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9788B -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9788B
CN101539788B CN2009101288797A CN200910128879A CN101539788B CN 101539788 B CN101539788 B CN 101539788B CN 2009101288797 A CN2009101288797 A CN 2009101288797A CN 200910128879 A CN200910128879 A CN 200910128879A CN 101539788 B CN101539788 B CN 101539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rt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ortable information
oper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9788A (zh
Inventor
后藤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9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9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7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48/00Supports
    • Y10S248/917Video display screen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包括:主体部分,构造为具有其上至少提供有用于输入信息的键盘的上表面;以及显示部分,构造为具有其上至少提供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构件的上表面;显示部分安装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运动,在第一位置显示部分以重叠关系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上部,在第二位置显示部分打开主体部分的上部,并且显示部分安装为在显示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相对于主体部分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

Description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超便携个人电脑(UMPC)为代表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具有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同的功能,但尺寸小、便携性出色,同时在使用者手持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进行诸如键盘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受让人已经提出了几种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尺寸小、便携性出色,同时在使用者手持的状态下可以容易地进行诸如键盘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在一些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中,矩形形状的平板显示部分设置在矩形形状的平板主体部分上,使得显示部分通过其滑动运动或者倾斜运动而相对于主体部分开放或者关闭。当显示部分关闭时,显示部分覆盖安装在主体部分上的操作键,当显示部分开放时,操作键盘被暴露以允许使用者对其操作。因此,刚刚所述类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通过小型化而实现了便携性等方面的改进。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46605、2005-92658、2007-142936或2004-86330中揭示了这种类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缺点在于如下几点。
显示部分通过其滑动运动而相对于主体部分关闭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缺点在于,当在桌子上使用时,需要很大的空间,并且使用者不便于观看显示部分的屏幕图像。
同时,显示部分通过其倾斜运动而相对于主体部分关闭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在桌子上使用时不需要空间。然而,当这种类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采用使用者直接触摸显示部分的屏幕以进行输入的诸如写字板的触摸输入系统时,其缺点在于,在触摸输入时,显示部分易于相对于主体部分倾斜,并且因此而使其可操作性降低。
此外,显示部分仅通过滑动运动或者倾斜运动关闭的类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缺点在于不能允许各种模式转换的多样性。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这样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包括:主体部分,具有其上至少提供有用于输入信息的键盘的上表面;以及显示部分,具有其上至少提供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构件的上表面;显示部分安装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运动,在第一位置显示部分以重叠关系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上部,在第二位置显示部分打开主体部分的上部,并且显示部分安装为在显示部分处于第二位置时相对于主体部分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
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中,因为显示部分在设置有键盘的主体部分的上部进行滑动运动和上下倾斜运动,所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适用于在桌子上使用的情况与手握并使用的另一情况。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在使用方便性方面优良。此外,尽管使用了一个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但是可以利用显示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滑动运动和上倾斜运动与下倾斜运动的两个运动而在采用触摸笔等进行手写的手写模式与采用键盘输入的键盘输入模式之间的自动模式进行转换。因此,可以实现模式转换的多样性。
优选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提供在主体部分上使显示部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运动的滑动机构,以及使显示部分在第二位置上下倾斜的上倾斜和下倾斜机构,该上倾斜和下倾斜机构构造为运动以与滑动机构的滑道接合和分离。通过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显示部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滑动运动与显示部分的上下倾斜运动之间的转换可以平稳地进行而不中断。
优选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容纳在主体部分中的电池。具体地,该电池设置的位置被移动到与显示部分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动方向相反的侧,例如相邻于主体部分的前面侧的位置。因此,当显示部分可滑动地运动到第二位置以打开主体部分的上部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利用电池的重量稳定水平的姿势。在此情况下,可以平稳地进行键盘操作。
优选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检测显示部分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滑动运动开始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显示部分在第二位置的上倾斜运动开始的第二传感器以及用于响应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一输入模式和响应第二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二输入模式的控制部分。通过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仅通过进行显示部分的滑动操作和上倾斜操作,就可以实现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的自动转换,并且因此而有高的可操作性。
