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4110B -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4110B
CN101464110B CN2008101855980A CN200810185598A CN101464110B CN 101464110 B CN101464110 B CN 101464110B CN 2008101855980 A CN2008101855980 A CN 2008101855980A CN 200810185598 A CN200810185598 A CN 200810185598A CN 101464110 B CN101464110 B CN 101464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erial cooler
zone
coole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55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4110A (zh
Inventor
C·N·尼尔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 Energy Solutions Filial af MAN Energy Solutions SE
Original Assignee
MAN Diesel and Turbo Filial af MAN Diesel and Turbo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 Diesel and Turbo Filial af MAN Diesel and Turbo SE filed Critical MAN Diesel and Turbo Filial af MAN Diesel and Turbo SE
Publication of CN10146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4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4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4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2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3/00Appliances or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Combinations of appliances or processes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6Cleaning; Combating corrosion
    • F01P2011/063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2Inter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5/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 F02B2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using unidirectional scavenging
    • F02B25/04Engines having ports both in cylinder head and in cylinder wall near bottom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8Water separation or drainag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80/00Mount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 F28F2280/02Removabl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80/00Mount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heat exchanger parts
    • F28F2280/10Movable elements, e.g. being pivo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用空气加载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9)的设备中,如发动机,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一设置在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之间的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该区域具有多个垂直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由外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道(18),其中,可以这样来实现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即,至少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能够绕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翻转大致半圈,并且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在通过翻转半圈实现的上下颠倒位置能够继续用可以被从上向下引导穿过该区域的待冷却空气加载作用。

Description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和一种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由待冷却的空气带入空气冷却器的灰尘颗粒等形式的致污物(杂质)可能会使配设给所述空气的流动通道变窄和堵塞。根据经验,在距离进入侧,即距离空气冷却器的上侧较小的距离处就已形成这种变窄或堵塞,这里通常也开始形成冷凝水,从而所述致污物被加湿并可能相互聚集成一种粘稠的物质。随着流动通道的变窄或堵塞的逐渐增大,会出现逐渐升高的压力降。一旦所述压力降达到了规定的程度,则必须对空气冷却器进行清洁。前面说明的问题例如会在利用内部燃烧工作的发动机,特别是配设给大型发动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出现。
