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3119A - 流路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路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3119A
CN101473119A CNA2007800223347A CN200780022334A CN101473119A CN 101473119 A CN101473119 A CN 101473119A CN A2007800223347 A CNA2007800223347 A CN A2007800223347A CN 200780022334 A CN200780022334 A CN 200780022334A CN 101473119 A CN101473119 A CN 101473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fluid
oil
temperature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23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3119B (zh
Inventor
佐佐木一路
安倍晶治
长谷川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7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3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3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37Thermal respons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流路切换装置(30)设置在油路中从而依照机油的温度来切换机油流路。所述流路切换装置(30)包括:温控阀壳体(31),其具有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流道;气缸(36),其形成为在所述温控阀壳体(31)内移动并且依照所述机油的温度来切换所述机油流路。当低温流体被供给到流体回路中时,所述气缸(36)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依靠外部构件(139)固定。

Description

流路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流体的流路的流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流体回路中设置有用于切换流路的阀。在各种阀之中,根据流体的温度切换流路的所谓温控阀典型地用在两个或多个通道交叉点处。温控阀根据流经温控阀的流体的温度将流路从一个切换到另一个。例如,用于机动车辆中的自动变速箱的热交换器设置有温控阀。
[000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第1-98365号(此处称为“JP-U-1-98365”)描述一种变速器油冷却装置,其通过使变速器油在油泵、循环通道和设置在循环通道内的机油冷却器中循环来抑制变速器油的温度的增加。变速器油冷却装置具有绕过机油冷却器的旁通通道。自动切换阀设置在旁通通道和循环通道之间的连接部上。当油温低时,自动切换阀将从油泵排放的机油引入旁通通道而防止了机油流入机油冷却器。当油温高时,自动切换阀将从油泵排放的机油引入机油冷却器而防止了机油流入旁通通道。根据JP-U-1-98365,其描述了变速器油冷却装置能够将油温维持在期望温度范围内,并且当油温低时其能够快速地增加油温。
[0004]同时,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64155号(下文称为“JP-A-2006-64155”)描述了用于自动变速器的热交换系统。热交换系统被构造为冷却自动变速器和从自动变速器排放的机油。热交换系统包括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下游侧的第二热交换器和温控阀,所述温控阀能够为自动变速器供给在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了热交换的机油和在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了热交换的机油中的至少一种机油。根据该热交换系统,当油温相对低时,温控阀建立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的机油返回到自动变速器而中断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机油返回到自动变速器的流路。相反,当油温相对高时,温控阀建立机油通过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二者然后返回到自动变速器的流路。根据JP-A-2006-64155,描述了热交换系统能够稳定油温。
[0005]同时,温控阀被构造为能够在流体温度低时连通的回路与流体温度高时连通的回路之间切换流路。当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流体回路时,首先将管路和阀组装在一起以形成流体回路的通道,然后注满流体回路。然而,例如当从外部向流体回路注入低温流体时,温控阀会阻止流体流入高温时连通的流体回路。
[0006]例如,在室温时,低温流体循环的通道打开而高温流体循环的通道关闭。因此,当从外部向流体回路注入处于室温的流体时,该流体被阻止流入在高温时打开的通道。也就是说,难以将仅在高温时打开的通道完全注满低温流体。
[0007]因此,例如,在低温时打开的回路和在高温时打开的回路二者可以按以下方式注满,在将流体回路的一部分注入了低温流体之后,流体回路的另一部分可以从外部注入被加热到高温的流体。然而,根据这种方式,由于流体需要被加热,将流体回路完全注满所需要的时间过长。
[0008]同样,温控阀可以构造为被电气控制,以便即使流体仍然处于低温,温控体的阀体也能从用于低温的位置移动到用于高温的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中,温控阀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温控阀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提供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即使在流体温度低时,流体也可以被供给到当流体温度高时连通的流体回路中。
[0010]本发明的方案涉及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其设置在流体回路中并且依照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流体的流路。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其包括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流道;以及阀体,其形成为在所述壳体内移动,并且依照所述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所述流体的所述流路。具体地,当低温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流体回路中时,所述阀体移动到预定位置上并由外部构件固定。
[0011]此处,外部构件是可拆卸的。多个流道可以包括第一输入通道,其在流体的温度低时打开;以及第二输入通道,其在流体的温度高时打开。所述预定位置可以是当第一输入通道被阻断时阀体所处的位置。
