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2428B -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2428B
CN101462428B CN2007101610071A CN200710161007A CN101462428B CN 101462428 B CN101462428 B CN 101462428B CN 2007101610071 A CN2007101610071 A CN 2007101610071A CN 200710161007 A CN200710161007 A CN 200710161007A CN 101462428 B CN101462428 B CN 101462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printing
thermal transfer
resin
printing film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10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2428A (zh
Inventor
邱如珍
刘震华
邓拔龙
陈宏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1610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62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62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2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2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24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热转印膜片,至少包括一个基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与一层油墨层。上述半硬化保护层涂布于基材上,其中半硬化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thermal curing resin)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radiation curingresin)。且半硬化保护层中的树脂至少是部分硬化的,至于油墨层则是涂布于半硬化保护层上。

Description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热转印技术(thermal transfer technology),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所有需要制作图案或卷标等商品的技术。而在热转印技术中最常使用的就是热转印膜片。但是早期的热转印膜片硬度与耐磨性不佳,因此后来的热转印技术会在油墨转印至接受体后,在油墨层的表面再喷涂一层保护层。但此步骤增加制程的繁杂性,且往往造成最终成形品良率降低,使得成本提高,因此本发明为解决此问题而提出。 
图1是习知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1所示,习知的热转印膜片10的结构为基材100、在其转印面108涂布有一层离型性涂层102,然后在离型性涂层102上涂布一层油墨层104,最后在油墨层104上涂有一层黏着层106。 
不过,因为图1的热转印膜片10的油墨层104热转印至接受体上,在剥除基材之后,会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损坏,所以后来发展出一种如图2所示的热转印膜片。 
请参照图2,热转印膜片20的结构一样有基材200、离型性涂层202和油墨层204,其与图1的最大差异是在离型性涂层202和油墨层204之间加一层热塑性保护层210以及省略黏着层106,同时此热塑性保护层 210扮演保护油墨层不受外界破坏与黏着层的角色。 
图2的热转印膜片20的转印方法,是将其覆盖在一个接受体上,接着在热转印膜片的背面加压与加热,而此热塑性保护层210会因为压力与热力作用而形成熔融状态,且部份流动穿过油墨层204扮演黏着层的角色而与接受体接合,部份仍留在油墨层204上面扮演保护的角色,最后把基材200剥除,则油墨层204可转印到接受体上。 
然而这种热转印膜片20只适用于含有缝隙或孔洞的油墨层204。且这类热塑性保护层由于加热即具有可塑性,其机械性质与强度不佳,所以保护油墨层的效果仍然有限。 
总之,习知的热转印膜片因为在经过热转印后,成形品表面缺乏保护功能,如图1的习知技术。或即使有保护层,但保护层的硬度及耐磨性差,使得保护功能不足,如图2的习知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造成油墨层脱落或表面刮伤,而影响成形品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而目前市面上有应用热转印技术的产品,为弥补表面抗刮性的不足,均会在表面再喷涂一层保护层,但此步骤增加了制程时间,且往往造成最终成形品良率降低,使得成本提高,不利热转印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膜片,具有半硬化保护层。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方法,于转印后再对半硬化保护层进行全硬化制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能够得到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成形品。 
本发明提出第一种热转印膜片,至少包括一个基材、一层涂布于基材上的半硬化保护层与一层涂布于半硬化保护层上的油墨层。其中半硬化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thermal curing resin)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radiation curing resin)。 
