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7531A -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7531A
CN101417531A CNA2008101750052A CN200810175005A CN101417531A CN 101417531 A CN101417531 A CN 101417531A CN A2008101750052 A CNA2008101750052 A CN A2008101750052A CN 200810175005 A CN200810175005 A CN 200810175005A CN 101417531 A CN101417531 A CN 101417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ina ink
hybrid chamber
look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50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恩德雷斯
P·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BA Metronic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BA Metronic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BA Metronic GmbH filed Critical KBA Metronic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141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7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34Means to agitate ink in a reservoir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上的涂墨装置包括一墨斗,墨斗有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开口涂敷到传墨辊上,所述涂墨装置包括一混合腔,其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隔间,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中混合,混合隔间具有平行于墨斗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它们,墨斗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墨斗中的色墨对传墨辊进行着墨的方法,通过墨斗的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上,墨斗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

Description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上的涂墨装置,包括一墨斗,所述墨斗具有一个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该开口涂敷到传墨辊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墨斗中的色墨对传墨辊进行着墨的方法,其中,通过墨斗的一个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上,以便印制有至少两种不同印刷色墨的彩色渐变印刷品。
背景技术
为了将印刷色墨涂布到印刷机组的传墨辊上,作为涂墨装置,已知的是采用具有一开口的墨斗,通过这个开口,将印刷色墨涂敷到印刷机组的传墨辊上。
这样的墨斗通常有一窄面和一宽面,其中,墨斗的宽面沿着以及平行于传墨辊的旋转轴线延伸。开口(其宽度也是同样延伸的)边界由墨斗的两片窄的侧板和两个长的刮刀所限定,两个刮刀被称为工作刮刀和封闭刮刀,它们在运行时压靠在旋转的传墨辊上。因而,在运行中所述开口被传墨辊的外壳表面所封闭,其中,由于传墨辊的旋转,印刷色墨在墨斗内形成一个也反向旋转的墨辊,从该墨辊,印刷色墨被传墨辊中的凹槽所吸收并将其传送到另一辊子上,例如另一个墨辊或者一个带有凸版的辊子。
利用这种墨斗印制彩色渐变印刷品也是长期以来已知的,例如用作防伪标记。据此,在印刷机组中,例如将至少两种不同的印刷色墨并列地施加到传墨辊的外壳表面上,使得这些印刷色墨在其边界处彼此至少接触或者彼此重叠,并借助作用于传墨辊外壳表面的适当的附加串墨辊使印刷色墨在传墨辊上相互混合。
由此,在相邻印刷色墨的边界处便形成连续的颜色渐变,该颜色渐变例如可以通过印版被转移到承印材料上。这样印出的东西便具备一种有连续颜色过渡的相应颜色渐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色墨的真正混合。
依据所用墨斗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印刷色墨,从而还能实现例如彩虹式的颜色渐变。
在此,这类已知的墨斗具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区域,用以容纳不同的印刷色墨,它们分别通过一个分隔壁相互隔开。其中,相应的区域都各自有一个朝向传墨辊方向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相应的印刷色墨传送到传墨辊的特定区域上。
这里适宜的做法可能是,对于所有并列布置的墨斗,设置共同的刮墨刀,从而可以在传墨辊的整个外壳表面上达到均匀的色墨涂布。此外,至少直接在刮墨刀刀锋处,在墨斗内部,在带有不同印刷色墨的相邻区域的边界处设计一混合区,由此能够使相邻的不同印刷色墨进行初次连续混合。
涂到传墨辊上的印刷色墨的进一步混合或串匀接下来借助一个或者多个串墨辊来实现,这些串墨辊作用于传墨辊的表面,例如通过不同的转速和/或朝辊轴线方向的附加运动将印刷色墨相互串匀并由此相互混合。
然而这里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这类已知墨斗,基本上只能在传墨辊的旋转方向上产生色墨颜色渐变。此外还有的缺点是:在一共同的墨斗中使用多种印刷色墨,基本上只有相邻的色墨可以相互混合,因此不可能实现可变的色墨调混,特别是不可能在运行过程中选择性地进行不同的色墨调混。
