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2656A -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2656A
CN101542656A CNA2008800004768A CN200880000476A CN101542656A CN 101542656 A CN101542656 A CN 101542656A CN A2008800004768 A CNA2008800004768 A CN A2008800004768A CN 200880000476 A CN200880000476 A CN 200880000476A CN 101542656 A CN101542656 A CN 101542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il
wire rod
coil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04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2656B (zh
Inventor
大野冨士夫
佐佐木幸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BEKE CORP
Nippon Serbi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BEK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BEKE CORP filed Critical SABEKE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8/06320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9022528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2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26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其在绕制线圈时,即使线材终端(66、67)很长或线材纤细而变得脆弱,也不会缠入成形装置,或者在输送途中被夹住。其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21)上的绕线芯轴(13)上绕制线材。该线材的终端(66、67)通过线材握持装置(61)握持。在该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从内侧支承线圈的线圈支承销(47U、47D)与配置有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使绕制在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转移至线圈支承销上。然后,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销移动时,线材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在移动的目的地是成形装置(52)时(权利要求3、4、7或8),在该处实施成形期间,也仍然通过握持装置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Description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详细地说,是涉及一种能防止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导线)游动,易于对线材绕制后的线圈实施处理的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例如能容易地对于线材绕制后的线圈实施线圈成形、线材终端的脱漆及镀锡等各种处理的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提出本申请之前,曾申请过用于制造跑道形或长方形的空芯线圈的发明(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在这些发明中,是将线材绕制在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绕线芯轴上,将其移至支承构件上之后,输送至压力装置上加以成形,形成跑道形或长方形的空芯线圈。
在上述申请的发明中,并未就其终端即绕制后的线材的起始端及终止端实施特殊处理,绕制后,就起始端而言,是从固定构件上放开,就终止端而言,是与线材供给端断开,在如此的状态下由支承构件支承着进行其后的成形。
并且,在成形之后,将完成的线圈经滑道滑下,收容在托盘内,经人的手工将它们安装在支承夹具等上,实施线材终端的脱漆、镀锡及其他后续工序的处理。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愿2007-5211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愿2007-112585号说明书
然而,线材的终端有时要求很长。并且,线材正在逐年变细。因此,很长的线材终端或者纤细而变得脆弱的线材终端在成形过程中会发生被夹在成形构件与线圈本体之间或机械的间隙中而无法正确地成形,或线材终端附近的连接被剥落,或线材终端被撕破。
