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8659A -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8659A
CN101418659A CNA2008101682229A CN200810168222A CN101418659A CN 101418659 A CN101418659 A CN 101418659A CN A2008101682229 A CNA2008101682229 A CN A2008101682229A CN 200810168222 A CN200810168222 A CN 200810168222A CN 101418659 A CN101418659 A CN 101418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wser
door
swing
opening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2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尾透
内溩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8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8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6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 E05D15/1081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6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 E05D2015/1084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the carriage being directly linked to the fixed frame, e.g. slidingly
    • E05D2015/108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the carriage being directly linked to the fixed frame, e.g. slidingly swingingly, e.g. on arms
    • E05D2015/1089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the carriage being directly linked to the fixed frame, e.g. slidingly swingingly, e.g. on arms the carriage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0Motors; Magnets; Springs; Weigh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43Motors
    • E05Y2201/434Electromotors; Detail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1Conceal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6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in or on the w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包括:门,适合于摆动及滑动以便打开及关闭在车辆车身中的门口,并且纵向长轨道整体地附于门上;平行连杆,通过一对前后臂支撑门,该臂的枢转支撑端连接至车身上的固定件,该臂的摆动端连接至滑块,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适合地附于门的轨道上;电动机驱动卷筒,设置在门和车身中的一个上;缆绳,适合于通过卷筒来操纵;以及缆绳端,设置在门和车身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连接至缆绳,缆绳端形成有弧状弯曲槽,缆绳卷在弧状弯曲槽上。

Description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驱动以打开及关闭摆动及滑动门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该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设置在车辆侧壁内的作为车辆入口及出口的门口。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上的摆动及滑动门可以从门关闭门口的状态(该门口设置在车辆内作为车辆的入口及出口)摆动至横向向外地凸出,并随后可以向后滑动至完全打开门口。摆动及滑动门通过摆动及滑动单元可动地支撑在车辆的车身侧部上,该摆动及移动单元采用可以控制门的可动位置的平行连杆(parallel link)。
在JP-A-10-175444和JP-A-2007-196925中披露了采用这种摆动及滑动单元的门的实例。
在此,在JP-A-10-175444中披露的摆动及滑动门通过手动操作将其打开或关闭,且在JP-A-2007-196925中披露的摆动及滑动门通过包括电动机的打开及驱动机构操作将其打开或关闭。
例如,如图15中所示,摆动及滑动门中使用的摆动及滑动单元RU包括:平行连杆200,用于支撑门载荷的支撑臂201以及用于摆动平行连杆和支撑臂的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203。平行连杆200包括一对前后臂207、208,这对前后臂在前后枢转支撑端处被连接至车身侧支架(braket)204并且在前后摆动端处被连接至滑块206,该滑块附于门204侧上的轨道205。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203包括:电动机209,被支撑在车身侧支架204上;卷筒(winding drum)210,由电动机209驱动;打开缆绳211及关闭缆绳212,这些缆绳以能够卷上卷筒210且能从其上散开的方式被连接至卷筒210;多个滑轮213,打开缆绳211绕过该多个滑轮;前缆绳端(cable end)214,在门204侧上;多个滑轮215,关闭缆绳212绕过该多个滑轮;以及后缆绳端216,在门侧上。
在此,当卷筒210卷起打开缆绳211时,前缆绳端214在打开方向上(在图15中向左)承受拉力,并且同时,平行连杆200依靠施加在平行连杆200上的多个滑轮213上的拉力而在打开方向上摆动。当卷筒210卷起关闭缆绳212时,后缆绳端216在关闭方向上(在图15中向右)承受拉力,并且同时,平行连杆200依靠施加在平行连杆200上的多个滑轮215上的拉力而在关闭方向上摆动。