也就是说例如将三种不同的印刷色墨青色、品红、黄色以所述顺序并列地布置在一个前面提到的墨斗中,则可以使分别相邻的印刷色墨青色与品红或者品红与黄色在墨辊上相互混合,而印刷色墨青色和黄色不能混合。
再者,必须要采用专门匹配的墨斗及分隔壁,所以对现有的印刷机组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补充装备。
在这种印刷方式中,由于不同色墨的混合持续增多,进而压印辊上所谓的不同印刷色墨之间的混合区不断变宽,此外通过已知的从墨辊往墨斗的印刷色墨回输,每次到达墨斗的也已经是混合了的色墨,因此,需要持续地或者至少定期地对压印辊和墨斗进行清洗,这样会导致印刷机中不小的色墨损失。因而彩色渐变印刷在工业上优先应用于有价证券的印制,例如在旋转工作的胶印机或者凹版印刷机中。
所说的这类已知的彩色渐变印刷的缺点还在于,由于希望并且需要在压印辊上串匀印刷色墨以及由于持续地要求清洗压印辊,借以确保印刷工作能够稳定进行,因此,在印刷机组中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附加元件,如串墨辊、清洗装置及其相应的驱动和控制系统。这样,一方面是加大了印刷机组的复杂度,而使其操作便利性变差,此外还必须提供用于所需的这些附加元件的额外空间位置,结果是,使得例如在现有的印刷机中补充装备彩色渐变印刷机组变得很困难或者不可能。
利用其他已知的印刷工艺,例如胶印、苯胺印刷或者凹版印刷,这种连续的颜色过渡就不能被复制,因为这些其他的工艺是通过对一个印刷图案的多个相继印到承印材料上的分色进行减色叠加来复制某种色墨印迹,至少在放大如此印刷的图案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因此,在这些工艺中,是将多种色墨叠加,而不是调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借此可以避免前面提到的缺点,并能实现选择性可变的彩色渐变印刷,此外还限制了色墨损失。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在现有的印刷机组上补充装备彩色渐变印刷功能。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的:涂墨装置包括一混合腔,该混合腔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隔间,所述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其中,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中混合,混合隔间具有平行于墨斗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这些排放口,墨斗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
这里,墨斗可以按已知方式包括两个刮刀条,在该刮刀条上分别固定一刮刀板,其中,在刮刀板的刀锋之间形成所说的开口,色墨通过这个开口可以从墨斗传送到传墨辊上。
上述目的此外还通过如下措施予以实现:在本文开头所说的方法中,墨斗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所述混合腔具有多个沿着其开口宽度并列布置的混合隔间,总是由至少两种供入的不同色墨在所述混合隔间中进行色墨调混。
本发明的基本的核心思想在于,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那样将各种不同的欲混合的印刷色墨通过并列布置的墨斗涂布到一个共同的传墨辊上,直到在其外壳表面上才借助一些个串墨辊使之混合,而是在一混合腔中就已进行混合,在该混合腔中,各印刷色墨被按区域混合,因此在印刷色墨到达墨斗之前便形成了颜色渐变,这样,从墨斗传送到传墨辊上的色墨已经包含了颜色渐变。
为此,所说的混合腔设有至少两个混合隔间,色墨通过至少两个供入管线被供入所述混合隔间中,从而在每个混合隔间中可以调混至少两种不同的色墨。当然,如果不希望调混色墨的话,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供入管线只供给混合腔单一一种色墨。
这里,对于本发明来说重要的还有:墨斗在其基本上整个开口宽度上用来自混合腔混合隔间的各排放口的经调混的印刷色墨进行填充,各混合隔间排放口在开口宽度方向上看是并列布置的。这样,通过各个混合隔间的排放口的位置布局来确定:某种印刷色墨调混物被填充在相对于墨斗开口宽度而言的什么地点。
若要在印刷机组运行时进行填充,则在墨斗内靠着传墨辊外壳表面构成一个旋转的圆柱形墨辊,该墨辊沿着它的圆柱轴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按区域不同的色墨颜色或者色墨颜色渐变,特别是(如果不考虑墨斗中的进一步混合),该旋转的墨辊的不同印刷色墨调混区域至少基本上就源于混合腔的相应混合隔间。因此,在墨斗中至少基本上仍然保持着一种由混合隔间排放口的布局所给定的印刷色墨调混的位置关系。
这里,作为有利措施,针对于方法以及按照本发明针对于装置,值得推荐的是:一个混合腔的至少两个的混合隔间并列设置,并且是平行于墨斗开口宽度以并列布局方式进行设置。这样,按该实施形式,混合腔室及其各自的排放口在位置上的并列布局就确定了在形成的旋转的墨辊中所调混的色墨的位置布局。
而原则上,对于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来说,混合隔间具有什么样的布局并不重要,只要至少各混合隔间的排放口并列布置并且平行于开口的宽度处于该并列布局中,使得在各个混合隔间内调混的色墨得到一种相对于开口宽度的位置关系,并且在墨斗中旋转时也至少基本保持不变。
根据其中所使用的混合隔间的数量和/或各种不同的印刷色墨的数量,沿着所述旋转的墨辊的圆柱轴就会出现多种色墨颜色渐变。在墨斗中旋转的压墨辊上所存在的颜色分布便被直接传递到传墨辊上。
为了运行本发明的装置,可以规定:涂墨装置具有多个彼此分开可控的色墨供入装置,其中,这些色墨供入装置例如分别可以与一个不同的色墨贮存容器连接,以及,特别是其各自的色墨供入量是可调的。通过这些色墨供入装置,特别是可以将相互独立选择的印刷色墨、尤其是不同的印刷色墨输送到混合腔中并在那里加以混合。
其中,混合腔可以具有为每一混合隔间配备的一个单独的排放口,或者,按其他的实施形式,也可以只有一个总的色墨排放口,其与墨斗开口或者说墨斗开口的宽度平行地延伸,并被供给来自于所有混合隔间排放口的调混的色墨。