根据用途的不同,还要求线圈进一步缩小尺寸。因此,将排出至托盘内的线圈经人手安装在支承夹具上的作业变得更加复杂或困难。特别是就空心线圈而言,顾名思义,由于没有芯轴,所以容易走形,作业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就空芯线圈而言,提供一种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其即使在线材终端(导线)长或者线材纤细而脆弱时,也能顺畅地实施绕制、成形以及将产品向后续工序转移。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取出方法中,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形成线圈,用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用于从内侧支承线圈的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被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
并且,在引用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取出方法中,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通过线材滞留辅助装置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握持。
并且,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方法中,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形成线圈,用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用于从内侧支承线圈的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被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向成形装置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在该成形装置实行上述线圈的成形,在该实行期间,上述握持装置也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并且,在引用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方法中,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通过线材滞留辅助装置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握持。
并且,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取出装置中,具有绕线芯轴,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的一方;握持装置,其握持住线材;支承构件,其从内侧支承线圈;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形成线圈,用上述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上述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接近,通过该接近,将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同步地移动。
并且,在引用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取出装置中,还具备线材滞留用结构和线材滞留辅助装置,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线材滞留辅助装置将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所握持。
并且,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中,具有绕线芯轴,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的一方;握持装置,其握持住线材;支承构件,其从内侧支承线圈;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将线材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形成线圈,用上述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上述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接近,通过该接近,将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向上述成形装置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在该成形装置实行上述线圈的成形,在该实行期间,上述握持装置也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并且,在引用权利要求7的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中,还具备线材滞留用结构和线材滞留辅助装置,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线材滞留辅助装置将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所握持。
【发明效果】
在本申请的各项发明中,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形成线圈,用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
在该状态下,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用于从内侧支承线圈的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被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
