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0102A -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0102A
CN101450102A CNA2007101958268A CN200710195826A CN101450102A CN 101450102 A CN101450102 A CN 101450102A CN A2007101958268 A CNA2007101958268 A CN A2007101958268A CN 200710195826 A CN200710195826 A CN 200710195826A CN 101450102 A CN101450102 A CN 101450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ltrafiltration
radix glycyrrhizae
extracting method
water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58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雄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958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0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0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01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本发明在传统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指导下,运用了现代中药制剂工艺,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医药的经验积累,而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如散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等制剂形式。

Description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中草药的生产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传统中药往往被认为有效成分含量低、杂质多、质量不稳定,因此用药多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能与现代医学接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必须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中药的提取包括浸出、澄清、过滤和蒸发等许多的单元操作。
中药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中甘草是中药甘草的主要品种。甘草为重要的常用中药,素有“国老”之称,具止咳化痰、解毒清热及调和诸药等作用,俗称“十方九草”,在临床上有大量的应用。甘草主要含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据报道有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类等多种成分。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她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样的尊称。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又说:甘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七世纪甄权也说它“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然而,甘草决不只是担负调和诸药的重任,也不仅限于能解诸毒,它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名医别录》说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协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已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甘草有生用与炙用之别。中医临床上早已总结出,甘草生用则通,灸用则补的经验。因其性味甘平,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用治疮疡肿毒、湿疹、发热等须用生甘草。如经蜜炙后性味变为甘温,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有温中散寒,除邪热,补脾胃,润肺益气之功效。甘草的根和茎入药,其成分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甙元,还原糖,淀粉,胶质及矿物质等。甘草之所以有甜味,主要是甘草甜素所致。
甘草对胃酸过多的胃肠道溃疡病,能抑制其胃酸分泌,从而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甘草浸膏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起到镇咳作用。甘草的解毒功能,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素发生反应的结果。实验证明,甘草及各种制剂能消除或降低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的有效成甘草甜素。甘草经水解后可释出葡萄糖醛酸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解毒。此外,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其解毒作用与吸附率成正比关系。与药用炭一样,在胃内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而解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在试管内能增强小檗碱抑制金葡菌的作用。甘草制剂对多种皮肤炎症及皮肤过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疗效,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皮炎皮疹等。用于眼科治疗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亦取得较好疗效。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此外,甘草还具有降低高血压的胆固醇以及镇痛,解痉等功效。
近期报道,对甘草中的甘草甜素进行研究,其可以抑制爱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化,从而抑制爱滋病的繁殖,其抑制率达98%,原苏联土库曼尼亚爱滋病防治中心等单位,从甘草中分离并配制成有效抑制HIV繁衍的药物尼格利津,专家认为其结构与美国研制的叠氮脱氧胸苷相似,但它并无副作用,且临床证明是极有效的一种治疗爱滋病药物。连云港天晴制药厂生产的克艾可系中药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口服片剂,用于60例爱滋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改善症状,体症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该制剂的作用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较长时间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如能适当掌握用药剂量,上述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综上所述,甘草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古至今,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防治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运用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学科技术,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甘草的开发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甘草这一“国老”在传统药学宝库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作为甘草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甘草甜素具有解毒、抗龋齿、抗炎症等功能。