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2418B -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2418B
CN101512418B CN2007800332594A CN200780033259A CN101512418B CN 101512418 B CN101512418 B CN 101512418B CN 2007800332594 A CN2007800332594 A CN 2007800332594A CN 200780033259 A CN200780033259 A CN 200780033259A CN 101512418 B CN101512418 B CN 101512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berator
concentration piece
section
light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3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2418A (zh
Inventor
崔恒硕
李勋善
全平根
郭愿峰
崔东哲
金辰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2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2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2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2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片、制备该聚光片的方法、包括该聚光片的背光源组件和包括该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器。该聚光片包括具有多个透镜的光输出单元和与光输出单元相对且包括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该光反射单元具有包括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和在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Description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反射器的聚光片、制备该聚光片的方法、包括该聚光片的背光源组件和包括该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所述反射器具有改善的反射率和遮盖力,以使光输入单元的光效率最大化。
本申请要求了于2006年9月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6-0085821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通常来讲,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聚光片包括基层60和形成在基层60上且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线性棱镜50,如图1所示。然而,该聚光片的缺点在于,由于如图1所示的以无效角度的入射的光L2导致旁瓣(sidelobe)而难以控制视角和改善例如聚光效率和对比度的光学性能。
为了避免上述的缺点,如图2所示,聚光片包括基层20、形成在基层20上面且具有透镜30的光输出单元和形成在基层20下面且包括凸起11b和反射器12b的光输入单元10。
在图2的聚光片中,由于以有效角度入射的光L1通过透镜30,而以无效角度入射的光L2通过使用反射器12b使其再利用,可以有效角度进行聚光以相对改善光效率。然而,如果使用目前形成反射器12b的印刷方法,也就是说,如图3和4所示,如果使用在凸起11b的平面上的印刷方法(图3)和使用光掩膜进行曝光而后除去透射单元13(图4)的方法,进行印刷以使反射器12b两侧的厚度12s比反射器中心的厚度12t小。因此,在以无效角度入射的光L2射出时,在光输入单元10中发生光损失。也就是说,以无效角度入射的光L2没有被反射器12b反射而是通过凸起11b。
为了使光输入单元10的光效率最大化,以图5中预先确定的量将例如TiO2、Al2O3和BaSO3的颜料加入到组成反射器12b的墨水中,并且该墨水由UV-固化聚合树脂或者热固性聚合树脂制备,或者以图6和7中的预先确定的厚度涂敷以进行反射。从而,改善了反射率和遮盖力。然而,如图3和4所示,如果使用目前的印刷方法印刷该反射器12b,反射器12b的两侧的厚度12s较小,因而使反射器12b两侧的反射率和遮盖力降低。
特别地,如图3所示,如果通过使用例如照相凹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silk screen printing)和喷墨印刷的印刷方法在具有矩形截面的平坦凸起11b上印刷反射器12b,那么如此印刷反射器12b使得反射器12b的两侧具有较小的厚度12s。由于反射器12b的两侧具有较小的厚度12s,发生显著的光损失。如图13所示,如果为了改善反射率而将大量的颜料与墨水混合,由于颜料或杂质较差的分散性导致团聚,而很难进行均匀印刷。
在图4中,使用光掩膜曝光的印刷方法的缺点在于,在曝光之后需要除去透射单元13。因此,没有形成清晰的印刷线并且难以确保良好的外观。而且,由于难以形成40微米或更小尺寸的精密透射单元13和难以印刷具有理想厚度的反射器12b,而难以改善反射率并且反射器12b的耐磨性会降低。因此,由于曝光方法,很难使质量最优化,而且使生产成本增加。
在图3和4的反射器12b中,由于与中心的厚度12t相比,两侧各自的厚度12s较小,当光L2以无效角度在反射器12b的两侧入射时,反射光的强度相对弱而透射光的强度相对强,因此使遮盖力降低。
弱的反射光强度意味着能够以有效角度再利用的光强度较弱。以无效角度透射反射器12b的光的存在意味着以无效角度发生光损失。
如果具有较小厚度12s的反射器12b的两侧的反射率等于或者大于具有相对较大厚度12t的反射器12b的中心的反射率,反射效率就能最优化。然而,在图6中,即使不同的反射器具有相同量的颜料,较小的厚度会显著降低反射率。
另外,如图5所示,在相同的厚度下为了增加反射率,当加入过量的例如TiO2颜料时,在印刷过程中颜料差的分散性导致颜料颗粒的团聚作用。因此,难以进行均匀的印刷并且难以增加反射率。
因此,对于包括所述反射器的聚光片,需要开发一种预防上述问题和改善光输入单元的光效率,例如耐磨性、均匀性的物理性质的结构和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包括反射器的聚光片、制备该聚光片的方法、包括该聚光片的背光源组件和包括该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所述反射器具有改善的反射率和遮盖力,以使光输入单元的光效率最大化。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聚光片,其包括具有多个透镜的光输出单元和与光输出单元相对且包括光透射单元及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具有在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包括所述聚光片的背光源组件,以及向聚光片发光的光源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包括液晶显示器件和背光源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制备聚光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基层;在所述基层的第一面上形成多个透镜;和在所述基层的第二面上形成光输入单元,所述光输入单元包括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所述凸起各自具有在所述凸起表面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提供了制备聚光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使用挤压成形法制备片,该片包括多个在其一面上形成的透镜和在其另一面上形成的光输入单元,所述光输入单元包括各自具有凹部的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和在片的凹部内印刷反射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改善了反射器的反射率和遮盖力,以使光输入单元的光效率最大化。因此,改善了例如亮度和对比度的所需的光性能。
