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8472B - 同轴双火花塞 - Google Patents

同轴双火花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8472B
CN101438472B CN2005800433628A CN200580043362A CN101438472B CN 101438472 B CN101438472 B CN 101438472B CN 2005800433628 A CN2005800433628 A CN 2005800433628A CN 200580043362 A CN200580043362 A CN 200580043362A CN 101438472 B CN101438472 B CN 1014384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spark
spark plug
ignitor
spark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33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8472A (zh
Inventor
詹姆斯·D·吕科瓦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deral Mogul LLC
Original Assignee
Federal Mogul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deral Mogul LLC filed Critical Federal Mogul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438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8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84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8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46Sparking plugs having two or more spark g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46Sparking plugs having two or more spark gaps
    • H01T13/467Sparking plugs having two or more spark gaps in parallel conn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具有两个独立的火花间隙,包括一个外壳,内部和外部绝缘体,一个圆柱形电极组件,一个中心电线组件以及一对接地电极。该圆柱形电极组件设置在两个绝缘体之间并且向该第一火花间隙提供第一高压点火脉冲。该中心电线组件位于内部绝缘体的轴孔中并且向该第二火花间隙提供第二高压点火脉冲。该两个绝缘体和两个电极组件在该外壳中均同轴排列使两个绝缘体可以旋转对称。第一火花间隙径向定向而第二火花间隙轴向定向,该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位于不同的轴向位置并可彼此独立点火。本发明还公开了安装这种火花塞的方法。

Description

同轴双火花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特别是,具有两个独立的火花间隙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火花塞一般包括一个中心电线组件,其在一个绝缘体轴孔中纵向延伸并用于从一个点火电线向单个火花间隙传递高压点火脉冲。该中心电线组件通常包括一个设在上部轴端的端电极,高温玻璃密封和/或封锁部件,以及位于其下部轴端的点火电极,其与相对的接地电极形成火花间隙。
一种现有的火花塞,如美国专利2969500(Andert,公开于1961年1月24日)。在这个专利公开的火花塞包括一个管状导体,附有一个绝缘体和一个中心电极。运行时,一个分电器以正确的次序将电流从高压线圈导向各个火花塞。火花的大部分从该管状导体跳至一个接地电极,同时也有一部分从中心电极跳出,这样就点亮一个相关联的灯。这个相关联的灯表明点火系统在运行并且工作。
现有技术已知的具有多个火花间隙的火花塞包括,例如,美国专利1165492(Briggs,公开与1915年12月28日)。这个专利公开了一种火花塞,其具有两个平行的在一个绝缘体的分离的纵向孔中延伸的中心电极。其中一个中心电极从一个高压磁电机接收高压点火脉冲,而另一个从一个线圈系统接收一个低压点火脉冲。这个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开始时使用低压点火脉冲而在正常运行时使用高压点火脉冲。
另外一个具有多个火花间隙的火花塞的例子是美国专利1229193(Minogue,公开于1917年6月5)。在这个专利中,火花塞具有两个平行的中心电极,其穿过分离的纵向绝缘体孔延伸。每个中心电极在点火端径向弯曲,在第一实施例中,它们弯向彼此(实线),而第二实施例中它们互相远离弯曲(虚线)。第一实施例在通过连接器15将电极接地后就是一个单隙火花塞,而第二实施例在两个电极之间电隔离时是双隙火花塞。
