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7299B - 管接头、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17299B CN101517299B CN2007800360560A CN200780036056A CN101517299B CN 101517299 B CN101517299 B CN 101517299B CN 2007800360560 A CN2007800360560 A CN 2007800360560A CN 200780036056 A CN200780036056 A CN 200780036056A CN 101517299 B CN101517299 B CN 1015172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nded block
- adapter body
- lasso
- fastened
- female th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224 prote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8—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 F16L19/1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 F16L19/14—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the rings being integral with one of the connecting pa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9/0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 F16L19/08—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 F16L19/10—Joints in which sealing surfaces are pres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a member, e.g. a swivel nut, screwed on or into one of the joint parts with metal rings which bite into the wall of the pipe the profile of the ring being alte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With Pressure Members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管接头具备接受配管(4)的插入的接头主体(1)、外装在被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配管(4)上的结合部件(2)。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分别具有螺合部(14a、21a)。通过使两个螺合部(14a、21a)相互螺合,接头主体(1)被紧固在结合部件(2)上。结合部件(2)具有把持部(22)。在把持部(22)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或者多对位于相对位置的把持面,以能够使用紧固工具把持把持部(22)。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括把持面的部分能够从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中分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接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管接头的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管接头一般具有接头主体、以及在被插入接头主体中的配管上外装的结合部件。已知的这种管接头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喇叭形接头和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咬入式管接头。在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之前,可以通过使用工具将接头主体和结合部件相互螺合紧固,来进行配管与这些管接头的连接。因此,在配管的连接后,使用扳手和活动扳手等普通的紧固工具,任何人都能轻松地松开管接头的螺合处或者在其后取下配管。
近年来,作为冷冻装置的制冷剂多使用的氟利昂气体排出至大气时,会成为发生臭氧层和全球变暖等危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其针对措施一年比一年严格。因此,在配管的连接后,希望任何人都不能轻松地松开管接头的螺合处或者在其后取下配管。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4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26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完成配管的连接后,任何人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都无法简单地松开螺合处或者在其后拆下配管的管接头,并且提供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上述这种管接头的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管接头,该管接头具备: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并且接受配管的插入的接头主体、以及外装在被插入接头主体中的配管上的结合部件。接头主体以及结合部件分别具有螺合部,通过使两个螺合部相互螺合,接头主体被紧固在结合部件上。结合部件具有把持部,在把持部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或者多对位于相对位置的把持面,从而能够利用紧固工具把持把持部。作为结合部件中的至少包含保持面部分的第一部分能够从作为结合部件其余部分的第二部分上分开。
此处所说的分开是指,在紧固方向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包括旋转扭矩完全无法从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传递至第二部分,或者只不能传递规定值以上的旋转扭矩的两种情况。此外,也包括只不能传递松开方向的旋转扭矩的情况。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构造: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单独形成,当接受紧固方向的旋转扭矩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卡合,容许扭矩从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传递,而当接受松开方向的旋转扭矩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卡合被解除,阻止扭矩从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传递。
根据本发明,包含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在配管连接工序中被切断。因此,在该咬入式管接头中,一旦配管被连接后,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任何人都无法简单地松开管接头的螺合部或者松开螺合部取下配管。结果,避免制冷剂气体不慎泄漏、排到大气中。此外,如果在需要拆除配管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氟利昂气体使用限制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削减氟利昂气体向大气中的排出量。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使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数值时,利用旋转扭矩将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分开。在此情况下,必须预先进行设定以使分开部分的强度符合旋转扭矩,在紧固结合部件的操作结束的同时,包含把持面的部分被分开,因此,操作被简化。此外,如果包含把持面的部分被分开,那么,旋转扭矩迅速下降,因此,操作者需要注意这一点。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内侧,同时把持部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外侧。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被配置在接头主体外侧的把持部。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在接头主体的外部不存在包含把持面的部分,因此,松开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螺合极其困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管连接设备包括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结合机构、配管与接头主体的结合部的密封机构、以及配管的支承机构。
在上述构造中,把持部也可包括:具有上述把持面的外周部分、和位于外周部分内侧的内周部分。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把持部的外周部分,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也可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内侧,把持部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外侧。在把持部的外周部分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分开后,使其残留于内周部分的周围,用来阻碍对内周部分使用紧固工具。在此情况下,从结合部件上分开的外周部分妨碍使用紧固工具,因此,难以从已经连接的管接头中拆下配管。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把持部上形成缝隙,用来将把持部分划分成具有上述把持面的外周部分和位于外周部分内侧的内周部分。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把持部的外周部分。外周部分也可通过薄壁的连结部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连结,通过该连结部的断裂,外周部分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分离地被分开。如果采用这种构造,那么,通过简单的加工就能分开形成有把持面的外周部分。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结合部件上形成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的直径方向一致的缝隙,由此,结合部件被划分成作为上述第一部分的把持部与作为上述第二部分的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同时,把持部通过薄壁的连结部与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连结。通过上述连结部分的断裂,把持部可以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分离地被分开。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分开整个把持部。
在上述构造中,优选上述缝隙位于与接头主体中的靠近结合部件一侧的端面基本一致的位置。如果采用这种构造,那么,由于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分开从接头主体的端部突出的结合部件的所有部分,因此,无法从接头主体上取下结合部件的残留部分。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结合部件也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并且外周面具有作为圆筒面的阴螺纹筒部。把持部也可通过薄壁的连结部与阴螺纹筒部连结。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上述把持部。通过上述连结部的断裂,把持部可以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分离地被分开。如果采用这种构造,通过简单的构造就能分开把持部。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以及螺母部的基部、在内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与基部连结的套圈。上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和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咬入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与阳螺纹部连结的套圈。上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咬入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内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上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与阳螺纹部连结的套圈。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由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咬入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上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与阴螺纹筒部连结的套圈。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咬入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上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管接头还可具有与接头主体以及结合部件独立而形成的套圈。该套圈优选被配置在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之间。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被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按压,并且,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咬入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喇叭形面。除了上述把持部之外,结合部件还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喇叭形压接面。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在配管的顶端部形成的喇叭形部优选被夹在上述喇叭形面与上述喇叭形压接面之间。在此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至少能够分开包含构成结合部件的把持部的把持面的部分的喇叭形式管接头。
