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2711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2711A
CN101482711A CNA2009100019149A CN200910001914A CN101482711A CN 101482711 A CN101482711 A CN 101482711A CN A2009100019149 A CNA2009100019149 A CN A2009100019149A CN 200910001914 A CN200910001914 A CN 200910001914A CN 101482711 A CN101482711 A CN 10148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direction
image
unit
main scann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19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2711B (zh
Inventor
池田笃
大矢浩史
白井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8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27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0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1/506Reproducing the colour component signals picture-sequentially, e.g. with reproducing heads spaced apart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数字校正激光束的弯曲和倾斜,其包括:第一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第二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其中所述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小于所述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控制,使得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一数字校正单元操作,并且使得在用于测量并校正颜色偏移的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二数字校正单元操作。为此,所提供的是校正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打印机或数字多功能外围设备的电子摄像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用对激光扫描仪单元进行光学调整处理而数字地校正激光束的弯曲和倾斜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在通常所说的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如在日本专利特许第2633877号公报中公开的下述方法来校正色版中的颜色偏移(color shift)。具体来说,在中间转印带(transfer belt)上形成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并且由传感器读取该图案图像。在这种方法中,通过读取图案图像来获得各个色版的配准误差量,然后将各个色版的配准误差量反馈给针对各个色版的图像形成处理。由此来校正色版中的颜色偏移。
同时,已知一种方法,其不用进行对激光扫描仪校正的处理而通过数字地校正激光束的弯曲来缩减电子摄像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例如,通过使用日本特许第3388193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来实现这种方法。
例如,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scan line)的数字校正中,通过基于提前获取的激光束的弯曲量而适当地从一行变换到另一行来形成图像,以抵消弯曲量。在此所提及的行是排布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组像素。此外,从一行变换到另一行的意思是:当要在某行上形成图像时,根据弯曲量,通过使用该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上方或下方的一行像素来形成图像。由于通过进行这种行变换来抵消弯曲量,所以能够形成其中弯曲被可视化地校正了的图像。
更具体地说,如果将从主扫描位置x的激光束弯曲量表示为f(x),则确定行变换量为从通过四舍五入f(x)获得的值y而获取的数字-y。然后,将具有相等行变换量的从xi到xj区间内的所有数据偏移-y行。当将该处理应用于整个图像区域时,抵消了激光束的弯曲,并能够由此再现原始图像。
在上述处理中,如果对每个像素估算从主扫描位置x的f(x),则能够以很高的精度进行数字校正。更具体地说,首先,对主扫描方向上的每个像素顺序地估算是否从副扫描方向的主扫描目标位置发生了激光束的1行偏移。然后,基于估算结果进行行变换处理。这样,能够形成从原始图像精确再现的图像。但是,由于这种处理需要位运算,所以通过软件对整个图像区域逐像素地进行该处理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因此,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可能需要准备昂贵的专用硬件。
实际上,从主扫描位置x的激光束弯曲f(x)通常很小。具体来说,即使在具有600dpi的未经光学调整的激光扫描仪单元中,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A4大小纸的短边210mm的情况下,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弯曲f(x)能够近似为二次曲线(quadratic curve)。完全能够制造激光扫描仪单元使得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弯曲高度能够,具体地说,小于1mm。
在上述情况下,有效的方法是对每个多重像素(multiple pixel)处理主扫描位置x。例如,在上述具体的示例中,即使使用具有最大弯曲的激光扫描仪单元,当基于逐像素或基于32像素估算扫描线的弯曲f(x)时,对任意一种情况来说,副扫描方向上的估算误差最大约0.5行。该估算误差的程度如此之小以致从视觉上不能识别出纸上打印的图像中的该估算误差。这样,通过每16位或32位的逻辑运算能够进行数字校正。因此,能够缩短软件的处理时间并降低硬件的成本。
此外,还有一种用于数字校正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使用色版中颜色偏移的校正和数字校正处理的组合,不仅能够数字地校正激光束的弯曲还能数字地校正激光束的机械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对色版中颜色偏移的校正的容许量通常与根据倾斜分量的行变换量非常相似。因此,如果没有考虑倾斜分量而形成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则由此形成的图案图像可能超出能够测量颜色偏移量的范围。即,可以认为不能校正颜色偏移。
通过对颜色偏移量测量和用于校正的运算处理进行改进,则可能使得校正可行。但是,处理本身可能会变得复杂,而且还可能需要几个额外的处理。为了避免这样,期望考虑激光束的弯曲量和机械倾斜量对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也进行包括所述行变换处理的数字校正,并且将该图案图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等上面。
