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9223B -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9223B
CN101459223B CN2007101793693A CN200710179369A CN101459223B CN 101459223 B CN101459223 B CN 101459223B CN 2007101793693 A CN2007101793693 A CN 2007101793693A CN 200710179369 A CN200710179369 A CN 200710179369A CN 101459223 B CN101459223 B CN 101459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lower electrode
organic molecul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9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9223A (zh
Inventor
商立伟
刘明
涂德钰
甄丽娟
刘舸
刘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0710179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9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9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9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9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包括: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在所述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在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在所述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在所述金属保护层上旋涂抗蚀剂,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采用所述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去除光刻胶层;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利用本发明,由于事先刻蚀了保护层,避免了刻蚀保护层时等离子体对上电极的损伤;采用水溶性光刻胶,避免了通常去除光刻胶过程中有机溶剂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损伤;并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解决了该有机材料与微电子工艺的兼容性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学与分子电子学中的微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进入到纳米级,传统的硅基集成电路技术面临挑战,新材料及新结构的研究成为热点,纳电子学分支之一的分子电子器件正在蓬勃发展。
FET和交叉线是目前主要的分子电子器件的结构,而交叉线结构有利于集成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的交叉线结构的制作流程一般为首先制备下电极,然后生长有机材料,最后完成上电极的制备。其中在上电极的制备过程中会引入污染以及对该有机材料造成损伤,其加工难度较大,并且不利于器件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以解决已有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损伤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另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
在所述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
在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
在所述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
在所述金属保护层上旋涂抗蚀剂,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
采用所述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
去除光刻胶层;
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的步骤包括:在基片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获得氮化硅薄膜,或者在基片上采用热氧化生长得到二氧化硅薄膜。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的步骤包括:在绝缘层薄膜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下电极层,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中的金属为金、铝或铜。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的步骤包括:在金属下电极层上采用的液相方法生长得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所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中的有机分子材料为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的双稳态分子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的步骤包括:在有机分子薄膜层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中的保护层金属为惰性金属钛或钨。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金属保护层上旋涂抗蚀剂,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的步骤中,下电极图形是通过在金属薄膜保护层表面上旋涂抗蚀剂,并光刻显影获得的;所述光刻包括光学光刻或电子束光刻,所述用来制备下电极图形的光刻胶为水溶性光刻胶。
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的步骤中,刻蚀是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或感应耦合离子刻蚀进行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的步骤中,所述金属上电极层的图形通过镂空掩膜版来定义,所述金属上电极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制备,所述上电极金属为金、铝或铜。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采用了惰性金属作为保护层,再通过光刻、刻蚀的方法来定义图形,避免光刻、显影、剥离等工艺对有机材料造成的损伤,解决了该有机材料与微电子工艺的兼容性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有机高分子薄膜生长在光滑的金属电极层上,避免了图形化金属层的起伏对有机层生长的影响;
3、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上电极通过镂空的掩膜来定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4、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由于事先刻蚀了保护层,避免了刻蚀保护层时等离子体对上电极的损伤。
5、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只采用了一次光刻和一次刻蚀来图形化三层材料,减少了工艺步骤,提高加工效率。
6,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采用水溶性光刻胶,避免了通常去除光刻胶过程中有机溶剂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2-1至图2-9是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图;
图3-1至图3-9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
在本步骤中,在基片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获得氮化硅薄膜,或者在基片上采用热氧化生长得到二氧化硅薄膜。
步骤102:在所述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
在本步骤中,在绝缘层薄膜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下电极层,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中的金属为金、铝或铜等高电导率金属材料。
步骤103:在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
在本步骤中,在金属下电极层上采用的液相方法生长得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所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中的有机分子材料为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的双稳态分子材料。
步骤104:在所述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
在本步骤中,在有机分子薄膜层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中的保护层金属为钛、钨等惰性金属材料。
步骤105:在所述金属保护层上旋涂抗蚀剂,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
在本步骤中,下电极图形是通过在金属薄膜保护层表面上旋涂抗蚀剂,并光刻显影获得的;所述光刻包括光学光刻或电子束光刻,所述用来制备下电极图形的光刻胶为水溶性光刻胶。
步骤106:采用所述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
在本步骤中,刻蚀是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或感应耦合离子刻蚀(ICP)进行的。
步骤107:去除光刻胶层;
步骤108: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完成器件的制备;
在本步骤中,所述金属上电极层的图形通过镂空掩膜版来定义,所述金属上电极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制备,所述上电极金属为金、铝或铜等高电导率金属材料。
图2-1至图2-9是图1所示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包括:
如图2-1所示,在基片101表面上淀积绝缘层薄膜102,绝缘层薄膜102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或热氧化生长方法得到。
如图2-2所示,在绝缘层薄膜102表面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薄膜103,金属层103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得到的。
如图2-3所示,在金属下电极层薄膜103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104,有机分子薄膜104采用的液相方法生长得到的。
如图2-4所示,在有机分子薄膜层104上沉积金属保护层105,金属层105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得到的。
如图2-5所示,在金属保护层105上旋涂抗蚀剂,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106,该图形层采用光学光刻或电子束光刻得到。
如图2-6所示,采用胶图形层106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105、有机分子层104和下电极金属层103,把图形转移到上述三层薄膜中。
如图2-7所示,去除光刻胶层106。
如图2-8所示,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上电极层107,完成器件制备。
图2-9为最终器件的俯视图。
图3-1至图3-9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包括:
如图3-1所示,在基片201表面上淀积氮化硅薄膜202,氮化硅薄膜202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获得。
如图3-2所示,在氮化硅薄膜202表面上沉积铬(Cr)/金(Au)下电极层薄膜203,金属电极层203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得到的。
如图3-3所示,在金属下电极层薄膜203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Rotaxane薄膜层204,有机分子薄膜204采用的L-B膜液相方法生长得到的。
如图3-4所示,在有机分子薄膜层204上沉积钛(Ti)金属保护层205,金属层205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得到的。
如图3-5所示,在钛金属保护层205上旋涂光学抗蚀剂zep5214,通过光学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206。
如图3-6所示,采用胶图形层206掩蔽刻蚀钛金属保护层205、有机分子层204和下电极金属层203,把图形转移到上述三层薄膜中。
如图3-7所示,去除光刻胶层206。
如图3-8所示,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上电极金属层207,金属层207为铬(Cr)/金(Au)双金属层,完成器件制备。
图3-9为最终器件的俯视图。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
在所述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
在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
在所述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
在所述金属保护层上旋涂光刻胶,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该胶图形层为水溶性光刻胶图形层;
采用所述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
去除胶图形层;
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片上淀积绝缘层薄膜的步骤包括:
在基片上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的方法获得氮化硅薄膜,或者
在基片上采用热氧化生长得到二氧化硅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绝缘层薄膜上沉积金属下电极层的步骤包括:
在绝缘层薄膜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下电极层,所述金属下电极层中的金属为金、铝或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金属下电极层上制备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的步骤包括:
在金属下电极层上采用的液相方法生长得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所述双稳态有机分子薄膜层中的有机分子材料为具有非对称性结构的双稳态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有机分子薄膜层上沉积金属保护层的步骤包括:
在有机分子薄膜层上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沉积金属保护层,所述金属保护层中的保护层金属为惰性金属钛或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金属保护层上旋涂光刻胶,光刻得到下电极的胶图形层的步骤中,下电极图形是通过在金属保护层表面上旋涂光刻胶,并光刻显影获得的;所述光刻包括光学光刻或电子束光刻,所述用来制备下电极图形的光刻胶为水溶性光刻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胶图形层掩蔽刻蚀金属保护层、有机分子薄膜层和金属下电极层的步骤中,刻蚀是采用反应离子刻蚀或感应耦合离子刻蚀进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镂空掩膜版制备金属上电极层的步骤中,所述金属上电极层的图形通过镂空掩膜版来定义,所述金属上电极采用蒸发或溅射方法制备,所述上电极金属为金、铝或铜。
CN2007101793693A 2007-12-12 2007-12-12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Active CN101459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3693A CN101459223B (zh) 2007-12-12 2007-12-12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3693A CN101459223B (zh) 2007-12-12 2007-12-12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223A CN101459223A (zh) 2009-06-17
CN101459223B true CN101459223B (zh) 2010-06-09

