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6072A - 液晶显示器件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6072A
CN101546072A CN200910129850A CN200910129850A CN101546072A CN 101546072 A CN101546072 A CN 101546072A CN 200910129850 A CN200910129850 A CN 200910129850A CN 200910129850 A CN200910129850 A CN 200910129850A CN 101546072 A CN101546072 A CN 101546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e par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9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6072B (zh
Inventor
小林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6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6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6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具有:第1和第2基板,在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以在取向膜间取向处理的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式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及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配置在第1和第2基板之间,使液晶的分子长轴与各基板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并且,第1基板具有:第1导电层,相互平行地形成了与取向处理方向在倾斜方向上交叉的多个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在相邻的电极部之间形成缝隙部;以及第2导电层,在与第1导电层不同的层上,形成为隔着绝缘层与缝隙部重叠且与第1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具有第1和第2直线部,该第1和第2直线部以相对于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件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申请日为2008年3月26日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08125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包含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电场控制型的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作为液晶显示器件,已知有使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方向在与基板面实质上平行的面内进行变化从而进行显示的横电场控制型的液晶显示器件(日本特开2002—0823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82230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横电场控制型液晶显示器件在与用于生成横电场的电极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产生“线缺陷(デイスクリネ—シヨン)(液晶分子取向混乱)”,此外,在用手指等按压观察面时(以下称作面按压),在该部分也产生线缺陷。
在与上述电极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产生的线缺陷,是与上述电极边缘相对应的部分的液晶分子由于强电场的施加而相对于基板面立起的动作所产生的显示不均。
此外,上述面按压导致的线缺陷,是在施加了上述横电场的状态下部分地按压观察面时,因为该面按压的压力而液晶分子的取向变乱,即使之后解除了上述面按压的压力,也仍维持液晶分子的取向混乱的状态,不能返回到原来的取向状态,从而所产生的显示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产生显示不均的横电场控制型液晶显示器件。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之一,具有: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以在上述取向膜间取向处理的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式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及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使上述液晶的分子长轴与上述各基板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并且,上述第1基板具有:第1导电层,相互平行地形成了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在倾斜方向上交叉的多个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在相邻的电极部之间形成缝隙部;以及第2导电层,在与上述第1导电层不同的层上,形成为隔着绝缘层与上述缝隙部重叠且与上述第1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上述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具有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该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之一,具有: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以在上述取向膜间取向处理的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式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及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使上述液晶的分子长轴与上述各基板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此外,上述第1基板具有:第1导电层,相互平行地形成了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在倾斜方向上交叉的多个细长形状的缝隙部;以及第2导电层,在与上述第1导电层不同的层上,形成为隔着绝缘层与上述缝隙部重叠且与上述第1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上述细长形状的缝隙部具有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该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件,能够抑制显示不均的发生。
在随后的描述中将提到本发明的优点,其中部分优点根据描述会很明显,或者可能会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被获知。通过特别是在下文中所指出的手段或组合方式可以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附图与上面给出的一般性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中的共用电极的1个缝隙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中的没生成横电场时的1个像素内的各部分的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方向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器件中的没生成横电场时的1个像素内的各部分的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方向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第2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像素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液晶显示器件的一个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沿着图1中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该液晶显示器件具有:观察侧(图2和图3中的上侧)及其相反侧的一对透明基板1、2,该一对透明基板1、2以预定间隙相对置地配置,在相互对置的内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18、19,并实施了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向1a、2a的取向处理;液晶层3,密封在上述一对基板1、2间的间隙中,使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与上述一对基板1、2的取向处理方向1a、2a一致,并与上述基板1、2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第1透明电极4,与上述一对基板1、2的相互对置的内面中的一个基板的内面、例如观察侧的相反侧的基板(以下称作后基板)2的内面上的上述取向膜19相比,更靠上述基板2一侧而设置;第2电极5,与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上的上述取向膜19相比,更靠上述基板2一侧而与上述第1电极4绝缘地配置,在与上述第1电极4之间,生成用于使上述液晶分子3的分子长轴方向在实质上与上述一对基板1、2面平行的面内进行变化的横电场。