在此基础上,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并且,在移动的目的地是成形装置时(权利要求3或7),在向该处移动以及在该处实施成形期间,也仍然通过上述握持装置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因而,当在线材绕制之后例如使线圈成形或者将其转移至支承夹具并输送至其后的工序时,或者在绕制之后直接转移至支承夹具并输送至其后的工序时,即使在例如线材终端(导线)被拉长或者纤细的线材变得脆弱时,也不会发生该线材的终端被缠入成形装置而不能正确地成形,或者线材的终端附近的连接被剥落,或者在输送途中被夹在机械的间隙内而使线材的终端被撕破的现象。
特别是若将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通过线材滞留辅助装置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权利要求2、4、6或8),则握持装置对于线材的握持会更加可靠,更加不易发生上述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例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的正视图(线圈操纵构件46前进的状态)。
图2是用于说明握持构件等的立体图(从装置50的背面上方可动侧绕线夹具21侧观察)。
图3是用于说明握持构件等的背视图(剖开阴影部分及线圈56。在线圈56上未加阴影)。
图4是用于说明握持构件等的右侧视图(在可动侧绕线夹具21的尖端位置剖开绕线芯轴13)。
图5是中继单元77的左侧视图。
图6是抽象地示意线圈取出、成形、输送至支承夹具等动作的正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绕线夹具21、22、线圈操纵构件46等的正视图(线圈操纵构件46下降。在成形对象线圈56上加了阴影。为便于观察而未剖开。下同)。
图8是用于说明绕线夹具21、22、线圈操纵构件46等的正视图(可动侧绕线夹具21前进。接受线圈)。
图9是用于说明绕线夹具21、22、线圈操纵构件46等的正视图(可动侧绕线夹具21后退→线圈操纵构件46上升)。
图10是用于说明绕线夹具21、22、线圈操纵构件46等的正视图(闸门49下降、前进。可动侧绕线夹具21前进、开始其后的绕制)。
图11是用于说明压力夹具53L、53R部分的右侧视图。(A)、(B)为线圈成形的各个过程。
图12是用于说明绕线夹具21、22、线圈操纵构件46等的正视图(闸门49上升。线圈支承销47U、47D收起。使线圈朝向中继单元77转移)。
图13(A)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例的握持构件等的立体图(从装置50的背面上方可动侧绕线夹具21侧观察)。(B)为捕捉盘91的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例的握持构件等的背视图(剖开阴影部分及线圈56。线圈56上未加阴影)。
图1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例的握持构件等的右侧视图(在可动侧绕线夹具21的尖端位置剖开绕线芯轴13)。
图1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例的局部的背视图(剖开阴影部分及线圈56。线圈56上未加阴影)。
标号说明
1主轴体,
2主轴体左侧,
3主轴体右侧,
4花键轴,
5机壳,
6固定側主轴,
8电机与花键轴间的皮带,
9固定側皮带轮,
10轴左皮带轮,
11电机皮带轮,
12固定侧皮带轮与电机间皮带,
13绕线芯轴,
13A绕线芯轴(第3实施方式例),
14横向往复基座,
16滑动架,
17横向往复电机,
18导线槽,
19尾板支承轴,
21可动侧绕线夹具,
21A可动侧绕线夹具(第3实施方式例),
22固定侧绕线夹具,
22A固定侧绕线夹具(第3实施方式例),
23尾板,
24尾板驱动用气缸,
25可动侧主轴,
26下滑动轴,
27上滑动轴,
28从动皮带轮,
29绕线芯轴进退用气缸,
31可动侧皮带轮,
32可动侧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的皮带,
33水平导向槽,
34水平移动体,
36水平移动用进给丝杠,
37水平移动用电机,
38垂直支架,
39垂直导向槽,
41垂直移动体,
42垂直移动用进给丝杠,
43轴承体,
44垂直移动用电机,
46线圈操纵构件,
46A线圈操纵构件(第3实施方式例),
47U、47D线圈支承销,
48支承销上下用气缸,
49闸门,
50线圈取出成形装置,
51闸门上下用气缸,
52压力装置,
53L、53R压力夹具,
54压力用电机,
56成形对象线圈,
57长圆形线圈,
61终端握持装置,
62握持中心构件,
63上握持杆,
64下握持杆,
65线材,
66线材起始端,
67线材终止端,
68堤状部,
69三角槽,
71上导向环,
72下导向环,
73凸缘,
74扇形缺口(起始端),
75扇形缺口(终止端),
77中继单元,
78线圈输送构件,
79底座,
81支承芯,
82终端握持装置,
83握持中心构件,
84上握持杆,
85下握持杆,
91捕捉盘,
92捕捉孔(起始端),
93捕捉孔(终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第1实施方式例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详述本发明。图1是为本装置50的正面。另外,在该装置50中,关于与绕线相关的结构,例如在本发明申请人申请的(日本专利)特开2005-116657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2001-358029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10-304628号公报等中已经公开。因此,这里仅就与绕线相关的结构叙述本申请人认为对于理解本发明所必要的部分。
