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8625A - 有轨车辆 - Google Patents

有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8625A
CN101428625A CN 200810183908 CN200810183908A CN101428625A CN 101428625 A CN101428625 A CN 101428625A CN 200810183908 CN200810183908 CN 200810183908 CN 200810183908 A CN200810183908 A CN 200810183908A CN 101428625 A CN101428625 A CN 101428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duct
support
vehicle
sh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839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户取征二郎
谷井靖典
西山宽二
广濑伸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8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8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T30/34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轨车辆,在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30)与侧结构体(50)的连结部(上拐角部)配置有由空调管路(220)、照明器具(250)、扬声器(260)等构成的多功能模块(200)。从顶篷结构体(30)贯穿垂下有货架支架(310)及拉手支架(350)。以上部连结两支架(310、350)且固定在空调管路(220)上的连结片被紧固在顶篷结构体(30)上。多功能模块(200)只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上,因此,安装作业容易。由于空调管路(220)配置在上拐角部,所以可增高宽度方向中央部的车内空间高度。还设置有使多功能模块(200)的外观良好的内饰板(210)。因此,这种结构的有轨车辆可增大有轨车辆的客室。

Description

有轨车辆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3月6日、申请号为200610051592.5、名称为“有轨车辆”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扩大客室内的有效空间,并能提高对旅客的服务的有轨车辆。其中所谓有轨车辆是指铁路车辆、单轨车辆等。
背景技术
在有轨车辆的客室内除了座位、拉手、货架等乘客可直接利用的设施之外,还装备有空调管路、风扇等空调设备、照明及扬声器等设备、广告。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222125号
如专利文献1那样,以往的有轨车辆中,在车身的天花板部配置有空调管路、风扇、扬声器、照明器具、广告挂件等。因此,在客室内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天花板部设置有各种设备,限制了乘客头上的空间。而且,车身结构上也会产生悬挂广告、显示器终端等的设置空间也不充分的状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上拐角内置面板利用紧固部件固定在车身的基本结构体即侧结构体、顶篷结构体上。跨越长且宽度宽的侧结构体与顶篷结构体固定上述上拐角内置面板。因此,有时上述上拐角内置面板与侧结构体及顶篷结构体的各固定位置因侧结构体、顶篷结构体的制作误差及两者的配合误差而出现不能很好地一致的情况。因而,有可能要花费很大的时间进行上拐角内置面板的安装作业。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创造出宽敞的室内空间的有轨车辆。具体地讲,针对改进装备在车身的客室内的上拐角部或顶篷部的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设备的结构及布置并集中功能的情况进行了各种研究,以实现客室内的头上空间的扩大。
本发明的有轨车辆,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具有空调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空调用管路在内的内置组装体配置在该有轨车辆的车内上拐角部,上述内置组装体紧固在上述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上。
上述内置组装体,由于被固定在顶篷结构体上,所以受构成车身的各部件的制作误差、紧固误差的影响小,能够容易地进行两者的紧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轨车辆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的从室内观察的天花板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6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说明图。
图7是图1的右上拐角部多功能模块的说明图。
图8是图1的右上拐角部多功能模块的立体图。
图9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下面板223、223的连接部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空调用的管路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要部纵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铰链部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铰链部的组装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其他实施例的空调管路部的纵剖视图。