这特别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混合腔与墨斗之间流动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的墨帘,可以将来自混合腔的色墨供送给墨斗的旋转的墨辊,所述墨帘在所述旋转的墨辊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此外,混合腔也可以具有一个色墨进入口,该色墨进入口平行于墨斗的开口延伸,所有色墨供入管线都通到该进入口内,其中,印刷色墨按区域从所述色墨进入口注入不同的混合隔间中。
根据本发明,可以规定:混合腔在与色墨供入装置的通入口的相对一侧具有所说的至少一个的排出口,通过它,经混合的印刷色墨可以到达墨斗中并进而到达传墨辊表面上。
这里,各混合隔间的色墨供入管线至少在其通入口的区域内、优选在其整个延伸长度上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各色墨供入管线也可以按照相互平行的布置并列地通入混合腔中,并且,其各自的通入口按照一种平行于墨斗开口的布局并列设置或者基本上沿着平行于传墨滚筒轴线的方向并列设置。
可以规定,将色墨供入管线的各通入口原则上设计为在相应的宽度上基本成槽口形,特别是具有沿其宽度变化的高度,由此例如可得到锥形、三角形或者逐渐变尖的横截面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菱形形状或透镜形状。根据需要,也可以选择其他任意的通入口形状。
在此,各个色墨供入管线的通入口可以这样地并列设置,即,使它们采取一个共同的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例如平行于传墨辊的圆柱轴。由此可以得到一种具有一定总长度的槽口配置,该槽口配置例如可组合在一个相应的支架中。
在此可以规定,沿着整个延伸长度方向所有槽口高度之和保持恒定,这样保证了:在对所有的色墨供入装置来说均为某一相同色墨输送量的情况下,该槽口配置在其整个长度的每个位置都可以提供相同量的色墨。
各色墨供入管线的通入口也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或者相包围,特别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即,在重叠/包围区域中,两个重叠的开口的高度之和是处处相同的。甚至对于全部色墨供入管线来说都可以有重叠/包围,亦即至少局部地在供入通道的长度延伸上。通过这样的重叠,在色墨供入时就已经能形成第一次的相应的色墨混合区。一个供入管线的通入口也可以将同样的色墨供给一个混合腔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混合隔间。所有这些前文提到的和后文还要述及的供入管线特征都可以单独地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地予以实现。
按照本发明,还可规定:不同色墨供入管线的各通入口在传墨辊旋转方向上看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特别是如果混合腔设计为圆柱形并且平行于传墨辊的旋转轴或墨斗开口的话。在这种设计中,供入管线可以以不同的角度通入到混合腔及其混合隔间中。
按照本发明,还可规定:将色墨供入装置包括色墨供入管线(通道)单个地或者成组地固定在相应的支座上,其中,这些支座可选择相对传墨辊的转动同步或者异步运动,特别是沿着平行于传墨滚筒轴线的运动方向。
按一种实施形式,在所说的具有色墨供入管线的色墨供入装置之间还可设置多个混合腔,来自于色墨供入装置的不同印刷色墨在这些混合腔中进行混合,这些混合腔制备出用于输送到传墨辊上的混合好的印刷色墨。
这样,还可以在前面所说的混合腔上游连接至少一个另外的特别是相同类型的混合腔,并且,后一混合腔的混合隔间的每个色墨供入管线与前一混合腔的至少一个其他的混合隔间相连。
这样就可以将待调混的色墨从至少一个上游连接的混合腔中供入前面所说的那个混合腔,为此,按照一种实施形式,可以前后顺次设置多个混合腔,特别是,往一个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供入来自一上游连接的混合腔的至少两个混合隔间的待调混色墨。为此,可以将两个彼此相继的混合腔的各混合隔间相互错开地布置,而使上游连接的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的一个排出口通入到后一混合腔的至少两个混合隔间中。
总体上还可以规定:例如由供入装置的泵输送的、通过一个混合腔的混合隔间的色墨量对于所有混合隔间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往一个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供入各不同份量的待调混色墨。必要的话,在实施本方法时,这些不同的份量例如可以通过一个附设的控制装置来作改变,特别是由此与实际要求相匹配。
原则上,在混合隔间中,供入的不同印刷色墨的混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被动式的,例如通过刚性的或者固定设置的流动元件,或者也可以通过主动的方法措施,例如可以规定:色墨在混合隔间中的混合通过混合体来实现,这些混合体在一个混合隔间内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贯穿各混合隔间的、旋转驱动的轴进行运动。例如,可以在混合隔间中设置松散的混合体,特别是球珠,它们被安装在轴上或者安装在与轴随同旋转的分隔壁上的带动部件带动,特别是,这些混合体实施一种在中间沿着轴的运动方向定向的运动,特别是,一个混合隔间中的那些球珠在其运动时也要保持在该混合隔间内。混合体或球珠可以由耐磨和/或化学惰性材料组成。
因此,一个混合腔可以例如至少部分地构造为所谓的球磨机,或者至少局部具有串墨辊。在这种实施形式中,可优选规定:混合腔构造为圆柱形,各分隔壁可以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支承的中心轴上,以及优选地,各混合隔间装有混合元件。其中,随同运动的分隔壁或者轴具有用于混合元件的带动部件。
如若各混合隔间不是用不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彼此分开,则通过混合隔间之间的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也可以实现相邻混合隔间的色墨混合。
混合腔圆柱体的外壳表面可以在两个位置、特别是在两侧开槽,槽口可分别形成一个进入口和一个排出口。其中,混合腔沿着其轴线被分成相互隔开的一定数量的混合隔间,这些混合隔间分别仅在入口的某个特定的区域与色墨供入管线的排放口相连,并由此使得相应的混合隔间分别只填充一定份量的相应印刷色墨。
