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9538A -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9538A
CN101479538A CNA2007800236667A CN200780023666A CN101479538A CN 101479538 A CN101479538 A CN 101479538A CN A2007800236667 A CNA2007800236667 A CN A2007800236667A CN 200780023666 A CN200780023666 A CN 200780023666A CN 101479538 A CN101479538 A CN 101479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uid
diapire
feed surfac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36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9538B (zh
Inventor
M·科瑟内
E·布达尔
F·热拉尔
V·布鲁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clim SA
Original Assignee
Ecoclim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clim SA filed Critical Ecoclim SA
Publication of CN101479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9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9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6Evapo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rption typ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 B60H1/3201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using absorption, e.g. using Li-Br and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7/00Absorbers; Adsor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系统(37)具有液态制冷剂蒸发器(45)和与蒸发器(45)连接的气态制冷剂吸收器(47)。系统(37)限定气态制冷剂流动室(121),该室由位于蒸发器(45)上的蒸发表面(73A)、由位于面对蒸发表面(73A)的吸收器(47)上的吸收表面(119A)、以及由连接所述面(73A,109A)的底部(57)加以限定。蒸发器(45)具有连接于蒸发表面(73A)的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以便在该表面的下游收集液态制冷剂。蒸发器(45)具有隔离部件(67),其布置在室(121)中,且在蒸发表面(73A)上限定至少一由隔离部件(67)覆盖的区域(103)和至少一未覆盖蒸发区域(105)。所述系统应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调节。

Description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其具有:
[02]-液态制冷剂蒸发器,其具有上游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
[03]-气态制冷剂吸收器,其连接于蒸发器并具有上游液态吸收剂供给入口。
背景技术
[04]前述类型的蒸发器/吸收器系统用于布置在设于机动车内的吸收冷却装置中,以提供该机动车空气调节所需的冷量(frigorie)。
[05]公知地,WO-A-01/18463提出一种吸收冷却装置,其具有发生器,其中,包括制冷剂和吸收剂的混合流体予以分离,以获得制冷剂气流和吸收剂液流。
[06]该装置还包括制冷剂冷凝器,其接纳所述气流且可使制冷剂再液化。该装置包括连接于冷凝器的制冷剂蒸发器,来自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在其中通过喷嘴被汽化。这种汽化产生冷量,所述冷量用于通过制冷回路进行制冷,所述制冷回路布置成与空气调节器呈热交换关系。
[07]因此,汽化制冷剂输送至吸收器,所述吸收器接纳吸收剂液流。液流喷在吸收器中,以形成吸收汽化制冷剂的非常细的小液滴。
[08]因此,包括制冷剂和吸收剂的混合流体被收集在吸收器的底部内,以便被输送至发生器。
[09]这种装置有效地产生冷量,所述冷量可用于空调系统中,而不使用有害于周围环境的制冷剂。
[10]但是,如果在机动车上安装前述类型的装置,车辆的加速度和倾斜度趋向于干扰输送喷嘴。此外,这种装置体积大,且不大符合人体特点。
发明内容
[11]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其用于吸收冷却装置,易于紧凑地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其运行安全可靠。
[12]为此,本发明涉及前述类型的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限定气态制冷剂流动室,所述气态制冷剂流动室由以下部位加以限定:至少一制冷剂气体输送表面,其位于所述蒸发器上且在上游连接于所述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至少一汽化制冷剂流通表面,其面对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就位于所述吸收器上,且在上游连接于所述液态吸收剂供给入口;以及连接这些表面的底壁,所述蒸发器具有:
[13]-液态制冷剂汇集器,其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以便在所述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的下游收集液态制冷剂;以及