该液晶显示器件是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在相互绝缘地设置在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上的上述第1和第2电极4、5中,第2电极5是在行方向(画面的左右方向)和列方向(画面的上下方向)上矩阵状地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第1电极4是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相对应的共用电极。
然后,在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上设置了如下构件:多个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作TFT)6,在上述行方向和列方向上排列多个,分别供给与显示数据相对应的显示信号;以及多条布线,所述多条布线设置在上述排列多个的TFT6的行和列之间,由向各行的上述TFT6供给扫描信号的多条扫描线13和向各列的上述TFT6供给显示信号的多条信号线14构成。
上述TFT6包括:栅电极7,形成在上述后基板2的基板面上;透明的栅绝缘膜8,覆盖上述栅电极7而形成在后基板2的大致整个面上;i型半导体膜9,与上述栅电极7对置地形成在该栅绝缘膜8上面;以及漏电极11和源电极12,分别隔着n型半导体膜10设置在上述i型半导体膜9的两侧部上面。
此外,上述多条扫描线13沿着各行的像素100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形成在上述后基板2的基板面上,分别与各行的TFT6的栅电极7连接,上述多条信号线14沿着各列的像素100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形成在上述栅绝缘膜8的上面,分别与各列的TFT6的漏电极11连接。
然后,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设置在上述栅绝缘膜8的上面,在用于形成1个像素100的预定的每个区域中,分别与上述多个TFT6的源电极12连接。即,像素电极5在每个像素区域中分离,分别与不同的TFT6连接。
此外,上述共用电极4形成在透明的绝缘膜15的上面,该绝缘膜15覆盖上述多个TFT6和信号线14而形成在上述后基板2的大致整个面上。即,上述共用电极4在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和设置在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上的取向膜19之间,通过上述绝缘膜15而与上述像素电极5绝缘,并且覆盖上述多条扫描线13和上述多条信号线14双方。上述共用电极4通过在各像素区域间电连接,被设定成在各像素区域间为等电位。
再有,在上述后基板2的边缘部形成有向观察侧的基板1的外面伸出的端子排列部(未图示),上述多条扫描线13和多条信号线14与设置在上述端子排列部上的多条扫描线端子和信号线端子连接,上述共用电极4与设置在上述端子排列部上的共用电极端子连接。
另一方面,在上述观察侧的基板1的内面上形成有与多个像素100之间的区域及上述多个TFT6的配置区域相对应的遮光膜16,在该遮光膜16上面,分别与上述多个像素100对应地设置着红、绿、蓝三色的滤色器17R、17G、17B。
此外,上述取向膜18、19分别由聚酰亚胺膜等水平取向膜构成,覆盖上述滤色器17R、17G、17B和上述共用电极4而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1、2的各个内面上。
再有,通过分别在相互平行且相反的方向上摩擦上述取向膜18、19的膜面,对上述一对基板1、2的内面进行取向处理。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从画面的右方朝着左方且与上述画面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对观察侧基板1的内面进行取向处理,从画面的左方朝着右方且与上述画面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对后基板2的内面进行取向处理。
上述一对基板1、2通过未图示的框状的密封材料接合,上述液晶层3被密封在上述一对基板1、2间的间隙中的、由上述密封材料包围的区域中。
此外,在上述一对基板1、2的外面分别配置偏振片20、21,另外,在观察侧的基板1和配置在该观察侧基板1外面的观察侧偏振片20之间,配置着用于阻断来自外部的静电的透明的静电阻断导电膜22。
在此,关于设置在上述后基板2内面上的上述共用电极4和多个像素电极5详细叙述。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分别由ITO膜等透明导电膜50构成,所述透明导电膜50形成为与用于形成上述1个像素100的预定区域相对应的形状,例如所述区域是沿画面上下方向的纵宽大于沿上述画面左右方向的横宽的纵长的矩形区域。
另一方面,上述共用电极4覆盖上述多条扫描线13和多条信号线14,配置在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排列成矩阵状的整个区域中。然后,在该共用电极4上,在用于形成上述1个像素100的每个预定区域中,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缝隙41,该多个缝隙41用于形成与上述一对基板1、2的取向处理方向1a、2a垂直和平行之外倾斜交叉的边缘。
该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具有和上述像素电极5的垂直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方向的长度相同程度或者比它短一点儿的长度,形成为具有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实质上弯曲成“<”字形的形状,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从其缝隙41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着一端方向及另一端方向,分别在相对于与上述一对基板1、2的取向处理方向1a、2a垂直的方向向一侧倾斜的方向上,即以预定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该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的直线部41a、41a各自与取向处理方向相交的交叉角被设定为小于90o且大于70o。
上述共用电极4由ITO膜等透明导电膜40构成,在该ITO膜等透明导电膜40上隔着间隔并列地形成有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倾斜交叉的多个缝隙41,这些多个缝隙41分别形成为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弯曲部41b、41b以及这些弯曲部41b、41b的连接部41c连续的形状;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从缝隙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着一端方向及另一端方向,分别在相对于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正交的方向朝向一方侧(图1中的右侧)、以预定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41b、41b分别形成在这些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上,并且所述弯曲部41b、41b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的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具有端部弯曲部41d、41d,所述端部弯曲部41d、41d分别形成在与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的端上,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以比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小的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上述多个缝隙41的直线部41a和上述弯曲部41b的连接部形成为上述直线部41a和弯曲部41b的两侧缘彼此平滑连接的圆弧状,上述2个弯曲部41b、41b的连接部41c形成为圆弧状,并且是该连接部41c和上述弯曲部41b的两侧缘彼此平滑地连接的形状。另外,上述直线部41a和上述端部弯曲部41d的连接部形成为上述直线部41a和上述端部弯曲部41d的两侧缘彼此平滑地连接的圆弧状。
