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4984B -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4984B
TWI504984B TW102142095A TW102142095A TWI504984B TW I504984 B TWI504984 B TW I504984B TW 102142095 A TW102142095 A TW 102142095A TW 102142095 A TW102142095 A TW 102142095A TW I504984 B TWI504984 B TW I5049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quid crystal
degrees
display pane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0647A (zh
Inventor
Chien Hung Chen
Hong Yuan Chen
Yu We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102142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49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0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0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984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器的面板(Panel)通常具有二個上下疊合的玻璃基板: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簡稱TFT)基板與彩色濾光(Color filter,簡稱CF)基板。目前液晶顯示器的製造技術主要係朝高解析度、高對比度、及廣視角的方向發展,以期適用於娛樂、通訊、或工作等領域的應用。
然而,對於隱私需求比較強烈的特殊場合,例如,提款機的顯示螢幕操作、個人使用的筆記型電腦或智慧型行動電話,高正視穿透率及可視側角小於20度之窄視角顯示器反而能滿足使用者的防窺視需求。因此,有必要發展窄視角的防窺視顯示面板技術,以對治及改善上述的問題。
為達成此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與該第一基板面對面設置的第二基板;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上;一第二電極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的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且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一第一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一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二方向;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三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二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三方向,其中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6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 (0.1463Δnd+27.39)度與(0.2375Δnd-73.75)度之間,其中的Δnd為該液晶層的雙折射率差值Δn與該液晶層的厚度d之乘積。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組,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與該第一基板面對面設置的第二基板;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上;一第二電極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的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且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一第一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一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二方向;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三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二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三方向,其中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6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0.1463Δnd+27.39)度與(0.2375Δnd-73.75)度之間,其中的Δnd為該液晶層的雙折射率差值Δn與該液晶層的厚度d之乘積。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液晶分子可為負型液晶。
該等第二電極層可進一步包含沿著一第四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二條狀電極,該第一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可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且該第四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可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子電極可設置於一第一區內,該等第二子電極可設置於一第二區內,且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彼此不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子電極可設置於一第一區及一第二區內,該等第二子電極可設置於一第三區及一第四區內,且該第一區、該第二區、該第三區、及該第四區彼此不重疊。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且該第四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
10‧‧‧顯示裝置
11‧‧‧顯示螢幕
20/100‧‧‧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第一電極層
114‧‧‧絕緣層
116‧‧‧第二電極層
118‧‧‧第一配向層
120‧‧‧第二基板
122‧‧‧第三電極層
128‧‧‧第二配向層
130‧‧‧液晶層
131‧‧‧液晶分子
161‧‧‧第一分域
162‧‧‧第二分域
163‧‧‧第三分域
164‧‧‧第四分域
165‧‧‧主框電極
166‧‧‧第一分支電極
167‧‧‧第二分支電極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2A圖為一顯示螢幕的前視圖,用以說明螢幕上任一特定方向的方位角ψ。
第2B圖為一液晶分子在顯示面板中的排列示意圖,其可由方位角ψ及天頂角θ來表示。
