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800A -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2800A
CN101542800A CNA2008800006458A CN200880000645A CN101542800A CN 101542800 A CN101542800 A CN 101542800A CN A2008800006458 A CNA2008800006458 A CN A2008800006458A CN 200880000645 A CN200880000645 A CN 200880000645A CN 101542800 A CN101542800 A CN 101542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member
stacked
separator
mounting portion
grip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0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2800B (zh
Inventor
田平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2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8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air inclu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9/00Parameters for the laminating or treatment process; Apparatus details
    • B32B2309/60In a particular environment
    • B32B2309/68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8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10T156/1751At least three 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10T156/1751At least three articles
    • Y10T156/1761Stacked seri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Fuel Cel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层叠设备中,分隔件、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被层叠。该层叠设备设置有:用于放置分隔件的载置台;用于按压放置在载置台上的分隔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夹具;用于将膜电极结构放置在置于载置台上的分隔件的上表面上的移送装置;用于按压重叠的膜电极结构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二夹具;用于将分隔件放置在第二夹具和膜电极结构的上表面上的移送装置;在中心按压分隔件以使分隔件弹性变形并使分隔件抵靠膜电极结构的按压构件;和将第二夹具从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之间拔出的拔出装置。

Description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层叠片状构件的层叠方法和层叠设备,所述片状构件例如是使用在固体高分子型的燃料电池中的分隔件和膜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固体高分子型的燃料电池中,氧或氢被供应至多个单元电池以引起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其中所述多个单元电池通过将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交替地层叠在彼此之上而形成。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高发电效率并且不排出二氧化碳而受到关注。人们已经开发出用于将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交替地层叠于彼此之上的装置。作为有关于这种层叠装置的参考文献,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2003-22827。此外,本申请人已经在专利申请No.2006-199573中提出了一种层叠设备,该设备以如下方式将片状构件叠置于彼此之上:利用一提升装置从下方按压片状构件,以使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位置保持在恒定高度。
现有技术的燃料电池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燃料电池的量产或成本降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在一些情况下,将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交替地层叠于彼此之上的操作还依赖于人工。
为了能够实现燃料电池的量产、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以及将发电性能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人们希望更为准确且迅速地对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进行层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方法和层叠设备,用于将诸如膜电极结构和分隔件之类的片状构件准确且迅速地层叠或叠置于彼此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至少第一片状构件上层叠第二片状构件的层叠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第一片状构件放置在载置部上,并通过夹具装置保持第一片状构件的第二表面;第二步骤,在第一片状构件被夹具装置保持的同时,将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第一片状构件的第二表面上,并利用按压装置按压第二片状构件以使第二片状构件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二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片状构件接触;以及第三步骤,利用拔出装置将夹具装置从第一和第二片状构件之间拔出。
