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009A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6009A CN101436009A CNA2008101257506A CN200810125750A CN101436009A CN 101436009 A CN101436009 A CN 101436009A CN A2008101257506 A CNA2008101257506 A CN A2008101257506A CN 200810125750 A CN200810125750 A CN 200810125750A CN 101436009 A CN101436009 A CN 1014360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ording medium
- bundle
- paper
- medium bundle
- stap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18—Punch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31—Stitch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77—Fold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该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设置有:记录介质收集部件,其收集从外部传送来的多页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束;装订单元,其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并且具有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所述支撑部分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所述订书机部分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以及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装订单元的下方,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堆叠由所述装订单元装订的记录介质束。当不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时,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中通常安装有利用订书钉(装订针)来装订记录介质束的装订功能单元,其中通过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这种装订功能单元中设置有用于装订记录介质束的不同部分的多个装订功能部分,例如,装订记录介质束的边缘部分的边缘装订功能部分以及装订记录介质束的中央部分的骑马式装订功能部分等。将由不同装订功能部分装订的各记录介质束传送到不同的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并提供给用户。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77036披露了这样一种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该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设置有:受到骑马式装订的纸张束(记录介质束)被排出到其上的排出托盘,以及受到除了骑马式装订以外的其它后处理等的纸张(记录介质)或纸张束被排出到其上的托盘。
这里,一般来讲,在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中,如果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各记录介质束被传送到同一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然而,由于不同的装订处理是在不同的装订功能部分进行的,所以为了将各记录介质束传送到同一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有必要针对来自各个不同的装订功能部分的记录介质分别形成各自的传送路径,这将导致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小型化,其中在该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中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各记录介质束被传送到同一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该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包括:记录介质收集部件,其收集从外部传送来的多页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束(多张堆叠的记录介质);装订单元,其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并且具有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用于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所述订书机部分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以及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装订单元的下方,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堆叠由所述装订单元装订的记录介质束。当不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时,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第二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还设置有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从上方保持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并将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还设置有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作为在推压所述订书机部分的装订针时的基座,并且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基座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第一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订书机部分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的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并且当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时,所述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朝所述订书机部分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对已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包括:记录介质收集部件,其收集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传送过的其上形成有图像的多页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束;装订单元,其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并且具有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用于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所述订书机部分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以及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装订单元的下方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堆叠由所述装订单元装订的记录介质束。当不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时,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第七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第七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第七方面中,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订书机部分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的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并且当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时,所述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朝所述订书机部分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从外部传送来的多页记录介质收集在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上以作为记录介质束;将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从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所述一侧边缘部分所在的位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