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6776A -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 Google Patents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6776A
CN101466776A CNA2007800211886A CN200780021188A CN101466776A CN 101466776 A CN101466776 A CN 101466776A CN A2007800211886 A CNA2007800211886 A CN A2007800211886A CN 200780021188 A CN200780021188 A CN 200780021188A CN 101466776 A CN101466776 A CN 101466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equal
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thermoplastic compou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21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6776B (zh
Inventor
加里·C·戴维斯
詹姆斯·A·马胡德
马修·R·皮克斯顿
奈尔斯·R·罗森奎斯特
詹姆斯·M·席尔瓦
乔舒亚·J·斯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Original Assignee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iled Critical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ublication of CN101466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6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6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形成的1/8英寸厚的试条的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75。该制品,其尺寸为大于或等于1.5cm,包括所述热塑性组合物,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其中R各自独立地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并且E的平均值为20~35。

Description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背景技术
本公开涉及聚碳酸酯组合物,尤其是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品。
包括聚碳酸酯的热塑性组合物以它们的冲击强度,透明度,和熔体流动特性为人们所知晓,并且用于制造用于宽泛应用的制品和组件,从汽车部件,到包装材料,到电气应用。热塑性聚碳酸酯聚合物的性质可通过包含离散的组成上不同的聚合物单元而进一步得到调节。包括聚酯和聚碳酸酯的共缩聚物(condensation copolymer),尤其是还包括聚硅氧烷的那些组合物,显示出比相应的不含聚硅氧烷的聚酯聚碳酸酯好的低温延性和厚截面冲击(thick section impact)。
但是,已经发现含有芳族酯单元、碳酸酯单元和硅氧烷单元的共聚物组合显示出相分离,低透明度和高雾度水平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光学特性会限制该组合物的利用和潜在应用。因此仍然需要含有芳族酯单元、碳酸酯单元和硅氧烷单元的共聚物,其中获得了该组合的所述熔体流动和/或延性性质同时保持了高的透明度和低雾度。
但是,在平的模制试条(通常为1/8英寸厚)上的ASTM D1003-00雾度测量不能完全表征在聚碳酸酯(PC)硅氧烷模制品上观察到的雾度。甚至对于在外观上接近标准PC均聚物的PC硅氧烷样品,当通过部件的平表面观察,和当通过标准ASTM D1003方法测量(其为1%或更低的雾度)时,所述样品的边与PC均聚物相比显示出非常高水平的可见雾度。该边雾度,看起来似乎是当光通过部件时被硅氧烷域(siloxane domain)色散的结果,在许多类型的复杂设计的模制品中在美学上是不可接受的,在这些复杂设计的模制品中这些模糊的边(hazy edge)常常通过其它透明部件的表面是可见的。
因此在本领域中仍然需要具有低边雾度的PC硅氧烷模制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品,其尺寸大于或等于1.5cm,包括热塑性组合物,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51
其中R各自独立地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并且E的平均值为20至35。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示例性地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聚碳酸酯(PC)硅氧烷组合物,制备所述组合物的方法,和由其制备的模制品。如上所述,边雾度是美学上令人不愉快的并且是商业上不可接受的。在一些制品中,进入到制品中的一部分光被导向边的表面由此在边上产生有色的视觉效果;边雾度。边雾度是制品的横截面尺寸(下文中称为“雾度尺寸”)足够大使得当在荧光照明和/或太阳光下在黑色背景下观察时产生的问题,即如果该制品由包括D长度大于50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组合物的组合物形成,那么该制品的那一部分,当直接观察时,会具有对裸眼可见的视觉效果,即“可见雾度”,也称为“边雾度”。该横截面尺寸可为显示出可见雾度的制品的任何横截面,例如,深度,长度,高度,和/或通过制品特征(例如,突起(例如肋,微凹,栅(bar)等),和/或通过制品的另一部分))。
例如,通常使用的用于聚合物材料的美学评价的模制部件是所谓的尺寸为2英寸x 3英寸x 1/8英寸的“色片”。该部件的会显示出“边雾度”的两个横截面尺寸是2英寸和3英寸的尺寸,当分别使该2英寸或该3英寸的尺寸之一与观察者的视线平行时,就会看见那两个尺寸的边雾度。通过该1/8英寸的尺寸(即,观察这种类型的平面模制品的常规方式)观察这个相同的部件不会显示出可见边雾度,这是因为在1/8英寸中不具有足够的聚合物材料的深度,从而不能导致足够光色散,所述光色散在美学上是不可接受的。
不受理论束缚,据信,已经通过使用具体范围的D-长度的聚硅氧烷嵌段来形成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热塑性组合物,减少了具有雾度尺寸的制品的边雾度。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可为透明的,透明度为大于或等于约60%,或者更具体地,大于或等于约75%,或者更具体地,大于或等于约80%,所述透明度根据ASTM D1003-00标准的规程B,例如根据是否使用了添加剂(例如,着色剂和/或其它添加剂),使用CIE标准光源C进行测定。所述制品具有以下的尺寸,它的横截面是大于或等于1.5厘米(cm),或者更具体地,大于或等于约2.5cm,或者甚至更具体地,大于或等于约3.8cm,和仍然更具体地,大于或等于约5.0cm。
所述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61
其中R各自独立地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和E的平均值为20~35,或者更具体地,25~35,或者仍然更具体地25~30。注意,当E的平均值例如为25时,在本申请中可称为D25。
本申请所用的术语“聚碳酸酯”和“聚碳酸酯树脂”是指具有式(2)的碳酸酯重复结构单元的组分: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62
其中R1基团总数的至少60%是芳族有机基团,其余为脂肪族,脂环族,或芳族基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R1各自为芳族有机基团,例如式(3)的基团:
—A1—Y1—A2—(3)
其中A1和A2各自为单环二价芳基,和Y1为具有一或两个分隔A1和A2的原子的桥接基团。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原子分隔A1和A2。该类型基团的说明性和非限制性实例是-O-,-S-,-S(O)-,-S(O)2-,-C(O)-,亚甲基,环己基亚甲基,2-[2.2.1]-二环庚叉,乙叉,异丙叉,新戊叉,环己叉,环十五烷叉,环十二烷叉,及金刚烷叉。桥接基团Y1可以为烃基或饱和烃基如亚甲基,环己叉,或异丙叉。
聚碳酸酯可通过式HO-R1-OH的二羟基化合物的界面反应制备,其包括下面式(4)的双酚化合物,
HO-A1—Y1—A2-OH           (4)
其中Y1,A1和A2如上所述。还包括下面通式(5)的双酚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71
