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8873A - 手持式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8873A
CN101548873A CNA2009101305133A CN200910130513A CN101548873A CN 101548873 A CN101548873 A CN 101548873A CN A2009101305133 A CNA2009101305133 A CN A2009101305133A CN 200910130513 A CN200910130513 A CN 200910130513A CN 101548873 A CN101548873 A CN 101548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width
handle part
axis direction
long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05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8873B (zh
Inventor
渡边胜司
小川知辉
冈田武
根本滋
今井俊一
铃木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48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8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8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27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 A61B1/0003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internally pow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3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 A61B1/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for electronic op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Abstract

一种手持式内窥镜,具有:插入部(34),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和操作部(38),其同轴地连接于插入部的基端部,并沿长轴方向延伸,插入部具有可弯曲动作的弯曲部(36),操作部具有:轴方向把持部(40),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弯曲操作部(46),其被设置成比轴方向把持部更靠近基端侧,用于使弯曲部弯曲动作;和宽度方向把持部(53),其被设置成比弯曲操作部更靠近基端侧,作为由操作者把持的宽度方向把持部,在与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在宽度方向把持部的宽度方向长度内配置有弯曲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比弯曲操作部更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把持部分(53a、53b)。

Description

手持式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垂直拿着和水平拿着使用的手持式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并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设有可弯曲动作的弯曲部。在插入部的基端部,与其同轴地连接着操作部,该操作部沿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保持着操作。在操作部中,沿长轴方向延伸设置有由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并且,在操作部中,在把持部的基端侧设有用于使弯曲部弯曲动作的弯曲操作部。在对横卧着的患者使用内窥镜时,通常垂直拿着内窥镜使用。即,利用一只手以握住把持部的方式进行把持,并将该一只手的拇指搭在弯曲操作部上。进而,将由该一只手保持着的内窥镜沿竖直方向直立配置,使内窥镜适当移动,同时利用保持内窥镜的该一只手的拇指操作弯曲操作部。
日本特开2002-28219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5-23781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垂直拿着使用的内窥镜。在日本特开2002-282199号公报的内窥镜中,在操作部中,在与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一侧设有作为弯曲操作部的弯曲操作旋钮。另外,在操作部的基端部,从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勾状部分。勾状部分的末端部向长轴方向前端侧弯曲。在垂直拿着使用内窥镜时,勾状部分罩在把持作为把持部的主体部的手上,使勾状部分得以支撑,从而内窥镜被稳定地保持。在日本特开2005-237818号公报的内窥镜中,在操作部的基端部中的宽度方向一侧设有作为弯曲操作部的跟踪球。另外,在操作部中,从宽度方向另一侧设有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突出的U字状的挂钩。在垂直拿着使用内窥镜时,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的手指贯穿插入到挂钩上,使挂钩得以支撑,从而内窥镜被稳定地保持。
在耳鼻科等对座着面对手术医生的患者使用内窥镜时,有时需要水平拿着使用内窥镜。即,利用一只手从基端侧把持操作部的基端部,并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弯曲操作部上。进而,将由该一只手保持着的内窥镜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使内窥镜适当移动,同时利用保持内窥镜的手的手指操作弯曲操作部。
日本特开2002-28219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5-237818号公报的内窥镜不适合水平拿着。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82199号公报的内窥镜中,在宽度方向上包括勾状部分的操作部的基端部的宽度方向长度内没有配置弯曲操作旋钮,在日本特开2005-237818号公报的内窥镜中,跟踪球被配置成为比包括挂钩的操作部的基端部更靠近基端侧。因此,利用一只手的手掌从基端侧握住操作部的基端部,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勾状部分、挂钩上,从而可靠地把持操作部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在这种状态下,很难利用该一只手的其他手指操作弯曲操作旋钮、跟踪球。并且,例如勾状部分、挂钩只在宽度方向一侧突出。因此,根据把持的手是右手还是左手、以及是从与长轴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表里方向的表侧把持还是从里侧把持,有可能很难按照上面所述可靠地把持操作部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水平拿着的内窥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部,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以及操作部,其同轴地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所述插入部具有可弯曲动作的弯曲部,所述操作部具有:轴方向把持部,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弯曲操作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轴方向把持部更靠近基端侧,用于使所述弯曲部弯曲动作;和宽度方向把持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弯曲操作部更靠近基端侧,作为由操作者把持的宽度方向把持部,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内,配置有所述弯曲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把持部分,该把持部分比所述弯曲操作部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宽度方向把持部的把持部分比弯曲操作部更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在宽度方向把持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内配置有弯曲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利用一只手的手掌从基端侧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把持部分上,从而可靠地把持操作部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在这种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利用该一只手的其他手指操作弯曲操作部。