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8960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8960A
CN106918960A CN201710328082.6A CN201710328082A CN106918960A CN 106918960 A CN106918960 A CN 106918960A CN 201710328082 A CN201710328082 A CN 201710328082A CN 106918960 A CN106918960 A CN 106918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pixel electrode
sub
pixel unit
display panel
under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80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18960B (zh
Inventor
马扬昭
陈建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80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8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8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8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18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8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45Subdivided pixels, e.g. for grey scale or redundanc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负性液晶层,位于第一区域内的主支撑柱和第一亚像素单元,第二区域内未设置主支撑柱,第二亚像素单元位于第二区域内,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在一个亚像素单元中,多条上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多条上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在上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第一半开口缝隙。通过上述设计降低了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穿透率和亮度差异,改善了显示面板上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了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挤压漏光(显示面板中的彩膜基板在显示面板发生挤压形变时,会带动主支撑柱一起运动,在主支撑柱发生运动时,可能会对显示面板中的配向膜产生剐蹭,使配向膜损坏,当配向膜损坏后,液晶层中的液晶的排布会发生变化,导致漏光)的风险,需要增加主支撑柱处的黑色矩阵的覆盖面积,当主支撑柱处的黑色矩阵的覆盖面积与其他未设置主支撑柱处的黑色矩阵的覆盖面积差异较大时,会导致主支撑柱处的亮度和其他未设置主支撑柱处的亮度差异较大,在显示面板上会形成明显的规则暗点,该规则暗点的分布与主支撑柱的分布相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支撑柱处的亮度和其他未设置主支撑柱处的亮度差异较大,在显示面板上形成明显的规则暗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多个亚像素单元,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
负性液晶层,所述负性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多个主支撑柱,所述多个主支撑柱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多个主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未设置主支撑柱,所述第二区域的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开口率;
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一亚像素单元和第二亚像素单元,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一亚像素电极,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二亚像素电极,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所述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所述第一半开口缝隙;
可选地,所述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和蓝色亚像素单元;
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以及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多条触控线,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蓝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绿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可选地,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绿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自容式触控电极层,所述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块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可选地,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和/或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的夹角10°≤θ1≤14°。
可选地,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包括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一弯角结构,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包括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二弯角结构,所述第一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所述第二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30°≤θ2≤60°。
可选地,所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三弯角结构,所述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四弯角结构,所述第三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所述第四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0°≤θ3≤40°。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在显示区域绝缘交叉限定的区域构成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多条触控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不同层,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或者,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多条触控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同层,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将多个主支撑柱设置在设置有第一亚像素单元的第一区域,且设置有第二亚像素单元的第二区域未设置主支撑柱,其中,第一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一亚像素电极,第一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第二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二亚像素电极,第二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且在一个亚像素单元中,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第一半开口缝隙。在负性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或第二半开口缝隙的存在会增大第一或第二亚像素电极所在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而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或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越多,则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的提升也就越高,而透过率越大,则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穿透率也会得到提升,其中,对于显示面板中的某一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其穿透率等于该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和光的透过率的乘积,且穿透率与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亮度成正比关系,而由于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则第一亚像素电极所在的第一亚像素单元的透过率大于第二亚像素电极所在的第二亚像素单元的透过率,进而使得能够在第二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大于第一亚像素单元的开口率的情况下,提升主支撑柱所在的第一区域的穿透率,降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穿透率的差值和亮度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不加电时,第一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不加电时,第二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加电后,第一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加电后,第二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1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19C为图19B中的阵列基板沿BB’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19D是图19A中的阵列基板沿CC’方向上的一种截面图;
图19E是图19A中的阵列基板沿CC’方向上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区域,但这些区域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区域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区域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区域,类似地,第二区域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对可行的实现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如图2所示,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上的截面图,如图3A所示,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图,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