经由混合腔入口进入到各个混合隔间的相应份量的色墨进入球珠之间,并由于所述的球珠的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混合,从而便得到了相应的均匀调混色墨。由于球珠保持位于其相应的混合隔间中并且各混合隔间例如通过分隔壁相互分开,球珠沿着圆柱轴线的运动就被很大程度地阻止,因此避免沿着混合腔圆柱轴线出现所不希望的色墨颜色拖延。此外,调混色墨或多或少是径直穿过混合腔输送,这样,由于调混色墨在混合腔中停留时间很短,故而不会出现不容许的或不希望的相邻区域混合。
特别是在一个混合腔中采用较少数目混合隔间的情况下,有利的是,设置第二个或者必需要的话设置多个前后相继的相同类型混合腔,其中,来自前面的混合腔的经调混的色墨被供入后面的混合腔,特别是如前文已说明的那样。这里,后一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可以被供给前一混合腔的两个混合隔间中的调混色墨,特别是,为此可以使后面混合腔的进入口分别相对于前面那个混合腔的排出口错开地布置。
由此能够实现:将在第一个混合腔排出口处有可能仍存在的、相邻的第二次调混色墨的可见颜色差异进一步找匀,方式是,例如使第一个混合腔的一半份量的相邻的第二次调混色墨进入到第二个混合腔的后一混合隔间中,并在那里以所描述的方式使其相互混合,从而在最后一个混合腔的最后一个排出口处排放出一种为进行印刷而制备好的调混色墨。
此外还可以规定:彼此相继的混合腔具有相同或者不同数目的混合隔间,这样为的是生成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此外还可以规定:一个混合腔的各个混合隔间具有分别不同的宽度,为的是由此生成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这样制备好的调混色墨随后到达所述的墨斗,墨斗直接作用于传墨辊的外壳表面(传墨辊例如可以是网线辊)并且通过相应的平行于辊子轴线顶靠到外壳表面上的刮墨刀对其封闭。由此确保印刷色墨不会不加控制地排出,并能够在传墨辊上实现一种确定的色墨涂布。
在此也可以规定:将最后一个混合腔设计为,所说的刮墨刀至少部分地构成该混合腔的一部分。
还可以规定:由于传墨辊的运动而传递到制备好的调混色墨上的、贴近在传墨辊外壳表面上的制备好的调混色墨的旋转方向与在最后那个混合腔中作用于制备好的调混色墨的混合装置旋转方向同向或者反向。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可以规定:设置多个具有相同或者不同数目色墨供入装置的槽口配置,它们在生产方向上看是相互前后相继布置的,并且它们的各个通入口作用于一个共同的混合腔,从而获得了这样的可能性:例如通过使来自相应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印刷色墨在槽口配置之一中选择性地进行接通或者关断和/或相应地匹配其色墨量,在运行期间来改变或者匹配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对于所有实施形式,还可以规定:墨斗内在运行时在传墨辊外壳表面处形成的墨辊的直径,在色墨供入装置的排出口区域和/或在混合装置区域,均借助传感器进行测定,特别是在不同位置进行测定,并且借助于对各个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控制来进行调整,亦即,例如改变泵入的色墨量。
还可以规定:各个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色墨输送量可以调控,方式是,例如通过可调的泵或者阀来调节其相应的输送量。由此便得到了用以影响颜色渐变区的宽度的方案,如下文详述的那样。
例如,若所有色墨供入装置都被调定为,从色墨供入装置的各个排放口均排出相同的输送量,那么便对应于重叠的排放口的局部槽口的高度,排出相应的局部不同的色墨量。如果排放口分别具有例如呈菱形的横截面,那么沿着槽口相应的色墨输送量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呈三角形的分布。在相邻排放口的重叠区每次一起到达两种不同的印刷色墨,他们的百分比含量与沿着所述槽口配置的位置有关,从0%:100%,包括50%:50%,直到100%:0%。
因此,在这个位置,相邻的印刷色墨进行初次混合,到这一时刻各印刷色墨基本上还是相互分开的。
这样,按本发明,该调混色墨就到达一个紧跟着槽口配置的、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混合装置,在该混合装置中,所述调混色墨一方面相互混合,以得到均匀的色墨混合物,另一方面,所述调混色墨的混合都是局部受限制的,从而避免将调混色墨的相邻区域完全混合起来并避免与此相关地破坏颜色渐变。
对此,混合腔可以如前面所述的那样例如原则上构造为球磨机,其中,混合腔具有一个入口,用以接受调混色墨,还具有一个例如与所述入口对置的排出口,混合好的调混色墨通过它流出。
这里可以规定:调混色墨在混合腔里只有很短的停留时间,并且被或多或少径直地通过混合腔输送,由此避免调混色墨的相邻区域发生过度的、所不希望的混合。
附图说明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本发明第一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图1所示的涂墨装置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3:本发明第二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4:图3所示的涂墨装置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5:图3所示的涂墨装置的另一个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6:本发明第三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涂墨装置,用于将多种不同的印刷色墨相混合,以生成颜色渐变。
这里,涂墨装置2例如基本上呈圆柱形构造,它在一个位置、特别是在其外壳表面21的一侧具有一个开口区域22,通过这个开口区域,不同的印刷色墨可以通过相应的供入管线51a进入到混合腔21内部。这里,为了表示出涂墨装置2的内部,在图2中,涂墨装置2的外壳表面21被部分地除去。