因此,适合于摆动及滑动的门204可以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完全打开位置:由箭头所标明)D3运动到凸出至车辆外部的凸出位置(摆动位置)D2,该打开位置位于凸出位置D2之后。
偶然地,在图15中所示的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203、电动机209、卷筒210以及缆绳绕过的滑轮213、215均被设置在车身地板B上构成车身侧的设备安装区域的基础件204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安装区域很容易产生难题。于是,考虑通过采用将电动机所驱动的卷筒设置在门侧上同时将缆绳端布置在车身侧上的构造而减小车身侧的安装区域,从而解决确保安装区域的难题。
例如,如图16中所示,通过平行连杆300r将车身侧支架306与滑块299彼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打开中间滑轮302以及关闭中间滑轮305以同心形式均被枢转地附于平行连杆300r的一个臂301上。此后,当门被打开时,从电动机侧(未示出)受到拉力Fo1的打开缆绳303绕过打开中间滑轮302,并且当门被关闭时,从电动机侧(未示出)受到拉力Fc1的关闭缆绳304绕过关闭中间滑轮305。另外,已经绕过打开中间滑轮302的打开缆绳303被紧固至车身侧支架306上的缆绳端307,并且已经绕过打开关闭滑轮305的关闭缆绳304被紧固至车身侧支架306上的缆绳端308。
当采用上述的构造时,然而,由于平行连杆300r的臂301摆动,因此分别紧固至缆绳端306、308的打开及关闭缆绳303、304在接近紧固至缆绳端的部分处反复地弯曲,并且这很易于导致在耐久性上的耗损。另外,虽然由臂301与从该臂上的打开及关闭中间滑轮302、305延伸至缆绳端307、308的打开及关闭缆绳303、304所形成的角度β1、β2越大,在打开及关闭方向上的作用力Fo1、Fc1越大,由于缆绳端307、308构成固定点,角度β1、β2变成增大或减小,且在角度β1、β2减小的区域中打开及关闭方向上的作用力Fo1、Fc1减小,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该系统可以驱动以可靠的方式打开及关闭摆动及滑动门。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包括:
门,适合于摆动及滑动以便打开及关闭在车辆车身中的门口,并且纵向长轨道整体地附于该门上;
平行连杆,通过一对前后臂支撑门,该臂的枢转支撑端连接至车身上的固定件,该臂的摆动端连接至滑块,该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适合地附于门的轨道上;
电动机驱动卷筒,设置在门和车身中的一个上;
缆绳,适合于通过卷筒来操纵;
以及缆绳端,设置在门和车身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连接至缆绳,该缆绳端形成有弧状弯曲槽,缆绳卷在该弧状弯曲槽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优势在于可以简化车身侧壁的结构并且可以使车身获得好的安装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于在缆绳端上形成弧形弯曲槽,缆绳无须弯曲即可被连接至门侧或车身侧,因此使得可以提高缆绳的耐久性。
优选地,卷筒被设置在门上,并且缆绳被连接至车身侧。
当打开门时,可通过卷筒卷起打开缆绳。当关闭门时,可通过卷筒卷起关闭缆绳。打开缆绳可从卷筒伸出并且被连接至固定在固定件上的打开缆绳端。打开缆绳可绕过设置在轨道前端处的前端滑轮和设置在前臂上的打开中间滑轮。打开缆绳可沿一个方向被卷绕,沿该方向缆绳卷绕在打开缆绳端的量随前臂在打开方向上的摆动而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随着平行连杆在打开方向上摆动,由一个臂与从该臂上的中间滑轮伸出的打开缆绳所形成的角变得比较大,并且施加到打开缆绳的拉力的使一个臂在打开方向上摆动的分力变得比较大,因此可以使摆动作用力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因此,与摆动作用力工作效率的提高量相匹配,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以及电动机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
当打开门时,可通过卷筒卷起打开缆绳。当关闭门时,可通过卷筒卷起关闭缆绳。关闭缆绳可从卷筒伸出并且被连接至固定在固定件上的关闭缆绳端。关闭缆绳可绕过设置在轨道后端处的后端滑轮和设置在后臂上的后中间滑轮。关闭缆绳可沿一个方向被卷绕,沿该方向缆绳卷绕在关闭缆绳端的量随后臂在关闭方向上的摆动而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随着平行连杆在关闭方向上摆动,由该臂与从此臂上的中间滑轮伸出的关闭缆绳所形成的角变得比较大,并且施加到关闭缆绳的拉力的使另一臂在关闭方向上摆动的分力变得比较大,因此可以使摆动作用力具有高的工作效率。因此,与摆动作用力工作效率的提高量相匹配,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以及电动机的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装配有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在图1中所示的后侧门内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了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平行连杆和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的功能的说明性视图。图6A是示出了关闭位置的平面图,图6B是示出了凸出位置的平面图,以及图6C是示出了完全打开位置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中所使用的前臂和打开缆绳端的功能的说明性视图。
图8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中所使用的后臂和关闭缆绳端的功能的说明性视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摆动及滑动单元中所使用的打开缆绳端的视图。图9A是平面图,图9B是示出了主要部分的侧剖图,以及图9C是其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了可以用于代替图9中所示的打开缆绳端的打开缆绳端的视图。图10A是平面图,以及图10B是其主要部分的侧剖图。