阵列基板13,彩膜基板14,多个亚像素单元15,所述彩膜基板14和所述阵列基板13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13包括衬底基板131,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15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31朝向所述彩膜基板14的一侧;
负性液晶层17,所述负性液晶层17位于所述阵列基板13和所述彩膜基板14之间;
多个主支撑柱16,所述多个主支撑柱16(图1和图2中只示意性的画出了一个)位于所述彩膜基板14和所述阵列基板13之间,所述多个主支撑柱16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1内,所述第二区域12内未设置主支撑柱16,所述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
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15包括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和第二亚像素单元152,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15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1内,且所述主支撑柱16在所述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在所述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2内;
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包括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包括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152包括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包括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数目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数目相同,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大于所述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之间至少存在一条所述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
具体的,在一个第一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内,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数目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数目相同,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大于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且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之间至少存在一条所述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其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结构可以通过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相邻的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一端连接,另一端不连接构成,而第二开口缝隙的结构则类似的可以通过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相邻的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一端连接,另一端不连接构成。
如图1所示,主支撑柱16位于第一亚像素单元151所在的第一区域11内,主支撑柱16和多个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存在相互交叠的部分,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位于第二区域12内,第二区域12内未设置主支撑柱,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因主支撑柱16以及遮挡主支撑柱16用的黑色矩阵(图中未示出)的存在而小于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其中,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包括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包括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而上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负性液晶显示面板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或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越多,则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就越大,因此当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形成有一个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而第二亚像素电极1511中未形成有第二半开口缝隙时,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所在的第一亚像素单元151以及第一区域1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所在的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以及第二区域12的透过率,其中,对于显示面板中的某一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其穿透率等于该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和光的透过率的乘积,且穿透率与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亮度成正比关系,由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形成有一个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未形成有第二半开口缝隙,因此能够在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小于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的情况下,提升主支撑柱16所在的第一区域11的穿透率,降低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的穿透率的差值和亮度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对于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中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而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中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数目和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数目均为2,而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分别为1和0,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数目和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数目可以均为3或者更多,而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则可以分别为2和1或者其他,可以理解的是,这其中只需要保证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大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即可。而由于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数目大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使得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所在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大于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所在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进而能够在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小于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的情况下,降低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的穿透率的差值和亮度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而对于在负性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或第二半开口缝隙的存在会增大第一或第二亚像素电极所在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以及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或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越多,则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透过率的提升也就越高的具体解释如下。
如图2所示,主支撑柱16的作用是支撑阵列基板13和彩膜基板14,使阵列基板13和彩膜基板14保持一定间隔,保证显示面板整体厚度的均匀性,其中,主支撑柱16在显示面板中的排布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并且,为了降低挤压漏光的风险,需要增加主支撑柱16所在区域的黑色矩阵(在图2中未示出)的外扩面积(即增大黑色矩阵的覆盖面积),但是,黑色矩阵外扩面积的大小会影响到与之交叠的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区域的开口率,黑色矩阵外扩面积越大,相应区域的开口率越小,并且由于主支撑柱16只分布于第一区域11内,而在第二区域12内未分布,故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会大于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由于某一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区域的亮度与该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区域的穿透率成正比,并且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该区域的穿透率等于该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和光的透过率的乘积,因此在透过率相同的情况下,该区域的开口率越小,则该区域的穿透率也就越小,进而使该区域对应的亮度也就越低,当第一区域11的开口率和第二区域12的开口率之差较大时,第一区域11的亮度和第二区域12的亮度会存在较大差异,会在显示面板上形成明显的规则暗点。