上述共用电极4是在用于形成上述1个像素100的每个预定区域中,由多个细长电极部42以与缝隙41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并列地形成的电极,上述多个细长电极部42对应于上述缝隙41的形状。上述多个细长电极部42由相邻的上述缝隙41、41间的部分和两侧的缝隙41、41外侧的部分构成。
即,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细长电极部42形成为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弯曲部42b、42b、这些弯曲部42b、42b的连接部42c以及端部弯曲部42d、42d平滑地连接的形状。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从其细长电极部42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着一端方向及另一端方向,分别在相对于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垂直的方向朝向一方侧、以预定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42b、42b分别形成在与这些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相互邻接的端上,并且所述弯曲部42b、42b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2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的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端部弯曲部42d、42d分别形成在与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的端上,并且所述端部弯曲部42d、42d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2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的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实质上形成为相同宽度,由上述相邻的缝隙41、41间的部分和两侧的缝隙41、41外侧的部分构成的多个细长电极部42、42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实质上形成为相同宽度,另外,上述缝隙41的直线部41a的宽度D与上述细长电极部42的宽度W(参照图5)的比D/W设定为1/3~3/1,最好是1/1。
图4是上述共用电极4的1个缝隙41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假设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的直线部41a、41a分别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为θa时,设定为:
70°<θa<90°
然后,细长电极部42、42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分别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也与上述大致相同。
此外,假设上述弯曲部41b、41b(设置在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相互邻接的端上)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为θb时,设定为:
50°<θb<70°
然后,细长电极部42、42的弯曲部42b、42b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也与上述大致相同。
另外,在将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长度分别设为La,将分别设置在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b的相互邻接的端上的上述弯曲部41b、41b的长度分别设为Lb时,上述直线部41a的长度La和上述弯曲部41b的长度Lb设定为:
La>nLb(n:3~5)
或者
10Lb>La>4Lb
然后,细长电极部42、42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与细长电极部42、42的弯曲部42b、42b的长度关系也与上述大致相同。
另外,在假设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上述端部弯曲部41d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为θc时,设定为:
50°<θc<70°
然后,细长电极部42、42的端部弯曲部42d、42d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也与上述大致相同。
此外,在将上述多个缝隙41两端的端部弯曲部41d、41d的长度设为Lc时,对于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长度La和上述弯曲部41b、41b的长度Lb,设定其关系为:
La>nLc(n:3~5)
或者
10Lc>La>4Lc
并且,细长电极部42、42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与细长电极部42、42的端部弯曲部42d、42d的长度关系也与上述大致相同。
即,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上述端部弯曲部41d形成为和连接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弯曲部41b、41b实质上相同的倾角和长度。
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分别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优选设定为80°±5°,更优选是80°±2°,上述弯曲部41b和上述端部弯曲部41d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b、θc分别优选设定为60°±5°,更优选是60°±2°。
再有,上述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中的、向着上述TFT6的配置部延伸的直线部41a,形成为不与上述TFT6的配置部重叠的长度。
此外,上述液晶层3由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该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3a在使分子长轴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一致,并且相对于一方基板面例如后基板2面,以与离开上述后基板2的方向同样地向着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的取向处理方向2a预倾斜的状态,与上述基板1、2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
该液晶显示器件通过对上述多个像素100的共用电极4与像素电极5之间施加与显示信号相对应的驱动电压,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边缘、即上述多个细长电极部42的边缘部与上述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使上述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在与上述基板1、2面实质上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变化的横电场,利用该横电场,在与上述基板1、2面实质上平行的面内,控制上述多个像素100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从而显示图像。
图5是示出没生成上述横电场时的1个像素100内各部分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生成了上述横电场时的1个像素100内的各部分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的俯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截取的放大剖视图。