第3圖為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在外加驅動電壓後可能得到的最大穿透率分布圖。
第4A圖為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
第4B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
第4C圖為第4A圖及第4B圖的像素電極分別施以0至10V電壓的穿透率量取圖。
第4D圖及第4E圖分別為本實施例具有開放式及封閉式二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
第4F圖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之光學對比視角圖。
第4G圖及第4H圖分別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在不同像素電壓下之穿透率的左右視角及上下視角分佈圖。
第5A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
第5B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
第5C圖為第5A圖及第5B圖的像素電極分別施以0至10V電壓的穿透率量取圖。
第5D圖及第5E圖分別為本實施例具有開放式及封閉式四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
第5F圖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之光學對比視角圖。
第5G圖及第5H圖分別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在不同像素電壓下之穿透率的左右視角及上下視角分佈圖。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其包含一根據前述實施例之顯示面板。
為對本發明之特徵、目的及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瞭解,茲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如後。在所有的說明書及圖示中,將採用相同的元件編號以指定相同或類似的元件。
在各個實施例的說明中,當一元素被描述是在另一元素之「上方/上」或「下方/下」,係指直接地或間接地在該另一元素之上或之下的情況,其可能包含設置於其間的其他元素;所謂的「直接地」係指其間並未設置其他中介元素。「上方/上」或「下方/下」等的描述係以圖式為基準進行說明,但亦包含其他可能的方向轉變。所謂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係用以描述不同的元素,這些元素並不因為此類謂辭而受到限制。為了說明上的便利和明確,圖式中各元素的厚度或尺寸,係以誇張或省略或概略的方式表示,且各元素的尺寸並未完全為其實際的尺寸。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0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其包含一第一基板110、一第二基板120、以及一液晶層130;其中,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為面對面的平行板設置,且該液晶層130設置或充填於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之間。此外,該第一基板110的上表面上依序設置有一第一電極層112、一絕緣層114、一第二電極層116及一第一配向層118,該第二基板120的上表面上依序設置有一第三電極層122及一第二配向層128。該第一電極層112為平面薄膜的電極層,用以作為該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基準電位之共用電極;該第二電極層116包含複數個條狀電極116,其基本上為共平面(in-plane)的平行電極,且彼此電性連接故具有相同的電位,以作為該顯示面板100的像素區之像素電極;該第三電極層128亦為平面薄膜的電極層,用以作為該顯示面板100的第二基準電位之共用電極。
如第1圖所示,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係面對面堆疊的設置,且複數個間隔物(spacer,未圖示)分佈於該等基板110及120之間,用以使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之間能維持固定間距的間隙,而能充灌該液晶層130於其中。該第一基板110用以承載該第一電極層112、該絕緣層114、該第二電極層116及該第一配向層118,該第二基板120用以承載該第三電極層122及該第二配向層128。該第一基板110或該第二基板120可以是軟性或剛性的透明基板;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基板110與該第二基板120皆為玻璃基板,且由於該第一基板110上製做有作為像素開關控制的薄膜電晶體(TFT,未圖示),該第二基板120上設置有彩色濾光片(CF,未圖示),在顯示面板的製程技術中,該第一基板110可稱為薄膜電晶體基板,該第二基板120可稱為彩色濾光片基板。
如第1圖所示,該第一基板110上依序設置有該第一電極層112、該絕緣層114、該第二電極層116及該第一配向層118。該第一電極層112設置於該第一基板110上,為一覆蓋整個像素區的平面電極層,用以提供該像素的第一基準電位。該第一電極層112可以是由透明的導電材料所組成,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簡稱ITO)。該絕緣層114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112上,用以保護該第一電極層112,並藉以隔離該第一電極層112與後續即將製作的該第二電極層116。
為了能更清楚的描述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以下提供第2A圖及第2B圖以便於讀者了解一包含上述顯示面板100之液晶顯示螢幕11的座標系統與角度關係。假設我們面對該顯示螢幕11,並以該顯示螢幕11之水平參考線朝右的方向(也就是X方向)作為角度描述的參考基準,則該顯示螢幕11上任一特定方向可表示為方位角(azimuthal angle)ψ,如第2A圖所示,也就是該顯示螢幕11的前視圖,且該顯示螢幕11垂直向上的方向為Y方向。另外,假設由該第一基板110(該顯示面板100之下基板或薄膜電晶體基板)向該液晶層130的方向為Z方向,則該液晶層 130中的液晶分子131的排列可由方位角ψ及天頂角(polarangle)θ來表示,如第2B圖所示。
該第二電極層116設置於該絕緣層114上,用以作為該顯示面板100的像素區之像素電極;該第二電極層116包含複數個共平面的平行條狀電極116,其彼此電性連接故具有相同的電位。該等條狀電極116係沿著相同方向平行排列(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一方向」),其方位角為ψ1 。藉由該第一電極層112與該第二電極層116之間的電位差以及位置佈局,可形成適當的電場分布,藉以使液晶分子朝向適當的方向上排列。該第二電極層116可以是由透明的導電材料所組成,例如,氧化銦錫(ITO)。該第一配向層118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116上,用以使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或稱為分子軸或極化軸)排列於適當的方向上。該第一配向層118可以是由透明的聚合物材料所組成,例如,聚乙醯胺(polyimide,簡稱PI)。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配向層118會經過某特定方向的摩擦(rubbing)處理而得到其配向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二方向」),以使得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可沿著此配向方向而平行該第一配向層118的表平面排列,其方位角為ψ2 且其天頂角θ接近90度,這可稱為平行式或同質式(Homogeneous)液晶配向。