图中:1—车身,10—底架,30—顶篷结构体,100—空调单元,110—送风机,120—换热器,200—多功能模块,210—内饰板(内伸板),211、212—遮蔽板,220—空调管路,221—上面板,222—连接管路,223—下面板,230—辅助管路,250—照明器具,260—扬声器,290—主管路,310—货架支架,312—连结片(挤压型材),314、315、372、373—T形螺栓,316—L形部件,320—货架前缘部,330—货架,340—把杆,350—拉手支架,360—拉手,362—窗帘轨条,376—支座,381、382—小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有轨车辆的概要的剖视图。
整体以符号1表示的有轨车辆的车身由底架1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等构成。在侧结构体20上配置有窗玻璃40及用作出入口的门50等。由底架1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形成客室R1。另外,在侧结构体20的内侧安装座位60,为旅客P1提供服务。其中,客室R1的车身长度方向端部由端结构体或客室分隔壁构成,不过,在附图中省略符号标示。
在顶篷结构体30的上部搭载有空调单元100。侧结构体20、顶篷结构体30由铝合金制的空心挤压型材制成。空调单元100被设置在车身的顶篷上的、车身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顶篷结构体30的内侧设有天花板32,在天花板32与侧结构体20的内置板的连结部即车内上拐角部配置多功能模块200。在该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内置组装体具体化成多功能模块200。
空调单元100具有送风机110、室内侧的换热器120。本空调单元100是被设在车身的顶篷上,以一台进行客室的空气调节的所谓集中式空调装置的例子。作为用于有轨车辆的空调装置,除了上述空调单元100以外还有在一辆车的顶篷上设置多个空调装置的分散型空调装置。
多功能模块200以将从空调单元100供给的调节空气导入客室R1内的空调管路220作为主要构成部件。多功能模块200除了空调管路220外还具备间接照明用的照明器具250、扬声器260、电线槽(未图示)等内置件。多功能模块200的面向客室R1的部分配置有内饰板210。空调管路220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配置,上述内置件被设在空调管路220的侧面。另外,扬声器可以不设在侧面而设置在下面。内饰板210处在空调管路220的外侧即图3中的下面。内饰板210比空调管路220的宽度大,在内饰板2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覆盖间接照明用的照明器具250的下侧。内饰板210功能上作为照明器具250的盖板,使外观性好。扬声器260配置在空调管路220内。扬声器260的声音发射部开口在内饰板210(比空调管路220向下)上。
内饰板210是覆盖多功能模块200的下面的盖板。内饰板210也包括覆盖主管路290的下面、室内中央部侧的辅助管路230(参照图6)的板。
左右的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客室R1的天花板部分、且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安装沿车身长度方向配置的长的内置件。作为设置在该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的天花板部分的内置件,可列举出广告挂件K1(参照图5)。广告挂件K1悬挂在顶篷结构体30(天花板32)上。各多功能模块200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宽度尺寸构成为顶篷结构体30的宽度尺寸的大致四分之一。换句话讲,各多功能模块200的宽度尺寸构成为比顶篷结构体30的宽度尺寸的一半要窄。因此,通过将多功能模块200设置在车内上拐角部,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多功能模块200、200之间的天花板部的高度尺寸。
另外,多功能模块200具有货架支架310和拉手支架350。货架支架310支撑货架330。货架330的被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放货面沿车身长度方向连续,由货架支架310支撑其两端。拉手支架350位于比货架支架310靠车身宽度方向的车身中央侧的位置,并支撑拉手360。这些部件作为多功能模块200的局部组装体而预先制造。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从顶篷结构体30的内面部垂直悬挂,利用后述的连结片312而连结成一体。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整体呈倒U字状,在连结片312的上面,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上。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贯穿内饰板210。货架330的进深方向的一端被固定在货架支架310上,另一端(靠近侧结构体20的端部)没有被支撑。货架330以只被货架支架310支撑的悬臂支撑状态设置。
