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2805A -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2805A
CN101522805A CNA2007800381887A CN200780038188A CN101522805A CN 101522805 A CN101522805 A CN 101522805A CN A2007800381887 A CNA2007800381887 A CN A2007800381887A CN 200780038188 A CN200780038188 A CN 200780038188A CN 101522805 A CN101522805 A CN 101522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glass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8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2805B (zh
Inventor
矶崎敏夫
佐藤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2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2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2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1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fillers dispers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e.g. metal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hydroxy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14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G77/1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to alkoxy or aryl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0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unsaturated aliphatic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77/2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08G77/22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 C08G77/28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rganic group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sulfur-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only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6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70Siloxanes defined by use of the MDTQ nomencl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09Carboxylic acids; Metal salts thereof; Anhydrides thereof
    • C08K5/098Metal salts of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玻璃填料、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优异的同时被赋予了高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用该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由(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5~95质量%和(B)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45~5质量%所构成的组合、和相对于100质量份该组合为0.05~2.0质量份的(C)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以及0.03~0.4质量份(D)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该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用该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

Description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该树脂组合物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含有玻璃填料、并且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优异的同时被赋予了高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该树脂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由于透明性及机械强度优异,因此作为在电·电子领域、机械领域、汽车领域等中的工业用透明材料,此外作为透镜或光学磁盘等的光学用材料等被广泛使用,需要更高的机械强度时,添加玻璃填料等来进行强化。
作为该玻璃填料,一般使用被称为E玻璃的由玻璃构成的玻璃纤维,聚碳酸酯树脂的钠D线中的折射率(nD、以下仅称作折射率)为1.580~1.590,与此相比E玻璃的折射率略微小,为1.555左右,当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而添加必要量的玻璃填料时,E玻璃强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由于该折射率之差而产生不能维持透明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迄今为止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提案。
如,有如下提案:(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和与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以下的玻璃系填充剂,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末端终止剂采用了羟基芳烷基醇与内酯的反应生成物(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与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5以下的玻璃纤维和聚己内酯(如参照专利文献2)、(3)一种玻璃组合物,以特定的比例含有ZrO2、TiO2、BaO以及ZnO,折射率接近聚碳酸酯树脂(如参照专利文献3)、(4)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和玻璃填料,透明性和机械强度良好,该玻璃填料具有特定的玻璃组成,与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在0.001以下(如参照专利文献4)等。
然而,在上述(1)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当为了提高机械强度而添加必要的玻璃系填充剂时,以该程度的折射率之差并不充分,且用于制造聚碳酸酯树脂的原料昂贵,因此并不实用。
在上述(2)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含有聚己内酯,即使是与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15以下的玻璃纤维,也不能维持透明性,不能避免耐热性和机械物性降低。
在上述(3)的玻璃组合物中,如果没有适当地调整ZrO2、TiO2、BaO以及ZnO各自的含量,则玻璃会失透,即使折射率与聚碳酸酯树脂相同,含有它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也存在得不到透明性的情况。