图11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后侧门中使用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凸出位置的操作说明性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后侧门中使用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完全打开位置的操作说明性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在图1中的后侧门中使用的摆动及滑动单元的门在关闭位置的操作说明性视图。
图14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中的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的功能的视图。
图15是示出了传统的摆动及滑动门的平行连杆和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的功能的说明性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另一传统的摆动及滑动门的平行连杆和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的功能的说明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一个实例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该摆动及滑动门(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后侧门)4构成四门式后开车门客车(4-door hatchback passenger vehicle)(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车辆)的后侧门。
该车辆B包括前侧门2,它们分别地打开及关闭左右侧的前门口1,且包括后侧门4,它们分别地打开及关闭左右侧的后门口3。每个前侧门2在其前端的上方位置h1和下方位置h2两处被铰接固定,并且在其摆动端的基本上位于沿中心支柱(center pillar)5的垂直长度的中央的后锁定部Jf处利用插锁(latch)和撞针(striker)(未示出)被可分离地锁定。
另一方面,由摆动及滑动单元U支撑后侧门4,该摆动及滑动单元U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并且以这种方式支撑后侧门以使其移动至关闭位置D1,在该关闭位置处门关闭后门口3;移动至凸出位置D2,该凸出位置与关闭位置D1相比进一步横向向外地凸出至车辆的外侧;并且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D3,该完全打开位置位于比凸出位置D2进一步向后的位置处。在关闭位置D1中,后侧门4在其前端通过电气设备的动力插锁(powered latch)以及撞针可分离地锁定在中心支柱5上的上方锁定部J1和下方锁定部J2两个位置处,该动力插锁和撞针均未在图中示出,同时,后侧门4通过电气设备的动力插锁以及撞针可分离地锁定在后支柱60上的其后端锁定部J3处,该锁定部J3基本上位于沿后侧门后端的垂直长度的中央处,,该动力插锁和撞针均未在图中示出。
挡风雨条(未示出)被附于后侧门4的外周围边缘部,并且当后侧门被保持在关闭位置时,通过附着的挡风雨条该后侧门4可以与后门口3的周围壁表面达到紧密地挤压接触,因此使得可以确保后侧门4的密封性。
如图1、图2、图3中所示,构成后侧门4的门打开及关闭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摆动及滑动单元U在位于后支柱60的垂直中间部分附近位置处被结合至后支柱60,该后支柱沿车身中的后门口3布置。
如图3、图4中所示,后支柱60由位于车身后部的外板(后侧板)60b的前端部、位于外板60b内侧的内板29(参照图5)的前端部、以及加强板(未示出)构成。垂直凸缘部f1形成在后支柱60的垂直中间部的附近,并且该垂直凸缘部f1是后门口3的通过将构成平坦垂直壁的内板29与结合至该内板29外侧的外板60b焊接在一起而制成的周围边缘部(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后垂直凸缘部)。
如图1、图5中所示,安装凹槽部(mounting recessed portion)T形成在后垂直凸缘部f1的一部分中。该安装凹槽部T以这种方式形成以使其开口朝向车辆的外侧(如图1中所看到的近侧),并且该安装凹槽部T被安置在后端锁定部J3的下面。因此,该安装凹槽部T以这种方式形成以使构成门打开及关闭系统主要单元的摆动及滑动单元U可以安装于其中。另外,后侧贴面(quarter trim)120被附于后垂直凸缘部f1上和内板29的整个垂直壁表面,该内板位于后垂直凸缘部f1的内侧。
如图4、图5中所示,构成摆动及滑动单元U的底部的基础件15被固定至车身的安装凹槽部T的下壁601。该基础件15构成车身侧壁的固定件,并且平行连杆16、门载荷支撑臂18、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的打开缆绳端Poe及关闭缆绳端Poc(参照图5、图9A、图9B、及图9C)、以及多个中间滚轮r均被附于该基础件15,这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此外,与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的车身侧构件相连接的一些构件均被布置在后侧门4一侧上。即,如图1中所示,作为打开及关闭机构19的驱动源M的电动机101、卷筒46以及多个滚轮Po1、Pc1、Po2、Pc2(参照图5、图6A、图6B、图6C)均被布置在后侧门4一侧上。
如图3、图5中所示,该基础件15具有保持刚性的形状并且包括:下部安装部151,枢转地支撑由一对前后臂所组成的平行连杆16;以及上部垂直支柱部152,比下部安装部151进一步向上延伸并且枢转地支撑门载荷支撑臂18。该下部安装部151包括:水平定向的凸缘部15a,枢转地支撑由一对前后臂所组成的平行连杆16;下部倾斜部(inclined portion)15b,被焊接以加强水平定向的凸缘部15a并且向下倾斜延伸;以及紧固凸缘15c,从水平定向的凸缘部15a弯曲以便进一步延伸并且用插销固定至向前定向的阶梯部(stepped portion)601,该阶梯部构成安装凹槽部T的一部分。
上部垂直支柱部152包括近端凸起部(boss portion)41,该凸起部通过垂直销43枢转地支撑门载荷支撑臂18的近端。U型紧固支架53(参照图3)被重叠在近端凸起部41的一侧上,因此该支架与凸起部被螺栓固定在一起。此外,如图4中所示,U型紧固支架53的远离其近端延伸的垂直壁表面被重叠在安装凹槽部T的垂直壁上,因此这两个部件均被螺栓(未示出)紧固在一起。
如图3、图4中所示,平行连杆16具有确定摆动的后侧门4的移动轨迹及相应位置的功能。平行连杆16的前臂31及后臂32的前后连接销246、245均被销连接至滑块24的分别位于其前后端附近的部分。该前臂与后臂32在保持预定的纵向及横向间隔的同时可以摆动,并且它们以避免两臂彼此干涉的方式而形成。
