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0867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0867A
CN110630867A CN201910924731.8A CN201910924731A CN110630867A CN 110630867 A CN110630867 A CN 110630867A CN 201910924731 A CN201910924731 A CN 201910924731A CN 110630867 A CN110630867 A CN 110630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iece
shaft
support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47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0867B (zh
Inventor
戴依含
那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47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0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0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0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0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包括:底座;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第二支撑臂,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并通过第二轴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其中,第二支撑臂上能够设置被支撑物;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并对第一支撑臂施加阻尼力;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上,并对第二支撑臂施加阻尼力;其中,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提供的阻尼力,能够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实现对被支撑物的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结构,本申请还涉及具有上述支撑结构的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电子设备通过支架被支撑在底座上,例如一体式电脑(AIO)、台式电脑的显示屏等就是通过支架被支撑在底座上,而现有的支架和底座结构单一、功能有限,给电子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支撑结构的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
底座;
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第二支撑臂,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并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能够设置被支撑物;
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上,并对所述第一支撑臂施加阻尼力;
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上,并对所述第二支撑臂施加阻尼力;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的阻尼力,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实现对所述被支撑物的支撑。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被支撑物的第三轴。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的主支撑件;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轴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轴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凸出端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凸出端铰接的副支撑件,所述副支撑件通过随所述主支撑件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支撑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给所述第一转动件施加阻力,以用于克服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力,在所述转动力的大小和所述阻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臂能够停止绕所述第一轴转动。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的第一连接件;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轴的轴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在所述副支撑件的带动下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施加弹力,以用于克服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反向运动的动力,在所述动力的大小和所述弹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停止绕所述第二轴转动。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另一者上设置有条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对位于其中的所述限位凸块进行阻挡,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过量运动。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限位轴套,且所述限位轴套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主支撑件穿过所述条形孔,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所述条形孔的侧壁抵接,实现对所述主支撑件转动角度的限制。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轴上套设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与所述阻尼件连接,对所述第一转动件施加阻尼力。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副支撑件通过所述凸出端的支撑,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壳体外侧。
可选的,上述支撑结构中,所述主支撑件为平行设置的多个,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两端;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连接的端部均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连接的端部均为多个。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分、主机部分和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为上述任意一项中的支撑结构;