上述类型的双隙火花塞的缺陷在于其使用一个不对称绝缘体,从而增加很多成本并且制造过程也变得复杂。因此,本发明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隙火花塞,其可以使用标准外形的绝缘体。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塞,包括一个外壳,外部绝缘体和内部绝缘体,一个设置在绝缘体之间的圆柱形电极组件,形成第一火花间隙的一部分,以及一个位于内部绝缘体中的中心电线组件,形成第二火花间隙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彼此之间轴向分离。优选地,该火花塞包括一个从该外壳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接地电极,该第一接地电极具有一个端部点火表面,其与该圆柱电极组件的点火表面分离从而形成该第一火花间隙,以及,该第二接地电极具有一个侧面点火表面,其与中心电线组件的顶端分离从而形成该第二火花间隙。该圆柱电极组件可以是单一的或是多件的组件,并且优选地包括一个在火花塞的点火端伸出该外部绝缘体的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一种火花塞包括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外壳,外部和内部绝缘体,一个位于该绝缘体之间的第一点火电极,以及位于该内部绝缘体内的第二点火电极,其中该绝缘体和点火电极在该外壳的中心孔中同轴排列。优选地,该第一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点火表面,其与该第一接地电极隔开以形成第一火花间隙,该第二点火电极包括它自己的点火表面,其与一个第二接地电极隔开以形成一个第二火花间隙。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一种火花塞包括一个外壳,外部和内部绝缘体,一个设在该绝缘体之间的第一点火电极,一个位于内部绝缘体内的第二点火电极,一个第一接地电极与该第一点火电极隔开以形成第一火花间隙,第二接地电极与该第二点火电极隔开以形成第二火花间隙,其中该第一火花间隙径向伸展并且该第二火花间隙轴向伸展。该径向伸展的火花塞可以通过使用一个作为该第一点火电极的管状电极而形成,这样就包括该管状电极的圆周部分作为它的点火表面。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中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其中该附图是本发明的火花塞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该火花塞具有两个同轴电极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火花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为本发明的火花塞的一个实施例10,其中该火花塞包括两个火花间隙,其在两个同轴的电极和两个相关的接地电极之间形成。火花塞组件10用于内燃机,并且通常包括一个外壳12,一个外部绝缘体14,一个圆柱电极组件16,一个内部绝缘体18,一个中心电线组件20,以及接地电极22,24。
外壳12通常是圆柱形的金属组件,其沿轴线A延伸,包括一个贯穿长度的轴孔40。外壳的特殊设计可以有很多种,如本领域所熟知的,但通常包括一个内轴肩42,一个可变形的唇缘或边缘44,一个螺纹区46,一个圆柱区48以及一个位于该外壳外部的安装部件50。内轴肩42是位于该轴孔40内表面的圆周凸缘或边缘,在该位置该孔的内径发生变化。该轴肩与外部绝缘体14具有互补尺寸的外部轴肩结合,使得该绝缘体不能在该外壳内沿轴向向下移动。唇缘44用于在将该绝缘体装配入该孔40之后机械地将该外壳锁定在该外部绝缘体14上。螺纹部46用于将火花塞10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的螺纹孔中。圆柱部48是直径扩大的部分,以在该圆柱部和该安装部件之间设置一个压紧槽52。压紧槽52在火花塞的制造过程中变形以增强外壳12和外部绝缘体14的密封。安装或安置部件50可以是,例如,六角面,从而允许使用恰当的工具,如扳手,啮合该外壳以安装或拆卸火花塞10。一种外壳的外形、尺寸以及特别的构造可能与另一种有很大不同,因此,图中所示的外壳只是个例子。
外部绝缘体14是薄的、伸长的组件,其沿轴A延伸,并且优选地由不导电的陶瓷材料制成,这样它可以容纳圆柱电极组件16,并防止该组件和接地的外壳之间短路。外部绝缘体14部分设在该外壳的轴孔40内,并且通常包括一个轴孔60,其从一个第一轴端延伸至第二轴端64,以及外部轴肩66、68,其位于该绝缘体14的一个扩展中心部的任意一端。通过将轴肩66、68分别通过一对密封圈与轴肩42和唇缘44结合,轴肩66、68使该绝缘体与该外壳利用已知方式机械互锁。轴孔60延伸在该外部绝缘体的整个长度,这样它在该第一轴端和该第二轴端均具有开口,并且包括内部轴肩70,72。内部轴肩70,72位于轴孔60的内径变化的位置,这样它们容纳并支撑该圆柱电极组件16和内部绝缘体18。
圆柱电极组件16作为一个电极,并且向该第一火花间隙G1提供高压点火脉冲,其不依赖于第二高压点火脉冲,且与之绝缘,第二高压点火脉冲提供给第二火化间隙G2。圆柱电极组件16通常是多个薄的、圆柱形的、导电的部件的集合,它们一起从一个点火引线(未示)向火花间隙G1传递一个高压点火脉冲。优选地,圆柱电极组件16沿轴A居中设置,并且包括管状点火电极80,一个导电涂层82,以及一个玻璃密封件84。管状点火电极80优选地是一个薄的,套状的部件,其同轴套在该内部绝缘体18的一部分上,并且具有径向伸展的点火表面,与接地电极22一起形成火化间隙G1。如图所示,管状电极80伸沿该内部绝缘体18的外表面突伸出该外部绝缘体14,并且该电极具有一个暴露的环状部,其绕该内部绝缘体的锥形部96延伸,其将在下文描述。该管状电极的露出部包括一个邻近该接地电极22一端的圆周部,它就是包括该圆柱电极组件16的点火表面的该管状电极上露出的环状部的这个邻近的、圆周形部。优选地,该管状电极80的轴向长度为5mm至10mm,并且外径为4mm至8mm。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管状点火电极由镍合金制成,并且包括某些类型的贵金属添加物,如贵金属外部涂层,贵金属头,或者贵金属环,等等。