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5640B - 活塞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活塞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5640B
CN101535640B CN2007800416710A CN200780041671A CN101535640B CN 101535640 B CN101535640 B CN 101535640B CN 2007800416710 A CN2007800416710 A CN 2007800416710A CN 200780041671 A CN200780041671 A CN 200780041671A CN 101535640 B CN101535640 B CN 1015356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crankcase
working fluid
path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16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5640A (zh
Inventor
高桥知靖
安立秀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filed Critical Valeo Thermal Systems Japa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5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5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6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9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04B25/04Multi-stage pump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4Measures to avoid lubricant contaminating the pumped fluid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进行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不设置繁杂的油分离机构,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油向压缩机外流出的活塞式压缩机。在从吸入口(30)吸入的工作流体被活塞(17)压缩后从排出口排出的活塞式压缩机中,设置有在轴(12)内沿轴向设置的轴孔(32a)、和与轴孔(32a)连通并向曲轴箱(7)开口的侧孔(32b),该活塞式压缩机设置有:将从吸入口(30)流入的工作流体经由曲轴箱(7)导向侧孔(32b)及轴孔(32a)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吸入口(30)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曲轴箱(7)地与导入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入路径。而且,从第一工作流体与第二工作流体的合流区域向缸膛内吸入工作流体。

Description

活塞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将在压缩机内的工作流体路径上混入到工作流体中的油分离的构造的活塞式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将从吸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经由曲轴箱导向吸入室,在由活塞压缩之后经由排出室从排出口排出的工作流体路径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冷冻循环所使用的压缩机中,如果从压缩机向外部循环流出油,则不仅会导致压缩机内的油不足,而且,油会与制冷剂一同循环,发生冷冻效率降低的不良情况。
为了避免这样的不良情况,以往提出了各种构造。
例如,提出了一种在压缩机的排出侧设置与排出室连通的油分离室,在该油分离室中配置油分离筒,通过使混入到压缩后的制冷剂中的油在油分离筒的周围回旋,来将其分离的构造(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一种形成有从吸入口经由曲轴箱(斜盘室)向吸入室引导工作流体(制冷剂)的工作流体路径的压缩机,其构成为,在曲轴箱(斜盘室)中设置油分离板,通过使从吸入口流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与油分离板碰撞,来分离捕集工作流体中混入的油(专利文献2)。
本申请人先前也提出了一种从吸入口经由曲轴箱向吸入室引导工作流体的压缩机,其构成为,在贯通曲轴箱的轴内至少设置沿着轴的轴向延伸的轴孔;和与该轴孔连通,设置在轴的径向,并向曲轴箱开口的侧孔;流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至少依次经由该侧孔及轴孔,向吸入室引导,利用基于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分离作用,将要从曲轴箱向吸入室流动的工作流体中的油,在流经向曲轴箱开口的侧孔之际使其分离。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38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45938号公报
在由形成于轴的侧孔与轴孔构成工作流体路径的一部分,通过基于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分离作用,在工作流体流经侧孔时使工作流体中混入的油分离的压缩机中,不需要在压缩机中另外设置油分离机构,具有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压缩机的组装作业性简化等优点,但根据本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以下的不良情况。