即,第一片状构件在其初始阶段被夹具装置保持,接下来,在第一片状构件通过第二片状构件被按压装置保持之后,拔出夹具装置。因此,对于第一片状构件,不存在第一片状构件没有固定到载置部的步骤,这防止了第一片状构件位置发生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三步骤中,在夹具装置被侧向拔出之前,夹具装置也可以被一次移动到另一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层叠设备,用于将至少第一片状构件、第二片状构件和第三片状构件叠置于彼此之上。具体而言,该层叠设备设置有:载置部,在载置部上放置有第一片状构件;第一夹具装置,用于保持被放置在载置部上的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用于将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被放置在载置部上的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装置;第二夹具装置,用于保持被叠置在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用于将第三片状构件叠置在第二夹具装置和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装置;按压装置,用于在第三片状构件的除第二夹具装置以外的其它部分中按压第三片状构件,以使第三片状构件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三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片状构件接触;以及拔出装置,用于将夹具装置从第二和第三片状构件之间拔出。
即,第二片状构件在其初始阶段由第二夹具装置保持,接下来,在第二片状构件通过第三片状构件被按压装置保持之后,拔出夹具装置。因此,对于第一片状构件,不存在第三片状构件没有固定到载置部的步骤,这防止了第三片状构件位置发生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第二夹具装置被拔出装置侧向拔出之前利用夹具提升机构对第二夹具装置进行一次提升时,可以防止第二夹具装置在第二片状构件的至少上表面上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还可以以通过载置部提升机构提升载置部的方式,使第一片状构件由载置部和第一夹具装置保持在两者之间。这种情况下,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可以保持在第一夹具装置的高度上,这可以简化或去除第二移动装置运送第二片状构件时的高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第一片状构件上之后,第一夹具装置可以后退一次。此外,第一夹具装置设置在被放置在第二片状构件上的第三片状构件的上方。此外,通过利用载置部提升机构提升载置部的方式,这样叠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状构件被载置部和第一夹具装置保持在两者之间。为此,这样层叠的组件的上表面可以保持在第一夹具装置的高度上,这可以简化或去除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运送相应片状构件时的高度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按压装置可以在第三片状构件纵向上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点按压第三片状构件。这可以防止层叠组件旋转,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将各个片状构件叠置于彼此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第二夹具装置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载置部的右侧和左侧的两个夹具装置,并且按压装置的用于按压第三片状构件的部分的纵向中心线还可以在将两个夹具装置的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线的中点处与该线基本上垂直。根据该结构,第二片状构件可以匀称地被按压。此外,可以防止第二片状构件在任一侧过度地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两个第二夹具装置还可以在载置部中分别设置在第三片状构件的横向右侧和左侧,按压装置的用于按压第三片状构件的部分的纵向中心线可以基本上垂直于将两个第二夹具装置的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线,并且纵向中心线相对于第三片状构件的纵向的长度位于第二夹具装置的长度的两倍之内。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第三片状构件的将要被第二夹具装置覆盖的部分膨胀成弧形。
这里,根据本发明,术语“上表面”、“下表面”、“上层”、“下层”分别都是用于说明各片状构件的方向的权宜表述方式,因此它们并不限于片状构件沿向上方向叠置在彼此之上的情况。
在根据本发明的层叠方法和层叠装置中,下层片状构件或第二片状构件在它们的初始阶段由夹具装置保持。接下来,在通过上层片状构件或第三片状构件被按压装置保持之后,夹具装置被拔出。因此,对于下层片状构件或第二片状构件而言,不存在其没有被固定到载置部的步骤,从而能够防止它位置发生移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效果在以下对实施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将显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线的俯视图。
图2是层叠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层叠设备的截面侧视图。
图4是第二夹具及其周边的局部截面透视图。
图5是第一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移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层叠方法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放置下层分隔件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层叠设备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下层分隔件被放置在载置台上的状态。
图10是层叠设备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提升装置被提升的状态。
图11是下层分隔件和载置台的透视图,示出了下层分隔件被放置在载置台上的状态。
图12是用于放置膜电极结构构件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3是层叠设备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膜电极结构构件通过第二移动装置被运送于载置台上方的状态。
图14是用于放置上层分隔件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层叠设备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按压件按压于上层分隔件中部的状态。