适合的贵金属材料有铱,铂,以及它们的合金。导电涂层82优选地是薄的,导电材料层,位于该轴孔60的内表面和该内部绝缘层18的外表面之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知道可以使用多种适合的材料。该导电涂层82能够用于一个或者两个绝缘体,或者可以仅仅是该玻璃密封件84的整体延续,这样玻璃密封件84从该火花塞的上部、终端部延伸至该管状电极80。玻璃密封件84优选地是导电玻璃密封件,如烧制导电密封件或者烧制封锁密封件,其位于该圆柱电极组件16的上轴端,以便密封在内部和外部绝缘体之间的区域。该导电玻璃密封件84可以是烧制密封件,正如本领域已知,如果在特定用途中要求或必须,可含有碳元素用于电磁干扰保护。进一步,可以省去该玻璃密封件84,或者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部件代替圆柱电极组件16上的玻璃密封件84。
尽管图示的实施例采用一个多段的圆柱电极组件16用于该第一中心电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该电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构成,如单一或多件的部件。任何一种形式中,该电极16优选是管状的,以便能够设在该绝缘体14,18之间与该外壳,绝缘体,以及该中心电线组件20同轴排列。
内部绝缘体18是细长的陶瓷绝缘体,其至少部分位于该外部绝缘体14的轴孔60中。该内部绝缘体18沿轴A居中设置并且优选地包括一个轴孔94,一个前端部98,一个中间部100,以及一个末端连接部102。该内部孔94优选是阶梯孔,如同轴孔40和60,以便其牢固的容纳中心电线组件20的部件。前端部98伸出该外部绝缘体14,并且包括一个收缩的露出部96,其伸出该管状点火电极80的底端。该前端部关于长度,宽度和锥度的具体尺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火花塞的具体应用。该中间部100在其一端由该前端部98在一个外部轴轴肩90处限位,其在轴肩72处啮合该圆柱电极组件16。这种结构防止该内部绝缘体18相对于其他火花塞部件向下移动。中间部100的另一端由第二轴肩定位,其由该绝缘体的末端部102上扩大直径部形成。这种结构也防止该绝缘体18向下移动。该末端部102的上部的壁厚变小,以提供在它和该外部绝缘体14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用来容纳玻璃密封件84以及通过一个点火引导连接器电连接该圆柱电极组件16。这个绝缘体向上的移动由玻璃密封件84阻止,这样该绝缘体就在内部轴肩70、72处被机械地锁定在该玻璃密封件和该圆柱电极组件16之间。该上部102向该火花塞的末端延伸,并且伸出该玻璃密封件84一段距离,其足以防止在该玻璃密封件和中心电线组件20之间的表面放电。在所示实施例中,该上部102凹入该外部绝缘体14的末端。该中间部100通常设有导电涂层82并且优选地沿其长度具有相同的直径。根据优选实施例,被该管状电极80包围的绝缘前端98的上部沿其长度具有相同的直径,而该绝缘前端98的收缩的露出部96朝点火端逐渐变细。并且,该中间部100的壁厚比前端部98和末端部102的上部都厚。
中心电线组件20向该第二火花间隙G2提供第二高压点火脉冲,其不依赖由圆柱电极组件16产生的第一高压点火脉冲且与之绝缘。中心电线组件20的设计类似传统的中心电线组件,并且一般包括一个与点火电极114相连的末端电极110,一个可选的玻璃密封件112通常包围在该末端电极外。该中心电线组件的所有部件都沿轴A居中设置并且与该内部和外部绝缘体,圆柱电极组件,以及该外壳同轴设置。末端电极110优选地是一个细长柱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如类似铬镍铁合金TM(InconelTM)的镍合金,并且位于该点火电极114顶部的延伸部的顶上。玻璃密封件112可以是烧制密封件(导电或不导电的),其同轴设在末端电极110的外部,从而位于轴孔94的内表面和该末端电极的外表面之间。点火电极114可以由铬镍铁合金TM构成,或者其他合适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并且可以是复合电极,其具有一个由铜或其他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的芯。该点火电极优选地是一个细长的,圆柱形部件,在其上部轴端具有扩大的头部并且在下部轴端具有一个点火尖端。该扩大的头部靠在一个内部轴肩或者内部绝缘体孔94的边上,并且辅助在适当位置机械锁定该电极。该点火尖端包括一个点火表面,如果在特定用途中必要或者需要的话,其可以附加一个贵金属端,铆钉,或其他部件以增强该电极的耐久性。如上面提到的,可以使用任何贵金属材料,包括依,铂,或者它们的合金。类似的,该接地电极也可以设置贵金属点火表面。
该第一接地电极22从该外壳12的轴端向下延伸并且向内弯曲,从而在该接地电极22端表面和该管状点火电极80轴端外表面的圆周部之间形成火花间隙G1。因此,接地电极22在径向与该管状点火电极隔开,使形成的第一火花间隙是一个径向火花间隙,意味着火花在点火表面跳动时主要沿相对于轴A径向运动。优选地,接地电极22轴向的伸出长度是0mm至4mm。一个第二接地电极24也从该外壳12的轴端向下伸出,优选的轴向长度为6mm至10mm。接地电极24也外壳12相同的轴端伸出并且弯曲,从而在接地电极24的侧面和点火电极114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二火花间隙G2。第二火花间隙是轴向火花间隙,意味着火花在点火表面之间跳动时主要沿轴向运动。该接地电极24与该管状点火电极80在径向间隔足够的距离以防止在这个区域出现不需要的火花;一个优选地径向间隔是火花间隙G1的至少110%。火花间隙G1和G2的轴向间隔可根据特定的用途选择,优选地是2mm至10mm