在此,滑块24附于门支撑轨道22,该轨道通过安装支架35整体地结合至后侧门4的内板402。另外,安装支架35是弯板件,该安装支架具有能够覆盖内板402内壁的中央主要部分的形状并且在门的重心位置的附近处整体地安装了一个门侧枢转支撑部37,该门侧枢转支撑部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如图3中所示,后侧门4的外板401的前侧、后侧及下侧的外周围边缘部与内板402(横穿门的内部空间与外板401相对布置)的前侧、后侧及下侧的外周围边缘部彼此整体地连接,此外,在两层板的上侧边缘部之间形成开口。该开口形成为操作门玻璃(未示出)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以使可以安装作为门玻璃的支撑件的窗框55。
除门玻璃以外,该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以及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30均被安装在门的空间中。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控制器30、车身侧电源(未示出)以及主控制器300通过配线束(wiring harness)20彼此连接。
如图2中所示,后侧门4的内板402的内表面由贴面80覆盖。该贴面80具有狭槽81,该狭槽以沿纵向方向X延伸以插入平行连杆16的前臂31、后臂32的方式而形成在贴面中,并且通过锁定装置(未示出)将该贴面锁定在内板402的整个内表面上(参照图3)。贴面80的上部中央处形成有安装孔90,在该安装孔中安装门侧枢转支撑部37。如上所述,该门侧枢转支撑部37与内板402整体制成并且与门载荷支撑臂18侧被销连接。门载荷支撑臂18将在下面描述。
如图1、图3、图4中所示,门载荷支撑臂18被安装在平行连杆16上方。该门载荷支撑臂18被枢转地支撑于近端凸起部41处,该近端凸起部形成在位于基础件15上部的上部垂直支柱部152上,该基础件通过第一支撑臂44的近端部441处的第一垂直销43被支撑于车身侧上。第二支撑臂61的近端部611通过第二垂直销62被枢转地支撑于第一支撑臂44的旋转端处,并且构成第二支撑臂61另一端的摆动端612枢转地支撑门侧枢转支撑部37,该门侧枢转支撑部37位于后侧门4的重心位置附近并且通过第三垂直销36而定位。
组成如上述所构造的门载荷支撑臂18的第一支撑臂44和第二支撑臂61由如具有纵向长横截面的杆状件的脊状件(ridgedmember)形成。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当垂直门载荷被施加至门载荷支撑臂18时,其中的变形可以被抑制,并且该门载荷支撑臂18总是可以将在后侧门4的重心处的载荷传递到基础件15。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在门移动中可能被置于的关闭位置D1、突出位置D2以及完全打开位置D3的任意位置中,门载荷支撑臂18以可靠的形式支撑后侧门4的载荷,因此使得可以限制后侧门4的倾斜。
配线束20的主要部分被支撑在门载荷支撑臂18上。即,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配线束20由将后侧门4内的电气设备的配线捆绑在一起而构成,这些电气设备诸如:作为打开及关闭机构19的驱动源M的电动机101;动力车窗调节器(未示出);前后端锁定部J1、J2、J3的动力插锁6、8;插锁传感器(未示出);以及控制器30,并且这样构成的配线束20被连接至车身侧电源(未示出)和主控制器300。该配线束20从车身侧延伸并且通过使用树脂夹(未示出)相继紧固至门载荷支撑臂18的近端部441的侧壁、第一支撑臂44的侧壁、第二支撑臂61的侧壁、摆动端612的侧壁以及门侧枢转支撑部37的侧壁。之后该配线束20到达后侧门4的内部空间一侧以便被连接至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30。
如图3、图11中所示,开口向下的主轨道槽33u1和次轨道槽33u2和开口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以及开口向上的次轨道槽3312均以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方式形成在门支撑轨道22的内部,并且滑块24通过前后外滚轮r1、r2以及多个滚轮r插入门支撑轨道22内。
如图3、图4中所示,滑块24包括:上底板241、下底板244,它们被形成为板状并且在纵向方向X上是长的且被连接在一起;一对平行的垂直长壁242、243,它们从上底板241的上表面伸出并且被制造成在纵向方向X上是长的;后连接销245,将后臂32的摆动端以在此处摆动的方式销连接至上底板241的前部;以及前连接销246,该连接销比位于接近下底板244的前部(在图4中为右手侧)的向下的壁更加向下伸出并且以在此处摆动的方式销连接前臂31的摆动端。
在垂直长壁242(参照图3)的主要部分中形成有切孔(cutouthole),后外滚轮r1松散地(loosely)安装在其中,并且后外滚轮r1通过垂直定向的后枢转销枢转地支撑在垂直长壁242上。后外滚轮r1被布置在与后连接销245同轴的后转动中心轴Lrr上。
垂直定向的前枢转销被布置在前转动中心轴Lrf上,该中心轴与位于下底板244附近的前连接销246同轴,并且该前枢转销在前臂31的分支摆动端(branched swinging end)处枢转地支撑前外滚轮r2。
通过这种构造,借助于外前转动中心轴Lrf和后转动中心轴Lrr而相对于平行连杆被枢转支撑的滑块24由平行连杆16使其摆动,并且可以使门支撑轨道22相对于滑块24的后外滚轮r1和前外滚轮r2在纵向方向X中容易地滑动。另外,从其上方可观察到的前转动中心轴Lrf和后转动中心轴Lrr的端点(point)在图5、图6A、图6B、图6C中示出为前转动中心点Prf和后转动中心点Prr。
如图11至图13中所示,门支撑轨道22的上侧朝向下的轨道槽33u1、33u2沿该支撑轨道的整个区域在纵向方向X上形成。另一方面,下侧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和下侧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21(如图11中所形成的)形成至门支撑轨道22的纵向中间部分而没有形成在门支撑轨道22的后部中(如图11所示的左手侧)。被安装在下侧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及下侧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21中的前臂31摆动端处的前外滚轮r2和位于该前外滚轮r2附近的次前滚轮23fs均被允许插入相关的轨道槽中。具体地,通过使前外滚轮r2接近下侧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的阻挡壁部(stopper wallportion)rs0,阻止门支撑轨道22的相对进一步向前的滑动,从而限制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的凸出位置D2。