即,确认了以下的不良情况:如果使从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的全部量,通过形成于轴的侧孔与轴孔,将其导向吸入室,则在轴的侧孔入口处工作流体的流速变快,导致不能有效地发挥离心分离作用,混入在工作流体中的油被吸出到吸入室,结果,无法充分抑制向压缩机外的油流出量。
尤其在具备双头活塞的压缩机中,虽然曲轴箱的容积变小,但相对于工作流体的吸入流量,如果曲轴箱的大小较小,则活塞和轴的间隙以及活塞间的间隙变窄,难以抑制侧孔附近的流速,而且,根据形成于轴的孔的形状,通路阻力容易增大。作为其对策,可以考虑将曲轴箱的容积变大、或将形成于轴的孔(轴孔与侧孔)的形状形成为阻力小的形状,但这将导致压缩机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进行基于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分离作用,在不设置繁杂的油分离机构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油向压缩机外流出的活塞式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们得出了下述见解而完成本发明,即:为了有效进行基于轴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分离作用,如果能够降低从曲轴箱流入到轴内的工作流体的流量,则当工作流体通过向曲轴箱开口的侧孔时,容易将工作流体中的油分离。
即,本发明的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在形成于前述壳体的缸膛内往复滑动的活塞;贯通在前述壳体内形成的曲轴箱,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述壳体的轴;被收容在前述曲轴箱,基于前述轴的旋转而旋转,使前述活塞往复运动的斜盘;和形成于前述壳体,吸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口及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口;将从前述吸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导入到前述缸膛内,利用前述活塞压缩后使其从前述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构成中,该活塞式压缩机至少具有:在前述轴内沿轴向设置的轴孔;和与该轴孔连通,设置在前述轴的径向,向前述曲轴箱开口的侧孔;该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将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经由曲轴箱导向前述侧孔及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与导入到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入路径;从前述第一工作流体与前述第二工作流体的合流区域向前述缸膛内吸入前述工作流体。
因此,由于与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口导向曲轴箱、并从该曲轴箱导向轴的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不同地设置了使工作流体从吸入口不经由曲轴箱地与导入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入路径,所以,被导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量相对减少,能够降低在形成于轴的侧孔中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速。因此,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将有效地发挥功能,使得工作流体中的雾状油被分离而残留在曲轴箱内,不从曲轴箱被吸出。
这里,作为从第一工作流体与第二工作流体的合流区域向缸膛内吸入工作流体的方式,可以想定簧片阀式的压缩机,将前述合流区域作为设置于壳体的吸入室,将前述第一吸入路径构成为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通过曲轴箱依次经由前述侧孔及前述轴孔导向前述吸入室的路径,将前述第二吸入路径构成为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导向前述吸入室的路径;而且,还可以想定所谓旋转阀式压缩机,将前述合流区域作为设于轴的轴孔,将前述第一吸入路径构成为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从曲轴箱经由前述侧孔导向前述轴孔的路径,将前述第二吸入路径构成为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导向前述轴的轴孔的路径。
即,前者的构成是下述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在形成于前述壳体的缸膛内往复滑动的活塞;在前述壳体内形成的曲轴箱、吸入室及排出室;贯通前述曲轴箱,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述壳体的轴;被收容在前述曲轴箱,基于前述轴的旋转而旋转,使前述活塞往复运动的斜盘;和形成于前述壳体,吸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口及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口;将从前述吸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导向前述吸入室,利用前述活塞压缩后经由前述排出室从前述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式压缩机至少具有:在前述轴内沿轴向设置的轴孔;和与该轴孔连通,设置在前述轴的径向,向前述曲轴箱开口的侧孔;该活塞式压缩机具有:使流入到前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依次经由前述侧孔及前述轴孔导向前述吸入室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导向前述吸入室的第二吸入路径,从吸入室向缸膛内吸入工作流体。
