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47B - 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47B CN1014947B CN89108310A CN89108310A CN1014947B CN 1014947 B CN1014947 B CN 1014947B CN 89108310 A CN89108310 A CN 89108310A CN 89108310 A CN89108310 A CN 89108310A CN 1014947 B CN1014947 B CN 10149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power
- active power
- control
- direct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101100269674 Mus musculus Alyref2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101100537098 Mus musculus Alyref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01150095908 apex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01000585359 Homo sapiens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0 protein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2100029860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20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8090000237 interleukin-24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001139126 Homo sapiens Krueppel-like factor 6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1000661816 Homo sapiens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18 protein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1000661807 Homo sapiens Suppressor of tumorigenicity 14 protein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02100036467 Protein delta homolog 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12
- 101150102995 dlk-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9
- 101150021662 PDP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8
- 101710119301 Protein delta homolog 1 Protein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ctifi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一个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910以调节转换器110,210和交流系统100,200之间交换的有功功率等于一个预定的有功功率基准值;一个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920,以调节直流电路的直流电压Ed等于一个预定的直流电压基准值。当一个来自每个转换器的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910的输出信号PAPR是作为来自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920的输出信号的上限值,每个转换器1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设定≥转换器2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它利用电压源型自激功率转换器在交流电力系统之间进行功率交换。
常规的装置有以下缺陷,假定两个功率转换器通过一个直流电路而相互连接,并且其中一个用于调节直流连接电路的直流电压的转换器由于,如故障,而停止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用于调节有功功率的转换器,尽管在其本身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交流系统之间仍可以进行无功功率交换,则也必须停止工作。请注意即使另一个用于调节有功功率的转换器停止了工作,用于调节直流电压的转换器在直流连接电路中的直流电流被置于零的一个工作点仍可以继续工作,并且在转换器和与其相连的交流系统之间仍可以进行无功功率交换。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电源连接系统控制装置,其中功率转换器通过一个直流端子或直流线路而相互连接,从而在转换器之间进行有功功率交换,并且,即使其中一个转换器突然停止工作,其余的转换器仍可以继续稳定地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了下面的结构。
一个连接系统,其中功率转换器通过一个直流电路(一个直流端子或直流线路)相互连接从而在转换器之间进行有功功率交换,它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在每个转换器与其交流系统之间交换的有功功率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用于调节在转换器与交流系统之间交换的有功功率使之达到一个预定的有功功率基准值的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和一个用于调节直流电路的直流电压使之达到一个预定的直流电压基准值的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当用于进行连接操作的来自每一个转换器的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的,输出信号(PAPR)被作为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的上限值输入时,使一个转换器(1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其余转换器(2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Edp1≥Edp2)并且调节有功功率和直流电压。当用于进行连接操作的,来自每一个转换器的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的输出信号(PAPR)被作为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输入时,使一个功率转换器(1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设定为等于或小于其余功率转换器(210)的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Edp1≤Edp2),从而进行上述两个控制操作。
3.一种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它由多个通过一个直流电路(Ed-Ld)连接在一起的功率转换器(110,210,310)构成,一个上述功率转换器(110)包括:
第一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用来在一个第一交流电力系统(1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