其中Ra和Rb各自代表卤原子或一价烃基,并且可以相同或相异;p和q各自独立地为0~4的整数;及Xa代表下面式(6)的基团之一: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72
其中Rc和Rd各自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一价直链烷基或环状亚烷基,及Re为二价烃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Rc和Rd表示环状亚烷基;或者含有杂原子的环状亚烷基,其包括碳原子和价键值为2或更大的杂原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含有杂原子的环状亚烷基包括化合价为2或更大的至少一个杂原子,和至少两个碳原子。用于所述含杂原子的环状亚烷基基团的合适杂原子包括-O-,-S-,和-N(Z)-,其中Z为选自氢,C1-12烷基,C1-12烷氧基,或C1-12酰基的取代基。当存在时,所述环状亚烷基基团或含杂原子的环状亚烷基基团可具有3~20个原子,并且可为单个饱和的或不饱和的环,或者为稠合的多环体系,其中所述稠合的环是饱和的、不饱和的或芳族的。
可使用其它含有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环己烷单元的双酚,例如式(7)的双酚: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74
其中Rf各自独立地为氢,C1-12烷基,或卤素;并且Rg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12烷基。所述取代基可为脂肪族的或芳族的,直链的,环状的,双环的,支化的,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这种含有环己烷的双酚,例如2摩尔苯酚与1摩尔氢化的异佛尔酮的反应产物,可用于制备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热变形温度的聚碳酸酯聚合物。含有环己基双酚的聚碳酸酯,或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物质与其它双酚聚碳酸酯的组合,由Bayer Co.以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7144530QIETU
商品名提供。
其它有用的式HO-R1-OH的二羟基化合物包括式(8)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81
其中Rh各自独立地为卤素原子,C1-10烃基例如C1-10烷基,卤素取代的C1-10烃基例如卤素-取代的C1-10烷基,n为0~4。所述卤素常常为溴。
一些示例性的二羟基化合物包括:4,4′-二羟基联苯,1,6-二羟基萘,2,6-二羟基萘,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1-萘基甲烷,1,2-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2-(4-羟基苯基)-2-(3-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1,1-双(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异丁烯,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反式-2,3-双(4-羟基苯基)-2-丁烯,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α,α′-双(4-羟基苯基)甲苯,双(4-羟基苯基)乙腈,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正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仲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1-二氯-2,2-双(4-羟基苯基)乙烯,1,1-二溴-2,2-双(4-羟基苯基)乙烯,1,1-二氯-2,2-双(5-苯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4,4′-二羟基二苯甲酮,3,3-双(4-羟基苯基)-2-丁酮,1,6-双(4-羟基苯基)-1,6-己二酮,乙二醇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9,9-双(4-羟基苯基)芴(9,9-bis(4-hydroxyphenyl)fluorine),2,7-二羟基芘,6,6′-二羟基-3,3,3′,3′-四甲基螺(双)茚满("螺双茚满双酚"),3,3-双(4-羟基苯基)苯酞,2,6-二羟基二苯并-p-二噁英,2,6-二羟基噻蒽,2,7-二羟基酚噻噁(2,7-dihydroxyphenoxathin),2,7-二羟基-9,10-二甲基吩嗪,3,6-二羟基二苯并呋喃,3,6-二羟基二苯并噻吩,及2,7-二羟基咔唑,间苯二酚,取代的间苯二酚化合物例如5-甲基间苯二酚,5-乙基间苯二酚,5-丙基间苯二酚,5-丁基间苯二酚,5-叔丁基间苯二酚,5-苯基间苯二酚,5-枯基间苯二酚,2,4,5,6-四氟间苯二酚,2,4,5,6-四溴间苯二酚,等;儿茶酚;氢醌;取代的氢醌例如2-甲基氢醌,2-乙基氢醌,2-丙基氢醌,2-丁基氢醌,2-叔丁基氢醌,2-苯基氢醌,2-枯基氢醌,2,3,5,6-四甲基氢醌,2,3,5,6-四-叔丁基氢醌,2,3,5,6-四氟氢醌,2,3,5,6-四溴氢醌,等,以及包括至少一种前述二羟基化合物的组合。
可由式(3)表示的双酚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1,1-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下文中称为“双酚A”或“BPA”),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1,1-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正丁烷,2,2-双(4-羟基-1-甲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2-苯基-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PPPBP),和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DMBPC)。也可以使用包括至少一种前述二羟基化合物的组合。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是衍生自双酚A的线型均聚物,其中在式(4)中,A1和A2各自为对亚苯基和Y1为异丙叉。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可为约10,000至约200,000,具体地约15,000至约100,000,或者更具体地约20,000至约50,000,所述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使用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柱测定,并根据聚碳酸酯参考物进行校准。GPC样品以约1mg/ml的浓度制备,并以约1.5ml/min的流动速率洗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的流动性质适合于制备薄的制品。熔体流动速率(常常缩写为MVR)测定热塑性组合物在预定的温度和载荷下通过孔口的挤出速率。适合用于形成薄制品的聚碳酸酯的MVR,在300℃/1.2kg测量时,可为约5至约60立方厘米每10分钟(cm3/10min),具体地约8至约45cm3/10min,或者更具体地约8至约40cm3/10min。可将不同流动性的聚碳酸酯的组合用于获得总的期望的流动性。
本申请所用的“聚碳酸酯”和“聚碳酸酯树脂”还包括均聚碳酸酯,在碳酸酯中包括不同的R1部分的共聚物(在本申请中称为“共聚碳酸酯”),包括碳酸酯单元和其它类型的聚合物单元如酯单元的共聚物,以及包括均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具体类型的共聚物是聚酯碳酸酯,也称为聚酯-聚碳酸酯。这种共聚物,除了式(2)的碳酸酯链重复单元之外,还含有式(9)的重复单元:
Figure A200780021188D00091
其中D是衍生自二羟基化合物的二价基团,并且可为例如,C2-10亚烷基基团,C6-20脂环族基团,C6-20芳族基团或聚氧亚烷基,其中所述亚烷基含有2至约6个碳原子,具体地2,3或4个碳原子;和T为衍生自二羧酸的二价基团,并且可为例如C2-10亚烷基,C6-20脂环族基团,C6-20烷基芳基,或C6-20芳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是C2-30亚烷基,其具有直链、支链或环状(包括多元环)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D衍生自以上式(5)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在另一实施方式中,D衍生自以上式(8)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