因此,由于与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口导向曲轴箱、并从该曲轴箱通过轴导向吸入室的第一吸入路径不同地设置了使工作流体从吸入口不经由曲轴箱地直接导向吸入室的第二吸入路径,所以,被导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量相对减少,能够降低在形成于轴的侧孔中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速。因此,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将有效地发挥功能,使得工作流体中的雾状油被分离而残留在曲轴箱内,不从曲轴箱被吸出。
另外,后者的构成是下述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在形成于前述壳体的缸膛内往复滑动的活塞;在前述壳体内形成的曲轴箱、吸入室及排出室;贯通前述曲轴箱,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述壳体的轴;被收容在前述曲轴箱,基于前述轴的旋转而旋转,使前述活塞往复运动的斜盘;和形成于前述壳体,吸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口及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口;将从前述吸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通过前述活塞压缩后经由前述排出室从前述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式压缩机至少具有:在前述轴内沿轴向设置的轴孔;和与该轴孔连通,设置在前述轴的径向,向前述曲轴箱开口的侧孔;该活塞式压缩机具有: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流入到前述曲轴箱之后,经由前述侧孔导向前述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通过前述吸入室导向前述轴孔的第二吸入路径,从轴孔向缸膛内吸入工作流体。
因此,由于与将工作流体从吸入口导向曲轴箱、并从该曲轴箱导向轴的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不同地设置了使工作流体从吸入口不经由曲轴箱地通过吸入室导向轴的轴孔的第二吸入路径,所以,被导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量相对减少,能够降低在形成于轴的侧孔中通过的工作流体的流速。因此,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将有效地发挥功能,使得工作流体中的雾状油被分离而残留在曲轴箱内,不从曲轴箱被吸出。
这里,由于通过设置第二吸入路径,可以抑制向曲轴箱流入的工作流体量,所以,能够降低流经轴的侧孔的工作流体的速度,但为了实现足够的速度降低,得到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所实现的油分离效果,可设置用于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限制为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的节流机构。
尤其是,更优选由设置于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部分构成前述节流机构,将该节流部分形成为被设定在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范围的通路截面或与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通路截面呈等同节流效果的构造,例如,串连设置多个相当φ8的节流部位,使其具有与相当φ7的通路截面同样的节流效果。另外,可以将前述节流机构设为,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限制为不超过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30%。
另外,为了避免曲轴箱的雾状油从曲轴箱的入口流出的不良情况,可以将前述节流机构设置在第一吸入路径的前述曲轴箱的上游。对于这样的构成而言,尤其是在壳体具有划分出曲轴箱的多个壳体部件而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将节流机构形成在壳体部件的接合部分,也可以通过削除夹设在壳体部件之间的垫圈的一部分而形成。
此外,节流机构可以通过收缩前述侧孔及轴孔的至少一方而构成。
如以上所述那样,根据本发明,在从吸入口经由曲轴箱流入工作流体的压缩机中,由于由使流入到曲轴箱的工作流体导向形成于轴的侧孔及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与导入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入路径构成吸入路径,所以,能够使流经轴的向曲轴箱开口的侧孔的工作流体的流速相对降低,促进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所实现的油分离。因此,不需设置繁杂的油分离机构即可有效地降低油向压缩机外的流出。而且,由于第二吸入路径将工作流体不经由曲轴箱地直接导向吸入室,所以,不会出现曲轴箱内的雾状油通过第二吸入通路被吸出的不良情况。
尤其是,只要设置用于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限制为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的节流机构,作为该节流机构,例如将设置于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部分形成为设定在不超过近似相当φ7的范围的通路截面、或做成与不超过近似相当φ7的通路截面呈等同节流效果的构造,或者将节流机构做成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限制为不超过整体吸入流量的近似30%的结构,就可使流经轴的向曲轴箱开口的侧孔部分的工作流体的速度充分降低,能够有效得到轴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所实现的油分离。
