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7175B -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7175B
CN101497175B CN2008100090888A CN200810009088A CN101497175B CN 101497175 B CN101497175 B CN 101497175B CN 2008100090888 A CN2008100090888 A CN 2008100090888A CN 200810009088 A CN200810009088 A CN 200810009088A CN 101497175 B CN101497175 B CN 101497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lamping
handle part
sand paper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90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7175A (zh
Inventor
姚平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090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71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7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7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7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7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纸夹持结构,包括基板及由枢轴、把持部及装夹部组成的装夹件,装夹件可在夹持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砂纸的第二工位间转换;基板上设置有基座及基板侧面;基座与装夹部之间具有一位移空间,用于满足装夹件由第一工位向第二工位转换时,装夹件向基板侧面外侧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基座与基板侧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于满足装夹件由第二工位转换为第一工位后,把持部的全部位于基板侧面内侧的空间要求。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使装夹部在处于第一工位时被完全容纳在容置空间中;并配合一位移空间,满足了把持部外移的行程空间需要。本发明在满足装夹轻便、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了砂纸夹持结构上的把持部对转角处墙面的损伤。

Description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驱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中的砂光机一般包括带把手的机壳、电机、打磨部件等部件,打磨部件由电机带动,做高频率、小幅度的摆动,实现对工件的砂光作业。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砂光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为安装和更换砂纸的目的,在磨板1的两端部对称地设置有两组相同的砂纸夹持装置(图1中仅示出一组)。该砂纸夹持装置包括装夹杆、磨板1上与装夹杆枢接的杆座11。
装夹杆主要包括由弹性钢丝构件一体制得装夹部21和把持部22。装夹部21设置在磨板1的短边端部,用于固定砂纸。把持部22设置在磨板1的长边侧面12上。把持部22通过一枢轴23与装夹部21联动连接,可绕杆座11转动调节。
当装夹杆处于夹持砂纸的第一工位时,装夹部21紧压在磨板1上,砂纸被夹持在装夹部21和磨板1之间而被固定。此时,把持部22的尾端被一把靠24钩住而使整个把持部22锁合在磨板1上。
当需要拆卸和更换砂纸时,将把持部22从把靠24中释放出来,把持部22以杆座11为旋转支点,沿磨板1侧面12向磨板1的下方移动,从而带动装夹部21从磨板1上翘起张开,砂纸被释放而可被拆卸、更换。此时,装夹杆处于第二工位。
为避免装夹杆从第一工位转变为第二工位时,把持部22在向磨板1下方转动过程中被磨板1上的棱角13所阻挡,把持部22与枢轴23一般设计为钝角相交,并且把持部22与枢轴23的连接部被尽可能设置在靠近侧面12的位置,以满足把持部22以枢轴23为基点绕杆座11旋转的位置要求。
当装夹件处于第一工位时,把持部22被收回锁合在把靠24中。但由于把持部22具有弹性而带有一应力,把持部22上靠近枢轴23的区域会由于该应力的存在而形成一突出部221,突出部22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侧面12外侧。
由于突出部221的存在,当采用了上述砂纸夹持装置的砂光机在工作状态时,该突出部221一直保持一突出于侧面12的状态。当砂光机工作到墙面拐角处时,砂光机在磨平其中一平面时,突出部221会伤及另一平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提出一种改进的砂纸夹持装置,在装夹轻便、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当砂光机在工作状态时,砂纸夹持装置对转角处墙面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在砂光机上的、可轻便地拆卸更换砂纸而又在工作状态不破坏墙面的砂纸夹持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砂纸的基板,及用于将所述砂纸可拆卸地装夹在所述基板上的装夹件。
所述装夹件包括通过枢轴联动连接的可枢转调节的把持部及装夹部;所述装夹件借助于所述把持部的枢转调节而可以在夹持所述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纸的第二工位之间转换。
