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1412A -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1412A
CN101401412A CNA2007800088951A CN200780008895A CN101401412A CN 101401412 A CN101401412 A CN 101401412A CN A2007800088951 A CNA2007800088951 A CN A2007800088951A CN 200780008895 A CN200780008895 A CN 200780008895A CN 101401412 A CN101401412 A CN 101401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ed material
dark
light
colo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88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和浩
高桥正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01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1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在准备颜色分解表的情况下,提供颜色分解,使得保持要输出的浓度特性,并且使得总着色材料量不会超出总着色材料量的限制值。此外,在考虑着色材料量时进行最佳颜色分解,并且在整个颜色范围中调整浅色颜色的着色材料量,以控制颗粒度和着色材料量的消耗。颜色分解方法包括: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所述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计算浓度的步骤;以及采用总着色材料量和浓度以计算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Description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颜色分解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将图像信号转换成表示如墨或调色剂等着色材料的量的信号时所进行的颜色分解。
背景技术
图49示出了这样一种示例性传统方法,该方法用于对图像信号进行颜色分解,以获得如打印机等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
图49是示出进行颜色分解的图像系统的结构的图。R、G和B分别表示红色、绿色和蓝色图像信号。此外,C、M、Y、K、Lc和Lm分别表示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浅青色和浅品红色信号。控制单元4901进行预定的颜色分解处理,并且将从个人计算机接收到的图像信号R0、G0和B0以及图像信号C0、M0、Y0和K0转换成作为例如打印机使用的着色材料的墨C1、M1、Y1和K1的数据。
在颜色分解处理中,当R0、G0和B0是表示如sRGB等监视器颜色的信号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使得在监视器上再现的颜色与由图像形成设备再现的颜色相同。此外,当C0、M0、Y0和K0是表示通过图像打印所再现的颜色的信号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使得通过图像打印所再现的颜色与由图像形成设备再现的颜色相同。
随后,青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4902进行颜色分解,并且将青色着色材料的信号值C1分解成深青色的着色材料值C3和浅青色的着色材料值Lc3。类似地,品红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4903进行颜色分解,并且将品红色着色材料的信号值M1分解成深品红色的着色材料值M3和浅品红色的着色材料值Lm3。
通过该处理,可以准备针对三个输入R、G和B和六个输出C、M、Y、K、Lc和Lm的颜色分解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和3)。
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采用LUT以将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数据转换成深青色和浅青色、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深黄色和浅黄色以及黑色总共七种颜色的数据。
然而,在上述处理中,对于青色和品红色着色材料独立进行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因此,根据着色材料和打印介质的特性,总着色材料量,即所有着色材料的总量可能超过限制量,并且图像质量可能下降。
也就是说,在C、M、Y、K、Lc和Lm的总着色材料量超过电子照相打印机的着色材料量总限制的情况下,例如,可能难以将图像定影至打印介质,并且图像可能脱落。此外,在喷墨打印机的情况下,打印介质可能不能吸收墨,并且墨可能溢出。
为了应对此问题,进行用于校正着色材料量的处理。
图50是用于解释着色材料量的校正、并且示出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与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图。横轴表示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并且纵轴表示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
对于总着色材料量(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总和)超过限制值(例如,A%)的情况,可以简单通过减少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来降低总着色材料量。然而,当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降低百分比范围为80%到100%时,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量反而增加。因此,当进行用于降低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处理时,可能遇到这样这种情况:不仅必须将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降低至等于或小于限制值的值,而且必须将其降低到低于80%的百分率,其中,在80%时,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量最大。此时,在上述独立进行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的情况下,浅色墨的量可能增加,并且浓度可能降低。
此外,由于对于青色和品红色分别进行用于校正着色材料量的处理,因而不能在考虑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着色材料的量的同时进行最佳颜色分解。因此,作为一个问题,不能通过调整整个彩色区域的浅色着色材料的量来控制颗粒度(granularity)和所消耗的着色材料量。
此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采用LUT以将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数据转换成深青色和浅青色、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深黄色和浅黄色以及黑色总共七种颜色的数据。然而,没有说明LUT的具体准备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2699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63161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3002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098625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116016
发明内容
所提供的本发明反映这一观点,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进行颜色分解的表,从而保持输出的浓度特性,并且总着色材料量不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在考虑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四种着色材料的量时进行最佳颜色分解,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整个颜色区域的青色着色材料的量来控制颗粒度和所消耗的着色材料的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打印设备所使用的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打印设备所使用的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计算由深色着色材料量和浅色着色材料量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步骤;以及采用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以计算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此外,根据本发明,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准备颜色分解表,颜色分解表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设备包括:通过使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部件,其中,打印设备使用该着色材料量,并且该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计算由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部件;以及使用总着色材料量和该浓度来计算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的部件。
根据上述配置,基于要输出的浓度特性和要输出的深色墨和浅色墨的总着色材料量,可以对RGB图像信号进行颜色分解,以获得包括深色墨和浅色墨的着色材料。
作为结果,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表,利用该表,在保持输出的浓度特性并且不超过总颜色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同时进行颜色分解。此外,可以提供这样一个表,利用该表,在保持平滑的四维灰度和最优化的同时进行颜色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进行的颜色分解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十字片(cross patch)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映射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表例子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表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表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表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浓度特性表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打印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进行的颜色分解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CMY空间下的一次色(primary color)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提供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次色(secondarycolor)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基于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来准备所有网格点的着色材料量特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UI画面的图;
图21是示出通过分割CMY三维空间所获得的六个四面体的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例子的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例子的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基本特性表例子的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解释计算C、M和Y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调整网格点处的墨值的UI画面的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颜色分解表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颜色分解表准备处理的流程图;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的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准备46转换表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表示光泽度和着色材料量的映射的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光泽度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着色材料量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光泽度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着色材料输出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光泽度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着色材料输出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光泽度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着色材料输出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光泽度输出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定义深色墨和着色材料输出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的表的图;
图4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总着色材料量和光泽度之间的另一关系的图;
图4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总着色材料输入量和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之间的另一关系的图;
图49是示出根据传统技术的图像处理结构的框图;以及
图50是示出根据传统技术的颜色分解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颜色分解处理的结构的框图。进行颜色分解以将基本色C、M、Y和K这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着色材料值信号)转换成包括具有相同色调(tone)和低浓度的浅颜色的C、M、Y、K、Lc和Lm这六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着色材料值信号)。
在该附图中,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101对于从每个均为八比特的R、G和B图像数据获得的C1、M1、Y1和K1进行着色材料量校正,并且分别获得C2、M2、Y2和K2。对于颜色分解采用熟知的方法,以从R、G和B图像数据获得C1、M1、Y1和K1。例如,对于连接RGB空间中的立方体的顶点的预定线上的网格点,基于片的色度值(colorimetry value)来获得网格点数据(颜色分解数据),并且进行插值以获得数据C1、M1、Y1和K1。
由于应该通过考虑例如预定面积大小的打印介质的吸收性预先调整着色材料的量,因而进行着色材料量校正处理,使得C、M、Y和K着色材料的总量等于或小于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其中,该着色材料量限制值是预定面积大小的打印介质可以吸收的墨的最大量。结果,输出校正后的着色材料量数据C2、M2、Y2和K2。直接输出这样校正后的着色材料量数据C2、M2、Y2和K2的值作为C3、M3、Y3和K3。
另一方面,在着色材料C、M、Y和K的总量等于或小于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情况下,直接输出数据C1、M1、Y1和K1的值作为C2、M2、Y2和K2。并且,对于数据C2和M2,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02采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03来计算要输出的浓度以及要输出的深色墨(C或M)和浅色墨(Lc或Lm)的总着色材料量。应该注意,将要输出的浓度定义为DenC和DenM,并且将总着色材料量定义为AmtCmax和AmtMmax。
