10-19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环形图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843A (zh) * 2003-12-24 2005-07-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渐变图像生成装置和渐变图像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084A (ja) * 1990-05-17 1992-01-27 Nec Corp 図形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図形表示制御方式
JPH04115378A (ja) * 1990-09-06 1992-04-16 Nec Corp 図形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図形表示制御方式
JP2824342B2 (ja) * 1991-03-29 1998-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高速描画装置
JPH056439A (ja) * 1991-04-17 1993-01-14 Fuji Xerox Co Ltd ベクトルデータ/イメージデータ変換方式
JPH09307740A (ja) * 1996-05-17 1997-11-2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US6201550B1 (en) * 1997-06-30 2001-03-13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gradation pattern
JP3606006B2 (ja) * 1997-07-10 2005-01-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グラデーション描画方法
JP3679253B2 (ja) * 1998-11-02 2005-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出力方法、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063148A (ja) * 1999-08-31 2001-03-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JP3769531B2 (ja) * 2002-11-08 2006-04-26 株式会社光栄 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ゲーム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AU2003903448A0 (en) * 2003-06-26 2003-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method for tracking depths in a scanline based raster image processor
JP4600648B2 (ja) * 2004-08-30 2010-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描画命令処理装置及び描画命令処理方法、画像描画装置及び画像描画方法、描画命令生成装置及び描画命令生成方法
US8164594B2 (en) * 2006-05-23 2012-04-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7843A (zh) * 2003-12-24 2005-07-1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渐变图像生成装置和渐变图像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38816A 2000.05.16
JP特开2006-65817A 2006.03.09
JP特开平4-115378A 1992.04.16
JP特开平9-307740A 1997.11.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44629A1 (en) 2009-10-01
EP2107527B1 (en) 2012-07-04
JP2009245334A (ja) 2009-10-22
JP4561858B2 (ja) 2010-10-13
CN101561934A (zh) 2009-10-21
EP2107527A3 (en) 2010-09-01
US8300272B2 (en) 2012-10-30
EP2107527A2 (en) 200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912B (zh)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1593355B (zh)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1625764B (zh)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1561934B (zh)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CN101551913B (zh) 图像生成装置、图像生成方法及打印装置
US20180063382A1 (en) Color conversion table generation device, and color conversion table generation method
CN102180038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US8164795B2 (e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reating print data
CN10268139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985784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色ずれ補正方法
JP2020205563A (ja)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US2021003716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lor conversion profile creation method, and learning apparatus
EP2314455A1 (en) Thermal recor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