目前为止,为了在机器停机时对流动通道进行清洁,从上方向空气冷却器或增压空气冷却器喷洒设有化学有效物质的清洁液,以溶解存在于流动通道中的污物聚集物。但根据经验,化学有效物质会加速冷却器元件的腐蚀,这对于可实现的使用寿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导致增高的维护和保养费用。除此以外,根据经验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清洁液没有将在上部的冷却器区域内溶解的致污物完全向下冲洗掉,而是至少部分地只将其运送到空气冷却器较低的中央区域,在这里实际上不再能接近所述致污物(区域)以采取进一步的清洁措施。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提供一种所述类型的方法,该方法确保了空气冷却器的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此外,还应提供一种适合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
由此首先提出一种用于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多个基本上垂直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并由外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道,在所述方法中除去随所述待冷却的空气从上方进入流动通道的致污物,其中,为了对流动通道进行清理,将空气冷却器的至少一个包含流动通道的区域移动到一绕一横向于从上向下分布的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区域此前的上侧朝向下面,并且在该位置中,继续用待冷却的空气进行加载,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保持不变,并且其中,所述从上方进入流动通道的致污物由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空气冷却器所述上下颠倒的区域的空气与致污物的进入方向相反地加载作用并由此至少利用由重力导致的辅助作用通过进入侧被向下除去。
此外,还提出一种适于实施所述方法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的装置以及一种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设置在一具有一上部的空气入口和一下部的空气出口的壳体室内,并具有一中间的、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具有多个垂直的可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道的区域以及在端侧可固定在所述中间区域上的盖,所述流动通道由外冷却面限定,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设计成可通过壳体室的一可封闭的移入口移入所述壳体室或从壳体室移出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在移出的状态下可被接纳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上,其中至少所述中间的区域能够绕一横向于从上向下分布的待冷却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并且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在其中央区域的所述旋转的每个终点位置都可以容纳在相配的壳体室中并可以连接在相配的供应和排出管路上。
所述各措施确保了,在翻转过程之前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固着在上部冷却器区域中的致污物在翻转过程后位于下部的冷却器区域中,并由此可以容易地向下将其除去,所述致污物不必在空气冷却器的整个高度上移动通过空气冷却器。因此有利地不需要担心,所述致污物可能会停留在中间的中央冷却器区域。通过翻转过程被带向下的致污物由于与以前一样从上向下流动穿过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被从增压空气冷却器观察与其进入方向相反地朝进入侧向回排压。这还受到沿相同方向作用的重力的辅助。当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生成在冷却面上流下的冷凝水时,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的辅助。在冷却面上流下的冷凝水从上向下汇集并且因此其量向下逐渐增加,因此冷凝水在空气冷却器的下部区域内通常大量存在,所述冷凝水此时形成向下流下的漂浮剂(浮选剂),通过所述漂浮剂,会使由向下流动的空气和重力沿向下移动的方向加载作用的致污物向下漂浮/浮选(Flotation)。因此可以实现可靠地除去致污物,并相应地实现对空气冷却器可靠的污染控制,这对可实现的冷却效率起有利的作用,从而有利地有较小的结构尺寸就足够了。根据本发明的措施还使得可以避免使用化学的清洁剂,由此可以避免对冷却器元件不希望的腐蚀。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措施总体上可以实现特别突出的经济性。
US-A 4076072示出了一种具有自清洁效果的液体冷却器。但这种冷却器是一种较小的用于机动车辆等的冷却器,其中,热的发动机冷却液应由移动通过冷却器的环境空气冷却。这种已知的冷却器由多个彼此并排设置的模块组成,所述模块可绕一垂直轴线旋转,从而由冷却器出发观察移动通过冷却器的空气的方向被旋转。但这里旋转角明显小于180°。具体地,这里进入冷却器的单个模块的致污物由移动通过冷却器的空气沿与其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压回。但这里不能通过重力得到辅助。同样也不能进行致污物的漂浮,因为空气的流动通道是水平延伸的。此外还有,在这里所述类型的冷却器中不能提供冷凝水,因为这里热的冷却水应通过移动经过的空气冷却。这里,空气吸收热量,这会使水的可溶性提高,从而不会有冷凝水凝结。
这样,在运行中设置在壳体室中的空气冷却器可以从壳体室中移出,以至少使其中间的区域旋转,即上下颠倒放置,并在进行旋转之后将其重新装入壳体室中。这有利地确保了容纳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紧凑的结构形式并确保了可以简单地进行旋转过程。
在空气冷却器的可旋转的区域的旋转过程中,适宜地使其绕其纵向中轴线旋转。由此可以确保,不会由于旋转过程使空气冷却器的可旋转区域的前面和后面的端侧发生混淆,这会使在进行旋转之后空气冷却器的组装或者空气冷却器在相配的供应管道和排出管道上连接变得容易。
另一个有利的措施在于,在配设给空气冷却器的壳体室中设有沿移入和移出方向分布的轨道,空气冷却器至少在其内端部的区域内可利用相配的行驶机构接纳在所述轨道上。这个措施可以使移入和移出过程变得容易。
适宜地可以使空气冷却器整体旋转。因此设有上部和下部的、可交替地容纳在轨道中的行驶机构,从而可以在每个旋转终点位置简单地将空气冷却器接纳到所述轨道上。此外,这里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的各管接头设计成相同的并关于形成旋转轴线的纵向中轴线点对称地设置,从而可以在每个旋转终点位置实现与相配的管道的连接。由于使空气冷却器整体旋转,可以有利地不必拆除端侧的盖和事后组装空气冷却器。