甚至,在上述(4)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没有提及阻燃性,没有阻燃性的话,能使用的领域会受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118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1655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5-1556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6-022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这样的情况下,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玻璃填料,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优异的同时被赋予了很高的阻燃性。
本发明人为达到上述目的重复进行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一种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树脂组合物以规定的厚度成形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可以达到其目的,所述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规定的比例分别含有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该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和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并且具有规定的阻燃等级。本发明基于所述知识而完成。
即,本发明提供如下:
(1)一种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由(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5~95质量%和(B)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45~5质量%所构成的组合、和相对于100质量份该组合为0.05~2.0质量份的(C)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0.05~2.0质量份以及0.03~0.4质量份(D)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
(2)上述(1)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B)成分的玻璃填料为玻璃纤维及/或碾磨纤维;
(3)上述(1)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由所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含有0.00001~0.01质量份的着色剂;
(4)一种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将上述(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
(5)上述(4)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以120℃以上的金属模温度注射模塑成形而成;
(6)上述(4)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对可见光的总透光率为80%以上,并且雾度值为40%以下;
(7)上述(4)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60°镜面光泽度为90以上;
(8)一种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1)~(3)的任一项中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120℃以上的金属模温度注射模塑成形,制作0.3~10mm厚度的成形品。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含有玻璃填料、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优异的同时被赋予了很高阻燃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将该树脂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下,简述为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由(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5~95质量%和(B)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45~5质量%所构成的组合、和相对于100质量份该组合0.05~2.0质量份的(C)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以及0.03~0.4质量份(D)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可以依据UL94的阻燃性评价设定为1.5mmV-0。
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作为(A)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具体地可以使用由二元苯酚与碳酸酯前驱体的反应而制造出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该(A)成分的PC树脂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根据一直公知的各种方法制造出的树脂。如,可以使用由二元苯酚与碳酸酯前驱体通过溶液法(界面缩聚法)或熔融法(酯交换法)制造的树脂,即通过在末端终止剂的存在下使二元苯酚与碳酰氯反应的界面缩聚法、或者在末端终止剂的存在下使二元苯酚与碳酸二苯酯等的酯交换法等反应而制造出的树脂。
作为二元苯酚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物质,尤其可以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基、双(4-羟基苯基)环烷烃、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以及双(4-羟基苯基)酮等。其他,还可以举出氢醌、间苯二酚及儿茶酚等。这些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这其中双(羟基苯基)链状烷烃系的理想,双酚A尤其合适。
另一方面,作为碳酸酯前驱体,碳酰卤、羰基酯、或者卤代甲酸酯(ハロホルメ—ト)等、具体地为碳酰氯、二元苯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乙酯等。
此外,该PC树脂也可以具有支化结构,作为支化剂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羟基苯基)-1,3,5-三异丙基苯、间苯三酚、偏苯三酸及靛红双(邻甲酚)等。
本发明中,作为(A)成分使用的PC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通常为10,000~50,000,理想的是13,000~35,000,进一步理想的是15,000~20,000。
该粘均分子量(Mv)是使用乌伯罗德型粘度计,测定20℃下的二氯甲烷溶液的粘度,据此求得特性粘度[η],利用下式算出的值。
[η]=1.23×105Mv0.83
对于该(A)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的分子末端基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以往公知的末端停止剂一元苯酚来源的基团,理想的是具有碳原子数为10~35的烷基的一元苯酚来源的基团。如果分子末端是具有碳原子数10以上的烷基的苯酚来源的基团,那么得到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此外,如果是具有碳原子数35以下的烷基的苯酚来源的基团,那么得到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耐冲击性。
作为具有碳原子数10~35的烷基的一元苯酚,可举出如癸基苯酚、十一烷基苯酚、十二烷基苯酚、十三烷基苯酚、十四烷基苯酚、十五烷基苯酚、十六烷基苯酚、十七烷基苯酚、十八烷基苯酚、十九烷基苯酚、二十烷基苯酚、二十二烷基苯酚、二十四烷基苯酚、二十六烷基苯酚、二十八烷基苯酚、三十烷基苯酚、三十二烷基苯酚及三十五烷基苯酚等。
这些烷基苯酚的烷基相对于羟基也可以是邻位、间位、对位的任一个位置,对位的位置理想。此外,烷基也可以是直链状、含支链状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该取代基,只要至少一个是上述的碳原子数10~35的烷基即可,其他4个无限制,也可以是碳原子数1~9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卤原子或是无取代的。
由具有碳原子数10~35的烷基的一元苯酚引起的末端封闭可以是单个末端及两个末端的任一个,此外,从得到的PC树脂组合物的高流动化的观点来看,末端改性率理想的是相对于总末端为20%以上,50%以上更理想。
即,其他末端也可以是用羟基末端或下述其他末端终止剂进行封闭的末端。