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操作部具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能够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转动部件具有供操作者的手指搭放的、沿所述长轴方向转动的操作用搭指部,所述操作用搭指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被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将手指搭在转动部件的操作用搭指部上,能够容易操作转动部件。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还具备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以所述长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弯曲操作部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通过使宽度方向把持部相对于弯曲操作部转动,能够将宽度方向把持部配置成容易操作弯曲操作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插入部,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以及操作部,其同轴地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所述操作部具有:操作部主体,其连接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轴方向把持部,其设于所述操作部主体上,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和宽度方向把持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轴方向把持部更靠近基端侧,并由操作者把持,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操作部主体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一侧把持部分、和比所述操作部主体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另一侧把持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宽度方向把持部的一侧把持部分、另一侧把持部分相比操作部主体分别向宽度方向的一侧、另一侧突出。因此,无论是左手和右手中的哪一只手,并且无论是从与长轴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表里方向的表侧和里侧中哪一侧,都能够利用一只手的手掌从基端侧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并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至少一个把持部分上,从而可靠地把持操作部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一侧把持部分和另一侧把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把持部分具有把持用搭指部,该把持用搭指部形成于该把持部分中的所述长轴方向的前端侧部分,供操作者的手指搭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将手指搭在形成于把持部分中的长轴方向的前端侧部分的把持用搭指部上来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从而能够可靠地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平滑的曲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由于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平滑的曲面形状,所以容易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的特征在于,还具备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以所述长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通过使宽度方向把持部相对于操作部主体转动,能够将宽度方向把持部配置成容易把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部的后视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部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宽度方向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宽度方向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垂直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垂直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另一情况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利用左手从里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利用右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利用右手从里侧水平拿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和无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的剖视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向一个方向旋转时的立体图。
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向另一方向旋转时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的电池收纳部为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的电池收纳部为封闭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单元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线通信系统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有线线缆的俯视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环境信息设定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参照图1,说明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
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30具有无线单元52。无线单元52对被摄体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并生成影像信号,再把影像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发送。从无线单元52发送的无线信号被接收天线67a接收。接收天线67a连接于处理装置31,处理装置31把无线信号转换为影像信号,并进一步对影像信号实施图像处理。在处理装置31连接着影像显示装置32,影像显示装置32把影像信号显示为影像。并且,在处理装置31连接着计算机33,计算机33进行影像信号的存储、处理等。
参照图2~图5说明内窥镜30的概要结构。
参照图2~图4,内窥镜30具有沿长轴方向延伸并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34。在插入部34中,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连续设有前端硬性部35、可弯曲动作的弯曲部36、和具有挠性的长条的挠性管部37。在插入部34的基端部同轴地连接着操作部38,该操作部38沿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保持、操作。在此,在操作部38中,把与长轴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把与长轴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表里方向。在操作部38的前端部突出设有与内窥镜30的内部连通的通气管头39。在进行内窥镜30的水密检查时,在通气管头39上连接送气装置的适配器,通过通气管头39向内窥镜30的内部提供加压空气。在操作部38的前端侧形成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由操作者把持的轴方向把持部40。在轴方向把持部40中内置有光源单元41,该光源单元41具有发光二极管等,用于生成照明光。光源单元41通过光源安装部42连接在内部框架43上。内部框架43连接于前面叙述的通气管头39。通气管头39是露出于内窥镜30外部的金属部件,在光源单元41中产生的热通过内部框架43从通气管头39散热,所以轴方向把持部40内的散热性能提高。在操作部38的基端部形成有操作杆部44。在操作杆部44的表侧设有用于使弯曲部36弯曲动作的作为转动部件的弯曲操作杆46。在操作杆部44的里侧设有用于进行内窥镜30的操作及设定、处理装置31的遥控操作的操作杆部侧开关部47a。从操作杆部44的侧面在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用于以有线方式使用内窥镜30的内窥镜连接器48。在内窥镜连接器48连接有盖49,盖49装配在内窥镜连接器48上,用于在无线使用内窥镜30时以及杀菌时等确保内窥镜30内部为水密状态。在操作杆部44的基端部通过安装机构51连接着L字状的无线单元52。无线单元52由配置于操作杆部44的基端侧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和连接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天线部54形成。