在图1中,1为主轴体,设置在机壳5上。在左侧立设有主轴体左侧2(固定侧),在右侧立设有主轴体右侧3(可动侧)。在主轴体1的左侧下部,可自如旋转地支承着截面为四边形的花键轴4。在该花键轴4上,安装着轴左皮带轮10。在主轴体1上,还配设有未图示的主电机,在其轴上,安装着有2个槽的电机皮带轮11。在该电机皮带轮11和轴左皮带轮10之间,挂着电机与花键轴间的皮带8,花键轴4通过未图示的主电机旋转。另外,自未图示的主电机的驱动控制开始,各零部件、构件的驱动控制通过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构成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实行。
在主轴体左侧2上,可自如旋转地支承着固定側主轴6。在其左端,安装着固定側皮带轮9。在该固定側皮带轮9和电机皮带轮11之间,挂着固定侧皮带轮与电机间皮带12,固定側主轴6也通过主电机旋转。
在主轴体左侧2上,安装着向左侧延伸的横向往复基座14。在横向往复基座14上,配置着滑动架16。该滑动架16通过左侧的横向往复电机17驱动,使导线槽18横向往复。
在主轴体右侧3的中段,在眼前一侧和里侧安装着尾板支承轴19。该尾板支承轴19向右方延伸,插通尾板23的中央,在眼前一侧和里侧可自如滑动地支承该尾板23。
在主轴体右侧3的上方,可自如滑动地支承着上滑动轴27。在主轴体右侧3的下方,可自如滑动地保持着下滑动轴26。该滑动轴26、27的各自右端安装在尾板23上。
24为尾板驱动用气缸,未图示的驱动轴与主轴体右侧3连接。通过对于该气缸24的进气和排气,尾板23及与之连接的上下滑动轴26、27向左右移动特定量。
在尾板23的下部,可自如旋转地支承着从动皮带轮28。在该从动皮带轮28的中心,穿设有未图示的内花键。花键轴4的右侧贯通该内花键,与之啮合。因此,从动皮带轮28与花键轴4一起旋转。并且,当尾板23左右移动时,以支承着花键轴4的状态左右移动。
在上滑动轴27上,可自如旋转地支承着可动侧主轴25。在可动侧主轴25的右侧,安装着可动侧皮带轮31,在其与从动皮带轮28之间,挂着可动侧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的皮带32。据此,花键轴4的旋转被传动至可动侧主轴25。
在可动侧主轴25的左端,安装着可动侧绕线夹具(夹具帽)21。在其中心,可自如滑动地保持着绕线芯轴13。在上滑动轴27的右端,安装着绕线芯轴进退用气缸29。插通可动侧主轴25内部的连接杆(未图示)将绕线芯轴13与该气缸29连接起来,通过向该气缸29供气,使绕线芯轴13向固定侧绕线夹具22(定位夹具)方向施力。该固定侧绕线夹具22安装在固定側主轴6的右端,与可动侧绕线夹具21相对。
在主轴体1的上方,配置着水平导向槽33。该水平导向槽33由立设在机壳5的未图示的支架支承。这里,为便于看图,未图示支架。
在水平导向槽33上,水平方向可自如滑动地支承着水平移动体34。在水平移动体34上,螺合着水平移动用进给丝杠36。该水平移动用进给丝杠36的两端可自如旋转地由水平导向槽33支承。
在水平导向槽33的右端,安装着水平移动用电机37。水平移动用进给丝杠36与之连接,使水平移动体34移动。
在水平移动体34上,安装着垂直支架38。其上安装着垂直导向槽39。在该垂直导向槽39上,垂直移动自如地支承着垂直移动体41。在垂直移动体41上,螺合着垂直移动用进给丝杠42。在垂直支架38上,安装着轴承体43,垂直移动用进给丝杠42的上方可自如旋转地为轴承体43所支承。在垂直支架38的上端,安装着垂直移动用电机44,垂直移动用进给丝杠42与之连接,使垂直移动体41上下。
在垂直移动体41上,安装着线圈操纵构件46。在该线圈操纵构件46上,在右侧面方向突设有上下2只线圈支承销47U、47D。在线圈操纵构件46的内部,配置着未图示的螺线管,对其通电后,该线圈支承销47U、47D会在线圈操纵构件46内后退(收起)(图12)。在线圈操纵构件46的上方,配置着支承销上下用气缸48。该气缸48通过未图示的支架安装在垂直移动体41上。
气缸48的驱动轴连接在上侧的线圈支承销47U上,通过对于该气缸48的进气和排气,使上侧的线圈支承销47U上下。也可以使用脉冲电机取代气缸48。
在垂直移动体41上还支承着闸门49。在垂直移动体41上,安装着闸门上下用气缸51和闸门横移用气缸(未图示)。闸门49与它们连接,上下左右移动。
在垂直移动体41上,还支承着终端握持装置61(参照图2至图4)。该终端握持装置61具有叉状的握持中心构件62、配置在其上的上握持杆63及配置在其下的下握持杆64。在垂直移动体41上,配置着握持装置前后用气缸(未图示)、握持杆下降用气缸(未图示)及握持杆上升用气缸(未图示)。握持装置前后用气缸使终端握持装置61前进后退。握持杆下降用气缸使上握持杆63下降,通过它与握持中心构件62握持线材的起始端66。握持杆上升用气缸使下握持杆64上升,通过它与握持中心构件62握持线材的终止端67。
以下引用图2至图4说明用于辅助线材握持的结构。上述各图是在从主轴体右侧3的上方周边的背面一侧观察装置50时的状态。目的在于便于理解其结构。并且,可动侧绕线夹具21及绕线芯轴13显示的是结束绕制并自固定侧绕线夹具22分离后的状态。这也是为了便于理解其结构。
在上述各图中,68为堤状部,其对于固定侧绕线夹具22的圆周构成弦,将其周边切出缺口而形成。69为三角槽,其穿设在堤状部68的两端。61为上述的终端握持装置,如上所述,其由垂直移动体41支承。
71为上导向环,72为下导向环。上导向环71为向下的半圆形,下导向环72为向上的半圆形,二者相对地上下配置。它们由主轴体左侧2支承,通过未图示的各个气缸上下滑动(在图1中未图示该导向环71、72)。73为凸缘,穿设着2处其周边呈扇子的扇面形的缺口(起始端74、终止端75)。
回到图1,52为压力装置。该压力装置52也由立设在机壳5上的未图示的支架所支承。压力装置52具有一对压力夹具53L、53R(图11(A)、(B))。各个压力夹具53L、53R以相对的形式配置在与图1的图纸垂直的方向。另外,图11(A)、(B)为从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的右侧面观察各个压力夹具53L、53R的状态。如图所示,各个压力夹具53L、53R的中央向对方半圆柱形地凸出。在压力装置52上,配置着压力用电机54,各个压力夹具53L、53R随该电机54接近或分离。