在上述构造中,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也可以被配置在阴螺纹筒部的内侧。在此情况下,可以将阴螺纹筒部用作配管连接结束后的接头主体以及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的外周壁,从而对松开保护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的情况加以保护。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具有围绕套圈的圆筒状的保护罩。在此情况下,可以对套圈外表面在零件安装阶段受到损伤的情况加以保护。
在上述构造中,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以及管连接构件也可以被配置在保护罩的内侧。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保护罩用作配管连接结束后的接头主体以及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的外周壁,从而能够对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被松开的情况加以保护。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具有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能够覆盖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的圆筒状的外周罩。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也可被配置在外周罩的内侧。如果采用这种构造,当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以及管连接构件处于被收纳在外周罩内的状态。因此,在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的紧固结束后,能够防止阴螺纹筒部的外周面被用作使结合部件松动的把持面。
在上述咬入式管接头中,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后,套圈也可仍然与接头主体的基部连结。此外,上述套圈的外周面以及内周面均可以在包括接头主体中心轴的面的截面上具有略呈倒V字的形状,套圈可以在其顶端以及基端两处咬入配管的表面。在此情况下,也能提高套圈的密封性能以及配管把持功能。
在上述各个咬入式管接头中,上述套圈也可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的过程中从接头主体的阳螺纹部上分离。在此情况下,由于在紧固操作中能够通过套圈抑制配管表面和凸轮面受到不必要的损伤,所以能提高密封性能。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形成用来将专用工具与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第二部分卡合的卡合部。通过将专用工具与该卡合部卡合,能够将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从接头主体上拆下。在此情况下,在重新连接配管的情况下,更具体地来讲,通过使用专用工具,能够松开并取下包括结合部件的把持面的部分被分开后与接头主体螺合而残留的结合部件的残留部分。因此,可以在留下接头主体的状态下取下连接的配管,使用新的结合部件重新将配管与该接头主体连接。
在上述构造中,上述卡合部也可以是与形成于专用工具上的卡合突出部卡合的卡合孔。在此情况下,在结合部件的残存部分与把持部之间不必设置任何部件。因此,容易按照被分开的把持部位于与残存部分之间保持细微间隙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一体,并且能够形成小型的结合部件。
在上述构造中,也可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形成用来将专用工具的卡合突出部与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第二部分卡合的卡合孔,通过将专用工具的卡合突出部与该卡合孔卡合,能够将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从接头主体上拆下。也可以在把持部上贯通形成工序孔。上述第二部分的卡合孔也可通过该工序孔形成。在此情况下,在加工插入专用工具的卡合突出部的卡合孔的情况下,也可从把持部的反接头主体一侧的侧部加工工序孔,在其加工工序的延长工序中加工卡合孔。此外,在不加工该工序孔的情况下,不可从把持部的反接头主体一侧的侧部加工卡合孔。
在上述构造中,上述卡合孔也可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贯通形成。即使贯通形成卡合孔,在与卡合突出部的卡合面中也不会产生任何功能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从卡合孔的加工面中,从结合部件的反接头主体一侧或者接头主体一侧的任何一个侧面进行加工。因此,在此情况下,不必加工把持部的工序孔。
在上述构造中,接头主体也可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也可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上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通过薄壁部与阳螺纹部连结的略呈圆筒状的套圈。阳螺纹部也可具有围绕套圈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也可以在上述套圈的顶端部分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切口。由此,在套圈的顶端部分形成被划定第一切口的一面中的一部分和套圈的内周面所划定的顶端侧边缘部。也可以在上述套圈的基端部分的内周面形成第二切口。由此,在套圈的基端部分形成薄壁部。上述套圈具有被套圈的基端面和套圈的内周面所划定的基端边缘部。上述套圈的顶端通过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的初始手动紧固被按入配管与接头主体之间。上述顶端侧边缘部以及上述基端边缘部可以通过套圈以第二切口的薄壁部为中心发生变形咬入配管。在此情况下,在使用密封性能及配管保持力好的套圈的咬入式管接头中,能够分开整个把持部。
在本发明的其它方式中,提供一种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上述管接头的冷冻装置或者热泵式热水装置。在这种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中,从管接头泄漏的制冷剂减少,产品的可靠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2是从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的顶端部与凸轮面抵接的状态。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分离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7是表示放大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套圈周围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与凸轮面抵接的状态。
图8是表示放大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套圈周围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咬入配管表面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被分离后的状态。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前的组装状态。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它表示套圈与凸轮面抵接的状态。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2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25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2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28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30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31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33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35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前的组装状态。
图37是从前方观察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38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39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41是表示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它表示套圈与凸轮面抵接的状态。
图44是表示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45是表示放大第十六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套圈周围的截面图,它表示套圈咬入配管表面的状态。
图4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4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半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4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50是表示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5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图49所示状态中的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侧视图。
图52是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所使用的专用工具的外观图。
图53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涉及的专用工具的外观图。
图54是表示图53的专用工具的使用例子的截面图。
图5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56是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变形例子构造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前的状态。
图57是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结合部件的半截面图。
图58是从前方观察图57的结合部件的侧视图。
图59是表示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结构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60是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结合部件的反截面图,它表示套圈与凸轮面抵接的状态。
图61是放大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套圈周围的截面图。
图62是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套圈周围的紧固工序图,(a)表示临时保持配管的状态,(b)表示套圈被分离后的状态,(c)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图63是表示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将结束前的状态。
图64是表示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紧固工序的截面图,它表示紧固结束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叙述中,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重复性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是在冷冻装置或热泵热水装置等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咬入式管接头,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咬入式管接头的半截面图。
如图1所示,咬入式管接头具备接头主体1和结合部件2。接头主体1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且接受配管4的插入。结合部件2被外装在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配管上,并且通过螺合被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结合部件2相比而接近接头主体1的方向,即图1中的左方称作后方,将与接头主体1相比而接近结合部件2的方向,即图1中的右方称作前方。此外,只要没有特别限制,这一点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如图1所示,接头主体1具备基部13以及阴螺纹筒部14。在基部13上形成被安装在封闭阀、容器、配管等的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11、以及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螺母部12。在阴螺纹筒部14的内周面上形成与结合部件2的后述螺纹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阴螺纹14a。接头主体1具有从基部13的靠近结合部件12一侧的端面延伸的环状套圈3。套圈3与基部13形成为一体,并且被配置在阴螺纹筒部14的内侧。在接头主体1的轴心部分形成有用于插入配管4的顶端部的配管连接口15。在配管连接口15的后方形成大直径连通孔16以及小直径的连通孔17。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纹11a。
