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7922B -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7922B
CN101447922B CN2008101794224A CN200810179422A CN101447922B CN 101447922 B CN101447922 B CN 101447922B CN 2008101794224 A CN2008101794224 A CN 2008101794224A CN 200810179422 A CN200810179422 A CN 200810179422A CN 101447922 B CN101447922 B CN 1014479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information
data
test
transmission data
check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94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7922A (zh
Inventor
关浩守
金田裕之
菅野正行
中水明
上野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7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7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7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79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5Erro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09Header conversion, routing tables or routing ta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7Error correction, e.g. fault recovery or fault tole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存储测试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对在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具有多个测试部。每一个测试部确定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并且丢弃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中继装置还具有:计数器,该计数器分别对每一个测试部丢弃的传输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和确定部,该确定部基于计数器所计数的丢弃传输数据的数量来确定每一个测试部的操作是否正常。

Description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中继装置,该中继装置对在多个互相连接的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比如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具有多个端口,网络设备通过这些端口而连接到其它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将通过每个端口接收的数据传输给与接收数据的端口不相同的合适端口。网络设备根据控制信息比如包含在相关数据中的报头来传输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将数据从具有相关数据的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此后将控制信息简称为“报头”。
网络设备对数据中的报头进行重建,并且基于路由表检索结果而传输数据。以下将参考图18描述报头重建的一个示例。图18所示的网络设备100具有四个端口101-104。在网络设备100中,将通过端口101输入的包含报头a的传输数据105转换为传输数据106,在传输数据106中,基于第一路由表(未示出)将报头a改变为报头b。
如图19A所示,比如,报头a包含“层-2传送源网络地址(AAAAAAAA)”、“层-2目的地网络地址(BBBBBBBB)”、“层-3传送源网络地址(CCCCCCCC)”以及“层-3目的地网络地址(DDDDDDDD)”。也就是说,报头a是由作为数据链路层的层2的地址和作为网络层的层3的地址构成的。
然后,如图19B所示,网络设备100通过将包含在报头a中的“层-2传送源网络地址(AAAAAAAA)”转换为指示了网络设备100中的输入端口101的端口号(#1)的信息,并且将包含在报头a中的“层-2目的地网络地址(BBBBBBBB)”转换为指示了网络设备100中的输出端口103的端口号(#3)的信息,来将报头a转换为报头b。也就是说,为了在网络设备100中传输数据,将层2的内容清除掉,然后提供网络设备100所特有的信息,比如归因于网络设备100的结构的端口号。
因此,将报头a转换为报头b,以便在网络设备100中将数据从端口101传输到端口103。通过将网络中的典型报头格式转换为网络设备100特有的格式而将报头a转换为报头b。
然后,在通过网络设备100对传输数据106进行传输之后,将传输数据106转换为传输数据107,在传输数据107中,基于网络设备100中的第二路由表将报头b改变为报头c。
如图19B和19C所示,网络设备100将报头b转换为报头c。网络设备100将“设备内的输入端口号(#1)”(即,指示了输入端口101的信息)转换为包含在报头b中的“层-2传送源网络地址(XXXXXXXX)”。网络设备100将“设备内的目的地端口号(#3)”(即,指示了输出端口103的信息)转换为包含在报头b中的“层-2目的地网络地址(YYYYYYYY)”。
网络设备100通过这种方式清除掉网络设备100特有的内容中的报头b,即传送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端口号,并且取而代之添加层2的内容,即传送源地址和目的地地址,以便以典型规定的格式从端口103传送传输数据107。
将报头b转换为报头c,以便将设备特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典型规定的报头格式,从而可以通过端口103将传输数据传送到网络。
图20示出了待测试的网络设备100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网络设备100包括第一转换部110、第一检查电路111、第二转换部120以及第二检查电路121。在图20中,没有示出端口101到104。此外,对第一检查电路111和第二检查电路121进行测试的测试部130连接到图20所示的网络设备100。
第一转换部110内具有第一路由表112,并且如以上参考图18和图19描述的那样,第一转换部10基于第一路由表112将传输数据105中的报头a转换为报头b。
第一路由表112按使报头内容互相关联的状态保持报头a和报头b。 第一路由表112被配置成使得可以通过使用报头a的内容作为检索关键字而检索报头b的内容。代替将报头a和b的所有内容保持成报头a的内容,第一路由表112可以将“层-2传送源网络地址(AAAAAAAA)”和“层-2目的地网络地址(BBBBBBBB)”保持为报头a的内容。第一路由表112也可以按分别相互关联的状态保持“设备内的输入端口号(#1)”和“设备内的目的地端口号(#3)”。
第一转换部110通过使用报头a作为关键字而检索第一路由表112,且基于作为检索结果而获得的报头b的内容将报头a重建为报头b。
第一检查电路111用于检查检索处理,换句话说,检查由第一转换部110所进行的转换处理和报头b的内容的有效性。
第一检查电路111基于检索结果来检查第一转换部110的检索处理是否正常执行,并检查检索结果是否正常。
如果作为检查结果而确定第一转换部110的检索处理没有正常执行的话,则第一检查电路111丢弃相关传输数据,换句话说丢弃异常数据。如图21A和21B所示,如果确定检索结果异常,则第一检查电路111还丢弃相关传输数据。另一方面,第一检查电路111通常将已经确定检索结果正常的传输数据,即正常数据,传送到后续阶段。
图21A所示的示例指示了异常数据项p和正常数据项q、r和s依次通过第一检查电路11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中,第一检查电路仅将位于头部的异常数据p丢弃,并且如图21B所示,传输剩余的正常数据项q、r和s。
异常数据指的是因为其报头内容不合适而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11或第二检查电路121丢弃的数据。
另一方面,正常数据指的是因为其报头内容合适而不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11或第二检查电路121丢弃的数据。
第二转换部120具有第二路由表122。如以上参考图18和图19描述的那样,第二转换部120基于该第二路由表122将传输数据106中的报头b转换为报头c。
第二路由表122以使内容互相关联的状态保持报头b和报头c。第二 路由表122被配置成使得可以通过使用报头b的内容作为检索关键字而检索到报头c的内容。代替保持报头b和c的所有内容,第二路由表122可以按分别相互关联的状态,保持“设备内的输入端口号(#1)”和“设备内的目的地端口号(#3)”作为报头b的内容,并且保持“层-2传送源网络地址(XXXXXXXX)”和“层-2目的地网络地址(YYYYYYYY)”作为报头c的内容。
第二转换部120通过使用报头b作为关键字而检索第二路由表122。第二转换部120基于作为检索结果获得的报头c的内容将报头b重建为报头c。
第二检查电路121用于检查第二转换部120进行的检索处理和报头c的内容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第二检查电路121基于检索结果来检查第二转换部120的检索处理是否正常执行,并且检查检索结果是否正常。
类似于第一检查电路111,如果作为检查结果而确定第二转换部120的检索处理执行异常,则第二检查电路121丢弃相关传输数据。如图21A和21B所示,如果确定检索结果异常,则第二检查电路121也丢弃相关传输数据。另一方面,第二检查电路121将被正常执行了第二转换部120的检索处理的传输数据传输到后续阶段。
如果作为检查结果,第一检查电路111或者第二检查电路121中的任何一个确定检索处理或者传输数据是异常的,则网络设备100丢弃相关传输数据,由此防止将不正确数据传播到与网络设备100连接的相邻设备。
比如,如果因为网络设备100处的故障而导致第一转换部110或者第二转换部120所进行的路由表检索失败,则第一检查电路111和第二检查电路121使用其检查功能,由此来确定所涉及的数据异常,并且丢弃该异常数据。
因此,为了实现网络的稳定操作,传统上配备测试部130,以便测试第一检查电路111和第二检查电路121是否正常。
如图20所示,比如,测试部130将包含报头a的传输数据105作为 测试数据输入到网络设备100中。测试部130基于通过在该网络设备100中的转换而获得的输出传输数据107检查第一检查电路111和第二检查电路121。
日本特开平第07-95236号公开了将分组交换测试设备连接到待测试装置的技术。分组交换测试设备交换分组,并且对基于待测试装置处的报头建立规则实现将不正确数据丢弃的功能的电路进行穷尽性验证。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检查电路111或者检查电路121异常,则网络设备100中的检查电路测试部130无法知道是检查电路111还是检查电路121异常,也就是说,网络设备100无法定位故障点。
网络设备100的内部从外部测试部130观察时为黑箱。因此,如果作为对输入的测试数据和相关测试数据被丢弃的响应,网络设备没有输出的话,则测试部130无法识别已经丢弃测试数据的检查电路。
如果将第一转换部110无法基于第一路由表112转换的不正确测试数据从测试部130输入到网络设备100中,并且如果作为对测试数据的响应没有从网络设备100中输出传输数据,则测试部130无法识别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也就是说,测试部130无法识别测试数据是由第一检查电路111丢弃的,还是因为第一检查电路111出现故障而由第二检查电路121丢弃的。
此外,在第一检查电路111正常时,并且如果测试数据是由第一检查电路111丢弃,则测试部130无法仅仅通过将不正确数据输入到网络设备100中而测试第二检查电路121。
此外,网络设备100的数据传输性能近来的改进已经带来与传输数据有关的流量突发性,因此导致传输数据之间的间隙减小。因此,检查电路也需要减少每项传输数据所需要的处理时间且需要减小定时间隔(timing margin)。
然而,如图22A和22B所示,定时间隔的减小将导致在检查电路111或121中将正常操作与异常操作互相区分开所需要的定时间隔的不足, 也就是说,在对传输数据进行传送的处理与对传输数据进行丢弃的处理之间切换所需要的定时间隔不足。因此,在丢弃不正确数据项p的处理完成之前,开始后续正常数据项q的处理,从而可能导致由于区分时的错误而错误地丢弃正常数据项q。
如图22A所示,如果依次传输不正确的数据项p和正常数据项q和r,并且如图22B所示,如果在检查电路111或者121中将正常操作与异常操作互相区分开所需要的定时间隔不足,则在完全丢弃不正确数据项p之前,开始处理紧随不正确数据项p的正常数据项q。因此,将不会正确区分正常数据项q,并且可能无意地丢弃正常数据项q。
