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5501B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5501B
CN101505501B CN2009100038188A CN200910003818A CN101505501B CN 101505501 B CN101505501 B CN 101505501B CN 2009100038188 A CN2009100038188 A CN 2009100038188A CN 200910003818 A CN200910003818 A CN 200910003818A CN 101505501 B CN101505501 B CN 101505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rate
terminal
wireless terminal
base station
assig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38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5501A (zh
Inventor
林贵裕
花木明人
川本润一郎
后藤喜和
高木由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05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5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5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55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最大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基站(100)具有:选择削减对象终端的第一选择部(125a)、计算分配给削减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的第一计算部(126a)、选择增加对象终端的第二选择部(125b)、计算分配给增加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的第二计算部(126b)、将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的调度部(120a)。第二选择部(125b)和第二计算部(126b)在未由第一选择部(125a)选择削减对象终端时,进行增加对象终端的选择以及增加量的计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无线终端向基站发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且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用于控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包含基站(Base Station)和无线控制装置(Radio NetworkController)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具有单个或多个小区,各小区与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无线控制装置管理多个基站,对无线终端分配无线资源。另外,这样的技术(以下,第一技术)有时也称作R99(Release 99)等。 
近年,将吞吐量的提高或延迟时间的缩短等作为目的,提出基站对从无线终端向基站(网络一侧)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分配无线资源的技术。另外,这样的技术(以下,第二技术)有时也称作HSUPA(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或EUL(Enhanced Uplink)等。 
各小区具有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和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例如由SG(Serving Grant)决定的TBS(Transport Block Size))由从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发送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来进行控制。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包含:用于直接指定传送速度的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Absolute Grant)、用于相对指定传送速度的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Relative Grant)(例如非专利文献1)。 
这里,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E-DPD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从无线终端发送给基站。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通过绝对传送速度控制通道(E-AGCH;E-DCHAbsolute Grant Channel)从无线终端发送给基站。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通过相对传送速度控制通道(E-RGCH;E-DCH Relative GrantChannel)从无线终端发送给基站。 
服务小区将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和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发送给无线终端。另一方面,非服务小区不发送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只将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发送给无线终端。 
[非专利文献1]3GPP TS25.321 Ver.7.5.0 
可是,基站具有能分配给无线终端的无线资源的上限(最大无线资源)。这里,最大无线资源是由基站能分配给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的合计(最大接收传送速度)。 
在上述的第二技术中,基站能每1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或者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即分配给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按每1TTI是可变的。 
此外,基站按照对在无线终端中所设置的缓冲器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量进行表示的缓冲量(TEBS),能使分配给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增大。 
例如,基站在缓冲量多时,根据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或者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的发送,使分配给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增大。 
可是,在上述的第二技术中,不过是按照分配给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来控制缓冲量。 
因此,可想象基站所具有的最大无线资源(最大接收传送速度)的全部未分配给无线终端的情形。此外,还可想象基站所具有的最大无线资源(最大接收传送速度)未适当地分配给无线终端的情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有效利用最大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在第一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所述基站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所述基站具有: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的第一选择部,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所述基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计算已分配给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的第一计算部;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对象终端的第二选择部;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二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的第二计算部;和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了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并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上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发送部。所述第二选择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所述第二选择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根据有关的特征,第二选择部和第二计算部在由第一选择部未选择削减对象终端时,进行增加对象终端的选择以及增加量的计算。即,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相比,优先地进行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减少。 
这样,在确保了空余无线资源的基础上,将传送速度分配给无线终端,所以,能有效利用基站具有的最大无线资源。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将对在本终端所设置的发送缓冲器中所积蓄的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量即缓冲量进行表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终端侧发送部。所述第一选择部将所述缓冲量比给定阈值还少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将对分配给本终端的所述传送速度是否充分进行表示的满意度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终端侧发送部。所述第一选择部,将对所述传送速度是充分的情况进行表示的所述满意度信息的比率比给定阈值更高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传送速度,由所述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的发送功率和个别物理控制通道的发送功率的比来决定。所述无线终端具有:将对本终端中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与所述个别物理控制通道的发送功率的比即发送功率比进行表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终端侧发送部。