图16是上层分隔件和膜电极结构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上层分隔件叠置在膜电极结构构件的顶部的状态。
图17是上层分隔件和膜电极结构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上层分隔件叠置在膜电极结构构件的顶部的状态。
图18是上层分隔件和载置台的透视图,示出了上层分隔件以展开呈弧形的方式叠置的状态。
图19是第二夹具的截面侧视图,示出了第二夹具的夹具构件被略微提升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19描述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层叠方法和层叠设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层叠设备10结合于组装线12中。除了层叠设备10以外,组装线12还包括连接销打入设备14。层叠设备10和连接销打入设备14通过轨道16连接在一起。基板18设置成可以在轨道16上往复运动。
连接销打入设备14是用于将连接销打入到形成在层叠组件29(参见图2)中的给定插孔中的设备,层叠组件29形成在层叠设备10中。连接销打入设备14将连接销与层叠组件29紧固在一起。
层叠设备10是用于将膜电极结构构件22(第二片状构件或下层片状构件)与两个分隔件24(第一片状构件)和26(第三片状构件或上层片状构件)叠置于彼此之上的设备。第二片状构件22介于这两个分隔件24和26之间,从而形成用在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中的单元电池。这两个分隔件24和26在结构上彼此相似。膜电极结构构件22也被称为MEA(膜电极组件)。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4、26分别为薄片状构件。但是,在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它们的结构,它们被适度地加厚示出。
如图2所示,分隔件24和26分别是薄片状构件,并且每个分隔件24和26具有略长的矩形形状,带有设置在分隔件24和26的周边部分上的框架25。在框架25的内周侧,设置有用于对分隔件进行定位的较低的凸起27。膜电极结构构件22是薄片状构件,并且在尺寸上比分隔件24和26小。膜电极结构构件22具有这样的形状,允许膜电极结构构件安装到下层分隔件24的凸起27的内侧。膜电极结构构件22被夹在两个分隔件24和26之间,以形成用作单元电池的层叠组件29。
返回参照图1,层叠设备10包括:形成在基板18上的载置台(载置部)30、分别设置在载置台30纵向(下文中也称为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的一对第一夹具32、以及分别设置在载置台30横向(下文中也称为Y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的一对第二夹具34。此外,层叠设备10包括:设置在图1中右侧的第一储料器36、设置在图1中左侧的第二储料器38、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将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置于载置部上的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装置)40、以及第二移动装置(用于将第三片状构件叠置在第二夹具和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装置)42,其中第一移动装置40构造成可以在第一储料器36和载置台30之间往复移动,第二移动装置42构造成可以在第二储料器38和载置台30之间往复移动。第一夹具32可以与分隔件24或26的两个端部的上表面接触,并固定。第二夹具34可以与放置在分隔件24上的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端部的上表面接触,并固定。分隔件26将叠置在第二夹具34和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上,并利用按压构件96(见图6)按压分隔件26的中央部(这将在以后描述),从而使该中央部与膜电极结构构件22接触。
第一储料器36储存大量的分隔件24和26。分隔件24和26可以在细节上彼此不同,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它们还可以分开储存在单独的储料器中。第二储料器38储存大量的膜电极结构构件22。第一移动装置40从第一储料器36中取出分隔件24(或26),在第一移动装置40由驱动部44驱动的同时运载着分隔件24(或26)沿着轨道46移动到载置台30,并将如此运送来的分隔件24(或26)放置到载置台30上。第二移动装置42从第二储料器38中取出膜电极结构构件22,在第二移动装置42由驱动部48驱动的同时运载着膜电极结构构件22沿着轨道50移动到载置台30,并将如此运送来的膜电极结构构件22放置到载置台30上。
如图3所示,基板18包括安装台60和设置在安装台60的中央部的提升装置62。载置台30通过中空接头(hollow joint)64安装在杆62a上,使得载置台30能够升降。在杆62a上,设置有位于杆62a上端的第一凸缘64a和位于第一凸缘64a略下方的第二凸缘64b。载置台30相对于安装台60由多个螺旋弹簧65弹性地支撑。
尽管这里省略了对安装台60具体结构的描述,但是安装台60被构造成可以在水平面内且在两个水平轴上旋转。分隔件24、26以及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位置和方向可以利用多个成像装置(未示出)来检测。安装台60可以自己自动调节,使得其能够与所检测到的位置和方向匹配。
第一凸缘64a位于接头64内,并被构造成当杆62a伸展时,第一凸缘64a可与载置台30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向上推载置台30,而当杆62a缩回时,第一凸缘64a可以与接头64的底表面接触,从而逆着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降低载置台30。
载置台30包括多个抽吸部30a,用于抽吸分隔件24。具体而言,抽吸部30a利用抽吸装置(未示出)因真空作用而吸引下层分隔件24。抽吸部30a(和84、104)包括阀门(未示出),从而抽吸部30a能够利用阀门切换抽吸部30a抽吸操作的开/关。
如图1和3所示,两个第一夹具32分别设置在基板18上,并且每个第一夹具32包括分别由汽缸构成的夹具提升部66和前进/后退部68。夹具构件70设置在前进/后退部68的前端部上。夹具构件70具有类似L形形状,并包括可与分隔件24和26的端部的上表面接触的下表面70a和垂直于下表面70a设置并可与载置台30的侧表面接触的止动表面70b。
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夹具34分别设置在基板18上。每个第二夹具34包括分别由汽缸构成的夹具提升部72和前进/后退部(拔出装置)74。夹具构件76设置在前进/后退部74的前端部上。夹具构件76具有类似L形形状,并包括可与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端部的上表面接触的下表面76a和垂直于下表面76a设置并可与载置台30的侧表面接触的止动表面76b。