在这里,作为其他末端终止剂可以举出在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中常用的苯酚、对甲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壬基苯酚、对叔戊基苯酚、溴代苯酚及三溴代苯酚、五溴代苯酚等。
尤其,从环境问题来看,不含卤素的化合物理想。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A)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除了上述的PC树脂以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下,可以适当含有在对苯二甲酸等的2官能性羧酸或其酯形成衍生物等的酯前驱体的存在下通过进行聚碳酸酯的聚合而得到的聚酯-聚碳酸酯树脂等的共聚物、或者其它聚碳酸酯树脂。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作为(B)成分使用的玻璃填料,其折射率必须是与上述(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该折射率差超过0.002时,用该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得到的成形品的透明性变得不充分。该折射率差理想的是0.001以下,玻璃填料的折射率与作为(A)成分使用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相同尤其理想。
作为构成这样的玻璃填料的玻璃,可以举出具有以下所示的组成的玻璃I以及玻璃II。
玻璃I理想的是其组成为:含有二氧化硅(SiO2)50~60质量%、氧化铝(Al2O3)10~15质量%、氧化钙(CaO)15~25质量%、氧化钛(TiO2)2~10质量%、氧化硼(B2O3)2~8质量%、氧化镁(MgO)0~5质量%、氧化锌(ZnO)0~5质量%、氧化钡(BaO)0~5质量%、氧化锆(ZrO2)0~5质量%、氧化锂(Li2O)0~2质量%、氧化钠(Na2O)0~2质量%、氧化钾(K2O)0~2质量%,并且上述氧化锂(Li2O)、上述氧化钠(Na2O)和上述氧化钾(K2O)的合计为0~2质量%。
另一方面,玻璃II理想的是其组成为:含有二氧化硅(SiO2)50~60质量%、氧化铝(Al2O3)10~15质量%、氧化钙(CaO)15~25质量%、氧化钛(TiO2)2~5质量%、氧化镁(MgO)0~5质量%、氧化锌(ZnO)0~5质量%、氧化钡(BaO)0~5质量%、氧化锆(ZrO2)2~5质量%、氧化锂(Li2O)0~2质量%、氧化钠(Na2O)0~2质量%、氧化钾(K2O)0~2质量%,并不实质性地含有氧化硼(B2O3),并且上述氧化锂(Li2O)、上述氧化钠(Na2O)和上述氧化钾(K2O)的合计为0~2质量%。
在上述玻璃I及II中,从玻璃填料的强度及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SiO2的含量理想的是50~60质量%。从耐水性等的化学耐久性以及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Al2O3的含量理想的是10~15质量%。从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及抑制结晶化的观点来看,CaO的含量理想的是15~25质量%。
在玻璃I中,可以和E玻璃一样地含有2~8质量%的B2O3。此时,从折射率提高的效果以及抑制失透等的观点来看,TiO2的含量理想的是2~10质量%。
此外,在玻璃II中,理想的是和耐酸性或耐碱性优异的ECR玻璃组成一样并不实质性地含有B2O3。此时,从调节折射率的观点来看,TiO2的含量理想的是2~5质量%。此外,从折射率增大、化学耐久性提高以及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ZrO2的含量理想的是2~5质量%。
在玻璃I及II中,MgO为任意成分,从提高拉伸强度等的耐久性及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含有0~5质量%左右。此外,ZnO及BaO为任意成分,从折射率增大以及抑制失透的观点来看,可以各自含有0~5质量%左右。
在玻璃I中,ZrO2为任意成分,从折射率增大以及制造玻璃时的溶解性的观点来看,可以含有0~5质量%左右。
在玻璃I及II中,碱性成分Li2O、Na2O、K2O为任意成分,可以各自含有0~2质量%左右,且理想的是这些合计含量为0~2质量%。该合计含量为0~2质量%以下,可以抑制耐水性的降低。
如此,玻璃I及II由于碱性成分少,所以可以抑制由(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分解引起的分子量降低,防止成形品的物性降低。
该玻璃I及II中,除上述的玻璃成分以外,在不会给可纺性、耐水性等带来坏影响的范围下,例如也可以含有包括镧(la)、Y(钇)、钆(Gd)、铋(Bi)、锑(Sb)、钽(Ta)、铌(Nb)或钨(W)等的元素的氧化物作为提高玻璃的折射率的成分。此外,也可以含有包含钴(Co)、铜(Cu)或钕(Nd)等的元素的氧化物作为消去玻璃的黄色的成分。
此外,为了抑制着色,用于玻璃I及II的制造的玻璃原料中,作为杂质,以氧化物为基准,Fe2O3含量相对于玻璃整体为不到0.01质量%较为理想。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的(B)成分玻璃填料可以从具有上述的玻璃组成的玻璃I及II中适当选择与所使用的(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填料,由此制作所期望的形态从而得到需要的产品。
对该玻璃填料的形态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形态的玻璃填料如玻璃纤维、碾磨纤维、玻璃粉末、玻璃片、玻璃珠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但从最终得到的成形品的机械强度、耐冲击性、透明性及成形性等的平衡的观点来看,玻璃纤维及/或碾磨纤维适合。
玻璃纤维可以使用以前公知的玻璃长纤维的纺丝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在熔融炉中将玻璃原料连续地玻璃化并导入供料道,在供料道的底部安装衬套进行纺丝的直接熔融(DM)法、或者将熔融的玻璃加工成弹珠(マ—ブル)、碎玻璃、棒状之后再熔融并纺丝的再熔融法等的各种方法来使玻璃纤维化。
玻璃纤维的直径无特别限制,通常适宜使用3~25μm左右的玻璃纤维。直径在3μm以上,则可以抑制乱反射,防止成形品的透明性的降低,此外,若在25μm以下,则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的强度的成形品。
碾磨纤维可以使用以前公知的碾磨纤维的制造方法来得到。如,通过将玻璃纤维的股线用锤击式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可以做成碾磨纤维。碾磨纤维的纤维直径及纵横比无特别限制,适宜使用纤维直径3~25μm左右、纵横比2~150左右的纤维。
玻璃粉末用以前公知的制造方法得到。如,熔融炉中熔融玻璃原料,将该熔融液投入水中粒状化,或者在冷却辊筒成形为片状,将该片粉碎,做成期望的粒径的粉末。玻璃粉末的粒径无特别限定,适用的是1~100μm左右的粉末。
玻璃片用以前公知的制造方法得到。如,可以在熔融炉中熔融玻璃原料,将该熔融液拉出为管状,使玻璃的膜厚一定之后,用辊粉碎,由此得到特定的膜厚的玻璃料,将该玻璃料粉碎,做成具有期望的纵横比的片。玻璃片的厚度及纵横比无特别限定,适宜使用厚度0.1~10μm左右、纵横比5~150左右的片。
玻璃珠用以前公知的制造方法得到。如,可以在熔融炉中熔融玻璃原料,将该熔融液在燃烧器中进行喷雾,做成期望的粒径的玻璃珠。玻璃珠的粒径无特别限定,5~300μm左右的理想。
为了提高与(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亲和性、提高粘合性、抑制由于空隙形成引起的成形品的透明性或强度的降低,上述玻璃填料理想的是用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
作为偶联剂,可以使用硅烷系偶联剂、甲硼烷系偶联剂、铝酸盐系偶联剂或钛酸酯系偶联剂等。尤其,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的粘合性良好的观点来看,理想的是使用硅烷系偶联剂。
作为该硅烷系偶联剂的具体例子,举例有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1,1-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N-甲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乙烯基苄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三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5-二氢咪唑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silazane)、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酰胺、N,N-双(三甲基甲硅烷基)脲等。这其中理想的是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氨基硅烷、环氧硅烷。