这里所述盖可以有利地设有与旋转轴线同心的用于一支承装置的连接结构。为了形成所述连接结构,可以简单地设置突起的支承轴颈,在所述轴颈上可以悬挂具有旋转自由度的支承装置。该措施使得可以简单并快速地进行可以手动实现的旋转过程。
另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于,只有空气冷却器中间的包含流动通道的区域旋转,并且,为了旋转所述中间的区域,拆除可安装在中间的区域的端部上的盖,并接下来重新安装所述盖。这里所述盖有利地不是一起旋转。因此如果用于一盖的冷却水供应管道和冷却水导出管道的外部接头不是设置或设计成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这种实施方式是优选的。考虑到这种情况,只是拆除设有所述接头的盖也是足够的。这里,相对的只包含用于使冷却液转向的内部通道的盖可以保持在其原位置并一同旋转。
这里已拆除的盖可以有利地独立于所述中间区域而接纳在一支承装置上。这里,空气冷却器的可旋转的部分适宜地可旋转地接纳在一自己的支承装置上。这可以简化操作。
另一个有利的措施在于,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相配的壳体室中设有一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的、可用液体加载的喷洒装置。由此可以有利地通过在运行期间从上方喷入的液体实现致污物希望的漂浮和/或对由冷凝水实现的漂浮起辅助作用。
适宜地,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相配的壳体室的下方设有一带有至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由此可以确保,可以可靠地导出漂浮液和由漂浮液携带的致污物。
所述上位的措施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和适宜的改进方案可以在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并由下面根据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得出。
附图说明
在下面说明的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示意图,
图2示出设置在一相配的壳体室内的、根据图1的布置形式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透视图,
图3示出由相配的壳体室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分解视图,
图4示出按照图3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中间部分旋转了180°,
图5示出可旋转地接纳在一支承装置上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一个实施例,以及
图6示出具有两个用于接纳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所述中间部分和从所述中间部分上取下的盖的支承装置的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优选设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大型发动机,如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大量地应用于船舶驱动。在图1中示出一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尽管将借助于该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表示以此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作为图1的基础的类型的发动机通常包括多个成排并排设置的汽缸1,所述汽缸具有一可通过一排气阀2控制的上部的废气出口3和多个通过其上下运动的活塞4控制的下部的进气口切缝5,通过所述进气口切缝给工作腔供应必要的充气。汽缸1的所述各废气出口3通入一废气总管6。所述进气口切缝与一分配管7相连通。在自然吸气式的发动机中,为了形成充气从周围环境中抽吸必要的空气。
在作为该实施例的基础的类型的二冲程发动机中,空气通过进气口切缝吹入工作腔。为了在此时确保对工作腔进行可靠的冲刷,空气的压力必须高于通过废气出口流出的废气的、反向作用的压力。因此对吹入工作腔中的空气进行预压缩并因此将其称为增压空气。
为了提供这种可吹入的预压缩的增压空气,这里设有一废气涡轮增压器8,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利用来自废气总管6的废气加载作用,并且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从周围环境中抽吸空气并对其进行压缩。将经压缩的空气作为增压空气输入分配管7中,汽缸1的进气口切缝与所述分配管连通。
被抽吸的空气通常已经具有较高的温度。
由于对空气的预处理,特别是压缩,使空气进一步升温。但为了实现对汽缸1尽可能良好的装填,接下来必须使升温的空气冷却。为此引导空气通过一空气冷却器,在这里所示类型的布置形式中,所述空气冷却器称为增压空气冷却器9。这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设置在废气涡轮增压器8的压缩机的后面。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9设置在一设有一空气入口10和一空气出口11的壳体室12中。所述空气入口10通过一扩散管13与废气涡轮增压器8的压缩机的出口相连。由于对空气的冷却,空气通常会失去水,所述水在冷却表面上冷凝。所述出自空气中的水通过一设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后面的水分离器14分离。通过壳体室12开口的下侧形成的空气出口11因此通入设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下方的所述水分离器14中,所述水分离器的出口连接在分配管7上。如下面还要说明的那样,将所分离出的水从水分离器14中导出。
如由图3和4最佳地示出的那样,增压空气冷却器9由一中间的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区域15和在端侧安装在该区域上的盖16或17组成。所述中间的区域15包含多个没有详细示出的、通常是水平延伸的、这里可用冷的冷却水加载的管和多个大致垂直的、可由待冷却的增压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由外部的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道18。穿过热交换器的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由在图1中示出的流动箭头表示。
由热空气在冷却面上释放的热量由冷的冷却水吸收并导出。为了将热交换器9连接在一冷却水回路上,所述盖中的一个,这里是在图2-4的左侧示出的、沿移入方向在后面的盖16,设有用于一冷却水供应管道和一冷却水导出管道的管接头19。相对的、沿移入方向前面的盖17包含多个没有详细示出的连接区域,通过所述连接区域,与冷却水供应管道连通的管和与冷却水导出管道连通的管相连,从而形成冷却水的一前进分支(Vorlaufast)和一与其相连的返回分支(Rücklaufast)。