而且,只要通过在划分出曲轴箱的多个壳体部件的接合部分形成节流机构,或削除夹设在壳体部件之间的垫圈的一部分来形成节流机构,而将节流机构设置在第一吸入路径的曲轴箱的上游,就可以避免曲轴箱的雾状油从曲轴箱的入口流出的不良情况。尤其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仅对构成壳体的壳体部件进行组装即可构成节流机构,所以,不需要节流机构特殊的组装作业。
并且,只要通过收缩轴的侧孔及轴孔的至少一方来构成节流机构,就能够相对减小轴的外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是从缸体(cylinder block)侧观察本发明涉及的活塞式压缩机的前盖(front head)和后盖(rear head)的图。
图3是表示对节流部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后侧缸体的图,(a)是表示后侧缸体和托架(bracket)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前侧缸体侧观察后侧缸体的图。
图4是表示在以往的类型和本发明的构成中使节流器的大小变化,来调查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与压缩机的转速的关系的结果的特性线图。
图5是表示对节流部的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后侧缸体的图,(a)是表示后侧缸体和托架(bracket)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前侧缸体侧观察后侧缸体的图,是以阴影线表示了与垫圈抵接的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对节流部的其他构成例进行说明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对节流部的又一构成例进行说明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活塞式压缩机的其他构成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侧缸体
2  后侧缸体
4    前盖
6    后盖
7    曲轴箱
12   轴
15   缸膛
17   活塞
20   斜盘
27a、27b  吸入室
28a、28b  排出室
30   吸入口
31   排出口
32a  轴孔
32b  流入侧侧孔
32c  流出侧侧孔
40   节流部
41   垫圈
50   旋转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表示了以制冷剂为工作流体的冷冻循环中所使用的被称为固定容量斜盘式往复运动型的活塞式压缩机。
该压缩机具有:前侧缸体1、组装于该前侧缸体1的后侧缸体2、借助阀板3组装于前侧缸体1的前侧(图中左侧)的前盖4、和借助阀板5组装于后侧缸体2的后侧(图中右侧)的后盖6。而且,这些前盖4、前侧缸体1、后侧缸体2及后盖6通过紧固螺栓被在轴向紧固,构成了压缩机整体的壳体。
在前侧缸体1与后侧缸体2的内部,设置有通过组装各自的缸体而被划分成的曲轴箱7。在该曲轴箱7中配置有轴12,所述轴12借助轴承10、11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形成在前侧缸体1及后侧缸体2的轴支承孔8、9,且一端从前盖4突出。轴承10、11被安装在不妨碍后述轴内通路的侧孔的开口的位置。而且,在轴12的前端部与前盖4之间配置有用于防止制冷剂泄露的密封部件13,在从前盖4突出的轴12的前端安装电磁离合器14。
在各个缸体1、2中形成有相对轴支承孔8、9平行,且等间隔配置在以轴为中心的圆周上的多个缸膛15。而且,在各个缸膛15内能够往复滑动地插入两端具有头部的双头活塞17,在该双头活塞17与阀板3、5之间划分出压缩室18。
在轴12上,与轴12一体地形成有被收容于曲轴箱7且与该轴12一同旋转的斜盘20。
该斜盘20借助推力轴承21、22相对前侧缸体1及后侧缸体2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周缘部分借助被设置成夹持前后的一对半球状滑靴23a、23b,被卡留在形成于双头活塞17的中央部的卡留凹部17a。因此,如果轴12旋转,使得斜盘20旋转,则该旋转运动通过滑靴23a、23b被变换为双头活塞17的往复运动,使得压缩室18的容积发生变化。
在各个阀板3、5上,对应各个缸膛形成有通过由设置在缸体侧端面的簧片阀构成的吸入阀进行开闭的吸入孔3a、5a、和通过由设置在缸盖侧端面的簧片阀构成的排出阀进行开闭的排出孔3b、5b。而且,在双头活塞17的顶部,在与阀板3、5的排出孔3b、5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能够插入到该排出孔3b、5b的突部17b。并且,在前盖4与后盖6中分别形成有用于收容向压缩室18供给的制冷剂的吸入室27a、27b和用于收容从压缩室18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室28a、28b。在该实例中,吸入室27a、27b形成在各个盖4、6的近似中央,排出室28a、28b形成在吸入室27a、27b的周围。
另外,在构成壳体的后侧缸体2上形成有用于从外部循环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口30;和与排出室28a、28b连通,用于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排出口31。
在本构成例中,从吸入口30到吸入室27a、27b的吸入路径具有:经由与吸入口30连通的曲轴箱7、在贯通曲轴箱7的轴12中形成的轴内通路32,到达前盖4及后盖6的各自吸入室27a、27b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从吸入口30流入的制冷剂不经由前述曲轴箱7,而直接导向吸入室27a、27b的第二吸入路径。
更具体而言,在曲轴箱7的外侧形成与吸入口30连接的沿着轴向延伸设置的轴向通路33,第一吸入路径在该轴向通路33的途中设置了与曲轴箱7连通的通孔34,而且,在轴12内,形成有从后侧前端向前侧沿轴向穿设且后侧的开口端向设置于后盖6的吸入室27b开口的轴孔32a;与该轴孔32a连通,设置在轴12的径向,向曲轴箱7开口的流入侧侧孔32b;和与轴孔32a连通,设置在轴12的径向,向形成于前盖4的吸入室27a开口的流出侧侧孔32c;通过这些通孔34与构成轴内通路32的轴孔32a、流入侧侧孔32b、流出侧侧孔32c,使从吸入口30吸入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通孔34流入到曲轴箱7,然后,经由轴12导向压缩机前后的吸入室27a、27b。
