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864A -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864A
CN101457864A CNA2007101996503A CN200710199650A CN101457864A CN 101457864 A CN101457864 A CN 101457864A CN A2007101996503 A CNA2007101996503 A CN A2007101996503A CN 200710199650 A CN200710199650 A CN 200710199650A CN 101457864 A CN101457864 A CN 101457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lement
pedestal
supporting structure
bar fasten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96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7864B (zh
Inventor
许有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996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7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8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是由一连接元件,一基座,一基座铰链,一主铰链,至少一连杆机构,及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所组合而成。由在连接元件与连杆机构之间增设一连杆卡掣装置,使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作倾斜角度调整时,该连接机构的两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一连杆的榫片因移动,而令该连杆卡掣装置的卡掣件因失去止挡而伸展,进而限制该榫片的移动,而呈现上锁状态,进而将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而有利于包装运输时缩减材积的优点,使得本发明的支承结构可用于直立式或悬挂式的用途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支撑结构,尤指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由该连杆卡掣装置对连杆机构的卡掣或释放作用,而得以压掣或释放一连接元件与一基座间的扭转弹簧的弹力。
背景技术
按平面监视器,例如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或等离子体电视…等,因具备有质轻、薄化及无辐射线等优点,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映像管(CRT)监视器。由于液晶及等离子体监视器在观赏时具有视角的限制,是以,其与基座间大都设有至少一转轴结构,使该监视器相对于基座具有仰角调整的功能。
然而此种方式却无法提供该平面监视器升降及前后移动功能,因此,相关业者开发出一种平行设置的辅助连接元件,该二辅助连接元件的端部分别接装于一连接元件上端的主铰链及下端的基座铰链之间。即以中国于2006年3月8日授权公告的CN1244852C号专利案的“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对应于美国第6,822,857号专利案)为例,如该案图5所示的元件标号为100、110的构件即为彼此平行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其中,该连接元件侧边的一对辅助连接元件、主铰链和基座铰链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从而该辅助连接元件将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监视器主体的倾斜运动。亦即,如欲进行监视器主体高度调整时,该连接元件沿上下方向倾斜监视器主体时,仅与主支架相结合的第二和第三摩擦弹簧(套筒)会绕着第三和第四铰链销旋转,使得监视器主体于位移过程中仍会保持原有角度。
再者,该案的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基座铰链套接至少一扭转弹簧,其两端分别抵靠于基座铰链与连接元件,因而导致一个沿着与连接元件相连接的监视器主体向前旋转的相反方向的作用力。是以,该等扭转弹簧的设置,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形成一倾斜角度。而该倾斜角度的存在往往使得支撑结构运用在悬挂或包装运输时,因连接元件是呈倾斜状态,而占用空间,若要将该连接元件强制朝向基座旋转并予以定位,则必须克服该等扭转弹簧的弹力。因此,如何在连接元件与基座之间设置一卡掣装置,使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旋转至一定位时,可自动形成卡掣,进而压掣该等扭转弹簧的反作用力,乃相关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申请人本于多年来从事转轴及平面监视器支撑结构设计及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已知支撑结构的基座与连接元件间因扭转弹簧的反作用力,而造成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所呈现的倾斜状态,从而导致占用空间的缺点,希冀由在基座与连接元件的连杆机构设置一连杆卡掣装置,使其得以卡掣或释放该连杆机构,进而影响该连杆机构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的作动,经再三实验与测试,进而发展出本发明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及所欲增进的功效在于,由在连接元件与连杆机构之间增设一连杆卡掣装置,使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作倾斜角度调整时,该连接机构的两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一连杆的榫片因移动,而令该连杆卡掣装置的卡掣件因失去止挡而伸展,使该榫片无法移动,而呈现上锁状态,进而将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例如0度,使两者得以平行设置,更有利于包装运输时缩减材积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由一卡掣件结合一弹性元件,并装设于连接元件的容置空间,使该卡掣件可弹性地接触该榫片,且该卡掣件设有一释放件,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其中该容置空间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作为该卡掣件向外弹性伸展的止挡。