在此,当在图案图像的形成中进行行变换时,图案图像包含台阶(step)。因此,当扫描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时,对各种颜色的颜色偏移的测量可能包含误差。用于避免该问题的方法包括日本专利特开2000-253231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
但是,依赖于硬件配置,日本专利特开2000-253231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无法避免由台阶引起的颜色偏移测量误差问题。
例如,如果通过使用由能够以在副扫描方向上小于1扫描行的间距进行插值并且能够实际打印插值过的数据的硬件构成的引擎(engine)来进行平滑处理,则可以通过日本专利特开2000-253231号公报中公开的平滑处理来避免上述问题。然而,实现这种能够以在副扫描方向上小于1扫描行的间距进行插值并且能够打印插值过的数据的电子摄像引擎是非常昂贵的。
如果通过利用PWM芯片在主扫描方向上形成小点来进行平滑,则各个点在主扫描方向上能够变小而在副扫描方向上不能变小。因此,只能以行为单位控制副扫描方向上的1扫描线的行宽。鉴于此,尽管平滑能够在视觉上校正致密度,但是平滑不能根本解决前述副扫描方向上小于1行的颜色偏移测量误差的问题。
此外,如果如上面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描述的,为了例如缩减硬件的成本而对每个多重像素进行主扫描位置上的数字校正处理,则还可能降低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颜色偏移量测量的精度。因此,视觉上不明显的偏移量很可能成为试图使用小于1行的精度对各种颜色的颜色偏移量进行校正的颜色偏移量测量处理中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了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表示用于数字校正处理的操作单元的处理单元,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的数字校正时刻和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数字校正时刻之间变换。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保持性能价格比(cost performance)的同时能够以高精度测量颜色偏移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校正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扫描线的所述位置偏移;第二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其中所述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小于所述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控制,使得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一数字校正单元操作,并且使得在用于测量并校正颜色偏移的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二数字校正单元操作。
根据本发明,表示用于数字校正处理的操作单元的处理单元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的数字校正时刻和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数字校正时刻之间变换,使得在保持性能价格比的同时能够以高精度测量颜色偏移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在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作打印机)的使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0的框图;
图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图1所示的本地PC2000或客户端1的PC4000上操作的软件的配置框图。将本地PC2000示作代表性示例;
图4是示出各个块与由图3所示的应用软件2100执行打印时进行的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相应数字校正处理之间关系的示图;
图5是示出各个块与对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所进行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对扫描线的相应数字校正处理之间关系的示图;
图6是示出图4和图5中描述的直线近似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图4和图5中描述的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以每32像素为单位所进行的行变换处理和以每2像素为单位所进行的行变换处理之间差别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作打印机)的使用环境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0通过USB电缆6000连接于本地PC 2000。打印机1000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并且能够通过网络7000与NTP服务器3000、客户端1的PC 4000以及客户端2的PC 5000等通信。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打印机1000的框图。
图3是用于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图1所示的本地PC 2000或客户端1的PC 4000上操作的软件的配置框图。在图3中,将本地PC 2000示作代表性示例。
以下将通过使用图2和图3给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0及其打印操作的整体流程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打印机1000主要由控制器1100、网络接口卡(以下缩写为NIC)1200以及引擎单元1300构成。
假设在诸如本地PC 2000的计算机上或者客户端1的PC 4000以及客户端2的PC 5000上操作打印图像的绘制和打印控制,而设计打印机1000。更具体地说,由图3所示的驱动器2200和语言监视器2300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和打印控制。鉴于此,控制器1100仅具有CPU 1110、ASIC 1120、SDRAM 1130、EEPROM 1140以及USB连接器1150。
CPU 1110包括:容量比在通过自身进行绘制和打印控制的打印机中使用的ROM和RAM的容量小的ROM 1111和RAM 1112;以及用于与引擎单元1300串行通信的串行控制器1113。ROM 1111存储各种控制程序和各种初始值。同时,RAM 1112提供工作区和用于存储除了图像数据之外的由控制器1100处理的数据的区域。因为RAM 1112是易失性RAM,所以即使在关掉电源之后也需要保持的限制信息(例如各种计数器值)被存储在EEPROM 1140中。
ASIC 1120是将CPU接口(I/F)1121、图像处理单元1122、存储器控制器1123、USB控制器1124以及NIC控制器1125装配在一起的封装部件(package)。例如,当应用程序2100在本地PC 2000上执行打印处理时,激活驱动器2200以生成要打印的图像数据。
注意,如稍后将要描述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0在应用程序2100执行打印时使驱动器2200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进行数字校正处理。
所生成的图像数据被传至语言监视器2300。基于预定的协议,该语言监视器2300将用于控制打印的各种命令和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经由USB端口监视器2500和USB电缆6000传送到打印机1000。