当需要标准火花塞螺纹直径时,如12mm,14mm或18mm螺纹直径,内部和外部绝缘体的陶瓷厚度的选择要结合中心电线的直径和圆柱电极16的厚度,使每个陶瓷具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在绝缘体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在装配到发动机过程中,拧紧该外壳时施加在陶瓷上的张力会导致发生破裂。对于12mm和14mm的火花塞,位于该外壳的圆柱区48和螺纹46区域,该两个绝缘体14和18的每一个陶瓷厚度可以在1.2mm至2.5mm之间的范围。对于18mm火花塞,对于两个绝缘体14和18的每一个,上述距离可以在1.2mm至4mm。
火花塞10的每个部件可以使用已知技术和材料制造。当外壳,绝缘体以及中心电线组件完成制作,可以通过多步骤地工艺装配这些部件,该步骤从将该中心电线20装入内部绝缘体18开始。然后在末端电极110周围嵌入并压实玻璃粉末,接着将绝缘体和中心电线组件在烤箱中加热到足够熔化和熔融该玻璃粉末的温度。该内部绝缘体和中心电线组件随后冷却。接着,该导电涂层82涂在该内部绝缘体18中间部100的外表面上,并且向上一直涂到它的末端部102的窄部。该管状电极82可制成具有向外展开的端部,从而能够设在外部绝缘体14中并且向下滑行直至该电极的该向外展开端部结合该轴肩72。其后,该内部绝缘体和该中心电线组件设置在该外部绝缘体14中以便该导电涂层82与该管状电极80的向外展开端部结合并建立电连接。导电玻璃密封件84以与上述玻璃密封件112相同的方式制成。最后步骤是将装配好的绝缘体和中心电极插入该外壳,这一步可以常规的方式完成,将该绝缘体/中心电线组件插入该外壳孔40的末端,使用环形密封件120在两个轴肩66,68密封,然后冷成型或热成形外壳使唇缘端44弯曲,并且使压紧模52变形以将该外壳锁定在绝缘体14的位置。优选地,在最后将该绝缘体和该中心电线安装在该外壳中之前,该接地电极22,24可以通过激光焊,电阻焊或其他适合的技术焊接在该外壳12的下轴端。两个接地电极可以如图所示分开180度,或者根据需要位于其他相对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特定顺序仅仅是装备本发明的火花塞10的一种。例如,接地电极22,24在装配该火花塞的过程中在任意时刻安装在该外壳上,而两个玻璃密封件84,112可以在相同的时间烧制到位。装配步骤的其它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在运行中,汽车点火系统通过一个或多个点火电线向该火花塞10提供第一和第二高压点火脉冲,其中第一和第二高压点火脉冲相互独立。该点火电线通过一个防护套或者其它装置与该火花塞相连,其滑过该内部绝缘体102上部轴端的顶端,即该末端连接部102。该防护套或装置具有与该玻璃密封件84电连接的外部接点(图标),以及一个与该末端电极110电连接的内部接点(图标)。该第一点火脉冲经由该圆柱电极组件16从该点火系统传递给火花间隙G1,而第二点火脉冲经由该中心电线组件20从该点火系统传递给火花间隙G2。在两种情况下,点火脉冲穿过各自的火花间隙以发起和/或维持燃烧过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这两个独立的火花间隙的各种使用方式。例如,第一火花间隙G1被提供一个高压火花以发起燃烧,持续较长的时间后,低压火花穿过第二间隙G2以帮助维持燃烧。在这个情况下,两个火花间隙的间隙间距不同。同样,火花穿过两个间隙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根据特定用途的需要选择。
由此,依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花塞组件,具有圆柱电极组件和一个中心电线组件,用于形成两个独立的火花间隙,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所述的优点。前述说明的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并且所示的详细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例如,该火花塞组件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火花间隙,在此,很可能需要额外的正的和/或接地电极。各种变化和修改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火花塞,用于发动机,包括:
一个具有轴孔的外壳;
一个具有轴孔的外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轴孔内;
一个具有轴孔的内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部绝缘体的轴孔内;
一个圆柱电极组件,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外部和内部绝缘体之间并形成第一火花间隙的一部分;以及
一个中心电线组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内部绝缘体轴孔内并形成第二火花间隙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相互之间轴向间隔;