另外,第二吸入路径将在曲轴箱7的外侧形成的前述轴向通路33延伸设置直到前盖4及后盖6,而使其经由形成于阀板3、5的通孔3c、5c与形成于前盖4和后盖6的导入室38a、38b连通,而且,在前盖4及后盖6分别形成径向通路36a、36b,所述径向通路36a、36b按照不与排出室28a、28b干涉的方式从径向外侧被穿设,并且开口端被闭塞部件35a、35b闭塞,通过该径向通路36a、36b将导入室38a、38b与吸入室27a、27b连接,将从吸入口30吸入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不经由曲轴箱7而导向压缩机前后的吸入室27a、27b,与经由第一吸入路径导入的制冷剂合流。这里,第二吸入路径的通路截面相当于φ10孔以上,较大地形成为压力损失在性能上能够容许的程度。
如此形成的吸入路径中,在第一吸入路径中设置有将流经此处的制冷剂量限制为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的节流部40。在该实例中,节流部40设置在第一吸入路径的曲轴箱7的上游部分,例如形成在构成壳体的前侧缸盖1与后侧缸盖2的对接部分。
更具体而言,在前侧缸盖1与后侧缸盖2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即划分出与吸入口30连接的轴向通路33的壁部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在该例中,如图3中也示出的那样,是后侧缸盖2的划分出轴向通路33的壁部的接合面),设置U字状的切口34a,构成为,在借助垫圈41组装了前侧缸盖1与后侧缸盖2的情况下,形成通孔34,将该通孔34的大小形成为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的大小。
因此,由于在第一吸入路径中设置有由通孔34构成的节流部40,所以,流入到曲轴箱7的制冷剂量变少,抑制制冷剂通过轴12的流入侧侧孔32b时的流速,使流入到曲轴箱7中的混有油的制冷剂能够通过轴12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分离作用将油分离。并且,由于将节流部40的大小形成为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的大小,所以,能够使上述的离心分离作用更加可靠。
另外,由于节流部40设置在第一吸入路径的曲轴箱7的上游部位,所以,在曲柄箱入口部分处制冷剂的流速相对变快,能够抑制在曲柄箱内被搅拌的油从该曲轴箱7的入口部分流出。并且,由于节流部40形成在前侧缸体1与后侧缸体2的对接部分(形成在后侧缸体2的对接端面),所以,仅通过经由垫圈41组装前侧缸体1和后侧缸体2便能够形成节流部40,不需要节流机构特殊的组装作业。
与之相对,借助第二吸入路径从吸入口30不经由曲轴箱7地直接被吸入到吸入室27a、27b的制冷剂,以含有油的状态被压缩,保持该状态被排出到外部冷冻循环,但在进行冷冻循环而再次被吸入到压缩机之际,由于其一部分被分配到第一吸入路径而进行油分离,所以,在该过程连续进行的期间中,在冷冻回路中循环的油被可靠地分离,保持在曲轴箱内。
此外,在上述的构成中,由于在活塞17的顶部,在与阀板3、5的排出孔3b、5b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能够向该排出孔3b、5b突出的突部17b,所以,可减少阀板3、5的排出孔3b、5b处的死容量(deadvolume)(活塞17位于上死点时未被排出的在压缩室内残留的容积),还能够抑制伴随压缩气体的再次膨胀的性能降低。
不过,根据发明者的研究得知:通过将第一吸入路径的构成节流部40的通孔34设定为通路截面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范围,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限制为不超过从吸入口30流入的全部吸入流量(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30%,可避免轴12的流入侧侧孔32b的流速过快而使油分离能力降低的事态,从而能够将油良好地保持在曲轴箱7内。
根据发明者们的估算可知,在汽车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压缩机中,为了将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相当30%的制冷剂量分配给第一吸入路径,只要在第一吸入路径中设置近似相当φ7孔的节流器即可,为了将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相当20%的制冷剂量分配给第一吸入路径,只要在第一吸入路径中设置近似相当φ5孔的节流器即可,此外,为了将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相当10%的制冷剂量分配给第一吸入路径,只要在第一吸入路径中设置近似相当φ3孔的节流器即可。并且,根据本发明者的计算也得知,在第一吸入路径中形成了近似相当φ12孔的节流器的情况下,第一吸入路径与第二吸入路径的流量大致相等。
根据这些见解,在将本发明的压缩机与汽车用空调装置的冷冻循环连接,使压缩机的转速及节流部分的相当孔的直径变化,对运转后的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进行调查时,得到了图4所示的结果。
根据该结果可知,与不设置第二吸入路径或节流部40,经由曲轴箱7、轴内通路32将吸入气体的全部量导向吸入室27a、27b的现有结构(以往类型)相比,在设置第二吸入路径,并且将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器的相当孔的直径设为φ12的情况(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流量近似相等的情况)下,流入到曲轴箱7的制冷剂流入量减少相当于通过第二吸入路径直接被导向吸入室27a、27b的制冷剂的量,改善了基于离心分离的油分离作用,因此,具有能够改善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的效果。但是,由于经由曲轴箱7的制冷剂量依然多,无法使流经轴12的流入侧侧孔32b的制冷剂的流速充分缓慢,所以,在一部分的转速区域中没有看到有意义的差异。