在打印机1000中,USB控制器1124经由USB电缆6000和USB连接器1150接收所传送来的命令和数据。CPU 1110通过CPU接口(I/F)1121不断地监视USB控制器1124的状态。
当接收到任何命令时,CPU 1110执行适于该命令的处理。如果该命令需要应答,则CPU 1110通过CPU接口(I/F)1121控制USB控制器1124以将针对该命令的应答状态数据发送回本地PC 2000。将由此发送回的状态经由USB电缆6000和USB端口监视器2500传送给语言监视器2300。然后,语言监视器2300将该状态的内容通知给状态窗口2400。如果需要的话,根据所通知的状态,状态窗口2400将打印机状态或打印状态显示在本地PC2000的显示单元上。
当接收到传送绘制的打印图像的命令时,CPU 1110控制USB控制器1124和存储器控制器1123,以将紧随该命令的图像数据存储在SDRAM1130中。
当在SDRAM 1130中存储一定量的图像数据时,语言监视器2300发出激活引擎单元1300的请求命令。当识别出上述命令时,CPU 1110控制串行控制器1113将激活请求通知给引擎单元1300。当通过串行控制器1113接收到已经正确地激活了引擎单元1300并且已经正确地进行了进纸的通知时,CPU 1110控制存储器控制器1123和图像处理单元1122。此外,CPU 1110将存储在SDRAM 1130中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引擎单元1300进行实际打印操作所需要的视频信号,然后将该视频信号发送给引擎单元1300。
引擎单元1300具有CPU 1310、串行控制器1320、视频控制器1330、SDRAM 1340、FLASH ROM 1350以及记录单元1360。CPU 1310控制引擎单元1300的全部操作。视频控制器1330接收从控制器1100发送来的视频信号。SDRAM 1340具有工作区和用于保持示出各种状态的值的区域。FLASH ROM 1305存储由CPU 1310执行的程序和由CPU 1310参考的各种表值等。记录单元1360由进纸系统、调色剂供应系统、激光束控制系统、中间转印系统以及定影单元系统等组成。
当从控制器1100接收到记录单元1360的激活请求或进纸的请求时,CPU 1310适当地控制记录单元1360,并在必要时将状态通知给控制器1100。一旦开始图像形成,CPU 1310控制视频控制器1330向记录单元1360提供从控制器1100接收到的视频信号,由此来促使其形成图像。
形成用于测量和校正颜色偏移的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的控制基本上与控制器1100和引擎单元1300之间进行的上述控制相同。取代表示要打印的图像的视频信号,控制器1110将表示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青色、品红色(magenta)、黄色以及黑色)的各视频信号传送给引擎单元1300。如在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配准校正是要校正串联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色版中的颜色偏移。通过使用配备在记录单元1360中的、用于读取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引擎单元1300检测由各个视频信号在中间转印系统上形成的图案图像的各种颜色的边缘。之后,引擎单元1300计算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主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上各种颜色相对于预先确定的基准颜色所偏移的量,然后将结果发送回控制器1100。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将黑色设置为基准颜色。但是,基准颜色的选择与本发明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并且可以选择任何颜色作为基准颜色。
要注意的是,如稍后将描述的,当对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进行数字校正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00促使语言监视器2300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进行数字校正处理。
诸如用于校正颜色偏移的计算处理的处理细节与在已知的电子摄像引擎中进行的处理相似,并且该处理本身与本发明的本质关系不大,因此,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图3中所示的状态窗口2400能够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请求,例如保持或取消打印。在必要时将由此接收到的操作请求报告给语言监视器2300。基于预定的协议,语言监视器2300经由USB端口监视器2500和USB电缆6000将与所报告的操作请求对应的命令传送给打印机1000。然后,控制器1100执行与该传送来的命令对应的处理。
同时,NIC 1200具有CPU 1210、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SDRAM 1230、FLASH ROM 1240以及网络通信单元1250。CPU 1210控制NIC 1200的全部操作。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控制与控制器1100的通信。SDRAM 1230具有工作区和用于保持示出各种状态的值的区域。FLASH ROM 1240存储由CPU 1210执行的程序和由CPU 1210参考的各种表值等。网络通信单元1250基于TCP/IP控制整个网络通信。
NIC 1200所起的一个作用是在控制器1100与客户端1的PC4000、客户端2的PC 5000以及与其它部件之间进行调停。在各个客户端中,除了等同于本地PC 2000上的驱动器2200和语言监视器2300的软件之外,网络端口监视器2600替代USB端口监视器2500而被操作。将由语言监视器2300发出的各种命令和图像数据经由网络端口监视器2600和网络7000报告给NIC 1200。通过控制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将NIC 1200使用网络通信单元1250接收到的命令传给控制器1100。控制器1100如它对USB控制器1124所做的一样不断地监视NIC控制器1125。如在USB的情况下那样,控制器1100处理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在必要时经由NIC控制器1125将状态数据发送回NIC 1200。NIC 1200控制网络通信单元1250,以将由控制器通信单元1220接收到的状态数据发送回发出该命令的客户端。如在USB的情况下那样,将由此发送回来的状态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传送给状态窗口2400,然后如果需要就显示该状态。图像数据的传送和接收以与USB的情况相同的方式进行。
NIC 1200所起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基于从RFC-1305所公知的NTP访问NTP服务器3000来获取时间信息,然后将时间信息的内容作为命令报告给控制器1100。在由NIC1200实现的web服务器的激活设定中可以设置NTP服务器3000的地址。将由此设置的地址信息存储到FLASH ROM 1240中,并且即使在关掉电源之后也保持该地址信息。要注意的是,TCP/IP控制和NTP处理是公知技术,并且与本发明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图4是示出各个块与在图3所示的应用程序2100执行的正常打印时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进行的相应数字校正处理之间关系的示图。该情况下的正常打印是这样一种处理,其中通过使用应用程序2100,例如,操作者创建要打印的图像,然后通过激活打印机驱动器来打印出所创建的图像。
图3所示的控制器1100预先从引擎单元1300获取关于在某一时刻(timing)i测量的第i弯曲和倾斜的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信息高速缓存在图2所示的RAM 1112中。