要使用这样的偶联剂进行上述玻璃填料的表面处理,可以用通常公知的方法进行,无特别限制。如,可以用将上述偶联剂的有机溶剂溶液或悬浊液作为所谓上胶剂涂布在玻璃填料的加胶处理法、或者使用亨舍尔搅拌机、高速混合机、莱迪盖(Loedige)混合机、V型混合机等的干式混合法、喷涂法、整体混合法、干式浓缩法等,根据玻璃填料的形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理想的是利用加胶处理法、干式混合法、喷涂法进行。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上述(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B)成分玻璃填料的含有比例基于它们的合计量,必须是(A)成分为55~95质量%,(B)成分为45~5质量%。(B)成分的含量不到5质量%,无法充分发挥刚性的提高效果,又,超过45质量%时,比重变大的同时耐冲击性降低。从刚性、耐冲击性以及比重等的观点来看,上述(A)成分和(B)成分的含有比例理想的是(A)成分为60~90质量%,(B)成分为40~10质量%,更理想的是(A)成分为70~90质量%,(B)成分为30~10质量%。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出于进一步提高阻燃性等的目的,作为(C)成分添加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
作为上述(C)成分-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以下有时称含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可以举出如具有通式(1)
R1 aR2 bSiO(4-a-b)/2.....(1)
所表示的基本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及/或共聚物。
在上述通式(1)中,R1表示反应性官能团。作为该反应性官能团,举出的有烷氧基、芳氧基、聚氧亚烷基、氢基、羟基、羧基、硅烷醇基、氨基、巯基、环氧基以及乙烯基等。这其中,烷氧基、羟基、氢基、环氧基以及乙烯基理想。
R2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烃基。作为该烃基,可举出直链或含支链状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碳原子数7~12的芳烷基等,具体地,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辛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苄基、苯乙基等。
a及b表示满足0<a≤3、0<b≤3、0<a+b≤3的关系的数字。R1为多个时,多个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2有多个时,多个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发明中,可以并用具有多个相同的反应性官能团的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及/或共聚物以及具有多个不同的反应性官能团的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及/或共聚物。
具有以通式(1)表示的基本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及/或共聚物中,其反应性官能团(R1)数/烃基(R2)数为通常0.1~3,理想的是0.3~2左右。
这些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为液状物、粉末等,理想的是在熔融混练中分散性良好的物质。如,可以例示室温下的粘度为10~500,000mm2/s左右的液状化合物。
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即使是液状,也具有均一地分散在组合物同时在成形时或成形品的表面上析出的情况较少的特征。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需要相对于具有上述的含有比例的、由(A)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B)成分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含有0.05~2.0质量份的该(C)成分-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该(C)成分的含量不到0.05质量份时,燃烧时的熔融滴下(dripping)防止效果不充分,此外,超过2.0质量份时,混练时发生螺钉的滑动,加料不顺利,生产能力降低。从防止熔融滴下及生产率的观点来看,该(C)成分的理想的含量为0.1~1.0质量份,更理想的含量为0.2~0.8质量份。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出于赋予阻燃性等的目的,添加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作为(D)成分。作为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可以举各种各样的,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有机酸或有机酸酯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
这里,作为有机酸或有机酸酯,可以举出有机磺酸、有机羧酸、聚苯乙烯磺酸等。另一方面,作为碱金属,举出有钠、钾、锂及铯等。作为碱土类金属,举出有镁、钙、锶以及钡等。尤其,理想的是使用钠、钾及铯的盐。此外,其有机酸的盐也可以被氟、氯及溴这样的卤原子取代。
作为上述各种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中的有机磺酸,理想的是使用以通式(2)
(CnF2n+1SO3)mM.......(2)
(式中,n表示1~10的整数,M表示锂、钠、钾及铯等的碱金属、或者镁、钙、锶以及钡等的碱土类金属,m表示M的原子价。)所表示的全氟代链状烷烃磺酸的碱金属盐化合物或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作为这些化合物,如适合的是日本专利特公昭47-40445号公报中记载的物质。
在通式(2)中,作为全氟代链状烷烃磺酸可以举出如全氟代甲磺酸、全氟代乙磺酸、全氟代丙磺酸、全氟代丁磺酸、全氟代甲基丁磺酸、全氟代己磺酸、全氟代庚磺酸及全氟代辛磺酸等。尤其,理想地使用的是它们的钾盐。
其他,可以举出烷基磺酸、苯磺酸、烷基苯磺酸、二苯基磺酸、萘磺酸、2,5-二氯苯磺酸、2,4,5-三氯苯磺酸、二苯基磺酸-3-磺酸、二苯基磺酸-3,3’-二磺酸、萘三磺酸及它们的氟取代物以及聚苯乙烯磺酸等的有机磺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等。尤其,全氟代链状烷烃磺酸以及二苯基磺酸理想。
接着,作为聚苯乙烯磺酸的碱金属盐化合物或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可以举出以通式(3)
[化1]
Figure A200780038188D00121
(式中,X表示磺酸盐基,m表示1~5。Y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n表示摩尔分数,0<n≤1。)所表示的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
这里,磺酸盐基是磺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作为金属可举出钠、钾、锂、铷、铯、铍、镁、钙、锶以及钡等。
还有,Y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烃基,理想的是氢原子或甲基。M是1~5,n是0<n≤1的关系。即,磺酸盐基(X)相对于芳香环,既可以是全部取代的,部分取代的,或者含有无取代的物质。
为了得到本发明PC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的效果,要考虑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的含量等来决定磺酸盐基的取代比例,并无特别限制,一般使用10~100%取代的。
还有,在聚苯乙烯磺酸的碱金属盐及/或碱土类金属盐中,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并不局限于上述通式(3)的聚苯乙烯树脂,也可以是与能够和苯乙烯系单体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
这里,作为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的制造方法有(a)将具有上述的磺酸根等的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或者可以与这些共聚的其他单体聚合或共聚的方法、(b)芳香族乙烯基系聚合物、或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与其他可以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又或者将这些混合聚合物磺化,用碱金属及/或碱土类金属中和的方法。
