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1811B -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 Google Patents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91811B
CN101491811B CN200810147714XA CN200810147714A CN101491811B CN 101491811 B CN101491811 B CN 101491811B CN 200810147714X A CN200810147714X A CN 200810147714XA CN 200810147714 A CN200810147714 A CN 200810147714A CN 101491811 B CN101491811 B CN 1014918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vy metal
soil
mushroom
precipitation
natural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7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91811A (zh
Inventor
徐恒
陈兰
辜文博
戴九洲
田秀丽
王德胜
敬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1477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918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91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918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918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中的一种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是在污染土壤上种植蕈菌,在其覆土后施用螯合剂强化蕈菌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速度和能力。采收成熟的蕈菌,将其投入沼气池进行减量处理,减量后得到沼液和沼渣。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沉淀后的沼液经检测达标后可排放,重金属沉淀和沼渣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本发明以蕈菌为生物富集器,充分利用蕈菌富集重金属离子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特点,结合螯合剂所具有的强大的活化重金属的功能,达到更高效的修复效果。后续处理采用化学沉淀、螯合沉淀等方法可从根本上拔除重金属离子,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0%~20%。

Description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的组成要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Cd)、铅(Pb)、铬(Cr)、铜(Cu)、锌(Zn)、汞(Hg)、砷(As)、镍(Ni)等是较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Cu 340万吨,Pb 500万吨,Hg约1.5万吨,Mn 1500万吨,Ni 100万吨,这些重金属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环境。在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约2500万公顷,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造成土壤质量和功能的下降,污染物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生存与健康。一旦重金属的消纳容量达到饱和,就会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定时炸弹”。发生在日本的由汞污染引起的“水俣病”和由铬污染引起的“骨痛病”事件以及在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发现重金属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得关于重金属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倍受重视。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存在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有效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就成为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非降解性及难清除性,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非常困难和昂贵,传统的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如电动修复(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土壤固化/稳定化(soil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和土壤冲洗(soil flushing)等一般只能在小范围内应用,且存在人力与财力耗费大、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易引起土壤肥力降低等缺陷,同时还可能造成地下水和其它介质的潜在污染,这些缺点导致上述技术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主流,生物修复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其中,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国家给予了大量资助,取得了一定成效。植物修复优点:易种植、富集量大、可以拔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植物修复缺点:植物生长周期长(草本1年,木本3-5年,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后续处理麻烦(焚烧是主体技术,但污染空气)、植物又不易腐烂,致使现有的植物修复技术实际上只起一个富集浓缩土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被吸收转运到植物体内后,虽然土壤中少了,但重金属离子还没有根本从环境中去除,仍然存在于环境中的植物体内,不管是焚烧还是腐烂,植物中富集的重金属离子又会回到环境或土壤中,最多起个将污染转运到其他区域的作用。