增压空气冷却器9可以通过一在图3和4中露出的移入口20移入所述的壳体室12或从该壳体室中移出。如图2所示,移入口20能够通过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16封闭,所述盖包括因此可从外面接近的管接头19。为此,盖16设有一环绕的凸缘21,所述凸缘与一包围所述移入口20的凸缘22利用螺纹件连接。盖16或17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上的固定同样通过螺栓来实现。这种螺纹连接和引导液体的区域一样也没有详细示出。
为了使移入和移出过程变得容易,在壳体室12的区域内设置沿移入和移出方向延伸的轨道23,增压空气冷却器9至少在其靠内的端部的区域内可以以多个行驶结构被接纳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行驶机构适宜地设置在沿移入方向前面的盖17上。为了形成所述行驶机构,适宜地设有多个可接纳在所述轨道23上的滚轮24。
随同增压空气,致污物、例如灰尘颗粒等也可以进入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流动通道18中,所述致污物可导致流动通道18变窄或者堵塞。为了消除这种情况,如在图3和4中由旋转箭头a、b示出的那样,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的区域15绕一基本上水平的、横向于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分布的轴线翻转180°,即翻转半圈,并由此使其处于上下颠倒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增压空气冷却器此前的上侧现在朝下并反转,如通过对比图3和4中端侧的标记x所看到的那样。所述旋转适宜地绕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15的中央的纵向中轴线M进行,从而不会混淆与盖16、17相配的各端侧。
如果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和端侧的盖16、17具有足够的对称度,这可以容易地实现,则也可以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绕一横向于上述纵向中轴线M延伸的水平轴线翻转半圈。中间区域的这样的翻转运动在图3和4中通过标记MAN B&W表示,所述标记在图3中指向上面,而在图4中指向下面。在图2中也以在图4中示出位置示出了增压空气冷却器。
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15的旋转可以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也可以设想,根据所测得的压力降进行旋转。为此相对外界当然是密封的壳体室12配设有一具有设置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上方和下方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测量装置,所述压力差测量装置与一信号装置相连。在压力降超过一规定的极限时,产生一信号,该信号是进行所述翻转过程的标志。在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冷却工作继续进行,即,增压空气冷却器9位于所述壳体室12中,并继续用待冷却的增压空气对其进行加载,其中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保持从上向下。
此时通过增压空气对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流动通道18中沉积的致污物反向于所述致污物原始的从上而来的进入方向向下朝原始的进入侧加载作用。由此形成的作用在致污物上的力的方向还对应于重力的方向,由此,还对了增压空气的作用起辅助作用。致污物通常沉积在流动通道18的上部区域中,并因此在翻转过程之后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9与指向下面的侧面相邻的区域内。因为在冷却增压空气时通常会形成冷凝水,当冷凝水的量增加时所述冷凝水会向下流走,因此会附加地实现对致污物的漂浮,以这种方式向下冲洗所述致污物并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者增压空气冷却器中间区域的下侧将其向下冲洗出去。
因为在冷却面上形成的向下行进的冷却水向下逐渐增加,可以实现对位于下部冷却区域内的致污物特别可靠的漂浮作用。为了支持这种漂浮作用,在运行期间,可以附加地用从上方喷洒的液体对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进行加载,所述液体同样向下流动并因此使向下流动的液体增加。这里适宜地采用水。为了喷入所述液体,在容纳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壳体室12中设有一在图2中示出的设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上方的喷洒装置32,通过供应管道33从外部向所述喷洒装置供应液体。适宜地在翻转过程之后短时间地加入从上方喷洒的液体。在没有出现冷凝水的情况下,可以只利用从上方喷洒的液体实现希望的漂浮作用。
在特殊情况下,上面说明的对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区域15进行旋转或翻转的旋转或翻转过程可以在壳体室12的内部进行,例如通过简单的抬高-翻转和降低过程。此时,适宜地拆除供应管道。还可以设想,设有柔性的或以合适的方式可旋转地连接的供应管道,从而不必拆卸所述供应管道。但该过程适宜地在壳体室12的外面进行。为此,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从相配的壳体室12中移出,并在进行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将其重新移入。如上所述,所述旋转适宜地绕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央的纵向中轴线进行,从而不会混淆各端侧。
这里可以设想,使由相配的壳体室12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整体、即包括盖16、17进行旋转。这种实施形式在图5中示出。这里,盖16、17有利地不必拆除。只需要将管接头19与相配的管道分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相互上下重叠设置的管接头19,所述管接头由于所述旋转交换其位置。为了仍能够顺利地实现与管接头19相配的管道的连接,因此管接头19设计成相同的,并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地设置。因此,由于所述旋转,只是得到流动穿过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转向。