所述显示部分为所述被支撑物;
所述底座与所述主机部分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结构,与现有的用于支撑一体机、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具有较大的不同,本申请中的支撑结构在底座上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臂,在第一支撑臂上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臂,而例如一体机、显示屏等被支撑物则设置在第二支撑臂的顶端,同时第一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用于给第一支撑架提供阻尼力,以保证第一支撑臂能够在底座上保持支撑状态,同样的,第二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用于给第一支撑件提供阻尼力,以保证第二支撑臂能够在第一支撑臂上保持支撑状态。上述的支撑结构,具有能够相对转动的多个支撑臂,不仅结构更为新颖,而且通过两个支撑臂的转动,可以使支撑结构具有更多的支撑形态,功能更加多样,给电子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轴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轴、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显示部分处于多种不同支撑状态时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1-图7中:
1-底座,2-第一支撑臂,3-第一轴,4-第二支撑臂,5-第二轴,6-第一弹性件,7-第二弹性件,8-第三轴,9-连接座,10-扭力弹簧,11-限位轴套,12-显示部分,13-主机部分;
201-主支撑件,202-第一转动件,203-第二转动件,204-副支撑件,205-阻尼件,206-第一连接块,207-第二连接块,208-润滑垫片,209-弹簧垫片;
401-第一连接件,402-第二连接件,403-第一支撑件,404-第二支撑件,405-限位凸块,40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结构更为新颖,功能更加多样,给电子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支撑一体式电脑、台式电脑的显示屏等电子设备,其与现有的、仅具有单一支撑臂的支撑结构相比,为一种全新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4、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其中: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轴3,第一支撑臂2的底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轴3上;第一支撑臂2的顶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轴5,第二支撑臂4的底端通过第二轴5与第一支撑臂2的顶端转动连接,而被支撑结构支撑的物体(即被支撑物,例如显示屏、一体式电脑等)则设置在第二支撑臂4的顶端;第一支撑臂2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6,该第一弹性件6对第一支撑臂2施加阻尼力,在阻尼力作用下,第一支撑臂2能够克服自身的重力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第二支撑臂4和被支撑物的重力而保持倾斜支撑的姿态(即不会倒落于底座1或桌面上),以正常起到支撑作用,实现对第二支撑臂4和被支撑物的支撑;同样的,第二支撑臂4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7,该第二弹性件7也对第二支撑臂4施加阻尼力,阻尼力的作用也是用于克服第二支撑臂4自身重力和设置在其上被支撑物的重力,以使第二支撑臂4保持倾斜支撑的姿态,避免第二支撑臂4倒落于底座1或桌面上,以使第二支撑臂4正常起到支撑作用,实现对被支撑物的支撑。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优选其与桌面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以保证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即使向同一方向倾斜时(即支撑结构和被支撑物的重心偏向底座1一侧时)也不会导致支撑结构的倾倒,或者也可以令底座1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被固定在桌面上,从而可以不再对底座1和桌面的接触面积做要求。另外,避免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倒落的阻尼力,还可以通过增大第一支撑臂2和第一轴3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支撑臂4和第二轴5之间的摩擦力来辅助增大。
上述结构的支撑结构,由于具有多个支撑臂以及多个转动轴心,所以能够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具有更多的支撑姿态,从而令被支撑物以更多的角度以及高度实现支撑,给电子设备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支撑结构还包括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5平行设置的第三轴8,此第三轴8连接在第二支撑臂4的顶端,第二支撑臂4通过第三轴8与被支撑物转动连接,具体是第三轴8上转动的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被支撑物的连接座9,通过连接座9在第三轴8上的转动,实现被支撑物相对于第三轴8以及第二支撑臂4的转动。当被支撑物为显示屏时,通过使显示屏围绕第三轴8转动,就能够实现显示屏的显示面朝向的调节,使用户可以在更加舒适的位置观看显示屏。可选的,如图1所示,令第一轴3、第二轴5和第三轴8平行设置,此时显示屏通过绕第三轴8转动能够实现上下摆动,以改变显示屏的俯仰角度,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此外,在不影响第二支撑臂4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可以仅令第一轴3和第二轴5平行设置,而第三轴8则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5之间具有夹角,例如令第一轴3和第二轴5水平设置,而第三轴8则竖直设置,此时显示屏绕第三轴8转动能够实现左右摆动。其中,令显示屏停留在摆动后位置的扭力,可以通过在第三轴8和连接座9之间设置扭力弹簧10实现,如图2和图5所示。
可选的,如图2-图6所示,第一支撑臂2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轴3和第二轴5转动连接的主支撑件201;转动的套设在第一轴3上的第一转动件202,此第一转动件202上设置有沿第一轴3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转动的套设在第二轴5上的第二转动件203,此第二转动件203上设置有沿第二轴5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02的凸出端和第二转动件203的凸出端铰接的副支撑件204,该副支撑件204通过随主支撑件201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202和第二转动件203转动;其中,第一弹性件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支撑件201上,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202的外缘连接,并且第一弹性件6给第一转动件202施加阻力(此阻力为第一弹性件6变形产生的弹力,即前述的阻尼力),以用于克服第一支撑臂2的转动力,当转动力的大小和阻力的大小相同时,第一支撑臂2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并停止绕第一轴3转动。在此结构中,之所以令第一转动件202和第二转动件203上均设置凸出端,且副支撑件20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个凸出端上,是为了使转动连接的主支撑件201、第一转动件202、第二转动件203和副支撑件204能够形成四连杆机构。
