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1374A -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1374A
CN101401374A CNA2007800087037A CN200780008703A CN101401374A CN 101401374 A CN101401374 A CN 101401374A CN A2007800087037 A CNA2007800087037 A CN A2007800087037A CN 200780008703 A CN200780008703 A CN 200780008703A CN 101401374 A CN101401374 A CN 101401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stination
address
epigyny device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87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en Corp filed Critical San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1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13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9Mechanical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连接上位装置(10)和通信模块(21、22、23)的连接装置(1)中,生成上位装置(10)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数据的复制,将该通信数据蓄积到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当连接装置(1)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通信结束时,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进行连接。然后,将存储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

Description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售货机的售货信息收集等的遥测(telemetering)领域及向移动体配送交通信息等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ques)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由无线数据包(wireless packet)通信网进行信息的收集或配送等的遥测或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日益普及。所谓遥测原本是使用通信线路来读取计量器的计量值的构造的统称。但是,近年来,该术语一般不仅用于数据的读取,也用于器具的工作监视或远程控制。作为遥测的代表例,可举出自动售货机的售货管理系统、煤气或自来水等的使用量管理系统、无人值守停车场中的管理系统等。关于自动售货机的售货管理系统,请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所谓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将通信系统组合在汽车等移动体中,实时地提供信息服务。作为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的代表例,例如可以举出实时地向设置于汽车中的终端提供交通信息或导航信息的车载信息系统等。
在上述领域中,需要在远程地点配置用于与无线数据包通信网连接的通信器具和使用该通信器具的上位装置。所述上位装置相当于数据终端装置(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另外,所述通信器具相当于数据通信装置(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例如,在自动售货机的售货管理系统中,进行售货控制或库内的温度控制的控制装置相当于上位装置。各上位装置定期地或在任意时间经由通信器具连接到规定网络,经由该网络连接到规定的管理计算机上。之后,与管理计算机相连接的上位装置发送各种管理对象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3-51056号公报
本发明试图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系统中,按照上述那样将来自各上位装置的管理对象数据汇集到规定的管理计算机上,但也有希望在其他的计算机也能接收该管理对象数据的要求。这一要求目的在于,例如将管理对象数据进行备份,或者在管理计算机的管理业者之外的其他系统构筑公司等中作为管理用日志来保管。
但是,由于在现有的上位装置中将用于连接规定的管理计算机的各种信息,例如电话号码、IP地址等固定地嵌入并设定,因此,难以向预先设定的管理计算机以外的计算机进行数据发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规定的管理计算机以外的计算机也能进行数据发送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问题解决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通信器具用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与网络连接服务用的通信器具进行连接的第一接口;用于与使用所述通信器具进行通信的上位装置进行连接的第二接口;中继所述上位装置使用所述通信器具的通信的通信控制部;以及存储通信数据的存储单元;所述通信控制部进行如下工作:(a)将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之间的通信数据保存到所述存储单元中;(b)当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之间的通信结束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进行连接;(c)将保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
根据本发明,当经由连接装置和通信器具的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结束时,该通信数据的复制被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由此可以在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中对通信数据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将该通信数据灵活应用于备份或日志解析等目的。
此外,所述上位装置相当于数据终端装置(DTE:Data TerminalEquipment)。另外,所述通信器具相当于数据通信装置(DCE: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作为本发明的适宜的方式的一个例子,在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通信器具用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部在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结束后,切断在该通信时确立的网络连接,并确立用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进行通信的网络连接。