参照图5,在无线单元52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容纳着作为内窥镜30的电源的电池56。电池56连接于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的连接电路57a,从连接电路57a到轴方向把持部40内的光源单元41延伸设置有电源线缆58a。从电池56通过连接电路57a、电源线缆58a向光源单元41提供电力,从而在光源单元41中生成照明光。光源单元41通过光导管59连接在内置于前端硬性部35中的照明光学系统61上。在光源单元41生成的照明光通过光导管59提供给照明光学系统61,从照明光学系统61照射被摄体。被摄体像通过内置于前端硬性部35中的物镜光学系统62成像,并被摄像元件63摄像。摄像元件63通过摄像线缆58b连接于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的连接电路57a。由摄像元件63获得的摄像信号通过摄像线缆58b输出给连接电路57a。摄像信号从连接电路57a输出给天线部54内的影像处理电路57b,在影像处理电路57b中进行信号处理使其成为影像信号。影像信号从影像处理电路57b输出给天线部54内的无线电路57c,在无线电路57c中被转换为无线信号。无线信号从无线电路57c输出给发送天线67b,并从发送天线67b发送出去。并且,操作杆部44的操作杆部侧开关部47a和内窥镜连接器48通过开关布线线缆58c、连接器布线线缆58d与连接电路57a连接。另外,在无线单元52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设有用于进行内窥镜30的操作及设定、处理装置31的遥控操作的无线单元侧开关部47b,无线单元侧开关部47b与连接电路57a连接。
参照图6和图7说明内窥镜30的把持操作机构。
在操作部38的前端侧,沿长轴方向延伸设置有轴方向把持部40。
操作杆部主体68被配置成比轴方向把持部40更靠近基端侧,在操作杆部主体68设有弯曲操作杆46。弯曲操作杆46由根部侧的转动支撑部69和末端侧的操作用搭指部71形成。即,转动支撑部69的根部枢轴安装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宽度方向一侧面上,转动支撑部69从里侧向表侧延伸,能够以与宽度方向平行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操作用搭指部71的根部连接在转动支撑部69的末端部。操作用搭指部71配置于操作杆部主体68的表侧,沿宽度方向延伸,并能够与转动支撑部69一体地沿长轴方向转动。
无线单元52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通过安装机构51配置成比操作杆部主体68更靠近基端侧。在宽度方向上,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长度内配置有弯曲操作杆46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长度L内配置有弯曲操作杆46的整个操作用搭指部71。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一侧部分形成一侧把持部分53a,宽度方向另一侧部分形成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一侧把持部分53a比弯曲操作杆46和操作杆部主体68更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另一方面,另一侧把持部分53b比弯曲操作杆46和操作杆部主体68更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把持部53呈与长轴方向正交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呈与长轴方向正交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面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中,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棱线部分具有圆角72,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整体上形成平滑的曲面形状。另外,在一侧把持部分53a和另一侧把持部分53b的前端侧部分中,在安装机构5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把持用搭指部73,该把持用搭指部73的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断面呈倒R形状。
参照图8~图16说明内窥镜30的把持操作方法。
参照图8和图9说明被垂直拿着的内窥镜30的把持操作方法。
在对横卧着的患者使用内窥镜30时,通常内窥镜30被垂直拿着使用。即,利用左手的手掌和除拇指之外的四个手指以从宽度方向一侧握住轴方向把持部40的方式进行把持,将左手的拇指配置在表里方向的表侧及长轴方向基端侧,并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进而,将由左手保持着的内窥镜30沿竖直方向直立配置,使内窥镜30适当移动,同时利用保持内窥镜30的左手的拇指操作弯曲操作杆46。
参照图10~图16说明被水平拿着的内窥镜30的把持操作方法。
在以水平把持方式把持操作内窥镜30时,根据每个操作者针对每种情况存在各种把持方式。以下根据进行把持操作的手是右手还是左手、以及从内窥镜30的表侧和里侧中哪一侧进行把持操作,来示例说明把持操作方法。
参照图10~图12说明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时的情况。
在耳鼻科等对座着面对手术医生的患者使用内窥镜30时,有时需要水平拿着使用内窥镜30。即,利用左手的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将左手的食指从表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将食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将拇指从里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将无名指和小指从表侧绕回搭在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上,将无名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再将中指从表侧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利用左手以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方式进行把持。其结果是,操作部38被可靠地把持,内窥镜30被稳定地保持,同时在稳定保持内窥镜30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操作弯曲操作杆46。尤其是宽度方向把持部53呈与长轴方向正交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呈与长轴方向正交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平面形状,所以宽度方向把持部53容易利用一只手从基端侧握住。并且,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棱线部分具有圆角72,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整体上形成平滑的曲面形状,所以宽度方向把持部53容易利用手掌握住。进而,将由左手保持着的内窥镜30以表侧朝向竖直上方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使内窥镜30适当移动,同时利用保持内窥镜30的左手的中指操作弯曲操作杆46。
参照图13说明利用左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时的另一情况。
利用左手的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将左手的拇指从里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将拇指的指尖搭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里面,将中指和无名指从表侧绕回搭在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上,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再将食指从表侧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利用左手以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方式进行把持。进而,将内窥镜30以表侧朝向竖直上方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
参照图14说明利用左手从里侧水平拿着时的情况。
利用左手的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将左手的食指从里侧绕回搭在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上,将食指的指尖搭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里面,将中指和无名指及小指从里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指搭在内窥镜连接器48上,将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再将拇指从表侧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利用左手以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方式进行把持。进而,将内窥镜30以里侧朝向竖直上方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