[14]-隔离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室中,且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上限定至少一由所述隔离部件覆盖的覆盖区域、以及至少一未覆盖输送区域。
[15]按本发明的系统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的可单独或根据所有技术上可能的组合予以考虑的特征:
[16]-所述隔离部件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上限定下游覆盖区域,所述下游覆盖区域在所述输送表面的整个宽度上横向延伸,且从所述底壁延伸至位于所述底壁之上并与该底壁隔开的未覆盖输送区域;
[17]-所述隔离部件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的其余部分上具有加固网状结构,所述加固网状结构基本位于所述未覆盖输送区域的上方,以使孔口的表面百分率达到最大限度;
[18]-所述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的上游边缘,所述隔离部件在所述输送表面上,于所述底壁和所述上游边缘之间限定交替的覆盖区域和未覆盖区域;
[19]-所述隔离部件面对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区域具有导向翼片,所述导向翼片与所述输送表面隔开并凸起;
[20]-每个导向翼片与所述输送表面隔开0.5毫米至5毫米的距离,以适应可能形成的液滴的尺寸;
[21]-所述蒸发器具有至少一主体,所述主体限定两个相对的彼此由侧表面连接的输送表面,所述隔离部件密封地延伸在所述侧表面上;
[22]-它具有多孔块,所述多孔块间置在所述液态制冷剂汇集器和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之间;
[23]-所述制冷剂汇集器位于所述底壁的下面,且支靠在所述底壁下;
[24]-吸收器,其具有:
[25]-由吸收剂和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其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以便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的下游收集混合流体;以及
[26]-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的至少一覆盖壁,从而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上限定被所述覆盖壁覆盖的至少一覆盖区域、和至少一从所述底壁延伸的下游未覆盖区域,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由与底壁齐平的收集孔口通到所述室;
[27]-所述覆盖壁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的其余部分上具有加固网状结构,所述加固网状结构基本位于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的上方,以使孔口的表面积百分率达到最大限度;
[28]-所述覆盖壁具有至少一覆盖区域,所述覆盖区域位于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的上方;
[29]-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流通区域面对着所述输送表面的覆盖区域就位;
[30]-所述输送表面的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输送区域面对着所述流通表面的覆盖区域就位;
[31]-通到所述室的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具有收集孔口,所述收集孔口与所述底壁齐平,以使所述底壁上存在的液态流体排出到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中;
[32]-所述液态制冷剂汇集器具有至少一制冷剂接收器,所述制冷剂接收器的底部沿第一方向朝液态制冷剂排出口倾斜,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具有至少一液态混合流体接收器,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接收器的底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朝混合流体排出口倾斜。
[33]本发明还涉及吸收冷却装置,其具有:
[34]-发生器,其用于分离混合流体而产生制冷剂和吸收剂;
[35]-制冷剂冷凝器,其连接于发生器;
[3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吸收器系统,所述蒸发器由通到制冷剂供给入口的制冷剂供给管道连接于所述冷凝器,所述吸收器由通到吸收剂供给入口的吸收剂供给管道和由混合流体排出管道连接于所述发生器;以及
[37]-基于载热流体的制冷回路,其布置成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呈热交换关系,所述制冷回路具有位于所述蒸发器外部的第一热交换器。
[3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上所述的装置。
附图说明
[39]通过下面参照附图且仅作为例子给出的说明,本发明将得到更好地理解,附图如下:
[40]图1是按本发明的第一冷却装置的概要性工作示意图;
[41]图2是沿着布置在图1所示装置中的按本发明的第一蒸发器/吸收器系统的垂直中平面的剖面图;
[42]图3是图2中标以III的细部的放大图;
[43]图4是图2所示的蒸发器/吸收器系统的箱体的沿着垂直于图2剖面的垂直平面的局部横向剖面图;
[44]图5是沿图3细部的水平平面V-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按本发明的第一吸收冷却装置11示于图1,例如布置在机动车中。机动车尤其具有驾驶室15和驾驶室空调系统17,其与装置11为热交换关系。
[46]如图1所示,装置11具有:通过分离混合流体而产生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发生器33、汽化制冷剂冷凝器35和蒸发器-吸收器系统37。
[47]发生器33具有围腔39,所述围腔39用于接纳由液态制冷剂和液态吸收剂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以及加热部件41。