针对植物修复的不足,我们研究团队提出了用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蕈菌是指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分为肉质,木质或革质,大多属于担子菌,部分属于子囊菌。蕈菌具有以下特点:种类多、资源丰富、生长周期短、繁殖期长、生物量大、生境多样。蕈菌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蕈菌通过直接吸收空气中漂浮的重金属或通过菌丝体累积土壤基质中的重金属,例如:Cd、或Pb、或Cr、或Cu、或Zn。修复后的蕈菌很容易进行沼气减量、制浆化学沉淀后处理。
虽然蕈菌有着强大的重金属耐受和积累能力,但是土壤被重金属污染的时间较长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土壤的物化性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形态也相应发生着改变。在污染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不是存在于液相中,而是在固相上,难以移动,长期在土壤中累积并被强力固定,造成污染难以被快速有效根除。土壤中重金属的5种化学形态为:可交换态(EX)、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OX)、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蕈菌能直接利用的只有可交换态。土壤重金属的5种存在形态中,可利用态只占很小一部分(30%左右),其余形态占大多数,但是一般蕈菌很难利用或者利用的不充分。原因在于其他形态重金属在可交换态重金属被蕈菌吸收后,其解离速度很慢(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蕈菌生长速度很快,导致蕈菌没有发挥最大的吸附和积累能力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并迅速老化。所以,蕈菌对金属的修复能力不仅与其从土壤中吸收金属的速率有关,而且还与其根际通过改变pH,氧化还原电位或分泌有机物而有效减小重金属与土壤的结合力的能力有关。由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较低,难以被蕈菌吸收利用,导致蕈菌修复的效果常常受土壤中重金属低生物有效性的限制。所以,向土壤中加入移动剂即本专利所述的螯合剂来增加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浓度,可以促进蕈菌吸收和富集更多的重金属。本发明中,EDTA、低分子量有机酸等有机螯合剂被用来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以促进其向蕈菌地上部运输,提高蕈菌修复效率。螯合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扰乱重金属在土壤液相和固相中的浓度平衡,螯合剂的作用在于增加金属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对于那些极难移动的污染元素如Pb、Cu和Au,不加螯合剂释放固相中的金属供蕈菌菌丝吸取,蕈菌修复就难以达到最佳效果。施用螯合剂如EDTA,可以对一些难移动的重金属如Pb、Cu和Cd进行螯合作用或配位反应,使其形成可移动的化合物,进而被蕈菌吸收利用,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单纯蕈菌修复技术存在的蕈菌吸附能力未能最大开发利用的不足,为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快速、有效、彻底去除提供一条高效、环保、节约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是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生物量大的蕈菌,在蕈菌覆土后一次性喷洒或者分批次喷洒适量的螯合剂,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采集蕈菌的子实体,而后将采收的蕈菌投入沼气池进行沼气池厌氧微生物发酵减量处理,最终使蕈菌生物量的减量率达60%-90%,从土壤中拔出的重金属全部浓缩于沼渣与沼液中,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减量后沼液中重金属离子得到浓缩,浓度提高,会大大降低化学沉淀剂的成本,沉淀后的沼液经检测达标后可排放,重金属沉淀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对于沼渣相对于减量前大大减少,可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沼渣量大时可焚烧制砖,因减量了80%,比直接焚烧修复植物环境友好的多。
上述方案中所述蕈菌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或大球盖菇(Stropharla rugoso-annulata)、或金福菇(Tricholomagiganteum Massee)、或鸡腿蘑(Coprinus comatus),上述蕈菌生物量大、人工栽培技术成熟。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螯合剂为能活化土壤重金属的螯合剂,即人工合成的螯合剂EDTA、或NTA、或DTPA、或EGTA、或CDTA;天然的螯合剂EDDS,以及柠檬酸或苹果酸。
上述方案中所述重金属为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镉、或铅、或铬,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或铜、或钴、或镍、或锡。
上述方案中,采收的蕈菌投入沼气池进行沼气池厌氧微生物发酵减量化处理,最终使蕈菌生物量减量率达60%-90%。
上述方案中,减量后富含重金属离子的蕈菌沼液经浓缩或不经浓缩后,再采用化学沉淀法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的方法将蕈菌沼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去除。
上述方案中,化学沉淀法是指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与重金属反应生成沉淀,然后得到重金属离子化合物沉淀。
上述方案中,螯合沉淀方法是指蕈菌沼液经酸化后,加钝化螯合剂进行螯合反应,再加沉淀剂或絮凝剂得到重金属离子化合物沉淀。
上述方案中,螯合剂的施用是在蕈菌覆土后进行的,螯合剂的施用剂量依照不同的土壤性质,蕈菌种类,重金属污染状况而有所不同。