基于由102和103获得的AmtCmax和DenC,青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104根据后面将说明的映射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且获得青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C3和浅青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Lc3。类似地,基于由102和103获得的AmtMmax和DenM,品红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105根据后面将说明的映射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且获得品红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M3和浅品红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Lm3。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的框图,该打印系统是包括如用作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设备的打印机等打印设备的系统。
在图2中,如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201和如监视器202等显示装置一起用作如打印机等打印设备204的主机。也就是说,为了允许打印机204打印显示在监视器202上的图像,计算机201保持打印用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该图像数据提供给用于打印的打印机204。此外,计算机201保持用于检查打印机的特性的片数据(patch data),并且存储用于使用打印机204来打印该片数据的驱动程序等。可以将片图案203显示在监视器202上以检查打印机的特性。另外,为了允许用户输入各种设置,可以显示由驱动程序生成的用户接口(UI)画面。基于所输入的各种设置,通过如扫描器等色度测量(colorimetry)装置206来测量由打印机204输出的采样片205。
图3是示出由图像处理设备进行的、用于将作为四种基本色C、M、Y和K的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分解成包括浅色的六种颜色,即C、M、Y、K、Lc和Lm这六种颜色的着色材料值的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301是开始步骤,并且开始准备将用于将四种着色材料颜色分解成六种着色材料的46转换颜色分解表。
步骤S302是用于打印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的十字片的步骤。
图4示出在步骤S302处打印的十字片例子。如该附图所示,横向从左到右,深色墨的着色材料量从0%逐渐增加到100%。并且,纵向从上到下,浅色墨的着色材料量从0%逐渐增加到100%。
在步骤S303,对于在步骤S302处打印的十字片进行色度测量,并且获得深色着色材料的浓度特性。并且在步骤S304,基于针对十字片所获得的色度测量结果来准备示出浓度特性和着色材料量特性的映射。
图5是示出在步骤S304处准备的示例性映射的图。横轴表示深色墨的浓度,纵轴表示浅色墨的浓度,连接通过组合具有相同浓度的深色墨和浅色墨所再现的颜色处的点,并且将该线定义为等浓度线。此外,连接深色墨和浅色墨的总墨量(着色材料量)相同处的点,并且将该线定义为等着色材料量线。
步骤S305是用于创建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处理。如参考图1所述,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是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计算要输出的浓度以及要输出的深色墨(C或M)和浅色墨(Lc或Lm)的总着色材料量所使用的基本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定义要输入到该表中的深色墨的着色材料量数据(0%到100%)和着色材料量特性(C、Lc、M、Lm或Y)。
在图6到图9中,示出这样一些表,其中,每个表均定义要输入到深色和浅色分解表中的深色墨的着色材料量数据与着色材料输出量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对于这些表,横轴表示要输入到该表中的着色材料输入量,并且纵轴表示基于该表要输出的着色材料输出量。这些表示出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相对于要输出的深青色的着色材料量和浅青色的着色材料量的关系。然而,这些表同样适用于深品红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相对于要输出的深品红色的着色材料量和浅品红色的着色材料量的关系。
在图6和7的表中,示出这样一种关系:使用要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所再现的浓度特性等于着色材料输入量的浓度特性。另一方面,在图8和9的表中,所示的关系是图10中呈现的情况,即使用要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所再现的浓度特性大于着色材料输入量的浓度特性。
在参考图6时,可以提取的特性是:当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为80%时,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即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和深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总和达到最大,并且在其后降低。也就是说,在该表中,在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的值小的范围内,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并且,可以提取的着色材料量特性为:当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等于或大于80%时,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因此,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使得能够在特定时间段内对于比深青色墨占优势的浅青色墨进行颜色分解。
在参考图7时,可以提取的特性为:随着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单调增加。另外,可以提取的着色材料量特性为: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始终大于深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因此,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使得能够对于比深青色墨占优势的浅青色墨进行颜色分解。可以提取的另一特性是:随着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的增加,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单调增加。
图8示出这样的特性:随着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单调增加。根据该表,在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的值小的范围内,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并且所提取的着色材料量特性为:当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时,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因此,根据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可以进行颜色分解,使得浅青色墨在高亮侧比深青色墨占优势,并且随着浓度增加,深青色墨比浅青色墨占优势。
图9示出这样的特性:随着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单调增加。根据该表,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始终大于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因此,根据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可以进行颜色分解,使得浅青色墨在高亮侧比深青色墨占优势,并且随着浓度增加,深青色墨比浅青色墨占优势。在高浓度侧,使用直到100%的深青色墨。
图10是示出从图8和9中的表示输出浓度特性与着色材料量特性之间的关系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提取出的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的表。横轴表示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并且纵轴表示输出的青色浓度。
应该理解,对于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输出的青色浓度而非输入的深青色浓度较高,其中,在进行颜色分解以获得深色和浅色墨的情况下使用输出的青色浓度,在不进行颜色分解以获得深色和浅色墨的情况下使用输入的深青色浓度。因此,在使用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进行颜色分解的情况下,可以扩大要输出的颜色再现区域。
再次参考图3,步骤S306是用于进行C、M、Y和K的初始设置以确定各个网格点处的C、M、Y和K墨值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网格点以从0%到100%的每10%为间隔形成11个网格单元,并且获得总数11×11×11=14641个网格点的值。对于初始设置,在步骤S306,将C、M、Y和K的网格点定义为0%。
步骤S307是用于判断通过转换R、G和B所获得的C1、M1、Y1和K1的总着色材料量是否大于限制量。在超过了限制量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308的C、M、Y和K着色材料量校正处理,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311。也就是说,在超过了限制量的情况下,将C、M、Y和K的总着色材料量降低至限制量,并且,由于不必对Lc和Lm进行颜色分解,因而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311。在没有超过限制量的情况下,C1=C2、M1=M2、Y1=Y2且K1=K2,而无需进行步骤S308,并且程序控制进入步骤S309。
步骤S308是这样一种处理,在该处理期间,图1中的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进行C、M、Y和K着色材料量校正。这里,AmtLIMIT表示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并且Amt(C、M、Y、K)表示C、M、Y和K的总着色材料量。在着色材料量校正之后获得的着色材料量C2、M2、Y2和K2分别为:
C2=C1×((AmtLIMIT-Amt(0,0,0,K1))/Amt(C1,M1,Y1,0))
M2=M1×((AmtLIMIT-Amt(0,0,0,K1))/Amt(C1,M1,Y1,0))
Y2=Y1×((AmtLIMIT-Amt(0,0,0,K1))/Amt(C1,M1,Y1,0))
K2=K1。
结果,在保持K的着色材料量的同时,可以与C、M和Y的着色材料量的比对应地降低超过了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总着色材料量。输入C2、M2、Y2和K2的输出值作为网格点数据。
步骤S309是这样一种处理,在该处理期间,图1中的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02基于着色材料输入量采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03来计算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AmtCmax和AmtMmax)。在该处理期间,使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除目标颜色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量来计算深色着色材料和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
这里,AmtCup表示青色着色材料的可增加量,并且AmtMup表示品红色着色材料的可增加量。也就是说,AmtCup和AmtMup是表示在颜色分解之后、总着色材料量相对于颜色分解之前的着色材料量将增加多少的值。如图6到图9所示,AmtCup和AmtMup分别为:
AmtCup=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
AmtMup=总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品红色着色材料输入量。
并且AmtCmax和AmtMmax分别为:
AmtCmax=(AmtLIMIT-Amt(C2,M2,Y2,K2))×(AmtCup/(AmtCup+AmtMup))+Amt(C2,0,0,0)
AmtMmax=(AmtLIMIT-Amt(C2,M2,Y2,K2))×(AmtMup/(AmtCup+AmtMup))+Amt(0,M2,0,0)。
此外,在采用如图8和9所示的与输出有关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的情况下,采用图10中的表示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的表。也就是说,在使用图8和9中的表的情况下,输入/输出浓度特性不同。因此,采用青色输出浓度(DenC)作为图8所示的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类似地,使用品红色输出浓度(DenM)作为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浓度。
步骤S310是这样一种处理:通过使用在步骤S304处准备的表示浓度特性和着色材料量特性的映射,基于输出浓度和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来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通过参考该映射,并且基于AmtCmax和DenC,分解C2以获得C3和Lc3。也就是说,通过检测与AmtCmax对应的等着色材料量线和与DenC对应的等浓度线,确定深色和浅色墨的值。类似地,基于AmtMmax和DenM并通过参考该映射,分解M2以获得M3和Lm3。输入包括通过参考该映射所输出的值的值C3、M3、Y3、K3、Lc3和Lm3,作为网格点数据。
步骤S311是用于为了确定下一网格点的墨值而使C、M、Y和K递增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进行10%的递增。
步骤S312是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对46转换表中的所有网格点都确定了墨值的处理。当未对所有网格点完成该处理时,重复步骤S307到S311的处理。
在步骤S312中判断为已经对于所有网格点都确定了墨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313,终止46转换表准备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要输出的浓度特性以及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处理。因此,可以消除在总着色材料量低于限制值时通常发生的浓度的明显降低。此外,在传统技术中,由于仅采用青色和品红色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表来将四维输入CMYK数据转换成六维数据,因而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确保获取平滑的最佳的四维灰度。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青色和品红色着色材料的可增加量(AmtCup和AmtMup)的比来分割相对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的剩余值,并获得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并且基于这些结果,计算46转换表。因此,可以在考虑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着色材料量的同时,进行最佳颜色分解。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使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颜色分解方法。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如图11所示,可以为该处理设置46转换表单元1103。也就是说,将对本实施例进行的处理准备成表,并且控制单元1101将R0、G0和B0的输入数据或C0、M0、Y0和K0的数据转换成C1、M1、Y1和K1。并且46转换/插值处理单元1102采用46转换表单元1103来进行图3中步骤S301到S313的处理。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颜色分解。
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图2所示的采用包括控制单元1101的打印机204的结构,并且可以使用图12所示的结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网络(未示出)等采用将控制器1204置于计算机1201和打印机1205之间的实施例。或者,可以采用图11中的控制单元的功能包括在计算机中或者通过软件来执行该功能的实施例。