对于正性液晶,当第一和第二亚像素电极采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时,与现有技术(第一亚像素电极与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完全相同)相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穿透率基本没有变化,而由于穿透率和对应亚像素单元或者显示区域的亮度成正比关系,因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亮度也会基本保持不变,所以采用正性液晶时,在显示面板上依旧会形成规则暗点,而对于负性液晶,当像素电极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时,与现有技术(第一亚像素电极与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完全相同)相比,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的穿透率变化比较明显,且第一区域11的穿透率会大于第二区域12的穿透率,所以当采用负性液晶时,显示面板上的规则暗点可以得到改善。
如图1、图2和图3A所示,显示面板具有负性液晶层17,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具有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其中,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可以位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远离衬底基板131上开关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漏极的一端,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不具有第二半开口缝隙,如图3B和图3C所示,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不加电时,第一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不加电时,第二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当在显示面板不加电时,负性液晶分子171的长轴(椭圆形)会沿着固定的配向方向X排布,如图3D和图3E所示,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加电后,第一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面板加电后,第二亚像素单元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示意图,在显示面板加电后,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远离漏极的一端的电场方向趋向于与配向方向X垂直,即趋向于与负性液晶分子171的短轴方向相互平行,会抑制负性液晶分子的转动,而在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中远离漏极的一端对应区域内会出现黑畴区域A(由于液晶分子的转动受到抑制,使得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中远离漏极的一端对应区域的液晶基本不转动或者转动角度较小,导致该区域不透光,进而形成黑畴区域A),而第一亚像素单元151中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远离漏极的一端的由于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存在,电场方向与配向方向X不垂直,液晶分子的转动不受限制,第一亚像素单元151中远离漏极的一端对应区域内基本不会出现黑畴区域,而黑畴区域的减少会增加相应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内光的透过率,且黑畴区域减少的越多,即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内半开口缝隙的数目越多,则光的透过率提升的就越大。其中,对于存在多个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情况,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和第二亚像素单元152或者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不同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之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内半开口缝隙越多则光的透过率的提升越大。对于显示面板中的某一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其穿透率等于该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开口率和光的透过率的乘积,且穿透率与相应的亚像素单元或显示区域的亮度成正比关系,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中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而同一个第一亚像素电极中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同一个第二亚像素电极中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则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亚像素单元和第一区域内光的透过率的提升大于第二亚像素单元和第二区域内光的透过率的提升,进而可以使得第一亚像素单元和第一区域内光的透过率大于第二亚像素单元和第二区域内光的透过率,进而能够在第二亚像素单元152的开口率大于第一亚像素单元151的开口率的情况下,提升第一区域11的穿透率,降低第一区域11与第二区域12之间的穿透率的差值和亮度差异,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同时,对于正性液晶,像素电极采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时,由于液晶分子的稳定性较差,会导致按压痕迹残留类不良(Trace mura)加重,例如在显示面板显示白画面时,显示面板在被按压后会出现黑团加重,而对于负性液晶,像素电极采用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时,由于负性液晶分子的稳定性较强,可以有效改善按压痕迹残留类不良(Trace mura)。具体的,由于负性液晶分子相比于正性液晶分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显示面板被按压时,负性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小于正性液晶分子,而在显示面板不再被按压时,液晶需要恢复至原来的角度,其中由于负性液晶从发生偏转的角度回复至原来的角度时需要转动的角度小于正性液晶从发生偏转的角度回复至原来的角度时需要转动的角度,因此负性液晶比正性液晶恢复的更快,进而负性液晶可以实现对按压痕迹残留类不良(Trace mura)的有效改善。
可选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多个亚像素单元15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主支撑柱16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红色亚像素单元15R以及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主支撑柱16位于设置有多个亚像素电极的第一区域11内,且分别与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在亚像素单元中,光线透过后显示红色光的为红色亚像素单元)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在亚像素单元中,光线透过后显示蓝色光的为蓝色亚像素单元)相互交叠,而由于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对应区域的穿透率较低,而某一区域的亮度与该区域的穿透率成正比,因此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对应区域的亮度较低,又因为某一区域的亮度越小,则改变该区域的亮度后对该区域的亮度的影响也就越小,所以将主支撑柱16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使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对应的区域的亮度减小后,对相应区域的亮度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第一区域11内形成的暗点的可分辨度,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的规则暗点现象,降低规则暗点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31朝向彩膜基板14一侧的多条触控线18,多个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15R、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和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多条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具体的,如图2和图5所示,触控线18在设置好后,会使其所在位置的配向膜(图中未示出)形成突起,使配向膜不平整,在负性液晶摩擦配向时,当该区域的配向膜不平整时,会对该区域配向膜产生损伤,在该区域的配向膜损伤后,该区域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排布方向会随之发生变化,导致暗态漏光,由于在光线透过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后显示红色光,在光线透过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后显示蓝色光,在光线透过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后显示绿色光,在光线透过上述三种颜色的亚像素单元后,可以进行光合成,且在进行光合成时,绿色光对亮度的贡献最大(即亮度最高),又因为亮度越高的区域产生暗态漏光后,暗态漏光越明显,因此当将触控线设置在绿色亚像素单元一侧时,由于绿色光对亮度的贡献最大,则会导致明显的暗态漏光,如图5所示,将触控线18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之间15B的区域产生暗态漏光后,由于红色光和蓝色光对亮度的贡献小于绿色光对亮度的贡献,因此产生的暗态漏光不会太明显,进而可以改善负性液晶摩擦配向产生的暗态漏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不考虑暗态漏光的情况下,触控线也可以设置在蓝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之间,即触控线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蓝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或者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之间,即触控线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红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可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主支撑柱16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具体的,如图6所示,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主支撑柱16设置在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由于主支撑柱16用于支撑衬底基板131和彩膜基板14,使衬底基板131和彩膜基板之间14的液晶层保持一定的液晶盒厚,由于触控线18也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当将主支撑柱16和触控线18都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时,在主支撑柱16和触控线16的双重作用下,使液晶盒厚增加,而由于液晶盒厚和透过率成正比,因此当液晶盒厚增加后,该区域对应的透过率也会增加,进而使得该区域的穿透率也增加,从而使该区域的亮度增加,当该区域的亮度与其他区域的亮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该区域形成明显的亮线,为了避免使该区域出现明显的亮线,将主支撑柱设置在蓝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之间,使主支撑柱和触控线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叠加的情况,避免了增加液晶盒厚的情况,进而避免了该区域出现明显的亮线。