可用于制备所述聚酯单元的芳族二羧酸的实例包括间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1,2-二(对羧基苯基)乙烷,4,4′-二羧基二苯基醚,4,4′-联苯甲酸,和包括至少一种前述酸的组合。也可存在含有稠环的酸,例如1,4-,1,5-或2,6-萘二羧酸。具体的二羧酸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或其组合。具体的二羧酸包括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组合,其中间苯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重量比为约91:9至约2:98。在另一实施方式中,D为C2-6亚烷基基团,T为对亚苯基,m-亚苯基,亚萘基,二价的脂环族基团,或其组合。这类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
共聚物中酯单元与碳酸酯单元的摩尔比可宽泛地变化,例如为1:99至99:1,具体地10:90至90:10,更具体地25:75至75:25,取决于期望的最终组合物的性质。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聚酯-聚碳酸酯的聚酯单元可衍生自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的组合与间苯二酚的反应。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聚酯-聚碳酸酯的聚酯单元衍生自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组合与双酚-A的反应。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单元衍生自双酚A。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聚碳酸酯单元衍生自间苯二酚和双酚A,其中间苯二酚碳酸酯单元与双酚A碳酸酯单元的摩尔比为1∶99至99∶1。
合适的聚碳酸酯可通过各种方法制备,例如界面聚合反应。尽管界面聚合的反应条件可以变化,但是示例性的方法通常包括溶解或分散二元酚反应物于苛性钠或苛性钾水溶液中,将所得混合物加到适宜的与水不混溶的溶剂介质中,及在受控pH(如约8~10)条件和适宜催化剂(如三乙胺)或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使该反应物与碳酸酯前体接触。最常用的与水不混溶的溶剂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苯,甲苯等。
适宜的碳酸酯前体包括例如碳酰卤如碳酰溴或碳酰氯(光气),或者卤代甲酸酯例如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如双酚A、氢醌等的二氯甲酸酯)或者二醇的二卤代甲酸酯(如乙二醇、新戊二醇、聚乙二醇等的二卤代甲酸酯)。也可以使用包含至少一种前述类型的碳酸酯前体的组合。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碳酸酯连接基团的界面聚合反应使用光气作为碳酸酯前体,并称之为光气化反应。
在可以使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中,包括式(R3)4Q+X的催化剂,其中每个R3相同或不同,为C1-10烷基;Q是氮原子或磷原子;X为卤原子或C1-8烷氧基或C6-18芳氧基。适宜的相转移催化剂包括:例如,[CH3(CH2)3]4NX、[CH3(CH2)3]4PX、[CH3(CH2)5]4NX、[CH3(CH2)6]4NX、[CH3(CH2)4]4NX、CH3[CH3(CH2)3]3NX和CH3[CH3(CH2)2]3NX,其中X为Cl-、Br-、C1-8烷氧基或C6-18芳氧基。相转移催化剂的有效量可以为约0.1~10wt%,基于光气化混合物中双酚的重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相转移催化剂的有效量可以为0.5~2wt%,基于光气化混合物中双酚的重量。
可以预期,所有类型的聚碳酸酯端基均可用于聚碳酸酯组合物,只要这种端基不显著地影响所需要的热塑性组合物的性质即可。
支链聚碳酸酯嵌段可通过在聚合期间加入支化剂来制备。这些支化剂包括多官能的有机化合物,其包含至少三个选自下列的官能团:羟基,羧基,羧酸酐,卤代甲酰基,及前述官能团的混合。具体实例包括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酰氯,三对羟基苯基乙烷,靛红-二酚,三酚TC(1,3,5-三((对-羟基苯基)异丙基)苯),三酚PA(4(4(1,1-二(对-羟基苯基)-乙基)α,α-二甲基苄基)苯酚),4-氯甲酰基邻苯二酸酐,均苯三酸,及二苯甲酮四羧酸。支化剂可以以聚碳酸酯的约0.05~2.0wt%的量添加。可以使用包括直链聚碳酸酯和支链聚碳酸酯的组合。
聚合期间可以包括链终止剂(也称之为封端剂)。链终止剂限制分子量增长速度,因此控制聚碳酸酯的分子量。示例性的链终止剂包括单酚化合物、单羧酸氯化物和/或单氯甲酸酯。示例性的适宜的单酚链终止剂是单环酚,如苯酚、C1-C22烷基取代的酚如对枯基-苯酚、单苯甲酸间苯二酚酯、对叔丁基苯酚;二酚的单醚,例如对甲氧基苯酚。可具体地提出的是具有8~9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取代基的烷基取代的苯酚。单酚UV吸收剂可以用作封端剂,例如,4-取代的-2-羟基二苯甲酮和它们的衍生物、水杨酸芳基酯、二酚的单酯(例如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2-(2-羟基芳基)-苯并三唑和它们的衍生物、2-(2-羟基芳基)-1,3,5-三嗪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
单羧酸氯化物也可用作链终止剂。这包括单环的单羧酸氯化物如苯甲酰氯,C1-C22烷基取代的苯甲酰氯,甲苯甲酰氯,卤素取代的苯甲酰氯,溴苯甲酰氯,肉桂酰氯,4-桥亚甲基四氢化邻苯二甲酰胺苯甲酰氯,及其混合物;多环的单羧酸氯化物如偏苯三酸酐氯化物,及萘甲酰氯;以及单环和多环单羧酸氯化物的组合。具有小于或等于约22个碳原子的脂族单羧酸的氯化物是合适的。官能化的脂族单羧酸氯化物如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酰氯也是合适的。还合适的有单氯甲酸酯,包括单环的单氯甲酸酯如氯甲酸苯酯,烷基取代的氯甲酸苯酯,氯甲酸对枯基苯酯,甲苯氯甲酸酯,及其组合。
聚酯-聚碳酸酯也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不是采用二羧酸本身,可以使用并且有时甚至优选使用酸的反应性衍生物,如相应的酰卤,特别是酸的二氯化物和酸的二溴化物。这样,例如不是采用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或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物质的组合,而是可以采用间苯二酰氯、对苯二酰氯及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物质的组合。
除了上述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之外,也可使用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与其它热塑性聚合物的组合,只要它们是透明的并且不有害地影响本申请所述的期望结果即可。
聚酯可通过如上所述的界面聚合反应或熔体法缩聚反应(melt-processcondensation),通过溶液相缩聚,或通过酯交换聚合反应获得,在所述的酯交换聚合反应中可例如使用酸催化剂使二烷基酯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能够使用已经在其中添加了支化剂的支化聚酯,所述支化剂例如具有三个或更多羟基的多元醇(glycol)或三官能的或具有更多官能度的羧酸。此外,根据组合物的最终用途,有时期望聚酯上具有各种浓度的酸和羟基端基。
有用的聚酯可包括芳族聚酯,聚(亚烷基酯)(包括聚(芳族二羧酸亚烷基酯(poly(alkylene arylates))),和聚(聚亚环烷基二酯)。芳族聚酯可具有式(9)的聚酯结构,其中D和T各自为上文所述的芳族基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有用的芳族聚酯可包括例如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酯),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酯)-共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或包括至少一种这些物质的组合。也可以预期的是这样的芳族聚酯,其具有少量,例如,聚酯总重量的约0.5至约10wt%的衍生自脂肪族二酸和/或脂肪族多元醇单元,从而制成共聚酯。聚(芳族二羧酸亚烷基酯)可具有根据式(9)的聚酯结构,其中T包括衍生自芳族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基团。具体有用的T基团的实例包括1,2-,1,3-和1,4-亚苯基;1,4-和1,5-亚萘基;顺式-或反式-1,4-亚环己基;等。具体地,当T为1,4-亚苯基时,所述的聚(芳族二羧酸亚烷基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此外,对于聚(芳族二羧酸亚烷基酯),具体有用的亚烷基基团D包括例如亚乙基,1,4-亚丁基,和双-(亚烷基-二取代环己烷),包括顺式-和/或反式-1,4-(亚环己基)二亚甲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也有用的是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具体合适的聚(亚环烷基二酯)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基酯)(PCT)。也可使用包括至少一种前述聚酯的组合。