此外,涂墨装置2在朝向传墨辊1的位置,特别是在侧面,具有另一个开口区域23,制备好的调混色墨通过它到达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1b。为了能够将恒定的色墨量传递到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1b(该色墨量基本上不依赖于绕轴1a旋转的传墨辊的旋转速度),传墨辊1例如设计为网线辊,它具有一定的色墨收纳体积,该色墨收纳体积要依据辊子表面上网目孔的数量和结构而定。
此外,涂墨装置2还具有一个工作刮刀27和一个封闭刮刀28,以及没有示出的端盖,以便将在涂墨装置2和传墨辊1之间所形成的墨斗30封住,以免印刷色墨不受控地从墨斗30或者涂墨装置中流出。
由于传墨辊1绕其轴1a沿着方向100转动,在运行中便形成一个墨辊3,该墨辊逆着传墨辊1的旋转方向沿方向101转动,通过该墨辊,基本上将印刷色墨传递到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1b上。为了形成墨辊3,有利的是,工作刮刀27有一定间距地固定在一侧壁26上,从而能构成一个相应的墨斗30体积空间。
其中,工作刮刀27刮去传墨辊(例如网线辊)外壳表面1b上多余的印刷色墨。封闭刮刀28在墨斗30的与工作刮刀27相对的那侧将墨斗30封闭起来,这样,例如在印刷机停机时,未形成墨辊3并且墨斗30或多或少装有印刷色墨的话,印刷色墨不会从墨斗30中流出,。
根据本发明,涂墨装置2具有所说的开口区域22,通过它,不同的印刷色墨例如经由相应的供入管线51a到达设计为混合腔201的涂墨装置2内部。其中,印刷色墨例如通过没有示出的相应的泵从相应的各个贮存容器输送到涂墨装置2中。
这里,各个供入管线51a的入口区51b可以如图2所示,在其相应宽度上(沿着混合腔的轴向延伸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因此,例如像图2所示的那样,可得到一种三角形的横截面形状。而且,各个入口区51b要布置为,至少在开口区域22的部位重叠,从而,例如在整个入口区22上(特别是沿着混合腔的轴向延伸方向)得到一种由各个相邻的入口区51b加起来形成的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特别是每单位长度观察)。
涂墨装置2内部例如沿着长度延伸方向划分成各个混合隔间29,它们通过相应的分隔壁24a分开,并且,墨斗朝外被端部板24封闭。各个分隔壁24a例如设置和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可旋转地支承的轴25上,这样当轴25绕其轴线转动时,分隔壁也随着一起运动。另外规定:各混合隔间29具有一定数量的球珠40,这些球珠在轴25沿着方向102转动的时候,例如通过安置在分隔壁24a或轴25上的没有示出的带动部件也被带动,并实施一种在中间与运动方向102同样定向的运动。
由于球珠沿方向102在中间的运动,相应混合隔间内的印刷色墨就获得一个沿方向102的输送运动,并从入口侧22按照一定的循环路线到达出口区23。由于球珠除了沿着旋转方向102在中间的运动之外还实施附加的不规则运动,因此,经由入口区51b到达相应混合隔间29的不同份量的不同印刷色墨被有效地相互混合,在每个混合隔间中便得到一种相应于调混特性的不同的调混色墨。为了防止球珠从开口22和23掉出来,可以将其用格栅或者带孔的板封闭起来,这样,一方面能使印刷色墨基本上不受阻地通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球珠保持在混合腔内部。
在此,分隔壁24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计成穿透的或者成片状,这样就能使相邻混合隔间有一程度的色墨混合,这时,分隔壁24中为此所需的开口要如此之小,以致混合隔间里的球珠40不会穿过分隔壁。
球珠40可以用公知的耐磨且化学惰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合金钢、陶瓷或者材料,从而防止球珠的碎段或磨屑进入印刷色墨或者引发印刷色墨中所不希望的化学反应。
图3示意性地表示了一个涂墨装置200,其包括多个彼此接连布置的混合腔201、202、203。所说混合腔201、202、203中的每一个都是按照已经描述的原理工作的,其中,在相应的混合隔间29、39、49中,不同份量的印刷色墨或者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的调混色墨进一步相互混合。
其中,各个混合腔201、202、203相互间是按下述方式设置的:各出口区43、33与相应的进入口32、22通过各连接件50相连。在此,可以使连接件50通过分隔壁50a分成多个分区,分区的数目和布局最好与相应的上游连接的那个混合腔的混合隔间的数目和布局相对应,这样可以防止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的调混色墨从相应的上游连接的那个混合腔出来以后发生不受控的和不希望的混合。
图4示意性的绘出了对应于图3的本发明的涂墨装置的透视图,其中,为了表示出内部结构,最上面混合腔203的圆柱形外壳表面41被部分略去。正如前面已描述的那样,各个混合腔201、202、203分别具有轴25、35、45,轴上分别固定了一定数目的分隔壁44a和相应的盖44。当各轴25、35、45分别沿着方向102、103、104转动时,分隔壁24a、34a、44a就会一起跟着动,并且,各个混合隔间29、39、49里的球珠40也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带动部件被同时带动。由此导致:到达各个混合隔间中的色墨成份被有效地相互混合,调混色墨同时从各个进入口22、32、42被送往各个排放口23、33、43。这里,旋转方向可以选择为,使印刷色墨在各个混合隔间内经历尽可能长的停留时间,便以获得最佳的混合效果。
图5是图3的进一步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表示墨斗的内部构造,混合腔202的外壳表面31也被略去。按照本发明,各个混合隔间39、49例如相互布置成,使得第一个混合腔203中的首次调混色墨通过配有分隔壁50a的连接件50例如按比例地进入下一混合腔的两个相邻的混合隔间39中,从而,还仍然存在的相邻的首次调混色墨的颜色差异就能进一步进行找匀。
此外还可以规定:使后面的混合腔202、201的混合隔间数目分别比前面那个混合腔的混合隔间数目多,例如,分别是两倍那么多,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相邻调混色墨的连续的精细混合,另一方面,任意时刻都可以在沿着墨辊3长轴方向、因而也在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1b上生成可控的、均匀的色墨颜色渐变。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混合腔201的涂墨装置2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涂墨装置2具有两个进入口22、22a,通过它们,各种按区域不同的印刷色墨可以到达混合腔201中。为此,分别将供入管线51a、52a安置到进入口22、22a上,通过所述供入管线,不同印刷色墨例如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泵从相应的贮存容器输送到涂墨装置2中。