[0012]此外,流体回路可以是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或可以是用于内燃机的冷却液回路。同样,阀体可以包括用于阻断第一输入通道的第一闭合器件,以及用于阻断第二输入通道的第二闭合器件。当流体被供给到流体回路中时第二闭合器件被迫使移动,并且第二输入通道打开。
[0013]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轴,其支撑阀体以使阀体在预定方向上移动;以及蜡,其设置在由阀体和轴包围的空间内,所述蜡依照流体的温度膨胀和收缩。阀体可以通过蜡的膨胀在预定方向上移动。轴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到阀体中而轴的另一部分暴露在壳体的外部。轴可以被壳体支撑以在预定方向上移动。当流体被供给到流体回路中时,通过向内推动轴使阀体在预定方向上移动,从而第一输入通道被阻断且第二输入通道被打开。
[0014]在轴在预定方向上被推动的状态下,轴可以由外部构件固定。
[0015]此外,上述流路切换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偏置构件,其使阀体在与向内推动轴相反的方向上偏置。外部构件可以是具有细长形状的销。壳体可以具有销所插入的插入孔。在轴被向内推动的状态下销可以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从而轴的端面与插入的销接触,并且轴被固定。同样,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具有在与相邻插入孔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插入孔。
[0016]壳体可以具有形成为使轴的另一部分暴露到壳体的外部的凹部。外部构件也可以是螺丝构件。螺丝构件可以被拧入到凹部中。并且当流体被供给到液压回路时,可以通过将螺丝构件拧入到凹部中使轴在预定方向上被推动。
[0017]根据本发明,尽管流体的温度低,流体可以被供给到仅当流体的温度高时连通的流体回路中。
附图说明
[0018]结合附图通过下列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低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2为显示从图1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低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图4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高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5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高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图6为显示当液压回路注满机油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7为显示从图6中的箭头106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8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低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
图9为显示从图8中的箭头108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的温度高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11为显示当液压回路注满机油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文中,将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路切换装置(将被简称为“温控阀”)进行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中。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液压回路包括热交换器。
[0020]图1为显示当液压回路内的机油(下文将被称为“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的温控阀30的截面图。温控阀30具有温控阀壳体31和盖体33。温控阀壳体31的内部空间32形成为中空的并且用作油道。盖体33被设置为密封内部空间32的一侧以使内部空间32与外部隔离。
[0021]温控阀壳体31具有作为与外部连通的流道的第二输入端口142、第一输入端口144以及第一输出端口143。第二输入端口142、第一输入端口144以及第一输出端口143形成为与内部空间32连通,并且通过第二输入端口142、第一输入端口144以及第一输出端口143将机油输送到液压回路中的其它元件或从液压回路中的其它元件输送出。
[022]此外,温控阀壳体31具有与第二热交换器50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146。如下文描述的,第二输出端口146形成为使得从第一热交换器40流入第二输出端口146的液压油流向第二热交换器50而不通过温控阀30内的内部空间32。
[0023]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温控阀30具有用作阀体的气缸36。气缸36具有中空的内部。气缸36布置在温控阀壳体31的内部空间32中。
[0024]气缸36具有轴滑动部36a。轴滑动部36a呈圆柱状。轴滑动部36a被可滑动地支撑在设置在温控阀30中的轴121上。
[0025]轴121包括热元件轴34。轴滑动部36a被可滑动地支撑在热元件轴34上。气缸36可沿箭头111所示的方向移动。热元件轴3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气缸36中。气缸36的内部填充了蜡131。蜡131被气密封在由轴121和气缸36包围的空间内。
[0026]密封垫35经由支撑垫板43连接到热元件轴34的端部上,密封垫35更靠近气缸36的内部。形成密封垫35以防止气缸36中的蜡131泄漏。
[0027]蜡131例如可以是固体石蜡。蜡131随着温度减小而收缩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膨胀。具体地,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蜡131是固体的并且蜡131随着液压油温度的升高而液化。也就是说,蜡131可以被视为根据其温度改变其体积的物质。
[0028]温控阀30具有对应于“第一闭合器件”的通道闭合构件135。通道闭合构件135通过接触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来闭合第一输入端口144。气缸36具有面向第一输入端口144的闭合构件滑动部36c。闭合构件滑动部36c从气缸36的前端部突出。止动器91设置在闭合构件滑动部36c的前端部上。形成止动器91以防止通道闭合构件135从闭合构件滑动部36c滑落。
[0029]通道闭合构件135布置在闭合构件滑动部36c周围。通道闭合构件135与闭合构件滑动部36c形成接触并且沿闭合构件滑动部36c可滑动地移动。此外,对应于“偏置构件”的阀簧133使通道闭合构件135朝向第一输入端口144偏置。阀簧133的一端与气缸36的端面接触并且阀簧133的另一端与通道闭合构件135接触。
[003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温控阀30还具有对应于“第二闭合器件”的通道闭合构件136。温控阀壳体31具有布置为面向通道闭合构件136的接触部31a。接触部31a从温控阀壳体31中的内部空间32的侧壁朝向内部空间32的内侧突出。