[48]吸收剂例如由溴化锂溶液形成,制冷剂由水形成。
[49]作为变型,吸收剂由水形成,制冷剂由氨水形成。
[50]加热部件41例如具有发动机冷却液循环管道,该管道具有布置在围腔39中的区域42,以使发动机冷却液与围腔39中容纳的混合流体呈热交换关系。
[51]冷凝器35由汽化制冷剂流通管道47连接于发生器33。
[52]冷凝器35在机动车的前表面(未示出)中布置在发动机冷却液散热器上,沿前表面中的空气循环方向相对于散热器位于上游。
[53]如图2所示,系统37具有密封箱体43,还具有布置在密封箱体43中的板式蒸发器45和板式吸收器47。如图1所示,系统37还具有用于传送蒸发器45中产生的冷量的制冷回路49、以及吸收器47的冷却回路51。
[54]箱体43基本呈平行六面体形。它限定内部空间53,该内部空间在上部由盖55封闭,而在下部由固定在箱体下部分的底壁57封闭。底壁57的实施基于柔韧性材料。壁57限定多个通到内部空间53内的水平流通缝隙59。
[55]蒸发器45具有:多个多孔板61、一用于在上游供给板61的液态制冷剂分配器63,以及一用于在每个板61的下游收集液态制冷剂的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蒸发器51还具有阻止液态制冷剂朝内部空间53回流的锁闭部件67。
[56]板61垂直地布置在内部空间53中,位于图2中自左向右横向隔开的平行的平面中。为简化附图,仅一板61示于图2。
[57]每个板61延伸在上游上边缘69和下游下边缘71之间,所述上游上边缘69被保持支靠在盖55上,所述下游下边缘71穿过相应的缝隙59接合在汇集器65中。
[58]各板61限定一空间,该空间主要包含一多孔体,所述多孔体例如为开放槽式泡沫类型或不规则冲压表面类型。多孔体的孔隙率可基本为80%至99%,优选地为93%。多孔体的开孔密度也可为每厘米8孔至每厘米40孔,优选地为每厘米16孔。最后,多孔体的毛密度(densité brute)可为0.01g.cm-3至1g.cm-3,优选地为0.2g.cm-3
[59]每个板61在其厚度的两侧限定两个相对平坦的气体输送垂直表面73A、73B。每个垂直表面73A、73B在内部空间53中延伸在盖55和底壁57之间。垂直表面73A、73B在板61的两侧相互间由垂直侧表面74连接,垂直侧表面74位于每个板61的侧边上,如图5所示。
[60]垂直表面73A、73B可使用特种材料,所述特种材料能使气体通过而阻挡液体。它们例如可具有带有细孔的不锈金属格栅,所述细孔的直径为0.01毫米至1毫米,采用直径为0.01毫米至1毫米的丝体加以实施。优选地,细孔直径等于或小于1毫米,以有利于毛细作用现象。垂直表面73A、73B也可以是GORE-TEX
Figure A200780023666D0011133510QIETU
薄膜、尼龙薄膜、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最后,可设计成,垂直表面73A、73B由每个板61的多孔体在约1毫米的厚度上局部改变而成:增大每厘米的孔密度直至例如每厘米100孔、优选地为每厘米50孔。
[61]分配器63由液态制冷剂供给管道75连接于冷凝器35,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分配器具有实现与管道75连接的接头77,所述接头限定供给蒸发器51以制冷剂的供给入口79。分配器63还限定多个通道80,这些通道布置在盖55中,并使供给入口79连接于每个板61的上部边缘69。
[62]对于每个板61来说,汇集器65具有接收器81以及公用的液态制冷剂排出接头83,所述接收器81由孔口向上连通,所述孔口的水平截面基本等于缝隙59的水平截面。
[63]每个接收器81用胶接垫圈密封地嵌装在底壁57下面。
[64]因此,接收器81的上开口面对着相应的缝隙59延伸,从而每个接收器81在板的下游下边缘71附近接纳板61的下游区域89。
[65]如图4所示,每个接收器81具有底壁85,所述底壁沿所有接收器81通到其中的排出接头83的方向,向下和朝图4中左部倾斜。
[66]接头83限定下游下部的液态制冷剂排出口87。接头83从箱体43的左边缘起向下凸起,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汇集器65的接头83由图1所示的、配有泵(未示出)的循环管道88而连接于液态制冷剂供给管道75。
[67]对于每个板61来说,回流锁闭部件67具有包覆板61的隔离套91、以及布置在每个汇集器65和空间53之间的多孔衬垫93。显然,根据上述实施变型之一,垂直表面73A和73B图示在每个板61和每个隔离套91之间。
[68]如图2和5所示,每个套91具有隔离壁95A、95B,所述隔离壁分别贴靠在气体输送表面73A、73B上,且彼此由侧裙部97A、97B连接,所述侧裙部97A、97B相互密封地连接在侧表面74上。
[69]每个壁95A、95B面对着垂直表面73A、73B限定出多个水平孔口99,这些孔口基本延伸在板61的整个宽度上。对于每个孔口99来说,每个壁95A、95B具有倾斜的导向翼片101。因此,壁具有“格子孔(claires-voies)”结构。
[70]翼片101从限定每个孔口99的下边缘起,相对于垂直表面73A、73B向上凸起,且与面对着每个孔口99的垂直表面73A、73B间隔开。优选地,翼片101相对于每个垂直表面73A、73B的间距为0.5毫米至5毫米,以适应可能形成的液滴的尺寸。在所述实施例的情况下,间距基本等于2毫米、厚度基本等于1毫米的翼片101,可导引大部分液滴。
[71]因此,如图3所示,每个壁95A、95B在相应的垂直表面73A、73B上限定多个由壁95A、95B覆盖的区域103、和多个未覆盖的气体流通区域105。
[72]如该图3所示,下游覆盖区域103A从底壁57延伸至第一下游孔口99A,第一下游孔口在底壁57的上方并与之间隔开地形成未覆盖区域105A,从而阻止液态制冷剂借助于相关的倾斜导向翼片101从汇集器65朝内部空间53回流。下游区域103A在板61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73]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每个壁95A、95B仅在第一下游覆盖区域103A和第一下游未覆盖区域105A上具有格子孔结构,该结构用于朝板61导引分别在垂直表面73A和73B上可能存在的液滴。优选地,每个壁95A、95B在其表面的其余部分上,即直至上游区域69,具有用聚合物制成的例如为蜂窝状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构形和分布适于加固每个板61的多孔体,并且提供的孔口面积至少等于每个垂直表面73A、73B的50%。
[74]每个壁95A、95B具有上延伸段107和下延伸段109,所述上延伸段107示于图2并插入在盖55中,所述下延伸段109示于图3,间置在接收器81和板61的下部区域89之间。