参照图15说明利用右手从表侧水平拿着时的情况。
利用右手的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将右手的拇指从里侧绕回搭在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上,将拇指的指尖搭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里面,将中指和无名指及小指从表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再将食指从表侧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利用右手以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方式进行把持。进而,将内窥镜30以表侧朝向竖直上方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
参照图16说明利用右手从里侧水平拿着时的情况。
利用右手的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将右手的食指从里侧绕回搭在一侧把持部分53a上,将食指的指尖搭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里面,将中指从里侧绕回搭在另一侧把持部分53b上,将中指的指尖搭在把持用搭指部73上,再将拇指从表侧搭在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上,利用右手以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方式进行把持。进而,将内窥镜30以里侧朝向竖直上方的方式沿水平方向放平配置。
在此,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厚度等的尺寸被设定成为能够根据各种把持方式稳定地保持内窥镜30、同时容易操作弯曲操作杆46。例如,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面与位于中立位置的操作用搭指部7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60~70mm。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说垂直拿着或水平拿着用于表示内窥镜30与保持内窥镜30的手的关系,未必一定表示内窥镜30沿竖直方向或与竖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把持部分53a、53b在宽度方向上比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更突出,操作用搭指部71的整体被配置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长度内,所以在利用一只手的手掌从基端侧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把持部分53a、53b上,从而可靠地把持操作部38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30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该一只手的其他手指容易操作弯曲操作杆4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于弯曲操作杆46的操作用搭指部71在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T字状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但使用只在一侧突出的宽度方向把持部53也能获得相同效果。例如,也可以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把持部分53a的一侧端部配置成为比操作用搭指部71的一侧端部略微靠近宽度方向另一侧。
并且,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一侧把持部分53a、另一侧把持部分53b相比操作杆部主体68分别在宽度方向一侧、另一侧突出,所以无论是左手和右手中的哪一只手,无论是从表侧和里侧中哪一侧,都能够利用一只手的手掌从基端侧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并将该一只手的手指搭在至少一个把持部分53a、53b上,从而能够可靠地把持操作部38并稳定地保持内窥镜30。尤其是通过将手指搭在形成于把持部分53a、53b的前端侧部分的把持用搭指部73上来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53,能够可靠地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53。并且,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中,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棱线部分具有圆角72,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侧部分整体上形成平滑的曲面形状,所以容易利用手掌握住宽度方向把持部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把持部53呈与长轴方向正交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但宽度方向把持部53只要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操作杆部主体68更突出的部分,则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各种形状。
参照图17~图20B说明作为无线单元52的转动机构的安装机构51。
无线单元52通过安装机构51连接于操作杆部44,并且相对于操作杆部44以长轴为中心在预定的旋转角度内旋转自如。
参照图17~图19,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基端部,沿长轴方向延伸设置有圆筒状的第1安装部74a。第1安装部74a具有与长轴方向正交的隔壁75,在隔壁75形成有以长轴为中心的圆形的第1开口76a。在第1安装部74a的隔壁75的长轴方向基端面上同轴地载置、固定有厚壁圆环状的止动环78。另外,在止动环78的长轴方向基端面上同轴地载置有滑动环81。另一方面,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长轴方向前端壁上,朝向长轴方向前端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第2安装部74b。第2安装部74b具有底壁,在底壁上形成有以长轴为中心的圆形的第2开口76b。第2安装部74b同轴地外插在操作杆部主体68的第1安装部74a上,而且相对于第1安装部74a以长轴为中心旋转自如。第2安装部74b的底壁载置在第1安装部74a的端壁和滑动环81上。另外,用于保持水密状态的O型密封圈79夹设在第1安装部74a和第2安装部74b之间。在此,在第1安装部74a上,从操作杆部主体68内装配有第1凸缘77a。即,第1凸缘77a由一端侧的粗外径圆板部和另一端侧的细外径圆筒部形成。第1凸缘77a的粗外径圆板部同轴地载置固定在第1安装部74a的隔壁75的长轴方向前端面上。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贯穿插入到第1安装部74a的第1开口76a、止动环78的内腔、滑动环81的内腔、第2安装部74b的底壁的第2开口76b中,并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突出。在宽度方向把持部内,在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上同轴地外插有圆环状的制动垫(brake pad)83。制动垫83被载置在形成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前端壁的内表面的垫承受部84上。并且,在制动垫83的长轴方向基端面上同轴地载置有圆环状的制动环82,制动环82外插在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上。另外,第2凸缘77b从长轴方向基端侧同轴地装配在第1凸缘77a上。即,在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上形成有内螺纹,第2凸缘77b由一端侧的粗外径圆板部和另一端侧的细外径圆筒部形成,在细外径圆筒部上形成有外螺纹。第2凸缘77b的细外径圆筒部被拧入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并螺合安装于此。
在此,制动环82、制动垫83相对于第1凸缘77a沿长轴方向滑动自如。在第2凸缘77b的粗外径圆板部上沿长轴方向贯通形成有多个螺纹孔,调节螺钉86螺合安装在螺纹孔中。调节螺钉86从第2凸缘77b的粗外径圆板部朝向长轴方向前端突出,按压制动环82,制动环82把制动垫83按压在垫承受部84上。通过调节调节螺钉86的突出量,能够调节作用于制动垫83和垫承受部84之间的按压力,从而调节作用于制动垫83和垫承受部84之间的摩擦力。即,能够适当调节使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旋转所需要的旋转力量。
并且,在第1凸缘77a的细外径圆筒部上,沿长轴方向延伸设有切槽87,在制动环82上朝向径方向内侧突出设有块部88。制动环82的块部88插入第1凸缘77a的切槽87中。由此,制动环82相对于第1凸缘77a沿长轴方向滑动自如,但是制动环82相对于第1凸缘77a以长轴为中心的旋转被限制。因此,在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旋转时,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垫承受部84通过制动垫83传递给制动环82的旋转力在制动环82中被切断,不会从制动环82传递到第2凸缘77b的粗外径圆板部。因此,可以防止伴随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的旋转,第2凸缘77b相对于第1凸缘77a以长轴为中心旋转,导致第2凸缘77b相对于第1凸缘77a的螺合安装变松弛。