[0031]作为另一个偏置构件的回弹弹簧132使气缸36朝向与图1中箭头X所示的轴121被向内推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置。回弹弹簧132使通道闭合构件136朝向接触部31a偏置。附带地,弹簧接合构件137设置在温控阀壳体31的内部空间32中。形成弹簧接合构件137以在一侧建立回弹弹簧132的位置。此外,弹簧接合构件137被固定,因此在气缸36移动时其不移动。气缸36包括接合构件滑动部36b。弹簧接合构件137在接合构件滑动部36b的表面上滑动。
[0032]轴121进一步包括用于推动热元件轴34的推动轴37。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7结合在一起因此一起移动。
[0033]盖体33具有朝向与图1中箭头X所示的方向相反的盖体33的外侧方向突出的凸部38。同样,盖体33具有通孔33a。推动轴37插入到通孔33a中。轴121穿过盖体33的通孔33a,并且轴121的一部分暴露到外部。轴121由盖体33支撑以便轴121可以沿箭头111所示的方向前后移动。此外,温控阀30具有另一个密封垫138(例如,O型环)。布置密封垫138以防止液压油从推动轴37和通孔33a之间泄漏。
[0034]推动轴37具有平端面37a。插入孔38a形成在盖体33的凸部38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插入孔38a。下文将要描述的具有细长形状的销139可以插入到插入孔38a中。
[0035]图2为显示从图1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的侧视图。结合图2,盖体33的侧面形成为圆形,盖体33的凸部38的侧面形成为六角形。此处,凸部38的形状不限于六角形。每个插入孔38a形成为在与相邻插入孔38a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到达轴121所插入的通孔33a。
[0036]结合图1和图2,推动轴37形成为:当通过向内推动推动轴37使通道闭合器件135与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接触时,稍后将描述的插入到插入孔38a中的销139接触推动轴37的端面37a。
[0037]图1示出从第一输入端口144引入的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的状态。通过回弹弹簧132的弹力使通道闭合构件136与接触部31a接触。具有端面37a的推动轴37的端部从凸部38突出因此暴露到外部。通道闭合构件136与接触部31a接触,因此第二输入端口142处于闭合状态。也就是说,从第二输入端口142引入的液压油12的流路被中断。另一方面,第一输入端口144和第一输出端口143处于打开状态。
[0038]从第一输入端口144引入的液压油11按箭头101所示的方向流入内部空间32。然后,流进内部空间32的液压油按箭头102所示的方向流出第一输出端口143。由于液压油11的温度低,气缸36内的蜡131的温度也低,因此仍是未膨胀的。
[0039]图3为显示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系统1的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驱动系统1具有产生驱动动力的发动机20,以及接收来自发动机20的驱动动力并转换发动机20的转动和旋转扭矩的自动变速器10。发动机20是驱动动力源并且可以是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此外,发动机20可以是外燃机而不是内燃机。此外,发动机20可以由电动发电机构成。
[0040]从发动机20输出的扭矩在自动变速器10被转换。自动变速器10可以由扭矩转换器和行星齿轮组构成。选择性地,自动变速器10可以是无级变速器。同样,自动变速器10可以被构造为设置有多个常啮合齿轮或选择滑动齿轮并且齿轮之间的啮合自动地变化。
[0041]发动机20由冷却液冷却(例如,长效冷却液)。发动机20、散热器80、温度自动调节器70、水泵60、暖气风箱90以及第一热交换器40经由冷却液在其中循环的冷却液通道161至167连接。
[0042]水泵60连接到发动机20上。温度自动调节器70和散热器80设置在水泵60的上游。温度自动调节器70依照冷却液温度来调节供给到散热器80的冷却液的量。散热器80将冷却液的热量发散到周围空气中。
[0043]来自水泵60的冷却液被引入发动机20的下部。然后,冷却液从发动机20的上部被划分为两个流路,并且冷却液被排出发动机20。在一个流路中,冷却液通过冷却液通道161流入散热器80。然后,冷却液从散热器80经由冷却液通道163流入温度自动调节器70。从温度自动调节器70出来的冷却液经由冷却液通道164回到水泵60。同时,冷却液的一部分通过从冷却液通道161分支出的冷却液通道162绕过散热器80直接流入温度自动调节器70。
[0044]在另一流路中,从发动机20排出的冷却液经由冷却液通道166流入暖气风箱90。在暖气风箱90处,冷却液的热量发散进车厢,因而对车厢供暖。然后,从暖气风箱90出来的冷却液经由冷却液通道167流入第一热交换器40。在第一热交换器40处,在冷却液和液压油之间执行热交换。然后,冷却液经由冷却液通道165返回到水泵60。
[0045]用于润滑自动变速器10内的各个零件和元件并且用于传递驱动动力的自动变速器油液(ATF)在自动变速器10内部流动。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流经温控阀30的液压油是用于自动变速器10的自动变速器油液。自动变速器10经由油道141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0上。
[0046]温控阀30连接到自动变速器10上。温控阀30将液压油的油路从一个切换到另一个。温控阀壳体31连接到自动变速器10的外部。
[0047]温控阀30也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0上。此外,第一热交换器40经由冷却液通道167连接到暖气风箱90上。第一热交换器40执行从暖气风箱90流出的冷却液和用于自动变速器10的液压油之间的热交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温控阀30设置在自动变速器10和第一热交换器40之间。
[0048]第一热交换器40的液压油出口经由形成在温控阀壳体31上的第二输出端口146连接到油路151上。油路151连接到第二热交换器50上。第二热交换器50依靠空气冷却来冷却液压油。第二热交换器50的液压油出口连接到油路152上。油路152连接到温控阀30的第二输入端口142上。
[0049]也就是说,结合图1和图3,温控阀30的第一输入端口144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0上。温控阀30的第二输入端口142连接到油路152上。温控阀30的第一输出端口143连接到自动变速器10上。
[0050]在自动变速器10内部流动的液压油排出自动变速器10,并按箭头103所示的方向经由油路141流入第一热交换器40。然后,在第一热交换器40处进行了液压油和冷却液之间的热交换之后,被冷却的液压油按箭头101所示经由第一输入端口144进入温控阀30。
[0051]因此,被冷却的液压油在通过第一热交换器40之后进入温控阀30,并经由温控阀30返回自动变速器10而不通过第二热交换器50。也就是说,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温控阀30的第二输入端口142保持闭合,因此液压油没有在油路151、油路152以及第二热交换器50中循环。也就是说,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液压油不会从形成在温控阀壳体31上的第二输出端口流出。
[0052]图4为显示当进入温控阀的液压油的温度高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温控阀30的截面图。随着从第一热交换器40直接进入温控阀30的液压油11的温度升高,由于通过气缸36传递的热量蜡131的温度升高,因此蜡131相应地膨胀。