因此,当前臂31围绕前臂摆动参考点Pcf(参照图5)摆动时,也就是说,当前臂31围绕前滚轮23f(围绕外摆动中心点Prf)在凸出位置D2中相对摆动时,位于前外滚轮r2附近的次前滚轮23fs侧以围绕前外滚轮r2的中心轴Lrf画弧(参照沿图11中的双点划线的箭头)q1的方式旋转。在这种状态下,次前滚轮23fs被移位同时保持与阻挡壁部rs0的外侧相接触,因此防止了前滚轮23f的中心轴在纵向方向X上移动。通过前臂31围绕前滚轮23f的中心轴的相对摆动,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被允许从凸起位置D2摆动至图13中所示的关闭位置D1。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如图13中所示,次前滚轮23fs到达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12弯曲的最深部。
另一方面,当前臂31围绕前臂摆动参考点Pcf摆动时,前外滚轮r2进入与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的阻挡壁部rs0邻接,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到达凸出位置D2,并且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一侧)朝如图12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D3向后滑动,接近的次前滚轮23fs与来自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21弯曲部的直线部相对,并且前外滚轮r2与次前滚轮23fs沿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和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12以平稳的方式相对滑动,因此可以使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一侧)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D3,如图12中所示。
下面,将描述布置在后侧门4中的摆动及摆动单元U的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
如图1中所示,借助于构成后侧门4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01的旋转力以及滚筒46,该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具有从关闭位置D1经凸出位置D2移动至完全打开位置D3的功能。
如图6A至图6C中所示,该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包括:电动机101,被设置在后侧门4的内部;卷筒46,由发动机驱动以执行卷起及展开操作;打开缆绳49及关闭缆绳51,它们以可自由解开的方式围绕卷筒卷起;端部滑轮Po1,在门支撑轨道22的前端处,打开缆绳49绕过该端部滑轮;端部滑轮Pc1,在门支撑轨道22的后端处,关闭缆绳51绕过该端部滑轮;第一滑轮23f,在滑块24的前端部处;第二滑轮Po2(前中间滑轮),在第一臂31上;打开缆绳端Poe,被支撑在水平凸缘部15a上并且打开缆绳49的锚定部被连接至该打开缆绳端Poe,第一滑轮23r,在滑块24的后端部上;第二滑轮Pc2(后中间滑轮),在后臂32上;以及关闭缆绳端Pce,被支撑在U型紧固支架53(参照图3)的下凸缘53d上并且关闭缆绳51的锚定部被连接至该关闭缆绳端Pce。
在此,打开缆绳49的打开缆绳端Poe和关闭缆绳51的关闭缆绳端Pce横向对称的形成,且因此在这里将主要地描述打开缆绳端Poe。
具体地,如图9A至图9C中所示,该打开缆绳端Poe包括:一对板状的半部D1、D2,它们被彼此结合在一起并且组成了圆盘状主体部70;安装孔79,形成在主体部70的中央;缆绳锁定壁72,形成在相对接近安装孔79的位置中;弯曲槽74,呈螺线形延伸至位于比锁定孔73更接近外圆周壁的位置;以及键槽75,在安装孔79中局部形成。
以这样的方式形成锁定孔73,即,打开缆绳49端部处的膨胀部(swollen portion)491被其开口的圆周边缘锁定从而具有防止打开缆绳49错位的功能。延伸至锁定孔73的弯曲槽74具有截断的打开区域以允许打开缆绳49从卷起状态很容易地被向外拉出。键槽75锁定键77,该键附于插入安装孔79的锚定螺栓76,从而防止了打开缆绳端Poe的旋转。另外,将锚定螺栓76插入至水平凸缘部15a中的通孔,并且此后在其上拧紧螺母N。通过这种构造,打开缆绳端Poe以这种状态被紧固至水平凸缘部15a,即打开缆绳端Poe相对于平行连杆的前臂31被保持在预定的方向中。
在此,如图7中所示,即使在前臂31摆动时,从打开缆绳端Poe伸出的打开缆绳49的拉出方向在位移角θ1的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打开缆绳49的拉力方向随前臂31的摆动而变化的情况下,打开缆绳49可以被移动以便拉出或展开,由于在打开缆绳49上不产生弯曲部,因此使得可以增强打开缆绳49的耐久性。
同样地,如图8中所示,即使在后臂32摆动时,从关闭缆绳端Pce延伸的关闭缆绳51的拉出方向在位移角θ2的范围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关闭缆绳51的拉力方向随后臂32的摆动而变化的情况下,关闭缆绳51可以被移动以便拉出或展开,由于在关闭缆绳51上不产生弯曲部,因此使得可以增强关闭缆绳51的耐久性。
下面,将描述后侧门4的操作。
假设在未向控制器30发出打开门的指令前,后侧门4保持在关闭位置D1中。如在这种情况下,后侧门4的前端上方锁定部J1、前端下方锁定部J2及后端锁定部J3它们各自的动力插锁6、8均在保持其锁定状态的同时保持断电。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A、图11中所示,后臂32的摆动端和前臂31的摆动端均横向地向内被收回(如图6A所示向下),并且门支撑轨道22将后侧门4与滑块24一起保持在两臂的摆动处的关闭位置(参照图1)D1中。
在此,在打开及关闭机构19中,由电动机101驱动以卷起打开缆绳49及关闭缆绳51的卷筒46被布置在门4内,并且关闭缆绳端Pce及打开缆绳端Poe均被连接至车身侧壁的基础件15(固定件),然而,两根缆绳的拉力被消除。
接下来,当控制器30接收到打开门的命令时,该控制器30通过配线束20向处于关闭位置D1中的后侧门4的前端上方锁定部J1、前端下方锁定部J2及后端锁定部J3其各自的动力插锁6、8发出开锁输出信号(output)。
此外,当控制器基于打开门的命令接收了打开门的输出信号时,卷筒46卷起打开缆绳49并展开关闭缆绳51。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打开缆绳49在绕过端部滑轮Po1、绕过滑块24前端处的第一滑轮23f并绕过第一臂31的第二滑轮Po2(前中间滑轮)后被连接至打开缆绳端Poe。因此,借助施加于位于打开缆绳端Poe与第二滑轮Po2之间的打开缆绳49上的拉力,使得打开缆绳端Poe(打开缆绳的固定端)与第一臂31上的第二滑轮Po2(前中间滑轮)之间的距离缩小,由此前臂31的摆动端整体地横向向外摆动,且如图6B和图11所示,使得门摆动至凸出位置D2一侧。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前臂31围绕前臂摆动参考点Pcf摆动并且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即,前臂31摆动端处的前外滚轮r2与下侧的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的阻挡壁部rs0邻接。此外,位于前滚轮23f附近的次前滚轮23fs保持与阻挡壁部rs0的外侧滚动接触。因此,防止了前外滚轮r2的中心轴在纵向方向X上移动,从而以可靠的方式实现了平行连杆的摆动位移。