由于这里携带由滚轮24形成的行驶机构的、沿移入方向前面的盖17一同进行旋转,如图5所示,这里设有上面和下面的、起行驶机构作用的运行滚轮24,以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在每个旋转位置都可以移入壳体室12或从壳体室中移出。
从壳体室12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被接纳到一支承装置25上,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作用在所述盖16、17上的支承架(Traggeschirr)26,所述盖16、17适宜地设有用于支承架26的合适的连接结构。在所示实施例中,盖16、17为此设有与纵向中轴线、即旋转轴线同心的沿轴向突起的支承轴颈27。所述支承架26能够以合适的钩爪28具有旋转自由度地悬挂在所述支承轴颈上。此时,在结构尺寸较小时,可以手动地使这样悬挂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旋转180°。当结构尺寸较大时,中间区域15可能具有多个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适宜地设有一用于实现或辅助所述旋转运动的辅助装置。
在根据图6的实施形式中,只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独立于所述盖16、17旋转。这里盖16、17必须从中间区域15上拆除。但所述盖16、17不进行旋转,从而即使当供应管接头19不是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地设置时也可以确保供应和排出管道的连接。另一方面,这里中间区域15要求具有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横截面结构,即,端侧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构型,从而中间区域15在所述180°旋转的每个终点位置都可以固定在未旋转的盖16、17上。
拆下的盖16、17可以独立于所述中间区域15接纳在一支承装置25上,该支承装置设有一与盖16、17相配的支承架26。这里所述支承架可以无旋转自由度地作用在盖16、17上。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支承架26例如设有与盖16的管接头19相配的配接器29。这里,所述中间区域15被接纳在一自己的支承装置30上,该支承装置由一从下面包围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的支承带示出。这里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这样接纳在相配的支承装置30上,即,使得能够进行180°的旋转。
在进行了希望的180°的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将增压空气冷却器9重新装入相配的壳体室12中。接着继续用增压空气进行的加载作用,其中使致污物向下冲出或吹出。为了确保可靠地导出致污物和将致污物冲出的液体,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与其相配的壳体室12的下方设置一设有至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在所示实施例中,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所述壳体室12的下方设有一水分离器14,如由图2所示的那样,该水分离器至少一个设置在一弯曲的外壁的区域内的、贯穿整个净宽度的缝隙形的液体和固体捕集器31,通过所述液体和固体捕集器,可以将由于离心力压靠在壁部上的污物颗粒和液滴向外导出。
在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中,两个盖16、17保持与所述中间区域15连接。在根据图6的实施形式中,两个盖16、17从中间区域15上拆下。但也可以设想,例如只是沿移入方向后面的、携带管接头19的盖16从中间区域15上拆下,而将沿移入方向前面的、只包含内部的转向通道的盖17留在其固定在中间区域15上的位置处。这里,此时只是使中间区域15连同前面的盖17一起旋转。在旋转之后将后面的盖16安装在所述中间区域15上。
前面尽管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和应用实例,但却不应由此对本发明构成限制。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冷却器不是一定设计成与具有增压装置的发动机相配的空气冷却器。也可以设想将其用于冷却用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填充空气。也可以将其用于清理用于空气调节的空气技术的设备。也可以设想,给一个冷却器系统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类型的冷却器,该冷却器系统可以配设给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发动机的发动机布置结构。另一种选项是,使已冷却和未冷却的空气混合,以实现希望的空气调节。

Claims (36)

1.用于清洁一配设给一大型发动机、用于冷却供应给发动机的来自周围环境的空气的空气冷却器的方法,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在内部由冷却液流动穿过、而在外面由待冷却的空气包围流动的冷却元件,所述冷却元件的外侧形成多个基本上垂直延伸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道(18),所述流动通道受到由待冷却的空气携带的致污物的污染,按一定时间间隔除去所述致污物,其中使空气冷却器的至少一个包含所述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进入一绕一横向于空气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的位置,以对流动通道(18)进行清理,在该位置中空气冷却器此前的上侧朝向下面,并且,在该位置中,继续在内部用冷却液而在外面用待冷却的从上向下流动的空气对空气冷却器的所述区域进行加载,所述空气在重力的辅助下与致污物的进入方向相反地将致污物通过进入侧向下从上下颠倒的所述区域(15)中除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运行中设置在一壳体室(12)中的空气冷却器从壳体室(12)中移除,以至少使该空气冷却器的包含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旋转,并在进行旋转之后将其重新装入壳体室中。