一第一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一配向層之方向平行一第二方向;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層,形成於該第三電極層上,並使該第二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三方向,此外,該第二基板120的上表面上依序設置有該第三電極層122及該第二配向層128。該第三電極層122設置於該第二基板120上,為一覆蓋整個像素區的平面電極層,用以提供該像素的第二基準電位。該第三電極層122可以是由透明的導電材料所組成,例如,氧化銦錫(ITO)。藉由該第三電極層122與該第二電極層116之間的電位差以及位置佈局,可形成適當的電場分布,藉以使液晶分子朝向適當的方向上排 列。該第二配向層128設置於該第三電極層122上,用以使鄰近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排列於適當的方向上。該第二配向層128可以是由透明的聚合物材料所組成,例如,聚乙醯胺(PI)。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配向層128會經過某特定方向的摩擦處理而得到其配向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三方向」),以使得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可垂直於該第二配向層128的表平面而排列,這可稱為垂直式(Vertical)液晶配向;且該第二配向層128的配向處理基本上與該第一基板110上之該第一配向層118具有相同的摩擦方向,因此,鄰近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之方位角亦為ψ2 且其天頂角θ接近0度。
該液晶層130包含複數個單軸異向性的液晶分子,其具有一長軸。在本實施例中,我們將採用混合式(Hybrid)的液晶配向方式,也就是使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平行於該第一配向層118的表平面,並使鄰近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垂直於該第二配向層128的表平面。此外,該第一配向層118與該第二配向層128係以相同的摩擦方向進行配向處理,因此,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具有特定的方位角ψ2 且其天頂角θ接近90度,而鄰近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之方位角亦為ψ2 且其天頂角θ接近0度。但實際的液晶配向製程之結果將會使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或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不完全平行或垂直配向層的表平面,而會有一預傾角(pre-tilt)形成於液晶分子與配向層之間。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與鄰近該第二配向層12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具有介於65度與90度之間的天頂角之夾角。單軸異向性的液晶可進一步分成正型(positive)與負型(negative)液晶;當液晶受到一電場的影響時,正型液晶分子之長軸會傾向於平行該電場的方向排列,而負型液晶分子之長軸會傾向於垂直該電場的方向排列。在本實施例中,該液晶層130的組成為負型液晶。
該第一配向層118在液晶配向製程中會受到沿著某特定方向的摩擦,以使得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長軸可基本上沿著此摩擦方向排列。為了找出鄰近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液晶分子之較佳配向方向,我們先以方位角差值Δψ(Δψ=ψ12 ,其中,ψ1 為該第二電極層116的該等條狀電極116之排列方位角,ψ2 為該配向層118或128的配向方位角)、該液晶層的材料特性之雙折射率差值(birefringence)Δn、及該液晶層130的厚度d作為主要的S變數因子,針對不同的Δnd乘積值(Δnd=Δn×d)作為座標系的橫軸以及不同的方位角差值Δψ作為座標系的縱軸,探討該顯示面板100在外加驅動電壓後可能得到的最大穿透率表現,而得到其正規化後的穿透率的數值分布圖,如第3圖所示。例如,對於一正常折射率no 為1.4850、異常折射率ne 為1.5901的液晶材料而言,其雙折射率差值Δn為0.1051。此外,該液晶層130的厚度d通常小於4μm,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經由對第3圖的觀察,我們可發現指示線A與指示線B之間是正規化穿透率數值比較高的區域,其大多超過70%,其餘部分則穿透率表現不佳。指示線A的直線方程式可表示為Δψ=0.1463Δnd+27.39度,指示線B可表示為Δψ=0.2375Δnd-73.75度。因此,對於該顯示面板100已選定的液晶材料以及該液晶層130的厚度,則可藉由已知的Δnd數值來推算該第一配向層118較佳的方位角差值Δψ介於(0.1463Δnd+27.39)度與(0.2375Δnd-73.75)度之間;例如,倘若該液晶層130的Δnd為340nm,則較佳的方位角差值Δψ介於45度與83度之間;也就是說,該等條狀電極116之排列方位角ψ1 可與該配向層118或128的配向摩擦之方位角ψ2 有45度至83度之間的夾角差值。
在各個像素區中,該第二電極層116可以是多分域(domain)的配置。第4A圖為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116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該像素區可分成上半部的第一分域161及下半部的第二分域162,且該第二電極層116包含一主框電極165、複數個第一分支電極166及複數個第二分支電極167。其中,該主框 電極165為「E」字形的圖案,該等第一分支電極166為第一組條狀電極,其沿著一相同的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一方向」)平行排列,該等第二分支電極167為第二組條狀電極,其沿著另一相同的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四方向」)平行排列,並透過該主框電極165而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連接起來;也就是說,各個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的其中一端彼此連接。