也可使用包括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酯重复单元和其它合适的酯基团的共聚物。具体有用的酯单元可包括不同的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其可在聚合物链中作为单独的单元存在,或者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嵌段存在。这种共聚物的具体合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基酯)-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当所述聚合物包括大于或等于5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简称为PETG,当所述聚合物包括大于5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亚甲基酯)时简称为PCTG。
合适的聚(亚环烷基二酯)也可包括聚(环己烷二羧酸亚烷基酯)。在这些中,具体的实例是聚(1,4-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其具有式(10)的重复结构: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31
其对应于(9)中D为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1,4-环己烷二亚甲基基团,并且T为衍生自环己烷二羧酸酯或其化学等价物的环己烷环时的情况,并且可包括其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或包括至少一种前述异构体的组合。
所用的聚碳酸酯和聚酯的量取决于制品期望达到的光学和结构性质。聚碳酸酯和聚酯的所用的重量比可为1:99至99:1,具体地10:90至90:10,,并且更具体地30:70至70:30,取决于所期望的功能和性质。
期望这种聚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的MVR为约5至约150cc/10min.,具体地约7至约125cc/10min,更具体地约9至约110cc/10min,并且仍然更具体地约10至约100cc/10min,所述MVR在300℃和1.2千克的载荷下根据ASTM D1238-04标准测得。
该组合物还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也称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该共聚物的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在本申请中也称为“聚硅氧烷”)嵌段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
其中R各自相同或相异,并且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例如,R可为C1-C13烷基,C2-C13链烯基,C2-C13链烯氧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氧基,C6-C14芳基,C6-C10芳氧基,C7-C13芳烷基,C7-C13芳烷氧基,C7-C13烷芳基,或者C7-C13烷芳氧基。在同一共聚物中,可以使用包括至少一种前述R基团的组合。
式(1)中E的平均值为约20至约35,具体地约25至约35,并且甚至更具体地,约28至约33。可使用第一和第二(或更多)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的组合,其中第一共聚物的E的平均值为小于第二共聚物的E的平均值。
硅氧烷在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中的量为0.5wt%至约7wt%,或者更具体地约1wt%至约6wt%,或者甚至更具体地,约2wt%至约5wt%,和仍然更具体地,约3wt%至约5wt%,基于共聚物的总重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嵌段通过下面式(11)的重复结构单元提供: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42
其中E定义如上;每个R可以相同或相异,并且定义如上;及Ar可相同或相异,并且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其中价键直接连接到芳族部分。式(11)中的适宜的Ar基团可来源于C6-C30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例如上述式(4)、(5)或(8)的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也可以使用包含至少一种前述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的组合。适宜的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是1,1-二(4-羟基苯基)甲烷,1,1-二(4-羟基苯基)乙烷,2,2-二(4-羟基苯基)丙烷,2,2-二(4-羟基苯基)丁烷,2,2-二(4-羟基苯基)辛烷,1,1-二(4-羟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苯基)正丁烷,2.2-二(4-羟基-1-甲基苯基)丙烷,1,1-二(4-羟基苯基)环己烷,二(4-羟基苯基)硫醚,及1,1-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也可以使用包含至少一种前述二羟基化合物的组合。
这种单元可来源于下面式(12)的相应的二羟基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51
其中R,Ar和E如上所述。式(12)的化合物可在相转移条件下通过使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与例如α,ω-二乙酰氧基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反应得到,或者与α,ω-二氯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在无水条件下反应获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嵌段包括式(13)的单元: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52
其中R和E如上所述,R1各自独立地为二价的C1-C30亚烷基,且其中聚合的聚硅氧烷单元为其相应的二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残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聚二有机基硅氧烷嵌段通过式(14)的重复结构单元提供:
其中R和E定义如上。式(14)中的R2为二价的C2-C8脂族基团。式(14)中的每个M可以相同或相异,并且可以为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2-C8链烯基,C2-C8链烯氧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7-C12芳烷基,C7-C12芳烷氧基,C7-C12烷芳基,或者C7-C12烷芳氧基,其中每个n独立地为0,1,2,3,或者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M为溴或氯,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或者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R2为二亚甲基,三亚甲基或四亚甲基;以及R为C1-8烷基,卤代烷基如三氟丙基、氰基烷基,或者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R为甲基,或者甲基与三氟丙基的组合,或者甲基与苯基的组合。在又一实施方式中,M为甲氧基,n为1,R2为二价的C1-C3脂族基团,及R为甲基。
式(14)的单元可以来源于相应的二羟基聚二有机基硅氧烷(15):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61
其中R、E、M、R2和n如上所述。这种二羟基聚硅氧烷可通过在式(16)的硅氧烷氢化物和脂族不饱和一元酚之间实施铂催化的加成反应来制备: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62
其中R和E如前面所定义的。适宜的脂族烯丙基不饱和一元酚包括,例如,丁子香酚(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2-烷基苯酚,4-烯丙基-2-甲基苯酚,4-烯丙基-2-苯基苯酚,4-烯丙基-2-溴苯酚,4-烯丙基-2-叔丁氧基苯酚,4-苯基-2-苯基苯酚,2-甲基-4-丙基苯酚,2-烯丙基-4,6-二甲基苯酚,2-烯丙基-4-溴-6-甲基苯酚,2-烯丙基-6-甲氧基-4-甲基苯酚,及2-烯丙基-4,6-二甲基苯酚。也可以使用包含至少一种前述物质的组合。