而且,均匀进行的印刷过程使得反射器具有令人满意的厚度并且使生产率提高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示已知的背光源组件的聚光片的光路;
图2图示已知的另一个背光源组件的聚光片的光路;
图3图示使用典型的印刷方法印刷已知聚光片的反射器和对于聚光片的反射器的光的透射和反射;
图4图示使用光刻法形成已知聚光片的反射器和对于聚光片的反射器的光的透射和反射;
图5为图示相对于相同厚度的反射器,反射器的反射率根据形成反射器所加入的颜料含量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6为图示相对于包含相同含量颜料的反射器,反射器的反射率根据反射器的厚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7为图示相对于包含相同含量颜料的反射器,反射器的透射根据反射器的厚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聚光片的光路;
图9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聚光片的光路;
图10和1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聚光片的反射器;
图12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光片的凸起中形成的凹部内印刷反射器;以及
图13图示了在根据比较实施例在平坦凸起上印刷反射器。
*附图的主要部件的标记说明*
110:光输入单元
111b:凸起
111d:凹槽
111c:凹部
112b:反射器
120:基层
130:光输出单元
131: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聚光片包括具有多个透镜的光输出单元和与光输出单元相对且具有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光反射单元具有在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该聚光片可以进一步在光输出单元与光输入单元之间包括基层(参见图8)。也就是说,该聚光片可以包括:基层;具有多个设置在基层的第一面上的透镜的光输出单元;和设置在基层的第二面上的具有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而且,通过挤压成形法可以制备不含基层的整体聚光片(参见图9)。
通过使用聚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酯砜、聚丁二烯、聚醚酮、丙烯酸(acryl)树脂和烯烃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树脂混合物,可以形成基层。优选地,由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和COP(环烯烃)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树脂制备的片形成基层。
光输出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并且每个透镜可以为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凸透镜或者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线性棱镜。
所述透镜可以由选自由UV-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组成的组中的树脂制备,并且优选使用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树脂。
所述光输入单元包括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该光反射单元具有包括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和在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该光输入单元可以具有凹槽和凸起,并且优选地,凸起和凹槽连续且交替地排列。凹槽起到光透射单元的作用,并且该光反射单元可以具有包括在凸起的表面下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和在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所述凸起和凹槽可以由选自由UV-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组成的组中的树脂制备,并且优选使用聚碳酸酯或者丙烯酸树脂。
光入射在光透射单元上,所述光透射单元组成凹槽并且控制视角和前面亮度(front luminance)取决于于光透射单元的开口率(openingratio)。如图8所示,光透射单元的开口率(%)可以通过使用透镜131的长度40P和光透射单元的透射区域113的长度,根据如下公式计算:[透射区域113的长度/透镜131的长度40P]×100。
优选地,每个凹槽的深度111t在大于0μm并且小于100μm的范围内。
凹部可以具有以下任意一种截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形状的多边形截面;相互连续连接的多边形形状的截面;椭圆形截面;相互连续连接的椭圆形形状的截面;半圆形截面;相互连接的半圆形形状的截面和波形截面。
如图10所示,所述凹部可以具有梯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椭圆形截面、五边形截面、相互连续连接的两个三角形形状的截面或半圆形截面。然而,凹部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0所示的凹部的形状。
所述凹部具有与各凹槽深度相同或者比各凹槽深度大或小的深度111s,并且优选地,凹部的深度在2~50μm的范围内。
优选地,将各反射器设置在与相邻透镜相互接触的接触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光偏离有效角度入射时,也就是说,光以无效角度入射时,聚光片的光效率取决于通过使用反射器的入射的光的有效反射。
为了提高光效率,反射器的中心可以具有与凹部深度111s相同或者比凹部深度大或小的厚度112t,并且优选地,所述厚度在3~100μm的范围内。另外,优选地,基于凹陷部分的斜面反射器两侧的厚度在3~150μm的范围内。反射器中心的厚度112t和反射器两侧的厚度112s与凹部的深度111s成比例。如果反射器中心的厚度112t在3~100μm的范围外或反射器两侧的厚度112s在3~150μm的范围外,可加工性降低。
通过调节凹部的深度、凸起的形状、其中加入反射物质形成反射器的树脂(墨水)的物理性质、用于进行反射器印刷的照相凹版印刷辊和印刷速度可以控制反射器两侧的厚度112s,从而使光效率最优化。
优选地,所述反射器具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形状的多边形截面;相互连续连接的多边形形状的截面;椭圆形截面;相互连续连接的椭圆形形状的截面;半圆形截面;相互连接的半圆形形状的截面和波形截面中的任意一种截面。