其中,各个供入管线51a、52a可以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分别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同样沿着一共同的延伸方向相互重叠,该延伸方向与墨斗2的长轴或者与传墨辊1的圆柱轴1a平行。通过设置基本上与第一个供入管线51a平行的另一供入管线52a,就有可能选择性地将其他不同的印刷色墨加入混合腔201中,这样就可以毫无问题地生成否则无法生成的调混色墨。
如果例如经由并列的第一供入管线51a分别将印刷色墨青色、品红、黄色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可以生成在青色和品红之间以及在品红和黄色之间的过渡调混颜色,但不能生成在青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因为这两种印刷色墨不是并列相邻地加到混合腔201中的。而如果经由一个平行的供入管线52a选择性地将印刷色墨按照品红、黄色、青色的顺序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可以择一生成在品红和黄色之间以及在黄色和青色之间的过渡调混颜色。
若将供入管线51a和52b的各种不同色墨供给相组合,通过它们将相应的印刷色墨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即使在印刷机运行时也可以选择性地产生更多的调混色墨,方法是:例如同时地经由平行或者相互重叠布置的供入管线51a、52a给混合腔201填充不同的印刷色墨。
显然,各个供入管线51a、52a的数量和这些供入管线51a、52a的相应横截面形状51b、52b以及其上下叠置和彼此相对布局,根据需要,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对于所有的实施形式,应当明确的是:结合某一种实施形式所说的技术特征并非只能用在该特定的实施形式中,而是也可以用在其他实施形式中。本发明说明书公开的全部技术特征都应算作发明要点并且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或者可以单独使用。

Claims (15)

1.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1)上的涂墨装置(2),包括一墨斗(30),所述墨斗有一个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该开口涂敷到传墨辊(1)上,以及,所述涂墨装置包括一混合腔(21),该混合腔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30)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隔间(29),所述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51a),其中,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29)中混合,混合隔间(29)具有平行于墨斗(30)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这些排放口,墨斗(30)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21)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其特征在于,构造一种圆柱形的混合腔(21),并且,各混合隔间通过分隔壁彼此分开,这些分隔壁(24a)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支承的中心轴(2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21)具有一个色墨排放口(23),该色墨排放口平行于墨斗(30)的开口延伸,来自混合隔间(29)的所有排放口的色墨都供给该色墨排放口,并且/或者,所述混合腔(21)具有一个色墨进入口(22),该色墨进入口平行于墨斗(30)的开口延伸,所有色墨供入管线(51a)都通到该进入口内,其中,印刷色墨按区域从所述色墨进入口(22)注入不同的混合隔间(29)中。
3.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腔(21)上游连接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相同类型混合腔(31,41),并且,后一混合腔(31)的混合隔间(39)的每个色墨供入管线与前一混合腔(41)的至少一个其他的混合隔间(49)相连。
4.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混合隔间(29)的色墨供入管线(51a)至少在其通入口(22)的区域内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色墨供入管线(51a)的通入口(22)至少部分地这样重叠,即,在重叠区域中,重叠的那些开口的高度之和是处处相同的。
6.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隔间(29)分别装有由耐磨和/或化学惰性材料制成的混合元件(40),其中,所述分隔壁(24a)和/或轴(25)具有用于所述混合元件(40)的带动部件。