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其中该基座铰链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的杆孔;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由一杆状卡掣件内端设置一弹性元件,并一同置入该杆孔内,该卡掣件腰部具有一回弯状接触部,而外端则具有一释放件,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使该卡掣件的回弯状接触部可弹性地接触与容置该榫片;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的回弯状接触部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其中该容置空间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为一框体,该框体内端通过该上、下连杆,并固设于该杆孔的上下侧,而释放件是为一钮体,其内端突设一凸缘,该钮体由该框体外端轴向开设的穿孔所穿出,并以其凸缘作为止挡。
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其中该基座铰链是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是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本发明所采取的再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底面设有一容置空间的凹陷区域,其侧边具有一开口;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是由一片状卡掣件枢接于凹陷区域一端,另端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卡掣件及凹陷区域,使该卡掣件可在该凹陷区域的开口弹性伸缩摆动,该卡掣件活动端垂直延伸一拨片,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且该卡掣件外侧形成一接触凹槽,其可弹性地接触与容置该榫片;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的接触凹槽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其中该凹陷区域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为外突的挡壁,以作为该卡掣件于枢接端向外摆动的止限。
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其中该基座铰链是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是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该支撑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尚未对连杆机构形成上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对连杆机构上锁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对连杆机构上锁后该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该支撑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尚未对连杆机构形成上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对连杆机构上锁后的示意图;
图10为连杆卡掣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对连杆机构上锁后该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基本上,本发明的支撑结构是由一连接元件1,一基座2,一基座铰链3,一主铰链4,至少一连杆机构5,及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6所组合而成。
其中,连接元件1为一板体,其底、顶部分别具有一下端11及一上端12,俾分别藉由该基座铰链3及该主铰链4与后叙的基座2及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枢接连结并呈可回动状态。如图1所示,该上、下端12、11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13,且各对凸耳13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14。
基座2为一平板体,其是由一基座铰链3而得以与前述的连接元件1枢接,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该基座2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该基座2除可摆设于一平面体,例如桌面外,亦可采用悬挂于墙面,使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具有水平向摆设及垂直向悬挂的双用途。
基座铰链3是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1的下端11与基座2之间。该基座铰链3是由二轴杆31一端穿越凸耳13,并于该连接元件1的下端11的凹入部14内各自套接一扭转弹簧35,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32、一装设于基座2之上的第一下支架33,使各轴杆31外端与一端封件34,例如防脱螺帽相结合,且该第一下支架33与端封件34之间得加置至少一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或碟型弹片,以便弹性迫紧前述的彼此相邻的摩擦元件,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下支架33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效果。