用于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所述订书机部分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将所述记录介质束传送到所述支撑部分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分从上方悬吊下来并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利用所述订书机部分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其中所述订书机部分从上方悬吊下来并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所述记录介质束;以及将经过装订的记录介质束堆叠在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所述后处理方法的第十一方面中,所述后处理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处理之后,将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所述后处理方法的第十一方面中,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这样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中:即,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多个记录介质束被传送到同一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所述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在不阻碍记录介质束传送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束传送到装订单元或使记录介质束经过装订单元,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记录介质束可以共用同一传送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用于保持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的保持单元可移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因而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移动单元可以构造成小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中的各自的移动长度变短,因而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用于移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的移动单元构造成小型且可减少用于移动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不阻碍对记录介质束的传送的移动单元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不阻碍对记录介质束的传送的情况下可以限制记录介质束的松驰并可减小装订位置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包括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中,其中在该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中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多个记录介质束被传送到同一记录介质保持托盘中,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所述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通过在不阻碍对记录介质束传送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束传送到装订单元或使记录介质束经过装订单元,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记录介质束可以共用同一传送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由于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中的各自的移动长度变短,因而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将用于移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的移动单元构造成小型且可减少用于移动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不阻碍对记录介质束的传送的情况下可以限制记录介质束的松驰并可减小装订位置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后处理方法中,与没有应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所述装置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通过移动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在装订多个记录介质束之后可以容易地对记录介质束进行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通过在不阻碍对记录介质束的传送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束传送到装订单元或使记录介质束经过装订单元,受到不同装订处理的记录介质束可以共用同一传送路径。
附图说明
基于下面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应用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的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图3A~3C为示出折叠功能部分的视图;
图4为示出从折叠功能部分的传送辊传送出的纸张被收集在收集托盘中的状态的视图;
图5为示出由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在纸张束的边缘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边缘装订)的状态的视图;
图6为示出将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从收集托盘传送出去的状态的视图;
图7为示出用于可滑动地移动订书钉机头的移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8为示出用于可滑动地移动书册托盘的移动机构的平面图;
图9为示出用于支撑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各部分的支撑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0和图11为示出在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纸张例如是A3尺寸的纸张束的情况下,由分别用于移动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的移动机构所设定的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的位置的视图,其中A3尺寸是图像形成装置中处理的最大尺寸。
图12和图13为示出当移动机构将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分别移动到原始位置时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的位置的视图;
图14A显示了在订书钉机头设定在进行骑马式装订处理的位置的状态下的纸张支撑部件;以及
图14B显示了在订书钉机头移动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的纸张支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为示出应用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造的视图。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由诸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例如利用电子照相法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和作为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的实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构造而成,该片材后处理装置2对图像形成装置1在其上形成图像之后的诸如记录介质(纸张、片材)进行装订等的后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1构造为所谓的串联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有基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00Y、100M、100C和100K(也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00”)和对设置在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00中的感光鼓107进行曝光的激光曝光装置101。