如图4所示,当从上方观察夹具构件76时,夹具构件76被分成两个部分。由树脂(例如,聚氨脂)制成的小凸起78设置在每个部分的前端的下表面上。将夹具构件76分成两个部分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夹具构件76与给定的定位销发生干扰。
如图5所示,第一移动装置40包括连接至驱动部44的手柄80、以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分别形成在手柄80中的一对把持部82、分别形成在手柄80中的两个抽吸部84(见图3)、以及按压机具(按压机构)86。把持部82构造成,当它们闭合时,它们可以保持分隔件24、26。抽吸部84连接至抽吸装置,并通过真空作用,能够抽吸分隔件24、26。
如图6所示,按压机具(按压机构)86包括汽缸88、连杆机构90、竖直引导筒92、插入穿过引导筒92的提升杆94、以及设置在提升杆94下端上的按压构件96。根据按压机具86,由于汽缸88的操作,连杆机构90可以被操作,从而能够沿着引导筒92提升和降低提升杆94。按压构件96具有沿X方向长的板状形状,并在按压构件96的X方向的两端的下表面上包括大致半圆形的衬垫98,衬垫98由树脂(例如,聚氨脂)制成并向下凸出。
如图1所示,第二移动装置42包括连接至驱动部48的手柄100、以可以打开和闭合的方式形成在手柄100中的一对把持部102、形成在手柄100中的抽吸部104(见图13)。每个把持部102在闭合时能够把持住膜电极结构构件22。抽吸部104连接至抽吸装置,并由于抽吸部104的真空作用,能够吸位膜电极结构构件22。
包括层叠设备10和连接销打入设备14的组装线12可以在控制部110(见图1)的操作下自动工作。控制部110用于根据通过读取给定程序而执行的软件处理来控制组装线12。
接下来将主要描述上述结构的组装线12的层叠设备10的操作。该处理由控制部110执行。
首先,在图7所示的步骤S1中,将给定计数器n复位至0。
在步骤S2中,层叠分隔件24或26。
在步骤S3中,计数器n递增。即,设定n←n+1。
在步骤S4中,确认计数器n的值。当n=2时,处理前进至步骤S6;当n<2时,处理前进至步骤S5。
在步骤S5中,叠置膜电极结构构件22。此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2。即,利用这些步骤S1至S5对给定的层叠或叠置操作的次数进行计数。换句话说,这些步骤对给定数量的分隔件24、26以及膜电极结构构件22进行计数。
另一方面,在步骤S6中,将基板18移动到连接销打入设备,然后打入连接销,从而结束图7中所示的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下层分隔件24的层叠操作(即,上述步骤S2中n=0时所执行的层叠操作)。
首先,在图8所示的步骤S 101中,利用第一移动装置40从第一储料器36中取出一片分隔件24,并沿着轨道46将该分隔件运送到载置台30。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移动装置40出现在载置台30的上方预备位置处,而分隔件24由把持部82把持并被抽吸部84吸住。此外,载置台30由于提升装置62的操作而已经被降低。
在步骤S102中,打开把持部82(见图3中所示的假想线)。分隔件24仍然被抽吸部84吸住,从而防止其落下。在打开把持部82时,可以使把持部82在沿水平方向打开之前一次略微下降一点。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把持部82在分隔件24的表面上滑动。这里,控制部110利用多个成像装置(未示出)检测分隔件24的位置和方向,并控制安装台60的移动,使得载置台30能够与这样所检测到的分隔件24的位置和方向匹配。
在步骤S103中,如图9所示,使第一移动装置40下降,并将分隔件24准确地放在载置台30上。
在步骤S104中,使分别位于载置台30的X方向的两端上的第一夹具32向前移动,直到止动表面70b接触载置台30的端面(这是图11所示状态之前的一个在先阶段)。
在步骤S105中,使第一移动装置40的抽吸部84的抽吸操作停止,同时,启动工作台侧的抽吸部30a的抽吸操作。
在步骤S106中,使第一移动装置40返回到载置台30的上方预备位置。此后,使第一移动装置40退回到第一储料器36的位置。
在步骤S107中,如图10和11所示,杆62a通过提升装置62向上移动。因此,载置台30由于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而向上移动,使得分隔件24被第一夹具32的夹具构件70和载置台30夹住并固定。这种情况下,第一凸缘64a不与载置台30的下表面接触,但是载置台30由于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而被向上推,从而可以用适当的力固定分隔件24。这里,向上推载置台30的构件已经在上文中参照使用螺旋弹簧65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的弹性构件,只要该弹性构件能够提供弹性力从而以适当的力固定分隔件24即可。例如,还可以使用流体阻尼器(例如,气压缸和气瓶)和由彼此叠置的贝氏(Belleville)弹簧构成的弹性构件。
如上所述,由于载置台30在提升装置6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因此分隔件24由载置台30和第一夹具32保持在两者之间。为此,分隔件24的上表面被保持在第一夹具32的高度,从而简化了第二移动装置42运送膜电极结构构件22时在步骤S204(以后将讨论)中将要执行的高度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层叠操作(即上述的步骤S5)。
首先,在图12所示的步骤S201中,利用第二移动装置42从第二储料器38中取出一片膜电极结构构件22,然后沿着轨道50将膜电极结构构件22运送到载置台30(见图1)。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第二移动装置42位于载置台30的上方预备位置,通过膜电极结构构件22由把持部102把持并被抽吸部104吸住。此外,载置台30已经由于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而提升,并与夹具构件70协同固定分隔件24。
在步骤S202中,利用成像装置(未示出)检测下层分隔件24的位置,同时使载置台30在XY方向上移动并水平旋转,以控制载置台,使其能够与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位置和方向相匹配。
在步骤S203中,打开把持部102(见图13中所示的假想线)。由于膜电极结构构件22仍被抽吸部104吸住,故防止了膜电极结构构件22落下。在打开把持部102时,可以使把持部102在沿水平方向打开之前一次略微下降一点。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把持部102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表面上滑动。
在步骤S204中,使第二移动装置42降低,并将膜电极结构构件22准确地放在分隔件24上。这种情况下,由于分隔件24由第一夹具32保持在给定高度,所以当第二移动装置42运送膜电极结构构件22时,不需要根据分隔件24的厚度精细地控制膜电极结构构件22,从而简化了对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高度控制。
在步骤S205中,使设置在载置台30的Y方向的两端上的第二夹具34向前移动,直到止动表面76b接触载置台30的端面(图16所示状态之前的一个在先阶段)。
在步骤S206中,使抽吸部104的抽吸操作停止。