另外,应用本实施例的颜色分解处理设备和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喷墨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或热升华型打印机。也就是说,只要系统采用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基本色以外的如浅青色和浅品红色等着色材料,则任何一种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都可以使用该系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采用青色和品红色作为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系统进行了说明。然而,浅色着色材料不限于此,并且本系统还可应用于使用浅黄色和浅黑色着色材料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墨作为着色材料的情况。本发明不限于墨,并且还可以应用于如调色剂等其它着色材料。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这样一种结构例子:通过对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基本着色材料系统进行颜色分解来获得包括浅青色和浅品红色着色材料的六种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系统。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设备结构对四种基本着色材料进行颜色分解,以获得八种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也就是说,还可以使用示例性设备结构进行颜色分解,以将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种基本着色材料系统改变成包括浅青色、浅品红色、浅黄色和浅黑色着色材料的八种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系统。
在该附图中,附图标记1301表示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该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进行着色材料量校正处理使得C1、M1、Y1和K1的着色材料量数据变得等于或低于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并且输出青色的着色材料量数据C2、品红色的着色材料量数据M2、黄色的着色材料量数据Y2和黑色的着色材料量数据K2。附图标记1302表示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其采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303,并计算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着色材料的每个的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附图标记1303表示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中,针对各种颜色存储用于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的各深色和浅色的基本着色材料量以及在深色和浅色分解之后获得的输出浓度特性。
附图标记1304表示青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其基于从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303接收到的青色输出浓度(DenC)以及从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计算单元1302接收到的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量(AmtCmax),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输出青色C3和浅青色Lc3。类似地,附图标记1305表示品红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其基于品红色输出浓度(DenM)和总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着色材料量(AmtMmax)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输出品红色M3和浅品红色Lm3。
同样,附图标记1306表示黄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其基于黄色输出浓度(DenY)和总深黄色和浅黄色着色材料量(AmtYmax)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输出黄色Y3和浅黄色Ly3。
另外,附图标记1307表示黑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其基于黑色输出浓度(DenK)和总深黑色和浅黑色着色材料量(AmtKmax)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并输出黑色K3和浅黑色Lk3。
通过参考图3的流程图进行详细处理。本实施例仅采用浅青色和浅品红色的情况。然而,在另外采用浅黄色和浅黑色着色材料的情况下,将与浅黄色和浅黑色相对应的参数添加到在步骤S309和步骤S310中采用的公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采用浓度作为着色材料量的再现的特性来进行颜色分解。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如亮度和照度等值或者CIE Lab值来进行颜色分解。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02使用了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03,并且计算要输出的浓度和要输出的深色墨和浅色墨的总着色材料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准备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进行颜色分解处理的结构的框图。进行颜色分解以将作为基本色C、M、Y和K的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转换成包括浅颜色的C、M、Y、K、Lc和Lm这六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
在该附图中,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1401像第一实施例的图1中的着色材料量校正单元101那样,对于基于每个均为八比特的R、G和B图像数据所获得的C1、M1、Y1和K1进行着色材料校正,并且提供C2、M2、Y2和K2。
也就是说,进行着色材料校正处理,使得C、M、Y和K的总着色材料量等于或小于作为预定面积大小的打印介质可以吸收的墨的最大量的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并且输出校正后的着色材料量数据C2、M2、Y2和K2。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数据C2和M2,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402采用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403,并且计算要输出的浓度以及要输出的深色墨(C或M)和浅色墨(Lc和Lm)的总着色材料量。对于数据Y2,基于在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403中定义的黄色输入/输出特性输出Y3。输出数据K2作为K3,而不进行处理。
这里,使用定义了着色材料量比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404来设置后面将说明的在图15的S1506处要准备的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403。对于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单元1403,基于针对连接三维CMY空间中的立方体的顶点的七条线所定义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对于CMY空间中的所有网格点获得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这里,应该注意,这七条线为白色-青色线、白色-品红色线、白色-黄色线、白色-红色线、白色-绿色线和白色-蓝色线。
并且由1402和1403获得的AmtCmax和DenC,青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1405使用后面将说明的映射进行颜色分解,并且获得青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C3和浅青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Lc3。类似地,基于由1402和1403获得的AmtMmax和DenM,品红色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单元1406使用后面将说明的映射进行颜色分解,并获得品红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M3和浅品红色墨的颜色分解数据Lm3。
图15是示出如下处理的流程图,在该处理期间,图像处理设备进行颜色分解以将作为基本C、M、Y和K的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转换成包括浅颜色的C、M、Y、K、Lc和Lm这六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颜色分解,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处理以外,还进行用于采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计算所有网格点的着色材料量特性(C、Lc、M、Lm或Y)的处理(步骤S1506)。
现将说明本实施例的用于创建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的步骤S1505和S1506。
步骤S1505是用于准备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如针对图14的1404所述,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是一维表,在该表中,对于连接三维CMY空间中的立方体的顶点的线定义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如针对图14的1403所述,使用该表,三维地展开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并且其后,计算由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402输出的深色墨(C或M)和浅色墨(Lc或Lm)的总着色材料量。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定义要输入到该表中的深色墨(C、M或Y)的着色材料量数据(0%到100%)以及着色材料量特性(C、Lc、M、Lm或Y)。
图16示出针对连接CMY空间中的立方体的白色0%和青色100%的顶点的白色-青色线(一次线)所定义的示例性的一次色的示例性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在该附图中,指定深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相对于深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和浅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关系。基于该表,横轴表示将输入该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C、M或Y),并且纵轴表示要输出的着色材料量(C、Lc、M、Lm或Y)。应该注意,由于着色材料输入量(M或Y)沿着白色-青色线为0%,因而在该附图中着色材料输出量(M、Lm或Y)也为0%。
此外,该附图示出针对白色-青色线所定义的示例性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此外,相同解释应用于连接CMY空间中的立方体的白色0%和品红色100%的顶点的白色-品红色线(一次线)。也就是说,相同解释应用于深品红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相对于深品红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和浅品红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连接CMY空间中立方体的白色0%和黄色100%的顶点的白色-黄色线(一次线),黄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与黄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
图17是示出包括在图16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的表,其中,图16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示出输出浓度特性和着色材料量特性之间的关系。横轴表示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并且纵轴表示青色输出浓度。
根据图16的表中所示的关系,如图17所示,由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所再现的浓度特性等于着色材料输入量的浓度特性,使得要输出的深青色墨和浅青色墨的总着色材料量没有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在该附图中,设置特性以使得:随着输入青色着色材料值增加,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单调增加。在该表中,在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的值小的范围内,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并且根据该着色材料量特性,当青色的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时,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大于浅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因此,使用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可以进行颜色分解,从而使得在高亮侧,浅青色墨比深青色墨占优势,并且随着浓度增加,深青色墨比浅青色墨占优势。
而且,应该理解,如图17所示,深青色输入浓度近似等于在对深色和浅色墨进行颜色分解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深青色和浅青色输出浓度。因此,在使用上述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进行了颜色分解的情况下,可以降低颗粒度。
图18示出针对连接CMY空间中立方体的白色0%和绿色100%的顶点的白色-绿色线(一次线)所定义的二次色的示例性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使用下面的方法以准备二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通过如打印机等图像输出设备来打印n行×n列的片(十字片),在该片中,如十字一样分布针对白色-青色线所生成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图16)和Y的着色材料量。并且对于该打印物进行色度测量。随后,插值部件处理通过色度测量所获得的离散Lab值,并生成由m行×m列的单元构成的Lab特性映射。插值部件处理与该打印物相对应的着色材料量,并且生成由m行×m列的单元构成的着色材料量特性映射。在此之后,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以及由m行×m列的单元构成的这两个连续的Lab特性映射和着色材料量特性映射,通过参考Lab特性映射来搜索输入的目标深色着色材料的Lab以及提供最小色差的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的单元。并且采用所发现的单元作为浅色着色材料、深色着色材料和黄色的着色材料量的组合。当在输入的目标深色着色材料的颜色再现范围(空白0%到实际打印100%)中搜索浅色着色材料、深色着色材料和黄色着色材料的组合时,获得定义了白色-绿色线的着色材料量比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尽管在图18中示出针对白色-绿色线所定义的示例性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但是还可以以相同方式获得其它二次色(白色-红色线和白色-蓝色线)的表。
在步骤S1506,如图14中的1404所示,准备针对连接三维CMY空间中立方体的顶点的七条线所定义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在该处理期间,通过参考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针对所有网格点的坐标计算着色材料量特性(C、Lc、M、Lm和Y)。现在将给出详细说明。
图19是示出基于针对七条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准备所有网格点的着色材料量特性(3D-LUT)所采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用于设置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UI画面的图。附图标记2001表示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部分。附图标记2002表示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部分。附图标记2003表示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部分。在用户已经准备了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情况下,然后用户点击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部分2001的“参考”按钮。当点击“参考”按钮时,可以从例如存储预先准备的表的保持器中选择文件名称,并且可以将该文件名称输入一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部分2001。当指定该文件名称时,读取预先准备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如此进行该设置。