上述方案中,除了部分人工合成的螯合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比较长外,其他的螯合剂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有的能够光解,且使用剂量少,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要从土壤快速、彻底拔除重金属,可以结合蕈菌的生物修复和螯合剂的化学强化来实现。在蕈菌生长的过程中施用小剂量的具有强大活化土壤重金属功能的螯合剂,使得重金属离子从土壤颗粒上解离,形成易被蕈菌菌丝吸收的有效态,从而使蕈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快速、超量吸收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重金属的蕈菌采收后经过沼气池的生物减量化处理,蕈菌生物量减量率达60%-90%。形成的沼液和沼渣分别经过恰当的处理(如前所述),从而达到从环境中高效、快速、彻底拔除重金属。
本发明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以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的蕈菌为主要生物富集器,充分利用蕈菌耐受重金属离子能力强、可以吸附多种重金属、生长周期短(3-5月)、田间栽培蕈菌技术成熟的特点,配合使用添加螯合剂的化学措施强化蕈菌吸收重金属的速度和能力,使其在较短的生命周期内吸附积累更多的重金属,从而更好更快地拔除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0%~20%。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仅限于所述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铅(Pb)和铜(Cu)的污染土壤上种植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同时联合螯合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来强化原位富集土壤中的镉(Cd)和铅(Pb)和铜(Cu)3种重金属离子。
修复工艺过程:双孢蘑菇培养基料配制→基料发酵→双孢蘑菇菌种制备→发酵基料在土壤中铺底→双孢蘑菇菌种播种于污染土壤→双胞蘑菇覆土→在双胞蘑菇菌丝生长的土壤上施用螯合剂EDTA→双孢蘑菇生长并富集重金属→出菇采收→双胞蘑菇菌体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沼气池减量化处理→形成富集了重金属的沼液和沼渣→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沉淀后的沼液经检测达标后可排放,重金属沉淀和沼渣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
1.培养料配制、发酵与菌种制备
(1)配方:(按100m2计算)
粪草培养料:干稻麦草2000kg,干牛(猪)粪700kg,尿素30kg,菜饼100kg,磷肥50kg,石膏25kg,石灰30kg。
无粪合成料:干稻麦草2500kg,尿素30kg,复合肥20kg,菜饼200kg,石膏75kg,石灰300-50kg。
(2)堆制发酵
堆制过程:培养料预湿→建堆→翻堆→后发酵
后发酵结束后,培养料有香味无氨味,有弹性,不粘手,含水量62%(用手紧捏有水渗出而不滴为宜)。
(3)菌种制备
发酵后基料,装袋,灭菌,接入试管菌种,待菌袋长满白色菌丝。
2、播种及发菌管理
(1)播种:将培养料充分抖松抖匀后平铺于菇床上,料厚20-25cm,播种菌种量1500-1850ml/m2,先将2/3的菌种播于料面,用五个手指将菌种耙入1/3料层深,再把1/3菌种播在料面,拍平料面。
(2)发菌管理:播种后控温20-25℃,关闭门窗4天,第5天后开始适度通气,相对湿度70%左右,播后16-20天即可覆土。
3、原位覆土修复
将发好的菌,播撒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覆土总厚度3-3.5cm,保持土壤含水量18-20%。并用石灰水调节pH至中性。
4、施用螯合剂EDTA
双胞蘑菇覆土后,在土壤表层喷洒EDTA溶液。
5、后续处理
约2-3个月后,双孢蘑菇成熟。按平均亩产鲜菇3500kg,采收双孢蘑菇,将采收的菌体投入沼气池,进行沼气厌氧微生物减量化处理。减量后剩下的沼液和沼渣,总质量较减量前减少了60%-90%。
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沉淀后的沿液经检测达标后可排放,重金属沉淀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
剩余少量的沼渣则进行集中可控制的填埋,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
本例中,在含Cd和Pb和Cu的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双孢蘑菇,对其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量发现,其生物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而重金属含量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对Cd的平均富集量可达40mg/kg(干重,下同),比对照提高了43%,对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595mg/kg,比对照提高了61%,对Cu的平均富集量可达688mg/kg,比对照提高了64%。采用双孢蘑菇对一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平均富集Cd重量为14g,平均富集Pb重量为208.3g,平均富集Cu重量为240.8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本例中,应根据双孢蘑菇生长条件来安排季节和修复地点。适合我国中部、南部、东部大部分地区,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堆料,9月上旬播种,9月底覆土,10月上中旬开始采收秋菇,第二年3-4月还可采收春菇,5月中旬收菇结束,秋春两季出菇期历时约100天。由于本实施例为自然条件,一年栽培一次。
实施例二
本例是在含铜(Cu)和锌(Zn)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并且联合化学螯合剂EDDS(乙二胺二琥珀酸)来诱导富集污染土壤重金属Cu和Zn。按一般条件栽培,可达到亩产鲜菇3200kg。
本例金福菇栽培工艺:配制培养料(稻草生料)→浸草预堆→建堆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养菌→脱袋覆土→施用螯合剂EDDS→25-30天后出菇,采收。金福菇属高温菇,一般选择在3-5月份播种,5-10月份出菇。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金福菇对Cu的平均富集量可达427mg/kg(干重,下同),比对照提高了32%。对Zn的平均富集量可达641mg/kg,比对照提高了26%。采用金福菇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富集Cu136.6g,Zn205.1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实施例三