在步骤S207中,第二夹具34由于夹具提升部72的操作而被降低,因此夹具构件76以适当的力压靠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上,从而固定膜电极结构构件22(见图4)。
也就是说,作为构成夹具提升部72的汽缸,可以使用例如油压汽缸、或气压缸、或液压气动汽缸。同时,汽缸不是限制性的,而是也可以使用可以对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施加适当的按压力的其它类型的按压装置(见图3)。按压装置优选可以包括按压力限制装置(未示出),例如液压气动汽缸的安全阀或调节阀。
夹具提升部72的升降操作是根据从控制部110发出的操作指令而执行的。作为操作指令,可以使用电信号、光学信号或其它利用物理原理的传送媒介。结合在按压装置中的按压力限制装置可优选地构造成可以根据控制部110的操作指令任意改变。根据该结构,第二夹具34的按压力可以在按压方向上适当增大,或可以在按压方向上适当减小,以便第二夹具34与所要夹持的物体接触,但几乎不能使第二夹具34的按压力施加到物体。
在步骤S208中,提升装置62使杆62a向下移动,从而逆着螺旋弹簧65的弹性力而使载置台30降低。这种情况下,第二夹具34与载置台30的下降操作同步地向下移动,从而保持分隔件24和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固定状态。此外,优选地,第二夹具34可以设置为使得第二夹具34可以适当地施加按压力,从而防止分隔件24和膜电极结构构件22松弛。在步骤S208中,第一夹具32被保持在它们的初始高度,从而与分隔件24的表面分开。
在步骤S209中,第一夹具32朝第一夹具32的原始位置退回。即使当第一夹具构件70退回时,分隔件24和膜电极结构构件22也被第二夹具构件76保持在固定状态。
在步骤S210中,第二移动装置42返回载置台30的上方预备位置。此后,第二移动装置42退回到第二储料器38的位置。
接下来将描述上层分隔件24的层叠操作(即,上述步骤S2中n=1时的情况)。
首先,在图14所示的步骤S301至S303中,执行与步骤S101至S103中相同的处理(见图8)。在步骤S301中,类似于上述步骤S202,也可以调节载置台30的位置和方向。
在步骤S304中,使抽吸部84的抽吸操作停止。
在步骤S305中,如图15所示,使按压机具86的按压构件96降低,同时使分隔件26叠置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整个表面的顶部上以及分别设置在载置台30的两端上的夹具构件76的局部部分的顶部上。分隔件24、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6都由按压机具86固定。
如图16所示,按压构件96在沿分隔件26的X方向上彼此适当分开的两个点上按压分隔件26,从而防止层叠组件29旋转,这使得可以更加准确地层叠或叠置层叠组件29的构成元件。为了防止层叠构件29旋转,按压构件96可以在至少两个点按压分隔件26,例如,分隔件26可以在三个点上被支撑,或者可以被成直线地支撑。位于按压构件96的最下表面上的衬垫98分别由树脂材料制成,从而衬垫98可以保护分隔件26的表面。
如图17所示,用于按压分隔件26的按压构件96的纵向中心线P1在线P2的中点M处垂直于线P2,线P2将两个第二夹具34的各中心连接起来。为此,可以匀称地按压膜电极结构构件22,从而能够防止膜电极结构构件22在Y方向上的任一侧过度地弹性变形。
此外,用于按压分隔件26的按压构件96的两个分开的接触表面(即,最下表面的衬垫)86的X方向中心线垂直于将两个夹具34的中心线彼此连接的线P2。分隔件26在X方向上的(纵向中心线的)长度L1可以优选地设定为等于或小于第二夹具34的长度L2的两倍,更优选地,长度L1可以设定为位于L2的范围内。
如图18所示,当长度L1过长时,存在这样一种担心,即分隔件26的用于覆盖第二夹具34的部分可能会膨胀成弧形。另一方面,当长度L1设定为位于第二夹具34的长度L2的两倍之内或位于长度L2的范围中时,可以防止分隔件26类似弧形的膨胀。
在步骤S306中,第二夹具34由于与之相关的夹具提升部72的操作而被略微向上提升。这样,如图19所示,夹具构件76分别与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分开。这允许上层分隔件26进一步弹性变形。第二夹具34的提升高度H1可以较小,例如大约在0.5mm到5mm的范围内。
即使当第二夹具构件76被提升时,分隔件24、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6可以由按压构件96分别保持在固定状态。
在步骤S307中,第二夹具34的夹具构件76朝夹具构件76的相应的原始位置退回(图19中为右侧方向)。为此,形成在各个夹具构件76的前端的上部中的弧形部分120在与分隔件26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条件下移动。第二夹具34很快与上层分隔件26分离,然后分隔件26落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顶部上。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夹具34在夹具提升部72的作用下被提升一次,然后通过前进/后退部74被侧向拔出,因此可以防止第二夹具34至少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上的滑动。
在步骤S308中,使设置在载置台30的X方向两端上的第一夹具32向前移动,直到止动表面70b接触载置台30的端面。
在步骤S309中,第一夹具32由于与之相关的夹具提升部66的操作而分别降低,并且夹具构件70以适当的力压靠在上层分隔件26的上表面上,从而固定分隔件26。
这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选择地,第一夹具32可以不降低,而是类似于上述步骤S107,载置台30可以被提升,从而分隔件24、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6可以由载置台30和第一夹具32保持在两者之间。这种情况下,层叠组件的上表面可以保持在第一夹具32的高度,从而能够简化或去除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40和42运送相应的片状构件时的高度控制。也就是说,当层叠组件包括四个或更多的片状构件时,可以简化运送第四次叠置或第四次之后叠置的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4、26时的高度控制。
在步骤S310中,第一移动装置40返回到载置台30的上方预备位置。此后,第一移动装置40退回到第一储料器36的位置。因此,形成了层叠组件29,层叠组件29被运送到连接销打入设备14,并将连接销打入到给定的插孔中,从而紧固层叠组件29。
进一步参照在层叠组件29保持由载置台30和一对第一夹具32保持在两者之间的同时层叠组件29被运送到连接销打入设备14的状态,第一夹具32和载置台30连同基板18一起被整体地运送到连接销打入设备14。这里,层叠组件29在设置于层叠设备10的基板18上的载置台30上形成为单元电池,该对第一夹具32分别设置在载置台30的纵向两端上,并位于基板18上。