此外,在用户创建新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点击“创建”按钮,并且创建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例如定义了使用十字片所准备的表和输入数据的量的文件,准备新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为新的表设置文件名称,并且针对一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1指定该文件名称。如此进行该设置。
另外,通过点击“编辑”按钮,可以编辑和设置预先准备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当改变预先准备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墨值时,对该表指定新的文件名称,并且对一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1指定该表。如此进行该设置。
另外,可以选择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可以将该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输入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2。在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3中,如在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设置单元2001中一样,可以参考、创建或编辑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这样,可以进行该表的设置。
当完成了由一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1、二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2和三维颜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设置单元2003的设置时,点击“新创建”按钮,并且获得3D-LUT。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参考、创建或编辑一维、二维和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准备3D-LUT。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读取并使用先前准备和采用的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参考已经预先准备的表来设置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如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或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一样,可以准备或编辑表。
此外,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不限于可以进行参考、准备和编辑所有这些处理的表。也就是说,可以仅通过参考、或者通过新准备、或者仅通过编辑、或者通过一起进行所有这些处理,来设置表。
基于输入的各个表进行下面的步骤。
步骤S1901是开始步骤,并且开始准备CMY空间中的所有网格点的,即,四面体的表面和内部的着色材料量特性(3D-LUT)。步骤S1902是用于进行C、M和Y初始设置以确定各个网格点的C、M和Y墨值的处理。步骤S1903是设置着色材料输入量的处理。步骤S1904是用于采用着色材料输入量以确定包括该着色材料输入量的四面体的处理。步骤S1905是用于采用四面体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计算该四面体的表面和内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处理。步骤S1906是针对3D-LUT设置在步骤S1906处获得的四面体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处理。
图21是示出通过分割三维CMY空间所获得的六个四面体的图。现在参考图22到图30将说明计算各四面体的网格点处的着色材料量的方法。
图22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CGK)(对应于图21中的(1))的C、M和Y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22(a)中,在计算WCG平面上的C、M和Y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情况下采用下面的公式。也就是说,作为用于计算C着色材料输出量Cx的方法,基于白色-青色线的图16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绿色线的图18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采用下面的公式。
Cx=(d1C2b+d2C2a)/(d1+d2)    ...(1)
C2a=白色-青色线的C着色材料量
C2b=白色-绿色线的C着色材料量
d1=Cx的网格点和C2a的网格点之间的距离
d2=Cx的网格点和C2b的网格点之间的距离
对于M,由于在WCG平面上着色材料输入量为0,因而M和Lm的着色材料输出量为0。
作为用于计算Y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绿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相同的Y的量。例如,在图22(a)的WCG平面上,采用与白色-绿色线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相等的值作为从WG到GC标绘的垂线的位置处的着色材料输出量。这样,计算出Y着色材料输出量。
在图22(b)中,计算WCK平面上的C、M和Y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C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青色线的图16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作为用于计算M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同样,作为用于计算Y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Y的量相等的Y的量。
在图22(c)中,计算WKG平面上的C、M和Y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C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绿色线的图18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作为用于计算M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
作为用于计算Y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绿色线的图18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在图22(d)中,在计算GC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CGK)内部的C、M和Y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C着色材料输出量Cx的方法,采用下面的公式。
Cx=(CCsC+CgSg+CkSk)/(Sc+Sg+Sk)   ...(2)
这里,Cx表示任意网格点x处的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并且将相对于C的x的网格值定义为y。并且Cc是相对于白色-青色线的输入y的C,Cg是相对于白色-绿色线的输入y的C,以及Ck是相对于白色-黑色线的输入y的C,并且将Sc、Sg和Sk定义为三角形的面积。
作为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相等的M的量。
作为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针对WGK平面计算出的Y。
图24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CBK)(对应于图21中的(2))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24(a)中,计算WBC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青色线的图16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蓝色线的图25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蓝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对于Y,由于着色材料输入量为0,因而WBC平面上的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为0。
在图24(b)中,计算WCK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青色线的图16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同样地,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Y的量相等的Y的量。
在图24(c)中,计算WKB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蓝色线的图25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将相同处理应用于计算M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
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Y的量相等的Y的量。
在图24(d)中,在计算BC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CBK)内部的着色材料C、M、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以与使用公式(2)时相同的方式,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面积Sc、Sb和Sk的加权平均值。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在WBK平面上获得的M。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相等的Y的量。
图26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BMK)(对应于图21中的(3))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26(a)中,在计算WBM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蓝色线的图25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
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蓝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品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也就是说,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进行相同处理。对于Y,由于着色材料输入量为0,因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为0。
在图26(b)中,计算WMK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
通过采用白色-蓝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品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还以相同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6(c)中,计算WKB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白色-蓝色线的图25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将相同处理应用于计算M的着色材料输出量的方法。
作为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Y的量相等的Y的量。
在图26(d)中,在计算GC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BMK)内部的着色材料C、M、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针对WBK平面所获得的C。以与使用公式(2)时相同的方式,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面积Sc、Sb和Sk的加权平均值。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Y的量相等的Y的量。
图27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MRK)(对应于图21中的(4))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27(a)中,在计算WRM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由于C的着色材料输入量为0,因而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为0。
作为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白色-红色线的图27所示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品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也就是说,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进行相同处理。对于Y,采用与白色-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Y的量等同的Y的量。
在图27(b)中,在计算WMK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
通过采用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品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还以相同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7(c)中,在计算WKR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作为用于计算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
通过采用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红色线的图28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还以相同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7(d)中,在计算MR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MRK)内部的着色材料C、M、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以与使用公式(2)时相同的方式,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面积Sm、Sr和Sk的加权平均值。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针对WRK平面所获得的Y。
图29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RYK)(对应于图21中的(5))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29(a)中,在计算WYR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由于C的着色材料输入量为0,因而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为0。
对于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红色线的图28所示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通过采用白色-红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黄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9(b)中,在计算WYK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对于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使用与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以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黄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9(c)中,在计算WKR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作为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使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
