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9670B -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9670B
CN101479670B CN2007800239059A CN200780023905A CN101479670B CN 101479670 B CN101479670 B CN 101479670B CN 2007800239059 A CN2007800239059 A CN 2007800239059A CN 200780023905 A CN200780023905 A CN 200780023905A CN 101479670 B CN101479670 B CN 101479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aster component
limited
location division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39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9670A (zh
Inventor
菅野一彦
吉野靖史
大庭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79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9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1Rotational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感光鼓的盒,其中,该盒沿着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安装,感光鼓轴承(40a、50a)是相对于外壳定位的基准位置。盒被两个导向构件(80、81、29、30)导向,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定位。随着盒接近最终的安装位置,加载构件(83、93)将盒上的滑动面(40h、50h)向外壳上的对应的限制部(86、96)上加载。一旦滑动面已经滑动通过限制部,加载构件与轴承接触,将它们向外壳的V形部(82a、92a)上加载。

Description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盒以及采用处理盒的成像装置。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指的是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打印机、LED打印机等)等装置,所述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处理盒”指的是这样的盒:电子照相感光鼓及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处理机构、即充电机构、和显影机构或者清洁机构等成一整体地配置在该盒内,使得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更具体地说,处理盒是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诸如显影机构、充电机构和清洁机构等上述处理机构中的至少一种成一整体地配置在其中的盒。所述处理盒还指的是,至少作为处理机构的显影机构和电子照相感光鼓成一整体地配置在其中、使得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盒。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中的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领域内,长期使用处理盒系统,根据该处理盒系统,电子照相感光鼓和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单个或者多个处理机构成一整体地配置在盒内,以便使它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同样根据这种处理盒系统,可以由使用者自己维护成像装置,不必依赖于服务人员,极大地改善了成像装置的可操作性。从而,处理盒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成像装置领域。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如下所述:首先,将电子照相感光鼓对由激光、LED、普通电灯等射出、同时被图像信息调制的光束曝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用显影装置将静电潜像显影。然后,将在感光鼓上显影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关于将处理盒定位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结构,已知有以下的结构。将用于支承处理盒的支承构件推入到装置的主组件内。然后,通过盒侧定位部与主组件侧定位部之间的接合将处理盒抬起。之后,将处理盒与支承构件分离。按照这种方式,不会与支承构件产生干扰地将处理盒定位到主组件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ei6-29998)。理想地是,处理盒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和安装操作是简单和容易的。
本发明是上述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的发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相对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的摩擦较小。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的接触较少。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操作性能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稳定地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在主组件中的定位精度得到改进。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在主组件中的定位精度高且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加载构件,用于借助加载力将处理盒向主组件侧定位部加载,所述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能够作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沿着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进入主组件时,该盒侧第一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在主组件内前进时,该盒侧第二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盒侧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盒侧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后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其中,利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利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相对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的摩擦较少。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较少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改善处理盒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操作性能。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稳定地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提高处理盒在主组件内的定位精度。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在主组件中的定位精度高而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图,表示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2是盒的剖视图,表示盒的总体结构。
图3是表示当盒处于从该处安装到成像装置上的位置处时、盒和成像装置的透视图。
图4是处理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5是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定位部以及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推压部的示意图,表示它们的结构。
图6是位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后侧的盒定位机构和盒推压机构的详细图示,表示它们的结构。
图7是位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前侧的盒定位机构和盒推压机构的详细图示,表示它们的结构。
图8是从右侧(从主组件的前侧)观察时看到的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盒后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图9是就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从盒的前端侧观察时看到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后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图10是从左侧(从主组件的前侧)观察时看到的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盒前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图11是就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从盒的后端侧观察时看到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前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图12是示意图,表示在安装或者卸下盒的过程中,施加的力的方向。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中的盒的外观透视图。
图14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主组件的盒定位机构和盒推压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从上面观察时看到的、在和感光鼓的轴线重合的水平面上的盒的剖视图。
图16是从右侧(从主组件的前侧)观察时看到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后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图17是就安装盒的方向而言、从盒的前端观察时看到的第二种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盒后部推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盒推压机构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式1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实施形式的处理盒(下面将称之为“盒”)以及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装置(下面将称之为“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本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100具有四个盒架22(22a-22d),即,可以一对一地安装四个盒的空间(图3)。所述四个盒架22在相对于水平方向成角度的单一直列上并列地(平行的)排列。每个盒架22(22a-22d)中的盒7具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1(1a-1d)。