因此,为了确定定时间隔对于网络设备100中的检查电路111和121中的每一个是否合适,有必要确认检查电路111和121将正常地处理突发流量。然而,传统的测试部130不能执行这种确认测试。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是使得能够识别网络设备中的异常检查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目的是使得能够对检查电路执行突发流量确认处理。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到多个装置的中继装置,其用于对要在所述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多个测试部,每个所述测试部确定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并且丢弃被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计数器,其对分别被每个所述测试部丢弃的传输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及确定部,其基于所述计数器所计数的丢弃传输数据的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测试部的操作是否正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到多个装置的中继装置,该中继装置用于对在所述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该中继装置包括:第一表,其包含传输数据的第一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第一报头信息的中继报头信息;第一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一表中的信息将输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传输数据的所述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第一测试部,其确定报头信息已被所述第一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第二表,其包含中继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中继报头信息 的第二报头信息;第二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二表中的信息将所述传输数据的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第二测试部,其确定报头信息已被所述第二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设定部,其将成对的其中转换后的报头信息应被确定为异常的报头信息设定在所述第一表或所述第二表中;以及确定部,其基于第一测试部和第二测试部的确定结果而确定第一测试部和第二测试部的操作是否正常。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为举例,并且本发明的所有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包括上述特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测试方法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内的数据确定部的数据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5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6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不同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7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二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8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二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9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突发量操作确认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11A和11B为在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进行突发流 量操作确认测试时第一检查电路的操作的示例性图;
图12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二检查电路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二检查电路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14为中继装置和测试设备的一个变型例的构成框图;
图15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6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二检查电路的测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7为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对第一检查电路和第二检查电路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的内容的示例性图;
图18为在传统网络设备中重建报头的示例的示例性图;
图19示出了在传统网络设备中重建的报头的内容的一个示例;
图20为传统网络设备的构成的框图;
图21为传统网络设备中的检查电路的操作的示例性图;以及
图22为传统网络设备中的检查电路的不同操作的示例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可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它们的示例示于附图中,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类似标号指的是类似要素。
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以下将参考图1所示的框图描述中继装置1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图1中,实线箭头指示了数据流,而虚线箭头指示了硬件访问。图1所示的中继装置1具有多个端口(未示出),多个设备分别连接到所述多个端口。中继装置1对在所述多个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此外,中继装置1配备有第一路由表10、第一转换部11、第一检查电路12、第二路由表20、第二转换部21、第二检查电路22、外部连接器30以及测试部40。测试部40用作测试设备。
第一路由表10保持报头信息。该报头信息以该报头信息与中继报头信息相关联的状态而包含在要从所述多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传输数据内。中继报头信息是中继装置1所特有的信息。需要中继报头信息,以在中继装置1内将传输数据从与传送源设备连接的端口传输到与传输目的地设备连接的端口。此后将包含在传输数据内的报头信息称为“第一报头信息”。
为了在中继装置1内传输数据,第一转换部11基于第一路由表10将包含在传输数据中的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中继报头信息。
第一转换部11通过使用在输入的传输数据中的第一报头信息的内容作为检索关键字而检索第一路由表10。第一转换部11将对应于从第一路由表10中检索出的第一报头信息的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相关传输数据的报头信息。
第一检查电路12检查第一转换部11的转换结果是否正常。第一检查电路12将与被确定为异常的转换结果有关的传输数据丢弃。如果已经确定转换结果为正常,则第一检查电路12将相关传输数据传送到后续阶段组件。
第一检查电路12基于传输数据中的报头信息是否落入预定数据范围内而确定第一转换部11是否正常执行了转换处理,以及转换结果是否正常。
如果作为转换结果而获得的中继报头信息落入预设的规定范围内,则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第一转换部11的转换结果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如果中继报头信息落在预设的规定范围之外,则第一检查电路12将第一转换部11的转换结果确定为异常。
此外,第一检查电路12配备有第一计数器13。第一计数器13对第一检查电路12丢弃的传输数据项进行计数。因此,第一计数器13用作丢弃计数器。
第二路由表20将中继报头信息和将传输数据传输到任何其它目的地设备所需的报头信息保持为使这些报头信息彼此关联的状态。此后将保持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报头信息称为“第二报头信息”。
为了将数据传送到网络,第二转换部21基于第二路由表20将包含在传输数据中的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第二报头信息。
第二转换部21通过使用中继报头信息的内容作为检索关键字而检索第二路由表20。第二转换部21将对应于从第二路由表20中检索出的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二报头信息转换为相关传输数据的报头信息。
第二检查电路22检查第二转换部21的转换结果是否正常。第二检查电路22将与确定为异常的转换结果有关的传输数据丢弃。如果已经确定转换结果为正常,则第二检查电路22传输相关传输数据。
第二检查电路22基于传输数据中的第二报头信息是否落入预定的数据范围内而确定第二转换部21是否正常执行转换处理,以及转换结果是否正常。
如果作为转换结果而获得的第二报头信息落入预设的规定范围内,则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第二转换部21的转换结果为正常。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报头信息落在预设的规定范围之外,则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第二转换部21的转换结果为异常。
第二检查电路22配备有第二计数器23。第二计数器23对第二检查电路22丢弃的传输数据项进行计数。因此,类似于第一计数器13,第二计数器23用作丢弃计数器。
外部连接器30用于将传输数据输出到中继装置1的外部。外部连接器30具有回送功能,其中,在测试部40内的路由器控制部43的控制下,外部连接器30将已经通过第二检查电路22的传输数据回送到测试部40。
测试部40对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测试。此后,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可以统称为“检查电路”。测试部40包括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数据发送/接收部44以及判决部45。
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分别用作第一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第二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第三测试传输数据部以及第四测试传输数据部。
此外,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和数据路由器控制部43分别用 作第一转换表设定部和第二转换表设定部。
此外,测试部40的功能,也就是说,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数据发送/接收部44以及判决部45的功能,是由中继装置1的计算单元比如CPU(未示出)在执行预定应用程序比如测试程序时实现的,这将在稍后描述。
测试调度部41对测试进行调度,以便控制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从而可以对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测试。
测试调度部41对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和数据发送/接收部44进行控制,以便实现分别在稍后描述的图2、3、7、9以及图12中所示的测试过程。