甘草甜素无溶血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红细胞表面吸收溶血素从而阻止溶血素向红细胞靠近。甘草次酸则有溶血作用,同时也具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消化道溃疡等功能。除以上生理功能外,甘草甜素还具有较大的甜度,少量的干草甜与蔗糖共用可减少蔗糖的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甘草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甘草的提取方法为:将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水煎液,过滤后浓缩得流浸膏,加入辅料后用流化床制粒后,制备药物制剂。
上述流浸膏的比重为1.10-1.35,优选1.15-1.30。
上述水煎液可以先进行离心沉淀,得澄清的水煎液,离心的转速为1500-20000转/分钟,优选1500-10000转/分钟,更优选2000-8000转/分钟,最优选3000-5000转/分钟。
上述水煎液可以采用膜过滤的方法过滤。
上述膜过滤包括采用超滤和纳滤的过滤方法之一或将超滤和纳滤结合使用。
上述超滤膜选自二醋酸纤维素膜、三醋酸纤维素膜、氰乙基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磺化聚砜膜、聚醚砜膜、磺化聚醚砜膜、聚砜酰胺膜、酚酞侧基聚芳砜膜、聚偏氟乙烯膜、聚丙烯腈膜、聚酰亚胺膜、纤维素膜、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膜、聚丙烯腈-二醋酸纤维素共混膜,动态形成的超滤膜,以及上述膜的改性膜之一,其分子截留量为6000-10000以下。
上述超滤的滤膜孔径为:0.22-0.45微米。
上述超滤所采用的膜超滤器可以是商用的中空纤维或平板型超滤膜分离器。
上述纳滤膜分子截留量为500-2000,优选500-1000,更优选700-1000。
上述膜过滤的过程优选将水煎液先经过超滤,再进行纳滤。
上述辅料选自微晶纤维素、粉末状纤维素、甘露糖醇、淀粉、乳糖、明胶、甲基纤维素、糊精、预胶化淀粉、微粉硅胶、羟丙甲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木糖醇、乳糖醇、葡萄糖、甘氨酸、甘露醇、酒石酸,二氧化硅,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药物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散剂、滴丸剂。
目前所用的中药提取工艺多采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提取中药的复方,这样有利于回收溶剂和减少杂质,但是采用醇提的方法背离了中国传统医学3000年以来的治疗疾病的经验积累,在“中药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为了能够较为简单地到达“质量可控”的目的而忽略了“有效性”甚至“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提取分离工艺发展的滞后成为传统中医药发展和生存的瓶颈,必须对原有工艺进行优化、革新和强化。化工分离和传质的强化技术将为此提供有力的保证,实现中医药学科与化学工程的交叉,将有利于实现中药生产装备的现代化。将化学工程的概念、理论引人中药提取分离过程。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中药生产的具体情况,从基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人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条件作全面改造和细致摸索,给出了可行的方案。
为了回归传统医药治疗疾病的精髓,本发明提出了将中药制剂经典方按照“遵古”的指导思想,用水提取药物,结合现代的浓缩、制粒工艺,总结出了与中药制剂最为匹配的制剂工艺参数和适用辅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传统医药的经验积累,而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如片剂、胶囊、颗粒剂、散剂、滴丸剂等制剂形式。
本发明中确保了甘草甜素的含量稳定,为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发明的实现,可以在将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的前提下,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如鞣质、多酚、树脂、蛋白质、粘液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固体微粒有效去除,保留本发明中药制剂中的药效成分,为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所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甘草投料单位均为80克。
实施例1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2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3-1.18),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即得本发明的颗粒制剂。
实施例2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5-1.21),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装胶囊,即得到本发明的胶囊制剂。
实施例3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0-1.19),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辅料压片,即得到本发明的片剂。
实施例4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3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20-1.26),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植物油基质,制丸,即得到本发明的滴丸剂。
实施例5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9-1.25),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800克植物油,混合均匀,用胶体磨研磨后压制成软胶囊即得到本发明的软胶囊。
实施例6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20-1.24),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粉碎,即得到本发明的散剂。
实施例7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6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三醋酸纤维素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85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18-1.25),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即得本发明的颗粒制剂。
实施例8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氰乙基醋酸纤维素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8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25-1.34),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装胶囊,即得到本发明的胶囊制剂。