所述第 一选择部,将所述发送功率比小于给定阈值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第一选择部将以小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发送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无线终端以分配给本终端的发送时间间隔将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发送部将要求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使用停止的停止请求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所述第一选择部将无法发送所述停止请求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基站具有:从新开始通信的第二无线终端收到通信开始请求时,判定最初分配给所述第二无线终端的所述传送速度即初始传送速度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是否超过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判定部。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所述初始传送速度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基站具有:对废弃了从所述无线终端收到的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检测到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在第一特征中,包含:将用于直接指定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和用于相对地指定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作为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的服务小区;和以不发送所述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的方式,将所述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的非服务小区。所述服务小区具有:所述第一选择部、所述第一计算部、所述第二选择部、所述第二计算部、所述发送部。所述非服务小区具有:在从所述无线终端所接收的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超过给定干涉阈值时,向所述服务小区指示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减少的指示部。所述第一选择部按照所述指示部的指示,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无线终端以分配给本终端的发送时间间隔将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所述基站具有:指定本站能分配的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所述发送时间间隔即减少对象发 送时间间隔的指定部。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所述减少对象发送时间间隔中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第一选择部在从所述无线终端所接收的频带内的总接收功率与在频带内作为目标的目标接收功率的差分是在给定范围内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在第二特征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且所述基站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包含:所述基站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的步骤A,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所述基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所述基站计算分配给由所述步骤A所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的步骤B;所述基站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对象终端的步骤C;所述基站计算分配给由所述步骤C所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的步骤D;和所述基站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并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步骤E。在所述步骤C中,当由所述步骤A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在所述步骤C中,当由所述步骤A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第三特征的基站从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接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并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基站具有: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的第一选择部,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本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一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的第一计算部;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 对象终端的第二选择部;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二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的第二计算部;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发送部。所述第二计算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所述第二选择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有效利用最大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0的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小区)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小区B功能部130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4的总接收功率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符号的说明 
10-无线终端;11-通信部;12-SG管理部;13-发送缓冲器;14-控制信息生成部;100-基站;110-通信部;120-小区A功能部;120a-调度部;121-AG控制部;122-RG控制部;123-再发送控制部;124 -发送时隙分配部;125-选择部;126-计算部;127-判定部;128-缓冲器;129-检测部;130-小区B功能部;131-干涉测定部;132-指示部;133-RG控制部;140-小区C功能部;150-小区D功能部;200-无线控制装置;221-指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 
可是,附图是示意图,应该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的尺寸的比例不同。因此,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包含彼此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终端10、基站100(基站100a和基站100b)、无线控制装置200。另外,在图1中表示无线终端10与基站100a进行通信的情形。 
无线终端10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具体而言,无线终端10在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内,通过个别物理数据通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另外,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也称作R99(Release 99)等。 
无线终端10在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内,通过个别物理控制通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将上传方向控制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 
另外,DPCCH与一般的闭环功率控制同样,由从基站100接收的TPC命令来进行控制。TPC命令是通过上传方向信号的接收指令与目标质量的比较而由基站100生成的命令。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10在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内, 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E-DPD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另外,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有时也称作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Access)、EUL(Enhanced Uplink)等。 
这里,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由1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即进程(HARQ process)单位来进行分块。使用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进程(以下,称作活动进程)发送各块(block)。 
此外,给定数量的进程(进程#1~进程#n)构成1周期(HARQ RTT),以周期单位重复。另外,按照TTI长度来决定在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数。例如,当TTI长度是2ms时,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数是“8”。当TTI长度是10ms时,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数是“4”。 
这里,无线终端10具有针对通过E-DPDCH发送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将发送功率比与传送速度建立关联的表。发送功率比是E-DPDCH的发送功率与DPCCH的发送功率的比(E-DPDCH/DPCCH)。传送速度由TBS;Transport Block Size来表示。 
以下,将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称作SG(Scheduling Grant)。另外,将发送功率比与传送速度以1对1建立关联,所以SG(SchedulingGrant)不仅是表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的用语,也可以认为是表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的用语。 
另外,无线终端10,如后所述,按照从基站100a收到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或RG)来更新SG(参照3GPP TS25.321 Ver.7.5.0 11.8.1.3“Serving Grant Update”)。接着,无线终端10参照将发送功率比与传送速度建立关联的表,决定与SG对应的传送速度(即TBS)(参照3GPPTS25.321 Ver.7.5.0 11.8.1.4“E-TFC Selection”)。 