[0053]随着蜡131膨胀,气缸36相对于热元件轴34在箭头109所示的方向上移动。此时,通道闭合构件135朝向第一输入端口144移动,以使通道闭合构件135通过阀簧133的偏置力压向内部空间32的侧壁。这样,通道闭合构件135被迫使与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接触,并且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闭合。结果,防止了来自第一输入端口144的液压油进入温控阀30。如箭头104所示,来自第一输入端口144的液压油经由第二输出端口146朝向第二热交换器50流动。
[0054]阀簧133吸收由于在响应于液压油温度的升高第一输入端口144被阻断之后的阀过调(valve overshooting)而施加到通道闭合构件135或气缸36上的超负荷。
[0055]同时,随着气缸36在箭头109所示的方向上移动,通道闭合构件136从温控阀壳体31的接触部31a移开,以使第二输入端口142打开。如箭头105所示,液压油12经由第二输入端口142进入温控阀30。如箭头102所示,液压油经由第一输出端口143排出温控阀30,然后进入自动变速器10。
[0056]通道闭合构件135和通道闭合构件136中的每一个的移动根据液压油的温度改变。因此,可以按需要调节从各自输入端口引入的液压油的流量。
[0057]图5为显示当液压油的温度高时的驱动系统1的框图。结合图4和图5,当液压油的温度高时,第二输入端口142打开而第一输入端口144被阻断。
[0058]由于第一输入端口144被阻断,来自第一热交换器40的液压油不直接进入温控阀30。也就是说,如箭头104所示,来自第一热交换器40的液压油经由油路151流入第二热交换器50。在第二热交换器50,液压油被环境空气冷却,然后冷却的空气如箭头105所示经由油路152流入温控阀30。然后,液压油通过温控阀30进入自动变速器10。
[0059]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中,当液压油的温度相对低时,液压油仅流经第一热交换器40然后返回到自动变速器10。相反地,当液压油的温度相对高时,液压油流经第一热交换器40和第二热交换器50二者,然后回到自动变速器10。
[0060]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由于依靠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使液压油被迅速加热到正常运行温度,因此减小了使液压油的温度达到用于诸如锁止控制的起动控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同样,由于在液压油的粘度低的情况下运行的时间随着液压油温度的升高而延长,因而改进了燃料经济性。此外,当液压油的温度高时,通过在第一热交换器40和第二热交换器50二者中循环可以将液压油冷却到上限温度之下。
[0061]当液压油的温度处于中间时,温控阀30可以通过微小的冲程反复操作。因此,仅由第一热交换器40冷却的液压油以及由第一热交换器40和第二热交换器50二者冷却的液压油在温控阀30内混合,然后从输出端口143排出。结果,进入自动变速器10的液压油的温度可以保持基本恒定,因此自动变速器10的变速性能可以保持稳定。
[0062]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是机械温控阀,其控制在两个输入通道和一个输出通道的流体的流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通过使用盖型阀(lid-shape valve)来切换输入流路。因此,可以相当大地减小在滑动式阀中容易发生的由于液压阀的偏心负荷引起的阀滑动故障,由于液压油中包含的杂质引起的阀滑动故障,以及从滑动阀的缝隙漏油。
[0063]结合图3,当将液压油从外部注入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变速器10中和自动变速器10的液压回路中时,液压油需要注满自动变速器10、油路141、第一热交换器40、油路151、第二热交换器50、油路152以及温控阀30的内部。
[0064]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液压油温度低处于室温,如上所述温控阀30的第二输入端口142保持关闭。因此,例如,如果液压油从外部供给到自动变速器10中,则自动变速器10、第一热交换器40以及温控阀30可以注满液压油,而油路151、第二热交换器50、以及油路152可能没有被注满。
[0065]在这种情况中,结合图5,油路151、第二热交换器50以及油路15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注满液压油,在随着液压油的温度上升温控阀30的第二输入端口142打开的状态下,将较高温度的液压油从外部供给到自动变速器10。然而,这种方式注满整个液压回路需要较长时间。
[0066]图6为显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时温控阀30的截面图。
[0067]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低温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当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时,轴121的推动轴37的端面如图6中的箭头106所示被推向温控阀壳体31的内侧。此时,热元件轴34经由支撑垫板43和密封垫35对填充在气缸36内的蜡131加压。
[0068]随着蜡131被加压,气缸36如箭头110所示朝向第一输入端口144移动,并且停止在当流入温控阀30的液压油的温度高时气缸36到达的预定位置。同样,通道闭合构件135和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接触,因此第一输入端口144被阻断。另一方面,已阻断第二输入端口142的通道闭合构件136从温控阀壳体31的接触部31a移开,因此打开第二输入端口142。随着第一热交换器40与第二热交换器50连通,液压回路可以由第一热交换器40、第二热交换器50、以及温控阀30顺次构成。此处,由箭头106、110所示的方向可以被视为本发明中的“预定方向”的一个实例。
[0069]当如上所述推动轴37被向内推动时,推动轴37的端面37a在凸部38的插入孔38a之外的位置处。然后,例如作为外部构件的具有细长形状的销139插入到插入孔38a的一个中。此时,由于回弹弹簧132的弹力使气缸36和轴121朝向盖体33的外侧偏置(即,与箭头106相反的方向)。因此,推动轴37的端面37a和插入的销139接触。结果,通过插入销139可以锚定气缸36和轴121的位置。也就是说,气缸36可以通过插入销139来固定。
[0070]图7是从图6中的箭头106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温控阀30的侧视图。结合图7,在将推动轴37向温控阀30内推动之后,销139沿箭头107所示的方向插入到插入孔38a的一个中,以使端面37a位于插入孔38a之外。销139穿过凸部38。因此,由于销139穿过凸部38而防止了推动轴37脱出盖体33。
[0071]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多个插入孔38a形成在盖体33的凸部38中。每个插入孔38a形成为在与相邻插入孔38a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因此,销139可以从多个角度插入,因而可以改进工作特性。
[0072]通过在用销139固定轴121之后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除第二热交换器50之外整个液压回路也可以注满液压油。例如,通过将低温液压油供给到自动变速器10中,自动变速器10和自动变速器10的冷却系统可以注满液压油。