数据确定部42确定要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和第二路由表20中的列表数据,并且确定要输入到中继装置1中的测试数据。
比如,对中继装置1进行测试的操作员预先提供要传送的测试数据和对应的列表数据。数据确定部42根据所提供的这些数据项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数据。将成对的第一报头信息和中继报头信息作为列表数据提供给第一路由表10,而将成对的中继报头信息和第二报头信息提供给第二路由表20。
数据确定部42将根据要测试的检查电路12和22以及下面参考稍后描述的图5、8、10以及13详细描述的测试目的来确定测试数据和列表数据的内容。
路由器控制部43控制第一路由表10、第一计数器13、第二路由表20、第二计数器23以及外部连接器30。
路由器控制部43对第一路由表10和第二路由表20中的每一个进行列表数据的登记或者删除。
而且,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或者清除(重设)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中的每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器值。
此外,路由器控制部43设定或者取消外部连接器30的回送功能。
数据发送/接收部44向/从中继装置1的主信号路径(未示出)发送/ 接收数据。将测试数据从与端口连接的输入路径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中,从而可以将第一到第四测试传输数据项处理为已经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口输入到中继装置1内。
此外,数据发送/接收部44接收要从外部连接器30输出的传输数据。这可以在已由路由器控制部43将外部连接器30设置成回送的条件下实现。
判决部45基于测试调度部41所设定的测试调度、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的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的值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经由外部连接器30接收到的数据确定检查电路12和22中的每一个操作是否正常。测试调度包含由数据确定部42确定且由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发送的测试数据以及由路由器控制部43设定的列表数据。
以下将参考稍后描述的图3、7、9以及12详细描述判决部45的特定处理的内容。
然后,将测试部40的测试结果和判决部45的判决结果从中继装置1的输出端子(未示出)输出到外部。
以下将参考图2所示的流程图概述中继装置内的测试部40所进行的测试的过程。
首先,测试部40测试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操作正常(S10)。
如果发现第一检查电路12操作异常(S10:否),则比如操作员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修复或更换(S10′),接着测试部40再次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测试(S10)。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第一检查电路12操作正常(S10:是),则测试部40测试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S20)。
如果发现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S20:否),则操作员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修复或更换(S20′),然后测试部40再次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测试(S20)。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S20:是),则测试部40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S30)。
如果发现针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的传输数据丢弃处理异常 (S30:否),则操作员调节第一检查电路12的定时间隔(S30′),然后再次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S30)。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针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的传输数据丢弃处理正常(S30:是),则测试部40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S40)。
如果发现针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突发流量的传输数据丢弃处理异常(S40:否),则比如操作员调节第二检查电路22的定时间隔(S40′)。然后,再次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S40)。
另一方面,如果发现针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突发流量的传输数据丢弃处理正常(S40:是),则测试部40结束其处理。
接下来,下面参考图3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测试部40的组件41-45中的每一个组件的详细功能和测试部40对第一检查电路12执行测试的过程,即,图2中的S10中的处理内容。
首先,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第一报头信息与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中的列表数据。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已确定了对应关系的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11)。
以下将参考图4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所进行的处理过程。数据确定部42确定测试调度部41所指定的构建数据类型(S11a)。如果所指定的构建数据类型为正常数据(S11a:“正常数据”),则数据确定部42将作为检索关键字的报头(a)创建为第一报头信息(S11b)。此外,数据确定部42将在重建报头(a)之后获得的报头(b)创建为中继报头信息(S11c)。
然后,路由器控制部43将成对的报头(a)和报头(b)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11d),然后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测试调度部41所指定的构建数据类型为不正确数据(S11a:“不正确数据”),则将作为针对不正确数据的检索关键字的报头(d)创建为第一报头信息(S11e)。此外,数据确定部42将在重 建报头(d)之后获得的报头(e)重建为中继报头信息(S11f)。
随后,路由器控制部43将成对的报头(d)和报头(e)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11d),并且结束处理。
然后,在图3的S11处,如图5所示,比如,分别将报头(d)和报头(e)作为第一报头信息和中继报头信息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
通过这种方式,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用作第一转换表设定部,该第一转换表设定部将不正确的中继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内。
随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比如包含对应于在第一路由表10中设定且登记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一报头信息的数据确定为测试数据,并且允许数据发送/接收部44将该确定的测试数据发送到第一转换部11(S12)。在这种情况中,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受到测试调度部41的控制,以仅将一项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在图5的示例中,数据确定部42将包含报头(d)且在第一路由表10中登记的数据确定为测试数据。
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数据发送/接收部44用作第一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该第一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将包含对应于不正确的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一报头信息的传输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而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
然后,在从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测试数据开始过去预定时间之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第一检查电路12内的第一计数器13的值(S13)。在开始当前测试之后,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将第一计数器13重设为0。
接下来,判决部45确定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的第一计数器13的值是否至少为1,也就是说,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丢弃了数据,并且基于该确定结果而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S14)。
判决部45基于第一计数器13的值和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而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
在这种情况中,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为1,从而判决部45仅确定第一计数器的值是否至少为1。
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至少为1,也就是说,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一致(S14:是),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S15)。如果第一检查电路12操作正常,则第一检查电路12丢弃不正确的测试数据,从而使第一计数器13的值将至少为1。在图5和图6中,双点划线围成的表2指示了相应的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在测试过程中的值。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为0,也就是说,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不一致(S14:否),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不正常。如果尽管传送了不正确的测试数据第一计数器13的值仍然保持为0,则意味着第一检查电路12没有丢弃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在这种情况中,在中继装置1的外部显示屏幕(未示出)上或者在中继装置1的显示屏幕(未示出)上指示第一检查电路12的异常(S16),并且结束处理。
这样,根据测试部40,基于第一计数器13在此时刻的值输入应被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测试数据,并且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因此,能够有把握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
随后,以下将参考图7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测试部40的每个组件40-45的详细功能和测试部40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测试过程,即,图2中的S20的处理内容。