无线终端10,在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内,通过E-DPC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将上传方向控制数据发送给基站100a。上传方向控制数据是基站100a在无线资源的分配中参照的上传方向控制数据(UL Scheduling Information)等。 
上传方向控制数据是“HLID(Highest priority Logical Channel ID”、“TEBS(Total E-DCH Buffer Status)”、“HLBS(Highest priority Logical Channel Buffer Status)”、“UPH(User Power Headroom)”、“Happy Bit”、“CQI”等(参照3GPP TS25.321 Ver.7.5.0 9.2.5.3“UL SchedulingInformation”)。 
“HLID”是识别输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逻辑通道中优先级最高的逻辑通道的标识符。 
“TEBS”是表示在无线终端10中设置的发送缓冲器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量(缓冲量)的信息。 
“HLBS”是在无线终端10中所设置的发送缓冲器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中,与由HLID识别的逻辑通道对应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量(缓冲量)。 
“UPH”是最大发送功率(Maximum UE Transmission Power)相对于DPCCH的发送功率的比例即发送功率比。最大发送功率是对无线终端10允许的最大的发送功率。例如UPH由“最大发送功率”/“DPCCH的发送功率”来表示。 
“Happy Bit”是表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是否充分的满意度信息。作为“Happy Bit”的种类,可列举表示分配给本终端的SG充分的“Happy”、表示分配给本终端的SG不足的“Unhappy”。另外,“Happy Bit”由1位表现。 
另外,应该注意无线终端10也可以在与上述的各种信息(“HLID”、“TEBS”、“HLBS”、“UPH”)的调度信息不同的时刻,将“Happy Bit”发送给基站100。 
“CQI”是对无线终端10从基站100收到的下传方向信号(例如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的接收质量进行表示的接收质量值。 
基站100a如图2所示,具有多个小区(小区A~小区D),各小区与在本小区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各小区具有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和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 
另外,应该留意“小区”基本上作为对与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的功能进行表示的用语而使用。此外,应该留意“小区”有时也作为对无线终端10在服务区内的区域进行表示的用语而使用。 
例如,在图2中,可考虑按照在小区A所设置的EUL调度器的指示, 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的情形(即按照从小区A通过E-AGCH接收的AG,进行通信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中,小区A对于无线终端10,是服务小区,小区B~小区D对于无线终端10,是非服务小区。另一方面,无线终端10对于小区A,是服务终端,对于小区B~小区D,是非服务终端。 
基站100通过DPDCH或E-DPDCH等数据通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而基站100将用于控制通过E-DPDCH发送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10。另外,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包含:用于直接指定传送速度的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Absolute Grant)、用于相对指定传送速度的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Relative Grant)。 
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是直接指定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E-DPDCH/DPCCH)的数据(Index)(参照3GPP TS25.212 Ver.7.5.0 4.10.1 A.1“Information field mapping of the Absolute Grant Value”)。 
这样,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是不依据现在的传送速度,直接指定传送速度的值的命令。 
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是相对指定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功率比(E-DPDCH/DPCCH)的数据(参照“Up”、“Down”、“Hold”)(3GPPTS25.321 Ver.7.5.0 9.2.5.2.1“Relative Grants”)。 
这样,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RG)是相对地控制现在的传送速度的命令。具体而言,包含:指示现在的传送速度的增加的增加命令“Up”、指示现在的传送速度的维持的维持命令“Hold”、指示现在的传送速度的减少的减少命令“Down”。另外,增加命令是指示给定增加幅度的增加的命令,减少命令是指示给定减少幅度的减少的命令。给定增加幅度可以与给定减少幅度相同,也可以比给定减少幅度更小。 
基站100a通过绝对传送速度控制通道(E-AGCH;E-DCH AbsoluteGrant Channel)将AG发送给无线终端10。基站100a通过相对传送速度控制通道(E-RGCH;E-DCH Relative Grant Channel)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例如,服务小区(这里,小区A)通过E-AGCH将AG发送给无线终端,通过E-RGCH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另一方面,非服务小区(这 里,小区B)通过E-AGCH将AG不发送给无线终端10,而通过E-RGCH将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另外,应该注意,在图1和图2中,为了简化说明,只不过省略了R99中使用的通道(DPDCH或DPCCH等)。此外,应该注意实际上在各小区存在多个无线终端10。 
另外,应该注意,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小区而使用的小区,并不局限于1个小区,也可以是多个小区。 
另外,应该注意,在EUL中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按每1TTI由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或RG)来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在R99中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只能由比1TTI更长的周期来进行控制。 
(无线终端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的结构。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终端10的框图。 
如图3所示,无线终端10具有通信部11、SG管理部12、发送缓冲器13、控制信息生成部14。 
通信部11与基站100进行通信。具体而言,通信部11通过E-DPDCH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100。通信部11通过E-DPCCH将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例如上述的上传方向控制数据)发送给基站100。另一方面,通信部11从基站100接收用于控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上述的AG或RG)。 
SG管理部12管理分配给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SG。SG管理部12具有将发送功率比(SG)和传送速度(TBS)建立关联的表。 
如上所述,由SG管理部12管理的SG通过从基站100接收的AG或RG来进行控制。在不超过与SG建立了关联的TBS的范围内选择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 
发送缓冲器13是积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缓冲器。上述的通信部11发送在发送缓冲器13中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 
控制信息生成部14生成基站100a在无线资源的分配中使用的上传方向控制数据。 
上传方向控制数据,如上所述,是“HLID”、“TEBS”、“HLBS”、“UPH”、“Happy Bit”、“CQI”等。不言而喻,控制信息生成部14取得“HLID”、“TEBS”、“HLBS”、“UPH”、“Happy Bit”等后,生成“HLID”、“TEBS”、“HLBS”、“UPH”、“Happy Bit”。另外,应该注意,控制信息生成部14除了生成包含“HLID”、“TEBS”、“HLBS”、“UPH”的调度信息之外,还可以生成“Happy Bit”。 
(基站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的框图。 
如图4所示,基站100具有通信部110、小区A功能部120、小区B功能130、小区C功能部140、小区D功能部150。 
通信部110与小区A~小区D服务圈内的无线终端10进行通信。具体而言,通过DPDCH或E-DPDCH等数据通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通信部110通过DPCCH或E-DPCCH等控制通道,从无线终端10接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另一方面,通信部110通过E-AGCH或E-RGCH等控制通道,将传送速度控制数据(AG或RG)发送给无线终端10。 
另外,通信部110与管理基站100的上级站(无线控制装置或交换机等)进行通信。 
小区A功能部120,对于在小区A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另一方面,小区A功能部120,对于在小区B~小区D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 
小区B功能130,对于在小区B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另一方面,小区B功能130,对于在小区A、小区C和小区D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 
小区C功能部140,对于在小区C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另一方面,小区C功能140,对于在小区A、小区B和小区D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 
小区D功能部150,对于在小区D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另一方面,小区D功能150,对于在小区A~小区C的服务 区内的无线终端10,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 