另外,在安装机构51中,利用第2凸缘77b的内腔形成将操作杆部44内部和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部连通的安装贯穿插入孔55。从光源单元41、摄像元件63、操作杆部侧开关部47a、内窥镜连接器48延伸出来的电源线缆58a、摄像线缆58b、开关布线线缆58c、连接器布线线缆58d,从操作杆部主体68内部通过安装贯穿插入孔55被导入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并连接于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的连接电路基板96a。这样,能够集中各种线缆58a、58b、58c、58d节省空间地进行布线,并且,安装机构51中的各种线缆58a、58b、58c、58d也不会因为宽度方向把持部53相对于操作杆部44的旋转而损坏。
并且,在无线单元52能够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无限地旋转时,各种线缆58a、58b、58c、58d有可能受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止动环78的内缘部朝向长轴方向基端突出设有止动部89。止动部89贯穿插入滑动环81的内腔,并插入第2安装部74b的底壁的止动槽部91。止动槽部91以长轴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止动部89抵接在止动槽部91的端部壁上,由此限制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的旋转。
另外,通过适当设定止动槽部91的周方向长度、位置,能够适当设定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的旋转角度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无线单元52位于中立位置时,宽度方向把持部53沿宽度方向延伸,天线部54被配置在宽度方向另一侧即弯曲操作杆46的基端侧。如图20A和图20B所示,无线单元52能够以中立位置为基准,在从长轴方向基端侧观看时在右旋方向、左旋方向以彼此相等的预定的旋转角度右旋、左旋,优选预定的旋转角度为90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单元52能够相对于操作杆部主体68、弯曲操作杆46以长轴为中心旋转,所以在以水平把持方式保持内窥镜30时,能够将宽度方向把持部53配置成为在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53并操作弯曲操作杆46时,容易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53,并且容易操作弯曲操作杆46。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单元52能够在右旋方向、左旋方向以彼此相等的角度旋转,所以无论在利用右手、左手中的哪一只手从表侧、里侧的哪一侧水平拿着时,都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使无线单元52进行相同旋转,并适当配置宽度方向把持部53。
并且,根据内窥镜30的使用环境、使用时的姿态等各种情况,使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旋转,并适当配置无线单元52的天线部54,由此能够确保良好的无线通信状态。另外,在垂直拿着内窥镜30时等,使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旋转,并将无线单元52配置成为不会妨碍内窥镜30的操作,由此能够提高内窥镜30的操作性。此外,在制造内窥镜30时,在通过安装机构51将无线单元52安装在操作杆部主体68上后,当在操作杆部主体68上组装弯曲操作杆46时,也可以偏离弯曲操作杆46的根部来配置无线单元52,以便容易组装弯曲操作杆46。
另外,也可以使无线单元52能够以中立位置为基准旋转180度,并使无线单元52能够相对于操作杆部44反转。在该情况下,在以水平把持方式保持内窥镜30时,无论从表侧、里侧的哪一侧水平拿着时,通过使无线单元52适当反转,都能够将无线单元52相对于手始终配置为相同状态。
参照图17、图18、图21说明无线单元52。
无线单元52由宽度方向把持部53和天线部54形成。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把持部壳体92呈矩形筒状,并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天线部54的天线部壳体93呈从把持部壳体9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朝向长轴方向前端及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延伸的矩形筒状,并且形成末端部被封闭的袋状。
在把持部壳体92内,在操作杆部44的基端侧以与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式设有连接电路基板96a。在连接电路基板96a上沿长轴贯通有基板贯穿插入孔94。从操作杆部44通过安装机构51的安装贯穿插入孔55被导入宽度方向把持部53内的各种线缆58a、58b、58c、58d贯穿插入于连接电路基板96a的基板贯穿插入孔94,并在连接电路基板96a的位于操作杆部44的相反侧的基端面上集中布线。因此,容易进行对连接电路基板96a的布线作业及连接电路基板96a的维修作业。
连接电路基板96a通过挠性基板95与天线部壳体93内的影像处理电路基板96b电连接。在此,在天线部壳体93内,安装板97沿着整个天线部54延伸。在安装板97的操作杆部44侧的内表面上重叠固定着影像处理电路基板96b。另一方面,在安装板97的与操作杆部44侧相反一侧的外表面上重叠固定着无线电路基板96c。影像处理电路基板96b和无线电路基板96c通过电气连接部件被电连接。在无线电路基板96c的与操作杆部44侧相反一侧的外表面上固定着多个发送天线67b,发送天线67b被配置成为朝向与操作杆部44侧相反的一侧。这样,发送天线67b在内窥镜30的最外缘朝向外侧配置,所以无线通信质量进一步提高。多个发送天线67b是分集天线,并以指向性不同的方式相互正交地配置。因此,仅通过上述安装机构51的一个自由度的旋转,来使无线单元52相对于操作杆部44旋转,从而在内窥镜30与处理装置31之间基本均匀地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在安装板97的一端部连接固定着连接板98,连接板98利用螺钉等固定在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前端壁的内表面上。另一方面,安装板97的另一端部抵接于天线部壳体93的末端部内表面,安装板97的另一端部的凸状卡定部99插入天线部壳体93的末端部内表面的凹状卡定承受部101中,并卡定于此。在组装无线单元52时,将连接了连接板98并安装了各个电路基板96b、96c和发送天线67b的安装板97插入天线部壳体93内,将安装板97的卡定部99插入天线部壳体93的卡定承受部101中,使安装板97的另一端部抵接于天线部壳体93的末端部内表面。然后,利用螺钉等将连接板98固定在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前端壁的内表面上,朝向天线部54的末端侧对安装板97施力,从而保持并固定安装板97。这样,安装板97的组装性、固定强度被提高。
关于影像处理电路基板96b、无线电路基板96c,将安装有发热的电子元件等的安装面侧配置在安装板97侧,以便有效地向安装板97传递热。另外,也可以在电路基板96b、96c和安装板97之间夹设导热片或凝胶片等导热部件。安装板97发挥散热板的作用,提高源自电路基板96b、96c的散热性,防止因电路基板96b、96c的温度上升造成的电子元件的损伤,同时防止天线部壳体93中的局部温度上升。因此,安装板97利用导热性能高的金属等形成。传递给安装板97的热通过连接板98传递给把持部壳体92,并向内窥镜30主体散热。
另外,如果面对发送天线67b配置包括金属的部件,则无线信号被遮挡,有可能通信质量下降。因此,在安装板97、电路基板96b上,在面对各发送天线67b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缺口部102。
如上所述,无线单元52的天线部54相对于操作杆部44向宽度方向另一侧离开,朝向长轴方向前端及宽度方向另一侧倾斜延伸。因此,在以垂直把持方式保持内窥镜30时,手容易进入天线部54和操作部38之间。并且,天线部54向把持操作部38的手的径方向外侧离开配置,所以不会接触天线部54的发热部位而感到不适。另一方面,在以水平把持方式保持内窥镜30时,如果从基端侧把持天线部54,则使得内窥镜30倾斜配置,并且难以利用把持的手操作弯曲操作杆46,所以能够防止操作者错误地把持天线部54。因此,可以防止接触天线部54的发热部位而感到不适,并防止无线通信质量因天线部54被手覆盖而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影像处理电路57b的影像处理电路基板96b、和具有无线电路57c的无线电路基板96c,但只要两个基板整体上包括影像处理电路57b、无线电路57c,则可以是任何电路配置。参照图17和图22说明电池收纳部103。
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在与天线部5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电池收纳部103。