在此种结构的第一支撑臂2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主支撑件201竖直设置时的状态视为第一支撑臂2的初始状态。当用户需要调节被支撑物的角度或高度时,可以对第一支撑臂2施力以使第一支撑臂2绕第一轴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此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是相对于图1的视角而言,图X中所示状态为第一支撑臂2顺时针转动后的状态),以使第一支撑臂2由初始状态转变为倾斜状态,在此倾斜状态下,第一支撑臂2自身的重力以及其承受的重力(第一支撑臂2承受的重力为第二支撑臂4和被支撑物的重力,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支撑臂2自身的重力和其承受的重力之和称之为总重力)会在倾斜方向上产生分力,该分力会驱动第一支撑臂2继续顺时针转动(即此分力为前述的转动力),在此转动过程中,分力会作用在作为第一支撑臂2组成部件的副支撑件204上,由于副支撑件204是通过第一转动件202与第一轴3转动连接的,所以第一转动件202会在副支撑件204的带动下也同步绕第一轴3转动,即分力同步作用在第一转动件202上,又由于固定设置在主支撑件201上的第一弹性件6与第一转动件202的外缘连接,所以随着第一转动件202的外缘的转动,第一弹性件6和第一转动件202的连接点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进而拉伸或压缩第一弹性件6,使得第一弹性件6施加给第一转动件202的阻力发生改变,当阻力的大小和转动力(即分力)的大小相同时,第一转动件202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从而停止绕第一轴3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6的另一端被固定在主支撑件201上,即主支撑件201同时承受第一弹性件6的施加的阻力,且主支撑件201也同时承受分力,所以此两种相反作用的力也能够使主支撑件201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停止绕第一轴3转动,即主支撑件201和第一转动件202都不再绕第一轴3转动,且通过第一轴3转动连接的此两者保持一固定夹角,此时,由于副支撑件20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件203被连接在第二轴5上,而第二轴5又通过主支撑件201连接在第一轴3上,所以在主支撑件201不再转动的情况下,副支撑件204的另一端也无法再绕第一轴3转动,即在第一转动件202、副支撑件204、第二转动件203和主支撑件201构成的四连杆机构中,在相邻设置的主支撑件201和第一转动件202不再转动的情况下,通过其他两个连杆(此两个连杆指的是副支撑件204和第二转动件203)的关联受力,能够使闭合成环状的整个四连杆机构形成自锁(即各杆通过相互作用能够使整个四连杆机构的受力保持平衡,形状不再发生改变),从而令整个第一支撑臂2定位在某一倾斜位置(或者说某一倾斜角度)而不再绕第一轴3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转动臂4和被支撑物的支撑。可选的,在上述结构中,主支撑件201和副支撑件204均为杆状件,第一转动件202和第二转动件203结构相同,并包括套设在第一轴3或第二轴5上的轴套部,以及连接在轴套部上并成呈杆状的凸出端,第一弹性件6为能够被拉伸或被压缩的弹簧,且为了保证提供足够大的阻力,优选弹簧设置有多个。
在第一支撑臂2的转动过程中,由于总重力的分力是随着第一支撑臂2转动角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所以在分力不大于第一弹性件6能够施加的最大弹力时(即在弹簧能够承受的受力范围内),第一弹性件6能够依据第一支撑臂2的转动角度产生对应的形变量,即在不同的转动角度对第一支撑臂2施加不同大小的阻力,以克服不同大小的分力,从而令第一支撑臂2能够在多个不同的转动角度保持平衡,实现了对被支撑物的多个角度支撑,如图7所示。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支撑臂4包括:转动的套设在第三轴8上的第一连接件401;转动的套设在第二轴5上的第二连接件402,第二连接件402与第二转动件20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403,第一支撑件403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第一连接件401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第二连接件402上;与第一支撑件403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件404,第二支撑件404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第一连接件401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402上;其中,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一连接件401的铰接点、第二支撑件404和第一连接件401的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三轴8的轴线两侧,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连接件402的铰接点、第二支撑件404和第二连接件402的铰接点分别位于第二轴5的轴线两侧,以使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能够在副支撑件204的带动下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从受力情况来看,第一连接件401为以第三轴8为支点、以两个铰接点为受力点的杠杆,同样的,第二连接件402为以第二轴5为支点、以两个铰接点为受力点的杠杆;并且,第二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连接,并对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施加弹力(此弹力与前述内容中的阻力的含义相同,为第二弹性件7变形产生的弹力),以用于克服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反向运动的动力,当动力的大小和弹力的大小相同时,第二支撑臂4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并停止绕第二轴5转动。
此种结构的第二支撑臂4中,在第二支撑臂4处于倾斜状态且不受其他作用力的情况下,即仅承受被支撑物的重力以及第二支撑臂4自身重力的分力时,第二支撑臂4会绕第二轴5转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两端均相互对齐的状态定义为第二支撑臂4的初始状态,并且优选令第二支撑臂4能够与第一支撑臂2实现联动,具体的是,在第一支撑臂2转动的过程中,在副支撑件204的带动下,第二转动件203能够在第二轴5上进行转动,由于套设在第二轴5上的第二连接件402与第二转动件203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均与第二连接件402铰接,所以第二转动件203能够带动第二连接件402绕第二轴5转动,在第二连接件40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件402实质上为一杠杆,所以通过第二连接件402的转动,就能够使第一支撑件403向靠近第二轴5的方向运动(此运动的轨迹为一弧形轨迹,所以其既包括相对于第二轴5的转动也包括相对于第二轴5的移动),而第二支撑件404则在杠杆原理作用下向远离第二轴5的方向(即与第一支撑件403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令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发生相互错位,即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