配管连接口15的孔径和与配管连接口15连接的配管4的外径大致相同。在配管连接口15与连通孔17之间形成阶梯部(阶梯沉孔)15a。使配管4的顶端面与阶梯部15a抵接,由此,配管4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深度总是一定的。
如图1所示,结合部件2具备相互形成为一体的阳螺纹部21以及把持部22。在阳螺纹部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14a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阳螺纹21a。在把持部22的外周面上,在相对的位置形成一对或者多对相互平行的把持面,以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能够用紧固工具把持把持部2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把持部22具有六角螺母状的外形。把持部22形成于结合部件2的前端部,即形成于远离接头主体1一侧的端部。如后所述,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把持部22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外侧。如图1及图2所示,在把持部22的前端面形成环状缝隙25,把持部22通过缝隙25被划分成外周部分22a与内周部分22b。通过形成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2的轴线平行的缝隙25,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借助薄壁的连结部26与阳螺纹部21连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由于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达到规定值,于是,连结部26断裂。因连结部26的断裂,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其结果,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操作结合部2。
在结合部件2的轴心部分形成有配管贯通孔23。配管贯通孔23与通过形成于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部21内侧的凸轮面24而划分的空间连通。凸轮面24基本上是朝着后方(即逐渐接近接头主体1)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面,但是如图7所示,凸轮面24的中间部分是圆筒面24b。即,凸轮面24由位于前方的小直径圆锥面24a、位于后方的大直径圆锥面24c、以及位于小直径圆锥面24a和大直径圆锥面24c之间的圆筒面24b形成。此外,圆筒面24b的直径比套圈3中的后述最大直径部3b的外径小。
套圈3具有大致一定的壁厚,并且具有随着远离基部13直径逐渐增大的基端部分3c、随着远离基部13直径逐渐缩小的顶端部分3a。即,套圈3的外周面以及内周面均在包含接头主体1中心轴的一面的截面中具有大致呈倒V字的形状。顶端部分3a的外周面是能够抵接在、结合部件2的凸轮面24上的圆锥面31。圆锥面31相对于接头主体1的中心轴的角度比凸轮面24相对于结合部件2的中心轴的角度略小。上述最大直径部3b是位于基端部分3c与顶端部分3a之间的套圈3的部分。套圈3具有使被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配管4通过的中心孔32。中心孔32的最小孔径与配管连接口15的孔径相同。套圈3在基端部分3c通过薄壁部34与基部13连结。在薄壁部34的后方形成用来按压套圈3的基端部分3c的按压面18。
对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配管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当使配管4与咬入式管接头连接时,首先,接头主体1被安装在配管、容器、封闭阀等装置一侧规定的被连接设备上。接着,将配管插入结合部件2的配管贯通孔23中,使结合部件2外装在配管4上。接下来,将配管4的顶端部通过套圈3的中心孔32后插入配管连接口15中,使配管4的顶端面与阶梯部15a抵接。图1表示此时的状态。然后,使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21a与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14a螺合,由此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如图3及图7所示,套圈3与结合部件2的凸轮面24抵接前的紧固无需使用紧固工具,手动即可完成,但是,其后的紧固使用紧固工具完成。于是,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轴方向的力从凸轮面24的小直径圆锥面24a通过套圈3的顶端部分作用在薄壁部34上,结果,如图4所示,薄壁部34断裂。此外,薄壁部34从套圈3的基端部分3c中直径最小的部分延伸。因此,薄壁部34尺寸较小,比较容易断裂。
因薄壁部34的断裂而从基部13分离的套圈3通过将结合部件2进一步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而朝着后方移动,最终在基端部分3c处与按压面18抵接。如图5所示,套圈3的顶端部分3a被凸轮面24的小直径圆锥面24a向轴方向按压,同时,套圈3的基端部分3c被按压面18向轴方向按压,而且,套圈3的最大直径部3b受到来自凸轮面24的圆筒面24b向直径方向的按压。结果如图8所示,套圈3发生变形,使得顶端部分3a以及基端部分3c咬入配管4的表面。由此,套圈3的基端部分3c与按压面18之间、以及配管4的表面与套圈3的基端部分3c之间被密封,同时,套圈3的圆锥面31与凸轮面24的小直径圆锥面24a之间、以及套圈3的顶端部分3a与配管4的表面之间被密封。随着套圈3的顶端部分3a以及基端部分3c逐渐咬入配管4的表面,紧固结合部件2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此时,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21a以及凸轮面24等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内侧,仅把持部22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外侧。此外,通过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因作用在结合部件2的连结部26上的应力,连结部26断裂。结果如图6所示,包含把持面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地被断开。因此,配管4与咬入式管接头的连接结束后,无法使用一般的紧固工具来操作结合部件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的外周部分22a在图6中被画成悬于中空的样子,但实际上它是在被配管4支承的状态下残留在配管4上。由于在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后,残留的把持部22的内周部分22b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因此,如果使用扳手和活动扳手等普通的紧固工具,则无法把持内周部分22b。
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咬入式管接头具有如下效果。
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由此,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同时,包含把持部22的把持面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地断开。因此,在配管4与咬入式管接头连接后,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来操作结合部件2,任何人都无法松开管接头的螺合处或者其后拆除配管4。因此,可避免不慎使氟利昂气体等制冷剂气体泄漏至大气中。此外,如果在需要拆除配管4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氟利昂气体使用限制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削减氟利昂气体向大气中的排出量。
通过在结合部件2的把持部22上形成缝隙25,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通过薄壁的连结部26与阳螺纹部21连结。因此,通过调整连结部26的厚度等方法,用适当的旋转扭矩值就能容易地实现连结部26的断裂。
由于套圈3与接头主体1形成为一体,因此,省去了分别管理套圈3与接头主体1的麻烦。通过套圈3的顶端部分3a以及基端部分3c咬入配管4的表面,管接头就能发挥很好的密封性,同时,能够牢牢地把持配管4。由于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的过程中,套圈3从接头主体1上分离,因此,在紧固的过程中,使用套圈3来抑制因在配管4的表面和凸轮面24上造成的多余损伤所引起的密封性能下降。由于将套圈3连结在接头主体1的基部13上的薄壁部34的尺寸较小,因此,用较小的力就能分离套圈3。
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咬入式管接头的冷冻装置或热泵式热水器装置中,由于能够避免制冷剂不慎从管接头中泄漏,因此,能够提高这些装置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9以及图10,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结合部件2在接头主体1上的紧固结束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把持部22的整体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地断裂,第二实施方式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9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的状态下,在位于与阴螺纹筒部14的前端面基本一致位置的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更为详细地,在划定缝隙51的面中的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面位于与阴螺纹筒部14的端面大致一致的位置。通过形成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2的直径方向一致的缝隙51,把持部22通过薄壁的连结部52与阳螺纹部21连结。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达到规定值时,如图10所示,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取代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缝隙25而形成缝隙51,其它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紧固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结合部件2的所有部分,即把持部22的整体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极其困难。
此外,通过调整连结部52的厚度等方法,就能用适当的旋转扭矩容易地实现连结部52的断裂。
再者,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构件的作用效果,当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奏效。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1~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取代阴螺纹筒部14在接头主体1上形成阳螺纹部55,并且,取代阳螺纹部21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阴螺纹筒部56,第三实施方式的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在接头主体1的阳螺纹部55的外周面上形成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阳螺纹55a。套圈3从阳螺纹部55的靠近结合部件2一侧的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通过薄壁部34与阳螺纹部55形成5为一体。除了不与基部13而是与阳螺纹部55连结之外,套圈3具有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在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56的内周面上形成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阴螺纹56a。阴螺纹筒部56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上形成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阴螺纹筒部56和把持部22。在结合部件2的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凸轮面24具有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其它的构造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是通过在接头主体1的阳螺纹55a上螺合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56a而进行的。如果紧固结束,则如图13所示,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56上分离。由于在阴螺纹筒部56中不存在把持面,因此,对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56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而将其从接头主体1上取下非常困难。
再者,对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构件的作用效果,当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奏效。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4以及图15,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具备用来保护套圈3的保护罩35,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不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密封性能影响大的套圈3并未受到接头主体1的任何保护,而是露出接头主体1的外侧,在用于配管4的连接之前,容易损伤套圈3的外表面。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如图14所示,设置一个从螺母部12朝着前方延伸并且包围套圈3的圆筒状的保护罩35。与套圈3的顶端相比,保护罩35的顶端位于更前方的位置,保护罩35的顶端构成接头主体1的前端。如图15所示,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56以及凸轮面24等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保护罩35的内侧。