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有:中间转印带102,在图像形成单元100中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在该中间转印带102上;一次转印辊103,其将在图像形成单元100中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2上;二次转印辊104,其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纸张)上;定影装置105,其将经过二次转印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以及主体控制器106,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00中,通过对感光鼓107充电的过程、由激光曝光装置101对感光鼓107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07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过程以及利用各颜色调色剂对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过程来形成各颜色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103依次将在图像形成单元100中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2上。然后,伴随着中间转印带102的移动而将各颜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布置有二次转印辊104的位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同尺寸、不同种类的多页纸张P1~P4(统称为“纸张P”或“纸张束P”)分别储存在纸张储存单元110A~110D中。例如,当主体控制器106指定纸张P1时,拾取辊111将纸张P1从纸张储存单元110A中取出,然后传送辊112将纸张P1一张接一张地传送到布置有阻挡辊113的位置处。在主体控制器106指定纸张P2、P3或P4的情况下,上述情况同样适用。
此后,根据将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传送到布置有二次转印辊104的位置的定时而从阻挡辊113供应纸张P。由此,通过二次转印辊104所形成的转印电场的作用将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共同地静电地转印(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
然后,其上二次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从中间转印带102上剥离并被传送到定影装置105。在定影装置105中,通过利用热量和压力的定影处理将各颜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结果,形成图像。之后,传送辊114将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纸张排出部分T排出,进而将纸张P传送到与图像形成装置1相连接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
片材后处理装置2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纸张排出部分T的下游侧,并且用于对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执行诸如穿孔、装订等后处理。
图2为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的构造的视图。如图2所示,片材后处理装置2设置有:传送单元21,其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纸张排出部分T连接;印后装订单元22,其对进入传送单元21的纸张P进行预定的后处理;以及纸张处理控制器23,其对片材后处理装置2的各机械单元进行控制。纸张处理控制器23经由信号线(图中未示出)与主体控制器106连接,将控制信号等发送到主体控制器106以及从主体控制器106接收控制信号等。应当注意的是,在图1中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纸张处理控制器23布置在印后装订单元22的壳体内部。然而,纸张处理控制器23也可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壳内部。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控制器106可构造成具有纸张处理控制器23的控制功能。
片材后处理装置2的传送单元21设置有:穿孔功能单元30,其可打出诸如两孔和四孔等孔;以及多个传送辊211,其将已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印后装订单元22。
另一方面,印后装订单元22设置有:折叠功能部分40,其在纸张P的中央部分形成折痕;收集托盘60,其作为记录介质收集部件的实例,用于收集所需数量的纸张P并制作成纸张束P;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其作为对纸张束P的边缘执行订书钉装订(边缘装订)的装订单元的实例;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其作为对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骑马式装订)的装订单元的实例,其中由折叠功能部分40在该中央部分形成折痕;以及堆叠托盘80,其作为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的实例,用于保持纸张束P并根据所保持的纸张束P的量沿竖直方向移动。
此外,印后装订单元22设置有排出辊61,其将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的纸张束P排出;以及可移动辊62,当纸张P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时该可移动辊62以旋转轴62a为移动中心移动到从排出辊61退避的位置,当从收集托盘60传送出纸张P时该可移动辊62以旋转轴62a为移动中心移动到与排出辊61压力接触的位置。
下面将说明在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对纸张P进行的后处理。
用于对已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执行后处理的指示信号从主体控制器106输出到纸张处理控制器23中,由此片材后处理装置2对纸张P执行各种后处理。这里,将说明从主体控制器106中输出用于对纸张P执行后处理的指示信号的情况。
首先,将已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的传送单元21中。在传送单元21中,穿孔功能单元30根据来自纸张处理控制器23的指示信号对纸张P进行穿孔,然后传送辊211将纸张P传送到印后装订单元22。应当注意的是,在没有来自纸张处理控制器23的对纸张P穿孔的指示的情况下,纸张P不受到穿孔功能单元30的穿孔处理并按照原样由传送辊211传送到印后装订单元22。
当将纸张P传送到印后装订单元22时,在已从纸张处理控制器23发送出指示进行骑马式装订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在折叠功能部分40中在纸张P的中央部分形成折痕。在没有从纸张处理控制器23发送出指示进行骑马式装订的情况下,折叠功能部分40不进行折痕形成处理,并且纸张P按照原样通过折叠功能部分40。
这里,图3A~3C为示出折叠功能部分40的视图。图3A为示出折叠功能部分40的构造的视图,图3B为示出在中央部分形成折痕之前的纸张P的视图,以及图3C为示出在中央部分已形成折痕的纸张P的视图。
折叠功能部分40设置有:折叠基座部分41,在其上沿着与纸张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凹槽部分41a;折叠刀片42,其布置成在折叠基座部分41的下侧与凹槽部分41a相对并进行移动以从下侧朝向凹槽部分41a突出;纸张固定部件47,其在折叠刀片42沿纸张P传送方向的前侧和后侧按压纸张P并将纸张P固定到折叠基座部分41上;支架48,其用于支撑折叠刀片42和纸张固定部件47;以及凸轮43,其沿着竖直方向移动支架48。而且,折叠功能部分40设置有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其用于传送纸张P并且当在纸张P上形成折痕时固定纸张P沿传送方向的两边缘部分;以及纸张传感器46,其检测当纸张P的前边缘通过时的时刻。
在折叠功能部分40中,当从传送单元21传送出纸张P时,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对纸张P进行传送。此时,纸张传感器46检测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并将纸张P前边缘部分的通过时刻通知纸张处理控制器23。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控制器106已经将与被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的纸张P的尺寸相关的信息通知纸张处理控制器23。这样,纸张处理控制器23基于纸张P前边缘部分的通过时刻来测量与纸张P的尺寸相应的预定时间,从而检测出纸张P的传送量,并且当传送量达到纸张P的中心部分到达折叠刀片42的布置位置的时点停止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
当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停止时,在纸张P由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保持的状态下,凸轮43从下侧朝向折叠基座部分41移动支架48。通过此操作,纸张固定部件47在折叠刀片42的沿纸张P传送方向的前侧和后侧按压纸张P并将纸张P固定到折叠基座部分41上。大约与此同时,折叠刀片42沿着凹槽部分41a的方向按压纸张P的中央部分。结果,在纸张P的中央部分形成如图3C所示的折痕。
当在纸张P上形成折痕时,凸轮43向下移动支架48。在用于支撑折叠刀片42和纸张固定部件47的支架48上安装有向下偏压支架48的弹簧(在图中未示出),并且当凸轮43向下退避时,通过该弹簧的偏压力向下移动支架48。
在支架48已向下移动之后,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重新开始传送纸张P并将纸张P从折叠功能部分40传送出。
然后,从折叠功能部分40中的传送辊45传送出的纸张P依次被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该收集托盘60布置在纸张P从传送辊45传送出并下落的位置。
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印后装订单元22中,当折叠刀片42在纸张P上形成折痕并且纸张P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时,仅将传送辊45布置为与形成有折痕的纸张P压力接触的部件。因此,在纸张P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之前,对在纸张P上形成的折痕的展平受到限制。