将施加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的驱动电压,控制在从没生成上述横电场的实质上为0V的最小值到下述最大值的范围内,所述最大值生成强的横电场,该横电场使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细长电极部42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边缘(多个细长电极部42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2a、42a的边缘部)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呈45°的方向排列分子长轴。
再有,例如,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是无电场黑显示型(以下称作常黑型),其中,使观察侧的偏振片20和后侧偏振片21的一个透光轴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平行或者实质上垂直,使另一偏振片的透光轴相对于上述一方偏振片的透光轴实质上垂直,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没生成上述横电场的无电场时,即如图5所示,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一致地排列时,该像素100的显示为黑,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强横电场E时,该像素100的显示成为最明亮的明显示,如图6和图7所示,该强横电场E使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细长电极部42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边缘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把分子长轴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呈45o的方向排列。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个侧缘以及另一侧缘与上述像素电极5中的与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相邻的部分之间,生成上述横电场E。
该横电场E是相对于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边缘垂直的方向的电场,通过生成上述横电场E,使液晶分子3a随着上述横电场E的强度,使分子长轴的方向改变到垂直于上述横电场方向的方向上。
并且,由于该液晶显示器件的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具有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从其缝隙41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着一端方向及另一端方向,分别在相对于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垂直的方向朝向一方侧、以预定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这些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形成为分别以实质上相同的角度θ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形状,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使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直线部41a的边缘和上述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的方向,与在上述缝隙41的另一方直线部41a的边缘和上述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的方向相互不同,在各像素100内,使液晶分子3a在不同的2个方向上排列,能够进行对比度、明亮度以及显示颜色等的视角依赖性小的广视角显示。
并且,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将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形成为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弯曲部41b、41b以及这些弯曲部41b、41b的连接部41c连续的形状,所述弯曲部41b、41b分别形成在与这些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上,并且所述弯曲部41b、41b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的角度θb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使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边缘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呈45°或者接近45°的方向排列分子长轴的强横电场E时,液晶分子3a也不会以和上述取向处理引起的预倾斜的倾角相反的倾角进行倾斜。
即,在上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对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设置弯曲部41b、41b,所述弯曲部41b、41b分别形成在与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上,并且所述弯曲部41b、41b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的角度θb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将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形成为使这些弯曲部41b、41b通过其连接部41c连续的形状,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中,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上述弯曲部41b、41b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与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如图6所示,是朝向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比在上述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与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更大的方向的横电场(相对于弯曲部41b、41b的边缘垂直的方向的电场)E。
因此,因为在生成了上述横电场时的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弯曲部41b、41b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分子长轴方向的变化角ψb,小于沿着上述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变化角ψa,该液晶分子3a受到取向膜所产生的强的取向控制力,并且上述连接部41c中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的不连续性变小,所以,在沿着上述弯曲部41b、41b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上,相邻的液晶分子3a之间的分子间力起到很强的作用,抑制了横电场E引起的液晶分子3a的倾角变化。此外,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施加了强电场时,由于沿着缝隙41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向着沿着缝隙41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方向排列其长轴,因此,由施加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间的电场,生成了在缝隙41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上生成的垂直于基板的方向的成分的电场,但由于该电场是垂直于液晶分子3a长轴的方向的电场,因此,不作用使液晶分子3a相对于基板的倾角增大的力,而作用使上述液晶分子3a平行于基板面排列的力。