实施例9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6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0的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75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28-1.35),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辅料压片,即得到本发明的片剂。
实施例10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3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磺化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6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7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26-1.30),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植物油基质,制丸,即得到本发明的滴丸剂。
实施例11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聚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6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20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75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21-1.32),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200克植物油,混合均匀,用胶体磨研磨后压制成软胶囊即得到本发明的软胶囊。
实施例12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10倍,合并水提液,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磺化聚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经过系统选用截留分子量为500的卷式纳滤器中处理,其中纳滤加水量可控制在原超滤液的0.65倍左右,得流浸膏(比重为1.28-1.34),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粉碎,即得到本发明的散剂。
实施例13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2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离心(转速为2000转/分钟),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三醋酸纤维素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15-1.25),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即得本发明的颗粒制剂。
实施例14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2次,每次3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离心(转速为3000转/分钟),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磺化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24-1.29),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加入植物油基质,制丸,即得到本发明的滴丸剂。
实施例15
称取处方量的药材粉碎,用水提取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加水量为药材的8倍,合并水提液,离心(转速为10000转/分钟),滤过,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6000的磺化聚醚砜膜超滤,过滤方式采用错流过滤。超滤工艺的操作条件为:超滤的进液口压力为0.1兆帕,超滤的出液口压力比进液口压力低0.5千帕,超滤时逐步升压。在超滤过程中,采用周期性压力波动,压力波动差为0.1兆帕。超滤所得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流浸膏(比重为1.29-1.33),加入辅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制粒,粉碎,即得到本发明的散剂。
实验例1-本发明干浸膏的量的确定
将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15流浸膏,不加辅料,直接冷冻干燥得到干浸膏,数据如下表1:
表1 本发明干浸膏的量的数据
Figure A200710195826D00101
通过本发明的实现,可以在将本发明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的前提下,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如鞣质、多酚、树脂、蛋白质、粘液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固体微粒有效去除,保留药物的药效成分,为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实验例2-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中药制剂的液相分析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药品
本研究使用的标准品甘草甜素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二)、仪器设备及实验条件
1.仪器设备
液相泵:Applied Biosystems(ABI)400×2
进样阀:Rheodyne Type 7125(10μL loop)
流动相控制器:ABI自动梯度控制器
检测器:ABI 1000s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2.分析条件
预柱:μ-Bondapak TMC18(Millipore,Milford,MA,USA)
色谱柱:Cosmosil 5C18-MS,5μm,25cm×4.6mm(Nacalai Tesque,Kyoto,Japan)
流动相:(A)0-50毫摩尔/升KH2PO4,以5% H3PO4调整至pH2.5-6.5
(B)H2O/CH3CN:30/70-10/90(V/V)
流速:1.0毫升/分钟
检测波长:230nm
梯度洗脱程序:如表1
(三)、实验方法
1.不同盐类浓度的流动相的探讨
以最适当的色谱柱,在流动相(A)中,分别使用0、10、20、30、40及50毫摩尔/升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表1的梯度洗脱程序进行分析,各组重复二次注射。
表1 分析中药制剂的梯度洗脱程序
2.不同酸碱值的流动相的探讨
以最适化的磷酸二氢钾浓度,在流动相(A)中加入不同量5%的磷酸或氨水,配制不同酸碱度的缓冲溶液,pH值分别为2.5、3.5、4.5、5.5及6.5,各组重复操作两次。
3.不同乙腈比例的流动相的探讨
由于盐类的加入,流动相(B)必须含适量的水,以防止盐类析出,并获得较平整的基线,因此配制不同水/乙腈比例的流动相,分别为30/70、25/75、20/80、15/85及10/90。选择上述最适化的缓冲溶液条件进行分析,每组重复操作两次。
4.配制标准品溶液及制作标准曲线
(1)取10.0毫克的BPB(n-butyl p-hydroxy benzoate)溶于10毫升的70%甲醇水溶液,做为内标准品(IS)溶液。分别称取10.0毫克的甘草甜素,以70%甲醇水溶液配成20毫升标准品母液。然后每种标准品母液再各取5、2、1、0.5、0.1及0.05毫升置于量瓶中,各自加入1毫升内标准品溶液,最后以70%甲醇水溶液配成10毫升标准品溶液。以上述的最适化条件,各浓度重复两次注射,每次注入10微升,取其平均值制作标准曲线。
(2)精密称取1.0克的中药制剂粉末,以70%甲醇水溶液20毫升作为萃取溶剂,超音波震荡30分钟,离心过滤,重复三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至10毫升。取5毫升浓缩液至10毫升量瓶中,加入1毫升内标准品溶液,以70%甲醇水溶液稀释至10毫升。使用0.45μm过滤器过滤,作为定量的检液,重复两次注射,每次注入10微升,取平均值做为分析结果。
(四)、分析条件的适宜性评估
1.重现性