(小区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小区的结构。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小区(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这里,列举小区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 
如图5所示,小区A功能部120具有:对将小区A作为服务小区使用的无线终端10分配无线资源的调度部120a、选择部125、计算部126。 
调度部120a具有:AG控制部121、RG控制部122、再发送控制部123、发送时隙分配部124。调度部120a在MAC-e(Media Access ControlEnhanced)层工作。 
AG控制部121,向将小区A作为服务小区使用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通过E-AGCH发送AG。另外,AG是不依据现在的传送速度,直接指定传送速度的值的命令。 
这里,AG控制部121,将请求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时间间隔(即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的使用停止的AG(Inactive)、作为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而指定“0”的AG(Zero Grant)、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而指定最低保障传送速度的AG(Floor Grant)等发送给无线终端10。并且,最低保障传送速度是指对于无线终端10应该确保的最低传送速度。 
RG控制部122,向将小区A作为服务小区使用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通过E-RGCH发送RG。另外,RG是增加命令“Up”、维持命令“Hold”、减少命令“Down”。如上所述,增加命令“Up”是指示给定增加幅度的增加的命令,减少命令“Down”是指示给定减少幅度的减少的命令。 
另外,AG控制部121和RG控制部122参照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上传方向控制数据等,来控制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SG。 
再发送控制部123,对每个块(进程)判定在上传方向用户数据中是否产生错误。接着,再发送控制部123向无线终端10请求有错误的块(以下,错误块)的再发送。再发送控制技术是将从无线终端10所初次发送的块(以下,发送块)和从无线终端10所再发送的块(以下,再发送块)合成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 
发送时隙分配部124将通过E-DPDCH发送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发送中使用的发送时隙(即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分配给无线终端10。另外,无线终端10用由发送时隙分配部124所分配的进程(活动进程)将发送块或再发送块发送给基站100。 
选择部125由第一选择部125a和第二选择部125b构成。第一选择部125a选择应该削减小区A功能部120(基站100)已经分配的传送速度即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 
具体而言,第一选择部125a从在EUL中与小区A功能部120(基站100)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中,按照以下的选择基准中的任意一个,选择削减对象终端。 
(1)第一选择部125a参照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TEBS”,将缓冲量比给定阈值更小的无线终端10作为削减对象终端选择。这里,第一选择部125a优先选择缓冲量小的无线终端10。即,缓冲量小的无线终端10比缓冲量大的无线终端10更容易作为削减对象终端而被选择。 
(2)第一选择部125a参照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Happy Bit”,将满意度率(Happy Bit Rate)比给定阈值更高的无线终端10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来选择。另外,应该注意各无线终端10具有预先决定的优先级(Priority Class)。这里,优选第一选择部125a优先选择满意度率(HappyBit Rate)高的无线终端10。即满意度率高的无线终端10比满意度率低的无线终端10更容易作为削减对象终端而被选择。满意度率(Happy BitRate)可以是给定期间中的“Happy”/“Unhappy”,也可以是给定期间中的“Happy”/(“Happy”+“Unhappy”)。 
这里,第一选择部125a将分配给应该作为控制传送速度的对象的无线终端10(控制对象终端)的优先级(Priority Class)比分配给比较对象终端的优先级更低,并且,当比较对象终端的满意度率低于给定阈值时,优选将控制对象终端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来选择。在该情形中,也可以是控制对象终端的满意度率比给定阈值更高的条件。 
(3)第一选择部125a参照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UPH”,将发送功率低于给定阈值的无线终端10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来选择。这里,优选第一选择部125a优先选择发送功率比小的无线终端10。发送功率比 小的无线终端10比发送功率比大的无线终端10更容易作为削减对象终端而被选择。“UPH”是最大发送功率(Maximum UE Transmission Power)相对于DPCCH的发送功率的比率即发送功率比。另外,应该注意考虑发送功率比小的无线终端10的DPCCH的发送功率大且位于小区端。 
(4)第一选择部125a将以小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来发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无线终端10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来选择。这里,优选第一选择部125a优先选择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背离的背离度大的无线终端10。即,背离度大的无线终端10比背离度小的无线终端10更容易作为削减对象终端而被选择。 
(5)第一选择部125a尽管判定为发送AG(Inactive),也将无法发送AG(Inactive)的无线终端10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来选择。作为无法发送AG(Inactive)的理由,是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发送时间间隔(即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已经成为使用停止(Inactive)。 
第二选择部125b选择应该增加小区A功能部120(基站100)已经分配的传送速度即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无线终端10(增加对象终端)。例如第二选择部125b以优先级(Priority Class)高的顺序将无线终端10作为增加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这里,应该注意第二选择部125b在第一选择部125a未选择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增加对象终端。 
计算部126由第一计算部126a和第二计算部126b构成。第一计算部126a计算分配给由第一选择部125a选择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 
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方法是(a)请求发送时间间隔(即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的使用停止(AG(Inactive)的发送)、(b)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指定“0”的(AG(Zero Grant)的发送)、(c)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指定最低保障传送速度的(AG(Floor Grant))的发送、(d)指定合适值的发送、(e)指示给定减少幅度的RG的发送等。另外,最低保障传送速度,是指对于无线终端10最低应该保障的传送速度。 
例如,第一计算部126a针对由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TEBS”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方法,选择AG(Zero Grant)的发送。第一计算部126a针对以小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发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无线终端10,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方法,选择AG(Floor Grant)的发送。第一计算部126a针对由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UPH”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根据UPH来计算合适值,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方法,选择指定合适值的AG的发送。第一计算部126a针对由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Happy Bit”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选择指示给定减少幅度的减少的RG的发送。 
第二计算部126b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分配给由第二选择部125b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增加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基站100(这里,小区A)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这里,应该注意,第二计算部126b在未由第一选择部125a选择削减对象终端时,计算分配给增加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 
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方法是:(a)在活动进程数不超过最大值的范围内对使用停止(Inactive)的发送时间间隔(即1周期中包含的进程)的允许使用(active)进行请求的AG的发送、(b)指定合适值的AG的发送、(d)对给定减少幅度的减少进行指示的RG的发送等。 
例如,第二计算部126b根据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CQI”来计算合适值后,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方法,选择指定合适值的AG的发送。第二选择部126b根据上传方向控制数据中包含的“UPH”来计算合适值后,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方法,选择指定合适值的AG的发送。第二计算部126b根据由基站100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来计算合适值后,作为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方法,选择指定合适值的AG的发送。 
(基站(小区)的工作)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小区)的工作。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小区)的工作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10中,基站100选择应该削减本站(本小区)已经分配的传送速度即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在削减对象终端的选择中,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 Class”、 “UPH”等。 