本发明提出第二种热转印膜片,包括一个基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一层油墨层以及一层黏着层。半硬化保护层是涂布于基材上,油墨层是涂布于半硬化保护层上,黏着层则涂布于油墨层上。其中,半硬化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黏着层的材料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acylic-based resin)、氨酯类树脂(urethane-basedresin)、乙烯基类树脂(vinyl-based resin)、聚酯类树脂(polyester-basedresin)、聚苯乙烯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丙烯类树脂(polypropylene-based resin)、聚乙烯类树脂(polyethylene-based resin)与聚碳酸酯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半硬化保护层在干燥后的膜厚范围在1μm~60μm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半硬化保护层的热硬化型树脂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acylic-based resin)、丙烯酸醇类树脂(acrylic polyol based resin)、乙烯基类树脂(vinyl-basedresin)、聚酯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环氧类树脂(epoxy-basedresin)、聚氨酯类树脂(polyurethane-based resin)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半硬化保护层的辐射硬化型树脂具有单体与寡聚体,其中单体是选自包括具有 单官能基、双官能基或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methacrylate-based)、丙烯酸酯类(acrylate-based)、乙烯基类(vinyl-based)、乙烯基醚类(vinyl-ether based)及环氧类(epoxy-based)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而寡聚体是选自包括不饱和聚酯类(unsaturated polyester-based)、环氧丙烯酸酯类(epoxy acrylate-based),聚氨酯丙烯酸酯类(polyurethaneacrylate-based)、聚酯丙烯酸酯类(polyester acrylate-based)、聚醚丙烯酸酯类(polyether acrylate-based)、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树脂类(acrylatedacrylic oligomer)及环氧树脂类(epoxy-based resin)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基材是选自包括树脂膜片、金属膜片或纸类膜片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基材的厚度范围在4μm~800μm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基材可为表面具有离型效果的基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热转印膜片还可包括一层离型性涂层,位于基材与半硬化保护层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转印方法,包括将上述第一种热转印膜片的油墨层面附着在一个接受体上,其中热转印膜片包括一个基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与一层油墨层。然后,剥除基材,使热转印膜片上的半硬化保护层与油墨层转印到接受体上,之后再进行一道全硬化制程,以便将热转印膜片上的半硬化保护层完全硬化成具有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膜层。 
在本发明的转印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将第一种热转印膜片附着在接受体上的步骤包括在接受体上涂布一层黏着剂,再将热转印膜片贴在接受体具有黏着剂的表面上,之后在热转印膜片的背面加热或加压。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转印方法,包括先将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黏着层面黏着在一个接受体上,其中热转印膜片包括一个基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一层油墨层与一层黏着层。接着,剥除基材,使热转印膜片上的半硬化保护层与油墨层转印到接受体上,之后再进行一道全硬化制程,以便将热转印膜片上的半硬化保护层完全硬化成具有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膜层。 
在本发明的转印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将第二种热转印膜片黏着在接受体上的步骤包括在热转印膜片的背面加热或加压。 
本发明还提出第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在一个基材上涂布一种液状树脂材料,这种液状树脂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接着,利用热或辐射方式硬化上述树脂材料,使其中的树脂部分硬化,而转变成一层半硬化状态的半硬化保护层,而前述半硬化程度至少是不具沾黏性,以利后续油墨层的涂布。最后,再于半硬化保护层上涂布一层油墨层。 
本发明另提出第二种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在一个基材上涂布一种液状树脂材料,这种液状树脂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接着,利用热或辐射方式硬化上述液状树脂材料,使其中的树脂部分硬化,转变成一层半硬化状态的半硬化保护层,而半硬化程度至少是不具沾黏性,以利后续油墨层的涂布。随后,于半硬化保护层上涂布一层油墨层,再于油墨层上涂布一层黏着层,此黏着层可使热转印膜片与接受体的接着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的所有实施例中,在涂布液状树 脂材料之前还可以在基材上涂布一层离型性涂层,可使基材在转印后更容易剥除。 
本发明因采用具有半硬化保护层的热转印膜片,因此在转印之后还需要全硬化制程,而且在完全硬化后,可以得到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成形品。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示意图。 
图2是习知的另一种热转印膜片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6A至图6B是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7A至图7B是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8A至图8C是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9A至图9E是图6B中的热转印膜片的转印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是图8C中的热转印膜片的转印流程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20、30、40、50:热转印膜片 
90:成形品 
100、200、300、400、500:基材 