在本发明中,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中所使用的网络连接和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中所使用的网络连接可以以不同的电信服务提供商或不同的网络契约形态来构筑。因此,系统构筑的灵活性优异。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适宜的方式的另一个例子,在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通信器具用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部在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结束后保持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通信时确立的网络连接,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中,因为使用共同的网络连接进行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和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这两种通信,所以能够谋求缩短网络连接所需的时间、降低通信成本。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发明,当经由连接装置和通信器具的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结束后,该通信数据的复制被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由此可以在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的计算机中对通信数据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将该通信数据灵活应用于备份或日志解析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了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的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2是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主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4是转换数据存储部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个例子。
图5是说明在使用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上位装置一侧呼叫的序列的图。
图6是说明在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上位装置一侧呼叫的序列的图。
图7是说明在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上位装置一侧呼叫的序列的图。
图8是说明地址转换处理的图。
图9是说明在使用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复制数据的发送处理的序列的图。
图10是说明在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复制数据的发送处理的序列的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图12是说明地址转换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在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的情况下上位装置一侧呼叫的序列的图。
图14是说明地址转换处理的图。
符号的说明
1 连接装置
21、22、23 通信模块
31、32、33 无线数据包通信网
32c  地址管理服务器
40   企业内LAN
120  主控制部
121  线路控制部
122  通信控制部
152a 通信数据存储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图1是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的系统的网络结构图。
该连接装置1是连接多种上位装置10和多种通信器具21、22、23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中,对应于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各通信模块21、22、23是用于连接各自对应的电信服务提供商所构筑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2、33的通信器具,对应于各电信服务提供商自行确定的通信标准、通信协议、服务。上位装置10被设计成对应于特定的电信服务提供商及该电信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具体而言,被设计为,连接对应于该服务的通信模块,并且对应于该服务所对应的连接协议、认证协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2、33提供了如下所示的服务。下面说明各服务。
在第一和第三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3中的网络连接服务中,预先由电信服务提供商为通信模块21、23分配电话号码。在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3中,设置有进行线路控制和数据包中继等的中继装置31a、33a。对应于作为连接目的地网络的企业内LAN40、50,为中继装置31a、33a分配电话号码。通过连接着通信模块21、23的终端呼叫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3内的中继装置31a、33a的电话号码,连接到企业内LAN40、50等规定的网络。仅允许从预先分配了电话号码的通信模块21、23连接到中继装置31a、33a。电信服务提供商分配了规定范围的IP地址群,为连接到通信模块21、23上的各终端分别分配包含于该IP地址群中的固定IP地址。中继装置31a、33a仅中继在所述IP地址群内进行收发的数据包。
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的网络连接服务中,预先通过电信服务提供商为通信模块22分配电话号码。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设置有进行线路控制和数据包中继等的中继装置32a。连接着通信模块22的终端通过指定预先确定的特别号码并呼叫该号码,连接到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上。然后,该终端通过在与中继装置32a之间进行使用了认证协议之一的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密码验证协议)的认证处理,从而可连接到作为连接目的地网络的企业内LAN40、50上。此外,在所述PAP认证中,通过使特定连接目的地的信息包含于用户名中,从而指定连接目的地网络。另外,电信服务提供商分配了规定范围的IP地址群,利用IPCP(Internet Protocol ControlProtocol:IP控制协议)为连接到通信模块22上的各终端分别动态地分配包含于该IP地址群中的IP地址。
上位装置10相当于数据终端装置(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本实施方式的上位装置10可与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和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直接连接。此外,假设上位装置10被设定为通过使用该通信模块21或23,经由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或33与企业内LAN40内的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相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无需改造和变更该上位装置10,就可以使用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经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与企业内LAN40内的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进行连接。另外,连接装置1生成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通信数据的复制,并将该通信数据发送到企业内LAN50内的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