可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主支撑柱16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主支撑柱16设置在绿色亚像素单元15G和红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由于主支撑柱16用于支撑衬底基板131和彩膜基板14,使衬底基板131和彩膜基板14之间的液晶层保持一定的液晶盒厚,由于触控线18也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当将主支撑柱16和触控线18都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蓝色亚像素单元15B之间时,在主支撑柱16和触控线18的双重作用下,使液晶盒厚增加,由于液晶盒厚和透过率成正比,因此当液晶盒厚增加后,该区域对应的透过率也会增加,进而使得该区域的穿透率也增加,从而使该区域的亮度增加,当该区域的亮度与其他区域的亮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该区域形成明显的亮线,为了避免使该区域出现明显的亮线,将主支撑柱16设置在红色亚像素单元15R和绿色亚像素单元15G之间,使主支撑柱16和触控线18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叠加的情况,避免了增加液晶盒厚的情况,进而避免了该区域出现明显的亮线。
可选地,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自容式触控电极层,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19,触控电极块19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18电连接。
具体的,如图8所示,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陈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19,每个触控电极块19均可与零势能的大地端构成一个电容,即自电容通道,每个触控电极块19分别经由与之电连接的触控线18实现触控驱动信号的输入和触控检测信号的输出,显示面板利用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检测信号确定触控位置。
可选的,如图8所示,触控电极块19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具体的,如图8所示,在包括自容式触控电极层的显示面板中,该显示面板在工作时段上可以分为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在触控阶段,该显示面板可以进行触摸控制,在显示阶段,该显示面板可以进行显示控制,其中,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可交替。
可选地,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延伸方向与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Y的夹角10°≤θ1≤14°。
具体地,显示区内的多个亚像素单元可以分别沿行方向(图中未示出)和列方向Y呈矩阵排布,其中,行方向和列方向Y可以相互垂直,如图9和图10所示,图9和图10中的虚线均与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Y平行,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与虚线之间的夹角均为θ1,且10°≤θ1≤14°时(即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或者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与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Y的夹角为10°≤θ1≤14°,或者,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与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Y的夹角均为10°≤θ1≤14°),在对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施加工作电压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与公共电极之间会形成电场,使负性液晶发生偏转,且偏转角度会接近45°,由于负性液晶的偏转角度越接近45°,亚像素单元对应的穿透率也就越大,因此上述设计可以增加第一亚像素单元151和/或第二亚像素单元152的穿透率,而又由于第一亚像素单元151位于第一区域11,第二亚像素单元152位于第二区域12,因此可以提高第一区域11和/或第二区域12的亮度,进而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包括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一弯角结构15113,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包括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二弯角结构15213,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斜边151131延伸方向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第二弯角结构15213的斜边152131延伸方向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30°≤θ2≤60°。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弯角结构15113和第二弯角结构15213的结构可以相同,下面以第一弯角结构1511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在第一弯角结构15113中,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斜边151131为第一弯角结构15113中边长最长的一条边,即图11中的第一弯角结构15113中与虚线平行的边,由于第一弯角结构15113位于第一区域内,将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斜边151131的延伸方向设计成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30°≤θ2≤60°后,可以使第一区域对应的负性液晶在发生偏转时,负性液晶的偏转角度更接近45°,而负性液晶的偏转角度越接近45°,对应区域的穿透率也就越大。同时也可以在将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或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延伸方向设计成与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Y的夹角10°≤θ1≤14°的基础上设置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斜边151131延伸方向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第二弯角结构15213的斜边152131延伸方向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30°≤θ2≤60°,进一步增加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的穿透率,进一步增加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的亮度,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第一弯角结构15113还可以增大第一像素电极远离漏极的一端的电场强度,而电场强度越大,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就越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1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弯角结构15213与图1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弯角结构15113具有相同的结构,进而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别在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三弯角结构15114,上述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四弯角结构15214,第三弯角结构15114的斜边151141延伸方向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第四弯角结构15214的斜边152141延伸方向与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0°≤θ3≤40°。
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由于第三弯角结构15114和第四弯角结构15214的结构可以相同,下面以第三弯角结构15114为例进行说明,在第三弯角结构15114中,第三弯角结构15114的斜边151141为第三弯角结构15114中边长最长的一条边,即图12的第三弯角结构15114中与虚线平行的边,由于第三弯角结构15114位于第一区域内,将第三弯角结构15114的斜边151141的延伸方向设计成与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θ3≤40°后,可以使第一区域对应的负性液晶分子在发生偏转时,负性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更接近45°,而负性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越接近45°,对应区域的穿透率也就越大。在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基础上,结合第三弯角15114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区域的穿透率,进而进一步增加第一区域的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第三弯角结构15114还可以增大第一像素电极1511远离漏极的一端的电场强度,而电场强度越大,对应的负性液晶的响应速度越快。进一步的,在第一弯角结构15113的基础上,结合第三弯角结构15114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区域11对应的负性液晶的响应速度,使得负性液晶的响应速度更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第四弯角结构15214与图13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弯角结构15114具有相同的结构,进而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15所示和图16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5和图16所示的为一组实际的第一亚像素电极和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设计例子,在图15和图16中,对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除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其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分别先后沿着两个方向延伸,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开口位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远离漏极的一端,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远离漏极一端为封闭状态。图15中的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和图16中的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都采用了上下分割的双畴结构23,双畴结构23能够使液晶分子具有初始方向角,在对亚像素电极施加工作电压后,上侧畴231对应的液晶分子可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下侧畴232对应的液晶分子可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上下两个畴对应的液晶分子的不同转动方向,使显示面板在斜视状态下,可以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同时,由于液晶分子在不同观察方向上,色彩得到了补偿,进而使显示面板获得更真实的色彩显示。