第一功率检测装置(71,73),用来检测在上述第一交流电力系统(1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交换后的电功率的第一有功功率(P);
第一电压检测装置(72),用来检测上述直流电路(Ed-Ld)的第一直流电压(Ed);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用来基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的任意一个对上述第一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的功率交换操作进行控制;以及
第一确定装置(92,93),用来根据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对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的相对幅值确定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所采用来进行控制的是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还是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
图1是一个电路图,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一个电路结构,其中一个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APR)的一个输出限定一个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的上限(或下限)值;
图2是一个当一个转换器(1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高于另一个转换器(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2)时,说明图1(或图14)中装置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当一个转换器(1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低于另一个转换器(210)的直流基
准电压(Edp2)时,说明图1(或图13)中装置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其中三个功率转换器的直流电路相互并联连接;
图5A至图5C表示对图4的修改;
图6表明当第一个转换器(1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高于第二个转换器(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2),且第二个转换器(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2)高于第三个转换器(3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3)时,图4中装置的工作情况;
图7是一个电路图,说明一种电压源型自激功率转换器;
图8是一个电路图,表示构成图7所示转换器的一种逆变器主电路的电路结构;
图9是一个电路图,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电路结构,用来手动控制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的上限和/或下限值;
图10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在图1实施例的另一个电路结构中的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由模拟电路构成;
图11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在图1实施例的另一个电路结构中,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由计算机控制电路构成;
图12是一个流程图,表示图11所示计算机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程序;以及
图13是一个电路图,表示一个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实施例的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其中,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APR)和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的输出被转换并且选出。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同样的或功能相同的部件用同样的或类似标号表示,从而简化描述。
图7是一个电路图,说明一种电压源型自激功率转换器(以下简称转换器),图8是一个电路图,表明构成该转换器的一种逆变器主电路的电路结构。
参照图7和图8,标号10表示一个逆变器;20表示一个直流电容器;30表示一个连接电抗器;40表示一个耦合变压器。这些电路构成了转换器1000。标号50表示一个直流电源;100表示一个交流电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在图8中,参考符号GU,GV,GW,GX,GY和GZ表示门关断闸流晶体管(以下简称GTOS),其中每一个是一种可控整流元件:DU,DV,DW,DX,DY,DZ表示二极管。参考符号PT和NT表示直流端子:R·S和T表示交流端子。
在图7中,通过连接电抗器30和耦合变压器40将包括逆变器10和直流电容器20的逆变器主电路连接到系统100来控制功率的工作原理已在日本电力工程研究所,半导体功率转换系统技术研究委员会所著《半导体功率转换器》一书(1987年3月31日第一版)第216-220页中公开,因此,该原理的说明恕不赘述。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电路结构。
参照图1,同样的标号表明与图7中功能相同的部件。标号60表示一个直流电抗器;71表示一个变流器;72表示一个直流电压检测器;73表示一个有功功率检测器;81表示一个门控制器;82表示一个无功功率基准值设定电路。标号91表示误差信号放大器;94表示一个减法器;96表示一个有功功率基准值设定电路。上述电路91,94和96构成了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910(以下简称APR)。标号92表示一个误差信号放大器,95表示一个减法器;97表示一个直流电压基准值设定电路。上述电路92,95和97构成了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920(以下简称AVR)。标号100和200表示交流系统;110和210表示转换器。标号90表示有功功率控制器。
下面描述APR的输出信号(PAPR)被用作AVR的输出信号(pref)的上限值的情况。
转换器110和210分别具有有功功率控制器90,用于实现同样的功能。每一个有功功率控制器90均由APR910和AVR920构成。
APR910输出有功功率指令PAPR作为AVR920输出信号(pref)的上限值,从而控制有功功率检测器73的有功功率P,使之与有功功率基准值Pdp相等。
当使直流电压检测器72的直流电压Ed与直流基准电压Edp进行比较的误差信号值295小于有功功率指令PAPR时,AVR920将误差信号值e95
输出至门控制器81作为有功功率指令Pref。当误差信号值e95大于有功功率指令PAPR,AVR920输出有功功率指令PAPR至门控制器81,作为有功功率指令Pref。
门控制电路81响应于有功功率指令Pref以及无功功率基准值设定电路82中的无功功率指令Qref,输出门信号e81以决定逆变器10导通时间的长短。
在转换器110和210中,有功功率基准值Pdp、直流基准电压Edp、无功功率基准值Qref以及有功功率指令Pref通常是互不相同的。为此,我们假定转换器110中的信号Pdp,Edp,Qref和Pref分别为Pdp1,Edp1,Qref1和Pref1,转换器210中的信号Pdp,Edp,Qref和Pref分别为Pdp2,Edp2,Qref2和Pref2。