如,作为(b)的方法,通过在聚苯乙烯树脂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酸的混合溶液并加热,反应数小时,制造聚苯乙烯磺酸化物。然后,通过用与磺酸根相同摩尔量的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进行中和,来得到聚苯乙烯磺酸钾盐或钠盐。
作为上述的含有磺酸盐基的芳香族乙烯基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00,000,理想的是2,000~200,000左右。还有,重均分子量可以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
作为有机羧酸,可以举出如全氟代蚁酸、全氟代甲烷羧酸、全氟代乙烷羧酸、全氟代丙烷羧酸、全氟代丁烷羧酸、全氟代甲基丁烷羧酸、全氟代己烷羧酸、全氟代庚烷羧酸以及全氟代辛烷羧酸等,使用这些有机羧酸的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碱金属盐或碱土类金属盐与上述的相同。
在有机碱金属盐以及有机碱土类盐中,磺酸碱金属盐、磺酸碱土类金属盐、聚苯乙烯磺酸碱金属盐以及聚苯乙烯磺酸碱土类金属盐较理想。
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盐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在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中,需要相对于具有上述的含有比例的由(A)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和(B)成分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含有0.03~0.4质量份的该(D)成分-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该(D)成分的含量不到0.03质量份,阻燃性的显现不充分,此外,超过0.4质量份,难以维持透明性。从阻燃性的显现及透明性的维持的观点来看,该(D)成分的理想的含量为0.05~0.4质量份,更理想的含量为0.1~0.3质量份。
除上述的(A)成分、(B)成分、(C)成分以及(D)成分以外,可以使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根据需要适当含有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防静电剂、荧光增白剂、硅烷偶联剂(用干式混合法进行玻璃填料的表面处理的情况)以及着色剂(不具有隐蔽性)等。
作为抗氧剂,可以理想地使用苯酚系抗氧剂以及磷系抗氧剂。
作为苯酚系抗氧剂,可以举出如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烷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膦酸苄基酯-二乙酯、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酸酯、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碳烷等。
作为磷系抗氧剂,可以举出如三苯基磷酸酯、三壬基苯基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十三烷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三(十八烷基)磷酸酯、二癸基单苯基磷酸酯、二辛基单苯基磷酸酯、二异丙基单苯基磷酸酯、单丁基二苯基磷酸酯、单癸基二苯基磷酸酯、单辛基二苯基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二(十八烷酰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等。
这些抗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添加量相对于由上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通常为0.05~1.0质量份左右。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噁嗪系紫外线吸收剂或者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举例有如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叔戊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5-三氟代甲基-2-(2-羟基-3-(4-甲氧基-α-枯基)-5-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
尤其,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较理想。
作为三嗪系的紫外线吸收剂,羟基苯基三嗪系的如商品名チヌビン400(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
作为苯并噁嗪系的紫外线吸收剂,举例有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萘)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等,尤其,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理想。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举例有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尤其,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理想。
这些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添加量相对于由上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通常为0.05~2.0质量份左右。
作为脱模剂,可以使用一元或多元醇的高级脂肪酸酯。作为所述高级脂肪酸酯,理想的是碳原子数1~20的一元或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完全酯。作为一元或多元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部分酯或完全酯,可以举例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脱水山梨糖醇酯(ソルビテ—ト)、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单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单硬脂酸丙二醇酯、硬脂酸十八烷酰基酯、十六烷酸棕榈酰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甲酯、十六烷酸异丙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等,尤其,理想的是使用硬脂酸单甘油酯、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
这些脱模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其添加量相对于由上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通常为0.1~5.0质量份左右。
作为防静电剂,可以使用例如碳原子数14~30的脂肪酸的单甘油酯、具体地可以使用硬脂酸单甘油酯、十六烷酸单甘油酯等或者聚酰胺聚醚嵌段共聚物等。
作为荧光增白剂,可以举例有例如1,2-二苯乙烯系、苯并咪唑系、萘二甲酰亚胺系、若丹明系、香豆素系、氧氮杂芑系化合物等。具体地,可以使用ユビテツク(商品名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OB—1(商品名イ—ストマン公司制造)、TBO(商品名住友精化公司制造)、ケイコ—ル(商品名日本曹达公司制造)、カヤライト(商品名日本化药公司制造)、リユ—コプアEGM(商品名クラリアントジヤパン公司制造)等的市售品。
又,着色剂可以使用蓝色油墨剂。该蓝色油墨剂可以举例有例如バイエル公司制造的マクロレツクス蓝紫色、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ダイアレジン蓝紫色、ダイアレジン蓝、サンド公司制造的テラゾ—ル蓝,合适的举例有マクロレツクス蓝紫色。又,着色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由上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理想的是0.00001~0.01质量份,更理想的是0.0001~0.001质量份。
另外,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上述例示的化合物。
对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以前公知的方法。具体地,可以通过分别混合规定比例的上述的(A)成分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B)成分玻璃填料、(C)成分含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D)成分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各种任意成分,进行混炼,制备。
