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4266A -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4266A
CN101484266A CNA2006800553605A CN200680055360A CN101484266A CN 101484266 A CN101484266 A CN 101484266A CN A2006800553605 A CNA2006800553605 A CN A2006800553605A CN 200680055360 A CN200680055360 A CN 200680055360A CN 101484266 A CN101484266 A CN 101484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friction welded
parts
friction
weld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53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4266B (zh
Inventor
水口兴
角慎一郎
中仓和宏
望月浩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Nikkeikin Aluminum 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8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9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6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4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3/00Materials to be soldered, welded or cut
    • B23K2103/08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 B23K2103/10Aluminium or alloy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60G2206/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the arm being a radius or track or torque or steering rod or stabiliser end l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80Manufacturing procedures
    • B60G2206/82Joining
    • B60G2206/8201Joining by welding
    • B60G2206/82013Friction or heat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493Composite; i.e., plural, adjacent, spatially distinct metal components [e.g., layers, joint, etc.]
    • Y10T428/12736Al-base component
    • Y10T428/12764Next to Al-base compon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涉及容易的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其是通过摩擦压接至少第一接合部形成为圆筒状的第一部件(10)和具有适当形状的第二部件(20)而成的。第二部件(20)的第二接合部(21)作成与第一接合部(10A)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其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21C)和底部(21B)连续的曲面状,通过摩擦压接使第一部件(10)的第一接合部(10A)和第二部件(20)的第二接合部(21)接合。

Description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以及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管状部件或棒状部件的接合方法,通过摩擦压接的接合方法被广泛采用。该摩擦压接是在一边使要接合的部件彼此的接合端面相互旋转一边对接并使接合界面摩擦发热之后,在停止相对旋转之前或者相对旋转的停止之后施加镦锻压力,并通过接合面使部件彼此之间接合。
但是,在上拉杆、下拉杆、扭杆、转矩杆等、构成车辆的悬架的吊杆中,使用钢铁材料,但从车辆的轻量化的观点来看,近年来,也多使用铝合金材料。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56562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在由铝合金制的管状部件构成的杆部件的两端摩擦压接铝合金制的末端部件而形成的吊杆。
一般地,在由管状部件构成的杆部件上摩擦压接作为实心件的末端部件的情况下,以被摩擦压接的部件彼此的热容量、摩擦压接时的压接条件在部件之间没有较大不同的方式,在摩擦压接之前使末端部件的接合部与杆部件的接合部对应并形成中空状。由此,能够适当进行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摩擦压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摩擦压接的接合中,如图6(a)、(b)所示,使实心状的末端部件40的接合部41与管状杆部件50的接合部51对应,通过钻孔加工穿设成中空状,但此时,在底部产生角部X、Y,有可能在该角部X、Y产生应力集中而使疲劳强度降低相关。因此,强度设计困难。
此外,如果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延伸至角部X、Y,则强调设计变得更困难。