在此情况下,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这样来构造,当建立第一输入模式时,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以执行对应于第一输入模式的显示,而在建立第二输入模式时,控制部分控制显示部分以执行对应于第二输入模式的显示。通过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明确地进行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自动转换。
可选择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构造为使得在检测到显示部分的下倾斜运动时控制部分建立手写输入模式。通过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自动地进行键盘输入模式到手写输入模式的转换,并且因此具有高的可操作性。
结合附图,通过下面的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本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与优点将变得明显易懂,附图中相同的部分和元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屏示例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在显示部分以重叠关系设置在主体部分上的状态下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显示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滑动机构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在另一状态下滑动机构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的侧视图,其中显示部分从位于主体部分上的重叠位置可滑动地运动到相对于主体部分向后移动的下倾斜位置;
图5是示出在又一状态下滑动机构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的侧视图,其中显示部分从下倾斜位置向上倾斜到相对于主体部分向上倾斜的上倾斜位置;
图6是沿着图3的A-A线截取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以放大比例示出图6所示的成对的左右滑道的局剖截面图;
图8是示出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显示屏幕上为互联网建立的屏幕图像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显示屏幕上用于互联网手写输入的屏幕图像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内部硬件构造的方框图;和
图11、12和13是图解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控制软件的不同示例1至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设计为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相比尺寸小、便携性出色,从而当其被使用者握在手中时,使用者可以容易地对其进行诸如键盘输入操作的输入操作。
参考图1至7,所示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包括主体部分2和显示部分3,主体部分2具有基本上矩形外轮廓的基本上平板形状,显示部分3水平设置在主体部分2的上部,并且具有基本上矩形外轮廓的基本上平板形状。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还包括结合在主体部分2的后部的副主体部分11,用于使主体部分2上、下倾斜。
具有由触摸按钮、按键等形成的很多输入键4a的键盘4设置在主体部分2的上表面2a上。
由液晶显示屏等形成的矩形显示构件5形成在显示部分3的上表面3a的整个区域上。显示构件5形成为触摸输入式的显示部分,即写字板型显示部分,其中使用者直接与其显示屏接触以执行输入。
麦克风孔6以及包括图像获取元件和透镜等的图像获取机构7设置在显示部分3的上表面3a上显示构件5的上部。
滑动机构M1设置在主体部分2的上部,用于分别沿箭头标记a和b所示的向前和向后的水平方向可滑动地移动在主体部分2的上部的显示部分3。上倾斜和下倾斜机构M2也设置在主体部分2的上部,分别用于沿箭头标记c和d所示的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倾斜和下倾斜显示部分3。
电池8、没有示出的诸如硬盘或者闪存的记录装置和主板等容纳在主体部分2的内部。重量很大的电池8设置在被移动到主体部分2的前面侧的位置。
显示部分3内部没有示出的显示板通过配线机构9电连接到主体部分2内部的主电路等,配线机构9通过下文描述的副主体部分11的内部间隔11b来配线。在显示部分3或者其它部件中设置没有示出的天线,用于与诸如互联网、便携式电话机、电视机或者收音机的各种其它信息处理设备进行通讯。
在主体部分2中设置传感器SW1、传感器SW2、传感器SW3和没有示出的其它传感器,传感器SW1用作下文描述的检测显示部分3的前进位置P1的第一传感器,传感器SW2用作检测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的第二传感器,传感器SW3用作下文描述的检测显示部分3的后退位置P2的第三传感器。采用微型开关、光敏传感器或者类似的元件形成开关SW1、SW2和SW3。
现在,参考图3至6描述滑动机构M1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M2。
副主体部分11容纳在被移动到主体部分2内部的后端部2c侧的位置。
副主体部分11安装为在其前端侧通过成对的左右支点构件12在主体部分2的被移动到后端部2c侧的位置上进行枢轴运动。因此,副主体部分11可以沿箭头标记c和d所示的方向,也就是向上和向下的方向围绕支点构件12相对于主体部分2转动或者摆动。
成对的左右滑道13分别形成在主体部分2的上表面2a的相对的左右侧位置。滑道13由导向凹槽等平行地形成,该导向凹槽具有基本上L状的截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彼此对称的形状。
同样地,成对的左右滑道14分别形成在副主体部分11的上表面11a的相对的左右侧位置。滑道14由导向轨道等形成,该导向轨道具有基本上L状的截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彼此对称的形状。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4形成为线性地延伸并可移动地连接到主体部分2的左右滑道13的后端部。
成对的左右滑道15彼此平行地分别形成在显示部分3的下表面3b的相对的左右侧上。滑道15由导向轨道等形成,该导向轨道具有基本上L状的截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彼此对称的形状。左右滑道15可以通过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4插入,直到它们分别进入主体部分2的左右滑道13。
滑道机构M1沿着图3和4中箭头标记a和b所示方向在前进位置P1和后退位置P2之间可滑动地移动主体部分2上的显示部分3,前进位置P1是由图3中的实线和图4中的长短交替虚线表示的第一位置,后退位置P2是由图3中的长短交替虚线和图4中的实线表示的第二位置。滑动机构M1由彼此成对的左右滑道13和14与滑道15构成。
例如,成对的前后止块(stop)16a和16b在显示部分3的左右滑道15每一个的箭头标记a和b的方向上整体地形成在相对的端部的下部。该对前后止块16a和16b向下突出通过滑道13a和14a,滑道13a和14a分别形成在主体部分2和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3和14的底部中。
成对的左右止块17a和17b设置在主体部分2和副主体部分11中,用于限定在箭头标记a和b的方向上的显示部分3的前后止块16a和16b的运动位置。
在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是显示部分3的左右滑道15的在箭头标记a的方向上的端部在箭头标记b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2的左右滑道13移开,并且左右滑道15在箭头标记a方向上的止块16b与副主体部分11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左右止块17b邻接。因此,显示部分3通过左右滑道15在箭头标记a方向上的端部而保持在副主体部分11上。
上下倾斜机构M2构造为在箭头标记c和d所示方向上在约90°内于下倾斜位置P3和上倾斜位置P4之间围绕支点构件12相对于主体部分2一体地上下倾斜图4所示的在后退位置P2处的显示部分3和副主体部分11,下倾斜位置P3由图4中的实线表示并且是图5中的交替长短虚线表示的水平后退位置,向上竖起的上倾斜位置P4由图5的实线表示。
诸如带状柔性布线板的配线机构9通过副主体部分11的内部间隔11b在主体部分2和显示部分3之间布线,从而其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允许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通过滑动机构M1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M2而相对于主体部分2进行下文描述的滑动运动和上倾斜与下倾斜运动。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造的滑动机构M1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M2,当显示部分3处于如图3实线所示的显示部分3覆盖主体部分2的前进位置或者第一位置P1时,显示部分3的左右滑道15通过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4插入主体部分2的左右滑道13。