Family

ID=40769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93693A Active CN101459223B (zh) 2007-12-12 2007-12-12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9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28197A1 (en) * 2010-10-12 2013-08-2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CN107785382A (zh) * 2017-12-05 2018-03-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7214A (zh) * 2006-05-09 2006-11-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电致发光矩阵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1083301A (zh) * 2006-05-31 2007-12-0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7214A (zh) * 2006-05-09 2006-11-2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电致发光矩阵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1083301A (zh) * 2006-05-31 2007-12-05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59647A 2003.02.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9223A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0872C (zh) 一种纳米级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US20160077264A1 (en) Patterning metho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 grid polarizer using the same
CN110828375B (zh) 一种快速、无刻蚀的转移二维材料和制备异质结的方法
CN105551949B (zh) 采用二维石墨烯薄膜提高电子束纳米栅刻写中衬底导电性的方法
CN105679683B (zh) 一种基于铜纳米棒的铜锡铜键合工艺及结构
CN108190830A (zh) 一种高深宽比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5810615A (zh) 通过晶振实现对刻蚀样品原位刻蚀监控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76323A (zh) 一种金属图形化结构及方法
CN102856165A (zh) 一种简单制备有序v形纳米硅孔阵列的方法
CN101459223B (zh) 一种制备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方法
CN102983119A (zh) Soi上用于电子束套刻的凹陷型对准标记及制作方法
JP2006509229A (ja) 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00373588C (zh) 一种交叉线阵列结构有机分子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2092673A (zh) Mems的缓变侧壁的形成方法
CN101515110A (zh) 用于x射线曝光的光刻掩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36858A (zh) 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氧化物薄膜剥离方法
CN102709133B (zh) 具有嵌入式电极的冷阴极电子源阵列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05931991B (zh) 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5633100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75332B (zh) 一种用于mems结构的悬架光刻胶平坦化工艺
CN100452473C (zh) 采用氧化硅填充-回刻的交叉阵列结构有机器件制备方法
CN110211922A (zh) 一种衬底上单晶薄膜的通孔刻蚀方法
TW439303B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ield emission device
CN101559915A (zh) 一种制备mems器件的牺牲层工艺方法
CN100399543C (zh) 基于自组装技术的交叉阵列结构有机器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MICROELECTRONICS, C. A. S

Effective date: 20130415

Owner name: INST OF MICROELECTRONICS, C. A. S

Effective date: 201304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29 CHAOYANG, BEIJING TO: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5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Beitucheng West Road No. 3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