进而,在由摩擦压接的接合中,一般地,不得不考虑由末端部件的截面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变化,除了吊杆的设计变得繁琐之外,由于上述情况而使设计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情况并不限于在杆部件上摩擦压接末端部件的情况,在第一部件上摩擦压接第二部件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从这种观点来看,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容易的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摩擦压接部件通过摩擦压接至少第一接合部形成圆筒状的第一部件和具有适当形状的第二部件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作成与上述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其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连续的曲面状,通过摩擦压接使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作成与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其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连续的曲面状且不形成拐角部,所以在穿设形成的底部附近不产生应力集中,摩擦压接部件的设计变得容易。此外,因为不产生由拐角部引起的应力集中,所以能够制造不会产生强度降低的疲劳强度也高的摩擦压接部件。
此外,由于在穿设形成的底部附近不产生应力集中,所以不需要用于与应力集中对应的增厚,能够较薄地形成为了摩擦压接而作成有底圆筒状的第二接合部的壁厚,由此,也能够较薄地形成作成圆筒状的第一接合部的壁厚。即,能够较薄地形成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双方的壁厚。因此,能够得到既维持接合强度又有助于轻量化的摩擦压接部件。
此外,上述底部在包括轴线的截面形成曲面,例如优选即使在底部中心也形成没有角部的截面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截面形状变化的部位不会产生应力集中,摩擦压接部件的设计变得更容易。
进而,优选作成有底圆筒状的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的圆筒部形成具备能够包括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的长度。
根据上述结构,在接合界面周边不可避免地产生根据压接时的摩擦热具有与第二部件不同的强度·材质的热影响部(HAZ部=HeatAffected Zone),但由于第二接合部形成具备可包括该热影响部的长度,所以压接时的热影响部仅存在于截面形状没有变化的圆筒部,不波及截面形状变化的底部侧、从圆筒部跨越在该圆筒部连续形成的例如中空状的连接部侧的部分。因此,不需要考虑底部侧由于热影响而引起的强度变化,摩擦压接部件的设计变得容易。
此外,优选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作成与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一接合部的内径和外径同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和第一部件的第一接合部为相同的截面,所以设计变得容易。此外,由于以相同截面进行接合,所以在摩擦压接时第二接合部和第一接合部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被摩擦加热,并且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传递热量,相互的压接平衡变得良好,接合强度提高。此外,也能够得到易于进行摩擦压接时的压接控制等优点。进而,也能够容易地控制飞边形状。
此外,本发明的吊杆,其由上述摩擦压接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割铝合金制挤压型材而形成的、作为上述第一部件的杆部件和作为上述第二部件的末端部件,在上述末端部件形成有底圆筒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作为第一部件的杆部件和作为第二部件的末端部件是通过切割铝合金挤压型材而形成的,所以吊杆的生产性提高。此外,活用强度高、轻量且难以腐蚀的铝合金的特性,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此外,在末端部件形成有底圆筒状的第二接合部,通过摩擦压接能够容易地接合形状互不相同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吊杆的制造变得简单。
进而,末端部件具有中空部,通过挤压型材而形成,该中空部大致形成与可安装橡胶衬套的中空部相同的形状,形成有上述第二接合部的部位是通过切割铝合金挤压型材而形成的,上述第二接合部是通过对该切割的铝合金挤压型材的上述部位进行切削等的加工而形成的结构即可。
根据这样构成,能够通过切割铝合金挤压型材简单地形成为了安装橡胶衬套而具有尺寸精度的中空部,生产性提高。此外,由于对铝合金挤压型材的规定部位进行加工而形成第二接合部,所以例如通过切削加工等能够简单地形成该圆筒状部和底部。此外,也能够得到第二接合部的形成自由度高这样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的接合方法,其是在至少第一接合部形成圆筒状的第一部件上摩擦压接具有适当形状的第二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作成与上述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将其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连续的曲面状的工序;和使上述第一部件的上述第一接合部和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接触,使这些接合部彼此一边相互旋转一边对接,使其摩擦压接接合的工序。
根据这种接合方法,由于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作成与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其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连续的曲面状且不形成拐角部,所以在摩擦压接时,在穿设形成的底部附近不产生应力集中,摩擦压接部件的设计变得容易。此外,因为不产生由拐角部引起的应力集中,所以不会产生强度降低且疲劳强度也高、耐久力也提高。由此,能够制造可长期使用的摩擦压接部件和吊杆。