图2是在车身1的客室R1中观察天花板32的方向的状态的天花板部分的底面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在天花板部的大致中央附近、即车身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并且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空气过滤器130(参照图4)。另外,回流风扇(管道回流风扇,参照图2、图5)90沿车身长度方向间隔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在车身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在它们上部(车外侧)设有空调单元100。另外,在天花板部中央位置设有从客室R1向空调单元100返回的返回空气入口即返回口180(参照图2)。回流风扇90的旋转轴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设置。
图1、图3、图5中,在左侧多功能模块200只设置有拉手支架350,未设置货架支架310。其中示出了将左侧多功能模块200的拉手360与右侧的多功能模块200的拉手360的长度改变的结构的例子。这样对于货架330、拉手360等内置件可以任意改变各自的规格。
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空调单元100,返回口180的上方部分相当于室内设备室。比返回口180靠左侧的部分相当于空调单元100的室外设备室。
图4示出了车身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剖面。空调单元100具有室内侧送风机110、室内侧换热器120、空气过滤器130。客室R1内的返回空气A2经过空气过滤器130被换热器120冷却。另外,在采暖运转时,返回空气A2被换热器120加热。
冷却了的调节空气A1经过连接管路222送入构成空调管路220的主管路290。送入主管路290的调节空气A1经过以后述的方式构成静压室的辅助管路向客室R1内供给。
在图1中,多功能模块200,从客室R1内的下侧举起,从客室R1的内侧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的车内上拐角部。或者,在将车身1翻转使顶篷结构体30位于下方、天花板部朝向上方的翻转倒装状态下,降下多功能模块200从客室R1的内侧进行固定。该多功能模块200通过T形螺栓314固定在窗帘轨条上,该窗帘轨条设置在顶篷结构体30上。T形螺栓314的头部插入上述窗帘轨条中,T形螺栓314的螺纹部分从窗帘轨条突出。在该螺纹部分从下方穿过形成在多功能模块200上部的连结片312上的孔拧上螺母进行紧固。上述螺母可通过从其左右空间H或贯穿空调管路的作业孔插入的工具进行紧固。上述螺母位于连结片312的下面。空间H是在客室R1的中央部侧形成在内饰板210的最上端与连结片312的下面之间的空间。由于存在空间H,所以可从其左侧插入工具拧紧螺母。右侧(靠近窗侧)的螺母的紧固通过在设置有垂直片233或电线槽370等的部分设置用于从下方插入工具的作业孔进行。连结片312向顶篷结构体30固定的固定部分的纵剖面形状为倒U字状,上述螺母位于平行的垂直片间。所谓上述“连结片312的下面”是螺母所接触的面。另外,也可以在货架支架310上形成用于插入与T形螺栓314拧合的螺母及工具的作业孔。
在图8中,构成空调管路220的垂直片的上部呈水平延伸,空调管路220与连结片312由该水平片通过小螺钉313连结起来。设在顶篷结构体30上的所述窗帘轨条,为了将被紧固体固定在车身上,而沿车身的长度方向较长地设置。该窗帘轨条的剖面形状是倒U字状。可将紧固件即T形螺栓的头部插入上述倒U字状剖面的沟中而由窗帘轨条支撑T形螺栓。T形螺栓可沿窗帘轨条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固定被紧固体。
如上所述,连结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的连结片312,在顶篷结构体30的下方且空调用管路的上方利用由T形螺栓314及螺母构成的紧固用部件紧固在顶篷结构体30侧(详细地讲,为窗帘轨条)。多功能模块200通过这样固定连结片312而紧固在顶篷结构体30上。
图5表示使客室内的空气回流的回流风扇90的设置位置的剖面。回流风扇90是用于将从空调管路220吹出的调节空气强制送到客室内的设备件。从而,对于具有因从空调管路吹出而能充分送风到客室内的结构的有轨车辆,也可以省略回流风扇。
另外,在天花板部的车身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根据需要安装广告挂件K1等。也可以取代该广告挂件而安装用于图像显示的显示器终端等。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有轨车辆中,由于车身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天花板部分的空间变宽敞,所以可尽量避免干扰到旅客地安装广告挂件K1或显示器终端等。
图6表示构成多功能模块200的空调管路220的详细构成。
下面设置了内饰板210的空调管路220,经由连接管路222而与空调单元的室内送风机连通。空调管路220由主管路290与辅助管路230构成。与主管路290邻接设有辅助管路230。辅助管路230通过以适当间隙设置在该辅助管路230与主管路290之间的壁上的连通孔而与主管路290连通。调节空气从主管路220经由上述连通孔而供给到辅助管路230。
辅助管路230形成有静压室,将调节空气从形成在辅助管路230的客室侧的缝隙232向客室内供给。除了连接管路222外的空调管路220,由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制成,连接管路222适当地紧固在其上。内饰板210也可以与空调管路220一体构成。在成为空气流路的主管路290、辅助管路230及连接管路222的内面贴有隔热材料。
图7及图8是表示多功能模块200的构成的说明图。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被一体构成,由铸件制成。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的上端由连结片312连结起来。连结片312紧固在顶篷结构体30的窗帘轨条(未图示)上。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的垂直片贯穿内饰板210。空调管路220的上面板221通过小螺钉313紧固在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的连结片312上。小螺钉313从连结片312一侧向上面板221固定,而将两者紧固。构成空调用管路220的主管路290通过货架支架310和拉手支架350之间沿车身长度方向配置。