图4为示出从折叠功能部分40的传送辊45传送出的纸张P被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的状态的视图。如图4所示,当在纸张P上形成折痕且传送辊44和传送辊45重新开始传送纸张P时,从折叠功能部分40传送出的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由于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降落。此时,由于纸张P分别具有预定的刚度(所谓的“硬度”),因而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支撑在收集托盘60上的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前侧(排出辊61一侧)的区域上,其中收集托盘60布置在纸张P下落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收集托盘60布置成这样的状态:即,收集托盘60的沿着纸张P的传送方向前侧(排出辊61一侧)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大约35度。结果,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沿竖直方向的下落距离减小,并且当纸张P依次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时,可防止纸张P的姿态相对于水平面的大幅度倾斜。
此外,由于收集托盘60布置在纸张P从折叠功能部分40传送出来并下落的位置,因而纸张P在由传送辊45保持的状态下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由收集托盘60支撑。通过此布置,可使纸张P在收集托盘60上的收集位置的差异小。
在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由收集托盘60支撑之后,纸张P的后边缘部分通过传送辊45。然后,跟随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纸张P的后边缘部分向下降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纸张P的前边缘部分由收集托盘60支撑的状态下,纸张P的后边缘部分向下降落。因此,在将纸张P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差异保持小的同时将纸张P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应当注意的是,纸张P的“宽度方向”指的是与纸张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对下面同样适用。
此后,当整张纸张P承载在收集托盘60上时,纸张P借助为收集托盘60设置的倾斜角度朝向定位止动部分60a滑落。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印后装订单元22中,除了为收集托盘60设置的倾斜角度以外,在折叠功能部分40的纸张排出部分的下方布置有桨形件63,该桨形件63进行旋转以朝向收集托盘60的定位止动部分60a对齐纸张P。因此,纸张P的后边缘部分在朝向收集托盘60下落的同时被桨形件63朝向定位止动部分60a传送。通过此布置,定位止动部分60a将纸张P的后边缘部分对齐并且在收集托盘60上形成纸张束P。
在收集托盘60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部分,设置纸张宽度位置对齐机构65以根据所传送纸张P的尺寸沿宽度方向对齐纸张束P的位置。结果,当纸张P依次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时,纸张P(纸张束P)沿宽度方向的位置也得到对齐。
当从折叠功能部分40的传送辊45传送出纸张P时,可移动辊62已经移动到从排出辊61退避的位置。
当预定数量的纸张P收集在收集托盘60上且形成纸张束P时,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在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边缘装订)或者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在已由折叠功能部分40形成折痕的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骑马式装订)。
首先,当纸张处理控制器23已经发送出用于边缘装订处理的指示信号时,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在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边缘装订)。图5为示出由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在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执行订书钉装订(边缘装订)的状态的视图,并且该图显示了从上方(折叠功能部分40一侧)观看收集托盘60的状态。
在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中,利用订书钉(装订针)装订纸张束P的订书钉机头51设置成可沿着收集托盘60的定位止动部分60a移动。此外,如图5所示,根据来自纸张处理控制器23的指示信号,例如,对在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平行于定位止动部分60a的两点(图5中的(A)位置和(B)位置)进行订书钉装订(两点边缘装订),或者对一端(图5中的(C)位置)进行订书钉装订(一点边缘装订)。
订书钉机头51沿着定位止动部分60a在(A)位置与(B)位置之间平行移动,但是订书钉机头51在(A)位置与(C)位置之间例如旋转45度来移动。
在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为对纸张束P执行边缘装订之后,绕着作为移动中心的旋转轴62a移动的可移动辊62(参照图4)移动到可移动辊62与排出辊61压力接触的位置。然后,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开始旋转并将经过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从收集托盘60传送到堆叠托盘80上。这种情况下的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用作将纸张束P传送到堆叠托盘80上的传送部分。
图6为示出从收集托盘60传送出经过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的状态的视图。如图6所示,经过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由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传送并堆叠在堆叠托盘80上。
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已经移动到其从待传送的纸张束P的传送路径退避的位置(下面要说明的原始位置)。
接下来,将说明下述情况:即,在纸张处理控制器23发送出骑马式装订处理的指示信号的情况下,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在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执行的订书钉装订(骑马式装订)。
首先,说明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构造。图7~9为示出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构造的视图。图7为示出用于可滑动地移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移动机构的平面图。图8为示出用于可滑动地移动书册托盘81A和81B的移动机构的平面图。图9为示出用于支撑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各部分的支撑机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该截面图是从收集托盘60一侧看去的。
如图7~9所示,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构造成在布置有堆叠托盘80的下侧具有开口(参照图6),并且该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设置有:两个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其作为利用订书钉装订纸张束P的订书机部分的实例;基座部分72A和72B,其作为基座部分的实例,该基座部分作为用于通过订书钉机头71A和71B装订纸张束P的基座(如图9所示);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其作为用于支撑纸张束P沿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的支撑部分的实例。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构造成根据纸张束P的尺寸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移动。例如,图7和图8显示了在对例如为A5尺寸的纸张束P执行订书钉装订(骑马式装订)下的设定,其中A5尺寸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最小尺寸。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根据纸张P的尺寸从图7和图8中所示的位置朝向纸张束P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外侧)移动。在对纸张束P完成订书钉装订(骑马式装订)等情况下,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纸张束P在沿宽度方向的端部外侧,由此使经过骑马式装订的纸张束P从位于下侧的开口排出到堆叠托盘80上。