7.用墨斗(30)中的色墨对传墨辊(1)进行着墨的方法,其中,通过墨斗(30)的一个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1)上,所述墨斗(30)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21)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所述混合腔(21)具有多个沿着其开口宽度并列布置的混合隔间(29),总是由至少两种供入的不同色墨在所述混合隔间中进行色墨调混,其特征在于,色墨的混合在一圆柱形的混合腔(2)中实现,在该混合腔中,各混合隔间通过分隔壁(24a)彼此分开,这些分隔壁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支承的中心轴(25)上,并随同该轴旋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墨斗(2)中靠着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1b)形成一个旋转的圆柱形的墨辊(3),该墨辊沿着它的圆柱轴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按区域不同的色墨颜色或者色墨颜色渐变。
9.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或8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往所述混合腔(21)供入来自至少一个上游连接的混合腔中的待调混色墨,其中,各混合腔(21,31,41)前后顺次布置,并往一个混合腔(21,31)的一个混合隔间(29,39)供入来自一上游连接的混合腔(31、41)的至少两个混合隔间(39,49)的待调混色墨。
10.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混合腔(21,31,41)的混合隔间(29,39,49)输送的色墨量对于所有混合隔间(29,39,49)都是相同的,其中,往一个混合腔(21,31,41)的一个混合隔间(29,39,49)供入各不同份量的待调混色墨。
11.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供入管线(51a)的通入口至少局部地重叠和/或相互至少部分地围绕,因而在将色墨供入混合隔间(29,39,49)时实现色墨调混。
12.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并列地沿着混合腔(21)宽度通入其中的供入管线(51a)实现不同色墨的供入。
13.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合隔间(29)之间的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24a)实现相邻混合隔间(29)的色墨混合。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各混合隔间(29)中所设的松散的混合体(40)实现混合隔间(29)内的色墨混合,其中,所述混合体由轴(25)上的或者与轴(25)随同旋转的分隔壁(24a)上的带动部件带动,以及,这些混合体(40)实施一种在中间沿着轴(25)的运动方向定向的运动。
15.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混合腔(21)与墨斗(30)之间流动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的墨帘,将来自混合腔(2)的色墨供送给墨斗(30)的旋转的墨辊(3),所述墨帘在所述旋转的墨辊(3)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CNA2008101750052A 2007-10-25 2008-10-24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14175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7051434.6 2007-10-25
DE102007051434A DE102007051434B4 (de) 2007-10-25 2007-10-25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Farbverlaufsdruck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7531A true CN101417531A (zh) 2009-04-29

Family

ID=4035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750052A Pending CN101417531A (zh) 2007-10-25 2008-10-24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01890B2 (zh)
EP (1) EP2052860A3 (zh)
CN (1) CN101417531A (zh)
DE (1) DE102007051434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553A (zh) * 2012-01-31 2014-12-03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向介质施加涂料
CN104441961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小森公司 号码印刷机的油墨装置
CN107685530A (zh) * 2017-10-20 2018-02-13 北京中标新正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设备墨盒上粘贴件的粘贴方法
CN115091873A (zh) * 2022-06-15 2022-09-23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在纸质包装上烫印多色彩虹渐变图案效果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4944B4 (de) 2011-03-02 2015-07-23 Kba-Meprint Ag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s Farbverlaufs einer Farbrolle in einer Farbkammer einer Druck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091A (en) * 1889-01-29 Charles g
AT25932B (de) * 1905-11-03 1906-10-10 Georg Franz Steiner Farbverteiler für Tapetendruck u. dgl.