设在空调管路220的两侧的照明器具250,被固定在以挤压型材与内饰板210一体设置的垂直片233(参照图7)的座上。另外,设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侧位置的照明器具250紧固在辅助管路230的侧面。
支撑拉手360的拉手支架350也贯穿空调管路220配置。在图7中,拉手支架350塞住辅助管路230配置。但是,如上所述,构成调节空气从主管路290经由连通孔供给到辅助管路230的结构。从而,不会因拉手支架350的存在而给辅助管路造成不良影响。
货架330的前缘部(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320被固定在货架支架310上,货架支架310的下端部比前缘部320向下方延伸。货架支架310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该多个货架支架310的下端部设有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把杆340。把杆340以连结多个货架支架310的下端部的方式设置,大致水平配置。把杆340是让乘客把持用的。在把杆340上可安装拉手。货架330被固定在货架支架310上,货架330的放货部(前缘部320与后缘部322之间)大致水平设置。另外,上述放货部向侧结构体侧延伸构成规定的宽度尺寸。上述放货部例如由金属网或合成树脂板构成。
货架330的后缘部322不固定在侧结构体20上,相对侧结构体20保持间隙配置。货架330由于是悬臂支撑结构,所以在担心前缘部320的配合部强度时,也可考虑在与货架310的上部位置之间加设支撑部件。
在所述的构成中,多功能模块200只固定在顶篷结构体30上,因此,与跨顶篷结构体和侧结构体安装时相比,容易进行安装作业。即,多功能模块200由于不跨越顶篷结构体30与侧结构体20设置,所以,不会受到因顶篷结构体30与侧结构体20的接合产生的变形及制作误差的不良影响。因而,容易将多功能模块200安装在顶篷结构体30上。
另外,具有空调管路220与照明器具250的多功能模块200,设置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车内上拐角部。因此,在天花板部分的车身宽度方向中央部不设置内置件,与以往的结构相比可提高从地板面到天花板部的高度尺寸。另外,天花板部分的外观美感提高。在上述天花板部分也可以设置广告挂件K1等。
多功能模块200,预先在车身外如图8那样组装后,搬入到车身中设置在车内上拐角部。
由于长期使用空调单元100,所以需要对空调单元100、空调管路220进行清扫。空调单元100的清扫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
在将空调管路220设置在天花板32上的状态下、或从天花板上拆下的状态下进行空调管路220的清扫。在图9中,主管路290的朝向客室侧(构成空调管路220的下面侧)的下面板223成为可向下打开的结构。下面板223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通过铰链225固定在主管路290的侧面板上。下面板223的另一端(车身宽度方向的靠中央的端部)紧固在剖面L字状的支架224上,该支架224固定在主管路290的另一侧面板上。具体地讲,下面板223的另一端部通过小螺钉228紧固在支架224的水平片上。支架224的垂直片与主管路290的侧面板通过小螺钉227紧固在一起。铰链225通过小螺钉226将该铰链225两侧的板固定在主管路290的侧面板及下面板223上。支架224可通过铝合金制挤压型材与主管路290一体制成。另外,小螺钉226也可以是铆钉。
作业员站在架梯上,松开小螺钉228,向下方打开下面板223,清扫主管路290内。所谓打开下面板223,是指下面板223以铰链225为中心向垂直方向垂下。由于下面板223向侧结构体侧转动,所以,不会妨碍站在比下面板223靠车身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作业员。
若向垂直方向垂下则可以得到最大的开口,但是,无需打开到垂直位置。
在主管路290内贴有隔热材料(图示省略)。
由于下面板223处在货架支架310与拉手支架350之间,所以能够容易地打开下面板223及进行清扫。另外,下面板223由于一端由铰链225支撑,所以在清扫主管路290内部时,无需拆下下面板223而容易作业。
另外,如图10所示,在车身的长度方向,相邻的下面板223、223的连接部,调节空气流动的下游侧的下面板从下方重叠在上游侧的下面板的端部上。也可以从下方用小螺钉固定该重叠部。
下面,说明图11、图12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铰链225与主管路290不是相互独立的部件,而是一体构成。将铰链225的中心销241插入到主管路290的孔242中。孔242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形成。孔242,在制作主管路290时,由铝合金制挤压型材制成。如图12所示,中心销241被固定在下面板223的销支撑部243。销支撑部243上沿车身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缺口部,在该缺口部设置中心销241。形成在主管路290上的销承受部与上述销支撑部如图12所示构成为相互嵌合的结构。所述销承受部形成有用于插入中心销241的开口部242b。开口部242b的宽度构成为可插入中心销241的与外径部分对置形成的缺口241b的部分的宽度。在下面板223处于大致垂直的位置时,成为中心销241可相对于开口部242b插入的结构。
图12是除去了设置在主管路290内的隔热材料后进行表示的图。支撑中心销241的销支撑部243与铰链承受部沿车身长度方向交替设置。下面板223与主管路290通过中心销241连结起来。
在图13中,在下面板223垂直时的中心销241的两面上形成有缺口241b、241b。缺口241b、241b是为了容易将中心销241插入开口部242b中而形成的。缺口241b、241b部分的中心销241的宽度比开口部242b的宽度小。下面板223的中心销241从主管路290的销承受部的上方插入。缺口241b、241b,由于各面被切削,所以容易将中心销241插入孔242中。在将所述中心销241插入铰链承受部中后,使下面板223向水平方向旋转(以假想线表示)。