在作为典型的应用例的自动售货机的管理系统的情况下,相当于上位装置的自动售货机的控制装置可以与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直接连接。另外,该控制装置被设定为,定期地或在任意时间经由第一数据包通信网31向企业内LAN40内的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发送销售数据等。该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相当于用于集中管理自动售货机的管理计算机。本连接装置1实现以下2点。(1)无需对自动售货机或管理计算机等加以变更,就可以经由其他的数据包通信网32、33进行通信;(2)将控制装置与管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复制并发送到其他的管理计算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管理计算机相当于企业内LAN50的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下面详细描述连接装置1。
首先,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的结构图。图2表示将所述3个通信模块21、22、23内置于连接装置1中的状态。此外,在运用时,只要至少内置实际使用的通信模块21、22或23即可。
连接装置1是用于连接相当于数据终端装置(DTE:Data TerminalEquipment)的多种上位装置10,和所述通信器具相当于数据通信装置(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的多种通信器具20、25、26的装置。如图2所示,连接装置1在箱体100内包括:箱体主控制基板110、用于搭载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的副控制基板200、用于搭载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的副控制基板300、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副控制基板200和300以及通信模块23设置为相对于主控制基板110可自由拆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具备多种用于连接上位装置的连接器,以便能够与多种主控制装置连接。具体而言,主控制基板110上具备用于RS-232C标准的连接器111、用于RS-485标准的连接器112、以及用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标准的连接器113。
主控制基板110上具备:以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一种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安装的主控制部120;RS-232C标准的接口电路131;RS-485标准的接口电路132;CAN标准的接口电路133。各接口电路131、132、133在各自对应的连接器111、112、113与主控制部120之间介入存在。由此,主控制部120经由各接口电路131、132、133,可以与连接到连接器111、112、113上的上位装置进行通信。
另外,主控制基板110上具备:用于连接副控制基板200的连接器141;用于连接副控制基板300的连接器142;用于连接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的连接器143。各连接器141、142、143与主控制部120相连接。由此,主控制部120可以经由副控制基板200与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通信。另外,主控制部120可以经由副控制基板300与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通信。进而,主控制部可以直接与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通信。
进而,主控制基板110上设置有用于存储主控制部120的控制程序的EPROM151和用作主控制部120的各种作业用区域的RAM152。进而,主控制基板110上设置有模块选择开关160,用于选择使用哪一个通信模块21、22、23。主控制部120进行与该模块选择开关160所选择的通信模块21、22、23相对应的工作。主控制部120的构成和工作在后文叙述。
该主控制基板110通过从外部供给的直流电源工作。另外,主控制基板110经由各连接器141、142、143向副控制基板200和300以及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供给直流电源。另外,主控制基板110具备:用于监视来自外部的直流电源的供给异常的电源监视电路170;和备用电池171。电源监视电路170在检测到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异常时进行控制,转而由备用电池171向主控制基板110和副控制基板200、300以及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供给电源。另外,当电源监视电路170在检测到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异常时,将该异常通报给主控制部120。进而,电源监视电路170在电源供给异常发生后当检测到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恢复时,就将该恢复通报给主控制部120。
另外,在主控制基板110上设置有用于使以FPGA安装的主控制部120的内部电路初始化和生成的电路初始化部180。该电路初始化部180中内置了用于初始化和生成主控制部120的内部电路的程序。电路初始化部180根据来自与外部连接的终端(省略图示)的指示,在FPGA内形成构成主控制部120的电路。
副控制基板200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和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副控制基板200具备: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的连接器201、用于连接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的端子21a的连接器202、和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和通信模块21的接口电路210。接口电路210进行连接器202与连接器201之间的管脚数的转换、管脚分配的转换以及波形成形等。这里,假设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块21既需要用于存储自身的电话号码信息等的规定的存储芯片,也需要专用的备用电池。为了与此对应,在副控制基板200上,所述存储芯片220和备用电池230以经由连接器202与通信模块21相连接的方式构成。另外,副控制基板200按照所述方式利用从主控制基板110供给的直流电源工作,并且经由连接器202向通信模块21供给直流电源。此外,通信模块21的天线连接用端子21b与附设在箱体100上的天线连接用端子191相连接。
副控制基板300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和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副控制基板300具备: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的连接器301;用于连接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的端子22a的连接器302;以及用于连接主控制基板110和通信模块22的接口电路310。接口电路310进行连接器302与连接器301之间的管脚数的转换、管脚分配的转换以及波形成形等。另外,副控制基板300如上述那样利用从主控制基板110供给的直流电源工作,并且经由连接器302向通信模块22供给直流电源。此外,通信模块22的天线连接用端子22b与附设在箱体100上的天线连接用端子192相连接。