然后,显示部分3的下表面3b的左右止块16a与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止块17a等在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上邻接以使显示部分3就位在前进位置P1。此外,显示部分3就位在前进位置P1由提供在主体部分2中的传感器SW1检测,并且电源被控制到截止状态。
此时,显示部分3通过左右滑道13和14与左右滑道15等之间成对的摩擦结构部分18定位。应当注意的是,摩擦结构部分18可以由没有示出的机械定位机构等置换。
应当注意的是,当在箭头标记c和d所示上下方向上围绕支点构件12摆动的副主体部分11沿箭头标记d所示的向下方向回转时,其与提供在主体部分2的底部上并的止块19邻接,并且呈现为水平位置。
当副主体部分11处于水平位置时,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5水平且可移动地连接到主体部分2的水平左右滑道13的后端部。
然后,如果显示部分3沿如图4中实线所示的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可滑动地从前进位置或者第一位置P1移动到后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P2和下倾斜位置P3,则传感器SW3被导通。因此,电源被导通,并且可转换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运行模式,例如,由采用键盘4输入的键盘输入模式转换为采用触摸笔等输入的手写输入模式。换言之,进行输入方法的选择。
然后,全部暴露或者开放主体部分2的上表面2a上的键盘4等。
此时,显示部分3的左右滑道15在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从主体部分2的左右滑道13拉出,并且容纳到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4中。
然后,显示部分3的下表面13b的左右止块16b在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与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止块17b邻接以将显示部分3定位在后退位置P2。
此外,此时,主体部分2中的传感器SW1截止,而显示部分3中箭头标记b所示方向上的传感器SW3由显示部分3导通以检测显示部分3的后退位置P2。
还是在此时,显示部分3通过左右滑道14和左右滑道15之间的摩擦结构部分18或者没有示出的机械定位机构定位在后退位置P2。
然后,当显示部分3可滑动地移动到图4中的实线所示和图5中的交替长短虚线所示的后退位置P2和下倾斜位置P3时,显示部分3可以随角度向上自由调整到任意上倾斜位置或者第三位置P4,第三位置P4为从水平位置开始向上基本上90°的范围内,即在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箭头标记c和d所表示的方向上大约90°的范围内。
此时,因为显示部分3的左右滑道15通过摩擦结构部分18在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上将其一部分容纳在副主体部分11的左右滑道14中,所以能够在箭头标记c和d所示的方向上围绕左右支点构件12平滑地或者逐步地整体转动或者摆动显示部分3与副主体部分11以到达竖直位置,即基本上90°范围内的第三位置。
还是在此时,显示部分3通过副主体部分11的摩擦机构20或者多级机械定位机构(未示出)而相对于主体部分2围绕左右支点构件12在箭头标记c和d所示方向上定位在任意位置。
然后,如果显示部分3在箭头标记c所示方向上围绕支点构件12向上转动,则主体部分2中的传感器SW3截止,而主体部分2中的传感器SW2导通以检测显示部分3向上倾斜。
然后,响应传感器SW2的导通,例如,输入从触摸笔的手写输入模式转换为采用键盘4的键盘输入模式或者其它模式,即自动进行输入方法的选择。
应当注意的是,为了存放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显示部分3首先围绕左右支点构件12在箭头标记d所示方向上从图5中的实线所示的上倾斜位置转动或者折叠到图4中的实线所示后退位置P2或者水平位置。然后,显示部分3沿着左右滑道13、14和15在箭头标记a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到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前进位置P1,直到显示部分3覆盖在主体部分2上,因此两个传感器SW1和SW2分别导通和截止以关闭电源。
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当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以其显示部分的底表面3c放置在桌子上并且在此状态下使用时,如果显示部分3在其可滑动地移动到主体部分2的后部的状态下使用,则如下文所述在使用者使用触摸笔对显示部分3的显示构件5进行诸如输入的操作或者类似操作时,可操作性良好。
因此,如果较重的电池设置的位置朝着与主体部分2到后退位置2的滑动方向相反的前表面2b移动,如图3至5所示,则当使用者采用触摸笔对显示部分3的显示构件5进行输入操作时,显示部分3的前表面2b侧就不会像跷跷板一样向上运动。因此,触摸笔输入操作的可操作性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用手握着并且使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在显示部分3沿在显示部分3的后部位置的箭头标记c所示的方向竖立的状态下被使用。这时,保证了显示构件5的视觉可观察性。
图2示出了采用触摸笔对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显示构件5进行输入的应用示例。参考图2,显示构件5包括最上排中从左开始依次设置的互联网SW(开关)21、邮件SW 22和音乐SW 23,互联网SW 21是用于开启网络浏览器并且建立互联网连接的接触开关,邮件SW 22是用于开启邮件应用的接触开关,音乐SW 23是用于开启音乐再现应用的接触开关。
在图2的第二排中,从左开始依次设置地图SW 24、通讯SW 25和我的文档SW 26,地图SW 24是用于开启地图显示应用的接触开关;通讯SW 25是用于开启即时信息的接触开关,通过其可进行聊天、文件传输等;我的文档SW 26是用于显示参考我的文档文件夹中的文件的图像的接触开关。
在图2的第三排中,从左开始依次设置通讯SW 27、照相机SW 28和无线连接设定SW 29,通讯SW 27是用于开启即时信息的接触开关,该即时信息是通过其可进行聊天和传递文件等的应用,照相机SW 28用于开启图像获取应用,无线连接设定SW 29是用于显示设定屏幕图像的接触开关,该屏幕图像用于设定通过无线连接的设备。
在图2的最下排中,从左开始依次设置用于音乐调节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接触开关30和用于改变液晶显示屏亮度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接触开关31。在上述开关的右侧,从上开始依次设置用于外部显示输出转变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接触开关32和用于改变屏幕垂直与水平显示方式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接触开关33。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结合了第一和第二操作系统。第一操作系统例如可以是Linux。与其它操作系统相比,Linux具有在性能较低的计算机上也很容易操作的特性。
同时,例如,Windows Vista(注册商标)用作第二操作系统。
图8示出了在启动例如以Windows Vista(注册商标)为代表的第二操作系统后在显示构件5上所显示的显示屏幕图像41。
这里,第二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大于第一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换言之,第二操作系统要求更长的启动时间周期。
图8的显示屏幕图像41显示了我的文档、我的电脑、我的网上邻居和互联网等很多已知的捷径图标42以及具有开始按钮43的任务栏44等。
图9示出了在显示构件5上显示的用于通过触摸笔手写输入的虚拟输入屏幕图像51,并且是第一操作系统上以手写输入模式执行菜单应用的屏幕图像。因此,例如,当希望立即作笔记或者类似情况时,在启动时间相对短的第一操作系统上执行存储应用会取得很大的方便性。重要的是,在手握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状态下,触摸笔手写输入是方便的。
在虚拟输入屏幕图像51的下部位置或者某个其它位置,显示了多个输入框区域52、用于执行预定程序的多个处理按钮53和显示输入字符的显示部分54等。此外,在输入框区域52的每一个的下端显示了转换键55。
输入框区域52生成为例如位图形式(CBitmapButton)的数据,并且采用“鼠标移动(WM_MOUSEMOVE)”消息进行有关输入框区域52的检测(检测步骤)。指示器56被移入输入框区域52中,并且根据此时输出的“导通鼠标移动(ON_WM_MOUSEMOVE)”消息,当指示器56的坐标值变为等于包括在输入框区域52中的坐标值的值时,输入框区域52的位图图像显示被转换,并且进入活动状态。