本例是在含铬(Cr)和铅(Pb)的污染土壤上种植大球盖菇(Stropharla rugoso-annulata),同时结合小分子有机酸柠檬酸的诱导强化功能来富集土壤中的金属离子铬(Cr)和铅(Pb),种植2-3个月后,大球盖菇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亩产鲜菇2800kg。收割大球盖菇,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减量化发酵处理。
本例大球盖菇栽培工艺:配制培养料(稻草生料)→浸草预堆→建堆播种与发菌管理→播种30天后,覆土→施用螯合剂柠檬酸→15-20天后出菇,采收。大球盖菇属中低温菇,适合秋春季栽种。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大球盖菇对Cr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95mg/kg,比对照提高了19%。对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60mg/kg,比对照提高了15%。采用大球盖菇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富集Cr 110.6g,Pb100.8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0%~15%。
实施例四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铅(Pb)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鸡腿蘑(Coprinuscomatus),同时联合施用EDTA和EDDS(摩尔浓度比分为1∶1;1∶2;2∶1)的强化措施来富集土壤中的镉和铅离子,种植2-3个月后,鸡腿蘑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亩产鲜菇8000kg。采收鸡腿蘑,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减量化发酵处理。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鸡腿蘑对Cd的平均富集量最高可达48mg/kg(EDTA∶EDDS=1∶2),比对照提高了60%。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482mg/kg(EDTA∶EDDS=2∶1),比对照提高了58%。采用鸡腿蘑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Cd富集量最高可达38.4g(EDTA∶EDDS=1∶2),对Pb富集量385.6g(EDTA∶EDDS=2∶1)。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实施例五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铬(Cr)和铅(Pb)的土壤上种植大孢蘑菇(Agaricus macrosporus),同时联合化学螯合剂EDTA和苹果酸(比例为1∶1)来富集土壤中的镉(Cd)离子和铬(Cr)离子和铅(Pb)离子,种植3-4个月后,大孢蘑菇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平均亩产鲜菇3500kg。采收大孢蘑菇,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微生物发酵减量化处理。
本例中大孢蘑菇的栽培技术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大孢蘑菇对Cd的平均富集量可达27mg/kg,比对照提高了25%。对Cr的平均富集量可达275mg/kg,比对照提高了40%。对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65mg/kg,比对照提高了51%。采用大孢蘑菇对一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富集Cd 9.5g,Cr 96.3g,Pb 127.8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0%~15%。
实施例六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铜(Cu)和汞(Hg)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长根菇(Oudenmansiella radicata),同时施用化学螯合剂苹果酸来强化富集土壤中的镉、铜和汞离子,种植2-3个月后,长根菇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亩产鲜菇2500kg。采收长根菇,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微生物减量发酵处理。
本例长根菇栽培工艺:配制培养料(木腐质基质)→装袋、灭菌和接种→脱袋覆土→施用螯合剂苹果酸→出菇,采收。长根菇属中高温型菌类,一般选择在6-9月播种,出菇。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长根菇对Cd的平均富集量可达29mg/kg,比对照提高了7%。对Cu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74mg/kg,比对照提高了17%。对Hg的平均富集量可达9mg/kg,比对照提高了20%。采用长根菇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Cd富集量最高可达7.3g,对Cu的富集量可达93.5g,对Hg的富集量可达2.3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0%~15%。
实施例七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铅(Pb)和铜(Cu)的污染土壤上种植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同时联合螯合剂NTA(氮川三乙酸)来强化原位富集土壤中的镉(Cd)和铅(Pb)和铜(Cu)3种重金属离子。约2-3个月后,双孢蘑菇成熟。按平均亩产鲜菇3500kg,采收双孢蘑菇,将采收的菌体投入沼气池,进行沼气厌氧微生物减量化处理。