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反射器可以具有梯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椭圆形截面、五边形截面、两个三角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或半圆形截面。然而,反射器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图10和11中所示的反射器的形状。
优选地,容纳在凹部内的反射器的暴露表面为凹面、凸面、平面中的任意一种。
该反射器可以由向其中加入了反射物质的树脂制备。
所述树脂可以为选自UV-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使用相关领域内已知的任意一种反射物质,并且优选地,反射物质的实例包括选自由TiO2、BaSO4、Al(OH)3、Al2O3、CaCO3、ZnO和ZnS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射颜料。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白色反射颜料。而且,可以将银颗粒和铝颗粒作为反射物质使用。
优选向树脂中加入20~80wt%的量的反射物质。
为了改善例如对比度的光学性能,可以将一种或多种着色颜料和染料进一步加入到与反射物质混合的树脂中。优选地,使用例如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和黑色颜料的着色颜料作为进一步加入的着色颜料。通过使用颜料和染料可以获得反射和所需的颜色,并且染料和颜料是互不相同的,因为染料是溶于水的。
优选地,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的树脂或者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和添加剂的树脂具有1,000~6,000cps的粘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聚光片中,由于凹部形成在光输入单元的凸起内,在凹部内印刷的反射器的两侧不但不薄而且具有理想的厚度。因此,从反射器反射的光的强度增加了,而通过凸起的光的强度减少了,因而提高了反射率和遮盖力。因此。使光效率最大化以改善亮度和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背光源组件包括本发明的聚光片和向聚光片发光的光源单元。
所述背光源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插置在聚光片与光源单元之间的漫射片。根据光源单元的位置,背光源组件可以分为侧光式(edge type)和直下式(direct type)。
在直下式背光源组件中,光源单元包括具有多个反射单元的反射框和多个设置在与多个反射单元对应的位置上的灯。
在侧光式背光源组件中,光源单元包括设置在漫射膜后部的光导板和设置在光导板一侧的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件和具有本发明的聚光片的背光源组件。
所述液晶显示元件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片阵列基板和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滤色片阵列基板之间注入的液晶。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当光自光源单元发射至聚光片时,聚光片在垂直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平面的方向上聚光以提高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包括:制备基层;在所述基层的第一面上形成多个透镜;和在所述基层的第二面上形成光输入单元,该光输入单元包括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凸起各自具有在凸起表面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优选地,通过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和喷墨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印刷方法,在凹部内形成反射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包括:通过使用挤压成形法制备片,该片包括多个在其一面形成的透镜和在其另一面形成的光输入单元,该光输入单元包括多个各自具有凹部的凸起和多个凹槽;和在所述片的凹部内印刷反射器。
优选地,使用选自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挤压的树脂,通过挤压成形法制备片。
优选地,通过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和喷墨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印刷方法,在凹部内形成反射器。
当不使用基层时,整体地形成多个透镜和光输入单元,并在光输入单元的凹部内印刷反射器以制备聚光片。
实施例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聚光片包括光输出单元130和光输入单元110,所述光输出单元130具有多个透镜131且发光,所述光输入单元110中光L1以有效角度向光输出单元130入射且以无效角度入射的光L2被反射。在光输入单元110中,凸起111b和凹槽111d连续且交替地排列。在各凸起111b中,反射器112b形成在向光输出单元130凹陷的凹部111c中。而且,所述聚光片进一步包括插置在光输出单元130与光输入单元110之间的基层120。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聚光片包括多个与光输入单元110成一体的透镜131和在光输入单元110的凹部111c内形成的反射器112b,而不具有图8中的基层120。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聚光片中,各透镜131为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凸透镜(lenticular lens),并且透镜131在基层120的第一面上相互连续接触。
所述光输入单元110包括在基层120的第二面上连续且交替排列的凸起111b和凹槽111d,和在凸起111b的凹部111c内形成的反射器112b。以有效角度从光源单元(未示出)发射至聚光片的光L1发射至凹槽111d中,然后通过透镜131发射。以无效角度从光源单元(未示出)发射至聚光片的光L2由反射器112b反射而返回至光源单元。
在光从光源单元发射至其中的凹槽111d中,形成透射区域113,其具有的预先确定的深度111t并且光能够从其中通过。
使形成的凸起111b的凹部111c与反射器112b具有相同的截面,从而使反射器112b容纳在凹部111c中。
在这种情况下,各凹部111c的深度111s比各凹槽111d的深度111t小。
如图10和11所示,各反射器112b可以具有梯形截面、三角形截面、椭圆形截面、五边形截面、两个三角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或半圆形截面。然而,反射器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图10和11中所示的反射器的形状。
容纳在凹部111c内的各反射器112b的暴露表面为凸面。然而,反射器112b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图10和11中所示的反射器的形状。
参照图12将描述在凹部111c中形成反射器112b的方法。
在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以形成反射器112d的树脂涂敷到凹版印刷辊之后,将凹版印刷辊压在凹部111c上并将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的树脂涂敷到凹部111c上以在凹部111c中形成反射器112b。