[007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即使在液压油的温度低时整个液压回路也可以注满液压油。因此,可以简单地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执行液压油的供给。
[0074]此外,当改变自动变速器10的液压油时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同样提供上述优点。例如,当在换油过程中从自动变速器10排放液压油时,或当在换油过程中将液压油供给到自动变速器10时,同样可以简单地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液压油从自动变速器10排放或将液压油供给到自动变速器10。
[0075]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用于使气缸36和轴121朝向盖体33的外侧偏置的回弹弹簧132,轴121通过插入形成在凸部38中的插入孔38a的一个中以与轴121的端面接触的销139固定。因此,轴121的位置可以容易地被锚定。同样,由于使用了可拆卸的销139来锚定作为阀体的气缸36,所以能够容易地将阀体锚定到预定位置或释放阀体。
[0076]同时,结合图6,在将液压油供给到整个液压回路之后,销139被拔出。如图1所示,由于作为偏置构件的回弹弹簧132的弹力,气缸36返回到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气缸所处的位置,此后恢复正常的阀操作。
[0077]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迫使气缸36移动到当流入温控阀30的液压油的温度高时气缸36到达的预定位置之后,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中。选择性地,可以以下方法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中:i)在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气缸36就位的状态下,将一部分液压油首先供给到液压回路中,然后ii)在气缸36被迫使移动到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将剩余的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
[0078]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40的第一输入端口144被阻断的状态下,液压油被供给到液压回路中。选择性地,在气缸36被迫使保持在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液压油可以被供给到液压回路中。也就是说,在第一输入端口144和第二输入端口142半开的状态下液压油可以被供给到液压回路中。
[0079]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轴121依靠销139固定。选择性地,只要作为阀体的气缸36停止在预定位置上,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和结构。
[0080]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轴121包括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7。此外,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7是不同的构件并结合在一起。选择性地,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7可以是一个构件。
[008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中。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它流体的回路中的温控阀。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依靠冷却液冷却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的热交换器中。
[0082]接下来,将结合图8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29布置在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中。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29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30不同之处在于轴固定结构。
[0083]图8为显示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29的截面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温控阀29的壳体具有温控阀壳体42和盖体41。
[0084]温控阀29具有轴122。轴122包括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9。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热元件轴34和推动轴39结合在一起。
[0085]盖体41具有凹部41a。形成凹部41a使得推动轴39的一部分暴露在外面。凹部41a的侧壁是螺纹的。作为可拆卸构件的螺纹构件140可以拧入接触部31a中。
[0086]当液压油的温度低时,由于通道闭合构件136与接触部42a接触,第二输入端口142被阻断。另一方面,由于通道闭合构件135远离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第一输入端口144打开。
[0087]图9为显示从图8中箭头108所示的方向观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温控阀29的侧视图。盖体41的侧面形成为大致呈圆形,并且凹部41a的侧面也形成为大致呈圆形。推动轴39大致布置在凹部41a的中心。
[0088]图10为显示当液压油的温度高时的温控阀29的截面图。随着液压油的温度变高,气缸36内的蜡131相应地膨胀。随着蜡131膨胀,气缸36朝向第一输入端口144移动,因此通道闭合构件135开始阻断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另一方面,通道闭合构件136移动离开温控阀壳体31的接触部31a,因此第二输入端口142的开口部打开。在此期间,轴122不移动,而是气缸36相对于轴122移动。
[0089]图11为显示当将液压油供给到包括温控阀29的液压回路时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温控阀29的截面图。
[0090]当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时,螺丝构件140被拧入到盖体41的凹部41a中。随着螺丝构件140被拧入到凹部41a中,轴122如箭头108所示移动。也就是说,轴122被朝向温控阀壳体42的内侧推动。由于轴122的移动,气缸36内的蜡131经由密封垫35被加压,因此气缸36如箭头110所示朝向第一输入端口144移动。
[0091]然后,通道闭合构件135阻断第一输入端口144的开口部。此时,另一方面,通道闭合构件136移动离开温控阀壳体42的接触部42a,从而第二输入端口142打开。因此,当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中时,即使液压油的温度仍然低,气缸36也可被迫使移动到当流入温控阀30的液压油的温度高时气缸36到达的预定位置。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口144可被视为本发明中的“第一输入通道”的一个实例,并且第二输入端口142可被视为本发明中的“第二输入通道”的一个实例。