如图17所示和图18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17和图18所示的为又一组实际的第一亚像素电极和第二亚像素电极的结构设计例子,在图17和图18中,对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除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其中,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15111和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15211分别先后沿着三个方向延伸,第一半开口缝隙15112的开口位于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中远离漏极的一端,而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中远离漏极一端为封闭状态。其中,图17中的第一亚像素电极1511和图18中的第二亚像素电极1521都采用了上下分割的多畴结构24,多畴结构24能够使液晶分子具有初始方向角,在对亚像素电极施加工作电压后,多畴结构24中的部分畴241对应的液晶分子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另一部分畴242对应的液晶分子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不同畴对应的液晶分子的不同转动方向,使显示面板在斜视状态下,可以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色偏现象,同时,由于液晶分子在不同观察方向上,色彩得到了补偿,进而使显示面板获得更真实的色彩显示。
可选地,如图19A所示,图1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31朝向彩膜基板14一侧的多条数据线20和多条扫描线21,多条数据线20和多条扫描线21在显示区域绝缘交叉限定的区域构成多个亚像素单元15。
具体地,如图19A所示,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可以绝缘交叉形成多个亚像素单元15,每个亚像素单元15中均可包括一个亚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其中在亚像素电极对应的薄膜晶体管开关(图中未示出)经由扫描线21打开后,数据线20经由薄膜晶体管开关的源极和漏极给亚像素电极充电,使其具有一定的电势。而通过对亚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调节可以来控制负性液晶层中负性液晶分子的偏转,进而来实现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
可选地,如图19B所示和图19C所示,图1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部分俯视图,图19C为图19B中的阵列基板沿BB’方向上的截面图,在显示区域内,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位于不同层,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20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具体地,如图19B和图19C所示,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采用不同层设置,且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20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可选地,如图19D所示,图19D是图19A中的阵列基板沿CC’方向上的一种截面图,在显示区域内,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位于不同层,多条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多条数据线20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的,如图19D所示,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采用不同层设置,且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20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降低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之间寄生电容的产生,降低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之间信号干扰。
可选地,如图19E所示,图19E是图19A中的阵列基板沿CC’方向上的另一种截面图,在显示区域内,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位于同层,触控线18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数据线20在衬底基板13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如图19E所示,触控线18和数据线20采用同层设置且彼此绝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流程,节省材料,同时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中的膜层厚度。
可选地,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22,其中,显示面板22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4播放器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液晶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多个亚像素单元,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
负性液晶层,所述负性液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多个主支撑柱,所述多个主支撑柱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所述多个主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未设置主支撑柱,所述第二区域的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开口率;
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一亚像素单元和第二亚像素单元,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交叠,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所述第一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一亚像素电极,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第二亚像素单元包括第二亚像素电极,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包括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数目相同,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一半开口缝隙的数目大于所述多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存在的第二半开口缝隙的数目,所述多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之间至少存在一条所述第一半开口缝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和蓝色亚像素单元;
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以及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多条触控线,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包括红色亚像素单元、蓝色亚像素单元和绿色亚像素单元,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绿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分别与所述绿色亚像素单元和所述红色亚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自容式触控电极层,所述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触控电极块,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块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和/或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排布的列方向的夹角10°≤θ1≤14°。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包括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一弯角结构,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包括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所述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二弯角结构,所述第一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所述第二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30°≤θ2≤6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三弯角结构,所述两条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中的另一条的外侧具有第四弯角结构,所述第三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和/或所述第四弯角结构的斜边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亚像素电极分支的延伸方向的夹角0°≤θ3≤40°。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在显示区域绝缘交叉限定的区域构成所述多个亚像素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多条触控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不同层,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或者,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所述多条触控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位于同层,所述多条触控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不交叠。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710328082.6A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918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8082.6A CN106918960B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8082.6A CN106918960B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8960A true CN106918960A (zh) 2017-07-04