在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保护罩35用来防止套圈3的外表面受到损伤。此外,由于被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56位于保护罩35的内侧,因此,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极其困难。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6~图18,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套圈3不从接头主体1上分离,第五实施方式的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套圈3在基端部分3c处直接与基部13连结。如图17所示不仅在结合部件2的即将紧固结束之前,如图18所示在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后,套圈3也保持与基部13的连结。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9~图23,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取代套圈3在接头主体1上形成凸轮面71,并且取代凸轮面24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套圈6,第六实施方式主要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71位于配管连接口15的靠近结合部件2一侧的端部的周围。凸轮面71是朝着前方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面。凸轮面71相对于接头主体1的中心轴的角度(即凸轮面71的倾斜角度)比套圈6的后述圆锥面62相对于结合部件2的中心轴的角度(即圆锥面62的倾斜角度)略大。例如,凸轮面71的倾斜角度约为15~35度,圆锥面62的倾斜角度约为10~25度。
如图19所示,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部21的轴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短,是小型的。结合部件2的套圈6通过薄壁部63与阳螺纹部21的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端部连结,并且与阳螺纹部21形成为一体。在阳螺纹部21上形成用来按压套圈6的基端部的按压面64,它位于套圈6的前方。
套圈6具有现有众所周知的一般构造。即,套圈6的顶端部分6a被凸轮面71按压,由此,套圈6发生变形,其顶端部分6a咬入配管4的表面。这样,配管4与套圈6之间被密封,同时,配管4的顶端被保持在管接头的内侧。套圈6具有被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配管4通过的中心孔61。中心孔61的孔径与结合部件2的配管贯通孔23的孔径相同并且一定。套圈6的基端部分是圆筒状。套圈6的顶端部分6a大致呈截顶圆锥状。因此,顶端部分6a的外周面是圆锥面62。如前所述,圆锥面62的倾斜角度比凸轮面71的倾斜角度略小。
采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套圈6与结合部件2一同沿着轴方向移动。如果在套圈3的顶端部分3a抵接凸轮面71后使结合部件2进一步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那么,轴方向的力从凸轮面71作用在薄壁部63上。结果薄壁部63最终断裂,套圈6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
对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配管连接方法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当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连接配管4时,首先,在结合部件2的配管贯通孔23以及套圈6的中心孔61中插入配管4,然后将结合部件2外装在配管4上。接着,将配管4的顶端部插入配管连接口15中,使配管4的顶端面与阶梯部15a抵接。图19表示此时的状态。接着,使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21a与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14a螺合,从而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套圈6与结合部件2的凸轮面71抵接前的紧固无需使用紧固工具,手动即可完成,但是,其后的紧固使用紧固工具来完成。
于是,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轴方向的力从凸轮面71作用在薄壁部63上,结果,薄壁部63断裂。因薄壁部63的断裂,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的套圈6如图20所示,最终被按压面64按压,套圈6的顶端部分6a被压在凸轮面71上。结果套圈6发生变形,以使其顶端部分6a咬入配管4的表面。套圈6的圆锥面62和凸轮面71之间、以及套圈6的顶端部分6a与配管4之间被密封。此外,通过套圈6的顶端部分6a咬入配管4的表面中,管接头牢牢地把持配管4。如果套圈6的顶端部分6a咬入配管4的表面中达到一定程度,那么,紧固结合部件2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此时,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21a以及套圈6等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内侧,仅把持部22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外侧。此外,如果旋转扭矩到达规定值,因作用在结合部件2的连结部26上的应力,连结部26断裂。结果如图21所示,包含把持面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配管4与咬入式管接头的连接结束后,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
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咬入式管接头具有如下效果。
如果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那么,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同时,包含把持部22的把持面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在配管4与咬入式管接头连接后,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来操作结合部件2,任何人都无法松开管接头的螺合处或者其后拆除配管4。因此,可以避免不慎将氟利昂气体等制冷剂气体泄漏至大气中。此外,如果在需要拆除配管4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氟利昂气体使用限制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这样,有利于削减氟利昂气体向大气中的排出量。
通过在结合部件2的把持部22上形成缝隙25,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通过薄壁的连结部26与阳螺纹部21连结。因此,通过调整连结部26的厚度等方法,用适当的旋转扭矩值就能容易地实现连结部26的断裂。
由于套圈6与结合部件2形成为一体,因此,省去了分别管理套圈6与结合部件2的麻烦。由于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的过程中,套圈6从结合部件2上分离,因此,在紧固的过程中,使用套圈6来抑制因在配管4的表面和凸轮面71上造成的多余损伤所引起的密封性能下降。
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咬入式管接头的冷冻装置或热泵式热水器装置中,能够避免制冷剂不慎从管接头中泄漏,因此,能够提高这些装置的可靠性。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22以及图23,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当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把持部22的整体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这一点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在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的状态下,在位于与阴螺纹筒部14的前端面基本一致位置的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通过形成缝隙51,把持部22通过薄壁的连结部52与阳螺纹部21连结。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达到规定值时,如图23所示,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取代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缝隙25而形成缝隙51,其它的构造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
在使用第七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紧固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结合部件2的所有部分,即把持部22的整体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极其困难。
此外,通过调整连结部52的厚度等方法,用适当的旋转扭矩就能容易地实现连结部52的断裂。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24~图26,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首先,对于套圈6被配置在阳螺纹部21的内侧这一点,第八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密封性能影响大的套圈6并未受到阳螺纹部21保护而是露出结合部件2的外侧,在用于配管4的连接之前,套圈6的外表面容易受到损伤。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如图24所示,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部21的轴方向长度比第六实施方式的长,套圈6被配置在被阳螺纹部21的内侧,即被阳螺纹部21的内周面划出的空洞部75中。
此外,在被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筒部14的内周面划出的空洞部76中有从基部13延伸的轴部77,在这一点上,第八实施方式也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配管连接口15形成于该轴部77的轴心部分。凸轮面71位于配管连接口15的前端部周围。被轴部77的外周面与阴螺纹筒部14的内周面划出的空洞部78容许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部21的顶端插入其中。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套圈6以及阳螺纹部21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阴螺纹筒部14的内侧,把持部22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外侧。
在使用第八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利用阳螺纹部21来抑制在套圈6的外表面发生损伤。因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配管4与管接头连接后,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难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27以及图28,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九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把持部22的整体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第九实施方式的这一点与第八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27所述,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在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的状态下,在位于与阴螺纹筒部14的前端面基本一致位置的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通过形成缝隙51,把持部22通过薄壁的连结部52与阳螺纹部21连结。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达到规定值时,如图28所示,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如上所述,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取代第八实施方式中的缝隙25而形成缝隙51,其它的构造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用第九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紧固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时,位于接头主体1外侧的结合部件2的所有部分,即把持部22的整体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因此,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极其困难。
此外,通过调整连结部52的厚度等方法,用适当的旋转扭矩就能很容易地实现连结部52的断裂。
(第十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29~图31,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9所示,取代阴螺纹筒部14以及轴部77在接头主体1上形成阳螺纹部81,并且,取代阳螺纹部21在结合部件2上形成阴螺纹筒部82,第十实施方式主要在这一点上与第九实施方式不同。