由於該主框電極165並未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完全封閉,因此,該第二電極層116可稱為開放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此外,第4B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116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該第二電極層116除了該主框電極165形成一封閉方形而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完全封閉之外,其餘部分與第4A圖的實施例相同而不再贅述,且該第二電極層116可稱為封閉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關於上述二分域像素電極的實施例,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摩擦配向處理可以是上半部的該第一分域161與下半部的該第二分域162採用相同的摩擦方向,例如,皆為+Y方向;或者是,上半部的該第一分域161與下半部的該第二分域162採用相反的摩擦方向,例如,該第一分域161採用+Y方向的摩擦,而該第二分域162採用-Y方向的摩擦;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對於上述第4A圖及第4B圖的像素電極,我們針對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的排列或延伸方位角ψ(該等分支電極排列方向與該顯示螢幕之X方向的夾角),而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分支電極的排列方位角ψ可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例如,30度、35度及40度,分別施以0至10V的電壓,而量取其穿透率並計算其正規化數值;倘若該液晶層130的厚度d為3.6μm,則其結果如第4C圖所示。較佳者,該等分支電極的排列方位角ψ可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我們可由第4C圖得知,相較於封閉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開放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率表現;且不論是開放式或封閉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當上述的方位角ψ為30度時,該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 率表現。此外,第4D圖為本實施例具有開放式二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第4E圖為本實施例具有封閉式二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此亦顯示開放式的二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率分布表現。此外,當上述的方位角ψ為30度時,第4F圖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100之光學對比(Contrast)視角圖,為方便解釋,以對比10做為可防窺之最大對比,高於10視為無防窺效果,此圖對比超出10皆標定為10,其顯示該顯示面板100確能提供小於約20度的窄視角螢幕,而在平視該螢幕時具有窄視角的防窺功能;第4G圖及第4H圖分別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100在不同像素電壓(0~10V)下之穿透率的左右視角及上下視角分佈圖,其顯示該顯示面板100的正視角穿透率並未達最佳狀態,上下視角的表現不對稱,且左右視角方向亮/暗態側看之穿透率皆高,因此有利於其在窄視角顯示器上之應用。在此實施例中,該液晶層130的厚度d亦可選用其他小於4μm的數值,例如,3.9μm。
第5A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116在一像素區內的平面示意圖,該像素區可分成左上部的第一分域161、右上部的第二分域162、左下部的第三分域163及右下部的第四分域164,且該第二電極層116包含一主框電極165、複數個第一分支電極166及複數個第二分支電極167。其中,該主框電極165為「王」字形的圖案,該等第一分支電極166為第一組條狀電極,其沿著一相同的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一方向」)平行排列,該等第二分支電極167為第二組條狀電極,其沿著另一相同的方向(此可對應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第四方向」)平行排列,並透過該主框電極165而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連接起來;也就是說,各個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的其中一端彼此連接。由於該主框電極165並未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完全封閉,因此,該第二電極層116可稱為開放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此外,第5B圖為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電極層116在一像素區 內的平面示意圖,該第二電極層116除了該主框電極165形成一封閉方形而將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完全封閉之外,其餘部分與第5A圖的實施例相同而不再贅述,且該第二電極層116可稱為封閉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關於上述四分域像素電極的實施例,該第一配向層118的摩擦配向處理可以是上半部的該第一分域161及該第二分域162與下半部的該第三分域163及該第四分域164採用相同的摩擦方向,例如,皆為+Y方向;或者是,上半部的該第一分域161及該第二分域162與下半部的該第三分域163及該第四分域164採用相反的摩擦方向,例如,該第一分域161及該第二分域162採用+Y方向的摩擦,而該第三分域163及該第四分域164採用-Y方向的摩擦;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對於上述第5A圖及第5B圖的像素電極,我們針對該等分支電極166及167的排列或延伸方位角ψ(該等分支電極排列方向與該顯示螢幕之X方向的夾角),而在本實施例中該等分支電極的排列方位角ψ可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例如,30度、35度及40度,分別施以0至10V的電壓,而量取其穿透率並計算其正規化數值;倘若該液晶層130的厚度d為3.6μm,則其結果如第5C圖所示。較佳者,該等分支電極的排列方位角ψ可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我們可由第5C圖得知,相較於封閉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開放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率表現;且不論是開放式或封閉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當上述的方位角ψ為30度時,該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率表現。此外,第5D圖為本實施例具有開放式四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第5E圖為本實施例具有封閉式四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之像素區的光學紋理圖,此亦顯示開放式的四分域像素電極的顯示面板100具有較佳的穿透率分布表現。此外,當上述的方位角ψ為30度時,第5F圖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100之光學對比(Contrast)視角圖,為方便解釋,以對比10做為可防窺之最大對比,高於10視為無防窺效果,此圖對比超出10皆標定為10,其顯示該顯示面板100確 能提供小於約20度的窄視角螢幕,而在平視該螢幕時具有窄視角的防窺功能;第5G圖及第5H圖分別為本實施例顯示面板100在不同像素電壓(0~10V)下之穿透率的左右視角及上下視角分佈圖,其顯示該顯示面板100的正視角穿透率可達最佳狀態,且左右視角方向亮/暗態側看之穿透率皆高,因此有利於其在窄視角顯示器上之應用。