一旦用户通过使用图3所示的应用程序2100执行打印,就将驱动器2200加载到操作系统,并且通过应用程序2100将打印请求发送给驱动器2200。
基于该打印请求,驱动器2200执行绘制处理。
随后,通过语言监视器2300,驱动器2200获取关于高速缓存在控制器1100中的第i弯曲和倾斜的信息。
在此,假设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第i弯曲和倾斜信息,能够将激光束的弯曲和结构倾斜拟合成二次曲线(f(x)=ax2+bx+c)。
驱动器2200通过使用第i弯曲和倾斜信息获取该二次曲线,然后进行直线近似。
在此,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为与A4大小纸张的短边相对应的210mm的情况下,假设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激光扫描仪单元被制造成使得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弯曲和倾斜f(x)能够在1mm以内。换句话说,如在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即使以每32像素为单位进行直线近似,当在纸上打印图像时也不能从视觉上识别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误差。
此外,如稍后将描述的,驱动器2200基于直线近似的结果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进行行变换处理。
经由语言监视器2300和控制器1100,将在完成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之后得到的数据从驱动器2200传送到引擎单元1300。
如在图2和图3中所描述的,向引擎单元1300提供经过行变换处理的图像数据(如视频信号),并且由此通过使用记录单元1360在纸上形成图像数据。
图5是示出各个块与不是针对正常打印而是针对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所进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对扫描线的相应数字校正处理之间关系的示图。
在此所采用的示例是在替换了安装在引擎单元1300上的集成了感光鼓的调色剂盒之后进行的数字校正。当然可以对预定数量纸张(例如,100张纸)的每一个图像形成进行该处理。
如图4所描述的,控制器1100预先从引擎单元1300获取关于在某一时刻i测量的第i弯曲和倾斜的信息,并将所获取的信息高速缓存在图2所示的RAM 1112中。
一旦调色剂盒被替换,引擎单元1300通过控制器1100将重新测量弯曲和倾斜的请求通知给语言监视器2300。
当接收到重新测量的请求时,语言监视器2300获取高速缓存在控制器1100中的关于第i弯曲和倾斜的信息。
然后,以与图4所示的由驱动器2200进行的相同方式,语言监视器2300相对于二次曲线进行关于第i弯曲和倾斜信息的拟合。
语言监视器2300还进行直线近似处理。在此,如稍后将要描述的,对每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而图4所示的由驱动器2200执行的直线近似是对每32像素进行的。
接下来,语言监视器2300读取所准备的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然后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副扫描方向上的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要注意的是,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每像素具有四位(bit)。
对每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下一行变换处理时进行位操作。换句话说,由于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被设定为每像素具有四位,并且4x2=8位=1字节,所以总是在1字节界限内进行行变换处理。这样通过减少一次处理的像素数量,防止了行变换处理所需时间的增加。稍后将给出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的详细描述。
将完成了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的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从语言监视器2300经由控制器1100传送给引擎单元1300。
如图2和图3所描述的,向引擎单元1300提供经过行变换处理的图案图像数据(如视频信号),并且由此通过使用记录单元1360在中间转印系统上形成图案图像。
接下来,引擎单元1300检测在中间转印系统上形成的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各种颜色的边缘,然后进行计算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弯曲和倾斜的量。然后,引擎单元1300将获得的关于弯曲和倾斜的信息发送回控制器1100。
控制器1100将由此发送回来的关于弯曲和倾斜的信息高速缓存在图2所示的RAM 1112中,作为关于在i+1时刻测量的第i+1弯曲和倾斜的信息。
图6是示出图4和图5中所描述的直线近似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CPU1110执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处理。作为一种选择,除了CPU1110以外的CPU可以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处理。
通过调用子程序进行直线近似处理,并且从调用方接收像素单位w作为参数。
首先,在步骤S601中,对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和数组指数(arrayindex)i进行初始化。
然后,在步骤S602中,将x-中心位置赋给通过图4和图5中所描述的拟合得到的二次曲线f(x)。将通过四舍五入f(x-中心位置)得到的值代入数组y[i]。
在步骤S603中,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增加像素单位w,并且数组指数i递增1。
在步骤S604中,做出关于位置x是否超出图像范围的判定。如果位置x还没有超出图像范围,则处理返回以重复步骤S602。
如果位置x超出了图像范围,则处理进入步骤S605以对图像的末端进行直线近似处理。
最后,在步骤S606中,CPU 1110准备将像素单位w和数组y[i]传递给随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然后,完成该直线近似处理。
图7是示出图4和图5所描述的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CPU 1110执行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处理。作为一种选择,除了CPU 1110以外的CPU可以进行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各个步骤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701中,基于从图6的步骤S606传来的像素单位w以及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位数(深度),CPU 1110确定用于src和dst的处理单位。例如,如果w=32并且深度=2,则处理单位为8字节。
然后,在步骤S702中,对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和数组指数i进行初始化。
然后,在步骤S703中,将在主扫描方向上与src的位置对齐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从src的位置偏移了扫描线的-y[i]行的位置设置为dst。