因此,提供了显示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使得输入框区域52a在尺寸上大于目标输入框区域52。
因此,当使用者使用触摸笔对虚拟输入屏幕图像51进行手写输入时,例如,如果使用者试图输入字符“bloom”,若字符“b”、“l”、“o”、“o”和“m”开始连续输入到输入区域57,则输出“左键按下(WM_LBUTTONDOWN)”消息。
图9图解了输入“m”,并且在字符输入期间,响应指示器56的移动而输出鼠标移动(WM_MOUSEMOVE)消息。
如果手写输入结束,并且WM_MOUSEMOVE消息的输出停止固定的时间段,则屏幕显示模式转换到印刷体显示模式,并且进行字体转换。因此,在虚拟输入屏幕图像51的左上部或者某个其它部分上显示作为转换结果的“There are roses in bloom”的字体字符58。
这里,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响应显示部分3的位置和倾斜状态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控制操作。
首先,参考图10描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内部硬件构造。
用作控制中心的CPU 101通过总线(FSB,前端总线)连接到控制部分102。控制部分102与下文描述的另一个控制部分和几个装置结合,以形成数学运算处理机构。控制部分102负责对主存储器103的控制和涉及图形功能的控制,并且具有高速处理大量数据的主要任务。对于本实施例中被称为AT(自动传输)兼容机中的“北桥(north bridge)”的控制部分102,连接了上面所述的主存储器103、控制部分104和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构件5。
控制部分104主要控制用户界面等的控制装置,并且进行该装置的总线连接等。控制部分104在AT兼容机中称为“南桥(south bridge)”,并且在“PCI到ISA桥”中具有将总线“PCI:周边部件互联总线”桥接到低速总线(ISA,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的任务,而且具有ISA控制器和IDE(集成驱动电子学)控制器等的功能。
对于总线(PCI总线),连接作为无线通讯装置106和装置107的无线网络(W-LAN),以进行对外部存储器或者外部设备的连接或者控制。作为外部存储器,提供能够可去除地安装到设备主体部分上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该设备主体部分例如为用于条形存储装置写入和读出数据的控制装置108或者用于卡形存储装置的控制装置109等。装置107限定了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界面功能,该外部设备例如为“IEEE 1394”,其限定了给计算机增加串行装置的硬件规格。
LAN(局域网)连接装置110连接到控制部分104。
触摸面板111形成在显示构件5上,使得通过触摸面板111输入的信息输入到控制部分104以通过上面描述的触摸笔进行手写输入。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例如磁盘或者光盘的驱动设备用作辅助存储部分112,但是也可使用采用诸如硬盘的大容量存储装置的驱动设备,并且连接到控制部分104(的IDE(集成驱动电子学)控制器)。
连接到控制部分104的音频处理部分(Audio Codec)113在数字模拟之后将音频信号传输至例如扬声器114或者耳机115以发出声音。
从麦克风121输入的声音由音频信号处理部分113数字化。
使计算机运行的控制程序等存储在存储部分116中。存储部分116采用LPC(Low Pin Connect:串行总线)等连接到控制部分104和117。
控制部分117是控制各种信号的通用设备,且例如“EC”(内置控制器)用于控制部分117,并且控制关于键盘控制器的功能、系统电源和系统的辅助功能等。在诸如本实施例中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便携式设备中,可以结合微型计算机。应当注意的是,可以通过改变存储部分116中的控制程序来改变计算机的控制方法。
运行部分119包括提供在诸如键盘4的设备主体部分上的多个运行元件,来自运行部分119的信号给控制部分117发信号。
此外,来自上面所述的开关SW1、SW2和SW3的检测信号给控制部分117发信号。
USB(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提供为将外部设备直接连接到设备主体部分的连接部分120。USB连接器连接到控制部分104。
参考图11以及图1至7和10通过具有上述构造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来描述第一程序示例,作为响应滑动机构M1和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M2状态而执行程序的示例。
这是第一操作系统响应显示部分3的位置和倾斜状态而改变的模式改变功能的程序示例。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CPU 101检测由控制部分117所检测的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并且执行图11的程序。
当显示部分3的端部处于前进位置P1且电源处于截止状态或者第一操作系统处于备用状态时,CPU 101在步骤0010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确定显示部分3是否相对于主体部分2在开启方向也就是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滑动地运动。
控制部分117通常监视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并且响应于来自开关SW1、SW2和SW3的导通信号或截止信号来确定显示部分3相对于主体部分2的位置或者滑动操作或倾斜操作的状态,然后将检测到的状态传输给CPU 101。然后,如果控制部分117从传感器SW1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的滑动运动,则给CPU101发通知。
如果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运动,则进行步骤0010到步骤0011的程序。
在步骤0011,CPU 101执行电源导通状态的控制或者从备用状态的返回控制。然后,伴随着第一操作系统(下文中称为OS)的开启或者从备用状态返回,CPU 101开启在步骤0012执行为手写输入模式的菜单应用。
在步骤0013和0015,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来监视显示部分3的状态。
如果控制部分117由传感器SW2的导通信号识别到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则对此给CPU 101发通知。因此,CPU 101在步骤0015检测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运动。在此情况下,CPU 101进入步骤0016的程序,此时改变程序到键盘输入模式。在键盘输入模式中,通过键盘4进行输入。
在建立键盘输入模式后,CPU 101在步骤0017监视上倾斜。
CPU 101由传感器SW2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下倾斜,即显示部分3位于后退位置P2,并且将其通知CPU 101。
当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到显示部分3下倾斜时,其返回到处理步骤0012,在步骤0012启动手写输入模式。在恢复手写输入模式后,CPU 101再一次在步骤0013和0015监视显示部分3的状态。
在显示部分3处于后退位置P2且为手写输入模式的状态下,如果控制部分117由传感器SW3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1的导通信号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也就是可滑动地移动到前进位置P1,则将其通知CPU 101。
当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则从步骤0013进入到步骤0014的程序,此时其执行电源截止控制或者改变程序到备用状态。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关闭电源状态或者备用状态。
通过上面参考图11所描述的程序,当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中的第一操作系统开启或者恢复,并且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进入手写输入模式。换言之,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使用者可以通过手写输入来输入信息的状态。
此外,如果使用者上倾斜显示部分3,则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自动置于键盘输入模式,其中允许采用键盘4输入。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下倾斜显示部分3,则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返回到手写输入模式。如果显示部分3进一步可滑动地移动到关闭位置,则电源截止或者建立备用状态。