这时,由于中心销241的缺口241b、241b朝向水平方向,所以,中心销241不会从孔242的开口部242b中脱出。
如图11所示,在下面板223的上面贴有隔热材料235,其右端与主管路290的垂直面相接。隔热材料235是柔性的。隔热材料235的右端处在中心销241的右侧,左端处在支架224的右端的右侧。通过这样构成,使隔热材料235不夹在支架224与下面板223之间。支架224也可以与主管路290一体构成。
在下面板223的上面贴有隔热材料235,其右端与主管路290的垂直面相接,因此,中心销241的周围的间隙被封闭,调节空气很难泄漏。另外,从客室内侧也不容易看到主管路290内部。
接下来,参照图14说明其他的实施例。在图14中,连结片312是与货架支架310、拉手支架350相独立的部件。连结片312由铝合金制空心挤压型材构成。连结片312,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连结两侧的连结片部分312g、312h而构成,将多个型材连成一个部件。该连结方法可以是铆接或焊接。
连结片312在宽度方向(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侧利用T形螺栓314、314从下方紧固在设于车身顶篷结构体30的下面的窗帘轨条362、362上。其中,窗侧端部利用T形螺栓314固定有L形部件316。L形部件316的L形状是必须的要件,也可以将一部分进一步延长形成为U状。L形部件316的L状、U状的开放端处在车身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向左)。在L形部件316的空间中从中央侧压入固定连结片312的右端部。设置L(U)件316是因为从下方旋转用于紧固T形螺栓314的螺母比较困难。T形螺栓314与紧固用的螺母315构成紧固用的部件。L(U)形部件316可从中央侧旋转螺母。窗帘轨条362除了L(U)形部件外还固定有相邻的装饰板33。
连结片312构成空调管路220,由连结片312构成管路上面。窗侧的侧面板312b及室内中央侧的侧面板312c与两侧的连结片312一体构成。中央侧的侧面板312c比拉手支架350靠窗侧。拉手支架350,在比连结片312的侧面板312c靠中央侧,利用T形螺栓374、375紧固在连结片312上面的窗帘轨条上。T形螺栓374、375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于两处。货架支架310从窗侧在上下2处利用T形螺栓372、373紧固在窗侧的侧面板312b上。支撑T形螺栓374、375的支座376也可以是与连结片312相独立的部件。支座376载置在连结片312的凹部。据此,支座376与连结片312成为一体。
构成空调管路220的下面板223卡在窗侧的侧面板312b的下端部312bb上。下端部312bb的剖面为圆形,可使下面板223向上下方向旋转。即,可以说该部分成为铰链。下面板223的另一端(中央侧的端部)从下方利用小螺钉381紧固在从中央侧的侧面板312c向中央侧突出、即比空调管路的宽度向车内的中央侧突出的水平的板312d上。小螺钉381是皿头螺钉。通过小螺钉381的紧固、解除而能以窗侧的侧面板312b的下端为中心向上下方向开关下面板223。下面板223从斜下方插入端部312bb,且从上下夹着端部312bb。所谓夹着是指在该部分遮蔽板211与下面板223相卡合。
设在空调管路220的中央侧的侧面板312c上的孔231是调节空气的喷出口。孔231从比侧面板312c靠中央侧(即,从空调管路220的外侧)开口。经过孔231的调节空气,经由设在遮蔽板211、212和隔热材料235的重叠部的缝隙232(图14中未图示)喷出到室内。小螺钉381、382处于没有缝隙232的部位。
在下面板223的窗侧侧面板312b的窗侧端部拆装自由地嵌入有遮蔽板211,该遮蔽板211用于覆盖与支架310的挤压型材即连结片312或侧面板312b的紧固部。遮蔽板211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支架310贯通的遮蔽板211的部分(包括其周围)被切削。遮蔽板211,在支架310的紧固结束后从窗侧水平动作而嵌入下面板223的端部。
支架350的与挤压型材构成的连结片312或侧面板312c的紧固部利用遮蔽板212从下方覆盖。遮蔽板212的上端卡在连结片312的中央侧端部312e。所谓“卡”是指“卡合”的意思。遮蔽板312的下端部从下方利用小螺钉382紧固在水平的板312d上。虽然小螺钉381与小螺钉382的宽度方向位置是同一部位,不过轴向位置不同。小螺钉382是皿头螺钉。遮蔽板212设有向车内喷出调节空气的开口(未图示)。另外,遮蔽板212设置有室内照明250等。
在调节空气所接触的挤压型材的上面板221、窗侧的侧面板312b、中央侧的侧面板312c、下面板223、遮蔽板212贴有隔热材料。
据此,如果解除小螺钉382、381的紧固使下面板223向下方旋转,则可将手伸入到空调管路内清扫内部。
另外,支架310、350的紧固部被遮蔽板211、212所遮蔽,可解决外观性美感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具有空调管路的有轨车辆中,上述空调管路构成有内置组装体,上述内置组装体安装在构成上述车身的顶篷结构体上,上述内置组装体的宽度尺寸比顶篷结构体的宽度尺寸的一半窄,上述内置组装体利用车内上拐角部的位置安装在上述顶篷结构体上。
另外,本发明特征除了上述特征外还在于:上述内置组装体利用车身宽度方向的2处固定在顶篷结构体上。

Claims (5)

1.一种有轨车辆,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具有空调管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所述空调管路在内的内置组装体配置在所述车身的车内上拐角部,所述内置组装体紧固在所述有轨车辆的顶篷结构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组装体除了所述空调管路之外还具有照明器具、扬声器、电线槽中的至少一个内置件以及货架支架和拉手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件设置在所述空调管路的侧面或下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支架与所述拉手支架沿垂直方向吊下,所述空调管路以穿过所述货架支架与所述拉手支架两者之间而延伸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货架支架上设有货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管路的下面板被安装在所述空调管路上,该下面板能以其车身宽度方向的窗侧端部为中心向下方转动,所述下面板的靠客室中央的端部能够拆装地紧固在所述空调管路上。