首先,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第一报头信息与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中继报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中的列表数据。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已确定对应关系的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2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也以和在以上图4中描述的方法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方式,执行S21中的处理和稍后描述的S21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数据确定部42确定成对的作为第一报头信息的报头(a)和作为正常中继报头信息的报头(b)。路由器控制 部将数据确定部42确定的该成对的报头作为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
此外,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确定应在第二检查电路22中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与在S21的操作中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中的中继报头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要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列表数据。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已确定了对应关系的不正确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S22)。
如图8所示,数据确定部42确定成对的作为第二报头信息的报头(f)(其是不正确数据)和作为中继报头信息的报头(b)。然后,路由器控制部43将数据确定部42所确定的成对的报头作为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
通过这种方式,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用作第二转换表设定部,该第二转换表设定部将包含应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信息的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二路由表20中。
接下来,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包含要由第二转换部21转换为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报头(f))的第一报头信息((a))的数据确定为测试数据。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发送/接收部44将数据确定部42所确定的测试数据发送到第一转换部11(S23)。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受测试调度部41的控制,以仅将一项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
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用作第二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该第二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将包含要由第二转换部21转换为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的第一报头信息的传输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而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
因此,如图8所示,在中继装置1内,第一转换部11基于第一路由表10而将报头(a)转换为报头(b),并且将其输入到第一检查电路12内。在这种情况中,报头(b)是正常报头信息,从而第一检查电路12将第一转换部11的转换结果确定为正常,并且将该转换结果输入到后续阶段的第二转换部21中。然后,第二转换部21基于第二路由表20将报 头(b)转换为不正确报头(f),并且在第二检查电路22中对其进行检查。
因为在图2的S10中已经将第一检查电路12检查为正常,因此为确保起见将把报头(b)输入到第二转换部21内。
然后,在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测试数据后过去预定时间之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第二检查电路22中的第二计数器23的值(S24)。在开始当前测试时,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将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重设为0。
随后,判决部45确定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的第二计数器23的值是否至少为1,即,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丢弃了数据,并且基于该确定结果而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S25)。
判决部45基于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丢弃了与相关测试数据有关的转换结果而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
在这种情况中,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为1,从而判决部45仅确定第二计数器23的值是否至少为1。
如果第二检查电路22将包含不正确报头(f)的传输数据丢弃,则第二计数器23的计数值至少为1。因此,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至少为1,也就是说,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一致(S25:是),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S26)。
另一方面,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为0,也就是说,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不一致(S25:否),则意味着第二检查电路22没有丢弃报头(f)的传输数据,从而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在这种情况中,判决部45将第二检查电路22的异常指示在中继装置1的外部显示屏幕上或者中继装置1的显示屏幕上(S27),并且结束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测试部40,在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之后输入应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测试数据,并且基于第二计数器23的值,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因此,能够有把握地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
接下来,以下将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的流程图详细描述测试部40的各组件41~45的详细功能和测试部40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测试过程,即,图2中的S30的处理内容。
首先,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成对的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中继报头信息(报头(b))和第一报头信息(报头(a))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中的测试数据。此外,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确定成对的第一报头信息(报头(d))和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报头信息(e))。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4将这些列表数据项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3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也以与在以上图4中描述的方法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方式,执行S31中的处理和稍后描述的S32的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用作第一转换表设定部,该第一转换表设定部将应由第二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内。
随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成对的与在S31的操作中登记的正常列表数据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报头(b))和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第二报头信息(报头(c))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列表数据。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数据确定部42所确定的列表数据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内(S32)。
接下来,测试调度部41选择对应于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一报头信息,从而可以将它确定为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在图11的示例中,报头(e)对应于第一报头信息。此外,测试调度部41选择对应于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正常的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一报头信息,从而可以将它确定为正常测试数据。在图11的示例中,报头(b)对应于第一报头信息。
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发送/接收部44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将包括不正确测试数据和正常测试数据的多个测试数据项发送到第一转换部11。也就是说,数据发送/接收部44连续地将多个测试数据项作为突 发流量而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S33)。
具体地说,数据发送/接收部44跟着不正确测试数据项连续地发送至少一个(在此情况中为两个)正常测试数据项。从而确保紧跟图11A所示的异常数据向第一检查电路12输入正常数据。由于这种方案,在第一检查电路12因第一检查电路12的定时间隔的错误设定等而丢弃异常数据的情况中,可以有把握地检查是否应当和该异常数据一起丢弃跟着的正常数据。
此外,数据发送/接收部44优选地应当发送包括多个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多个测试数据项,从而能够更有把握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对突发流量的操作。
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用作第三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该第三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连续地将包括不正确测试数据的多项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该不正确测试数据包含与不正确的中继报头信息对应的第一报头信息。