另一方面,知晓了如果节流部40成为近似相当φ7孔的通路截面以下,则即便是微小的通路截面的差异,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也大幅增大。其原因在于,到通路截面近似相当φ7孔为止,与以往类型相比,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没有大的差别,认为只得到了稍微的改善,但在将节流部40设为近似相当φ7孔以下的情况下,流经轴12的流入侧侧孔32b的制冷剂的流速充分缓慢,促进了伴随着轴的旋转的离心分离作用所实现的油分离,看到曲轴箱内的油存留量增大。因此,优选节流部40被设定为不超过相当φ7孔的通路截面的大小(相当φ7孔的通路截面以下)、或将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比例设定为不超过整体的近似30%的范围(近似30%以下)。
而且,根据图表可知,节流部40的通路截面越小,越能够稳定地分离保持油,但如果节流部40过小,则由于通过曲轴箱7的制冷剂量减少,所以,不仅斜盘20与滑靴23a、23b的滑动部位的冷却效果降低,而且在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曲轴箱7的油被运出到压缩机外的情况下,为了再次将该油回收到曲轴箱7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优选考虑滑动部位的冷却性能与油的回收时间等来设定节流部40的大小的下限值。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形成在曲轴箱7的上游侧的节流部40,通过将构成壳体的缸体1、2的接合面的壁部切口而形成,但向曲轴箱7开口的通孔34也可以形成在接合面以外的壁部部位。而且,可以替代在缸体的壁部形成通孔34,而如图5所示,通过削除夹设在前侧缸体1与后侧缸体2之间的垫圈41的对轴向通路33和曲轴箱7之间进行密封的部分(图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在前侧缸体1与后侧缸体2之间形成间隙(在图5(b)中,垫圈抵接的部分用阴影线表示,在轴向通路33与曲轴箱7之间形成垫圈未抵接的部分),由该间隙形成节流部40。
另外,上述内容中表示了将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部40形成在曲轴箱7的上游侧的构成例,但也可以将节流部形成于轴内通路32。例如图6所示,在向后盖6的吸入室27b开口的轴12的轴孔32a的端部,安装形成了节流孔42的嵌合部件43,对曲轴箱7与后盖6的吸入室27b之间进行节流,此外,收缩流出侧侧孔32c的直径,对曲轴箱7与前盖4的吸入室27a之间进行节流。
并且,还可以如图7所示,不使轴12的轴孔32a与前盖4的吸入室27a连通,而只与后盖6的吸入室27b连通,通过收缩轴12的轴孔32a的直径,来对曲轴箱7与后盖6的吸入室27b之间进行节流。
另外,在任意一种构成中,都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设定得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更优选将节流部40的通路截面设定为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范围,将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限制为不超过从吸入口30流入的全部吸入流量(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近似30%。
并且,形成于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部40可以将节流部位设为一处,也可以组合上述的构成,而且还可以串连设置多个相当φ8孔的节流器,使其具有与相当φ7的节流器同样的功能。因此,上述的相当φ7孔以下的节流器,除了将节流部分的通路截面设定为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范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构成为与不超过近似相当φ7孔的通路截面呈现等同截流效果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在具备双头活塞的活塞式固定容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通过相对轴的倾斜角度被固定的斜盘使单头活塞往复滑动的固定容量型压缩机中也同样适用。
而且,在上述的构成中,表示了作为向在缸膛15内被划分的压缩室18导入制冷剂的机构,利用由簧片阀构成的吸入阀对吸入孔5a进行开闭的活塞式压缩机,但也可以由旋转阀50构成向压缩室18导入制冷剂的机构。
图8表示采用了旋转阀50的活塞式压缩机,下面针对该压缩机的构成,将与前述压缩机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该活塞式压缩机中采用的旋转阀50由轴12、支承其的缸体(前侧缸体1、后侧缸体2)构成,与各个缸体1、2对应设置。轴12上沿径向形成有与通向吸入室27a、27b的轴孔32a连通的分配孔51a、51b,在缸体1、2上与各缸膛对应地形成有导入孔52a、52b,所述导入孔52a、52b一端经由轴承10、11与分配孔51a、51b间歇地连通,另一端与缸膛15连通。
对于分配孔51a、51b与导入孔52a、52b的连通,由于分配孔51a、51b形成于轴12,所以,和活塞17的往复运动同步,能够在吸入行程时实现。因此,当处于吸入行程的状态时,轴12的轴孔内的制冷剂经由分配孔51a、51b及导入孔52a、52b被吸入到缸膛15的压缩室18,在处于排出行程的状态时,分配孔51a、51b与导入孔52a、52b的连通被切断,被吸入到压缩室18的制冷剂由活塞17压缩。另外,由吸入阀开闭的吸入孔不形成于阀板3、5。
因此,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由旋转阀50的分配孔51a、51b和导入孔52a、52b构成了向在缸膛15内被划分的压缩室18导入制冷剂用的路径,所以,到达旋转阀50的第一吸入路径由吸入口30→通孔34→曲轴箱7→流入侧侧孔32b→轴孔32a构成,第二吸入路径由吸入口30→导入室38a、38b→吸入室27a、27b→轴孔32a构成,经由曲轴箱7的第一吸入路径中被导入的制冷剂和旁通(bypass)曲轴箱7的第二吸入路径中被导入的制冷剂在轴12的轴孔32a中合流,在吸入行程时,经由旋转阀50的分配孔51a、51b及导入孔52a、52b被导向压缩室18。此外,其他的构成与前述构成例同样,构成为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制冷剂比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少的节流部,也能够在可应用的范围中采用与前述的构成同样的构成。