本例中,双孢菇栽培和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双胞蘑菇对Cd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8mg/kg,比对照提高了36%,对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480mg/kg,比对照提高了30%,对Cu的平均富集量可达624mg/kg,比对照提高了49%。采用双孢蘑菇对一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平均富集Cd重量为13.3g,平均富集Pb重量为168g,平均富集Cu的重量为218.4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实施例八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铅(Pb)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鸡腿蘑(Coprinuscomatus),同时施用螯合剂DTPA(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来强化富集土壤中的镉和铅离子,种植2-3个月后,鸡腿蘑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亩产鲜菇8000kg。采收鸡腿蘑,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减量化发酵处理。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鸡腿蘑对Cd的平均富集量最高达可达52mg/kg,比对照提高了73%。Pb的平均富集量可达513mg/kg,比对照提高了68%。采用鸡腿蘑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Cd富集量最高可达41.6g,对Pb富集量达410.4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实施例九
本例是在含镉(Cd)和铜(Cu)和汞(Hg)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长根菇(Oudenmansiella radicata),同时联合施用化学螯合剂HEDTA(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的强化措施来富集土壤中的镉、铜和汞离子,种植2-3个月后,长根菇成熟,按一般条件栽培,亩产鲜菇2500kg。采收长根菇,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微生物减量发酵处理。
本例长根菇栽培工艺:配制培养料(木腐质基质)→装袋、灭菌和接种→脱袋覆土→施用螯合剂HEDTA→出菇,采收。长根菇属中高温型菌类,一般选择在6-9月播种,出菇。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长根菇对Cd的平均富集量可达38mg/kg,比对照提高了41%。Cu的平均富集量可达480mg/kg,比对照提高了50%。Hg的平均富集量可达12mg/kg,比对照提高了60%。采用长根菇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对Cd富集量最高可达9.5g,对Cu的富集量120g,对Hg富集量可达3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实施例十
本例是在含铜(Cu)和锌(Zn)的污染土壤上种植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并且联合化学螯合剂EGTA(乙二醇双四乙酸)来诱导富集污染土壤重金属Cu和Zn。按一般条件栽培,可达到亩产鲜菇3200kg。
本例金福菇栽培工艺:配制培养料(稻草生料)→浸草预堆→建堆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养菌→脱袋覆土→施用螯合剂EGTA→25-30天后出菇,采收。金福菇属高温菇,一般选择在3-5月份播种,5-10月份出菇。
本例中,后续处理同实施例一。
本例中,金福菇对Cu的平均富集量达457mg/kg,比对照提高了41%。对Zn的平均富集量可达659mg/kg,比对照提高了30%。采用金福菇对1亩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可富集Cu146.2g,Zn210.9g,土壤耕作层重金属污染年清除率可达15%~20%。

Claims (6)

1.一种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染土壤上种植对重金属具有强耐受和吸附能力的蕈菌,在其覆土栽培后施用螯合剂来强化蕈菌对重金属的吸附速度与能力,当处理地中的蕈菌成熟后,采收蕈菌子实体,将其投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微生物发酵减量处理,最终使蕈菌生物量的减量率达60%-90%,从土壤中拨出的重金属全部浓缩于沼渣与沼液中,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沉淀后的沼液经检测达标后排放,重金属沉淀和沼渣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蕈菌为生物量大且易于人工栽培的双孢蘑菇、或大孢蘑菇、或大球盖菇、或金福菇、或鸡腿蘑、或长根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螯合剂为人工合成的螯合剂EDTA、或DTPA、或EGTA、或CDTA、或HEDTA,或NTA;天然的螯合剂EDDS或小分子有机酸柠檬酸或苹果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金属为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镉、或铅、或铬以及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或铜、或钴、或镍、或锡、或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蕈菌采收后,投入沼气池进行减量化处理,最终使蕈菌生物量减量率达60%-90%,减量后得到沼液和沼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气减量后得到的沼液采用化学沉淀或使用钝化螯合剂螯合沉淀,析出重金属,沉淀后的沼液经检测达标后排放,重金属沉淀和沼渣采用可控制的集中填埋。
CN200810147714XA 2008-11-28 2008-11-28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18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714XA CN101491811B (zh) 2008-11-28 2008-11-28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714XA CN101491811B (zh) 2008-11-28 2008-11-28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1811A CN101491811A (zh) 2009-07-29
CN101491811B true CN101491811B (zh) 2011-01-26

Family

ID=4092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7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1811B (zh) 2008-11-28 2008-11-28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918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472A (zh) * 2012-05-04 2012-08-15 天津师范大学 采用氨羧螯合剂协同黑麦草修复堆肥基质重金属的方法