取2.0毫升标准品母液至量瓶中,加入1.0毫升内标准品溶液,以70%甲醇水溶液稀释至10.0毫升,作为检液。同一天内重复六次注射,不同天总计重复六次注射,每次注入10微升。
2.回收率
精密称取1.0克中药制剂粉末,以70%甲醇水溶液20毫升,作为萃取溶剂,超音波震荡30分钟,离心过滤,重复三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至10毫升。取5.0毫升浓缩液至10毫升量瓶,加入1.0毫升标准品母液,再加入1.0毫升内标准品溶液,以70%甲醇水溶液稀释至10.0毫升,经0.45μm过滤器过滤后作为定量的检液。重复两次注射,每次注入10微升,取两次注射的平均结果。
3.检测限
逐步稀释标准品溶液,注入色谱柱中检测,直到S/N比(信噪比)小于3,计算注入量及其浓度。
4.制剂成分的定量分析
精密称取1.0克中药制剂颗粒剂(实施例13),以70%甲醇水溶液20毫升作为萃取溶剂,超音波震荡30分钟,离心过滤,重复三次,合并萃取液,浓缩至10毫升。取5毫升浓缩液至10毫升量瓶中,加入1毫升内标准品溶液,以70%甲醇水溶液稀释至10毫升,经0.45μm过滤器过滤,作为定量的检液。重复两次注射,每次注入10微升,取其平均值。
实验例3-本发明制剂指标物质含量测定
将实施例1-15流浸膏,不加辅料,直接冷冻干燥得到干浸膏按照以上测试条件检测含量,所得甘草甜素含量如下:
表1 样品中有效成分甘草甜素考察
Figure A200710195826D00131
结论:本发明中确保了甘草甜素的含量稳定,为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通过本发明的实现,可以在将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提取的前提下,降低提取物中杂质如鞣质、多酚、树脂、蛋白质、粘液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固体微粒有效去除,保留本发明中药制剂中的药效成分,为口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便利。

Claims (7)

1.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甘草加水煎煮2-4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水煎液,过滤后浓缩得流浸膏,加入辅料后用流化床制粒后,制备药物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浸膏的比重为1.10-1.35。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浸膏的比重为1.15-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煎液可以先进行离心沉淀,得澄清的水煎液,离心的转速为1500-20000转/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煎液可以采用膜过滤的方法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5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包括超滤和纳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的过程为将水煎液先经过超滤,再进行纳滤。
CNA2007101958268A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Pending CN101450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58268A CN10145010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58268A CN10145010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0102A true CN101450102A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58268A Pending CN101450102A (zh) 2007-11-30 2007-11-30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01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3622A (zh) * 2019-07-26 2019-10-18 兰州理工大学 产纤维素酶的甘草内生菌及其所产酶在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3622A (zh) * 2019-07-26 2019-10-18 兰州理工大学 产纤维素酶的甘草内生菌及其所产酶在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应用
CN110343622B (zh) * 2019-07-26 2021-01-01 兰州理工大学 产纤维素酶的甘草内生菌及其所产酶在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0437B (zh) 一种麻杏石甘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899535A (zh) 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947757B (zh) 地黄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用该提取物制备的药物
CN101480484B (zh) 一种防风通圣散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4491052B (zh) 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1812A (zh) 一种大黄甘草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61928B (zh) 一种半夏厚朴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371882A (zh) 一种茵陈蒿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22529B (zh) 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55825B (zh) 一种二陈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26517B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热毒清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2522B (zh) 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50169A (zh) 一种酸枣仁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396547A (zh) 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0509009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45809A (zh) 六味地黄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5846A (zh) 一种加味逍遥散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33706A (zh) 一种归脾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450102A (zh) 一种甘草的提取方法
CN107802678A (zh) 一种喉康散的制备方法
CN1579485B (zh) 治疗肠功能紊乱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9123A (zh) 一种四物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28001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96425A (zh) 一种桔梗汤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541692A (zh) 一种能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Cheng Yubi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