所述基板在其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枢接的基座;所述装夹件的所述把持部与所述装夹部分设在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基板上与所述把持部邻近的侧面为基板侧面。
所述基座与所述装夹部之间具有一位移空间;所述位移空间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由所述第一工位向所述第二工位转换时,所述装夹件向所述基板侧面外侧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
所述基座与所述基板侧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侧面内侧的空间要求。
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由于采取了上述结构设计,当装夹件处于第一工位时,在基座与基板侧面之间形成了一可以完全容纳把持部的容置空间,将把持部完全收纳在基板侧面的内侧。
同时,在基座与装夹部之间沿枢轴方向还形成有一位移空间。由于设置了该位移空间,当装夹件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随着把持部的枢转调节,为满足把持部绕基座枢转调节的位置要求,装夹件同时还具有一整体沿枢轴方向向基板侧面一侧平移的动作,可以使把持部的部分或全部位移至基板侧面的外侧。上述位置空间为装夹件的平移提供了空间。
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由于在结构上提供了一容置空间,得以使装夹部在处于第一工位时被完全容纳在该容置空间中;并配合一位移空间,满足了把持部在装夹部向第二工位转换的过程中,把持部向基板侧面一侧外移的行程空间需要。因此,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在装夹轻便、结构简单的前提下,避免了砂纸夹持结构上的凸出部对墙角平面的损伤。
作为一种改进,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增设第一导向面。所述装夹部面对所述基座的部分为挡肩部;所述基座面对所述挡肩部的侧面为倾斜的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为斜面。该第一导向面的上端位于所述装夹部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位置的外侧,所述第一导向面的下端位于所述装夹部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位置的外侧。
利用增设的该倾斜的第一导向面,装夹部在由第二工位回复到第一工位的过程中首先落在该倾斜的第一导向面上。装夹部因借助该斜面的导向作用而具有一背离所述基板侧面的平移动作,并带动装夹件上的枢轴、把持部一同往背离所述基板侧面的方向平移。
由于该第一导向面的导向作用,装夹件在工位转换的过程中无须施加特定的平移外力,其回复动作更轻便,更稳定。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向面可以是所述装夹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挡肩部位移形成的轨迹面。
由于在具体实施时,装夹部的挡肩部与枢轴之间实质上是通过一弯角连接,因此,挡肩部自由位移形成的实际轨迹面正是该第一导向面的最佳实施形式。
采用该实际轨迹面为第一导向面,挡肩部与基座的磨损最小,移动阻力也最小,因而其回复动作尤为轻便。
本发明的又一改进之处还在于,上述砂纸夹持结构中还设置有一第二导向面。所述基板的顶面与所述基板侧面通过一倾斜的第二导向面相交,所述第二导向面为所述装夹件由所述第一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把持部位移形成的轨迹面。
为尽可能减少基板侧面对把持部枢转的阻挡,在装夹件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一般需要先对装夹件施加一向基板侧面外拉的外力,以利用位移空间将把持部外移,使把持部克服基板侧面的阻挡。
但施加该外力的动作使装夹砂纸的操作动作烦琐,操作变得复杂。
采用上述轨迹面为第二导向面后,该第二导向面对把持部的反作用力事实上成为上述外拉的拉力而使装夹部在枢转的同时向基板侧面一侧平移。
利用该第二导向面的导向作用,无须额外施加外力,使装夹砂纸的操作动作尤为简单便捷。
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述装夹件为一体获得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构件;或所述装夹件为钢丝构件制得的所述把持部、所述枢轴与板条状的所述装夹部的固定连接件。
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砂纸夹持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砂纸的基板,及用于将所述砂纸可拆卸地装夹在所述基板上的装夹件。
所述装夹件包括通过枢轴联动连接的可枢转调节的把持部及装夹部;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枢轴钝角相交。所述装夹件借助于所述把持部的枢转调节而具有夹持所述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纸的第二工位。
所述基板在其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枢接的基座;所述装夹件的所述把持部与所述装夹部分设在所述基座的两侧;所述基板上与所述把持部邻近的侧面为基板侧面。
所述基座与所述基板侧面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侧面内侧的空间要求。
所述基板的顶面与所述基板侧面通过一斜面相交,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装夹件从所述第一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把持部位移形成的轨迹面的内侧,以使所述把持部可绕所述基座枢转。