102、202、408、508:离型性涂层 
104、204、304、404、504:油墨层 
106、510:黏着层 
108、206、306:转印面 
210:热塑性保护层 
301:离型表面 
302、402、502:半硬化保护层 
600、700、800:液状树脂材料 
602、702、802:热或辐射硬化制程 
900、1000:接受体 
902:黏着剂 
904、1002:热或辐射硬化制程 
906、1004:硬化的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叙述中参照随附图式来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随附图式中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践,且不应将其解释为限于本发明中陈述的实施例。事实上,提供这些实施例可使得本发明所揭露的内容更为详尽且完整,并且会将本发明的范畴完全传达给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图式中,为明确起见可能对层以及区域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作夸张的绘示。 
应知,当文中称一个组件或层是“位于另一组件或层上”时,其可直接位于另一组件或层上、连接至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或层,或可存在介入其间的组件或层。 
此外,文中使用如“于......下”、“于......上”以及其类似的空间相 对术语来方便描述图中所说明的一组件或特征与另一(或多个)组件或特征的关系。应了解,空间相对术语是指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组件的除了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举例而言,若将图中的组件翻转,则原本被描述为位于其它层“下方”或“之下”的组件接着将定位于其它层的“上方”或“之上”。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3,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30是由一个基材300、一层半硬化保护层302与一层油墨层304所构成。而半硬化保护层302是涂布于基材300的转印面306上,上述半硬化保护层302是先将由热硬化型树脂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所构成的混合型的液状树脂涂布于基材上,经由热或辐射硬化步骤将保护层中的树脂部分硬化,形成半硬化状态,而半硬化程度至少是不具沾黏性,以利后续油墨层的涂布。其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至于油墨层304则是涂布于半硬化保护层302上。此外,根据半硬化保护层302的材料,还可在其中加入热固型树脂用的硬化剂或者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用的光起始剂。 
在第一实施例中,半硬化保护层302的厚度范围例如在1μm~60μm之间,较佳的范围为5~25μm。而且,半硬化保护层302的热硬化型树脂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acylic-based resin)、丙烯酸醇类树脂(acrylicpolyol based resin)、乙烯基类树脂(vinyl-based resin)、聚酯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环氧类树脂(epoxy-based resin)、聚氨酯类树脂(polyurethane-based resin)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一种组合材料。半硬化保护层302的辐射硬化型树脂具有单体与寡聚体,其中单体是选自包括:具有单官能基、双官能基或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methacrylate-based)、丙烯酸酯类(acrylate-based)、乙烯基类(vinyl-based)、乙烯基醚类(vinyl-ether based)及环氧类(epoxy-based); 而寡聚体是选自包括:不饱和聚酯类(unsaturated polyester-based)、环氧丙烯酸酯类(epoxy acrylate-based),聚氨酯丙烯酸酯类(polyurethaneacrylate-based)、聚酯丙烯酸酯类(polyester acrylate-based)、聚醚丙烯酸酯类(polyether acrylate-based)、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树脂类(acrylatedacrylic oligomer)及环氧树脂类(epoxy-based resin)。 
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材300可以是液状树脂膜片,如丙烯酸类树脂(acylic-based resin)、聚酯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聚苯乙烯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丙烯类树脂(polypropylene-based resin)、聚氯乙烯类树脂(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聚乙烯类树脂(polyethylene-based resin)、聚碳酸酯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聚氨酯类树脂(polyurethane-based resin)等。基材300也可以是铝、铜等金属膜片或纤维素等纸类膜片。基材300的厚度范围则可在4μm~800μm,较佳的范围为25μm~250μm之间。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基材300还可以是一种表面301具有离型效果的基材。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4,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40和第一实施例一样都具有基材400、在基材400上的半硬化保护层402和半硬化保护层402上的油墨层404,两者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还有一层离型性涂层408,这层离型性涂层408是位于基材400与半硬化保护层402之间,可使基材的离型效果更好。至于其它膜层的条件则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范围。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热转印膜片的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5,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50和第二实施例一样都具有基材500、在基材500上的半硬化保护层502、半硬化保护层502上的油墨层504以及基材500与半硬化保护层502之间的离型性涂层508。