这里,在上述示例中,层叠组件29由三个片状构件构成,即,下层分隔件24、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上层分隔件26。然而,可选择地,层叠组件29也可以由五个或更多的片状构件构成。例如,分隔件和膜电极结构构件可以交替地叠置于彼此之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层叠设备10包括两个第一夹具32、第一移动装置40、两个第二夹具34、按压构件96和两个前进/后退部74。这里,两个第一夹具32分别用于保持放置在载置台30上的分隔件2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第一移动装置40将膜电极结构构件22叠置在下层分隔件24的上表面上。两个第二夹具34分别保持如此叠置的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在分隔件26叠置在第二夹具34和膜电极结构构件22的上表面上之后,按压构件96在分隔件26的中央部按压分隔件26,并使分隔件26弹性变形,从而使分隔件26与膜电极结构构件22接触。两个前进/后退部74分别将两个第二夹具34的夹具构件76从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6之间拔出。
也就是说,膜电极结构构件22在初始阶段由两个第二夹具34夹住。接下来,在膜电极结构构件22通过分隔件26由按压构件96保持住之后,夹具构件76被拔出。因此,不存在分隔件26没有被固定至载置台30的阶段,由此防止分隔件26在位置上发生变化。因此,膜电极结构构件22和分隔件24、26可以准确并迅速地叠置在彼此之上,以形成层叠组件29。这不仅可以实现燃料电池的量产和成本降低,而且可以将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方法和层叠设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方法,而不背离本发明的主题。
尽管上文已经详细地并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然地知道,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改变和变形也是可能的。
本发明基于2007年4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07-116802),因此该申请的内容结合于此。

Claims (12)

1.一种层叠方法,用于在第一片状构件上层叠第二片状构件,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将所述第一片状构件放置在载置部上,并通过夹具装置保持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片状构件被所述夹具装置保持的同时,将所述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利用按压装置按压所述第二片状构件以使所述第二片状构件弹性地变形,并使所述第二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片状构件接触;以及
第三步骤,利用拔出装置将所述夹具装置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片状构件之间拔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三步骤中,在所述夹具装置被侧向拔出之前,使所述夹具装置一次移动到另一位置。
3.一种层叠设备,用于将第一片状构件、第二片状构件和第三片状构件叠置于彼此之上,所述层叠设备包括:
载置部,在所述载置部上放置所述第一片状构件;
第一夹具装置,保持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第一叠置装置,将所述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
第二夹具装置,保持叠置在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第二叠置装置,将所述第三片状构件叠置在所述第二夹具装置和所述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
按压装置,在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除了所述第二夹具装置以外的其它部分中按压所述第三片状构件,以使所述第三片状构件弹性地变形,并使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片状构件接触;以及
拔出装置,将所述第二夹具装置从所述第二和第三片状构件之间拔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夹具装置被所述拔出装置侧向拔出之前,利用夹具提升机构提升所述第二夹具装置一次。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以所述载置部通过载置部提升机构而提升的方式,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由所述载置部和所述第一夹具装置保持在两者之间。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所述第一片状构件上之后,所述第一夹具装置后退一次,并且所述第一夹具装置设置在所述叠置的第三片状构件的上方;并且
其中,以所述载置部通过载置部提升机构而提升的方式,叠置起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状构件由所述载置部和所述第一夹具装置保持在两者之间。
7.如权利要求3-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所述按压装置在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纵向上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点按压所述第三片状构件。
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夹具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载置部的右侧和左侧的两个夹具装置,并且所述按压装置的按压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部分的纵向中心线在将所述两个夹具装置的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线的中点处与该线基本上垂直。
9.如权利要求3-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所述两个第二夹具装置在所述载置部中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横向右侧和左侧,所述按压装置的按压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部分的纵向中心线基本上垂直于将所述两个第二夹具装置的各中心连接在一起的线,并且纵向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纵向的长度位于所述第二夹具装置的长度的两倍之内。
10.一种层叠设备,用于将第一片状构件、第二片状构件和第三片状构件层叠于彼此之上,该层叠设备包括:
载置部,将所述第一片状构件放置在该载置部上;