尽管直流基准电压Edp1可以较小,但是,在这里假定设定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大于直流基准电压Edp2时,下面将参照图2对图1实施例的功能进行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设定同样的正值作为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Pdp2。
在图2中,纵坐标表示直流电压Ed,横坐标表示由转换器110流向转换器210的正向直流电流Id,实线α和虚线β分别表示转换器110和210的工作状态。
下面描述表示转换器110工作状态的实线α。当直流电流Id由一个负值变为一个正值时,转换器110的一个工作点通过点Z1由点a直线移至点b。这时,转换器110的APR910中,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为正值。为此,有功功率指令PAPR由APR910输出作为AVR920输出信号的上限值,从而一条由直流电压Ed与电流Id之积所代表的并且通过点b,x和c的曲线即作为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
当图2中的工作点刚要通过点Z1由点a到达点b之前,设定有功功率P等于或小于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因此,转换器110中减法器94输出的误差信号e94为正值。所以,通过放大器91的放大功能,误差信号放大器91输出一个值(有功功率指令值PAPR)。该值大于通过由AVR920控制直流电压Ed使之等于直流基准电压Edp1所获得的一个值。更确切地说,通过控制直流电压Ed使之等于直流基准电压Edp1所获得的误差信号e95的值小于AVR920输出信号的上限值。因此,误差信号e95的值输出到门控制器81作为信号Pref1。
下面描述图2中通过点X由点上移至点c的工作状态。当转换器110向转换器210提供的直流电流等于或小于在点b的直流电流时,在转换器110中由AVR920控制器的值Pref1将大于作为APR910输出信号的有功功率指令PAPR,它被输入作为值Pref1的上限值。更确切地说,当作为上限值的有功功率指令PAPR被输出至门控制器81作为有功功率指令Pref1时,工作从点b移至点c进行(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使直流电压Ed与直流基准电压Edp1相等的自动直流电压调节不工作。
如上所述,当直流电流Id由一个负值增加为一个正值时,转换器110工作,使得图2中工作点通过Z1由点a达到点b,并且通过点X从点b到点c。
下面描述代表转换器210工作的虚线β。
在图2中,从转换器110向210提供的直流电流Id为正值。这表示转换器110将系统100的有功功率P提供给转换器210的工作状态也设定为正值。这也表示转换器将交流电源变为直流电源的工作,也即所谓正向转换工作。相反地,转换器将直流电源变为交流电源的工作称作反向转换。当转换器110进行反向转换时,直流电流Id为负值。
当转换器110进行正向转换时,转换器210进行反向转换,当转换器110进行反向转换时,转换器210进行正向转换。换句话说,在转换器110和210中,正向转换和反向转换交替进行。因此在图2中,假定在转换器210中的直流电流Id从转换器210至110的方向为正向,转换器210的工作状态在图2中由虚线β表示。
转换器210中的一个直流基准电压值为Edp2。因此,当转换器210中的直流电流Id由一个负值增至为一个正值时,转换器210的工作点通过转换器210中AVR920的作用经点Z2由点a1移至点b1。当直流电流Id进一步增加时,转换器210的工作点通过转换器210中APR910的作用在一条曲线(功率调节曲线)上由点b1移至点c1,其中,直流电压Ed与电流Id之积等于有功功率
Pdp2。
尽管转换器110和210的工作状况已参照图2进行了描述,但它们相互连接进行有功功率交换。
当转换器110和210分别进行图2所示的实践α和虚线β所代表的工作时,则在图2中点X(线α与β交叉点)处进行工作。由于转换器110试图将直流电压Ed增至基准电压值Edp1,转换器210试图将直流电压Ed减至基准电压值Edp2,则转换器110和210试图增加转换器110向210提供的直流电流Id。然而,由于转换器110的有功功率设定值Pref1为正值,转换器210将其工作点移至直流电压Ed被减至基准电压值Edp2的点X。所以,转换器210在点X通过AVR910的功能被驱动。在这种状态下,直流电压Ed作为基准电压值Edp2,有功功率从转换器110向210提供。
即使转换器110和210在图2点X被驱动时转换器110停止工作,由于转换器110的直流电流Id被置零,转换器210仍可将其工作点移至点Z2以继续工作。即使转换器210停止工作,由于向转换器210提供的电流被置零,转换器110仍可将其工作点移至点Z1以继续工作。
这代表了一种效果:即使两个相互连接的转换器之一停止了工作,另一个转换器仍可在转换器与一个系统(图1中100或200)之间交换无功功率。
图1中的虚线用来说明当APR910的一个输出被输入作为AVR920输出信号的下限值时,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3说明该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设定转换器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2大于转换器1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为了描述方便起见,转换器110和210的有功功率Pdp1和Pdp2均为负值。在图3中,实线α*代表转换器110的工作,虚线β*代表转换器210的工作。
在图3中,当两个转换器110和210均被驱动时,点y作为一个工作点,当转换器210损坏时,转换器110可在点Z1被驱动。当转换器110损坏时,转换器210可在点Z2被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个相互连接的转换器之一停止了工作,另一个转换器可在其与系统之间交换无功功率。
图4是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电路图,该电路图表示一个包括三个转换器的连接系统。该三个转换器通过T1至T3的端子而相互关联,进行有功功率交换。图6说明图4中转换器的工作状态。
与图1中相同的图4中的标号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标号300表示第三个交流系统:310表示一个转换器。转换器310可以与图1中转换器110或210具有相同的电路结构。设定有功功率基准值Pdp为Pdp3,直流基准电压Edp为Edp3,无功功率基准值Qref为Qref3。
图6表示一种状态,其中在转换器110,210和310中每一个APR(910)的一个输出信号被输入作为每一个AVR(920)输出信号(Pref)的一个上限值,设定直流基准电压为Edp1>Edp2>Edp3,并且设定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Pdp2和Pdp3均为正值。
在图6中,实践α**表示转换器110的工作状态,虚线β**表示转换器210的工作状态,单点划线γ**表示转换器310的工作。如图2同样的方式,在转换器310中,直流基准电压Edp设定为最小值,直流电流Id的方向与转换器110和210中的直流电流Id的方向相反。
当转换器110,210和310相互连接并被驱动时,转换器110的一个工作点是点X1,并且进行正向转换以提供直流电流Id1。转换器210的一个工作点是点X2,并且进行正向转换以提供直流电流Id2。转换器310保持直流电压Ed值为Edp3,并进行反向转换以获得直流电流Id3,Id3为Id1和Id2之和。直流线路中的有功功率由直流电流乘以直流电压表示。更确切地说,通过下面公式得出从转换器310向系统300提供的有功功率P为提供的。
P=(id1+Id2)×Edp3……(1)
即使转换器110在驱动状态下损坏,转换器210和310在点X2仍可继续工作。即使转换器210停止了工作,转换器110和310仍可在点X1被驱动。如果转换器310停止工作,转换器110和210的工作情况如图2所示。因此,图2中的点X即作为一个工作点。
例如,如果转换器310停止其工作,转换器210的工作状态则由正向转换变为反向转换。为防止这种变化,采用了一些方法。一种方法是将转换