电子照相感光鼓1(下面称为“感光鼓”)被驱动构件(图中未示出)沿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每个盒7还具有下面将要描述的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按照下面列出的顺序以围绕感光鼓1的方式配置在感光鼓1的周面的附近。所述处理机构为:清洁装置6(6a-6d),所述清洁装置6(6a-6d)用于除去在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的显影剂(下面也称之为“调色剂”);充电辊2(2a-2d),所述充电辊2(2a-2d)将感光鼓1的周面均匀地充电;扫描单元3,所述扫描单元3通过发射激光束、并同时利用图像信息调制激光束,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4(4a-4d),所述显影单元4(4a-4d)利用调色剂将感光鼓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中间转印带5,感光鼓上的不同颜色的四个调色剂像被一对一地相继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将感光鼓1、清洁构件6、充电辊2、显影单元4以盒(处理盒)的形式,即,以盒7的形式,形成一个整体,可以由使用者将该盒7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中。
将中间转印带5围绕驱动辊10和张力辊11拉紧,从而被这些辊支承。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设有第一转印辊12(12a-12d),所述第一转印辊位于由中间转印带5形成的环的内侧。将第一转印辊12定位成使得它们一对一地与感光鼓1(1a-1d)相对。从施加偏压机构(图中未示出)向转印带5上施加转印偏压。
在于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像之后,将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更具体地说,在四个感光鼓1上一对一地形成四个调色剂像。然后,当四个感光鼓1进一步向箭头Q指示的方向旋转、并且中间转印带5向箭头R指示的方向旋转时,通过向第一转印辊12上施加正偏压,将四个调色剂像按层依次转印(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然后,将中间转印带5上不同颜色的四层调色剂像输送到第二转印部15。
其间,与上述成像操作的进展同步,利用由片材进给和输送装置13、一对对准辊17等构成的片材输送机构,输送记录介质的片材S。片材进给和输送装置13具有:能够存储多个片材S的片材进给盒24、输送片材S的片材进给辊8、以及一对片材输送辊16,所述一对片材输送辊16在将片材S进给到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中之后,进一步输送片材S。主组件100a被构造成使得能够沿着图1中的主组件100a的向前的方向将片材进给盒24从主组件100a中拉出。片材进给盒24内的片材S保持被片材进给辊8推压,在被片材分离垫9一个个地分离(以摩擦为基础的片材分离方法)的同时,被片材进给辊8进给到主组件100a内。
在将片材S从片材进给装置13进给到主组件100a中之后,利用一对对准辊17将片材S输送到第二转印部15。在第二转印部15中,将正偏压施加到第二转印辊18上,借此,在将片材S输送通过第二转印部15时,将中间转印带5上的不同颜色的四个调色剂像转印(第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
作为定影机构的定影部14是成像装置的一部分,所述定影部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片材S上。定影带14a是圆筒状的,并被带导向构件(未示出)导向,所述带导向构件具有结合到该带导向构件上的诸如加热器等发热机构。通过施加预定量的压力,将定影带14a和加压辊14b保持相互加压,从而形成定影压合部。
在调色剂像(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从成像部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将片材S输送到定影部14,然后,经过定影部14内的定影带14a与加压辊14b之间的定影压合部进行输送。当片材S被输送通过定影压合部时,片材S和位于其上的调色剂像经受加热和加压。结果,片材S上的未被定影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片材S上。之后,具有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片材S被一对片材排出辊19排出到传送托盘20上。
其间,利用清洁构件6将在调色剂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然后,将被除去的调色剂回收到位于感光构件单元26(26a-26d)内的用于回收调色剂的室内。
对于在将调色剂像转印(第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被转印带清洁装置23清除。通过废调色剂通路(未示出),将被清除的调色剂回收到位于成像装置的后部的废调色剂容器(未示出)内。
(盒)
下面,参照图2描述本实施形式中的盒。图2是盒7的剖视图,在该盒内存在有相当大的量的调色剂t。顺便提及,盒7a,即,其内部存在有黄色调色剂t的盒,盒7b,即,其内部存在有品红色的调色剂t的盒,盒7c,即,其内部存在有青色调色剂t的盒,以及盒7d、即,其内部存在有黑色调色剂t的盒,在结构上是一样的。
每个盒7由感光构件单元26和显影单元4构成。感光构件单元26设置有感光鼓1、充电辊2(充电机构)、和清洁构件6(清洁机构)。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
感光鼓1通过后面将要描述的一对轴承被感光构件单元26的清洁机构框架27可旋转地支承。在成像操作中,通过从马达(未示出)上将驱动力传送给感光构件单元26,旋转驱动感光鼓1。如上所述,在感光鼓1的周面附近,设有充电辊2和清洁构件6。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利用清洁构件6将转印残留的调色剂从感光鼓1的周面上清除,被清除的调色剂落到用于清除的调色剂的室27a内。清洁机构框架27也设有一对充电辊轴承28,所述一对充电辊轴承以充电辊轴承28可以沿着将充电辊2和感光鼓1的中心连接起来的双头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到清洁机构框架27上。充电辊2的轴2j被充电辊轴承28可旋转地支承,利用一对充电辊加压构件46保持将轴承28向感光鼓1加压。
显影单元4具有显影辊25和显影机构框架31。显影辊25沿箭头B指示的方向与感光鼓1接触地旋转。显影辊25被显影机构框架31可旋转地支承。更具体地说,显影辊25被一对安装到显影机构框架31的纵向端上的轴承构件32(32R和32L)支承。显影单元4设置有调色剂供应辊34和显影刮刀35。调色剂供应辊34与显影辊25接触并沿着箭头C指示的方向旋转。显影刮刀35用于调整显影辊25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进而,显影单元4具有调色剂输送构件36,用于一面搅拌调色剂,一面将显影单元4的调色剂储存部31a中的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供应辊34。调色剂输送构件36位于调色剂储存部31a中。
显影单元4连接到感光构件单元26上。更具体地说,分别将一对销37(37R和37L)一对一地穿过轴承构件32R和32L的孔32Rb和32Lb,使得显影单元4能够相对于感光构件单元26围绕销37(37R和37L)枢转运动。显影单元4处于来自于加压弹簧38的压力之下。从而,当将盒7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用于成像时,显影单元4围绕销37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显影辊25与感光鼓1接触。
(用于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的机构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3描述盒的允许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主组件中的部分的结构,以及成像装置主组件的允许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主组件中的部分的结构。
图3是表示当盒处于从该处安装到成像装置中的位置时,盒和成像装置的透视图。顺便提及,在本实施形式中,将盒和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构造成沿着前-后方向,即,沿着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箭头F指示的方向,将盒插入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从而,能够可拆卸地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内。
参照图3,主组件100a设置有位于主组件100a的前侧的盖21(前盖)。前盖21可以被打开或者关闭。打开前盖21,露出四个一对一地用于盒7(7a-7d)的盒架22(22a-22d)。四个盒架22并列(平行)地排列在相对于水平方向成角度的单一直列上。主组件100a设有作为主组件100a的第一盒导向件的顶部盒导向件80(80a-80d),以及作为主组件100a的第二盒导向件的底部盒导向件81(81a-81d)。顶部及底部盒导向件80和81一对一地位于四个盒架22的顶部和底部,并从主组件100a的前部向后部延伸。每个盒7的感光构件单元26设有凸出部29(对盒进行导向的第一个部分),以及舌状部30(对盒进行导向的第二个部分),当将盒7安装到对应的盒架22中或者从盒架22中卸下时,盒7被它们导向。更具体地说,为了将盒7安装到对应的盒架22中,将感光构件单元26的凸出部29和舌状部30分别配合到主组件100a的盒导向件80和81中,然后,沿着图中的箭头F指示的方向将盒7推入到盒架内。
顺便提及,上述凸出部29(盒7上的对盒7进行导向的第一个部分)相对于将盒7插入到主组件100a内的方向而言,位于盒7的前端的顶部,而舌状部30(盒7上的对盒7进行导向的第二个部分)则位于盒7的底面上,并从前端向后端延伸。
每个盒7还设有一对盒定位部40a和50a(借助所述定位部将盒7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相对于上述盒的插入方向而言,所述定位部位于盒7的前端和后端。当盒7被正确地定位到主组件100a中时,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上的操作结束。顺便提及,为了控制当驱动力被传递给盒7时产生的盒7的旋转,盒7的前端设有轴27b(图4),该轴27b在平行于盒的安装方向(盒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突出,而盒7的后端设有槽27c,该槽的截面为U字形。当盒7被正确地定位到主组件100a内时,轴27b配合到主组件100a的孔82b(图5)内,该孔的横截面为长条形的,而主组件100a的轴92c(图5)配合到盒7的槽27c内。
如上所述,相对于当将盒7插入到主组件100a中时盒7前进的方向而言,盒7的凸出部29(借助其对盒7进行导向)位于盒7的前端的顶部。盒7的舌状部30位于盒7的底面上,并且从盒7的前端向盒7的后端延伸。进而,相对于与感光鼓1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而言,舌状部29和30位于感光鼓1的同一侧。
从而,可以确保盒7可靠地前进到主组件100a内。
至于正确地将盒7定位到主组件100a中的结构配置,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用于将盒正确定位的结构,以及用于推压盒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4-7,描述在本实施形式中,用于将盒相对于主组件100a正确定位的结构配置,以及用于推压盒、以便将盒正确定位的结构配置。
图4是本实施形式中盒的外观的透视图。盒7所具有的感光鼓1借助其轴(未示出)的纵向端部可旋转地被一对牢固地安装在清洁机构框架27上的轴承40和50一对一地支承。
轴承40(支承感光鼓1的轴的一个纵向端的第一轴承)是位于后侧的轴承,即,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时,相对于使盒7向主组件100a前进的方向而言,位于前端侧的轴承。该轴承设有第一盒定位部40a(40a1、40a2),所述部分为轴承40a的周面的顶部的两个部分。更具体地说,第一盒定位部40a(由部分40a1和40a2构成),用于相对于垂直于上述盒的前进方向的方向而言,将盒7的前端相对于主组件100a正确地定位。其截面呈弓形。顺便提及,相对于盒前进的方向而言,轴承40,即,将要位于盒架的最深端的轴承,位于盒7的下游端(图4)。盒7还设有压力捕获部40b,用于捕获被盒加压构件83(有时也称为施加压力的构件,或者上推构件)施加到盒7上的压力,该部分是第一盒定位部40a的周面的底侧的部分。顺便提及,上述盒的前进方向是当使用者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时,盒7前进到主组件100a中的方向。
进而,将上述盒定位部40a(40a1和40a2)定位,使之跨在感光鼓1的轴线I上(图15)。即,盒7具有位于感光鼓1轴线I的一侧的第一盒定位部40a1,以及位于感光鼓1轴线I的另外一侧的第二盒定位部40a2。第一盒定位部40a1(前端侧的定位部)位于第二盒定位部40a2(后端侧的定位部)相对于上述轴线I而言位的相反侧(图15)。对于上述压力捕获部40b,相对于盒的前进方向而言,位于感光鼓1的下游侧。当从被上述加压构件83(施加压力构件,上推构件)施加向上的压力的方向J(图9(c))观察时,压力捕获部40b位于第一盒定位部40a1和第二盒定位部40a2之间(的大致在中点)。从而,当对压力捕获部40b加压时,盒定位部40a被可靠地压到盒捕获部82a(位于主组件侧的第一盒定位部)上,从而被相对于主组件100a正确的定位。顺便提及,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前端侧的盒定位部,盒7设有第一盒定位部40a1和第二盒定位部40a2。从而,可以确保将盒7可靠地压到主组件100a的盒捕获(压力捕获)部82a上。然而,只要能够恰当地定位,设于盒7的前端的盒定位部的数目也可以只有一个。