CN106918960B CN106918960B (zh) 2020-09-25

Family

ID=5956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8082.6A Active CN106918960B (zh) 2017-05-11 2017-05-11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89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337A (zh) * 2017-08-25 2017-1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7479269A (zh) * 2017-08-25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479A (zh) * 2019-11-27 2020-0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072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02116950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2541335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
WO2012147592A1 (ja) * 2011-04-25 2012-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4609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3870088A (zh) * 2008-07-03 2014-06-18 苹果公司 带有双功能电容元件的显示器
CN103885260A (zh) * 2014-02-2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460135A (zh) * 2014-12-22 2015-03-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36216A (zh) * 2014-10-21 2015-04-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793412A (zh) * 2014-01-17 2015-07-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3914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5892171A (zh) * 2016-04-29 2016-08-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29577A (zh) * 2016-04-22 2016-09-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05581461U (zh) * 2016-05-04 2016-09-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6292105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感测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293195A (zh) * 2015-06-24 2017-01-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6405957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薄膜晶体管的基板和具有该基板的显示面板
CN106526990A (zh) * 2016-12-01 2017-03-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I581157B (zh) * 2016-04-20 2017-05-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6072A (zh) * 2008-03-26 2009-09-3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件
CN103870088A (zh) * 2008-07-03 2014-06-18 苹果公司 带有双功能电容元件的显示器
CN102116950A (zh) * 2009-12-30 2011-07-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CN102541335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装置
WO2012147592A1 (ja) * 2011-04-25 2012-11-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24609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93412A (zh) * 2014-01-17 2015-07-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885260A (zh) * 2014-02-26 2014-06-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536216A (zh) * 2014-10-21 2015-04-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4460135A (zh) * 2014-12-22 2015-03-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739148A (zh) * 2014-12-26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6293195A (zh) * 2015-06-24 2017-01-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6405957A (zh) * 2015-07-29 2017-02-1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薄膜晶体管的基板和具有该基板的显示面板
TWI581157B (zh) * 2016-04-20 2017-05-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05929577A (zh) * 2016-04-22 2016-09-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892171A (zh) * 2016-04-29 2016-08-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5581461U (zh) * 2016-05-04 2016-09-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6292105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感测器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526990A (zh) * 2016-12-01 2017-03-22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9337A (zh) * 2017-08-25 2017-1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7479269A (zh) * 2017-08-25 2017-1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79269B (zh) * 2017-08-25 2020-05-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479A (zh) * 2019-11-27 2020-02-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80479B (zh) * 2019-11-27 2022-08-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8960B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5480B (zh) 可切换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
CN108761930A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7561799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19922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483792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65766B (zh) 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的像素结构
CN106855674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29357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196406A (zh)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773110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199223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39044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300916A (zh) 畫素結構及其驅動方法
CN101750779A (zh) 液晶显示器件
CN1071796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4645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093606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WO2018045775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632443A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5974686A (zh) 一种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7966835A (zh)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6873264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像素充电方法
CN10691896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20714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08873523A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