通过采用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红色线的图28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公式(1)中的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还以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29(d)中,在计算YR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YRK)内部的着色材料C、M、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针对WRK平面所获得的M。以与使用公式(2)时相同的方式,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面积Sy、Sr和Sk的加权平均值。
图30是用于解释计算属于四面体(WYGK)(对应于图21中的(6))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方法的图。
在图30(a)中,计算WGY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与白色-绿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
由于着色材料M的输入量为0,因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为0。
通过采用白色-绿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黄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30(b)中,在计算WYK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对于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C的量相等的C的量。以相同方式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通过采用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黄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未示出),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30(c)中,计算WKG平面上的着色材料C、M和Y的输出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白色-绿色线的图22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以与使用公式(1)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该计算。
通过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执行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采用白色-绿色线的图22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白色-黑色线的图23中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以与公式(1)相同的方式来执行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
在图30(d)中,在计算YGK平面上的和四面体(WYGK)内部的着色材料C、M、Y的输出量的情况下,着色材料C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针对平面WKG所获得的C。着色材料M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与白色-黑色线的M的量相等的M的量。以与使用公式(2)时相同的方式,着色材料Y的输出量的计算方法采用面积Sy、Sr和Sk的加权平均值。
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采用了图16所示的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例子。然而,对于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准备,深色墨的着色材料量数据和着色材料输出量的特性之间的关系不限于这种类型的表。
当在步骤S1506准备了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在步骤S1507,进行C、M、Y和K的初始设置,以确定各个网格点处的C、M、Y和K墨值。并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对各个网格点确定C、M、Y和K墨值。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独立地调整这七条线上的网格点的墨值。
图31是示出用于调整这七条线上网格点处的墨值的UI画面的图。在线标绘部分3101中,对于各线标绘出网格点处的墨值,并且以图形显示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在表数据部分3102中,在横轴表示各个点并且纵轴表示各条线时使用表形式来显示墨值。用户可以以表的形式为各网格线指定标绘出的墨值或网格点。也就是说,为了进行调整,在可视地确认显示在线标绘部分3101中的线的弯曲的同时,用户可以改变与显示器上的网格点相对应的墨值。并且将所选择的墨值存储在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
应该注意,图31所示的UI画面与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有关。可以以相同方式显示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和二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可以调整它们。
可以通过点击图20的UI画面上的“编辑”按钮来编辑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基于输出的浓度特性和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处理。因此,可以消除在传统技术中发生的这种问题:即由于总着色材料量应该等于或小于限制值,因而发生浓度的明显降低。此外,在传统技术中,仅采用青色和品红色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表以将四维输入CMYK数据转换成六维数据。因此,存在不能确保四维灰度的平滑和最优化的问题。然而,根据本实施例,根据青色和品红色着色材料的可增加量(AmtCup和AmtMup)之比来分割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的剩余量,并且获得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的总输出量。并且对于46转换表的计算,可以在考虑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着色材料量时,进行最佳颜色分解。
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已经给出了对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3D-LUT准备的说明,根据该说明,预先准备针对CMY空间中的七条线所定义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对于所有网格点,基于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计算着色材料量特性。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用一次色W-C、M和Y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代替这些表。也就是说,在对于二次色W-C、M、Y、R、G和B或三次色W-C、M、Y、r、G、B和K没有准备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必在图20的UI画面上的二次色和三次色表设置部分中指定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可以使用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替代。结果,用户可以改变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调整程度。
图32是通过判断一次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是否存在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3D-LUT准备的流程图。在步骤S3202,输入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三条线,即白色-青色线、白色-品红色线和白色-黄色线。然后,在步骤S3203,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预先准备了二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当准备了二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在步骤S3204到S3206,输入二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三条线。也就是说,输入白色-红色线、白色-绿色线和白色-蓝色线。另一方面,当没有准备二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在步骤S3207到S3209,采用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替代以计算网格点处的值。也就是说,通过参考白色-红色线、白色-绿色线和白色-蓝色线来计算白色-青色线、白色-品红色线和白色-黄色线的着色材料值。随后,在步骤S3208,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预先准备了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当准备了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在步骤S3209,输入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白色-黑色线。也就是说,与针对前述存在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情况的实施例一样,获得相同结果。另一方面,当没有准备三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在步骤S3210,使用一次色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替代以计算网格点处的值。也就是说,通过参考白色-黑色线来计算白色-青色线、白色-品红色线和白色-黄色线的着色材料值。
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将C、M、Y和K四种着色材料转换成C、M、Y、K、Lc和Lm六种着色材料的颜色分解期间,还进行平滑化处理。
具体地,在使用另一表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的情况下,在平滑化处理中,对于使用表所获得的各个着色材料量不能关联。结果,存在这种情况:即使通过平滑化处理,最终获得的着色材料量在网格点之间也不是平滑地改变。
即使当可以考虑能够相互关联地输出着色材料C、M、Y、K、Lc和Lm的量所基于的表时,也会出现如下其它问题。在平滑化处理中,在滤波处理之后进行校正,使得总着色材料量变得等于或小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因此,在滤波之后校正着色材料量的值。因此,有时在结束平滑化处理之后,总着色材料量变得大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此外,在进行平滑化处理、并在其后针对超出了总着色材料量限制的网格点进行了总着色材料量的校正的情况下,通过前一平滑化处理所获得的平滑度劣化,并且可能发生拟似轮廓(quasi-contour)。
因此,使用由本实施例提供的颜色分解,在图像信号之间还进行平滑化处理。结果,可以提供保持四维灰度和最优化的颜色分解。
图33是示出由图像处理设备进行的、用于将作为进行了平滑化处理的基本色的C、M、Y和K四种着色材料转换成包括浅颜色的C、M、Y、K、Lc和Lm六种着色材料的颜色分解处理的流程图。应该注意,图33中未示出与图3中的步骤S301到S305和S313、以及图15中的步骤S1501到S1506和S1504相对应的处理。
现在将说明与平滑化处理相对应的本实施例的S3307到S3309的处理。
在步骤S3306确定对于所有网格点都确定了墨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3307,使用N×N×N×N(N为常数)的滤波器来进行平滑化处理。在本实施例的平滑化处理中,采用3×3×3×3的滤波器。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滤波器的结构的图。优选地,滤波器系数a1111到a3333包括低通滤波器的特性;然而,这些系数可以包括其它滤波器的特性。假定输入的网格点的坐标为(C,M,Y,K)=(i,j,k,l)。图34所示的滤波器横向改变C和Y,并且纵向改变M和K。并且将平滑化前的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C_ink(i,j,k,l),将平滑化后的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C_ink_sm(i,j,k,l)。另外,将a1111到a3333的总和定义为sum。通过使用图34中的滤波器,对于各图像信号如下进行平滑化:
C_ink_sm(i,j,k,l)=
{a1111×C_ink(i-1,j-1,k-1,l-1)+a2111×C_ink(i,j-1,k-1,
l-1)+a3111×C_ink(i+1,j-1,k-1,l-1)
+a1211×C_ink(i-1,j,k-1,l-1)+a2211×C_ink(i,j,k-1,
l-1)+a3211×C_ink(i+1,j,k-1,l-1)
+a1311×C_ink(i-1,j+1,k-1,l-1)+a2311×C_ink(i,j+1,k-1,
l-1)+a3311×C_ink(i+1,j+1,k-1,l-1)
+a1121×C_ink(i-1,j-1,k,l-1)+a2121×C_ink(i,j-1,k,
l-1)+a3121×C_ink(i+1,j-1,k,l-1)
+a1221×C_ink(i-1,j,k,l-1)+a2221×C_ink(i,j,k,
l-1)+a3221×C_ink(i+1,j,k,l-1)
+a1321×C_ink(i-1,j+1,k,l-1)+a2321×C_ink(i,j+1,k,
l-1)+a3321×C_ink(i+1,j+1,k,l-1)
+a1131×C_ink(i-1,j-1,k+1,l-1)+a2131×C_ink(i,j-1,k+1,
l-1)+a3131×C_ink(i+1,j-1,k+1,l-1)
+a1231×C_ink(i-1,j,k+1,l-1)+a2231×C_ink(i,j,k+1,
l-1)+a3231×C_ink(i+1,j,k+1,l-1)
+a1331×C_ink(i-1,j+1,k+1,l-1)+a2331×C_ink(i,j+1,k+1,
l-1)+a3331×C_ink(i+1,j+1,k+1,l-1)
+a1112×C_ink(i-1,j-1,k-1,l)+a2112×C_ink(i,j-1,k-1,
l)+a3112×C_ink(i+1,j-1,k-1,l)
+a1212×C_ink(i-1,j,k-1,l)+a2212×C_ink(i,j,k-1,
l)+a3212×C_ink(i+1,j,k-1,l)
+a1312×C_ink(i-1,j+1,k-1,l)+a2312×C_ink(i,j+1,k-1,
l)+a3312×C_ink(i+1,j+1,k-1,l)
+a1122×C_ink(i-1,j-1,k,l)+a2122×C_ink(i,j-1,k,
l)+a3122×C_ink(i+1,j-1,k,l)
+a1222×C_ink(i-1,j,k,l)+a2222×C_ink(i,j,k,
l)+a3222×C_ink(i+1,j,k,l)
+a1322×C_ink(i-1,j+1,k,l)+a2322×C_ink(i,j+1,k,
l)+a3322×C_ink(i+1,j+1,k,l)
+a1132×C_ink(i-1,j-1,k+1,l)+a2132×C_ink(i,j-1,k+1,
l)+a3132×C_ink(i+1,j-1,k+1,l)
+a1232×C_ink(i-1,j,k+1,l)+a2232×C_ink(i,j,k+1,
l)+a3232×C_ink(i+1,j,k+1,l)
+a1332×C_ink(i-1,j+1,k+1,l)+a2332×C_ink(i,j+1,k+1,
l)+a3332×C_ink(i+1,j+1,k+1,l)
+a1113×C_ink(i-1,j-1,k-1,l+1)+a2113×C_ink(i,j-1,k-1,
l+1)+a3113×C_ink(i+1,j-1,k-1,l+1)
+a1213×C_ink(i-1,j,k-1,l+1)+a2213×C_ink(i,j,k-1,
l+1)+a3213×C_ink(i+1,j,k-1,l+1)
+a1313×C_ink(i-1,j+1,k-1,l+1)+a2313×C_ink(i,j+1,k-1,
l+1)+a3313×C_ink(i+1,j+1,k-1,l+1)
+a1123×C_ink(i-1,j-1,k,l+1)+a2123×C_ink(i,j-1,k,
l+1)+a3123×C_ink(i+1,j-1,k,l+1)
+a1223×C_ink(i-1,j,k,l+1)+a2223×C_ink(i,j,k,
l+1)+a3223×C_ink(i+1,j,k,l+1)