即,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把持部壳体92呈矩形筒状,把持部壳体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开口,形成用于装卸电池56的电池收纳口104。电池收纳口104通过电池盖106开闭自如。即,板状的电池盖106具有沿表里方向延伸的一边部,该一边部在把持部壳体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通过折叶107连接于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前端壁。电池盖106以沿表里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并能够在封闭电池收纳口104的长轴方向基端侧的封闭位置和打开电池收纳口104的长轴方向前端侧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并且,在把持部壳体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在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基端壁设有能够将电池盖106保持在封闭位置的扣合(buckle)机构108。扣合机构108通过切换操作扣合杆109,能够在保持电池盖106的保持状态和释放电池盖106的释放状态之间切换。扣合机构108在保持状态下呈与扣合机构108周围的把持部壳体92的基端面大致相同的面,整体上形成平滑的表面形状。
在把持部壳体92内设有支撑电池56的支撑板111,该支撑板111与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基端壁对置并与长轴方向正交。并且,在把持部壳体92内设有隔离板112,该隔离板112与电池收纳口104对置并与宽度方向正交。隔离板112限制与电池56的电接点抵接的电极113的移位。利用电池盖106、把持部壳体92的长轴方向基端壁、支撑板111、隔离板112形成收纳电池56的收纳空间。为了防止保持内窥镜30时的平衡变差,优选无线单元52的重心配置在长轴上,收纳在收纳空间中的电池56的重心相对于长轴在天线部54的相反侧靠近宽度方向一侧进行配置,以便获取与天线部54的平衡。
在支撑板11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在电池收纳口104的附近朝向长轴方向基端突出设有卡合爪114。卡合爪114与收纳在收纳空间中的电池56卡合,以将电池56保持在收纳位置。并且,通过朝向长轴方向前端按压卡合爪114,容易解除卡合爪114与电池56的卡合,从而可以顺利取出电池56。因此,当在内窥镜30的使用过程中错误打开电池盖106的情况下和取出电池56的情况下等,能够防止电池56因自重弹出并落下。并且,能够容易进行电池56的更换作业。
在把持部壳体9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设有用于检测电池盖106的开闭的检测开关105。当在内窥镜30动作过程中错误打开电池盖106时,例如在影像显示装置32显示警告或将影像停止,由此告知操作者电池盖106被打开。
参照图17、图22~图24说明无线单元侧开关部47b。
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在天线部54侧设有无线单元侧开关部47b。
即,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设有多个操作开关116。操作开关116的按压部相对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表面凹陷配置,以使其按压面成为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表面大致相同的面。因此,在以水平把持方式把持宽度方向把持部53时,能够防止操作开关116被操作者错误操作。并且,在各个操作开关116的周围形成有槽,以便容易按下操作操作开关116。各个槽相互连接着,连接槽121通过平滑的曲面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外表面即里面相连。因此,操作开关116周围的排水性(水はけ)被提高,抑制污水等滞留在操作开关116的周围。并且,在连接槽121中,在相邻的多个操作开关116之间形成有作为隔离件的突起115。因此,能够防止错误地同时操作相邻的多个操作开关116。
无线单元侧开关部47b包括能够从多个无线信道中选择预定的无线信道的无线单元侧切换开关117a。无线信道的设定是为了防止同时使用多个无线内窥镜系统时的无线信号的干扰而进行的。无线单元侧切换开关117a可以使用拨盘式开关,能够缩小电路规模并实现无线单元52的小型化和成本降低,同时即使停止电源供给也能够保持所选择的无线信道的设定。
参照图17、图22~图24说明无线单元52的显示部118。
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在天线部54侧端部设有表示电池余量、通信状态等的显示部118。
即,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中设有LED等的显示灯119。来自显示灯119的光由导光板120导光。导光板120在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缘部从宽度方向把持部53的基端面沿着宽度方向一端面露出于外部,形成发光部124。因此,无论在垂直拿着还是水平拿着内窥镜30的情况下,都容易目视确认发光部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一对显示灯119,一个显示灯119显示电池余量,另一个显示灯119显示通信状态。例如,一个显示灯119在电池56的余量充足时发出绿色的光,在电池56的余量较少时发出黄色的光。另一个显示灯119在通信状态正常时发出绿色的光,在通信状态异常时发出黄色的光。并且,在后面叙述的有线通信状态下,使两个显示灯119熄灭。此外,也可以根据内窥镜30的状态,使显示灯119以各种颜色、图案发光或闪烁。
另外,关于电池余量,除内窥镜30的显示部118外,也可以在影像显示装置32上进行显示。即,将电池余量信息从内窥镜30通过无线发送给处理装置31,通过处理装置31使表示电池余量的标识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32上。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32上的电池余量信息可以比显示在内窥镜30的显示部118上的电池余量信息更具体。例如,在内窥镜30的显示部118中分绿色、黄色这两个阶段显示电池余量,但在影像显示装置32中,可以使用三个记号显示电池余量,伴随电池余量的减少依次使三个记号消失,分三个阶段显示电池余量。
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处理装置31。
在处理装置31的背面设有多个天线连接器123,在各个天线连接器123连接着接收天线67a。因此,能够始终通过多个接收天线67a中的接收状态良好的接收天线67a接收无线信号,能够防止通信质量的下降。
并且,在处理装置31的背面设有处理装置侧切换开关117b,该处理装置侧切换开关117b能够从分别与内窥镜30的无线单元52的多个无线信道对应的多个无线信道中选择预定的无线信道。并且,在处理装置31的正面设有显示被选择的无线信道的信道显示部125。由于只在彼此被设定为相同的无线信道的内窥镜30与处理装置3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所以能够防止无线通信的干扰。
为了确认处理装置31和影像显示装置32是否适当动作,通过处理装置31进行使影像显示装置32显示作为测试图案的彩条的处理。在有线内窥镜系统中,在没有接收到影像信号时,通过处理装置31使影像显示装置32自动显示彩条的情况居多。如果将这种处理装置31用于无线内窥镜系统,当在内窥镜30的使用过程中无线通信状态变差的情况下,突然在影像显示装置32显示彩条,有可能成为手术等的障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中,在没有接收到影像信号时,不使影像显示装置32自动显示彩条。取而代之,在处理装置31的正面设有彩条开关126,根据对彩条开关126的操作来显示彩条。因此,能够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显示彩条。
参照图27和图28说明有线通信系统。
内窥镜系统具有有线线缆127。在有线线缆127的一端部设有连接于内窥镜30的内窥镜连接器48上的线缆连接器128,在有线线缆127的另一端部设有连接于处理装置31的插座130上的插头129。
在安装于内窥镜30的电池56的余量非常少时和无线通信状况变差时,把内窥镜系统从无线通信切换为有线通信。即,把有线线缆127的线缆连接器128连接于内窥镜30的内窥镜连接器48,把有线线缆127的插头129连接于处理装置31的插座130。在通过有线线缆127连接内窥镜30和处理装置31后,各个电路被切换,来自安装于内窥镜30的电池56的电力供给停止,从处理装置31通过有线线缆127向内窥镜30提供电力。并且,内窥镜30和处理装置31之间的无线通信动作停止,在内窥镜30和处理装置31之间通过有线线缆127发送接收信号。这样,在安装于内窥镜30的电池56的余量非常少时和无线通信状况变差时,也能够使内窥镜系统稳定地动作。
并且,参照图23,在内窥镜连接器48中形成有未用于布线的、没有锡焊连接器布线线缆58d的信号线的空针(空ピン)122。通过空针122将内窥镜30的外部与内部连通。在进行内窥镜30的水密检查时,送气装置的适配器连接于内窥镜30的通气管头39,向内窥镜30的内部提供加压空气,内窥镜30沉入水中,从而确认有无来自插入部34的空气泄露、即插入部34有无损坏。此时,通过在内窥镜连接器48预先连接有线线缆127的线缆连接器128,从内窥镜30的内部通过空针122向内窥镜连接器48与线缆连接器128的连接区域提供加压空气,所以能够确认该连接区域的水密状态。并且,在内窥镜连接器48上预先装配盖49的情况下,可以确认盖49的水密状态。另外,在内窥镜30上没有设置通气管头39时,向内窥镜连接器48连接送气装置的适配器,通过空针122向内窥镜30的内部提供加压空气,来进行水密检查。
参照图29说明无线环境信息设定系统。
无线设备中存在例如像无线LAN方式那样需要写入根据国家而规定的无线环境设定信息的设备。在根据每个分类地区准备写入了每个国家的无线环境设定信息的多种机型时,将导致管理的复杂化和设备的价格上升,所以通常在出厂前根据每个分类地区向无线设备写入无线环境设定信息。在通过无线进行无线环境设定信息向内窥镜的写入时,除被写入无线环境设定信息的被写入电路外,还需要在内窥镜上安装写入无线环境设定信息的写入电路,这导致内窥镜的电路复杂化、体积增大及价格上升。因此,无线环境设定信息向内窥镜的写入优选通过有线进行。例如,可以利用连接线缆132连接内窥镜30的内窥镜连接器48和写入装置131,利用写入装置131通过连接线缆132将无线环境设定信息写入内窥镜3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无线内窥镜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在内窥镜和处理装置之间通过有线进行通信的内窥镜系统等各种内窥镜系统。