两端不再对齐,使得第二支撑臂4由初始状态向错位状态转变,在此状态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弹性件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连接,而错位会导致第二弹性件7与第一支撑件403、第二支撑件404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间距增大,所以第二弹性件7会被拉长,因此第二弹性件7施加给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弹力会增大,进而阻止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发生错位,当第二弹性件7施加给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弹力大小与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错位动力大小(错位动力的大小由第二转动件203和第二连接件402绕第二轴5转动的角度大小决定)相等时,即第二转动件203无法再带动第二连接件402转动时,就能够使第二支撑臂4保持受力平衡,第二支撑臂4不再绕第二轴5转动。此时,由于第二支撑臂4和第一支撑臂2都实现了受力平衡,所以两者之间不再发生相对转动,即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之间具有固定的夹角,从而使得整个支撑结构实现了对被支撑物的静态支撑。
在上述结构中,之所以在第三轴8上转动的套设与第二连接件402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件401,并令第一支撑件403、第二支撑件404与第一连接件401的连接方式相同于与第二连接件402连接的方式,是为了保证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能够顺利发生错位,即在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分别在第三轴8和第二轴5上同步转动。其中,第一连接件401和第二连接件402均为环形板状件。此外,与第一弹性件6相同的,在错位动力不大于第二弹性件7能够施加的最大弹力时(即在弹簧能够承受的受力范围内),第二弹性件7能够依据第一支撑臂2的转动角度产生对应的形变量,即在不同的转动角度对第二支撑臂4施加不同大小的弹力,以克服不同大小的错位动力,从而令第二支撑臂4能够在多个不同的转动角度保持平衡,实现了对被支撑物的多个角度支撑,如图7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弹性件7能够给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提供足够大的弹力,可选的,第二弹性件7包括多个弹簧,且每个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40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404连接。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可以令弹簧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四个弹簧与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连接方式均相同,即四个弹簧均设置在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且四个弹簧的轴向均为同一方向并呈矩形分布,如图2-图5所示。
具体的,第二转动件203和第二连接件402的连接结构,优选为卡块和卡槽结构,即令第二转动件203上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卡块,第二连接件402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卡块通过一对一的卡设在卡槽中,实现第二转动件203和第二连接件402的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优选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块405,另一者上设置有条形的限位槽406,限位槽406通过对位于其中的限位凸块405进行阻挡,能够阻止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过量运动。如果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发生错位时的错位量过大,就有可能造成第二弹性件7因过量拉伸而损坏,所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设置了该限位结构。其中,条形的限位槽406的长度即为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能够产生的最大错位距离,当限位凸块405移动至限位槽406的端部并被限位槽406的侧壁阻挡时,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之间就无法再继续错位,第二弹性件7无法再被继续拉伸,保证了第二弹性件7的正常、可靠工作。
可选的,如图2-图5所示,第二轴5上固定设置有限位轴套11,且限位轴套11上开设有条形孔(图中未示出),主支撑件201穿过条形孔,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条形孔的侧壁抵接,实现对主支撑件201转动角度的限制。在第一支撑臂2转动的过程中,如果四连杆机构发生自锁前第一支撑臂2已经转动了较大的角度,就有可能由于过量拉伸或压缩第一弹性件6而使第一弹性件6损坏,所以为了保护第一弹性件6,设置了上述限位轴套11。在组装第一支撑臂2时,先令主支撑件201伸入到条形孔内,然后再与第二轴5转动连接,因此主支撑件201在转动时,其与第二轴5连接的一端始终在条形孔内摆动,一旦主支撑件201的转动角度过大,则会与条形孔的侧壁发生干涉,从而阻止主支撑件201过量转动,达到保护第一弹性件6的目的。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在第一轴3上套设有阻尼件205,此阻尼件205与第一转动件202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弹性件6通过与阻尼件205连接,对第一转动件202施加阻尼力。阻尼件205的作用是连接第一弹性件6和第一转动件202,以将第一弹性件6施加的阻尼力传递给第一转动件202。本实施例优选阻尼件205为套设在第一轴3上的环形件,且其上凸出的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06和第二连接块207,其中第一连接块206用于与第一转动件202卡紧连接,第二连接块207用于勾接第一弹性件6。此外,在第一轴3上还套设有润滑垫片208和弹簧垫片209,并且润滑垫片208上涂敷有润滑油,其能够减小主支撑件201和第一轴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主支撑件201能够更加顺滑的进行转动,而弹簧垫片209则能够填充主支撑件201和第一轴3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主支撑件201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在第一轴3上。
更加可选的,如图1和图7所示,令副支撑件204通过凸出端的支撑,位于第一支撑臂2的壳体外侧。如此设置,不仅能够优化四连杆机构的结构,使得支撑结构的主体体积更小,而且还能够提升整个支撑结构的外形美观程度。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主支撑件201为平行设置的多个,并分别连接在第一轴3和第二轴5的两端。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支撑臂2的结构布置的更加合理,转动稳定性和支撑稳定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将其作为优选结构。