除了聚碳酸酯树脂之外,热塑性组合物还可以包含该类型树脂组合物中常添加的各种添加剂,条件是适当地选取该添加剂,以便不给所需要的热塑性组合物的性质(尤其是透明度)带来显著不利的影响。可以使用添加剂的组合。这些添加剂可在混合各组分以形成组合物的过程中的适宜时机混合。可能的填料和添加剂包括:稳定剂(热稳定剂,UV稳定剂,光稳定剂,等),增塑剂,润滑剂,抗氧化剂,防静电剂,脱模剂,着色剂,发泡剂,阻燃剂,以及包括至少一种前述物质的组合,如与本申请具有相同受让人的美国专利申请11/025,249中所公开的那些。
可将该热塑性组合物用于形成制品,其中所述制品的尺寸为大于或等于约1.5cm。延性在1/8英寸x 2.5英寸x 0.5英寸的模制品(例如,“伊佐德试条”)上测得。延性根据ASTM D256-05方法通过缺口伊佐德试验测得。由该组合物形成的“试条”(即,1/8英寸厚的试条)的B-Y跨度为小于或等于约9,其中B-Y跨度是指透明样品的透射率的黄度指数(YI)和反射率的YI之间的差,如下计算它:
B-Y跨度=透射率YI-反射率YI
B-Y跨度,作为透射率和反射率YI的差,是穿过部件的色散光的量度,这是由于以下事实,色散光是不成比例的更短波长的蓝光,这导致用透射光的YI测得的黄度增加。B-Y跨度也可表示为比例;即,用由从含有硅氧烷共聚物组分的热塑性组合物形成的模制品(试条)获得的B-Y跨度,除以由从相同的热塑性组合物(所不同的是不含有所述的硅氧烷共聚物组分)形成的模制品(试条)获得的B-Y跨度。由用于形成本申请公开的制品的热塑性组合物形成的试条(1/8英寸厚)的B-Y比可为小于或等于1.75,或者更具体地,小于或等于1.6或者,甚至更具体地,小于或等于1.5,仍然更具体地,小于或等于1.2。
也提供包括该热塑性组合物的成形制品,成型制品或模制品。也可通过各种手段(例如注塑、挤出、旋转模塑、吹塑和热成形)将该热塑性组合物模制成有用的成形制品,从而形成制品,例如,计算机和商业机外壳如显示器外壳,手持电子设备的外壳例如手机外壳,电连接器,医疗设备,家用器械(例如,家用器皿和厨房用具),保护性面罩,警用防暴盾(police riotshield),壶(例如,茶壶,水壶,等),膜设备,和照明器材的组件,装饰品,屋顶,温室,日光室,游泳池围墙等。
使用本申请提供的热塑性组合物可制备的其它代表性的制品包括头灯、尾灯、尾灯外壳;用于电子和通信器件的包封件;户外设备;船和航海设备,其中包括平舱(trim)、外皮和外壳;建筑和结构应用,例如玻璃窗、屋顶、地板、窗户;用于照片、漆层、海报和类似的展示物品的处理过的玻璃覆盖层;光学透镜;眼镜透镜;校正的眼镜透镜;可植入的眼镜透镜;壁板和门;受保护的图片;户外和户内指示牌;用于自动取款机(ATM)的附件(enclosure)、外壳、面板和部件;门窗贴脸;运动设备和玩具,用于雪上汽车的部件;娱乐车辆面板和部件;操场设备;移动电话外壳;仪表外壳;涂布的头盔和个人保护设备;涂布的合成或天然纺织品;涂布的照相软片和照片印刷;食品模具(例如,巧克力模具,等);以及类似应用。可在制品上进行额外的制造操作,例如,但不限于模塑、模具内装饰、油漆烘箱内烘烤、层压和/或热成形。
实施例
实施例1.通过管方法(Tube Process)制备D28.6-BCF(EuSiD28.6-BCF合成)
使用美国专利US 6,723,864的方法制备EuSiD28.6-BCF的CH2Cl2溶液。表I显示反应器操作条件的详细信息。管反应器由5个串连的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81
静态的混合器(static mixer)制成。向该反应器中进料光气,20wt%的丁子香酚-封端的D28.6硅氧烷(EuSiD28.6)在CH2Cl2中的溶液,和15wt%的NaOH水溶液。在3-L烧瓶中在酸上收集产物。将产物用氮气冲洗,从而除去最后的痕量的游离光气。
实施例2.通过管方法制备D49.3-BCF(EuSiD49.3-BCF合成)
通过用丁子香酚封端的D49.3硅氧烷(EuSiD49.3)在CH2Cl2中的溶液代替丁子香酚封端的D28.6硅氧烷(EuSiD28.6)在CH2Cl2中的溶液,在类似的反应器中重复实施例1的方法,从而制备EuSiD49.3批料。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82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83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91
Figure A200780021188D00192
实施例3:通过管方法制备5wt%硅氧烷含量的D28.6共聚碳酸酯
向安装有回流冷凝器,pH电极,再循环系统,和搅拌器的30L玻璃搅拌反应器装入BPA、CH2Cl2、H2O、三乙胺(TEA)和对枯基苯酚,其各自的量如表II中所示。通过汲取管以25gm/min的速度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光气,并加入50wt% NaOH溶液,加入速度足以保持容器中的pH为10-10.5。在加入了约400gm COCl2之后,容器中的pH升高,在加入了约475gm COCl2的时候达到约pH11.5的稳定水平。然后,使用表III中所示的速度和总量加入实施例1中制备的EuSiD28.6-BCF的CH2Cl2溶液。在添加过程中,将容器中的pH保持在约11.5,并将容器中的光气化反应速度保持在约25gm/min。在完成EuSiD28.6-BCF的添加之后,将光气化反应速度保持在约25gm/min,而使容器中的pH回到约10-10.5的范围。在加入总共950gmCOCl2之后,就停止光气化反应。在从容器中冲洗掉任何残余的COCl2之后,分离盐水相,并用HCl的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用水洗涤该有机相三次。使用甲醇通过抗溶剂沉淀(antisolvent precipitation)将产物从CH2Cl2中分离出来。将分离的产物在80℃的真空炉中干燥过夜。
实施例4.通过管方法制备5wt%硅氧烷含量的D49.3-共聚碳酸酯
使用上述方法,用表1中所示的条件,来制备EuSiD49.3-BCF的CH2Cl2溶液。
向上述30L反应器中装入表II中所示的混合物。通过汲取管以25gm/min的速度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光气,并加入50wt% NaOH溶液,加入速度足以保持容器中的pH为10-10.5。在加入了约495gm COCl2之后,容器中的pH升高,在加入了约590gm COCl2的时候达到约pH11.5的稳定水平。然后,使用表III中所示的速度和总量加入实施例2中制备的EuSiD49.3的CH2Cl2溶液。在添加过程中,将容器中的pH保持在约11.5,并将容器中的光气化反应速度保持在约25gm/min。在完成EuSiD49.3-BCF溶液的添加之后,将光气化反应速度保持在约25gm/min,而使容器中的pH回到约10-10.5的范围。在加入总共1220gm COCl2之后,就停止光气化反应。在从容器中冲洗掉任何残余的COCl2之后,分离盐水相,并用HCl的水溶液洗涤有机相。然后用水洗涤该有机相三次。使用甲醇通过抗溶剂沉淀(antisolventprecipitation)将产物从CH2Cl2中分离出来。将分离的产物在80℃的真空炉中干燥过夜。
实施例5:通过BCF/PTC方法制备5wt%硅氧烷含量的D28.6共聚碳酸酯
Figure A200780021188D00201
向上述30L反应器中装入表IV中所示的物质。PTC是指“相转移催化剂”,其为氯化甲基三丁基铵。以25gm/min的速度向该混合物中加入光气,直到达到表IV中所示的总量。在所述光气化反应过程中,加入50wt%的NaOH溶液,加入速度足以保持容器中的pH为7-8。在递送了表IV中所示的所有光气之后,就停止光气化反应。然后,通过添加50wt% NaOH将pH升高至约11.8。一旦达到该pH,就历时约1分钟添加丁子香酚硅油(总量示于表IV中)。
在完全加入丁子香酚硅油之后约10分钟,添加表V中所示量的BPA。混合物的pH历时3分钟从约11.8降低至约8.5。在约5分钟之后,加入表V中所示的对枯基苯酚。在约2分钟之后,加入表V中所示的TEA。然后,以约20gm/min的速度加入表V中所示的COCl2,同时通过添加50wt%NaOH将pH保持为约10-10.5。
根据实施例3中所给出的方法对该混合物进行洗涤、分离和干燥。
实施例6.通过BCF/PTC方法制备5wt%硅氧烷含量的D50-共聚碳酸酯
使用EuSiD49.3油重复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方法对产物进行纯化,分离,和干燥。
表VI示出了D长度为11至47的样品的B-Y跨度测量的结果
黄度指数(YI)测量在GretagMacbeth AG制备的MacBethSpectrophotometer Color Eye 7000a上制备。仪器的设置为D65光源,10度角,和包括UV。如下测量反射率YI:首先在反射模式下使用零校准和白色校准片对该仪器进行校准,然后通过将样品保持在仪器的外部(outerport)(没有背衬并且不使用试样架),从而容许透射光穿过该样品,来测量样品的YI。根据ASTM E313-73(D1925)使用标准白色片背衬测量透射率YI。