Claims (7)

1.一种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内窥镜具备:
插入部,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以及
操作部,其同轴地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
所述插入部具有可弯曲动作的弯曲部,
所述操作部具有:轴方向把持部,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弯曲操作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轴方向把持部更靠近基端侧,用于使所述弯曲部弯曲动作;和宽度方向把持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弯曲操作部更靠近基端侧,作为由操作者把持的宽度方向把持部,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内,配置有所述弯曲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把持部分,该把持部分比所述弯曲操作部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操作部具有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能够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转动部件具有供操作者的手指搭放的、沿所述长轴方向转动的操作用搭指部,
所述操作用搭指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手持式内窥镜还具备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以所述长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弯曲操作部转动。
4.一种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内窥镜具备:
插入部,其沿长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以及
操作部,其同轴地连接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并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
所述操作部具有:操作部主体,其连接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轴方向把持部,其设于所述操作部主体上,沿所述长轴方向延伸并由操作者把持;和宽度方向把持部,其被设置成比所述轴方向把持部更靠近基端侧,并由操作者把持,
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在与所述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操作部主体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的一侧把持部分、和比所述操作部主体更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另一侧把持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把持部分和所述另一侧把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把持部分具有把持用搭指部,该把持用搭指部形成于该把持部分中的所述长轴方向的前端侧部分,供操作者的手指搭放。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具有平滑的曲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该手持式内窥镜还具备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宽度方向把持部以所述长轴为中心相对于所述操作部主体转动。
CN2009101305133A 2008-04-01 2009-03-31 手持式内窥镜 Active CN101548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5502A JP5464817B2 (ja) 2008-04-01 2008-04-01 手持式内視鏡
JP2008-095502 2008-04-01
JP2008095502 2008-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8873A true CN101548873A (zh) 2009-10-07
CN101548873B CN101548873B (zh) 2011-03-23

Family

ID=40718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05133A Active CN101548873B (zh) 2008-04-01 2009-03-31 手持式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47828A1 (zh)
EP (1) EP2106735B1 (zh)
JP (1) JP5464817B2 (zh)
CN (1) CN1015488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2473A (zh) * 2014-09-26 2017-08-18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医疗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8000A1 (ja) * 2009-12-04 2011-06-0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手持式無線内視鏡
JP5032646B2 (ja) 2010-11-24 2012-09-26 株式会社東芝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作動方法及び内視鏡装置
US10029079B2 (en) 2011-10-18 2018-07-24 Treble Innovations Endoscopic peripheral
US9757150B2 (en) * 2011-10-18 2017-09-12 Treble Innovations Portable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WO2013106444A1 (en) * 2012-01-10 2013-07-1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 steer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an imaging system
US10143358B2 (en) 2012-02-07 2018-12-04 Treble Innov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agnetic endoscope
JP5969853B2 (ja) * 2012-08-03 2016-08-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10219864B2 (en) 2013-04-16 2019-03-05 Calcula Technologies, Inc. Basket and everting balloon with simplified design and control
US9232956B2 (en) 2013-04-16 2016-01-12 Calcula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for removing kidney stones
US10188411B2 (en) 2013-04-16 2019-01-29 Calcula Technologies, Inc. Everting balloon for medical devices
US20150305602A1 (en) * 2014-04-23 2015-10-29 Calcula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medical imaging system
JP6395445B2 (ja) 2014-05-28 2018-09-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受信装置、無線内視鏡システム、画像受信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013313A (ja) * 2014-07-02 2016-01-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10952600B2 (en) * 2014-07-10 2021-03-23 Covidien Lp Endoscope system
DE102015113424A1 (de) * 2015-08-14 2017-02-16 Invendo Medical Gmbh Handgriff eines Endoskops
EP3338615A4 (en) * 2015-08-18 2019-05-22 Olympus Corporation ENDOSCOPE
US20180021544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atheter-Based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Remote Control Of Display Images
JP6878574B2 (ja) 2016-09-09 2021-05-26 エンテラス メデ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Entellus Medical,Inc. 無線内視鏡