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冷却器的至少是所述包含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的所述旋转绕其纵向中轴线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空气冷却器整体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是使空气冷却器的一部分旋转,其中,为了使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的区域(15)旋转,将至少一个能够安装在所述中间的区域(15)上的盖(16)拆除,并在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盖重新安装在中间的区域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致污物附加的漂浮对沿指向下面的方向除去致污物进行辅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外部的冷却面上形成的被向下引导的冷凝水实现致污物的漂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运行期间从上面喷洒到空气冷却器上的液体实现或辅助致污物的漂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液体是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引导穿过空气冷却器的空气用作用于至少一个用所述空气加载的具有内燃的发动机的充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引导穿过空气冷却器的空气用作用于至少一个可增压的具有内燃的发动机的预先预加载的增压空气。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是使空气冷却器的中间的区域(15)旋转。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的区域(15)旋转,将每个能够安装在所述中间的区域(15)上的盖(16、17)拆除,并在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盖重新安装在中间的区域上。
14.用于实施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一位于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之间的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该区域具有多个主要是从上向下定向的、可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道(18),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能够绕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翻转大致半圈,并且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在通过翻转半圈实现的上下颠倒位置中能够继续用可以被从上向下引导穿过该区域的待冷却空气加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设置在一个上面设有空气入口(10)和下面设有空气出口(11)的壳体室(12)中,并具有一中间的、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具有多个通过外冷却面相互隔开的流动通道的区域(15)以及能够在端侧固定在所述中间的区域(15)上的盖(16、17),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设计成能够通过壳体室(12)的一可封闭的移入口(20)移入所述壳体室或从壳体室中移出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在移出的状态下能够被接纳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5、30)上,其中,至少所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绕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并且所述空气冷却器能够在至少是其中间的区域(15)的所述旋转的每个终点位置容纳在相配的壳体室(12)中并连接在相配的供应和排出管道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入口(20)能够通过空气冷却器(9)的、沿移入方向后面的、设有用于供应和排出管道的多个管接头(19)的盖(16)封闭。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室(12)中设有多个沿移入和移出方向延伸的轨道(23),所述空气冷却器至少在其靠内的端部的区域内能够以多个相配的行驶机构接纳在所述轨道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是整体可旋转的,其中设有多个上部或下部的、可交替地接纳在所述轨道(23)上的行驶机构,并且其中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16)的各管接头(19)设计成相同的并且关于形成旋转轴线的纵向中轴线点对称地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侧的盖(16、17)设有多个与旋转轴线同轴的、用于支承装置(25)的连接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计成支承轴颈(27),支承装置(25)能够利用相配的钩爪(28)具有旋转自由度地悬挂在所述支承轴颈上。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盖(16)能够独立于空气冷却器的所述中间的区域(15)接纳在一个支承装置(25)上,并且所述中间的区域(15)的每个与一个拆下的盖(16或17)相配的端侧都设计成关于旋转轴线为点对称的,并且所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独立于所述一个拆下的盖(16)或各拆下的盖(16、17)旋转。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所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可旋转地接纳在一自己的支承装置(30)上。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纳盖的所述支承装置(25)设有一能够安装在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16)的管接头(19)上的配接器(29)。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室(12)中设有一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的、能够用液体加载的喷洒装置(32)。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冷却器下方设有一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下方的所述腔室设计成水分离器(14),该水分离器具有至少一个设在一弯曲的外壁的区域内的、在整个宽度上连续的缝隙形液体和固体捕集器(13)。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室(12)配设有一压力差测量装置,所述压力差测量装置具有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和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信号装置相连。