PHS标准的通信模块23的端子23a与主控制基板110的连接器143相连接。另外,该通信模块23的天线连接用端子23b与附设在箱体100上的天线连接用端子193相连接。
下面参照图3说明主控制部120的结构和工作。图3是主控制部120的功能框图。此外,这里仅记载本发明的要旨,省略其他的结构。
如图3所示,主控制部120包括:进行线路连接的确立等线路控制的线路控制部121、以及控制由线路控制部121确立的线路上的数据通信的通信控制部122。线路控制部121进行基于AT命令的线路连接控制、基于LCP(Link Control Protocol:链路控制协议)及IPCP的IP层连接控制。另外,通信控制部122在由线路控制部121确立的线路上的数据通信中进行IP层的报头部所包含的IP地址的转换和通信数据的复制发送处理等。
所述线路控制部121和通信控制部122对应于在模块选择开关160选择的通信模块21、22、23进行切换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位装置10被设计成能够直接连接并使用通信模块21、23。因此,当模块选择开关160选择了通信模块21或23时,线路控制部121和通信控制部122对上位装置10与通信模块21或23之间的数据不做特别处理,而是使其直接通过。另一方面,当通信模块22被选中时,线路控制部121和通信控制部122根据规定规则对上位装置10与通信模块22之间的数据进行线路控制等处理。这些处理中所需要的设定数据存储在EPROM151的设定数据存储部151a中。另外,在通信控制部122生成并发送的通信数据的复制被保存在RAM152的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
参照图4说明存储在设定数据存储部151a中的数据。设定数据存储部151a中保存着(1)利用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时的设定信息900;以及(2)利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时的设定信息910。设定信息900是经由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的连接装置1和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之间第一进行通信时必需的设定信息。具体而言,设定信息900包含:由电信服务提供商分配的连接装置1的固定IP地址、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固定IP地址、呼叫命令(包含电话号码)。
另一方面,设定信息910包含:(2a)经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上位装置10和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第二的通信所必需的设定信息911;以及(2b)经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连接装置1和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之间第二的通信所必需的设定信息912。具体而言,设定信息911包含:用于连接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呼叫命令(包含电话号码)、上位装置10的固定IP地址、经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连接企业内LAN40时必需的认证数据、第一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的IP地址。另外,设定信息912包含:用于连接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呼叫命令(包含电话号码)、经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连接企业内LAN50时必需的认证数据、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IP地址。这里,第一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是相当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与企业内LAN40的连接点的中继装置。另外,第一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具有对应于本连接装置1进行线路控制、地址转换的功能。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的工作。首先,参照图5的序列图说明经由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将上位装置10连接到企业内LAN40时的情况。如上所述,因为上位装置10对应于PDC标准的通信模块21和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所以连接装置1对上位装置10与通信模块21之间的数据不做任何加工。此外,在经由第三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3将上位装置10连接到企业内LAN40时,也是同样的工作。
这里,以下述内容为前提。即,假设电信服务提供商为通信模块21分配了电话号码“080AABB”。假设电信服务提供商配发了192.168.0.0/28的IP地址,使用该通信模块21对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连接的上位装置10分配IP地址192.168.0.1。假设上位装置10的通信对方目的地41位于企业内LAN40内,其IP地址为192.168.9.10。假设通信模块21利用“ATDT”命令呼叫电话号码“080XXYY”,从而连接到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21的中继装置。
如图5所示,当上位装置10对连接装置1呼叫“ATDT080XXYY”命令时(步骤S1),则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将该命令原样传输到通信模块21(步骤S2)。此外,作为该呼叫的契机,可以列举如在上位装置10中生成了目标地址:192,168.9.10的IP数据包时等。通信模块21利用所述AT命令呼叫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内的中继装置(步骤S3)。这里,中继装置确认发送源的通信模块21的电话号码,拒绝来自非契约用户的终端的连接(步骤S4)。当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经由通信模块21接收到表示在线路层(line level)完成了连接的响应“CONNECT”时(步骤S5),就将该响应传输到上位装置10(步骤S6)。
接着,上位装置10开始处理,以便利用PPP经由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连接到企业内LAN40。具体而言,利用LCP和IPCP确立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的中继装置在IP层(IP level)的连接(步骤S7、S8)。这里,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使该LCP和IPCP的数据包相互通过。如上,因为上位装置10与企业内LAN40可以在IP层进行通信,所以后面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使用TCP/UDP等上层协议的数据通信(步骤S9)。此外,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的中继装置仅中继目的地址或发送源IP地址包含在192.168.0,0/28之中的IP数据包(步骤S10)。
接着,参照图6至图8说明对该上位装置10不作任何改造和变更,使用CDMA标准的通信模块22和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连接企业内LAN40时的情况。图6和图7是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时的序列图,图8是说明从上位装置发送的IP数据包的报头部中记载的IP地址的转换过程的图。