再回到图1,77为中继单元,它也由立设在机壳5上的未图示的可横向自如滑动的支架所支承。该中继单元77通过上述压力装置52接受成形后的长圆形线圈57,将其转送至线圈输送构件78(长圆形线圈57参见图5)。
线圈输送构件78将该线圈57搬运至其后的工序。线圈输送构件78的结构可根据其后的工序而定。以自动送料装置为例。所谓自动送料装置,是例如在特定的底座上立设着适于线圈内侧轮廓的截面的芯材和握持线材终端的握持构件。复数个线圈被插入该芯材,其终端为握持构件所握持,输送至其后的工序。有时也使用设有芯材和握持构件的输送机。还有时使用日本专利特开平6-351197号公报所示的夹具(搬运盘12、辅助构件20)。
图5是中继单元77的概略图。因为图1所示的状态为正面,所以该图5表示左侧面。在图中,79为底座,其中央突设着支承芯81。
该中继单元77中还具有终端握持装置82,其结构与在图2等所示的终端握持装置61相同,具有叉状握持中心构件83、配置在其上的上握持杆84及配置在其下的下握持杆85。它们通过未图示的气缸驱动,握持线材的起始端66、终止端67。
以下说明本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的线圈取出、成形步骤。先使上导向环71上升,下导向环72下降。这里,用截面为椭圆形的绕线芯轴13进行线材的绕制。此时的成形对象线圈56的内侧周长例如与所需的长圆形线圈57的内侧周长相同。例如设长圆形线圈57的内侧短径为3mm,内侧长径为13mm,则该椭圆形线圈56的内侧周长为29.42mm。若绕线芯轴的截面为圆形,则直径为9.37mm。
在向这样的绕线芯轴13上绕制线材结束后,令可动侧绕线夹具21后退(在图1至图3等中的状态。线材的起始端66和终止端67适当放松。以便不因可动侧绕线夹具21的后退而被拉紧)。接着,使水平移动体34及线圈操纵构件46向固定侧绕线夹具22的方向前进(图1、图6P1)。
接着,使线圈操纵构件46下降,使上下的线圈支承销47U、47D与绕线芯轴13正对(图7)。此时,上下的线圈支承销47U、47D的外侧直径即环绕它们的长圆形的直径略小于绕线芯轴13的长径。因此,两个线圈支承销47U、47D位于所绕制的线圈56内周的稍内侧。
在该状态下,使可动侧绕线夹具21向线圈支承销47U、47D前进(图8)。此时,通过气缸的气压对绕线芯轴13轻轻施力。由于该可动侧绕线夹具21的前进而受到线圈支承销47U、47D的按压,绕线芯轴13向可动侧绕线夹具21内后退。
据此,线圈支承销47U、47D进入绕制在绕线芯轴13上的成形对象线圈56的内侧。成形对象线圈56向线圈支承销47U、47D一侧转移,以外嵌在它们上面的形式被其支承(图8)。使可动侧绕线夹具21后退(图9)。此时,绕线芯轴13也一同后退,自成形对象线圈56分离。
在其前后,先使上导向环71下降,使下导向环72上升(图2至图4)。受上下的各个导向环71、72的按压,线材终端66、67嵌入固定侧绕线夹具22的各个三角槽69及凸缘的各个扇形缺口74、75(图2至图4)。另外,线材起始端66在开始绕制时系在未图示的系止销上。线材终止端67由线材供给端牵引着。
使终端握持装置61前进。使上握持杆63下降,使下握持杆64上升。通过它们和握持中心构件62分别握持线材起始端66和线材终止端67(图2至图4)。
如此,在握持着各个线材终端66、67的状态下,使线圈操纵构件46上升(图9)。然后使之向右侧移动(图6P2)。因此,成形对象线圈56被定位在两个压力夹具53L、53R之间(图11(A))。
接着,使闸门49下降(图10“下降”),使线圈操纵构件46和该闸门49位于成形对象线圈56的两侧。
此时,使可动侧绕线夹具21前进,成其后的线材绕制准备状态(图10“可动侧绕线夹具21前进”)。由此缩短生产时间。
接着,使闸门49前进(图10“闸门49前进”)。使其与线圈操纵构件46的距离同长圆形线圈57的成品宽度相同。在绕线夹具21、22一方,开始其后的线材65的绕制(图10“绕制”)。
接着,使上线圈支承销47U上升(直至成形对象线圈56的长轴一侧的内径与所希望的成品尺寸一致。图11(B))。同时,使压力夹具53L、53R从两侧前进,对成形对象线圈56的短轴方向进行按压成形(图11(B))。由此成形为长圆形线圈57。
另外,在图11(B)中,向长轴方向的拉伸与向短轴方向的按压成形最好同时进行。这是因为,一边向长轴方向拉伸,一边向短轴方向按压,可使其顺畅地由椭圆形变形为长圆形。
此时,成形对象线圈56的宽度(图11(A)、(B)中与图纸垂直的方向)受闸门49和线圈操纵构件46的限制(图8)。因此,在该按压成形过程中,成形对象线圈56的宽度不会增加。
成形结束后,使压力夹具53L、53R后退(与图11(A)相同的位置)。使线圈操纵构件46上升并移动至图6的P3位置。在此下降至与中继单元77正对(图6)。
使闸门49上升(图12),使中继单元77前进。受线圈支承芯81按压,线圈支承销47U、47D后退至线圈操纵构件46内(收起。图12)。线圈支承芯81嵌入线圈内侧,线圈向线圈支承芯81转移。
并且,终端握持装置61所握持的各个线材终端66、67被中继构件的终端握持装置82所握持。然后,使中继单元77返回原位置。
然后,使线圈操纵构件46返回图1(图6P1)的状态。若其后的线圈绕制已结束,则立即转入该线圈56的取出成形作业(图7)。若未结束,则待绕制结束之后进入取出成形作业。与此相并行,再次使中继单元77前进,将线圈转移至线圈输送构件78。
然后,中继单元77返回原位置。线圈输送构件78在握持各个线材终端66、67的状态下,直接将成形后的线圈57输送至其后的工序,例如输送至线材终端66、67的脱漆及镀锡等工序。输送结束后,输送构件78返回原位置。至此成为最初的状态。
图13至图15是第2实施方式例的局部。在本实施方式例中,增加了捕捉盘91。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例(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相同。
捕捉盘91安装在固定側主轴6上。在其周边形成捕捉孔92、93。它们与固定侧绕线夹具22的各个三角槽69相对应,从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的右侧观察,在顺时针方向开口(图13为从背面所见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50的立体图)。