此外,因为不产生由拐角部引起的应力集中,所以在穿设形成的底部附近不产生应力集中,能够较薄地形成为了摩擦压接而作成有底圆筒状的第二接合部的壁厚。由此,也能够较薄地形成作成圆筒状的第一接合部的壁厚。即,能够较薄地形成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双方的壁厚。因此,能够得到既维持接合强度又有助于轻量化的摩擦压接部件和吊杆。
此外,在上述第二接合部的上述底部,其轴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没有拐角部的截面形状的接合方法中,在截面形状变化的部位不产生应力集中,能够得到设计容易的摩擦压接部件和吊杆。
进而,在作成有底圆筒状的上述第二部件的上述第二接合部的圆筒部形成具备能够包括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的长度的接合方法中,由压接时的摩擦热而产生的热影响部仅存在于截面形状没有变化的圆筒部,不波及截面形状变化的部位(截面变化部)。因此,不需要考虑底部侧由于热影响而引起的强度变化,能够得到设计容易的摩擦压接部件和吊杆。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摩擦压接部件,其设计变得容易。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吊杆,其设计变得容易。进而,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接合方法,能够得到设计容易的摩擦压接部件和吊杆。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由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的截面图,(b)是表示摩擦压接前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截面图。
图2(a)~(c)是表示末端部件的成形顺序的说明图。
图3(a)是表示摩擦压接的压接部的周边的放大截面图,(b)是表示切除由该摩擦压接而产生的飞边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摩擦压接方法的时间图表。
图5是表示由其它的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的截面图,(b)同样是表示摩擦压接前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吊杆的图,(a)是表示摩擦压接前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截面图,(b)是表示摩擦压接后的杆部件和末端部件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吊杆(摩擦压接部件)
10  杆部件(第一部件)
10A、10B  端部(第一接合部)
10a、21a  端面
20  末端部件(第二部件)
21 接合部(第二接合部)
21A  圆筒部
21B  底部
22  连接部
22A  中空部
H  热影响部
J  接合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例举了摩擦压接部件是作为悬挂部件的一种的吊杆的情况,但没有限定本发明涉及的摩擦压接部件的用途的意思。
如图1(a)所示,由本发明涉及的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1,在作为第一部件的杆部件10的两端部10A、10B通过摩擦压接分别接合作为第二部件的末端部件20、20。在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20的各接合面J的周围形成有热影响部H(图中斜线所示的部分)。
如图1(b)所示,杆部件10通过对呈圆管状的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进行切割而成,其整体形成为等截面。即,摩擦压接前的杆部件10,在挤压方向(长度方向)内径和外径分别为相同的大小,呈没有截面变化的圆筒状。另外,杆部件10不需要将全体形成为等截面,至少在与末端部件20、20之间进行摩擦压接的两端部10A、10B为等截面即可。因此,两端部10A、10B相当于本发明第一方面中的“第一接合部”。另外,“切割铝合金制挤压型材”是指“切断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的意思,使用锯、铣刀等进行切断(以下相同)。
如图1(a)所示,摩擦压接后的杆部件10的两端部10A、10B,在接合界面J及其附近与摩擦压接前的壁厚t(参照图(b))相比变得较厚。
末端部件20、20是分别切割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而形成的部件,其具备接合部21、21,和与这些接合部21、21连接形成的连接部22、22。另外,由于两个末端部件20、20的主要结构相同,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一个末端部件20进行说明。因此,接合部21相当于本发明第一方面中的“第二接合部”。
末端部件20的接合部21具备:呈有底圆筒状,截面没有变化,以等截面形成的圆筒部21A;和与该圆筒部21A连接的底部21B。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21A形成为与杆部件10的端部10A相同的截面形状。即,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的内径和外径与杆部件10的端部10A的内径和外径相同。
此外,圆筒部21A形成为具备包括摩擦压接时的接合部21侧的热影响部H的长度(即圆筒部21A形成得比热影响部H长),如后所述那样,在摩擦压接时,热影响部H没有从圆筒部21A波及到有截面变化的底部21B侧。即,在摩擦压接时,仅在圆筒部21A产生热影响部H,由此,没有必要在底部21B侧的截面变化的部位进行考虑了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的设计。另外,也可以将底部21B设计成具有从接合部21侧到达连接部22的内侧的深度。
另外,在将杆部件10设为全体不是等截面结构的情况下,也必须在杆部件10的两端部10A、10B形成包括热影响部H的长度的等截面部分。