这里,以下述内容为前提。即,假设电信服务提供商为通信模块22分配了电话号码“080QQRR”。假设电信服务提供商配发了172.16.0.0/28的IP地址,对使用该通信模块22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连接的上位装置10动态分配172.16.0.0/28内的一个IP地址。假设对相当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与企业内LAN40的连接点的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分配172.16.0.14这一地址。假设上位装置10的通信对方目的地41位于企业内LAN40内,其IP地址为192.168.9.10。通信模块22通过以“ATD9999”命令进行呼叫,连接到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中继装置。中继装置在利用PAP进行用户认证,并且确定连接目的地(在本例中是企业内LAN40)。
如图6所示,当上位装置10针对连接装置1呼叫“ATDT080XXYY”命令时(步骤S21),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将该命令转换为“ATD9999”并传输到通信模块22(步骤S22)。此外,作为该呼叫的契机,可以列举如图8所示的目标地址:192,168.9.10的IP数据包产生时等。通信模块22利用所述AT命令呼叫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内的中继装置32a(步骤S23)。当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经由通信模块22接收到在线路层完成了连接的响应“CONNECT”时(步骤S24),就开始进行利用PPP将连接装置1连接到企业内LAN40上的处理。
首先,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中继装置32a之间开始LCP协商(LCP Negotiation)(步骤S25)。接着,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中继装置32a之间进行PAP认证处理(步骤S26)。该PAP认证处理在为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0用而做成的上位装置10中是设想之外的处理,但在使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时是必需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1代理上位装置10进行认证处理。当该认证处理结束时,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在连接装置1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中继装置32a之间开始IPCP协商(Negotiation)(步骤S27)。由此,IPCP协商完成后,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就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赋予了动态的IP地址:172.16.0.X。所赋予的动态IP地址存储在RAM152等存储单元中。
当PPP协商完成时,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就利用UDP数据包向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通报通信模块22的电话号码和通信ID(步骤S128),该通信ID具有特殊值(例如0),表示该呼叫是来自上位装置10的呼叫。然后,连接目的地43接收到来自连接装置1的通知后,向通信对方目的地41发送IP层的连接请求“CONNECT”(步骤S29)。这时,该IP数据包的发送源IP地址使用上位装置10的固定IP地址。即,该连接请求的数据包是预见到后面的步骤S35~S38的处理中上位装置10发出的连接请求的数据包。
接着,当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接收到针对所述连接请求的响应“ACCEPT”时(步骤S30),将包含通信ID的响应作为所述步骤S28的响应发送到连接装置1(步骤S41)。此外,从通信对方目的地41接收到的响应的目标IP地址是上位装置10的固定IP地址。但是,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在该阶段并不向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继该数据包。
从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接收到响应的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向上位装置10发送表示在线路层完成了连接的响应“CONNECT”(步骤S32)。上位装置10接收到该响应后,开始LCP协商和IPCP协商(步骤S33、S34)。这里,应关注的是,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对上位装置10进行响应。由此,看起来好像是从上位装置10与参照图5所述的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之间进行连接处理。
通过以上的处理,就可以在上位装置10与连接装置1之间、以及在连接装置1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实现IP层的通信。因此,上位装置10向通信对方目的地41发送IP层的连接请求“CONNECT”(步骤S35)。该连接请求相当于图5的步骤S9中的数据通信的最初的数据包。因此,目标IP地址是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IP地址,发送源IP地址是上位装置10的固定终端IP地址。针对该连接请求,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将目标IP地址转换为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的WAN端IP地址,并且将发送源IP地址转换为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赋予的动态终端IP地址,发送到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步骤S36)。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针对该连接请求对连接装置1作出响应(步骤S37)。接收到该响应的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将目标IP地址转换为上位装置10的固定终端IP地址,并且将发送源IP地址转换为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IP地址,传输到上位装置10(步骤S38)。
通过以上的处理,上位装置10判断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连接已经完成,开始向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数据通信(步骤S39)。这里,在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和连接装置1的通信控制部122进行IP数据包的报头部的地址转换(步骤S40、S41)。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将固定终端IP地址(192,168.0.1)与动态终端IP地址(172.16.0.X)相互转换,并且将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的WAN端IP地址(172.16.0.14)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IP地址(192,168.9.10)相互转换。通过以上的处理,就可以从上位装置10开始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进行通信。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连接装置1中的通信数据的复制和发送。首先,参照图9的序列图,说明在参照图5所述的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后,将该通信数据复制并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情况。