第一夹具,用于保持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第一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片状构件叠置在置于所述载置部上的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
第二夹具,用于保持叠置在所述第一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的所述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第二移动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三片状构件叠置在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第二片状构件的上表面上;
按压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除了所述第二夹具以外的其它部分中按压所述第三片状构件,以使所述第三片状构件弹性地变形,并使所述第三片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片状构件接触;以及
前进或后退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夹具从所述第二和第三片状构件之间拔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彼此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叠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移动装置彼此不同。
CN2008800006458A 2007-04-26 2008-04-17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6802/2007 2007-04-26
JP2007116802A JP5164422B2 (ja) 2007-04-26 2007-04-26 燃料電池用膜電極構造体及びセパレータの積層方法及びその積層装置
PCT/JP2008/057545 WO2008136276A1 (ja) 2007-04-26 2008-04-17 積層方法及び積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800A true CN101542800A (zh) 2009-09-23
CN101542800B CN101542800B (zh) 2013-03-20

Family

ID=39943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06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800B (zh) 2007-04-26 2008-04-17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136566B2 (zh)
EP (1) EP2058884B1 (zh)
JP (1) JP5164422B2 (zh)
KR (1) KR101066505B1 (zh)
CN (1) CN101542800B (zh)
CA (1) CA2660852C (zh)
WO (1) WO20081362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1112A (zh) * 2010-12-06 2013-07-1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设备及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方法
CN108539220A (zh) * 2017-02-14 2018-09-14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
CN112421126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体保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20981B1 (ko) 2010-09-03 2013-01-10 (주)열린기술 이차전지용 전극판 적층장치
TWI564982B (zh) * 2011-04-26 2017-01-01 尼康股份有限公司 A substrate holding device, a substrate bonding device, a substrate holding method, a substrate bonding method, a lamin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laminated substrate
JP2014123501A (ja) * 2012-12-21 2014-07-03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の吸着装置
EP3524417B1 (en) * 2018-02-13 2024-04-03 Essilor International A holding system for supporting a wafer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an optical system
CN108527832B (zh) * 2018-04-18 2023-11-28 深圳市承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合方法及贴合机
CN110039794B (zh) * 2019-05-10 2023-12-05 广州明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位的片料叠合装置及方法
JP6888704B1 (ja) * 2020-02-14 2021-06-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装置および積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6919A (en) * 1986-01-24 1988-10-11 Trus Joist Corporation Laminated lumber press apparatus
US4696180A (en) * 1986-02-26 1987-09-29 Pres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uiding arrangement for forging press columns assembled of flat tie-rod layers
JPH0712638B2 (ja) * 1986-08-20 1995-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イスクの貼り合わせ方法
JPH0433539A (ja) 1990-05-30 1992-02-04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げ機
JPH078190Y2 (ja) * 1990-07-18 1995-03-01 株式会社橋谷製作所 積層体貼り合わせ装置