在数据发送/接收部44完全传送了所有测试数据之前(S34:否),都持续发送测试数据(S33)。如果数据发送/接收部44完全传送了所有测试数据(S34:是),则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在从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所有测试数据后过去了预定时间之后读取第一检查电路12中的第一计数器13的值(S35)。
在开始当前测试之后,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将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重设为0。
接下来,判决部45确定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的第一计数器13的值是否与包括在由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的所有测试数据内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S36)。
判决部45基于第一计数器13的值和包含在多个测试数据项中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判决部45从测试调度部41或者数据发送/接收部44获得从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发送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
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包括在所有测试数据项中的不正确测试数 据项的数量一致(S36:是),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仅丢弃了如图11B所示的异常数据,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定时间隔的设定正确(537)。在图2的S10中,已经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丢弃了异常数据,且通过了正常数据。因此,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判决部45可以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的定时间隔设定正确。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S36:否),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异常,并且将第一检查电路12的异常指示在中继装置1的外部显示屏幕上或者中继装置1的显示屏幕上(S38),并且结束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的S10的操作中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之后,测试部40输入包括因被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而应被丢弃的不正确测试数据的多个测试数据项,作为突发流量。因此,根据第一计数器13的值和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判决部45可以有把握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也就是说,是否将跟着被丢弃的异常数据的正常数据连同该异常数据而错误地丢弃了,因此有把握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的定时间隔是否设定合适。
接下来,以下将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详细地描述测试部40的各组件41~45的详细功能和测试部40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测试过程,即,图2中的S40的处理内容。
首先,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成对的第一报头信息(报头(a))和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中继报头信息(报头(b))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中的列表数据。此外,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确定成对的第一报头信息(报头(g))和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中继报头信息(报头(h))。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所确定的这些列表数据项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S4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也以与在图4中描述的方法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方式执行S41处的处理,和稍后描述的S42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中,报头(h)为中继报头信息,该中继报头信息对应于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且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第二报头信息(报头(i))。
随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将成对的在S41的操作中登记的中继报头信息(报头(b))和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正常的正常第二报头信息(报头(c))确定为要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列表数据。此外,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确定部42确定成对的在S41中登记的中继报头信息(报头(h))和应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第二报头信息(报头(i))。然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将这些确定的列表数据项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内(S42)。
也就是说,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用作第二转换表设定部,该第二转换表设定部将与应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第二报头信息相对应的列表数据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和第二路由表20内。
接下来,测试调度部41选择与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第二报头信息对应的第一报头信息,从而可以将其确定为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在图13的示例中,第二检查电路22将报头(i)确定为异常,从而对应于报头(i)的第一报头信息为报头(g)。此外,测试调度部41选择与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正常的第二报头信息对应的第一报头信息,从而可以将其确定为正常测试数据。在图13的示例中,第二检查电路22将报头(c)确定为正常,从而对应于报头(c)的第一报头信息为报头(a)。
稍后,测试调度部41允许数据发送/接收部44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将包括不正确测试数据和正常测试数据的多个测试数据项发送到第一转换部11。也就是说,测试调度部41连续地将多个测试数据项作为突发流量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S43)。
具体地说,数据发送/接收部44连续发送跟着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至少一个正常测试数据项,从而可以有把握地紧随异常数据而将正常数据发送到第二检查电路22。由于这种方案,在第二检查电路22因该第二检 查电路22的定时间隔的错误设定等而丢弃异常数据的情况中,可以有把握地检查是否应将接下来的正常数据连同该异常数据一起丢弃。
此外,数据发送/接收部44优选地应当发送包括多个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多个测试数据项,使得能够更有把握地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对突发流量的操作。
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数据发送/接收部44用作第四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该第四测试传输数据部连续地将包括不正确测试数据的多项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该不正确测试数据包含第一报头信息(报头(g)),该第一报头信息(报头(g))应由第二转换部21转换为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
持续发送测试数据(S43),直到数据发送/接收部44完全发送了所有测试数据为止(S44:否)。如果数据发送/接收部44完全发送了所有测试数据(S44:是),则测试调度部41允许路由器控制部43在从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所有测试数据时开始过去了预定时间之后读取第二检查电路22中的第二计数器23的值(S45)。
在开始当前测试之后,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将第一计数器13和第二计数器23重设为0。
接下来,判决部45确定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的第二计数器23的值是否与包含在由数据发送/接收部44输入的所有测试数据内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即报头(g)中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S46)。
判决部45基于第二计数器23的值和包括在多个测试数据项中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判决部45获得从测试调度部41或者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发送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
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包含在所有测试数据项中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S46:是),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因仅丢弃了异常数据而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定时间隔的设定正确(S47)。在图2的S10和S20中,已经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丢弃了异常数据,而通过了正常数据,从而,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不 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判决部45可以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的定时间隔设定正确。