连接装置1的通信控制部122在对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中继的期间内(图5的步骤S9),将该通信数据蓄积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内(步骤S51)。
这里,假设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已经结束。相应于该通信的结束,通信模块21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的线路被切断。
当线路控制部121检测到线路被切断时,就开始进行将蓄积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处理。具体而言,连接装置1根据设定数据存储部151a中存储的设定信息900,确立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连接(步骤S52~S57)。该连接处理与图5的步骤S1~S8相同,按照呼叫处理、LCP处理、IPCP处理这样的步骤实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的序列中,上位装置10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连接,但在这里,连接装置1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连接。即,上位装置10不参与将复制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发送处理。
当连接装置1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连接时,就将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蓄积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步骤S58)。
接着,参照图10的序列图,说明在参照图6~8所述的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后,将该通信数据复制并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情况。
连接装置1的通信控制部122在对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中继的期间内(图7的步骤S39),将该通信数据蓄积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内(步骤S61)。
这里,假设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之间的通信已经结束。相应于该通信的结束,通信模块21与第一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的线路被切断。
当线路控制部121检测到线路被切断时,就开始进行将蓄积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处理。具体而言,连接装置1根据设定数据存储部151a中存储的设定信息911,确立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连接(步骤S62~S67)。该连接处理与图6的序列相同,按照呼叫处理、LCP处理、PAP认证处理、IPCP处理这样的步骤实施。
当连接装置1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建立连接时,就将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蓄积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步骤S68)。这里,在图7的序列中,连接装置1在数据通信时进行IP地址的转换处理,但在将复制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发送处理中,不需要这样的转换处理。这是因为,在本复制数据的发送处理中由连接装置1本身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进行通信。因此,在相当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与企业内LAN50的连接点的中继装置中也不需要进行转换处理。
此外,在上述步骤S58和S68中,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通信数据既可以是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与上位装置10之间的全部通信数据,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可以仅将从上位装置10到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方向的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
在这种仅发送一部分通信数据的情况下,在上述步骤S51和S61中,在通信数据存储部152a中仅存储作为发送对象的数据即可。另外,也可以将全部通信数据蓄积下来,在上述步骤S58和S68的发送时仅发送特定数据。
另外,相应于通信数据的利用目的,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的通信数据可以以单一或多个任意层的通信数据为对象。例如,如果以数据的备份为目的,则仅以上位层的数据为对象即可。另外,如果以通信日志的解析为目的,则以上位层的数据和下层的数据为对象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装置1中,将上位装置10与通信模块21、22、23之间所传输的数据加以转换、废弃、或通过,从而在各个器具中能够正常地处理这些数据,因此,能够吸收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2、33之间的协议、服务、通信模块21、22、23等的各种差异。由此,不需要对设计用于第一和第三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3的上位装置10加以改造、变更,就能够将其连接到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位装置10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通信结束后,该通信数据的复制被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由此,在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中也可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管理,因此,能够将该通信数据灵活应用于备份或日志解析等目的。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的网络连接服务的方式。下面详细叙述该连接服务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在该连接服务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利用动态IP赋予技术为连接终端赋予IP地址。不过,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赋予连接终端的IP地址是预先确定的。如图11所示,在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设置了地址管理服务器32b。该地址管理服务器32b管理连接终端的电话号码以及向具有该电话号码的终端配发的IP地址列表。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地址管理服务器32b具有描述电话号码与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地址对应表32c。另外,该地址管理服务器32b向用户提供接口以便能够更新地址对应表32c。