器110和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设定为Edp1。因此,即使转换器310停止工作,两个转换器110和210均工作,通过转换器110和210的AVRs(920)的作用将直流电压Ed设定为Edp1。转换器之间不交换有功功率P,但仍可在转换器110与系统100之间或转换器210与系统200之间继续交换无功功率。
图5A至5C表示图4所示实施例的修改,图5A所表示的情况是图4中的交流系统200由负载200A,如一个三相马达所取代。图5B所表示的情况是图4中的转换器310被直流/直流转换器310B代替,并且负载300B,如一个直流马达,与其相连接。在图5C中,用于驱动负载200C,如一个直流马达的直流/直流转换器210C取代了图4中的转换器210,并且直流电源系统300C,如一个电池,取代了转换器310。
图9表示一个实施例,其中连接系统的操作者可以在通过有功功率监测器130监测交流系统100(或200)的有功功率时,手动设定AVR92上限值LX或下限值LN。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正常方式下,如图1所示实施例,设定电路92X或92N被伺服控制,跟踪由监测器130监测的有功功率指令值PAPR,并且上限值LX或下限值LN可以自动设定。图9所示实施例可以由操作者手动设定操作,然而,该实施例还可以表示一种特殊的上限值LX或下限值LN的设定操作,该上限值或下限值由自动设定的上限值LX或下限值LN变化而来。
图10表示AVR92的一个详细电路结构。AVR92具有一个比例和积分型转换功能(KP+KI/s)(其中s是一个Laplace算子)。AVR92具有可以外部确定其输出Pref的上限值LX或下限值LN的功能。AVR92对减法器95的输出信号e95的值EPR进行比例和积分运算以输出在上限值LX和下限值LN之间的有功功率指令Pref。
当图10中AVR92加在图1的电路上时,响应于APR的输出信号PAPR,控制比例和积分运算的上限值LX。在这种情况下,LX=PAPR,并且比例和积分运算的下限值LN被固定在一个预定值。另一方面,当比例和积分运算的下限值LN响应于APR的输出信号PAPR而被控制时,LN=PAPR,并且比例和积分运算的上限值被固定在一个预定值。
图11表示由采用一个计算机构成图10中的AVR92时的硬件。图12中的流程图表示图11中由CPU执行的软件程序的电路结构。
直流电压检测器72的模拟输出Ed通过A/D转换器121输入至CPU120,模拟直流基准电压Edp通过A/D转换器122输入至CPU120,并且一个APR的模拟输出PAPR通过A/D转换器123输入至CPU120。CPU120执行图12所示的软件程序。执行软件程序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数字数据Pref)被储存在存储器125中,并且最终结果通过D/A转换器124转换成为模拟有功功率指令Pref。
CPU120按计时器126所给定的每一个工作周期Ts来执行软件程序。
更确切地说,当由计时器126进行启动操作时,CPU120分别从A/D转换器121至123(ST10)取出三个数据Ed,Edp和PAPR。如果当时计时器126所进行的启动操作的次数为n,则(EPRa=Edp-Ed)由CPU120计算(ST12),表示当时直流电压控制的误差。
然后,由CPU120用一个差分方程进行下面的计算:
Pref·n=Pref·n-1+Kp·(ERRn-ERRn-1)+KI·Ts·ERRn…(2)
其中,Pref·n为当时的Pref,Pref-n-1为先前计算的Pref,KP和KI分别为比例加积分运算中的比例常数和积分常数,Ts为CPU120的运算周期。
图1中的实施例作为例子时,比例加积分运算的下限值LN预先确定,并且在ST10取出的数据PAPR作为比例和积分运算(ST16)的上限值LX。
如此获得的三个值中(预先确定的下限值LN,ST14计算的值Pref·n,以及ST16中所用的值PAPR),具有中间值的一个值被用作新值Pref·n(ST18)。
然后,该新值Pref·n=Pref(ST20),Pref·n=Pref·n-1(ST22),并且当时的一个误差ERRn=ERRn-1(ST24)。然后在ST20所获得的数据Pref被输出(ST26)。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3中
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
下面描述选择器93设定选择输入(PAPR,PAVR)的一个最小值的情况。
转换器110和210分别包括具有同样功能的有功功率控制装置90。每一个该控制装置90均由自动有功功率调节器(APR)910,自动直流电压调节器(AVR)920和选择器93构成。APR910输出有功功率检测器73的有功功率P,使之与有功功率基准值Pdp相等。AVR920输出PAVR至选择器93,并且控制来自直流电压检测器72的直流电压Ed,使之与直流基准电压Edp相等。
选择器93比较PAPR与PAVR,并且选择一个具有最小值的指令,将该选择的指令输出至门控制器81作为有功功率指令Pref。
门控制器81输出一个用于确定逆变器10的激励周期宽度的门信号,响应于有功功率指令Pref和来自无功功率基准值设定电路82的无功功率指令Qref。
在转换器110中,数据Pdp,Edp,Qref,和Pref分别称为Pdp1,Edp1,Qref1和Pref1。在转换器210中,数据Pdp,Edp,Qref和Pref分别被设定为Pdp2,Edp2,Qref2和Pref2。
尽管直流基准电压Edp1或Edp2可以较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直流基准电压Edp2设定为大于直流基准电压Edp2。在这种情况下,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Pdp2具有相同的正值。
图13中实施例的工作示于图2。
下面参照图3描述图13中选择器93设定选择一个最大值时的工作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假定转换器2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2设定大于转换器110的直流基准电压Edp1。为了便于描述,设定转换器110和210的有功功率基准Pdp1和Pdp2均为负。
在图3中,实线α*表示转换器110的工作状态,虚线β*表示转换器210的工作状态。在图3中,当两上转换器110和210同时被驱动时,点y作为工作点。转换器110在转换器210损坏时仍可在点Z1被驱动,并且转换器210在转换器110损坏时仍可在点Z2被驱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两个相互连接的转换器之一损坏时,其余的一个仍可被驱动,在其与系统之间交换无功功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一个进行连接操作的转换器由于,如故障,而停止工作,另一个转换器仍可无间断地被驱动。
尽管进行连接操作的两个转换器之一损坏的情况已经在上面描述,即使只有一个转换器可以运行,该转换器的工作仍可继续。
Claims (16)
1、一种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它由多个通过一个直流电路(Ed-Ld)连接在一起的功率转换器(110,210,310)构成,一个上述功率转换器(110)包括:
第一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用来在一个第一交流电力系统(1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
第一功率检测装置(71,73),用来检测在上述第一交流电力系统(1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交换后的电功率的第一有功功率(P):
第一电压检测装置(72),用来检测上述直流电路(Ed-Ld)的第一直流电压(Ed):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用来基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的任意一个对上述第一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的功率交换操作进行控制;以及
第一确定装置(92,93),用来根据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对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的相对幅值确定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所采用来进行控制的是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还是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功率转换器的另一个(210)包括:
第二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用来在一个第二交流电力系统(2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进行电功率交换:
第二功率检测装置(71,73)用来检测在上述第二交流电力系统(2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交换后的第二有功功率(P):
第二电压检测装置(72),有来检测上述直流电路(Ed-Ld)的第二直流电压(Ed);
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用来基于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和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的任意一个对上述第二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的功率交换操作进行控制;以及
第二确定装置(92,93),用来根据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对于上述第二有功功率的相对幅值,确定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所采用来进行控制的是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还是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功率转换器包括:
第三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用来在一个第三电力系统(3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进行功率交换:
第三功率检测装置(71,73),用来检测在上述第三交流电力系统(300)和上述直流电路(Ed-Ld)之间交换后电功率的第三有功功率(P):
第三电压检测装置(72),用来检测上述直流电路(Ed-Ld)的第三直流电压(Ed):
第三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用来基于上述第三有功功率(P)和上述第三直流电压(Ed)的任意一个来控制上述第三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的功率交换操作;以及
第三确定装置(92,93),用来根据上述第三直流电压(Ed)对于上述第三有功功率(P)的相对幅值确定上述第三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所采用进行控制的是上述第三有功功率(P)还是上述第三电压(E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来根据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根据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93)包括:
用于产生具有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装置,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幅值依赖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并且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被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采用进行控制;
(c)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二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二有功功率基准值(pdp2)和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二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二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和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
(d)上述第二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一个与上述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的装置,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的幅值依赖于上述第二有功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被用于上述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e)上述第三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三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三有功功率基准值(pdp3)和第三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三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第三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第三直流电压基准值(Edp3)和上述第三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三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以及
(f)上述第三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与上述第三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三功率指令信号(Pref3)装置(92),上述第三功率指令信号(Ppref3的幅值依赖于上述第三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上述第三功率指令信号(Pref3)被用于上述第三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Edp2,Edp3)的至少二个与另外一个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与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装置,上述第一功率指示信号的幅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所确定的上限,以及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c)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二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二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二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第二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第二电压基准值(Edp2)和第二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以及