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三实施例还有一层位于油墨层504上的黏着 层510,可加强热转印膜片50的附着性。在本实施例中,黏着层510的材料可以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acylic-based resin)、氨酯类树脂(urethane-based resin)、乙烯基类树脂(vinyl-based resin)、聚酯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聚苯乙烯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丙烯类树脂(polypropylene-based resin)、聚乙烯类树脂(polyethylene-basedresin)与聚碳酸酯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一种组合材料。而黏着层510的厚度例如是1μm~15μm,较佳的范围为3μm~6μm。其余膜层的厚度与材料种类则可参照以上两个实施例的范围。另外,如果基材500是一种表面具有离型效果的基材,则可不需要离型性涂层508。 
图6A至图6B是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其中使用与图3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相同的构件。 
请参照图6A,在表面301具有离型效果的基材300上涂布一种由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所构成的树脂材料600。接着,进行一道热或辐射硬化制程602,使图中的液状树脂材料600部份硬化,而转变成半硬化状态。 
接着,请参照图6B,等图6A中的液状树脂材料转变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302后,再于半硬化保护层302上涂布一层油墨层304。 
图7A至图7B则是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其中使用与图4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相同的构件。 
请参照图7A,先在基材400上涂布一层离型性涂层408,再涂上一种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的液状树脂材料700。之后,进行一道热或辐射硬化制程702,使图中的液状树脂材料700部份硬化,而转变成半硬化状态。 
接着,请参照图7B,等图7A中的液状树脂材料转变成一层半硬化 保护层402后,再于半硬化保护层402上涂布一层油墨层404。 
图8A至图8C是第三实施例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流程剖面示意图,其中使用与图5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相同的构件。 
请参照图8A,先在基材500上涂布一层离型性涂层508,再涂上一种液状树脂材料800,其中液状树脂材料800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接着,进行一道热或辐射硬化制程802,使上述液状树脂材料800部份硬化,而转变成半硬化状态。 
然后,请参照图8B,等图8A中的液状树脂材料转变成一层半硬化保护层502后,于半硬化保护层502上涂布一层油墨层504。 
最后,请参照图8C,在油墨层504上涂布一层黏着层510。 
图9A至图9E是图6B中的热转印膜片的转印流程剖面示意图,其中使用与图6B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相同的构件。 
请参照图9A,在一个接受体900上涂布一种黏着剂902。 
接着,请参照图9B,将包括基材300、半硬化保护层302与油墨层304的热转印膜片30贴在接受体900具有黏着剂902的表面上,之后在热转印膜片30的背面加热或加压,以使热转印膜片30附着在接受体900上。加热的目的为使基材软化以利基材300与接受体900的贴合,同时使热熔胶熔融具有黏着性;加压的目的为可赶走气泡,并提高热转印膜片30与接受体900的密着性。加热的步骤可为吹送热空气于热转印膜片30上或直接以热的加压体(未绘示)加热于热转印膜片30上;加压的步骤则可以加压体直接加压在热转印膜片30上,或在接受体900下方抽真空使热转印膜片30与接受体900密合。 
然后,请参照图9C,剥除具离型表面301的基材300,使热转印膜片30上的半硬化保护层302与油墨层304转印到接受体900上。当然,如果基材300本身表面不具离型效果,则可如图7B在基材和半硬化保护 层之间加上一层离型性涂层408。 
之后,请参照图9D,进行热或辐射硬化制程904。 
随后,请参照图9E,等到半硬化保护层(如图9D的302)完全硬化成为一种硬化的保护层906,即可得到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成形品90。 
图10A至图10D则是图8C中的热转印膜片的转印流程剖面示意图,其中使用与图8C相同的组件符号来表示相同的构件。 
请参照图10A,将包括一个基材500、一层离型性涂层508、一层半硬化保护层502、一层油墨层504与一层黏着层510的热转印膜片50黏着在一个接受体1000上,接着在热转印膜片50的背面加热或加压,使黏着层510附着在接受体1000上。 
然后,请参照图10B,把基材500剥除,此时连同离型性涂层508也会和半硬化保护层502分离,使热转印膜片50上的半硬化保护层502与油墨层504转印到接受体1000上。 
之后,请参照图10C,进行热或辐射硬化制程1002。 
最后,请参照图10D,经过图10C的步骤后,在成形品表面会形成具有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保护层1004。 
为说明本发明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以及证实本发明的热转印膜片在表面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上的效果,请参考以下实例与测试结果。 
【实例一】 
基材为厚度50μm的聚酯树脂膜片,在基材上涂布热固性丙烯酸离型树脂作为离型层,使用刮刀涂布法在离型层上涂布一层由热硬化型树脂与辐射硬化型树脂相混合的液状树脂层,组成比例为80~120单位(如: 克)的热硬化型树脂及14~25单位(如:克)的1,6-己烷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及80~120单位(如:克)的辐射硬化树脂及3~5单位(如:克)的光起始剂及100~200单位(如:克)的醋酸乙脂溶剂,液状树脂层经过120℃加热烘烤1分钟,使表面指触干燥,形成厚约10μm的半硬化保护层。在半硬化保护层上印刷油墨层,接着将黏着层涂布在油墨层上,即形成一具有半硬化保护层的热转印膜片。 