进而,盒7设有推动构件40c,该推动构件是用于将加压构件83移动到其退回位置的第一推动构件。以盒7的中心为基准,相对于垂直于上述盒前进的方向的水平方向而言,与压力捕获部40b相比,推动部40c更靠近盒7的纵向端壁。相对于盒前进的方向而言,推动部40c从盒7的下游端壁向下游突出,其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凸出部40d。更具体地说,推动部40c的凸出部40d呈锥形,从而提供平缓的倾斜面40e和40f,即,分别在上游和下游侧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使得它们的交点为凸出部40d(凸出部40d)的顶点的方式倾斜。
进而,轴承40,即,后侧的轴承,设有第一接触部40h(盒的第一盒运动限制部),该第一接触部40h比盒定位部40a更加向上突出。第一接触部40h平坦地横过顶面(端面),位于第一盒定位部40a1的一端与第二盒定位部40a2的另一端之间。即,第一接触面40h位于第一盒定位部40a1和第二盒定位部40a2之间;第一盒定位部40a1靠近第一接触面40h的一端,第二盒定位部40a2靠近第一接触面40h的另一端。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位于第一接触面40h的上游的是表面40g,该表面40g比第一接触面40h的顶面更靠近感光鼓1的轴线。进而,轴承40,即,位于后端的轴承,设有接触面40i,该接触面40i是用于相对于盒7的纵向方向而言将盒7正确定位的表面。顺便提及,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内时,接触面40i与主组件100a的后侧板的内表面接触,确保盒7相对于盒7的纵向方向而言被正确地定位。
下面,描述轴承50(第二轴承,即,相对于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支承感光鼓1的另一端的轴承)。轴承50是位于前侧的轴承,即,位于相对于上述盒前进的方向而言的后侧的轴承。轴承50,即,位于前侧的轴承,设有第二盒定位部50a(50a1和50a2),它们是轴承50的周面的顶部的两个部分。更具体地说,第二盒定位部50a(部分50a1和50a2)用于相对于和上述盒前进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正确地将盒7的前端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它们的截面呈弓形。盒7还设置有向上压力捕获部50b,该压力捕获部捕获被向上牵引构件93(图5)施加到盒7上的压力。压力捕获部50b位于比第一盒定位部50a更远离轴承50a的轴线的位置。
如上所述,盒7具有第一轴承40,相对于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该第一轴承40支承感光鼓1的纵向端部之中的一个。接触面40h和第一盒定位部40a(40a1和40a2)是第一轴承40的周面的部分。进而,盒7具有第二轴承50,相对于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该第二轴承50支承感光鼓1的另外一个纵向端。接触部50h(接触面)和第二盒定位部50a是第二轴承50的周面的部分。
因此,可以确保盒7相对于主组件100a精确地定位。
顺便提及,与盒定位部40a类似,即,与后侧的盒定位部类似,盒定位部50a具有位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一侧的盒定位部(第三盒定位部50a1)和位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另外一侧的盒定位部(第四盒定位部50a2)。第三盒定位部50a1(前端侧的定位部)位于第四盒定位部50a2(位于后端侧的定位部)相对于上述轴线I的相反侧(图15)。关于上述压力捕获部50b,相对于盒前进的方向而言,位于感光鼓1的下游侧。当从被上述向上牵引构件93(施加压力的构件,上推构件)施加的向上的压力的方向K(图11(c))观察时,压力捕获构件50b位于第三盒定位部50b和第四盒定位部50a2之间(的大致位于中点)。从而,当压力捕获部50b被推压时,盒定位部50a被可靠地压到压力捕获部92a上,从而正确地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后端侧的盒定位部,盒7设有第三盒定位部50a1和第四盒定位部50a2。因此,可以确保能够将盒7更可靠地推压到主组件100a的压力捕获部92a上。然而,只要能够恰当地进行定位,盒7的后端设置的盒定位部的数目也可以只有一个。
进而,盒7设有推动构件50c,该推动构件50c是第二推动构件,用于将向上牵引构件93移动到其退回位置。以盒7的中心为基准,相对于垂直于前述盒前进的方向的水平的方向而言,推动构件50c比压力捕获部50b更靠近盒7的纵向端壁。相对于盒前进的方向而言,推动部50c从轴承50的主要部分向下游突出,其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出部50d。更具体地说,凸出部50d是锥形的,从而提供平缓的倾斜面50e和50f,即,分别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以使得它们的交点为凸出部50d(凸出部50d)的顶点的方式倾斜。进而,轴承50,即,位于前侧的轴承,设有第二接触部50h(接触面,用作盒的运动限制部),该接触部50h比盒定位部50a进一步向上突出。第二接触部50h平坦地横过顶面(第二接触面),位于第三盒定位部50a1的一端与第四盒定位部50a2的另一端之间。即,第二接触面50h位于第三盒定位部50a1和第四盒定位部50a2之间;第三盒定位部50a1位于接着第二接触面50h的一端的位置,第四盒定位部50a2位于接着第二接触面50h的另一端的位置。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位于接触面50h的上游的是表面50g,该表面50g比第一接触部50h的顶面更靠近感光鼓1的轴线。
进而,相对于垂直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接触部40h的顶面(第一接触区域)不同于第一盒定位部40a(40a1和40a2)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垂直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顶面(第二接触区域)不同于第二盒定位部50a(50a1和50a2)的位置。
进而,相对于上述盒前进的方向而言,第一接触部40h的顶面(第一接触区域)位于前端侧,第二接触部50h的顶面(第二接触区域)位于后端侧。
从而,确保盒7被精确地相对于主组件100a定位。
进而,相对于垂直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接触面40h的顶面位于盒定位部40a(40a1和40a2)的一端与盒定位部40a(40a1和40a2)的另一端之间。同样,相对于垂直于感光鼓1的轴线的方向而言,第二接触面50h的顶面(接触区域)位于第二盒定位部50a(50a1和50a2)的一端与另一端。
从而,可以确保将盒7精确地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100a定位。
下面,描述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的结构和主组件100a的盒推压机构。图5是用于描述成像装置100的主组件100a的盒定位部的结构以及主组件100a的盒推压机构的示意图,表示其结构。图6是位于后侧的盒定位部及盒推压机构的详细图示,表示它们的结构。图7是位于前侧的盒定位部及盒推压机构的详细图示,表示它们的结构。
参照图5,主组件100a设有后侧板82和前侧板92,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该后侧板82位于前端侧,该前侧板92位于后端侧。侧板92设有孔,盒7通过该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盒架22中。通过该孔将盒7插入到主组件100a内。进而,沿着上面描述的对盒进行导向的顶部导向件80和对盒进行导向的底部导向件81,在箭头F的方向上将盒7插入到盒架22内(图3)。
侧板82设有两个盒捕获部82a(82a1和82a2),即,主组件的第一部分,它们用于相对于垂直于安装盒7的方向(前进方向)的方向而言正确地将盒7相对于主组件定位。侧板82还设有加压构件83,其用于借助被压缩弹簧85的弹性(弹力)施加于其上的压力,将盒7向盒捕获部82a加压。该加压构件83起着上推构件的作用,借助被压缩弹簧85施加的压力向上推压,保持将盒7被向上加压。
加压构件83位于盒捕获部82a的下方。并被安装到侧板82上。更具体地说,使牢固地固定到主组件的侧板82上、即后侧的侧板上的轴84穿过通孔83a,其轴线与加压构件83的枢转轴重合,从而,加压构件83能够占据下面所述的位置:保持将盒7压在盒捕获部82a上的盒推压位置,不推压盒7的退回位置,以及停留在盒7的路径中的待机位置。
进而,加压构件83设有盒推动部83b,借助该推动部,当推压构件83位于盒推压位置时,推压构件83推动所述盒。盒推动部83b在位置上与盒7的压力捕获部40b相对应。加压构件83还设有第一压力捕获部83c,用于将加压构件83移动退回。第一压力捕获部83c在位置上与盒7的推动部40c相对应。第一压力捕获部83c设有向上的凸出部83d。向上的凸出部83d设有平缓倾斜的表面83e和83f,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它们分别是凸出部83d的上游和下游的表面。表面83e和83f是倾斜的,使得在两个面之间的交点是凸出部83d的顶点。进而,相对于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与盒推动部83b相比,压力捕获部83c位于距孔83a的轴线的更外方(相对于孔83a的径向方向而言)的部位处。即,相对于加压构件83的纵向方向而言,依次将孔83a的上述轴线、盒加压部83b和压力捕获部83c定位。
侧板82设有第一盒运动限制部86(主组件的第一盒运动限制部),该限制部防止由于当盒将加压构件83推到其退回位置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盒7向上的移动。第一盒运动限制部86由树脂制成,位于侧板82的两个盒捕获部82a(82a1和82a2)之间。
参照图7,侧板92设有盒插入孔92b和两个盒捕获部92a(92a1和92a2),所述盒捕获部起着主组件的第二盒定位部的作用。盒捕获部92a是孔92b的内表面的顶部的两个部分,用于相对于与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将盒7正确地定位。进而,侧板92,即,主组件的前面的侧板,设有盒牵引构件93,用于在加压弹簧95产生的张力下将盒7向盒捕获部92a朝上牵引,其中,所述加压弹簧95是拉力弹簧。盒牵引构件93位于盒捕获部92a的上方。该盒捕获构件被侧板92可枢转地支承;牢固地安装到侧板92上的轴94穿过盒牵引构件93的孔93a(其轴线是旋转轴)。盒牵引构件93被安装(被支承)在侧板92上,使之能够占据保持将盒7压在盒捕获部92a上的位置,不受来自于弹簧95的力的退回位置,以及位于盒7的路径上的待机位置。
进而,盒牵引构件93设有盒牵引部93b,用于当盒牵引构件93位于盒牵引位置时,向上牵引盒。盒牵引部93b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盒牵引力捕获部50b。盒牵引构件93还设有第二盒捕获部93c,用于将盒牵引构件93移动退回。第二盒捕获部93c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推动部50c。该第二盒捕获部设有向上的凸出部93d,该凸出部具有平缓倾斜的面93e和93f(图10),其倾斜的方式为,它们的交点是向上的凸出部93d的顶点。
进而,相对于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与盒牵引部93b相比,盒捕获部93c位于距孔93a的轴线的更外方。即,相对于盒牵引构件93的纵向方向而言,依次将孔93a、盒牵引部93b、以及盒捕获部93c定位。进而,侧板92,即,主组件的前面侧板,设置第二盒运动限制部96,用于防止由于在将盒牵引构件93推入退回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盒7向上的运动。盒运动限制部96位于上述两个盒捕获部92a(92a1和92a2)之间。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形式中,在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的盒7的前端侧,施加压力构件83(加压构件,上推构件)位于盒捕获部83a的下方,用于将盒从下方压向上方,以便使盒7碰撞盒捕获部82a,然而,在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的盒7的后端侧,将盒牵引构件93(盒推压构件)定位到盒捕获部92a的上方,以便将盒7从上面向上方牵引,以便使盒碰到定位在盒的上方的盒捕获部92a。即,当盒7移动到其在主组件100a中的成像位置时,盒捕获部82a(被推压的部分)被来自于盒推动构件83的向上的力推压。这样,第一和第二盒定位部40a1和40a2(在前端侧的盒的盒定位部)被盒捕获部82a(主组件的第一盒定位部)正确地定位。进而,向上的牵引力捕获部50b被来自于向上的牵引构件93的向上的牵引力推动。从而,第三和第四盒定位部50a1和50a2(在后端侧,盒的盒定位部)被盒捕获部92a(92a1和92a2)(主组件的第二盒定位部)正确地定位。这样,利用这种结构配置,能够提供侧板92,即,主组件的前侧板,所述侧板具有孔,通过所述孔能够将盒7安装到盒架22内。从而,可以直接推压轴承50,即,盒定位部附近的轴承之一。从而,可以保持施加到轴承50上的压力稳定。因此,可以将盒7精确地定位,并保持精确的定位。从而,可以使感光鼓1精确地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并精确地保持与带5接触。