JP3498816B2 (ja) 1995-04-20 2004-02-23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US5932051A (en) * 1996-09-05 1999-08-03 Wea Manufacturing, Inc. Pre-stressed bonding system for double sided compact discs
US5840224A (en) * 1997-09-12 1998-11-24 Namb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making formed laminate
JP3903204B2 (ja) * 2001-01-24 2007-04-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383008B2 (ja) * 2001-07-06 2009-1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膜・電極接合体の積層方法及び同積層装置
JP4556399B2 (ja) * 2003-09-02 2010-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の組立方法
US7297428B2 (en) * 2003-10-31 2007-1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gistration arrangement for fuel cell assemblies
US7115327B2 (en) 2005-01-21 2006-10-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 with transition layer for silicon-comprising materials
CN1861392B (zh) 2005-05-10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贴片机
JP4801523B2 (ja) * 2006-07-21 2011-10-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板材の把持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1112A (zh) * 2010-12-06 2013-07-1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设备及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方法
CN103201112B (zh) * 2010-12-06 2014-12-0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设备及制造接合的层叠体的方法
CN108539220A (zh) * 2017-02-14 2018-09-14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
CN108539220B (zh) * 2017-02-14 2021-05-11 Ckd株式会社 叠置装置
CN112421126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体保持装置
CN112421126B (zh) * 2019-08-23 2024-02-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层叠体保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36566B2 (en) 2012-03-20
CA2660852C (en) 2012-10-02
JP5164422B2 (ja) 2013-03-21
EP2058884A1 (en) 2009-05-13
CA2660852A1 (en) 2008-11-13
KR101066505B1 (ko) 2011-09-21
JP2008277021A (ja) 2008-11-13
CN101542800B (zh) 2013-03-20
KR20090040358A (ko) 2009-04-23
EP2058884A4 (en) 2009-11-04
WO2008136276A1 (ja) 2008-11-13
US20090314420A1 (en) 2009-12-24
EP2058884B1 (en)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2800B (zh) 层叠方法及层叠设备
JP6836319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組立装置
JP5438121B2 (ja) キュア処理装置及びラミネート加工システム
US20160365598A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tacking fuel cell stack
KR20090108492A (ko) 연료전지용 mea 소재 자동 타발 및 접합 설비
KR101745083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 체결장치 및 그 체결방법
CN110710021B (zh) 电池单元的装配方法及其操纵装置
KR102187460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용 적층 장치
KR100931129B1 (ko) 연료전지스택 조립기용 로터리 테이블 유니트
WO2019125039A1 (ko) 수소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접합체 이송장치
JP2011189960A (ja) 積層体の拘束治具、積層体の拘束・拘束解除方法、および積層体の拘束解除装置
CN111313100A (zh) 叠片装置
KR102358127B1 (ko) 이차전지 셀 이송캐리어 고정장치
CN105720309A (zh) 一种极片热压转移装置
KR101664321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 체결 장치
CN113363546A (zh) 极芯制备系统和采用其制备极芯的制备方法
KR101619269B1 (ko) 연료전지용 막-전극 어셈블리의 활성화 장치
JP6003812B2 (ja) 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50021244A (ko) 연료전지 스택 자동 언로딩 장치
KR102091998B1 (ko) 스테인리스 판 (Sus Plate) 분리 장치
CN216980652U (zh) 一种电芯底板运载及开合装置及其电芯制成底板运载装置
EP3680972B1 (en)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fuel cell stack
CN116985513B (zh) 贴合机及贴合方法
KR101352284B1 (ko) 간지 분리 효과가 우수한 연료전지용 금속 분리판 이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금속 분리판 이송 방법
CN211605280U (zh) 贴胶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