[0092]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中时,即使液压油的温度仍然低,阀体也可以被迫使移动到预定位置,因此通常在较高的温度才打开的油道也可以注满液压油。
[0093]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有凹部41a,并且依靠被拧入凹部41a的螺丝构件140将轴122向内推动。因此,气缸36可以容易地移动到预定位置。同样,当将液压油供给到液压回路中时,可以依靠螺丝构件140对轴122的位置进行微调。
[0094]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效果和优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似,因此此处不再对它们进行描述。
[0095]在各个附图中,相似的元件和组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0096]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或结构。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多种改进和等同结构。此外,尽管以多种组合和结构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多种元件,但包括更多、更少、或仅包括单个元件的其它组合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其设置在流体回路中并且依照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所述流体的流路,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其包括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流道;以及阀体,其形成为在所述壳体内移动,并且依照所述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所述流体的所述流路,其特征在于:
当低温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流体回路中时,所述阀体移动到预定位置并由外部构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外部构件是可拆卸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流道包括第一输入通道,其在所述流体的温度低时打开;以及第二输入通道,其在所述流体的温度高时打开,并且
所述预定位置是当所述第一输入通道被阻断时所述阀体所处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流体回路是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流体回路是用于内燃机的冷却液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阀体包括用于阻断所述第一输入通道的第一闭合器件;以及用于阻断所述第二输入通道的第二闭合器件,以及
当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流体回路中时所述第二闭合器件被迫使移动,并且所述第二输入通道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进一步包括:
轴,其支撑所述阀体以使所述阀体在预定方向上移动;以及
蜡,其设置在由所述阀体和所述轴包围的空间内,所述蜡依照所述流体的温度膨胀和收缩,
其中所述阀体通过所述蜡的膨胀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
所述轴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阀体中而所述轴的另一部分暴露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及
所述轴被所述壳体支撑以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
当所述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流体回路中时,通过向内推动所述轴使所述阀体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移动,从而所述第一输入通道被阻断且所述第二输入通道被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在所述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被推动的状态下,所述轴由所述外部构件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进一步包括偏置构件,其使所述阀体在与向内推动所述轴相反的方向上偏置,以及
其中所述外部构件是具有细长形状的销,
所述壳体具有所述销所插入的插入孔,以及
在所述轴被向内推动的状态下所述销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孔中,从而所述轴的端面与插入的所述销接触,并且所述轴被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凸部,所述凸部具有在与相邻插入孔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所述插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流路切换装置,其中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形成为使所述轴的另一部分暴露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凹部,
所述外部构件是螺丝构件,
所述螺丝构件被拧入到所述凹部中,并且
当所述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液压回路时,通过将所述螺丝构件拧入到所述凹部中使所述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被推动。
12、一种流路切换装置,包括:
壳体,其包括与外部连通的多个流道;以及
阀体,其形成为在所述壳体内移动,并且依照所述流体的温度来切换所述流体的流路,当低温流体被供给到所述流体回路中时,所述阀体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且由外部构件固定。
CN2007800223347A 2006-06-14 2007-06-13 流路切换装置 Active CN101473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5005/2006 2006-06-14
JP2006165005A JP2007333068A (ja) 2006-06-14 2006-06-14 サーモバルブ
PCT/IB2007/001575 WO2007144746A2 (en) 2006-06-14 2007-06-13 Flow channel switch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3119A true CN101473119A (zh) 2009-07-01
CN101473119B CN101473119B (zh) 2011-07-27

Family