(d)上述第二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一个与上述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装置,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的幅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二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值所确定的上限,以及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被用于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设定为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来根据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来根据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装置,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幅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值所确定的下限,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c)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二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二有功功率(Pdp2)和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二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二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一个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和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以及
(d)上述第二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与上述第二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的装置(92),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的幅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二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所确定的下限,上述第二功率指令信号(Pref2)被用于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以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直流基准值(Edp1)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上述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一个第一有功功率基准(Pdp1)与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以及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2,95),用于根据一个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3)包括:选择一个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较小一个的装置,所选择的指令(PAPR或PAVR)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c)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二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二有功功率基准值(pdp2)和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二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以及
第二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2,95),用于根据上述第二直流电压(Ed)和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之差,产生一个第二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PR),其中的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等于或小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参考值(Edp1),以及
(d)上述第二确定装置(93)包括:
用于选择第二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和上述第二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中较小的一个的装置,所选的指令(PAPR或PAVR)被用在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有功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以及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2,95),用于根据一个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3)包括:
选择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的较大一个的装置,所选择的指令(PAPR或PAVR)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c)上述第二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二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第二有功功率基准值(Pdp2)和上述第二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二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以及第二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2,95)用于根据第二直流电压(Ed)和一个等于或大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的上述第二直流电压基准值(Edp2)之差产生一个第二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以及
(d)上述第二确定装置(93)包括:
用于选择上述第二有功功率控制指令(PAPR)和上述直流电压控制指令(PAVR)的较大一个的装置,上述所选择的指令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有功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一个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一个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以及