顺便提及,本实施形式并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定于这种结构配置。即,作为弹性加压构件,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可以将盒加压构件83和盒牵引构件93分别定位到前端侧和后端侧,反之亦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可以获得上述效果。
(在安装盒和拆卸盒的过程中,盒加压机构的操作)
下面,参照图8-11,将描述在将盒7安装到成像装置中的过程中,以及在将盒7从成像装置上拆卸的过程中,盒加压机构的操作。
(a)前端侧:在盒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盒加压机构的操作
图8是主组件的后部盒加压机构的右侧的平面图(当从前侧观察时)。图9是主组件的后部盒加压机构的后侧(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的前端侧)的平面图。
如前面所述,沿着箭头F指示的方向安装盒7。参照图8(a)和9(a),当将盒7插入时,轴承40的、即盒7的后部轴承的推动部40c的倾斜面40e与盒捕获部83c的倾斜面83e(待机位置)接触。然后,当进一步将盒7插入时,如图8(b)所示,加压构件83被逐渐向下推,使得推动部40c的凸出部40d与盒捕获部83c的凸出部83d接触。从而,加压构件83向箭头X指示的方向后退(退回位置)。
更具体地说,如图9(b)所示,加压构件83移动到其退回位置,在该位置上,其加压部83b不与盒7的压力捕获部40b接触。从而,在安装盒7时,压力捕获部40b不经受任何压力。当安装盒7时,盒7从加压构件83接受的压力被位于更远离孔83a的推动部40c消除。即,反抗将盒7向上推的力而将加压构件83向下推所需要的力以下述比例降低,所述比例为从孔83a的轴线到压力捕获部40b(推动部83b)的距离与从孔83a的轴线到推动部40c(压力捕获部83c)的距离之比。从而,在安装盒7时盒7所经受的负荷显著小于盒7从加压构件83接受的压力;安装盒7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盒7从加压构件83接受的压力。
进而,当安装盒7时,盒7经受向上的力,即,经受在将加压构件83向下推动到其退回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但是,接触面40h与盒运动限制部86接触,即,和主组件的第一盒接触部接触。从而,防止盒7向上运动。这里,将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和主组件接触面40h定位成直到通过与盒捕获部83接触而使盒定位部40a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为止,使得它们保持相互接触。从而,在安装盒7时,更具体地说,从盒7开始从加压构件83接受向上的压力的时刻直到盒7即将被正确地定位之前为止,由树脂形成的盒运动限制部86、即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与接触面40h相互滑动,从而,盒定位部40a不会摩擦由薄钢片等形成的主组件的盒捕获部82a。从而,防止盒定位部40a被盒捕获部82a刮削的问题。
当将盒7更深地插入时,盒捕获部83c从推动部40c上脱开,从而,加压构件83从其退回位置逐渐返回到其加压位置。然后,如图8(c)和9(c)所示,将盒7插入得足够远,以便使用于相对于盒7的纵向方向而言正确地将盒7定位的接触面40i与侧板82接触,即,和主组件的后侧板接触,加压部83b与压力捕获部40b接触,导致向箭头J指示的方向(图9中的加压方向)对盒7加压(加压位置)。在这一过程中,盒7的盒定位部40a碰撞主组件的后侧板82的盒捕获部82a,从而相对于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将盒7正确地定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脱离接触面40h;在盒运动限制部86与表面40g(凹面)之间产生预定量的间隙。与此同时,盒捕获部83c运动经过推动部40c;在盒捕获部83c与凹面40j之间产生预定量的间隙。
如上所述,盒加压机构被构造成使得加压构件83能够处于待机位置、加压位置、以及退回位置。更具体地说,相对于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而言,待机位置、加压位置和退回位置依次排列。从而,加压构件83向盒7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当将盒7从主组件100a上卸下时,实行和上面描述的盒安装操作相反的操作。如在盒7的安装过程中那样,盒7从加压构件83受到的压力被推动部40c消除,所述推动部比压力捕获部40b更远离孔83a的轴线(旋转轴)。从而,如在盒7的安装过程中那样,在本实施形式中,拆卸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小于在现有技术中卸下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
顺便提及,不管是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内,还是从主组件100a内将盒7卸下,都需要将加压构件83沿垂直于盒安装方向移动。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压力捕获部83c的凸出部83d一对一地在上游侧和下游侧设有平缓倾斜的面。进而,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推动构部40c的凸出部40d一对一地在上游和下游设有平缓的倾斜面。进而,当安装盒7时,推动部40c的倾斜面40e与压力捕获部83c的倾斜面83e接触,而当卸下盒7时,推动部40c的倾斜面40f与压力捕获部83c的倾斜面83f接触。在上面所述的条件下,加压构件83开始向箭头X方向运动。换句话说,在本实施形式中,盒加压机构被构造成使得在加压构件83运动时,盒7的倾斜面保持与主组件100a的倾斜面接触。从而,当安装盒7时,盒7顺滑地移动到主组件内,同样地,当卸下盒7时,盒7能够顺滑地移出主组件。
(b)后端侧:在盒的安装和卸下的过程中,盒加压机构的操作
图10是主组件的前部盒加压机构的左侧(当从前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图11是主组件的前部(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的后端侧)盒加压机构的前侧的平面图。
当将盒7插入时,如图10(a)和11(a)所示,轴承50、即盒7的前部轴承的推动部50c的倾斜面50e与盒捕获部93c的倾斜面93e接触(待机位置)。然后,如图10(b)所示,当将盒7进一步插入时,向上牵引构件93被逐渐向下推,导致推动部50c的凸出部50d与盒捕获部93c的凸出部93d接触。从而,向上牵引构件93沿着箭头Y指示的方向退回(退回位置)。更具体地说,如图11(b)所示,向上牵引构件93退回到其施加上推力的部分93b不与盒7的捕获向上的力的部分50b接触的位置上。从而,在安装盒7时,捕获向上的力的部分50b不经受向上的压力。
当安装盒7时,盒7从向上牵引构件93受到的压力被推动部50c消除,所述推动部比捕获向上的力的部分50b距孔93a的轴线更远。即,反抗向上推动盒7的力向下推动向上牵引构件93所需的力降低,所降低的量等于从孔93a的轴线到捕获向上的力的部分50b(施加向上的牵引力的部分93b)的距离与从孔93a的轴线到推动部50c(向上牵引构件93)的距离之间的比值。从而,在安装盒7时,盒7所经受的负荷显著小于盒7从向上牵引构件93接受的压力;安装盒7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盒7从向上牵引构件93接受的力。
进而,当安装盒7时,盒7经受向上的力,即,经受将向上牵引构件93向下推到其退回位置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但是,接触面50h与盒运动限制部96接触,即,与主组件的第二盒接触部接触。从而,防止盒7向上运动。这里,将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96和主组件接触面50h定位成使得在直到盒定位部50a通过与盒捕获部92a接触而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96和主组件接触面50h保持相互接触。从而,在安装盒7时,更具体地说,从盒7开始接受来自于向上牵引构件93的向上的力的时刻起直到盒7即将被正确地定位之前为止,由树脂制成的盒运动限制部96,即主组件的盒限制部与盒接触面50h相互滑动,从而,盒定位部50a不摩擦由薄钢片等形成的主组件的盒捕获部92a。从而,防止盒定位部50a被盒捕获部92a刮削的问题。
当将盒7更进一步地插入时,盒捕获部93c脱离推动部50c,从而,向上牵引部93从退回位置逐渐返回到向上牵引位置。然后,如图10(c)和11(c)所示,将盒7插入得足够远,以便使用于相对于盒7的纵向方向将盒7正确定位的接触面50i与侧板82接触,即,与主组件的后侧板接触,向上牵引部93b与盒捕获部50b接触,导致盒7被向箭头K指示的方向(图11中向上牵引方向)推压(加压位置)。在这一过程中,盒7的盒定位部50a碰撞主组件的前侧板92的盒捕获部92a,从而相对于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将盒7正确定位。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96脱离接触面50h;在盒运动限制部96与凹面50g之间产生预定量的间隙。与此同时,盒捕获部93c运动通过推动部50c;在盒捕获部93c与凹面50j之间产生预定量的间隙。
如上所述,将盒加压机构构造成使得向上牵引构件93能够运动到待机位置、向上牵引(加压)位置、以及退回位置。更具体地说,相对于从顶部到底部的方向而言,待机位置、向上牵引(加压)位置以及退回位置依次排列。从而,向上牵引构件93向盒7施加足够量的压力,用于向上牵引盒7。
当将盒7从主组件100a上卸下时,反过来执行上述盒安装操作。如在盒7的安装过程中那样,盒7从向上牵引构件93接受的向上的力被推动部50c消除,所述推动部50c比捕获向上的力的部分50b更远离孔93a的轴线(牵引构件93的旋转轴)。从而,如在本实施形式中安装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显著地小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安装盒的操作所需要的力那样,在本实施形式中卸下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卸下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
顺便提及,不管是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还是将盒7从主组件100a上卸下,都需要将向上牵引构件93在垂直于盒的安装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压力捕获部93c的凸出部93d设有平缓的倾斜面,相对于盒安装方向而言,所述倾斜面一对一地位于上游和下游侧。进而,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推动部50c的凸出部50d设有一对一地位于上游和下游的平缓的倾斜面。因此,当安装盒7时,推动部50c的倾斜面50e与压力捕获部93c的倾斜面93e接触,而当卸下盒7时,推动部50c的倾斜面50f与压力捕获部93c的倾斜面93f接触。在这种条件下,向上牵引构件93沿箭头Y的方向的运动开始。换句话说,在本实施形式中,将盒加压机构构造成使得当向上牵引构件93运动时,盒7的倾斜面保持与主组件100a的倾斜面接触。从而,当安装盒7时,盒7顺滑地移动到主组件内,同样地,当卸下盒7时,盒7顺滑地移出主组件。
顺便提及,当安装或者卸下盒7时,在本实施形式中,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在前端侧和后端侧大致同时发生盒加压机构的操作。进而,加压构件83的旋转方向、即后部加压构件旋转的方向,与加压构件93(向上牵引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即前部加压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为了更详细地进行描述,参照图12(a)和12(b),在相对于与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前端侧,孔83a的轴线位于与感光鼓1的轴线重合并且在与移动盒7以便将其正确地定位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线L的左侧,压力捕获部83c位于线L的右侧。另一方面,在后端侧,孔93a的轴线位于上述线L的右侧,压力捕获部93c位于线L的左侧;孔与加压部的压力捕获部在前端侧的位置关系与在后端侧的位置关系相反。
即,位于主组件的后侧的加压构件83,当将其向退回位置移动时,向箭头M指示的方向旋转,而位于主组件的前侧的向上牵引构件93,当将其向退回位置移动时,向箭头N指示的方向旋转。从而,当安装或者卸下盒7时,推动部40c和50c经受的来自于加压构件83和93、即主组件的后侧和前侧的加压构件的负荷,分别沿着图12(a)和12(c)中的箭头P1和P2指示的方向作用。预先设定这些负荷的方向P1和P2相对于线L的角度,所述线L在盒被推起的方向上延伸。进而,如图12(c)所示,上述角度大致关于线L是对称,该线L在与负荷的方向P1及P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即,在将盒7向上推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当安装或者卸下盒7时,其姿势保持稳定,从而其可操作性显著优于现有技术的盒。
(用于防止盒的盒定位部的刮削的结构配置)