因此,将反射器112b印刷在凹部111c中以得到理想的厚度112t,并进行印刷使各反射器112b两侧具有理想厚度112s。
然而,如图13所示,如果将反射器12b印刷在平坦的凸起11b上,反射器的形状将会不均匀,印刷的反射器12b不具有适合于改善光效率的理想厚度,并且印刷的各反射器12b的两侧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光透射增加以降低遮盖力,导致亮度和对比度降低。
然而,在本发明中,凹部111c形成在凸起111b中,并且反射器112b印刷在凹部111c中。因此,由于反射器112b印刷在凹部111c内以具有理想厚度112t并且个反射器112b的两侧具有理想厚度112s,由凸起111b的反射器112b反射的光的强度增加而通过凸起111b的光的强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射率和遮盖力。
因此,使光输入单元110的光效率最大化,从而改善例如亮度和对比度的光学性能。
此外,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例如墨水的表面张力(在液体表面上的张力,其具有使表面积最小化的作用)、毛细现象和粘度墨水的流变性能,可以将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的树脂(墨水)均匀地涂敷在凹部111c上。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将反射器12b印刷在具有平坦长方形截面而没有形成凹部的图13的凸起11b中时,可以防止由于其差的分散性导致反射物质颗粒的团聚作用、由于杂质导致的不均匀的印刷和具有不理想形状的反射器的形成,并且可以确保均匀性。
特别地,在本发明中,当将墨水涂敷到在图12中所印刷的凸起111b的凹部111c上时,由于墨水的表面张力和压力,没有与凹部直接接触的一部分墨水具有几乎与球形相同的形状,并且对于图12的凸起11b,将墨水稳定地转移至凸起111b的凹部111c中可以容易地进行,由于毛细现象,该凸起没有凹部而具有平的长方形截面。液态墨水与在凸起111b上形成的固态凹部111c之间的接触面积比墨水与图13中的没有形成凹部的具有平的长方形截面的凸起11b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增强墨水与所印刷的凸起111b的凹部111c之间的粘合强度,从而实现均匀印刷。而且,如图13所示,由于包含在墨水中的粗颗粒(反射物质颗粒或杂质的团聚作用)可以发生不均匀印刷。在本发明中,由于凹部111c形成在凸起111b中,避免了不均匀印刷的问题并且改善了印刷的均匀性。
此外,可以调节例如组成、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流变性能、将墨水转移至凸起111b的凹部111c的速度(印刷速度)和各凹陷的深度111s以形成反射器112b,该反射器容纳在凹部111c内且具有凹面、凸面和平面中的任意一种的暴露表面。因此,可以改善例如亮度和视角的光学性能。

Claims (22)

1.一种聚光片,其包括:
具有多个透镜的光输出单元;和
与光输出单元相对且包括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
其中,所述光输入单元具有凹槽和凸起,该凹槽起到光透射单元的作用,并且所述光反射单元具有在所述凸起上向光输出单元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凹部具有与各凹槽深度相同或者比各凹槽深度大或小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凹部具有2~50μm范围内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凹部具有多边形截面、多边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椭圆形截面、椭圆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半圆形截面、半圆形相互连接的形状的截面和波形截面中的任意一种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将所述反射器设置在与相邻透镜相互接触的接触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反射器具有多边形截面、多边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椭圆形截面、椭圆形相互连续连接的形状的截面、半圆形截面、半圆形相互连接的形状的截面和波形截面中的任意一种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暴露在凹部外面的反射器的暴露表面为凹面、凸面和平面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反射器由向其中加入反射物质的树脂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树脂为选自UV-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反射物质包括选自由TiO2、BaSO4、Al(OH)3、Al2O3、CaCO3、ZnO和ZnS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射颜料或者金属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反射器由树脂制备,该树脂中加入了反射物质和一种或多种选自着色颜料和染料的物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透镜为具有半圆形截面的凸透镜或者具有三角形截面的棱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透镜由选自UV-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和热-固化树脂中的任意一种制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片,其进一步包括基层,
其中,将具有多个透镜的光输出单元设置在基层的第一面上,并且将具有光透射单元和光反射单元的光输入单元设置在基层的第二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光片,其中,所述基层由聚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酯砜、聚丁二烯、聚醚酮、丙烯酸树脂和烯烃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的树脂混合物制备。
16.一种背光源组件,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聚光片;和
向所述聚光片发光的光源单元。
17.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包括:
液晶显示器件;和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源组件。
18.一种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其包括:
制备基层;
在所述基层的第一面上形成多个透镜;和
在所述基层的第二面上形成光输入单元,所述光输入单元包括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凸起各自具有在凸起的表面上凹陷的凹部内容纳反射器的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其中,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和喷墨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印刷方法在凹部内形成所述反射器。
20.一种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其包括:
通过使用挤压成形法制备片,该片包括多个在其一面上形成的透镜和在其另一面上形成的光输入单元,所述光输入单元包括多个各自具有凹部的凸起和多个凹槽;和
在所述片的凹部内印刷反射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其中,使用选自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和聚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树脂通过挤压成形法制备所述片。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备聚光片的方法,其中,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和喷墨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印刷方法在凹部内印刷所述反射器。
CN2007800332594A 2006-09-06 2007-09-06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512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85821 2006-09-06
KR1020060085821 2006-09-06
KR1020060085821A KR100835841B1 (ko) 2006-09-06 2006-09-06 집광시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CT/KR2007/004313 WO2008030052A1 (en) 2006-09-06 2007-09-06 Condens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2418A CN101512418A (zh) 2009-08-19
CN101512418B true CN101512418B (zh) 2011-04-27

Family

ID=3915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32594A Active CN101512418B (zh) 2006-09-06 2007-09-06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94825B2 (zh)
EP (1) EP2059846B1 (zh)
JP (1) JP4910047B2 (zh)
KR (1) KR100835841B1 (zh)
CN (1) CN101512418B (zh)
TW (1) TWI370267B (zh)
WO (1) WO2008030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40195B1 (ko) * 2007-04-05 2010-02-10 미래나노텍(주) 광 반사층을 갖는 광학시트
KR101556610B1 (ko) * 2007-12-31 2015-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GB2465786A (en) * 2008-11-28 2010-06-02 Sharp Kk An optical system for varying the perceived shape of a display surface
KR101641970B1 (ko) * 2010-04-08 2016-07-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TWI430879B (zh) 2010-08-16 2014-03-21 Briview Corp 導光板及其製作方法
KR20150025576A (ko) * 2013-08-29 2015-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플레이트,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06838849B (zh) * 2017-02-23 2019-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光源组件、显示装置及制造准直光源组件的方法
KR102198341B1 (ko) 2018-12-18 2021-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704A (zh) * 2004-09-09 2006-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棱镜片、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936421A (zh) * 2005-09-22 2007-03-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控制板及面光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7233A (en) * 1989-03-06 1990-05-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Rear projection screen
JP3822961B2 (ja) * 1997-09-11 2006-09-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レンチキュラーレンズシート及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US7364341B2 (en) * 1999-02-23 2008-04-29 Solid State Opto Limited Light redirecting films including non-interlockable optical elements
CN1222811C (zh) * 1999-09-30 2005-10-12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透镜装置
JP2001201611A (ja) * 2000-01-21 2001-07-27 Hitachi Ltd 光学的機能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状光源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US6876408B2 (en) * 2000-02-14 2005-04-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ollimating plat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020180909A1 (en) * 2001-03-26 2002-12-05 Lubart Neil D. Device having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properties
JP2002311507A (ja) * 2001-04-13 2002-10-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9525A (ja) * 2003-04-02 2004-11-04 Ulvac Japan Ltd 着色反射膜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使用する成膜材料
JP2005221619A (ja) * 2004-02-04 2005-08-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01116A (ja) * 2004-04-15 2005-10-27 Hitachi Chem Co Ltd 反射下地感光性エレメントを用いた反射下地板製造方法