本发明与上述发明的发明构思相同,都是在结构上形成一容置空间,当装夹件处于第一工位时,将把持部完全收纳在基板侧面的内侧。
并且,当所述装夹部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由于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枢轴钝角相交,所述把持部在释放状态时其大部分位于所述基板侧面的外侧。
同时,又由于所述导向面设置在所述装夹件转换工位时所述把持部位移形成的轨迹面的内侧,因此所述把持部在位移时不会与所述基板侧面产生摩擦,因此所述把持部也就不存在向基板侧面外移的需求。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以相同的发明构思解决了同样的技术问题,获得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砂光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在第一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在第二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基座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基座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夹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在第一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在第二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用于安装砂纸(图中未示出)的基板1,及用于将砂纸可拆卸地装夹在基板1上的装夹件2。
装夹件2为一体获得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构件,包括把持部22及装夹部21。把持部22及装夹部21通过枢轴23联动连接,并可绕枢轴23枢转调节。装夹件2借助于把持部22的枢转调节而可以在夹持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砂纸的第二工位之间转换。
基板1在其顶面14上设置有与枢轴23枢接的基座11。把持部22与装夹部21分设在基座11的左右两侧,枢轴23穿越基座11与之形成枢接。基板1上与把持部22邻近的侧面定义为基板侧面12。
基板1上在靠近把持部22尾端位置还设置有一用于收纳把持部22的把靠24,把靠24为一突钩。
由于把持部22具有弹性,在被收纳状态时把持部22带有一应力。由于该应力的存在,在装夹件2处于夹持砂纸的第一工位时,把持部22上靠近枢轴23、并与基板侧面12最接近的部分形成一凸出部221。
本发明的特殊之处在于,在基座11与基板侧面12之间形成了一可以完全容纳把持部22的容置空间4,将把持部22(包括凸出部221)完全收纳在基板侧面12的内侧。
由于设置了容置空间4,装夹件2被完全置放在基板1上基板侧面12的内侧。因此,当整台砂光机在工作状态时,处于第一工位的砂纸夹持结构仅有基板侧面12与转角处的墙面接触,不会破坏转角处的墙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凸出部221会破坏转角墙面的技术问题。
由于把持部22在第一工位时完全位于基板1的上方,当装夹件2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随着把持部22的枢转调节,基板1上棱角13对把持部22的转动轨迹会产生阻挡。
为克服上述阻挡,满足装夹件2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的空间要求,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中还设计有一位移空间3。
如图3所示,位移空间3设置在基座1与装夹部21之间,用于满足把持部22在枢转调节的同时沿枢轴23方向向基板侧面12外侧平移行程要求。由于设置了该位移空间3,为装夹部21克服基座11的阻挡而平移提供了位置空间。
随着把持部22的枢转调节,装夹部21、把持部22及枢轴23同时具有一整体沿枢轴23方向向基板侧面12外侧平移的动作,可以使把持部22的部分或全部位移至基板侧面12的外侧,以克服基板1上棱角13对把持部22调节的阻挡,满足把持部22绕基座11枢转调节的位置要求。
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由于在结构上提供了一容置空间,得以使装夹部在处于第一工位时被完全容纳在该容置空间中而不破坏墙面。同时又配合设置一位移空间,满足了把持部在装夹部向第二工位转换的过程中,把持部向基板侧面一侧外移的行程空间需要。
因此,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避免了砂纸夹持结构上的凸出部对墙角平面的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保持了整个结构装夹轻便、结构简单的优点。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还增设有一第一导向面111。
参考图4,装夹部21面对基座11的部分为挡肩部211,基座11面对挡肩部211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111。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面111是装夹件21由第二工位转换为第一工位时挡肩部211位移过程中在基座11上形成的轨迹面。
利用增设的该第一导向面111,装夹部21在由第二工位回复到第一工位的过程中首先落在第一导向面111上。装夹部21因借助该斜面的导向作用而具有一背离基板侧面12的平移动作,并带动枢轴23、把持部22一同往背离基板侧面12的方向平移。
最终,在装夹件2回复到第一工位时,整个把持部22在枢转调节的同时被装夹部21带动平移到基板侧面12的内侧,并被完全收纳在容置空间4中。