CN 200810183908 2005-03-17 2006-03-06 有轨车辆 Pending CN101428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78152 2005-03-17
JP2005078152 2005-03-17
JP2005303020 2005-10-18
JP2006035715 2006-02-1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51592 Division CN1833936A (zh) 2005-03-17 2006-03-06 有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8625A true CN101428625A (zh) 2009-05-13

Family

ID=3700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3908 Pending CN101428625A (zh) 2005-03-17 2006-03-06 有轨车辆
CN 200610051592 Pending CN1833936A (zh) 2005-03-17 2006-03-06 有轨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51592 Pending CN1833936A (zh) 2005-03-17 2006-03-06 有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4286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941A (zh) * 2013-04-25 2015-1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厢用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42921B (zh) * 2015-03-26 2017-02-22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车辆内装纵梁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2941A (zh) * 2013-04-25 2015-1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厢用空调装置
CN105142941B (zh) * 2013-04-25 2017-1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车厢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3936A (zh) 2006-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6258B2 (ja) 軌条車両
US6082879A (en) Combination light fixture/HVAC duct/advertising card holder f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CN108928357B (zh) 一种轨道车辆风道板、中顶板、通风格栅和灯带集成结构
CN104527679B (zh) 轨道车辆中顶模块化结构及轨道车辆
JP3626891B2 (ja) 鉄道車両用構体
US7445188B2 (en) Modular system
JP2002037061A (ja) 鉄道車両の天井構造
CN101428625A (zh) 有轨车辆
EP2189351B1 (de) Deckenteil zur Fahrzeuginnenverkleidung
JP4350851B2 (ja) 鉄道車両用天井構造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形材
CN106541957A (zh) 车辆顶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13774U (zh) 轨道车辆侧顶板结构和轨道车辆
CN211468117U (zh) 安全可靠的公交车风道结构
CN201068078Y (zh) 一种客车风道
US2902917A (en) Duct and light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s
US20030173056A1 (en) Mass transit vehicle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CN109109885B (zh) 轨道车辆车顶内装结构
KR19990020100U (ko) 철도차량의 라인플로우 팬 그릴
CN104554309A (zh) 轨道车辆中顶送风结构及轨道车辆
JP6469853B2 (ja) 天井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軌条車両
JP4446363B2 (ja) 鉄道車輛の側天井ユニット
CN219446677U (zh) 一种可拆卸式汽车空调回风格栅
KR20050088515A (ko) 모듈구조를 갖는 철도차량 중천장
JPH01186463A (ja) 車両の空調ダクト装置
JP3510571B2 (ja) バス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