此外,当控制器30接收打开门的输出信号时,在卷筒46继续被驱动以卷起打开缆绳49(用实线表示)且展开关闭缆绳51(用实线表示)的情况下,后侧门4经过凸起位置D2侧。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如图6C和图12所示,门支撑轨道22侧相对于滑块24朝完全打开位置D3滑动,该滑块位于正在停止摆动的平行连杆16的摆动端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门支撑轨道22侧(后侧门4侧)朝完全打开位置D2向后滑动时,接近的次前滚轮23fs与来自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21弯曲部的直线部相对,并且前外滚轮r2与次前滚轮23fs沿朝向下的主轨道槽3311和朝向上的次轨道槽3312以平稳的方式相对滑动,因此如图12所示,可以使门支撑轨道22(后侧门4)移动至如图12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D3。
在执行此门的打开操作时,当前臂31摆动时,从打开缆绳端Poe伸出的打开缆绳49的拉出方向在位移角θ1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图7中所示,从第二滑轮po2(打开中间滑轮)伸出的打开缆绳49被卷至弯曲槽74上的位置按照Pa、Pb、Pc的方向顺序地变化,在该方向上打开缆绳49卷上打开缆绳端Poe的数量随前臂31在打开方向上摆动而减少,或者通过这种方式以便从前臂31中抽出。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施加到第二滑轮Po2的拉力Fo的使第一臂31在打开方向上摆动的分力(切向分力)变成Fot1、Fot2、Fot3,如图7所示,因此由第二滑轮Po2(前中间滑轮)至打开缆绳端Poe的打开缆绳49与第一臂31所形成的βa1(基准)变成βa2、βa3。
在这种情况下,当打开缆绳49被卷至弯曲槽74上的位置从Pa变成Pb、Pc时,与打开缆绳49的紧固位置被固定至Pa处的情况相比,打开缆绳49与前臂31所形成的角增大至βa2′、βa3′。与此相应的,如图7所示,在打开方向上摆动前臂31的分力Fot1(切向分力)也从Fot2、Fot3增大至Fot2′、Fot3′。即,在打开方向上施加至前臂31的作用力变得比较大,因此门的打开操作性得到提高。
接下来,当接收到关闭门的命令时,控制器30基于所接收的命令输出关闭门的输出信号至电动机101,以便驱动卷筒46卷起由实线表示的关闭缆绳51并展开由实线表示的打开缆绳49。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门支撑轨道22后部处的端部滑轮Pc1与关闭缆绳51所绕过的滑块24后部处的第一滑轮23r之间的间隔变窄,并且门支撑轨道22回到图6B所示的凸出位置D2。随后,通过施加至关闭缆绳51的拉力,使得位于凸出位置D2中的后臂32上的第二滑轮Pc3(后中间滑轮)与关闭缆绳端Pce(关闭缆绳51的末端被连接至其上)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后臂32围绕前臂摆动参考点Pcf(参照图6B)在关闭方向上摆动以到达图6A中所示的关闭位置D1,并且后侧门4关闭后门口3。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控制器30从位置传感器接收门关闭信号(未示出),即后侧门4已经到达关闭位置D1的信号。
与此相应的,控制器30通过配线束20向前端上方锁定部J1、前端下方锁定部J2及后端锁定部J3其各自的动力插锁(未示出)发出锁定输出信号,从而锁定在后门口3中的后侧门4,并且随后锁定信号被输入至控制器30。
在如此执行关闭门的操作中,当后臂摆动时,从关闭缆绳端Pce伸出的打开缆绳51的拉出方向在位移角θ1(=θ2)的范围内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图8中所示,从第二滑轮po2(关闭中间滑轮)伸出的关闭缆绳51被卷至弯曲槽74上的位置按照Pd、Pe、Pf的方向顺序地变化,在该方向上关闭缆绳51的卷上关闭缆绳端Pce的量随后臂32在关闭方向上摆动而减少,或者通过这种方式以便从后臂32中抽出。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施加到第二滑轮Pc2的拉力Fc的使第二臂32在关闭方向上摆动的分力(切向分力)变成Fct1、Fct2、Fct3,如图8所示,因此由第二滑轮Pc2(后中间滑轮)至关闭缆绳端Pce的关闭缆绳51与后臂32所形成的βb1(基准)变成βb1、βb2、βb3。
在这种情况下,当关闭缆绳51被卷至弯曲槽74上的位置从Pd变成Pe、Pf时,与关闭缆绳51的紧固位置被固定至Pd处的情况相比,关闭缆绳51与后臂32所形成的角βa1增大至βa2′、βa3′。与此相应的,如图8所示,在关闭方向上摆动后臂32的分力Fct1(基准)也从Fct2、Fct3增大至Fct2′、Fct3′。即,在关闭方向上施加至后臂32的作用力变得比较大,因此门的关闭操作性得到提高。
在该实施例中,在图1中所示的门打开及关闭系统中所披露的摆动及滑动单元U中使用的打开缆绳端Poe和关闭缆绳端Pce通过附于螺栓76的键77实现了防止旋转的功能。
代替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在图10A和图10中所示的打开缆绳端Poea。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与打开缆绳端Poea横向地对称的形成关闭缆绳端Pcea(未示出),并且因此,省略对后者的描述以避免相同内容的赘述。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打开缆绳端Poea包括:圆盘状的主体部70a;安装孔79a,形成在主体部70a的中央;缆绳锁定壁72a,形成在相对接近安装孔79a的位置中;弯曲槽74a,呈螺线形形成在比缆绳锁定壁72a更接近外圆周壁的位置中;以及锁定孔75a,形成在弯曲槽74a上缆绳锁定壁72a的附近。
狭槽73a以构成弯曲槽74a近端的方式而形成在缆绳锁定壁72a中,并且狭槽73a以这种方式形成,即,通过该狭槽73a的周围边缘将打开缆绳49端部处的膨胀部491锁定从而实现防止打开缆绳49错位的功能。弯曲槽74a从形成在其近端的狭槽73的位置开始逐渐地减小其槽深,于是,形成了具有固定槽深的弯曲槽部r。