US2154544A (en) * 1937-03-05 1939-04-18 Goss Printing Press Co Ltd Inking mechanism
DE854492C (de) * 1950-02-06 1952-11-04 Richard Smejda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Farbsatzes fuer Ombre-Druck, insbesondere auf Textilien
US2655752A (en) * 1950-02-06 1953-10-20 Smejda Richar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preparing color sets for shaded tones printing
US2887044A (en) * 1956-06-26 1959-05-19 Richard K Smejda Multicolor inking and application device
EP0404088A3 (de) * 1989-06-22 1991-04-24 Linden, Carl Alfred Vorrichtung zur Beschickung eines Farbkastens an einer Druckmaschine
JP2956775B2 (ja) * 1989-11-17 1999-10-04 株式会社 東京機械製作所 輪転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供給装置
DE4117389C2 (de) * 1991-05-28 2002-06-27 Koenig & Bauer Ag Farbzuführeinrichtung an einer Druckmaschine
DE4138807C1 (en) * 1991-11-26 1993-06-03 Cornelis Wapenveld Nl Gorter Colour chamber doctor - is for colour-transfer, screened circular cylindrical body such as screen roller or engraved cylinder
DE4323933A1 (de) * 1993-07-16 1995-01-19 Baldwin Gegenheimer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instellen der Temperatur einer Druckfarbe im Farbwerk einer Druckmaschine
DE69715972T2 (de) * 1996-01-11 2003-06-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Farbzufuhr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5553A (zh) * 2012-01-31 2014-12-03 惠普印迪戈股份公司 向介质施加涂料
US9956584B2 (en) 2012-01-31 2018-05-01 Hp Indigo B.V. To apply a coating to media
CN104441961A (zh) * 2013-09-13 2015-03-25 小森公司 号码印刷机的油墨装置
CN104441961B (zh) * 2013-09-13 2018-07-24 小森公司 号码印刷机的油墨装置
CN107685530A (zh) * 2017-10-20 2018-02-13 北京中标新正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印刷设备墨盒上粘贴件的粘贴方法
CN115091873A (zh) * 2022-06-15 2022-09-23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在纸质包装上烫印多色彩虹渐变图案效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60529A1 (en) 2009-10-22
EP2052860A2 (de) 2009-04-29
US8001890B2 (en) 2011-08-23
DE102007051434B4 (de) 2010-11-11
DE102007051434A1 (de) 2009-04-30
EP2052860A3 (de) 201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7531A (zh) 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JP5290760B2 (ja) モジュール式付加的印刷グループを有する印刷機
US5054392A (en) 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 having an ink duct with a divided chamber
CA1331934C (en) Web fed printing machine for recto-verso printing especially of banknotes
EP1381512A1 (en) Inking systems for printing presses
JP6029225B2 (ja) 組合せ印刷機
JP2001526133A (ja) シートに印刷を施す方法
US501081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CZ23199A3 (cs) Vícebarevná archová rotačka a způsob tisku vícebarevného tiskového obrazu
CN108068466B (zh) 用于运行多色喷墨印刷机的方法
JPH09136398A (ja) あらゆる輪転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第1の印刷ユニット又はそれに続くいずれかの印刷ユニットの湿し装置側から版胴及びブランケット胴上で同時に作動可能な引込み式印刷/コーティングユニット
CN208069109U (zh) 一种彩盒加工用胶印机的多色输墨机构
CN109177490B (zh) 供墨系统、包括该供墨系统的印刷机及印刷方法
AU632956B2 (en) Keyless printing system for keyless lithographic printing
EP1218185B1 (en)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printing unit and printing unit for offset machine
US6516718B2 (en) Inking apparatus for printing press
CN110216999B (zh) 供墨装置和印刷设备
US1589148A (en) Inking mechanism
JP2009143182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JP7161082B1 (ja) インキ装置シリンダを備える凹版印刷装置
CN108290409A (zh) 用于将流体施加至辊的装置
CN111448074A (zh) 具有带储存容器的装置的加工机械以及用于运行储存容器的方法
CN102059852B (zh) 转轮印刷机印刷单元的传墨系统
US2360502A (en) Inking mechanism for printing machines
EP3831603A1 (de) Druckmaschine mit hybrider drucktechni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