B-Y跨度是边雾度的指示;即,随着B-Y跨度增加,观察到的边雾度的量也增加。从表VI可看出,对于管方法和5wt%的硅氧烷含量(5%Si),D长度为11到D长度为20的边雾度(B-Y跨度为约6.3)几乎不变化,在D长度为26(B-Y跨度为6.8)和D长度为30(B-Y跨度为小于7.5)处有一些变化,D长度为35(B-Y跨度为小于8.5)也有变化。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D长度为40(B-Y跨度大于10.5)和D长度为47(B-Y跨度大于13)观察到显著变化。这种差别通过视觉观察样品的边缘也可以明显看出。视觉上,D11至D30样品是几乎不可区分的,而相反的是,与D11至D30相比,D40和D47样品的可见边雾度有显著增加。样品的实际视觉外观与B-Y跨度测量的这种相关性证实B-Y跨度和B-Y比实际上是可用于这些材料的外观性质方面的量度。
表VII列出了在0℃和23℃和各种锐利程度的缺口半径下缺口伊佐德试验的数据(注意,0.25mm半径是该试验的标准缺口半径。)。延性在1/8英寸x 2.5英寸x 0.5英寸模制品(例如,伊佐德试条)上根据ASTM D256-05标准测得。每个试验都在5根试条上使用表中所示的缺口半径进行。如果5根试条都以脆性的方式失效,则结果记为“B”。如果5个试条都以延性的方式失效,则结果记为“D”。对于同时具有脆性和延性失效的样品,记录每种类型失效的试条数。如该数据所示,优选的延性冲击性能的显著降低在小于或等于D20时观察到,而在D30和以上时,几乎观察到相同的结果。
Figure A200780021188D00231
表VIII示出了使用标准试验条件进行缺口伊佐德试验,在23℃和-10℃至-50℃的温度测量样品的数据。对于给定的样品,在较低的温度至试条从延性方式失效转变到脆性方式失效的点进行试验。该表中记录的是测试的所有5根试条都以优选的延性方式失效的最低温度(即,100%延性),100%延性的温度较低是表明在该试验中延性改善的量度。从表VIII可看出,随着D长度增加,100%延性温度降低。但是,在D长度为约30,100%延性温度(小于或等于约-30,并且甚至小于或等于约-40℃)显著地低于纯聚碳酸酯(PC),纯聚碳酸酯(PC)的100%延性温度为-10℃或以上。因此,在D长度为约20至约35处,边雾度能够显著显著降低,同时与标准聚碳酸酯相比,获得显著改善的延性,并且与含有D长度为约47的硅氧烷的组合物相比,保持改善的延性,(例如,100%延性低至低于-50℃)。100%延性可使用含有聚硅氧烷(D20-D35)的所述热塑性组合物,甚至是包括所述热塑性组合物的共混物,在0℃,或者更具体地,-20℃,或者甚至更具体地,-30℃,和甚至如上所述更低的温度获得。
随着D长度降低,虽然边雾度降低(即,光学质量提高),但是低温冲击性能逐渐丧失并接近聚碳酸酯的值。另一方面,随着D长度的增加,虽然低温抗冲性能得到改善,边雾度变差并接近几乎不透明。
Figure A200780021188D00241
出乎意料地发现,D-长度显著影响缺口伊佐德强度和边雾度,在约D25-D35发生剧烈变化。
随着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热塑性组合物的使用,其中聚硅氧烷的D长度为20-35,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在大于1.27cm的尺寸上具有降低的雾度的制品。具有雾度如边雾度的透明制品是商业上不太理想的。雾度(例如,边雾度)的降低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消除提高了组合物和由其制成的制品的商业价值。
应该理解,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所述”包括复数指示物。除非另外指出,否则,本申请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与数量联用的修饰语“约”包括所述的值,并且具有上下文所指出的含义(例如,包括与具体量的测量方法相关的误差等级。)。指代同一组分或性质的所有范围的端点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并且是可独立地组合的(例如,范围“小于或等于约25wt%,或者更具体地约5wt%至约20wt%,”包括端点以及范围“约5wt%至约25wt%”等的所有中间值)。本申请所用的后缀“(s)”意图包括它修饰的术语的单数和复数形式,由此包括该术语的至少一个(例如,着色剂包括至少一种着色剂)。化合物使用标准命名法描述。例如,任何未被任何所提及的基团取代的位置理解为它的价键被所提及的键或氢原子填充。不在两个字母或符号之间的破折号(“-”)用来表示取代基的连接点。例如,-CHO是通过羰基上的碳原子连接的。
虽然已经为了说明的目的说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不应该认为前述描述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各种改变、适应性修改,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制品,包括:
热塑性组合物,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
Figure A200780021188C00021
其中R各自独立地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并且E的平均值为约20至约35;
其中所述制品是透明的并且尺寸大于或等于约1.5cm;
其中所述组合物的限定为:由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形成的1/8英寸厚的试条的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75;并且其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具有约2wt%至约6wt%的聚硅氧烷。
2.权利要求1的制品,其中所述试条在-20℃根据ASTM D256-05标准测试具有100%延性,冲击能量为至少10ft-lb/in。
3.权利要求2的制品,其中所述试条在-30℃时具有100%延性。
4.权利要求1的制品,其中所述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6。
5.权利要求4的制品,其中所述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5。
6.权利要求5的制品,其中所述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2。
7.权利要求1的制品,其中所述尺寸为大于或等于约2.5cm。
8.权利要求1的制品,其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约3wt%至约5wt%的聚硅氧烷。
9.权利要求1的制品,其中所述E的平均值为约25至约35。
10.权利要求9的制品,其中所述E的平均值为约30至约35。
11.权利要求9的制品,其中所述E的平均值为约25至约30。
12.一种制品,包括:
热塑性组合物,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包括式(1)的二有机硅基氧烷重复单元:
其中R各自独立地为C1-13一价有机基团;并且E的平均值为约25至约35;
其中所述制品具有以下尺寸:该尺寸的横截面为大于或等于1.5cm;和
其中所述组合物的限定为:由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形成的1/8英寸厚的试条的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6。
13.权利要求12的制品,其中所述试条在-0℃根据ASTM D256-05标准测试具有100%延性,冲击能量为至少10ft-lb/in。
14.权利要求13的制品,其中所述试条在-10℃根据ASTM D256-05标准测试具有100%延性,冲击能量为至少10ft-lb/in。
15.权利要求12的制品,其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约2wt%至约5wt%的聚硅氧烷,基于所述共聚物的总重量。
16.权利要求15的制品,其中所述热塑性组合物包括约3wt%至约5wt%的聚硅氧烷。
17.权利要求15的制品,其中所述E的平均值为约30至约35。
18.权利要求15的制品,其中所述E的平均值为约25至约30。
19.权利要求15的制品,其中所述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5。
20.权利要求15的制品,其中所述B-Y比为小于或等于约1.2。
CN2007800211886A 2006-04-10 2007-03-26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Active CN101466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401,171 2006-04-10
US11/401,171 US7498388B2 (en) 2006-04-10 2006-04-10 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rticle
PCT/US2007/064870 WO2007121038A1 (en) 2006-04-10 2007-03-26 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rticl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1218A Division CN102161819B (zh) 2006-04-10 2007-03-26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6776A true CN101466776A (zh) 2009-06-24