所述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接地电极,其与所述圆柱电极组件形成所述第一火花间隙,以及一个第二接地电极,其与所述中心电线组件形成所述第二火花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圆柱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内部绝缘体并且包括一个垂直于径向的点火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圆柱电极组件包括按次序电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管状点火电极,一个导电涂层,以及一个导电玻璃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导电涂层的一端与所述管状点火电极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导电玻璃密封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管状点火电极的轴向长度为5mm至10mm,外部直径为4mm至8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内部绝缘体包括一个绝缘体前端部,其设有一个沿长度方向直径相同的第一部分和一个朝所述火花塞点火端收缩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管状点火电极包围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第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火花间隙在所述垂直于径向点火表面和所述第一接地电极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火花间隙是径向火花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中心电线组件包括一个垂直于轴向的点火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中心电线组件包括一个细长的点火电极和一个末端电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二火花间隙在所述垂直于轴向点火表面和所述第二接地电极的侧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火花间隙是一个轴向火花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之间的轴向间隔为2mm至10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圆柱电极组件与所述中心电线组件之间电绝缘。
13.一种火花塞,用于发动机,包括:
一个具有轴孔的外壳;
一个具有轴孔的外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轴孔内;
一个具有轴孔的内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部绝缘体的轴孔内;
一个圆柱电极组件,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外部和内部绝缘体之间并形成第一火花间隙的一部分;以及
一个中心电线组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内部绝缘体轴孔内并形成第二火花间隙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相互之间轴向间隔;
所述圆柱电极组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内部绝缘体并且包括一个垂直于径向的点火表面,其中所述火花塞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接地电极,其从该外壳的轴端延伸出形成所述第一火花间隙,以及一个第二接地电极,其从所述外壳轴端伸出形成所述第二火花间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电极轴向伸出长度为0mm至4mm,所述第二接地电极轴向伸出的长度为6mm至10mm。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二接地电极与所述圆柱电极组件径向分离,间隔的距离至少是第一火花间隙的中心电线组件和第二接地电极之间间隔的距离的110%。
16.一种火花塞,用于发动机,包括:
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外壳;
一个第一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内;
一个第二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
一个第一点火电极,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第一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
一个第二点火电极,其贯穿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第二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第一点火电极,以及第二点火电极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孔中同轴排列;
该火花塞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接地电极,均从所述外壳的轴端伸出,所述第一接地电极具有一个端表面,其与所述第一点火电极的所述点火表面形成第一火花间隙,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具有一个侧面,其与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的所述点火表面形成第二火花间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管状电极,并且所述第一点火电极的点火表面是所述管状电极的外部圆周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火花间隙是径向火花间隙,所述第二火花间隙是轴向火花间隙。