在这样的构成中,流入到曲轴箱7的制冷剂量减少,能够抑制制冷剂通过轴12的流入侧侧孔32b时的流速,流入到曲轴箱7的混合有油的制冷剂可通过轴12的旋转形成的离心分离作用而将油分离。而且,通过将节流部40的大小形成为流经第一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少于流经第二吸入路径的制冷剂量的大小,具有能够使上述的离心分离作用更加可靠等与前述构成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表示了将制冷剂导入压缩室18的机构的前侧及后侧都由吸入阀或旋转阀构成的例子,但也可以使前侧和后侧不同,形成一方采用吸入阀、另一方采用旋转阀的结构。

Claims (10)

1.一种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壳体;在形成于前述壳体的缸膛内往复滑动的活塞;贯通在前述壳体内形成的曲轴箱,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述壳体的轴;被收容在前述曲轴箱,基于前述轴的旋转而旋转,使前述活塞往复运动的斜盘;和形成于前述壳体,吸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口及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口;将从前述吸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导入到前述缸膛内,利用前述活塞压缩后使其从前述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
该活塞式压缩机至少具有:在前述轴内沿轴向设置的轴孔;和与该轴孔连通,设置在前述轴的径向,向前述曲轴箱开口的侧孔;
该活塞式压缩机具有:将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经由曲轴箱导向前述侧孔及轴孔的第一吸入路径、和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与导入到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入路径,
从流动于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第一工作流体与流动于前述第二吸入路径的第二工作流体的合流区域向前述缸膛内吸入前述工作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合流区域是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吸入室,前述第一吸入路径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通过曲轴箱依次经由前述侧孔及前述轴孔导向前述吸入室,前述第二吸入路径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导向前述吸入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合流区域是设置于前述轴的轴孔,前述第一吸入路径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从曲轴箱经由前述侧孔导向前述轴孔,前述第二吸入路径使从前述吸入口流入的工作流体不经由前述曲轴箱地导向前述轴的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用于将流经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限制为少于流经前述第二吸入路径的工作流体量的节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节流机构由设置于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节流部分构成,该节流部分形成为被设定在不超过φ7孔的范围的通路截面或与不超过φ7孔的通路截面呈等同节流效果的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节流机构将流经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流量限制为不超过压缩机吸入的全部吸入流量的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节流机构设置在前述第一吸入路径的、前述曲轴箱的上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具有划分出前述曲轴箱的多个壳体部件,前述节流机构形成在前述壳体部件的接合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具有划分出前述曲轴箱的多个壳体部件,前述节流机构通过削除夹设在前述壳体部件之间的垫圈的一部分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节流机构通过收缩前述侧孔及轴孔的至少一方而构成。
CN2007800416710A 2006-11-09 2007-10-23 活塞式压缩机 Active CN101535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3559 2006-11-09
JP303559/2006 2006-11-09
PCT/JP2007/070598 WO2008056533A1 (fr) 2006-11-09 2007-10-23 Compresseur à pist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640A CN101535640A (zh) 2009-09-16
CN101535640B true CN101535640B (zh) 2011-10-05

Family

ID=39364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6710A Active CN101535640B (zh) 2006-11-09 2007-10-23 活塞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18566B2 (zh)