因此,即使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使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呈45°或者接近45°的方向排列分子长轴的强横电场E时,上述缝隙41的弯曲部41b、41b附近的液晶分子3a的倾斜也不变化而保持稳定,因此,沿着上述弯曲部41b、41b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液晶分子3a,维持向上述取向处理所产生的预倾斜的倾斜方向上倾斜的状态。
从而,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中,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形状形成为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直接连接的单纯的“<”字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如以与上述缝隙41的弯曲点相对应的部分为起点、沿着上述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中一方的区域的液晶分子3a的倾斜角变为相反这样的取向不均。
并且,由于将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与上述弯曲部41b、41b的连接部分别形成为上述直线部41a和上述弯曲部41b的两侧缘彼此平滑地连接的圆弧状,因此,沿着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也随着沿着上述弯曲部41b、41b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的倾斜方向,以上述取向处理所产生的预倾斜的倾角来改变分子长轴方向。
这样地,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使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边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45°或者接近45°的方向排列分子长轴的强横电场E时,如图6和图7所示,液晶分子3a也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各个多个缝隙41的全长上,使沿着其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的倾斜方向相同,能够得到没有显示不均的良好的显示质量。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端上分别形成端部弯曲部41d、41d,所述端部弯曲部41d、41d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的角度θc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这些端部弯曲部41d、41d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与像素电极5之间,也生成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比在上述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与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大的横电场E。
因此,使上述横电场E所产生的沿着上述端部弯曲部41d、41d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变化角ψc,小于沿着上述直线部41a、41a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方向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变化角ψa,能够使沿着上述端部弯曲部41d、41d的一个侧缘及另一侧缘的区域上的两方液晶分子3a以上述取向处理所产生的预倾斜的倾角来改变分子长轴方向。
然后,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将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倾斜角θa和上述2个弯曲部41b、41b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倾斜角θb设定为:
70°<θa<90°
或者
50°<θb<70°
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上述横电场E所产生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不均。
此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将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长度La和上述2个弯曲部41b、41b的长度Lb设定为:
La>nLb(n:3~5)
或者
10Lb>La>4Lb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缝隙41的弯曲部41b、41b带来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使与上述弯曲部41b、41b相对应的区域对显示的影响几乎不显眼。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将分别形成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端上的上述端部弯曲部41d、41d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倾斜角θc设定为:
50°<θc<70°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加了上述横电场E时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的稳定性。
此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将上述缝隙41的端部弯曲部41d、41d的长度Lc设定为相对于上述缝隙41的直线部41a、41a的长度La的值具有如下关系的值:
La>nLc(n:3~5)
或者
10Lc>La>4Lc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缝隙41的弯曲部41b、41b带来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使与上述弯曲部41b、41b相对应的区域对显示的影响几乎不显眼。
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倾斜角θa优选设定为80°±5°,更优选是80°±2°,上述弯曲部41b、41b和上述端部弯曲部41d、41d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倾斜角θb、θc优选设定为60°±5°,更优选是60°±2°。通过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加了上述横电场E时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的稳定性。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上述液晶层3由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以下称作Δε为负的液晶)构成,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4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的多个缝隙41的边缘与上述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横电场E时,如图6所示,液晶分子3a使分子长轴的方向改变为沿着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各个边缘来排列。
因此,即使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边缘和上述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了强横电场E(该强横电场E使液晶分子3a排列为分子长轴向着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实质上45°或者接近45°的方向)时,其横电场E的方向也是大致垂直于上述液晶分子3a的分子长轴的方向,从而,上述横电场E不是使液晶分子3a相对于基板1、2面立起的力,而是作为使液晶分子3a平行于基板1、2面取向的力来起作用。
即,由于该液晶显示器件使用了Δε为负的液晶,因此,抑制了像使用Δε为正的液晶的现有的横电场控制型液晶显示器件这样的横电场所产生的沿着电极边缘的线缺陷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在生成了上述横电场E的状态下用手指等一按压观察面,就发生该面按压所导致的线缺陷。这是因为观察侧的基板1的被施加了面按压压力的部分从该部分周围向中央并向内面方向倾斜地变形,从而液晶分子3a沿着上述基板1的倾斜方向立起地排列,该液晶分子3a立起的排列状态被观察为线缺陷。