而为增加基座铰链3于连接元件1与基座2间的支撑效果,是以,该扭转弹簧35内侧另设有一第二下支架33,其底部是接装于基座2,顶部则供轴杆31的套接定位。而该扭转弹簧35的两端则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33周缘预设的架槽331及凸耳13的耳槽131。使该连接元件1由该轴杆31于两下支架33间转动时,即可令该扭转弹簧35产生蓄能或释能的效果。
如图1所示,该轴杆31表面具有铣面的设置,以便与该等下轴环32形成连动,并固定架设于该两下支架33之间。由于各轴杆31是套接一扭转弹簧35,并使其两端分别固设于连接元件1与第二下支架33,是以,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处于平面摆设时,该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的重量与该至少一扭转弹簧35的弹力相互抵销,以致使用者可由施加一很小的力,即可很容易地相对于该等下支架33间旋转该连接元件1。再者,该轴杆31不以前述的两只对称设置为限,其亦得单一设置为之。
主铰链4是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1的上端12与被支撑物之间。该主铰链4是由二轴柱41一端穿越凸耳13,并于上端12的凹入部14内各自穿越至少一弹性元件,例如弹簧或碟型弹片,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42及一上支架43,并将该轴柱41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44,例如防脱螺帽相结合,以便弹性迫紧前述的彼此相邻的摩擦元件,使该上支架43相对于连接元件1可产生回动及停滞定位效果。其中,该上支架43是与被支撑物,例如平面监视器连接,使本发明具有所预期的支撑效果。
连杆机构5是平行设置于该连接元件1的至少一侧,如图1所示,该连接元件1两侧各装设有一连杆机构5,其具有相对平行的一上连杆51及一下连杆52所组成。该两连杆51、52的上、下端横向分别枢接一轴销53,以便与上、基座铰链4、3的上、下轴环42、32相连结。如图1所示,该两连杆51、52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42、32所包夹,且该等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421、321,以分别供两连杆51、52的轴销53嵌插,且为形成较佳的连接关系,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54。即以基座铰链3的三只下轴环32为例,该径向两排相对的三只环孔321分别由一中继插销54与一下连杆52的轴销53及一上连杆51的轴销53与一中继插销54所串接,使两连杆51、52的上、下端各自枢接于三只上、下轴环42、32的径向两端。因此,该二连杆51、52的上、下端是枢接于与上、下轴环42、32的相对两端,而据以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其中,该连杆机构5的创作特点在于,其中一连杆,例如下连杆52侧面突伸一榫片55,以便与后叙的连杆卡掣装置6形成上锁或释放效果。
连杆卡掣装置6是由一卡掣件61内端设置一弹性元件62,然后一同置入该连接元件1侧边开设的一容置空间15,例如杆孔内,使该卡掣件61可在该容置空间15内弹性移动,该卡掣件61腰部具有一回弯状接触部611,其是供前述榫片55的容置与接触,且该卡掣件61外端则接装一释放件63,例如压钮,其内端突设一凸缘631,另将一止挡件16,例如框体,通过该两连杆51、52,并固设于该容置空间15的上下侧,其轴向开设的穿孔161供释放件63的穿出,并以其凸缘631作为止挡。
如图2所示,是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组立后的立体图,该连接元件1与基座铰链3间由两扭转弹簧35的设置,使其相对于基座2呈倾斜状态,而主铰链4则由两上支架43与一平面监视器相连接,即完成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与被支撑物的组装,且该支撑结构是摆设于一平面。
请参阅图3,其是揭示如图2所示该支撑结构的示意图,此时,连杆卡掣装置6的卡掣件16的回弯状接触部611内侧面是与下连杆52的榫片55形成邻接,亦即该连杆卡掣装置6尚未对连杆机构5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具有倾斜角度的调整功能。
请参阅图4及图5,如欲使该支撑结构悬挂于直立壁面或包装时,为避免占用空间,该连接元件1与基座2以平行设置为佳,因此,该连接元件1以基座铰链3为轴心,并朝向基座2旋转,由于该连杆机构5已限定该连接元件1上方的回转半径,是以,于回转时,该两连杆51、52产生一推及一拉的相对动作,使上方的轴柱41及三只上轴环42同步转动,惟因凸耳13所开具的孔洞是为圆孔,而不致影响该平面监视器的原有角度。此时,下连杆52的榫片55因下拉动作的移动,因而脱离回弯部611,使该卡掣件61因榫片55下移而向外侧轴向移动并形成卡掣,使该榫片55无法上移,而呈现上锁状态,进而使该连接元件1与基座2间的扭转弹簧35处于蓄能状态,从而导致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可形成某一角度,例如0度,使两者得以平行设置。
如欲解除该上锁状态,仅需按压该释放件63,使其压缩该卡掣件61,而令该榫片55因失去该卡掣件61的卡掣,并利用该等扭转弹簧35的释能,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呈现倾斜状态,而使上、下连杆51、52形成一拉一推的动作,进而使该榫片55上移,以限制该卡掣件61的轴向移动。
如图6至图10所示,乃本发明支撑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相关附图,其中,本实施例的连接元件1、基座2、基座铰链3、主铰链4,及连杆机构5均与前揭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均以相同的标号表示;而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是在于连杆卡掣装置6的实施型态。
请参阅图6,该连杆卡掣装置6是装设于连接元件1的容置空间15,例如一具有侧边开口的凹陷扇形区域,该卡掣件65为一片体,其一端是用插销67枢接于扇形区域一端,另端亦以一插销67穿越一弹性元件66,例如扭簧,并将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卡掣件65及容置空间15,使该卡掣件65可在该容置空间15的开口弹性伸缩摆动,并以该容置空间15枢接端一侧的止挡件16,例如外突的挡壁作为该卡掣件65于枢接端向外摆动的止限。其中,该卡掣件65活动端垂直延伸一拨片651,且外侧形成一接触凹槽652,以供一连杆,例如下连杆52的榫片55的容置与接触。