下面说明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具体构造。如图7和9所示,将各订书钉机头71A和71B支撑成从布置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上方的两个支撑框架73上悬吊。具体而言,支撑框架73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77,并且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分别通过各支撑柱77固定在支撑框架73上。应当注意的是,在图9中仅仅示出了用于支撑订书钉机头71B、基座部分72B以及书册托盘81B的支撑机构。然而,对于订书钉机头71A、基座部分72A以及书册托盘81A采用相同的构造。这里的支撑框架73为保持部分并构成移动单元。
另外,各支撑框架73具有构成移动单元的齿条(具有无限大直径的正齿轮)。支撑框架73的各齿条与共用的小齿轮76啮合。因此,通过旋转构成移动单元的小齿轮76,各支撑框架73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图7中的箭头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通过沿着与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小齿轮76,两个支撑框架73均分别朝向纸张束P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移动。作为另一种选择,通过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76,两个支撑框架73朝向纸张束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移动。随着此移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同时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朝向各端部方向或朝向中央部分方向移动。
两个支撑框架73分别形成有导轨74。在导轨74内部,固定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主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上的导销75布置成贯穿导轨。由此,由于布置在导轨74内部的导销75限制两个支撑框架73在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因而可以抑制订书钉机头71A和71B沿着与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移。
另外,由于将订书钉机头71A和71B支撑成通过布置在其上方的两个支撑框架73悬吊,因而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不会与纸张P的传送路径相干涉。由此,不会阻碍纸张束P传送到书册托盘81A和81B上。
如图9所示,基座部分72A和72B被支撑成分别通过两个支撑框架93悬吊,并且通过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支撑机构和移动机构类似的支撑机构和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基座部分72A和72B分别布置在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相对的位置处,而纸张束P夹在订书钉机头与基座部分之间。因此,用于悬吊基座部分72A和72B的各支撑柱97形成为在一侧具有开口部分的矩形,从而支撑柱97不会与纸张束P的传送路径相干涉并且绕开纸张束P到达书册托盘81A和81B的传送路径。
接下来,如图8和9所示,书册托盘81A和81B也被支撑成分别通过两个支撑框架83悬吊并且通过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支撑机构和移动机构相似的支撑机构和移动机构而进行移动。具体而言,书册托盘81A和81B分别由布置在其上方的两个支撑框架83支撑以通过支撑柱87悬吊。这里的支撑框架83是保持部分并构成移动单元。
在各支撑框架83中,构成移动单元的各齿条与小齿轮86啮合。从而,通过旋转构成移动单元的小齿轮86,各支撑框架83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图8中的箭头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通过沿着与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小齿轮86,两个支撑框架83均分别朝向纸张束P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移动。相反,通过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86,两个支撑框架83均朝向纸张束P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移动。随着此移动,书册托盘81A和81B同时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朝向各端部方向或朝向中央部分的方向移动。
在两个支撑框架83中分别形成有导轨84。在导轨84内部,固定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主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上的导销85布置成贯穿导轨。由此,由于布置在导轨84内部的导销85限制两个支撑框架83在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因而可以抑制书册托盘81A和81B沿着与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位移。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根据纸张P的尺寸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移动。纸张处理控制器23根据从主体控制器106获取的与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的纸张P的尺寸相关的信息来设定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的位置,并将这些部件移动到所设定的位置处。
接下来,图10和图11为示出在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的纸张P例如是A3尺寸的纸张束P的情况下,由分别用于移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的移动机构所设定的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的位置的视图,其中A3尺寸是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最大尺寸。
如图11所示,书册托盘81A和81B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到A3尺寸的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的位置并支撑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区域。如图10所示,订书钉机头71A和71B通过移动机构移动到A3尺寸的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所在的预定位置。
当刚刚之前传送到片材后处理装置2的纸张束P例如是作为最小尺寸的A5尺寸(参照图7和8)的纸张束P时,为了将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对作为最大尺寸的A3尺寸(如图10和11所示)的纸张束P进行骑马式装订处理的位置,沿着与图10和11中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小齿轮76和小齿轮86。结果,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朝边缘部分方向移动。
基座部分72A和72B通过类似的移动机构而位于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相对的位置处,同时将纸张束P夹在订书钉机头与基座部分之间。
接下来,将说明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进行骑马式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在印后装订单元22中的操作。如果纸张处理控制器23发送出用于骑马式装订处理的指示信号,则纸张束P如下所述被传送到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当纸张处理控制器23发送出用于骑马式装订处理的指示信号时,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基于从主体控制器106获取的与纸张P的尺寸相关的信息来传送预定量的纸张束P。通过此操作,使得已形成有折痕的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布置位置互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的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用作使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位置相对齐的定位单元。
另一方面,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根据已经从主体控制器106获取的与纸张P的尺寸相关的信息的纸张处理控制器23给出的指示信号,书册托盘81A和81B处于用于支撑纸张束P的位置(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位置)处。此外,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和基座部分72A和72B处于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与纸张P的尺寸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处。
结果,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对由书册托盘81A和81B支撑的纸张束P在形成折痕的中央部分的两个预定位置处执行装订(骑马式装订)处理。