JP2006208930A (ja) * 2005-01-31 2006-08-1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光学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KR20060133484A (ko) * 2005-06-20 2006-12-26 히다치 막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명장치, 표시장치, 광학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74773B1 (ko) * 2005-06-29 2012-08-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프리즘시트의 제조방법
KR20070010478A (ko) * 2005-07-19 2007-01-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시트,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장치
US7628502B2 (en) * 2005-09-22 2009-12-08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controlling sheet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JP4774906B2 (ja) * 2005-10-19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制御シート、面光源装置
JP4752493B2 (ja) * 2005-12-22 2011-08-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制御シート、面光源装置
JP4464370B2 (ja) * 2006-06-07 2010-05-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003234A (ja) * 2006-06-21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09038B1 (ko) * 2006-08-18 2008-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외광 차단 시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951723B1 (ko) * 2006-12-28 2010-04-07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의 광학시트
KR101001247B1 (ko) * 2007-04-20 2010-1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Lc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집광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lcd백라이트 유닛
JP4518179B2 (ja) * 2008-04-15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光学部材、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704A (zh) * 2004-09-09 2006-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棱镜片、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936421A (zh) * 2005-09-22 2007-03-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控制板及面光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323313A1 (en) 2009-12-31
TWI370267B (en) 2012-08-11
KR100835841B1 (ko) 2008-06-05
EP2059846A1 (en) 2009-05-20
JP4910047B2 (ja) 2012-04-04
US9494825B2 (en) 2016-11-15
WO2008030052A1 (en) 2008-03-13
CN101512418A (zh) 2009-08-19
EP2059846B1 (en) 2016-02-17
TW200821631A (en) 2008-05-16
JP2010503041A (ja) 2010-01-28
KR20080022417A (ko) 2008-03-11
EP2059846A4 (en) 201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2418B (zh) 聚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67915U (zh) 显示装置
US7654719B2 (en) Optical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361306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6249477B (zh) 照明装置和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JP2006291064A (ja) 蛍光体フィルム、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2478188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20150040608A (ko) 양자점을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7708444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1561522A (zh) 透镜阵列板、光源、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63458A (zh)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它的液晶显示器
KR102217458B1 (ko) 조명 장치
KR2011013509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CN208027043U (zh)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显示器
KR20150048354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KR10266450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042558B (zh) 色混合透镜及具有该色混合透镜的液晶显示设备
US10782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KR102005529B1 (ko) 차량용 램프
CN102042557A (zh) 色混合透镜及具有该色混合透镜的液晶显示设备
KR101041678B1 (ko) 일체형 고휘도 복합시트
JP200504390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66136B1 (ko) 일체형 고휘도 복합시트
KR20140118484A (ko)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램프
KR20210077259A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