+a1323×C_ink(i-1,j+1,k,l+1)+a2323×C_ink(i,j+1,k,
l+1)+a3323×C_ink(i+1,j+1,k,l+1)
+a1133×C_ink(i-1,j-1,k+1,l+1)+a2133×C_ink(i,j-1,k+1,
l+1)+a3133×C_ink(i+1,j-1,k+1,l+1)
+a1233×C_ink(i-1,j,k+1,l+1)+a2233×C_ink(i,j,k+1,
l+1)+a3233×C_ink(i+1,j,k+1,l+1)
+a1333×C_ink(i-1,j+1,k+1,l+1)+a2333×C_ink(i,j+1,k+1,
l+1)+a3333×C_ink(i+1,j+1,k+1,l+1)}/sum
同样,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平滑化,同时将平滑化前的品红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M_ink(i,j,k,l),并将平滑化后的品红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M_ink_sm(i,j,k,l);将平滑化前的黄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Y_ink(i,j,k,l),并将平滑化后的黄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Y_ink_sm(i,j,k,l);将平滑化前的黑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K_ink(i,j,k,l),并将平滑化后的黑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K_ink_sm(i,j,k,l);将平滑化前的浅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Lc_ink(i,j,k,l),并将平滑化后的浅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Lc_ink_sm(i,j,k,l);并且将平滑化前的浅品红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Lm_ink(i,j,k,l),并将平滑化后的浅品红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定义为Lm_ink_sm(i,j,k,l)。
这里,由于通过平滑化处理改变了各种着色材料的输出量的值,因而网格点的总着色材料量Amt(C、M、Y、K、Lc、Lm)可能超过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在步骤S3308,进行检查以判断在平滑化处理之后所获得的各网格点的总着色材料量是否没有超过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在各个网格点的总着色材料量没有超过总着色材料限制值的情况下,终止颜色分解表准备处理。另一方面,在即使存在总着色材料量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一个网格点的情况下,将程序控制切换到步骤S3309。
在步骤S3309,针对超过了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网格点更新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将针对总着色材料量要更新的目标限制值定义为AmtLIMIT′(C,M,Y,K)=α×AmtLIMIT(C,M,Y,K)(0<α<1)。然后,对于超过了总着色材料量的限制值的网格点,将目标总着色材料量指定为AmtLIMIT′(C,M,Y,K),并且程序控制重复S3302到S3308的处理。
通过这些处理,尽管对于α为接近1的值的情况应该重复S3302到S3308的处理,但是可以对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进行精确校正。
根据上述说明,在对包括浅色墨的墨进行颜色分解、通过平滑化处理改变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值并因此着色材料输出量的值超过总着色材料值的限制值的情况下,使得能够进行颜色分解,从而进行校正以防止总着色材料值超过限制值。
也就是说,在使用其它表进行深色和浅色分解的情况下,在平滑化处理期间,不能相互关联使用该表所获得的着色材料量。结果,存在如下情况:通过平滑化处理所获得的着色材料量在网格点之间仍没有平滑地改变(例如,参考专利文献5)。此外,即使当可以考虑能够相互关联地输出着色材料C、M、Y、K、Lc和Lm的量所基于的表时,也出现如下其它问题。在平滑化处理期间,在滤波处理之后进行校正,使得总着色材料量变得等于或小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因此,在滤波之后校正着色材料量的值。因此,有时在结束平滑化处理之后,总着色材料量变得大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此外,在进行平滑化处理、并在其后对于超过了总着色材料量的网格点进行总着色材料量的校正的情况下,通过前一平滑化处理所获得的平滑度下降,并且发生拟似轮廓。
为了应付这些问题,当采用上述结构时,可以设置使能进行颜色分解的表,从而保持要输出的浓度特性,并且总着色材料量不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此外,设置这种表,该表使能进行颜色分解,从而进行四维灰度的平滑化和最优化。
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
根据第三实施例,对于所有着色材料进行了步骤S3307的、采用低通滤波器等的平滑化处理。然而,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对所有着色材料进行平滑化处理,并且根据深色和浅色分解处理方法,可以仅对特定着色材料或者多种所选择的着色材料进行平滑化处理。例如,由于不对黑色着色材料进行校正处理,因此不进行平滑化处理。
第四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进行的将C、M、Y和K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转换成C、M、Y、K、Lc和Lm六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的颜色分解以外,还进行考虑了光泽度的颜色分解处理。
具体地,在考虑了所记录的图像的光泽度而不进行颜色分解时光泽度特性根据着色材料量而变化的情况下,光泽度可能变得不均匀,并且图像质量可能下降。也就是说,由于不是为了提供光泽度特性而仅为了再现目标浓度特性进行颜色分解,因此,例如在电子照相图像中光泽度的再现可能劣化。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这样一种表,利用该表在考虑着色材料的光泽度特性时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从而保持输出浓度特性和输出光泽度特性,并且总着色材料量不会变得大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此外,可以在保持四维灰度的平滑化和最优化的同时进行颜色分解。
图35是示出通过考虑光泽度特性的、用于将作为基本色的C、M、Y和K的四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转换成包括浅颜色的C、M、Y、K、Lc和Lm的六种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的颜色分解处理的流程图。为了准备本实施例的颜色分解表要进行图35中的流程图。步骤S3501是用于开始准备46颜色转换/分解表的开始步骤。
步骤S3502是打印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十字片的步骤,并且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一样,打印图4所示的十字片。
步骤S3503是用于对步骤S3502处打印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十字片进行色度测量的步骤。采用色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并且获得浓度特性。
步骤S3504是用于测量在步骤S3502处打印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十字片的光泽度的步骤。在测量深色和浅色十字片的光泽度时,可以获得对应的光泽度特性。
步骤S3505是用于采用在步骤S3503和S3504处获得的浓度特性和光泽度特性来准备浓度-着色材料映射(第二映射)和光泽度-着色材料量映射(第一映射)的步骤。
图36是示出在步骤S3505处准备的示例性光泽度-着色材料量映射(第一映射)的图。横轴表示深色墨的浓度,并且纵轴表示浅色墨的浓度。并且通过线来连接使用深色墨和浅色墨所再现具有相同光泽度的颜色的点,并将该线定义为等光泽度线。
在步骤S3505中准备与图5中的映射相同的浓度-着色材料量映射。也就是说,在该映射中定义等总着色材料量线和等浓度线。步骤S3506是用于准备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当图1中的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输出量计算单元102计算要输出的浓度和要输出的深色墨(C或M)的着色材料量以及浅色墨(Lc或Lm)的着色材料量时,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参照基本表。也就是说,相对于深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深色着色材料输入量)(0%到100%),与输出浓度特性和输出光泽度特性对应地定义深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出量和浅色墨的着色材料量。
图37、39、41、43和45是定义要输入到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中的深色墨的着色材料量数据与输出光泽度特性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表。在这些表中,横轴表示要输入到该表中的输出青色着色材料量,并且纵轴表示基于该表要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的光泽度。这些表中的每个表均示出深青色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与输出的深青色和浅青色的光泽度之间的关系。将相同的表应用于深品红色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与输出的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的光泽度之间的关系。
此外,图38、40、42、44和46是在步骤S3506处准备的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该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表定义深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与着色材料输出量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在该表中,横轴表示要输入到该表中的着色材料量,并且纵轴表示基于该表要输出的着色材料量。在这些附图中,相对于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示出了用于深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浅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以及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的图。基于在步骤S3505处准备的图36中的光泽度-着色材料量映射并且通过参考图38、40、42和46所示的输入浓度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准备这些基本表。
例如,假定在青色着色材料输入量为80%的情况下光泽度为A。那么,通过参考图36发现光泽度为A的等光泽度线。如从图36显而易见,当深色墨和浅色墨的总和相同时,获得相同的光泽度。因此,与光泽度为A的等光泽度线对应地获得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的总输出量。这样,可以获得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的总输出量相对于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的关系。
这些表表示深青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与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将相同的表应用于深品红色墨的着色材料输入量数据与深品红色和浅品红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图37到40是示出使用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所再现的浓度特性与输入的着色材料量的浓度特性等同这一关系的表。也就是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参考的图10中,设置了由输入的深青色的浓度表示浓度特性。另一方面,图41到46是示出使用输出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所再现的浓度特性大于输入的着色材料量的浓度特性这一关系的表。也就是说,参考图10,设置了由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所表示的浓度特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由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表示的浓度特性较大,因此可以扩大要输出的颜色再现区域。
由于在图38的表中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相同,因此输出浓度特性是由图10中的输入青色浓度所表示的输出浓度特性。参考图38,如上所述,基于图37中的光泽度特性和图36中的光泽度-着色材料量映射来获得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
并且,基于这样所获得的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和上述图10中的输出浓度,并根据图5中的浓度-着色材料量映射,获得深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和浅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出量。
图38所示的类型是这种类型:在输入和输出浓度特性相同时,光泽度特性接近饱和,但该光泽度特性根据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此外,尽管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接近饱和,但其同样单调增加。因此,可以在防止高浓度区域中着色材料消耗量的同时,提供比较低的光泽度的打印。
根据图40以及图38中所示的表,由于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相同,因此输出浓度特性由图10中的输入的深青色的浓度所示。图40示出的类型是这种类型:在输入/输出浓度特性相同时,光泽度特性根据青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的增加单调增加,而没有接近饱和。此外,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最终也单调增加而没有饱和。因此,在高浓度区域中着色材料消耗量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提供高光泽度的打印。
根据图42中的表,由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因此获得图10所示的由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所表示的浓度特性。图42示出的类型是这种类型:该类型的特征在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并且尽管光泽度特性接近饱和,但其单调增加。此外,尽管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的总量接近饱和,但其同样单调增加。因此,在抑制高浓度区域中着色材料的消耗量的同时,可以提供比较低的光泽度的打印。
根据图44以及图42所示的表,由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因而获得图10所示的由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所表示的浓度特性。图44中的类型是这种类型:该类型的特征在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并且光泽度特性单调增加而没有接近饱和。此外,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也单调增加而没有接近饱和,但是在达到最大着色材料量之前没有消耗该着色材料。因此,在稍微抑制高浓度区域中的着色材料消耗量的同时,可以提供中等光泽度的打印。
根据图46以及图42和44中的表,由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因而获得图10所示的由校正后的深青色和浅青色浓度所表示的浓度特性。图46中的类型是这种类型:该类型的特征在于,输出浓度特性大于输入浓度特性,并且光泽度特性单调增加而没有接近饱和直到其达到最大光泽度为止。此外,总深青色和浅青色着色材料输出量也单调增加而没有接近饱和,并且消耗该着色材料直到达到最大着色材料量为止。因此,尽管在高浓度区域中消耗了大的着色材料量,但是可以提供高光泽度的打印。
并且在图35的步骤S3507到S3514,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准备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并且计算各个网格点处的着色材料量。