现在,参考图12描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第二程序示例。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CPU 101响应控制部分117检测到的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来执行图12的程序。
当显示部分3的端部处于前进位置P1时,CPU 101在步骤0020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确定显示部分3是否相对于主体部分2在开启方向也就是箭头标记b所示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
控制部分117通常监视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并且确定显示部分3相对于主体部分2的位置或滑动运动或倾斜运动的状态,然后将确定的状态传输给CPU 101。然后,如果控制部分117从传感器SW1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的滑动运动,则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到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运动,并且进行步骤0020到步骤0021的程序。
在步骤0021,CPU 101执行第一操作系统的开启或者从备用状态返回。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程序的状态。
CPU 101在步骤0022和0024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监视显示部分3的状态。
控制部分117根据来自传感器SW2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上倾斜,并且将其通知CPU 101。因此,CPU 101在步骤0024检测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在此情况下,CPU 101进入程序步骤0025,此时其执行第二操作系统的开启或者从备用状态返回到程序。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在第二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应当注意的是,此时,第一操作系统置于备用状态。
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进入第二操作系统的操作状态后,CPU 101在步骤0026监视显示部分3的下倾斜。
如果控制部分117根据传感器SW2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下倾斜,也就是显示部分3运动到后退位置P2,则其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在步骤0027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显示部分3下倾斜,并且由第二操作系统结束操作状态或者将第二操作系统置于备用状态。然后,程序返回到步骤0021,此时CPU 101从备用状态返回到第一操作系统,以建立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
当显示部分3位于后退位置P2且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处于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时,如果控制部分117根据传感器SW3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1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也就是显示部分3可滑动地运动到前进位置P1,则就此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检测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的可滑动运动,并且进入从步骤0022到步骤0023的程序,此时其执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结束程序或者改变程序到备用状态。
通过上面参考图12所描述的程序,如果使用者在开启方向上移动显示部分3,则开启或者恢复第一操作系统以允许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中的第一操作系统上执行各种操作处理。
然后,如果使用者上倾斜显示部分3,则启动或者恢复第二操作系统以建立在第二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
因此,在显示部分3仅在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从前进位置P1可滑动地运动到后退位置P2的状态下,启动在短时间内可启动的第一操作系统。然后,如果在图2的显示构件5的菜单屏幕图像上选择功能,则可立即允许最低限的功能的使用,尽管功能可从有限的选择中选择。
现在,参考图13描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第三程序示例。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CPU 101响应控制部分117检测的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来执行图13的程序。
当显示部分3的端部处于前进位置P1时,CPU 101在步骤0030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确定显示部分3是否相对于主体部分2在开启方向也就是箭头标记b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
控制部分117通常监视开关SW1、SW2和SW3的状态,并且确定显示部分3相对于主体部分2的位置或者滑动运动或倾斜运动的状态,然后给CPU 101传输所确定的状态。然后,如果控制部分117由传感器SW1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确定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滑动运动,则就此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来确定显示部分3在开启方向上的滑动运动,并且进入步骤0030至步骤0031的程序。
在步骤0031,CPU 101执行第一操作系统的开启或者从备用状态返回程序。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
同样,CPU 101开始启动第二操作系统的程序。
CPU 101在步骤0032和0034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来监视显示部分3的状态。
控制部分117根据来自传感器SW2的导通信号来识别显示部分3上倾斜,并就此通知CPU 101。因此,CPU 101在步骤0034确定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在此情况下,CPU 101进入步骤0035的程序,此时将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操作转换到通过第二操作系统的操作。因为在步骤0031阶段开始了第二操作系统的启动程序,所以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显示部分3上倾斜后都可立即开始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
在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进入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后,CPU 101在步骤0036监视显示部分3的下倾斜。
如果控制部分117根据传感器SW2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3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下倾斜,也就是显示部分3运动到后退位置P2,则就此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来检测显示部分3下倾斜,并且将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的运行状态从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转换到第一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此后,CPU 101返回到步骤0032和0034的监视操作。
当显示部分3位于后退位置P2且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处于在第一操作系统上可执行各种操作处理的状态时,如果控制部分117根据传感器SW3的截止信号和传感器SW1的导通信号识别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也就是显示部分3可滑动地运动到前进位置P1,则就此给CPU 101发通知。