但是,在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中,虽然发生上述面按压导致的取向不均,但是由于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形成为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弯曲部41b、41b、这些弯曲部41b、41b的连接部41c、端部弯曲部41d、41d连续的形状(以下称作挂衣架形状)。所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从其缝隙4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着一端方向及另一端方向,分别在相对于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垂直的方向朝向一方的方向侧、以预定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弯曲部41b、41b分别形成在与这些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上,并且所述弯曲部41b、41b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的角度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端部弯曲部41d、41d形成在与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的端上,并且所述端部弯曲部41d、41d在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的角度θc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消灭上述面按压导致的线缺陷。
即,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若从像素100的整体看,上述液晶分子3a被在上述共用电极4的上述挂衣架形状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边缘与像素电极5之间生成的横电场E驱动,排列为分子长轴旋转了与上述横电场E的强度相应的角度的状态。
然后,由于上述共用电极4的挂衣架形状的多个缝隙41,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两端部、即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各自的两端侧,以小于上述直线部41a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交叉角θa的角度θc弯曲,因此,若细看液晶分子3a的排列状态,则在上述直线部41a、41a各自的两端侧,在生成了上述横电场E的状态下,分子长轴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1a、2a的角度也很小。
从而,在该横电场生成状态下,即使由上述面按压产生了该部分液晶分子3a如上所述地立起的取向不均,由于上述共用电极4的挂衣架形状的多个缝隙41的中央和两端的弯曲部附近的液晶分子3a受到强的上述取向处理所产生的取向控制力,因此,一解除面按压的压力,上述缝隙41的弯曲部附近的液晶分子3a就返回到实质上平行于基板1、2面的原来的取向状态,其周边的液晶分子3a也由分子间力牵引而返回到原来的取向状态。
这样,虽然上述液晶显示器件因为面按压而暂时产生取向不均,但一解除面按压的压力,就以上述共用电极4的挂衣架形状的多个缝隙41的中央和两端的弯曲部附近的液晶分子3a为基点,返回到实质上平行于基板1、2面的原来的取向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上述面按压所导致的线缺陷的发生,能够进行没有显示不均的显示。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用绝缘膜15覆盖设置在上述后基板2的内面上的多个像素电极5,在该绝缘膜15的上面、即比上述像素电极5靠内面侧,配置了设有上述多个缝隙41的共用电极4,因此,覆盖上述共用电极4而形成在上述后基板2内面上的取向膜19的膜面的平整性良好,因此,取向的稳定性高,从而,在解除了上述面按压的压力时,使液晶分子3a返回到实质上平行于基板1、2面的原来的取向状态的取向控制力起很强的作用,因此,很快消除了上述面按压所导致的取向不均,抑制线缺陷的发生。
并且,在该液晶显示器件中,由于覆盖经过像素100旁边的扫描线13和信号线14而形成了上述共用电极4,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4和上述扫描线13及信号线14之间不产生与显示无关的强电场,从而,能够使像素100以外的区域上的液晶分子3a的取向稳定,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上述面按压所导致的线缺陷的发生。
(第2实施方式)
图8和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图8是液晶显示器件的一方基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9是上述液晶显示器件的1个像素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再有,在该实施例中,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对应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由透明导电膜(例如ITO膜)50a形成了多个像素电极5,所述透明导电膜50a分别与用于形成1个像素的预定的区域相对应,并且在该所述透明导电膜50a上,相互共同连接地设有多个电极部51,所述多个电极部51分别形成为与上述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对应的形状,其他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中,通过在上述导电膜50a上设置多个缝隙而形成了上述像素电极5的多个电极部51,所述缝隙的形状与由上述共用电极4的相邻缝隙41、41间的部分构成的多个细长电极部42的形状大致相同。这些细长电极部42在各自的两端,与形成在上述导电膜50a的两端缘上的共用连接部52连接。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件,因为上述像素电极5与上述共用电极4重叠部分的面积减少,因此,在上述共用电极4与像素电极5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变小,能够减小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件的激励器的负荷。
(其他实施方式)
再有,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在共用电极4的多个缝隙41的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相互邻接的端的相反侧端上分别形成上述端部弯曲部41d,但上述端部弯曲部41d也可以仅形成在上述一方及另一方直线部41a、41a的某一方的端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共用电极4配置在上述多个像素电极5矩阵状地排列的整个区域上,但也可以在多个像素电极5的每行和每列上覆盖上述多条扫描线13和信号线14的至少一方来配置上述共用电极4,在其一端侧或者两端侧相互共用连接这些各行或各列的像素电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后基板2的内面上设置有上述共用电极4和像素电极5,但这些电极4、5也可以设置在观察侧基板1的内面上。
其它的优点和改进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会很容易实现。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文中所示出并描述的特定细节和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因而,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效内容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进。

Claims (20)

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以在上述取向膜间取向处理的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式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及
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使上述液晶的分子长轴与上述各基板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
上述第1基板具有:
第1导电层,相互平行地形成了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在倾斜方向上交叉的多个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在相邻的电极部之间形成缝隙部;以及