本发明支撑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立后如图7所示,其底视图(未包含基座2)则如图8所示,其中,该下连杆52的榫片55是位于卡掣件65的接触凹槽652内,俾形成该卡掣件61的止挡,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具有倾斜角度的调整功能。
请参阅图9及图10,如欲使该支撑结构悬挂于直立壁面或包装时,为避免占用空间,该连接元件1与基座2以平行设置为佳,因此,该连接元件1以基座铰链3为轴心,并朝向基座2旋转,由于该连杆机构5已限定该连接元件1上方的回转半径,是以,于回转时,该两连杆51、52产生一推及一拉的相对动作,使上方的轴柱41及三只上轴环42同步转动,惟因凸耳13所开具的孔洞是为圆孔,而不致影响该平面监视器的原有角度。此时,下连杆52的榫片55因下拉动作的移动,因而脱离接触凹槽652,使该卡掣件65因榫片55下移而向外摆动并形成卡掣,使该榫片55无法上移,而呈现上锁状态,进而使该连接元件1与基座2间的扭转弹簧35处于蓄能状态,从而导致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可形成某一角度,较佳为0度,使两者得以平行设置。
如欲解除该上锁状态,仅需向内拨动该拨片651,使该卡掣件65向内移动,而令该榫片55因失去该卡掣件65的卡掣,并利用该等扭转弹簧35的释能,使该连接元件1相对于基座2呈现倾斜状态,而使上、下连杆51、52形成一拉一推的动作,进而使该榫片55上移,以限制该卡掣件65的摆动。
是以,经由本发明的实施,其业已克服传统的支承结构仅能适用平面摆设单一形态,由在连接元件与连杆机构之间增设一连杆卡掣装置,使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作倾斜角度调整时,该连接机构的两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一连杆的榫片因移动,而令该连杆卡掣装置的卡掣件因失去止挡而伸展,进而限制该榫片的移动,而呈现上锁状态,进而将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而有利于包装运输时缩减材积的优点,使得本发明的支承结构可用于直立式或悬挂式的用途得以实现,诚为前所未见的一大佳构。
本发明所揭示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凡是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畴。

Claims (21)

1.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由一卡掣件结合一弹性元件,并装设于连接元件的容置空间,使该卡掣件可弹性地接触该榫片,且该卡掣件设有释放件,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作为该卡掣件向外弹性伸展的止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8.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轴向设有一容置空间的杆孔;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由一杆状卡掣件内端设置一弹性元件,并一同置入该杆孔内,该卡掣件腰部具有一回弯状接触部,而外端则具有一释放件,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使该卡掣件的回弯状接触部可弹性地接触与容置该榫片;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的回弯状接触部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空间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为一框体,该框体内端通过该上、下连杆,并固设于该杆孔的上下侧,而释放件是为一钮体,其内端突设一凸缘,该钮体由该框体外端轴向开设的穿孔所穿出,并以其凸缘作为止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是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是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15.一种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连接元件,其具有一上、下端,且至少一侧边底面设有一容置空间的凹陷区域,其侧边具有一开口;
一基座;
一基座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下端与基座之间,其两者间枢接至少一扭转弹簧,使该连接元件相对于该基座可进行倾斜角度的调整;
一主铰链,可旋转地相对设置于连接元件的上端与主支架之间;
至少一连杆机构,与连接元件平行设置,其是由二相对平行的上、下连杆所组成,各连杆两端分别枢接于基座铰链与主铰链,且其中一连杆相对于容置空间位置径向突设一榫片;
至少一连杆卡掣装置,其是由一片状卡掣件枢接于凹陷区域一端,另端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卡掣件及凹陷区域,使该卡掣件可在该凹陷区域的开口弹性伸缩摆动,该卡掣件活动端垂直延伸一拨片,其可反向压缩该弹性元件,且该卡掣件外侧形成一接触凹槽,其可弹性地接触与容置该榫片;
由该连接元件朝向基座进行旋转运动,可将之转换为主支架的倾斜运动,使该上、下连杆所形成的相对移动,使该榫片同步移动,而令该卡掣件的接触凹槽因失去该榫片的止挡而伸展,并卡掣该榫片以形成上锁,使该连接元件与基座间的扭转弹簧因压缩而处于蓄能状态,而使得该连接元件相对于基座可形成某一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凹陷区域外侧设有一止挡件,其是为外突的挡壁,以作为该卡掣件于枢接端向外摆动的止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轴向分别结合一轴销,以便枢接于该上铰链、基座铰链的上、下轴环;其中,该上、下连杆的上、下端分别为三只上、下轴环所包夹,且该上、下轴环径向两端各设有一环孔,以分别供上、下连杆的轴销嵌插,且各两相邻轴环间未枢接的相邻环孔则各枢接一中继插销。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是由轴杆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下端,并于该下端的凹入部内套接一扭转弹簧,而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下轴环、一装设于基座之上的第一下支架后,该轴杆外端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铰链进一步包括一第二下支架,其是位于该扭转弹簧内侧,并装设于基座之上,其顶部供轴杆的套接定位,且该扭转弹簧两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下支架与连接元件的下端。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铰链由轴柱一端穿越连接元件的上端,另端则穿越至少一上轴环及一上支架,并将该轴柱两端分别与一端封件相结合。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元件的该上、下端的两侧边分别延伸一对凸耳,且各对凸耳间各自形成一凹入部。