在本实施形式中,当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或者从主组件100a中卸下时,防止盒7被刮削划过它的盒定位部。本实施形式可以减少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时、盒7的第一和第二盒定位部(部分40a和50a)摩擦主组件100a的对应部分(构件)的问题。进而,本实施形式可以减少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时、上述第一和第二盒定位部与主组件100a的对应部分(构件)接触的问题。
即,如上所述,轴承40和50,即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位于前端侧和后端侧的轴承,设有接触部40h和50h,所述接触部向上突出超过盒定位部40a和50a,所述盒定位部也是它们的周面的部分。这些接触部40h和50h平坦地横过顶面,并被分别定位到盒7的盒定位部的一侧和另一侧。
当将盒7插入到如上所述构成的主组件100a内时,盒7经受向上的力,即,作为后部盒加压构件的加压构件83和作为前部盒加压构件的向上牵引构件93被向下推到它们的退回位置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在这个过程中,接触部40h(表面)与作为主组件的第一盒接触部的盒运动限制部86接触,接触部50h(表面)与作为主组件的第二盒接触部的盒运动限制部96接触。从而,防止盒7向上运动。
这里,盒加压机构被构造成使得位于主组件的后侧的作为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的盒运动限制部86、和接触部40h(表面)保持相互接触,直到盒定位部40a通过与盒捕获部82a接触而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为止。类似地,位于主组件的前侧的作为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的盒运动限制部96、和接触部50h(表面)保持相互接触,直到盒定位部50a通过与盒捕获部92a接触而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为止。
从而,在安装盒7时,更具体地说,从盒7开始从加压构件83和向上牵引构件93接受向上的力的时刻起直到盒7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为止,由树脂形成的作为主组件的盒限制部的盒运动限制部86和96、以及盒接触面40h和50h,分别在盒运动限制部86和96上滑动,从而,位于前侧和后侧的盒定位部40a和50a不会摩擦由薄钢片等形成的盒捕获部82a和92a。从而,可以防止盒定位部40a和50a被盒捕获部82a和92a刮削的问题。
如上所述,将盒加压机构构造成使得在利用施加到加压构件的远离加压构件的推压盒7的部分的点上的压力消除盒加压力时,安装或者拆卸盒7。从而,安装或者卸下盒7所需的力相对于盒7从加压构件接受的力(压力)而言足够小。因此,将本实施形式的盒7安装到本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者将盒7从本实施形式中的从成像装置中卸下所要求的力,显著小于与将现有技术的盒安装到现有技术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或者将现有技术的盒从现有技术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卸下时所要求的力。换句话说,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盒和成像装置,就盒的安装而言,在可操作性方面明显更好。
进而,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a中或者将盒7从主组件100a中卸下时,防止盒定位构件被刮削。从而,可以确保将盒7正确地定位。
顺便提及,在本实施形式中成像装置的结构使得盒并列地(平行地)排列成水平的直列,而且,中间转印单元配置在盒的顶侧,从而可以利用加压构件将盒从下向上推压。但是,就成像装置的结构而言,本实施形式并不用以对本发明进行限制。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这样结构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单元位于盒的下侧,利用加压构件(压力构件)从上向下推压盒。在这种结构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向盒7施加向下的压力,使感光鼓1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
在如本实施形式中那样,被构造成从下方推压盒的成像装置的情况下,推压盒以便将盒正确定位所需要的力必须考虑到盒本身的重量。从而,上述力必须大于在被构造成从上方推压盒的成像装置中推压盒所需要的力,将加压构件向下推所需要的力也如此。因此,通过将成像装置制成下述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效果,所述结构为:可以在借助盒加压构件的比盒加压构件的盒加压部距盒加压构件的旋转轴线更远的部分消除由盒加压构件的盒加压部施加到盒上的压力时,能够安装或者拆卸盒。
并且,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安装或者拆卸盒时,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在盒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两侧,借助盒加压构件的比加压构件的盒加压部距加压构件的轴线更远部分消除来自于盒加压构件(包括向上牵引构件)的力。但是,本实施形式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关于成像装置的结构的范围。例如,可以将成像装置构造成只有成像装置的一端,即,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的前端或者后端设置有盒加压构件。但是,在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的前端和后端都具有加压构件的成像装置,与只在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的前端或者后端中的一端具有盒加压构件的成像装置相比,安装或者拆卸盒所需要的总的力小。同样,如上所述,通过将成像装置构造成使得位于后侧的盒加压构件和位于前侧的盒加压构件(盒牵引构件)相对于来自于将加压构件向上推的负荷的方向是对称的,在安装或者拆卸盒7时,可以保持盒7的姿势稳定,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本实施形式的效果。
实施形式2
下面,参照图13和14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顺便提及,本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的基本结构和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从而,本实施形式将只描述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结构特点不同的部分,以避免重复这些描述。进而,在本实施形式中,与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中的功能相同的构件、部分等,赋予相同的标号。
图13是本实施形式的盒的外观透视图。图14是位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后侧的盒定位构件和盒加压构件的示意透视图,表示它们的结构。
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成像装置被构造成相对于将盒7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内的方向而言,盒7的位于前端的轴承设置有加压构件83,所述加压构件83具有用于将盒7向下推的推动部83c。在本实施形式中,将要描述被构造成用于将加压构件向下推的推动部为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的成像装置。
参照图12,该图表示显影单元4,该显影单元4设有加压构件推动部140c,用于将加压构件移动到其退回位置。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推动部140c从盒7的下游端向下游突出。推动部140c的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凸出部140d。凸出部140d设有两个表面140e和140f,所述两个表面平缓地倾斜,使得两个表面的交点为凸出部140d的顶点。就与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推动部140c位于压力捕获部40b的相对于后面将要描述的盒加压构件183(施加压力构件)的孔183a(图14)的轴线而言的相反侧。进而,推动部140c位于比压力捕获部40b距孔183a的轴线更远处。
参照图14,关于主组件100a,该主组件设置有盒加压构件183,用于将盒7向盒捕获部82a(压力捕获部)推压。加压构件183位于盒捕获部82a的下方。加压构件183安装在侧板82上,即,安装到主组件后侧的侧板上;将牢固地安装在侧板82上的轴84穿过加压构件183的孔183a,使得加压构件183的枢转轴与孔183a的轴线一致。进而,加压构件183可旋转地安装到侧板82上,使之能够可旋转地移动到盒加压位置,在该位置上,加压构件将盒7推压到盒捕获部82a上,并且能够可旋转地移动到退回位置,所述加压构件移动到该退回位置上,以便消除它施加给盒7的压力。
进而,加压构件183设有加压部183b,当加压构件183位于加压位置时,该加压部183b压到盒7上。加压部183b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压力捕获部40b。加压构件183还设有压力捕获部183c,所述压力捕获部用于将加压构件183移动到退回位置。压力捕获部183c在位置上对应于盒7的推动部140c。
压力捕获部183c设有向上的凸出部183d,该凸出部具有两个表面183e和183f。表面183e和183f,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分别位于下游侧和上游侧,并平缓地倾斜,使得它们的交点成为凸出部183d的顶点。
相对于与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压力捕获部183c位于加压部183b的相对于孔183a的轴线而言的相反侧。进而,与加压部183b相比,压力捕获部183c位于距孔183a的轴线更远处。
下面,将描述在本实施形式中、当将盒7安装到成像装置100中时,盒加压机构的部件的运动。图16是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左侧观察时(从成像装置的前侧观察时)看到的盒后部加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当将盒7安装到主组件100内时发生的盒加压构件的操作。图17是相对于盒的安装方向而言,从盒7的前端侧观察时看到的盒后部加压机构的平面图,表示加压构件的操作。
沿图16(a)所示的箭头F指示的方向安装盒7。参照图16(a)和17(a),当插入盒7时,显影单元4的推动部140c的倾斜面140e与盒捕获部183c的倾斜面183e接触(待机位置)。然后,当进一步插入盒7时,如图16(b)所示,加压构件183被逐渐向下推,导致推动部140c的凸出部140d与盒捕获部183c的凸出部183d接触。从而,加压构件183沿箭头T指示的方向退回(退回位置)。更具体地说,如图17(b)所示,加压构件183退回到其加压部183b不与盒7的压力捕获部140b接触的位置(退回位置)。从而,在安装盒7时,压力捕获部140b不经受任何压力。当安装盒时盒7从加压构件183受到的压力被推动部140c抵消,所述推动部140c位于距加压构件183的旋转轴更远处,所述加压构件的旋转轴和孔183a的轴线一致。即,反抗向上推盒7的力将加压构件183向下推所需要的力,以从孔183a的轴线到压力捕获部140b(推动部183b)的距离与从孔183a的轴线到推动部140c(压力捕获部183c)的距离之间的比例降低。从而,当安装盒时,盒7经受的负荷显著小于盒7从加压构件183受到的压力;安装盒7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安装根据现有技术的盒(7)所需要的压力。
进而,当安装盒7时,盒7经受向上的力,即,将加压构件183向下推到其退回位置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但是,接触面40h与盒运动限制部86接触,即,与主组件的第一盒接触部接触。从而,防止盒7向上运动。这里,将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和盒7的第二主组件接触面40h定位成使得直到盒定位部40(压力捕获部)通过与盒捕获部82a接触而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它们保持相互接触。从而,在安装盒7时,更具体地说,从盒7开始从加压构件183接受向上的压力的时刻起直到盒7即将被正确定位之前为止,由树脂形成的盒运动限制部86、即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与接触面40h相互滑动,压力捕获部40a(盒的盒定位部)不会摩擦由薄钢片等形成的主组件的盒捕获部82a。从而,防止盒定位部40a被盒捕获部82a刮削的问题。