在步骤11中,基站100判定作为削减对象终端是否选择无线终端10,即判定削减对象终端的有无。基站100在具有削减对象终端时,转移到步骤12的处理。另一方面,基站100在没有削减对象终端时,转移到步骤13的处理。 
在步骤12中,基站100计算分配给在步骤10中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 
在步骤13中,基站100选择应该增加本站(本小区)已经分配的传送速度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无线终端10(增加对象终端)。 
在步骤14中,基站100计算分配给在步骤13中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增加对象终端)的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 
在步骤15中,基站100按照由步骤12中所计算的削减量(削减方法),向由步骤10中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发送AG或RG。此外,基站100按照步骤14中所计算的增加量(增加方法),向由步骤13中所选择的无线终端10(增加对象终端)发送AG或RG。 
(作用和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选择部125b和第二计算部126b在由第一选择部125a未选择削减对象终端时,进行增加对象终端的选择以及增加量的计算。即,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相比,优先进行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减少。 
这样,由于在确保了空余的无线资源的基础上,对无线终端10分配传送速度,所以能有效利用基站100具有的最大无线资源。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在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2中,基站100(小区)按照以下的触发,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具体而言,基站100(小区)在从新开始通信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收到通信开始请求时,在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时,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初始传送速度是最初分配给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 
这里,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在无线控制装置2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内(R99),可以是想要新开始通信的无线终端。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在基站100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框架(EUL)内,可以是要新开始通信的无线终端。 
另外,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也可以是与基站100已经进行着通信的无线终端。作为这样的情形,可考虑与基站100已经进行着通信的无线终端10想要开始新的通信的情形。 
(小区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2的小区的结构。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小区(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这里,列举小区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在图7中,对与图5同样的结构赋予同样的符号。 
如图7所示,小区A功能部120除了图5所示的结构之外,还具有判定部127。 
判定部127在从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收到通信开始请求时,判定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是否超过最大接收传送速度。 
初始传送速度是最初应该分配给新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的传送速度。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基站100(这里,小区A)已经分配的传送速度。另外,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包含分配给在R99中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分配给在EUL中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 
最大接收传送速度是由基站100(这里,小区A)能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的合计。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也可以考虑为能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无线资源的上限(最大无线资源)。 
另外,上述的选择部125在初始传送速度和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最大接收传送速度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 Class”、“UPH”等,从在EUL中与基站100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中选择使传送速度减少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 
(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2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图8是表示实施 方式2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8所示,在TTI#1中,UE#1~UE#4与基站100进行通信。UE#1是在R99中进行着通信的无线终端10,UE#2~UE#4是在EUL中进行着通信的无线终端10。 
这里,考虑在TTI#1中,从UE#5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情形。UE#5是在R99中想要新开始通信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 
在这样的情形中,如果将初始传送速度分配给UE#5,分配给UE#1~UE#5的传送速度的合计(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会超过最大接收传送速度。 
因此,基站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Class”、“UPH”等,从UE#1~UE#4之中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即基站100将传送速度减少数据(AG或RG)发送给UE#1~UE#4中的任意一个,从而使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减少。 
这里,基站100在选择UE#4作为削减对象终端后,将传送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UE#4。 
另外,由于UE#1在R99中进行通信,所以无法按每个TTI来控制UE#1的传送速度。因此,将UE#1从削减对象终端的候补中排除。由于UE#3的传送速度是最小传送速度,所以也可以将UE#3从削减对象终端的候补中排除。 
其结果,在TTI#2中,即使将初始传送速度分配给UE#5,分配给UE#1~UE#5的传送速度的合计(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也成为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接着,考虑在TTI#2,从UE#6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情形。UE#6是在EUL中想要开始通信的无线终端10(第二无线终端)。 
在这样的情形中,如果将初始传送速度分配给UE#6,分配给UE#1~UE#6的传送速度的合计(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就会超过最大接收传送速度。 
因此,基站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Class”、“UPH”等,从UE#1~UE#5之中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即基站100将传送速度减少数据(AG或RG)发送给UE#1~UE#5中的任意一个,从 而使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减少。 
这里,基站100选择了UE#2和UE#4作为削减对象终端后,将传送速度减少数据发送给UE#2和UE#4。 
另外,由于UE#1和UE#5在R99中进行通信,所以无法按每个TTI来控制UE#1和UE#5的传送速度。因此,将UE#1和UE#5从削减对象终端的候补中排除。此外,由于UE#3的传送速度是最小传送速度,所以也可以将UE#3从削减对象终端的候补中排除。 
作为结果,在TTI#3中,即使将初始传送速度分配给UE#6,分配给UE#1~UE#6的传送速度的合计(初始传送速度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也成为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3。在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3的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3中,基站100(小区)按照以下的触发,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具体而言,当基站100(小区)检测到从无线终端10收到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时,选择削减对象终端。 
(小区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3的小区的结构。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小区(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这里,列举小区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在图9中,关于与图5同样的结构,赋予同样的符号。 
如图9所示,小区A功能部120除了图5所示的结构,还具有缓冲器128和检测部129。 
缓冲器128积蓄通过E-DPDCH从无线终端10收到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预先决定了在缓冲器128中能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量即缓冲量阈值。 
在缓冲器128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量超过了缓冲量阈值时,废弃从无线终端10接收到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另外,可以废弃在缓冲器128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中最旧的块,也可以废弃最新的块。也可以废弃在缓冲器128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 中优先级最低的块。 