随后,在步骤S704中,按照处理单位的量将src的位置的内容复制到dst的位置。在此,例如,根据处理单位适当地调整一次处理的数据大小,使得能够尽快地进行复制。
然后,在步骤S705中,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增加像素单位w,并且数组指数i递增1。
在步骤S706中,做出关于位置x是否超出图像范围的判定。如果位置x还没有超出图像范围,则处理返回以重复步骤S703。
如果位置x超出图像范围,处理进入步骤S707,以与步骤S703中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相对于src的位置设置dst的位置。
此外,在步骤S708中,对由四舍五入舍弃的小数进行复制,由此完成用于将扫描线的src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变换一行的处理。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中,重复执行图7所示的处理来对所有的src行进行处理。
图8是示出执行了图6和图7所示的处理之后的图像的示图。图8还示出了对每32像素进行的行变换处理和对每2像素进行的行变换处理之间差别的示例。
图8的上部示图示出了当由引擎单元1300形成没有经过任何校正的图像时,直双点划线被再现为实线的情形。换句话说,实线准确地表现激光束的弯曲和倾斜。
图8的中部示图示出了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以每3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处理和行变换处理的示例。通过对每3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处理以及通过基于直线近似的结果在图8的上部示图所示的双点划线上进行行变换处理,来得到图8的中部示图所示出的直双点划线。从图8可以看出,进行行变换处理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在进行每32像素的处理和每2像素的处理的情况之间有变化。具体来说,当像素单位为32时按从左开始的顺序,宽度为32、32、64和64,而当像素单位为2时宽度为30、34、42和76。当由引擎单元1300将直线形成到图像中时,直线看上去是实线。如能够看到的,实线处于±1行的范围之内。
图8的下部示图示出了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以每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处理和行变换处理的示例。以与图8的中部示图所示的示例相似的方法,通过对每2像素进行直线近似处理以及通过基于直线近似的结果在图8的上部示图所示的双点划线上进行行变换处理,来得到图8的下部示图所示的直双点划线。当由引擎单元1300将直线形成到图像中时,直线看上去是实线。如能够看到的,在分辨率为600dpi的情况下,实线的偏移处于±0.5行的范围之内,这几乎是理想的。
在此,假设用于读取配准校正用图案图像的传感器被配置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在图8的中部示图中由符号“○”标记的位置处以及在图8的下部示图中由符号“◇”标记的位置处检测实线。这两个检测位置之间的差精确地对应1行。换句话说,在通过对每32像素进行处理所测量的颜色偏移和通过对每2像素进行处理所测量的颜色偏移之间可能存在1行的误差,并且通过进行对每2像素的处理能够实现更理想的校正。
<其它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所谓的基于主机的打印系统的示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在该基于主机的打印系统中,诸如本地PC 2000的信息处理终端执行打印图像的绘制和打印控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基于主机的打印系统。具体来说,还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从信息处理终端接收以页面描述语言写入的命令并且通过基于该命令绘制打印图像来进行打印。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以下说明:在由应用程序执行打印的情况下,32像素是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直线近似和行变换处理的主扫描单位。然而,上述单位并不必须是32像素。例如,如果激光扫描仪单元能够制造成使得弯曲分量和结构倾斜分量少于500μm,则单位可以是64像素。以64像素单位进行处理对纸上的打印结果的影响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类似。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以下说明:在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形成的情况下,2像素是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的直线近似和行变换处理的主扫描单位。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用于配准校正的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被配置为每像素具有4位,并且总是能够对每1字节进行行变换处理(因为4x2=8位=1字节)。然而,使图案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配置为每像素具有4位跟本发明的本质没有直接关系。同样,用于在副扫描方向上对扫描线进行直线近似和行变换处理的主扫描单位并不是必须2像素。对图案图像的扫描线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数字校正处理不需要如打印一样高的性能。因此,通过进行每一像素的处理能够更精确地测量颜色偏移量。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激光扫描仪单元的弯曲分量和结构倾斜分量被拟合为二次曲线f(x)而给出说明。但是,即使当激光扫描仪单元的弯曲分量和结构倾斜分量没有拟合成二次曲线时本发明也适用。作为示例,考虑只有倾斜分量而没有弯曲分量的情况,即f(x)=ax+b。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图6所描述的直线近似和通过图7所描述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对扫描线的行变换处理也能够充分地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可以将主扫描方向称作“第一主扫描方向”和“第二主扫描方向”来加以区分。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数字校正称作“第一数字校正”和“第二数字校正”来加以区分。
<其它实施例>
此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接口设备、阅读器以及打印机)构成的系统以及由单个装置构成的设备(例如复合机(compound machine)、打印机以及传真机)。
当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从记录介质读取程序代码并执行程序代码时,同样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在此,所述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各个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是一种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代码。鉴于此,程序代码以及存储和记录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也构成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可用作提供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的有,例如,软(注册商标)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以及ROM。