接合部21的圆筒内形成为跨越筒状内壁部21C和底部21B而连续的曲面状,底部21B形成为在包括接合部21的轴线的截面上没有角部的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底部21B的形状设为截面半圆形状。另外,底部21B并不限定于全体形成为没有角部的曲面状,也可以形成为具备拐角部(在底部和筒状内壁部21C处形成的拐角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拐角部至少形成为曲面状,也可以将其它的底面等形成为平坦面。
如图1(b)所示,末端部件20的连接部22具备中空部22A。中空部22A,形成为可以通过轴环(collar)安装未图示的橡胶衬套等的大小。另外,也可以在末端部件20上形成未图示的减轻重量孔等。
如图2(a)所示,这样的末端部件20,通过将在挤压方向较长地形成的铝合金制的挤压型材K切割成规定尺寸并对其进行加工而形成。
切割状态的末端部件20,由于接合部21为棱柱状,所以对此实施切削加工,如图2(b)所示,使接合部21形成圆柱状。
然后,如图2(c)所示,对接合部21实施冲孔加工,将接合部21形成有底圆筒状,并且将圆筒内部的拐角部加工成曲面状并将底部21B形成截面半圆形状。由此,能够得到具有等截面的圆筒部21A,并且圆筒内形成跨越筒状内壁部21C和底部21B而连续的曲面状的有底圆筒状的接合部21。另外,圆筒部21并不限于通过上述切削加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锻造、后方挤压而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锻造、铸造形成包括圆筒部21A的末端部件20的整体。进而,也可以在通过锻造、铸造形成连接部22之后,通过上述切削加工、锻造和后方挤压等形成圆筒部21。
另外,铝合金的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将摩擦压接部件1作为悬挂部件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实施了T6处理的Al-Mg-Si类合金(是JIS规格的6000类铝合金,在进行固溶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之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的铝合金)。特别是,如果是实施了T6处理的Al-Mg-Si类合金(JIS规格的铝合金6061-T6),由于强度高(0.2%耐力为245MPa以上)、耐久性(应力腐蚀破坏性或耐候性等)也高,所以更加优选。
接着,参照图1、图3、图4对摩擦压接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的方法(即,由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摩擦压接方法中,包括准备过程、摩擦过程和镦锻过程。
在准备过程中,通过图中未示的摩擦压接装置的夹子保持杆部件10,并且通过卡盘将末端部件20保持在图中未示的摩擦压接装置的主轴上,使得其接合部21的中心轴线与杆部件10的端部10A的中心轴线同轴。
在摩擦过程中,一边使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相对旋转,一边使末端部件20朝向杆部件10移动,使杆部件10的端部10A的端面10a(参照图1(b))和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的端面21a(参照图1(b))对接,如图4所示,向该对接面(即杆部件10的的端面10a和末端部件20的端面21a)施加摩擦压力P1。如果像这样一边使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相对旋转一边向该对接面施加摩擦压力P1,则由于摩擦热在对接面周围形成比母材软的软化部。而且,如果该软化部的流动性增高,则软化部被向端部10A和圆筒部21A的内外挤压而成为飞边,结果,接合界面J附近的壁厚t’增加(参照图3(a))。此时,在摩擦压接前的杆部件10的端面10a和末端部件20的端面21a上存在的氧化薄膜和附着物等随飞边一起被排出。
如图4所示,从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对接的时刻(时刻T0)起,到相对位移量(主轴的前进量)达到摩擦变形量x的时刻T1为止,相对转数(主轴的转数)保持为一定,至少在使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对接并保持相对转数N的期间,保持一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始停止相对旋转之后(即达到摩擦变形量x之后)到时刻T2为止向对接面施加摩擦压力P1
主轴的转数(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的相对转数)越小,并且摩擦压力P1越小(即摩擦过程中的变形量生成速度小),对接面的温度上升至摩擦压接所需要的温度的时间越长,但如果花费时间使对接面升温,则由于摩擦热从对接面扩散到各母材侧,所以不仅在摩擦压接中利用的摩擦热的比例降低,而且热影响部H的范围增大。从这样的观点来看,优选将主轴的转数设定在每分钟1000转以上,并且将摩擦压力P1设定在15MPa以上。此外,当摩擦压力P1超过40MPa,存在通过旋转力扭切端部10A和圆筒部21A等的可能性,所以优选设定在40MPa以下。例如,如果将杆部件10的端部10A和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的壁厚设定在2~5mm的范围内,将主轴的转数设定在1800转/分左右,将摩擦压力P1设定在30MPa,则升温后的对接面的温度分布稳定,并且热影响部H的范围较小。
在此,热影响部H是由于摩擦热的热滞而使强度·材质改变为与母材的强度·材质不同的部位,在例如是JIS规格的6000类铝合金(Al-Mg-Si类合金)的摩擦压接的情况下,相当于升温到大约300℃以上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末端部件20的热影响部H仅在作成等截面的圆筒部21A形成,不波及截面变化的底部21B乃至连接部22侧。
另外,在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20由热处理型合金(JIS规格的2000类铝合金(Al-Cu-Mg类合金)、JIS规格的6000类铝合金(Al-Mg-Si类合金)、JIS规格的7000类铝合金(Al-Zn-Mg类合金)构成的情况下,热影响部H的强度比母材小,在由非热处理型合金(JIS规格的1000类铝合金(纯铝类)、JIS规格的3000类铝合金(Al-Mn类合金)、JIS规格的5000类铝合金(Al-Mg类合金)构成的情况下,热影响部H的强度比母材大。