在接头主体1的阳螺纹部81的外周面上形成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阳螺纹81a。凸轮面71除了形成在阳螺纹部81的靠近结合部件2一侧的端部这一点之外,具有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的构造。在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的内周面上形成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阴螺纹82a。阴螺纹筒部82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套圈6通过薄壁部63与阴螺纹筒部82连结,它与阴螺纹筒部82形成为一体。在阳螺纹部21上形成用来按压套圈6的基端部的按压面64,它位于套圈6的前方。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的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阴螺纹筒部82和把持部22。其它的构造与第九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用第十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如图30所示,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是通过在接头主体1的阳螺纹81a上螺合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82a而进行的。如果紧固结束,则如图31所示,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由于在阴螺纹筒部82存在把持面,因此,对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而将其从接头主体1上取下是困难的。
(第十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32以及图33,对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具备外罩85,这一点与第十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不同。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在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的状态下,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露出而完全未被接头主体1覆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阴螺纹筒部82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因此,也难以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大这种操作的难度,如图32所示,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设置有从螺母部12向前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罩85。与阳螺纹部81的顶端相比,外周罩85的顶端位于更前方的位置,外周罩85的顶端构成接头主体1的前端。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以及套圈6等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缝隙51位于与接头主体1的前端面,即与外周罩85的顶端面基本一致的位置。
在使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除了把持部22以外,结合部件2的大致整个部分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因此,如图33所示,对因连结部52的断裂而使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是极其困难的。
(第十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34以及图35,对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当将结合部件1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套圈6不从接头主体1上分离,在这一点上,第十二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即,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套圈6未借助薄壁部63,在其基端部直接与阴螺纹筒部82连结。因此,如图35所示,在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分离后,套圈6仍然保持与阴螺纹筒部82的连结。
(第十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36~39,对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使用构造与把持部22不同的把持部91来取代把持部22这一点上,第十三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如图36以及图37所示,把持部91具有六角螺母状的外形,并且被配置在阴螺纹筒部82的外周。把持部91通过薄壁的连结部94与阴螺纹筒部82连结,并且与阴螺纹筒部82形成为一体。换言之,结合部件2被形成于结合部件2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上的缝隙92、93划分成借助连结部94相互连结的阴螺纹筒部82与把持部91。
当使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到达规定值时,如图38以及图39所示,连结部94断裂,把持部91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使用构造与把持部22不同的把持部91来取代把持部22,其它的构造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
在使用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阴螺纹筒部82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因此,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被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且把持部91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是困难的。
此外,通过调整连结部94的厚度等方法,用适当的扭矩值就能容易地实现连结部52的断裂。
(第十四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0以及图41,对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使用构造与把持部22不同的把持部95来取代把持部22这一点上,第十四实施方式与第十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0所示,把持部95形成在结合部件2的前端部。更为详细地来讲,把持部95具备:被配置在形成于结合部件2的前端部外周的槽部96内侧的外周部分95a、以及通过连结部98与外周部分95a连结的内周部分95b。与外周部分95a相比,连结部98在管接头轴线方向的尺寸较小。外周部分95a具有六角螺母状的外形,可以用紧固工具把持。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把持部95被配置在接头主体1的外侧。当使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到达规定值时,如图41所示,连结部98断裂,把持部95的外周部分95a从内周部分95b中分离。因连结部98的断裂而从内周部分95b中分离后的外周部分95a残留在槽部96的内侧。换言之,分离后的外周部分95a残存在内周部分95b的周围。
在使用第十四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在配管4与管接头连接后,由于受到因连结部98的断裂从内周部分95b中分离后残留在槽部96内侧的外周部分95a的影响,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难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
(第十五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2对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使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的把持部95来取代把持部22这一点上,第十五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不同,其它的构造与第八实施方式同样。因此,第十五实施方式具有与第十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十六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3~图45,对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使用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来取代套圈6这一点上,第十六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3所示,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均不与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的任何一个连结,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单独形成。位于图43中左侧的前套圈110在其轴心部分具有中心孔111,位于图43中右侧的后套圈120在其轴心部分具有中心孔121。在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的内侧,形成用来按压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的截顶圆锥面状的按压面100。
后套圈120的顶端部(图43中的左端部)朝着后套圈120的顶端壁厚逐渐变薄。后套圈120的顶端部的外周面朝着后套圈120的顶端为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圆锥面122。前套圈110的基端部(图43中的右端部)的内周面朝着前套圈110的基端变成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二圆锥面112,后套圈120的第一圆锥面122能够与该第二圆锥面112抵接。前套圈110的顶端部(图43中的左端部)的内周面朝着前套圈110的顶端为直径逐渐缩小的第三圆锥面113。
在使用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如果从前套圈110的顶端与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71抵接的状态,将结合部件2进一步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则如图45所示,由结合部件2的按压面100按压后套圈120。结果,后套圈120的顶端部咬入配管4的表面,并且与此同时,后套圈120的第一圆锥面122按压前套圈110的第二圆锥面112。由此,前套圈110的顶端部被朝着接头主体1的凸轮面71按压,前套圈110发生变形,以使其顶端部咬入配管4的表面。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因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而达到规定值时,如图44所示,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
这样,通过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的各个顶端部咬入配管4的表面,配管4被咬入式管接头牢牢地把持。前套圈110的第三圆锥面113压在凸轮面71上,由此,通过前套圈110与凸轮面71之间被密封。此外,前套圈110的顶端部咬入配管4的表面,配管4与前套圈110之间被密封。因此,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对于制冷剂回路中使用该咬入式管接头的冷冻装置或热泵装置的热水器装置,这些装置的可靠性将得到提高。
(第十七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6对本发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外周罩85,这一点与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不同。
在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如图46所示,设置有从螺母部12朝着前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罩85。与阳螺纹部81的顶端相比,外周罩85的顶端位于更前方的位置,外周罩85的顶端构成接头主体1的前端。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以及前套圈110、后套圈120等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缝隙51位于与接头主体1的前端面,即与外周罩85的顶端面基本一致的位置。
在使用第十七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除了把持部22之外,结合部件2的整个部分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因此,对因连结部52的断裂而使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是极其困难的。
(第十八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7对本发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配管4与管接头的连接的连接机构由咬入式变成喇叭形式,第十八实施方式在这一点上与第十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7所示,第十八实施方式涉及的管接头具备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接头主体1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并且接受配管4的插入。结合部件2外装在被插入接头主体1中的配管4上,并且通过螺合被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
接头主体1具备基部13以及阳螺纹部81。在基部13上形成有被安装在封闭阀、容器、配管等的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11、以及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用紧固工具把持的螺母部12。在阳螺纹部8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结合部件2的后述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阳螺纹81a。在阳螺纹81的前端形成有能够与配管4的喇叭形部41抵接的喇叭形接受面131。在接头主体1的轴心部分形成有作为流体通路的大直径连通孔16以及小直径连通孔17。