CPU 101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17的通知来检测显示部分3在关闭方向上可滑动地运动,并且进入从步骤0032到步骤0033的程序,此时其执行第一操作系统的结束程序或者执行到备用状态的程序改变。此外,CPU 101执行第二操作系统的结束程序。
通过上面参考图13描述的程序,如果使用者在开启方向上运动显示部分,则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第一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然后,如果使用者上倾斜显示部分3,则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置于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
尽管与第一操作系统相比第二操作系统特别需要启动的时间,但是因为在第一操作系统保持在运行状态时就开始了第二操作系统的启动程序,所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可以在显示部分3上倾斜后迅速进入第二操作系统的运动状态。
以上述方式构造和运行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具有下面的特点:
(A)因为显示部分3在设有键盘4的主体部分2的上部进行滑动运动和上下倾斜运动,所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可以适用于在桌子上使用的情况和手握并使用的另一情况。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在使用方便性方面优良。此外,尽管使用了一个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但是通过使显示部分3相对于主体部分2进行滑动运动和上倾斜运动与下倾斜运动的两个运动,其可以用于各种模式。
(B)因为通过传感器SW2检测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和下倾斜并且响应该检测来执行第一和第二操作系统之间的转换,所以可以实现第一和第二操作系统之间的自动转换。
(C)因为在通过传感器SW1检测显示部分3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滑动运动开始的同时启动第二操作系统并且使第一操作系统运行,所以可很快执行第二操作系统的启动。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有优良的可操作性。
(D)因为显示部分3在设有键盘4的主体部分2的上部进行滑动运动和上下倾斜运动,所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可以适用于在桌子上使用的情况和手握并使用的另一情况。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在使用方便性方面优良。此外,尽管使用了一个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但是可进行显示部分3相对于主体部分2的滑动运动和上倾斜运动与下倾斜运动的两个运动,以进行使用触摸笔等进行手写的手写模式与使用键盘输入的键盘输入模式之间的自动转换。因此,可以实现模式转换的多样化。
(E)因为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与下倾斜机构M2构造为运动以与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使显示部分3可滑动地运动的滑动机构M1的导轨接合或分离,所以显示部分3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滑动运动与显示部分3的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之间的改变可以平稳进行而不中断。
(F)因为主体部分2中所容纳的电池8设置的位置被移动到主体部分2的上表面2a侧的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的显示部分3的滑动方向的相反侧或者类似的位置,所以当显示部分3可滑动地运动到第二位置P2以打开主体部分2的上部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可以利用电池8的重量稳定水平姿势,并且在此状态下可以平稳地进行键盘操作。
(G)因为传感器SW1检测显示部分3开始从第一位置P1到第二位置P2滑动运动,并且传感器SW2检测显示部分3开始在第二位置P2上倾斜运动,此外,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具有传感器SW1启动显示部分3的第一输入模式和传感器SW2启动显示部分3的第二输入模式,所以第一输入模式和第二输入模式之间的自动转换可以仅通过进行显示部分3的滑动操作和上倾斜操作来实现。因此,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具有高的可操作性。
(H)因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具有显示部分3显示对应于第一输入模式的第一显示屏幕图像的第一显示模式和显示部分3显示对应于第二输入模式的第二显示屏幕图像的第二显示模式,所以可以明确进行第一显示模式和第二显示模式之间的模式自动转换。
(I)因为检测显示部分3的下倾斜运动以将显示部分3的模式转换到手写输入模式,所以可以自动地进行从键盘输入模式到手写输入模式的转换。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1在这方面具有高的可操作性。
尽管已经采用了特定的术语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样的描述仅仅处于说明的目的,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化。
例如,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形成在显示部分3的下表面3b上的滑道15和形成在主体部分2和副主体部分11的上表面2a和11a上的滑道13和14构成的机构用作显示部分3在主体部分2上沿着箭头标记a和b所示方向可滑动地运动的滑动机构,但是根据本实施例,滑动机构不限于所述的机构,使显示部分3在主体部分2上沿着箭头标记a和b所示方向可滑动地运动的各种机构都可用作该滑动机构。
本发明包含2008年3月19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72120的主题事项,其全部内容在此合并作为参考。

Claims (18)

1.一种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主体部分,构造为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上表面至少设置有用于输入信息的键盘;以及
显示部分,构造为在所述显示部分的上表面至少设置有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构件;
所述显示部分安装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显示部分以重叠关系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显示部分开放所述主体部分的上部,
所述显示部分安装为在所述显示部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具有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
其中,所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构造为检测所述显示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滑动运动开始;
第二传感器,构造为检测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上倾斜运动开始;以及
控制部分,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一输入模式并且响应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二输入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部分设置为使得第一输入模式和第二输入模式之间的自动转换可以仅通过执行滑动运动、上倾斜和下倾斜运动来实现,并且
所述第一输入模式是触摸输入模式,所述第二输入模式是键盘输入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并且构造为使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运动;以及
上倾斜和下倾斜机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倾斜和下倾斜所述显示部分;