摩擦变形的速度由相对转数N和摩擦压力P1决定。如果将相对转数N设定为每分钟1000转以上,将摩擦压力P1设定为15~40MPa,则摩擦变形的速度为2.5~8.0mm/秒。
优选摩擦变形量x为端部10A、圆筒部21A的壁厚t以上。在摩擦变形量x不到t的情况下,在端部10A、圆筒部21A的端面10a、21a
(参照图1(b))上存在的氧化薄膜和附着物等可能会在未被完全排出的状态下就结束压接。如果在接合截面J上残存氧化薄膜,则有抗拉强度不足的可能性。此外,如果摩擦变形量x超过2t,则由于摩擦所引起的发热多,向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的热量输入变得过剩,所以存在由于材质的软化而发生必要以上的飞边,或热影响部H广泛扩大的可能性。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杆部件10的端部10A和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的壁厚t设在2~5mm的范围的情况下,将摩擦变形量x设定为1.5t左右即可。另外,摩擦变形量是一处的摩擦接合部中的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的移动距离。
镦锻过程是施加镦锻压力P2的过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开始停止相对旋转的时刻T1(即达到摩擦变形量x的时刻)之后且相对转数N变为零之前的时刻T3之前的时刻T2开始使对接面的压力向镦锻压力P2增加。如果压力达到镦锻压力P2,则将其保持规定时间,对端部10A、圆筒部21A进行压接。
另外,由于铝合金等的导热系数高的材料,与铁类材料相比部件的温度易于降低,所以当从开始停止相对旋转的时刻T1至到达镦锻压力P2的时间(即T4-T1)较长时,存在由于伴随着急剧的温度降低的收缩而在接合部产生间隙,使空气进入该间隙形成氧化薄膜的可能性。从这样的观点来看,优选从开始停止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的相对旋转的时刻(时刻T1)起在0.5秒以内,施加预先规定的镦锻压力P2
如果施加镦锻压力P2,继续摩擦过程,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软化部被向端部10A、圆筒部21A的内外挤压,结果,形成没有氧化薄膜等的接合界面J。通过像这样将软化部向端部10A、圆筒部21A的内外挤压,接合界面J附近的壁厚t’形成比摩擦压接前的壁厚t厚。
然而,虽然镦锻压力P2比摩擦压力P1大即可,但如果未满50MPa,则存在发生伴随着温度降低的热收缩而在部件界面产生间隙,空气进入其中形成氧化薄膜的可能性,所以优选设为50MPa以上。此外,如果镦锻压力P2大于200MPa,则不仅需要大型的摩擦压接装置,而且存在发生母材的压曲或变形的可能性,因此优选设为200MPa以下。另外,如上所述,在将杆部件10的端部10A和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的壁厚t设在2~5mm的范围的情况下,如果将镦锻压力P2设定为110MPa左右,则氧化薄膜等被可靠地排出,所以能够形成抗拉强度高的接合部。
另外,如图3(b)所示,也可以在结束镦锻过程之后,根据需要,切除形成于压接部的外周侧的飞边,光滑地形成压接部。
在通过这样的摩擦压接方法而得到的吊杆1中,末端部件20的接合部21作成与杆部件10的端部10A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其底部21B形成没有角部的曲面状,所以相对于该部分(截面形状变化的部位)在摩擦压接后的使用时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由此,不需要进行考虑了该部分的应力集中的吊杆1的设计,设计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像这样不产生应力集中,所以不会发生强度降低,疲劳强度也增高,耐久力也提高。由此,能够制造可长期使用的吊杆1。
此外,由于在穿设形成的底部21B附近不产生应力集中,所以不需要用于对应应力集中的加厚,能够减薄为了摩擦压接而形成于末端部件20的接合部21的圆筒部21A的壁厚t,因此也能够较薄地形成杆部件10的端部10A的壁厚t。即,能够较薄地形成接合部21和端部10A双方的壁厚t。因此,能够得到既维持接合强度又有助于轻量化的吊杆1。
进而,由于接合部21的圆筒部21A形成具备可包括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H的长度,所以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H仅存在于作成等截面的圆筒部21A,不波及截面形状变化的底部21B侧。因此,在底部21B侧不需要考虑热影响所引起的强度变化,吊杆1的设计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杆部件10的端部10A和末端部件20的圆筒部21A是相同的截面,所以设计变得容易。此外,由于以相同的截面进行接合,所以在摩擦压接时端部10A的端面10a和圆筒部21A的端面21a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被摩擦加热,并且在大致相同的状况下热量传递到母材侧,相互的压接平衡变得良好,接合强度提高。此外,也能够得到易于进行摩擦压接时的压接控制等优点。进而,也能够容易地控制飞边形状。
此外,由于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是通过切割铝合金制挤压型材而形成的,所以吊杆1的生产性提高。此外,活用强度高、轻量且难以腐蚀的铝合金的特性,能够实现应用它的车辆的轻量化。
进而,由于末端部件20的中空部22A能够通过切割铝合金制挤压型材K而简单地形成,所以生产性提高。此外,在切割末端部件20后,通过实施加工能够简单地形成接合部21的圆筒部21A和底部21B,也能够得到接合部21的形成的自由度高这样的优点。
另外,杆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20不必是挤压型材,即使是铸造品(包括压铸件)也没有关系。顺便提一下,在使用由铸造品构成的部件10和末端部件20构成悬挂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使用AC4C类合金或ADC3类合金。
以上,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对它们进一步进行各种变更而加以使用。