同时,如图2-图5所示,优选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的结构相同并均为折弯成槽型的板状件,且两者的槽开口相对设置,并且还优选第一支撑件403与第二轴5和第三轴8连接的端部均为多个,更优选为两个;第二支撑件404与第二轴5和第三轴8连接的端部也均为多个,同样更优选为两个。此种结构的第一支撑件403和第二支撑件404自身强度较大,且能够更加牢固、稳定的与第三轴8和第二轴5连接,所以将其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
如图1和图7所示,基于上述的支撑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分12、主机部分13和支撑结构,此支撑结构即为上述的支撑结构,而此显示部分12即为上述的被支撑物,同时还令底座1与主机部分13连接,具体的可以将底座1设置在主机的顶部,或者直接将主机部分13作为底座1,从而将原来与显示部分12集成于一体的主机部分13移至支撑结构的底部,以减轻支撑结构的支撑负担。
进一步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本实施例还优选对被支撑在支撑结构顶端的显示部分12进行改进,具体是将显示部分12原来的外壳材质替换为重量更小的铝合金或塑料,从而使得显示部分12的整体重量更小,以使用户在调整支撑角度时可以对支撑结构施加较小的力就能够达到目的,再通过采用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对重力进行平衡,就能够使得支撑结构具有接近于零重力手感的调节效果。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支撑结构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结构,包括:
底座;
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第二支撑臂,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并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能够设置被支撑物;
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上,并对所述第一支撑臂施加阻尼力;
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上,并对所述第二支撑臂施加阻尼力;
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的阻尼力,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实现对所述被支撑物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被支撑物的第三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转动连接的主支撑件;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轴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轴的径向凸出的凸出端;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凸出端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凸出端铰接的副支撑件,所述副支撑件通过随所述主支撑件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支撑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给所述第一转动件施加阻力,以用于克服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转动力,在所述转动力的大小和所述阻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撑臂能够停止绕所述第一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的第一连接件;
转动的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另一端偏心的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轴的轴线两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的轴线两侧,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够在所述副支撑件的带动下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施加弹力,以用于克服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反向运动的动力,在所述动力的大小和所述弹力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停止绕所述第二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另一者上设置有条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通过对位于其中的所述限位凸块进行阻挡,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过量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限位轴套,且所述限位轴套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主支撑件穿过所述条形孔,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所述条形孔的侧壁抵接,实现对所述主支撑件转动角度的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轴上套设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通过与所述阻尼件连接,对所述第一转动件施加阻尼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副支撑件通过所述凸出端的支撑,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壳体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主支撑件为平行设置的多个,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两端;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连接的端部均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三轴连接的端部均为多个。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分、主机部分和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
所述显示部分为所述被支撑物;
所述底座与所述主机部分连接。
CN201910924731.8A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Active CN110630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4731.8A CN11063086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4731.8A CN11063086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867A true CN110630867A (zh) 2019-12-31
CN110630867B CN110630867B (zh) 2021-05-18

Family

ID=68973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4731.8A Active CN110630867B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086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4162A (zh) * 2020-09-30 2021-0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支撑设备