将热转印膜片附着在塑料件上,藉由加热、加压的步骤,把半硬化保护层与油墨层转印至塑料件表面,然后撕除基材,得到一成形品,将成形品表面照射紫外线,能量1000mJ/cm2,使半硬化保护层完全硬化。 
【实例二】 
使用与实例一相同的操作步骤制作成形品,但改变液状树脂层的组成比例为20~60单位(如:克)的热硬化型树脂及3~13单位(如:克)的1,6-己烷二异氰酸酯三聚物及140~180单位(如:克)的辐射硬化树脂及4~8单位(如:克)的光起始剂及100~200份的醋酸乙脂溶剂。 
就前述实例一、二,评估成形品表面的硬度、耐化学药品性及耐磨性,其测试的标准方式如下。 
【硬度测试】 
使用荷重500克的铅笔硬度计测试,铅笔采用三菱铅笔硬度的测试专用铅笔,在已经全硬化的保护层表面,以45°角度移动,依铅笔硬度的顺序9H~6B,由硬到软逐步测试,以肉眼观察表面,直到笔尖完全不刮伤表面为止,判断此为最终的铅笔硬度。 
【耐化学药品性的测试】 
将纱布浸泡乙醇,以500克的荷重在已经全硬化的保护层表面反复 摩擦400次,以肉眼观察表面状况,根据下述评估标准来判断:◎表面未被破坏,○略有破坏,△少量破坏,×大量破坏。 
【耐磨性的测试】 
采用R.C.A测试方式,以175克的荷重在已经全硬化的保护层表面磨擦100次,以肉眼观察表面磨损情况,根据下述评估标准来判断:◎表面未磨损,○略有磨损,△少量磨损,×大量磨损。 
测试结果如下表一所示,实例一与二在表面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上均有优异的表现。 
表一 
    表面硬度   耐化学药品性   耐磨性
  实例一  实例二   2H  2H   ◎  ◎   ◎  ◎
综上所述,本发明因为采用由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所构成的半硬化状态保护层,所以能够得到一种新的热转印膜片。而且在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膜片进行转印,再将半硬化状态保护层完全硬化后可以得到高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药品性佳的成形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热转印膜片,至少包括:
一基材;
一半硬化保护层,涂布于该基材上,其中半硬化保护层的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且该半硬化保护层中的树脂至少是部分硬化的;以及
一油墨层,涂布于该半硬化保护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半硬化保护层的厚度范围在1μm~60μ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半硬化保护层的该热硬化型树脂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醇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半硬化保护层的该辐射硬化型树脂具有单体与寡聚体,其中
该单体是选自包括:具有单官能基、双官能基或多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类、乙烯基类、乙烯基醚类及环氧类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而寡聚体是选自包括:不饱和聚酯类、环氧丙烯酸酯类、聚氨酯丙烯酸酯类、聚酯丙烯酸酯类、聚醚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树脂类及环氧树脂类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基材是选自包括树脂膜片、金属膜片或纸类膜片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基材的厚度范围在4μm~800μ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离型性涂层,位于该基材与该半硬化保护层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黏着层,涂布于该油墨层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转印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层的材料是选自包括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醇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组成的群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转印方法,包括:
将一热转印膜片附着在一接受体上,其中该热转印膜片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包括一基材、一半硬化保护层与一油墨层;
剥除该基材,使该热转印膜片上的该半硬化保护层与该油墨层转印到该接受体上;以及
进行一全硬化制程,以便将该热转印膜片上的该半硬化保护层完全硬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热转印膜片附着在该接受体上的步骤包括:
在该接受体上涂布一黏着剂;
将该热转印膜片贴在该接受体具有该黏着剂的表面上:以及
在该热转印膜片的背面加压与加热。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一基材上涂布一液状树脂材料,该液状树脂材料包括热硬化型树脂以及辐射硬化型树脂;
利用热或辐射方式硬化该液状树脂材料,使其转变成一半硬化保护层;以及
于该半硬化保护层上涂布一油墨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转印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涂布该液状树脂材料之前更包括:在该基材上涂布一离型性涂层。
CN2007101610071A 2007-12-19 2007-12-19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2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10071A CN101462428B (zh) 2007-12-19 2007-12-19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610071A CN101462428B (zh) 2007-12-19 2007-12-19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2428A CN101462428A (zh) 2009-06-24
CN101462428B true CN101462428B (zh) 2011-11-16

Family