在本连接服务中,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在终端连接上来时取得该连接终端的电话号码。然后,从地址对应表32c中取得对应于该电话号码的IP地址,将所取得的IP地址配发给连接终端。在该地址配发中使用IPCP。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使用了IPCP这样的动态IP赋予技术,但配发IP地址是预先确定了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上述网络连接服务的利用,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和连接装置1的结构、工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首先说明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终端的IP地址不确定,所以在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中进行地址转换处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终端的IP地址是由地址管理服务器32c确定好的,因此不需要该地址转换处理。因此,连接目的地路由器43只要具备普通的中继功能即可。即,可以使用参照图5所说明的、作为前提的通信系统中的普通的路由器42。
另一方面,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线路连接的确立等线路控制。另外,通信控制部12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由线路控制部121确立的线路上的数据通信进行控制。但是,线路控制部121和通信控制部122与上述网络连接服务相对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不同。
下面参照图13和图14详细叙述连接装置1的工作的不同点。图13是从上位装置开始通信的情况下的序列图,图14是说明从上位装置发送过来的IP数据包的报头部中记载的IP地址的转换过程的图。
如图13所示,当上位装置10针对连接装置1呼叫“ATDT080CCDD”命令时(步骤S101),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就进行与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的连接处理(步骤S102~S107)。该处理与参照图6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22~S27的处理相同。但是,其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107中,由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赋予的IP地址是在地址管理服务器32b中预先确定的。
接着,连接装置1的线路控制部121向上位装置10发送表示在线路层完成了连接的响应“CONNECT”(步骤S108)。上位装置10接收到该响应后,开始LCP协商和IPCP协商(步骤S109、S110)。
通过以上处理,上位装置10与企业内LAN40完成连接,因此,上位装置10开始向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数据通信(步骤S111)。这里,在连接装置1的通信控制部122进行IP数据包的报头部的地址转换(步骤S112)。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对固定终端IP地址(192.168.0.1)和动态终端IP地址(172.16.0.X)进行相互转换。通过以上的处理,就可以实现从上位装置10开始的与通信对方目的地41的通信。此外,该通信结束后的通信数据的复制处理和发送处理与参照图9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当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通信时所确立的网络连接被切断后,连接装置1确立用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进行通信的网络连接。在这种形态中,可以采用各种电信服务提供商或网络契约形态。即,系统构筑的灵活性优异。相对于此,也可以维持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41通信时确立的网络连接、并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51进行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谋求缩短网络连接所需的时间、降低通信成本。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PDC标准、CDMA标准、PHS标准的模块作为通信模块,但即便是其他标准的模块也可以实施本发明。同样地,上位装置侧的接口标准也可以应用上述以外的标准。
另外,作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三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3中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的网络连接服务的不同点,举例示出了认证方法、地址体系、地址赋予方法(固定IP地址赋予或动态IP地址赋予),但即便是当不同点是这其中的1个或它们的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进而,对应于必要,也可以利用连接装置吸收其他的不同点。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2中进行的是PAP认证,但在与进行例如CHAP(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挑战握手认证协议)的通信网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在连接装置中安装CHAP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装置1中内置3个通信模块21、22、23,可以任意使用各无线数据包通信网31、32、33,但也可以仅内置任意1个通信模块21、22、23进行连接。

Claims (3)

1.一种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接口,用于与网络连接服务用的通信器具进行连接;
第二接口,用于与使用所述通信器具进行通信的上位装置进行连接;
通信控制部,对根据所述上位装置的使用所述通信器具的通信进行中继;以及
存储单元,存储通信数据;
所述通信控制部进行如下工作:(a)将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之间的通信数据保存到所述存储单元中;(b)当上位装置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之间的通信结束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连接;(c)将保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发送到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部在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结束后,切断在该通信时确立的网络连接,为了用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进行通信而确立网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部在维持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通信时确立的网络连接的状态下,在与第一通信对方目的地的通信结束后与第二通信对方目的地连接。