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末端部件20的接合部21的底部21B形成半椭圆形状。通过作成具有这样的底部21B的接合部21,与将底部21B形成半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平缓地形成相当于拐角部地部分的曲面,能够进一步防止该部分的应力集中,能够得到强度进一步提高的吊环1。

Claims (9)

1.一种摩擦压接部件,其通过摩擦压接至少第一接合部形成为圆筒状的第一部件和具有适当形状的第二部件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其圆筒内形成为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的连续的曲面状,
通过摩擦压接接合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压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在包含轴线的截面处形成为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压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有底圆筒状的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圆筒部形成具有能够包括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压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相同的内径和外径。
5.一种吊杆,其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压接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切割铝合金制挤压型材而形成的、作为所述第一部件的杆部件和作为所述第二部件的末端部件,在所述末端部件上形成有底圆筒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部件由具有中空部的铝合金挤压型材形成,所述中空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形成的部位通过切割该挤压型材而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通过加工该切割的铝合金制挤压型材的所述部位而形成,在所述中空部安装有橡胶衬套。
7.一种接合方法,其是在至少第一接合部形成为圆筒状的第一部件上摩擦压接具有适当形状的第二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对应的有底圆筒状,并且使其圆筒内形成为跨越筒状内壁部和底部的连续的曲面状的工序;和
使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抵接,使其接合部之间一边相互旋转一边对接,进行摩擦压接接合的工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所述底部在包含轴线的截面处形成为曲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有底圆筒状的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圆筒部形成具有能够包括摩擦压接时的热影响部的长度。
CN2006800553605A 2006-07-19 2006-07-19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Active CN101484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6/314217 WO2008010266A1 (fr) 2006-07-19 2006-07-19 pièce soudée par friction, tige de suspension qui présente la pièce soudée par friction et procédé d'assemb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4266A true CN101484266A (zh) 2009-07-15
CN101484266B CN101484266B (zh) 2012-05-02

Family

ID=3895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53605A Active CN101484266B (zh) 2006-07-19 2006-07-19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05077A1 (zh)
JP (1) JPWO2008010266A1 (zh)
CN (1) CN101484266B (zh)
WO (1) WO200801026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342A (zh) * 2020-03-06 2021-09-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US11717911B1 (en) * 2020-10-22 2023-08-08 Paul Po Cheng Method of fusing metal objects togeth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0581A1 (de) 2008-09-26 2010-04-01 Blohm + Voss Repai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bindungselementen sowie Verbindungselement
WO2010044473A1 (ja) * 2008-10-17 2010-04-22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接合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接合品質管理装置
JP5260328B2 (ja) * 2009-01-07 2013-08-14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ラニオンシャフト
FR2945464B1 (fr) * 2009-05-13 2012-03-23 Alcan Rhenalu Procede d'assemblage par soudage de pieces en alliage d'aluminium.