通过增加如此的捕捉盘91,则终端握持装置61对线材的握持(起始端66、终止端67)更加可靠。即线材起始端66及终止端67通常在线材绕制结束时或松开或切断,或被固定构件放开。这是为了使绕线芯轴13及可动侧绕线夹具21随后从固定侧绕线夹具22上分离,防止此时线材被拉住。
通过上述切断或从固定构件上放开,线材起始端66、终止端67处于游动状态。此时,若存在捕捉盘91,则线材起始端66、终止端67处于被捕捉孔92、93捕捉的状态。此外,各个线材起始端66、终止端67还通过配置在该捕捉孔92、93和各个三角槽69之间的上导向环71和下导向环72向固定側主轴6的旋转中心方向施力。
从而,起始端66、终止端67可靠地滞留在捕捉孔92、93和三角槽69中,被终端握持装置61可靠地握持。由此能更可靠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图16为第3实施方式例的局部。本实施方式例在固定侧绕线夹具22A一方配置了绕线芯轴13A。随之,还改变了可动侧绕线夹具21A、线圈操纵构件46A及其他构件的形状。但是,这些构件及整个装置的功能或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例中同一标号的各个构件及装置50的功能或动作相同。
采用该结构,则不再需要中继单元77。这是因为,线圈支承销47U、47D从相反的方向插入线圈56,能够直接将线圈转移至线圈输送构件78。
还不会出现线材起始端66及终止端67的握持错误(握持失败)。如上所述,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例中,在取出线圈时,起始端及终止端或松开或切断,或被放开。因此会引起握持错误。
在第3实施方式例中,仅使可动侧绕线夹具分离即可。也可不移动线圈及绕线芯轴。因而,先由终端握持装置61握持之后,放开或切断起始端、终止端即可。这样一来,不会产生握持错误。
以下说明其变形例。线材终端66、67也可只握持一面。这是因为,由于直接与磁心或端子板连接,因此即使一侧的线材终端并未从线圈本体引出,或者引出的较短,也不会产生问题。
所握持的线材终端也可以不是线圈本体的线材,也可以是与之连接的其他材料的线材。
线圈从绕线芯轴13向线圈支承销47U、47D转移,也可以通过使线圈操纵构件46向可动侧绕线夹具21前进来进行。不过,如实施方式例所示,使线圈操纵构件46移动的方法可将固定侧绕线夹具22作为线圈操纵构件46的备份来利用,能够顺畅地进行线圈的转移(图7)。
压力夹具53L、53R对成形对象线圈56短轴方向的按压也可以在拉伸之前或之后进行。当仅仅拉伸即可时,也可以不实行短轴方向的按压。
绕线芯轴的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其在后面的成形时变形量小,可提高尺寸精度。当然,若短轴与长轴之间的比率太小,则容易产生线圈绕乱。能够小到何种程度,取决于拉紧装置的功能及线材的刚性等。此时,也可多少降低旋转速度。至于将比率设定至何种程度,并将转速降低至何种程度,可通过实际装置及线材试验数次后确定。具体地说,在与使用圆形绕线芯轴时相比整齐性和生产时间等均无逊色的范围内确定比率及转速的下降幅度。图11(A)的成形对象线圈56的比率就是如此确定的。
也可以在压力夹具53L、53R内藏加热器。在按压线圈56时加热线圈,能够更有效地成形。也可以通过热风适当加热。
为了慎重,先说明各实施方式例与权利要求的结构的对应。以下,前者为各实施方式例的结构,后者为权利要求的结构。使用同一名称者除外。线材的起始端66、线材的终止端67相当于线材的终端。终端握持装置61相当于握持装置。线圈支承销47U、47D相当于支承构件。
上导向环71、下导向环72相当于线材滞留辅助装置。三角槽69、捕捉孔92、93相当于线材滞留用结构。另外,作为线材滞留用结构,也可以仅具备三角槽69、捕捉孔92、93的某一种。压力装置52相当于成形装置。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相当于控制装置。

Claims (8)

1.一种线圈取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以形成线圈,
用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
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用于从内侧支承线圈的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被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
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取出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通过线材滞留辅助装置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握持。
3.一种线圈取出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上的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以形成线圈,
用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
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用于从内侧支承线圈的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相接近,通过该接近,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被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