ID=4080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100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2428B (zh) 2007-12-19 2007-12-19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24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9913B (zh) * 2009-10-30 2012-11-14 正清国际有限公司 Uv热压转印成型制程
CN102166910B (zh) * 2010-02-26 2013-01-02 正清国际有限公司 Uv压出转印成型制程
CN102009541A (zh) * 2010-11-10 2011-04-13 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雾面转印膜结构
CN102009542A (zh) * 2010-11-19 2011-04-13 琨诘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图案化雾面转印膜结构
CN102795014B (zh) * 2012-08-21 2014-05-14 曹欣纪 立体热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热转印方法
CN104129189B (zh) * 2013-05-02 2017-09-29 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用装饰膜
CN103273754B (zh) * 2013-05-23 2016-01-06 安徽溢彩玻璃器皿有限公司 酒瓶热转印方法
CN105270001A (zh) * 2014-06-24 2016-01-27 金正文 新型热转印膜和贴膜流程
CN114211894B (zh) * 2021-12-15 2023-04-07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透明软标基材的彩色再转印膜
CN114653560B (zh) * 2022-04-02 2023-05-12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织物印花的再转印碳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998A (zh) * 2000-03-29 2003-05-28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光固化性·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感光性干薄膜及使用其的图型形成方法
CN101048290A (zh) * 2004-10-25 2007-10-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及保护层转印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0998A (zh) * 2000-03-29 2003-05-28 学校法人神奈川大学 光固化性·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其感光性干薄膜及使用其的图型形成方法
CN101048290A (zh) * 2004-10-25 2007-10-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热转印片及保护层转印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2428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2428B (zh) 热转印膜片及其制作方法和转印方法
TWI279257B (en) Hydraulic transfer film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hydraulic transferr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CN107206821B (zh) 带压纹的热转印标签
JP4324241B1 (ja) 柔軟性を有するネイルシール
CN104853912B (zh) 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体现金属外观效果的装修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9325A (zh) 壳体组件、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13923A (zh) 一种高耐磨耐溶剂热转印膜的制作方法
CN101792644A (zh) 热贴合膜片
CN107073760A (zh) 热固性模内修饰膜
JP6034780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CN104093566A (zh) 赋予弹性质感的模内转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7636A (zh) 一种硬化保护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05907289A (zh) 热转印保护层组合物、热转印膜及其制作方法
TW200936397A (en) Decorated product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3295769A (ja) マーキングシート作製用薄膜粘着シート、薄膜マーキングシート及びマーキングシート貼着物品
JP4963641B2 (ja) 装飾シート及び成形物の製造方法
US20080277050A1 (en) Thermal transfer fil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ransfer method
JP5823374B2 (ja) 高耐久機能性成型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加飾成型品
JP5889179B2 (ja) 加飾成型品の製造方法
JP2014172278A (ja) 熱転写用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加飾品の製造方法
JP3055798B2 (ja) 転写シート
JP2015214031A (ja) 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装飾成形品
JP2013216065A (ja) 凹凸状の模様を有する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熱転写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397750B2 (ja) 水圧転写シート及び金属調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307621A (ja) グラフィックス保護シート及びグラフィックス表示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