最後,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之結構示意圖,該顯示裝置10包含一背光模組(未圖示)及一依據前述實施例之顯示面板20。該顯示裝置10可以是含有顯示面板作為螢幕的電腦設備、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或數位相框等,但本發明並不對此加以限制。該顯示面板20可以是液晶面板,藉由液晶分子排列會受到外部電壓或電場的影響而造成光極化的變化,以達成影像的顯示。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之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及修飾,仍將不失本發明之要義所在,亦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故都應視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狀況。
100‧‧‧顯示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第一電極層
114‧‧‧絕緣層
116‧‧‧第二電極層
118‧‧‧第一配向層
120‧‧‧第二基板
122‧‧‧第三電極層
128‧‧‧第二配向層
130‧‧‧液晶層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與該第一基板面對面設置的第二基板;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上;一第二電極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的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且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一第一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並該第一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二方向,使鄰近該第一配向層的該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沿著該第二方向排列;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三電極層上,並該第二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三方向,使鄰近該第二配向層的該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沿著該第三方向排列;其中,沿著該第三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之長軸與該沿著第二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之長軸的夾角介於6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0.1463Δnd+27.39)度與(0.2375Δnd-73.75)度之間,其中的Δnd為該液晶層的雙折射率差值Δn與該液晶層的厚度d之乘積,且該厚度d的單位為μm。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45度與83度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液晶分子為負型液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液晶層的厚度介於0與4μm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二電極層進一步包含沿著一第四方向排列的複數個第二條狀電極,該 第一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且該第四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0度與40度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及該等第二條狀電極的其中一端彼此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一第一區內,該等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一第二區內,且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彼此不重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條狀電極設置於一第一區及一第二區內,該等第二條狀電極設置於一第三區及一第四區內,且該第一區、該第二區、該第三區、及該第四區彼此不重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且該第四方向與該顯示面板之水平參考方向的夾角介於25度與35度之間。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組,該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及一與該第一基板面對面設置的第二基板;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層上;一第二電極層,包含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且彼此電性連接的複數個第一條狀電極,且設置於該絕緣層上;一第一配向層,設置於該第二電極層上,並該第一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二方向,使鄰近該第一配向層的該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沿著該第二方向排列;一第三電極層,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以及一第二配向層,形成於該第三電極層上,並該第二配向層之配向方向平行一第三方向,使鄰近該第二配向層的該液晶 層中的液晶分子之長軸沿著該第三方向排列;其中,沿著該第三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之長軸與沿著該第二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之長軸的夾角介於65度與90度之間;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的夾角介於(0.1463Δnd+27.39)度與(0.2375Δnd-73.75)度之間,其中的Δnd為該液晶層的雙折射率差值Δn與該液晶層的厚度d之乘積,且該厚度d的單位為μm。
TW102142095A 2013-11-19 2013-11-19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TWI504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2095A TWI504984B (zh) 2013-11-19 2013-11-19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2095A TWI504984B (zh) 2013-11-19 2013-11-19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647A TW201520647A (zh) 2015-06-01
TWI504984B true TWI504984B (zh) 2015-10-21

Family