检测部129检测废弃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具体而言,检测部129用以下的2个方法来检测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废弃。 
第一,检测在缓冲器128中废弃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情况。检测部129将在缓冲器128中废弃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意思向调度部120a进行通知。 
第二,检测部129在本站与无线控制装置200之间所设定的有线传送路线中检测废弃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情况。具体而言,检测部129监视从无线控制装置200接收的拥塞信息,当收到对发生了由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检测出拥塞的情况进行表示的拥塞信息时,检测有线传送路线上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检测部129在有线传送路线上将废弃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意思通知给调度部120a。 
这里,也考虑有线传送路线由多个基站100公用。无线控制装置200将表示在有线传送路线中是否产生拥塞的拥塞信息(TNL CongestionIndication)发送给基站100(参照TS25.427 Ver.7.5.0 5.14“TNLCongestion Indication”)。 
作为拥塞信息,可列举:(1)表示不产生拥塞的信息“0 No TNLCongestion Indication”、(2)表示产生由延迟检测出的拥塞的信息“2 TNLCongestion-detected by delay build up”、(3)表示产生由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而检测出的拥塞的信息“3 TNL Congestion-detected by frame loss”等(参照TS25.427 Ver.7.5.0 6.3.3.11“TNL Congestion Indication”)。 
另外,当上述的选择部125检测出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块)的放弃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 Class”、“UPH”等,来选择使传送速度减少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4。在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4的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4中,基站100(服务小区)按照以下的触发,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具体而言,基站100(服务小区)按照来自非服务小区的指示,选择削减对象终端。这里,非服务小区在从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接 收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干涉功率)超过了给定干涉阈值时,对服务小区指示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减少。 
(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的小区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实施方式4的非服务小区工作的小区的结构。图10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4的非服务小区工作的小区B(小区B功能部130)的框图。如上所述,小区B功能部130(小区B)对于在小区A、小区C或小区D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即小区A、小区C或小区D作为服务小区而使用的无线终端10),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 
如图10所示,作为非服务小区工作的小区B功能130具有干涉测定部131、指示部132、RG控制部133。 
干涉测定部131测定从在小区B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接收的各种数据的接收功率、以及从在小区B以外的其它小区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接收的各种数据的干涉功率。小区B以外的其它小区不仅是小区C和小区D,还包含与基站100相邻的其他基站所具有的小区。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干涉测定部131测定噪声功率、接收功率(R99)、干涉功率(R99)、接收功率(服务)和干涉功率(非服务)。 
接收功率(R99)是从在小区B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通过DPDCH接收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干涉功率(R99)是从在小区B以外的其它小区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通过DPDCH接收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 
接收功率(服务)是从在小区B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服务终端)通过E-DPDCH接收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干涉功率(非服务)是从在小区B以外的其它小区的服务区内的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通过E-DPDCH接收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 
指示部132判定干涉功率(非服务)是否超过给定干涉阈值。给定干涉阈值也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固定值,也可以是根据接收功率(服务)与干涉功率(非服务)的比率而决定的值。 
例如,可考虑给定干涉阈值用“Th”、干涉功率(非服务)用“I”、接收功率(服务)用“S”表示的情形。 
在这样的情形中,当给定干涉阈值“Th”是预先决定的值时,指示部132判定“I”是否超过“Th”。 
当给定干涉阈值“Th”是由“I/S”所决定的值时,指示部132判定“I”是否超过“Th×S”。相反,当给定干涉阈值“Th”是由“S/I”所决定的值时,指示部132判定“I”是否超过“S/Th”。 
当给定干涉阈值“Th”由“I/S+I”决定时,指示部132判定“I”是否超过“Th×(S+I)”。相反,当给定干涉阈值“Th”由“(S+I)/Th”决定时,指示部132判定“I”是否超过“(S+I)/Th”。 
接着,指示部132在干涉功率(非服务)超过给定干涉阈值时,对该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作为服务小区使用的小区A(小区A功能部120)指示分配给将小区B作为非服务小区使用的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的传送速度的减少。 
RG控制部133对将小区B作为非服务小区使用的无线终端10(非服务终端)通过E-RGCH发送RG。另外,RG是维持命令“Hold”或减少命令“Down”。如上所述,减少命令“Down”是指示给定减少幅度的减少的命令。另外,应该注意,RG控制部133不将增加命令“Up”发送给非服务终端。 
另外,上述的小区A功能部120(选择部125)按照来自小区B功能130(非服务小区)的指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考虑“TEBS”、“Happy Bit”、“Priority Class”、“UPH”等,而从将小区A作为服务小区使用的多个无线终端10中,选择使传送速度减少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 
[实施方式5]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5。在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5的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5中,基站100(服务小区)按照以下的触发,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具体而言,基站100(服务小区)在本站能分配的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发送时间间隔(减少对象发送时间间隔)中,选择削减对象终端。 
(小区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5的小区的结构。图12是表示实施 方式5的小区(小区A功能部120)的框图。这里,列举小区A功能部120作为服务小区工作的情形。在图12中,关于与图5同样的结构,赋予同样的符号。 
如图12所示,小区A功能部120除了图5所示的结构,还具有指定部221。 
指定部221指定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减少对象时间间隔(减少对象TTI)。 
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包含分配给在R99中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分配给EUL中进行通信的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 
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的传送速度。另外,允许接收传送速度也可以预先决定,也可以按照无线资源的使用状况而变更。最大接收传送速度是由基站100(这里,小区A)能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传送速度的上限。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也可以考虑为能分配给无线终端10的无线资源的上限(最大无线资源)。 
另外,应该注意,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与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差分是基站100(小区)能分配的传送速度(无线资源)的余量(保留资源)。 
(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5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传送速度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3所示,多个TTI(TTI#1~TTI#8)构成1周期。在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发送中,重复1周期。 
这里,在TTI#1、TTI#6、TTI#7中,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了允许接收传送速度。即TTI#1、TTI#6、TTI#7是减少对象TTI。 
这里,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包含在R99中所分配的传送速度(R99)、在EUL中所分配的传送速度(EUL)。另外,也可以不分配传送速度(R99)。在EUL中所分配的传送速度(EUL)包含:为了调度发送而分配的传送速度(EUL(Scheduled))、为了非调度发送而分配的传送速度(EUL(Non-Scheduled))。另外,也可以不分配传送速度(EUL(Non-Scheduled))。 