由于该第一导向面111的导向作用,在装夹件2工位转换的过程中无须对装夹件2施加特定的平移外力,其回复动作更轻便,更稳定,整个装夹的操作也很轻巧。
显然,在具体实施时,装夹部2的挡肩部211与枢轴23之间实质上是通过一弯角连接,因此,挡肩部211自由位移在基座11上形成的实际轨迹面正是该第一导向面111的最佳实施形式之一。
采用该实际轨迹面为第一导向面111,挡肩部211与基座11的磨损最小,移动阻力也最小,因而其回复动作尤为轻便。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作以下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面并不局限于与上述实际轨迹面完全重合。该第一导向面可以为一曲面,该曲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但靠近该实际轨迹面。
显然,该第一导向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会增加基座的磨损,但因此,该第一导向面处于挡肩部的位移轨迹之中,其对挡肩部的导向作用也就更明显,操作更轻便。因此,该第一导向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也是本发明的一种有益的具体实施方式。
换言之,本发明中的上述“轨迹面”应该被理解为,包括了该实际轨迹面以及靠近该实际轨迹面的外侧的部分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向面还可以简化为一斜面,该斜面的上端位于装夹部处于第二工位时位置的外侧,该斜面的下端位于装夹部处于第一工位时位置的外侧。
上述斜面在结构上更简单。该斜面的上端位于装夹部处于第二工位时位置的外侧的目的是确保挡肩部落下时首先接触到该斜面上。该斜面的下端位于装夹部处于第一工位时位置的外侧的目的是,确保挡肩部可以完全落到基板平面上以保证装夹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砂纸夹持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二导向面131。
现有技术中为克服基板1上棱角13对把持部22枢转的阻挡,在装夹件2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一般需要先对装夹件2施加一向基板侧面12外拉的外力,以利用位移空间3将把持部22外移,使把持部22克服棱角13的阻挡。
但施加该外力的动作使装夹砂纸的操作动作烦琐,操作变得复杂。
再参考图5,本发明中,基板1的顶面14与基板侧面12之间的棱角13上设置有一第二导向面131。第二导向面131为装夹件2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把持部22位移在基板1上形成的实际轨迹面。
设置了第二导向面131后,在把持部22枢转调节时,第二导向面131对把持部22的反作用力成为上述外拉的拉力,而使把持部22在枢转的同时向基板侧面12外侧方向平移。
利用该第二导向面131的导向作用,无须额外施加外力,使装夹砂纸的操作动作尤为简单便捷。
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作以下变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向面并不局限于与上述实际轨迹面完全重合。
该第二导向面可以为一曲面,该曲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但靠近该实际轨迹面。
第二导向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会增加基板的磨损,但因此,该第二导向面处于把持部位移轨迹之中,其对把持部的导向作用也就更明显,操作更轻便。因此,该第二导向面位于上述实际轨迹面的外侧也是本发明的一种有益的具体实施方式。
换言之,本发明中的上述“轨迹面”应被理解为,包括了该实际轨迹面以及靠近该实际轨迹面的外侧的部分空间。
显然,在具体使用中,同时具有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的装夹结构具有更好的操控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与上述发明具有相同发明构思、并解决了相同技术问题的砂纸夹持结构。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都在结构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当装夹件2处于第一工位时,将把持部22完全收纳在基板侧面12的内侧。
在装夹件2处于第一工位时,把持部上22与基板1上棱角13最接近的部分为凸出部211。由于设置了容置空间4,把持部22被完全容纳在容置空间4中,凸出部211处于基板侧面12的内侧。
本发明与上述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砂纸夹持结构中,基板1的棱角13的位置上设置有一斜面15,斜面15设置在装夹件2从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把持部22位移在基板1上形成的轨迹面的内侧。
同时,装夹部21与基座11之间基本贴靠设置,无须设置上述发明中的位移空间。把持部22在释放状态与枢轴23为钝角相交。
如图7所示,当装夹部2由第一工位转换为第二工位时,把持部22在释放状态时其大部分位于基板侧面12的外侧。
由于把持部22在释放状态与枢轴23为钝角相交,并且斜面15设置在把持部22轨迹面的内侧。因此,当把持部22枢转调节时,斜面15完全避让了把持部22,成为一避让曲面,不会对把持部22产生作用力,把持部22也就不存在向基板侧面12外侧平移的需求,也就无须设置位移空间了。
在上述位置条件下,由于斜面15的存在,把持部22仅做简单的枢转运动就可以轻巧、顺利地绕基座11枢转,实现整个装夹件2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的转换。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装夹件还可以是钢丝构件制得的把持部、枢轴,与板条状的装夹部的焊接等形式的固定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基板的两端各设置一组本发明的夹持结构,也可以仅在其一端设置本发明的夹持结构,而在基板另一端设置其他夹持砂纸的固定件或固定结构。