JP5441499B2 (ja) * 2009-05-25 2014-03-12 中村留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摩擦圧接方法
US20120001397A1 (en) * 2010-07-01 2012-01-05 The Pullman Company Extruded torque rods
JP2013059788A (ja) * 2011-09-13 2013-04-04 Yazaki Corp 金属接続方法
US8777245B2 (en) * 2012-11-16 2014-07-15 The Pullman Company Optimized wall thickness torque rod
DE102014209080B4 (de) 2014-05-14 2018-05-30 Saf-Holland Gmbh Lenker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enkereinheit
US11161199B2 (en) * 2015-07-31 2021-11-02 Osaka University Friction bonding method
US10479644B2 (en) 2017-08-03 2019-11-19 Forum Us, Inc.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with elevator link having integrated control lines
JP7102761B2 (ja) * 2018-02-09 2022-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ーム部材の製造方法
KR102482222B1 (ko) * 2018-03-28 2022-12-27 히다치 아스테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실린더 장치 및 로드의 제조 방법
CN110525153B (zh) * 2019-08-23 2022-09-16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力杆接头的连接方法、直型推力杆和v型推力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4020A (en) * 1982-08-13 1986-06-10 Mega Industrial Products, Inc. Welded oil well pump rod
JPH1035235A (ja) * 1996-07-26 1998-02-10 Showa Alum Corp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材
JP3209170B2 (ja) * 1997-12-02 2001-09-17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中空部材の摩擦圧接方法及び継手
JP3333728B2 (ja) * 1997-12-25 2002-10-1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ブッシュ装着用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74024A (ja) * 1998-09-02 2000-03-07 Tokai Rubber Ind Ltd アーム用部材
JP3242076B2 (ja) * 1998-10-07 2001-12-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アーム部材の接合方法
JP2000161414A (ja) * 1998-11-20 2000-06-16 Unisia Jecs Corp サスペンションストラット
JP3459187B2 (ja) * 1999-02-02 2003-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中空形材
US6619533B1 (en) * 2000-09-22 2003-09-16 Tow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Products, Inc. Multi-piece extruded link arm
WO2008010265A1 (fr) * 2006-07-19 2008-01-24 Nippon Light Metal Company, Ltd. piÈce soudée par friction et procédé de soudage par fric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342A (zh) * 2020-03-06 2021-09-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57342B (zh) * 2020-03-06 2024-02-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轴及其制造方法
US11965548B2 (en) 2020-03-06 2024-04-23 Honda Motor Co., Ltd. Drive shaf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rive shaft
US11717911B1 (en) * 2020-10-22 2023-08-08 Paul Po Cheng Method of fusing metal objects toget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10266A1 (fr) 2008-01-24
CN101484266B (zh) 2012-05-02
US20090305077A1 (en) 2009-12-10
JPWO2008010266A1 (ja)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4266B (zh) 摩擦压接部件、由该摩擦压接部件构成的吊杆和接合方法
US6105849A (en) Friction welding of aluminum alloy hollow members
US20140356101A1 (en) Weld Rivet Joint
US759116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plined member for use in a driveshaft assembly
US8740042B2 (en) Friction-welded part and method of friction welding
FR2579695A1 (fr) Arbre de transmission
US20080216599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onnecting Rod with Bearing, and Connecting Rod with Bearing
WO2010067626A1 (ja) 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347145A1 (en) Torque Rod For Vehicle Suspension
JP2008521670A (ja) 旋回モータを備えた、分割された管形スタビライザ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WO2014202871A1 (fr)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 berceau avant de vehicule, et berceau avant de vehicule obtenu par ce procede
WO2002024394A1 (en) Multi-piece extruded link arm
JP5060086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部品およびサスペンション部品の製造方法
CN207433278U (zh) 新型铝合金传动轴
CN101048240A (zh) 整体式双功能挤压结构元件
CN101500743A (zh) 摩擦压接部件以及摩擦压接方法
JP2010221246A (ja) 鍛造品の製造方法
US2020005515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elding stud
WO2020057835A1 (en) Self-piercing rivet
CN112128257A (zh) 一种汽车等速万向节滑套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113001004A (zh) 用于制造液压壳体的方法、液压壳体
JP2022516365A (ja) 管をその縁において厚く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569902B (zh) Bicycle frame pipe system
CN1256247C (zh) 尤其在汽车防横摇装置中的两个同轴管之间固定至少一个导向插件的方法
CN213808549U (zh) 一种汽车等速万向节滑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