另一方面,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S46:否),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并且将第二检查电路22的异常指示在中继装置1的外部显示屏幕上或者中继装置1的显示屏幕上(S48),并且结束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在图2的S10和S20中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之后,测试部40将多个测试数据项作为突发流量而输入,所述多个测试数据项包括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因为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该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异常,所以应当丢弃该不正确的测试数据。因此,基于第二计数器23的值和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判决部45可以有把握地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也就是说,是否将跟着丢弃的异常数据的正常数据连同该异常数据而错误地一起丢弃,从而有把握地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的定时间隔的设定是否合适。
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1内,首先为了检查第一检查电路12,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将包含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信息的测试数据作为第一报头信息而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然后,基于输入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和第一计数器13的值,测试部40内的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因此,能够有把握地确定中继装置1内的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也就是说,可以识别异常的第一检查电路12。
在这种情况中,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将因被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而应当被丢弃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内。然后,将包含与所设定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对应的第一报头信息的传输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因此,可以在中继装置内更有把握地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与第一计数 器13的值不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异常。因此,可以更有把握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
此外,如果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为了检查第二检查电路22,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将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二路由表20内,该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包含应由第二检查电路22确定为异常的信息。此外,它们将包含第一报头信息的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该第一报头信息应由第二转换部21转换为不正确的第二报头信息。然后,判决部45基于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将与测试数据有关的转换结果丢弃而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因此,能够有把握地确定中继装置1内的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异常。可以识别出异常的第二检查电路22。
在这种情况中,如果第二检查电路22将与测试数据有关的转换结果丢弃,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第二检查电路22没有丢弃与测试数据有关的转换结果,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更具体地说,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因此,能够有把握地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
此外,如果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为了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测试,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将应由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的不正确中继报头信息设定在第一路由表10内。然后,它们连续地将多个测试传输数据项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所述多个测试传输数据项包括第三测试传输数据,该第三测试传输数据包含与不正确的中继报头信息对应的第一报头信息。
然后,判决部45基于第一计数器13的值而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从而使得能够正确地对第一检查电路12执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
在因第一检查电路12的定时间隔的错误设定等而丢弃了异常数据的情况中,可以有把握地检查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已经将接下来的正常数 据错误地丢弃。
在这种情况中,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包括在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的多个测试数据内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不正确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异常,使得能够更加正确地对第一检查电路12执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
此外,如果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为了对第二检查电路22执行突发流量操作测试,测试部40内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03连续地将多个测试数据项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所述多个测试数据项包括不正确的测试数据,该不正确的测试数据第一报头信息,该第一报头信息包含应由第二转换部21转换为设定在第二路由表20中的不正确第二报头信息。然后,判决部45基于第二计数器23的值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使得能够正确地对第二检查电路22执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
在因第二检查电路22的定时间隔设定错误而丢弃异常数据的情况中,可以有把握地检查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已经将接下来的正常数据错误地丢弃。
在这种情况中,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包括在所述多个测试数据中的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第二计数器23的值与不正确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则判决部45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使得能够更加正确地对第一检查电路12执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通过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而投入实际应用。
比如,已经参考中继装置1在结构上包括测试部40的示例描述了以上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如图14所示,可以在中继装置1′的外部设置有测试部40′。
在图14中,与已经描述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指示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组件。
测试部40′中的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数据发送/接收部44以及判决部45具有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测试部40中的这些组件相同的功能。
因此,根据第一个变型实施例的测试部40′将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正在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测试的时候,已配置成使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将不正确的列表数据登记到第一路由表10内,并且使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数据发送/接收部44将对应于该不正确的列表数据的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为了输入因被第一检查电路12确定为异常而应被丢弃的测试数据,可以将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路由器控制部43配置成将包含没有在第一路由表10内登记的报头信息的传输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而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因此,判决部45可以基于测试数据项的数量和第一计数器13的值准确地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是否正常。
如果第一测试传输数据输入部将包含没有在第一路由表10内登记的报头信息的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则第一转换部11通过使用该报头信息作为检索关键字而在第一路由表10内检索尚未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的报头信息,自然无法进行检索处理。然后,第一转换部11将指示了检索处理失败的错误状态传送给第一检查电路12。在从第一转换部11接收到错误状态时,第一检查电路12删除包含使检索处理失败的报头信息的相关测试数据,由此将第一计数器13的值递增1。
因此,通过在图3的S12的操作中将包含没有在第一路由表10内登记的报头信息的测试数据输入到第一转换部11内,可以执行与图3中的S13-S16尽可能相同的处理,进而获得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中,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以及路由器控制部43在S11的操作中将普通的正常列表数据登记到第一路由表10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7的步骤S24和25中,判决部45基于第二计数器23的值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然而,本发明 并不限于此;比如,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可以控制外部连接器30,从而使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可以接收应当在通过第二检查电路22之后输出到外部的数据,从而允许判决部45根据数据发送/接收部44是否已经接收到经由外部连接器30而通过第二检查电路12的传输数据,而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是否正常。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尽可能相同的效果。