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综上所述,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砂纸的基板(1),及
用于将所述砂纸可拆卸地装夹在所述基板(1)上的装夹件(2);所述装夹件(2)包括通过枢轴(23)联动连接的可枢转调节的把持部(22)及装夹部(21);所述装夹件(2)借助于所述把持部(22)的枢转调节而可以在夹持所述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纸的第二工位之间转换;
所述基板(1)在其顶面(14)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23)枢接的基座;
所述装夹件(2)的所述把持部(22)与所述装夹部(21)分设在所述基座(11)的两侧;所述基板(1)上与所述把持部(22)邻近的侧面为基板侧面(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1)与所述装夹部(21)之间具有一位移空间(3);所述位移空间(3)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2)由所述第一工位向所述第二工位转换时,所述装夹件(2)向所述基板侧面(12)外侧方向平移的行程要求;
所述基座(11)与所述基板侧面(1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4);所述容置空间(4)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22)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侧面(12)内侧的空间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部(21)面对所述基座(11)的部分为挡肩部(211);所述基座(11)面对所述挡肩部(211)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111);所述第一导向面(111)为斜面,其上端位于所述装夹部(21)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位置的外侧,其下端位于所述装夹部(21)处于所述第一工位时位置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部(21)面对所述基座(11)的部分为挡肩部(211);所述基座(11)面对所述挡肩部(211)的侧面为第一导向面(111);所述第一导向面(111)为所述装夹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挡肩部(211)位移形成的轨迹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面(14)与所述基板侧面(12)通过第二导向面(131)相交,所述第二导向面(131)为所述装夹件(2)由所述第一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把持部(22)位移形成的轨迹面。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任一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件(2)为一体获得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构件;或所述装夹件(2)为所述把持部(22)、所述枢轴(23)与板条状的所述装夹部(21)的固定连接件,其中所述把持部(22)和所述枢轴(23)由钢丝构件制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件(2)为一体获得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构件;或所述装夹件(2)为所述把持部(22)、所述枢轴(23)与板条状的所述装夹部(21)的固定连接件,其中所述把持部(22)和所述枢轴(23)由钢丝构件制得。
7.一种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砂纸的基板(1),及
用于将所述砂纸可拆卸地装夹在所述基板(1)上的装夹件(2);所述装夹件(2)包括通过枢轴(23)联动连接的可枢转调节的把持部(22)及装夹部(21);所述装夹件(2)借助于所述把持部(22)的枢转调节而可以在夹持所述砂纸的第一工位及拆卸所述砂纸的第二工位之间转换;
所述基板(1)在其顶面(14)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23)枢接的基座(11);所述装夹件(2)的所述把持部(22)与所述装夹部(21)分设在所述基座(11)的两侧;所述基板(1)上与所述把持部(22)邻近的侧面为基板侧面(1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1)与所述基板侧面(12)之间具有一容置空间(4);所述容置空间(4)用于满足所述装夹件(2)由所述第二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一工位后,所述把持部(22)的全部位于所述基板侧面(12)内侧的空间要求;
所述基板(1)的顶面(14)与所述基板侧面(12)通过斜面(15)相交,所述斜面(15)设置在所述装夹件(2)从所述第一工位转换为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把持部(22)位移形成的轨迹面的内侧,以使所述把持部(22)可绕所述基座(11)枢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纸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件(2)为一体获得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钢丝构件;或所述装夹件(2)为所述把持部(22)、所述枢轴(23)与板条状的所述装夹部(21)的固定连接件,其中所述把持部(22)和所述枢轴(23)由钢丝构件制得。