WO2018092415A1 (ja) * 2016-11-16 2018-05-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の回動固定機構部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AU2017405805A1 (en) 2017-03-24 2019-08-01 Covidien Lp Endoscope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CN110799079B (zh) * 2017-05-12 2022-04-0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泄漏测试的通知方法
US11357395B2 (en) * 2019-07-01 2022-06-14 Robert B Maximos Tracheoscope control device, 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and combination system thereof
FR3103696A1 (fr) * 2019-12-03 2021-06-04 Institut Hospitalo-Universitaire De Chirurgie Mini-Invasive Guidee Par L'image Module d’actionnement motorisé d’un instrument endoscopique
US20210338049A1 (en) 2020-04-30 2021-11-04 Ambu A/S Method of assembly of an endoscope control system
WO2022195829A1 (ja) * 2021-03-18 2022-09-2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システム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0843A (ja) * 1988-04-22 1989-10-3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
JP2964461B2 (ja) * 1993-01-26 1999-10-18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装置
US5873828A (en) * 1994-02-18 1999-02-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US5630783A (en) * 1995-08-11 1997-05-20 Steinberg; Jeffrey Portable cystoscope
JP2000189385A (ja) * 1998-12-25 2000-07-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装置
CA2395924C (en) * 2000-01-06 2008-11-18 Raymond L. Bedell Steerable fiberoptic epidural balloon catheter and scope
DE10062737C1 (de) * 2000-12-15 2002-10-31 Sirona Dental Systems Gmbh Handinstrument zur medizinischen, insbesondere zahnmedizinischen Diagnose
JP3828436B2 (ja) * 2001-03-22 2006-10-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式内視鏡装置
JP2002282199A (ja) 2001-03-28 2002-10-02 Asahi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の操作部
JP2002304584A (ja) * 2001-04-05 2002-10-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機器貸し出しシステム
US6869397B2 (en) * 2001-06-01 2005-03-2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Non-tethered macro-to-micro endoscope
JP4011908B2 (ja) * 2001-12-25 2007-11-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20050245789A1 (en) * 2003-04-01 2005-11-03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Fluid manifold for endoscope system
JP2005224521A (ja) * 2004-02-16 2005-08-25 Olympus Corp 内視鏡装置
JP4009600B2 (ja) * 2004-02-25 2007-11-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WO2005077252A1 (ja) * 2004-02-16 2005-08-25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装置
WO2005082226A1 (ja) * 2004-02-27 2005-09-09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
JP4472382B2 (ja) 2004-02-27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05082227A1 (ja) * 2004-02-27 2005-09-09 Olympus Corporation 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070185379A1 (en) * 2005-01-10 2007-08-09 Perceptron, Inc. Modular remote inspection device with digital imager
JP4855765B2 (ja) * 2005-11-30 2012-01-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治療装置
JP5030441B2 (ja) * 2006-03-09 2012-09-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US20070225556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Disposable endoscope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72473A (zh) * 2014-09-26 2017-08-18 波士顿科学医学有限公司 医疗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47828A1 (en) 2009-10-01
EP2106735A1 (en) 2009-10-07
EP2106735B1 (en) 2015-02-25
JP2009247407A (ja) 2009-10-29
JP5464817B2 (ja) 2014-04-09
CN101548873B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873B (zh) 手持式内窥镜
CN102469929B (zh) 手持式无线内窥镜
US10016122B2 (en) Surgical headligh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EP1951113B1 (en) In-vivo imaging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thereof
JP5389731B2 (ja) 内視鏡
US9778452B2 (en) Sighting device
CN201364409Y (zh) 望远镜、瞄准装置或光学瞄准器形式的光学仪器
CN110785700B (zh) 跟焦器和具有其的云台
EP0131971B1 (en) Connecting mechanism of light source device for endoscope
US20040102680A1 (en) Endoscope system having an auxiliary lighting device
CN113632338A (zh) 杆状物和棒状物的手柄
US8651748B2 (en) Connecting bridge for two optical units
EP3824696B1 (en) A lighting device and a method
JP4163296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0171725A (ja) 内視鏡装置
CN211408973U (zh) 一种医用内窥镜摄像装置
JP5191086B2 (ja) 内視鏡装置
JP2000300513A (ja)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CN101272651B (zh) 无线发射器
US6929605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dual alternately-directed lamps that facilitate lamp replacement
CN214008908U (zh) 双光源台灯
CN202455436U (zh) 灯泡型摄像机
CN101358619A (zh) 旋转机构及应用该旋转机构的显示器
WO2020194436A1 (ja) 内視鏡、内視鏡プロセッサ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21177475A (ja) 小型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