因为在图2的S10的操作中已确认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所以判决部45可以确定:如果数据发送/接收部44接收到的数据项的数量与输入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一致,则第二检查电路22正常。
另一方面,如果数据发送/接收部44接收到的数据项的数量与输入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不一致,则判决部45可以确定第二检查电路22异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和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时,将判决部45配置成基于计数器13和23中的每一个计数器的值和不正确的测试数据项的数量而进行确定。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比如,可以将判决部45配置成根据计数器13和23中的每一个计数器的值与已通过第二检查电路22且从外部连接器30输出的传输数据项的数量之和是否与多个测试数据项的总数一致,而确定检查电路12和22中的每一个是否正常。
以下将参考图15所示的流程图作为一个示例描述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在图15中,与已经描述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指示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组件,因此以下将省略对这些组件的详细解释。
首先,测试部40登记第一路由表10和第二路由表20(S31、S32)。接下来,测试调度部41和路由器控制部43设定外部连接器30的数据回送功能,使得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可以通过外部连接器30而接收到已经通过第二检查电路22的数据(S32′)。
随后,数据发送/接收部44发送所有的测试数据(S33),并且如果确定已经完全发送了所有测试数据(S34:是),则路由器控制部43读取第一计数器13的值(S35)。此外,数据发送/接收部44加上从外部连接器30输出和接收的数据的数量(S35′)。
然后,判决部45确定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已通过第一检查电路12和第二检查电路22且已输出到中继装置1外部的传输数据项的数量的总和是否与所述多个测试数据项的总数一致(S36′)。如果该总和与该总数一致(S36′:是),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正常。另一方面,如果该总和与该总数不一致(S36′:否),则判决部45确定第一检查电路12异常。
通过这种方式,判决部45可以根据所有测试数据项的数量以及第一计数器13的值与要输出到外部的传输数据项的数量的总和,而对第一检查电路1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由此获得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尽可能相同的效果。
此外,还在对第二检查电路22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时,测试部40可以执行与图16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上述操作确认相同的操作确认,由此获得了与上述实施方式尽可能相同的效果。
此外,参照互相独立执行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和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的示例描述了上述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同时执行这些操作确认处理。
如图17所示,将一对报头(a)和(b)、一对报头(d)和(e)以及一对报头(g)和(h)登记在第一路由表10内,换句话说,同时执行图9中的S31的操作和图12中的S41的操作。此外,将一对报头(b)和(c)以及一对报头(h)和(i)登记在第二路由表20内,也就是说,同时执行图9中的S32的操作和图12中的S42的操作。然后,将多个测试数据项作为测试数据而传送,所述多个测试数据项包括包含报头(a)的正常测试数据、包含报头(d)的不正确测试数据和包含报头(g)的不正确测试数据。也就是说,同时执行图9中的S33的操作和图12中的S42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中,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和数据发送/接收部44能够确保:在多个测试数据项的排布中,正常测试数据可以跟着包含报头(d)或(g)的不正确的测试数据。
然后,分别执行图9中的S35-S38的处理和图12中的S45-S48的处 理,从而使得能够并行执行对第一检查电路1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和对第二检查电路22的突发流量操作确认,由此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尽可能相同的效果,并且也减少了测试时间。
可以通过各种组合形式执行上述实施方式和第一到第五变型实施例。
此外,可以通过使用CPU、信息处理设备或者包括任何类型终端的计算机执行预定的应用程序,即测试程序,而实现上述测试部40和40′的功能,即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数据发送/接收部44以及判决部45的功能。
所述程序按以下状态提供,其中,该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如软盘、CD(CD-ROM、CD-R、CD-RW等)或DVD(DVD-ROM、DVD-RAM、DVD-R、DVD-RW、DVD+R、DVD+RW等)内。在这种情况中,计算机从该记录介质中读取测试程序,并且将该测试程序传输并存储到内部或外部存储器上,以便使用该测试程序。此外,可以将该程序记录在存储部(记录介质)如磁盘、光盘或磁光盘内,然后通过通信线路将该程序从存储部提供到计算机。
计算机指的是具有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OS)的概念的机器,其中硬件将在OS的控制下操作。此外,如果不需要OS并且应用程序单独操作硬件,则该硬件本身等同于计算机。硬件至少包括微处理器如CPU,和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内的计算机程序的装置。
用作测试程序的应用程序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允许比如上述计算机实现测试部40和40′功能,即测试调度部41、数据确定部42、路由器控制部43、数据发送/接收部44和判决部45的功能。此外,可以通过OS而不是应用程序实现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功能。
除了上述软盘、CD、DVD、磁盘、光盘和磁光盘之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用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IC卡、ROM架、磁带、打孔卡、计算机的内部或外部存储部(包括存储器如RAM或者ROM),以及具有打印符号如条形码的打印材料。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准确地确定在作为网络设备的 中继装置内的第一检查部是否异常。也就是说,可以指定第一检查部并且对其进行测试,从而可以识别出异常的第一检查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准确地确定中继装置内的第二检查部是否异常。也就是说,可以指定第二检查部并且对其进行测试,从而可以识别出异常的第二检查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准确地对第一检查部进行突发流量操作确认。也就是说,在因第一检查部的定时间隔设定错误而丢弃异常数据的情况中,能够有把握地检查出第一检查部是否已经错误地丢弃了跟着的正常数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准确地对第二检查部进行突发量操作确认。也就是说,在因第二检查部的定时间隔设定错误而丢弃异常数据的情况中,能够有把握地检查第二检查部是否已经错误地丢弃了跟着的正常数据。
虽然已经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修改,而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

Claims (7)

1.一种连接到多个装置的中继装置,其用于对要在所述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所述中继装置包括:
多个测试部,每个所述测试部确定所接收到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并且丢弃被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
计数器,其对分别被每个所述测试部丢弃的传输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及
确定部,其基于输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传输数据的数量和所述计数器所计数的丢弃传输数据的数量,确定每个所述测试部的操作是否正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还包括:
第一表,其包含传输数据的第一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第一报头信息的中继报头信息;
第一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一表中的信息将输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传输数据的所述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
第二表,其包含中继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二报头信息;
第二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二表中的信息将所述传输数据的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
其中,所述测试部包括第一测试部和第二测试部,该第一测试部确定报头信息已被所述第一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该第二测试部确定报头信息已被所述第二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还包括:
设定部,其将成对的其中转换后的报头信息应被确定为异常的报头信息设定在所述第一表或所述第二表中。
4.一种用于中继装置的测试方法,所述中继装置对在连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所述中继装置将从所述多个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接收到的传输数据内的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在所述中继装置处使用的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并且将所述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以从所述中继装置输出所述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前登记经转换的报头信息被确定为异常的成对的第一报头信息和在所述中继装置处使用的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或者成对的中继报头信息和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
将具有第一报头信息且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或者第二报头信息被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输入到所述中继装置内;
转换所输入的传输数据的报头信息;
确定对应报头信息已被转换的所述传输数据是否正常;以及
基于所输入的传输数据的第一报头信息和传输数据确定结果确定所述中继装置的操作是否正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丢弃被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