可以用通常所用的机器例如螺带式掺混机、转鼓等进行予混合,再采用亨舍尔混合机、本伯里密炼机、单轴螺旋挤压机、双轴螺旋挤压机、多轴螺旋挤压机以及捏合挤压机等的方法进行混合及混炼。混炼时的加热温度,通常在240~300℃的范围内适宜选择。
另外,除芳香族碳酸酯树脂之外的含有成分可以预先与该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一部分熔融混炼,也就是可以作为母料添加。
对这样制备的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根据UL94评价阻燃性,为1.5mmV—0,具有优良的阻燃性。另外,在后面对阻燃性评价进行说明。
接着,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下简称为PC树脂成形品)是将上述的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的。该成形品的厚度根据该成形品的用途从上述范围适当选定。
本发明的PC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以前公知的各种成形方法,例如注射模塑成形法、注射模塑压缩成形法、挤压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冲压成形法、真空成形法以及发泡成形法等,但理想的是在金属模温度120℃以上进行注射模塑成形。此时,注射模塑成形中的树脂温度通常在240~300℃左右,理想的是在260~280℃左右。
通过在金属模温度120℃以上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可以得到玻璃填料沉淀、得到良好的外观等的优点。更理想的金属模温度在125℃以上,更理想的是在130~140℃。
理想的是,通过上述熔融混炼方法将成形原料本发明的PC树脂组合物做成颗粒状进行使用。
另外,注射模塑成形方法可以采用用于防止外观的凹陷或者用于轻量化的气体注入成形。
理想的是这样得到的本发明的PC树脂成形品的光学特性为如下,对于可见光的总透光率在80%以上,理想的是在85%以上,并且雾度值在40%以下,理想的是在30%以下,又,60°镜面光泽度在90以上。另外,关于光学特性的测定方法在后说明。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PC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属模温度120℃以上对上述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制作厚度0.3~10mm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含有折射率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近似的玻璃填料,其透明性、机械强度、耐冲击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同时被赋予了高阻燃性,使用该组合物所得到的本发明的PC树脂成形品的透明性、阻燃性、机械强度、耐冲击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
本发明的PC树脂成形品可以适当地用于下述零件。
(1)电视机、收录机、摄影机、录像机、音频播放器、DVD播放器、空调、移动电话、显示器、计算机、寄存器、计算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各种零件、外板以及外壳等的电·电子机器用零件;
(2)PDA、照相机、幻灯片放映机、钟表、计测器、显示器械等的精密机械等的壳体及外罩类的精密机器用零件;
(3)仪表面板、上部装饰物、散热器护栅、扬声器护栅、轮罩、活动车顶、前照灯反射镜、门遮阳板、阻流板、后窗、侧窗等的汽车内装饰材料、外部装饰品以及车体零件等的汽车用零件;
(4)椅子、饭桌、书桌、百叶窗、照明罩、室内装饰器具类等的家具用零件等。
实施例
接着,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是通过这些例子做任何的限定。
另外,使用各例中得到的PC树脂组合物颗粒,如下所述地形成试验片,评价各个特性。
(1)机械特性
使用100t注射模塑成形机[东芝机械公司制造,机型名“IS100E”],使颗粒在金属模温度130℃、树脂温度280℃下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制作规定形状的各试验片。
对于各试验片,根据ASTM D638测定其拉伸特性(断裂强度,伸长率),根据ASTM790测定其弯曲特性(强度、弹性模量)。并且,根据ASTM D256测定其Izod冲击强度,根据ASTM D648测定负荷挠曲温度,根据ASTM D792测定比重。
(2)阻燃性
使用45t注射模塑成形机[东芝机械公司制造,机型名“IS45PV”],使颗粒在金属模温度130℃、树脂温度280℃下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制作127×12.7×1.5mm的试验片。根据UL94(アンダ—ライタ—ズラボラトリ—·サブジエクト94)测定该试验片的阻燃性。
(3)光学特性
使用45t注射模塑成形机[东芝机械公司制造,机型名“IS45PV”],使颗粒在金属模温度130℃、树脂温度280℃下进行注射模塑成形,制作30×40×2mm的试验片。对于该试验片,根据JIS K 7105使用全自动直读雾度计算机[スガ试验机公司制造,机型名“HGM—2DP”(C光源)]测定其雾度值以及总透光率,以及使用光泽度计[日本电色公司制造,机型名“VGS—∑901”]测定其60°镜面光泽度。
又,PC树脂组合物颗粒的制作所用的各成分种类如下所示。
(1)PC树脂:粘均分子量19000的双酚A聚碳酸酯[出光兴产公司制造,商品名“タフロンFN1900A”,折射率1.585]
(2)折射率改良GF1:由折射率1.585、比重2.69的φ13μm×3mm的短切纤维构成的玻璃纤维[旭フアイバ—グラス公司制造,玻璃组成:SiO257.5质量%、Al2O312.0质量%、CaO21.0质量%、TiO25.0质量%、MgO2.5质量%、ZnO1.5质量%、Na2O+K2O+Li2O=0.5质量%]
(3)折射率改良GF2:将由折射率1.585、比重2.69的φ13μm×3mm的短切纤维构成的玻璃纤维磨碎而得到的碾磨纤维[旭フアイバ—グラス公司制造,玻璃成分与上述(2)相同)
(4)GF1:由折射率1.555、比重2.54的E玻璃制造的φ13μm×3mm的短切纤维构成的玻璃纤维[旭フアイバ—グラス公司制造,商品名“03MA409C”,玻璃组成:SiO255.4质量%、Al2O314.1质量%、CaO23.2质量%、B2O36.0质量%、MgO0.4质量%、Na2O+K2O+Li2O=0.7质量%、Fe2O30.2质量%、F20.6质量%]
(5)稳定剂1: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nox1076”]
(6)稳定剂2:三(2,4—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fos168”]
(7)脱模剂:四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理研ビタミン公司制造,商品名“EW440A”]
(8)阻燃剂1:全氟代丁磺酸钾[DIC公司制造,商品名“メガフアツクF114”]
(9)阻燃剂2:重均分子量为20000,且磺化率为100%的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浓度30质量%的水溶液[ライオン公司制造,商品名“レオスタツドFRPSS-N430”]
(10)阻燃助剂1:折射率1.51、具有乙烯基以及甲氧基作为官能团的反应性聚硅氧烷化合物[信越聚硅氧烷公司制造,商品名“KR—219”]
(11)阻燃助剂2:折射率1.49、具有乙烯基以及甲氧基作为官能团的反应性聚硅氧烷化合物[东レ·ダウコ—ニング公司制造,商品名“DC3037”]
(12)阻燃助剂3:聚四氟乙烯树脂[旭フロロ聚合物公司制造,商品名“CD076”]
(13)着色剂:マクロレツクス蓝紫色[バイエル公司制造]
实施例1~8以及比较例1~7
通过以第1表所示的混合比例混合各成分,使用双轴挤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造,机型名“TEM—35B”],在280℃下进行熔融混炼,来制作各PC树脂组合物颗粒。
使用上述各颗粒,如前所述地形成试验片,求出机械特性、阻燃性以及光学特性,其结果表示于第1表中。
[表1]
第1表-1
Figure A200780038188D00201
(注)PC树脂与GF的折射率差:PC树脂与折射率改良GF1及/或折射率改良GF2、或GF1的折射率差
[表2]
第1表-2
Figure A200780038188D00211
(注)PC树脂与GF的折射率差:PC树脂与折射率改良GF1及/或折射率改良GF2、或GF1的折射率差
[表3]
第1表-3
(注)PC树脂与GF的折射率差:PC树脂与折射率改良GF1及/或折射率改良GF2、或GF1的折射率差
从第1表可以看出以下情况。
实施例1~10通过在由芳香族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中添加含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及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可以在维持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的情况下赋予优异的阻燃性。