[75]因此,每个板61通过其隔离套91被固定在箱体43中。
[76]每个多孔衬垫93由插入在接收器81中的板61的区域89形成。作为变型,多孔衬垫93用与板61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
[77]吸收器47具有多个板111、吸收剂分配器113和混合流体汇集器115。
[78]吸收器47还具有阻止混合流体回流到内部空间53中的回流锁闭部件117。
[79]板111所具有的结构可与气体输送板61的结构相同,这里就不予详述。它们布置在内部空间53中,平行于输送板61,且安装成围绕每个板61的每个表面。图2仅示出位于箱体43端部的两个板111。
[80]板111分别在其厚度两侧限定气体流通表面119A、119B。垂直表面119A、119B可使用能使气体通过但阻挡液体的特种材料。它们例如可具有带有细孔的不锈金属格栅,其所具有的细孔直径为0.1毫米至1毫米,采用直径为0.01毫米至1毫米的丝体加以实施。优选地,细孔直径等于或大于0.1毫米,以避免盐类堵塞细孔。垂直表面119A、119B也可以是GORE-TEX
Figure A200780023666D0011133510QIETU
薄膜、尼龙薄膜、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最后,可设计成,垂直表面119A、119B由每个板111的多孔体在约1毫米的厚度上局部改变而成:增大每厘米孔密度直至例如每厘米100孔,优选地为每厘米50孔。
[81]输送板61的每个表面73A、73B面对着板111的气体流通表面119A、119B就位。表面73A、73B和表面119A、119B在它们之间与底壁57和盖55一起,限定气态制冷剂从表面73A、73B朝表面119A、119B流动的移动室121。
[82]液态吸收剂分配器113布置在盖55中。分配器113由液态吸收剂供给管道123连接于发生器33的围腔39。
[83]分配器113具有接头125和液态吸收剂流通管道127,所述接头125实现与管道123的连接,并位于与盖55上的接头77相对的边缘上,所述管道127使接头125连接于每个板111的上游上边缘。
[84]就每个板111而言,汇集器115具有收集液态混合流体的接收器129、和为所有接收器129所公用的混合流体排出接头130。
[85]每个接收器129的结构类似于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的接收器81。因此,接收器129固定在底壁57下面,并具有使板111通过的孔口。
[86]液态制冷剂接收器81与液态混合流体接收器129隔开,并且接收器81沿垂直于板111和61的水平轴线,在图2和3上自左向右横向移动。
[87]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吸收剂汇集器115和制冷剂汇集器65是一体制成的。
[88]如图4所示,每个接收器129具有底壁131,该底壁朝混合流体排出接头130倾斜。
[89]混合流体排出接头130在图4上从箱体43的右边缘朝下凸起,与制冷剂排出接头83对置。接头130限定混合流体排出口135。
[90]液态制冷剂接收器81和混合流体接收器129的各自的底壁85和131的向下倾斜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以分别朝相关的接头83、130导引液态制冷剂和混合流体。
[91]汇集器115由混合流体循环管道137连接于发生器33的围腔39,所述混合流体循环管道137连接在接头130上。
[92]就每个板111而言,混合流体回流锁闭部件117具有覆盖套138,覆盖套138的结构类似于板61的隔离套91。因此,套138不予详述。
[93]每个套138具有覆盖相应表面119A、119B的两个壁139,所述壁139具有水平孔口,从而形成“格子孔”结构。壁139在每个表面139A、139B上限定均水平延伸的覆盖区域141和未覆盖区域143。
[94]一表面73A、73B的每个未覆盖区域105面对着一表面119A、119B的覆盖区域141就位。同样,一表面119A、119B的每个未覆盖区域143面对着一表面73A、73B的覆盖区域103就位。
[95]此外,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在每个表面119A、119B上从底壁57向上延伸至第一覆盖区域141A。
[96]如图5所示,与底壁57齐平的贯穿孔145设在覆盖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的翼片147的侧边缘中。
[97]因此,收集于空间53的底壁57上的液体可通过孔口145排向混合流体汇集器115。
[98]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每个壁139A、139B仅在第一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上具有格子孔结构,该结构用于朝板111导引分别在所述表面119A和119B上可能存在的液滴。优选地,每个壁139A、139B在其表面的其余部分上,具有用聚合物制成的例如呈蜂窝状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构形和分布适于加固每个板111的多孔体,并且其所提供的孔口面积至少等于每个表面119A、119B的50%。因此,每个壁139的仅只下游未覆盖区域143面对着每个壁95的下游覆盖区域103,每个壁95的未覆盖区域105因而面对每个壁143的所述例如呈蜂窝状的网状结构。
[99]如图1所示,制冷回路49具有载热流体循环管道151、泵153和第一热交换器155——它们从上游至下游安装在管道151上。
[100]管道151具有与每个板61进行热交换的区域157,该区域157可由布置在板61内的垂直管道形成。
[101]作为变型,循环管道151由液态制冷剂循环管道88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液态制冷剂形成载热流体,第一热交换器155安装在管道88上。
[102]第一热交换器155布置在蒸发器/吸收器系统37的外部,与空气调节系统17呈热交换关系。
[103]冷却回路51具有冷却剂循环管道159、泵161和第二热交换器163——它们从上游至下游安装在管道159上。
[104]管道159具有与每个板111进行热交换的区域165,该区域例如由垂直布置在板111中的管道形成。
[105]作为变型,管道159由混合流体排出管道137的上游部分形成。因此,冷却剂由混合流体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混合流体通过分流管道再输入到吸收器47中,所述分流管道在接头125的上游通到管道123上。