在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向成形装置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
在该成形装置实行上述线圈的成形,
在该实行期间,上述握持装置也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通过线材滞留辅助装置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握持。
5.一种线圈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取出装置具有:
绕线芯轴,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的一方;握持装置,其握持住线材;支承构件,其从内侧支承线圈;以及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绕制线材以形成线圈,
用上述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
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上述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接近,通过该接近将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
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同步地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取出装置还具备:
线材滞留用结构和线材滞留辅助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线材滞留辅助装置将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所握持。
7.一种线圈取出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取出成形装置具有:
绕线芯轴,其可滑动地配置在绕线夹具的一方;握持装置,其握持住线材;支承构件,其从内侧支承线圈;以及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将线材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以形成线圈,
用上述握持装置握持住该绕制后的线材的终端附近,
在上述握持的同时或者前后,使上述支承构件和配置有上述绕线芯轴的绕线夹具以正对的状态接近,通过该接近将绕制在上述绕线芯轴上的线圈转移至上述支承构件,
在使支承该线圈的支承构件向上述成形装置移动时,上述握持装置也在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的状态下同步地移动,
在该成形装置实行上述线圈的成形,
在该实行期间,上述握持装置也握持着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取出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圈取出成形装置还具备:
线材滞留用结构和线材滞留辅助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通过上述线材滞留辅助装置将上述应握持的线材的终端附近滞留在线材滞留用结构内,该滞留的上述线材的终端附近被上述握持装置所握持。
CN2008800004768A 2007-07-24 2008-07-23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2700/2007 2007-07-24
JP2007192700 2007-07-24
JP015710/2008 2008-01-27
JP2008015710A JP5280691B2 (ja) 2007-07-24 2008-01-27 コイルの取出し又は取出し成形に係る方法又は装置
PCT/JP2008/063201 WO2009022528A1 (ja) 2007-07-24 2008-07-23 コイルの取出し又は取出し成形に係る方法又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2656A true CN101542656A (zh) 2009-09-23
CN101542656B CN101542656B (zh) 2012-06-27

Family

ID=4050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04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2656B (zh) 2007-07-24 2008-07-23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80691B2 (zh)
CN (1) CN1015426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2611A (zh) * 2015-07-13 2015-09-30 深圳市诺德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107452483A (zh) * 2016-04-28 2017-12-08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及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
CN109382457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引出线整形结构及方法
CN110706915A (zh) * 2019-10-23 2020-01-17 尹鑫 一种空心线圈加工装置