比较例1是通过在由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
比较例1是通过在由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中添加作为阻燃剂的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作为防止滴下剂的聚四氟乙烯树脂的例子,该情况下,可以维持阻燃性以及强度,但不能赋予充分的透明性。
比较例2是由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的例子,该情况下,可以在维持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但不能赋予充分的阻燃性。
比较例3是通过在由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中添加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例子,该情况下,可以维持透明性、强度以及耐热性,但不能赋予充分的阻燃性。
比较例4是通过在由PC树脂和与该PC树脂的折射率差在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构成的组合中添加含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以及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例子,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的添加量过多的话,可以在维持强度、耐热性的情况下赋予阻燃性,但不能维持透明性。
比较例5~7是通过在由PC树脂和由E玻璃构成的玻璃填料(折射率1.555)构成的组合中添加含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和机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例子,该情况下,可以在维持强度及耐热性的情况下赋予阻燃性,但不能维持透明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阻燃性PC树脂组合物含有折射率与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近似的玻璃填料,其透明性、机械强度、耐冲击性以及耐热性等优异,同时被赋予高阻燃性,使用该组合物所得到的本发明的PC树脂成形品适用于各个领域。

Claims (8)

1.一种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由(A)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5~95质量%和(B)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02以下的玻璃填料45~5质量%所构成的组合、和相对于100质量份该组合为0.05~2.0质量份的(C)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化合物以及0.03~0.4质量份(D)有机碱金属盐化合物及/或有机碱土类金属盐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B)成分的玻璃填料为玻璃纤维及/或碾磨纤维。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由所述(A)成分和(B)成分构成的组合100质量份,含有0.00001~0.01质量份的着色剂。
4.一种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0.3~10mm的厚度成形而成。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以120℃以上的金属模温度注射模塑成形而成。
6.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对可见光的总透光率为80%以上,并且雾度值为40%以下。
7.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其中,60°镜面光泽度为90以上。
8.一种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载的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120℃以上的金属模温度注射模塑成形,制作0.3~10mm厚度的成形品。
CN2007800381887A 2006-10-16 2007-10-11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522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0968 2006-10-16
JP280968/2006 2006-10-16
PCT/JP2007/069845 WO2008047672A1 (fr) 2006-10-16 2007-10-11 Composition de resine de polycarbonate ignifuge, article moule en resine de polycarbonat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dit art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2805A true CN101522805A (zh) 2009-09-02
CN101522805B CN101522805B (zh) 2012-08-22

Family

ID=39313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81887A Active CN101522805B (zh) 2006-10-16 2007-10-11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13105B2 (zh)
JP (1) JP5305915B2 (zh)
KR (1) KR20090064578A (zh)
CN (1) CN101522805B (zh)
DE (1) DE112007002385T5 (zh)
TW (1) TWI485198B (zh)
WO (1) WO200804767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9653A (zh) * 2013-04-19 2015-12-2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CN105348427A (zh) * 2015-12-14 2016-02-24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磺酸盐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5227A (zh) * 2011-08-23 2017-07-14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美学效果的模制品及用于制备该模制品的方法
CN108368333A (zh) * 2015-12-30 2018-08-03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包含其的模塑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5631B2 (ja) * 2007-10-25 2013-10-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5632B2 (ja) 2007-10-25 2013-10-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42767B2 (ja) * 2007-11-13 2013-11-1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05645B2 (ja) * 2007-11-29 2013-10-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63001B2 (ja) * 2007-12-11 2014-04-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63002B2 (ja) * 2007-12-12 2014-04-0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21548B2 (ja) * 2008-05-19 2014-02-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ガラス繊維強化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品
IT1403380B1 (it) * 2010-12-17 2013-10-17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Composizione di polimeri con caratteristiche di assorbimento di calore ad alta stabilità agli agenti atmosferici.