19.一种火花塞,用于发动机,包括:
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外壳;
一个第一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壳内;
一个第二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内;
一个第一点火电极,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第一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第一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
一个第二点火电极,其贯穿所述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第二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
一个从所述外壳伸出的第一接地电极,所述第一接地电极和所述第一点火电极相互隔开从而形成一个径向火花间隙;以及
一个从所述外壳伸出的第二接地电极,所述第二接地电极与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相互隔开从而形成一个轴向火花间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二绝缘体轴向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体,以及其中所述第一点火电极沿所述第二绝缘体的外表面轴向伸出所述第一绝缘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点火电极包括一个管状电极。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电极具有一个端表面,其与所述第一点火电极的点火表面形成第一火花间隙,第二接地电极具有一个侧面,其与所述第二点火电极的点火表面形成第二火花间隙。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第一点火电极,以及第二点火电极在所述外壳的中心孔中同轴排列。
24.一种火花塞,用于发动机,包括:
一个具有沿中心轴延伸的轴孔的外壳;
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外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部绝缘体从所述火花塞的末端位置延伸至所述火花塞的点火端;
一个具有中心孔的内部绝缘体,其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部绝缘体的中心孔内,所述内部绝缘体在所述点火端突伸出所述外部绝缘体;
一个圆柱电极组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外部和内部绝缘体之间,并且沿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表面在所述点火端伸出所述外部绝缘体,所述圆柱电极组件具有一个位于所述点火端的露出环形部,其包括一个第一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
一个中心电线组件,其贯穿所述内部绝缘体的中心孔,并且包括一个第二火花间隙的点火表面,其中所述外壳,绝缘体,圆柱电极组件以及中心电线组件均沿该中心轴同轴设置;
一个第一接地电极,其在所述火花塞的点火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一接地电极具有一个点火表面,其径向布置在该圆柱电极组件的所述点火表面的外面,所述第一火花间隙是一个径向火花间隙;
一个第二接地电极,其在所述火花塞的点火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第二接地电极具有一个点火表面,其与所述圆柱电极组件的所述点火表面轴向分离,所述第二火花间隙是一个轴向火花间隙。
其中,所述圆柱电极组件和所述中心电线组件在所述火花塞末端都由所述内部和外部绝缘体凹入。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内部绝缘体在所述末端所述外部绝缘体的中心孔内凹入。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内部绝缘体包括露出的锥形部,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火花间隙之间轴向延伸。
CN2005800433628A 2004-10-20 2005-10-13 同轴双火花塞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8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69,492 US7443088B2 (en) 2004-10-20 2004-10-20 Coaxial twin spark plug
US10/969,492 2004-10-20
PCT/US2005/036985 WO2006044635A2 (en) 2004-10-20 2005-10-13 Coaxial twin spark pl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8472A CN101438472A (zh) 2009-05-20