[106]第二热交换器163安装在机动车的前表面上,位于散热器的上游。
[107]现在来说明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11用于机动车驾驶室15的空气调节的工作情况。
[108]首先,发生器33容纳足以浸没加热部件41的区域42的混合流体量。
[109]在区域42加热的作用下,液态混合流体分成制冷剂气流和液态吸收剂。因此,制冷剂气流被收集在流通管道47中,然后在冷凝器35中加以冷凝,以形成液态制冷剂液流。该液流通过制冷剂供给管道75输入到蒸发器45中。因此,液态制冷剂输入到供给入口79中,然后通过分配器63分布在不同的板61之间。
[110]因此,液态制冷剂从上游上边缘69直至下游下边缘71润湿所述表面73A、73B。当机动车行驶时,即使系统37发生流量和/或倾斜度的变化,隔离套91的配设也仍可使液态制冷剂容纳于板61中。
[111]一部分的液态制冷剂在表面73A、73B的未覆盖区域99汽化,从而产生冷量,冷量通过与在制冷回路49中循环的载热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加以收集。这些冷量通过载热流体从热交换区域157的循环,而被传输到第一热交换器155。
[112]因此,液态制冷剂收集在接收器81中,由接收器81的底壁85的斜坡进行引导,流向出口接头83。
[113]由间置在接收器81中的板61的下游区域89形成的多孔衬垫93的配设,可避免容纳于接收器81中的液态制冷剂向空间53回流。
[114]此外,用于表面73A的在底壁57和第一孔口99A之间延伸的覆盖区域103A的配设,也限制液态制冷剂从汇集器65回流到空间53中的危险。
[115]同时,液态吸收剂液流从围腔39经液态制冷剂供给管道123输送到吸收器47。该液流通过接头125输入,且由分配器113分配到不同的板111之间。液态吸收剂液流从板111的上边缘流向这些板111的下边缘。
[116]覆盖套138围绕板111的配设,使吸收剂在其从每个板111的上边缘向下边缘循环时,容纳在板111中。
[117]在表面119A的未覆盖区域143处,液态吸收剂收集气态制冷剂,所述气态制冷剂从面对着的表面73A经室121移动。
[118]因此,液态混合流体在板111中形成,且收集在混合流体汇集器129中,然后,通过底壁131的向下倾斜朝相反于制冷剂排出接头83引导,而排向混合流体排出接头130。在板111中循环的液态混合流体通过载热流体在冷却回路51的热交换区域165中的循环进行冷却。
[119]因此,回收在接收器129中的混合流体再由管道137输入到发生器33中。
[120]具有相对较低温度的制冷剂接收器81和具有相对较高温度的混合流体接收器129之间的空间,使这些接收器彼此隔热。
[121]此外,如果液体存在于空间53的底部中,那么,该液体通过贯穿孔147排到混合流体汇集器115的接收器129中。下游壁103A阻止该液体流到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中。
[122]因此,在输送板61中循环的液态制冷剂受污染的危险得到限制,即使系统37在机动车行驶时经受加速度和/或倾斜时也是如此。

Claims (18)

1.蒸发器/吸收器系统(37),其具有:
-液态制冷剂蒸发器(45),其具有上游的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79),
-气态制冷剂吸收器(47),其连接于所述蒸发器(45)并具有上游的液态吸收剂供给入口(125);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37)限定气态制冷剂流动室(121),所述气态制冷剂流动室由以下部位加以限定:至少一制冷剂气体输送表面(73A,73B),其位于所述蒸发器(45)上且在上游连接于所述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79);至少一汽化制冷剂流通表面(119A,119B),其面对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就位于所述吸收器(47)上,且在上游连接于所述液态吸收剂供给入口(125);以及连接这些表面(73A,73B)的底壁(57),所述蒸发器(45)具有:
-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其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以便在所述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的下游收集液态制冷剂;以及
-隔离部件(91),其布置在所述室(121)中,且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上限定至少一由所述隔离部件覆盖的覆盖区域(103)、以及至少一未覆盖输送区域(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91)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上限定下游覆盖区域(103A),所述下游覆盖区域在所述输送表面(73A,73B)的整个宽度上横向延伸,且从所述底壁(57)延伸至位于所述底壁(57)之上并与该底壁隔开的未覆盖输送区域(105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91)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的其余部分上具有加固网状结构,所述加固网状结构基本位于所述未覆盖输送区域(105A)的上方,以最大化孔口表面积百分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制冷剂供给入口(79)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的上游边缘(69),所述隔离部件(91)在所述输送表面(73A,73B)上,于所述底壁(57)和所述上游边缘(69)之间限定交替的覆盖区域(103)和未覆盖区域(105)。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91)面对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区域(105)具有导向翼片(101),所述导向翼片与所述输送表面(73A,73B)隔开并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翼片(101)与所述输送表面(73A,73B)隔开0.5毫米至5毫米的距离,以适应可能形成的液滴的尺寸。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45)具有至少一主体(61),所述主体限定两个相对的彼此由侧表面(74)连接的输送表面(73A,73B),所述隔离部件(91)密封地延伸在所述侧表面(74)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多孔块(93),所述多孔块间置在所述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和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汇集器(65)位于所述底壁(57)的下面,且支靠在所述底壁(57)下。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47)具有:
-由吸收剂和制冷剂混合而成的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115),其连接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119A,119B),以便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119A,119B)的下游收集混合流体;以及
-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119A,119B)的至少一覆盖壁(138),其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119A,119B)上限定至少一从所述底壁(57)延伸的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通到所述室(1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壁(138)在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流通表面(119A,119B)的其余部分上具有加固网状结构,所述加固网状结构基本位于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的上方,以使孔口表面积百分率最大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壁(138)具有至少一覆盖区域(141),所述覆盖区域位于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流通区域(143)面对着所述输送表面(73A,73B)的覆盖区域(103)就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表面(73A,73B)的所述的一个或每个未覆盖输送区域(105)面对着所述流通表面(119A,119B)的覆盖区域(141)就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通到所述室(121)的所述下游未覆盖区域(143A)具有收集孔口(145),所述收集孔口与所述底壁(57)齐平,以使所述底壁(57)上存在的液态液体排出到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115)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37),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制冷剂汇集器(65)具有至少一制冷剂(65)接收器(81),所述制冷剂接收器的底部(85)沿第一方向朝液态制冷剂排出口(87)倾斜,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汇集器(115)具有至少一液态混合流体接收器(129),所述液态混合流体接收器的底部(131)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朝混合流体排出口(135)倾斜。
17.吸收冷却装置(11),其具有:
-通过分离混合流体产生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发生器(33);
-制冷剂冷凝器(35),其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器/吸收器系统(37),所述蒸发器(45)由通到制冷剂供给入口(77)的制冷剂供给管道(75)连接于所述冷凝器(35),所述吸收器(47)由通到吸收剂供给入口(125)的吸收剂供给管道(123)和由混合流体排出管道(137)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3);以及
-基于载热流体的制冷回路(51),其布置成与所述的一个或每个输送表面(73A,73B)呈热交换关系,所述制冷回路(51)具有位于所述蒸发器(45)外部的第一热交换器(155)。
18.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11)。
CN2007800236667A 2006-05-02 2007-05-02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Active CN101479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651568A FR2900723B1 (fr) 2006-05-02 2006-05-02 Ensemble evaporateur/absorbeur,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par absorption et vehicule automobile associes.
FR0651568 2006-05-02
PCT/FR2007/000749 WO2007125221A1 (fr) 2006-05-02 2007-05-02 Ensemble evaporateur/absorbeur,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par absorption et vehicule automobile associ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9538A true CN101479538A (zh) 2009-07-08
CN101479538B CN101479538B (zh) 2012-08-08