第2导电层,在与上述第1导电层不同的层上,形成为隔着绝缘层与上述缝隙部重叠且与上述第1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上述细长形状的电极部具有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该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电层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取向膜与上述第2导电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90度且大于70度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部进一步具有第3直线部和第4直线部,顺次连接上述第1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上述第4直线部及上述第2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和第4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3直线部或者上述第4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70度且大于50度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为La,上述第3直线部或者上述第4直线部的长度为Lb时,设定为:
La>3×Lb。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部进一步具有第5直线部和第6直线部,顺次连接上述第5直线部、上述第1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上述第4直线部、上述第2直线部、上述第6直线部,上述第5直线部和第6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5直线部或者上述第6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70度且大于50度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为La,上述第5直线部或者上述第6直线部的长度为Lc时,设定为:
La>3×Lc。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导电层在各像素区域间电连接,
上述第2导电层按每个上述像素区域分离,分别与不同的薄膜晶体管连接。
11、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基板和第2基板,在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取向膜,以在上述取向膜间取向处理的方向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方式被实施了取向处理;以及
液晶层,由介电常数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配置在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之间,使上述液晶的分子长轴与上述各基板面实质上平行地排列,
上述第1基板具有:
第1导电层,相互平行地形成了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在倾斜方向上交叉的多个细长形状的缝隙部;以及
第2导电层,在与上述第1导电层不同的层上,形成为隔着绝缘层与上述缝隙部重叠且与上述第1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上述细长形状的缝隙部具有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该第1直线部和第2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导电层形成在上述第1基板中的取向膜与上述第2导电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90度且大于70度的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缝隙部进一步具有第3直线部和第4直线部,顺次连通上述第1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上述第4直线部及上述第2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和第4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3直线部或者上述第4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70度且大于50度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为La,上述第3直线部或者上述第4直线部的长度为Lb时,设定为:
La>3×Lb。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缝隙部进一步具有第5直线部和第6直线部,顺次连通上述第5直线部、上述第1直线部、上述第3直线部、上述第4直线部、上述第2直线部及上述第6直线部,上述第5直线部和第6直线部以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线对称的角度在不同方向上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5直线部或者上述第6直线部相对于上述取向处理方向的角度设定为小于70度且大于50度的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设上述第1直线部或者上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为La,上述第5直线部或者上述第6直线部的长度为Lc时,设定为:
La>3×Lc。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导电层在各像素区域间电连接,
上述第2导电层按每个上述像素区域分离,分别与不同的薄膜晶体管连接。
CN2009101298500A 2008-03-26 2009-03-26 液晶显示器件 Active CN101546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1256/2008 2008-03-26
JP2008081256A JP4613973B2 (ja) 2008-03-26 2008-03-26 液晶表示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6072A true CN101546072A (zh) 2009-09-30
CN101546072B CN101546072B (zh) 2011-01-26

Family

ID=4111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98500A Active CN101546072B (zh) 2008-03-26 2009-03-26 液晶显示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04643B2 (zh)
JP (1) JP4613973B2 (zh)
KR (1) KR101018516B1 (zh)
CN (1) CN101546072B (zh)
TW (1) TWI38673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9785A (zh) * 2014-07-10 2016-02-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6918960A (zh) * 2017-05-11 2017-07-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16356A (zh) * 2015-07-29 2020-01-2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共用电极层间隙图案设计的显示装置
CN111948855A (zh) * 2019-05-14 2020-11-1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掩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8345B2 (ja) * 2008-03-27 2013-08-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054656B2 (ja) * 2008-10-28 2012-10-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US8804081B2 (en) 2009-12-18 2014-08-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electrode having opening over thin film transistor