将锚定螺栓76插入安装孔79a中且于是穿过水平凸缘部15a中的穿孔h1,然后在该锚定螺栓76上拧紧螺母N。设置在狭槽73a附近的锁定孔75a以这种方式形成,即,使得容纳打开缆绳49的间隔形成在弯曲槽74a最深的壁部与该锁定孔之间。因此,通过将插入至锁定孔75a的锁定螺钉77a随保持在弯曲槽74a中的打开缆绳49可靠地拧紧至水平凸缘部15a的锁定孔h2中,可以防止打开缆绳49的错位,并且打开缆绳端Poe可在这种状态下被紧固至水平凸缘部15a,即,打开缆绳端Poe被保持在相对平行连杆的前壁31所预定的方向中。在这种情况下,与图9A至图9C中所示的打开缆绳端Poe相比,可以避免在形成主体时必须将其分成两半,并且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结构,因此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在如图1所示的门打开及关闭系统的摆动及滑动单元U中,打开缆绳49通过第二滑轮Po2(打开中间滑轮)被锁定在第一臂31上而且关闭缆绳51通过第二滑轮Pc2(关闭中间滑轮)被锁定在第二臂32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因此,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构造的摆动及滑动单元U1。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前后第一滑轮23f、23r以同心的方式被枢转地支撑在前壁31的摆动中心点Prf附近,并且第二滑轮Po2(打开中间滑轮)和第二滑轮Pc2(关闭中间滑轮)以同心的方式被枢转地支撑在第一臂31b的中间位置中。在此,通过驱动打开及关闭驱动机构19b,前后臂31b、32b分别围绕前后摆动参考点Pcf、Pcr摆动,且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滑块24b(前后臂31b、32b的前后摆动端Prf、Prr枢转地附于其上)在关闭位置D1与凸出位置D2之间摆动。在这种情况下,关闭缆绳51的缆绳端Pce和打开缆绳49的缆绳端Poe被分别地布置在前壁摆动参考点Pcf之前和之后。仍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使用的打开及关闭缆绳端Poe、Pce与参照图7、图8所描述的相同,并且也可以实现它们在实施例中所能实现的相同的功能及优势。

Claims (3)

1.一种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包括:
门,适合于摆动及滑动以便打开及关闭在车辆车身中的门口,并且纵向长轨道整体地附于所述门上;
平行连杆,通过一对前后臂支撑所述门,所述臂的枢转支撑端连接至所述车身上的固定件,所述臂的摆动端连接至滑块,所述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适合地附于所述门的所述轨道上;
电动机驱动卷筒,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身中的一个上;
缆绳,适合于通过所述卷筒来操纵;以及
缆绳端,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身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连接至所述缆绳,所述缆绳端形成有弧状弯曲槽,所述缆绳卷在所述弧状弯曲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其中,
当打开所述门时,通过所述卷筒卷起打开缆绳,
当关闭所述门时,通过所述卷筒卷起关闭缆绳,
所述打开缆绳从所述卷筒伸出并且被连接至固定在所述
固定件上的打开缆绳端,
所述打开缆绳绕过设置在轨道前端处的前端滑轮和设置在所述前臂上的打开中间滑轮,并且
所述打开缆绳沿一个方向被卷绕,沿所述方向所述缆绳卷绕在所述打开缆绳端的量随所述前臂在打开方向上的摆动而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其中,
当打开所述门时,通过所述卷筒卷起打开缆绳,
当关闭所述门时,通过所述卷筒卷起关闭缆绳,
所述关闭缆绳从所述卷筒伸出并且被连接至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的关闭缆绳端,
所述关闭缆绳绕过设置在轨道后端处的后端滑轮和设置在所述后臂上的后中间滑轮,并且
所述关闭缆绳沿一个方向被卷绕,沿所述方向所述缆绳卷绕在所述关闭缆绳端的量随所述后臂在关闭方向上的摆动而减少。
CNA2008101682229A 2007-10-25 2008-10-06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Pending CN1014186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8124 2007-10-25
JP2007278124A JP4508228B2 (ja) 2007-10-25 2007-10-25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8659A true CN101418659A (zh) 2009-04-29

Family

ID=4026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82229A Pending CN101418659A (zh) 2007-10-25 2008-10-06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052896A1 (zh)
JP (1) JP4508228B2 (zh)
KR (1) KR100976315B1 (zh)
CN (1) CN10141865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1520A (zh) * 2013-07-01 2013-09-25 吴昊 一种门电动开合系统
CN104328970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江苏金秋竹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侧转门驱动机构
CN106766486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侧开门的冰箱
CN104703857B (zh) * 2012-08-27 2017-08-25 克诺尔-布里姆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其摆动滑动门模块
CN108016261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滑动门结构
CN112977021A (zh) * 2019-12-12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相对滑动门摆动的x型导向杆结构和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8228B2 (ja) 2007-10-25 2010-07-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EP2907954B1 (en) * 2012-10-15 2019-02-27 Mitsuba Corporation Pulley device