2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配设给至少一个具有内燃的发动机。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设计成增压空气冷却器(9),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配设给至少一个可通过一涡轮增压器(8)增压的具有内燃的发动机。
30.如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动机是二冲程发动机。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动机设计成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
3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承装置(25)上接纳两个盖(16、17)。
34.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该装置装入一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系统。
35.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建造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冷却器具有用于完全或部分地接纳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5、30)上的结构。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冷却器设计成移动装置。
CN2008101855980A 2007-12-18 2008-12-17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4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61049A DE102007061049B4 (de) 2007-12-18 2007-12-18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s Luftkühlers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sowie hierfür eingerichteter Luftkühler
DE102007061049.3 2007-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4110A CN101464110A (zh) 2009-06-24
CN101464110B true CN101464110B (zh) 2011-09-07

Family

ID=4068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559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4110B (zh) 2007-12-18 2008-12-17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75719B2 (zh)
KR (1) KR20090066217A (zh)
CN (1) CN101464110B (zh)
DE (1) DE102007061049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13502B4 (de) * 2014-09-11 2023-05-11 Man Truck & Bus Se Ladeluftkühleranordnung mit Kondensatabsaugung und verschwenkbarem Ladeluftkühler
DE102015203473B4 (de) 2015-02-26 2020-03-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inigung eines Ladeluftkühlers in einem System mit Abgasrückführung
CN106321227A (zh) * 2016-11-08 2017-01-11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V型柴油机左右中冷器
CN107421373B (zh) * 2017-08-01 2019-04-12 上海法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淡水冷却器支撑定位装置
CN112696972B (zh) * 2020-12-29 2022-11-25 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换热器在线清洗结构和换热器在线清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6072A (en) * 1975-10-09 1978-02-28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odular heat exchanger with pivotal cores
CN2223474Y (zh) * 1994-11-25 1996-03-27 吕志元 自动旋转螺旋除垢扰流管式换热器
DE19520760C2 (de) * 1994-06-07 1997-07-24 Gisela Yotis Abgas-Wärmetauscher
CN1370267A (zh) * 1999-08-09 2002-09-18 阿尔斯托姆电力公司 空气预热器的清洁器
DE102004059701A1 (de) * 2004-12-10 2006-06-22 Still Gmbh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r luftdurchströmten Kühlvorrichtung
CN2839941Y (zh) * 2005-04-11 2006-11-22 浙江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旋转式热回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1712A (en) * 1938-03-16 1939-08-23 Worthington Simpso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team condensers and like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DE1096390B (de) * 1957-01-07 1961-01-05 Rosenblads Patenter Ab Um eine Drehachse schwenkbar angeordneter Waermeaustauscher mit zwei getrennten Kanalsystemen