调度发送是使用由基站100所分配的活动进程而由无线终端10发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发送方式。非调度发送是不依据基站100的调度控制 而由无线终端10发送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发送方式。 
这里,在EUL中所分配的传送速度(EUL)包含分配给削减对象终端的传送速度(EUL(削减对象UE))。另外,应该注意,传送速度(EUL(削减对象UE))本来包含在传送速度(EUL(Scheduled))中。即,在图5中,为了明确说明,只不过分别记载了传送速度(EUL(削减对象UE))和传送速度(EUL(Scheduled))。 
在这样的状况下,选择部125在减少对象时间间隔(减少对象TTI),即在TTI#1、TTI#6、TTI#7中,选择使传送速度减少的无线终端10(削减对象终端)。 
[实施方式6]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6。在以下,主要说明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6的不同点。 
在实施方式6中,基站100(服务小区)按照以下的触发,选择削减对象终端。具体而言,基站100(服务小区)在从无线终端10接收的频带内的总接收功率(RTWP:Received Total Wideband Power)与在频带内作为目标的目标接收功率(Target RTWP)的差分是给定范围内时,选择削减对象终端。 
这里,目标接收功率(Target RTWP)是在频带内对服务小区允许的最大接收功率(Maximum RTWP)以下。考虑到向其他小区的干涉,最大接收功率由无线控制装置200来决定。无线控制装置200向基站100(服务小区)通知最大接收功率(参照3GPP TS25.309 Ver.6.6.0 14.1“SchedulerControl from CRNC to Node B”)。 
[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人士,从该公开可知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削减对象终端选择的无线终端10是:(1)发送缓冲器13的缓冲量比给定阈值更小的无线终端10、(2)满意度率比给定阈值更高的无线终端10、(3)由“UPH”表示的发送功率比给定阈值更小的无线终端10、(4)以小于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来发送上传 方向用户数据的无线终端10、(5)无法发送AG(Inactive)的无线终端10等。这里,基站100也可以计算针对这些基准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了加权的加权值,按照所计算的加权值的合计,选择应该作为削减对象终端的无线终端10。 
也可以按照必要,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6。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所述基站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
第一选择部,其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所述基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
第一计算部,其计算已分配给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所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
第二选择部,其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对象终端;
第二计算部,其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二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和
发送部,其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了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并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上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
所述第二选择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
所述第二计算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
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具有:终端侧发送部,其将对在本终端所设置的发送缓冲器中所积蓄的上传方向用户数据量即缓冲量进行表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第一选择部,将所述缓冲量比给定阈值还少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具有:终端侧发送部,其将对分配给本终端的所述传送速度是否充分进行表示的满意度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第一选择部,将对所述传送速度是充分的情况进行表示的所述满意度信息的比率比给定阈值更高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速度,由所述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的发送功率和个别物理控制通道的发送功率的比来决定,
所述无线终端,具有:终端侧发送部,其将对本终端中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与所述个别物理控制通道的发送功率的比即发送功率比进行表示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第一选择部,将所述发送功率比小于给定阈值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选择部,将以小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发送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以分配给本终端的发送时间间隔将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发送部,将请求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的所述发送时间间隔的使用停止的停止请求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
所述第一选择部,将无法发送所述停止请求的所述无线终端作为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来进行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判定部,其从新开始通信的第二无线终端收到通信开始请求时,判定最初分配给所述第二无线终端的所述传送速度即初始传送速度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是否超过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
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所述初始传送速度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检测部,其对废弃了从所述无线终端收到的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情况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检测到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废弃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含:服务小区,其将用于直接指定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和用于相对地指定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作为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和非服务小区,其以不发送所述绝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的方式,将所述相对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
所述服务小区,具有:所述第一选择部、所述第一计算部、所述第二选择部、所述第二计算部、所述发送部;
所述非服务小区,具有:指示部,其在从所述无线终端所接收的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接收功率超过给定干涉阈值时,向所述服务小区指示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减少;
所述第一选择部,按照所述指示部的指示,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以分配给本终端的发送时间间隔将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具有:指定部,其指定本站能分配的传送速度的合计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所述发送时间间隔即减少对象发送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选择部,在所述减少对象发送时间间隔中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选择部,在从所述无线终端所接收的频带内的总接收功率与在频带内作为目标的目标接收功率的差分是在给定范围内时,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
1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将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发送给基站,且所述基站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
所述基站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的步骤A,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所述基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
所述基站计算分配给由所述步骤A所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的步骤B;
所述基站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对象终端的步骤C;
所述基站计算分配给由所述步骤C所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的步骤D;和
所述基站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并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步骤E,
在所述步骤C中,当由所述步骤A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
在所述步骤D中,当由所述步骤A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
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13.一种基站,从无线终端通过扩展个别物理数据通道接收上传方向用户数据,并将用于控制所述上传方向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选择部,其选择作为应该削减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削减对象终端,其中,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是指本站已经分配的所述传送速度;