KR101333589B1 (ko) * 2010-12-29 2013-11-28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난연성이 우수한 유리섬유 보강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US8691915B2 (en) 2012-04-23 2014-04-0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Copolymers and polymer blends having improved refractive indices
FR3018280B1 (fr) 2014-03-04 2017-05-26 Arkema France Composition transparente a base de polyamide chargee de ver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40445B1 (zh) 1970-06-18 1972-10-13
WO1993010185A1 (en) * 1991-11-15 1993-05-27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H05155638A (ja) 1991-12-06 1993-06-22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ガラス組成物
US5451632A (en) * 1992-10-26 1995-09-19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olycarbonate-polyorganosiloxane copolymer and a resin composition
JP3185905B2 (ja) * 1993-05-18 2001-07-1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5449710A (en) * 1993-05-18 1995-09-12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Flame retardative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2726227B2 (ja) 1993-10-26 1998-03-11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3435273B2 (ja) 1995-12-14 2003-08-1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3888777B2 (ja) * 1998-08-19 2007-03-07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性及び摺動性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408309B2 (ja) 1999-04-23 2010-02-03 住友ダウ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6987141B2 (en) * 2000-11-01 2006-01-17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CN101372551B (zh) * 2002-08-26 2011-05-25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模塑制品
JP4212959B2 (ja) 2002-08-26 2009-01-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US8841377B2 (en) * 2004-05-13 2014-09-23 Asahi Fiber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fiber for reinforcing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polycarbonate resin formed article
JP4777621B2 (ja) 2004-07-09 2011-09-21 旭ファイバーグラ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4777622B2 (ja) * 2004-07-09 2011-09-21 旭ファイバーグラ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4666459B2 (ja) * 2004-12-14 2011-04-06 旭ファイバーグラ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4787505B2 (ja) * 2005-01-18 2011-10-0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4817680B2 (ja) * 2005-03-11 2011-11-16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5227A (zh) * 2011-08-23 2017-07-14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美学效果的模制品及用于制备该模制品的方法
CN105189653A (zh) * 2013-04-19 2015-12-2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成形体
CN105348427A (zh) * 2015-12-14 2016-02-24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磺酸盐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48427B (zh) * 2015-12-14 2018-03-20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磺酸盐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68333A (zh) * 2015-12-30 2018-08-03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包含其的模塑产品
US10787567B2 (en) 2015-12-30 2020-09-29 Lotte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compri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47672A1 (fr) 2008-04-24
KR20090064578A (ko) 2009-06-19
US8013105B2 (en) 2011-09-06
TWI485198B (zh) 2015-05-21
TW200833778A (en) 2008-08-16
CN101522805B (zh) 2012-08-22
JPWO2008047672A1 (ja) 2010-02-25
DE112007002385T5 (de) 2009-08-20
JP5305915B2 (ja) 2013-10-02
US20100028640A1 (en)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805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22804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5844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22806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10310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35845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918492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74074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75095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68504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5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IDEMITSU KOSAN Co.,Ltd.

Co-applicant after: ASAHI FIBER GLAS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IDEMITSU KOSAN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