DE2127715C3 (de) * 1971-06-04 1980-02-28 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uernberg Ag, 8900 Augsburg Rohrenwärmetauscher mit Reinigungskorpern zur periodischen Reinigung der Kühlrohre
JPS5880494A (ja) * 1981-11-07 1983-05-14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トラクタ用ラジエ−タ
AU4601385A (en) * 1984-07-16 1986-02-10 Deck, Brent D. Heat exchanger cleaning
JP3357941B2 (ja) * 1996-02-28 2002-12-16 マーン ブィ オー ダブリュ ディーセル アクシェセルスケーブ 大型エンジン用水−空気熱交換器
US5924478A (en) * 1997-05-08 1999-07-20 Caterpillar Inc. Radiator wash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20035830A1 (en) * 2000-02-23 2002-03-28 Karl Fleer Reversible recuperator
DE202005021540U1 (de) * 2005-06-30 2008-10-02 Güntner AG & Co. KG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Wärmeaustauscher, insbesondere für Luftkühler mit Lamellen-Wärmeaustauscher
JP2009092005A (ja) * 2007-10-10 2009-04-30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インタークーラ洗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6072A (en) * 1975-10-09 1978-02-28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odular heat exchanger with pivotal cores
DE19520760C2 (de) * 1994-06-07 1997-07-24 Gisela Yotis Abgas-Wärmetauscher
CN2223474Y (zh) * 1994-11-25 1996-03-27 吕志元 自动旋转螺旋除垢扰流管式换热器
CN1370267A (zh) * 1999-08-09 2002-09-18 阿尔斯托姆电力公司 空气预热器的清洁器
DE102004059701A1 (de) * 2004-12-10 2006-06-22 Still Gmbh Flurförderzeug mit einer luftdurchströmten Kühlvorrichtung
CN2839941Y (zh) * 2005-04-11 2006-11-22 浙江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旋转式热回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61049B4 (de) 2013-12-05
JP2009150388A (ja) 2009-07-09
KR20090066217A (ko) 2009-06-23
CN101464110A (zh) 2009-06-24
JP4975719B2 (ja) 2012-07-11
DE102007061049A1 (de) 200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4110B (zh)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CN106794754B (zh) 作业车辆
US9394817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urea aqueous solution conduit
CA2310797A1 (en) Air-intaking and exhausting apparatus in air cooling system for pdu and down-converter
JP5683325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104251170B (zh) 车辆用发动机的废气回流装置
KR102221645B1 (ko)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 엔진,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시스템의 용도, 배기 가스 재순환 방법 및 디젤 배기 조성
WO2018021481A1 (ja) 車両の排気系装置
CN101173628A (zh) 用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CN106414136B (zh) 作业车辆
US20110151760A1 (en) Exhaust stack with baffles
US374883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rifying combustion gases
CN108602002B (zh) 除雾单元以及egr系统
WO2016186108A1 (ja) 気液分離装置
CN206730779U (zh) 一种冷凝式除尘器
CN207121620U (zh) 转炉煤气超净排放冷却器
JP6969409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排気装置
CN107530609B (zh) 除雾器单元和egr系统
FI124612B (fi) Polttomoottorikone
CN211585753U (zh) 一种焦炉车辆除尘系统的冷却装置
CN207237571U (zh) 一种可移动湿式除尘器
RU184216U1 (ru) Воздухоочиститель мультициклонный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19464301U (zh) Cvd光纤预制棒粉尘收集装置及其系统
CN209333507U (zh) 船用egr系统中废气洗涤的装置
US20100313861A1 (en) improved-efficiency device for recovering the oil contained in combustion g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