Family

ID=37433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36667A Active CN101479538B (zh) 2006-05-02 2007-05-02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640490B2 (zh)
EP (1) EP2013551B1 (zh)
JP (1) JP5124564B2 (zh)
CN (1) CN101479538B (zh)
AT (1) ATE475051T1 (zh)
DE (1) DE602007007930D1 (zh)
ES (1) ES2346585T3 (zh)
FR (1) FR2900723B1 (zh)
RU (1) RU2434186C2 (zh)
WO (1) WO20071252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6412A (zh) * 2009-10-12 2012-09-05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改进的空调装置
CN102937352A (zh) * 2012-10-26 2013-02-2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高集成化霜电路
CN103813916A (zh) * 2011-07-26 2014-05-2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用于空调的吸收板
CN104471329A (zh) * 2012-07-17 2015-03-25 科尔德维公司 由混合式压缩/吸收制冷系统进行制冷的制冷壳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4482B4 (de) * 2008-08-28 2014-04-30 Webasto Ag Kombinierter Verdampfer/Absorber einer mobilen Absorptionsklimaanlage
DE102009005852A1 (de) * 2009-01-23 2010-07-29 Li-Tec Battery Gmbh Temperiertes Batteriesystem
FR2941773B1 (fr) * 2009-01-30 2013-08-09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par absorption perfectionne
DE102009003446A1 (de) * 2009-02-06 2010-08-19 Webasto Ag Kältemittelreservoir für eine mobile Absorptionsklimaanlage
FR2951256B1 (fr) 2009-10-12 2012-02-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limatisation comprenant un reservoir a niveau regule
DE102017208324A1 (de) * 2017-05-17 2018-11-2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übertrager
FR3095035B1 (fr) * 2019-04-10 2021-11-05 Constructions Ind De La Mediterranee Cnim Machine a absorption comprenant des plaques matelasse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69735C (de) * 1926-01-08 1928-12-20 Platen Munters Refrigerating S Absorptionskaelteapparat
JPS60103275A (ja) * 1983-11-09 1985-06-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吸収装置
JPH07107479B2 (ja) * 1986-12-27 1995-11-15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フイン付板
JPH05340637A (ja) * 1992-06-05 1993-12-21 Taisei Onchiyou Kk 乗り物搭載用吸収式冷凍機とその液循環方法
US5240070A (en) * 1992-08-10 1993-08-31 Fintube Limited Partnership Enhanced serrated fin for finned tube
US6009936A (en) * 1997-04-17 2000-0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Heat exchanger
WO1998058217A1 (en) * 1997-06-18 1998-12-23 Gas Research Institute Flat-plate absorbers and evaporators for absorption coolers
WO2000052411A1 (fr) * 1999-03-04 2000-09-08 Ebara Corporation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aques
EP1083394A1 (fr) * 1999-09-08 2001-03-14 Indtec Industrialisation et Technologie S.A.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par absorption
US6318117B1 (en) * 2000-08-22 2001-11-20 American Standard International Inc. Absorption chiller with counter flow generator
JP2004036991A (ja) * 2002-07-03 2004-02-05 Ebara Corp 流下液膜式熱交換器とそれを用いた吸収冷凍機
JP2004176969A (ja) * 2002-11-26 2004-06-24 Kubota Corp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