第一计算部,其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一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削减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削减量;
第二选择部,其选择作为应该增加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所述无线终端的增加对象终端;
第二计算部,其计算分配给由所述第二选择部选择的所述增加对象终端的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的增加量;和
发送部,其将对从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削减所述削减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削减对象终端,并将对在所述分配完毕传送速度增加了所述增加量的所述传送速度进行表示的所述传送速度控制数据发送给所述增加对象终端,
所述第二选择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选择所述增加对象终端,
所述第二计算部,在由所述第一选择部未选择所述削减对象终端时,在不超过允许接收传送速度的范围内计算所述增加量,
所述允许接收传送速度是在由所述基站能分配的最大接收传送速度以下。
CN2009100038188A 2008-02-07 2009-02-0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5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27825A JP5039593B2 (ja) 2008-02-07 2008-02-07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08027825 2008-02-07
JP2008-027825 2008-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5501A CN101505501A (zh) 2009-08-12
CN101505501B true CN101505501B (zh) 2013-07-10

Family

ID=4058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38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5501B (zh) 2008-02-07 2009-02-06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01550B2 (zh)
EP (1) EP2088816A3 (zh)
JP (1) JP5039593B2 (zh)
CN (1) CN101505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7013826D1 (de) * 2007-11-26 2011-05-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pcch- und hs-dpcch-steuerung bei niedrigen gewährungen für e-dch
KR101494841B1 (ko) * 2008-02-04 201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피드백의 오버헤드를 줄이기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JP5039593B2 (ja) * 2008-02-07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11010031A (ja) * 2009-06-25 2011-01-13 Fujitsu Ltd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07440B2 (en) * 2009-08-24 2012-01-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 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for enhanced uplink communications
CN102026311A (zh) * 2009-09-15 2011-04-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以及相邻基站信息发送方法
JP5402484B2 (ja) * 2009-10-02 2014-0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045764B (zh) * 2009-10-20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自适应重传方法及装置
JP4965682B2 (ja) * 2010-04-05 2012-07-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44241B1 (en) * 2011-02-22 2014-02-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ynamic voltage-frequency management based on transmit buffer status
US9826430B2 (en) * 2011-11-14 2017-11-21 T-Mobile Usa, Inc. Controlling uplink conges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812627B (zh) * 2012-11-12 2016-12-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装置和基站
GB2513634B (en) * 2013-05-02 2020-08-19 Cisco Tech Inc Pow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system
CN104811985B (zh) * 2014-01-29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绝对授权值的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634A (zh) * 2003-04-14 2004-10-20 ��ʽ����Ntt����Ħ 传输控制装置、无线基站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N101027923A (zh) * 2004-09-15 2007-08-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基站以及移动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26459B1 (en) * 2000-09-20 2008-04-23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05125259A1 (ja) * 2004-06-17 2008-04-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送信電力制御方法、送信電力比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06115410A (ja) * 2004-10-18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伝送レート制御方法
DE602006021351D1 (de) * 2005-02-09 2011-05-26 Ntt Docomo Inc Uplink-Funkressourcen-Belegungsverfahren, Funkbasisstation, und Funknetzwerksteuerung
JP2006254390A (ja) * 2005-02-09 2006-09-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EP2018782A4 (en) 2006-05-17 2010-04-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LOGIC OF SCHEDULING
JP2008027825A (ja) 2006-07-25 2008-02-07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
JP5087973B2 (ja) * 2007-04-05 2012-1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制御局
JP5039593B2 (ja) * 2008-02-07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8634A (zh) * 2003-04-14 2004-10-20 ��ʽ����Ntt����Ħ 传输控制装置、无线基站及传输速率控制方法
CN101027923A (zh) * 2004-09-15 2007-08-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基站以及移动台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7).《3GPP TS 25.321 V7.7.0》.2007,第77-1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01856A1 (en) 2009-08-13
CN101505501A (zh) 2009-08-12
EP2088816A3 (en) 2010-01-06
JP2009188823A (ja) 2009-08-20
US7801550B2 (en) 2010-09-21
EP2088816A2 (en) 2009-08-12
JP5039593B2 (ja) 201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5501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CN101420744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终端
CA259595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maximum ue transmitter power information to base station for scheduling of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59676B1 (ko) 업링크 송신에 있어서의 보증 비트 레이트 트래픽의 유지
JP2008520128A (ja) 2つのグループの専用アップリンクチャネル間の負荷バランスを可能とする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CN102132616B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1757153B1 (en) A method of scheduling a mobile terminal in soft handover
CN101409913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CN101404790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EP2317817B1 (en) Base station, upper n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1453787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CN101516138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CN10152156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
CN102282895A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101173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