CN101466776B CN101466776B (zh) 2011-08-31

Family

ID=384342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11886A Active CN101466776B (zh) 2006-04-10 2007-03-26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CN2011100471218A Active CN102161819B (zh) 2006-04-10 2007-03-26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1218A Active CN102161819B (zh) 2006-04-10 2007-03-26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498388B2 (zh)
EP (1) EP2004730B1 (zh)
KR (1) KR101466108B1 (zh)
CN (2) CN101466776B (zh)
WO (1) WO200712103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2505A (zh) * 2012-01-09 2012-07-04 北京理工大学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CN103298856A (zh) * 2010-12-30 2013-09-1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和其制备方法
CN103476871A (zh) * 2011-03-31 2013-12-25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阻燃剂聚(硅氧烷)共聚物组合物、生产方法以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3958565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3958564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TWI473843B (zh) * 2009-07-29 2015-02-21 Teijin Chemicals Ltd 聚碳酸酯-聚二有機矽氧烷共聚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6183A1 (en) * 2008-06-30 2009-12-31 Schultz Laura G Branched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466249B2 (en) 2011-05-13 2013-06-1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Clear silicone polycarbonate elastomeric copolymers
CN103547633A (zh) 2011-05-24 2014-01-29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善的分层特性的emi屏蔽材料
KR101459132B1 (ko) * 2011-12-30 2014-11-1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분지상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실록산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89957B1 (ko) * 2012-03-13 2015-02-0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실록산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20130313493A1 (en) * 2012-05-24 2013-11-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60014595A (ko) 2013-05-31 2016-02-11 모멘티브 파포만스 마테리아루즈 쟈판 고도가이샤 페닐-함유 기능성 폴리실록산 및 그로부터 만들어진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실록산 코폴리머
KR101530322B1 (ko) * 2013-07-24 2015-06-22 주식회사 삼양사 투명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593272B (zh) 2013-10-02 2018-02-06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聚二有机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
CN107075123B (zh) 2014-10-16 2020-07-17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生产方法
JP6690116B2 (ja) 2014-10-30 2020-04-2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分岐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98578B1 (en) 2015-11-17 2017-03-2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598577B1 (en) 2015-11-17 2017-03-2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688855B2 (en) 2015-11-17 2017-06-27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 compositions for mobile phone housing applications
WO2018114901A1 (en) 2016-12-19 2018-06-28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roduction of siloxane-containing block copolycarbonates by means of compatibilizers
WO2018217507A1 (en) * 2017-05-22 2018-11-2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Sports equipment comprising silicone polycarbonate elastomer
EP3719077B1 (de) 2019-04-02 2022-09-21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Siloxan-haltige blockcopolycarbonate mit geringer domänengrös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4116A1 (de) * 1984-04-14 1985-10-24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Uv-stabilisierte polycarbonatformkoerper
EP0500131B1 (en) 1991-02-22 2001-01-10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solution for film formation by casting
EP0522751B1 (en) * 1991-07-01 1998-04-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block copolymers
US5530083A (en) * 1994-07-21 1996-06-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licone-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and polycarbonate blends having reduced haze,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5504177A (en) * 1995-03-02 1996-04-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block copolysiloxanecarbonates
AUPO700297A0 (en) * 1997-05-26 1997-06-19 Cardiac Crc Nominees Pty Limited Silicon-based polycarbonates
US6281286B1 (en) * 1999-09-09 2001-08-28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Toughened thermoplastic resins