CN102630474B (zh) * 2012-05-04 2013-11-20 天津师范大学 采用废弃物隔层的nta修复垃圾堆肥重金属的方法
CN102640648B (zh) * 2012-05-04 2014-04-23 天津师范大学 Nta提高垃圾堆肥基质高羊茅草皮建植效果的方法
CN102989757B (zh) * 2012-12-21 2014-04-02 南开大学 一种利用野古草植物修复锡污染土壤和浅水水体的方法
CN104096710B (zh) * 2014-07-02 2016-03-30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培养紫纹羽卷担菌菌皮原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CN104772329A (zh) * 2015-04-07 2015-07-15 清华大学 一种超声波强化有机酸淋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4986843B (zh) * 2015-06-18 2017-07-07 南京大学 复合型重金属Cu2+螯合剂及其应用
CN107238649A (zh) * 2016-04-10 2017-10-10 深圳多元拓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农田土壤重金属原位检测及螯合捕集治理装置及其应用
CN106475405A (zh) * 2016-11-30 2017-03-08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生物炭和螯合剂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8644A (zh) * 2007-07-17 2007-12-19 四川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蕈菌修复技术
CN101088641A (zh) * 2007-07-17 2007-12-19 四川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双孢蘑菇修复技术
CN101130134A (zh) * 2007-07-17 2008-02-27 四川大学 利用蕈菌处理高富集重金属植物的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8644A (zh) * 2007-07-17 2007-12-19 四川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蕈菌修复技术
CN101088641A (zh) * 2007-07-17 2007-12-19 四川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双孢蘑菇修复技术
CN101130134A (zh) * 2007-07-17 2008-02-27 四川大学 利用蕈菌处理高富集重金属植物的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宝利等.植物修复的促进措施及根际微生物的作用.《环境保护科学》.2006,第32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91811A (zh)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811B (zh) 螯合剂强化蕈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CN101928179B (zh) 一种具有土壤修复功效的缓释肥料及土壤污染修复方法
CN101088645B (zh)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菌-草修复技术
Larney et al. The role of organic amendments in soil reclamation: A review
US20190300407A1 (en) Biological Floc and Uses Thereof, for example, in Sludge Innocent Treatment and Industrial Water Purification Treatment
CN107400512B (zh) 一种植物修复活化剂以及针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07673927A (zh) 一种水稻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7542B (zh) 含有植物促生菌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33123A (zh) 城市生活污泥资源化工艺
CN102640590A (zh) 应用丛枝菌根真菌技术恢复稀土尾矿植被的方法
CN101481666B (zh) 植物促生菌、含有植物促生菌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1369A (zh) 一种生物碳菌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236685B (zh) 一种利用污泥生产γ-聚谷氨酸有机肥的方法
CN102204435A (zh) 草原生态系统铁尾矿废弃地植被的丛枝菌根真菌恢复方法
CN106967435A (zh) 一种多功能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31649B (zh) 一种阻控小白菜重金属砷锌累积的土壤改良剂
CN101402099A (zh) 象草与蕈菌轮作联合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2728610A (zh)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强化蕈菌富集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CN101695711B (zh) 一种适用于土壤砷的化学固定材料及用途
CN101828512B (zh) 利用湖泊底泥和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
Chandra Organic manures
CN107442566A (zh) 一种利用景天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方法
CN101492697A (zh) 用蕈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生物后处理技术
CN101088641A (zh)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双孢蘑菇修复技术
KUMAR et al. INTEGRATED NUTRIENT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