CN112747218A (zh) * 2020-12-01 2021-05-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
CN113786248A (zh) * 2021-09-22 2021-12-14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一种裂隙灯辅助手臂托架
CN11432163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电子设备
CN117838323A (zh) * 2024-02-05 2024-04-09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臂、机械臂及手术机器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5253B1 (en) * 1986-07-28 1990-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ovable stand
CN101457864A (zh) * 2007-12-11 2009-06-17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1810965U (zh) * 2010-09-29 2011-04-27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于桌面且可拆分的电视机底座
CN201916663U (zh) * 2010-10-01 2011-08-03 艾德克私人有限公司 人机工程学的视频显示器安装装置
CN202647129U (zh) * 2012-06-13 2013-01-02 昆山呈杰电脑配件有限公司 采用气弹簧的显示器升降结构
US20150136926A1 (en) * 2013-11-19 2015-05-2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gical holder
WO2018072873A1 (de) * 2016-10-17 2018-04-26 Fiona Gabriella Saygivar Absturzsicherung für personen
US20180356031A1 (en) * 2017-06-09 2018-12-13 Teknion Limited Adjustable counterbalancing display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5253B1 (en) * 1986-07-28 1990-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ovable stand
CN101457864A (zh) * 2007-12-11 2009-06-17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连杆卡掣功能的支撑结构
CN201810965U (zh) * 2010-09-29 2011-04-27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于桌面且可拆分的电视机底座
CN201916663U (zh) * 2010-10-01 2011-08-03 艾德克私人有限公司 人机工程学的视频显示器安装装置
CN202647129U (zh) * 2012-06-13 2013-01-02 昆山呈杰电脑配件有限公司 采用气弹簧的显示器升降结构
US20150136926A1 (en) * 2013-11-19 2015-05-2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gical holder
WO2018072873A1 (de) * 2016-10-17 2018-04-26 Fiona Gabriella Saygivar Absturzsicherung für personen
US20180356031A1 (en) * 2017-06-09 2018-12-13 Teknion Limited Adjustable counterbalancing display support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4162A (zh) * 2020-09-30 2021-0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支撑设备
CN112344162B (zh) * 2020-09-30 2023-11-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支撑设备
CN112747218A (zh) * 2020-12-01 2021-05-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
CN113786248A (zh) * 2021-09-22 2021-12-14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一种裂隙灯辅助手臂托架
CN113786248B (zh) * 2021-09-22 2022-12-23 西安市第一医院 一种裂隙灯辅助手臂托架
CN114321635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装置、电子设备
CN117838323A (zh) * 2024-02-05 2024-04-09 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臂、机械臂及手术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867B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086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支撑结构
JP6962963B2 (ja) ディスプレイ支持装置
US4621782A (en)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pparatus
US7651058B2 (en) Stand assembly for monitor
KR102565552B1 (ko) 스탠드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640628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display monitor
CN204113881U (zh) 信息处理设备
JP6893688B2 (ja) 開閉体開閉装置並びにこの開閉体開閉装置を備えた各種被開閉体
US20070136994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lat display monitor
US20200292123A1 (en) Hinge
CN101858482A (zh) 支撑机构
CN212617250U (zh) 枢转座
KR200367492Y1 (ko) 힌지장치용 클립스프링의 구조
US20240117918A1 (en) Rotating shaf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91205B (zh) 一种显示器摇臂
CN219138745U (zh) 具有自闭功能的门合页
TWI333038B (en) Adjusting machanism of display devices
WO2002002988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untings for payloads
TWI751754B (zh) 轉軸結構
CN212691345U (zh) 电子设备支架以及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09386673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支架及小型制冷设备
KR101353482B1 (ko) 스탠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219346066U (zh) 一种转轴结构、支架及显示装置
JP2006295384A (ja) 携帯電話
TWI432024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