CN2007101996503A 2007-12-11 2007-12-11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78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96503A CN101457864B (zh) 2007-12-11 2007-12-11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996503A CN101457864B (zh) 2007-12-11 2007-12-11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864A true CN101457864A (zh) 2009-06-17
CN101457864B CN101457864B (zh) 2011-02-09

Family

ID=4076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9965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7864B (zh) 2007-12-11 2007-12-11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86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8717A (zh) * 2011-01-14 2012-07-18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架及卡掣结构
CN106402588A (zh) * 2016-10-18 2017-02-15 宁波市创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调整角度功能的电视支撑装置
CN110630867A (zh) * 2019-09-27 2019-12-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88137Y (zh) * 2001-03-19 2002-04-24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使旋转角度增大的铰链式液晶显示器
CN2494548Y (zh) * 2001-06-21 2002-06-05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双轴向枢纽
CN2504675Y (zh) * 2001-08-29 2002-08-07 黄明华 改进的显示器支撑臂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8717A (zh) * 2011-01-14 2012-07-18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架及卡掣结构
CN102588717B (zh) * 2011-01-14 2014-06-11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架及卡掣结构
CN106402588A (zh) * 2016-10-18 2017-02-15 宁波市创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自动调整角度功能的电视支撑装置
CN110630867A (zh) * 2019-09-27 2019-12-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864B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864B (zh)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1568693U (zh) 平板电脑支撑架
US7967260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having function of rod-linkage latching
CN102512114B (zh) 马桶盖板组的快速自动拆装结构
US20220097748A1 (en) Cart
CN201138903Y (zh) 具有辅助支撑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1138904Y (zh) 具有倾斜锁固功能的支撑结构
TW200523141A (en) Self-orienting caster for moving pieces of furniture and the like
CN202426442U (zh) 马桶盖板组的快速自动拆装结构
JP2008104876A6 (ja) 折り畳みテーブル
CN201090602Y (zh) 转轴结构的止动装置
CN102767673A (zh) 支撑结构
CA2674171A1 (en) Set of wheels with a system for rotation and transposition of obstacles, for bases of travel bags, trunks and similar
CN208106965U (zh) 一种可变角度的自锁式折叠弯头
CN201017670Y (zh) 两用型支承结构
CN216059579U (zh) 折叠架及使用折叠架的折叠桌、折叠椅
US6175975B1 (en) Fitting arrangement for a folding bed
CN201096142Y (zh) 支撑型转轴结构
CN102767680A (zh) 支撑结构
CN108725287B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汽车饰件
JP6604826B2 (ja) 椅子
CN201223139Y (zh) 半自动书立挡
CN209915499U (zh) 一种四折床
CN213862323U (zh) 应急救援培训用的救援推车
JP3156788U (ja) ラウンジチェア位置決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