在纸张束P受到骑马式装订之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原始位置。具体而言,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例如A3尺寸的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外侧的预定位置(原始位置),其中该A3尺寸是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最大尺寸。
图12和图13为示出当移动机构将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和书册托盘81A和81B分别移动到原始位置时订书钉机头和书册托盘的位置的视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和书册托盘81A和81B通过移动机构分别移动到A3尺寸的纸张束P的边缘部分所在位置外侧的预定位置(原始位置)。这对于图中未示出的基座部分72A和72B同样适用。通过此布置,解除书册托盘81A和81B对纸张束P的支撑状态。此后,纸张束P通过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从位于下侧的开口排出,并堆叠在布置于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下方的堆叠托盘80上。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用作将纸张束P传送到堆叠托盘80上的传送部分。
当纸张处理控制器23指示进行边缘装订处理并且同样对由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执行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进行传送时,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原始位置。结果,经过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仅仅通过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通过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从位于下侧的开口排出并且堆叠在布置于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下方的堆叠托盘80上。这在对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P进行传送的情况下同样适用。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61和可移动辊62也用作将纸张束P传送到堆叠托盘80上的传送部分。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印后装订单元22中,在纸张束P受到骑马式装订之后,当对经过边缘装订的纸张束P进行传送或者甚至当对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束P进行传送时,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移动到原始位置。结果,经过边缘装订后的纸张束P、经过骑马式装订后的纸张束P以及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束P分别在同一传送路径上被传送。因此,由于无须分别构成各自单独的传送路径,因而可以实现片材后处理装置2和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小型化。
在这种情况下,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分别布置在关于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对称的位置上(参照图7~13)。通过此布置,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中各自的移动长度(行程)变短,并且移动机构构造为小型。而且,可减少移动时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说明了订书钉机头71A、基座部分72A以及书册托盘81A与订书钉机头71B、基座部分72B以及书册托盘81B沿着纸张束P的宽度方向朝彼此不同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但是订书钉机头71A、基座部分72A以及书册托盘81A与订书钉机头71B、基座部分72B以及书册托盘81B也可以构造成分别沿着相同的方向进行移动。
作为另一种选择,布置在纸张束P上方位置的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可以布置成固定的,布置在纸张束P下方位置的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可以构造成可移动的。这是因为布置在纸张束P上方位置的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不会阻碍纸张束P向书册托盘81A和81B的传送,并且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构造得到简化。
此外,基座部分72A和72B可一体地构造。而且,基座部分72A和72B可构造成由收集托盘60支撑。
此外,可以设置将纸张束P从收集托盘60导引至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的布置位置的导引部件。设置导引部件是为了减小由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在纸张束P上进行骑马式装订的位置处产生的位移。
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可以构造成相对于片材后处理装置2可拆卸。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可布置在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所在的位置处,并且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可布置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所在的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边缘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50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构造相似。
经过骑马式装订的纸张束P、经过边缘装订的纸张束P以及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束P均堆叠在堆叠托盘80上。堆叠托盘80构造成根据纸张束P的堆叠量向下移动。通过如此移动,可以增加堆叠托盘80上的堆叠量。
而且,通过构造堆叠托盘80以使经过骑马式装订的纸张束P、经过边缘装订的纸张束P等以混合的方式堆叠,在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的各种后处理之后对纸张束P等的最终收集场所是共用的。通过此布置,无论是何种后处理类型,用户均可以从一个场所(堆叠托盘80)取出经过后处理的纸张束P。
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可以构造有纸张支撑部件,该纸张支撑部件作为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的实例,用于支撑位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附近的纸张束P。图14A和14B为示出纸张支撑部件200设置在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相对的基座部分72A和72B上的构造的视图。当订书钉机头71A和71B执行骑马式装订处理时,换言之,当将订书钉机头71A和71B设定在不同于原始位置的位置时,纸张支撑部件200从底面(最下面)支撑位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附近的纸张束P。
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具有由开口构造的下侧,因而如果将受到骑马式装订的对象是例如B4尺寸、A3尺寸等大尺寸的纸张,则仅由书册托盘81A和81B在两端部支撑的纸张束P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可能易于产生松驰。结果,纸张束P上将通过订书钉机头71A和71B进行骑马式装订的区域可能松驰,进而在骑马式装订位置处会产生位移。考虑到这种情况,通过在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相对的基座部分72A和72B上设置纸张支撑部件200来支撑位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附近的纸张束P,从而减小可能在骑马式装订位置处产生的位移。
图14A显示了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被设定在用于进行骑马式装订处理的位置的状态下的纸张支撑部件200,图14B显示了在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移动到原始位置的状态下的纸张支撑部件200。图14A和14B中所示的纸张支撑部件200布置在与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相对的基座部分72A和72B的下方(堆叠托盘80一侧)。此外,纸张支撑部件200设置在臂201上。纸张支撑部件200设置有用于保持纸张束P的纸张保持部分202、将臂201安装到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上以使该臂201可自由摆动的旋转轴203、以旋转轴203作为中心从而起到将臂201推向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外侧的作用的弹簧204以及被支撑成可旋转的辊子205。
如图14A所示,当将订书钉机头71A和71B设定在用于进行骑马式装订处理的位置处时,弹簧204将臂201推向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外侧,并且纸张保持部分202支撑纸张束P。通过此布置,可限制纸张束P的松驰并减小骑马式装订位置的位移。