JP (1) JP5176213B2 (zh)
KR (1) KR101386381B1 (zh)
CN (1) CN101535640B (zh)
WO (1) WO20080565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1669A1 (ja) * 2010-03-31 2011-10-06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CN105863989A (zh) * 2016-05-27 2016-08-17 李晓峰 单向斜盘式压缩机
CN110359962B (zh) * 2019-07-17 2021-01-05 顾新钿 一种气动马达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97A (zh) * 1995-03-17 1996-12-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US6206648B1 (en) * 1997-12-24 2001-03-27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Compressor
EP1605160A1 (en) * 2003-02-21 2005-12-14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4776A (ja) * 1991-05-10 1992-11-20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斜板式圧縮機
JP2004245078A (ja) * 2003-02-12 2004-09-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圧縮機
JP3855949B2 (ja) * 2003-03-18 2006-12-1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両頭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JP2005315176A (ja) * 2004-04-28 2005-11-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可変容量圧縮機
JP2006291750A (ja) * 2005-04-06 2006-10-26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97A (zh) * 1995-03-17 1996-12-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US6206648B1 (en) * 1997-12-24 2001-03-27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Compressor
EP1605160A1 (en) * 2003-02-21 2005-12-14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45938A 2000.02.15
JP特开2003-310067A 2002.10.23
JP特开2004-245078A 2004.09.02
JP特开2005-23847A 2005.01.27
JP特开2006-291750A 2006.10.26
JP特开平4-334776A 1992.11.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87881A (ko) 2009-08-18
US8118566B2 (en) 2012-02-21
CN101535640A (zh) 2009-09-16
JP5176213B2 (ja) 2013-04-03
US20100034672A1 (en) 2010-02-11
KR101386381B1 (ko) 2014-04-16
JPWO2008056533A1 (ja) 2010-02-25
WO2008056533A1 (fr) 200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4660B (zh) 斜盘式压缩机
JPH0392587A (ja) 斜板式圧縮機の潤滑構造
CN102803727B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01535640B (zh) 活塞式压缩机
KR20040071579A (ko) 압축기에 있어서의 윤활구조
US6988875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in fixed displacement piston type compressor
US8197229B2 (en) Double-headed piston type compressor
JPH08319941A (ja) 斜板式圧縮機
KR890001410B1 (ko) 회전사판식 압축기
CN101018949A (zh) 用于往复式泵的轨道阀
CN209083477U (zh) 一种双向斜盘式汽车空调压缩机及压缩机用驱动主轴
JP2007002853A (ja) 固定容量型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CN106662087B (zh) 压缩机
US5378115A (en) Swash plate type compressor
JP3137393U (ja)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H10196529A (ja) 往復動型圧縮機
JP2015137638A (ja) 両頭ピストン型斜板式圧縮機
JPH11230032A (ja) 斜板式圧縮機
JP2009108750A (ja) 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3758237B2 (ja) 往復動型圧縮機の潤滑機構
JPS6126628Y2 (zh)
KR101099110B1 (ko) 왕복동식 압축기
JPH10196530A (ja) 斜板式圧縮機におけるシャフトシール機構の潤滑構造
JPH06249144A (ja)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における冷媒ガス吸入構造
JPH0217714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