如上所述,在对包括浅色墨的墨进行颜色分解的情况下,采用所输出的浓度特性和光泽度特性以及所输出的深色墨和浅色墨的总着色材料量,并且可以进行颜色分解以将RGB图像信号转换成包括深色墨和浅色墨的着色材料。
具体地,在专利文献5中,例如,在考虑所记录的图像的光泽度时不进行颜色分解。因此,在光泽度特性根据着色材料量改变的情况下,光泽度可能变得不均匀,并且图像质量变得下降。由于不为了提供光泽度特性而仅为了再现目标浓度特性进行该颜色分解,因此例如在电子照相图像中光泽度的再现可能劣化。
为了应付这些问题,利用上述配置,可以设置这种表:利用该表,在考虑着色材料的光泽度特性的同时进行颜色分解处理,从而保持输出浓度特性和输出光泽度特性,并且总着色材料量没有变得大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此外,可以在保持四维灰度的平滑化和最优化的同时进行颜色分解。
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3508中的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采用了相同的值。然而,可以采用不同的值作为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
例如,假定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为250%的情况。当总着色材料输入量为100%时,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为250%,而另一方面,当总着色材料输入量为150%时,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可以为200%。也就是说,在步骤S3509,在总着色材料输入量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情况下,均一地进行校正。另一方面,由于在步骤S3510中总着色材料输入量没有超过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因此进行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颜色分解直到总着色材料量的可增加值。因此,出现当总着色材料输入量增加时光泽度降低的情况。
图47是示出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当在进行着色材料深色和浅色分解之后获得总着色材料量时,光泽度也增加。因此,当总着色材料输入量为100%时,也就是说,当总着色材料输入量为150%时,而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为250%,即,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为200%时,光泽度降低。通过该颜色分解,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上光泽度可能变得不均匀,并且所记录的图像的光泽度可能下降。
图48是示出总着色材料输入量和校正后的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2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图。在步骤S3519,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AmtLIMIT2,而不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AmtLIMIT,从而提供总着色材料量的平滑改变,并且可以以均一的光泽度进行图像处理。
其它实施例
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进行图3、15、19、32、33和35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的程序代码或者通过使用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来实现本发明。此外,还可以通过允许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取并执行存储介质上的程序代码来实现本发明。在这种情况下,从存储介质读取的程序代码提供实施例的功能,并且该程序代码和记录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构成本发明。
用于提供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软盘(floppy(注册商标)disk)、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或ROM。
此外,不仅通过执行由计算机读取的程序代码提供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且还基于该程序代码所提供的指令,该计算机所运行的OS可以实际进行部分或全部处理。
此外,可以将该程序代码写入至插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大板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大单元上所制备的存储器中,并且基于包含在该程序代码中的指令,CPU等可以实际进行部分或全部处理。
本申请要求2006年3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69604、2006年4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113379、2006年4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103402和2007年2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039555的优先权,这些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31)

1.一种颜色分解方法,所述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颜色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与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的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的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
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量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如下表来进行所述计算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在所述表中,对于低浓度区域仅采用所述浅色着色材料,并且对于高浓度区域仅采用所述深色着色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如下表来进行所述计算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在所述表中,对于低浓度区域仅采用所述浅色着色材料,并且对于高浓度区域,除了采用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还采用所述深色着色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分解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进行颜色分解之前的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差作为所述总着色材料量;
采用进行所述颜色分解之前的所述着色材料量,计算在所述颜色分解后获得的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总着色材料量的可增加值;以及
基于所述可增加值的比,将所述差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总着色材料量相加。
5.一种颜色分解方法,所述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颜色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于CMY空间中的一次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生成定义输入/输出着色材料量比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对于所述CMY空间中的所有网格点,计算所述输入/输出着色材料量比,并且生成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如下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其中,所述如下着色材料量是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获得的并且由所述打印设备使用,并且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
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和表示的浓度;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用户接口来进行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着色材料量的值来进行所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用户接口来进行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中的着色材料量的值来进行所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使用通过对片进行色度测量所获得的色度测量值而准备的映射,通过使用亮度和所述总着色材料量来获得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对连接所述CMY空间中的立方体的顶点的预定线上的网格点和所述预定线内的网格点设置输入的网格点坐标;
采用所述网格点坐标以确定所属四面体;
采用包括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所述CMY空间中的一次线,计算所确定的所述四面体的表面的着色材料值;以及
采用包括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所述CMY空间中的所述一次线,计算所确定的所述四面体内部的着色材料值。
12.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至少输入所述一次色的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
13.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当没有输入所述三次色的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采用所述一次色的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替代。
14.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当没有输入所述二次色的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时,采用所述一次色的所述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作为替代。
15.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材料为墨。
16.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材料为调色剂。
17.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深色着色材料和具有相同色调且为低浓度的着色材料的两种类型的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是包括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四种颜色以及具有比青色和品红色低的浓度的浅青色和浅品红色的六种深色和浅色的着色材料。
18.一种颜色分解方法,所述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颜色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颜色分解步骤,用于获得所述图像信号和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着色材料值之间的关系,使得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平滑化步骤,用于在所述图像信号之间对所获得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总着色材料值进行平滑化;
比较步骤,用于对于所述图像信号中的每个图像信号,将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进行比较;
校正步骤,用于在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超出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以降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以及
采用校正后的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重复所述颜色分解步骤、所述平滑化步骤和所述比较步骤,直到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为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滑化步骤中,通过四维滤波处理来进行平滑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
21.一种颜色分解方法,所述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颜色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与深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对应的光泽度;
计算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对应的浓度;
基本表准备步骤,用于采用与输入的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对应的光泽度和浓度,准备基本表以获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基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如下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其中,所述如下着色材料量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量,并且由所述打印设备所采用;以及
采用所述基本表以及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总着色材料量,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本表准备步骤中,基于所述光泽度来计算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以及
基于所述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以及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对应的浓度,来获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颜色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
准备第一映射和第二映射,其中,所述第一映射定义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量以及相对于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量的等光泽度线,所述第二映射定义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量、以及相对于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量的等总光泽线和等浓度线;
通过参考使用所述光泽度的所述第一映射,来计算所述总深色和浅色着色材料量;以及
通过参考使用所述浓度的所述第二映射,来获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
24.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准备颜色分解表,其中,所述颜色分解表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与所述打印设备使用的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的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部件;
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部件;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部件。
25.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准备颜色分解表,其中,所述颜色分解表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对于CMY空间中的一次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生成定义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部件;
对于所述CMY空间中所有网格点,计算所述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并且生成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部件;