另一方面,如图14B所示,当订书钉机头71A和71B移动到原始位置时,辊子205与设置于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的主体框架(图中未示出)上的侧壁210相接触。结果,其上安装有辊子205的臂201绕着旋转轴203旋转到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一侧,并且纸张保持部分202移动到订书钉机头71A和71B一侧。通过此布置,纸张支撑部件200不会干涉纸张束P的传送路径,并且不会阻碍纸张束P向书册托盘81A和81B的传送。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片材后处理装置2中,在对纸张束P进行骑马式装订之后,当对执行边缘装订的纸张束P进行传送时或者甚至当对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束P进行传送时,在骑马式装订订书钉功能部分70中,订书钉机头71A和71B、基座部分72A和72B以及书册托盘81A和81B均移动到原始位置。结果,经过边缘装订的纸张束P、经过骑马式装订的纸张束P以及没有经过装订处理的纸张束P在同一传送路径上受到传送。因此,无须再分别构成各自单独的传送路径,由此可以实现片材后处理装置2和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小型化。
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为了举例和说明。并不意味着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从业者来说,可以进行很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并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用于预期的特殊通途的各种修改。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收集部件,其收集从外部传送来的多页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束;
装订单元,其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并且具有:
支撑部分,其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以及
订书机部分,其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以及
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装订单元的下方,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堆叠由所述装订单元装订的记录介质束,
当不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时,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还包括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从上方保持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并将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还包括基座部分,所述基座部分作为在推压所述订书机部分的装订针时的基座,并且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基座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订书机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的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并且当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时,所述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朝所述订书机部分方向移动。
7.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其对已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进行后处理,
所述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收集部件,其收集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传送来的其上形成有图像的多页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束;
装订单元,其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并且具有:
支撑部分,其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以及
订书机部分,其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以及
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其布置在所述装订单元的下方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堆叠由所述装订单元装订的记录介质束,
当不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时,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沿着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宽度方向布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的右侧和左侧各自不同的区域中,并且处在各自不同区域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彼此相对的一侧边缘部分与另一侧边缘部分中的任一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中,
所述装订单元的所述订书机部分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的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并且当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时,所述记录介质束支撑部件朝所述订书机部分方向移动。
11.一种后处理方法,包括:
将从外部传送来的多页记录介质收集在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上以作为记录介质束;
将支撑部分和订书机部分从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所述一侧边缘部分所在的位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分用于支撑从所述记录介质收集部件传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束,所述订书机部分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被支撑的记录介质束;
将所述记录介质束传送到所述支撑部分上,其中所述支撑部分从上方悬吊下来并用于支撑所述记录介质束;
利用所述订书机部分装订所述记录介质束,其中所述订书机部分从上方悬吊下来并用于将装订针推压入所述记录介质束;以及
将经过装订的记录介质束堆叠在记录介质束堆叠部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记录介质束进行装订处理之后,将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移动到所述记录介质束的一侧边缘部分所在位置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后处理方法,其中,
装订单元的所述支撑部分和所述订书机部分保持为从上方悬吊下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94818 | 2007-11-13 | ||
JP2007294818 | 2007-11-13 | ||
JP2007294818A JP4450053B2 (ja) | 2007-11-13 | 2007-11-13 |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6009A true CN101436009A (zh) | 2009-05-20 |
CN101436009B CN101436009B (zh) | 2012-07-25 |
Family
ID=4062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575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009B (zh) | 2007-11-13 | 2008-06-18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92855B2 (zh) |
JP (1) | JP4450053B2 (zh) |
CN (1) | CN10143600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7151A (zh) * | 2019-09-20 | 2021-03-2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93708A (ja) * | 2009-09-30 | 2011-05-1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6989B2 (ja) * | 2010-04-05 | 2014-12-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筋付け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11251816A (ja) * | 2010-06-02 | 2011-12-15 | Ricoh Co Ltd | 筋付け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556502B2 (ja) * | 2010-08-24 | 2014-07-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記録材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64094B2 (ja) * | 2010-10-01 | 2015-02-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CN102529435A (zh) * | 2011-12-14 | 2012-07-04 |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激光打标机的移动框架 |