当将盒7更进一步插入时,盒捕获部183c脱离推动部140c,从而,加压构件183从退回位置逐渐返回到加压位置。然后,如图16(c)和17(c)所示,将盒7插入得足够远,以便使用于相对于盒7的纵向方向而言正确地将盒7定位的接触面40i与侧板82、即主组件的后侧板接触,加压部183b与压力捕获部40b接触,使得将盒7向箭头S指示的方向(加压方向)加压(加压位置)。在这一过程中,盒7的盒定位部40a碰撞主组件的后侧板82的盒捕获部82a,从而相对于与盒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而言将盒7定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脱离第二接触面40h;在盒运动限制部86与表面40g(凹面)之间设有一个预定的间隙。与此同时,盒捕获部183c运动通过推动部140c;在盒捕获部183c与凹面140j之间设有预定量的间隙。
而且,在本实施形式中,加压构件183能够对盒7施加足够量的压力。
当从主组件100a卸下盒7时,执行和上面描述的盒安装操作相反的操作。如在盒7的安装过程中那样,盒7从加压构件183受到的向上的力被推动部140c消除,所述推动部140c位于距孔183a的轴线更远处。从而,如在本实施形式中安装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在现有技术中安装盒的操作所需要的力那样,在本实施形式中拆卸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显著小于在现有技术中卸下盒7的操作所需要的力。
进而,当主组件的盒捕获部82a脱离压力捕获部40a(盒的盒定位部)时,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与第二接触面40h接触。进而,即使在卸下盒7的过程中,只要盒处于被加压构件183施加的向上的力的作用下,由树脂形成的主组件的盒运动限制部86和第二接触面40h就相互滑动,从而防止压力捕获部40a摩擦主组件的侧板的盒捕获部82a。从而,防止在压力捕获部摩擦盒捕获部82a时,压力捕获部40a(盒的盒定位部)被盒捕获部82a刮削的问题。
在本实施形式中,只有显影单元4的位置对应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后端侧的部分设有推动部。但是,也可以只在显影单元的前端设有推动部。只在显影单元的前端设有推动部的效果与只在显影单元的后端设有推动部所能够获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较少相对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摩擦。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时,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较少与主组件的一个或多个构件接触。
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相对于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操作性能得到改善。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可以稳定地将处理盒安装到装置的主组件上。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在主组件中的定位精度得到改善。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提供一种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其中,处理盒在主组件中的定位精度高而且稳定。
尽管这里参照揭示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提出的细节,本申请意图包括所有在改进的目的或者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改型和改变。

Claims (16)

1.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加载构件,用于借助加载力将处理盒向主组件侧定位部加载,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能够作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沿着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进入主组件时,该盒侧第一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在主组件内前进时,该盒侧第二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后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以及
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
其中,利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利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从垂直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的位置上,当从垂直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列地位于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的一侧和另外一侧,当从所述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并列地位于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的一侧和另外一侧。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构件,用于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轴向端处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其中,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构件的外表面,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轴承构件,用于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轴向端处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其中,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轴承构件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具有平坦的结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具有弓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所述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状态下,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的上方,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的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的前进方向而言,所述盒侧第一被导向部配置在所述处理盒的前侧的上方,并且,所述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在所述处理盒的底面上沿着从所述处理盒的前侧到后侧的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垂直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而言,所述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导向部配置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同的一侧。
8.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包括: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所述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进入方向配置在前侧;上推构件,用于通过上推力将所述处理盒向所述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加载;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所述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相对于进入方向配置在后侧;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以及上拉构件,用于利用张力将所述处理盒向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加载;所述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
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能够作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当所述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进入主组件时,该盒侧第一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在主组件内前进时,该盒侧第二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被所述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
第一位移部,所述第一位移部相对于前进方向配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时,用于通过与所述上推构件接触,将所述上推构件移动到退回位置;
盒侧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后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上拉构件的张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以及
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被所述上拉构件的张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
第二位移部,所述第二位移部配置在后侧,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时,通过与所述上拉构件接触,将所述上拉构件向退回位置移动,
其中,利用被所述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利用被所述上拉构件的张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从垂直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的位置上,当从垂直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配置在不同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列地位于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的一侧和另外一侧,当从所述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并列地位于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的一侧和另外一侧。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构件,用于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一轴向端处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其中,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配置在所述第一轴承构件的外表面,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二轴承构件,用于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另一轴向端处支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其中,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配置在所述第二轴承构件的外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具有平坦的结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具有弓形结构。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所述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状态下,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的上方,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位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的前进方向而言,所述盒侧第一被导向部配置在所述处理盒的前侧的上方,并且,所述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在所述处理盒的底面上沿着从所述处理盒的前侧向后侧的方向延伸,并且,相对于垂直于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的方向而言,所述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和所述盒侧第二被导向部配置在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同的一侧。