ID=38734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23347A Active CN101473119B (zh) 2006-06-14 2007-06-13 流路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191794B2 (zh)
EP (1) EP2032816B1 (zh)
JP (1) JP2007333068A (zh)
KR (2) KR20090007483A (zh)
CN (1) CN101473119B (zh)
AU (1) AU2007258935B2 (zh)
RU (1) RU2401387C2 (zh)
WO (1) WO2007144746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4063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
CN104813086A (zh) * 2013-01-30 2015-07-29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温控阀
CN105723144A (zh) * 2013-09-19 2016-06-29 Gea阿塞普托美格股份公司 冷凝液排出器
CN105782421A (zh) * 2016-06-01 2016-07-20 姜恩松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油温辅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351020A (zh) * 2015-11-12 2018-07-3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剪式齿轮供油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1654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Toyota Motor Corp 熱交換器
JP4892606B2 (ja) * 2009-05-29 2012-03-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ーモバルブ
US8960562B2 (en) * 2011-08-19 2015-02-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alve configured for regulating the flow of fluid from a transmission to a fluid cooler
JP6013022B2 (ja) * 2012-05-14 2016-10-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冷却制御方法
US10780853B2 (en) * 2012-10-01 2020-09-22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External lube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JP6080630B2 (ja) * 2013-03-19 2017-02-15 株式会社タダノ 作業車両
ITBS20130146A1 (it) * 2013-10-18 2015-04-19 Omb Saleri S P A Valvola per metano in sistemi per autotrazione con sistema di by-pass del dispositivo di blocco per eccesso di flusso
US20150285369A1 (en) * 2014-04-08 2015-10-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ctive thermal hydraulic fluid level control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102014211964A1 (de) * 2014-06-23 2015-12-24 Voith Patent Gmbh Pumpvorrichtung
DE102014219252A1 (de) * 2014-09-24 2016-04-0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rennkraftmaschine
WO2017206750A1 (zh) * 2016-05-31 2017-12-0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阀
CN106168282A (zh) * 2016-08-27 2016-11-30 泰州君灵奔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壳体
US10132403B1 (en) * 2017-05-18 2018-11-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102018004082B4 (de) * 2017-05-24 2023-07-06 Mann+Hummel Gmbh Schaltventil zum Einstellen eines Fluidstroms
EP3786485A4 (en) * 2018-04-27 2021-12-22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CN110630729B (zh) * 2018-06-24 2021-02-0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调温阀
KR102451919B1 (ko) * 2018-07-10 2022-10-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오일-냉각수 통합 제어 장치
JP7445204B2 (ja) * 2020-03-25 2024-03-07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用冷却装置
DE102020213955A1 (de) * 2020-11-06 2022-05-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Ölversorgungssystem für ein Automatikgetriebe
CN115289774B (zh) * 2022-07-01 2023-06-02 江西金德铅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迅速消除水温过高报警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2888C (zh) * 1960-03-14
US3120926A (en) * 1961-10-25 1964-02-11 Daimler Benz Ag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water circulatory systems
JPS4531995Y1 (zh) 1966-02-18 1970-12-07
JPS5137319U (zh) 1974-09-12 1976-03-19
JPS614816A (ja) 1984-06-15 1986-01-10 Sanshin Ind Co Ltd 船舶推進機用水冷エンジン
ES8704235A1 (es) * 1985-07-26 1987-03-16 Gonzalez Perez Alberto Jo Desbloqueador de termostato averiado
JPS6382029A (ja) 1986-09-26 1988-04-12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システム