CN101438472B true CN101438472B (zh) 2011-10-05

Family

ID=3618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33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8472B (zh) 2004-10-20 2005-10-13 同轴双火花塞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43088B2 (zh)
EP (1) EP1810383A4 (zh)
JP (1) JP4829892B2 (zh)
KR (1) KR101166031B1 (zh)
CN (1) CN101438472B (zh)
CA (1) CA2583996A1 (zh)
MX (1) MX2007004718A (zh)
WO (1) WO200604463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4076B2 (en) * 2006-05-10 2010-09-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sulator for high current ion implanters
JP2008287917A (ja) * 2007-05-15 2008-11-27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US8053699B2 (en) * 2007-11-27 2011-11-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al pulse circuit
US8505366B2 (en) 2009-01-29 2013-08-13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Spark plug with combustion sensor
JP2011034953A (ja) * 2009-02-26 2011-02-17 Ngk Insulators Ltd プラズマイグナイター及び内燃機関の点火装置
US20110050069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Spark plug
EP2645497B1 (en) * 2010-11-25 2019-11-20 Ngk Spark Plug Co., Ltd. High-frequency plasma spark plug
CA2818547C (en) 2012-09-18 2014-08-12 Ming Zheng Multi-coil spark ignition system
CN103134391B (zh) * 2013-01-28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高频多脉冲爆轰起爆点火器
CN106705120B (zh) * 2017-01-19 2022-07-12 佛山市科皓燃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点火电极帽
JP7263824B2 (ja) * 2019-02-18 2023-04-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パーク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9106417A1 (de) * 2019-03-13 2020-09-1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Zündkerze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es Kraftfahrzeugs, Zünd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Zündkerze
US11545816B2 (en) 2020-11-04 2023-01-03 Federal-Mogul Ignition Gmbh Spark plug with multiple spark gap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8487A (en) * 1980-01-30 1981-12-29 Feaster James L Dual internal electric spark plug
US4914344A (en) * 1987-08-04 1990-04-03 Nippon Soken, Inc.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285525Y (zh) * 1996-08-30 1998-07-01 李静衡 火花塞
JP3011249B2 (ja) * 1992-05-22 2000-02-2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63904A (en) 1920-12-28 Kberhardt p
US1335797A (en) 1920-04-06 of toledo
US1033449A (en) 1907-02-23 1912-07-23 Arthur R Mosler Spark-plug.
US1024321A (en) 1911-05-12 1912-04-23 William Ellis Spark-plug.
US1259240A (en) 1913-12-09 1918-03-12 Joseph A Jeffery Spark-plug.