(b)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具有一个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对应值的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装置(92),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的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所确定的上限,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产生装置(92)包括一个比例和积分放大器,它具有一个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极限值,用于放大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或ERR)以产生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a)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装置(91,94),用于根据一个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第一电压控制电路装置(95),用于根据一个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差产生一个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以及
(d)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93)包括:
产生一个具有一个与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相应的幅值的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装置(92),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的幅值具有一个由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幅值所确定的下限,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被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以进行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产生装置(92)包括一个比例和积分放大器,它具有一个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的极限值,用于放大上述第一直流电压控制信号(e95或ERR)以产生上述第一功率指令信号(Pref1)。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功率交换控制装置(90)包括:
第一功率控制电路(91,94),用于根据一个第一有功功率基准值(Pdp1)和上述第一有功功率(P)之差产生一个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以及
上述第一确定装置(92)包括计算机装置(120)用于进行每个预定工作周期的下列步骤:
(ST10)取出一个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以及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
(ST12)检测上述第一直流电压基准值(Edp1)和上述第一直流电压(Ed)之间存在的差(ERRn):
(ST14)计算(ⅰ)上一个功率指令(Pref·n-1),(ⅱ)由一个预定的比例常数(Kp)修改上述存在差(ERRn)的变化(ERRn-ERRn-1)获得的第一值(Kp*(ERRn-ERRn-1)),(ⅲ)由一个预定积分常数(Kl)以及预定积分周期(Ts)修正上述现存差(ERRn)获得一个第二值(Kl*Ts*ERRn)之和(Pref·n)
(ST16)设定上述第一有功功率控制信号(PAPR)作为上述和(pref·n)的一个上限值(LX)和上述和(Pref·n)的下限值(LN)之一任何一个:
(ST18)选择一个上述上限值(LX),上述和(Pref·n)和上述下限值(LN)的中间值(Pref·n):
(ST20)设定上述中间值(Pref·n)作为一个有功功率指令(Pref):
(ST22)设定上述中间值(Pref·n)作为上述上一个功率指令(Pref·n-1);
(ST24)设定上述现存差(ERRn)作为上一个差(ERRn-1),该差用于上述预定工作周期的下一个周期:
(ST26)输出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功率交换装置(10-40,60,81)的功率交换操作的上述有功功率指令(Pre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7934/88 | 1988-11-02 | ||
JP63277934A JP2635725B2 (ja) | 1988-11-02 | 1988-11-02 | 系統直流連系装置の制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3592A CN1043592A (zh) | 1990-07-04 |
CN1014947B true CN1014947B (zh) | 1991-11-27 |
Family
ID=1759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9108310A Expired CN1014947B (zh) | 1988-11-02 | 1989-11-02 | 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010467A (zh) |
EP (1) | EP0367247B1 (zh) |
JP (1) | JP2635725B2 (zh) |
CN (1) | CN1014947B (zh) |
CA (1) | CA2001854C (zh) |
DE (1) | DE68915936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65398B2 (ja) * | 1992-01-30 | 2002-03-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直流送電装置の制御装置 |
JP3150437B2 (ja) * | 1992-08-17 | 2001-03-26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直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
JP3212738B2 (ja) * | 1993-03-10 | 2001-09-25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電圧形自励式変換システム |
DE4308363C1 (de) * | 1993-03-16 | 1994-11-03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Regelanordnung zur Gleichstromübertragung sowie eine Regeleinrichrung hierzu |
DE4420600C1 (de) * | 1994-06-13 | 1995-11-16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Gleichstromübertragung |
JP3311214B2 (ja) * | 1995-09-05 | 2002-08-05 |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
US5798633A (en) * | 1996-07-26 | 1998-08-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Battery energy storage 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 |
SE520851C2 (sv) * | 1997-03-24 | 2003-09-02 | Abb Ab | Anläggning för överföring av elektrisk effekt via likspänningsnät för högspänd likström |