JPS6415587A (en) 1987-07-09 1989-01-19 Mitsushige Nakano Valve device
DE3731216A1 (de) * 1987-09-17 1989-04-13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 von bogen an eine bog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JPH0198365U (zh) 1987-12-21 1989-06-30
US4895301A (en) * 1988-03-09 1990-01-23 Robertshaw Controls Company Engine coolan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612590B2 (ja) 1988-04-25 1997-05-21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三方弁
JPH0617633A (ja) 1992-07-06 1994-01-25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の暖機促進装置
JP2581274Y2 (ja) 1992-08-07 1998-09-21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開弁温度可変式サーモスタット
JPH10196841A (ja) 1997-01-13 1998-07-31 Ntc Kogyo Kk 温度逃し弁
JP3739898B2 (ja) * 1997-07-09 2006-01-25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スタット装置
DE102004020039B3 (de) 2004-04-21 2005-09-08 Rud-Kettenfabrik Rieger & Dietz Gmbh U. Co. Tragbolzen
JP4586460B2 (ja) 2004-08-30 2010-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熱交換器構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086A (zh) * 2013-01-30 2015-07-29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温控阀
CN104813086B (zh) * 2013-01-30 2016-10-12 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温控阀
CN104344063A (zh) * 2013-08-01 2015-02-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
CN104344063B (zh) * 2013-08-01 2016-08-1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器
CN105723144A (zh) * 2013-09-19 2016-06-29 Gea阿塞普托美格股份公司 冷凝液排出器
CN105723144B (zh) * 2013-09-19 2019-04-23 Gea阿塞普托美格股份公司 冷凝液排出器
CN108351020A (zh) * 2015-11-12 2018-07-31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剪式齿轮供油构造
CN108351020B (zh) * 2015-11-12 2021-03-02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剪式齿轮供油构造
CN105782421A (zh) * 2016-06-01 2016-07-20 姜恩松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油温辅助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44746A2 (en) 2007-12-21
AU2007258935A1 (en) 2007-12-21
KR101308823B1 (ko) 2013-09-13
WO2007144746A3 (en) 2008-03-20
EP2032816A2 (en) 2009-03-11
RU2008149091A (ru) 2010-06-20
JP2007333068A (ja) 2007-12-27
KR20090007483A (ko) 2009-01-16
AU2007258935B2 (en) 2010-10-07
RU2401387C2 (ru) 2010-10-10
US20090272441A1 (en) 2009-11-05
US8191794B2 (en) 2012-06-05
KR20110110339A (ko) 2011-10-06
CN101473119B (zh) 2011-07-27
EP2032816B1 (en)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3119B (zh) 流路切换装置
CN101240842B (zh) 自动变速器的热交换器结构
CN102027239B (zh) 可调节的冷却剂泵及其调节方法
CN103851938B (zh)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US8499869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with hybrid propulsion
CN106437996B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和车辆
CN103790689A (zh) 车用热交换器
AU729028B2 (en) By-pass valves for heat exchangers
KR20140004146A (ko) 밸브 장치
WO201602854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4210351A (zh) 具有用于热交换器的冷却和加热模式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
CN103358885A (zh) 多区域车辆散热器
CN103047398A (zh) 用于变速器的温度管理系统
CN111795183A (zh) 具有集成的阀和压力旁通部的热交换器组件
CN105134927B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JP3539313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制御装置
CN102954199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系统
US20030000586A1 (en) Four-way switching valve
JP4831155B2 (ja) オイルの充填方法
CN108087532B (zh) 热交换组件
CN211667191U (zh) 五通阀、变速箱油温控制回路以及车辆
EP2426393A1 (en) Pressure-reducing gas storage devic, gas injection system and automobile
CN209469787U (zh) 一种可升降变速箱油温的温控系统
CN113982717B (zh) 一种直升机发动机的加速冷却滑油管
RU2263796C1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