所述上倾斜和下倾斜机构构造为运动以与所述滑动机构的滑道接合和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容纳在所述主体部分中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电池设置的位置被移动到与所述显示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滑动方向相反的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成对的前止块和后止块,整体地形成在所述显示部分的相对的端部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之间的成对的摩擦结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之间的机械定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构造为检测所述显示部分的后退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建立所述第一输入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以执行对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模式的显示,而
当建立所述第二输入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分控制所述显示部分以执行对应于所述第二输入模式的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的所述下倾斜运动时所述控制部分建立手写输入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一操作系统并且响应于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而建立第二操作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三传感器,构造为检测所述显示部分的后退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上倾斜运动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分开启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下倾斜运动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分结束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操作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置于备用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滑动运动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分开启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上倾斜运动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分将所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转换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显示部分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下倾斜运动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分将所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状态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操作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操作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其中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相比,所述第二操作系统需要开启该第二操作系统的时间。
CN2009101288797A 2008-03-19 2009-03-19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2120/08 2008-03-19
JP2008072120A JP4665980B2 (ja) 2008-03-19 2008-03-19 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9281A Division CN103257678A (zh) 2008-03-19 2009-03-19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788A CN101539788A (zh) 2009-09-23
CN101539788B true CN101539788B (zh) 2013-04-17

Family

ID=4108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9281A Pending CN103257678A (zh) 2008-03-19 2009-03-19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091012887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788B (zh) 2008-03-19 2009-03-19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9281A Pending CN103257678A (zh) 2008-03-19 2009-03-19 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90694B2 (zh)
JP (1) JP4665980B2 (zh)
CN (2) CN10325767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8939B (zh) * 2009-12-31 2015-04-08 中山市云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滑动型电子装置
WO2011120413A1 (zh) * 2010-03-30 2011-10-06 北京联想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
JP4783470B1 (ja) * 2010-05-21 2011-09-2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12226679A (ja) * 2011-04-22 2012-11-15 Sony Corp 電子機器
TW201317834A (zh) * 2011-10-21 2013-05-01 Eturbotouch Technology Inc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13102285A (ja) * 2011-11-07 2013-05-23 Yupiteru Corp 無線リモコン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488406B (zh) * 2012-06-11 2016-09-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移动终端屏幕键盘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355751B1 (ja) * 2012-06-12 2013-11-2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EP2789741B2 (de) * 2013-04-12 2018-12-26 Joseph Vögele AG Straßenfertiger mit einer Thermographievorrichtung
JP2014232387A (ja) 2013-05-28 2014-12-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146138B2 (ja) 2013-05-28 2017-06-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6170540A (ja) * 2015-03-11 2016-09-23 Nec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TWI740762B (zh) * 2020-12-30 2021-09-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輸入裝置
CN113268297B (zh) * 2021-05-19 2024-05-0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页面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854Y (zh) * 2004-10-19 2005-10-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操作型态的手持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8478A (en) * 1994-07-25 1996-08-20 Khybe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hinge