CNA2007800087037A 2006-03-10 2007-02-26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Pending CN1014013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5688/2006 2006-03-10
JP2006065688A JP4668815B2 (ja) 2006-03-10 2006-03-10 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1374A true CN101401374A (zh) 2009-04-01

Family

ID=38509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087037A Pending CN101401374A (zh) 2006-03-10 2007-02-26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19950A1 (zh)
EP (1) EP1995919A4 (zh)
JP (1) JP4668815B2 (zh)
CN (1) CN101401374A (zh)
WO (1) WO20071054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6899A (ja) * 1993-01-18 1994-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ーミナルアダプタ
US6230012B1 (en) * 1998-08-07 2001-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P mobility support using proxy mobile node registration
JP2000253072A (ja) * 1999-03-03 2000-09-14 Hitachi Ltd 交換システム及び交換制御方法
JP2001136225A (ja) * 1999-11-04 2001-05-18 Mikasa Shoji Co Ltd 送受信装置
JP4719346B2 (ja) * 2000-10-13 2011-07-06 綜合警備保障株式会社 通報装置および警備システム
JP4560237B2 (ja) * 2001-05-24 2010-10-13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を利用した入金システム
JP2003051056A (ja) 2001-08-06 2003-02-21 Sanden Corp 自動販売機管理システム
JP3881263B2 (ja) * 2002-03-01 2007-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業務通話管理処理プログラム、業務通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業務通話管理システム
US7301918B2 (en) * 2002-04-18 2007-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xed cellular terminal with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over analog interface
US7219149B2 (en) * 2003-06-12 2007-05-15 Dw Holdings, Inc. Versatile terminal adapter and network for transaction processing
JP2005039342A (ja) * 2003-07-15 2005-02-10 Canon Inc ル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GB0400694D0 (en) * 2004-01-13 2004-02-18 Nokia Corp A method of connection
JP4147422B2 (ja) * 2004-08-11 2008-09-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4704073B2 (ja) * 2005-03-02 2011-06-15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
JP4316522B2 (ja) * 2005-03-15 2009-08-19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19950A1 (en) 2009-09-03
JP2007243789A (ja) 2007-09-20
EP1995919A1 (en) 2008-11-26
WO2007105475A1 (ja) 2007-09-20
JP4668815B2 (ja) 2011-04-13
EP1995919A4 (en)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1821B (zh) 用于使用群集的节点作为授权域名服务器的活跃负载平衡的系统、网络设备、方法
US7499440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router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EP1340340B1 (en) A method in short range rf communication
CN1878212B (zh) 通信设备用连接装置
CA2495093A1 (en) Providing rout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18840A (zh) 用于选择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移动通信设备
CN101981876A (zh) 数据通信终端、代理装置、数据通信系统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06506595A (zh) 基于点对点的物联网智能社区设备的升级方法
CN103906032A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模块及终端设备
CN101351025A (zh) 实现移动办公的系统及方法
JP489098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ルータ
CN104683435A (zh) 网络系统、保持连接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程序
CN107148020A (zh) WiFi共享系统及其方法、无线网络设备及路由器
JP419515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端末に組み合わせた、遠隔用途アクセス用icカードと、icカードによる遠隔用途アクセス方法
CN101395870B (zh)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CN112770370B (zh) 用于智能设备入网的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1150818A (zh) 一种访问用户识别卡内置www服务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87310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01374A (zh)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CN110233799A (zh) 一种端口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401409A (zh) 通信器具用连接装置
JP490390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KR100957637B1 (ko) 스마트 카드에 구현된 웹 서버로 컨텐츠를 제공하는 방법,이를 위한 컨텐츠 제공 서버 및 스마트 카드
CN1682511B (zh) 具有通信部件的网络和独立管理该网络的方法
CN103004170B (zh) 响应装置及其集成电路、响应方法及响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01