ID=53934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2095A TWI504984B (zh) 2013-11-19 2013-11-19 顯示面板及包含該顯示面板的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498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1003A (en) * 1997-10-21 2000-11-21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a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TW200512492A (en) * 2003-05-16 2005-04-01 Nemoptic Improved bistable nematic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mproved method therefor
TWI253529B (en) * 2001-07-25 2006-04-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US20080143939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Masaya Adachi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W200848889A (en) * 2007-06-01 2008-12-16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p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951584A (en) * 2008-03-26 2009-1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033706A (en) * 2008-12-19 2010-09-16 Sony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341913A (zh) * 2012-04-06 2013-10-16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面板
TW201516521A (zh) * 2013-10-23 2015-05-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1003A (en) * 1997-10-21 2000-11-21 Fujitsu Limi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a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TWI253529B (en) * 2001-07-25 2006-04-2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W200512492A (en) * 2003-05-16 2005-04-01 Nemoptic Improved bistable nematic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mproved method therefor
US20080143939A1 (en) * 2006-12-14 2008-06-19 Masaya Adachi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W200848889A (en) * 2007-06-01 2008-12-16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electrop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951584A (en) * 2008-03-26 2009-12-16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033706A (en) * 2008-12-19 2010-09-16 Sony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341913A (zh) * 2012-04-06 2013-10-16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面板
TW201516521A (zh) * 2013-10-23 2015-05-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647A (zh) 201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0417B2 (ja) 表示装置
JP454300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18779B2 (en) LCD viewing angle control method, LCD panel and LCD
CN10172695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62358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79174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3135293A (zh) 横向电场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26621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抵抗検出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1317615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4215348A (ja) 液晶パネル
WO2016090751A1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10101609B2 (en) Pixel structure utilizing nanowire grid polarizers with multiple 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CN105487304B (zh) 液晶显示器
US2015001581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125441B (zh) 一种窄视角模式的低驱动电压蓝相液晶显示器
KR2008004930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40240649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060075502A (ko) 광시야각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30271680A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1614368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03163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012092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6125406B (zh) 一种窄视角显示的垂直取向液晶显示器
CN206892517U (zh) 一种宽窄视角切换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83785B1 (ko) 수평 스위칭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