JP3222764B2 (ja) * 1996-05-17 2001-10-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7103380B1 (en) * 1997-04-04 2006-09-05 Ditzik Richard J Wireless handse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66236B1 (en) * 1997-08-27 2001-07-24 Vad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d articulating display in a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multiple display orientations
JPH11164184A (ja) * 1997-11-25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リンタ付き撮影装置
US6483445B1 (en) * 1998-12-21 2002-11-19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dden keyboard
JP2003044169A (ja) * 2001-07-31 2003-02-14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JP2003244491A (ja) * 2002-02-13 2003-08-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ムービー付きスチルカメラ
US6788527B2 (en) * 2002-05-31 2004-09-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ablet computer keyboard and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4086330A (ja) 2002-08-23 2004-03-1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04246605A (ja) 2003-02-13 2004-09-0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4311142B2 (ja) 2003-09-19 2009-08-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5149109A (ja) * 2003-11-14 2005-06-09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US6956735B2 (en) * 2004-01-30 2005-10-18 Dell Products, L.P. Vertically adjustable rack mounted display assembly
US7068496B2 (en) * 2004-05-03 2006-06-27 Intel Corporation Docking solution for a tablet notebook computer
JP2006005564A (ja) * 2004-06-16 2006-01-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装置
US8005516B2 (en) * 2004-10-01 2011-08-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20060183505A1 (en) * 2005-02-15 2006-08-17 Willrich Scott Consulting Group, Inc. Digital mobile planner
US7289084B2 (en) * 2005-02-22 2007-10-30 John Michael Lesniak Computer display apparatus
US7522945B2 (en) * 2005-06-28 2009-04-21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42936A (ja) 2005-11-21 2007-06-07 Sony Corp 撮像装置
US7653422B2 (en) * 2006-02-28 2010-01-2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liding hinge
JP5105767B2 (ja) * 2006-04-26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US20070287512A1 (en) * 2006-06-09 2007-12-13 Pekka Kilpi Layered mobile device
TWI327264B (en) * 2007-01-19 2010-07-11 Asustek Comp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854Y (zh) * 2004-10-19 2005-10-0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操作型态的手持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92658A 2005.04.0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7678A (zh) 2013-08-21
US20090237875A1 (en) 2009-09-24
JP4665980B2 (ja) 2011-04-06
JP2009230244A (ja) 2009-10-08
US20110249389A1 (en) 2011-10-13
CN101539788A (zh) 2009-09-23
US7990694B2 (en) 2011-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788B (zh) 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
US10209877B2 (en) Touch scre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oving on-screen objects without using a cursor
AU20142015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RU2509338C2 (ru) Моб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инклинометром
JP517470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1666013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208110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transferring object between two display unit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732011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JP5429627B2 (ja)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の操作方法、及び携帯端末の操作プログラム
CN101452356A (zh) 输入装置、显示装置、输入方法、显示方法及程序
US20200326841A1 (en)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content manipulation operations
US20120212418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isplay method
US2011026775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screen operating method
KR20140100791A (ko) 사용자 단말 및 이의 인터페이싱 방법
US8935626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user interface thereof
JP2000207079A (ja) デ―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KR20100021859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0940597B1 (ko) 키보드 시스템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EP2963531A1 (en)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446115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619701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KR100469704B1 (ko) 트랙볼을이용한휴대폰사용자인터페이스장치
JP2004102941A (ja) 携帯電子機器
US1197271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foldable displays
JP201309304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