结合部件2具备相互形成为一体的阴螺纹筒部82以及把持部22。在阴螺纹筒部82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螺合部的阴螺纹82a。在结合部件2的轴心部分形成有配管贯通孔23。在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的内侧形成有喇叭形压接面132。把持部22的构造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此外,与第十实施方式同样,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缝隙51,结合部件2被缝隙51划分成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通过形成缝隙51,把持部22通过薄壁的连结部52与阳螺纹部21连结。
当将配管4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喇叭形式管接头连接时,首先,将配管插入结合部件2的配管贯通孔23中,将结合部件2外装在配管4上。接着,在配管4的顶端形成喇叭形部41。然后,一边将喇叭形部41配合在接头主体1的喇叭形接受面上,一边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如图47所示,如果喇叭形部41被夹在喇叭形接受面131与喇叭形压接面132之间,那么,紧固结合部件2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与第十实施方式同样,通过紧固结合部件2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而使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82上分离。
根据第十八实施方式,配管4一旦与喇叭形式管接头连接后,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
(第十九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8对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喇叭形式管接头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外周罩85,在这一点上,它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的喇叭形式管接头不同。
在第十八实施方式中,在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的状态下,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外露,并未受到接头主体1的任何保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阴螺纹筒部82的外周面是圆筒面,因此,难以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被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但是,为了进一步加大上述操作的难度,如图48所示,在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咬入式管接头中,设置有从螺母部12向前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罩85。与阳螺纹部81的顶端相比,外周罩85的顶端位于更前方的位置,外周罩85的顶端构成接头主体1的前端。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阴螺纹筒部82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结合部件2的缝隙51位于与接头主体1的前端面,即与外周罩85的顶端面大致一致的位置。
在使用第十九实施方式的喇叭形式管接头的情况下,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除了把持部22以外,结合部件2的大致整个部分被配置在外周罩85的内侧。因此,与第十一实施方式同样,对因连结部52的断裂而使把持部22从阴螺纹筒部82中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是极其困难的。
(第二十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49~图52,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此前的第一~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的,用于将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中分离的构造大致被分成两种。其一,如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结合部件2的外周部形成缝隙51,从而使把持部22的整体能够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其二,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把持部的端面形成缝隙25,从而使作为包含把持面的结合部件2的部分的外周部分22a能够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
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后,对于用于松开它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方法,此前并未谈及。此处,作为用于将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的构造,在采用上述两种构造中前者的情况下,对使用专用工具松开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以下,以第九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二十实施方式中,如图49~图51所示,作为与后述的专用工具140的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6个卡合孔135形成于结合部件2的阳螺纹部21的前端部。卡合孔135的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2的轴线平行。卡合孔135以相等角度的间隔被配置在结合部件2的轴线周围。各个卡合孔135位于与在把持部22中设置的6个工序孔136的一个工序孔相同的轴上。当在把持部22上贯通形成工序孔136时,同时形成卡合孔135。此外,在第二十实施方式中,阳螺纹部21的周壁厚度比第九实施方式薄。
图52表示用于松开把持部22分离后的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专用工具140。专用工具140具备半圆筒状的基体部141与被安装在基体部141上的柄部142。基体部141的内侧半圆柱面143的直径比配管4的外径略大。在基体部141的侧面形成作为与阳螺纹部21的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4个圆柱状的卡合突出部144。
如果在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后松开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首先,使专用工具140的卡合突出部144与把持部22分离后的阳螺纹部21的卡合孔135卡合。通过以基体部141为中心,旋转柄部142来旋转与阳螺纹部21卡合状态下的专用工具140。由此,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松开。
在使用第二十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由于在阳螺纹部21上形成卡合孔135,因此,即使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通过使用图52所示的专用工具140,能够使阳螺纹部21从接头主体1中退出,即能够松开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因此,即使将配管4与管接头连接后,也能重新连接或者更换配管4。
此外,由于阳螺纹部21的卡合部并非突起状而是卡合孔135,因此,很容易尽量使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相互接近而形成,以实现结合部分2的小型化。
此外,当在把持部22上形成工序孔136时,一同形成阳螺纹部21的卡合孔135,因此,卡合孔135的形成完全不受把持部22的影响。
(第二十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3以及图54,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使用其它的专用工具145来取代专用工具140这一点上,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十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53所示,专用工具145具有六角螺母状的外形,用于使配管4通过的贯通孔146形成于中心部。在专用工具145的侧面形成与阳螺纹部21的卡合部卡合的作为卡合部的6个圆柱状的卡合突出部147。卡合突出部147按照相等角度的间隔被配置在专用工具145的轴线周围。
在使用专用工具145松开把持部22分离后的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情况下,首先,如图54所示,需要将专用工具145外装在配管4上。为了将专用工具145外装在配管4上,在管接头的前面切断配管4。在此情况下,只要最终更换配管4,那么,在管接头的前面切断配管4并无特别问题。在切断配管4将专用工具145外装在配管4上之后,如图54所示,将专用工具145的卡合突出部147与把持部22分离后的阳螺纹部21的卡合孔135卡合。使用扳手等普通工具把持并旋转在与阳螺纹部21卡合状态下的专用工具145。由此,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松开。
如上所述,通过同时使用专用工具145与普通工具,能够将把持部22分离后的阳螺纹部21从接头主体1中退出,即松开阳螺纹部21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因此,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更换与管接头连接的配管4。
(第二十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5以及图56,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形成阳螺纹部21的卡合孔135以与阳螺纹部21内侧空洞部75连通,在这一点上,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与第二十实施方式不同。
通过在接头主体1上紧固结合部件2,阳螺纹部21内侧的空洞部75与接头主体1的空洞部76、78形成一体。相互形成一体的空洞部75、76、78原本是通过相互螺合的阳螺纹21a与阴螺纹14a之间的间隙与外部连通的非气密性空间。因此,即使设置卡合孔135使其与空洞部75连通,管接头的密封性能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与第二十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如图55所示,把持部22上形成工序孔136。或者也可以如图56所示,省略把持部22的工序孔136。在省略工序孔136的情况下,卡合孔135从阳螺纹部21的内侧形成即可。
在冷冻装置中使用管接头等情况下,由于配管4内的流体温度低,因此,要考虑在相互形成一体的空洞部75、76、78中存在的水分冻结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存在卡合孔135,那么,因其冻结的水分,多余的外力作用在管接头的各个部分上,发生变形,由此管接头的功能有可能受到破坏。卡合孔135具有作为卸力孔的功能,从而避免发生上述情况。
(第二十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57~图59,对本发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处,作为用来将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中分离的构造,在采用上述两种构造中后者的情况下,对使用专用工具松开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方法进行说明。具体而言,以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为例进行说明。
在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如图57以及图58所示,作为与后述的专用工具的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的6个卡合孔135形成于与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不同的结合部件2的部分。卡合孔135在结合部件2的缝隙25的底面开口。卡合孔135的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2的轴线平行。卡合孔135按照相等角度的间隔被配置在结合部件2的轴线周围。
用于松开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专用工具(图示省略)与图52所示的专用工具140或者图53所示的专用工具145类似。但是,在此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在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包含把持部22的内周部分22b。因此,如果在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专用工具与图52所示的专用工具140类似,那么,基体部141的内侧半圆柱面143的直径必需比内周部分22b的外径略大,如果与图53所示的专用工具145类似,那么,贯通孔146的直径必需比内周部分22b的外径略大。
在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后松开其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的情况下,使与图52所示的专用工具140或者图53所示的专用工具145类似的专用工具的卡合部与外周部分22a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的卡合孔135卡合。旋转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卡合状态下的专用工具。由此,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松开。
在使用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由于在与把持部22的外周部分22a不同的结合部件2的部分形成卡合孔135,因此,即使外周部分22a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后,通过使用与图52所示的专用工具140或者与图53所示的专用工具145类似的专用工具,能够使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从接头主体1中退出,即能够松开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因此,即使将配管4与管接头连接后,也能重新连接或者更换配管4。