6.一种中继装置的测试方法,所述中继装置对在连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所述中继装置将从所述多个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接收到的传输数据中的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在所述中继装置处使用的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并且所述中继装置将所述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以从所述中继装置输出所述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将所述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所述中继报头信息的结果或者将所述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报头信息的结果是否正常;
丢弃报头信息转换结果被确定为异常的传输数据;
对丢弃的传输数据的数量进行计数;以及
基于丢弃的传输数据的数量确定所述中继装置的操作。
7.一种连接到多个装置的中继装置,其用于对要在所述多个装置之间传送的传输数据进行中继,所述中继装置包括:
第一表,其包含传输数据的第一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第一报头信息的中继报头信息;
第一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一表中的信息,将输入到所述中继装置的所述传输数据的第一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中继报头信息;
第一测试部,其确定报头信息已由所述第一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
第二表,其包含中继报头信息和对应于该中继报头信息的第二报头信息;
第二转换部,其基于包含在所述第二表中的信息,将所述第一转换部转换的所述传输数据的中继报头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第二报头信息;
第二测试部,其确定报头信息已由所述第二转换部转换的传输数据是否正常;
设定部,其将经转换的报头信息应被确定为异常的成对的报头信息设定在所述第一表或者所述第二表中;以及
确定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测试部和所述第二测试部的确定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测试部和所述第二测试部的操作是否正常。
CN2008101794224A 2007-11-28 2008-11-28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7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6853 2007-11-28
JP2007306853 2007-11-28
JP2007306853A JP4866335B2 (ja) 2007-11-28 2007-11-28 中継装置,試験装置,試験方法,及び試験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7922A CN101447922A (zh) 2009-06-03
CN101447922B true CN101447922B (zh) 2011-07-20

Family

ID=4072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942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7922B (zh) 2007-11-28 2008-11-28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69897B2 (zh)
JP (1) JP4866335B2 (zh)
CN (1) CN1014479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16027B1 (ko) * 2016-07-20 2023-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헤더 처리 장치, 프로세서 및 전자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6412A (zh) * 2002-12-23 2004-07-28 ���Ͽع����޹�˾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CN1525706A (zh) * 2003-02-25 2004-09-01 ������������ʽ���� 网络中继装置
CN1549539A (zh) * 1998-12-28 2004-11-24 ��ʽ����NTT�ſ�Ī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终端装置、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1541A (ja) * 1991-03-20 1992-10-15 Fujitsu Ltd Bチャネルパケット用フレームハンドラ試験方式
JP3545437B2 (ja) 1993-09-20 2004-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8242240A (ja) * 1995-03-06 1996-09-17 Hitachi Ltd Atm交換機およびパス切替方法
JP2002247099A (ja) * 2001-02-16 2002-08-30 Nec Corp 通信装置とその試験方法、及び試験プログラム
WO2004023263A2 (en) * 2002-09-09 2004-03-18 Netrake Corporation System for allowing network traffic through firewalls
TW200412101A (en) * 2002-12-23 2004-07-01 Shaw-Hwa Hwang Directly peer-to peer transmission protocol between two virtual network
JP4229810B2 (ja) * 2003-11-10 2009-0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試験装置
JP4687176B2 (ja) * 2005-03-22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JP2007124486A (ja) * 2005-10-31 2007-05-17 Toshiba Corp 通信制御方法
JP4509955B2 (ja) * 2006-03-13 2010-07-21 株式会社東芝 Vpn通信検出方法及び装置
WO2008126179A1 (ja) * 2007-03-15 2008-10-23 Fujitsu Limited ネットワーク検証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539A (zh) * 1998-12-28 2004-11-24 ��ʽ����NTT�ſ�Ī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方法、服务器设备、终端装置、中继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516412A (zh) * 2002-12-23 2004-07-28 ���Ͽع����޹�˾ 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拥塞控制
CN1525706A (zh) * 2003-02-25 2004-09-01 ������������ʽ���� 网络中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47691A1 (en) 2009-06-11
JP2009130884A (ja) 2009-06-11
JP4866335B2 (ja) 2012-02-01
CN101447922A (zh) 2009-06-03
US7969897B2 (en) 2011-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5865B2 (en) Transfer of error-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data in a fibre channel input/output system
US8345558B2 (en) Packet-based memory test of a network device
US71975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quality and integrity of data content
CN108170566A (zh) 产品故障信息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协同工作平台
US11063701B2 (en) Safety integrity level of service (SILoS) system
US20180302313A1 (en) Method for test traffic generation and inspection, and associated switch input or output port and switch
CN105187255B (zh) 故障分析方法、故障分析装置和服务器
CN101447922B (zh) 中继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JPH08503589A (ja) 交換機器内のビットエラーを監視するための構成
CN109039682A (zh) 一种诊断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246425A1 (en) Pack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nterface unit and method thereof
US7103795B1 (en) Testing platform integration methodology
CN113872827B (zh) 一种交换机蛇形测试失败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7822047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rocess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ssages
CN110768871A (zh) 一种自动统计dcs系统数据传输正确性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JP4410061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717090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sourc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having redundant sources
US20190173737A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equence Of Events, A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Sequence Of Events, And A Providing Device
CN114661506A (zh) 故障隔离方法和故障隔离装置
JP436111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情報解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EP129886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ng data sources for a network element having redundant sources
US2023020870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sing virtual network health,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162734A (zh) 一种数据冗余采集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6612244A (zh) 一种网络设备内部的报文跟踪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KR10067801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애 발생 디스플레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