JP5750074B2 (ja) * 2012-03-12 2015-07-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968257B1 (ko) 2012-08-31 2019-04-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TWI504984B (zh) * 2013-11-19 2015-10-21 Innolux Corp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JP2015102684A (ja) * 2013-11-25 2015-06-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3次元表示装置
KR102427411B1 (ko) * 2015-12-02 2022-08-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240168347A1 (en) * 2021-06-18 2024-05-23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4809A (ja) * 2000-03-17 2001-09-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20002134A (ko) 2000-06-29 2002-01-09 주식회사 현대 디스플레이 테크놀로지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2023199A (ja) * 2000-07-07 2002-01-23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70974B2 (ja) * 2000-07-17 2004-09-29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82468B1 (ko) * 2000-10-10 2005-04-14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4109794A (ja) * 2002-09-20 2004-04-08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107978B2 (ja) * 2003-02-21 2008-06-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KR100947271B1 (ko) 2003-06-09 2010-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시야각 액정표시장치
JP4863102B2 (ja) * 2005-06-24 2012-01-2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駆動電極、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65979B1 (ko) * 2006-01-31 2010-06-24 가시오게산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판면에 평행한 전계를 사용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278720B2 (ja) * 2006-03-27 2013-09-0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4940034B2 (ja) * 2006-07-07 2012-05-3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光学的に等方性を有する液晶材料、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83395A (ja) 2006-09-27 2008-04-10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4203676B2 (ja) * 2006-09-27 2009-01-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9785A (zh) * 2014-07-10 2016-02-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0716356A (zh) * 2015-07-29 2020-01-2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共用电极层间隙图案设计的显示装置
CN110716356B (zh) * 2015-07-29 2022-06-2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共用电极层间隙图案设计的显示装置
CN106918960A (zh) * 2017-05-11 2017-07-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48855A (zh) * 2019-05-14 2020-11-1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掩膜
CN111948855B (zh) * 2019-05-14 2023-10-13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掩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04643B2 (en) 2011-08-23
TWI386731B (zh) 2013-02-21
JP4613973B2 (ja) 2011-01-19
US20090244464A1 (en) 2009-10-01
CN101546072B (zh) 2011-01-26
KR101018516B1 (ko) 2011-03-03
JP2009237108A (ja) 2009-10-15
TW200951584A (en) 2009-12-16
KR20090102652A (ko)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6072B (zh) 液晶显示器件
JP420367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864381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31491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ubpixels having alternately disposed branches
US2011006355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706619B2 (ja) 表示装置
TW200404181A (en) Active matrix type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978314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2778790A (zh) 液晶显示设备
US81442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a cutout in a pixel electrode and a cutout in a common electrode
US201201825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6037793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062162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137360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23590B (zh) 像素阵列基板
TWI362528B (en) Pixel structur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US90633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07289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69906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083395A (ja) 液晶表示素子
US113603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460745B2 (en) Display with two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UNIT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COMPU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27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Unit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ASIO Comput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