1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能够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处理盒一起使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a)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
(b)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
(c)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
(d)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
(e)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
(f)加载构件,用于借助加载力将所述处理盒向所述主组件侧定位部加载;
(g)处理盒,被定位于主组件侧定位部,所述处理盒包括:
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能够作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盒侧第一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进入主组件时,该盒侧第一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二被导向部,当所述处理盒在将其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向方向在主组件内前进时,该盒侧第二被导向部被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
盒侧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后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以及
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被所述加载构件的加载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
其中,利用被所述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利用被所述上拉构件的张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
16.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能够与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其上的处理盒一起使用,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a)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
(b)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
(c)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相对于将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的过程中所述处理盒前进的前进方向而言,所述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配置在前侧;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上推构件,用于借助上推力将所述处理盒向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加载;
(d)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前进方向而言,所述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配置在后侧;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上拉构件,用于借助张力将所述处理盒向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加载;
(e)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被定位到主组件侧定位部上,所述处理盒包括:
处理机构,所述处理机构能够作用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盒侧第一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
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被所述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第一位移部,所述第一位移部相对于前进方向配置在前侧,当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时,用于通过与所述上推构件接触,将所述上推构件移动到退回位置;
盒侧第二被限制部,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相对于前进方向设置在后侧,当所述处理盒在被主组件侧第一导向件和主组件侧第二导向件导向的同时在主组件中前进、并且处理盒被上拉构件的张力向上加载时,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被主组件侧第一限制部限制其向上的运动;以及
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在于主组件中前进且同时被所述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限制向上的运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限制部通过主组件侧第二限制部之后,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被所述上拉构件的张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
第二位移部,所述第二位移部配置在后侧,用于当所述处理盒在主组件中前进时,通过与所述上拉构件接触,将所述上拉构件向退回位置移动,
其中,利用被所述上推构件的上推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一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一被定位部,并利用被所述上拉构件的张力定位于主组件侧第二定位部的所述盒侧第二被定位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上。
CN2007800239059A 2006-12-08 2007-11-26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Active CN101479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1309/2006 2006-12-08
JP2006331309 2006-12-08
JP2007266399A JP4148530B2 (ja) 2006-12-08 2007-10-12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66399/2007 2007-10-12
PCT/JP2007/073268 WO2008069156A1 (en) 2006-12-08 2007-11-26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886.0A Division CN102411296B (zh) 2006-12-08 2007-11-26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9670A CN101479670A (zh) 2009-07-08
CN101479670B true CN101479670B (zh) 2011-12-14

Family

ID=389845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39059A Active CN101479670B (zh) 2006-12-08 2007-11-26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20111031888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1296B (zh) 2006-12-08 2007-11-26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888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1296B (zh) 2006-12-08 2007-11-26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5) US7756441B2 (zh)
EP (1) EP2102715B1 (zh)
JP (1) JP4148530B2 (zh)
KR (1) KR101054969B1 (zh)
CN (2) CN101479670B (zh)
RU (2) RU2419822C2 (zh)
WO (1) WO20080691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1865B2 (ja) * 2006-12-08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48530B2 (ja) 2006-12-08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68957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5121573B2 (ja) * 2008-05-27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0932B2 (ja) * 2008-05-27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7B2 (ja) * 2008-05-2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01266B2 (ja) * 2008-05-27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49426B2 (ja) 2008-09-29 2010-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349999B2 (ja) * 2009-02-16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348A (ja) *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5725338B2 (ja) * 2011-03-25 2015-05-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5679B2 (ja) 2011-12-27 2013-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74652A (ja) * 2012-02-23 2013-09-05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
EP3486730B1 (en) 2012-06-15 2020-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59922B2 (ja) * 2012-11-26 2014-07-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集合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070966B1 (ko) * 2013-01-16 2020-01-29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화상형성장치