US8844920B1 (en) * | 2013-06-14 | 2014-09-30 | Xerox Corporation | Stapler producing high precision alignment stacking of unstapled sheets |
JP6362069B2 (ja) * | 2014-02-25 | 2018-07-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648506B2 (en) | 2018-02-07 | 2023-05-16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lectrochemical desalination system |
US11117090B2 (en) | 2018-11-26 | 2021-09-1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lectrodialytic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ying system |
US11185823B2 (en) | 2018-11-26 | 2021-11-30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lectrodialytic system used to remove solvent from fluid and non-fluid flows |
US11015875B2 (en) | 2019-04-17 | 2021-05-25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Electrochemical heat pump |
US11925903B2 (en) | 2020-12-18 | 2024-03-12 | Xerox Corporation | Electrodialysis heat pump |
US12085293B2 (en) | 2021-03-17 | 2024-09-10 | Mojave Energy Systems, Inc. | Staged regenerated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s |
US11872528B2 (en) | 2021-11-09 | 2024-01-16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solvent from a fluid |
US11944934B2 (en) | 2021-12-22 | 2024-04-02 | Mojave Energy Systems, Inc. | Electrochemically regenerated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secondary heat pump |
WO2024129618A1 (en) | 2022-12-12 | 2024-06-20 | Mojave Energy Systems, Inc. | 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77894B2 (ja) | 1997-06-18 | 2004-10-2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後処理装置 |
JP3250725B2 (ja) * | 1997-10-27 | 2002-0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100480463B1 (ko) * | 1998-09-17 | 2005-09-12 | 주식회사신도리코 | 용지후처리장치 |
US6450934B1 (en) * | 1999-10-05 | 2002-09-17 | Gradco Japan | High speed post processing machine |
JP2004277038A (ja) | 2003-03-13 | 2004-10-07 | Minolta Co Ltd |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3956874B2 (ja) | 2003-03-13 | 2007-08-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綴じ方法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3991891B2 (ja) * | 2003-03-13 | 2007-10-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綴じ方法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2004277069A (ja) | 2003-03-14 | 2004-10-07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JP2006056671A (ja) * | 2004-08-20 | 2006-03-02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後処理装置 |
JP4034307B2 (ja) * | 2004-09-29 | 2008-01-16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US7694966B2 (en) * | 2006-04-10 | 2010-04-13 | Ricoh Company, Ltd.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2007
- 2007-11-13 JP JP2007294818A patent/JP44500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4-23 US US12/107,805 patent/US799285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6-18 CN CN2008101257506A patent/CN1014360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37151A (zh) * | 2019-09-20 | 2021-03-2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6009B (zh) | 2012-07-25 |
US7992855B2 (en) | 2011-08-09 |
US20090121408A1 (en) | 2009-05-14 |
JP4450053B2 (ja) | 2010-04-14 |
JP2009120304A (ja) | 2009-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6009B (zh)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后处理方法 | |
EP1168091B1 (en) |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JP6235900B2 (ja) | シート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8770569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 |
US8485514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0533287C (zh) | 串联式彩色成像设备 | |
CN101376470B (zh) | 纸张处理装置和纸张处理方法 | |
CN1326758C (zh) | 纸张叠放装置 | |
CN102372183A (zh) | 记录介质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 |
US9102185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press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
JP4513853B2 (ja) |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材処理装置 | |
CN105398866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片材后处理装置 | |
JP5370525B2 (ja) |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材処理装置 | |
JP2009120306A (ja) |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6412628B2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01169615A (zh) | 介质对齐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 |
JP2019001661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3943965B2 (ja) | 画像形成後処理ユニット | |
JP4858028B2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
JP5018080B2 (ja) | 記録材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材処理装置 | |
JP4055067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966723B2 (ja) | 記録材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5013702A (ja) | 穿孔形成装置、穿孔形成プログラム、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970977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 |
JP2006137581A (ja) | 用紙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