(第二十四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0~图64,对本发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十四实施方式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将要说明的几点与第九实施方式不同。
首先,对于接头主体1,如图60所示,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11具有插入配管P的配管连接口11b。被插入配管连接口11b中的配管P被焊接固定在安装部11上。阴螺纹筒部14的外周面是六角柱面,它与螺母部12的外周面在同一表面并且相互连接。在螺母部12与阴螺纹筒部14的交界处形成将螺纹筒部14内侧的空洞部78与外部连通的卸力孔151。在空洞部78中的空气中的水分冻结的情况下,该卸力孔151用来防止由此产生的不良情况。
其次,对于结合部件2,阳螺纹部21的周壁厚度比第九实施方式的薄,另一方面,阳螺纹部21的底壁厚度以及把持部22的轴方向长度比第九实施方式稍大。由图62(a)~图62(c)所示,与凸轮面71的其它部分相比,凸轮面71的后侧部分71a与其余的凸轮面71的部分相比,相对于接头主体1的中心轴的角度较大。
下面,对于略呈圆筒状的套圈6,如图61所示,在套圈6的顶端部分6a的内周形成用来使顶端部分6a容易变形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第一切口65。由此,在套圈6的顶端部分6a形成有与套圈6的中心轴正交的第一切口65的一面、和由中心孔61的内周面划出的顶端侧边缘部6b。另一方面,在套圈6的基端部分的内周形成有截面为梯形的第二切口66。由此,在套圈6的基端部分形成薄壁部67,套圈6容易以薄壁部67作为铰链发生变形。此外,在套圈6与阳螺纹部21的交界部分的内周,形成有切口68,由此,在套圈6与阳螺纹部21的交界部分,除了形成连结套圈6与阳螺纹部21的薄壁部63、以及用来按压套圈6的基端部的按压面64之外,还形成被套圈6的基端面和中心孔61的内周面划出的基端边缘部6c。按压面64与第九实施方式不同,它是随着接近套圈6直径逐渐增大的圆锥面。
图60表示当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时,手动结合部件2,使套圈6的顶端部分6a抵接凸轮面71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进一步手动结合部件2,则如图62(a)所示,套圈6的顶端部分6a被按压入配管4与配管连接口15的内周面之间。由此,由于配管4被暂时保持,因此,以后不必另行保持配管4。此外,由于在此以後的结合部件2的紧固所需的旋转扭矩大,如果使用紧固工具从图62(a)所示状态进一步紧固结合部件2,则如图62(b)所示,连结套圈6与阳螺纹部21的薄壁部63断裂,套圈6从结合部件2上分离。通过继续紧固结合部件2,从结合部件2上分离的套圈6的基端被按压面64按压,因第二切口66,套圈6以薄壁部67为中心发生变形。其结果如图62(c)以及图63所示,顶端侧边缘部6b以及基端侧边缘部6c咬入配管4。如果套圈6咬入配管4达到一定程度,那么,紧固结合部件2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结合部件2的紧固结束。因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如图64所示,连结阳螺纹部21与把持部22的连结部52断裂,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断裂。由此,无法使用普通的紧固工具对把持部22从阳螺纹部21上断裂后的结合部件2进行操作,来松开接头主体1与结合部件2的螺合处。
在使用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情况下,因第二切口66,套圈以薄壁部67为中心发生变形,由此,顶端侧边缘部6b以及基端边缘部6c咬入配管4。因此,因顶端侧边缘部6b的咬入,密封性能得以提高,同时,因基端边缘部6c的咬入,保持配管4的力得以增强。此外,与第九实施方式同样,在配管4的连接结束后,无法简单地松开结合部件2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或者拆下配管4。
(变形例)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因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相互分离的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形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先单独形成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然后借助连结部通过粘接、啮合等方式连结单独形成的两个部分。
对于用来将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中分离出来的连结部,并非一定利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时的旋转扭矩来使其断裂。例如,也可以在所需的配管密封性能以及配管保持力满足要求的时刻,结束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然后,使结合部件2的轴线方向的力作用在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而使连结部断裂。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结合部件2的旋转角或者结合部件2的位置,判断所需配管密封性能以及配管保持力满足要求的时刻。对于使结合部件2的轴线方向的力作用在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的方法,例如既可以使用紧固工具打击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也可以使用扳手等工具夹住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然后反复拉伸或弯曲。
在第二~第四实施方式中,套圈3通过薄壁部34与基部31连结,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薄壁部34断裂,由此就从接头主体1中分离。但是如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套圈3那样,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套圈3也可以直接与基部13连结。在此情况下,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套圈3一直与基部13保持连结。
在第六~第九以及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套圈6通过薄壁部63与阳螺纹部21连结,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薄壁部63断裂,由此从阳螺纹部21上分离。但是,如第十二实施方式中的套圈6那样,这些实施方式中的套圈6也可以与直接在基部13与阳螺纹部21连结。在此情况下,在将结合部件2紧固在接头主体1上的过程中,套圈6一直保持与阳螺纹部21连结。
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使用从由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构成的从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中独立的双分割式套圈。但是,也可以取代前套圈110以及后套圈120,使用现有公知的从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中独立的单一套圈。
第一~第四、第六~第九或者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的套圈可以改为从接头主体1以及结合部件2中独立的双分割式套圈或者单一套圈
在第二、第七、第九、第二十、第二十一以及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中,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划定缝隙51的面中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面位于与阴螺纹筒部14的端面基本一致的位置。但是,划定缝隙51的面中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面既可以与阴螺纹筒部14的端面相比位于阴螺纹筒部14的内侧,也可以与阴螺纹筒部14的端面相比稍微位于阴螺纹筒部14的外侧。
在第四、第十一、第十七以及第十九实施方式中,当结合部件2对接头主体1的紧固结束时,划定缝隙51的面中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面位于与保护罩35或者外周罩85的端面基本一致的位置。但是,划定缝隙51的面中靠近接头主体1一侧的面既可以与保护罩35或者外周罩85的端面相比位于保护罩35或者外周罩85的内侧,也可以与保护罩35或者外周罩85的端面相比稍微位于保护罩35或者外周罩85的外侧。
在第一~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中,在接头主体1的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11a,由此可知,它通过扭璇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但是,如第二十四实施方式那样,既可以通过钎焊将其与被连接设备的配管连接,也可以通过钎焊将其与封闭阀等的被连接设备连接。
在第二~四、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六~十九以及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如第二十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卡合孔135以及工序孔136。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二十以及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中列举的专用工具,能够松开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此外,在这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如第二十二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作为贯通孔的卡合孔135。
此外,在第五、第六以及第八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如第二十三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卡合孔135。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用专用工具,能够松开结合部件2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从结合部件2的其余部分上分离后的结合部件2与接头主体1的螺合处。
Claims (30)
1.一种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并且接受配管插入的接头主体、以及外装在被插入接头主体中的配管上的结合部件,
接头主体以及结合部件分别具有螺合部,通过使两个螺合部相互螺合,接头主体被紧固在结合部件上,
结合部件具有把持部,在把持部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对或者多对位于相对位置的把持面,以利用紧固工具能够把持把持部,
作为结合部件中的至少包含把持面的部分的第一部分能够从作为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的第二部分分开,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内侧,并且把持部被配置在接头主体的外侧,
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被配置在接头主体外侧的把持部,
在结合部件上形成有深度方向与结合部件的直径方向一致的缝隙,由此,结合部件被划分成所述把持部与所述其余部分,并且把持部通过薄壁的连结部与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连结,
所述缝隙位于与接头主体上的靠近结合部件一侧的端面大致一致的位置,
通过所述连结部分断裂,所述把持部从结合部件的其余部分分离而被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当使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所需的旋转扭矩达到规定值时,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旋转扭矩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
结合部件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并且外周面是圆筒面的阴螺纹筒部,
把持部通过薄壁的连结部与阴螺纹筒部连结,
结合部件的第一部分是所述把持部,该把持部通过所述连结部断裂而从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分离而被分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内周面具有被螺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与基部连结的套圈,所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和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被螺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与阳螺纹部连结的套圈,所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内周面具有被螺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以及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所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和与阳螺纹部连结的套圈,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被嵌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所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与阴螺纹筒部连结的套圈,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被螺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凸轮面,所述螺母部是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被紧固工具把持的部件,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
管接头还具有独立于接头主体和结合部件而形成的套圈,该套圈被配置在接头主体与结合部件之间,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套圈被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推压,并且套圈的端部被凸轮面引导从而咬入配管的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具有被安装在被连接设备上的安装部和螺母部的基部;在外周面具有被螺合在结合部件的螺合部上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以及在阳螺纹部上形成的喇叭形承受面,