JP6338460B2 (ja) 2013-08-20 2018-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49B2 (ja)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31785B (zh) * 2014-07-15 2019-10-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JP6413435B2 (ja) * 2014-07-25 2018-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91992B1 (en) 2014-12-19 2016-03-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or an imaging uni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285758B1 (en) * 2014-12-19 2016-03-1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between replaceable units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671997B2 (ja) 2015-02-05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552212B2 (ja) 2015-02-16 2019-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98468B2 (ja) 2015-02-16 2019-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12864B2 (ja) * 2015-02-27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9317004B1 (en) 2015-04-10 2016-04-1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andle and positioning stop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602126B2 (ja) * 2015-09-16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に用いられる部材
US9996052B2 (en) * 2016-02-10 2018-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apable of being inserted in an apparatus main body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390146B1 (ko) * 2018-08-30 2022-04-2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본체에 장착된 현상 카트리지에 토너를 충전하는 구조
KR20200025336A (ko) 2018-08-30 2020-03-1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충전부의 유입 셔터를 선택적으로 로킹하는 구조
JP6642754B1 (ja) * 2019-02-28 2020-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676222B2 (en) 2019-05-01 2023-06-13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Controlling the status of frequency-managed electric devices
CN114280907A (zh) * 2020-09-28 2022-04-05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2022138657A (ja) * 2021-03-10 2022-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329A (en) * 1996-04-03 1998-12-0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ing/dismounting mechanism
US5995782A (en) * 1996-09-30 1999-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mounting positioning fe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301456B1 (en) * 2000-09-22 2001-10-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rtridge in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64721A (zh) * 2004-02-20 2005-09-0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与成像设备
CN174397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63662A (zh) * 2004-10-19 2006-04-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9714A1 (de) 1982-08-17 1984-02-23 Canon K.K., Tokyo Arbeitseinheit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mehrfarben-abbildungsgeraet
JPH0629998B2 (ja) 1983-07-05 1994-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GB2132942B (en) 1982-09-30 1987-07-29 Canon Kk Detachable parts of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H06186791A (ja) 1992-12-21 1994-07-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298728B2 (ja) 1993-11-12 2002-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12197A (ja) 2000-04-28 2001-11-09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793B2 (ja) * 2003-08-2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332A (ja) 2004-03-31 2005-10-20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48530B2 (ja) * 2006-12-08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9998B2 (ja) 2013-02-19 2016-11-24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グリセロール廃液からのエタノール生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8329A (en) * 1996-04-03 1998-12-0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ing/dismounting mechanism
US5995782A (en) * 1996-09-30 1999-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mounting positioning fe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301456B1 (en) * 2000-09-22 2001-10-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rtridge in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664721A (zh) * 2004-02-20 2005-09-07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与成像设备
CN1743978A (zh) * 2004-08-31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63662A (zh) * 2004-10-19 2006-04-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12197A 2001.11.09
JP特开平6-186791A 1994.07.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48530B2 (ja) 2008-09-10
US8155557B2 (en) 2012-04-10
CN102411296B (zh) 2014-07-23
RU2011103939A (ru) 2012-08-10
EP2102715B1 (en) 2017-06-28
KR101054969B1 (ko) 2011-08-05
US20130343780A1 (en) 2013-12-26
JP2008165189A (ja) 2008-07-17
US20100158565A1 (en) 2010-06-24
RU2519854C2 (ru) 2014-06-20
RU2009126152A (ru) 2011-01-20
RU2419822C2 (ru) 2011-05-27
KR20090080135A (ko) 2009-07-23
EP2102715A1 (en) 2009-09-23
US20080138106A1 (en) 2008-06-12
CN102411296A (zh) 2012-04-11
US9310762B2 (en) 2016-04-12
US8494410B2 (en) 2013-07-23
US8805237B2 (en) 2014-08-12
US7756441B2 (en) 2010-07-13
US20140314445A1 (en) 2014-10-23
WO2008069156A1 (en) 2008-06-12
US20120163861A1 (en) 2012-06-28
CN101479670A (zh) 2009-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9670B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479673B (zh) 处理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2243470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4684732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05890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CN102736485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RU2442205C2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0533304C (zh) 成像设备
CN107203119B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及显影盒
US77157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with deformable handle
CN101592909B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193472B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308357A (zh) 成像设备
CN111077752B (zh) 显影盒及采用此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70205760A1 (en) Photoconductor lubricant assembly
CN100476622C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058057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3835872A1 (en)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29A (zh) 处理盒和显影装置
CN102841533A (zh)
JP4685197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7129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JP5622660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22661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18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