CN107139208B (zh) * 2017-06-26 2020-06-09 上海交通大学 介电弹性体机械腕关节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82832B2 (ja) * 1987-02-07 1997-11-26 日本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オープナ
US5069000A (en) * 1990-03-22 1991-12-03 Masco Industries, Inc. Reversing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JPH0549986U (ja) * 1991-12-11 1993-07-02 株式会社菱晃 天窓の開閉装置
JP3726960B2 (ja) * 2002-06-20 2005-12-1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動力スライド装置
DE102006054829A1 (de) 2005-11-21 2007-05-24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K. Schwenk-Schiebetürsystem
JP4404045B2 (ja) 2005-11-21 2010-01-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オート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システム
JP2007217998A (ja) * 2006-02-17 2007-08-3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装置
JP4492550B2 (ja) * 2006-01-27 2010-06-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配索構造
JP4508228B2 (ja) 2007-10-25 2010-07-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3857B (zh) * 2012-08-27 2017-08-25 克诺尔-布里姆斯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及其摆动滑动门模块
CN103321520A (zh) * 2013-07-01 2013-09-25 吴昊 一种门电动开合系统
CN103321520B (zh) * 2013-07-01 2015-09-02 吴昊 一种门电动开合系统
CN104328970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江苏金秋竹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侧转门驱动机构
CN108016261A (zh) * 2016-10-28 2018-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滑动门结构
CN106766486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侧开门的冰箱
CN106766486B (zh) * 2016-12-27 2018-05-1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滑动侧开门的冰箱
CN112977021A (zh) * 2019-12-12 2021-06-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相对滑动门摆动的x型导向杆结构和车辆
CN112977021B (zh) * 2019-12-12 2023-09-1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防止相对滑动门摆动的x型导向杆结构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02958A (ja) 2009-05-14
KR20090042151A (ko) 2009-04-29
JP4508228B2 (ja) 2010-07-21
KR100976315B1 (ko) 2010-08-16
EP2052896A1 (en)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8659A (zh) 摆动及滑动门打开及关闭系统
US6550839B2 (en) Vehicle pivoting closure power operating assembly
CN101037921B (zh) 摆动式滑门系统
EP0040631B1 (en) Sliding door actuating mechanism
US6553719B1 (en) Door mounted power sliding door mechanism
US6196617B1 (en) Rear door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CN106232924B (zh) 公共客运交通车辆塞拉门的锁紧装置以及具有锁紧装置的塞拉门
CN101514607B (zh) 门锁系统
CN101513827B (zh) 摇摆式滑动门的开关装置
US9810009B2 (en) Mechanism for mounting of a hinged car door
US70365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a sectional door relative to an opening
JP2007196925A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配索構造
US7182569B2 (en) Auto rack deck hinge arrangement
EP1050655A2 (en) Window regulator mechanism
JP2007217998A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装置
US6880610B1 (en) Drive for multiple suspended doors
US4406420A (en) Sliding door actuating mechanism
JP2008094344A (ja) ドアの補強構造
GB2126273A (en) Curtain sided vehicles
CN209398081U (zh) 汽车门锁锁紧机构
JP2007145092A (ja) 車体構造
JP2007137142A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
JP2009132334A (ja) ドアの配索構造
CN107489338A (zh) 用于窗户调节器系统的无铆钉滑轮
JPS59500759A (ja) 引戸の遠隔操作型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