US1229193A (en) 1914-05-26 1917-06-05 Martin T Minogue Spark-plug.
US1159911A (en) 1914-10-08 1915-11-09 Adolph Eckhardt Spark-plug.
US1165492A (en) 1915-04-14 1915-12-28 Francis Pettit Dual ignition system for internal-combustion motors.
US1385529A (en) 1920-01-10 1921-07-26 William M Ellis Spark-plug
US1675242A (en) 1921-07-30 1928-06-26 Bailly Max Sparking plug for explosion and other engines
US1538517A (en) 1922-08-02 1925-05-19 Fred F Gebhardt Spark plug
US2077711A (en) 1936-04-22 1937-04-20 Jr Philip Redinger Spark plug
US2122015A (en) 1936-07-10 1938-06-28 John Alfred A St Spark plug
US2487319A (en) 1946-10-11 1949-11-08 Jr William Ellis Intensified spark plug
US2747122A (en) 1953-05-06 1956-05-22 Sr Ernest G Booth Spark plugs
JPS5622070A (en) * 1980-05-02 1981-03-02 Yariichi Hisada Ignition plug with starting electrode
JPS5971280A (ja) * 1982-10-15 1984-04-21 金井 弘 点火プラグの中心電極
JPS59173986A (ja) * 1983-03-22 1984-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点火プラグ
JPS6132980A (ja) * 1984-07-25 1986-02-15 朝日産業株式会社 2段放電式点火プラグ
JP2729263B2 (ja) * 1987-11-06 1998-03-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JPH0817551A (ja) * 1994-07-01 1996-01-19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用点火プラグ
US5791320A (en) 1997-01-09 1998-08-11 Haban; Eugene Engine ignition system
JPH11214119A (ja) * 1998-01-28 1999-08-06 Ngk Spark Plug Co Ltd 抵抗体入りスパークプラ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8487A (en) * 1980-01-30 1981-12-29 Feaster James L Dual internal electric spark plug
US4914344A (en) * 1987-08-04 1990-04-03 Nippon Soken, Inc.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3011249B2 (ja) * 1992-05-22 2000-02-2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2285525Y (zh) * 1996-08-30 1998-07-01 李静衡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8472A (zh) 2009-05-20
WO2006044635A8 (en) 2007-05-31
JP2008517442A (ja) 2008-05-22
US20060082275A1 (en) 2006-04-20
WO2006044635A3 (en) 2008-12-18
MX2007004718A (es) 2007-10-10
JP4829892B2 (ja) 2011-12-07
WO2006044635A2 (en) 2006-04-27
CA2583996A1 (en) 2006-04-27
EP1810383A2 (en) 2007-07-25
EP1810383A4 (en) 2013-08-07
US7443088B2 (en) 2008-10-28
KR101166031B1 (ko) 2012-07-19
KR20070062598A (ko) 200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8472B (zh) 同轴双火花塞
US9490609B2 (en) Metallic insulator coating for high capacity spark plug
CN1043498C (zh) 带有表面放电火花隙的火花塞
CN101682173B (zh) 14mm加长型火花塞
EP2745362B1 (en) Corona igniter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eatures
US7795791B2 (en) One piece shell high thread spark plug
US7944135B2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CN101517850B (zh) 整片外壳的高螺纹火花塞
CN102656759A (zh) 用于内燃机的火花点火装置及其中心电极组件
KR20150005676A (ko) 수축 끼워맞춤 세라믹 중앙 전극
EP2202854B1 (en) Ignition Plug and Ignition System
US20070188064A1 (en) Metallic insulator coating for high capacity spark plug
CN102138259A (zh) 复合陶瓷电极、带该电极的点火装置和该装置的构成方法
US5272415A (en) Combustion ignitor
KR20150095852A (ko) 점화 플러그
US5022881A (en) Method for making a spark plug with a predetermined spark gap
US8680758B2 (en) Spark plug having a plastic upper insulato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6069434A (en) Manufactur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spark electr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