除了所述把持部,结合部件还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喇叭形压接面,
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在配管的顶端部形成的喇叭部被夹在所述喇叭形承受面与所述喇叭形压接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管接头,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阴螺纹筒部的内侧。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具有包围套圈的圆筒状的保护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接头,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和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保护罩的内侧。
13.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具有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能够覆盖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的圆筒状的外周罩,当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结合部件的管连接构件被配置在外周罩的内侧。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的紧固完成之后,套圈仍然连结在接头主体的基部。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的过程中,所述套圈从接头主体的基部分离。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管接头,所述套圈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在包括接头主体中心轴的面的截面上均具有大致呈倒V字的形状,套圈在其顶端和基端两处咬入配管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的紧固完成之后,套圈仍然连结在接头主体的阳螺纹部。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的过程中,所述套圈从接头主体的阳螺纹部分离。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管接头,所述套圈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在包括接头主体中心轴的面的截面上均具有大致呈倒V字的形状,套圈在其顶端和基端两处咬入配管的表面。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的紧固完成之后,套圈仍然连结在结合部件的阳螺纹部。
2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的过程中,所述套圈从结合部件的阳螺纹部分离。
2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对接头主体的紧固完成之后,套圈仍然连结在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接头,在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的过程中,所述套圈从结合部件的阴螺纹筒部分离。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形成有用于将专用工具与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第二部分卡合的卡合部,通过将专用工具与该卡合部卡合,能够将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从接头主体上旋下。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管接头,所述卡合部是与形成于专用工具上的卡合突出部卡合的卡合孔。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形成有用于将专用工具的卡合突出部与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第二部分卡合的卡合孔,通过将专用工具的卡合突出部与该卡合孔卡合,能够使第一部分被分开后的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从接头主体上旋下,
在把持部上贯通形成有工序孔,所述第二部分的卡合孔通过该工序孔形成。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管接头,所述卡合孔在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上贯通形成。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包括:在内周面具有与结合部件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阴螺纹的阴螺纹筒部、和在阴螺纹筒部上形成的凸轮面,
结合部件的第二部分包括:在外周面具有与接头主体的螺合部螺合的作为所述螺合部的阳螺纹的阳螺纹部、通过薄壁部与阳螺纹部连结的大致呈圆筒状的套圈,阳螺纹部具有包围套圈地延伸的圆筒状的周壁,
在所述套圈的顶端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切口,由此,在套圈的顶端部分形成有通过划分第一切口的面中的一部分和套圈的内周面而被划分的顶端侧边缘部,
在所述套圈的基端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切口,由此,在套圈的基端部分形成有薄壁部,
所述套圈具有通过套圈的基端面和套圈的内周面所划分的基端侧边缘部,
通过将结合部件紧固在接头主体上时的初始手动紧固,所述套圈的顶端被推入配管与接头主体之间,
所述顶端侧边缘部以及所述基端侧边缘部通过使套圈以第二切口的薄壁部为中心进行变形而咬入配管。
29.一种冷冻装置,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30.一种热泵式热水装置,其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65193 | 2006-09-28 | ||
JP265193/2006 | 2006-09-28 | ||
JP235992/2007 | 2007-09-11 | ||
JP2007235992A JP4123304B2 (ja) | 2006-09-28 | 2007-09-11 | 管継手、冷凍装置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装置 |
PCT/JP2007/069105 WO2008041659A1 (fr) | 2006-09-28 | 2007-09-28 | Joint de tuyaux, dispositif de réfrigération, et dispositif à eau chaude de type pompe à chaleu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17299A CN101517299A (zh) | 2009-08-26 |
CN101517299B true CN101517299B (zh) | 2012-10-03 |
Family
ID=3965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3605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7299B (zh) | 2006-09-28 | 2007-09-28 | 管接头、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75387B2 (zh) |
CN (1) | CN1015172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81093B2 (ja) * | 2008-12-26 | 2014-01-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
JP2010196732A (ja) * | 2009-02-23 | 2010-09-09 | Daikin Ind Ltd | 管接続部用の弛緩工具 |
JP5415123B2 (ja) | 2009-03-31 | 2014-02-12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把持治具、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計測装置および把持装置 |
JP2013076457A (ja) | 2011-09-30 | 2013-04-25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管接続構造 |
CN112325011A (zh) * | 2020-10-28 | 2021-02-05 | 深圳市锐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道冷连接快速连接装置及其与管道的装配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44534A (en) * | 1988-10-03 | 1990-07-31 | Mcneil (Ohio) Corporation | Frangible male coupling component |
CN1682060A (zh) * | 2002-09-18 | 2005-10-12 | 斯瓦戈洛克公司 | 带有管夹紧环和密封剂的管接头 |
CN1823240A (zh) * | 2003-07-18 | 2006-08-23 | 伊原科技株式会社 | 管接头 |
CN1826490A (zh) * | 2003-07-18 | 2006-08-30 | 伊原科技株式会社 | 管接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51814Y1 (zh) * | 1966-07-15 | 1970-01-26 | ||
CA961888A (en) * | 1971-04-15 | 1975-01-28 | Leonard P. Spontelli | Tube fitting |
JPS5619516B2 (zh) * | 1973-05-21 | 1981-05-08 | ||
JPS5852076B2 (ja) * | 1979-10-01 | 1983-11-1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ロツク装置 |
JPS57187985A (en) * | 1981-05-15 | 1982-11-18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Gain stabilizing optical amplifier |
JP2593317B2 (ja) * | 1987-08-31 | 1997-03-26 | 前澤工業株式会社 | 下水用空気弁 |
JPH04362391A (ja) * | 1991-06-07 | 1992-12-15 | Toyo Fuitsutengu Kk | 管継手 |
JPH07174269A (ja) * | 1993-12-22 | 1995-07-11 | Hitachi Metals Ltd | フレア継手 |
JP2624941B2 (ja) * | 1994-04-18 | 1997-06-25 |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 流体継手 |
-
2007
- 2007-09-28 CN CN2007800360560A patent/CN1015172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2-18 JP JP2008036361A patent/JP4775387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44534A (en) * | 1988-10-03 | 1990-07-31 | Mcneil (Ohio) Corporation | Frangible male coupling component |
CN1682060A (zh) * | 2002-09-18 | 2005-10-12 | 斯瓦戈洛克公司 | 带有管夹紧环和密封剂的管接头 |
CN1823240A (zh) * | 2003-07-18 | 2006-08-23 | 伊原科技株式会社 | 管接头 |
CN1826490A (zh) * | 2003-07-18 | 2006-08-30 | 伊原科技株式会社 | 管接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75387B2 (ja) | 2011-09-21 |
JP2008157466A (ja) | 2008-07-10 |
CN101517299A (zh) | 2009-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7299B (zh) | 管接头、冷冻装置以及热泵式热水装置 | |
AU2008298279B2 (en) | Duplex pipe fitting, exclusive tool for the duplex pipe fitt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duplex pipe fitting, and separation type air conditioner | |
KR20080080179A (ko) | 바이트형 관 접속 구조, 관 조인트, 밸브, 폐쇄 밸브, 냉동사이클 장치, 급탕 장치, 바이트형 관 접속 방법 및 현지배관 접속 방법 | |
JP4026666B1 (ja) | 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冷凍装置及び温水装置 | |
CN101617159B (zh) | 咬入式管接头、制冷装置和水加热装置 | |
CN101802474B (zh) | 卡套式管连接结构、阀、卡套式管接头以及冷冻装置 | |
KR101062508B1 (ko) | 관 조인트, 냉동 장치 및 히트 펌프식 온수 장치 | |
EP2072876A1 (en) | Pipe joint, refrigerating device, and heat pump water warming device | |
JP4124257B2 (ja) | 管継手 | |
JP2007211847A (ja) |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管継手、弁、閉鎖弁、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給湯装置、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方法、および現地配管接続方法 | |
US20100084861A1 (en) | Bite type pipe coupling,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water heating device | |
JP2009085343A (ja) |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 |
JP2009068564A (ja) | 食い込み式管接続構造、弁、食い込み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