CN2008100090888A 2008-01-28 2008-01-28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Active CN1014971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0888A CN101497175B (zh) 2008-01-28 2008-01-28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90888A CN101497175B (zh) 2008-01-28 2008-01-28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7175A CN101497175A (zh) 2009-08-05
CN101497175B true CN101497175B (zh) 2010-10-27

Family

ID=4094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90888A Active CN101497175B (zh) 2008-01-28 2008-01-28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71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1694B (zh) * 2016-07-26 2018-07-20 锐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CN107775500B (zh) * 2016-08-31 2019-06-14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砂光机
CN108015670A (zh) * 2016-10-28 2018-05-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砂光机底板、砂光机及砂光机底板制造方法
CN113601358B (zh) * 2021-08-30 2022-06-17 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机砂纸自动装卸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964A (en) * 1980-04-14 1982-05-25 Evidio Martinez Sanding device
CN2085282U (zh) * 1991-03-09 1991-09-25 吴仲培 微型磨光机
DE20003064U1 (de) * 2000-02-19 2000-04-20 Festo Tooltechnic Gmbh & Co Handschleifmaschine
CN1572421A (zh) * 2003-05-26 2005-02-0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便携式磨削工具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964A (en) * 1980-04-14 1982-05-25 Evidio Martinez Sanding device
CN2085282U (zh) * 1991-03-09 1991-09-25 吴仲培 微型磨光机
DE20003064U1 (de) * 2000-02-19 2000-04-20 Festo Tooltechnic Gmbh & Co Handschleifmaschine
CN1572421A (zh) * 2003-05-26 2005-02-02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便携式磨削工具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9-207060A 1997.08.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7175A (zh) 2009-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7175B (zh) 砂光机的砂纸夹持结构
CN208962034U (zh) 一种可形变的机械手夹持装置
CN109732303A (zh) 一种自适应工件夹持翻转机构
CN208945423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焊接装置
CN204747876U (zh) 电瓶车的方向把焊接工装
KR20190002311U (ko) 블라스팅 장치
CN205976788U (zh) 一种门锁
CN208241280U (zh) 一种组合式电缆支架
CN206029560U (zh) 自动抛光设备
CN106064343B (zh) 自动抛光设备
CN205869782U (zh) 一种燃油箱用焊接设备
CN203975796U (zh) 筒体变位器
CN211283457U (zh) 一种汽轮机转子起吊装置
CN207735482U (zh) 一种机翼上蒙皮模具支架
CN210849697U (zh) 一种钻杆接头抛光装置
CN204470895U (zh) 一种可翻转的夹具
CN210655814U (zh) 一种方便吊装的发动机吊具
CN21931046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焊接的可翻转固定夹具
CN206029570U (zh) 自动抛光设备
CN207787938U (zh) 一种门式埋弧焊机长边旋转托架
CN210335992U (zh) 一种筒状工件用快速夹紧装置
CN214818575U (zh) 一种新型用于液晶面板生产加工的柔性夹持装置
CN206046951U (zh) 一种用于接触导线切割的无损切刀
CN211992585U (zh) 一种双油缸夹持机构
CN109664207A (zh) 光板刀片喷砂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