CN114360891A (zh) * 2021-12-07 2022-04-15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绕制工装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5355B2 (ja) 2012-06-26 2016-09-21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非円形コイルの製造装置及び非円形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N116153657B (zh) * 2023-04-23 2023-07-07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单轴磁芯线圈绕制设备
CN117133543B (zh) * 2023-10-26 2024-01-16 顺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饼式线圈自动绕线设备及方法
CN117133542B (zh) * 2023-10-28 2024-01-23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阿尔法线圈绕线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7086A (ja) * 1991-12-06 1993-10-15 Toshiba Corp 空芯コイルの製造装置
JPH09148170A (ja) * 1995-11-28 1997-06-06 Sony Corp 巻線装置
JP2005116657A (ja) * 2003-10-06 2005-04-28 Nippon Saabitsuku Kk コイル巻線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2611A (zh) * 2015-07-13 2015-09-30 深圳市诺德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107452483A (zh) * 2016-04-28 2017-12-08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及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
CN107452483B (zh) * 2016-04-28 2019-07-09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线圈及制作无线充电线圈的方法
US10447062B2 (en) 2016-04-28 2019-10-15 Cyntec Co.,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wireless charging coil
CN109382457A (zh) * 2017-08-07 2019-02-26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引出线整形结构及方法
CN110706915A (zh) * 2019-10-23 2020-01-17 尹鑫 一种空心线圈加工装置
CN114360891A (zh) * 2021-12-07 2022-04-15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绕制工装及方法
CN114360891B (zh) * 2021-12-07 2024-04-16 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绕制工装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80691B2 (ja) 2013-09-04
CN101542656B (zh) 2012-06-27
JP2009049357A (ja)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2656B (zh) 线圈取出或者取出成形的方法或者装置
CN110233043B (zh) 拉剪储线机构以及全自动串联线圈绕线机
CN103523560B (zh) 一种医用导管卷绕装置
CN105480651B (zh) 细长圆柱棒料自动上料调整机构
CN201980433U (zh) 一种上料皮带及使用该皮带的全自动扎线机
CN205881686U (zh) 一种全自动双头空心线圈绕线机
CN104826925A (zh) 一种弯曲成型生产线
CN106252053A (zh) 电感线圈自动点胶组装设备及其方法
CN106892302A (zh) 一种全自动收卷打包机
CN106219326A (zh) 卷绕臂及导管卷绕装置
JP5147056B2 (ja) コイルの取出しと成形に係る方法又は装置
CN106971843B (zh) 一种回旋式上料的绕线机
CN205845696U (zh) 一种汽车电感的自动化装配系统
CN107553126A (zh) 一种用于喷丝头组件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08131737U (zh) 一种全自动弯管机
CN113261837B (zh) 一种圣诞树仿真树叶上使用的自动绑枝机
CN110535298B (zh) 一种用于定子生产的绑整一体机
CN206088602U (zh) 卷绕臂及导管卷绕装置
TWI789387B (zh) 用於製造刷子的方法與設備
CN206561055U (zh) 一种封口翻边旋压机
CN106659111B (zh) 全自动钢片贴合方法
CN110340842A (zh) 一种全自动一体化的扎带泡棉组装机
CN220224263U (zh) 一种铜线退火用组合导线轮结构
CN219923504U (zh) 一种磁环自动点胶设备
CN105931826A (zh) 一种汽车电感的自动化装配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