US6252013B1 (en) * 2000-01-18 2001-06-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siloxane copolycarbonates
US6660787B2 (en) * 2001-07-18 2003-12-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fir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6723864B2 (en) * 2002-08-16 2004-04-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loxane bischloroformates
US6833422B2 (en) * 2002-08-16 2004-1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preparing transparent silicone-containing copolycarbonates
JP4620657B2 (ja) * 2003-02-21 2011-01-26 サビック・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アイピー・ベスローテン・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透明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との透明ブレンド及び製造方法
US6870013B2 (en) * 2003-08-08 2005-03-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copolyorganosiloxanecarbonates of high clarity
US7321014B2 (en) * 2004-12-29 2008-0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ransparent compositions,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3843B (zh) * 2009-07-29 2015-02-21 Teijin Chemicals Ltd 聚碳酸酯-聚二有機矽氧烷共聚物
CN103298856A (zh) * 2010-12-30 2013-09-1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和其制备方法
CN103476871A (zh) * 2011-03-31 2013-12-25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阻燃剂聚(硅氧烷)共聚物组合物、生产方法以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3492493A (zh) * 2011-03-31 2014-01-01 沙特基础创新塑料Ip私人有限责任公司 阻燃聚(硅氧烷)共聚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3958565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3958564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3958565B (zh) * 2011-12-02 2015-09-0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3958564B (zh) * 2011-12-02 2015-12-0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CN102532505A (zh) * 2012-01-09 2012-07-04 北京理工大学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CN102532505B (zh) * 2012-01-09 2013-06-12 北京理工大学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阻燃聚碳酸酯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04730B1 (en) 2019-08-28
EP2004730A1 (en) 2008-12-24
CN102161819A (zh) 2011-08-24
US7498388B2 (en) 2009-03-03
KR20080108608A (ko) 2008-12-15
US20070238846A1 (en) 2007-10-11
USRE44023E1 (en) 2013-02-19
CN101466776B (zh) 2011-08-31
CN102161819B (zh) 2012-12-26
KR101466108B1 (ko) 2014-12-01
WO2007121038A1 (en)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6776B (zh)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制品
CN101466788B (zh) 高热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JP505879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1668799B (zh) 白光屏蔽组合物和包含它的制品
CN101511912B (zh) 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3314054B (zh) 包含硅氧烷的组合物和制造制品
TWI473843B (zh) 聚碳酸酯-聚二有機矽氧烷共聚物
CN101472995B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2245690A (zh) 阻燃性热塑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5026459A (zh) 具有改善的耐化学性和阻燃性的交联聚碳酸酯树脂
CN101400763A (zh) 不含卤素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3328553A (zh) 含有支化聚碳酸酯的组合物和制造制品
CN103917598A (zh) 针对阻燃应用提供延展性高热选择的高热聚碳酸酯和硅氧烷共聚碳酸酯共混物
CN101146844A (zh) 透明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得到的制品
CN105431472A (zh) 具有硅酮类核壳改性剂的阻燃的聚碳酸酯-硅氧烷共聚物
CN101835835A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
JP5040224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KR101841684B1 (ko) 투명성 및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472994A (zh) 聚碳酸酯组合物以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5246945A (zh) 含苯基的官能聚硅氧烷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
CN104334625A (zh) 含有支化聚碳酸酯的组合物和制品
KR20110097778A (ko) 높은 스크래치 저항성을 갖는 폴리에스테르카보네이트 코폴리머
TWI738059B (zh)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CN101356232B (zh) 聚酯-聚碳酸酯组合物,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NL8202931A (nl) Polyester-carbonaatmaterialen die bestand zijn tegen hydroly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after: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Address before: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1

Address after: Holland city Aupu zoom Bergen

Patentee after: High tech special engineering plastics Glob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ergen Op Zoom Holland

Patentee before: Saudi Basic Glob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