JP2004340468A (ja) * 2003-05-15 2004-12-02 Toyo Radiator Co Ltd 一体型多板式熱交換器
JP2005042944A (ja) * 2003-07-23 2005-02-17 Ebar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 Systems Co Ltd 多段吸収冷凍機
FR2871221B1 (fr) * 2004-06-02 2007-09-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change et de transfert thermiqu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6412A (zh) * 2009-10-12 2012-09-05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改进的空调装置
CN102656412B (zh) * 2009-10-12 2015-08-05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改进的空调装置
CN103813916A (zh) * 2011-07-26 2014-05-21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用于空调的吸收板
CN103813916B (zh) * 2011-07-26 2016-08-17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用于空调的吸收板
CN104471329A (zh) * 2012-07-17 2015-03-25 科尔德维公司 由混合式压缩/吸收制冷系统进行制冷的制冷壳体
CN102937352A (zh) * 2012-10-26 2013-02-2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高集成化霜电路
CN102937352B (zh) * 2012-10-26 2014-12-03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高集成化霜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535602A (ja) 2009-10-01
ATE475051T1 (de) 2010-08-15
ES2346585T3 (es) 2010-10-18
JP5124564B2 (ja) 2013-01-23
RU2008147359A (ru) 2010-06-10
EP2013551A1 (fr) 2009-01-14
FR2900723B1 (fr) 2008-08-22
FR2900723A1 (fr) 2007-11-09
WO2007125221A1 (fr) 2007-11-08
US8640490B2 (en) 2014-02-04
CN101479538B (zh) 2012-08-08
EP2013551B1 (fr) 2010-07-21
RU2434186C2 (ru) 2011-11-20
DE602007007930D1 (de) 2010-09-02
US20090199589A1 (en) 2009-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9538B (zh) 蒸发器/吸收器系统、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
US8561423B2 (en) Absorption-type cool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otor vehicle
CN109070687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热交换器
US3862549A (en) Modular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
US9157690B2 (en)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WO2016100697A1 (en) Thermal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ehicle regions
CA27265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device subjected to heat in a vehicle, particularly an aircraft
CN203190540U (zh) 单体热泵式空气调节器及板型热交换器
EP179644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chassis and rack mounted electronics with an integrated subambient cooling system
CN105722702A (zh) 具有空调设备的机动车
CN100557360C (zh) 用于露点蒸发冷却器的方法和板装置
CN218986288U (zh) 热管理模块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56487U (zh) 一种热管理舱、发动机舱及电动汽车
JP6881623B1 (ja) 空調機
CN101737931A (zh) 用于汽车的空调系统
JP7146865B2 (ja) 車両の機器冷却システム
CN110849171A (zh) 包括热交换器和其上安装有所述交换器的安装件的组件
CN206076434U (zh) 电池系统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3291915U (zh) 一种具有防漏水功能的顶置驻车空调
CN218805092U (zh) 空调设备及车辆
US6363742B1 (en) Accumulator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7594235U (zh) 一种除湿装置、户外设备和充电设备
JP7070647B1 (ja) 空調機
CN217125489U (zh) 放冷模块、保鲜箱及冷链运输车
CN220653894U (zh) 车载液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