SE518306C2 (sv) * | 1997-03-24 | 2002-09-24 | Abb Ab | Anordning vid spänningsstyva omriktaranordningar |
SE514920C2 (sv) * | 1997-03-24 | 2001-05-14 | Abb Ab | Elkraftanläggning med lik- och växelspänningsnät innefattande detektering av obalanstillstånd hos strömriktare |
JP3722963B2 (ja) * | 1997-10-03 | 2005-11-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JPH11215709A (ja) * | 1998-01-20 | 1999-08-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
US20040135436A1 (en) * | 1998-04-02 | 2004-07-15 | Gilbreth Mark G | Power controller system and method |
US7800348B2 (en) * | 2007-11-21 | 2010-09-21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Motor drive with VAR compensation |
JP2011151918A (ja) * | 2010-01-20 | 2011-08-04 | Fanuc Ltd | 電源回生機能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装置 |
FR2975497B1 (fr) * | 2011-05-16 | 2013-06-28 | Centre Nat Rech Scient | Convertisseur electronique de puissance |
US9385619B2 (en) | 2012-03-28 | 2016-07-05 | Abb Technology Ag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nverter circuit |
JP6470063B2 (ja) * | 2015-02-10 | 2019-02-13 | 株式会社東芝 | 直流送電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51736A (en) * | 1979-07-23 | 1981-02-17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flow between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and a power grid |
JPS58112423A (ja) * | 1981-12-26 | 1983-07-04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力変換設備の制御方式 |
JPS60207461A (ja) * | 1984-03-29 | 1985-10-19 | Toshiba Corp | 変換装置の制御装置 |
JPS60249824A (ja) * | 1984-05-24 | 1985-12-10 | 株式会社東芝 | 交直変換装置の制御方法 |
-
1988
- 1988-11-02 JP JP63277934A patent/JP26357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
- 1989-10-31 CA CA002001854A patent/CA200185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0-31 EP EP89120226A patent/EP03672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10-31 DE DE68915936T patent/DE6891593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89-11-01 US US07/430,577 patent/US501046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11-02 CN CN89108310A patent/CN10149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367247A2 (en) | 1990-05-09 |
DE68915936D1 (de) | 1994-07-14 |
JP2635725B2 (ja) | 1997-07-30 |
EP0367247A3 (en) | 1991-07-24 |
EP0367247B1 (en) | 1994-06-08 |
CA2001854A1 (en) | 1990-05-02 |
CA2001854C (en) | 1995-07-18 |
JPH02155436A (ja) | 1990-06-14 |
DE68915936T2 (de) | 1994-09-29 |
CN1043592A (zh) | 1990-07-04 |
US5010467A (en) | 1991-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47B (zh) | 直流电源连接系统的控制装置 | |
CN1047889C (zh) | 电源变换系统的控制系统 | |
CN1035973C (zh) | 电力逆变方法及系统 | |
CN1757152A (zh) | 电源电路及提高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的方法 | |
CN1835382B (zh) | 用于节距控制能量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 |
US9768723B2 (en) | Motor drive using capacitor | |
CN1180956A (zh) | 电动机控制设备、电动机驱动设备与空调器 | |
EP1024575A3 (en) |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1360674A (zh) | 可容耐不稳定电源的电梯马达驱动 | |
CN103904959B (zh) | 多轴马达驱动系统和马达驱动设备 | |
DE19506849A1 (de) | Stromversorgungsschaltkreis für Magnetlagersystem | |
CN1046071A (zh) | 具有电流型逆变器的电力变换器 | |
JPH09233710A (ja) | 蓄電池化成用充放電装置 | |
CN112165126A (zh) | 双向变流器并联运行环流抑制自适应控制方法 | |
CN110635510A (zh) | 非并网风电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方法 | |
CN113007015A (zh) | 一种风电机组双驱电动变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700554A (zh) | 电源系统及实现均流的方法 | |
CN101030767A (zh) | 控制电路及应用该控制电路的负载系统 | |
CN1303739C (zh) | 正弦脉宽调制逆变电源的自动主从并联控制方法 | |
CN1070657C (zh) | 电动机控制器 | |
DE102017000300B4 (de) | Servomotorsteuervorrichtung zum Verringern von Leistungsspitzen | |
CN1097756C (zh) | 旋转机械的调节方法和其伺服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旋转机械 | |
CN1134721C (zh) | 将飞行器速度保持在特定速度范围内的装置 | |
JP3027891B2 (ja) | 可変速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 | |
CN111800029A (zh) | 一种电池模拟器低功耗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