此外,通过计算机执行所读取的程序来实现本实施例的上述功能。程序的执行包括这种情况,即在计算机等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根据程序指令来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
此外,通过插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或通过连接于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也能够实现本实施例的上述功能。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将从记录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写入到存储器设备中,该存储设备被包括在插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或连接于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中。然后,包括在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中的CPU等根据程序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的实际处理。通过由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所执行的处理实现了本实施例的上述功能。
以上尽管描述了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本发明的主旨以各种方式来修改本发明(包括实施例的相关组合)。变型例不应该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已经通过示出各种示例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确的是,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给出的具体说明。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种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校正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
第二数字校正单元,其以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其中所述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小于所述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以及
控制单元,其进行控制,使得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一数字校正单元操作,并且使得在用于测量并校正颜色偏移的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二数字校正单元操作。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偏移,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数字校正步骤,用于以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
第二数字校正步骤,用于以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单位校正所述扫描线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的所述位置偏移,所述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小于所述第一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用于正常打印的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一数字校正步骤操作,并且使得在用于测量并校正颜色偏移的配准校正用的图案图像形成时所述第二数字校正步骤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计算机,其中,
通过由该计算机处理的软件来实施所述第二数字校正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数字校正步骤包括:通过使用弯曲和倾斜信息进行的二次曲线拟合;以及以所述第二主扫描方向上的所述像素单位进行的直线近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配准校正对由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除了黑色版以外的其它各个色版相对于该黑色版的偏移进行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
在使用600dpi的分辨率形成图像时,所述第二数字校正步骤校正0.5行或更小的偏移。
CN2009100019149A 2008-01-07 2009-01-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2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0636 2008-01-07
JP2008000636A JP4942205B2 (ja) 2008-01-07 2008-01-07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00636 2008-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2711A true CN101482711A (zh) 2009-07-15
CN101482711B CN101482711B (zh) 2011-11-09

Family

ID=4045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91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2711B (zh) 2008-01-07 2009-01-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98407B2 (zh)
EP (1) EP2077661B1 (zh)
JP (1) JP4942205B2 (zh)
KR (1) KR101221941B1 (zh)
CN (1) CN101482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8350B2 (ja) 2008-02-22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099885A (ja) * 2008-10-22 2010-05-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754972B2 (ja) * 2011-02-15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021078B2 (ja) * 2011-12-21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6177609A (ja) * 2015-03-20 2016-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2675A (en) * 1981-05-11 1984-04-17 Soma Kurtis Method for thermodynamic cycle