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如下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部件,其中,所述如下着色材料量是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获得的并且由所述打印设备使用,并且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
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部件;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部件。
26.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准备颜色分解表,其中,所述颜色分解表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颜色分解部件,用于获得所述图像信号和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着色材料值之间的关系,使得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平滑化部件,用于在所述图像信号之间对所获得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总着色材料值进行平滑化;
比较部件,用于对于所述图像信号中的每个图像信号,将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进行比较;
校正部件,用于在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超出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以降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以及
采用校正后的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重复所述颜色分解部件、所述平滑化部件和所述比较部件的处理,直到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为止的部件。
2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用于准备颜色分解表,其中,所述颜色分解表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所述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计算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对应的光泽度的部件;
计算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对应的浓度的部件;
采用与输入的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对应的光泽度和所述浓度,并且准备基本表以获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部件;
基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如下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部件,其中,所述如下着色材料量包括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量,并且由所述打印设备所使用;以及
采用所述基本表以及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总着色材料量,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部件。
28.一种程序,所述程序允许计算机进行颜色分解处理,所述颜色分解处理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即着色材料值信号,其中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分解处理包括:
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所述打印设备所使用的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所述打印设备所使用的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
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量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步骤;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29.一种程序,所述程序允许计算机进行颜色分解处理,所述颜色分解处理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分解处理包括:
对于CMY空间中的一次色、二次色和三次色,生成定义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的一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
对于所述CMY空间中所有网格点,计算所述着色材料输入/输出量比,并且生成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的步骤;
通过采用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所述着色材料量是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获得的、并且由所述打印设备所使用的,所述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量的步骤;
基于所述三维深色和浅色分解基本特性表来计算由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和所表示的浓度的步骤;以及
采用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和所述浓度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30.一种程序,所述程序允许计算机进行颜色分解处理,所述颜色分解处理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其中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分解处理包括:
颜色分解步骤,用于获得所述图像信号和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着色材料值之间的关系,使得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
平滑化步骤,用于在所述图像信号之间对所获得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总着色材料值进行平滑化;
比较步骤,用于对于所述图像信号中的每个图像信号,将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进行比较;
校正步骤,用于在对于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平滑化后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超出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的情况下,进行校正以降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以及
采用校正后的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并且重复所述颜色分解步骤、所述平滑化步骤和所述比较步骤,直到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所述总着色材料值等于或小于所述总着色材料量的目标限制值为止的步骤。
31.一种程序,所述程序允许计算机进行颜色分解处理,所述颜色分解处理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即着色材料值信号,其中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分解处理是一种颜色分解方法,所述颜色分解方法是用于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打印设备要使用的着色材料的信号的处理,所述处理用于将输入的深色着色材料转换成包括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和浅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的着色材料值信号,并且所述颜色分解处理包括:
计算与深色着色材料的输入量对应的光泽度的步骤;
计算与所述深色着色材料的着色材料值信号对应的浓度的步骤;
采用与所述输入的深色着色材料对应的光泽度和所述浓度,并且准备基本表以获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基于总着色材料量限制值和着色材料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总着色材料量的步骤,其中,所述着色材料量包括除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以外的着色材料的量,并且所述打印设备采用所述着色材料量;以及
采用所述基本表以及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总着色材料量,并且计算所述深色着色材料和所述浅色着色材料的所述着色材料值信号的步骤。
CNA2007800088951A 2006-03-14 2007-03-12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Pending CN1014014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69604 2006-03-14
JP069604/2006 2006-03-14
JP103402/2006 2006-04-04
JP113379/2006 2006-04-17
JP039555/2007 2007-0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1412A true CN101401412A (zh) 2009-04-01

Family

ID=40518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88951A Pending CN101401412A (zh) 2006-03-14 2007-03-12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0141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859A (zh) * 2009-09-16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CN103188420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格制作装置以及颜色变换表格制作方法
CN104122766A (zh) * 2013-04-24 2014-10-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9414937A (zh) * 2016-10-24 2019-03-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设置打印系统的墨水使用限制
CN110027325A (zh) * 2019-04-29 2019-07-19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打印机
CN110085192A (zh) * 2019-04-01 2019-08-02 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显示器颜色曲线的校准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859A (zh) * 2009-09-16 2011-04-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CN102025859B (zh) * 2009-09-16 2014-09-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处理系统
CN103188420A (zh) * 2011-12-27 2013-07-0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格制作装置以及颜色变换表格制作方法
CN104122766A (zh) * 2013-04-24 2014-10-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4122766B (zh) * 2013-04-24 2017-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9414937A (zh) * 2016-10-24 2019-03-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设置打印系统的墨水使用限制
US10750057B2 (en) 2016-10-24 2020-08-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tting ink use limits for a printing system
CN109414937B (zh) * 2016-10-24 2020-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设置打印系统的墨水使用限制
CN110085192A (zh) * 2019-04-01 2019-08-02 南京巨鲨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显示器颜色曲线的校准方法
CN110027325A (zh) * 2019-04-29 2019-07-19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打印机
CN110027325B (zh) * 2019-04-29 2020-03-13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1345B (zh) 简档形成方法以及打印系统
CN101401412A (zh) 颜色分解方法和视频图像处理装置
JP6888507B2 (ja) プロファイル調整方法、プロファイル調整プログラム、プロファイル調整装置、及び、プロファイル調整システム
US7433077B2 (en) Gamut mapping between multiple boundary regions
JP731040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56648B (zh) 配置文件调节方法、存储介质以及配置文件调节装置
EP1998551A1 (en) Color resolution method and video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N109005313A (zh) 配置文件调节方法、调节程序及调节系统
CN109005311A (zh) 配置文件的调节方法、调节程序、调节装置以及调节系统
CN109688290A (zh) 设备链接配置文件的调节方法、调节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12823505B (zh) 渐变色图案的颜色映射方法
CN111866303A (zh) 颜色转换信息生成方法、以及颜色转换信息生成装置
GB2495600A (en) Spot colour editing assistant tool for spot colour reproduction
JP5736382B2 (ja) 最適化されたプリンタ・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2003125210A (ja) 色処理方法、記憶媒体、色処理装置、色変換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7275B2 (ja) 色処理方法および色処理装置
JP7003711B2 (ja)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用色変換テーブルの生成方法、生成プログラム、生成装置、及び、生成システム
JP2006101520A (ja) ガモット・マッピング・テンプレートを用いて、実際のガモット・マッピングを得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EP3075139B1 (en) Colorant splitting method
JP5682759B2 (ja) ブロンジング指標値算出方法、及びブロンジング指標値算出装置
JP2021175183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33502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calculating color control values for color reproduction using a color profile of a printing apparatus to calculat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brightness and color saturation caused by adding a black plate to color printing materials
JP2004328716A (ja) 画像情報処理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59709A (ja) 画像出力装置、画像出力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EP2797305B1 (en) Method for mapping colours in digital docu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