JP2633877B2 (ja) 1987-11-30 1997-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273810B2 (ja) * 1992-07-30 2002-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87951B2 (ja) 1998-06-11 2007-02-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88193B2 (ja) 1998-12-18 2003-03-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露光装置
US6529643B1 (en) 1998-12-21 2003-03-0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ensation of beam scan trajectory distortion
JP3494064B2 (ja) 1999-03-02 2004-02-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00228B2 (ja) 2002-03-01 2004-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75561B2 (en) * 2003-05-29 2006-07-1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lor misregistration correction method
JP2006162698A (ja) * 2004-12-02 2006-06-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684079B2 (en) * 2004-12-02 2010-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JP4728649B2 (ja) * 2005-01-07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プリンタ装置、ファクシミリ装置及び複写機
JP2006292967A (ja) * 2005-04-08 2006-10-26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EP1710999B1 (en) * 2005-04-08 2015-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44217B2 (en) * 2005-04-15 2008-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4817727B2 (ja) 2005-06-24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920966B2 (ja) * 2005-12-21 2012-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62829B2 (ja) * 2006-01-19 2013-03-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処理方法
US7777923B2 (en) * 2006-07-20 2010-08-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8350B2 (ja) * 2008-02-22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7661A3 (en) 2010-09-22
CN101482711B (zh) 2011-11-09
JP4942205B2 (ja) 2012-05-30
KR101221941B1 (ko) 2013-01-15
EP2077661A2 (en) 2009-07-08
EP2077661B1 (en) 2017-03-15
KR20090076791A (ko) 2009-07-13
JP2009164898A (ja) 2009-07-23
US20090174913A1 (en) 2009-07-09
US8098407B2 (en) 2012-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6820A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mputer which share the generation of a function for correcting image data based on an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of the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14827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358440B2 (en) Color printer calibration for multiple mediums
US866549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US7520583B2 (en)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ogram, print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the program is stored
US6160968A (en) Print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erforming printing during which calibration of printing apparatus is executed
EP1003327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US9651887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8705121B2 (en) Testing printer calibration
EP242916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EP4012504B1 (en) Image forming control method, consumable chip,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sumable
US2009031623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8576465B2 (en) Printer calibration
CN100436148C (zh) 打印系统与控制打印的方法
JP540388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305646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100067058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1163629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updating color management resources based on verification operations
US11425280B1 (en) Methods and printing system for multi-tier color management
US2021035771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264741B2 (en) Color to black only percent threshold option for customers
CN117234052A (zh) 数据校验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图像形成装置及系统
JP2002207327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106463A (ja) 記録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